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17708A - 藍相液晶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藍相液晶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17708A
TW201617708A TW103138262A TW103138262A TW201617708A TW 201617708 A TW201617708 A TW 201617708A TW 103138262 A TW103138262 A TW 103138262A TW 103138262 A TW103138262 A TW 103138262A TW 201617708 A TW201617708 A TW 20161770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blue phase
phase liquid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8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8424B (zh
Inventor
藍伊奮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382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18424B/zh
Priority to CN201510008841.1A priority patent/CN10453621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8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842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17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770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02F1/13793Blue pha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其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設於兩基板之間的藍相液晶層、分別設於第一與第二基板上的第一偏光片與第二偏光片、以及設於第一與第二基板之間的條狀電極。第一與第二偏光片分別具有相垂直的第一與第二光軸方向。至少一個條狀電極包括複數個梯形柱狀體沿著第一方向接續排列。梯形柱狀體在第二基板上的投影形狀為梯形,包括頂邊、底邊、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各梯形的頂邊連接另一相鄰梯形的底邊,各梯形的第一側邊平行於第一與第二光軸方向的其中一者。第一方向與第一光軸方向的夾角實質上為45度。

Description

藍相液晶顯示面板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藍相液晶(blue phase liquid crystal,BPLC)顯示面板,尤指一種具有低暗態漏光的藍相液晶顯示面板。
液晶顯示面板已廣泛應用於許多顯示裝置中,其中液晶層內的液晶分子是液晶顯示面板的核心元件之一。在室溫下,習知液晶顯示面板的傳統液晶分子具有光學非均向性(optical anisotropicity),並且呈現橢圓形或橄欖形狀。然而,對液晶顯示面板製造商而言,在室溫下具有光學均向性(isotropicity)的液晶分子,如藍相液晶分子,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舉例而言,當液晶顯示面板的液晶層主要使用具有光學均向性的液晶分子時,在未施加電壓的情況下,顯示面板會呈現暗態(black state),也就是所謂的自然黑(normal black)。相反地,當電壓施加於液晶顯示面板的電極上時,液晶分子會變形而具有光學非均向性與雙折射性,使面板呈現亮態。然而,液晶層中的液晶分子會受到非共價鍵作用力(non-covalent bonding force)的影響而產生沿著電極表面排列的特性,所以即使在未施加電壓給電極的狀態下,在電極邊緣附近的液晶分子也可能會因為排列而發生變形,因而呈現橢圓形或橄欖狀並具有光學非均向性與雙折射性。因此當面板為暗態時,沿著電極邊緣或形狀會發生漏光,進而影響顯示面板的對比度。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於透過特定電極形狀的設計而提供一種具有良好對比度及改善暗態漏光的藍相液晶顯示面板。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藍相液晶層、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複數個第一條狀電極以及複數個第二條狀電極。其中,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係相對設置,藍相液晶層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第一偏光片設置於第一基板上,具有第一光軸方向,而第二偏光片設置於第二基板上,具有第二光軸方向,且第二光軸方向實質上垂直於第一光軸方向。第一條狀電極與第二條狀電極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第一條狀電極與第二條狀電極交替排列,且至少第一條狀電極設置於第二基板上,其中第一條狀電極的至少一者包括複數個第一梯形柱狀體,這些第一梯形柱狀體沿著第一方向接續排列。各第一梯形柱狀體在第二基板上的投影形狀為第一梯形,各第一梯形具有彼此平行的底邊與頂邊以及與底邊和頂邊相連接的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各第一梯形的頂邊與另一相鄰的第一梯形的底邊連接,且各第一梯形的第一側邊實質上平行於第一光軸方向與第二光軸方向的其中一者。第一方向與第一光軸方向的夾角實質上為45度。
由上述可知,本發明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的至少一個第一條狀電極包括複數個第一梯形柱狀體,且各第一梯形柱狀體的第一梯形的第一側邊會平行於第一光軸方向與第二光軸方向的其中一者,亦即第一梯形柱狀體的一側壁會平行於第一光軸方向或第二光軸方向,因此,即使在該側壁附近排列的藍相液晶受擠壓變形而沿著側壁具有長軸方向並產生雙折射性,但因為這些變形的藍相液晶的長軸只會平行於第一光軸方向或第二光軸方向,所以,在暗態時,當光線穿過內側偏光片(例如第二偏光片)變成偏振光,再通過液晶層、以及外側的偏光片(例如第一偏光片)時,因為其偏振方向與外側偏光片相垂直,偏振光便會被外側偏光片所吸收,因此可以有效減少暗態漏光的問題,進而提高對比度。
10‧‧‧液晶顯示面板
101‧‧‧畫素區
12‧‧‧第一基板
12a、14a‧‧‧內表面
12b、14b‧‧‧外表面
14‧‧‧第二基板
16‧‧‧藍相液晶層
18‧‧‧液晶分子
20‧‧‧第一偏光片
22‧‧‧第二偏光片
24‧‧‧資料線
26‧‧‧閘極線
28‧‧‧薄膜電晶體
30‧‧‧第一條狀電極
32‧‧‧第一梯形狀柱體
34‧‧‧第一梯形
34a、38a、44a、48a‧‧‧底邊
34b、44b‧‧‧頂邊
34c、38c、44c、48c‧‧‧第一側邊
34d、38d、44d、48d‧‧‧第二側邊
36‧‧‧第一三角形柱狀體
38‧‧‧第一三角形
40‧‧‧第二條狀電極
42‧‧‧第二梯形柱狀體
44‧‧‧第二梯形
46‧‧‧第二三角形柱狀體
48‧‧‧第二三角形
50‧‧‧第一連接電極
52‧‧‧第二連接電極
54‧‧‧共通導線
56‧‧‧絕緣突塊
58‧‧‧導電層
60‧‧‧絕緣層
62、62’‧‧‧狹縫
A、B、C、D、E、F‧‧‧夾角
X‧‧‧第二方向
Y‧‧‧第一方向
Z‧‧‧箭頭
P1‧‧‧第一光軸方向
P2‧‧‧第二光軸方向
T1、T2‧‧‧厚度
第1圖為本發明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的第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所示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的部分俯視示意圖。
第3圖為第2圖所示部分第一條狀電極與第二條狀電極在第二基板上的投影形狀的示意圖。
第4圖為第1圖所示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的部分剖面立體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第一實施例的變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第二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立體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第三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立體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第四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立體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第五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為使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下文特列舉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構成內容。為了方便說明,本發明的各圖式僅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發明,其詳細的比例可依照設計的需求進行調整。
請同時參考第1圖至第4圖,第1圖繪示了本發明的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的第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所示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的部分俯視示意圖,第3圖為第2圖所示部分第一條狀電極與第二條狀電極在第二基板上的投影形狀的示意圖,第4圖為第1圖所示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的部分剖面立體示意圖。本發明藍相液晶顯示面板10包括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14以及藍相液晶層16。如第1圖所示,第二基板14設置於第一基板12下側,兩者互相平行相對,第一基板12具有內表面12a與外表面12b,第 二基板14具有內表面14a與外表面14b,其中第一基板12的內表面12a面對第二基板14的內表面14a。本實施例係以第一基板12的外表面12b當作顯示面為例來介紹本發明,但不以此為限,例如在變化實施例中,本發明藍相液晶顯示面板10也可以第二基板14的外表面14b當作顯示面。藍相液晶層16設置於第一基板12與第二基板14之間,包括具有光學均向性的藍相液晶分子18。在本實施例中,藍相液晶分子18舉例包括安息香酸膽固醇脂,但不以此為限。藍相液晶分子18在室溫下無施加電場時會呈現光學均向性,當藍相液晶層16被施加電場時,其會變形而具有光學非均向性與雙折射性。如第2圖與第1圖所示,藍相液晶顯示面板10更包括具有第一光軸方向P1(或稱偏振方向)的第一偏光片20以及具有第二光軸方向P2的第二偏光片22。第一偏光片20與第二偏光片22分別設置於第一基板12與第二基板14的表面,例如第一偏光片20設置於第一基板12的外表面12b上,而第二偏光片22設置於第二基板14的外表面14b上,但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軸方向P1垂直於第二光軸方向P2,但並不以此為限。需注意的是第1圖省略了第一基板12與第二基板14表面的其他可能薄膜層。
藍相液晶顯示面板10包括至少一畫素區101定義於第二基板14上。較佳地,藍相液晶顯示面板10可包括複數個畫素區101呈矩陣排列(圖未示)。畫素區101包括至少一資料線24沿著第一方向Y延伸、至少一閘極線26沿著第二方向X延伸,其中第一方向Y與第二方向X相交,且第一方向Y較佳實質上垂直於第二方向X,但不以此為限。此外,本實施例的第一光軸方向P1與第二光軸方向P2的夾角A實質上為90度,而第一方向Y與第一光軸方向P1之夾角B實質上為45度。需注意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第2圖所繪製的第一光軸方向P1與第二光軸方向P2可以互換,但第一方向Y與該實施例中的第一光軸方向的夾角仍為45度,但不以此為限。畫素區101另包括複數個第一條狀電極30與複數個第二條狀電極40設置於第一基 板12與第二基板14之間,且至少第一條狀電極30設置於第二基板14的內表面14a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都設置在第二基板14的內表面14a上,但不以此為限,例如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可以分別設置在第二基板14與第一基板12上。此外,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交替排列。第2圖所示之畫素區101包括交替平行排列的三個形狀相同的第一條狀電極30與三個形狀相同的第二條狀電極40,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可包括數量更多或更少的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且各第一條狀電極30與各第二條狀電極40也可包括不完全相同的圖案。請同時參考第2圖與第4圖,根據本發明,第一條狀電極30的其中至少一者包括複數個沿著第一方向Y接續排列的第一梯形柱狀體32。本實施例中係以各第一條狀電極30都包含複數個第一梯形柱狀體32為例,但不以此為限。例如,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只有一個或數個第一條狀電極30同時具有第一梯形柱狀體32,而另外有一至數個第一條狀電極30不具有第一梯形柱狀體32。此外,在變化實施例中,第一梯形柱狀體32可沿著不平行於資料線24的延伸方向而接續排列。請進一步同時參考第3圖與第4圖,其中第3圖繪示了第2圖中相鄰的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在第二基板34上的投影形狀。根據本發明,第一條狀電極30的各第一梯形柱狀體32在第二基板14上的投影形狀分別為第一梯形34。而在本實例中,各第一梯形柱狀體32面對第二基板14的表面的形狀相同於第一梯形柱狀體32在第二基板14上的投影形狀或是具有相同的面積,換句話說,本實施例的第一梯形柱狀體32面對第二基板14的表面的形狀即為第一梯形34。然而,本發明不以上述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梯形柱狀體32面對第二基板14的表面的梯形形狀,可以不相同於第一梯形柱狀體32在第二基板14上的投影形狀的梯形面積。如圖所示,各第一梯形34具有彼此平行的底邊34a與頂邊34b,以及與底邊34a與頂邊34b相連接的第一側邊34c與第二側邊34d,其中各第一梯形34的頂邊34b與另一相鄰的第一梯形34的底邊34a連接。此 外,各第一梯形34的第一側邊34c實質上平行於第一光軸方向P1與第二光軸方向P2的其中一者,例如第3圖中的第一側邊34c係實質上平行於第一光軸方向P1,但不以此為限,其他實施例中的第一側邊34c也可實質上平行於第二光軸方向P2。此外,在較佳實施例中,當第一側邊34c實質上平行於第一光軸方向P1時,各第一梯形34的第二側邊34d亦實質上平行於第二光軸方向P2,且各底邊34a係平行於第二方向X,因此第一側邊34c與底邊34a的夾角C以及第二側邊34d與底邊34a的夾角D實質上皆為45度,且第一梯形34為等腰梯形,但不以此為限。在變化實施例中,第二側邊34d可不平行於第二光軸方向P2,而在另一變化實施例中,第一側邊34c係平行於第二光軸方向P2,但第二側邊34d不平行於第一光軸方向P1與第二光軸方向P2。此外,具有第一梯形柱狀體32的第一條狀電極30可選擇性地另包括第一三角形柱狀體36,連接於第一條狀電極30最末端的第一梯形柱狀體32。第一三角形柱狀體36在第二基板14上的投影形狀為第一三角形38,本實施例的第一三角形柱狀體36面對第二基板14的表面的形狀即為第一三角形38,相同於其在第二基板14上的投影形狀,但不以此為限。第一三角形38具有彼此連接的底邊38a、第一側邊38c與第二側邊38d,其中第一三角形38的底邊38a係與相鄰第一梯形34的頂邊34b連接共線,且第一三角形38的第一側邊38c實質上平行於第一梯形34的第一側邊34c,亦即平行於第2圖與第3圖所示的第一光軸方向P1。在較佳實施例中,第一三角形38的第二側邊38d平行於第一梯形34的第二側邊34d,且此兩者更佳平行於第二光軸方向P2。在更佳實施例中,第一三角形38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另一方面,如第2圖至第4圖所示,本實施例的第二條狀電極40與第一條狀電極30沿著第二方向X交替排列,且第一條狀電極30不與第二條狀電極40相連接,但不以此為限,例如在變化實施例中,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也可互相電連接,可同時作為第一畫素區101的畫素 電極或其他導電元件。本實施例的第二條狀電極40的其中至少一者亦包括複數個第二梯形柱狀體42,沿著第一方向Y接續排列。本實施例係以各第二條狀電極40皆包括複數個接續排列的第二梯形柱狀體42為例,但不以此為限。各第二梯形柱狀體42在第二基板14上的投影形狀分別為第二梯形44,且本實施例的第二梯形柱狀體42面對第二基板14的表面的形狀相同於前述投影形狀,為第二梯形44,但不以此為限。各第二梯形44具有彼此平行的底邊44a與頂邊44b以及與底邊44a與頂邊44b連接的第一側邊44c與第二側邊44d,且各第二梯形44的頂邊44b與另一相鄰的第二梯形44的底邊44a連接共線。需注意的是,各第二梯形44的頂邊44b在其延伸方向上較佳不與相鄰的第一梯形柱狀體32的第一梯形34的頂邊34b和底邊34a共線,也不與相鄰的第一三角形柱狀體36的第一三角形38的底邊38a共線。此外,在較佳實施例中,各第一梯形34與各第二梯形44的第一側邊34c、44c實質上皆平行於第一光軸方向P1,且各第一梯形34與各第二梯形44的第二側邊34d、44d實質上皆平行於第二光軸方向P2,如第3圖所示,因此第二梯形44可為等腰梯形,其第一側邊44c與第二側邊44d和底邊44a的夾角實質上分別為45度,但不以此為限。此外,具有第二梯形柱狀體42的第二條狀電極40可選擇性地另包括第二三角形柱狀體46,其連接於接續排列的第二梯形柱狀體42的末端者。第二三角形柱狀體46在第二基板14上的投影形狀為第二三角形48,且本實施例第二三角形柱狀體46面對第二基板14的表面的形狀相同於其在第二基板14上的投影形狀,為前述第二三角形48。第二三角形48具有彼此連接的底邊48a、第一側邊48c與第二側邊48d,其中第二三角形48的底邊48a係與相鄰第二梯形44的頂邊44b連接共線,且第二三角形48的第一側邊48c實質上平行於第二梯形44的第一側邊44c,亦即平行於第一光軸方向P1。在較佳實施例中,第二三角形48的第二側邊48d另平行於第二梯形44的第二側邊44d與第二光軸方向P2。在更佳實施例中,第二三角形48為等腰直角三角形。需注意的是,兩相鄰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 極40之間會構成狹縫62,而由於前述各第一條狀電極30中的第一梯形柱狀體32、第一三角形柱狀體36以及第二條狀電極40中的第二梯形柱狀體42、第二三角形柱狀體46的相對配置關係,因此兩相鄰的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之間的狹縫62具有「Z」字形或閃電形圖案,如第2圖與第4圖箭頭Z標示處。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分別用來當作畫素區101的畫素電極與共通電極,因此第一條狀電極30會電性連接於薄膜電晶體28,而第二條狀電極40電性連接至一共通電位。此外,本實施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10的畫素區101另包括第一連接電極50與第二連接電極52,其中第一連接電極50與各第一條狀電極30的一端連接,以使同一畫素區101的各第一條狀電極30藉著第一連接電極50而互相電性連接,且第一條狀電極30可經由第一連接電極50而電連接到薄膜電晶體28的汲極。第二連接電極52則與同一畫素區101的各第二條狀電極40的一端連接,以使這些第二條狀電極40互相電連接,並且第二條狀電極40可藉由第二連接電極52而電性連接於共通導線54。如第2圖所示,共通導線54可大體上平行於閘極線26,但不以此為限。由上述可知,本實施例的藍相液晶顯示面板10可以為平面切換型(in-plane switch,IPS)液晶顯示面板,主要藉由共通電極與畫素電極之間的側向電場以使藍相液晶分子18旋轉進而產生影像,但不以此為限。
需注意的是,由於受到製程限制(process limitation)、製程寬裕度(process window,PW)、成形誤差(formation inaccuracy)及製程誤差等影響,在實際製成的產品中,第一梯形34、第二梯形44、第一三角形38及第二三角形48的側邊、頂邊及底邊之間的夾角不一定都能具有如第2圖或第3圖所示的尖銳頂角,且這些側邊、頂邊與底邊不一定都能分毫不差的完全平 行或垂直於前述的某些特定方向。因此,在本說明書敘述「實質上平行」、「實質上垂直」或「夾角實質上為幾度」時,其係表示產品實際上的夾角誤差在正負2度或5度以內都應屬於本發明所敘述的範圍。亦即,若第一梯形34的第一側邊34c與第一光軸方向P1的角度為0°±5°,其應仍符合前述「實質上平行」的描述。另,舉例而言,經過微影製程與顯影製程後,第一梯形34的第一側邊34c與底邊34a的相接處可能實際上是圓角,因此前述夾角C的角度應該由第一側邊34c與底邊34a的延伸方向來定義,其他類似的角度定義方式不再贅述。
請再參考第4圖,其繪示了部分第一條狀電極30的立體剖面輪廓。本實施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10可選擇性地包括絕緣層60設置在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基板14之間以及第二條狀電極40與第二基板14之間,且本實施例的各第一條狀電極30分別包括導電層58與絕緣突塊56,設於第二基板14的內表面14a,其中絕緣突塊56係突出設置於內表面14a上,且各第一條狀電極30的導電層58包覆其絕緣突塊56的表面與側壁,換句話說,絕緣突塊56係位於導電層58與第二基板14之間。此外,本實施例絕緣突塊56的厚度範圍為約0.5至10微米,而絕緣突塊56的材料可以為氧化矽(SiOx)、氮化矽(SiNx)、配向材料(polyimide)或光學間隙子(photo spacer)材料,但不以此為限。導電層58可以為透明導電層(例如氧化銦錫)或金屬層,但不以此為限。根據本實施例,絕緣突塊56的剖面形狀為矩形或類矩形,也可以為梯形,但不以此為限。再者,本實施例中的第二條狀電極40的結構構成可類似於第一條狀電極30,包含絕緣突塊(圖未示)及覆蓋其表面的導電層58,不再贅述。如第4圖所示,由於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的導電層58都覆蓋在絕緣突塊56表面,因此導電層58亦具有突出於第二基板14表面的外形。基於上述條狀電極的結構設計,兩相鄰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之間會構成狹縫62,使得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 電極40構成了凸塊電極,而藍相液晶層16中的藍相液晶分子18(未示於第4圖)可容納於狹縫中62中。據此,藍相液晶顯示面板10在操作情況下,位於狹縫中62中的藍相液晶分子18可以直接受到相鄰的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之間的側向電場的作用而改變其形狀,進而具有光學非均向性而能改善其顯視效果。需注意的是,第4圖所繪示的絕緣突塊56側壁與第二基板14表面的夾角E實質上為90度,因此覆蓋在絕緣突塊56表面的導電層58與第二基板14表面的夾角F也實質上為90度,然而,由於受製程誤差等製作因素之影響,實際上製作出產品的夾角E與夾角F可能為90±10度,但不以此為限。第5圖繪示了本發明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第一實施例的變化形的部分剖面示意圖。在第5圖中,絕緣突塊56的剖面形狀為類梯形,其側壁與第二基板14表面的夾角E小於90度,例如為80度,但不以此為限。因此,導電層58與第二基板14表面的夾角F也小於90度,例如約略相同於夾角E,使得第一條狀電極30具有傾斜的側壁。
請再參考第2圖至第4圖,由於本實施例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包括梯形柱狀體與三角形柱狀體,且其所對應的第一梯形34、第一三角形38、第二梯形44及第二三角形48的第一側邊34c、38c、44c、48c平行於第一光軸方向P1,而第二側邊34d、38d、44d、48d平行於第二光軸方向P2,因此,在未施加電壓的暗態下,設置在第一梯形柱狀體32、第一三角形柱狀體36、第二梯形柱狀體42及第二三角形柱狀體46附近的藍相液晶分子18會沿著這些柱狀體側壁表面排列,因而沿著電極邊緣變形而具有光學非均向性。換句話說,靠近第一側邊34c、38c、44c、48c的藍相液晶分子18會變形而具有順著第一側邊34c、38c、44c、48c延伸的長軸,亦即具有平行於第一光軸方向P1的長軸,而靠近第二側邊34d、38d、44d、48d的藍相液晶分子18會變形而具有順著第二側邊34d、38d、44d、48d延伸的長軸,亦即具有平行於第二光軸方向P2的長軸,而由藍相液晶顯示面板10下方射 入第二基板14的光線在穿過第二偏光片22後會成為偏振光,其偏振方向平行於第二光軸方向P2。由於前述部分藍相液晶分子18的長軸係沿第一光軸方向P1或第二光軸方向P2配向,因此通過藍相液晶層16的偏振光仍會維持第二光軸方向P2,而在到達第一偏光片20時則會被吸收而無法射出顯示面板。據此,本發明藍相液晶顯示面板10可有效抑制習知液晶顯示面板於暗態下在電極邊緣附近發生漏光的問題。
本發明藍相液晶顯示面板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下文將繼續揭示本發明其它實施例,然為了簡化說明並突顯各實施例之間的差異,下文中使用相同標號標注相同元件,並不再對重覆部分作贅述。
請參考第6圖,第6圖為本發明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的第二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立體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分別包括導電層58與絕緣突塊56,設置於第二基板14的內表面14a,且絕緣突塊56具有對應於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的導電層58的圖案,導電層58沒有覆蓋絕緣突塊56的側壁,且絕緣突塊56位於導電層58與第二基板14之間,而各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的導電層58設置於絕緣突塊56的上表面,亦即導電層58覆蓋了絕緣突塊56相反於第二基板14的表面。由絕緣突塊56與導電層58構成的相鄰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之間仍然會形成狹縫62,使得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之間形成的有效橫向電場能覆蓋較大的範圍,以驅動藍相液晶分子18,從而降低所施加的電壓。本實施例的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的圖案形狀以及導電層58的材料可參考前一實施例,不再贅述。此外,絕緣突塊56的材料舉例為氧化矽、氮化矽、配向材料或光學間隙子材料,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第7圖,第7圖為本發明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的第三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分別都由導電層58所構成,並未包含第4圖或第6圖所示的絕緣突塊56。換句話說,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是藉由厚度較厚的導電層58而構成凸塊電極結構,其中導電層58舉例為透明導電層或金屬層,但不以此為限。此設計可以節省製作絕緣突塊56的步驟。
請參考第8圖,第8圖為本發明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的第四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的導電層58只覆蓋絕緣突塊56的部分表面,且沒有包覆絕緣突塊56的側壁。第一條狀電極30中的絕緣突塊56由互相鄰接且沿著第一方向Y排列的複數個第一梯形柱狀體32與一個第一三角形柱狀體36所構成,而第二條狀電極40中的絕緣突塊56由互相鄰接且沿著第一方向Y排列的複數個第二梯形柱狀體42與一個第二三角形柱狀體46所構成。另一方面,在絕緣突塊56上方的導電層58具有長條形狀,而不具有三角形或鄰接的梯形等形狀。在此設計下,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在第二基板14上的投影形狀仍然如前述實施例所述,具有平行於第一光軸方向P1與第二光軸方向P2的側邊與側壁,所以,相鄰的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之間仍會構成狹縫62,且相鄰絕緣突塊56之間的液晶分子18(圖未示)於靠近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的側壁處會具有沿著第一光軸方向P1或第二光軸方向P2的長軸,因而能改善暗態漏光問題。
請參考第9圖,第9圖為本發明藍相液晶顯示面板的第五實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由於本實施例的重點在介紹條狀電極的設置位置,因此第9圖僅繪示出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14、第一偏光片20、第二偏光片22、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省略了基板表面其他可能的膜層與元 件。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處在於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係設置於不同的基板上,例如第一條狀電極30設置在第二基板14的內表面14a上,而第二條狀電極40設置在第一基板12的內表面12a上,並且,在平行於內表面14a的方向上,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具有重疊的部分,使得相鄰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之間構成狹縫62’。需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液晶層16的間隙非常薄,而第一條狀電極30的厚度T1與第二條狀電極40的厚度T2較佳大於液晶層16間隙的一半,以使得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具有前述的重疊部分。本實施例的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分別當作(但不限於)畫素電極與共通電極,分別電連接於薄膜電晶體元件與共通電位,在此設計下,藉由施加電場給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即可在狹縫62’中產生側向電場以提供類似IPS液晶顯示面板的功能。本實施例的第一條狀電極30與第二條狀電極40可包括如前述實施例所述的梯形柱狀體與三角形柱狀體以及組成結構,例如包括導電層、絕緣突塊,不再贅述。
根據本發明,由於藍相液晶顯示面板使用了反應速度較快的藍相液晶分子,因此本發明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可以選擇性地不具有彩色濾光片,僅需經由調控電壓施加方式與時間變化即可控制藍相液晶分子的形變速度而產生彩色影像,當液晶顯示面板不具有彩色濾光片時,能夠提高整體光線穿透率與降低面板整體厚度。此外,如前所述,本發明利用梯形柱狀體與三角形柱狀體接續形成的條狀電極可以改善習知顯示面板在無施加電壓時的暗態問題,且本發明的特殊條狀電極圖案及形狀可以進一步改善顯示面板的視角,使最大視角達到70度,優於習知技術其他形狀的電極(例如菱形電極)的視角。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液晶顯示面板
101‧‧‧畫素區
24‧‧‧資料線
26‧‧‧閘極線
28‧‧‧薄膜電晶體
30‧‧‧第一條狀電極
32‧‧‧第一梯形柱狀體
36‧‧‧第一三角形柱狀體
40‧‧‧第二條狀電極
42‧‧‧第二梯形柱狀體
46‧‧‧第二三角形柱狀體
50‧‧‧第一連接電極
52‧‧‧第二連接電極
54‧‧‧共通導線
A、B‧‧‧夾角
X‧‧‧第二方向
Y‧‧‧第一方向
Z‧‧‧箭頭
P1‧‧‧第一光軸方向
P2‧‧‧第二光軸方向

Claims (19)

  1. 一種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與該第一基板相對設置;一藍相液晶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一第一偏光片,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該第一偏光片具有一第一光軸方向;一第二偏光片,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該第二偏光片有一第二光軸方向,且該第二光軸方向實質上垂直於該第一光軸方向;以及複數個第一條狀電極與複數個第二條狀電極,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該等第一條狀電極與該等第二條狀電極交替排列,且至少該等第一條狀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其中該等第一條狀電極的至少一者包括複數個第一梯形柱狀體,該等第一梯形柱狀體沿著一第一方向接續排列,各該第一梯形柱狀體在該第二基板上的一投影形狀為一第一梯形,各該第一梯形具有彼此平行的一底邊與一頂邊,以及與該底邊與該頂邊連接的一第一側邊與一第二側邊,各該第一梯形的該頂邊與另一相鄰的該第一梯形的該底邊連接,各該第一梯形的該第一側邊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一光軸方向與該第二光軸方向的其中一者,且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一光軸方向的一夾角實質上為45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其中各該第一梯形的該第一側邊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一光軸方向,且各該第一梯形的該第二側邊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二光軸方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其中各該第一梯形的該第一側邊與該底邊的一夾角實質上為45度,且各該第一梯形的該第二側邊 與該底邊的一夾角實質上為45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其中各該梯形的該底邊係平行於一第二方向,且該第二方向實質上垂直於該第一方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其中各該第一梯形柱狀體面對該第二基板的一表面的形狀相同於該第一梯形柱狀體在該第二基板上的該投影形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等第二條狀電極的至少一者包括複數個第二梯形柱狀體,該等第二梯形柱狀體沿著該第一方向接續排列,各該第二梯形柱狀體在該第二基板的一投影形狀為一第二梯形,各該第二梯形具有彼此平行的一底邊與一頂邊,以及與該底邊與該頂邊連接的一第一側邊與一第二側邊,各該第二梯形的該頂邊與另一相鄰的該第二梯形的該底邊連接,其中各該第二梯形的該頂邊在其延伸方向上與相鄰的該第一梯形柱狀體的該第一梯形的該頂邊和該底邊不共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其中各該第一梯形與各該第二梯形的該等第一側邊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一光軸方向,且各該第一梯形與各該第二梯形的該等第二側邊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二光軸方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等第二條狀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各該第二梯形柱狀體面對該第二基板的該表面的形狀相同於各該第二梯形柱狀體在該第二基板上的該投影形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其中包含該等第一梯形柱狀體的該第一條狀電極另包括一第一三角形柱狀體,連接於該等第一梯 形柱狀體的一末端者,該第一三角形柱狀體在該第二基板上的一投影形狀為一第一三角形,該第一三角形具有彼此連接的一底邊、一第一側邊與一第二側邊,該第一三角形的該底邊與相鄰的該第一梯形的該頂邊連接,且該第一三角形的該第一側邊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一梯形的該第一側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三角形的該第一側邊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一光軸方向,且該第一三角形的該第二側邊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二光軸方向。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三角形實質上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三角形柱狀體面對該第二基板的一表面的形狀相同於該第一三角形柱狀體在該第二基板上的該投影形狀。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等第一條狀電極與該等第二條狀電極沿著一第二方向交替排列,該第一方向不平行於該第二方向,且該等第一條狀電極不與該等第二條狀電極連接。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等兩相鄰的第一條狀電極與第二條狀電極之間構成一狹縫,且該狹縫具有「Z」字形或閃電形圖案。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等第一條狀電極係電性連接於一薄膜電晶體元件,且該等第二條狀電極係電性連接至一共通電位。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另包括:一第一連接電極,與各該第一條狀電極的一端連接,以使該等第一條狀電極互相電性連接;以及一第二連接電極,與各該第二條狀電極的一端連接,以使該等第二條狀電極互相電連接。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其中各該第一條狀電極與各該第二條狀電極分別包括一導電層與一絕緣突塊,且各該第一條狀電極與各該第二條狀電極的該導電層包覆於該絕緣突塊的一表面與一側壁上。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其中各該第一條狀電極與各該第二條狀電極分別包括一導電層與一絕緣突塊,各該第一條狀電極係設置於該第二基板表面,且各該第二條狀電極的該導電層設置於該絕緣突塊相反於該第二基板的表面。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藍相液晶顯示面板,其中兩相鄰的該第一條狀電極與該第二條狀電極之間構成一狹縫。
TW103138262A 2014-11-04 2014-11-04 藍相液晶顯示面板 TWI5184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8262A TWI518424B (zh) 2014-11-04 2014-11-04 藍相液晶顯示面板
CN201510008841.1A CN104536217B (zh) 2014-11-04 2015-01-08 蓝相液晶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8262A TWI518424B (zh) 2014-11-04 2014-11-04 藍相液晶顯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18424B TWI518424B (zh) 2016-01-21
TW201617708A true TW201617708A (zh) 2016-05-16

Family

ID=52851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8262A TWI518424B (zh) 2014-11-04 2014-11-04 藍相液晶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36217B (zh)
TW (1) TWI51842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8964B (zh) * 2017-04-17 2018-03-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TWI658303B (zh) * 2016-10-26 2019-05-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0882B (zh) * 2015-06-12 2018-03-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相液晶显示面板
CN104991386B (zh) * 2015-08-04 2019-02-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透反式蓝相液晶面板
TWI563332B (en) 2016-03-02 2016-12-2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TWI607268B (zh) * 2017-02-20 2017-12-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結構
US10151953B2 (en) 2017-02-22 2018-12-11 A. U. Vista, Inc. In-plane switching display having protrusion electrodes with metal enhanced adhesion
TWI608280B (zh) * 2017-03-06 2017-12-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陣列基板
CN108399896B (zh) * 2018-03-07 2021-01-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WO2023020440A1 (zh) * 2021-08-19 2023-0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7963B2 (ja) * 2001-03-16 2008-06-11 瀚宇彩晶股▲ふん▼有限公司 Ips−lcdの電極アレイ構造
TWI282895B (en) * 2004-04-23 2007-06-21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Electrode array structure of a fringe field switching mode LCD
KR101320020B1 (ko) * 2005-07-09 2013-10-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291716B1 (ko) * 2009-12-11 2013-07-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높은 구동전압을 요구되는 액정 모드를 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2213886B (zh) * 2011-06-09 2012-12-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单元与液晶显示面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8303B (zh) * 2016-10-26 2019-05-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器
TWI618964B (zh) * 2017-04-17 2018-03-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18424B (zh) 2016-01-21
CN104536217A (zh) 2015-04-22
CN104536217B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8424B (zh) 藍相液晶顯示面板
TWI507799B (zh) Display devices and electronic machines
JP4327121B2 (ja) コラムスペーサを有するインプレーンスイッチングモード液晶表示装置
TWI386731B (zh) 液晶顯示元件
WO2017070996A1 (zh) 一种视角可调控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视角调控方法
US993366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68419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ubstrate and device
US9195100B2 (en)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pixel electrode and common electrode whose projections are overlapped
TWI648582B (zh) 畫素結構
US920126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TWI518422B (zh) 顯示面板
US2012016998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exposure mask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564352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5010422A1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07052264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KR100904526B1 (ko) 패턴드 스페이서를 가지는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9010996A1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088383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13034077A1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US20160252787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I446077B (zh) 邊緣場切換式液晶顯示器之像素結構
JP201119711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33409A (ja) 垂直配向モード液晶表示装置
TWI692089B (zh) 顯示裝置
JP5664102B2 (ja)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