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5930A - 自行車座管總成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座管總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545930A TW201545930A TW104118492A TW104118492A TW201545930A TW 201545930 A TW201545930 A TW 201545930A TW 104118492 A TW104118492 A TW 104118492A TW 104118492 A TW104118492 A TW 104118492A TW 201545930 A TW201545930 A TW 201545930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 tube assembly
- seat tube
- bicycle seat
- relativ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8—Frames for saddles; Connections between saddle frames and seat pillars; Seat pill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8—Frames for saddles; Connections between saddle frames and seat pillars; Seat pillars
- B62J2001/085—Seat pillars having mechanisms to vary seat height, independently of the cycle fra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行車座管總成包含第一缸筒、第二缸筒、定位結構、及調整結構。第二缸筒被建構成被伸縮式地接收於第一缸筒內。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將第一缸筒與第二缸筒相對地定位,且被建構成將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狀態在第一可調整狀態與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在第一可調整狀態中,第一缸筒與第二缸筒之間的位置關係可在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內被調整。在第二可調整狀態中,第一缸筒與第二缸筒之間的位置關係可在與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不同的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內被調整。調整結構被建構成調整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及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中之至少一者。
Description
本案為2014年6月9日申請的美國專利申請案序號第14/300,172號的部份連續申請案,而該案又為2014年2月20日申請的美國專利申請案序號第14/185,784號的部份連續申請案。該等申請案的內容藉著參考而整個地結合於此。
本發明相關於自行車座管總成。
騎自行車正成為日益流行的娛樂形式以及運輸工具。另外,騎自行車對於業餘愛好者及專業人士而言均已成為非常流行的競賽運動。不論自行車是用於娛樂、運輸、或競賽,自行車工業都在不斷地改進自行車的各種不同的組件。已曾被廣泛地重新設計的一個自行車組件便是自行車操作裝置。已曾被廣泛地重新設計的另一個自行車組件為自行車座管總成。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一種自行車座管總成包含第一缸筒、第二缸筒、定位結構、及調整結構。第二缸筒被建構成被伸縮式地接收於第一缸筒內。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將第一缸筒與第二缸筒相對地定位,且被建構成將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狀態在第一可調整狀態與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在第一可調整狀態中,第一缸筒與第二缸筒之間的位置關係可在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內被調整。在第二可調整狀態中,第一缸筒與第二缸筒之間的位置關係可在與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不同的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內被調整。調整結構被建構成調整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及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中之至少一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調整結構被建構成調整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及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中之一者而不改變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及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中之另一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缸筒與第二缸筒可於伸縮方向相對地移動。定位結構包含第一定位構件及第二定位構件,其中第一定位構件可與第一缸筒及第二缸筒中之一者一起於伸縮方向相對於第一缸筒及第二缸筒中之另一者移動,並且第二定位構件可與第一缸筒及第二缸筒中之該另一者一起於伸縮方向相對於第一缸筒及第二缸筒中之該
一者移動。調整結構被建構成在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總長度為最短及最長中之一者的參考狀態中調整第一定位構件與第二定位構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根據第三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調整結構被建構成改變第一定位構件相對於第一缸筒及第二缸筒中之一者的位置,且/或調整結構被建構成改變第二定位構件相對於第一缸筒及第二缸筒中之另一者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根據第三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二定位構件以流體缸筒的形式於伸縮方向延伸。第一定位構件包含支撐構件及密封構件。支撐構件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流體缸筒內,以在支撐構件與流體缸筒之間提供流體通道。密封構件被建構成在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總長度為在極大整體長度與極小整體長度之間的中間長度的狀態中阻塞流體通道。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五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缸筒及第二缸筒中之一者包含附接端部。支撐構件於伸縮方向延伸且被建構成被附接於附接端部。調整結構被建構成調整支撐構件於伸縮方向相對於附接端部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根據第六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調整結構包含固定構件及至少一個間隔件。固定構件被建構成被固定於支撐構件的端部。所述的至少一個間隔件被建構成被可拆卸地設置在固
定構件與附接端部之間,以調整支撐構件相對於附接端部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根據第六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調整結構包含鎖定構件,此鎖定構件被建構成將支撐構件相對於附接端部鎖定,使得支撐構件的位置可相對於附接端部被調整。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根據第六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缸筒及第二缸筒中之另一者包含額外附接端部。流體缸筒被建構成被附接於額外附接端部。調整結構被建構成調整流體缸筒於伸縮方向相對於額外附接端部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根據第九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調整結構包含齒條及小齒輪。齒條包含齒且被固定於流體缸筒。小齒輪被建構成與齒條的齒接合,以將流體缸筒相對於額外附接端部定位。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一種自行車座管總成包含第一缸筒、第二缸筒、定位結構、第一抵靠部、第二抵靠部、及調整結構。第二缸筒被建構成被伸縮式地接收於第一缸筒內,以可相對於第一缸筒於伸縮方向移動。伸縮方向包含伸展方向、及與伸展方向相反的縮短方向,其中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總長度於伸展方向增大,且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總長度於縮短方向減小。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將第一缸筒與第二缸筒相對地定位。第一抵靠部被建構成被耦接於第一缸筒。第二抵靠部被建構成被耦接於第二
缸筒。第二抵靠部被建構成抵靠第一抵靠部以限制第二缸筒相對於第一缸筒於伸展方向的移動。調整結構被建構成調整第一抵靠部相對於第一缸筒的位置及第二抵靠部相對於第二缸筒的位置中之一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抵靠部及第二抵靠部被設置於第二缸筒內。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定位結構包含密封結構及支撐構件。密封結構被建構成被安裝於第二缸筒且具有開口。支撐構件被建構成被安裝於第一缸筒而延伸通過密封結構的開口。第一抵靠部被設置於支撐構件。第二抵靠部被設置於密封結構。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調整結構被建構成改變支撐構件相對於第一缸筒的位置以調整第一抵靠部相對於第一缸筒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據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缸筒包含附接端部,而支撐構件被建構成被附接於附接端部。調整結構包含固定構件及至少一個間隔件。固定構件被建構成被固定於支撐構件的端部且被設置於第一缸筒的外部。所述的至少一個間隔件被建構成被可拆卸地設置在固定構件與附接端部之間,以調整支撐構件相對於附接端部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據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缸筒包含附接端部,而支撐構件被建構成被附接於附接端部。調整結構包含鎖定構件,此鎖定構件被建構成將支撐構件相對於附接端部鎖定,使得支撐構件的位置可相對於附接端部被調整。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抵靠部及第二抵靠部被設置於第二缸筒的外部。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據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缸筒包含內周邊表面。第二缸筒包含被建構成面向內周邊表面的外周邊表面。第一抵靠部被設置在第一缸筒的內周邊表面上。第二抵靠部被設置在第二缸筒的外周邊表面上。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據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二抵靠部被建構成從第二缸筒的外周邊表面徑向突出。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據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還包含限制構件,此限制構件從第二缸筒的外周邊表面徑向突出。第一缸筒包含被設置在內周邊表面上且於伸縮方向延伸的限制溝槽。限制構件被設置於限制溝槽內以限制第一缸筒與第二缸筒之間的相對旋轉。第二抵靠部被設置於限制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據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調整結構被建構成調整
第一抵靠部相對於第一缸筒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根據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調整結構包含止動件,此止動件被附接於第一缸筒的端部以可與第二抵靠部接觸。第一抵靠部被設置於止動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據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調整結構被建構成經由止動件而於伸縮方向調整第一抵靠部相對於第一缸筒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四方面,一種自行車座管總成包含第一缸筒、第二缸筒、定位結構、及調整結構。第二缸筒被建構成被伸縮式地接收於第一缸筒內,以可相對於第一缸筒於伸縮方向移動。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將第一缸筒與第二缸筒相對地定位。定位結構包含流體缸筒及支撐構件。流體缸筒被連接於第一缸筒及第二缸筒中之一者。支撐構件被連接於第一缸筒及第二缸筒中之另一者。支撐構件被至少部份地接收於流體缸筒內。調整結構被建構成調整流體缸筒與支撐構件的初始相對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五方面,根據第二十四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調整結構被建構成改變支撐構件相對於第一缸筒及第二缸筒中之一者的位置。調整結構被建構成改變流體缸筒相對於第一缸筒及第二缸筒中之另一者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六方面,根據第二十五
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支撐構件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流體缸筒內,以在支撐構件與流體缸筒之間提供流體通道。定位結構包含密封構件,此密封構件被建構成在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總長度為在極大整體長度與極小整體長度之間的中間長度的狀態中阻塞流體通道。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七方面,根據第二十六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缸筒及第二缸筒中之一者包含附接端部。支撐構件於伸縮方向延伸且被建構成被附接於附接端部。調整結構被建構成調整支撐構件於伸縮方向相對於附接端部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八方面,根據第二十七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調整結構包含固定構件及至少一個間隔件。固定構件被建構成被固定於支撐構件的端部。所述的至少一個間隔件被建構成被可拆卸地設置在固定構件與附接端部之間,以調整支撐構件相對於附接端部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九方面,根據第二十七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調整結構包含鎖定構件,此鎖定構件被建構成將支撐構件相對於附接端部鎖定,使得支撐構件的位置可相對於附接端部被調整。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方面,根據第二十七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缸筒及第二缸筒中之另一者包含額外附接端部。流體缸筒被建構成被附接於額外附接端部。調整結構被建構成調整流體缸筒相對於額
外附接端部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一方面,根據第三十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調整結構包含齒條及小齒輪。齒條包含齒且被固定於流體缸筒。小齒輪被建構成與齒條的齒接合,以將流體缸筒相對於額外附接端部定位。
隨著藉著參考以下與所附的圖式一起被考量的詳細敘述而使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有利點被更佳地瞭解,可容易地獲得對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有利點的更完全的評價。
2‧‧‧操作纜線
2a‧‧‧內纜線
10‧‧‧自行車操作裝置
12‧‧‧底座構件
12a‧‧‧內周邊表面
12b‧‧‧中心開口
12c‧‧‧引導開口
12d‧‧‧內部空間
12e‧‧‧纜線導孔
14‧‧‧鉗夾構件
16‧‧‧操作構件
16a‧‧‧軸部
16b‧‧‧頭部
16c‧‧‧通孔
18‧‧‧纜線操作結構
20‧‧‧纜線支撐構件
21‧‧‧纜線支撐主體
22‧‧‧纜線附接部份
23‧‧‧支撐部份
23a‧‧‧突出部
24‧‧‧第一殼體
24a‧‧‧第一環狀部份
24b‧‧‧第一圓筒形部份
24c‧‧‧第一開口
26‧‧‧第二殼體
26a‧‧‧第二環狀部份
26b‧‧‧第二圓筒形部份
26c‧‧‧第二開口
27‧‧‧第三殼體
30‧‧‧第一滑動部件
32‧‧‧第二滑動部件
34‧‧‧桿件耦接結構
36‧‧‧第一桿件支撐部份
36a‧‧‧第一支撐孔
38‧‧‧第二桿件支撐部份
38a‧‧‧第二支撐孔
38b‧‧‧第一狹縫
38c‧‧‧第二狹縫
40‧‧‧樞銷
40a‧‧‧第一端部
40b‧‧‧第二端部
42‧‧‧第一偏壓元件
44‧‧‧第二偏壓元件
46‧‧‧第一偏壓構件
46a‧‧‧第一端部部份
46b‧‧‧第二端部部份
48‧‧‧第一彈簧支座
50‧‧‧第二彈簧支座
100‧‧‧自行車座管總成
102‧‧‧第一缸筒
102a‧‧‧內周邊表面
102b‧‧‧限制溝槽
102c‧‧‧外螺紋部
102d‧‧‧環狀凹部
104‧‧‧第二缸筒
104a‧‧‧外周邊表面
104b‧‧‧附接溝槽
106‧‧‧座椅附接部份,額外附接端部
106a‧‧‧第一導孔
106b‧‧‧導槽
106c‧‧‧第二導孔
108‧‧‧定位結構
110‧‧‧支撐構件
110a‧‧‧外螺紋部份
112‧‧‧流體缸筒,第二定位構件
112a‧‧‧凹部
112b‧‧‧第一內周邊表面
112c‧‧‧第二內周邊表面
112d‧‧‧凹入內周邊表面
112e‧‧‧內周邊表面
114‧‧‧可移動構件
116‧‧‧閥操作結構
118‧‧‧內管
120‧‧‧閥接收構件
120a‧‧‧第一通孔
120b‧‧‧第二通孔
121‧‧‧閥結構
122‧‧‧密封構件
124‧‧‧調整結構
126‧‧‧第一定位構件
128‧‧‧附接端部
130‧‧‧固定構件
131‧‧‧通孔
131a‧‧‧內螺紋部份
132‧‧‧間隔件
134‧‧‧第一抵靠部
136‧‧‧第二抵靠部
138‧‧‧密封結構
138a‧‧‧管狀部份
139‧‧‧活塞
140‧‧‧開口
210‧‧‧自行車操作裝置
300‧‧‧自行車座管總成
312a‧‧‧凹部
400‧‧‧自行車座管總成
424‧‧‧調整結構
438‧‧‧密封結構
438a‧‧‧管狀部份
450‧‧‧齒條
452‧‧‧小齒輪
454‧‧‧齒
456‧‧‧管狀構件
457‧‧‧引導構件
458‧‧‧工具接合端部
500‧‧‧自行車座管總成
524‧‧‧調整結構
532‧‧‧鎖定構件
532a‧‧‧螺紋孔
600‧‧‧自行車座管總成
624‧‧‧調整結構
634‧‧‧第一抵靠部
636‧‧‧第二抵靠部
660‧‧‧限制構件
662‧‧‧止動件
664‧‧‧外罩
665‧‧‧鎖環
665a‧‧‧螺紋孔
666‧‧‧罩體
666a‧‧‧內螺紋部
668‧‧‧環狀部份
670‧‧‧管狀本體
672‧‧‧凸緣
700‧‧‧自行車座管總成
716‧‧‧定位結構
720‧‧‧接收構件
720a‧‧‧推拔狀表面
720b‧‧‧開口
720c‧‧‧附接表面
720d‧‧‧外周邊表面
722‧‧‧密封體
722a‧‧‧球形表面
724‧‧‧可移動構件
726‧‧‧第一定位構件
728‧‧‧第二定位構件,流體缸筒
728a‧‧‧內周邊表面
728b‧‧‧凹部
729‧‧‧支撐構件
729a‧‧‧外螺紋部份
730‧‧‧內管
732‧‧‧閥接收構件
734‧‧‧偏壓元件
736‧‧‧密封結構
738‧‧‧導孔
740‧‧‧活塞
741‧‧‧導孔
742‧‧‧閥偏壓構件
743‧‧‧第一通孔
744‧‧‧第二通孔
746‧‧‧第三通孔
748‧‧‧第四通孔
750‧‧‧密封元件
755‧‧‧密封構件
756‧‧‧管狀部
758‧‧‧凸緣部
758a‧‧‧開口
760‧‧‧接觸部份
762‧‧‧推拔狀部份
762a‧‧‧推拔狀周邊表面
764‧‧‧桿部
766‧‧‧推壓部份
768‧‧‧突出部份
770‧‧‧連通溝槽
A1‧‧‧縱向軸線
A2‧‧‧旋轉軸線
A3‧‧‧樞轉軸線
A4‧‧‧中心軸線
A5‧‧‧纜線操作軸線
A11‧‧‧第一截面面積
A12‧‧‧第二截面面積
A41‧‧‧旋轉軸線
AMP1‧‧‧第一突出量
AMP2‧‧‧第二突出量
AR‧‧‧可調整範圍
AR1‧‧‧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
AR2‧‧‧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
AR6‧‧‧可調整範圍
AR31‧‧‧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
B1‧‧‧自行車部件
B2‧‧‧自行車組件
C1‧‧‧第一容室
C2‧‧‧第二容室
C3‧‧‧第一中間容室
C4‧‧‧第二中間容室
C11‧‧‧第一中間容室
C12‧‧‧第二中間容室
C30‧‧‧偏壓容室
C73‧‧‧第三容室
C74‧‧‧偏壓容室
D1‧‧‧旋轉方向
D2‧‧‧纜線操作方向
D3‧‧‧第二方向
D10‧‧‧伸縮方向
D11‧‧‧第一旋轉方向,第一方向
D12‧‧‧第二旋轉方向
D13‧‧‧伸展方向
D14‧‧‧縮短方向
D20‧‧‧移動方向
DM1‧‧‧內部直徑
DM2‧‧‧內部直徑
G1‧‧‧第一引導部份
G2‧‧‧第二引導部份
G3‧‧‧第三引導部份
G22‧‧‧額外引導部份
GT1‧‧‧第一閘門
GT2‧‧‧第二閘門
GT3‧‧‧第三閘門
GT71‧‧‧第一閘門
GT72‧‧‧第二閘門
GT73‧‧‧第三閘門
L0‧‧‧極大整體長度
L1‧‧‧第一整體長度
L2‧‧‧第二整體長度
L3‧‧‧極小整體長度
L4‧‧‧總長度
L31‧‧‧第三整體長度
M1‧‧‧第一移動量
M2‧‧‧第二移動量
P0‧‧‧靜置位置
P1‧‧‧第一操作位置
P2‧‧‧第二操作位置
P10‧‧‧關閉位置
P11‧‧‧第一打開位置
P12‧‧‧第二打開位置
P13‧‧‧第三打開位置
P70‧‧‧關閉位置
P71‧‧‧第一打開位置
P72‧‧‧第二打開位置
Pn‧‧‧中性位置
PP0‧‧‧靜置定位部份
PP1‧‧‧第一定位部份
PP2‧‧‧第二定位部份
PW1‧‧‧第一通道
PW2‧‧‧第二通道
R1‧‧‧第一旋轉角度
R2‧‧‧第二旋轉角度
RG1‧‧‧範圍
SM1‧‧‧第一閘門密封構件
SM2‧‧‧第二閘門密封構件
SM4‧‧‧額外密封構件
T1‧‧‧第一路徑
T2‧‧‧第二路徑
T3‧‧‧第三路徑
T22‧‧‧額外路徑
V‧‧‧假想平面
VC1‧‧‧第一閥室
VC2‧‧‧第二閥室
VC3‧‧‧第三閥室
W1‧‧‧通道
W2‧‧‧流體通道
W11‧‧‧第一通道
W12‧‧‧第二通道
W71‧‧‧流體通道
圖1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立體圖。
圖2為沿圖1的線II-II所取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剖面圖。
圖3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4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部份分解立體圖。
圖5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正視圖。
圖6為沿圖1的線VI-VI所取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示意剖面圖(第一操作位置)。
圖7為沿圖1的線VII-VII所取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示意剖面圖(第二操作位置)。
圖8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正視圖(第一操作位置)。
圖9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正視圖(第二操作位置)。
圖10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剖面圖。
圖11為圖10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關閉位置)。
圖12為圖10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第一打開位置)。
圖13為圖10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第一打開位置)。
圖14為圖10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第二打開位置)。
圖15為圖10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第三打開位置)。
圖16為沿圖14的線XVI-XVI所取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剖面圖(第二打開位置)。
圖17為沿圖15的線XVII-XVII所取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剖面圖(第三打開位置)。
圖18為圖10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
圖19為圖10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
圖20為圖10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立體圖。
圖21為圖10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
圖22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剖面圖。
圖23為圖22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關閉位置)。
圖24為圖22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第一打開位置)。
圖25為圖22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第一打開位置)。
圖26為圖22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第二打開位置)。
圖27為根據修改的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正視圖。
圖28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
圖29為沿圖28的線XXIX-XXIX所取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剖面圖。
圖30為圖28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立體圖。
圖31為圖28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
圖32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
圖33為根據第五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
圖34為沿圖33的線XXXIV-XXXIV所取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剖面圖。
圖35為根據第六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關閉位置)。
圖36為圖35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放大的部份剖面圖(關閉位置)。
圖37為圖35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放大的部份剖面圖(第一打開位置)。
圖38為圖35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放大的部份剖面圖(第二打開位置)。
圖39為圖35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放大的部份剖面圖(第二打開位置)。
圖40為圖35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放大的部份剖面圖(第二打開位置)。
圖41為圖35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放大的部份剖面圖(關閉位置)。
圖42為圖35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放大的部份剖面圖(第一打開位置)。
圖43為圖35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
以下參考所附的圖式敘述實施例,其中同樣的參考數字在不同圖式中均標示相應或相同的元件。
首先參考圖1,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可被安裝於自行車部件B1。自行車部件B1的可能例子包括自行車車把、把手柱(stem)、及自行車車架。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可操作被建構成可經由操作纜線2而被操作的自行車組件B2。自行車組件B2的可能例子包括座管(seatpost)總成及自行車變速器。因為此些自行車組件在自行車領域中為已知的,所以自行車組件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詳細敘述及/或圖解說明。自行車操作裝置10為由騎車者的右手操作的右手側控制裝置。對於熟習自行車領域者而言很明顯,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組態可被適用於由騎車者的左手操作的左手側控制裝置。
在本申請案中,以下方向術語「向前」、「向後」、「左」、「右」、「向上」、及「向下」以及任何其他類似的方向術語指的是根據坐在自行車的自行車座椅(未顯示)上而面向自行車車把(未顯示)的騎車者
而決定的該些方向。因此,這些術語在被用來敘述自行車操作裝置10時應相對於配備有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自行車在處於水平表面上的豎立騎行位置時所使用者被解讀。
如在圖1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底座構件12。底座構件12被建構成可被安裝於自行車部件B1。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底座構件12具有環狀形狀且包含內周邊表面12a。內周邊表面12a界定中心開口12b,而自行車部件B1通過中心開口12b。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部件B1具有縱向軸線A1。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被建構成將自行車部件B1與底座構件12的內周邊表面12a鉗夾在一起的鉗夾構件14。
如在圖1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操作構件16。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可由使用者操作,以經由操作纜線2而操作自行車組件B2。底座構件12包含被建構成界定操作構件16相對於底座構件12的可移動區域的引導開口12c。操作構件16延伸通過引導開口12c。
如在圖2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纜線操作結構18。底座構件12包含具有環狀形狀的內部空間12d。纜線操作結構18被設置於底座構件12的內部空間12d內。纜線操作結構18可繞旋轉軸線A2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旋轉方向D1旋轉。舉例而言,旋轉軸線A2是由底座構件12的內周邊表面12a的中心軸線界定,且與自行車部件B1的縱向軸線A1實質上同軸。
如在圖2中所見的,操作構件16被可繞樞轉
軸線A3樞轉地耦接於纜線操作結構18。操作構件16沿著與樞轉軸線A3交叉的中心軸線A4延伸。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操作構件16的中心軸線A4垂直於樞轉軸線A3。操作構件16可與纜線操作結構18一起繞旋轉軸線A2相對於底座構件12旋轉。樞轉軸線A3係實質上沿著纜線操作結構18的旋轉方向D1被界定。樞轉軸線A3可被界定成垂直於底座構件12的內周邊表面12a的徑向方向。操作構件16及纜線操作結構18的構造不限於舉例說明的實施例。舉例而言,如果需要及/或想要,操作構件16可被固定於纜線操作結構18。另外,如果需要及/或想要,操作構件16可以與纜線操作結構18一起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與旋轉方向D1不同的方向傾斜。
如在圖2中所見的,纜線操作結構18包含纜線支撐構件20。操作纜線2的端部被連接於纜線支撐構件20。更明確地說,纜線支撐構件20包含纜線支撐主體21及纜線附接部份22。纜線附接部份22被設置在纜線支撐主體21上。操作纜線2的內纜線2a的端部被附接於纜線附接部份22。底座構件12包含纜線導孔12e,而操作纜線2延伸通過纜線導孔12e。纜線導孔12e界定成為其中心縱向軸線的纜線操作軸線A5。
在纜線操作結構18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旋轉方向D1的第一旋轉方向D11旋轉時,操作纜線2(亦即,內纜線2a)從初始位置被拉取。在纜線操作結構18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與第一旋轉方向D11相反的第二旋
轉方向D12旋轉時,操作纜線2(亦即,內纜線2a)朝向初始位置返回。
如在圖3中所見的,底座構件12包含被建構成可繞旋轉軸線A2旋轉地支撐纜線支撐構件20的支撐部份23。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支撐部份23被建構成可滑動地接觸纜線支撐構件20,以可繞旋轉軸線A2旋轉地支撐纜線支撐構件20。底座構件12還包含第一殼體24、第二殼體26、及第三殼體27。第二殼體26藉著緊固件(未顯示)例如螺釘而被緊固於第一殼體24。第三殼體27藉著緊固件(未顯示)例如螺釘而被緊固於第一殼體24及第二殼體26。第一殼體24具有第一環狀部份24a及第一圓筒形部份24b。第一環狀部份24a具有可供自行車部件B1(圖1)延伸通過的第一開口24c。第一圓筒形部份24b從第一環狀部份24a的外周邊突出。第二殼體26具有第二環狀部份26a及第二圓筒形部份26b。第二環狀部份26a具有可供自行車部件B1延伸通過的第二開口26c。第二圓筒形部份26b從第二環狀部份26a的外周邊突出。第一圓筒形部份24b、第二圓筒形部份26b、與第三殼體27被組裝成提供引導開口12c(圖1)。
支撐部份23被設置在第一殼體24與第二殼體26之間。支撐部份23經由突出部23a而被固定於第一環狀部份24a及第二環狀部份26a。支撐部份23界定底座構件12的中心開口12b。支撐部份23、第一殼體24、第二殼體26、及第三殼體27界定底座構件12的內部空間
12d(圖2)。
纜線操作結構18包含第一滑動部件30及第二滑動部件32。纜線支撐主體21具有圓筒形形狀,且被設置於支撐部份23的徑向外側。第一滑動部件30被裝配於纜線支撐構件20內。第二滑動部件32被裝配於纜線支撐構件20內。第一滑動部件30可與支撐部份23的外周邊表面相對滑動。第二滑動部件32可與支撐部份23的外周邊表面相對滑動。纜線操作結構18的構造不限於舉例說明的實施例。舉例而言,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滑動部件30及第二滑動部件32中的至少一個可以被可滑動地設置於纜線支撐主體21內。另外,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滑動部件30及第二滑動部件32中的至少一個可以與纜線支撐主體21成整體地設置成為單一的單元構件。
如在圖3中所見的,纜線操作結構18還包含被建構成將操作構件16可樞轉地耦接於纜線支撐構件20的桿件耦接結構34。桿件耦接結構34被設置在纜線支撐構件20的外周邊表面上。桿件耦接結構34包含第一桿件支撐部份36及第二桿件支撐部份38。第一桿件支撐部份36及第二桿件支撐部份38的每一個從纜線支撐主體21徑向向外突出。第二桿件支撐部份38於旋轉方向D1與第一桿件支撐部份36間隔開。操作構件16被部份地設置在第一桿件支撐部份36與第二桿件支撐部份38之間(圖2)。桿件耦接結構34還包含樞銷40,而此樞銷40被建
構成將操作構件16可樞轉地耦接於第一桿件支撐部份36及第二桿件支撐部份38。樞銷40被附接於第一桿件支撐部份36及第二桿件支撐部份38。
如在圖4中所見的,樞銷40包含第一端部40a及第二端部40b。第一桿件支撐部份36包含第一支撐孔36a。第二桿件支撐部份38包含第二支撐孔38a。樞銷40的第一端部40a被裝配於第一支撐孔36a內。樞銷40的第二端部40b被裝配於第二支撐孔38a內。
操作構件16包含軸部16a、及被設置於軸部16a的端部處的頭部16b。軸部16a包含可供樞銷40延伸通過的通孔16c。樞銷40界定操作構件16的樞轉軸線A3。頭部16b具有比軸部16a的外部極大直徑大的外部極大直徑。操作構件16可繞樞轉軸線A3相對於纜線支撐構件20樞轉。
如在圖4中所見的,桿件耦接結構34還包含第一偏壓元件42及第二偏壓元件44。第一偏壓元件42及第二偏壓元件44被固定於第二桿件支撐部份38。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偏壓元件42及第二偏壓元件44的每一個為例如板片彈簧(leaf spring)。第一偏壓元件42及第二偏壓元件44的結構不限於舉例說明的實施例。舉例而言,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偏壓元件42及第二偏壓元件44可為其他的偏壓元件,例如螺旋彈簧。另外,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偏壓元件42及第二偏壓元件44中的至少一個可被省略。
第二桿件支撐部份38包含第一狹縫38b及第二狹縫38c。第一偏壓元件42被部份地裝配於第一狹縫38b內。第二偏壓元件44被部份地裝配於第二狹縫38c內。操作構件16的軸部16a被設置在第一偏壓元件42與第二偏壓元件44之間。第一偏壓元件42及第二偏壓元件44被建構成將操作構件16彈性地定位於中性位置(neutral position)Pn。如在圖2中所見的,在操作構件16被定位於中性位置Pn的狀態中,操作構件16的中心軸線A4實質上垂直於旋轉軸線A2。
如在圖5中所見的,操作構件16可在底座構件12的引導開口12c內移動。操作構件16為說明的方便起見在圖5中被省略。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從靜置位置P0沿著第一路徑T1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從靜置位置P0沿著第二路徑T2被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P2。在圖5中,靜置位置P0、第一操作位置P1、及第二操作位置P2的每一個是根據操作構件16的中心軸線A4而被界定。
更明確地說,第一路徑T1被界定成至少從操作構件16被設置於靜置位置P0時的中心軸線A4延伸至操作構件16被設置於第一操作位置P1時的中心軸線A4。第二路徑T2被界定成至少從操作構件16被設置於靜置位置P0時的中心軸線A4延伸至操作構件16被設置於第二操作位置P2時的中心軸線A4。第二路徑T2與第
一路徑T1至少部份地不同。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路徑T2與第一路徑T1完全不同。第一路徑T1被界定成為例如在靜置位置P0與第一操作位置P1之間具有極小行程的路徑。第二路徑T2被界定成為例如在靜置位置P0與第二操作位置P2之間具有極小行程的路徑。靜置位置P0可被界定成為第一路徑T1與第二路徑T2彼此交叉的位置點。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路徑T2被界定在與上面有第一路徑T1被界定的平面不平行的平面上。
在本申請案中,此處所用的術語「靜置位置」指的是一可移動的部份或零件(例如,操作構件16)在該可移動的部份或零件未被使用者(例如,騎車者)操作的狀態中維持靜止不動所在的位置。此處所用的術語「操作位置」指的是該可移動的部份或零件已被使用者(例如,騎車者)操作以實施自行車組件B2的操作所在的位置。
如在圖5中所見的,靜置位置P0被設置在垂直於旋轉軸線A2的假想平面V上。第一操作位置P1及第二操作位置P2中的至少一個與假想平面V間隔開。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操作位置P1及第二操作位置P2的每一個都與假想平面V間隔開。第一操作位置P1被設置在相對於假想平面V與第二操作位置P2相反之側。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操作位置P1及第二操作位置P2中的一個可被設置在假想平面V上。另外,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操作位置P1及第二操作位置P2兩
者可相對於假想平面V被設置在相同側。
如在圖5中所見的,底座構件12包含靜置定位部份PP0、第一定位部份PP1、及第二定位部份PP2。靜置定位部份PP0被建構成可與操作構件16接觸,以將操作構件16相對於底座構件12定位於靜置位置P0。第一定位部份PP1被建構成可與操作構件16接觸,以將操作構件16相對於底座構件12定位於第一操作位置P1。第二定位部份PP2被建構成可與操作構件16接觸,以將操作構件16相對於底座構件12定位於第二操作位置P2。
底座構件12包含第一引導部份G1及第二引導部份G2。第一引導部份G1被建構成在靜置定位部份PP0與第一定位部份PP1之間引導操作構件16。第二引導部份G2被建構成在靜置定位部份PP0與第二定位部份PP2之間引導操作構件16。第一引導部份G1被建構成容許操作構件16可在不經由靜置位置P0的情況下從第一操作位置P1被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P2。更明確地說,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從第一操作位置P1沿著第三路徑T3被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P2。第三路徑T3與第二路徑T2部份相同。
第二引導部份G2係於引導開口12c中在第一引導部份G1的相反側。操作構件16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在第一引導部份G1與第二引導部份G2之間移動。底座構件12還包含第三引導部份G3,而此第三引導部份
G3被建構成在第一操作位置P1與第二操作位置P2之間引導操作構件16。第三引導部份G3被建構成容許操作構件16可在不經由靜置位置P0的情況下從第二操作位置P2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靜置定位部份PP0、第一定位部份PP1、第二定位部份PP2、第一引導部份G1、第二引導部份G2、及第三引導部份G3界定底座構件12的引導開口12c。
如在圖5及6中所見的,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從靜置位置P0沿著第一路徑T1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使得操作纜線2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纜線操作方向D2被拉取第一移動量M1。纜線操作結構18被建構成在操作構件16從靜置位置P0沿著第一路徑T1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時將操作纜線2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纜線操作方向D2拉取第一移動量M1。纜線操作方向D2被界定成為例如平行於纜線導孔12e的纜線操作軸線A5的方向。
如在圖5及7中所見的,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從靜置位置P0沿著第二路徑T2被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P2,使得操作纜線2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纜線操作方向D2被拉取第二移動量M2。纜線操作結構18被建構成在操作構件16從靜置位置P0沿著第二路徑T2被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P2時將操作纜線2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纜線操作方向D2拉取第二移動量M2。
如在圖6及7中所見的,第二移動量M2與第一移動量M1不同。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移動量M2大於第一移動量M1。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二移動量M2可小於第一移動量M1。
如在圖6中所見的,第一定位部份PP1及靜置定位部份PP0被建構成界定纜線操作結構18繞旋轉軸線A2相對於底座構件12的第一旋轉角度R1。第一定位部份PP1及靜置定位部份PP0被建構成界定操作纜線2於纜線操作方向D2的第一移動量M1。
如在圖7中所見的,第二定位部份PP2及靜置定位部份PP0被建構成界定纜線操作結構18繞旋轉軸線A2相對於底座構件12的第二旋轉角度R2。第二旋轉角度R2大於第一旋轉角度R1。第二定位部份PP2及靜置定位部份PP0被建構成界定操作纜線2於纜線操作方向D2的第二移動量M2。
如在圖5及6中所見的,纜線操作結構18被建構成在操作構件16從靜置位置P0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時藉著操作構件16而被移動於第一方向。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方向被界定成為旋轉方向D1的第一旋轉方向D11。第一方向可被界定成為第一旋轉方向D11以外的其他方向。第一旋轉方向D11在以下會被稱為第一方向D11。纜線支撐構件20被建構成可繞旋轉軸線A2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第一方向D11旋轉。換句話說,纜線支撐構件20被建構成可繞自行車部件B1的縱向軸線A1
相對於底座構件12旋轉。
如在圖5及6中所見的,纜線操作結構18被建構成在操作構件16從靜置位置P0被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P2時藉著操作構件16而被移動於第一方向D11。纜線支撐構件20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第一方向D11移動以於纜線操作方向D2拉取操作纜線2。
如在圖8及9中所見的,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在操作構件16從靜置位置P0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及第二操作位置P2中的至少一個時被使用者傾斜於與第一方向D11不同的第二方向D3。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在操作構件16從靜置位置P0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及第二操作位置P2的每一個時被使用者傾斜於第二方向D3。
如在圖2、8、及9中所見的,第二方向D3被界定成為操作構件16可繞樞轉軸線A3相對於纜線操作結構18樞轉的樞轉方向。操作構件16被可繞樞轉軸線A3樞轉地耦接於纜線支撐構件20,使得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可被傾斜於第二方向D3。
返回至圖2,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第一偏壓構件46,而此第一偏壓構件46被建構成偏壓纜線支撐構件20,使得操作構件16被設置於靜置位置P0。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偏壓構件46為拉伸螺旋彈簧(tension coil spring)。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偏壓構件46可為拉伸螺旋彈簧以外的其他偏壓構件。
纜線操作結構18包含從纜線支撐主體21徑向向外突出的第一彈簧支座48。底座構件12包含於旋轉方向D1與第一彈簧支座48間隔開的第二彈簧支座50。第一偏壓構件46的第一端部部份46a被鉤掛於第一彈簧支座48。第一偏壓構件46的第二端部部份46b被鉤掛於第二彈簧支座50。
如在圖2中所見的,第一偏壓構件46被建構成將纜線操作結構18偏壓成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第二旋轉方向D12旋轉。如在圖5中所見的,在纜線操作結構18被偏壓成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第二旋轉方向D12旋轉的狀態中,操作構件16被壓抵於靜置定位部份PP0。此使操作構件16被定位於靜置位置P0。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偏壓構件46可從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省略。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偏壓構件46可被設置於使用自行車操作裝置10來操作的自行車組件。
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被用來操作數種自行車組件。以下會參考圖10至17敘述自行車組件B2的一個例子。
如在圖10中所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例如被用來經由操作纜線2而操作自行車座管總成100。操作纜線2被建構成被連接於自行車座管總成100以調整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具有極大整體長度L0及極小整體長度L3。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可在可調整範圍AR內被
調整,其中可調整範圍AR係被界定成為極大整體長度L0與極小整體長度L3之間的差異。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具有第一整體長度L1及第二整體長度L2。第一整體長度L1及第二整體長度L2被界定在極大整體長度L0與極小整體長度L3之間。第一整體長度L1與第二整體長度L2彼此不同。
舉例而言,在操作構件16被定位於第一操作位置P1以使得操作纜線2相對於底座構件12被拉取第一移動量M1的狀態中(圖6),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可被調整至第一整體長度L1。在操作構件16被定位於第二操作位置P2以使得操作纜線2相對於底座構件12被拉取第二移動量M2的狀態中(圖7),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可被調整至第二整體長度L2。
如在圖10中所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包含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舉例而言,第一缸筒102被可拆卸地附接於座管(未顯示)。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二缸筒104可被可拆卸地附接於座管。第二缸筒104被建構成被伸縮式地接收於第一缸筒102內,以可相對於第一缸筒102於伸縮方向D10移動。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被建構成可於伸縮方向D10相對於彼此移動。第二缸筒104包含座椅附接部份106,而自行車座椅(未顯示)可被附接於此座椅附接部份106。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具有鎖定狀態、第一可調整狀態、及第二可調整狀態。自
行車座管總成100具有被建構成可使用自行車操作裝置10而將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狀態在鎖定狀態、第一可調整狀態、與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的結構。
舉例而言,在鎖定狀態中,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被保持於經調整的整體長度。在鎖定狀態中,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相對於彼此於伸縮方向D10被固定地定位。
在第一可調整狀態中,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可藉著只是將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操作構件16操作至第一操作位置P1而被調整至第一整體長度L1。更明確地說,在第一可調整狀態中,當第二缸筒104從相應於極大整體長度L0的位置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向下移動時,第二缸筒104會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停止在相應於第一整體長度L1的位置。在第一可調整狀態中,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可於伸縮方向D10在極大整體長度L0與第一整體長度L1之間相對於彼此伸縮式地移動。
另外,在第一可調整狀態中,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可藉著將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操作構件16操作至第一操作位置P1而在極大整體長度L0與第一整體長度L1之間被連續地調整。在第二可調整狀態中,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可於伸縮方向D10在極大整體長度L0與極小整體長度L3之間相對於彼此伸縮式地移動。亦即,在第一可調整狀態中,第一缸筒102與第二缸筒104之間的位置關係可在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
內被連續地調整。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係被界定在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第一極大整體長度(極大整體長度L0)與第一極小整體長度(第一整體長度L1)之間。
在第二可調整狀態中,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可藉著將操作構件16操作至第二操作位置P2而在可調整範圍AR內被連續地調整。亦即,在第二可調整狀態中,第一缸筒102與第二缸筒104之間的位置關係可在與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不同的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可調整範圍AR)內被連續地調整。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係被界定在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第二極大整體長度(極大整體長度L0)與第二極小整體長度(極小整體長度L3)之間。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整體長度L2顯示在可調整範圍AR內的可能的整體長度,而第一整體長度L1為預定的整體長度。
如在圖10中所見的,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與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彼此不同。更明確地說,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至少部份地與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重疊。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整個地與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重疊且被包含在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內。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部份地與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重疊。
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具有與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的總長度不同的總長度。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的總長度比第二可調
整位置範圍AR2的總長度短。第一極小整體長度(第一整體長度L1)與第二極小整體長度(極小整體長度L3)不同。另一方面,第一極大整體長度(極大整體長度L0)與第二極大整體長度(極大整體長度L0)相等。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極小整體長度(第一整體長度L1)比第二極小整體長度(極小整體長度L3)長。
如在圖10中所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包含定位結構108。定位結構108被建構成將第一缸筒102與第二缸筒104相對地定位。定位結構108被建構成將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狀態在鎖定狀態、第一可調整狀態、與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
定位結構108被建構成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操作(圖5)而將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狀態在第一可調整狀態與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定位結構108被建構成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一操作而將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狀態切換至第一可調整狀態。定位結構108被建構成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二操作而將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狀態切換至第二可調整狀態。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5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一操作為操作構件16相對於底座構件12從靜置位置P0沿著第一路徑T1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的操作。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二操作為操作構件16相對於底座構件12從靜置位置P0沿著第二路徑T2被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P2的操作。
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中,第一操作的移動量及移動方向中之至少一者與第二操作的移動量及移動方向中之至少一者不同。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5中所見的,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中,第一操作的移動量與第二操作的移動量不同。另外,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中,第一操作的移動方向與第二操作的移動方向不同。如在圖10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一操作從自行車操作裝置10經由操作纜線2而被傳輸至自行車座管總成100。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二操作從自行車操作裝置10經由操作纜線2而被傳輸至自行車座管總成100。
如在圖5中所見的,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中,第一操作的移動量及移動方向(例如,第一路徑T1)分別與第二操作的移動量及移動方向(例如,第二路徑T2)不同。但是,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中,可以是第一操作的移動量及移動方向之一與第二操作的移動量或移動方向不同。在第一操作的移動方向與第二操作的移動方向不同的情況中,第一操作的移動方向及第二操作的移動方向可被界定在相同的假想平面上,且可被界定在相同的假想線上成為彼此相反。
如在圖10中所見的,定位結構108包含支撐構件110及流體缸筒112。流體缸筒被連接於第一缸筒及第二缸筒中之一者。支撐構件被連接於第一缸筒及第二缸筒中之另一者。支撐構件被至少部份地接收於流體缸筒內。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流體缸筒被連接於第二缸
筒。支撐構件被部份地接收於流體缸筒內。
支撐構件110被建構成可相對於流體缸筒112伸縮式地移動。支撐構件110及流體缸筒112於伸縮方向D10延伸。支撐構件110被設置於第一缸筒102內且可與第一缸筒102一起相對於第二缸筒104成整體地移動。流體缸筒112被設置於第二缸筒104內且可與第二缸筒104一起相對於第一缸筒102成整體地移動。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支撐構件110可被設置於第二缸筒104內,且流體缸筒112可被設置於第一缸筒102內。
如在圖11中所見的,定位結構108包含可移動構件114。可移動構件114被建構成可相對於支撐構件110移動。如在圖10中所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100還包含被附接於第一缸筒102的下方端部的閥操作結構116。閥操作結構116經由操作纜線2而被操作性地連接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移動構件114經由閥操作構件116而相對於支撐構件110被向上移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可移動構件114係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一操作及第二操作(圖10)以經由閥操作構件116而相對於支撐構件110被向上移動。
如在圖11中所見的,支撐構件110包含內管118及閥接收構件120。閥接收構件120被固定於內管118的上方端部且被可滑動地設置於流體缸筒112內。定位結構108被建構成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操作(圖10)而改變可移動構件114相對於支撐構件110的位置。
如在圖11中所見的,定位結構108包含第一容室C1及第二容室C2。第一容室C1由支撐構件110(閥接收構件120)、流體缸筒112、及可移動構件114界定。第二容室C2由支撐構件110及流體缸筒112界定。第一容室C1及第二容室C2的每一個充填有例如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例如,油)。
支撐構件110及可移動構件114構成閥結構121。閥結構121具有關閉狀態(圖11)、第一打開狀態(圖12及13)、及第二打開狀態(圖14)。關閉狀態相應於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鎖定狀態。第一打開狀態相應於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第一可調整狀態。第二打開狀態相應於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第二可調整狀態。
如在圖11中所見的,可移動構件114被可滑動地設置於內管118及閥接收構件120內。可移動構件114被建構成可被定位於關閉位置P10、第一打開位置P11、及第二打開位置P12。在閥結構121的關閉狀態中,可移動構件114被定位於關閉位置P10。在閥結構121的第一打開狀態中,可移動構件114被定位於第一打開位置P11。在閥結構121的第二打開狀態中,可移動構件114被定位於第二打開位置P12。定位結構108包含偏壓元件(未顯示),此偏壓元件被建構成將可移動構件114相對於支撐構件110朝向關閉位置P10偏壓。
在可移動構件114被定位於關閉位置P10的狀態中,可移動構件114接觸閥接收構件120以關閉閥結
構121。關閉位置P10相應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靜置位置P0(圖5及10)。第一打開位置P11相應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一操作位置P1(圖5、6、及10)。第二打開位置P12相應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二操作位置P2(圖5、7、及10)。可移動構件114的位置可藉著使用自行車操作裝置10(圖10)而相對於支撐構件110在關閉位置P10與第二打開位置P12之間被連續地調整。可移動構件114的位置可藉著使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一操作位置P1(圖10)而於第一打開位置P11相對於支撐構件110被調整。
如在圖12及14中所見的,可移動構件114被可移動地安裝於支撐構件110且被建構成從支撐構件110突出。如在圖12中所見的,在可移動構件114被設置於第一打開位置P11的狀態中,可移動構件114以第一突出量AMP1從支撐構件110突出。如在圖14中所見的,在可移動構件114被設置於第二打開位置P12的狀態中,可移動構件114以與第一突出量AMP1不同的第二突出量AMP2從支撐構件110突出。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12及14中所見的,第二突出量AMP2大於第一突出量AMP1。
如在圖12及14中所見的,定位結構108包含第一通道W11及第二通道W12。如在圖12中所見的,第一容室C1在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第一可調整狀態中(亦即,在可移動構件114被設置於第一打開位置P11的狀態
中)經由第一通道W11而與第二容室C2連通。如在圖14中所見的,第一容室C1在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第二可調整狀態中(亦即,在可移動構件114被設置於第二打開位置P12的狀態中)經由第二通道W12而與第二容室C2連通。如在圖12及14中所見的,第一通道W11及第二通道W12被至少部份地設置在支撐構件110與可移動構件114之間。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通道W11與第二通道W12至少部份地不同。
如在圖12及14中所見的,定位結構108被建構成將流體通道在第一通道W11與第二通道W12之間切換,以將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狀態在第一可調整狀態與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可移動構件114被建構成根據可移動構件114相對於支撐構件110的位置而將流體通道在第一通道W11與第二通道W12之間切換。
如在圖12中所見的,第一通道W11包含第一閘門GT1,此第一閘門GT1被建構成回應可移動構件114相對於支撐構件110的位置而打開及關閉。第一閘門GT1在可移動構件114被設置於第一打開位置P11的狀態中打開。
更明確地說,定位結構108包含被設置在閥接收構件120的內周邊上的第一閘門密封構件SM1。第一閘門密封構件SM1可與可移動構件114接觸。第一閘門GT1在第一閘門密封構件SM1接觸可移動構件114的狀
態中關閉(圖11)。第一閘門GT1在第一閘門密封構件SM1與可移動構件114間隔開的狀態中打開(圖12)。
如在圖14中所見的,第二通道W12包含第二閘門GT2,此第二閘門GT2被建構成回應可移動構件114相對於支撐構件110的位置而打開及關閉。第二閘門GT2被設置於與第一閘門GT1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明確地說,第二閘門GT2被設置於在伸縮方向D10上與第一閘門GT1間隔開的位置,並且比第一閘門GT1較為靠近可移動構件114的上方端部。第一閘門GT1及第二閘門GT2在可移動構件114相對於支撐構件110被設置於與第一打開位置P11不同的第二打開位置P12的狀態中打開。
更明確地說,定位結構108包含被設置在閥接收構件120的內周邊上的第二閘門密封構件SM2。第二閘門密封構件SM2可與可移動構件114接觸。第二閘門GT2在第二閘門密封構件SM2接觸可移動構件114的狀態中關閉(圖11)。第二閘門GT2在第二閘門密封構件SM2與可移動構件114間隔開的狀態中打開(圖14)。
如在圖11中所見的,第一閘門GT1及第二閘門GT2在可移動構件114相對於支撐構件110被設置於與第一打開位置P11及第二打開位置P12不同的關閉位置P10的狀態中關閉。在此狀態中,第一閘門密封構件SM1及第二閘門密封構件SM2接觸可移動構件114,使得第一閘門GT1及第二閘門GT2關閉。如在圖12中所見的,在可移動構件114被設置於第一打開位置P11的狀態中,第
二閘門GT2關閉。在此狀態中,第一閘門密封構件SM1與可移動構件114間隔開,使得第一閘門GT1打開,並且第二閘門密封構件SM2接觸可移動構件114,使得第二閘門GT2關閉。
第一中間容室C3被界定在流體缸筒112與閥接收構件120之間。更明確地說,定位結構108包含被設置在閥接收構件120的外周邊上的額外密封構件SM4。第一中間容室C3是由流體缸筒112、閥接收構件120、及額外密封構件SM4界定。
第二中間容室C4被界定在可移動構件114與閥接收構件120之間。閥接收構件120包含第一通孔120a及第二通孔120b。第一通孔120a於閥接收構件120的徑向方向延伸,且被設置在第一閘門密封構件SM1與第二閘門密封構件SM2之間。
如在圖12中所見的,在第一閘門GT1打開的狀態中,第一中間容室C3經由第一通孔120a而與第二中間容室C4連通。第二通孔120b於閥接收構件120的徑向方向延伸且相對於第一閘門密封構件SM1被設置在與第一通孔120a相反之側。第二中間容室C4經由第二通孔120b而與第二容室C2連通。額外密封構件SM4在伸縮方向D10上被設置在第一通孔120a與第二通孔120b之間。
如在圖15中所見的,在可移動構件114相對於支撐構件110被設置於與第一打開位置P11及第二打開
位置P12不同的第三打開位置P13的狀態中,第一閘門GT1及第二閘門GT2打開。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三打開位置P13被設置在第一打開位置P11與第二打開位置P12之間。
如在圖16中所見的,在可移動構件114被設置於第二開位置P12的狀態中,第二閘門GT2具有第一截面面積A11。第一截面面積A11被界定在沿圖14的線XVI-XVI所取的截面上。如在圖17中所見的,在可移動構件114被設置於第三打開位置P13的狀態中,第二閘門GT2具有第二截面面積A12。第二截面面積A12被界定在沿圖15的線XVII-XVII所取的截面上。如在圖16及17中所見的,第二截面面積A12小於第一截面面積A11。因為第二截面面積A12小於第一截面面積A11,所以由具有第二截面面積A12的第二閘門GT2所造成的流體阻力大於由具有第一截面面積A11的第二閘門GT2所造成的流體阻力。因此,與第二閘門GT2的第一截面面積A11相比,第二閘門GT2的第二截面面積A12減小第一缸筒102與第二缸筒104之間的相對移動速率。此容許使用者可精細地調整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
如在圖11中所見的,流體缸筒112包含內周邊表面112e、及從內周邊表面112e凹入的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界定比由內周邊表面112e所界定的內部直徑DM2大的內部直徑DM1。內周邊表面112e包含第一內周邊表面112b及第二內周邊表面112c。
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被設置在第一內周邊表面112b與第二內周邊表面112c之間。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界定凹部112a。
如在圖12中所見的,第一通道W11包含第三閘門GT3,此第三閘門GT3係回應支撐構件110與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之間的相對位置而打開及關閉。第三閘門GT3被建構成打開及關閉被設置在第一容室C1與第一中間容室C3之間的第一通道W11。定位結構108包含被設置在支撐構件110的外周邊上的密封構件122(第三閘門密封構件)。第三閘門GT3在密封構件122於閥接收構件120的徑向方向面對流體缸筒112的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的狀態中打開。更明確地說,第三閘門GT3在有空間形成在密封構件122與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之間的狀態中打開。在第三閘門GT3打開的狀態中(亦即,在密封構件122被設置在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的上方端部與下方端部之間的狀態中),第一容室C1與第一中間容室C3連通。如在圖13中所見的,在密封構件122接觸流體缸筒112的內周邊表面112e的狀態中,第三閘門GT3關閉。
以下詳細敘述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操作。如在圖11中所見的,在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為極大整體長度L0的狀態中,密封構件122被設置在被設置於流體缸筒112的凹部112a的徑向內側。密封構件122與流體缸筒112的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間隔開,以
在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與密封構件122之間提供通道W1。通道W1為第一通道W11的一部份。
如在圖12中所見的,當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操作構件16(圖10)被使用者從靜置位置P0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時,可移動構件114從關閉位置P10被移動至第一打開位置P11。在可移動構件114被定位於第一打開位置P11的狀態中,第一容室C1經由第一中間容室C3、第一通孔120a、第二中間容室C4、及第二通孔120b而與第二容室C2連通。此容許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可從第一容室C1經由第一通道W11而流動至第二容室C2,因而容許第二缸筒104可利用施加於座椅附接部份106的騎車者的重量而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向下地移動。
如在圖13中所見的,在密封構件122通過凹部112a之後,密封構件122接觸流體缸筒112的第一內周邊表面112b。在密封構件122接觸流體缸筒112的內周邊表面112e的狀態中,第三閘門GT3關閉。此防止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從第一容室C1流動至第二容室C2,因而使第二缸筒104停止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向下移動,且在可移動構件114從第一打開位置P11移動至關閉位置P10之後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固定地定位於相應於第一整體長度L1(圖10)的位置。因此,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操作構件16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時,第二缸筒104可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從極大整體長度
L0向下地移動至由凹部112a所界定的第一整體長度L1。
如在圖14中所見的,在操作構件16被使用者從靜置位置P0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P2時,可移動構件114從關閉位置P10被移動至第二打開位置P12。在可移動構件114被定位於第二打開位置P12的狀態中,第一容室C1經由第二中間容室C4及第二通孔120b而與第二容室C2連通。此容許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可從第一容室C1經由第二通道W12而流動至第二容室C2,因而使第二缸筒104可利用施加於座椅附接部份106的騎車者的重量而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向下地移動。
此時,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在不經由第一中間容室C3的情況下從第一容室C1流動至第二容室C2。因此,第一缸筒102與第二缸筒104之間的相對位置可藉著使用自行車操作裝置10而與凹部112a無關地被連續地調整。
如在圖10中所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包含調整結構124。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調整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及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中之至少一者。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調整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及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中之一者而不改變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及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中之另一者。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調整(改變)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而不改變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
如在圖11中所見的,定位結構108包含第一定位構件126及第二定位構件112。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流體缸筒112也可被稱為第二定位構件112。第二定位構件112於伸縮方向D10延伸。第一定位構件126包含支撐構件110及密封構件122。
如在圖12中所見的,支撐構件110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流體缸筒112內,以在支撐構件110與流體缸筒112之間提供流體通道W2。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支撐構件110被部份地設置於流體缸筒112內,以在支撐構件110與流體缸筒112之間提供流體通道W2。第一通道W11包含流體通道W2。密封構件122被建構成在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總長度為在極大整體長度L0與極小整體長度L3之間的中間長度(例如,第一整體長度L1)的狀態中(圖10)阻塞流體通道W2。
第一定位構件126可與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中之一者一起於伸縮方向D10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中之另一者移動。第二定位構件112可與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中之該另一者一起於伸縮方向D10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中之該一者移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定位構件126可與第一缸筒102(圖10)一起於伸縮方向D10相對於第二缸筒104移動。第二定位構件112可與第二缸筒104一起於伸縮方向D10相對於第一缸筒102移動。
如在圖18中所見的,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
筒104中之一者包含附接端部128。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缸筒102包含附接端部128。附接端部128被設置在第一缸筒102的遠端部上。支撐構件110於伸縮方向D10延伸且被建構成被附接於附接端部128。第一定位構件126經由附接端部128而被附接於第一缸筒102,以可與第一缸筒102一起於伸縮方向D10相對於第二缸筒104移動。
如在圖19中所見的,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中之另一者包含額外附接端部106。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缸筒104包含額外附接端部106。額外附接端部106被設置在第二缸筒104的遠端部上。額外附接端部106也可被稱為座椅附接部份106。流體缸筒112被建構成被附接於額外附接端部106。第二定位構件112經由額外附接端部106而被附接於第二缸筒104,以可與第二缸筒104一起於伸縮方向D10相對於第一缸筒102移動。
如在圖10中所見的,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在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總長度為最短及最長中之一者的參考狀態中調整第一定位構件126與第二定位構件112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在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總長度為最長(亦即,圖10中的極大整體長度L0)的參考狀態中調整第一定位構件126與第二定位構件112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另外,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調整流體缸筒
112與支撐構件110的初始相對位置。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流體缸筒112與支撐構件110的初始相對位置為在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總長度為最長的情況下所處的相對位置。
如在圖18中所見的,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改變第一定位構件126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中之一者的位置。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改變支撐構件110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中之一者的位置。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改變第一定位構件126(支撐構件110)相對於第一缸筒102的位置。但是,如在第三實施例中會敘述的,調整結構124可被建構成改變第二定位構件112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中之另一者的位置。調整結構124可被建構成改變流體缸筒112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中之另一者的位置。亦即,調整結構124可被建構成改變第二定位構件112(流體缸筒112)相對於第二缸筒104的位置。
如在圖18中所見的,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調整支撐構件110於伸縮方向D10相對於附接端部128的位置。調整結構124包含固定構件130。固定構件130被建構成被固定於支撐構件110的端部。固定構件130被設置於第一缸筒102的外部。閥操作結構116被安裝於固定構件130。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固定構件130被固定於支撐構件110的端部,使得固定構件130及支撐構件
110可相對於第一缸筒102成整體地旋轉。
附接端部128包含具有內螺紋部份131a的通孔131。支撐構件110延伸通過通孔131且具有與內螺紋部份131a接合的外螺紋部份110a。當固定構件130及支撐構件110相對於第一缸筒102成整體地旋轉時,固定構件130及支撐構件110經由內螺紋部份131a及外螺紋部份110a而相對於第一缸筒102於伸縮方向D10移動。
調整結構124包含至少一個間隔件132。此至少一個間隔件132被建構成被可拆卸地設置在固定構件130與附接端部128之間,以調整支撐構件110相對於附接端部128的位置。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調整結構124包含多個間隔件132。此等間隔件132被建構成被可拆卸地設置在固定構件130與附接端部128之間,以調整支撐構件110相對於附接端部128的位置。
如在圖20中所見的,間隔件132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狀。雖然間隔件132的每一個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為實質上U形的板件,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間隔件132可具有其他形狀。固定構件130與附接端部128之間的距離可藉著改變被設置在固定構件130與附接端部128之間的間隔件132的總數而被調整。亦即,第一定位構件126(支撐構件110)的位置可藉著改變被設置在固定構件130與附接端部128之間的間隔件132的總數而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改變。
當固定構件130與支撐構件110一起被相對
於第一缸筒102旋轉以朝向附接端部128移動時,間隔件132被夾在固定構件130與附接端部128之間。此容許支撐構件110可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固定地定位於相應於間隔件132的總軸向厚度的位置。當固定構件130與支撐構件110一起被相對於第一缸筒102旋轉以移動離開附接端部128時,間隔件132被釋放而不被夾在固定構件130與附接端部128之間。在此狀態中,間隔件132可從支撐構件110被拆卸及可被附接於支撐構件110以調整間隔件132的總軸向厚度(亦即,調整支撐構件110相對於第一缸筒102的位置)。
如在圖21中所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包含第一抵靠部134及第二抵靠部136。第一抵靠部134被建構成被耦接於第一缸筒102。第二抵靠部136被建構成被耦接於第二缸筒104。伸縮方向D10包含伸展方向D13及縮短方向D14。於伸展方向D13,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總長度增大。縮短方向D14與伸展方向D13相反。於縮短方向D14,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總長度減小。第二抵靠部136被建構成抵靠第一抵靠部134以限制第二缸筒104相對於第一缸筒102於伸展方向D13的移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伸展方向D13及縮短方向D14的每一個被界定成為第二缸筒104相對於第一缸筒102移動的方向。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抵靠部134及第二抵靠部136被設置於第二缸筒104內。明確地說,定
位結構108包含密封結構138。密封結構138被建構成被安裝於第二缸筒104且具有開口140。密封結構138包含與第二缸筒104一起於伸縮方向D10移動的活塞139。支撐構件110被建構成被安裝於第一缸筒102而延伸通過密封結構138的開口140。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抵靠部134被設置於支撐構件110。第二抵靠部136被設置於密封結構138。密封結構138包含管狀部份138a。流體缸筒112的端部被設置於管狀部份138a內。密封結構138將流體缸筒112的端部相對於第二缸筒104固持。
如在圖10及21中所見的,當第一抵靠部134與第二抵靠部136接觸時,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的總長度L4最長。如在圖10、18、及21中所見的,當密封結構138與附接端部128接觸時,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的總長度L4最短。
如在圖18及21中所見的,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調整第一抵靠部134相對於第一缸筒102的位置及第二抵靠部136相對於第二缸筒104的位置中之一者。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調整第一抵靠部134相對於第一缸筒102的位置。明確地說,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改變支撐構件110相對於第一缸筒102的位置而調整第一抵靠部134相對於第一缸筒102的位置。
舉例而言,當調整結構124中的間隔件132的總數減小時,第一定位構件126的支撐構件110(第一抵靠部134)的位置相對於第一缸筒102於伸展方向D13
移動。此使得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較長。
當調整結構124中的間隔件132的總數增大時,第一定位構件126的支撐構件110(第一抵靠部134)的位置相對於第一缸筒102於縮短方向D14移動。此使得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較短。
在第一定位構件126的支撐構件110的位置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調整時,可移動構件114較佳地經由閥操作結構116而被移動,以打開第一閘門GT1及第二閘門GT2。此容許流體在第一容室C1與第二容室C2之間流動,因而防止第一容室C1及/或第二容室C2內的流體阻擋第一定位構件126的位置的調整。
以自行車座管總成100,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調整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及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中之至少一者。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調整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因此,可改變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可調整位置範圍以適合使用者的需求及/或喜好。
自行車座管總成100不限於使得座管總成的整體長度可被連續地調整的液壓調整式座管。座管總成可包含使得座管總成的整體長度可被機械式地或機電式地調整至多個預定的不同長度的機械結構或機電結構而非液壓機構。
以下參考圖22至26敘述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300。除了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的配置之外,自行車座管總成300具有與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實質上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在此處為簡潔起見將不會被再次詳細敘述及/或圖解說明。
如在圖22中所見的,不像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凹部112a,凹部312a被設置於流體缸筒112之與第一實施例的凹部112a相比較為上方的部份。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31被界定在自行車座管總成300的第一極大整體長度(第三整體長度L31)與第一極小整體長度(極小整體長度L3)之間。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被界定在自行車座管總成300的第二極大整體長度(極大整體長度L0)與第二極小整體長度(極小整體長度L3)之間。第一極大整體長度(第三整體長度L31)與第二極大整體長度(極大整體長度L0)不同。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極大整體長度(第三整體長度L31)比第二極大整體程度(極大整體長度L0)短。第一極小整體長度(極小整體長度L3)與第二極小整體長度(極小整體長度L3)相等。
如在圖23中所見的,在自行車座管總成300的整體長度為極小整體長度L3的狀態中,密封構件122被設置在被設置於流體缸筒112的凹部312a的徑向內
側。密封構件122與流體缸筒112的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間隔開,以在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與密封構件122之間提供通道W1。
如在圖24中所見的,在可移動構件114被定位於第一打開位置P11的狀態中,第一容室C1經由第一通道W11而與第二容室C2連通,因而容許第二缸筒104在被充填於偏壓容室C30(圖22)內的可壓縮流體(例如,空氣)的壓力下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向上移動。
如在圖25中所見的,在密封構件122經過凹部312a之後,密封構件122接觸流體缸筒112的第二內周邊表面112c。第三閘門GT3在密封構件122接觸流體缸筒112的內周邊表面112e的狀態中關閉。此防止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從第二容室C2流動至第一容室C1,因而使第二缸筒104停止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向上移動,且在可移動構件114從第一打開位置P11移動至關閉位置P10之後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固定地定位於相應於第三整體長度L31(圖22)的位置。因此,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操作構件16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時,第二缸筒104可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從極小整體長度L3向上地移動至由凹部312a所界定的第三整體長度L31。
如在圖26中所見的,在可移動構件114被定位於第二打開位置P12的狀態中,第一容室C1經由第二中間容室C4及第二通孔120b而與第二容室C2連通。此容許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可從第二容室C2經由
第二通道W12而流動至第一容室C1,因而容許第二缸筒104在被充填於偏壓容室C30(圖22)內的可壓縮流體(例如,空氣)的壓力下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向上移動。
此時,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在不經由第一中間容室C3的情況下從第二容室C2流動至第一容室C1。因此,第一缸筒102與第二缸筒104之間的相對位置可藉著使用自行車操作裝置10而與凹部312a無關地被連續地調整。
如同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在可移動構件114相對於支撐構件110被設置於與第一打開位置P11及第二打開位置P12不同的第三打開位置P13(圖23至25)的狀態中,第一閘門GT1及第二閘門GT2打開。在此狀態中,因為第二截面面積A12(圖17)小於第一截面面積A11(圖16),所以由具有第二截面面積A12的第二閘門GT2所造成的流體阻力大於由具有第一截面面積A11的第二閘門GT2所造成的流體阻力。因此,與第二閘門GT2的第一截面面積A11相比,第二閘門GT2的第二截面面積A12減小第一缸筒102與第二缸筒104之間的相對移動速率。此容許使用者可精細地調整自行車座管總成300的整體長度。
以自行車座管總成300,可獲得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功效相同的有利效果。
圖27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210可取代自行
車操作裝置10被用於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及300。自行車操作裝置210除了引導開口的形狀外具有與自行車操作裝置10實質上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在此處為簡潔起見將不會被再次詳細敘述及/或圖解說明。
在自行車操作裝置210中,第二路徑T2與第一路徑T1至少部份地不同。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路徑T2與第一路徑T1部份不同並且與第一路徑T1部份相同。第二路徑T2包含第一路徑T1及額外路徑T22。額外路徑T22是從第一操作位置P1被界定至第二操作位置P2。
第一操作位置P1及第二操作位置P2中的至少一個與假想平面V間隔開。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操作位置P2被設置在假想平面V上,而第一操作位置P1與假想平面V間隔開。
第二引導部份G2被建構成在靜置定位部份PP0與第二定位部份PP2之間引導操作構件16。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引導部份G2包含第一引導部份G1及額外引導部份G22。額外引導部份G22被建構成在第一定位部份PP1與第二定位部份PP2之間引導操作構件16。第一引導部份G1被建構成容許操作構件16可在不經由靜置位置P0的情況下從第一操作位置P1被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P2。
以自行車操作裝置210,操作纜線2可回應單一操作構件(亦即,操作構件16)的操作而被拉取第一移動量M1(圖6)及第二移動量M2(圖7)的每一個。如同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此容許自行車操作裝置210的結構可被簡化。
以下參考圖28至31敘述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400。除了調整結構124之外,自行車座管總成400具有與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實質上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以上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在此處為簡潔起見將不會被再次詳細敘述及/或圖解說明。
如在圖28中所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400包含調整結構424。不像第一實施例中的調整結構124,調整結構424被建構成改變第二定位構件112相對於第二缸筒104的位置。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調整結構424被建構成調整流體缸筒112相對於額外附接端部106的位置。
調整結構424包含齒條450及小齒輪(pinion gear)452。齒條450包含齒454且被固定於流體缸筒112。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管狀構件456被固定於流體缸筒112的端部。齒條450被固定於管狀構件456。流體缸筒112、齒條450、及管狀構件456可相對於額外附
接端部106於伸縮方向D10移動。
如在圖28及29中所見的,額外附接端部106包含於伸縮方向D10延伸的第一導孔106a。流體缸筒112及管狀構件456被設置於第一導孔106a內。額外附接端部106包含於伸縮方向D10延伸的導槽106b。齒條450被設置於導槽106b內。
如在圖28中所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400包含被設置於流體缸筒112及管狀構件456內的引導構件457。引導構件457被固定於額外附接端部106以引導流體缸筒112及管狀構件456。管狀構件456的上方端部可於伸縮方向D10與額外附接端部106接觸。管狀構件456的下方端部可於伸縮方向D10與引導構件457接觸。額外附接端部106及引導構件457界定一可移動範圍,而流體缸筒112可藉著調整結構424而在此可移動範圍內相對於第二缸筒104於伸縮方向D10移動。
如在圖28及29中所見的,小齒輪452被建構成與齒條450的齒454接合,以將流體缸筒112相對於額外附接端部106定位。小齒輪452可繞旋轉軸線A41相對於額外附接端部106旋轉。額外附接端部106包含於與伸縮方向D10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導孔106c。
如在圖29及30中所見的,小齒輪452包含工具接合端部458,以供工具與此工具接合端部458接合。工具的例子包括六角扳手。小齒輪452相對於額外附接端部106的旋轉經由齒條450而將流體缸筒112相對於
第二缸筒104移動。
如在圖31中所見的,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定位結構108包含密封結構438。雖然密封結構438具有與密封結構138的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結構,但是密封結構438包含管狀部份438a。管狀部份438a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密封結構138的管狀部份138a(圖21)的長度相比較長的長度。流體缸筒112的端部被可移動地設置於管狀部份438a內。密封結構438可移動地支撐流體缸筒112。
如在圖28及31中所見的,舉例而言,當流體缸筒112使用小齒輪452而相對於第二缸筒104於縮短方向D14移動時,流體缸筒112相對於第一定位構件126於縮短方向D14移動。此會將流體缸筒112的凹部112a相對於密封構件122於縮短方向D14移動(圖11),使得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圖10)較短。此時,自行車座管總成400的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不變,因為第二抵靠部136的位置並未相對於第二缸筒104被改變。
當流體缸筒112使用小齒輪452而相對於第二缸筒104於伸展方向D13移動時,流體缸筒112相對於第一定位構件126於伸展方向D13移動。此會將流體缸筒112的凹部112a相對於密封構件122於伸展方向D13移動(圖11),使得自行車座管總成400的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較長。此時,自行車座管總成400的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不變,因為第二抵靠部136的位置並
未相對於第二缸筒104被改變。
不像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第一容室C1的體積並不受流體缸筒112的移動影響或是所受的影響很小。因此,當流體缸筒112的位置相對於第二缸筒104被調整時,可移動構件114可被定位於關閉位置P10以關閉第一閘門GT1及第二閘門GT2。
以自行車座管總成400,調整結構424被建構成調整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及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中之至少一者。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調整結構424被建構成調整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因此,可改變自行車座管總成400的可調整位置範圍以適合使用者的需求及/或喜好。
以下參考圖32敘述根據第四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500。除了調整結構124之外,自行車座管總成500具有與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實質上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以上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在此處為簡潔起見將不會被再次詳細敘述及/或圖解說明。
如在圖32中所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500包含調整結構524。不像第一實施例中的調整結構124,調整結構524包含鎖定構件532,此鎖定構件532被建構成將支撐構件110相對於附接端部128鎖定,使得支撐構件
110的位置可相對於附接端部128被調整。鎖定構件532被建構成被附接於支撐構件110,使得鎖定構件532相對於支撐構件110的位置可被調整。明確地說,鎖定構件532包含螺紋孔532a。支撐構件110的外螺紋部份110a與螺紋孔532a接合。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鎖定構件532可與附接端部128接觸以將支撐構件110相對於附接端部128鎖定。鎖定構件532在鎖定構件532與附接端部128接觸的狀態中被鎖緊,以將支撐構件110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固定地定位。中間構件例如墊圈(未顯示)可被設置在鎖定構件532與附接端部128之間。
以自行車座管總成500,可獲得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功效實質上相同的有利效果。
以下參考圖33及34敘述根據第五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600。除了調整結構124之外,自行車座管總成600具有與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實質上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以上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在此處為簡潔起見將不會被再次詳細敘述及/或圖解說明。
如在圖33中所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600包含第一抵靠部634、第二抵靠部636、及調整結構624。第一抵靠部634被建構成被耦接於第一缸筒102。第二抵
靠部636被建構成被耦接於第二缸筒104。第二抵靠部636被建構成抵靠第一抵靠部634,以限制第二缸筒104相對於第一缸筒102於伸展方向D13的移動。
第一抵靠部634及第二抵靠部636被設置於第二缸筒104的外部。第一缸筒102包含內周邊表面102a。第二缸筒104包含被建構成面向內周邊表面102a的外周邊表面104a。第一抵靠部634被設置在第一缸筒102的內周邊表面102a上。第二抵靠部636被設置在第二缸筒104的外周邊表面104a上。第二抵靠部636被建構成從第二缸筒104的外周邊表面104a徑向突出。
如在圖34中所見的,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座管總成600還包含從第二缸筒104的外周邊表面104a徑向突出的限制構件660。第一缸筒102包含被設置在內周邊表面102a上的限制溝槽102b。限制溝槽102b於伸縮方向D10延伸。限制構件660被設置於限制溝槽102b內以限制第一缸筒102與第二缸筒104之間的相對旋轉。第二抵靠部636被設置於限制構件660。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座管總成600包含從第二缸筒104的外周邊表面104a徑向突出的多個限制構件660。此等限制構件660於自行車座管總成600的圓周方向彼此間隔開。限制構件660具有圓形截面。第二缸筒104包含多個附接溝槽104b。限制構件660被分別設置於附接溝槽104b內。第一缸筒102包含被設置在內周邊表面102a上的多個限制溝槽102b。限制構件660
被分別設置於限制溝槽102b內。
如在圖33中所見的,調整結構624被建構成調整第一抵靠部634相對於第一缸筒102的位置及第二抵靠部636相對於第二缸筒104的位置中之一者。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調整結構624被建構成調整第一抵靠部634相對於第一缸筒102的位置。
調整結構624包含止動件662,此止動件662被附接於第一缸筒102的端部以可與第二抵靠部636接觸。第一抵靠部634被設置於止動件662。調整結構624被建構成經由止動件662而於伸縮方向D10調整第一抵靠部634相對於第一缸筒102的位置。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調整結構624包含外罩664及鎖環665。外罩664被建構成被可拆卸地附接於第一缸筒102的端部。外罩664具有環狀形狀。鎖環665被建構成將外罩664相對於第一缸筒102鎖定。
外罩664包含罩體666及環狀部份668。環狀部份668從罩體666徑向向內延伸。罩體666具有管狀形狀且包含內螺紋部666a。鎖環665包含螺紋孔665a。第一缸筒102包含外螺紋部102c,此外螺紋部102c被建構成與內螺紋部666a及螺紋孔665a接合。鎖環665係用來將外罩664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固定地定位。中間構件例如墊圈(未顯示)可被設置在外罩664與鎖環665之間。
止動件662經由例如黏著劑而被附接於外罩664。止動件662包含管狀本體670及凸緣672。第一缸
筒102包含環狀凹部102d。管狀本體670被設置於環狀凹部102d內。凸緣672從管狀本體670徑向向外延伸。凸緣672經由黏著劑而被附接於外罩664的環狀部份668。限制溝槽102b連接於環狀凹部102d。限制構件660可於伸縮方向D10與止動件662接觸。亦即,第二抵靠部636被建構成於伸縮方向D10抵靠第一抵靠部634。自行車座管總成600的極大整體長度L0係在第二抵靠部636抵靠第一抵靠部634的狀態中被界定。
外罩664相對於第一缸筒102的旋轉會將外罩664及止動件662於伸縮方向D10相對於第一缸筒102移動。將鎖環665鎖緊會將外罩664及止動件662鎖定於相對於第一缸筒102的調整位置。此容許第一抵靠部634的位置可在預定的可調整範圍內被調整而改變自行車座管總成600的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
另外,第一抵靠部634的位置的改變會在可調整範圍AR6內改變密封構件122相對於流體缸筒112的凹部112a的位置。此會改變自行車座管總成600的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在自行車座管總成600中,支撐構件110並不能與密封結構138接觸。第一抵靠部634並非被設置於支撐構件110。第二抵靠部636並非被設置於密封結構138。
以自行車座管總成600,調整結構624被建構成調整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及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中之至少一者。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調整結構
624被建構成調整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及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因此,可改變自行車座管總成600的可調整位置範圍以適合使用者的需求及/或喜好。
以下參考圖35至43敘述根據第六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700。除了定位結構108之外,自行車座管總成700具有與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實質上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以上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在此處為簡潔起見將不會被再次詳細敘述及/或圖解說明。
自行車座管總成700包含定位結構716。定位結構716具有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定位結構108的作用或功能實質上相同的作用或功能。但是,定位結構716具有與定位結構108的結構不同的結構。
如在圖35中所見的,定位結構716包含接收構件720、密封體722、及可移動構件724。亦即,自行車座管總成700包含接收構件720、密封體722、及可移動構件724。
定位結構716包含第一定位構件726及第二定位構件728。第一定位構件726包含支撐構件729,此支撐構件729被建構成可移動地支撐可移動構件724。支撐構件729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支撐構件110的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結構。支撐構件729具有管狀形狀。可移動構
件724被可移動地設置於支撐構件729內。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可移動構件724可相對於支撐構件729於伸縮方向D10移動。
如在圖35中所見的,第二定位構件728也可被稱為流體缸筒728。流體缸筒728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流體缸筒112的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結構。支撐構件729被建構成可相對於流體缸筒728伸縮式地移動。支撐構件729及流體缸筒728於伸縮方向D10延伸。支撐構件729被設置於第一缸筒102內。支撐構件729的下方端部被固定於閥操作結構116(圖10)。支撐構件729可與第一缸筒102一起相對於第二缸筒104於伸縮方向D10成整體地移動。流體缸筒728被設置於第二缸筒104內。流體缸筒728的上方端部被固定於座椅附接部份106(圖10中的額外附接端部106)。流體缸筒728可與第二缸筒104一起相對於第一缸筒102於伸縮方向D10成整體地移動。如果需要及/或想要,支撐構件729可被設置於第二缸筒104內且流體缸筒728可被設置於第一缸筒102內。
如在圖35中所見的,支撐構件729包含內管730及閥接收構件732。內管730於伸縮方向D10延伸。閥接收構件732被固定於內管730的上方端部且被可移動地設置於流體缸筒728內。可移動構件724被可移動地設置於內管730及閥接收構件732內。閥接收構件732包含第一閥室VC1、第二閥室VC2、及第三閥室VC3。第二閥室VC2於伸縮方向D10被設置在第一閥室VC1與第三閥
室VC3之間。密封體722被設置於第一閥室VC1內。可移動構件724被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二閥室VC2及第三閥室VC3內。
密封體722、支撐構件729、及可移動構件724構成閥結構。此閥結構具有關閉狀態(圖36)、第一打開狀態(圖37)、及第二打開狀態(圖38)。關閉狀態相應於自行車座管總成700的鎖定狀態。第一打開狀態相應於自行車座管總成700的第一可調整狀態。第二打開狀態相應於自行車座管總成700的第二可調整狀態。
如在圖35中所見的,可移動構件724被建構成可被定位於關閉位置P70、第一打開位置P71、及第二打開位置P72。關閉位置P70、第一打開位置P71、及第二打開位置P72是由可移動構件724的上方末梢端部於伸縮方向D10的位置所界定。在閥結構的關閉狀態中,可移動構件724被定位於關閉位置P70。在閥結構的第一打開狀態中,可移動構件724被定位於第一打開位置P71。在閥結構的第二打開狀態中,可移動構件724被定位於第二打開位置P72。
第二打開位置P72於可移動構件724的移動方向D20被設置在關閉位置P70與第一打開位置P71之間。雖然可移動構件724的移動方向D20係與自行車座管總成700的伸縮方向D10一致,但是移動方向D20可以與伸縮方向D10不同。
定位結構716包含偏壓元件734,此偏壓元件
734被建構成將可移動構件724相對於支撐構件729朝向關閉位置P70偏壓。可移動構件724被建構成藉著偏壓元件734的偏壓力而被定位於關閉位置P70。可移動構件724可抵抗偏壓元件734的偏壓力而被從關閉位置P70相對於支撐構件729朝向第一打開位置P71移動。可移動構件724的位置可藉著使用自行車操作裝置10(圖10)而相對於支撐構件729在關閉位置P70與第一打開位置P71之間被連續地調整。
如在圖35中所見的,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操作構件16被設置於靜置位置P0的狀態中(圖10),可移動構件724被定位於關閉位置P70。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操作構件16被設置於第一操作位置P1的狀態中(圖10),可移動構件724經由操作纜線2及閥操作結構116(圖10)而被定位於第一打開位置P71。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操作構件16被設置於第二操作位置P2的狀態中(圖10),可移動構件724經由閥操作結構116及操作纜線2(圖10)而被定位於第二打開位置P72。
如在圖35中所見的,定位結構716包含具有環狀形狀的密封結構736。密封結構736被固定於第二缸筒104的下方端部。流體缸筒728的下方端部被固定於密封結構736。亦即,流體缸筒728及密封結構736可與第二缸筒104一起相對於第一缸筒102於伸縮方向D10成整體地移動。密封結構736包含於伸縮方向D10延伸的導孔
738。支撐構件729於伸縮方向D10延伸通過密封結構736的導孔738。
定位結構716包含具有環狀形狀的活塞740。活塞740於活塞740的徑向方向被設置在第二缸筒104與流體缸筒728之間。活塞740包含於伸縮方向D10延伸的導孔741。流體缸筒728於伸縮方向D10延伸通過活塞740的導孔741。活塞740可相對於第二缸筒104及流體缸筒728於伸縮方向D10移動。
如在圖35中所見的,定位結構716包含第一容室C1及第二容室C2。第一容室C1是由支撐構件729、流體缸筒728、及座椅附接部份106(圖10)所界定。第二容室C2是由第一缸筒102、支撐構件729、密封結構736、及閥操作結構116(圖10)所界定。第一容室C1充填有例如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例如,油)。第二容室C2與例如自行車座管總成700的外部連通。
如在圖36中所見的,第三容室C73是由第二缸筒104、流體缸筒728、密封結構736、及活塞740所界定。第一中間容室C11是由流體缸筒728、支撐構件729、及密封結構736所界定。第二中間容室C12是由支撐構件729及流體缸筒728所界定。第三容室C73、第一中間容室C11、及第二中間容室C12的每一個充填有例如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例如,油)。
偏壓容室C74是由第二缸筒104、流體缸筒728、活塞740、及座椅附接部份106(圖10)所界定。
可壓縮流體(例如,空氣、或空氣以外的其他氣體)被充填在偏壓容室C74內。偏壓容室C74被建構成對活塞740施加偏壓力,使得第二缸筒104相對於第一缸筒102於伸縮方向D10向上移動。在自行車座管總成700的整體長度為極大整體長度L0的狀態中(圖10),可壓縮流體在偏壓容室C74內被壓縮。
如在圖36中所見的,可移動構件724為與密封體722分開的構件。密封體722相對於接收構件720被設置在與可移動構件724相反之側。在可移動構件724被設置於關閉位置P70的狀態中,可移動構件724於伸縮方向D10與密封體722間隔開。在可移動構件724被設置於關閉位置P70的狀態中,接收構件720於伸縮方向D10被設置在密封體722與可移動構件724之間。雖然可移動構件724為與密封體722分開的構件,但是可移動構件724可以與密封體722被成整體地設置成為單一單元構件以與密封體722一起移動。
如在圖36中所見的,定位結構716包含閥偏壓構件742,此閥偏壓構件742被建構成將密封體722朝向接收構件720偏壓,使得球形表面722a(圖41)與接收構件720接觸。可移動構件724被建構成可抵抗閥偏壓構件742的偏壓力將密封體722相對於接收構件720移動以打開第一閘門GT71。密封體722於伸縮方向D10被設置在接收構件720與閥偏壓構件742之間。密封體722於伸縮方向D10被設置在可移動構件724與閥偏壓構件742
之間。閥偏壓構件742被設置於第一閥室VC1內。雖然閥偏壓構件742為彈簧,但是閥偏壓構件742可為彈簧以外的其他偏壓構件。
如在圖36及37中所見的,密封體722被建構成與接收構件720一起提供第一通道PW1的第一閘門GT71。密封體722可與接收構件720接觸以關閉第一閘門GT71。可移動構件724被建構成可將密封體722相對於接收構件720移動以打開第一閘門GT71。在第一閘門GT71打開的狀態中,第一閥室VC1經由第一閘門GT71而與第二閥室VC2連通。
可移動構件724可相對於支撐構件729在關閉位置P70與第一打開位置P71之間移動,其中於關閉位置P70,密封體722與接收構件720接觸而關閉第一閘門GT71,而於第一打開位置P71,可移動構件724移動密封體722以使得密封體722與接收構件720間隔開而打開第一閘門GT71。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可移動構件724被建構成推壓密封體722以使密封體722移動離開接收構件720而使得第一閘門GT71打開。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可移動構件724可被建構成拉動密封體722以使密封體722移動離開接收構件720。在此種實施例中,舉例而言,密封體722相對於接收構件720被設置在與可移動構件724相同之側。
如在圖37中所見的,第一通道PW1被建構
成將第一容室C1連接於第三容室C73。更明確地說,支撐構件729包含第一通孔743、第二通孔744、及第三通孔746。第一通孔743被建構成將第一容室C1連接於第一閥室VC1。第二通孔744被建構成將第三閥室VC3連接於第一中間容室C11。第三通孔746被建構成將第三閥室VC3連接於第二中間容室C12。密封結構736包含被建構成將第一中間容室C11連接於第三容室C73的第四通孔748。第一通道PW1包含第一通孔743、第一至第三閥室VC1至VC3、第二通孔744、第一中間容室C11、及第四通孔748。
如在圖36中所見的,定位結構716包含密封元件750。可移動構件724可與密封元件750接觸。密封元件750被設置在第二閥室VC2與第三閥室VC3之間。如在圖38中所見的,密封元件750被建構成與可移動構件724一起提供第二通道PW2的第二閘門GT72。第二閥室VC2在第二閘門GT72打開的狀態中經由第二閘門GT72而與第三閥室VC3連通。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密封元件750為由彈性材料例如橡膠製成的密封環,例如O形環。
如在圖36及38中所見的,可移動構件724可相對於支撐構件729在關閉位置P70與第二打開位置P72之間移動,其中於關閉位置P70,可移動構件724與密封元件750接觸而關閉第二閘門GT72,而於第二打開位置P72,可移動構件724與密封元件750間隔開而打開
第二閘門GT72。
如在圖38中所見的,第二通道PW2被至少部份地設置在支撐構件729的徑向外側。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通道PW2於可移動構件724的移動方向D20被至少部份地設置在支撐構件729的徑向外側。第二通道PW2包含第二中間容室C12、第三通孔746、第三閥室VC3、第二通孔744、第一中間容室C11、及第四通孔748。
可移動構件724被建構成可被設置於第二打開位置P72,使得密封體722與接收構件720接觸而關閉第一閘門GT71。在可移動構件724被設置於第二打開位置P72的狀態中,可移動構件724與密封體722間隔開。
如在圖37中所見的,可移動構件724被建構成可被設置於第一打開位置P71,使得可移動構件724與密封元件750間隔開而打開第二閘門GT72。第一閘門GT71及第二閘門GT72被打開,使得第一通道PW1在可移動構件724被設置於第一打開位置P71的狀態中將第一容室C1連接於第三容室C73。亦即,可以說成是除了第一閘門GT71外,還有第二閘門GT72被設置在第一通道PW1上。
如在圖39中所見的,流體缸筒728包含內周邊表面728a、及從內周邊表面728a凹入的多個凹部728b。定位結構716包含被設置在支撐構件729的外周邊上的密封構件755。明確地說,第一定位構件726包含密
封構件755。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密封構件755為由彈性材料例如橡膠製成的密封環,例如O形環。
凹部728b於伸縮方向D10延伸且在圓周上彼此間隔開。密封構件755可與流體缸筒728的內周邊表面728a接觸。密封構件755被建構成在密封構件755與流體缸筒728之間提供第二通道PW2的第三閘門GT73。第三閘門GT73在密封構件755被設置在凹部728b所被設置的範圍RG1內的狀態中打開。
如在圖40中所見的,第三閘門GT73在密封構件755被設置於範圍RG1的外部的狀態中被關閉。舉例而言,在密封構件755被設置在凹部728b的上方側的狀態中,密封構件755沿著流體缸筒728的整個內周邊與流體缸筒728的內周邊表面728a接觸。在此狀態中,第三閘門GT73被關閉,使得第一容室C1不能經由第二通道PW2與第三容室C73連通。在此狀態中,自行車座管總成700的總長度為第二整體長度(中間長度)L2(圖10)。
雖然凹部728b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具有此種於伸縮方向D10延伸的溝槽的形狀,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凹部728b可具有溝槽以外的其他形狀。舉例而言,凹部728b可在圓周上彼此連接而提供沿著流體缸筒728的整個內周邊的環狀形狀。另外,如果需要及/或想要,流體缸筒728可以是包含至少一個凹部728b。
如在圖41中所見的,密封體722包含可與接
收構件720接觸以關閉第一閘門GT71的球形表面722a。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密封體722為球體。在本申請案中,術語「球形表面」可涵蓋完全球形表面及橢球形表面,並且術語「球體」可涵蓋完全球體及橢球體。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球形表面722a為完全球形表面,並且密封體722為完全球體。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密封體722可具有球體以外的其他形狀。
如在圖41中所見的,接收構件720包含可與球形表面722a接觸的推拔狀表面720a。接收構件720具有環狀形狀。接收構件720包含開口720b、附接表面720c、及外周邊表面720d。推拔狀表面720a於伸縮方向D10相反於附接表面720c。推拔狀表面720a相對於伸縮方向D10傾斜。更明確地說,推拔狀表面720a相對於伸縮方向D10傾斜成使得在推拔狀表面720a與附接表面720c之間的距離從開口720b至外周邊表面720d漸增。如果需要及/或想要,接收構件720可具有舉例說明的形狀以外的其他形狀。推拔狀表面720a可具有與密封體722的輪廓互補的球形表面。
接收構件720是由包含樹脂材料的第一材料製成。密封體722是由包含金屬材料的第二材料製成。第一材料在樹脂材料之外還可包含樹脂材料以外的其他材料。第二材料在金屬材料之外還可包含金屬材料以外的其他材料。另外,接收構件720可由第一材料以外的其他材料製成。密封體722可由第二材料以外的其他材料製成。
如在圖41中所見的,接收構件720為與支撐構件729分開的構件。更明確地說,接收構件720為與支撐構件729的閥接收構件732分開的構件。如果需要及/或想要,接收構件720可以與支撐構件729(閥接收構件732)一起被成整體地設置。
支撐構件729包含管狀部756及凸緣部758。凸緣部758從管狀部756的內周邊表面徑向向內突出。管狀部756及凸緣部758界定第一閥室VC1。
如在圖41中所見的,接收構件720被附接於管狀部756的內周邊表面及凸緣部758。凸緣部758具有環狀形狀。凸緣部758包含開口758a。開口758a相鄰於接收構件720的開口720b。開口758a及開口720b部份地構成第一通道PW1(圖37)。開口720b及開口758a被建構成在密封體722與接收構件720間隔開的狀態中將第一閥室VC1連接於第二閥室VC2。
可移動構件724包含接觸部份760、推拔狀部份762、及桿部764。接觸部份760可與密封元件750接觸。在可移動構件724被設置於關閉位置P70的關閉狀態中,接觸部份760與密封元件750接觸以關閉第二閘門GT72。桿部764於伸縮方向D10延伸。推拔狀部份762被設置在接觸部份760與桿部764之間。推拔狀部份762包含推拔狀周邊表面762a。推拔狀周邊表面762a相對於伸縮方向D10傾斜成使得推拔狀部份762的外部直徑從接觸部份760至桿部764漸減。在可移動構件724被設置於
第一打開位置P71及第二打開位置P72(圖37及38)的每一個的第一或第二打開狀態中,推拔狀周邊表面762a與密封元件750徑向間隔開。
如在圖41中所見的,可移動構件724包含從接觸部份760於伸縮方向D10朝向密封體722延伸的推壓部份766。推壓部份766被建構成可推壓密封體722以使密封體722於伸縮方向D10移動離開接收構件720。更明確地說,推壓部份766被建構成可於伸縮方向D10被插入開口720b及開口758a內。
如在圖37中所見的,推壓部份766在可移動構件724被設置於第一打開位置P71的第一打開狀態中於伸縮方向D10被插入開口720b及開口758a內。如在圖38中所見的,推壓部份766在可移動構件724被設置於第二打開位置P72的第二打開狀態中於伸縮方向D10被至少部份地插入開口758a內。
如在圖41中所見的,可移動構件724包含多個突出部份768。突出部份768從接觸部份760徑向向外突出。突出部份768繞接觸部份760在圓周上彼此間隔開。突出部份768被建構成將可移動構件724相對於支撐構件729徑向支撐。
如在圖41中所見的,可移動構件724包含具有環狀形狀的連通溝槽770。連通溝槽770被設置在接觸部份760的外周邊表面上。連通溝槽770被建構成可將第二閥室VC2經由第三通孔746而連接於第二中間容室
C12。連通溝槽770被配置成在可移動構件724被設置於關閉位置P70的關閉狀態中徑向面對第三通孔746。在連通溝槽770將第二閥室VC2經由第三通孔746而連接於第二中間容室C12的狀態中,第二閥室VC2內的壓力與第二中間容室C12內的壓力相等。
以下詳細敘述自行車座管總成700的操作。
如在圖36中所見的,在自行車座管總成700的整體長度為極大整體長度L0(圖10)的狀態中,密封構件755被設置於流體缸筒728的凹部728b的徑向內側。在此狀態中,第三閘門GT73打開,使得第一容室C1經由第三閘門GT73而與第二中間容室C12連通。在可移動構件724被定位於關閉位置P70的關閉狀態中,第一容室C1經由第三閘門GT73、第二中間容室C12、及第三通孔746而與第二閥室VC2連通。
如在圖38中所見的,當可移動構件724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二操作而從關閉位置P70被移動至第二打開位置P72時,第二閘門GT72打開,使得第一容室C1經由第二通道PW2而與第三容室C73連通。此容許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經由第二通道PW2而在第一容室C1與第三容室C73之間流動。
當騎車者的重量經由座椅附接部份106(圖10)而施加於第二缸筒104時,流體壓力在第一容室C1內增大。此造成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從第一容室C1經由第二通道PW2而流動至第三容室C73。此時,活
塞740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朝向偏壓容室C74推壓,造成可壓縮流體在偏壓容室C74內被壓縮。此容許第二缸筒104可藉著使用騎車者的重量而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向下移動(圖39及40)。
另一方面,當騎車者的重量從第二缸筒104被釋放時,偏壓容室C74內被壓縮的壓縮流體將第二缸筒104偏壓成於伸縮方向D10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向上移動。此造成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從第三容室C73經由第二通道PW2流動至第一容室C1。第二缸筒104在騎車者的重量從第二缸筒104被釋放的情況下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向上移動。
如在圖36中所見的,第二閘門GT72在可移動構件724返回至關閉位置P70時關閉,造成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停止經由第二通道PW2(圖38)在第一容室C1與第三容室C73之間流動。此容許第二缸筒104可被定位於相應於凹部728b的範圍RG1的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圖10)內的任何位置處。
如在圖40中所見的,當密封構件755到達凹部728b的上方側時,密封構件755會沿著流體缸筒728的整個內周邊與流體缸筒728的內周邊表面728a接觸。此造成第三閘門GT73被關閉,使得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停止從第一容室C1流動至第三容室C73。此容許可藉著只是將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操作構件16操作至第二操作位置P2即可將第二缸筒104相對於第一缸筒
102定位於相應於第二整體長度(中間長度)L2(圖10)的位置。第二缸筒104不會於伸縮方向D10相對於第一缸筒102移動,直到第一閘門GT71打開。
如在圖37及42中所見的,在可移動構件724被定位於第一打開位置P71的第一打開狀態中,第一閘門GT71及第二閘門GT72打開,使得第一容室C1經由第一通道PW1而與第三容室C73連通。此容許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可經由第一通道PW1及第二通道PW2而在第一容室C1與第二容室C2之間流動。但是,定位結構716可以具有使得第二通道PW2在第一通道PW1打開的狀態中被關閉的構造。
當騎車者的重量施加於第二缸筒104時,流體壓力在第一容室C1內增大。此造成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從第一容室C1經由第一通道PW1而流動至第三容室C73。此時,活塞740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朝向偏壓容室C74推壓,造成可壓縮流體在偏壓容室C74內被壓縮。此容許第二缸筒104可藉著使用騎車者的重量而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向下移動。
另一方面,當騎車者的重量從第二缸筒104被釋放時,偏壓容室C74內被壓縮的壓縮流體將第二缸筒104偏壓成於伸縮方向D10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向上移動。此造成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從第三容室C73經由第一通道PW1流動至第一容室C1。第二缸筒104在騎車者的重量從第二缸筒104被釋放的情況下相對於第一
缸筒102向上移動。
第一閘門GT71及第二閘門GT72在可移動構件724返回至關閉位置P70(圖36)時關閉,造成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停止經由第一通道PW1(圖37)在第一容室C1與第三容室C73之間流動。因此,在可移動構件724被設置於第一打開位置P71的第一打開狀態中,第一缸筒102與第二缸筒104之間的相對位置可以與凹部728b無關地被連續地調整。
如在圖38中所見的,支撐構件729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流體缸筒728內,以在支撐構件729與流體缸筒728之間提供流體通道W71。密封構件755被建構成在自行車座管總成700的總長度為在極大整體長度(最長長度)L0與極小整體長度(最短長度)L3之間的第一整體長度(中間長度)L1(圖10)的狀態中阻塞流體通道W71。
第一定位構件726可與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中之一者一起於伸縮方向D10移動。第二定位構件728可與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中之另一者一起於伸縮方向D10移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定位構件726可與第一缸筒102(圖10)一起於伸縮方向D10移動。第二定位構件728可與第二缸筒104一起於伸縮方向D10移動。
如在圖43中所見的,支撐構件729於伸縮方向D10延伸且被建構成被附接於附接端部128。第一定位
構件726經由附接端部128而被附接於第一缸筒102。
如在圖43中所見的,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在自行車座管總成700的總長度為最短及最長中之一者的參考狀態中調整第一定位構件726與第二定位構件728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在自行車座管總成700的總長度為最短的參考狀態中調整第一定位構件726與第二定位構件728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調整流體缸筒728與支撐構件729的初始相對位置。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流體缸筒728與支撐構件729的初始相對位置為在自行車座管總成700的總長度為最短的情況下所處的相對位置。
如在圖43中所見的,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改變第一定位構件726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中之一者的位置。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改變支撐構件729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中之一者的位置。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改變第一定位構件726(支撐構件729)相對於第一缸筒102的位置。但是,如在第三實施例中所述的,調整結構124可被建構成改變第二定位構件728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中之另一者的位置。調整結構124可被建構成改變流體缸筒728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中之另一者的位置。
如在圖43中所見的,調整結構124被建構成
調整支撐構件729於伸縮方向D10相對於附接端部128的位置。支撐構件729延伸通過通孔131且具有與內螺紋部份131a接合的外螺紋部份729a。當固定構件130及支撐構件729相對於第一缸筒102成整體地旋轉時,固定構件130及支撐構件729經由內螺紋部份131a及外螺紋部份729a而相對於第一缸筒102於伸縮方向D10移動。
間隔件132被建構成被可拆卸地設置在固定構件130與附接端部128之間,以調整支撐構件729相對於附接端部128的位置。因為調整支撐構件729的位置的方法與第一實施例中調整支撐構件110的位置的方法實質上相同,所以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詳細敘述。
以自行車座管總成700,可獲得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功效相同的有利效果。
對於熟習自行車技術領域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以上實施例的構造可互相至少部份地組合。舉例而言,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調整結構424可於調整結構124之外再被額外地應用於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在此種實施例中,第一定位構件126的位置可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調整,並且第二定位構件112的位置可相對於第二缸筒104被調整。此容許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及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二者均可被改變。另外,第二至第五實施例的構造的每一個都可被應用於根據第六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700。
在本申請案中,此處所用的術語「被附接」
或「附接」涵蓋藉著將一元件直接附加於另一元件而將該元件直接附接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該元件經由一或多個中間構件而被間接地附接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及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成整體亦即一個元件實質上為另一個元件的零件或部份的組態。此概念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思的字眼,例如「被接合」、「被連接」、「被耦接」、「被安裝」、「被結合」、「被固定」、及其衍生字。
此處所用的術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是指明確界定所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其他未述及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的開放式術語。此概念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眼,例如術語「具有」、「包括」、及其衍生字。
術語「構件」、「區段」、「部份」、「零件」、及「元件」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單一部件或多個部件的雙重意義。
本申請案所記載的序號例如「第一」及「第二」只是識別號,並不具有任何其他的意義,例如特定的順序及類似者。另外,舉例而言,術語「第一元件」本身並不暗示有「第二元件」存在,並且術語「第二元件」本身並不暗示有「第一元件」存在。
此處所使用的術語「一對或成對」除了涵蓋成對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狀或結構的組態之外,還可涵蓋成對元件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狀或結構的組態。
最後,此處所用的程度術語例如「大致上或實質上」、「大概或大約」、及「近乎或近似」表示其所修飾的術語具有使得最終結果不會大幅改變的合理偏差量。
顯然,從以上教示的觀點,本發明可有許多的修正及改變。因此,應瞭解的是在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的範圍內,可以用此處所明確敘述者之外的其他方式來實施本發明。
100‧‧‧自行車座管總成
102‧‧‧第一缸筒
110‧‧‧支撐構件
110a‧‧‧外螺紋部份
116‧‧‧閥操作結構
124‧‧‧調整結構
126‧‧‧第一定位構件
128‧‧‧附接端部
130‧‧‧固定構件
131‧‧‧通孔
131a‧‧‧內螺紋部份
132‧‧‧間隔件
D10‧‧‧伸縮方向
D13‧‧‧伸展方向
D14‧‧‧縮短方向
Claims (31)
- 一種自行車座管總成,包含:第一缸筒;第二缸筒,其被建構成被伸縮式地接收於該第一缸筒內;定位結構,其被建構成將該第一缸筒與該第二缸筒相對地定位,且被建構成將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狀態在第一可調整狀態與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其中在該第一可調整狀態中,該第一缸筒與該第二缸筒之間的位置關係可在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內被調整,且在該第二可調整狀態中,該第一缸筒與該第二缸筒之間的該位置關係可在與該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不同的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內被調整;及調整結構,其被建構成調整該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及該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中之至少一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調整結構被建構成調整該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及該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中之一者而不改變該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及該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中之另一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缸筒與該第二缸筒可於伸縮方向相對地移動,該定位結構包含: 第一定位構件,其可與該第一缸筒及該第二缸筒中之一者一起於該伸縮方向相對於該第一缸筒及該第二缸筒中之另一者移動;及第二定位構件,其可與該第一缸筒及該第二缸筒中之該另一者一起於該伸縮方向相對於該第一缸筒及第二缸筒中之該一者移動,且該調整結構被建構成在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總長度為最短及最長中之一者的參考狀態中調整該第一定位構件與該第二定位構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調整結構被建構成改變該第一定位構件相對於該第一缸筒及該第二缸筒中之一者的位置,且/或該調整結構被建構成改變該第二定位構件相對於該第一缸筒及該第二缸筒中之另一者的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二定位構件以流體缸筒的形式於該伸縮方向延伸,且該第一定位構件包含:支撐構件,其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該流體缸筒內,以在該支撐構件與該流體缸筒之間提供流體通道;及密封構件,其被建構成在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該總長度為在極大整體長度與極小整體長度之間的中間長度 的狀態中阻塞該流體通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缸筒及該第二缸筒中之一者包含附接端部,該支撐構件於該伸縮方向延伸且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該附接端部,且該調整結構被建構成調整該支撐構件於該伸縮方向相對於該附接端部的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調整結構包含:固定構件,其被建構成被固定於該支撐構件的端部;及至少一個間隔件,其被建構成被可拆卸地設置在該固定構件與該附接端部之間,以調整該支撐構件相對於該附接端部的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調整結構包含鎖定構件,該鎖定構件被建構成將該支撐構件相對於該附接端部鎖定,使得該支撐構件的位置可相對於該附接端部被調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缸筒及該第二缸筒中之另一者包含額外附接端 部,該流體缸筒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該額外附接端部,且該調整結構被建構成調整該流體缸筒於該伸縮方向相對於該額外附接端部的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調整結構包含:齒條,其包含齒且被固定於該流體缸筒;及小齒輪,其被建構成與該齒條的該齒接合,以將該流體缸筒相對於該額外附接端部定位。
- 一種自行車座管總成,包含:第一缸筒;第二缸筒,其被建構成被伸縮式地接收於該第一缸筒內,以可相對於該第一缸筒於伸縮方向移動,該伸縮方向包含:伸展方向,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總長度於該伸展方向增大;及縮短方向,該縮短方向與該伸展方向相反,且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該總長度於該縮短方向減小;定位結構,其被建構成將該第一缸筒與該第二缸筒相對地定位;第一抵靠部,其被建構成被耦接於該第一缸筒;第二抵靠部,其被建構成被耦接於該第二缸筒,該第二抵靠部被建構成抵靠該第一抵靠部以限制該第二缸筒相 對於該第一缸筒於該伸展方向的移動;及調整結構,其被建構成調整該第一抵靠部相對於該第一缸筒的位置及該第二抵靠部相對於該第二缸筒的位置中之一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抵靠部及該第二抵靠部被設置於該第二缸筒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定位結構包含:密封結構,其被建構成被安裝於該第二缸筒且具有開口;及支撐構件,其被建構成被安裝於該第一缸筒而延伸通過該密封結構的該開口,該第一抵靠部被設置於該支撐構件,且該第二抵靠部被設置於該密封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調整結構被建構成改變該支撐構件相對於該第一缸筒的位置以調整該第一抵靠部相對於該第一缸筒的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缸筒包含附接端部,而該支撐構件被建構成被 附接於該附接端部,且該調整結構包含:固定構件,其被建構成被固定於該支撐構件的端部且被設置於該第一缸筒的外部;及至少一個間隔件,其被建構成被可拆卸地設置在該固定構件與該附接端部之間,以調整該支撐構件相對於該附接端部的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缸筒包含附接端部,而該支撐構件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該附接端部,且該調整結構包含鎖定構件,該鎖定構件被建構成將該支撐構件相對於該附接端部鎖定,使得該支撐構件的位置可相對於該附接端部被調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抵靠部及該第二抵靠部被設置於該第二缸筒的外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缸筒包含內周邊表面,第二缸筒包含被建構成面向該內周邊表面的外周邊表面,該第一抵靠部被設置在該第一缸筒的該內周邊表面 上,且該第二抵靠部被設置在該第二缸筒的該外周邊表面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二抵靠部被建構成從該第二缸筒的該外周邊表面徑向突出。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還包含:限制構件,其從該第二缸筒的該外周邊表面徑向突出,其中該第一缸筒包含被設置在該內周邊表面上且於該伸縮方向延伸的限制溝槽,該限制構件被設置於該限制溝槽內以限制該第一缸筒與該第二缸筒之間的相對旋轉,且該第二抵靠部被設置於該限制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調整結構被建構成調整該第一抵靠部相對於該第一缸筒的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調整結構包含止動件,該止動件被附接於該第一缸筒的端部以可與該第二抵靠部接觸,且 該第一抵靠部被設置於該止動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調整結構被建構成經由該止動件而於該伸縮方向調整該第一抵靠部相對於該第一缸筒的位置。
- 一種自行車座管總成,包含:第一缸筒;第二缸筒,其被建構成被伸縮式地接收於該第一缸筒內,以可相對於該第一缸筒於伸縮方向移動;定位結構,其被建構成將該第一缸筒與該第二缸筒相對地定位,該定位結構包含:流體缸筒,其被連接於該第一缸筒及該第二缸筒中之一者;及支撐構件,其被連接於該第一缸筒及該第二缸筒中之另一者,該支撐構件被至少部份地接收於該流體缸筒內;及調整結構,其被建構成調整該流體缸筒與該支撐構件的初始相對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調整結構被建構成改變該支撐構件相對於該第一缸筒及該第二缸筒中之一者的位置,且該調整結構被建構成改變該流體缸筒相對於該第一缸筒及該第二缸筒中之另一者的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支撐構件被至少部份地設置於該流體缸筒內,以在該支撐構件與該流體缸筒之間提供流體通道,且該定位結構包含密封構件,該密封構件被建構成在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總長度為在極大整體長度與極小整體長度之間的中間長度的狀態中阻塞該流體通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缸筒及該第二缸筒中之一者包含附接端部,該支撐構件於該伸縮方向延伸且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該附接端部,且該調整結構被建構成調整該支撐構件於該伸縮方向相對於該附接端部的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調整結構包含:固定構件,其被建構成被固定於該支撐構件的端部;及至少一個間隔件,其被建構成被可拆卸地設置在該固定構件與該附接端部之間,以調整該支撐構件相對於該附接端部的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 該調整結構包含鎖定構件,該鎖定構件被建構成將該支撐構件相對於該附接端部鎖定,使得該支撐構件的位置可相對於該附接端部被調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缸筒及該第二缸筒中之另一者包含額外附接端部,該流體缸筒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該額外附接端部,且該調整結構被建構成調整該流體缸筒相對於該額外附接端部的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調整結構包含:齒條,其包含齒且被固定於該流體缸筒;及小齒輪,其被建構成與該齒條的該齒接合,以將該流體缸筒相對於該額外附接端部定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4/300,172 US9499224B2 (en) | 2014-02-20 | 2014-06-09 |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
US14/300,172 | 2014-06-09 | ||
US14/709,420 | 2015-05-11 | ||
US14/709,420 US9969447B2 (en) | 2014-02-20 | 2015-05-11 |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45930A true TW201545930A (zh) | 2015-12-16 |
TWI642583B TWI642583B (zh) | 2018-12-01 |
Family
ID=54549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18492A TWI642583B (zh) | 2014-06-09 | 2015-06-08 | 自行車座管總成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DE (1) | DE102015210260A1 (zh) |
TW (1) | TWI642583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472012B2 (en) | 2016-02-05 | 2019-11-12 | Shimano Inc. |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
TWI835841B (zh) * | 2018-08-31 | 2024-03-21 | 加拿大商D3創新公司 | 自行車座桿行程調整總成 |
US11964722B2 (en) | 2019-04-06 | 2024-04-23 | D3 Innovation Inc. | Dropper pos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US12024253B2 (en) | 2022-04-10 | 2024-07-02 | D3 Innovation Inc. | Spring cartridge assembly with low oil level for bicycle dropper pos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44592A (en) * | 1990-02-16 | 1991-09-03 | Henry Cienfuegos | Adjustable seat for bicycles and the like |
TW431379U (en) * | 2000-02-21 | 2001-04-21 | Pacific Cycles Inc | Telescopic structure for bicycle length |
TW566390U (en) * | 2002-01-25 | 2003-12-11 | Hung-Chang Chao | Retractable type bicycle |
US6997511B2 (en) * | 2004-04-09 | 2006-02-14 | Transfert Plus, S.E.C. | Seating device |
CA2601207C (en) * | 2006-07-07 | 2014-04-08 | Jean Girard | Single-leg support |
US8550551B2 (en) * | 2010-04-16 | 2013-10-08 | Shimano Inc. | Bicycle seat height adjustment method |
-
2015
- 2015-06-03 DE DE102015210260.2A patent/DE102015210260A1/de active Pending
- 2015-06-08 TW TW104118492A patent/TWI642583B/zh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472012B2 (en) | 2016-02-05 | 2019-11-12 | Shimano Inc. |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
TWI693175B (zh) * | 2016-02-05 | 2020-05-11 |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 自行車座桿總成 |
TWI835841B (zh) * | 2018-08-31 | 2024-03-21 | 加拿大商D3創新公司 | 自行車座桿行程調整總成 |
US11964722B2 (en) | 2019-04-06 | 2024-04-23 | D3 Innovation Inc. | Dropper pos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US12024253B2 (en) | 2022-04-10 | 2024-07-02 | D3 Innovation Inc. | Spring cartridge assembly with low oil level for bicycle dropper pos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5210260A1 (de) | 2015-12-10 |
TWI642583B (zh) | 2018-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89474B (zh) | 自行車座管總成 | |
TWI642583B (zh) | 自行車座管總成 | |
US9969447B2 (en) |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 |
TWI650261B (zh) | 自行車座桿總成 | |
EP3381788B1 (en) |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comprising a fuid damper | |
TWI673204B (zh) | 鏈條張力裝置 | |
TWI586584B (zh) | 鏈條張緊裝置 | |
US8162343B2 (en) |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 | |
CN105083450B (zh) | 自行车液压操作装置和自行车液压装置组件 | |
TWI619635B (zh) | 自行車座管總成 | |
US20120205206A1 (en) | Hydraulic Buffer Device | |
TWI739030B (zh) | 用於自行車裝置的流體流動控制結構及自行車座桿總成 | |
TW201840449A (zh) | 液壓自行車組件控制裝置 | |
TWI639531B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US9656717B2 (en) |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 |
TWI603884B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JPH08177924A (ja) | 調節速度ガスばね | |
CN106143697B (zh) | 自行车座杆组件 | |
WO2011133121A1 (en) | Ball valve with stop | |
TWI730229B (zh) | 用於自行車裝置的流體流動控制結構及自行車座桿總成 | |
KR101580286B1 (ko) | 유량 조절 밸브 | |
TWI704078B (zh) | 自行車液壓裝置 | |
EP2496468B1 (en) | Steering damper with active adjustment of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