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1422A - 液晶顯示裝置及偏光板 - Google Patents

液晶顯示裝置及偏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1422A
TW201621422A TW104138879A TW104138879A TW201621422A TW 201621422 A TW201621422 A TW 201621422A TW 104138879 A TW104138879 A TW 104138879A TW 104138879 A TW104138879 A TW 104138879A TW 201621422 A TW201621422 A TW 2016214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lm
polyester film
liquid crystal
l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8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7916B (zh
Inventor
Kouichi Murata
Yasushi Sasaki
Yukinobu Mukoyama
Original Assignee
Toyo Bosek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Boseki filed Critical Toyo Boseki
Publication of TW201621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1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7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791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係在具有包含射出激發光的光源與量子點之背光光源的液晶顯示裝置中,使用聚酯薄膜作為偏光鏡保護膜時,也可抑制虹斑。 該液晶顯示裝置係具有背光光源、2個偏光板及配置於前述2個偏光板之間的液晶胞之液晶顯示裝置,前述背光光源包含射出激發光的光源與量子點,前述偏光板中的至少其一偏光板係在偏光鏡的至少一側面上積層有聚酯薄膜,前述聚酯薄膜具有1500~30000nm的遲滯,於前述聚酯薄膜的至少一側面上積層有防反射層及/或低反射層。

Description

液晶顯示裝置及偏光板
本發明關於液晶顯示裝置及偏光板。詳細地,關於虹狀的色斑之發生經減輕的液晶顯示裝置及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LCD)所使用的偏光板,通常係以2片偏光鏡保護膜夾住使聚乙烯醇(PVA)等染附有碘之偏光鏡所構成的結構,作為偏光鏡保護膜,大部分的情況下可使用三乙醯纖維素(TAC)薄膜。近年來,隨著LCD之薄型化,要求偏光板的薄層化。然而,若因此而減少作為保護膜所使用的TAC薄膜之厚度,則無法得到充分的機械強度,而且發生透濕性變差之問題。又,TAC薄膜係非常高價,故有提案聚酯薄膜作為便宜的替代材料(專利文獻1~3),但是有可觀察到虹狀色斑之問題。
於偏光鏡的單側配置有具有雙折射性的配向聚酯薄膜時,自背光單元或偏光鏡所射出的直線偏光,當通過聚酯薄膜時,偏光狀態係變化。所穿透的光係在配向聚酯薄膜的雙折射與厚度之積的遲滯(retardation)上顯示出特有的干涉色。因此,作為光源,若使用冷陰極管或熱陰極管等不連續的發光光譜,則會顯示出隨著 波長而不同的穿透光強度,形成虹狀色斑(參照:第15次微光學會議預稿集,第30~31項)。
作為解決上述問題之手段,有提案使用如白色發光二極體之具有連續的且寬廣的發光光譜之白色光源作為背光光源,並進一步使用具有一定遲滯之配向聚酯薄膜來作為偏光鏡保護膜(專利文獻4)。白色發光二極體係在可見光區域中具有連續的且寬廣的發光光譜。因此,有提案著眼於穿透雙折射體的穿透光所造成的干涉色光譜之包絡線形狀,藉由控制配向聚酯薄膜的遲滯,而得到與光源的發光光譜相似之光譜,可抑制虹斑。
藉由使配向聚酯薄膜的配向方向與偏光板的偏光方向成為互相正交或平行,則自偏光鏡所射出的直線偏光即使通過配向聚酯薄膜,也維持著偏光狀態而通過。又,藉由控制配向聚酯薄膜的雙折射而提高一軸配向性,自斜方向所入射的光亦維持著偏光狀態而通過。傾斜地觀察配向聚酯薄膜時,與自正上方觀看時比較之下,在配向主軸方向發生偏移,但一軸配向性若高,則傾斜地觀看時之配向主軸方向的偏移變小。因此,認為直線偏光的方向與配向主軸方向之偏移變小,偏光狀態的變化變得難以發生。可認為是藉由如上述般地控制光源的發光光譜與雙折射體的配向狀態、配向主軸方向,而可抑制偏光狀態的變化,不發生虹狀色斑,視覺辨認性顯著改善。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11632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21962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4-205773號公報
專利文獻4:WO2011/162198
在工業上生產使用以聚酯薄膜作為偏光鏡保護膜的偏光板之液晶顯示裝置時,偏光鏡的穿透軸與聚酯薄膜的進相軸(fast axis)之方向通常配置為互相垂直。此係基於如以下的情事。偏光鏡的聚乙烯醇薄膜係可進行縱向單軸延伸而製造。因此,作為偏光鏡所使用的聚乙烯醇薄膜通常為在延伸方向上較長的薄膜。另一方面,由於該保護膜的聚酯薄膜係在縱向延伸後,進行橫向延伸而製造,故聚酯薄膜配向主軸方向成為橫向。即,作為偏光鏡保護膜所使用的聚酯薄膜之配向主軸係與薄膜的長度方向大致垂直相交。此等薄膜通常以互相的長度方向成為平行之方式貼合而製造偏光板。這樣一來,聚酯薄膜的進相軸與偏光鏡的穿透軸通常成為垂直方向。於此情況下,藉由使用具有特定遲滯之配向聚酯薄膜作為聚酯薄膜,使用如白色LED之具有連續的且寬廣的發光光譜之光源作為背光光源,而大幅改善虹狀色斑。然而,當背光光源為由射出激發光的光源與含量子點的發光層所構成時,依舊會發現到發生虹斑的新問題存在。
由於近年的色域擴大要求之升高,除了利用量子點技術的白色光源之外,還開發出白色光源的發光光譜在R(紅)、G(綠)及B(藍)的各波長區域中各自具有明確的相對發光強度之波峰的液晶顯示裝置。例如,開發出使用下述各種光源的廣色域化對應之液晶顯示裝置:因激發光而在(紅)及G(綠)之區域具有明確的發光波峰之螢光體與採用藍色LED之螢光體方式的白色LED光源、3波長方式的白色LED光源、以及組合有紅色雷射的白色LED光源等。與以往泛用的由使用YAG系黃色螢光體的白色發光二極體所構成的光源比較之下,此等之白色光源係波峰的半值寬均較窄。此等白色光源係在使用具有遲滯的聚酯薄膜作為偏光板的構成構件之偏光鏡保護膜時,發現到存在有與上述具有由射出激發光的光源與含量子點的發光層所構成之背光光源的液晶顯示裝置之情況同樣的問題。
即,本發明的課題之一係在於提供液晶顯示裝置及偏光板,其係於如以包含射出激發光的光源與量子點之背光光源為代表,具有在發光光譜的各波峰之半值寬比較窄的背光光源之液晶顯示裝置中,使用聚酯薄膜作為偏光鏡保護膜時,也可抑制虹斑。
本發明的代表性態樣係如以下所述。
發明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係具有背光光源、2個偏光板及配置於前述2個偏光板之間的液晶胞之液晶顯示裝置, 前述背光光源包含射出激發光的光源與量子點,前述偏光板中的至少其一偏光板係在偏光鏡的至少一側面上積層有聚酯薄膜,前述聚酯薄膜具有1500~30000nm的遲滯,於前述聚酯薄膜的至少一側面上積層有防反射層及/或低反射層。
發明2.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係具有背光光源、2個偏光板及配置於前述2個偏光板之間的液晶胞之液晶顯示裝置,前述背光光源係發出在400nm以上且小於495nm、495nm以上且小於600nm、及600nm以上780nm以下的各波長區域中各自具有發光光譜的峰頂,各波峰的半值寬為5nm以上之光,前述偏光板中的至少其一偏光板係在偏光鏡的至少一側之面上積層有聚酯薄膜,前述聚酯薄膜具有1500~30000nm的遲滯,於前述聚酯薄膜的至少一側面上積層有防反射層及/或低反射層。
發明3.
如發明2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前述背光光源係在400nm以上且小於495nm、495nm以上且小於600nm、及600nm以上750nm以下的各波長區域中各自具有發光光譜的峰頂,各波峰的半值寬為5nm以上。
發明4.
如發明1~3中任一發明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 前述防反射層表面在波長550nm的表面反射率為2.0%以下。
發明5.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用偏光板,其係在偏光鏡的至少一側面上積層有聚酯薄膜之偏光板,前述聚酯薄膜具有1500~30000nm的遲滯,於聚酯薄膜的至少一側面上積層有防反射層及/或低反射層,具有包含射出激發光的光源與量子點之背光光源。
發明6.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用偏光板,其係在偏光鏡的至少一側面上積層有聚酯薄膜之偏光板,前述聚酯薄膜具有1500~30000nm的遲滯,於聚酯薄膜的至少一側面上積層有防反射層及/或低反射層,具有背光光源,其具有在400nm以上且小於495nm、495nm以上且小於600nm、及600nm以上780nm以下的各波長區域中各自具有峰頂,各波峰的半值寬為5nm以上之發光光譜。
發明7.
如發明5或6記載之偏光板,其中前述防反射層表面在波長550nm的表面反射率為2.0%以下。
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及偏光板係在任一觀察角度下皆可確保虹狀色斑之發生被刻意抑制之良好視覺辨認性。
第1圖表示在單一波長區域內,複數波峰存在時之例。
第2圖表示在單一波長區域內,複數波峰存在時之例。
第3圖表示在單一波長區域內,複數波峰存在時之例。
第4圖表示在單一波長區域內,複數波峰存在時之例。
[實施發明之形態]
一般來說,液晶顯示裝置係自配置有背光光源(亦稱為「背光單元」)之側起朝向顯示影像之側(視覺辨認側),依順序具有後面模組、液晶胞及前面模組。後面模組及前面模組一般係由透明基板、形成在其液晶胞側表面之透明導電膜、配置在其相反側之偏光板所構成。即,偏光板係在後面模組中配置於與背光光源相對之側,在前面模組中配置於顯示影像之側(視覺辨認側)。
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係至少以背光光源與配置於2個偏光板之間的液晶胞作為構成構件。前述背光光源較佳為在400nm以上且小於495nm、495nm以上且小於600nm、及600nm以上780nm以下的各波長區域中各自具有峰頂,具有各波峰的半值寬為5nm以上之發光光譜。以CIE色度圖所定義的藍色、綠色、紅色之各波峰波長已知各自為435.8nm(藍色)、546.1nm(綠色)及700nm(紅色)。前述400nm以上且小於495nm、495nm以上且小於600nm、及600nm以上780nm以下的各波長區域,係各自相當於藍色區域、綠色區域及紅色區域。作為具有如上述之發光光譜的光源,可舉出至少包含射出激發光的光 源與量子點之背光光源。另外,可例示:組合因激發光而在R(紅)及G(綠)的區域中各自具有發光波峰之螢光體與藍色LED的螢光體方式之白色LED光源、3波長方式之白色LED光源、組合有紅色雷射之白色LED光源等。作為前述螢光體中的紅色螢光體,例如可例示以CaAlSiN3:Eu等作為基本組成之氮化物系螢光體、以CaS:Eu等作為基本組成之硫化物系螢光體、以Ca2SiO4:Eu等作為基本組成之矽酸鹽系螢光體等。又,作為前述螢光體中的綠色螢光體,例如可例示以β-SiAlON:Eu等作為基本組成之賽隆(Sialon)系螢光體、以(Ba,Sr)2SiO4:Eu等作為基本組成之矽酸鹽系螢光體。
液晶顯示裝置係除了背光光源、偏光板、液晶胞,還可適宜地具有其他的構成,例如彩色濾光片、透鏡薄膜、擴散片、防反射薄膜等。於光源側偏光板與背光光源之間,亦可設置增亮膜。作為增亮膜,例如可舉出使一方的直線偏光穿透過,將與其正交的直線偏光反射之反射型偏光板。作為反射型偏光板,例如宜使用住友3M股份有限公司製的DBEF(註冊商標)(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系列之增亮膜。再者,反射型偏光板通常係以反射型偏光板的吸收軸與光源側偏光板的吸收軸呈平行地配置。
於液晶顯示裝置內所配置的2個偏光板之中,至少一者的偏光板較佳為在聚乙烯醇(PVA)等染附有碘之偏光鏡的至少一側之面上積層有聚酯薄膜。從抑制虹狀的色斑之觀點來看,較佳為聚酯薄膜具有特定的遲滯 ,於其至少一側之面上積層有防反射層及/或低反射層。防反射層及/或低反射層係可設置在聚酯薄膜之與積層偏光鏡的面相反側之面,也可設置在聚酯薄膜之積層偏光鏡之面,亦可為其兩者。較佳為在聚酯薄膜之與積層偏光鏡的面相反側之面上設置防反射層及/或低反射層。於聚酯薄膜之積層偏光鏡之面上設置防反射層及/或低反射層時,該層較佳為設於聚酯薄膜與偏光鏡之間。又,於防反射層及/或低反射層與聚酯薄膜之間,亦可存在其他的層(例如,易接著層、硬塗層、防眩層、抗靜電層、防污層等)。從進一步抑制虹狀的色斑之觀點來看,與偏光鏡之穿透軸呈平行的方向之前述聚酯薄膜的折射率較佳為1.53以上1.62以下。於偏光鏡的另一側之面上,較佳為積層如以TAC薄膜、丙烯酸薄膜及降烯系薄膜為代表之無雙折射的薄膜(3層構成的偏光板),但在偏光鏡的另一側之面上未必需要積層薄膜(2層構成的偏光板)。再者,使用聚酯薄膜作為偏光鏡的兩側之保護膜時,兩側的聚酯薄膜之遲相軸(slow axis)較佳為互相大致平行。
聚酯薄膜係可經由任意的接著劑而積層在偏光鏡上,也可不經由接著劑而直接積層。作為接著劑,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使用任意者。作為一例,可使用水系的接著劑(即,接著劑成分溶解於水中或分散於水中者)。例如,可使用含有聚乙烯醇系樹脂及/或胺基甲酸酯樹脂等作為主成分之接著劑。為了提高接著性,可使用視需要而進一步摻合有異氰酸酯系化合物及/或環氧 化合物等之接著劑。又,作為其他的一例,亦可使用光硬化性接著劑。於一實施形態中,較佳為無溶劑型的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作為光硬化性樹脂,例如可舉出光硬化性環氧樹脂與光陽離子聚合引發劑之混合物等。
作為背光之構成,可為以導光板或反射板等作為構成構件之邊緣光方式,也可為正下方型方式。背光光源係以包含射出激發光的光源與量子點之背光光源作為代表例,較佳為「在400nm以上且小於495nm、495nm以上且小於600nm、及600nm以上780nm以下的各波長區域中各自具有峰頂,具有各波峰的半值寬為5nm以上之發光光譜的背光光源」。再者,量子點例如可設置含有許多量子點之層,將其當作發光層用於背光。
量子點技術對於LCD的應用,從近年之色域擴大要求的升高來看,係受到注目的技術。於通常之使用白色LED作為背光光源的LED中,僅可以再現人類的眼睛能辨識的光譜之20%左右的顏色。相對於其,使用由包含射出激發光的光源與量子點之發光層所成之背光光源時,據說可以再現人類的眼睛能辨識的光譜之60%左右的顏色。實用化的量子點技術有Nanosys公司的QDEFTM或QD Vision公司的Color IQTM等。
包含量子點之發光層,例如係在聚苯乙烯等的樹脂材料等中含有量子點而構成,以自光源所射出的激發光為基礎,以畫素單位射出各色的發光光線之層。此發光層例如係由配設於紅色畫素的紅色發光層、配設於綠色畫素的綠色發光層、及配設於藍色畫素的藍色發 光層所構成,於此等複數色的發光層之量子點中,以激發光為基礎,生成互相不同波長(顏色)之發光光線。
作為如此之量子點的材料,例如可舉出CdSe、CdS、ZnS:Mn、InN、InP、CuCl、CuBr及Si等,彼等的量子點之粒徑(一邊方向的尺寸)例如為2~20nm左右。又,於上述的量子點材料之中,作為紅色發光材料,可舉出InP,作為綠色發光材料,例如可舉出CdSe,作為藍色發光材料,例如可舉出CdS等。於如此的發光層中,確認藉由使量子點之尺寸(粒徑)或材料之組成變化,而發光波長變化。控制量子點的尺寸(粒徑)或材料,混合於樹脂材料中,分色塗布每畫素而使用。又,由於有許多的用途中鎘等之重金屬的使用係處於被管制的方向,故亦進行一邊保持與習知者同樣的亮度與安定性,一邊進行無鎘的量子點之開發。
作為發出激發光的光源,可利用藍色LED,但亦能使用半導體雷射等之雷射光。自光源所出來的激發光係藉由通過發光層,而產生在400nm以上且小於495nm、495nm以上且小於600nm、及600nm以上780nm以下的各波長區域中各自具有峰頂之發光光譜。此時,各波長區域的波峰之半值寬愈窄則色域愈廣,由於波峰的半值寬若變窄則發光效率降低,故考慮所要求的色域與發光效率之平衡來設計發光光譜的形狀。
使用量子點的光源係不限定於以下,但大致有2個安裝方式。一個為沿著背光的導光板之端面(側面)安裝量子點之邊緣上方式。將數nm~數十nm直徑的粒子 之量子點置入數mm直徑的玻璃管之中,並予封閉,將此配置於藍色LED與導光板之間。將從藍色LED而來的光照射至玻璃管,此時,衝撞量子點之藍色光係轉換成綠色光或紅色光。邊緣上方式係具有即使為大畫面也可減少量子點使用量之優點。另一個為在導光板上載置量子點的表面安裝方式。使量子點分散於樹脂中,予以薄片化,將經2片阻隔膜所夾住而封閉的量子點薄膜舖設於導光板上。阻隔膜係擔任抑制因水或氧所致的量子點之劣化的腳色。藍色LED係與邊緣上方式同樣地,配置於導光板之端面(側面)。從藍色LED而來的光係進入導光板,變成面狀的藍色光,此會照射量子點薄膜。表面安裝方式之優點大致為二個,一個係因為藍色LED的光經過導光板而碰撞量子點,故來自LED的熱之影響少,容易確保可靠性。另一個係因為是薄膜狀,故容易對應於小型至大型的寬廣畫面尺寸。
於本發明中,背光光源較佳為在400nm以上且小於495nm、495nm以上且小於600nm、及600nm以上780nm以下的各波長區域中各自具有發光光譜的峰頂,各波峰的半值寬為5nm以上。前述400nm以上495nm的波長區域更佳為430nm以上470nm以下。前述495nm以上且小於600nm的波長區域更佳為510nm以上560nm以下。前述600nm以上780nm以下的波長區域更佳為600nm以上750nm以下,尤佳為630nm以上700nm以下,尤更佳為630nm以上680mn以下。各波峰的半值寬之較佳下限值為10nm以上,更佳為15nm以上,尤佳為20nm以上。從確保 恰當的色域之觀點來看,各波峰的半值寬之上限較佳為140nm以下,更佳為120nm以下,尤佳為100nm以下,尤更佳為80nm以下,特佳為60nm以下,尤特佳為45nm以下。再者,此處所謂的半值寬,就是在峰頂的波長之波峰強度為1/2強度時之波峰寬度(nm)。此處所記載的各個波長區域的上限及下限係設想彼等之任意的組合。此處所記載的各個半值寬之上限及下限係設想彼等之任意的組合。波峰強度例如可使用濱松PHOTONICS製多通道分光器PMA-12等來測定背光光源的發光光譜。
於400nm以上且小於495nm的波長區域、495nm以上且小於600nm的波長區域、或600nm以上780nm以下的波長區域之任一波長區域中,複數的波峰存在時係如以下地考量。複數的波峰為各自獨立的波峰時,波峰強度最高之波峰的半值寬較佳為上述範圍。再者,對於具有最高的波峰強度之70%以上的強度之其他的波峰,亦可同樣地以半值寬在上述範圍為更佳的態樣。關於具有複數的波峰重疊的形狀之一個獨立的波峰,可直接測定複數的波峰中之波峰強度最高之波峰的半值寬時,使用其半值寬。此處,所謂獨立的波峰,就是波峰的短波長側、長波長側這兩者具有成為波峰強度的1/2之強度的區域。即,複數的波峰重疊,各個波峰不具有成為波峰強度的1/2之強度的區域時,將該複數的波峰全體視為一個波峰。如此之具有複數的波峰重疊的形狀之一個波峰,係將其中最高的波峰強度的1/2之強度的波峰之寬度(nm)當作半值寬。於複數的波峰之中,將波峰強 度最高之點當作峰頂。第1~4圖中以雙向箭號表示單一的波長區域內有複數的波峰存在時之半值寬。
於第1圖中,波峰A及B係各自以波峰作為起點,在短波長側及長波長側有成為波峰強度的1/2之點存在。因此波峰A及B係各自獨立的波峰。於第1圖之情況中,可以具有最高的波峰強度之波峰A的雙向箭號的寬度來評價半值寬。
於第2圖中,波峰A係在其短波長側及長波長側有成為波峰強度之1/2的點存在,但波峰B係在其長波長側無成為波峰強度之1/2的點存在。因此,彙總波峰A及波峰B,視為獨立的1個波峰。對於如此地具有複數的波峰重疊之形狀的一個獨立的波峰,可直接測定複數的波峰之中波峰強度最高之波峰的半值寬時,將其半值寬當作獨立的波峰之半值寬。因此,於第2圖之情況中,波峰的半值寬係雙向箭號的寬度。
於第3圖中,波峰A係在其短波長側無成為波峰強度之1/2的點存在,波峰B係在其長波長側無成為波峰強度之1/2的點存在。因此,於第3圖中,與第2圖之情況同樣地,彙總波峰A及波峰B,視為獨立的1個波峰,其半值寬係以雙向箭號表示的寬度。
於第4圖中,波峰A係在其短波長側及長波長側有成為波峰強度之1/2的點存在,但波峰B係在其長波長側無成為波峰強度之1/2的點存在。因此,彙總波峰A及波峰B,視為獨立的1個波峰。對於具有複數的波峰重疊之形狀的一個獨立的波峰,可直接測定複數的波峰之 中波峰強度最高之波峰的半值寬時,使用其半值寬。因此,於第4圖之情況中,其半值寬以雙向箭號表示的寬度。
第1~4圖係在例中顯示400nm以上且小於495nm的波長區域,但對於其他的波長區域,亦可採用同樣的考量方式。
於複數的波峰之中,將波峰強度最高的波峰當作峰頂。
再者,於400nm以上且小於495nm的波長區域、495nm以上且小於600nm的波長區域、或600nm以上780nm以下的波長區域之具有最高波峰強度的波峰,較佳為與其他波長區域的波峰成為互相獨立的關係。特別地,於495nm以上且小於600nm的波長區域中具有最高波峰強度的波峰與於600nm以上780nm以下的波長區域中具有最高波峰強度的波峰之間的波長區域中,強度成為600nm以上780nm以下波長區域之具有最高波峰強度的波峰之波峰強度的1/3以下之區域存在者,係在色彩的鮮明性之方面較佳。
背光光源的發光光譜係可藉由濱松PHOTONICS製多通道分光器PMA-12等之分光器來測定。
本發明者們專心致力地檢討,結果發現如包含射出激發光的光源與量子點之背光光源,於具有發光光譜之各波峰的半值寬為比較窄的背光光源之液晶顯示裝置中,若使用具有防反射層及/或低反射層作為偏光鏡保護膜,具有特定的遲滯之聚酯薄膜,則可提供虹斑經抑制的液晶顯示裝置及有用於該提供的偏光板。藉由上 述態樣而抑制虹狀的色斑之發生的機構,判斷如以下。
於偏光鏡的單側配置配向聚酯薄膜時,自背光單元或偏光鏡所射出的直線偏光係在通過聚酯薄膜時,偏光狀態變化。關於偏光狀態變化之主要原因的一個,茲認為可能是受到空氣層與配向聚酯薄膜之界面的折射率差、或偏光鏡與配向聚酯薄膜之界面的折射率差之影響。入射於配向聚酯薄膜的直線偏光係在通過各界面時,因界面間的折射率差而光的一部分被反射。此時射出光、反射光皆偏光狀態發生變化,判斷此係成為虹狀的色斑發生之主要原因的一個。因此,藉由將防反射層或低反射層賦予至配向聚酯薄膜之表面而減低表面反射,判斷可抑制空氣層與配向聚酯薄膜之界面的反射,抑制虹狀的色斑。
如以上,藉由將以包含射出激發光的光源與量子點之背光光源為代表的發光光譜之各波峰的半值寬比較窄的背光光源、與使用聚酯薄膜作為偏光鏡保護膜的偏光板予以組合,可抑制虹狀的色斑,具有良好的視覺辨認性。
偏光板較佳為在偏光鏡的至少一側之面上,積層有由聚酯薄膜所成的偏光鏡保護膜。偏光鏡保護膜所用之聚酯薄膜較佳為具有1500~30000nm的遲滯。遲滯若為上述範圍,則有更容易減低虹斑的傾向而較佳。較佳的遲滯之下限值為3000nm,更佳的下限值為3500nm,尤佳的下限值為4000nm,尤較佳的下限值為6000nm,尤更佳的下限值為8000nm。較佳的上限為30000nm,具 有此以上的遲滯之聚酯薄膜,係厚度相當大,有作為工業材料的操作性降低之傾向。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的遲滯,除了特別的表示之情況以外,意指面內遲滯。
再者,遲滯係可藉由測定2軸方向的折射率與厚度而求得,也可使用KOBRA-21ADH(王子計測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市售的自動雙折射測定裝置來求得。尚且,折射率係可藉由阿貝的折射率計(測定波長589nm)而求得。
聚酯薄膜的遲滯(Re:面內遲滯)與厚度方向的遲滯(Rth)之比(Re/Rth)較佳為0.2以上,更佳為0.3以上,尤佳為0.4以上,尤較佳為0.5以上,尤更佳為0.5以上,特佳為0.6以上。上述遲滯與厚度方向遲滯之比(Re/Rth)愈大,雙折射的作用愈增加各向同性,而有因觀察角度所造成之虹狀色斑發生愈難以發生之傾向。於完全1軸性(1軸對稱)薄膜中,上述遲滯與厚度方向遲滯之比(Re/Rth)成為2.0,故上述遲滯與厚度方向遲滯之比(Re/Rth)的上限較佳為2.0。再者,厚度方向相位差係意指將自厚度方向剖面觀看薄膜時的2個雙折射△Nxz、△Nyz各自乘以薄膜厚度d而得的相位差之平均。
從進一步抑制虹狀的色斑之觀點來看,聚酯薄膜的NZ係數較佳為2.5以下,更佳為2.0以下,尤佳為1.8以下,尤更佳為1.6以下。而且,於完全的一軸性(一軸對稱)薄膜中,由於NZ係數成為1.0,故NZ係數的下限為1.0。然而,隨著接近完全的一軸性(一軸對稱)薄膜,由於與配向方向呈正交的方向之機械強度有顯著降低的 傾向而必須留意。
NZ係數為以|Ny-Nz|/|Ny-Nx|表示,此處Ny表示遲相軸方向的折射率,Nx表示與遲相軸正交之方向的折射率(進相軸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使用分子配向計(王子計測器股份有限公司製,MOA-6004型分子配向計),求得薄膜的配向軸,藉由阿貝的折射率計(ATAGO公司製NAR-4T,測定波長589nm)求得配向軸方向及與其正交的方向之二軸的折射率(Ny、Nx,惟Ny>Nx)及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將如此求得之值代入|Ny-Nz|/|Ny-Nx|中而求得NZ係數。
從進一步抑制虹狀的色斑之觀點來看,聚酯薄膜的Ny-Nx之值較佳為0.05以上,更佳為0.07以上,尤佳為0.08以上,尤較佳為0.09以上,最佳為0.1以上。上限係沒有特別的規定,但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薄膜之情況,上限較佳為1.5左右。
作為本發明之更佳樣態,較佳為使與構成偏光板的偏光鏡之穿透軸方向呈平行的方向之聚酯薄膜的折射率成為1.53以上1.62以下之範圍。藉此,可抑制偏光鏡與聚酯薄膜之界面的反射,抑制虹狀的色斑。折射率若超過1.62,則自傾斜方向觀察時會發生虹狀的色斑。與偏光鏡之穿透軸方向呈平行的方向之聚酯薄膜的折射率較佳為1.61以下,更佳為1.60以下,尤佳為1.59以下,尤更佳為1.58以下。
另一方面,與偏光鏡之穿透軸方向呈平行的方向之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之下限值為1.53。該折射率若 小於1.53,則聚酯薄膜的結晶化變不充分,由於尺寸安定性、力學強度、耐藥品性等之經由延伸所得的特性變不充分而不宜。該折射率較佳為1.56以上,更佳為1.57以上。設想組合上述的該折射率之各上限與各下限之任意範圍。
為了將與偏光鏡之穿透軸方向呈平行的方向之聚酯薄膜的折射率設定在1.53以上1.62以下之範圍,偏光板較佳為偏光鏡的穿透軸與聚酯薄膜之進相軸(與遲相軸垂直之方向)係平行。聚酯薄膜係藉由後述的製膜步驟中之延伸處理,可將與遲相軸垂直的方向之進相軸方向的折射率調低至1.53~1.62左右。由於使聚酯薄膜之進相軸方向與偏光鏡之穿透軸方向成為平行,可將與偏光鏡之穿透軸方向平行的方向之聚酯薄膜的折射率設定在1.53~1.62。此處所謂的平行,就是意指偏光鏡之穿透軸與偏光鏡保護膜之進相軸所成的角為-15°~15°,較佳為-10°~10°,更佳為-5°~5°,尤佳為-3°~3°,尤更佳為-2°~2°、特佳為-1°~1°。於較佳的一實施形態中,所謂的平行就是實質地平行。此處所謂實質地平行,就是意指以容許在貼合偏光鏡與保護膜之際所無可避免發生的偏移之程度,穿透軸與進相軸為平行。遲相軸的方向係可用分子配向計(例如,王子計測器股份有限公司製,MOA-6004型分子配向計)測定而求得。
即,聚酯薄膜之進相軸方向的折射率較佳為1.53以上1.62以下,藉由以偏光鏡之穿透軸與聚酯薄膜之進相軸成為大致平行地方式積層,可使與偏光鏡之穿透 軸平行的方向之聚酯薄膜的折射率成為1.53以上1.62以下。
由上述聚酯薄膜所成的偏光鏡保護膜,係可用於入射光側(光源側)與射出光側(視覺辨認側)之兩者的偏光板。於入射光側所配置的偏光板中,由上述聚酯薄膜所成的偏光鏡保護膜係可以其偏光鏡作為起點,配置於入射光側,也可配置於液晶胞側,亦可配置於兩側,但較佳為至少配置於入射光側。於射出光側所配置的偏光板中,由上述聚酯薄膜所成的偏光鏡保護膜係可以其偏光鏡作為起點,配置於液晶側,也可配置於射出光側,亦可配置於兩側,但較佳為至少配置於射出光側。
聚酯薄膜所用的聚酯係可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但亦可包含其他的共聚合成分。此等樹脂係透明性優異,同時熱的、機械的特性亦優異,可藉由延伸加工而容易地控制遲滯。特別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由於固有雙折射大,藉由延伸薄膜,可壓低進相軸(與遲相軸方向垂直)方向之折射率,及即使薄膜的厚度為薄,也比較容易地得到大的遲滯,故為最合適的材料。
又,以抑制碘色素等之光學機能性色素的劣化為目的,聚酯薄膜係波長380nm的光線穿透率宜為20%以下。380nm的光線穿透率更佳為15%以下,尤佳為10%以下,特佳為5%以下。前述光線穿透率若為20%以下,則可抑制光學機能性色素之起因於紫外線的變質。再者,穿透率係在相對於薄膜的平面呈垂直的方向中測定者 ,可使用分光光度計(例如,日立U-3500型)測定。
為了使聚酯薄膜之波長380nm的穿透率成為20%以下,最好適宜調節紫外線吸收劑的種類、濃度及薄膜的厚度。本發明使用的紫外線吸收劑係眾所周知的物質。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可舉出有機系紫外線吸收劑與無機系紫外線吸收劑,但從透明性之觀點來看,較佳為有機系紫外線吸收劑。作為有機系紫外線吸收劑,可舉出苯并三唑系、二苯基酮系、環狀亞胺酯系等及其組合,但只要是本發明所規定之吸光度範圍,則沒有特別限定。然而,從耐久性之觀點來看,特佳為苯并三唑系、環狀亞胺酯系。在併用2種以上的紫外線吸收劑時,由於可使同時吸收各自的波長之紫外線,故可進一步改善紫外線吸收效果。
作為二苯基酮系紫外線吸收劑、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丙烯腈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舉出2-[2’-羥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甲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羥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羥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基酮、2,2’,4,4’-四羥基二苯基酮、2,4-二第三丁基-6-(5-氯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5-氯(2H)-苯并三唑-2-基)-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等。作為環狀亞胺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舉出2,2’-(1,4-伸苯基)雙(4H-3,1-苯并-4- 酮)、2-甲基-3,1-苯并-4-酮、2-丁基-3,1-苯并-4-酮、2-苯基-3,1-苯并-4-酮等。惟,不受此等所特別限定。
又,於紫外線吸收劑以外,在不妨礙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含有觸媒以外的各種添加劑者亦為較佳的樣態。作為添加劑,例如可舉出無機粒子、耐熱性高分子粒子、鹼金屬化合物、鹼土類金屬化合物、磷化合物、抗靜電劑、耐光劑、難燃劑、熱安定劑、抗氧化劑、防凝膠化劑、界面活性劑等。又,為了達成高透明性,較佳為在聚酯薄膜中實質上不含有粒子。所謂「實質上不含有粒子」,就是意味例如於無機粒子之情況,以螢光X射線分析來定量無機元素時為50ppm以下,較佳為10ppm以下,特佳為檢測極限以下之含量。
於成為偏光鏡保護膜的聚酯薄膜之至少一側的表面上,較佳為設置防反射層及/或低反射層。防反射層之表面反射率較佳為2.0%以下。若超過2.0%,則變得容易視覺辨認到虹狀色斑。防反射層之表面反射率更佳為1.6%以下,尤佳為1.2%以下,特佳為1.0%以下。防反射層之表面反射率的下限係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為0.01%。反射率係可用任意的方法測定,例如可使用分光光度計(島津製作所製,UV-3150),自防反射層側之表面來測定在波長550nm之光線反射率。
防反射層係可為單層或多層,單層時只要使由比聚酯薄膜低折射率的材料所成之低折射率層的厚度成為光波長之1/4波長或奇數倍而形成,則可得到防反射 效果。又,防反射層為多層時,只要是使低折射率層與高折射率層交替地成為2層以上,而且適宜控制各層的厚度而積層,則可得到防反射效果。又,視需要亦可在防反射層之間積層硬塗層,及在硬塗層之上形成防污層。
作為防反射層,可舉出利用蛾眼構造者。所謂的蛾眼構造,就是表面上所形成之比波長小的間距之凹凸構造,此構造係可將在與空氣的邊界部之急劇且不連續的折射率變化改變成連續的且逐漸推移的折射率變化。因此,藉由在表面上形成蛾眼構造,而減少在薄膜的表面之光反射。利用蛾眼構造的防反射層之形成,例如可參照日本特表2001-517319號公報進行。
作為形成防反射層之方法,例如可舉出於基材(聚酯薄膜)表面上,藉由蒸鍍或濺鍍法而形成防反射層之乾塗布法,於基材表面上塗布防反射用塗布液,使乾燥而形成防反射層之濕塗布法,或併用此等之兩者的併用法。關於防反射層之組成或其形成方法,只要滿足上述特性,則沒有特別的限定。
低反射層係可使用眾所周知者。例如,藉由蒸鍍法或濺鍍法,積層至少1層以上的金屬或氧化物的薄膜之方法,或藉由塗布一層或複數層的有機薄膜之方法等而形成。作為低反射層,較宜使用聚酯薄膜或在聚酯薄膜上進一步塗布有比積層的硬塗層等更低折射率的有機薄膜者。低反射層之表面反射率較佳為小於5%,更佳為4%以下,尤佳為3%以下。下限較佳為0.8%~1.0%左右。
於防反射層及/或低反射層,亦可更賦予防眩 機能。藉此,可進一步抑制虹斑。即,亦可為防反射層與防眩層之組合、低反射層與防眩層之組合、防反射層與低反射層與防眩層之組合。特佳為低反射層與防眩層之組合。作為防眩層,可使用眾所周知的防眩層。例如,從抑制薄膜的表面反射之觀點來看,在聚酯薄膜上積層防眩層後,在防眩層上積層防反射層或低反射層之態樣係較佳。
設置防反射層或低反射層時,聚酯薄膜較佳為在其表面上具有易接著層。於該情況下,從抑制反射光所造成的干涉之觀點來看,較佳為以成為防反射層的折射率與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之幾何平均附近的方式來調整易接著層的折射率。易接著層的折射率之調整係可採用眾所周知的方法,例如可藉由在黏合劑樹脂中含有鈦或鍺、其他的金屬物種而容易地調整。
對於聚酯薄膜,為了使與偏光鏡的接著性成為良好,亦可施予電暈處理、塗布處理及/或火焰處理等。
於本發明中,為了改良與偏光鏡之接著性,較佳為在本發明之薄膜的至少單面上,具有以聚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或聚丙烯酸樹脂的至少1種類作為主成分之易接著層。此處所謂的「主成分」,就是指構成易接著層的固體成分中50質量%以上之成分。用於本發明的易接著層之形成的塗布液,較佳為含有水溶性或水分散性的共聚合聚酯樹脂、丙烯酸樹脂及聚胺基甲酸酯樹脂中的至少1種之水性塗布液。作為此等之塗布液,例如可舉出日本專利第3567927號公報、日本專利第 3589232號公報、日本專利第3589233號公報、日本專利第3900191號公報、及日本專利第4150982號公報等中揭示之水溶性或水分散性共聚合聚酯樹脂溶液、丙烯酸樹脂溶液、或聚胺基甲酸酯樹脂溶液等。
易接著層係可將前述塗布液塗布於縱向的1軸延伸薄膜之單面或兩面後,在100~150℃乾燥,更在橫向中延伸而得。最終的易接著層之塗布量較佳為管理在0.05~0.20g/m2。塗布量若小於0.05g/m2,則與所得之偏光鏡的接著性有變不充分之情況。另一方面,塗布量若超過0.20g/m2,則防黏連性有降低之情況。於聚酯薄膜之兩面上設置易接著層時,兩面的易接著層之塗布量係可相同或相異,可各自獨立地在上述範圍內設定。
於易接著層中,為了賦予易滑性,較佳為添加粒子。較佳為使用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μm以下之粒子。粒子之平均粒徑若超過2μm,則粒子容易從被覆層脫落。作為易接著層中所含有的粒子,例如可舉出氧化鈦、硫酸鋇、碳酸鈣、硫酸鈣、二氧化矽、氧化鋁、滑石、高嶺土、黏土、磷酸鈣、雲母、鋰蒙脫石、氧化鋯、氧化鎢、氟化鋰、氟化鈣等之無機粒子、或苯乙烯系、丙烯酸系、三聚氰胺系、苯并胍胺系及聚矽氧系等之有機聚合物系粒子等。此等係可單獨地添加至易接著層中,也可組合2種以上添加。
又,作為將塗布液塗布之方法,可使用眾所周知的方法。例如,可舉出逆輥塗布法、凹版印刷塗布法、唇模塗法、輥刷法、噴塗法、氣刀塗布法、線棒塗 布法及管刮法等。可單獨或組合此等之方法進行。
再者,上述粒子的平均粒徑之測定係藉由下述方法進行。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拍攝粒子照片,以最小粒子1個的大小成為2~5mm之倍率,測定300~500個粒子的最大直徑(最遠離的2點間之距離),將其平均值當作平均粒徑。
作為偏光鏡保護膜使用的聚酯薄膜,係可依照一般的聚酯薄膜之製造方法來製造。例如,可舉出將聚酯樹脂予以熔融,擠出成片狀,將所成形的無配向聚酯在玻璃轉移溫度以上之溫度中,利用輥的速度差,在縱向延伸後,藉由拉幅機在橫向中延伸,施予熱處理之方法。
本發明所使用之聚酯薄膜係可為單軸延伸薄膜,也可為雙軸延伸薄膜。
具體地說明聚酯薄膜之製膜條件,縱向延伸溫度及橫向延伸溫度較佳為80~130℃,特佳為90~120℃。為了以遲相軸成為TD方向之方式使薄膜配向,縱向延伸倍率較佳為1.0~3.5倍,特佳為1.0倍~3.0倍。又,橫向延伸倍率較佳為2.5~6.0倍,特佳為3.0~5.5倍。為了以遲相軸成為MD方向之方式使薄膜配向,縱向延伸倍率較佳為2.5倍~6.0倍,特佳為3.0~5.5倍。另外,橫向延伸倍率較佳為1.0倍~3.5倍,特佳為1.0倍~3.0倍。
設定低的延伸溫度,亦降低聚酯薄膜之進相軸方向的折射率,在提高遲滯上,為較佳對應。於後續的熱處理中,處理溫度較佳為100~250℃,特佳為180 ~245℃。
為了抑制遲滯的變動,薄膜的厚度不均較佳為小。由於延伸溫度及延伸倍率係對於薄膜的厚度不均造成大的影響,從減小厚度不均之觀點來看,亦較佳為進行製膜條件的最佳化。特別是為了提高遲滯,若降低縱向延伸倍率,則縱向厚度不均會變大。縱向的厚度不均係在延伸倍率的某一特定範圍中有變非常差之區域,故宜在該範圍以外設定製膜條件。
聚酯薄膜之厚度不均較佳為5.0%以下,更佳為4.5%以下,尤佳為4.0%以下,特佳為3.0%以下。薄膜之厚度不均係可如以下地測定。採集帶狀的薄膜樣品(3m),使用Seiko-Em(股)製電子測微計Millitron 1240,以1cm間距測定100點的厚度。自測定值求得厚度的最大值(dmax)、最小值(dmin)及平均值(d),藉由下述式算出厚度不均(%)。測定較佳為進行3次,求得其平均值。
厚度不均(%)=((dmax-dmin)/d)×100
如前述,為了將聚酯薄膜的遲滯控制在特定範圍,可藉由適宜設定延伸倍率或延伸溫度、薄膜的厚度而進行。例如,延伸倍率愈高,延伸溫度愈低,薄膜的厚度愈厚,愈容易得到高的遲滯。相反地,延伸倍率愈低,延伸溫度愈高,薄膜的厚度愈薄,愈容易得到低的遲滯。惟,若增加薄膜的厚度,則厚度方向相位差容易變大。因此,薄膜厚度最好適宜設定在後述之範圍。又,除了遲滯的控制,還必須考慮加工所需要的物性等來設定最終的製膜條件。
聚酯薄膜之厚度為任意,但較佳為15~300μm之範圍,更佳為15~200μm之範圍。即使為低於15μm的厚度之薄膜,原理上也可得到1500nm以上的遲滯。然而,於該情況下,薄膜的力學特性之各向異性變顯著,容易發生裂開、破損等,作為工業材料的實用性顯著降低。特佳的厚度之下限為25μm。另一方面,偏光鏡保護膜的厚度之上限若超過300μm,則偏光板的厚度變過厚而不宜。從作為偏光鏡保護膜的實用性之觀點來看,厚度的上限較佳為200μm。特佳的厚度之上限係與一般的TAC薄膜同等程度之100μm。於上述厚度範圍中,為了亦將遲滯控制在本發明之範圍,作為薄膜基材使用之聚酯,宜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又,作為於聚酯薄膜中配合紫外線吸收劑之方法,可組合眾所周知的方法而採用,但可藉由使用混煉擠壓機,摻合經乾燥的紫外線吸收劑與聚合物原料而預先製作母料,在薄膜製膜時,混合指定的該母料與聚合物原料之方法等而配合。
此時,為了使紫外線吸收劑均勻地分散且經濟地配合,母料的紫外線吸收劑濃度較佳為5~30質量%之濃度。作為製作母料之條件,較佳為使用混煉擠壓機,在擠出溫度為聚酯原料之熔點以上290℃以下之溫度,以1~15分鐘擠出。若為290℃以上,則紫外線吸收劑之減量大,而且母料之黏度降低係變大。於擠出溫度,以1分鐘以下,紫外線吸收劑的均勻混合變困難。此時,視需要亦可添加安定劑、色調調整劑及/或抗靜電劑。
聚酯薄膜為至少3層以上的多層構造時,較佳為將紫外線吸收劑添加至薄膜的中間層。在中間層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的3層構造之薄膜,具體地可如以下地製作。將外層用的聚酯之顆粒單獨、中間層用的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母料與聚酯之顆粒以指定的比例混合,進行乾燥後,供給至眾所周知的熔融積層用擠壓機,自狹縫狀的模頭擠出成片狀,在澆鑄輥上冷卻固化而製作未延伸薄膜。即,使用2台以上的擠壓機、3層的集料管(manifold)或合流塊(例如,具有角型合流部的合流塊),將構成兩外層的薄膜層、構成中間層的薄膜層予以積層,自噴嘴擠出3層之片,在澆鑄輥上冷卻而製作未延伸薄膜。再者,於發明中,為了去除成為光學缺點之原因的原料聚酯中所含有之異物,較佳為在熔融擠出之際進行高精度過濾。用於熔融樹脂之高精度過濾的濾材之過濾粒子大小(初期過濾效率95%),較佳為15μm以下。濾材之過濾粒子大小若超過15μm,則20μm以上的異物之去除係容易變得不充分。
[實施例]
以下,參照實施例來更具體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不受下述實施例所限制,在能適合本發明的宗旨之範圍內,亦可加以適宜變更而實施,彼等皆包含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內。再者,以下的實施例中之物性的評價方法係如以下。
(1)聚酯薄膜的折射率
使用分子配向計(王子計測器股份有限公司製, MOA-6004型分子配向計),求得薄膜之遲相軸方向,以遲相軸方向與長邊呈平行的方式,切出4cm×2cm的長方形,當作測定用樣品。對於此樣品,藉由阿貝折射率計(ATAGO公司製,NAR-4T,測定波長589nm)求得正交的二軸之折射率(遲相軸方向的折射率:Ny,進相軸(與遲相軸方向正交之方向的折射率):Nx)及厚度方向之折射率(Nz)。
(2)遲滯(Re)
所謂的遲滯,就是以薄膜上的正交二軸之折射率的各向異性(△Nxy=|Nx-Ny|)與薄膜厚度d(nm)之積(△Nxy×d)所定義的參數,為表示光學的各向同性、各向異性之尺度。藉由上述(1)之方法求得二軸的折射率之各向異性(△Nxy),將前述二軸的折射率之差的絕對值(|Nx-Ny|)當作折射率之各向異性(△Nxy)算出。薄膜之厚度d(nm)係使用電動測微計(Feinpruf GmbH公司製,Millitron 1245D)進行測定,將單位換算成nm。藉由折射率之各向異性(△Nxy)與薄膜之厚度d(nm)之積(△Nxy×d),求得遲滯(Re)。
(3)厚度方向遲滯(Rth)
所謂的厚度方向遲滯,就是表示將從薄膜厚度方向剖面來觀看時的2個雙折射△Nxz(=|Nx-Nz|)及△Nyz(=|Ny-Nz|)各自乘以薄膜厚度d而得之遲滯的平均之參數。藉由與遲滯之測定同樣的方法,求得Nx、Ny、Nz與薄膜厚度d(nm),算出(△Nxz×d)與(△Nyz×d)之平均值,求得厚度方向遲滯(Rth)。
(4)NZ係數
將由上述(1)所得的Ny、Nx、Nz之值代入式(NZ=|Ny-Nz|/|Ny-Nx|)中,求得NZ係數之值。
(5)背光光源的發光光譜之測定
於各實施例所使用的液晶顯示裝置中,使用SONY公司製的BRAVIA KDL-40W920A(液晶顯示裝置,具有包含射出激發光的光源與量子點之背光光源)。使用濱松PHOTONICS製多通道分光器PMA-12測定此液晶顯示裝置之背光光源的發光光譜,結果觀察到在450nm、528nm、630nm附近具有峰頂之發光光譜,各峰頂的半值寬為17nm~34nm。再者,光譜測定時的曝光時間為20msec。
(6)反射率
使用分光光度計(島津製作所製,UV-3150),自防反射層側(或低反射層側)的表面來測定在波長550nm時的5度反射率。再者,於聚酯薄膜之與設有防反射層(或低反射層)的側之相反側的面上,塗黑色奇異墨水後,貼上黑色乙烯膠帶(共和乙烯膠帶(股)HF-737寬50mm),進行測定。
(7)虹斑觀察
自正面及傾斜方向,在暗處目視觀察各實施例所得之液晶顯示裝置,如以下地判斷虹斑有無發生。此處,所謂的傾斜方向,就是意指自液晶顯示裝置的畫面之法線方向起30度~60度之範圍。
○:未看到虹斑
△:稍微看到虹斑
×:看到虹斑
××:顯著看到虹斑
(製造例1-聚酯A)
將酯化反應槽升溫,於到達200℃時,加入86.4質量份的對苯二甲酸及64.6質量份的乙二醇,邊攪拌邊加入作為觸媒之0.017質量份的三氧化銻、0.064質量份的醋酸鎂四水合物、0.16質量份的三乙胺。接著,進行加壓升溫,於錶壓0.34MPa、240℃之條件下,進行加壓酯化反應後,使酯化反應槽回到常壓,添加0.014質量份的磷酸。再者,耗費15分鐘升溫至260℃,添加0.012質量份的磷酸三甲酯。接著,於15分鐘後,用高壓分散機進行分散處理,15分鐘後,將所得之酯化反應生成物移送至聚縮合反應槽,於280℃、減壓下,進行聚縮合反應。
於聚縮合反應結束後,用95%截留直徑為5μm之Naslon製過濾器進行過濾處理,自噴嘴擠出成股條狀,使用已預先進行過濾處理(孔徑:1μm以下)的冷卻水,使冷卻、固化,切割成顆粒狀。所得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A)的固有黏度為0.62dl/g,惰性粒子及內部析出粒子係實質上不含有。(以下,簡稱PET(A))。
(製造例2-聚酯B)
混合10質量份的經乾燥過之紫外線吸收劑(2,2’-(1,4-伸苯基)雙(4H-3,1-苯并-4-酮)、90質量份的不含粒子之PET(A)(固有黏度為0.62dl/g),使用混煉擠壓機,得到含紫外線吸收劑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B)。(以下,簡稱PET(B))。
(製造例3-接著性改質塗布液之調整)
藉由常見方法進行酯交換反應及聚縮合反應,調製作為二羧酸成分之46莫耳%(相對於二羧酸成分全體)的對苯二甲酸、46莫耳%的間苯二甲酸及8莫耳%的5-磺酸根基間苯二甲酸鈉、作為二醇成分(相對於二醇成分全體)之50莫耳%的乙二醇及50莫耳%的新戊二醇之組成的水分散性含磺酸金屬鹼之共聚合聚酯樹脂。接著,混合51.4質量份的水、38質量份的異丙醇、5質量份的正丁基溶纖劑、0.06質量份的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後,加熱攪拌,到達77℃時,添加5質量份的上述水分散性含磺酸金屬鹼的共聚合聚酯樹脂,繼續攪拌直到樹脂的團塊消失為止後,將樹脂水分散液冷卻至常溫為止,得到固體成分濃度5.0質量%之均勻的水分散性共聚合聚酯樹脂液。再者,使3質量份的凝聚體二氧化矽粒子(富士SILYSIA(股)公司製,Silysia 310)分散於50質量份的水中後,於99.46質量份的上述水分散性共聚合聚酯樹脂液中加入0.54質量份的Silysia 310之水分散液,邊攪拌邊添加20質量份的水,得到接著性改質塗布液。
(製造例4-高折射率塗劑之調製)
將80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20份的甲基丙烯酸、1份的偶氮異丁腈、200份的異丙醇加入反應容器內,於氮氣環境下,在80℃反應7小時,得到重量平均分子量30000之聚合物的異丙醇溶液。進一步用異丙醇將所得之聚合物溶液稀釋到固體成分5%為止,得到丙烯酸樹脂溶液B。接著,將所得之丙烯酸樹脂溶液B與下述的成分混合, 得到高折射率層形成用塗布液。
(製造例5-低折射率塗劑之調製)
將丙烯酸2,2,2-三氟乙酯(45質量份)、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45質量份)、丙烯酸(10質量份)、偶氮異丁腈(1.5質量份)、甲基乙基酮(200質量份)加入反應容器中,於氮氣環境下,在80℃使反應7小時,得到重量平均分子量20,000的聚合物之甲基乙基酮溶液。用甲基乙基酮將所得之聚合物溶液稀釋到固體成分濃度5質量%為止,得到氟聚合物溶液C。如以下地混合所得之氟聚合物溶液C,得到低折射率層形成用塗布液。
(製造例6-防眩層塗劑-1之調整)
以成為35質量%之方式,將含不飽和雙鍵的丙烯酸共聚物Cyclomer P ACA-Z250(DAICEL化學工業公司製)(49質量份)、纖維素乙酸丙酸酯CAP482-20(數量平均分 子量75000)(EASTMAN化學公司製)(3質量份)、丙烯酸單體AYARAD DPHA(日本化藥公司製)(49質量份)、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平均粒子徑4.0μm)(積水化成品工業公司製)(2質量份)及Irgacure 184(BASF公司製)(10質量份)之固體成分加到甲基乙基酮:1-丁醇=3:1的混合溶劑中,得到防眩層形成用塗布液。
(製造例7-防眩層塗劑-2之調整)
以成為35質量%之方式,將含不飽和雙鍵的丙烯酸共聚物Cyclomer P ACA-Z250(DAICEL化學工業公司製)(49質量份)、纖維素乙酸丙酸酯CAP482-0.5(數量平均分子量25000)(EASTMAN化學公司製)(3質量份)、丙烯酸單體AYARAD DPHA(日本化藥公司製)(49質量份)、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平均粒子徑4.0μm)(積水化成品工業公司製)(4質量份)及Irgacure 184(BASF公司製)(10質量份)之固體成分加到甲基乙基酮:1-丁醇=3:1的混合溶劑中,得到防眩層形成用塗布液。
(製造例8-防眩層塗劑-3之調整)
以成為35質量%之方式,將含不飽和雙鍵的丙烯酸共聚物Cyclomer P ACA-Z250(DAICEL化學工業公司製)(49質量份)、纖維素乙酸丙酸酯CAP482-0.2(數量平均分子量15000)(EASTMAN化學公司製)(3質量份)、丙烯酸單體AYARAD DPHA(日本化藥公司製)(49質量份)、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平均粒子徑4.0μm)(積水化成品工業公司製)(2質量份)、Irgacure 184(BASF公司製)(10質量份)之固體成分加到甲基乙基酮:1-丁醇=3:1的混合溶劑中, 得到防眩層形成用塗布液。
(偏光鏡保護膜1)
將作為基材薄膜中間層用原料之90質量份的不含粒子之PET(A)樹脂顆粒與10質量份的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PET(B)樹脂顆粒在135℃下減壓乾燥(1Torr)6小時後,供給至擠壓機2(中間層II層用),再藉由常見方法將PET(A)乾燥,分別供給至擠壓機1(外層I層及外層III用),在285℃下溶解。將此2種的聚合物分別以不銹鋼燒結體的濾材(標稱過濾精度10μm粒子95%截留)予以過濾,在2種3層合流塊中,進行積層,由噴嘴擠出成片狀後,使用靜電施加澆鑄法,捲繞於表面溫度30℃之澆鑄滾筒上,進行冷卻固化,製作未延伸薄膜。此時,以I層、II層、III層的厚度之比成為10:80:10之方式,調整各擠壓機的吐出量。
其次,藉由逆輥法,在此未延伸PET薄膜之兩面上,以乾燥後的塗布量成為0.08g/m2之方式,塗布上述接著性改質塗布液後,在80℃下乾燥20秒。
將形成有此塗布層的未延伸薄膜導引至拉幅延伸機,一邊以夾具抓住薄膜之端部,一邊導引至溫度125℃之熱風區,在寬度方向上延伸4.0倍。接著,保持寬度方向上經延伸的寬度,在溫度225℃下處理10秒,進一步於寬度方向上進行3.0%之鬆弛處理,得到薄膜厚度約100μm的單軸延伸PET薄膜。
於此單軸延伸PET薄膜的一側之塗布面上,塗布上述高折射率層形成用塗布液,在150℃下乾燥2分 鐘,形成膜厚0.1μm的高折射率層。於此高折射率層之上,塗布上述方法所得之低折射率層形成用塗布液,在150℃下乾燥2分鐘,形成膜厚0.1μm的低折射率層,而得到積層有防反射層之偏光鏡保護膜1。
(偏光鏡保護膜2)
除了變更生產線速度、改變未延伸薄膜的厚度以外,與偏光鏡保護膜1同樣地製膜,得到積層有防反射層的薄膜厚度約80μm之偏光鏡保護膜2。
(偏光鏡保護膜3)
除了變更生產線速度、改變未延伸薄膜的厚度以外,與偏光鏡保護膜1同樣地製膜,得到積層有防反射層的薄膜厚度約60μm之偏光鏡保護膜3。
(偏光鏡保護膜4)
除了變更生產線速度、改變未延伸薄膜的厚度以外,與偏光鏡保護膜1同樣地製膜,得到積層有防反射層的薄膜厚度約40μm之偏光鏡保護膜4。
(偏光鏡保護膜5)
使用經加熱過的輥群及紅外線加熱器,將由與偏光鏡保護膜1同樣之方法所製作的未延伸薄膜加熱至105℃,然後藉由具有圓周速率差的輥群在行進方向上延伸3.3倍後,導引至溫度130℃的熱風區,在寬度方向上延伸4.0倍,以與偏光鏡保護膜1同樣之方法,得到積層有防反射層的薄膜厚度約30μm之偏光鏡保護膜5。
(偏光鏡保護膜6)
除了不賦予防反射層以外,藉由與偏光鏡保護膜1 同樣之方法製作,得到薄膜厚度約100μm之偏光鏡保護膜6。
(偏光鏡保護膜7)
除了不賦予防反射層以外,於由與偏光鏡保護膜2同樣之方法所製作的偏光鏡保護膜之一側的塗布面上,以硬化後的膜厚成為8μm之方式,塗布防眩層塗劑-1,在80℃的烘箱中乾燥60秒。然後,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Fusion UV Systems Japan,光源H燈泡),以300mJ/cm2的照射線量照射紫外線,積層防眩層。然後,於防眩層之上,以與偏光鏡保護膜1同樣之方法積層防反射層,得到偏光鏡保護膜7。
(偏光鏡保護膜8)
除了不賦予防反射層以外,於由與偏光鏡保護膜3同樣之方法所製作的偏光鏡保護膜之一側的塗布面上,以與偏光鏡保護膜7同樣之方法積層防眩層與防反射層,得到偏光鏡保護膜8。
(偏光鏡保護膜9)
除了不賦予防反射層以外,於由與偏光鏡保護膜4同樣之方法所製作的偏光鏡保護膜之一側的塗布面上,以硬化後的膜厚成為8μm之方式,塗布防眩層塗劑-2,在80℃的烘箱中乾燥60秒。然後,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Fusion UV Systems Japan,光源H燈泡),以300mJ/cm2的照射線量照射紫外線,積層防眩層。然後,於防眩層之上,以與偏光鏡保護膜1同樣之方法積層防反射層,得到偏光鏡保護膜9。
(偏光鏡保護膜10)
除了不賦予防反射層以外,於由與偏光鏡保護膜5同樣之方法所製作的偏光鏡保護膜之一側的塗布面上,以與偏光鏡保護膜7同樣之方法積層防眩層,得到偏光鏡保護膜10(防反射層係未積層)。
(偏光鏡保護膜11)
除了不賦予防反射層以外,於由與偏光鏡保護膜1同樣之方法所製作的偏光鏡保護膜之一側的塗布面上,以硬化後的膜厚成為8μm之方式,塗布防眩層塗劑-3,在80℃的烘箱中乾燥60秒。然後,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Fusion UV Systems Japan,光源H燈泡),以300mJ/cm2的照射線量照射紫外線,得到積層有防眩層之偏光鏡保護膜11。
(偏光鏡保護膜12)
除了不賦予防反射層以外,於由與偏光鏡保護膜2同樣之方法所製作的偏光鏡保護膜之一側的塗布面上,以硬化後的膜厚成為8μm之方式,塗布防眩層塗劑-1,在80℃的烘箱中乾燥60秒。然後,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Fusion UV Systems Japan,光源H燈泡),以300mJ/cm2的照射線量照射紫外線,積層防眩層。然後,於防眩層之上,以與偏光鏡保護膜1同樣之方法積層低折射率層。如此而得到在防眩層上積層有低反射層之偏光鏡保護膜12。
使用偏光鏡保護膜1~12,如後述地作成液晶顯示裝置。
(實施例1)
於由PVA與碘所成的偏光鏡之單側上,以偏光鏡之穿透軸與薄膜之進相軸成為垂直之方式,貼附偏光鏡保護膜1,於其相反之面上貼附TAC薄膜(富士軟片(股)公司製,厚度80μm),而作成偏光板1。再者,於偏光鏡保護膜之未積層防反射層之面上,積層偏光鏡而作成偏光板。將SONY公司製的BRAVIAKDL-40W920A(液晶顯示裝置,具有包含射出激發光的光源與量子點之背光光源)之視覺辨認側的偏光板,以聚酯薄膜成為與液晶相反側(遠位)之方式,置換成上述偏光板1,作成液晶顯示裝置。再者,以偏光板1穿透軸的方向係成為與置換前的偏光板之穿透軸的方向相同之方式置換。
(實施例2)
除了將偏光鏡保護膜1替換成偏光鏡保護膜2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作成液晶顯示裝置。
(實施例3)
除了將偏光鏡保護膜1替換成偏光鏡保護膜3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作成液晶顯示裝置。
(實施例4)
除了將偏光鏡保護膜1替換成偏光鏡保護膜4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作成液晶顯示裝置。
(實施例5)
除了使用偏光鏡保護膜4代替偏光鏡保護膜1,以其進相軸成為與偏光鏡之穿透軸平行之方貼附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作成液晶顯示裝置。
(實施例6)
除了將偏光鏡保護膜1替換成偏光鏡保護膜7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作成液晶顯示裝置。
(實施例7)
除了將偏光鏡保護膜1替換成偏光鏡保護膜8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作成液晶顯示裝置。
(實施例8)
除了將偏光鏡保護膜1替換成偏光鏡保護膜9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作成液晶顯示裝置。
(實施例9)
除了將偏光鏡保護膜1替換成偏光鏡保護膜12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作成液晶顯示裝置。
(比較例1)
除了將偏光鏡保護膜1替換成偏光鏡保護膜5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作成液晶顯示裝置。
(比較例2)
除了將偏光鏡保護膜1替換成偏光鏡保護膜6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作成液晶顯示裝置。
(比較例3)
除了將偏光鏡保護膜1替換成偏光鏡保護膜10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作成液晶顯示裝置。
(比較例4)
除了將偏光鏡保護膜1替換成偏光鏡保護膜11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作成液晶顯示裝置。
對於各實施例所得之液晶顯示裝置,以下之表1中顯示測定虹斑觀察之結果。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及偏光板,係在任一角度皆可確保虹狀色斑之發生被刻意抑制之良好的視覺辨認,對於產業界的貢獻大。

Claims (7)

  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係具有背光光源、2個偏光板及配置於前述2個偏光板之間的液晶胞之液晶顯示裝置,該背光光源包含射出激發光的光源與量子點,該偏光板中的至少其一偏光板係在偏光鏡的至少一側面上積層有聚酯薄膜,該聚酯薄膜具有1500~30000nm的遲滯,於該聚酯薄膜的至少一側面上積層有防反射層及/或低反射層。
  2.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係具有背光光源、2個偏光板及配置於該2個偏光板之間的液晶胞之液晶顯示裝置,該背光光源係在400nm以上且小於495nm、495nm以上且小於600nm、及600nm以上780nm以下的各波長區域中各自具有發光光譜的峰頂,各波峰的半值寬為5nm以上,該偏光板中的至少其一偏光板係在偏光鏡的至少一側面上積層有聚酯薄膜,該聚酯薄膜具有1500~30000nm的遲滯,於該聚酯薄膜的至少一側面上積層有防反射層及/或低反射層。
  3. 如請求項2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光源係在400nm以上且小於495nm、495nm以上且小於600nm、及600nm以上750nm以下的各波長區域中各自具有發光光譜的峰頂,各波峰的半值寬為5nm以上。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防反 射層表面在波長550nm的表面反射率為2.0%以下。
  5.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用偏光板,其係在偏光鏡的至少一側面上積層有聚酯薄膜之偏光板,該聚酯薄膜具有1500~30000nm的遲滯,於聚酯薄膜的至少一側面上積層有防反射層及/或低反射層,具有包含射出激發光的光源與量子點之背光光源。
  6.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用偏光板,其係在偏光鏡的至少一側面上積層有聚酯薄膜之偏光板,該聚酯薄膜具有1500~30000nm的遲滯,於聚酯薄膜的至少一側面上積層有防反射層及/或低反射層,具有背光光源,其具有在400nm以上且小於495nm、495nm以上且小於600nm、及600nm以上780nm以下的各波長區域中各自具有峰頂,各波峰的半值寬為5nm以上之發光光譜。
  7. 如請求項5或6之偏光板,其中該防反射層表面在波長550nm的表面反射率為2.0%以下。
TW104138879A 2014-11-25 2015-11-24 液晶顯示裝置及偏光板在液晶顯示裝置上之用途 TWI7779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7633 2014-11-25
JP2014-237633 2014-11-25
JP2015-042005 2015-03-04
JP2015042005 2015-03-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1422A true TW201621422A (zh) 2016-06-16
TWI777916B TWI777916B (zh) 2022-09-21

Family

ID=5607429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8879A TWI777916B (zh) 2014-11-25 2015-11-24 液晶顯示裝置及偏光板在液晶顯示裝置上之用途
TW111112438A TW202229997A (zh) 2014-11-25 2015-11-24 液晶顯示裝置及偏光板在液晶顯示裝置上之用途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2438A TW202229997A (zh) 2014-11-25 2015-11-24 液晶顯示裝置及偏光板在液晶顯示裝置上之用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3) JPWO2016084729A1 (zh)
KR (1) KR20170086477A (zh)
CN (2) CN107003562B (zh)
TW (2) TWI777916B (zh)
WO (1) WO201608472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6811B (zh) * 2017-03-03 2021-11-21 日商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 畫像顯示裝置
US11880017B2 (en) 2018-03-16 2024-01-23 Lg Chem, Ltd. Anti-reflectiv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90704B2 (en) * 2016-01-08 2021-01-12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optical film of display device
WO2018074524A1 (ja) * 2016-10-19 2018-04-2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性光学フィルム及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KR102315658B1 (ko) * 2017-02-28 2021-10-21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939251B2 (ja) * 2017-08-25 2021-09-22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6939249B2 (ja) * 2017-08-25 2021-09-22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6939252B2 (ja) * 2017-08-25 2021-09-22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6939250B2 (ja) * 2017-08-25 2021-09-22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98732B2 (ja) * 2017-08-25 2023-06-27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121479B2 (ja) * 2017-11-14 2022-08-18 株式会社トッパンTomoegawaオプティカルフィルム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7298731B2 (ja) * 2017-11-15 2023-06-27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98730B2 (ja) * 2017-11-15 2023-06-27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KR102267594B1 (ko) * 2018-01-24 2021-06-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257923B1 (ko) * 2018-01-24 2021-05-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9172651A1 (ko) * 2018-03-06 2019-09-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814798B (zh) * 2018-03-23 2023-09-11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KR102280262B1 (ko) 2018-05-18 2021-07-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9221573A1 (ko) * 2018-05-18 2019-11-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194998B1 (ko) 2018-06-26 2020-12-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765177B (zh) 2018-09-21 2022-05-21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US20220357486A1 (en) * 2019-05-30 2022-11-1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lastic film for optical applications,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78582B2 (ja) * 2007-07-03 2012-02-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115925A (ja) * 2007-11-02 2009-05-28 Sony Corp 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組立体
JP5471249B2 (ja) * 2009-02-06 2014-04-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811431B2 (ja) * 2009-09-11 2015-11-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2763232A (zh) * 2010-02-16 2012-10-31 株式会社东芝 全彩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用的白色led、全彩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源及全彩液晶显示装置
EP2587304B1 (en) * 2010-06-22 2019-12-18 Toyobo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olarizer and protective film
US10180597B2 (en) * 2011-05-18 2019-01-15 Toyobo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olarizing plate, and polarizer protection film
JP5885447B2 (ja) * 2011-09-30 2016-03-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積層体及び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
TWI436128B (zh) * 2011-09-30 2014-05-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polarizing plate protective film
CN103959148B (zh) * 2011-11-29 2016-08-17 东洋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
KR101397702B1 (ko) * 2011-12-26 2014-05-22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051328B1 (ja) * 2012-01-27 2012-10-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273789B1 (ko) * 2012-04-19 2013-06-11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현성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6064406B2 (ja) * 2012-07-26 2017-01-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4508545B (zh) * 2012-07-30 2018-07-27 东洋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
EP2954369A4 (en) * 2013-02-08 2016-10-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QUANTUM POINT DISPLAY DEVICE WITH HIGH COLOR RANGE
JP2014165116A (ja) * 2013-02-27 2014-09-08 Sony Corp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14132726A1 (ja) * 2013-02-28 2014-09-04 Ns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8614373A (zh) * 2013-03-29 2018-10-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JP5928502B2 (ja) * 2014-02-17 2016-06-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
JP6169530B2 (ja) * 2014-05-13 2017-07-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6811B (zh) * 2017-03-03 2021-11-21 日商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 畫像顯示裝置
US11880017B2 (en) 2018-03-16 2024-01-23 Lg Chem, Ltd. Anti-reflectiv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86477A (ko) 2017-07-26
TWI777916B (zh) 2022-09-21
JP2021099521A (ja) 2021-07-01
TW202229997A (zh) 2022-08-01
WO2016084729A1 (ja) 2016-06-02
CN107003562A (zh) 2017-08-01
CN113608384A (zh) 2021-11-05
JPWO2016084729A1 (ja) 2017-08-31
JP2023059869A (ja) 2023-04-27
CN107003562B (zh) 2021-07-23
JP7323564B2 (ja)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2356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
JP695073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
TWI790203B (zh) 液晶顯示裝置
JP739640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JP734761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
WO2017010444A1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