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2864A - 感光性導電膜 - Google Patents

感光性導電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2864A
TW201602864A TW104108005A TW104108005A TW201602864A TW 201602864 A TW201602864 A TW 201602864A TW 104108005 A TW104108005 A TW 104108005A TW 104108005 A TW104108005 A TW 104108005A TW 201602864 A TW201602864 A TW 20160286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photosensitive
conductive film
layer
me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8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5423B (zh
Inventor
太田絵美子
海老原雅彦
村上泰治
Original Assignee
日立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立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立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2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2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5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542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047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additives for obtaining a metallic or ceramic pattern, e.g. by fi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03F7/028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photosensitivity-increasing substances, e.g. photoinitiators
    • G03F7/031Organic compounds not covered by group G03F7/029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03F7/032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binders
    • G03F7/033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binders the binders being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vinyl polym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種感光性導電膜,其包含支撐膜、所述支撐膜上所設的感光層,所述感光層包含多個導電性纖維,所述導電性纖維的各個與所述感光層中的所述支撐膜側的表面之間的最短距離的平均值為0.1nm~50nm。

Description

感光性導電膜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感光性導電膜,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平板顯示器、觸控螢幕、太陽電池等中所使用的感光性導電膜。
在個人電腦、電視等大型電子機器;汽車導航、行動電話、可攜式音樂播放器、電子辭典等小型電子機器;OA.FA機器等的顯示機器等中使用例如觸控面板。
在觸控面板中各種方式已經實現了實用化,近年來開始利用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控面板。在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控面板中,如果用指尖(導電體)接觸觸控輸入面,則指尖與透明電極(透明導電膜等)之間進行靜電電容耦合,形成電容器。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控面板藉由捕捉指尖接觸位置的電荷變化而檢測出其座標。
特別是投影型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控面板可進行指尖的多點檢測,因此具有可進行複雜的指示這樣良好的操作性。因此,投影型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控面板由於其操作性良好,因此開始作為具有小型顯示裝置的機器(行動電話、可攜式音樂播放器等)的顯示面上的輸入裝置而加以利用。
一般情況下,在投影型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控面板中,為了表現出X軸及Y軸的2維座標,多個X電極、與所述X電極正交的多個Y電極形成2層結構。所述電極例如使用透明導電膜。
先前,作為透明導電膜的構成材料,自對於可見光而顯示高的透射率考慮而使用氧化銦錫(Indium-Tin-Oxide,ITO)、氧化銦、氧化錫等,但近年來,嘗試使用代替該些的材料而形成透明的導電圖案。例如在下述專利文獻1中提出了利用感光性導電膜(所述感光性導電膜具有含有導電性纖維的導電層)的導電圖案的形成方法。
而且,在下述專利文獻2中提出了將感光性導電膜層壓於基板上之後,進行2次曝光步驟,繼而進行顯影,由此形成導電圖案的方法。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0/021224號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3/051516號
然而,在觸控面板的周緣的邊框區域形成有配線電路,所述配線電路用以將在透明電極部分所產生的電性變化傳達至控制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s,IC)。此種配線電路可列舉:使用熱硬化型或蒸發乾燥型的銀漿,藉由絲網印刷而印刷配線電路 圖案之後,實施熱處理而形成的配線電路;利用蒸鍍的金屬薄膜而形成的配線電路等。觸控面板(例如投影型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控面板)的結構通常是藉由配線電路將透明電極與控制IC物理性及電性連接的結構。在此種觸控面板中,如果配線電路與透明電極的連接不充分,則產生觸控面板變得不能正常動作的問題。
然而,在現有的方法中存在如下問題:在藉由銀漿印刷配線而連接透明電極(感測器電極、導電圖案)與控制IC的情況下,透明電極與銀漿之間的電阻變得不穩定。而且,在現有的方法中還存在如下問題:在藉由蒸鍍金屬配線而連接透明電極(感測器電極、導電圖案)與控制IC的情況下,不能獲得透明電極與蒸鍍金屬之間的連接。因此,對於用作透明電極的透明導電膜,要求對於配線電路的連接性優異。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可獲得對於配線電路具有優異的連接性的透明導電膜的感光性導電膜。
本發明者等人對所述問題進行了詳細研究,結果發現在包含支撐膜、所述支撐膜上所設的感光層的感光性導電膜中,使感光層中所含的導電性纖維的各個與感光層的支撐膜側的表面之間的最短距離的平均值為0.1nm~50nm的情況下,透明導電膜(導電圖案等)與配線電路之間的電阻穩定地變低,且透明導電膜對於配線電路的連接性變良好。
本發明的感光性導電膜包含支撐膜、及所述支撐膜上所 設的感光層,所述感光層包含多個導電性纖維,所述導電性纖維的各個與所述感光層中的所述支撐膜側的表面之間的最短距離的平均值為0.1nm~50nm。
藉由本發明的感光性導電膜,可獲得對於配線電路具有優異的連接性的透明導電膜。此種感光性導電膜可用於製造配線電路與透明導電膜的連接性優異的積層體。
所述導電性纖維較佳的是銀纖維。在這種情況下,可容易地調整所形成的透明導電膜的導電性。
所述導電性纖維的纖維直徑較佳的是1nm~50nm。在這種情況下,可形成對於可見光而高透明的透明導電膜。
所述導電性纖維的纖維長度較佳的是1μm~100μm。在這種情況下,藉由充分確保導電性纖維彼此的接觸,可容易地形成高透明且低電阻值的透明導電膜。
本發明的感光性導電膜較佳的是如下的態樣:所述感光層包含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的光聚合性化合物,且所述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羥值為90mgKOH/g以下。在這種情況下,容易調整感光層的表面張力。
本發明的感光性導電膜較佳的是如下的態樣:所述感光層包含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的光聚合性化合物,且所述光聚合性化合物的臨界表面張力為47mN/m以下。在這種情況下,容易調整感光層的表面張力。
較佳的是所述感光層包含選自由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 丙烯酸酯、含有環氧乙烷的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含有環氧丙烷的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所構成的群組的至少一種,更佳的是包含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在這種情況下,可形成高解析度的透明導電圖案,且容易調整感光層的表面張力。
藉由本發明的感光性導電膜,可獲得對配線電路具有優異的連接性的透明導電膜。而且,藉由本發明的感光性導電膜,可獲得對配線電路具有優異的連接性的導電圖案(透明導電圖案)。
藉由本發明可提供用以形成透明導電膜的感光性導電膜的應用。藉由本發明可提供用以形成導電圖案(透明導電圖案)的感光性導電膜的應用。藉由本發明可提供用以製造導電圖案基板的感光性導電膜的應用。藉由本發明可提供用以製造觸控面板(例如觸控面板感測器)的感光性導電膜的應用。
1‧‧‧支撐膜
2‧‧‧導電層
2a‧‧‧導電圖案
3‧‧‧感光性樹脂層
3a‧‧‧樹脂硬化層
4‧‧‧感光層
5‧‧‧遮罩圖案
10‧‧‧感光性導電膜
20‧‧‧基板
30a、30b‧‧‧導電圖案基板
101‧‧‧透明基板
102‧‧‧觸控畫面
103‧‧‧透明電極(X位置座標)
104‧‧‧透明電極(Y位置座標)
105‧‧‧引出配線
106‧‧‧連接電極
107‧‧‧連接端子
A‧‧‧感光層的表面
B‧‧‧自感光層的表面至導電性纖維的最短距離
L‧‧‧光化射線
圖1是表示感光性導電膜的一實施形態的一部分切口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感光性導電膜的一實施形態的示意剖面圖。
圖3的(a)、圖3的(b)、圖3的(c)是表示使用感光性導 電膜的導電圖案的形成方法的一實施形態的示意剖面圖。
圖4的(a)、圖4的(b)、圖4的(c)、圖4的(d)是表示使用感光性導電膜的導電圖案的形成方法的其他實施形態的示意剖面圖。
圖5是表示靜電電容式的觸控面板感測器的一例的示意俯視圖。
圖6是沿圖5所示的a-a'線的部分剖面圖。
圖7是沿圖5所示的b-b'線的部分剖面圖。
圖8的(a)、圖8的(b)、圖8的(c)、圖8的(d)是表示圖5中所示的觸控面板感測器的製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圖。
圖9是表示液體的表面張力與接觸角的餘弦的關係的圖。
圖10是表示實施例1的剖面的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相片的圖。
圖11是表示比較例3的剖面的TEM相片的圖。
以下,關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而加以詳細說明。
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甲基)丙烯酸」是表示丙烯酸或與其對應的甲基丙烯酸。在「(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樹脂」、「(甲基)丙烯醯氧基」等其他類似的表現中亦同樣。所謂「A或B」可包含A及B的任意一者,亦可包含兩者。以下所例示的材料如果沒有特別說明,則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組成物中的各成分的含有比例在組成物中存在多種相當 於各成分的物質的情況下,如果沒有特別說明,則表示組成物中所存在的該多種物質的合計量。「層」之術語在作為平面圖而觀察時,除了形成在整個面上的形狀的結構以外,亦包含形成在一部分上的形狀的結構。
本說明書中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在下述條件下測定,藉由使用標準聚苯乙烯而作成的校準曲線換算而得的值。
[GPC條件]
泵:日立L-6000型(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
管柱:Gelpack GL-R440、Gelpack GL-R450、Gelpack GL-R400M(以上由日立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
溶離液:四氫呋喃
測定溫度:40℃
流量:2.05ml/min
檢測器:日立L-3300型RI(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
圖1及圖2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感光性導電膜,圖1是表示感光性導電膜的一部分切口的立體圖,圖2是沿圖1的II-II線的示意剖面圖。圖1及圖2中所示的感光性導電膜10包含支撐膜1、支撐膜1上所設的感光層4。感光層4包含支撐膜1上所設的導電層2、導電層2上所設的感光性樹脂層3。
支撐膜1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碳酸酯膜等。自透明性或耐熱性優異的觀點考慮,該些中較佳的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
自在為了形成導電層2而塗佈(塗敷等)導電性分散液的步驟、為了形成感光性樹脂層3而塗佈(塗敷等)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步驟、或在對進行了曝光的感光層4進行顯影之前將支撐膜剝離的步驟中防止支撐膜破裂的觀點考慮,支撐膜1的厚度較佳的是5μm以上,更佳的是10μm以上,進一步更佳的是15μm以上。自對感光層4進行曝光及顯影之後的導電圖案的解析度優異的觀點考慮,支撐膜1的厚度較佳的是200μm以下,更佳的是100μm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50μm以下。自該些觀點考慮,支撐膜1的厚度較佳的是5μm~200μm,更佳的是10μm~100μm,進一步更佳的是15μm~50μm。
導電層2及感光性樹脂層3例如含有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導電層2及感光性樹脂層3可包含相互相同的構成成分,亦可包含相互不同的構成成分。導電層2的組成例如可以是在感光性樹脂層3的組成中加入有導電性纖維的組成。另外,亦可為導電層2及感光性樹脂層3的邊界並不明確的態樣。導電層2及感光性樹脂層3中的其中一者的構成成分亦可含浸於導電層2及感光性樹脂層3中的另一者中。例如,感光性樹脂層3的構成成分亦可含浸於導電層2中。
感光層4包含多個(多根)導電性纖維,例如感光層4 的導電層2包含多個導電性纖維。導電性纖維可列舉金纖維、銀纖維、鉑纖維等金屬纖維;碳奈米管等碳纖維等。自導電性優異的觀點考慮,導電性纖維較佳的是金纖維或銀纖維。自可容易地調整所形成的透明導電膜的導電性的觀點考慮,導電性纖維更佳的是銀纖維。導電性纖維可單獨使用1種或者組合使用2種以上。
金屬纖維可藉由以NaBH4等還原劑對金屬離子進行還原的方法、或多元醇法等而製備。而且,所述碳奈米管可使用Unidym公司的Hipco單層碳奈米管等市售品。
自獲得對配線電路具有優異的連接性的透明導電膜的觀點考慮,在調查感光層4中的導電性纖維的存在(位置)時,導電性纖維的各個與感光層4的支撐膜1側的表面之間的最短距離的平均值是0.1nm~50nm。亦即,在本實施形態的感光性導電膜中,以導電性纖維的所述最短距離的平均值滿足0.1nm~50nm的範圍的方式使導電性纖維存在。在導電性纖維的所述最短距離的平均值超過50nm的情況下,由於導電性纖維與配線電路之間的樹脂層的電性絕緣性而阻礙導電性,因此與配線電路的連接變得不充分。在導電性纖維的所述最短距離的平均值不足0.1nm的情況下,外部環境的空氣中的腐蝕成分變得容易到達導電性纖維,因此存在如下傾向:在高溫高濕下,導電層變得容易被腐蝕,電阻值上升而造成連接變得不充分。
感光層4的支撐膜1側的表面是在以感光層4的感光性樹脂層3側與基板相接的方式將感光層4積層於基板上時,與配 線電路等連接的被連接表面(連接面)。「被連接表面」例如是圖2中的支撐膜1與感光層4的界面。所謂「被連接表面」是由於如下原因而規定:例如在以感光層4的感光性樹脂層3側與基板相接的方式藉由層壓等將感光層4積層於基板上而在基板上設置導電層2的情況下,設有導電層2的表面成為被連接部分。
調查感光層4的導電性纖維的存在(位置)的方法例如可列舉:藉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測定感光性導電膜的自被連接表面的距離的方法。導電性纖維的位置可藉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感光性導電膜的剖面而確認。例如,由於觀察範圍受限,因此較佳的是確認到5處以上的剖面。測定位置的個數並無上限,但若過多則在測定上耗費時間和精力,因此較佳的是20處以下。在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所得的觀察圖像中,選擇包含至少1個導電性纖維的任意的500nm×500nm的範圍中的所有導電性纖維後,測定各個導電性纖維的最短距離,算出最短距離的平均值,由此可獲得導電性纖維的所述最短距離的平均值。
在導電性纖維的所述最短距離的平均值超過50nm的情況下,為了將導電性纖維的所述最短距離的平均值調整為所述範圍內,亦可於與配線電路連接之前的階段對感光層的被連接表面進行蝕刻。蝕刻的方法可列舉藉由鹼等化學藥液進行濕式處理的方法、藉由電漿等乾式處理方法等。
而且,作為其他方法,可藉由調整感光層4的濕潤性而控制導電性纖維的位置。若導電層2與感光性樹脂層3的濕潤性 差,則存在導電性纖維接近感光層4的被連接表面的傾向;若導電層2與感光性樹脂層3的濕潤性良好,則存在導電性纖維位於感光層4的內部側(被連接表面側的相反側)的傾向。使導電層2與感光性樹脂層3的濕潤性良好的方法可列舉:在塗佈(塗敷等)用以形成導電層2的導電性分散液時,增加導電性分散液中所加入的界面活性劑的方法,使感光性樹脂的表面張力變高的方法等。
使感光性樹脂的表面張力變高的方法可列舉在感光性樹脂(光聚合性化合物等)中使羥基、羧基等極性基增加。表面張力包含分散力及極性力。極性力存在有基於極性的凡得瓦力、氫鍵力、酸-鹼相互作用力等。因此,若使用具有羥基等極性基的光聚合性化合物,則極性力變大,表面張力變高。具體而言,若為使用樹脂的情況,則可藉由使(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等共聚成分的含有比例增加而使樹脂的表面張力變高。
自容易抑制導電層在高溫高濕下受到腐蝕、容易抑制電阻值上升的觀點考慮,導電性纖維的所述最短距離的平均值較佳的是1nm以上,更佳的是10nm以上。自容易充分確保與配線電路的連接的觀點考慮,導電性纖維的所述最短距離的平均值較佳的是45nm以下,更佳的是40nm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30nm以下,特佳的是20nm以下。自該些觀點考慮,導電性纖維的所述最短距離的平均值較佳的是1nm~50nm,更佳的是10nm~50nm。
較佳的是感光層4包含具有下述纖維直徑(直徑)的導 電性纖維。自使導電性分散液中的導電性纖維難以凝聚的觀點考慮,導電性纖維的纖維直徑較佳的是1nm以上,更佳的是2nm以上,進一步更佳的是3nm以上。自使對於可見光的透明性變高的觀點考慮,導電性纖維的纖維直徑較佳的是50nm以下,更佳的是45nm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40nm以下。自該些觀點考慮,導電性纖維的纖維直徑較佳的是1nm~50nm,更佳的是2nm~45nm,進一步更佳的是3nm~40nm。
較佳的是感光層4包含具有下述纖維長度的導電性纖維。自可容易地形成充分確保導電性纖維間的接點,高透明且低電阻值的導電膜的觀點考慮,導電性纖維的纖維長度較佳的是1μm以上,更佳的是3μm以上,進一步更佳的是5μm以上。自使導電性分散液中的導電性纖維難以凝聚的觀點考慮,導電性纖維的纖維長度較佳的是100μm以下,更佳的是50μm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25μm以下。自該些觀點考慮,導電性纖維的纖維長度較佳的是1μm~100μm,更佳的是3μm~50μm,進一步更佳的是5μm~25μm。
纖維直徑及纖維長度可藉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而測定。
導電層2除了導電性纖維以外亦可進一步包含有機導電體。有機導電體可並無特別限制地使用,較佳的是使用噻吩衍生物、苯胺衍生物等聚合物等。作為有機導電體的聚合物具體而言可使用聚乙烯二氧噻吩、聚己基噻吩、聚苯胺等。有機導電體可單獨使用1種或者組合使用2種以上。
導電層2的厚度因使用本實施形態的感光性導電膜而形成的透明導電膜或導電圖案的用途、或所要求的導電性而異,較佳的是乾燥後的厚度為下述範圍。自在450nm~650nm的波長區域的透光率高、圖案形成性亦優異、特別是在透明電極的製作中適合的觀點考慮,導電層2的厚度較佳的是1μm以下,更佳的是0.5μm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0.1μm以下。自容易獲得高的導電性的觀點考慮,導電層2的厚度較佳的是1nm以上,更佳的是5nm以上。自該些觀點考慮,導電層2的厚度較佳的是1μm以下,更佳的是1nm~0.5μm,進一步更佳的是5nm~0.1μm。導電層2的厚度是指藉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相片而測定的值。
導電層2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而形成:將包含導電性纖維、有機導電體、水、有機溶劑、分散穩定劑、界面活性劑等的導電性分散液塗佈於支撐膜1上之後,進行乾燥。在乾燥後,形成於支撐膜1上的導電層2亦可視需要而進行層壓。
塗佈(塗敷等)可藉由輥塗法、缺角輪塗佈法、凹版塗佈法、氣刀塗佈法、模塗法、棒塗法、噴塗法等公知的方法而進行。
乾燥可以在30℃~150℃下使用熱風對流式乾燥機等而進行1分鐘~30分鐘左右。在導電層2中,導電性纖維或有機導電體亦可與界面活性劑或分散穩定劑共存。
導電層2亦可組合包含導電性纖維及有機導電體。在這種情況下,可塗佈包含導電性纖維及有機導電體的液體而形成導 電層2,亦可順次塗佈包含導電性纖維的分散液、包含有機導電體的溶液而形成導電層2。例如可在塗佈包含導電性纖維的分散液之後,塗佈包含有機導電體的溶液進行乾燥而形成導電層2。
感光層4(導電層2及感光性樹脂層3)的構成成分並無限制,較佳的是感光層4含有(A)黏合劑聚合物、(B)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的光聚合性化合物(以下視情況稱為「(B)成分」)、及(C)光聚合起始劑。例如較佳的是感光性樹脂層3含有(A)黏合劑聚合物、(B)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的光聚合性化合物、及(C)光聚合起始劑。
關於(A)黏合劑聚合物而加以說明。(A)黏合劑聚合物可列舉(甲基)丙烯酸樹脂(具有源自具有(甲基)丙烯醯基的聚合性單體的結構單元的樹脂)、苯乙烯樹脂(具有源自具有苯乙烯基的聚合性單體的結構單元的樹脂。其中,相當於(甲基)丙烯酸樹脂的樹脂除外)、環氧樹脂、醯胺樹脂、醯胺環氧樹脂、醇酸樹脂、酚樹脂、酯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藉由環氧樹脂與(甲基)丙烯酸的反應而所得的環氧(甲基)丙烯酸酯樹脂、藉由環氧(甲基)丙烯酸酯樹脂與酸酐的反應而所得的酸改質環氧(甲基)丙烯酸酯樹脂等。(A)黏合劑聚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或者組合使用2種以上。
自使鹼性顯影性進一步良好的觀點考慮,較佳的是(A)黏合劑聚合物具有羧基。具有羧基的聚合性單體(用以獲得具有羧基的黏合劑聚合物的聚合性單體)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等。
自鹼性顯影性更優異的觀點考慮,(A)黏合劑聚合物所 具有的羧基的比率(具有羧基的聚合性單體相對於所使用的所有聚合性單體的比例,或者源自具有羧基的聚合性單體的結構單元相對於源自所使用的所有聚合性單體的結構單元的比例)較佳的是5質量%以上。自容易調整樹脂的表面張力的觀點考慮,所述比率較佳的是20質量%以下,更佳的是19質量%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18質量%以下,特佳的是17質量%以下,極佳的是16質量%以下。自鹼性顯影性與濕潤性(表面張力)的平衡優異的觀點考慮,所述比率較佳的是5質量%~20質量%,更佳的是5質量%~19質量%,進一步更佳的是5質量%~18質量%,特佳的是5質量%~17質量%,極佳的是5質量%~16質量%。
自耐顯影液性優異的觀點考慮,(A)黏合劑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的是5000以上,更佳的是20000以上,進一步更佳的是30000以上。自顯影時間優異的觀點考慮,(A)黏合劑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的是300000以下,更佳的是150000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100000以下。自實現機械強度及鹼性顯影性的平衡的觀點考慮,(A)黏合劑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的是5000~300000,更佳的是20000~150000,進一步更佳的是30000~100000。
自光硬化性、及在支撐膜1上的塗敷性優異的觀點考慮,(A)成分的含有比例較佳的是相對於(A)黏合劑聚合物及(B)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總量100質量份而言為30質量份以上,更佳的是40質量份以上。自捲取為膜的情況下的保管穩定性優異 的觀點考慮,(A)成分的含有比例較佳的是相對於(A)黏合劑聚合物及(B)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總量100質量份而言為80質量份以下,更佳的是70質量份以下。自該些觀點考慮,(A)成分的含有比例較佳的是30質量份~80質量份,更佳的是40質量份~70質量份。
其次,關於(B)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的光聚合性化合物而加以說明。(B)成分可並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公知的化合物。
(B)成分具體而言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含有環氧乙烷(EO)的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含有環氧丙烷(PO)的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乙氧基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二乙氧基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乙氧基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四乙氧基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五乙氧基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四羥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羥甲基甲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該些化合物由於製造過程的酯化率而分別羥值不同。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列舉2,2-雙(4-((甲基)丙烯醯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2,2-雙(4-((甲基)丙烯醯氧基聚丙氧基)苯基)丙烷、2,2-雙(4-((甲 基)丙烯醯氧基聚乙氧基聚丙氧基)苯基)丙烷等。
自容易調整感光性樹脂的表面張力的觀點考慮,(B)成分的羥值較佳的是90mgKOH/g以下,更佳的是80mgKOH/g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50mgKOH/g以下,特佳的是10mgKOH/g以下。在將(B)成分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的情況下,較佳的是以各個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羥值乘以質量分率而所得的值的總和成為90mgKOH/g以下的方式而選擇化合物。此種(B)成分總體的羥值更佳的是80mgKOH/g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50mgKOH/g以下,特佳的是10mgKOH/g以下。
藉由選擇結構式中不含羥基的光聚合性化合物、或者減少包含羥基的光聚合性化合物的量,可使(B)成分的羥值變小。
自解析性優異的觀點考慮,不含羥基的光聚合性化合物較佳的是選自由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含有環氧乙烷(EO)的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含有環氧丙烷(PO)的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所構成的群組的至少一種,更佳的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自容易調整感光性樹脂的表面張力的觀點考慮,(B)成分的臨界表面張力較佳的是47mN/m以下,更佳的是46mN/m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45mN/m以下。臨界表面張力可藉由公知的技術而測定。臨界表面張力,例如相對於包含(B)成分的膜的表面的表面張力可藉由測定已知液體的接觸角的方法(接觸角法) 而測定。
自光硬化性、及所轉印的感光性樹脂層的塗膜性優異的觀點考慮,(B)成分的含有比例較佳的是相對於(A)黏合劑聚合物及(B)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總量100質量份而言為30質量份以上,更佳的是40質量份以上。自捲取為膜的情況的保管穩定性優異的觀點考慮,(B)成分的含有比例較佳的是相對於(A)黏合劑聚合物及(B)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總量100質量份而言為80質量份以下,更佳的是70質量份以下。自該些觀點考慮,(B)成分的含有比例較佳的是30質量份~80質量份,更佳的是40質量份~70質量份。
其次,關於(C)光聚合起始劑而加以說明。作為(C)光聚合起始劑,若選擇使所使用的曝光機的光波長與功能表現所需的波長一致者則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芳香族酮、肟酯化合物、氧化膦化合物、苯偶醯衍生物、2,4,5-三芳基咪唑二聚體、吖啶衍生物、N-苯基甘胺酸、N-苯基甘胺酸衍生物、香豆素系化合物、噁唑系化合物等。(C)光聚合起始劑可單獨使用1種或者組合使用2種以上。自感度、透明性及圖案形成能力優異的觀點考慮,(C)光聚合起始劑中較佳的是肟酯化合物。自感度、解析性及透明性優異的觀點考慮,肟酯化合物較佳的是選自由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及下述通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所構成的群組的至少一種。
[化1]
式(1)中,R11及R12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為1~12的烷基、碳數為4~10的環烷基、苯基或甲苯基。自感度優異的觀點考慮,R11及/或R12較佳的是碳數為1~8的烷基、碳數為4~6的環烷基、苯基或甲苯基,更佳的是碳數為1~4的烷基、碳數為4~6的環烷基、苯基或甲苯基,進一步更佳的是甲基、環戊基、苯基或甲苯基。
R13表示-H、-OH、-COOH、-O(CH2)OH、-O(CH2)2OH、-COO(CH2)OH或-COO(CH2)2OH,自顯影性優異的觀點考慮,較佳的是-H、-O(CH2)OH、-O(CH2)2OH、-COO(CH2)OH或-COO(CH2)2OH,更佳的是-H、-O(CH2)2OH或-COO(CH2)2OH。
[化2]
式(2)中,R21及R22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為1~6的烷基。R21及/或R22較佳的是丙基。R23表示-NO2或-ArCO。Ar表示芳基。芳基可列舉苯基、甲苯基等。Ar較佳的是甲苯基。R24及R25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為1~12的烷基、苯基或甲苯基。R24及/或R25較佳的是甲基、苯基或甲苯基。
式(3)中,R31表示碳數為1~6的烷基,較佳的是乙基。R32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為1~18的烷基、或具有縮醛鍵的有機基,較佳的是(2,2-二甲基-1,3-二氧雜環戊烷-4-基)甲氧基(後述的式(3-1)所具有的取代基)。R33及R34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為 1~12的烷基、苯基或甲苯基。自溶解性優異的觀點考慮,R33及/或R34較佳的是甲基、苯基或甲苯基,更佳的是甲基。n表示1~5的整數,自化合物的穩定性優異的觀點考慮,較佳的是2。
所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下述式(1-1)所表示的化合物。該化合物可作為ADEKA ARKLS NCI-930(艾迪科(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而獲得。
所述通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下述式(2-1)所表示的化合物。該化合物可作為DFI-091(Daito Chemix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而獲得。
[化5]
所述通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下述式(3-1)所表示的化合物。該化合物可作為Adeka Optomer N-1919(艾迪科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而獲得。
自光感度優異的觀點考慮,(C)光聚合起始劑的含有比例較佳的是相對於(A)黏合劑聚合物及(B)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總量100質量份而言為0.1質量份以上,更佳的是0.5質量份以上,進一步更佳的是1質量份以上。自內部的光硬化性優異的觀點考慮,(C)光聚合起始劑的含有比例較佳的是相對於(A)黏合劑聚合物及(B)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總量100質量份而言為20質量份以下,更佳的是10質量份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5質量份以下。 自該些觀點考慮,(C)光聚合起始劑的含有比例較佳的是0.1質量份~20質量份,更佳的是0.5質量份~10質量份,進一步更佳的是1質量份~5質量份。
感光層4(導電層2及感光性樹脂層3)可視需要單獨含有下述添加劑的1種或者組合含有2種以上:密接性賦予劑、塑化劑、填充劑、消泡劑、阻燃劑、穩定劑、調平劑、剝離促進劑、抗氧化劑、香料、顯像劑、熱交聯劑等添加劑。
感光性樹脂層3可藉由如下方式而形成:在形成有導電層2的支撐膜1上,塗佈溶解於溶劑中的固體成分為10質量%~60質量%左右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溶液且進行乾燥。其中,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防止在其後的步驟中的有機溶劑擴散,乾燥後的感光性樹脂層3中的殘存有機溶劑量較佳的是2質量%以下。
用以獲得感光性樹脂層3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塗佈(塗敷等)可藉由輥塗法、缺角輪塗佈法、凹版塗佈法、氣刀塗佈法、模塗法、棒塗法、噴塗法等公知的方法而進行。在塗佈後,用以除去有機溶劑等的乾燥可以在70℃~150℃下,藉由熱風對流式乾燥機等而進行5分鐘~30分鐘左右。
感光性樹脂層3的厚度因用途而異,較佳的是乾燥後的厚度為下述範圍。自容易進行用以獲得感光性樹脂層3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溶液的塗佈(塗敷等)的觀點考慮,感光性樹脂層3的厚度較佳的是0.5μm以上,更佳的是1μm以上,進一步更佳的是2μm以上。自為了抑制透光性降低而獲得充分的感度,充分 確保所轉印的感光性樹脂層的光硬化性的觀點考慮,感光性樹脂層3的厚度較佳的是50μm以下,更佳的是15μm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10μm以下。自該些觀點考慮,感光性樹脂層3的厚度較佳的是0.5μm~50μm,更佳的是1μm~15μm,進一步更佳的是2μm~10μm。
在本實施形態的感光性導電膜中,導電層2及感光性樹脂層3的積層體在450nm~650nm的波長區域中的最小透光率較佳的是將兩層的合計膜厚設為1μm~10μm時為80%以上,更佳的是85%以上。
<導電圖案的形成方法>
圖3的(a)、圖3的(b)、圖3的(c)及圖4的(a)、圖4的(b)、圖4的(c)、圖4的(d)是表示使用感光性導電膜的導電圖案的形成方法的一實施形態的示意剖面圖。使用本實施形態的感光性導電膜的導電圖案的形成方法例如順次包含層壓步驟、曝光步驟、顯影步驟。在層壓步驟中,以感光性樹脂層3密接於基板20上的方式將本實施形態的感光性導電膜10層壓於基板20上(圖3的(a)及圖4的(a))。在層壓步驟中獲得包含基板20、基板20上所配置的感光性導電膜10的積層體。曝光步驟包含對附有支撐膜1的基板20上的感光層4的規定部分照射光化射線L的第1曝光步驟(圖3的(b)及圖4的(b))。曝光步驟亦可進一步包含第2曝光步驟,所述第2曝光步驟如圖4的(c)所示那樣,在第1曝光步驟之後,將支撐膜1剝離後照射光化射線L。 在曝光步驟中,可經由遮罩圖案5而照射光化射線L。在顯影步驟中,藉由對進行了曝光的感光層4進行顯影而形成導電圖案2a(圖3的(c)及圖4的(d))。藉由經過該些步驟而獲得在基板20上具有圖案化的導電圖案2a及樹脂硬化層3a的導電圖案基板30a、導電圖案基板30b(圖3的(c)及圖4的(d))。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的導電圖案基板包含本實施形態的感光性導電膜的感光層的硬化物。
<觸控面板感測器>
本實施形態的觸控面板感測器包含本實施形態的導電圖案基板。包含使用本實施形態的感光性導電膜而製作的透明電極的觸控面板感測器例如可包含所述導電圖案基板30a、導電圖案基板30b。
圖5是表示靜電電容式的觸控面板感測器的一例的示意俯視圖。圖5中,橫方向表示X座標,縱方向表示Y座標。在圖5中所示的觸控面板感測器中,用以檢測觸控位置的觸控畫面102配置於透明基板101的單面。在該觸控畫面102的區域中配置有檢測靜電電容變化而作為X位置座標的透明電極103、檢測靜電電容變化而作為Y位置座標的透明電極104。在該些透明電極103、透明電極104上連接有引出配線105、及連接電極106,所述引出配線105用以與作為觸控面板的控制電訊號的驅動元件電路連接,所述連接電極106將該引出配線105與透明電極103、透明電極104連接。另外,在引出配線105的連接電極106側的相 反側的端部配置有與驅動元件電路連接的連接端子107。
圖6是沿圖5所示的a-a'線的部分剖面圖。圖7是沿圖5所示的b-b'線的部分剖面圖。該些表示XY位置座標的透明電極的交叉部。如圖6及圖7所示,藉由所述導電圖案的形成方法而形成透明電極,由此可獲得階差小且平滑性高的觸控面板感測器。
圖8的(a)、圖8的(b)、圖8的(c)、圖8的(d)是表示圖5中所示的觸控面板感測器的製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圖。圖8的(a)及圖8的(c)是表示觸控面板感測器的一例的示意俯視圖,圖8的(b)是沿圖8的(a)的VIIIb-VIIIb線的示意剖面圖,圖8的(d)是沿圖8的(c)的VIIId-VIIId線的示意剖面圖。
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所述導電圖案的形成方法而形成透明電極103、透明電極104。首先,如圖8的(a)所示那樣,在透明基板101上的觸控畫面102的區域形成透明電極(X位置座標)103。具體而言,以與透明基板101相接的方式將感光性樹脂層3層壓於感光性導電膜10上。對於所轉印的感光層4(導電層2及感光性樹脂層3),經由所期望的形狀的遮光遮罩而以圖案狀照射光化射線(第1曝光步驟)。而且,將遮光遮罩除去後,剝離支撐膜而對感光層4照射光化射線(第2曝光步驟)。於曝光步驟之後進行顯影,藉此將硬化不充分的感光性樹脂層3與導電層2一同除去,形成樹脂硬化層3a、與樹脂硬化層3a上所配置的導電圖案2a(圖8的(b))。藉由該導電圖案2a而形成檢測X位置座 標的透明電極103。藉由所述導電圖案的形成方法而形成透明電極103,由此可設置導電圖案2a與樹脂硬化層3a的階差小的透明電極103。
繼而,如圖8的(c)所示那樣形成透明電極(Y位置座標)104。在藉由所述步驟而形成的包含透明電極103的透明基板101層壓新的感光性導電膜10,藉由與所述同樣的操作而形成檢測Y位置座標的透明電極104(圖8的(d))。即使在藉由使用本實施形態的感光性導電膜10而形成透明電極104,從而在透明電極103上形成透明電極104的情況下,亦可製作充分抑制形成大的階差或由於捲入氣泡而造成的美觀的降低且平滑性高的觸控面板感測器。
其次,在透明基板101的表面形成用以與外部電路連接的引出配線105、及將該引出配線105與透明電極103、透明電極104連接的連接電極106。於圖8的(a)、圖8的(b)、圖8的(c)、圖8的(d)中,省略引出配線105及連接電極106的表示,雖然表示為在形成透明電極103及透明電極104之後形成引出配線105及連接電極106,但亦可於形成各透明電極時同時形成引出配線105及連接電極106。引出配線105例如可使用含有鱗片(flake)狀銀的導電漿材料,且使用絲網印刷法而與連接電極106同時形成。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而對本發明加以具體說明,但本發明 並不限定於此。
<銀纖維分散液的製備>
[利用多元醇法的銀纖維的製備]
在2000ml的3口燒瓶中放入乙二醇500ml,在氮氣環境下一面藉由磁力攪拌器進行攪拌一面藉由油浴而加熱至160℃。於其中滴加另外準備的將PtCl2 2mg溶解於50ml乙二醇中而成的溶液。在4分鐘~5分鐘後,自各個滴液漏斗以1分鐘滴加將AgNO3 5g溶解於乙二醇300ml中而成的溶液、將重量平均分子量為8萬的聚乙烯吡咯啶酮(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5g溶解於乙二醇150ml中而成的溶液,其後在160℃下對反應溶液進行60分鐘攪拌。
將所述反應溶液放置成為30℃以下之後,藉由丙酮將所述反應溶液稀釋為10倍。繼而,藉由離心分離機以2000轉/分鐘進行20分鐘離心分離,對上清液進行傾析。於沈澱物中加入丙酮後進行攪拌。繼而,藉由與所述同樣的條件進行離心分離,對丙酮進行傾析。其後,使用蒸餾水而同樣地進行2次離心分離,獲得銀纖維。藉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所得的銀纖維,結果纖維直徑(直徑)為約40nm,纖維長度為約4μm。
[銀纖維分散液的製備]
以所述所得的銀纖維成為0.2質量%、及五乙二醇十二烷基醚成為0.1質量%的調配量的方式將其分散於純水中,獲得銀纖維分散液(導電性分散液、導電層形成用塗液)。
<導電層的形成>
將所述所得的銀纖維分散液以20g/m2均一地塗佈於支撐膜(50μm厚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帝人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G2-50」)上之後,藉由100℃的熱風對流式乾燥機進行3分鐘乾燥,藉此形成導電層(成為感光性導電膜的導電層的層)而獲得導電膜W1。另外,導電層的乾燥後的膜厚為約0.1μm。藉由NAPS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商品名「NC-10」測定導電層的片電阻值,結果是150Ω/□±10Ω/□。
<黏合劑聚合物溶液(A1)的製備>
在具有攪拌機、回流冷凝器、惰性氣體導入口及溫度計的燒瓶中裝入表1所示的A1的(1)。在氮氣環境下升溫至80℃,一面將反應溫度保持為80℃±2℃,一面以4小時均一地滴加表1中所示的A1的(2)。在(2)的滴加後,於80℃±2℃下繼續6小時攪拌,獲得包含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5000的黏合劑聚合物(a)的黏合劑聚合物溶液(固體成分為50質量%)(A1)。
<黏合劑聚合物溶液(A2)的製備>
於具有攪拌機、回流冷凝器、惰性氣體導入口及溫度計的燒瓶中裝入表1中所示的A2的(1)。在氮氣環境下升溫至80℃,一面將反應溫度保持為80℃±2℃,一面以4小時均一地滴加表1中所示的A2的(2)。在(2)的滴加後,於80℃±2℃下繼續6小時攪拌,獲得包含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0的黏合劑聚合物的黏合劑聚合物溶液(固體成分為50質量%)(A2)。
<黏合劑聚合物溶液(A3)的製備>
於具有攪拌機、回流冷凝器、惰性氣體導入口及溫度計的燒瓶中裝入表1中所示的A3的(1)。在氮氣環境下升溫至80℃,一面將反應溫度保持為80℃±2℃,一面以4小時均一地滴加表1中所示的A3的(2)。在(2)的滴加後,於80℃±2℃下繼續6小時攪拌,獲得包含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0的黏合劑聚合物的黏合劑聚合物溶液(固體成分為50質量%)(A3)。
<臨界表面張力的測定>
藉由甲基乙基酮稀釋黏合劑聚合物溶液(A1),製作固體成分為40質量%的溶液。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50μm厚、帝人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G2-50」)上,藉由棒塗機均一地塗佈所述黏合劑聚合物溶液(A1)的固體成分為40質量%的溶液,然後於80℃的加熱板上進行5分鐘的乾燥,形成黏合劑聚合物(a)的樹脂膜A1。使用接觸角測定器(協和界面科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DropMaster500),分別測定水(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蒸餾水)、甲醯胺(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及α-溴萘(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相對於樹脂膜A1的接觸角。測定條件是在室溫(25℃)、濕度為30%RH~50%RH的外部環境下,將液量為1μL的液滴滴加至樹脂膜A1上,測定滴加後10秒後的接觸角(θ)。測定是關於各種液體分別實施10次,將其 平均值作為各種液體相對於樹脂膜A1的接觸角。基於相對於各種液體而所得的接觸角,對液體的表面張力γL與接觸角(θ)的餘弦(cosθ)的關係進行繪圖(蔡斯門圖。圖9)。另外,試驗中所使用的各種液體的表面張力γL分別是水72.8mN/m、甲醯胺58.2mN/m、α-溴萘44.6mN/m。在圖9中,P1是水的圖,P2是甲醯胺的圖,P3是α-溴萘的圖。將所繪圖的3點近似為直線,相當於近似直線與cosθ=1的線相交的點P4的表面張力是樹脂膜A1的臨界表面張力γc,將其作為黏合劑聚合物(a)的臨界表面張力。黏合劑聚合物(a)的臨界表面張力是40.9mN/m。
將黏合劑聚合物溶液(A1)與作為(B)成分的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以黏合劑聚合物(a)的固體成分成為60質量份、TMPTA的固體成分成為40質量份、合計成為100質量份的方式進行混合。其後,藉由甲基乙基酮將混合物稀釋,製作固體成分為40質量%的溶液。藉由與所述同樣的方法製作黏合劑聚合物(a)及TMPTA的混合物的樹脂膜,測定所述混合物的臨界表面張力,結果是42.6mN/m。
混合物的臨界表面張力是構成成分的臨界表面張力乘以質量分率,並相加而成者,因此下述關係式成立。
黏合劑聚合物(a)的臨界表面張力×(60/100)+TMPTA的臨界表面張力×(40/100)=42.6mN/m
黏合劑聚合物(a)的臨界表面張力如上所述為40.9mN/m,基此算出TMPTA的臨界表面張力,結果是45.2mN/m。
藉由與上述同樣的方法,測定黏合劑聚合物與光聚合性化合物的混合物的臨界表面張力,基此測定各種光聚合性化合物的臨界表面張力。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溶液的製備>
使用攪拌機對表2中所示的材料進行15分鐘混合,製備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溶液。
<感光性導電膜的製作>
將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溶液均一地塗佈於導電膜W1(形成有導電層的50μm厚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上之後,藉由100℃的熱風對流式乾燥機進行10分鐘乾燥而形成感光性樹脂層。其後,藉由聚乙烯製保護膜(聚乙烯膜、TAMAPOL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NF-13」)覆蓋感光性樹脂層而獲得感光性導電膜。另外,感光性樹脂層的乾燥後的膜厚為5μm。
<感光性導電膜的評價>
[自被連接表面至導電性纖維的距離]
為了藉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調查自被連接表面(連接面)至導電性纖維的距離(最短距離的平均值),使用平行光線曝光機(ORC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EXM1201」),對所得的感光性導電膜以40mJ/cm2的曝光量(i射線(波長365nm)的測定值)照射紫外線。繼而,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ORC製作所 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QRM-2317-F-00」),以1J/cm2的能量而進行紫外線照射,獲得測定用試樣。
藉由公知的方法(聚焦離子束(Focused ion beam,FIB)法、切片機法)以可觀察剖面的方式對所得的測定用試樣進行薄膜加工後,藉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剖面。對一個試樣進行5次(5個剖面)觀察。在觀察中,關於包含至少1個導電性纖維的任意500nm×500nm的範圍中的所有導電性纖維,測定感光層與被連接表面之間的最短距離。求出5次(5個剖面)測定的最短距離的平均值,將其測定結果在表2中表示為「自被連接表面至導電性纖維的距離(nm)」。在圖10中表示實施例1的剖面的TEM相片,在圖11中表示比較例3的剖面的TEM相片。圖10及圖11中的符號A表示感光層的表面。圖10及圖11中的符號B表示自感光層的表面至導電性纖維的最短距離。
<連接性評價>
為了調查感光性導電膜的連接性,如下所述地獲得連接性評價用試樣。首先,一面剝下所得的感光性導電膜的聚乙烯膜,一面以感光性樹脂層與矽晶圓相接的方式進行層壓。其後,使用平行光線曝光機(ORC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EXM1201」),以40mJ/cm2的曝光量(i射線(波長365nm)的測定值)照射紫外線,然後剝離支撐膜而使感光層露出。繼而,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ORC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QRM-2317-F-00」)而以1J/cm2的能量進行紫外線照射,獲得連 接性評價用試樣。
於所得的連接性評價用試樣上,藉由電阻加熱蒸鍍法以2cm的間隔製作鋁電極(圓形、直徑2mm、厚度為50nm)。鋁電極以與導電層相接的方式蒸鍍於連接性評價用試樣的感光層表面上。使用袖珍測試器測定所製作的鋁電極間的電阻值,對連接性進行評價。電阻值若為200Ω以下則將連接性評價為「A」,若大於200Ω且為500Ω以下則將連接性評價為「B」,若大於500Ω則將連接性評價為「C」。將連接性的評價結果表示於表2中。
表2中所示的成分的詳細情況如下所示。
TMPTA: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臨界表面張力:45.2mN/m、羥值:0mgKOH/g、日本化薬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BPE-500:乙氧基化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2,2-雙(4-(甲基丙烯醯氧基五乙氧基)苯基)丙烷、臨界表面張力:44.8mN/m、羥值:0mgKOH/g、EO為10mol、EO為環氧乙烷、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BPE-1300N:乙氧基化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2,2-雙(4-(甲基丙烯醯氧基十五乙氧基)苯基)丙烷)、臨界表面張力:39.3mN/m、羥值:0mgKOH/g、EO為30mol、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BPE-100:乙氧基化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臨界表面張力:49.3mN/m、羥值:0mgKOH/g、EO為2.6mol、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PET-30: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臨界表面張力:47.6mN/m、羥值:110mgKOH/g、日本化薬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OXE-01:1-[(4-苯硫基)苯基]-1,2-辛二酮2-(O-苯甲醯肟)(巴斯夫公司製造)
DFI-091:所述式(2-1)所表示的化合物(Daito Chemix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NCI-930:所述式(1-1)所表示的化合物(ADEKA ARKLS NCI-930、艾迪科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
NCI-831:下述式所表示的化合物(ADEKA ARKLS NCI-831、艾迪科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
TR-PBG-3057:下述式所表示的化合物(常州強力化工有限公司製造)
N-1919:所述式(3-1)所表示的化合物(Adeka Optomer N-1919、艾迪科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
SH-30:八甲基環四矽氧烷(東麗道康寧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甲基乙基酮:東燃化學合同公司製造
如表2所示,各實施例由於導電性纖維的各個與感光層的支撐膜側的表面之間的最短距離的平均值為0.1nm~50nm,因此顯示出良好的連接性。
另一方面,如表2所示,可確認於比較例中,由於使用調配有較多的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2-羥基酯單體的極性基多的黏合劑聚合物,因此導電性纖維潛入至感光性樹脂層。而且,於比較例中,導電性纖維的各個與感光層的支撐膜側的表面之間的最短距離的平均值超過50nm,未能獲得連接。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感光性導電膜可於液晶顯示元件、有機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EL)顯示元件等平板顯示器、觸控螢幕、太陽電池等中使用。
1‧‧‧支撐膜
2‧‧‧導電層
3‧‧‧感光性樹脂層
4‧‧‧感光層
10‧‧‧感光性導電膜

Claims (8)

  1. 一種感光性導電膜,其包含支撐膜、及所述支撐膜上所設的感光層,所述感光層包含多個導電性纖維,所述導電性纖維的各個與所述感光層中的所述支撐膜側的表面之間的最短距離的平均值為0.1nm~50nm。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感光性導電膜,其中,所述導電性纖維為銀纖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感光性導電膜,其中,所述導電性纖維的纖維直徑為1nm~50nm。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感光性導電膜,其中,所述導電性纖維的纖維長度為1μm~100μm。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感光性導電膜,其中,所述感光層包含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的光聚合性化合物,所述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羥值為90mgKOH/g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感光性導電膜,其中,所述感光層包含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的光聚合性化合物,所述光聚合性化合物的臨界表面張力為47mN/m以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感光性導電膜,其中,所述感光層包含選自由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 酯、含有環氧乙烷的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含有環氧丙烷的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所構成的群組的至少一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感光性導電膜,其中,所述感光層包含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TW104108005A 2014-03-14 2015-03-13 感光性導電膜 TWI6354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1702 2014-03-14
JP2014-051702 2014-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2864A true TW201602864A (zh) 2016-01-16
TWI635423B TWI635423B (zh) 2018-09-11

Family

ID=54071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8005A TWI635423B (zh) 2014-03-14 2015-03-13 感光性導電膜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709887B2 (zh)
JP (1) JP6547736B2 (zh)
KR (1) KR20160133404A (zh)
CN (1) CN204790923U (zh)
TW (1) TWI635423B (zh)
WO (1) WO20151372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40934A (ja) * 2016-09-07 2018-03-15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感光性導電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導電パターン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CN107168593B (zh) * 2017-05-10 2020-01-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电极及触控电极制作方法
JP2021047216A (ja) * 2019-09-17 2021-03-25 Jsr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
WO2021065322A1 (ja) * 2019-09-30 2021-04-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転写フィルム、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積層体、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タッチパネル
JP7219378B1 (ja) 2021-12-09 2023-02-08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感光性着色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固体撮像素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0506B (zh) 2005-08-12 2014-07-09 凯博瑞奥斯技术公司 基于纳米线的透明导体
JP2008126469A (ja) * 2006-11-20 2008-06-05 Takiron Co Ltd 導電性樹脂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21224A (ja) 2008-07-09 2010-01-28 Shimadzu Corp レーザ装置
KR101855056B1 (ko) 2008-08-22 2018-05-04 히타치가세이가부시끼가이샤 감광성 도전 필름, 도전막의 형성 방법, 도전 패턴의 형성 방법 및 도전막 기판
JP5472290B2 (ja) * 2009-03-17 2014-04-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の製造方法
JP2011018636A (ja) * 2009-06-09 2011-01-27 Fujifilm Corp 導電性組成物、並びに透明導電膜、表示素子及び集積型太陽電池
JP2012169072A (ja) * 2011-02-10 2012-09-06 Fujifilm Corp 導電膜形成用積層体、導電膜形成方法、導電膜、導電要素、タッチパネル及び集積型太陽電池
WO2012133367A1 (ja) * 2011-03-28 2012-10-04 東レ株式会社 導電積層体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KR101675627B1 (ko) * 2011-04-28 2016-11-11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전성 부재, 그 제조 방법, 터치 패널 및 태양 전지
JP2013051516A (ja) 2011-08-30 2013-03-14 Aof Imaging Technology Ltd 撮像装置および判定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257558B1 (ja) 2011-10-03 2013-08-07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導電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導電パターン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5137278A1 (ja) 2017-04-06
KR20160133404A (ko) 2016-11-22
CN204790923U (zh) 2015-11-18
TWI635423B (zh) 2018-09-11
US20170003588A1 (en) 2017-01-05
US9709887B2 (en) 2017-07-18
WO2015137278A1 (ja) 2015-09-17
JP6547736B2 (ja) 2019-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58190B2 (ja) 金属繊維の劣化抑制方法、膜、及び膜の製造方法
TWI635423B (zh) 感光性導電膜
JP6206028B2 (ja) 導電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その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導電パターンを備える導電パターン基板、その導電パターン基板を含む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及び感光性導電フィルム
WO2016167228A1 (ja) 感光性導電フィルム、導電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導電パターン付き基材、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JP2017201354A (ja) 感光性導電フィルム、導電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導電パターン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JP2016151748A (ja) 感光性導電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導電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導電パターン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JP2016066590A (ja) 導電フィルム、感光性導電フィルム、導電膜の形成方法、導電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導電膜基材
JP2016031503A (ja) 導電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導電パターン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JP6399175B2 (ja) 導電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その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導電パターンを備える導電パターン基板、その導電パターン基板を含む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及び感光性導電フィルム
TW201502704A (zh) 感光性導電膜、及使用其的導電圖案的形成方法、導電圖案基板以及觸控面板感測器
JP2017198878A (ja) 感光性導電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導電パターン、導電パターン基板、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JP2019179109A (ja) 感光性導電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導電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導電パターン基材、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JP2017072679A (ja) 感光性導電フィルム、導電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JP2017068158A (ja) 感光性導電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る導電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WO2018008599A1 (ja) 感光性導電フィルム、導電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導電パターン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TW201830143A (zh)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感光性元件、保護膜及觸控面板
WO2018138879A1 (ja) 感光性導電フィルム、導電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導電パターン基材の製造方法、導電パターン基材、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WO2018087816A1 (ja) 感光性導電フィルム、導電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導電パターン基材の製造方法
JP2018139076A (ja) 感光性導電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導電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導電パターン基材、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JP2018097576A (ja) 接続用配線及び接続用配線の形成方法
JP2017109436A (ja) 積層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17201344A (ja) 感光性導電フィルム、導電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導電パターン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JP2018040934A (ja) 感光性導電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導電パターン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JP2017049331A (ja) 感光性導電フィルム及び導電膜・導電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WO2016181496A1 (ja) 導電膜作製液セット、導電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