TW201623725A - 縫紉機 - Google Patents

縫紉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3725A
TW201623725A TW104132400A TW104132400A TW201623725A TW 201623725 A TW201623725 A TW 201623725A TW 104132400 A TW104132400 A TW 104132400A TW 104132400 A TW104132400 A TW 104132400A TW 201623725 A TW201623725 A TW 2016237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ewing machine
fabric
cloth
guid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2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8686B (zh
Inventor
岡部正人
Original Assignee
大和縫紉機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和縫紉機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和縫紉機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3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3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8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86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5/00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5B35/02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cilitating seaming; Hem-turning elements; Hemmer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05B1/08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multi-thread seams
    • D05B1/18Seams for protecting or securing edg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5B23/006Sewing machines for making cylindrical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5/00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是為了提供一種引導部的移動時點不容易受人為要因的影響之縫紉機。 能對筒狀的布料(C)進行折縫之縫紉機,在比針定位部(21a)更靠手邊側具備有布料折回裝置(4),該布料折回裝置(4)具有:可相對於布料(C)移動之引導部(42)、及與該引導部(42)鄰接之不動部(43);在前述引導部(42)的手邊側具備有退避偵測部(5),該退避偵測部(5)具有經由抵接而通電之1對的電氣接點(5a);前述退避偵測部(5),隨著縫製時之布料(C)的移動,被折縫的針腳(S)之開始縫合部分(S1)抵接,藉此使前述電氣接點(5a)進行切換,前述引導部(42),經由前述電氣接點(5a)的切換而進行移動,隨著前述布料(C)的移動而從前述開始縫合部分(S1)的行進路徑上退避。

Description

縫紉機
本發明是關於可對筒狀的布料順利地進行折縫之縫紉機。
以往,例如日本特開平10-235054號公報所記載,在比針定位部更靠手邊側具備布料折回裝置之縫紉機是已知的。該布料折回裝置具備有:可沿左右方向移動之板狀的引導部、位於引導部的右方且具有對應於引導部的彎曲面之量尺部、以及利用空氣壓將布料推壓之空氣噴嘴。在讓引導部和量尺部隔著既定間隔靠近的狀態下,利用從空氣噴嘴噴出之氣流,能在引導部的右端部和量尺部的彎曲面之間將布料折回。被折回後的布料送到針定位部而進行縫製。
使用具備該布料折回裝置的縫紉機來對筒狀的布料(例如T恤的下擺部、袖口、或內褲的胴部所使用的布料)進行折縫的情況,隨著折縫進展,直到針腳(seam)之開始縫合部分沿著筒形狀繞一圈而抵接於布 料折回裝置為止,必須使引導部從開始縫合部分的行進路徑上退避。否則開始縫合部分會鉤在引導部之手邊側端緣,造成布料無法送到針定位部,無法使折縫沿著筒形狀繞一圈。如此會造成縫製失敗,使縫製品成為不良品。
為了避免縫製失敗而讓引導部退避,以往的縫紉機是以光學方式偵測開始縫合部分。關於該偵測,在日本特開平10-235054號公報中雖未載明,但縫紉機之光學方式偵測已揭示於日本實公昭59-25349號公報,因此針對日本實公昭59-25349號公報作說明。日本實公昭59-25349號公報的縫紉機,是採用投光器和受光器的組合,透過布料的光由受光器接收,依據受光器所接收之透過光的亮度,來偵測布料是否正確地重疊。
像日本特開平10-235054號公報之縫紉機這種具備布料折回裝置的縫紉機,關於折縫的針腳之開始縫合部分的偵測,基本上也是與前述同樣的,依據布料是否遮住光線所產生之受光器接收光的變化來進行偵測。更具體的說,在布料之未縫製的部分,因為下垂的布料位於投光器和受光器之間而遮住光線,相對於此,關於已縫製的部分,布料並不會下垂,因此在投光器和受光器之間不會被遮住而使光線通過。因此,當受光器開始接收光,開始縫合部分已到達投光器和受光器之間此情況,可藉由偵測布料的下垂而間接地(開始縫合部分之到達與開始接收光有相關關係,可推定開始縫合部 分已到達)偵測。
藉由該開始縫合部分的偵測,將用來驅動引導部之驅動機構進行驅動,使引導部移動而從開始縫合部分的行進路徑上退避。此外,在開始縫合部分的偵測之同時,設置於縫紉機內部或縫紉機外部之計數器開始計算針的往復動次數(更具體的是縫紉機主軸的旋轉次數),當計算到既定的往復動次數時,使縫製動作停止。
然而,在該光學方式的開始縫合部分之偵測,在引導部自動退避之前,例如作業者可能將比布料折回裝置更靠手邊側的布料拿起而使布料離開投光器和受光器之間,亦即以人為方式讓引導部退避。特別是在作業者為熟練者的情況,為了以本身作業容易的步調讓引導部退避而會這樣做。如此般當作業者分別以人為方式讓引導部退避時,不同作業者之引導部的退避時點可能會不同,因此不同作業者之折縫的完成狀態容易變得不同。基於縫製品質一定化的觀點並不理想。
於是,本發明是有鑑於前述問題,其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引導部的移動時點不容易受人為要因的影響之縫紉機。
本發明的縫紉機,是能對筒狀的布料進行折縫之縫紉機,在比針定位部更靠手邊側具備有布料折回 裝置,該布料折回裝置具有:可相對於布料移動之引導部、及與該引導部鄰接之不動部;在前述引導部的手邊側具備有退避偵測部,該退避偵測部具有經由抵接而通電之1對的電氣接點;前述退避偵測部,隨著縫製時之布料的移動,被折縫的針腳之開始縫合部分抵接,藉此使前述電氣接點進行切換,前述引導部,經由前述電氣接點的切換而進行移動,隨著前述布料的移動而從前述開始縫合部分的行進路徑上退避。
依據此構造,是藉由在退避偵測部讓開始縫合部分抵接這樣的物理變化來進行引導部的退避。該引導部的退避,相較於習知之光學方式的開始縫合部分之偵測,可抑制作業者之人為方式的退避。如此,可減少人為要因所造成之引導部退避時點發生偏差的可能性。
而且,前述電氣接點的切換,可將原先為通電狀態者切換成遮斷狀態。
依據此構造,在電氣接點被遮斷的同時,可偵測到開始縫合部分已抵接於退避偵測部。在此,在原先為遮斷狀態者切換成通電狀態的情況,偵測會發生時間延遲,該時間延遲相當於電氣接點移動到抵接狀態為止的時間,但依據此構造的話可避免發生這種時間延遲。
而且,前述退避偵測部的一部分可設置於前述引導部。
依據此構造,因為退避時使退避偵測部的一 部分和引導部一起移動,可防止例如移動較慢的退避偵測部妨礙開始縫合部分的行進路徑。
而且,前述退避偵測部的一部分,可在前述引導部的手邊側設置成可相對於該引導部進退。
依據此構造,因為構成為配合縫製時之布料的移動方向使退避偵測部的一部分後退,能使用來偵測開始縫合部分的構造變簡單。此外,只要讓退避偵測部的一部分後退就能切換電氣接點,因此電氣接點的反應靈敏。
1‧‧‧縫紉機
2‧‧‧縫紉機床單元
2a‧‧‧縫紉機床
3‧‧‧縫紉機臂
4‧‧‧布料折回裝置
5‧‧‧退避偵測部
5a‧‧‧電氣接點
6‧‧‧控制部
21‧‧‧針板
21a‧‧‧針定位部
22‧‧‧布料進給機構
31‧‧‧針驅動機構
32‧‧‧布料壓腳
41‧‧‧基板部
42‧‧‧引導部
42a‧‧‧手邊側端緣
43‧‧‧量尺部
43a‧‧‧彎曲面
44‧‧‧空氣噴出部
45‧‧‧驅動缸
46‧‧‧制動件
51‧‧‧抵接片
52‧‧‧彈壓部
53‧‧‧抵接片側電氣接點
54‧‧‧固定側電氣接點
55‧‧‧永久磁鐵
421‧‧‧上表面
422‧‧‧右側部分
423‧‧‧狹縫部
511‧‧‧轉動軸
512‧‧‧針腳抵接部
513‧‧‧開口部
514‧‧‧彈簧承接部
521‧‧‧彈簧
522‧‧‧按壓部
531‧‧‧基部
532‧‧‧接點部
532a‧‧‧手邊側端部
541‧‧‧基部
541a‧‧‧長孔
542‧‧‧接點部
542a‧‧‧後表面
C‧‧‧布料
D1‧‧‧轉動中心點P0和針腳抵接點P1的直線距離
D2‧‧‧轉動中心點P0和電氣接點接觸點P2的直線距離
F‧‧‧氣流
L‧‧‧基準線
P0‧‧‧轉動中心點
P1‧‧‧針腳抵接點
P2‧‧‧電氣接點接觸點
S‧‧‧針腳
S1‧‧‧開始縫合部分
圖1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縫紉機之立體圖。
圖2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縫紉機中之布料折回裝置的周邊之立體圖。
圖3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縫紉機中之布料折回裝置的周邊之俯視圖。
圖4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縫紉機中之成為退避狀態的布料折回裝置的周邊之俯視圖。
圖5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縫紉機中之布料折回裝置和布料的關係,是將主要部分放大之概略圖。
圖6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縫紉機中之抵接片的周邊,是將引導部去除之俯視圖。
圖7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縫紉機中之電氣接點,是 將引導部及抵接片去除而從後方觀察的情況之立體圖。
圖8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縫紉機中之抵接片的各部位置關係,是將引導部去除之俯視圖。
圖9係本實施形態的縫紉機之布料折回裝置和退避偵測部的相關部分之方塊圖。
圖10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縫紉機之布料折回裝置和退避偵測部的相關部分的動作之時序圖。
接著,關於本發明,舉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又關於前後方向的表現,將與進行縫製的作業者接近的一側稱為「手邊側」,遠離的一側稱為「後(後方)側」。此外,關於上下左右的表現,是以前述作業者觀察縫紉機的情況的方向來表現。
本實施形態的縫紉機1,是多針雙鏈縫縫紉機。如圖1所示般,該縫紉機1具備有:位於下方之縫紉機床單元2、以及配置成從上方覆蓋縫紉機床單元2之縫紉機臂3。
該縫紉機1具備有複數根(在圖示的縫紉機1為2根或3根)的針,該等複數根針是藉由內建於縫紉機臂3內之針驅動機構31而往上下方向進行往復運動,並沿左右方向並列設置。而且具備有布料壓腳32及針板21;布料壓腳32,是將欲縫製的布料C從上方按壓;針板21,是位於針的下方,且固定在作為縫紉機床 單元2之基本部分、即縫紉機床2a的上表面。該針板21具有:能讓往上下方向進行往復運動的針通過之孔、即針定位部21a。此外,在針板21之針定位部21a的周圍設有布料進給機構22。該布料進給機構22,係具有可相對於針板21移動之複數個進給齒(未圖示),將藉由布料壓腳32從上方按壓之布料C往後側間歇地進給。
本實施形態的縫紉機床單元2構成為,在作為基本部分之縫紉機床2a上安裝有後述的布料折回裝置4及退避偵測部5,該縫紉機床2a具有在縫製時將底紗從布料C的下方供給之機構。該縫紉機床單元2,是和縫紉機臂3個別地單元化,而能安裝於複數種類的縫紉機臂3。縫紉機床2a係具備:用來供給底紗之線鉤(未圖示),該底紗是和穿過針之針紗一起形成雙鏈縫的針腳。本實施形態的縫紉機床2a的形狀,是適於縫製所謂「筒狀物」的布料C而形成衣服的筒狀部位(例如T恤的下擺部、袖口、內褲的胴部),其構成為「圓筒狀床」。
布料折回裝置4,是用來將布料C的端部(在圖3,以二點鏈線所示的例子為右端部)以既定寬度折回的裝置,與日本特開平10-235054號公報所記載的裝置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機構。該布料折回裝置4具備有:配置成與縫紉機床2a之手邊側的面大致平行之基板部41。在該基板部41安裝有引導部42、量尺部43及空氣噴出部44。而且,在基板部41的下方安裝有:例如 用來使布料折回裝置4中的引導部42移動之驅動缸45。此外,基板部41在本發明中並非必須的,不設置基板部41而構成布料折回裝置4亦可。
引導部42,可藉由驅動缸45的驅動力而沿左右方向移動(往右方向移動的狀態如圖3所示,往左方向移動的狀態如圖4所示)。該引導部42具有圖2所示的形狀,上表面421俯視時呈大致長方形的平面。引導部42之右側部分422成為大致平板狀。在該右側部分422形成有開口於手邊側之狹縫部423。在狹縫部423內退避偵測部5的抵接片51被可轉動地支承。構成為在狹縫部423能讓抵接片51進入。作為驅動缸45,在本實施形態雖是採用沿直線方向(左右方向)移動之氣缸,但也能使用例如旋轉缸等之各種驅動機構。
量尺部43,是在縫紉機床2a安裝成至少在將布料C折回時不會移動之不動部。量尺部43是與引導部42鄰接。本實施形態的量尺部43是呈塊狀且位於引導部42的右方。該量尺部43在左側面具有圓弧狀的彎曲面43a。如圖1所示般,空氣噴出部44是開口於彎曲面43a之前後方向的兩處。再者,位於量尺部43的斜上方之管體(pipe)的前端朝向手邊側而構成空氣噴出部44。此外,在圖1及圖2中是將與空氣噴出部44連接之空氣配管的圖示予以省略。如圖5之箭頭所示般,利用從各空氣噴出部44噴出的氣流F,布料C被保持成折回狀態,亦即經過引導部42的上方朝向右側、沿著量 尺部43的彎曲面43a朝向下方之後、經過引導部42的下方朝向左方的狀態。布料C,在被保持成該折回狀態下送往針板21。
退避偵測部5,如圖2~圖4所示般,是位於引導部42的手邊側。該退避偵測部5,如圖6所示般具備有抵接片51、彈壓部52、以及電氣接點5a。又在圖6中,為了說明而將引導部42去除。該退避偵測部5,不一定要使整體位於引導部42的手邊側,例如電氣接點5a位於引導部42的下側等,只要退避偵測部5的一部分位於引導部42的手邊側即可。
構成退避偵測部5的一部分之抵接片51呈大致平板狀。如圖6所示般,抵接片51俯視時呈大致梯形。該抵接片51相對於引導部42,能在假想平面內以既定範圍轉動。此外,該抵接片51是和引導部42一起沿左右方向移動。藉由該轉動,以引導部42之手邊側端緣42a(參照圖2)為基準,抵接片51可相對於引導部42(具體而言是形成於引導部42之狹縫部423)進退。此外,藉由使抵接片51稍微後退可進行電氣接點5a的切換,因此不一定要使抵接片51後退到完全進入引導部42,只要以能容許前述稍微後退的程度使其進退即可。
但是,其前提在於,直到引導部42往左方的退避完成為止,必須能以不致阻礙針腳S的開始縫合部分S1往針板21移動的方式讓抵接片51後退。
在抵接片51之左端部分設有轉動軸511。 該轉動軸511是沿垂直方向延伸的軸且安裝於引導部42。抵接片51能以該轉動軸511為中心進行轉動。抵接片51的轉動範圍,在圖3所示的狀態,是由彈壓部52所產生之來自後側的彈壓、及抵接片側電氣接點53和固定側電氣接點54的抵接所界定。此外,在圖2及圖4所示的狀態,是由彈壓部52所產生之來自後側的彈壓、及安裝於引導部42的手邊側之制動件46所界定。如圖6所示般,該制動件46之上部的俯視形狀呈大致三角形(楔形)。抵接片51,藉由抵接於制動件46之與前述大致三角形的斜邊對應的面,而使其轉動受限制。該制動件46對於引導部42的安裝位置可沿左右方向調整,藉此可調整抵接片51的轉動範圍。
抵接片51之圖示右下端緣呈直線狀。該直線狀的部分成為針腳抵接部512,如圖3所示般,在抵接片51位於引導部42之前方的狀態下,是與引導部42的手邊側端緣42a大致平行。在該針腳抵接部512之從針定位部21a朝向手邊側延長的部分(圖3及圖4中,從針定位部21a的中央朝向手邊側延伸的基準線L用一點鏈線表示),使折縫的針腳S之開始縫合部分S1抵接。此外,在圖3中,將布料C、針腳S(二根針的情況)、開始縫合部分S1用二點鏈線表示。
抵接片51之從針腳抵接部512的左端朝向轉動軸511之位置的端緣,具有隨著朝向左方而一邊彎曲一邊後退的形狀,相較於抵接片51整體均一地位於引 導部42之前方的形態,特別是在將布料C設置於縫紉機1的情況,更不容易使布料C、作業者的手鉤到。此外,在抵接片51,為了謀求輕量化而貫穿有2處的開口部513。
彈壓部52,如圖6所示般是位於抵接片51的左後方,且具備有彈簧521、以及位於彈簧521的手邊側之按壓部522。按壓部522是與抵接片51之左後方的端緣、即彈簧承接部514抵接。在本實施形態,作為彈簧521是採用朝向抵接片51的左後方延伸之螺旋彈簧,作為按壓部522是採用插入彈簧521的手邊側前端之棒狀體。
藉由該彈壓部52,將抵接片51以轉動軸511中心朝順時針方向彈壓。因此,當經由針腳S之開始縫合部分S1的抵接而使抵接片51後退、引導部42進行退避(往左方移動)時,能使抵接片51迅速地恢復位於引導部42之前方的狀態。此外,在引導部42往右方移動的情況,藉由該彈壓,能使電氣接點5a之抵接片側電氣接點53和固定側電氣接點54的抵接變得確實。
在抵接片51設有:作為電氣接點5a的一部分、亦即從下表面突出之抵接片側電氣接點53。該抵接片側電氣接點53,如圖7所示般(在圖7,為了說明而將抵接片51去除)係具有:安裝於抵接片51之基部531、以及從基部531往下方延伸之接點部532。接點部532,俯視(仰視)時如圖6所示般呈大致「V」字狀。 接點部532之手邊側端部532a形成為銳角狀,且沿垂直方向延伸。
接點部532之前述大致「V」字狀的前端側部分,是隨著朝向手邊側而往左方延伸。如前述般抵接片51是被彈壓部52朝順時針方向彈壓,當引導部42從左方(圖4所示的狀態)往右方(圖3所示的狀態)移動時,前述前端側部分可沿著固定側電氣接點54之接點部542的後表面542a滑動。因此,隨著引導部42往右方的移動,可順利地使電氣接點5a成為導通狀態。
在此說明,與抵接片側電氣接點53一起構成1對的電氣接點5a之固定側電氣接點54。該固定側電氣接點54,如圖7所示般,設置成可與抵接片側電氣接點53抵接。該固定側電氣接點54,是相對於縫紉機床2a設置成不會移動,縱使引導部42移動的情況其也不會移動。
在此,作為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使電氣接點5a整體和引導部42一起左右移動的構造(例如,將相當於固定側電氣接點54之接點設置於引導部42的構造)是可考慮的。縱使是此構造,因為能在抵接片51後退的同時使電氣接點5a成為遮斷狀態,能以變成遮斷狀態為觸發(trigger)而使引導部42退避。
但是,相較於前述其他實施形態的構造,依據本實施形態的構造,與電氣接點5a連接的電氣配線不須構成為可吸收引導部42的移動(例如將電氣配線鬆 弛配置等),而具有優點。此外,可避免受引導部42移動時(特別是移動結束時)之加速度變化的衝擊而使電氣接點的位置關係發生問題,而能讓電氣接點5a長期穩定地動作。因此,相較於前述其他實施形態的構造,依據本實施形態的構造還具有使電氣接點5a的可靠性提昇的優點。因此,較佳為採用本實施形態。
固定側電氣接點54係具有:往手邊側沿水平方向延伸之基部541、以及從基部541的手邊側端部朝垂直上方豎起之接點部542。在基部541形成有沿前後方向延伸的長孔541a,藉由使基部541沿前後方向移動,可相對於抵接片側電氣接點53進行前後方向的位置調整,而使各接點53、54成為最佳的抵接狀態。接點部542之後表面542a為平面。在該後表面542a使抵接片側電氣接點53抵接,藉此使電氣接點5a成為導通狀態。如圖7所示般,對於該導通狀態之接點部542的後表面542a,抵接片側電氣接點53之接點部532的手邊側端部532a是形成線接觸。藉由使抵接片51朝圖6所示的箭頭R方向轉動,使抵接片側電氣接點53從固定側電氣接點54離開。藉此使電氣接點5a成為遮斷狀態。
如此般在本實施形態,電氣接點5a的切換是從原先為通電狀態者切換成遮斷狀態。因此,在電氣接點5a被遮斷的同時可進行偵測。其理由在於,假使是從原先為遮斷狀態者切換成通電狀態的情況,偵測會產 生時間延遲,該時間延遲相當於電氣接點5a移動到抵接狀態為止的時間。在本實施形態,可儘量減少這種時間延遲,而能迅速的偵測。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因為抵接片側電氣接點53是與平面狀的後表面542a形成線接觸,能使從導通狀態到遮斷狀態的反應靈敏。因此,能使引導部42迅速地退避,以避免妨礙送往後方之針腳S的開始縫合部分S1之行進路徑。
此外,電氣接點5a構成為,利用抵接片側電氣接點53和固定側電氣接點54的抵接而以物理方式進行開閉。因此,相較於使用近接感測器或光學感測器等的感測器之構造,能使構造單純化,因此發生故障的可能性降低。這是因為,特別是在進行大量的縫製之工業用縫紉機中,布料折回裝置4的動作次數必然變多,構造越單純越不容易發生故障,因此乃是極大的優點。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引導部42及抵接片51本身構成與電氣接點5a相關的電路(在引導部42及抵接片51的內部,讓偵測用的電流流過)。因此,能使構成退避偵測部5的電氣配線簡化。如此,有助於降低縫紉機的製造成本。
抵接片側電氣接點53設置於抵接片51之靠右端部。關於這點,參照圖8來說明抵接片51的位置關係。如圖8所示般,將抵接片51之轉動中心的位置(「槓桿」的「支點」)設為轉動中心點P0,將針腳抵 接部512和基準線L(參照圖3)的交點位置(「槓桿」的「力點」)設為針腳抵接點P1。而且,將固定側電氣接點54之接點部542的後表面542a、和抵接片側電氣接點53之接點部532的手邊側端部532a之俯視時的接觸位置(「槓桿」的「作用點」),設為電氣接點接觸點P2。在本實施形態,抵接片51之電氣接點接觸點P2設定成,比轉動中心點P0更靠近針腳抵接點P1。而且,轉動中心點P0和電氣接點接觸點P2的直線距離D2設定成,比轉動中心點P0和針腳抵接點P1的直線距離D1的1/2更大。
在本實施形態的抵接片51,如圖示般,沿著以轉動軸511為基準之徑向,依轉動中心點P0、電氣接點接觸點P2、針腳抵接點P1的順序進行配置。各點的排列順序,雖也能設定成例如依電氣接點接觸點P2、轉動中心點P0、針腳抵接點P1的順序而配置,但相較於隔著轉動中心點P0而配置其他二個點的構造,像本實施形態這樣從轉動中心點P0起朝同一方向配置其他二個點的構造能使抵接片51更為緊致(compact)化。
而且,如此般將抵接片51之電氣接點接觸點P2的位置設定成靠近針腳抵接點P1,能使抵接片51轉動時之針腳抵接點P1的移動(轉動)距離和電氣接點接觸點P2的移動(轉動)距離接近。因此,當針腳S之開始縫合部分S1抵接於抵接片51的情況,伴隨抵接片51的轉動,對於固定側電氣接點54之接點部542的 後表面542a,能將抵接片側電氣接點53之接點部532的手邊側端部532a之分離距離增大。因此,伴隨抵接片51朝箭頭R方向進行移動(轉動),相較於電氣接點接觸點P2的位置離針腳抵接點P1較遠的情況,藉由將偵測之臨限值適切地設定,能夠將縫紉機1之振動等對於退避偵測部5造成的干擾或雜訊,和為了讓引導部42退避之抵接片51的後退予以明確地區隔。根據以上說明,藉由將抵接片側電氣接點53設置在抵接片51之靠右端部,可正確地偵測開始縫合部分S1對於抵接片51之抵接,而能抑制錯誤偵測。
在固定側電氣接點54,進一步安裝有永久磁鐵55。該永久磁鐵55,在圖6所示的狀態下,吸引由磁性體構成的抵接片側電氣接點53。藉由該磁力所產生的吸引能夠抑制:來自外部的振動等之抵接片51轉動以外的原因而誤使電氣接點5a被遮斷。此外,利用前述彈壓部52的彈壓,並用永久磁鐵55來吸引抵接片側電氣接點53,當伴隨針腳S之開始縫合部分S1的抵接使抵接片51後退而進行引導部42的退避時,能迅速地使抵接片51恢復位於引導部42前方的狀態。此外,可將彈壓部52之彈簧521的彈簧常數減小:相當於彈壓力藉由永久磁鐵55的磁力支援的分量。具體而言可設定成,為了使抵接片51返回位於引導部42前方的初期狀態之最低限度的彈簧常數。因此,可減少布料C經由與抵接片51抵接而從被彈簧支承的抵接片51承受之阻力,可抑 制經由與抵接片51之抵接而對折縫的完成狀態造成影響。再者,相較於使用較大彈簧常數的彈簧521可降低成本。此外,由於彈簧力較弱,將其組裝於退避偵測部5的作業也變輕鬆。
此外,雖未圖示出,也能設有對電氣接點5a(特別是各接點53、54間)噴出空氣的手段(噴嘴等)。依據此構造,所噴出的空氣可將紗屑、塵埃吹走,而能抑制電氣接點5a之因紗屑、塵埃的附著所造成的導通不良。
如以上般構成退避偵測部5,經由使針腳S之開始縫合部分S1抵接而讓抵接片51後退。抵接片51的後退方向是與布料C的行進方向一致。因此,能使用來偵測開始縫合部分S1的構造變簡單。此外,僅藉由退避偵測部5的移動就能將電氣接點5a從導通狀態切換成遮斷狀態,因此在退避偵測部5和電氣接點5a之間不須介入用來切換電氣接點5a之其他構件(可能成為使反應延遲的原因之構件),能使電氣接點5a的反應變靈敏。
前述電氣接點5a的遮斷是藉由控制部6(參照圖9)進行偵測。控制部6可位於縫紉機1的內部,也能位於縫紉機1的外部。控制部6,是將驅動缸45驅動而使引導部42往左方移動,藉此能使引導部42從開始縫合部分S1之朝向後方的行進路徑上退避。此外,因為引導部42往左方移動,從圖3及圖4可知,只 要比基準線L更右側的區域往左方移動,就不會干擾布料C的開始縫合部分S1。因此,能使前述退避在短時間內完成。經由前述退避,開始縫合部分S1不會被引導部42的手邊側端緣鉤住,能使折縫沿著筒形狀繞一圈。
在本實施形態,利用在退避偵測部5讓開始縫合部分S1抵接這樣的物理變化來進行引導部42的退避,相較於以往之光學方式的開始縫合部分的偵測,可減少人為要因所造成之引導部退避時點發生偏差的可能性。因此,可抑制因作業者不同所造成之折縫的完成狀態不同。因此,有助於縫製品質的一定化。此外,在退避時因為使退避偵測部5和引導部42一起移動,退避偵測部5並不會對開始縫合部分S1的行進路徑造成妨礙。
此外,控制部6藉由控制針驅動機構31及布料進給機構22,在開始縫合部分S1抵接於抵接片51而使電氣接點5a成為遮斷狀態的同時,控制部6內的計數器(未圖示)開始計算針的往復動次數(更具體的是縫紉機主軸的旋轉次數),經由計算到既定的往復動次數而使縫製動作(針的往復運動及布料進給)停止。如此,能以一定長度的縫合來完成縫製。
其時序圖是如圖10所示。在縫紉機主軸的旋轉中(圖中,第1段的「縫紉機旋轉」為「ON」狀態),當布料C的開始縫合部分S1抵接於抵接片51,接點5a成為遮斷狀態(圖中,第2段的「接點 (5a)」從「ON」狀態變成「OFF」狀態)。如此,控制部6將驅動缸45驅動而使引導部42往左方移動(圖中,第3段的「引導部(42)」從「OFF」狀態變成「ON」狀態)。接著,開始計數器之計數(圖中,第4段的「計數器」從「OFF」狀態變成「ON」狀態)。計數器,在進行既定計數後,使計數結束(圖中,第4段的「計數器」變成「OFF」狀態),控制部6將縫紉機主軸的旋轉予以停止(圖中,第1段的「縫紉機旋轉」變成「OFF」狀態)。然後,引導部42往右方復位(圖中,第3段的「引導部(42)」變成「OFF」狀態),同時接點5a朝導通狀態(可導通的狀態)恢復(圖中,第2段的「接點(5a)」變成「ON」狀態)。
以上是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作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前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的要旨之範圍內可實施各種變更。
例如,抵接片51不是平板狀,例如可成為位於引導部的手邊側之T字狀、L字狀等的立體形狀。此外,除了像前述實施形態那樣被支承成可往引導部42轉動以外,例如以抵接片51整體可沿前後方向滑動移動的方式藉由引導部42予以支承亦可。此外,也能將抵接片51設置成與引導部42分離。此外,在前述實施形態雖是構成為,對於抵接片51,安裝形成為不同個體的轉動軸511及抵接片側電氣接點53,但也能將其等一體地形成。此外,在前述實施形態,針腳抵接部512雖是呈 直線狀,但並不限定於此,也能成為彎曲的形狀。在此情況的彎曲,能以朝手邊側變凸的方式彎曲,相反地以朝手邊側變凹的方式彎曲亦可。
此外,前述實施形態的電氣接點5a,其移動側(接點部532的手邊側端部532a)形成為銳角狀的尖銳形狀,其固定側(接點部542的後表面542a)呈平面形狀,但也能成為相反的關係。此外,在前述實施形態,接點部542之後表面542a形成為與前後方向正交的平面,但只要不對引導部42及抵接片51的退避造成阻礙,也能成為相對於前後方向呈傾斜的面。此外,後表面542a並不限定於平面,也能成為彎曲面。此外,前述實施形態的電氣接點5a,其導通狀態雖是形成線接觸,但也能形成點接觸。此外,前述實施形態的退避偵測部5雖具有1對的電氣接點5a,但只要至少具備1對即可,也能具備2對以上的電氣接點5a。
此外,前述實施形態的縫紉機1雖是多針雙鏈縫縫紉機,但也能在其他各種縫合方式的縫紉機設置退避偵測部5。
2‧‧‧縫紉機床單元
2a‧‧‧縫紉機床
4‧‧‧布料折回裝置
5‧‧‧退避偵測部
5a‧‧‧電氣接點
21‧‧‧針板
21a‧‧‧針定位部
22‧‧‧布料進給機構
41‧‧‧基板部
42‧‧‧引導部
42a‧‧‧手邊側端緣
43‧‧‧量尺部
44‧‧‧空氣噴出部
46‧‧‧制動件
51‧‧‧抵接片
53‧‧‧抵接片側電氣接點
512‧‧‧針腳抵接部
C‧‧‧布料
L‧‧‧基準線
P1‧‧‧針腳抵接點
S‧‧‧針腳
S1‧‧‧開始縫合部分

Claims (4)

  1. 一種縫紉機,是能對筒狀的布料進行折縫之縫紉機,在比針定位部更靠手邊側具備有布料折回裝置,該布料折回裝置具有:可相對於布料移動之引導部、及與該引導部鄰接之不動部;在前述引導部的手邊側具備有退避偵測部,該退避偵測部具有經由抵接而通電之1對的電氣接點;前述退避偵測部,隨著縫製時之布料的移動,被折縫的針腳之開始縫合部分抵接,藉此使前述電氣接點進行切換,前述引導部,經由前述電氣接點的切換而進行移動,隨著前述布料的移動而從前述開始縫合部分的行進路徑上退避。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縫紉機,其中,前述電氣接點的切換,是原先為通電狀態者切換成遮斷狀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縫紉機,其中,前述退避偵測部的一部分設置於前述引導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縫紉機,其中,前述退避偵測部的一部分,是在前述引導部的手邊側設置成可相對於該引導部進退。
TW104132400A 2014-10-17 2015-10-01 縫紉機 TWI6886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2891 2014-10-17
JP2014212891A JP6425069B2 (ja) 2014-10-17 2014-10-17 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3725A true TW201623725A (zh) 2016-07-01
TWI688686B TWI688686B (zh) 2020-03-21

Family

ID=55748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2400A TWI688686B (zh) 2014-10-17 2015-10-01 縫紉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06158B2 (zh)
JP (1) JP6425069B2 (zh)
CN (1) CN105525444B (zh)
TW (1) TWI6886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3532B (zh) * 2020-12-03 2023-12-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备料装置、缝纫设备及缝纫设备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1826A (en) * 1970-02-06 1972-01-04 Usm Corp Sheet orienting devices
JPS5384570A (en) * 1976-12-29 1978-07-26 Fujitsu Ltd Field effect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e
JPS5846793Y2 (ja) * 1978-06-20 1983-10-25 奈良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すくい縫いミシンにおける布案内装置
JPS5925349Y2 (ja) 1980-06-18 1984-07-25 グンゼ株式会社 縫外れ検出装置
JPS6045385A (ja) * 1983-08-22 1985-03-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裾引き縫装置
JPS6272394A (ja) * 1985-09-26 1987-04-02 株式会社 森本製作所 自動縫製機
IT1221791B (it) * 1988-05-30 1990-07-12 Rockwell Rimoldi Spa Macchina per cucire a base cilindrica
US5269239A (en) 1990-09-10 1993-12-14 Union Special Corporation Automatic attachment of pre-closed elastic waistbands
JPH0662983U (ja) * 1993-02-08 1994-09-06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生地案内装置
JPH06304365A (ja) * 1993-04-21 1994-11-01 Pegasus Sewing Mach Mfg Co Ltd 筒状生地の自動ヘミング装置
JPH07213773A (ja) 1994-01-28 1995-08-15 Nippon Union Special Kk ミシンの重ね縫い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US5893204A (en) * 1996-11-12 1999-04-13 Dresser Industries, Inc. Production process for casting steel-bodied bits
JPH10235054A (ja) 1997-02-21 1998-09-08 Yamato Sewing Mach Co Ltd ミシンの生地折返し案内装置
US6119612A (en) * 1998-12-08 2000-09-19 Bottoms Associates, Inc. Hem former with movable support plate
US6192816B1 (en) * 1999-10-15 2001-02-27 Techstyl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d joining hems particularly on tubular trouser legs
BR0211774A (pt) * 2001-08-09 2004-07-27 Nippon Carbide Kogyo Kk Dispositivo retrorreflexivo
TWM307630U (en) * 2006-08-10 2007-03-11 Sicama Sewing Machine Co Ltd Full automatic and dual blow leading device of the lower hem sewing
CN200971409Y (zh) * 2006-08-29 2007-11-07 和发针车有限公司 全自动双吹式下摆车缝引导装置
CN104379314B (zh) 2012-05-24 2019-06-25 盛势达瑞士有限公司 齿间清扫工具的制造方法和齿间清扫工具
JP6045385B2 (ja) 2013-02-15 2016-12-14 Jx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軽油基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基材を配合した軽油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08570A1 (en) 2016-04-21
CN105525444B (zh) 2020-04-07
CN105525444A (zh) 2016-04-27
JP2016077608A (ja) 2016-05-16
JP6425069B2 (ja) 2018-11-21
TWI688686B (zh) 2020-03-21
US10006158B2 (en) 2018-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55180B2 (ja) ステッチプレッサを備えた横編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560913B2 (ja) ミシン
TWI738755B (zh) 具有偵測縫合結束端之自動停止裝置的縫紉機
TW201623725A (zh) 縫紉機
JPH02129Y2 (zh)
US10301754B2 (en) Sewing machine
TW201638418A (zh) 下擺縫合機
JP6441221B2 (ja) ミシン
JP2011136127A (ja) ミシン
TWI648449B (zh) 縫紉機
CN106087292A (zh) 缝纫机
JP5059482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JP3933726B2 (ja) 生地端位置制御装置
CN103510278B (zh) 绕线钉扣机
JP6374745B2 (ja) ミシン
JPS5946195B2 (ja) ミシンの布制御装置
JPH0135727Y2 (zh)
JPS599189B2 (ja) ミシンの布制御装置
JP2018130406A (ja) 端縁部自動補正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ミシン
JP2010035672A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JP2004049595A (ja) 自動縫製機の縫い外れ検出装置
JP2007275364A (ja) ミシン
JP2018187148A (ja) 可動式糸吸引管を備えたミシン糸切り装置
JPS63130096A (ja) 縫製装置
JPS595318B2 (ja) ミシンの布制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