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8316A - 透明顯示面板及其驅動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明顯示面板及其驅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608316A TW201608316A TW103129512A TW103129512A TW201608316A TW 201608316 A TW201608316 A TW 201608316A TW 103129512 A TW103129512 A TW 103129512A TW 103129512 A TW103129512 A TW 103129512A TW 201608316 A TW201608316 A TW 20160831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or pixel
- display unit
- transparent
- pixel structure
- colo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65—Improved aperture ratio, e.g. by size reduction of the pixel circuit, e.g. for improving the pixel density or the maximum displayabl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文提供一種透明顯示面板,其包括透明基板及形成於透明基板上的多個顯示單元。每一顯示單元包括色光區及位於色光區周圍的至少一透明區。色光區具有幾何中心、第一顏色畫素結構、第二顏色畫素結構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以幾何中心為中心,並依放射狀的方式配置於各顯示單元的中心處,從而構成色光區。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面板及其驅動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透明顯示面板及其驅動方法。
透明顯示面板是指顯示面板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穿透性,能夠清楚地顯示面板後方的背景。透明顯示面板適用於建築物窗戶、汽車車窗與商店櫥窗等多種應用。除了原有的透明顯示功能以外,更具有未來可能作為資訊顯示器的發展潛力,因而倍受市場關注。
在現行的透明顯示面板中,顯示單元通常可分為色光區及透明區,且色光區通常是由畫素結構所構成。然而,為了在顯示單元區中分配足夠的面積做為透明區以使得透明顯示面板具有足夠的透明度(transparency),畫素結構(或色光區)的尺寸會受到限制,進而影響透明顯示面板的畫素密度。因此,如何在顯示單元區中更有效地配置畫素結構,進而使得透明顯示面板在高透明度
下具有高的畫素密度,將是本領域相當重要的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透明顯示面板,其同時具有高的畫素密度及良好的透明度。
本發明提供一種透明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其有效地利用畫素結構以使得透明顯示面板具有高的畫素密度。
本發明提供一種透明顯示面板,其包括透明基板及形成於透明基板上的多個顯示單元。每一顯示單元包括色光區及位於色光區周圍的至少一透明區。色光區具有幾何中心、第一顏色畫素結構、第二顏色畫素結構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以幾何中心為中心,並依放射狀的方式配置於各顯示單元的中心處,從而構成色光區。
本發明提供一種透明顯示面板,其包括透明基板、以及配置在透明基板上的至少一第一顯示單元、至少一第二顯示單元以及至少一第三顯示單元。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顯示單元分別包括第一顏色畫素結構、第二顏色畫素結構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第一顏色畫素結構、第二顏色畫素結構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具有一幾何中心,且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畫素結構依照所述幾何中心呈放射狀排列。第一顯示單元之第三顏色畫素結構、第二顯示單元之第二顏色畫素結構以及第三顯示單元之第一顏色畫素結構組成輔助顯示單元。
本發明提供一種透明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透明顯示面板,且透明顯示面板包括多條掃描線、多條第一、第二、第三資料線及多個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其中第一、第二、第三資料線中的各者分別與其中一條掃描線及其中一條第一、第二、第三資料線電性連接,且一個第一顏色畫素結構、一個第二顏色畫素結構以及一個第三顏色畫素結構與同一條掃描線電性連接而構成顯示單元。在第一驅動時序中,透過多條掃描線以及多條第一、第二、第三資料線以驅動多個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以使得對應的顯示單元發光。在第二驅動時序中,藉由兩相鄰的掃描線構成一條虛擬掃描線,且透過多條虛擬掃描線以及多條第一、第二、第三資料線以驅動多個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以形成多個輔助顯示單元,其中每一輔助顯示單元包括一個第一顏色畫素結構、一個第二顏色畫素結構以及一個第三顏色畫素結構,且每一個輔助顯示單元中的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是由鄰接的三個顯示單元各者中的一個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所構成。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透明顯示面板中,由於各顯示單元中的第一、第二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以它們的幾何中心為中心而放射狀地配置,因此透過特定的驅動方式可以在三個顯示單元之間形成輔助顯示單元,從而使得此透明顯示面板同時具有高的透明度及畫素密度。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
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透明基板
20‧‧‧透明蓋板
50‧‧‧透明顯示面板
100、200‧‧‧畫素陣列層
A1~A4、A'1~A'4、B1~B3、B'1~B'3‧‧‧列
ADU、ADU'‧‧‧輔助顯示單元
ATA、TA、TA'‧‧‧透明區
AEA、EA、EA'‧‧‧色光區
C、C'‧‧‧幾何中心
C1~C3‧‧‧電容器
CD、CD'、CD1~CD3、CD'1~CD'3‧‧‧控制元件
DL、DL'‧‧‧資料線
DL11、DL12、DL13‧‧‧第一資料線
DL'11、DL'12、DL'13‧‧‧第一資料線
DL21、DL22、DL23‧‧‧第二資料線
DL'21、DL'22、DL'23‧‧‧第二資料線
DL31、DL32、DL33‧‧‧第三資料線
DL'31、DL'32、DL'33‧‧‧第三資料線
DSL1~DSL3、DSL'1~DS'L3‧‧‧虛擬掃描線
DU1~DU3、DU'1~DU'3‧‧‧顯示單元
P1~P3、P'1~P'3‧‧‧顏色畫素結構
SL、SL'、SL1~SL4、SL'1~SL'4‧‧‧掃描線
T11、T12、T21、T22、T31、T32‧‧‧主動元件
OLED1~OLED3、OLED'1~OLED'3‧‧‧發光元件
VDD‧‧‧電接點
圖1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層的上視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的一個顯示單元的等效電路圖。
圖4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層的配線方式的上視示意圖。
圖5A及圖5B分別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畫素結構層在第一驅動時序及第二驅動時序時的上視示意圖。
圖6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層的上視示意圖。
圖7為圖6中的一個顯示單元的等效電路圖。
圖8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層的配線方式的上視示意圖。
圖9A及圖9B分別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畫素結構層在第一驅動時序及第二驅動時序時的上視示意圖。
圖1為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
圖。請參照圖1,透明顯示面板50包括透明基板10、透明蓋板20及畫素陣列層100。
透明基板10為一般透明材料材質,包括玻璃、石英、有機聚合物或其他可適用的材料。透明蓋板20位於透明基板10的對向。透明蓋板20為一般透明材料材質,包括玻璃、石英、有機聚合物或其他可適用的材料。在其他實施例中,透明基板10及透明蓋板20之間可更包括密封膠材以將畫素陣列層100及其他材料固持在透明基板10與透明蓋板20之間。密封膠材可以是玻璃膠(frit material)、紫外光膠、壓克力樹脂(acrylic resin)或環氧樹脂(epoxy resin)。
畫素陣列層100位於透明基板10上。在本實施例中,畫素陣列層100包括多個顯示單元、多條掃描線、多條資料線、多個控制元件及多個發光元件。在下文中,將針對上述元件的配置方法及畫素陣列層的配線方式進行詳細地描述。
特別說明的是,在本說明書中,術語「幾何中心」通常表示多個多邊形所構成之總體的對稱中心,且「幾何中心」有可能位於多個多邊形的內部或外部。舉例來說,當提及多個顏色畫素結構的「幾何中心」時,則是指多個多邊形的顏色畫素結構整體的「對稱中心」,且此「幾何中心」有可能位於多個顏色畫素結構的內部區域或外部區域。反之,當本說明書提及「中心處」或「中心」時,則表示在一個元件內部的中心區域。舉例來說,當提及顯示單元的「中心處」時,則是指顯示單元內部的中央區域。
另外,在本說明書中,術語「交界處」則是指多個元件彼此連接的地方。舉例而言,多個顏色畫素結構的「交界處」,則是指多個顏色畫素結構彼此連接的地方。
圖2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層的上視示意圖。為了清楚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圖2僅繪示出畫素陣列層100的局部區域,此領域技術人員應可以理解,畫素陣列層100實際上可以是由多個圖2所示之局部區域經由適當的組合及排列所構成。
請參照圖2,畫素陣列層100包括至少一第一顯示單元DU1、至少一第二顯示單元DU2以及至少一第三顯示單元DU3。第一以及第二顯示單元DU1及DU2可位在相同的一列上,且第三顯示單元DU3可位在相鄰的另一列上,其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顯示單元DU1~DU3呈三角形排列。
第一顯示單元DU1、第二顯示單元DU2及第三顯示單元DU3各自分別包括色光區EA及透明區TA,且透明區TA配置在色光區EA的周圍。更具體的說,在本實施例中透明區TA係環繞於色光區EA的週邊。色光區EA具有幾何中心C、第一顏色畫素結構P1、第二顏色畫素結構P2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3,且第一、第二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以幾何中心C為中心,並依放射狀的方式配置於各顯示單元DU1~DU3的中心處,以構成色光
區EA。更具體的說,當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相接並具有交界處時,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可相對於它們的幾何中心C呈放射狀排列,且幾何中心C可重合於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的交界處(meeting point)。然而,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彼此也可以不相接,而僅是相對於它們的幾何中心C呈放射狀排列。
在圖2的實施例中,為了方便說明而將第一、第二及第三顏顏色畫素結構P1~P3繪示為六邊形並使其以逆時針的順序排列,但是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第二及第三顏顏色畫素結構可為圓形、長條形或其他適合的形狀,且它們可以任意的順序(例如順時針或亂數的方式)排列。一般來說,由於色光區EA是由第一、第二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所構成,故色光區EA通常為畫素陣列層100實際用於顯示圖像的區域。反之,由於在透明區TA中不配置有任何顏色畫素結構,故來自外部的光線可穿過透明區TA,進而使得顯示面板的觀察者得以穿過顯示面板看見後方的背景。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第二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集中配置在各顯示單元的中心處,且每一個顯示單元的色光區EA與任一鄰接的顯示單元的色光區EA之間具有透明區TA,以使每一個顯示單元之色光區EA與任一鄰接的顯示單元的色光區EA不相接,因此透明區TA可集中配置在兩相鄰顯示單元
的交界處,從而光線易於穿過透明區TA,且因此使得透明顯示面板具有良好的透明度。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單元DU1之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3、第二顯示單元DU2之第二顏色畫素結構P2以及第三顯示單元DU3之第一顏色畫素結構P1組成輔助顯示單元ADU,且輔助顯示單元ADU的中心處可為透明區ATA而其周圍區域可為色光區AEA。更清楚地說,由於第一顯示單元DU1之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3的一端、第二顯示單元DU2之第二顏色畫素結構P2的一端以及第三顯示單元DU3之第一顏色畫素結構P1的一端之間各自具有透明區TA,故當第一、第二、第三顯示單元DU1~DU3構成輔助顯示單元ADU時,各透明區TA的部分將於輔助顯示單元ADU的中心處構成透明區ATA,且第一顯示單元DU1之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3、第二顯示單元DU2之第二顏色畫素結構P2以及第三顯示單元DU3之第一顏色畫素結構P1將在輔助顯示單元ADU的周圍區域構成色光區AEA。
圖3為圖2中的一個顯示單元的等效電路圖。為了方便說明,在圖3中僅繪示出第一顯示單元DU1用於示範。然而,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所有的顯示單元皆具有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等效電路。此外,圖3的等效電路圖僅用於示範而非用於限制元件或線路的配置方式。
請參照圖3,在第一顯示單元DU1中,第一顏色畫素結構P1包括第一控制元件CD1以及與第一控制元件CD1電性連接
的第一發光元件OLED1,且第一控制元件CD1與掃描線SL以及第一資料線DL1電性連接;第二顏色畫素結構P2包括第二控制元件CD2以及與第二控制元件CD2電性連接的第二發光元件OLED2,且第二控制元件CD2與掃描線SL以及第二資料線DL2電性連接;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3包括第三控制元件CD3以及與第三控制元件CD3電性連接的第三發光元件OLED3,且第三控制元件CD3與掃描線SL以及第三資料線OLED3電性連接。第一顯示單元DU1可更包括多條電源線(未繪示),且電源線各自可透過電接點VDD而分別與第一、第二、第三發光元件OLED1~OLED3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控制元件CD1~CD3及發光元件OLED1~OLED3皆位於第一顯示單元DU1的顏色畫素結構所構成的色光區中,因而在透明區TA中未設置有任何的控制元件及發光元件,故可使得顯示面板具有良好的透明度。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各顏色畫素結構P1~P3例如是兩個主動元件搭配一個電容器(2T1C)的配置。亦即,第一顏色畫素結構P1的第一控制元件CD1包括主動元件T11、主動元件T12及電容器C1,且第一控制元件CD1藉由主動元件T11與掃描線SL及第一資料線DL1電性連接;第二顏色畫素結構P2的第二控制元件CD2包括主動元件T21、主動元件T22及電容器C2,且第二控制元件CD2藉由主動元件T21與掃描線SL及第二資料線DL2電性連接;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3的第三控制元件CD1包括主動元件T31、主動元件T32及電容器C3,且第三控制元件CD3
藉由主動元件T31與掃描線SL及第三資料線DL3電性連接。然而,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各顏色畫素結構P1~P3可具有任意數目的主動元件及電容器。
圖4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層的配線方式的上視示意圖。為了清楚說明,圖4僅繪示出畫素陣列層100的局部區域,此領域技術人員應可以理解,畫素陣列層100實際上是由多個圖4所示之局部區域經由適當的排列及組合所構成。
請參照圖4,畫素陣列層100包括多條掃描線SL1~SL4、多條第一資料線DL11~DL13、多條第二資料線DL21~DL23及多條第三資料線DL31~DL33。同一列上的掃描線將同一列上的各顏色畫素結構電性連接。舉例而言,列A1上的掃描線SL1將列A1上的各顏色畫素結構電性連接;列A2上的掃描線SL2將列A2上的各顏色畫素結構電性連接;列A3上的掃描線SL3將列A3上的各顏色畫素結構電性連接;以及列A4上的掃描線SL4將列A4上的各顏色畫素結構電性連接。
每一資料線透過不同列上的每一對應控制元件電性連接不同列上的每一對應顏色畫素結構。舉例而言,第一資料線DL11~DL13各自透過列A1~A4上的各個對應的控制元件CD1電性連接列A1~A4上的各個對應的第一顏色畫素結構P1;第二資料線DL21~DL23各自透過列A1~A4上的各個對應的控制元件CD2電性連接列A1~A4上的各個對應的第二顏色畫素結構P2;以及,第三資料線DL31~DL33各自透過列A1~A4上的各個對應的控制
元件CD3電性連接列A1~A4上的各個對應的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3。在本實施例中,可取決於配線方式而使得各列的顏色畫素結構具有不一樣的配置方式。舉例而言,為了使第二資料線DL22及DL32分別連接列A1及列A2的第二顏色畫素結構P2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3,而使得A1列及A2列的顏色畫素結構排列方式不同。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改變配線方式而使得各列具有相同排列方式的顏色畫素結構。另外,雖然為了清楚說明而在圖4中並未繪示電源線,但此領域技術人員應可以理解,可以使用任意適合的方式將電源線配置在畫素陣列層100中。
更清楚地說,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一顏色畫素結構P1包括第一控制元件CD1,且第一控制元件CD1與同一列上的掃描線以及對應的第一資料線電性連接;各第二顏色畫素結構P2包括第二控制元件CD2,且第二控制元件CD2與同一列上的掃描線以及對應的第二資料線電性連接;以及,各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3包括第三控制元件CD3,且第三控制元件CD3與同一列上的掃描線以及對應的第三資料線電性連接。因此,當想要特定的顏色畫素結構發光時,可對與該顏色畫素結構位於同一列上的掃描線以及其所對應的資料線施加電壓,進而使得該顏色畫素結構中的發光元件作用而產生對應顏色的光。
承上所述,以上內容已描述本實施例的畫素結構層中的元件的配置方式及其線路的佈局方法。以下將對本實施例的顯示
面板的驅動方式做進一步地說明。
圖5A為圖4之畫素結構層在第一驅動時序時的上視示意圖,圖5B為圖4之畫素結構層在第二驅動時序時的上視示意圖。此外,為了方便說明,圖5A及圖5B僅繪示顯示單元中的顏色畫素結構、掃描線及資料線,此領域技術人員應可以理解的是,顯示單元可更包括控制元件、發光元件、電源線及/或等其他類似的元件。
請參照圖5A,畫素陣列層100的結構及配置方式如上述內容所記載者。亦即,畫素陣列層100包括多條掃描線SL1~SL4、多條第一資料線DL11~DL13、多條第二資料線DL21~DL23、多條第三資料線DL31~DL33及多個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各第一顏色畫素結構P1與多條掃描線SL1~SL4中的一者以及多條第一資料線DL11~DL13中的一者電性連接。各第二顏色畫素結構P2與多條掃描線SL1~SL4中的一者以及多條第二資料線DL21~DL23中的一者電性連接。各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3與多條掃描線SL1~SL4以及多條第三資料線DL31~DL33電性連接。多個第一顏色畫素結構P1中的一者、多個第二顏色畫素結構P2中的一者以及多個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3中的一者與多條掃描線SL1~SL4中的同一條掃描線電性連接,且構成顯示單元。
在第一驅動時序中,可透過對掃描線SL1~SL4以及第一資料線DL11~DL13、第二資料線DL21~DL23、第三資料線DL31~DL33施予驅動電壓,以驅動對應的第一、第二、第三顏色
畫素結構P1~P3,從而使得對應的顯示單元發光。舉例而言,在圖5A中,對掃描線SL1~SL4、第一資料線DL11~DL13、第二資料線DL21~DL23及第三資料線DL31~DL33施予驅動電壓,以使得位於A1列之顯示單元、位於A2列之顯示單元、位於A3列之顯示單元以及位於A4列之顯示單元依照驅動訊號而發光。
接著,請參照圖5B,在第二驅動時序中,藉由兩相鄰的掃描線構成虛擬掃描線,且透過虛擬掃描線以及第一、第二、第三資料線以驅動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以形成輔助顯示單元ADU。更清楚地說,在第二驅動時序中,透過對掃描線SL1及掃描線SL2施予電壓即可形成虛擬掃描線DSL1;透過對掃描線SL2及掃描線SL3施加電壓即可形成虛擬掃描線DSL2;透過對掃描線SL3及掃描線SL4施加電壓即可形成虛擬掃描線DSL3。在第二驅動時序中,透過上述之虛擬掃描線DSL1~DSL3以及第一資料線DL11~DL13、第二資料線DL21~DL23及第三資料線DL31~DL33,即可驅動B1~B3列上的各顏色畫素電極P1~P3,以在B1~B3列上形成多個輔助顯示單元ADU。
承上所述,每一輔助顯示單元ADU包括一個第一顏色畫素結構P1、一個第二顏色畫素結構P2以及一個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3,且每一輔助顯示單元ADU中的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是由三個彼此鄰接的顯示單元各自的一個第一顏色畫素結構P1、第二顏色畫素結構P2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3所構成的(如圖2所示)。
根據上述實施例,在本發明的透明顯示面板中,由於顯示單元中的顏色畫素結構可以和另外兩個相鄰顯示單元中的顏色畫素結構組成輔助顯示單元,且藉由本發明的驅動方式可同時驅動顯示單元及輔助顯示單元,因此除了原有的色光區外,輔助顯示單元可提供額外的色光區,故可提高透明顯示面板的畫素密度。此外,由於本發明顏色畫素結構集中配置顯示單元的中心處,因此可對應地形成集中的透明區,從而使得透明顯示面板具有良好的透明度。
圖6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層的上視示意圖。圖6之畫素陣列層與圖2所繪示的畫素陣列層大部分相似,惟兩者之間的差異僅在於:在圖6的實施例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之一端集中在顯示單元的中心處以彼此相連接,且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之另一端各自與鄰接的顯示單元中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的其中之一在輔助顯示單元ADU'的中心處相接。
更詳細地說,在第一顯示單元DU'1、第二顯示單元DU'2及第三顯示單元DU'3的各者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之一端在所屬的顯示單元中心處(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的幾何中心C')可彼此相連接。此外,第一顯示單元DU'1的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3、第二顯示單元DU'2
的第二顏色畫素結構P'2以及第三顯示單元DU'3的第一顏色畫素結構P'1的另一端更構成輔助顯示單元ADU',且第一顯示單元DU'1的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3、第二顯示單元DU'2的第二顏色畫素結構P'2以及第三顯示單元DU'3的第一顏色畫素結構P'1於輔助顯示單元ADU'之中心處彼此相連接。
圖7為圖6中的一個顯示單元的等效電路圖。為了方便說明,在圖7中僅繪示出第一顯示單元DU'1用於示範,然而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所有的顯示單元皆具有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等效電路。此外,圖7的等效電路圖僅用於示範而非用於限制元件或線路的配置方式。
請參照圖7,第一顯示單元DU'1包括掃描線SL'、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以及第三資料線DL'3。在第一顯示單元DU'1中,第一顏色畫素結構P'1包括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一控制元件CD'1以及第一發光元件OLED'1,且第一控制元件CD'1與掃描線SL'以及第一資料線DL'1電性連接;第二顏色畫素結構P'2包括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二控制元件CD'2以及第二發光元件OLED'2,且第二控制元件CD'2與掃描線SL'以及第二資料線DL'2電性連接;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3包括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三控制元件CD'3以及第三發光元件OLED'3,且第三控制元件CD'3與掃描線SL'以及第三資料線OLED'3電性連接。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單元DU'1可更包括與發光元件OLED'1~OLED'3電性連接的多條電源線(未繪示)。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各顏色畫素結構P'1~P'3例如是兩個主動元件搭配一個電容器(2T1C)的配置。亦即,第一、第二、第三控制元件CD'1~CD'3各自包括兩個主動元件及一個電容器,亦即與圖3之第一、第二、第三控制元件CD1~CD3相似或相同。然而,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各顏色畫素結構P'1~P'3可具有任意數目的主動元件及電容器。
圖8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層的配線方式的上視示意圖。圖8之畫素陣列層與圖4相似,惟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在圖8之實施例中,掃描線SL'1~SL'4、第一資料線DL'11~DL'13、第二資料線DL'21~DL'23以及第三資料線DL'31~DL'23皆設置在色光區中。另外,圖8之實施例的畫素結構層200包括多個封閉透明區域CTA。
更詳細地說,在第二實施例中,由於各顏色畫素結構P'1~P'3的兩端彼此相連接,因此掃描線SL'1~SL'4、第一資料線DL'11~DL'13、第二資料線DL'21~DL'23、第三資料線DL'31~DL'33全部都可以配置在由各顏色畫素結構P'1~P'3所構成的色光區中,從而可增加透明顯示面板的透明區之面積。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每一顯示單元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分別與鄰接的該顯示單元中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其中之一彼此相接,故可定義出多個封閉透明區域CTA。更詳細地說,由於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顯示單元DU'1~DU'3各者中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
P'1~P'3分別與鄰接的顯示單元中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之其中之一彼此相接,因此可定義出多個封閉透明區域CTA。封閉透明區域CTA是將各顯示單元中的透明區集中配置而成的區域,因此封閉透明區域CTA可使得顯示面板具有良好的透明度。
與第一實施例相似,本實施例的畫素結構層200包括多個第一控制元件CD'1、多個第二控制元件CD'2及多個第三控制元件CD'3。列A'1~A'4上的掃描線SL1~SL'4分別透過多個第一、第二及第三控制元件CD'1~CD'3將同一列上的各顏色畫素結構電性連接。第一資料線DL'11~DL'13各自透多個對應的控制元件CD'1電性連接列A'1~A'4上的多個對應的第一顏色畫素結構P'1;第二資料線DL'21~DL'23各自透過多個對應的控制元件CD'2電性連接列A'1~A'4上的多個對應的第二顏色畫素結構P'2;以及,第三資料線DL'31~DL'33各自透過多個對應的控制元件CD'3電性連接列A'1~A'4上的多個對應的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3。因此,當想要特定的顏色畫素結構發光時,可向該顏色畫素結構所對應的掃描線以及資料線施加電壓,進而可使得該顏色畫素結構中的發光元件作用而產生對應顏色的光。另外,與第一實施例相似,在本實施例中,亦可取決於配線方式來改變各列的顏色畫素結構的配置方式,或者可取決於顏色畫素結構的配置方式來改變配線方式。
以下,將對本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驅動方式做進一步地說明。
圖9A為圖8的畫素結構層在第一驅動時序時的上視示意圖,圖9B為為圖8的畫素結構層在第二驅動時序時的上視示意圖。此外,為了方便說明,圖9A及圖9B僅繪示顯示單元中的顏色畫素結構、掃描線及資料線,此領域技術人員應可以理解的是,顯示單元可更包括控制元件、發光元件、電源線及/或等其他類似的元件。
請先參照圖9A,在第一驅動時序中,透過對掃描線SL'1~SL'4以及第一資料線DL'11~DL'13、第二資料線DL'21~DL'23、第三資料線DL'31~DL'33施予驅動電壓,以驅動對應的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從而使得位於列A1'的顯示單元、位於列A2'的顯示單元、位於列A3'的顯示單元以及位於列A4'的顯示單元發光。
接著,請參照圖9B,在第二驅動時序中,藉由兩相鄰的掃描線構成虛擬掃描線,且透過虛擬掃描線以及第一、第二、第三資料線以驅動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以形成輔助顯示單元ADU'。更清楚地說,在第二驅動時序中,對掃描線SL'1及掃描線SL'2施加電壓可形成虛擬掃描線DSL'1;對掃描線SL'2及掃描線SL'3施加電壓可形成虛擬掃描線DSL'2;對掃描線SL'3及掃描線SL'4施加電壓可形成虛擬掃描線DSL'3。換言之,在第二驅動時序中,透過虛擬掃描線DSL'1~DSL'3以及第二資料線DL'21~DL'23、第三資料線DL'31~DL'33以驅動B'1~B'3列上的各顏色畫素電極P'1~P'3,可在B'1~B'3列上形成多個輔助顯示單
元ADU',其中每一輔助顯示單元ADU'中的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1~P'3是由鄰接的三個顯示單元各者中的一個第一顏色畫素結構P'1、第二顏色畫素結構P'2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P'3所構成的。
承上所述,在第二實施例中,由於所有的資料線皆可配置在由各顏色畫素結構P'1~P'3所構成的色光區中,從而可進一步增加透明顯示面板的透明度。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透明顯示面板可藉由顯示單元中的顏色畫素結構來形成輔助顯示單元,且藉由本發明的驅動方式可驅動顯示單元及輔助顯示單元,因此可提高透明顯示面板的畫素密度。此外,在本發明中,由於顯示單元的色光區及透明皆為集中配置,故本發明的透明顯示面板可同時具有高的畫素密度及良好的透明度。再者,由於本發明的控制元件、發光元件及資料線皆可隱藏在顏色畫素結構中,故本發明可進一步提高透明顯示面板的透明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畫素陣列層
ADU‧‧‧輔助顯示單元
ATA、TA‧‧‧透明區
AEA、EA‧‧‧色光區
C‧‧‧幾何中心
DU1、DU2、DU3‧‧‧顯示單元
P1、P2、P3‧‧‧畫素結構
Claims (17)
- 一種透明顯示面板,包括:一透明基板;以及多個顯示單元,形成於該透明基板上,各該顯示單元包括一色光區及位於該色光區周圍的至少一透明區,其中該色光區具有一幾何中心、一第一顏色畫素結構、一第二顏色畫素結構以及一第三顏色畫素結構,且該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以該幾何中心為中心,並依放射狀的方式配置於各該顯示單元的中心處,從而構成該色光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三者具有一交界處,且該幾何中心重合於該交界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透明顯示面板,其中:各該顯示單元更包括一掃描線、一第一資料線、一第二資料線以及一第三資料線;各該顯示單元中的該第一顏色畫素結構包括一第一控制元件以及與該第一控制元件電性連接的一第一發光元件,且該第一控制元件與該掃描線以及該第一資料線電性連接;各該顯示單元中的該第二顏色畫素結構包括一第二控制元件以及與該第二控制元件電性連接的一第二發光元件,且該第二控制元件與該掃描線以及該第二資料線電性連接;以及各該顯示單元中的該第三顏色畫素結構包括一第三控制元件 以及與該第三控制元件電性連接的一第三發光元件,且該第三控制元件與該掃描線以及該第三資料線電性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透明顯示面板,其中各該顯示單元之該至少一透明區未設置有任何的控制元件以及發光元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資料線設置在該色光區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之一端集中在該顯示單元的中心處以彼此相連接,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之另一端則各自與鄰接的顯示單元中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的其中之一相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透明顯示面板,其中各該顯示單元之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分別與鄰接的該顯示單元中的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之其中之一彼此相接,以定義出多個封閉透明區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透明顯示面板,其中各該顯示單元之該色光區與任一鄰接的顯示單元之色光區之間具有該至少一透明區,以使各該顯示單元之該色光區與該任一鄰接的顯示單元之色光區不相接。
- 一種透明顯示面板,包括:一透明基板;以及 配置在該透明基板上的至少一第一顯示單元、至少一第二顯示單元以及至少一第三顯示單元,且各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顯示單元分別包括:一第一顏色畫素結構、一第二顏色畫素結構以及一第三顏色畫素結構,具有一幾何中心,且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以該幾何中心呈放射狀排列,其中,該第一顯示單元之該第三顏色畫素結構、該第二顯示單元之該第二顏色畫素結構以及該第三顯示單元之該第一顏色畫素結構組成一輔助顯示單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透明顯示面板,該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三者具有一交界處,且該幾何中心重合於該交界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以及該第二顯示單元位在相同的一列,且該第三顯示單元位在另一列,且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顯示單元呈三角形排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顯示單元之該第三顏色畫素結構、該第二顯示單元之該第二顏色畫素結構以及該第三顯示單元之該第一顏色畫素結構的一端於該輔助顯示單元之中心處彼此相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透明顯示面板,其中各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顯示單元中的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之一端彼此相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透明顯示面板,其中各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顯示單元中的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分別與鄰接的顯示單元中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顏色畫素結構之其中之一彼此相接,以定義出多個封閉透明區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顯示單元之該第三顏色畫素結構的一端、該第二顯示單元之該第二顏色畫素結構的一端以及該第三顯示單元之該第一顏色畫素結構的一端之間具有一透明區,且該透明區於該輔助顯示單元之中心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顯示單元分別更包括一掃描線、一第一資料線、一第二資料線以及一第三資料線;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顯示單元中的該第一顏色畫素結構包括一第一控制元件以及與該第一控制元件電性連接的一第一發光元件,且該第一控制元件與該掃描線以及該第一資料線電性連接;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顯示單元中的該第二顏色畫素結構包括一第二控制元件以及與該第二控制元件電性連接的一第二發光元件,且該第二控制元件與該掃描線以及該第二資料線電性連接;以及該第一、第二以及第三顯示單元中的該第三顏色畫素結構包括一第三控制元件以及與該第三控制元件電性連接的一第三發光元件,且該第三控制元件與該掃描線以及該第三資料線電性連接。
- 一種透明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包括:提供一透明顯示面板,包括:多條掃描線;多條第一資料線、多條第二資料線以及多條第三資料線;多個第一顏色畫素結構,與其中一條掃描線以及其中一條第一資料線電性連接;多個第二顏色畫素結構,與其中一條掃描線以及其中一條第二資料線電性連接;以及多個第三顏色畫素結構,與其中一條掃描線以及其中一條第三資料線電性連接,其中,其中一第一顏色畫素結構、其中一第二顏色畫素結構以及其中一第三顏色畫素結構與同一條掃描線電性連接,且構成一顯示單元;在一第一驅動時序中,透過該些掃描線以及該些第一、第二、第三資料線以驅動該些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以使得對應的該些顯示單元發光;在第二驅動時序中,藉由兩相鄰的掃描線構成一虛擬掃描線,且透過該些虛擬掃描線以及該些第一、第二、第三資料線以驅動該些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以形成多個輔助顯示單元,其中各輔助顯示單元包括一個第一顏色畫素結構、一個第二顏色畫素結構以及一個第三顏色畫素結構,且 各該輔助顯示單元中的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是由鄰接的三個顯示單元各者中的一個第一、第二、第三顏色畫素結構所構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29512A TWI537655B (zh) | 2014-08-27 | 2014-08-27 | 透明顯示面板及其驅動方法 |
CN201410717963.3A CN104376811B (zh) | 2014-08-27 | 2014-12-02 | 透明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US14/622,930 US9735208B2 (en) | 2014-08-27 | 2015-02-16 |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29512A TWI537655B (zh) | 2014-08-27 | 2014-08-27 | 透明顯示面板及其驅動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08316A true TW201608316A (zh) | 2016-03-01 |
TWI537655B TWI537655B (zh) | 2016-06-11 |
Family
ID=52555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29512A TWI537655B (zh) | 2014-08-27 | 2014-08-27 | 透明顯示面板及其驅動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35208B2 (zh) |
CN (1) | CN104376811B (zh) |
TW (1) | TWI5376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06657A (zh) * | 2016-07-18 | 2016-12-07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像素单元及显示装置 |
CN106373488A (zh) * | 2016-11-21 | 2017-02-01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 |
CN207264695U (zh) * | 2017-09-30 | 2018-04-20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终端及显示屏 |
KR102609512B1 (ko) | 2018-06-27 | 2023-12-04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패널, 디스플레이 및 차량용 디스플레이 |
CN108807491B (zh) * | 2018-06-29 | 2020-09-0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像素排列结构 |
US11727859B2 (en) | 2018-10-25 | 2023-08-15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CN109742132B (zh) | 2019-02-28 | 2021-01-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310576B (zh) * | 2019-06-29 | 2022-07-15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1883560B (zh) * | 2019-08-29 | 2022-02-15 |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像素排列结构及包含该像素排列结构的显示面板 |
KR20210074447A (ko) * | 2019-12-11 | 2021-06-2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JP7441336B2 (ja) * | 2021-01-19 | 2024-02-2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CN113674689B (zh) * | 2021-08-23 | 2022-08-2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61166A (ja) | 1994-03-23 | 1995-10-13 | Hideo Yamamoto | 液晶表示装置の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画素の配列方法 |
JP3548844B2 (ja) * | 2000-10-16 | 2004-07-28 |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 カラー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の駆動方法 |
US7012588B2 (en) * | 2001-06-05 | 2006-03-14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Method for saving power in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using white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
KR20050112456A (ko) * | 2004-05-25 | 2005-11-30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JP4600036B2 (ja) * | 2004-12-27 | 2010-12-1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US20080001525A1 (en) * | 2006-06-30 | 2008-01-03 |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Arrangements of color pixels for full color OLED |
WO2010022104A2 (en) * | 2008-08-19 | 2010-02-25 | Plextronics, Inc.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lighting systems |
TWI461801B (zh) * | 2012-06-22 | 2014-11-21 | Au Optronics Corp | 透明顯示面板以及展示裝置 |
CN202736924U (zh) | 2012-08-01 | 2013-02-13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
-
2014
- 2014-08-27 TW TW103129512A patent/TWI537655B/zh active
- 2014-12-02 CN CN201410717963.3A patent/CN104376811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2-16 US US14/622,930 patent/US9735208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76811B (zh) | 2017-07-07 |
US9735208B2 (en) | 2017-08-15 |
CN104376811A (zh) | 2015-02-25 |
US20160064458A1 (en) | 2016-03-03 |
TWI537655B (zh) | 2016-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37655B (zh) | 透明顯示面板及其驅動方法 | |
US20240321186A1 (en) |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splice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riving method | |
KR102339431B1 (ko) |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 |
KR102616204B1 (ko) | 투명표시장치 및 투명표시패널 | |
TWI705424B (zh) | 非四邊形顯示器 | |
US9191663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 |
KR20220141269A (ko) | Led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WO2018072429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 |
US20080068309A1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mother substrate of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
JP2019091032A (ja) | Led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US10971575B2 (en) | Display device having data lines spaced apart from each other by different distances | |
TWI647687B (zh) | 資料驅動器及使用該資料驅動器的顯示裝置 | |
CN104637450A (zh) | 驱动电路及其修复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0428778A (zh) |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 |
CN110085645A (zh) | 显示装置 | |
US20240405031A1 (en) |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
CN108305565A (zh) | 显示装置 | |
CN204423841U (zh) | 高分辨率高密度柱状led显示屏 | |
WO2023024139A1 (zh) | 显示面板 | |
EP3633731A1 (en) | Display device | |
KR102131264B1 (ko) | 마이크로 표시장치 | |
CN115798343A (zh) | 显示装置 | |
CN111158194A (zh) | 显示设备 | |
JP2023510660A (ja) | 表示基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 |
WO2024036620A1 (zh) | 一种显示面板、其维修方法及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