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4986A - 異方性光學膜片 - Google Patents

異方性光學膜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4986A
TW201534986A TW104101769A TW104101769A TW201534986A TW 201534986 A TW201534986 A TW 201534986A TW 104101769 A TW104101769 A TW 104101769A TW 104101769 A TW104101769 A TW 104101769A TW 201534986 A TW201534986 A TW 20153498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isotropic
light
optical film
layer
diff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1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1551B (zh
Inventor
Masahide Sugiyama
Hiroto Katagiri
Hiroyuki Abe
Tsubasa Sakano
Original Assignee
Tomoegaw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moegaw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moegawa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34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4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1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15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57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creating an anisotropic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 i.e. distributing output differently in two perpendicular ax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74Production of other optical el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B29D11/00009- B29D11/0073
    • B29D11/00788Producing optical fil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6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brication 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995/00Properties of moulding material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preformed parts or moulds
    • B29K2995/0037Other properties
    • B29K2995/0044Anisotropic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異方性光學膜片,係在作為顯示面板之擴散膜片使用的情形中,在視野角方向具有優良的顯示特性(亮度或對比等),同時在其他方向可抑制顯示特性降低之異方性光學膜片。 本發明是在積層2層以上的直線透過率隨入射光的入射角變化而改變之異方性光擴散層而成的異方性光學膜片中,在前述各個異方性光擴散層設置基材領域以及與該基材領域具有不同折射率之複數柱狀領域,作為前述異方性光擴散層,至少且有2種類直線透過率不同的異方性光擴散層(a)以及異方性光擴散層(b),前述異方性光擴散層(a)的最大直線透過率設成40%以上未達95%,並且最小直線透過率設成未達20%;前述異方性光擴散層(b)的最大直線透過率設成20%以上未達40%,並且最小直線透過率設成未達20%。

Description

異方性光學膜片
本發明是有關對應入射光的入射角變化而改變透過光的擴散性之異方性光學膜片。
作為可以當作顯示裝置使用者,例如,可以列舉:液晶顯示面板、有機電場發光器(EL)、電漿顯示面板(PDP)、場發射顯示器(FED)、背投射機等。此等之中,使用液晶顯示面板的液晶顯示裝置一般被廣泛使用。
以往的液晶顯示裝置中之液晶顯示面板,係在已形成透明電極之一對透明玻璃基板之間挾持向列型液晶,在此玻璃基板的兩側,設有一對偏光板。然而,在使用如此構造之液晶顯示面板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具有在液晶顯示面板的法線方向表現良好的顯示特性,但在相對於液晶顯示面板的法線朝上下或是左右方向傾斜特定角度以上之方向顯示特性顯著下降之問題。
作為此顯示特性顯著下降的原因之一,雖在面板的法線方向有良好的明暗對比,但在相對於法線朝上下或是左右方向傾斜特定角度以上之方向會顯著下降,並隨情形之不同,會發生所謂畫面的明暗逆轉之現象。將 此現象稱為畫面的層次(階調)反轉。同樣的,於面板的法線方向雖有高的畫面亮度,但在相對於法線朝上下或是左右方向傾斜預定角度以上之方向,也會發生顯著下降的現象。又,從面板的法線方向到不發生如此之現象、畫面的對比或亮度沒有大的變化、可正常看見顯示之角度,稱為視野角。
為了改善如此之顯示特性相關問題(尤其是,對比或亮度的下降現象)並且擴大視野角,目前使用能夠對應入射光的入射角度變化而改變直線透過光量的異方性光學膜片。作為如此的異方性光學膜片者,已揭示在由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之組成物的硬化物構成的樹脂層內部,全部形成相對於預定方向P平行延伸之複數棒狀硬化領域的集合體之異方性擴散媒體(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相關的異方性光學膜片,係黏貼在液晶顯示裝置的觀察面側,已知可以多少改善視野角。以後,在本說明書中,將「光聚合」以及「硬化」的意義,定義為藉由光使光聚合性化合物進行聚合反應,兩者作為同義詞使用。
又,認為專利文獻1的異方性光學膜片,雖能多少改善接近預定方向的方向之視野角,但是未達到充分改善視野角之程度,而提議可在任意方向充分擴大視野角的異方性光學膜片(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此異方性光學膜片,具有入射光的透過擴散性隨著異方性光擴散層所有的散亂中心軸與射入異方性光擴散層的入射光之光軸交叉之角度變化而改變之入射角相依性,係使用接近欲擴大 視野角方向的異方性光擴散層,將該異方性光擴散層複數積層在投影於異方性光擴散層表面之散亂中心軸的長度方向而成者。藉由使用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可在任意方向充分擴大顯示面板,尤其是液晶顯示面板,之視野角。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265915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08/053592號
然而,在液晶顯示面板等顯示面板使用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單層異方性光學膜片的情形,即使在視野角方向中可以改善亮度或對比,但有其他方向(例如,面板的法線方向)的亮度或對比大幅下降之問題。
又,在液晶顯示面板等顯示面板使用如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積層複數異方性光擴散層而成之異方性光學膜片的情形,雖然只要使各異方性光擴散層的散亂中心軸之方向互異即可擴大視野角,但依然有使視野角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之亮度或對比大幅下降的情形。
在此,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是提供一種異方性光學膜片,其在作為顯示面板的擴散膜片使用的情形中,在視野角方向具有優良的顯示特性(亮度或對比等),同時在其他方向可以抑制顯示特 性的下降。
本案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經過再三精心研究,結果發現,將具有不同透過率以及擴散強度之異方性光擴散層積層2層以上,並將各異方性光擴散層的透過率以及擴散強度設定在特定範圍內,則可同時提高在直線透過率高的入射角範圍即非擴散領域中之透過率,以及擴大在直線透過率低(亦即擴散強度高)的入射角範圍之擴散領域(增廣擴散幅)。又,發現在液晶顯示面板等使用同時提高非擴散領域的透過率與擴大擴散領域之異方性光學膜片,在視野角方向具有優良的顯示特性(亮度或對比等),同時在其他方向可以抑制顯示特性的下降,根據此等發現遂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積層2層以上之直線透過率隨入射光的入射角變化而改變之異方性光擴散層而成的異方性光學膜片,前述各個異方性光擴散層,係具有基材領域以及與該基材領域有不同折射率之複數柱狀領域者,其特徵為:前述異方性光擴散層至少具有2種類直線透過率不同的異方性光擴散層(a)以及異方性光擴散層(b),於前述異方性光擴散層(a)中,係以直線透過率成為最大之入射角入射之光的直線透過率,即最大直線透過率為40%以上未達95%,並且,以直線透過率成為最小之入射角入射之光的直線透過率,即最小直線透過率為未達20%;於前述異方性光擴散層(b)中,係前述最大直線透過率為20%以上未達 40%,並且,前述最小直線透過率為未達20%之異方性光學膜片。
在此,前述異方性光學膜片中,前述各個異方性光擴散層,至少具有1個散亂中心軸,若將前述異方性光擴散層的法線與前述散亂中心軸形成之極角θ(-90°<θ<90°)定義為散亂中心軸角度,則前述異方性光擴散層(a)的散亂中心軸角度與前述異方性光擴散層(b)的散亂中心軸角度之差的絶對值,係以0°以上30°以下為佳。
又,前述異方性光學膜片中,在前述柱狀領域的與配向方向垂直之截面中的短徑與長徑之長寬比,係以未達到2為佳。
又,前述異方性光學膜片中,前述各個異方性光擴散層的厚度,係以15μm以上100μm以下為佳。
又,前述異方性光學膜片中,在前述複數異方性光擴散層之間,係以復含有透明性之黏著層者為佳。
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積層2層以上有不同透過率以及擴散強度之異方性光擴散層,並將各異方性光擴散層的透過率以及擴散強度設定在特定範圍內,可以得到兼具提高非擴散領域的透過率與擴大擴散領域之異方性光學膜片。於是,在使用相關異方性光學膜片作為顯示面板的擴散膜片之情形中,可提供在視野角方向中具有優良的顯示特性(亮度或對比等),同時在其他方向中能夠抑制顯示特性下降之異方性光學膜片。
100‧‧‧異方性光學膜片
110‧‧‧異方性光擴散層(a)
111‧‧‧基材領域
113‧‧‧柱狀領域
120‧‧‧異方性光擴散層(b)
121‧‧‧基材領域
123‧‧‧柱狀領域
130‧‧‧黏著層
P‧‧‧柱狀領域的配向方向
第1圖表示一個具有柱狀(pillar)結構之異方性光學膜片的例子之模式圖。
第2圖表示一個具有葉狀(louver)結構之異方性光學膜片的例子之模式圖。
第3圖表示異方性光學膜片的光擴散性評估方法之說明圖。
第4圖表示一個柱狀領域的配向方向與膜片的膜厚方向(法線方向)一致之異方性光學膜片的例子之模式圖。
第5圖表示一個柱狀領域的配向方向與膜片的膜厚方向(法線方向)不一致之異方性光學膜片的例子之模式圖。
第6圖表示射入第4圖的異方性光學膜片之入射光的入射角與直線透過率的關係之圖形。
第7圖表示射入第5圖的異方性光學膜片之入射光的入射角與直線透過率的關係之圖形。
第8圖表示一個為了解決先前技術課題的異方性光學膜片之理想光學輪廓的例子之圖形。
第9圖表示一個在本發明的適合實施形態中相關異方性光學膜片的全體結構例子之模式圖。
第10圖(a)及(b)表示一個在同形態中相關異方性光學膜片中異方性光擴散層的結構例子之模式圖。
第11圖表示一個在同形態中相關異方性光擴散層中為了說明散亂中心軸的三次元極座標表示。
第12圖表示一個在同形態中使用相關異方性光學膜片之液晶顯示面板的結構例子之模式圖。
第13圖表示一個在同形態中使用相關異方性光學膜片之液晶顯示面板的結構例子之模式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面,一面詳細說明本發明的適合實施形態。又,在本說明書以及圖面中,標示同一符號之構成要素,是實質上具有相同的構造或是機能者。
又,在本形態的相關異方性光學膜片,係依以下的順序來說明。
1 異方性光學膜片的構造與特性
2 先前技術的課題與其解決手段的概要
3 本形態中相關異方性光學膜片之構成
4 本形態中相關異方性光學膜片之製造方法
5 本形態中相關異方性光學膜片的用途
《異方性光學膜片的構造與特性》
首先,一面參照第1圖至第7圖,一面說明本形態中相關異方性光學膜片作為前提,說明單層的異方性光學膜片(在本形態中所稱之「異方性光擴散層」為單層的情形)之構造與特性。第1圖是表示一個具有柱狀構造(後述)之異方性光學膜片的例子之模式圖。第2圖是表示一個具有葉狀構造(後述)之異方性光學膜片的例子之模式圖。第3圖是表示異方性光學膜片的光擴散性評估方法之說明圖。第4圖是一個柱狀領域13的配向方向P與膜片的膜厚方向 (法線方向)一致之異方性光學膜片的例子之模式圖。第5圖是一個柱狀領域23的配向方向P與膜片的膜厚方向(法線方向)不一致之異方性光學膜片的例子之模式圖。第6圖是表示射入第4圖之異方性光學膜片之入射光的入射角與直線透過率之關係之圖形。第7圖是表示射入第5圖的異方性光學膜片之入射光的入射角與直線透過率的關係之圖形。
(異方性光學膜片的構造)
異方性光學膜片是指在膜片的膜厚方向,形成與膜片的基材領域有不同折射率領域的膜片。不同折射率領域的形狀,雖無特別限制,但例如有形成如第1圖所示般在基材領域11形成柱狀或是棒狀等而成之不同折射率的柱狀領域13之異方性光學膜片(以下,有時稱作「柱狀構造的異方性光學膜片」)10,或是形成如第2圖所示般在基材領域51形成略呈板狀之不同折射率的板狀領域53之異方性光學膜片(以下,有時稱作「葉狀構造的異方性光學膜片」)50,或是雖未圖示,但為柱狀構造與葉狀構造混合存在而成之混合型異方性光學膜片等。
(異方性光學膜片的特性)
具有上述構造之異方性光學膜片,隨著射入該膜片的入射光之入射角度而有不同之光擴散性(透過率),亦即為具有入射角相依性之光擴散膜片。在此異方性光學膜片以預定的入射角入射之光,在與折射率不同的領域之配向方向(例如在柱狀構造中柱狀領域13的延伸方向(配向方向) 或葉狀構造中板狀領域53的高度方向)略平行的情形中以擴散為優先,在與該方向不平行的情形中以透過為優先。
在此,一面參照第3圖至第7圖,一面更具體說明異方性光學膜片的光擴散性。在此,上述柱狀構造的異方性光學膜片之中,列舉柱狀領域13的配向方向P與膜片的膜厚方向(法線方向)一致之異方性光學膜片10(參照第4圖)、以及柱狀領域23的配向方向與膜片的膜厚方向(法線方向)不一致的異方性光學膜片20(參照第5圖)之光擴散性為例子進行說明。又,異方性光學膜片20的柱狀領域23之配向方向P,係從膜片的法線方向約傾斜20°之方向。
光擴散性的評估方法是如以下操作來進行。首先,如第3圖所示,將異方性光學膜片10、20配置在光源1與檢測器2之間。本形態中,來自光源1的照射光I從異方性光學膜片10、20的法線方向入射的情形,將入射角設為0°。又,異方性光學膜片10、20係以直線L為中心而能夠任意回轉之方式配置,光源1以及檢出器2則是固定著。
對異方性光學膜片10、20,分別評估選擇第4圖以及第5圖的A-A軸(異方性光學膜片的徑(邊)方向軸)作為在第3圖顯示之回轉中心的直線L的情形(回轉方向A)、與選擇B-B軸(與A-A軸垂直的軸)作為在第3圖顯示之回轉中心的直線L的情形(回轉方向B)之光擴散性。使分別配置在回轉方向A與回轉方向B的異方性光學 膜片10回轉而得到之光擴散性的評估結果在第6圖中表示。同樣使配置在回轉方向B之異方性光學膜片20回轉而得到之光擴散性的評估結果在第7圖中表示。在此,第6圖以及第7圖是以在第3圖顯示之方法測定者,將縱軸設為直線透過率(直線透過率=有異方性光學膜片10、20時檢出器20的檢出光量/無異方性光學膜片10、20時檢出器20的檢出光量),將横軸設為對異方性光學膜片10、20的入射角。
如第6圖所示,柱狀領域13的配向方向P與膜片的膜厚方向(法線方向)一致之異方性光學膜片10,係隨入射光的入射角變化而改變直線透過率者。又,有關異方性光學膜片10,選擇A-A軸作為直線L的情形,與選擇與A-A軸垂直的B-B軸作為直線L之情形,幾乎顯示相同光學輪廓(profile)。在此,本說明書中所謂的光學輪廓,是指表示如第6圖或第7圖所示之光擴散性的入射角相依性之曲線。光學輪廓,雖不是直接表現光擴散性者,但以直線透過率下降則相反的擴散透過率增大來解釋的話,可謂大概表示光擴散性。通常的等方光擴散膜片,雖然顯示以0°附近為波峰之山型光學輪廓,但異方性光學膜片10與其配置方向(A-A軸方向以及B-B軸方向)不相依,即使變化回轉中心軸(選擇作為直線L之軸)也顯示幾乎相同的直線透過率,與以法線方向(0°)入射的情形之透過率比較,在±5至10°的入射角則直線透過率一時變成極小值,但隨入射角(的絶對值)變大直線透過率也變大,在±45 至60°的入射角顯示直線透過率變成極大值之谷型光學輪廓。如此,異方性光學膜片10具有在入射光為接近法線方向(即柱狀領域13的配向方向P)之±5至10°的入射角範圍中有強的擴散,但在此以上的入射角範圍則擴散弱而直線透過率提高之性質。以下,將形成最大直線透過率與最小直線透過率之差的1/2之角度範圍稱為擴散領域(擴散幅),將此以外的角度範圍稱為非擴散領域(透過領域)。
又,在第6圖表示的谷型光學輪廓,係以入射角0°附近(特別是存在於2個極小值之間的極大值附近)為軸而形成對稱,本形態中,將此稱為散亂中心軸。即,散亂中心軸意指在改變入射角之際,與光擴散性在該入射角範圍具有略對稱性之光的入射角一致之方向。在此,設為具有略對稱性者,係因在散亂中心軸相對於膜片的法線方向具有傾斜度之情形,光學輪廓並不具有嚴密之對稱性之故。異方性光學膜片10中,散亂中心軸與柱狀領域13的配向方向P呈平行。
在此,散亂中心軸與柱狀領域的配向方向P為平行者,只要滿足折射率的法則(Snell法則)者即可,並不需要嚴密之平行。Snell法則,係光從折射率n1的媒質對折射率n2的媒質之界面入射的情形,該入射角θ1與折射角θ2之間成立n1sin θ1=n2sin θ2的關係者。例如,當n1=1(空氣),n2=1.51(異方性光學膜片)時,散亂中心軸的傾斜度(入射角)為30°的情形,柱狀領域的配向方向(折射角)成為約19°,但若如此入射角與折射角不同亦能滿足Snell 法則的話,在本形態中是包含在平行的概念中。
其次,如第7圖所示,柱狀領域13的配向方向P與膜片的膜厚方向(法線方向)不一致的異方性光學膜片20,從隨入射光的入射角變化而改變直線透過率之觀點而言,係與異方性光學膜片10同樣。然而,雖未圖示,但因柱狀領域13的配向方向P與膜片的法線方向不一致,故在選擇A-A軸作為直線L的情形選擇與A-A軸垂直之B-B軸作為直線L的情形,顯示不同之光學輪廓。又,異方性光學膜片20,係將入射角20°附近當作中心,在入射角15°附近與30°附近顯示具有極小值之谷型光學輪廓。如此,異方性光學膜片20,係在入射光為接近從法線方向傾斜20°的方向(即柱狀領域13的配向方向P)之入射角範圍(擴散領域)有強的擴散,但在此等以上的入射角範圍(非擴散領域)具有擴散減弱、直線透過率提高之性質。又,第7圖中顯示之谷型光學輪廓,係將入射角20°附近(特別是存在2個極小值之間的極大值附近)當作軸而成對稱,可謂異方性光學膜片20的散亂中心軸是約20°之方向,與柱狀領域13的配向方向P呈平行。
如此,在具有柱狀構造之異方性光學膜片(異方性光擴散層只有單層的情形),於散亂中心軸方向以及接近此之入射角範圍(擴散領域)雖有強的擴散,但具有所謂的愈遠離散亂中心軸方向則直線透過率提高之性質。
《先前技術的課題及其解決之手段概要》
其次,說明有關在先前技術中異方性光學膜片的課題 及其解決手段的概要。
(先前技術的課題)
將如以上說明般之僅具有單層之具備柱狀構造的異方性光擴散層之異方性光學膜片使用在液晶顯示面板等的情形,藉由適當調整散亂中心軸,可以將視野角擴大到某種程度,而改善在視野角方向中之亮度以及對比。
然而,若擬改善視野角方向中亮度以及對比,使用只有單層之具有柱狀構造的異方性光擴散層的異方性光學膜片,會發生所謂的視野角方向以外之其他方向(例如顯示面板的法線方向)的亮度以及對比會大幅下降之現象。又,在擬更擴大視野角的情形中,視野角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之亮度以及對比的降低會變得很顯著。
本案發明人等檢討上述現象的原因之際,了解在只具有單層之具有柱狀構造的異方性光擴散層的異方性光學膜片,若擬提高亮度或對比以提高在非擴散領域中之直線透過率時,因為擴散領域會縮小故視野角會變狹窄,另一方面,擬使視野角放大而擴大擴散領域時,非擴散領域中之直線透過率會變低。即,本案發明人等發現在只具有單層之具有柱狀構造的異方性光擴散層的異方性光學膜片,有難以同時提高在非擴散領域中之直線透過率及擴大擴散領域(擴散幅)的課題。
(解決先前技術課題的手段概要)
為了解決相關課題,如在第8圖中以粗線表示般,異方性光學膜片被認為在非擴散領域中有高直線透過率、同 時有廣的擴散領域(擴散幅)為佳。在此,本案發明人等,為了得到如此般同時提高非擴散領域中之直線透過率與擴大擴散領域(擴散幅)的異方性光學膜片再進行檢討。結果發現如在專利文獻2中所記載般,僅使各異方性光擴散層的散亂中心軸之方向互異並不充分,需藉由積層2層以上具有不同的直線透過率以及有擴散強度之異方性光擴散層,並且,將各異方性光擴散層的最大直線透過率以及最小直線透過率(擴散強度)設在特定的範圍內,才可能同時提高非擴散領域中之直線透過率與擴大擴散領域(擴散幅)。
又,本案發明人等亦發現為了更有效擴大擴散領域(擴散幅),以積層偏離散亂中心軸特定的角度範圍之異方性光擴散層為有效。
如上述般,具有特定範圍的直線透過率(最大直線透過率)以及擴散強度(最小直線透過率),並且積層2層以上此等直線透過率以及擴散強度互異的異方性光擴散層而成之異方性光學膜片,能夠同時提高在非擴散領域中之直線透過率與擴大擴散領域(擴散幅)。因此,藉由在液晶顯示面板等使用如此的異方性光學膜片,可改善在視野角方向中之顯示特性(亮度以及對比等),並且抑制在其他方向中顯示特性的下降。以下,詳細說明有關根據此等發現而作成的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
《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的構成》
一面參照第9圖以及第10圖,一面說明有關本形態相 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100的構成。第9圖是表示一個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100的全體構成的例子之模式圖。第10圖是表示一個在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100中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的構成例子之模式圖,(a)表示異方性光擴散層110的構成,(b)表示異方性光擴散層120的構成。
<全體構成>
如第9圖所示,異方性光學膜片100是積層2層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而成之異方性光學膜片。作為異方性光擴散層的本發明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至少必需具有入射光的透過率相對較高之異方性光擴散層(a)、與入射光的透過率相對較低(強的擴散強度)之異方性光擴散層(b)。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100,具有積層在上層側之異方性光擴散層110作為上述異方性光擴散層(a),並具有積層在下層側之異方性光擴散層120作為上述異方性光擴散層(b)。但是,本發明中異方性光擴散層(a)與異方性光擴散層(b)的積層順序並無特別限制,亦可將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擴散層110積層在下層側、異方性光擴散層120積層在上層側。又,雖然表示本形態的異方性光擴散層為2層積層之構成,但作為本發明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也可以是積層3層以上異方性光擴散層者。
又,在各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之間,復可積層具有透明性之黏著層130。此黏著層130,雖係對應必要而設置即可,但如後述之實施例所示,具有黏著層 130者,因為在異方性光學膜片100的非擴散領域中透過率之最大值會稍為變大、擴散領域的幅寬(擴散幅)會稍為變廣而較合適。在此,異方性光學膜片為具有3層以上的異方性光擴散層的情形中,也可以在全部的異方性光擴散層之間具有黏著層,也可以只在部份的異方性光擴散層之間具有黏著層,也可以全部的異方性光擴散層為無黏著層之積層。
<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
構成異方性光學膜片100的各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係與上述之單層的異方性光學膜片10、20等具有同樣的構成,具有直線透過率隨入射光的入射角變化而改變之光擴散性。又,如第10圖所示,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分別由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之組成物的硬化物構成,具有基材領域111、121,以及與該基材領域111、121有不同折射率的複數柱狀領域113、123。此柱狀領域113、123的配向方向(延伸方向)P,係以成為與散亂中心軸平行之方式形成,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以具有所期望的透過率以及擴散性之方式適當決定。如此構造詳如後述,但能夠藉由例如將含光聚合性化合物之組成物設成薄片狀、從光源將與所期望的散亂中心軸平行之光線對薄片照射、使組成物硬化而形成,照射光線之部分形成柱狀領域113、123,未照射光線的部分形成基材領域111、121。又,有關「平行」的概念是如上述,滿足Snell的法則者均包含在本形態中的「平行」概念中。
(柱狀領域)
又,本形態相關之柱狀領域113、123,係在基材領域111、121中,設置複數的柱狀或是棒狀的硬化領域,各柱狀領域113、123,係分別使配向方向P成為與散亂中心軸平行之方式形成者。於是,在同一異方性光擴散層(例如,異方性光擴散層110)中的複數柱狀領域(例如柱狀領域111),係以互相成為平行之方式形成。又,柱狀領域113、123的形狀,若是柱狀或是棒狀的話,在與柱狀領域113、123的配向方向P垂直之截面的形狀並無特別制限。例如,雖在第10圖表示柱狀領域113、123的截面形狀為圓形狀,但柱狀領域113、123的截面形狀,並不是限定成圓形狀者,可以是楕圓形狀、多角形狀、不定形狀等,並非被特別限定者。只是,在異方性光學膜片100的非擴散領域中,為了更有效實現提高直線透過率與擴大擴散領域(擴散幅),柱狀領域113、123的截面中,短徑與長徑的長寬比,係以未達到2為佳,以未達1.5為更佳。
(直線透過率)
異方性光擴散層110,如上所述,係相當於透過率相對較高的層之異方性光擴散層(a)。在此,將以直線透過率成為最大之入射角入射到異方性光擴散層110之光的直線透過率定義為「最大直線透過率」、將以直線透過率成為最小之入射角入射到異方性光擴散層110之光的直線透過率定義為「最小直線透過率」時,異方性光擴散層110,必需為最大直線透過率為40%以上未達95%、最小直線透過 率為未達20%者。
又,異方性光擴散層120,如上所述,係相當於透過率相對較低(擴散強度強)的層之異方性光擴散層(b)。在此,將以直線透過率成為最大之入射角入射到異方性光擴散層120之光的直線透過率定義為「最大直線透過率」、將以直線透過率成為最小之入射角入射到異方性光擴散層120之光的直線透過率定義為「最小直線透過率」時,異方性光擴散層120必需為最大直線透過率為20%以上未達40%,最小直線透過率為未達20%者。
藉由將異方性光擴散層110(相當於透過率相對較高的異方性光擴散層(a))與異方性光擴散層120(相當於擴散強度相對較強的異方性光擴散層(b))之最大直線透過率以及最小直線透過率設成上述範圍,在異方性光學膜片100中,能夠同時提高在非擴散領域中之直線透過率與擴大擴散領域(擴散幅)。換言之,異方性光擴散層110的最大直線透過率以及最小直線透過率,並且,異方性光擴散層120的最大直線透過率以及最小直線透過率之任一者,若偏離上述範圍時,就無法同時提高在非擴散領域中之直線透過率與擴大擴散領域的幅寬(擴散幅)。將積層具有上述最大直線透過率以及最小直線透過率範圍的異方性光擴散層110與異方性光擴散層120之異方性光學膜片100作為顯示裝置的擴散膜片使用,可改善視野角方向中之顯示特性(亮度以及對比等),並可在其他方向中抑制顯示特性的下降。
為了更提高非擴散領域中之直線透過率、更擴大擴散領域的幅寬(擴散幅),異方性光擴散層110(相當於透過率相對較高的異方性光擴散層(a))的最大直線透過率是以55%以上未達70%為佳,並且,最小直線透過率是以15%以下為佳,又,異方性光擴散層120(相當於擴散強度相對較強的異方性光擴散層(b))的最大直線透過率是以30%以上未達40%為佳,並且,最小直線透過率是以5%以下為佳。
在此,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中之最大直線透過率以及最小直線透過率,可藉由製造時的設計參數進行調整。作為參數的例子,可以列舉:塗膜的組成、塗膜的膜厚、在構造形成時對塗膜所賦與的溫度等。係由塗膜的組成適當選擇構成的成分進行調合,以改變最大直線透過率以及最小直線透過率。設計參數,係膜厚愈厚則最大直線透過率以及最小直線透過率容易變低,愈薄則容易變高。溫度愈高則最大直線透過率以及最小直線透過率容易變低,愈低則容易變高。藉由此等參數的組合,可分別適當調節最大直線透過率以及最小直線透過率。
(散亂中心軸)
其次,一面參照第11圖,一面說明有關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中的散亂中心軸Q。第11圖是表示在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中,為了說明散亂中心軸Q的三次元極座標。
各個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至少具有1 個散亂中心軸,該散亂中心軸如上所述,意指在改變對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的入射角之際,與光擴散性在該入射角範圍具有略對稱性之光的入射角一致之方向。又,此時的入射角,係測定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的光學輪廓時,在此光學輪廓中挾在極小值間的略中央部份(擴散領域的中央部)。
又,上述散亂中心軸,依第11圖所示的三次元極座標表示般,若將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的表面當作xy平面、將法線當作z軸,可藉由極角θ與方位角表現。總之,第11圖中的Pxy,可以說是投影在上述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的表面之散亂中心軸的長度方向。
在此,將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的法線(第11圖中所示之z軸)與散亂中心軸Q形成的極角θ(-90°<θ<90°)定義為在本形態中的散亂中心軸角度時,異方性光擴散層110(相當於透過率相對較高的異方性光擴散層(a))之散亂中心軸角度,與異方性光擴散層120(相當於擴散強度相對較強的異方性光擴散層(b))之散亂中心軸角度之差的絶對值,係以0°以上30°以下為佳。將散亂中心軸角度的差之絶對值設定在上述範圍,在異方性光學膜片100的非擴散領域中,可使直線透過率不下降、擴散領域的幅寬更為擴大。為了使此效果更有效實現,異方性光擴散層110的散亂中心軸角度與異方性光擴散層120的散亂中心軸角度之差的絶對值以0°以上20°以下為更佳。又,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的散亂中心軸角度,在製造此等 之際,藉由改變照射在薄片狀的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之組成物中的光線方向,可以調整成所期望的角度。又,散亂中心軸角度的正負,係相對於通過在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的面方向中所定的對稱軸(例如第4圖以及第5圖中之B-B軸)與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的法線等兩方之平面,散亂中心軸傾斜在一側的情形定義為+,傾斜在另一側的情形定義為-。例如,將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以第5圖的B-B軸作為回轉中心使回轉時,在第7圖中入射角度的+、-,與散亂中心軸角度的+、-成為一致。
又,除了上述散亂中心軸角度(極角)的差之絶對值為滿足上述範圍之外,異方性光擴散層110之散亂中心軸的方位角與異方性光擴散層120之散亂中心軸的方位角之差的絶對值,係以0°以上20°以下為佳。藉此,可使異方性光學膜片100的非擴散領域中直線透過率不會下降、並可更擴大擴散領域的幅寬。
在此,各個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在單一層中,也可以具有複數不同傾斜度的柱狀領域群(有同一傾斜度之柱狀領域之集合)。如此,在單一層中具有複數不同傾斜的柱狀領域群時,對應各柱狀領域群的傾斜度,散亂中心軸也變成複數。在散亂中心軸為複數的情形中,此等複數的散亂中心軸之中,只要至少1個散亂中心軸滿足上述散亂中心軸角度的條件即可。例如,異方性光擴散層110有2個散亂中心軸Q1、Q2,異方性光擴散層120有 2個散亂中心軸Q3、Q4的情形,Q1與Q2的至少任一方的散亂中心軸角度與Q3與Q4的至少任一方的散亂中心軸角度之差的絶對值,以0°以上30°以下為佳,0°以上20°以下為更佳。
又,各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的散亂中心軸Q的極角θ(即散亂中心軸角度)是以±10~60°為佳,以±30~45°為更佳。散亂中心軸角度比-10°更大、未達+10°,且包含液晶顯示面板等顯示面板的視野角方向中之對比或亮度無法充分提高。另一方面,散亂中心軸角度比+60°更大、或是未達-60°的情形,在製造過程中對於設置為薄片狀的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組成物,因為嚴重傾斜而有必要照光、照射光的吸收效率差而在製造上不利故不佳。
(折射率)
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是使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組成物硬化而成者,作為此組成物,可以使用如下述之組合。
(1)使用後述的單獨光聚合性化合物者
(2)混合使用後述的複數光聚合性化合物者
(3)混合使用單獨或是複數的光聚合性化合物與不具光聚合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者
在上述任一組合中,推測藉由光照射可在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中形成折射率不同的微米級之微細結構,藉此,認為是可表現本形態中所示之特異的異方性光擴散特性者。因此,在上述(1)中,係以光聚合的前後 折射率變化大者為佳,又,在(2)、(3)中,係以組合不同折射率的複數材料為佳。又,在此的折射率變化或折射率的差,具體而言以顯示0.01以上的變化或差者為宜,較佳為0.05以上,更佳為0.10以上。
(各層的厚度)
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的各個厚度,係以15μm以上100μm以下為佳。藉由將厚度設在上述範圍,能夠有效實現在異方性光學膜片100的非擴散領域中提高直線透過率與擴大擴散領域(擴散幅)。又,在異方性光學膜片具有3層以上的異方性光擴散層之情形中,各個異方性光擴散層的厚度,係以15μm以上100μm以下為佳。
<異方性光學膜片的其他形態>
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100,係將由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之組成物的硬化物構成的異方性光擴散層複數(本形態中是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積層而成者,但亦可在透光性基體上積層此積層體、或是在此積層體的兩側積層透光性基體。在此,作為透光性基體,以透明性高者為良好,可妥適使用全光線透過率(JIS K7361-1)為80%以上者,較佳為85%以上者,最佳為90%以上者,又,可妥適使用霧值(JIS K7136)為3.0以下者,更佳為1.0以下,最佳為0.5以下。具體而言,作為透光性基體,雖可以使用透明的塑膠膜片或玻璃板等,但從薄、輕、不易破裂、生產性優良的觀點而言,以塑膠膜片為合適。作為具體例,可以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 (PEN)、三醋酸纖維素(TAC)、聚碳酸酯(PC)、聚醚碸(PES)、玻璃紙(Cellophane)、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乙烯醇(PVA)、環烯烴樹脂等,可以使用此等單獨或混合而進一步積層者。又,透光性基體的厚度,考慮用途或生產性時,以1μm至5mm者為佳,以10至500μm為較佳,以50至150μm為更佳。
《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的製造方法》
以上,已詳細說明有關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100的構成,接著說明具有相關結構之異方性光學膜片100的製造方法。
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100,係將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直接或是隔著黏著層130積層而可以得到,各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可藉由在特定的光硬化性樹脂層中於特殊條件下照射UV等光線而製造。以下,首先說明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的原料,其次說明製造製程。
<異方性光擴散層的原料>
有關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的原料,順序說明(1)光聚合性化合物,(2)光起始劑,(3)配合量、其他之任意成分。
(光聚合性化合物)
形成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之材料的光聚合性化合物,係由選自具有自由基聚合性或是陽離子 聚合性的官能基之聚合物、寡聚物、單體之光聚合性化合物與光起始劑所構成,係藉由照射紫外線以及/或可視光線而聚合‧硬化之材料。
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主要是在分子中含有1個以上的不飽和雙鍵者,具體而言可以列舉被稱為環氧丙烯酸酯、聚胺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聚丁二烯丙烯酸酯、矽酮丙烯酸酯等名稱的丙烯酸寡聚物,與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異戊基丙烯酸酯、丁氧基乙基丙烯酸酯、乙氧基二乙二醇丙烯酸酯、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四氫呋喃甲基丙烯酸酯、異降冰片基丙烯酸酯、2-羥基乙基丙烯酸酯、2-羥基丙基丙烯酸酯、2-丙烯醯氧基鄰苯二甲酸、二環戊烯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基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烷二醇二丙烯酸酯、雙酚A的EO付加物二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O改質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等的丙烯酸酯單體。又,此等化合物,可以使用各單體,也可以將複數混合後使用。又,同樣的雖也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酯,但一般而言,因為丙烯酸酯之光聚合速度比甲基丙烯酸酯快速而較佳。
作為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者,可以使用在分子中有1個以上的環氧基、乙烯醚基、或氧雜環丁基之化合物。作為具有環氧基之化合物者,可以列舉:2-乙基己基二(二醇)縮水甘油醚、聯苯的縮水甘油醚、雙酚A、 加氫雙酚A、雙酚F、雙酚AD、雙酚S、四甲基雙酚A、四甲基雙酚F、四氯雙酚A、四溴雙酚A等的雙酚類之二縮水甘油醚類、酚酚醛、甲酚酚醛、溴化酚酚醛、隣甲酚酚醛等酚醛樹脂的聚縮水甘油醚類、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三羥甲基丙烷、1,4-環己烷二甲醇、雙酚A的EO付加物、雙酚A的PO付加物等烷二醇類的二縮水甘油醚類、六氫鄰苯二甲酸的縮水甘油酯或二聚酸的二縮水甘油酯等縮水甘油酯類。
又,作為具有環氧基之化合物者,雖可以更列舉:3,4-環氧基環己基甲基-3’,4’-環氧基環己烷羧酸酯、2-(3,4-環氧基環己基-5,5-螺-3,4-環氧基)環己烷-間-二噁烷、二(3,4-環氧基環己基甲基)己二酸酯、二(3,4-環氧基-6-甲基環己基甲基)己二酸酯、3,4-環氧基-6-甲基環己基-3’,4’-環氧基-6’-甲基環己烷羧酸酯、亞甲基雙(3,4-環氧基環己烷)、二環戊二烯二環氧化物、乙二醇的二(3,4-環氧基環己基甲基)醚、伸乙基雙(3,4-環氧基環己烷羧酸酯)、己內酯改質3,4-環氧基環己基甲基-3’,4’-環氧基環己烷羧酸酯、四(3,4-環氧基環己基甲基)丁烷四羧酸酯、二(3,4-環氧基環己基甲基)-4,5-環氧基四氫隣苯二甲酸酯等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但不限定於此等。
作為具有乙烯醚基的化合物者,例如,雖可以列舉:二乙二醇二乙烯醚、三乙二醇二乙烯醚、丁二醇二乙烯醚、己二醇二乙烯醚、環己烷二甲醇二乙烯醚、羥基丁基乙烯醚、乙基乙烯醚、十二烷基乙烯醚、三羥甲 基丙烷三乙烯醚、丙烯醚碳酸丙二酯等,但並不侷限於此等。又,乙烯醚化合物,一般雖有陽離子聚合性,但藉由與丙烯酸酯組合也可能進行自由基聚合。
又,作為具有氧雜環丁基之化合物者,可以使用:1,4-雙[(3-乙基-3-氧雜環丁基甲氧基)甲基]苯、3-乙基-3-(羥基甲基)-氧雜環丁烷等。
又,以上的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使用各單體,也可以混合複數種後而使用。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並不限定為上述者。又,產生充分的折射率差,在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中,為了追求低折射率化,也可以導入氟原子(F),又為了追求高折射率化,也可以導入硫原子(S)、溴原子(Br)、各種金屬原子。又,如在日本特表2005-514487號公報中揭示般,在由氧化鈦(TiO2)、氧化鋯(ZrO2)、氧化錫(SnOX)等高折射率之金屬氧化物構成的超微粒子表面,將已導入丙烯酸基、甲基丙烯酸基、環氧基等光聚合性官能基之機能性超微粒子添加到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中亦有效。
(光起始劑)
作為可以使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進行聚合之光起始劑者,可以列舉:二苯基甲酮、二苯基乙二酮、米蚩酮(Michler’s ketone)、2-氯噻噸酮、2,4-二乙基噻噸酮、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異丙基醚、苯偶姻異丁基醚、2,2-二乙氧基苯乙酮、苄基二甲基縮醛、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羥基環己基 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代丙酮-1,1-[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甲基-1-丙烷-1-酮、雙(環戊二烯基)-雙(2,6-二氟-3-(比洛-1基)鈦、2-苄基-2-二甲基胺基-1-(4-嗎啉代苯基)-丁酮-1,2,4,6-三甲基苯甲醯二苯基氧化膦等。又,此等化合物可以使用各單體,也可以混合複數種後而使用。
又,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的光起始劑,係可藉由光照射而產生酸,再藉由此產生之酸使上述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進行聚合之化合物,一般適合使用鎓鹽、茂金屬錯合物。作為鎓鹽者,係使用重氮鹽、鋶鹽、錪鹽、鏻鹽,硒鹽等,此等的相對離子中,可以使用:BF4 -、PF6 -、AsF6 -、SbF6 -等陰離子。作為具體例者,可以列舉:4-氯苯重氮鎓六氟磷酸酯、三苯基鋶六氟銻酸鹽、三苯基鋶六氟磷酸鹽、(4-苯硫基苯基)二苯基鋶六氟銻酸鹽、(4-苯硫基苯基)二苯基鋶六氟磷酸鹽、雙[4-(二苯基鋶)苯基]硫醚-雙-六氟銻酸鹽、雙[4-(二苯基鋶)苯基]硫化物-雙-六氟磷酸鹽、(4-甲氧基苯基)二苯基鋶六氟銻酸鹽、(4-甲氧基苯基)苯基錪六氟銻酸鹽、雙(4-t-丁基苯基)錪六氟磷酸鹽、苄基三苯基鏻六氟銻酸鹽、三苯基硒六氟磷酸鹽,(η 5-異丙基苯)(η 5-環戊二烯)鐵(II)六氟磷酸鹽等,但不侷限於此等。又,此等化合物可以使用各單體,也可以混合複數種後而使用。
(配合量、其他之任意成分)
本形態中,上述光起始劑,相對於光聚合性化合物100 重量份,係配合0.01至10重量份,較佳為0.1至7重量份,更佳為配合0.1至5重量份左右。此等,配合未達0.01重量份則光硬化性下降,在配合超過10重量份的情形,則招致只有表面硬化而內部的硬化性減低之弊害、著色、阻害柱狀構造的形成。此等光起始劑,可將通常的粉體直接溶解到光聚合性化合物中使用,但溶解性差的情形,也可以使用預先將光起始劑溶解到極少量的溶劑中成為高濃度者。作為如此的溶劑者,以具有光聚合性者為更佳,具體而言可以列舉:碳酸丙酯、γ-丁內酯等。又,為了提高光聚合性也可以添加公知的各種染料或增感劑。再者,亦可共同合併使用藉由加熱光聚合性化合物而可以使其硬化之熱硬化起始劑與光起始劑。此情形,在光硬化之後,可以期待藉由加熱進一步促進光聚合性化合物之聚合硬化而成為完全之產物。
本形態中,使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單獨或混合複數之組成物硬化,可以形成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又,藉由使光聚合性化合物與不具有光硬化性之高分子樹脂的混合物硬化,也可以形成本形態的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作為在此可以使用的高分子樹脂者,可以列舉:丙烯酸樹脂、苯乙烯樹脂、苯乙烯-丙烯酸共聚合體、聚胺酯樹脂、聚酯樹脂、環氧樹脂、纖維素系樹脂、醋酸乙烯酯系樹脂、氯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體、聚乙烯丁醛樹脂等。此等高分子樹脂與光聚合性化合物,在光硬化前必需要有充分的相溶性,但為了確保此相溶性也可以使 用各種有機溶劑或可塑劑等。又,使用丙烯酸酯作為光聚合性化合物的情形,作為高分子樹脂者,從相溶性的觀點而言,以從丙烯酸樹脂選擇為佳。
又,作為調製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組成物之際的溶劑者,例如,可以使用: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甲苯、二甲苯等。
<製造製程>
其次,說明有關本形態的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的製造方法(製程)。首先,將含有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之組成物(以下,有稱為「光硬化性組成物」的情形。)在如透明的PET膜片般之適當基體上塗布或是設成薄片狀,成膜後設成光硬化性樹脂層。將此光硬化性樹脂層,因應必要加以乾燥使溶劑揮發,並且在光硬化性樹脂層上照射光,可以製成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
(在基體上將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之組成物設成薄片狀的手法)
在此,作為在基體上將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組成物設成薄片狀之手法者,適合使用通常的塗工方式或印刷方式。具體而言可以使用:氣動刮塗、棒塗布、刀片塗布、刀塗布、逆塗布、傳送輥塗、凹版輥塗、吻輥塗布、澆鑄塗布、噴霧塗布、狹縫噴口塗布、壓延塗布、大壩塗布、浸漬塗布、模頭塗布等塗布方法,或照像凹版印刷等凹版印刷,絲網印刷等孔版印刷等的印刷等。組成物是低黏度 的情形,在基體的周圍設置一定高度的欄堰,在此欄堰所圍住之範圍內可以將組成物進行澆鑄。
(光罩的積層)
為了高效率形成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的特徵之柱狀領域113、123,也可以積層密著在光硬化性組成物層的光照射側使光照射強度局部變化的光罩。作為光罩的材質者,係將碳等具有光吸收性的填充劑分散在聚合物基材中而成者,雖有一部分入射光被碳吸收,但以開口部分為光可以充分透過之方式構成者為佳。又,即使在光硬化性組成物層上只積層通常的透明膜片,也可以有效促進防止氧障礙之柱狀領域113、123之形成。以如此隔著光罩或透明膜片之光照射,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組成物中,因為產生因應該照射強度的光聚合反應,而容易產生折射率分布,可以有效製作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
(光源)
作為為了在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組成物(光硬化性樹脂層)進行光照射的光源者,通常使用短弧的紫外線發生光源,具體而言可以使用:高壓水銀燈、低壓水銀燈、金屬鹵素燈、氙燈等。又,在光硬化性樹脂層上,必需要照射與所期望的散亂中心軸Q平行之光線,為了得到如此的平行光而配置點光源,並配置為了在此點光源與光硬化性樹脂層之間照射平行光的菲涅耳透鏡等光學透鏡,藉由在光硬化性樹脂層中照射平行光,可以製作異方性光擴散層 110、120。另一方面,使用線狀光源的情形,係如日本特開2005-292219號公報之記載般,在線狀光源與薄片狀之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組成物之間,隔著筒狀物的集合,藉由通過此筒狀物進行光照射,可以製作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使用線狀光源時因為可以連續進行生產故較佳。作為線狀光源者,可以使用化學燈(發出紫外線之螢光燈)。直徑20至50mm、發光長100至1500mm左右之化學燈為市售品,可以配合作成的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之大小適當選擇。
照射在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之組成物的光線,必需含有可能硬化該光聚合性化合物之波長,通常利用以水銀燈的365nm為中心之波長的光。使用此波長帶製作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的情形,照度以0.01~100Mw/cm2的範圍為佳,更佳為0.1~20mW/cm2的範圍。照度未達0.01mW/cm2時,由於硬化需要長時間,故生產效率變差,超過100mW/cm2時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硬化因為太快速而不可能形成結構,導致不能表現目的之異方性擴散特性。又,光的照射時間並無特別限定,但以10~180秒鐘為佳,更佳為30~120秒鐘。
本形態的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如上述般藉由以低照度的光進行比較長時間的照射,在光硬化性組成物層中可得到形成特定之內部結構者。為此,只有如此的光照射會殘存未反應的單體成分,有時候會產生黏著性而有操作性及耐久性發生問題的情形。如此的情形, 可追加照射1000mW/cm2以上的高照度之光使殘存單體聚合。此時是以從積層光罩之側的相反側進行光照射為佳。
將如以上操作而製成的異方性光擴散層110、120以直接或是隔著黏著層130進行積層,可以得到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100。
作為在上述黏著層130中可使用的黏著劑者,只要是具有透明性者就可以,無特別制限,但適合使用常溫下具有感壓接著性之黏著劑。作為如此的黏著劑者,例如可以列舉:聚酯系樹脂、環氧系樹脂、聚胺酯系樹脂、矽氧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等樹脂。特別是,由於丙烯酸系樹脂的光學透明性高、比較便宜等故較佳。隔著黏著層積層複數光擴散層(在本形態指光擴散層110、120)的情形,黏著層的厚度以5至50μm左右為佳。
另一方面,在異方性光擴散層110直接積層異方性光擴散層120的情形,在硬化異方性光擴散層110用的光硬化性樹脂層之後,在該硬化後的異方性光擴散層110上直接塗布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之組成物或是設成薄片狀即可。又,與異方性光擴散層110進行同樣操作製作異方性光擴散層120,可以得到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100。
《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的用途》
以上,詳細說明有關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100的結構以及製造方法,接著,一面參照第12圖以及第13圖,一面說明上述異方性光學膜片100的合適用途。第 12圖以及第13圖,係表示一個使用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100之液晶顯示面板的結構例子之模式圖。
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100,可以適合作為顯示裝置用的擴散膜片使用。作為可能適合利用異方性光學膜片100之顯示裝置者,只要在顯示性能中具有視野角相依性者即可。作為如此的顯示裝置者,例如,可以列舉:液晶顯示面板、PDP面板、有機EL面板、場發射顯示器、背投影機等。在此,顯示性能中具有視野角相依性,是指由正面方向(顯示裝置的觀察面之法線方向,視野角0°方向)觀察的情形與從斜方向(視野角比0°大的方向)觀察的情形,對比、層次特性、色度等顯示性能不同,或是亮度大幅變化之意。特別是在液晶顯示面板的TN模式或是STN模式中,如此的視野角相依性雖會強烈表現,但在此等顯示裝置的觀察面側,藉由設置本形態的異方性光學膜片100,即可在視野角方向具有優良的顯示特性(亮度或對比等),同時在其他方向可以抑制顯示特性降低。
又,例如,在液晶顯示裝置(LCD)中使用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100的情形,只要於液晶顯示面板的光射出側配置異方性光學膜片100即可。具體而言,如第12圖以及第13圖所示般,在已形成透明電極的一對透明玻璃基板1011、1012之間,使挾持向裂(nematic state)液晶1013,於此玻璃基板1011、1012的兩側,設置一對偏光板1014、1015而成之液晶顯示面板中,在偏光板1014上或是玻璃基板1011與偏光板1014之間,可以配置 本形態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100。又,作為上述透明玻璃基板、向裂液晶、偏光板等者,一般可以使用習知者。
[實施例]
其次,藉由實施例以及比較例,更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此等例子之任何限定。
根據以下的方法,製造本發明的異方性光學膜片以及比較例的異方性光學膜片。
[實施例1]
在厚度100μm之PET膜片(東洋紡公司製,商品名:A4300)的邊緣部全周,使用液體分配裝置(Dispenser)以硬化性樹脂形成高度0.07mm的隔離壁。在其中充填下述的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後,以別的PET膜片覆蓋。
‧矽氧‧胺酯‧丙烯酸酯(折射率:1.460,重量平均分子量:5,890) 20重量份
(RAHN公司製,商品名:00-225/TM18)
‧新戊基二醇二丙烯酸酯(折射率:1.450) 30重量份
(Daicel Cytec公司製,商品名:Ebecryl 145)
‧雙酚A的EO付加物二丙烯酸酯(折射率:1.536) 15重量份
(Daicel Cytec公司製,商品名:Ebecryl 150)
‧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折射率:1.518) 40重量份
(共榮社化學製,商品名:LIGHT ACRYLATE PO-A)
‧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 4重量份
(BASF公司製,商品名:Irgacure 651)
加熱以PET膜片挾住兩面之0.07mm厚度的液膜,將由上部UV點光源(浜松Photonico公司製,商品名:L2859-01)的落射用照射單元射出之平行UV光線由塗膜面的法線方向以照射強度5mW/cm2垂直照射1分鐘,在PET膜片上形成具有多數柱狀結構之異方性光擴散層。
又,變更隔離壁的高度,使用0.03mm的隔離壁,在PET膜片上形成具有多數柱狀構造之異方性光擴散層。
在剝離PET膜片後,將測定各別的異方性光擴散層之單獨直線透過率的結果在表1中表示。再者,將2個異方性光擴散層,隔著25μm厚度的透明性黏著材料進行積層,將測定得到的異方性光學膜片之直線透過率的結果在表2中表示。
[實施例2]
變更平行UV光線的照射角度,除了第1層異方性光擴散層設成約20°、第2層異方性光擴散層設成約5°之外,其他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而得到2個異方性光擴散層。將各別的光學特性與隔著黏著材料作成之異方性光學膜片的光學特性在表1與表2中表示。
[實施例3]
變更平行UV光線的照射角度,除了第1層異方性光擴散層設為約40°、第2層異方性光擴散層設為約20°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而得到2個異方性光擴散層。將各別的光學特性與隔著黏著材料作成之異方性光學膜片的 光學特性在表1與表2中表示。
[實施例4]
在不隔著黏著材料下作成與實施例3相同的異方性光擴散層之積層體。得到第1層異方性光擴散層後,將覆蓋的PET膜片剝離之後,在形成於第1層的隔離壁之更上方追加形成0.03mm之隔離壁,在第1層異方性光擴散層之上充填同樣的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以PET膜片覆蓋。然後以同樣的操作,形成第2層異方性光擴散層,得到第1層與第2層為密著的異方性光學膜片。雖未測定各別的異方性光擴散層的光學特性,但以與實施例3同條件作成之各別異方性光擴散層的光學特性,推測與實施例3等同。將得到之異方性光學膜片的光學特性在表1與表2中表示。
[實施例5]
除了變更平行UV光線的照射角度,第1層異方性光擴散層設成約20°、第2層異方性光擴散層設成約10°、第2層的隔離壁高度做成0.02mm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而得到2個異方性光擴散層。將各別的光學特性與隔著黏著材料作成的異方性光學膜片的光學特性在表1與表2中表示。
[實施例6]
除了變更平行UV光線的照射角度,第1層異方性光擴散層設成約20°、第2層異方性光擴散層設成約15°、第1層的隔離壁高度作成0.10mm、第2層的隔離壁高度作成0.03mm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而得到2個異方性光擴 散層。將各別的光學特性與隔著黏著材料作成的異方性光學膜片之光學特性在表1與表2中表示。
[實施例7]
除了變更平行UV光線的照射角度,第1層異方性光擴散層設成約20°、第2層的異方性光擴散層設成約15°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而得到2個異方性光擴散層。將各別的光學特性與隔著黏著材料作成的異方性光學膜片之光學特性在表1與表2中表示。
[實施例8]
除了變更平行UV光線的照射角度,第1層異方性光擴散層設成約15°、第2層異方性光擴散層設成約20°、第1層的隔離壁高度作成0.03mm、第2層的隔離壁的高度作成0.07mm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而得到2個異方性光擴散層。將各別的光學特性與隔著黏著材料作成的異方性光學膜片的光學特性在表1與表2中表示。
[實施例9]
除了變更平行UV光線的照射角度,第1層異方性光擴散層設成約0°、第2層異方性光擴散層設成約10°、第1層的隔離壁高度作成0.05mm、第2層的隔離壁高度作成0.03mm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而得到2個異方性光擴散層。將各別的光學特性與隔著黏著材料作成的異方性光學膜片的光學特性在表1與表2中表示。
[實施例10]
除了變更平行UV光線的照射角度,第1層異方性光 擴散層設成約30°、第2層異方性光擴散層設成約40°、第1層的隔離壁高度作成0.07mm、第2層的隔離壁高度作成0.03mm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而得到2個異方性光擴散層。將各別的光學特性與隔著黏著材料作成的異方性光學膜片的光學特性在表1與表2中表示。
[比較例1]
除了將實施例1的隔離壁變更成0.1mm之外,其餘同樣操作而得到異方性光擴散層。只作成1個異方性光擴散層,未得到積層異方性光擴散層而成之異方性光學膜片。將得到的異方性光擴散層的光學特性在表1與表2中表示。
[比較例2]
為了將2個異方性光擴散層形成相同厚度,除了將隔離壁的高度分別作成0.07mm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得到各個異方性光擴散層,將測定光學特性之結果在表1中表示。與實施例1同樣隔著黏著材料積層2個異方性光擴散層,將得到的異方性光學膜片的光學特性在表2中表示。
[比較例3]
為了將2個異方性光擴散層形成相同厚度,除了將隔離壁的高度分別作成0.03mm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得到各個異方性光擴散層,將測定光學特性之結果在表1中表示。與實施例1同樣隔著黏著材料積層2個異方性光擴散層,將得到的異方性光學膜片之光學特性在表2中表示。
[比較例4]
為了將2個異方性光擴散層形成相同厚度,除了將隔離壁的高度分別作成0.07mm之外,其餘與實施例2同樣操作,得到各個異方性光擴散層,將測定光學特性之結果在表1中表示。與實施例2同樣隔著黏著材料積層2個異方性光擴散層,將得到的異方性光學膜片之光學特性在表2中表示。
[比較例5]
為了將2個異方性光擴散層形成相同厚度,除了將隔離壁的高度分別作成0.03mm之外,其餘與實施例2同樣操作,得到各個異方性光擴散層,將測定光學特性之結果在表1中表示。與實施例2同樣隔著黏著材料積層2個異方性光擴散層,將得到的異方性光學膜片的光學特性在表2中表示。
又,在上述表2中評估基準如以下所述。
◎透過率的最大值為35%以上,並且擴散幅為55°以上
○○透過率的最大值為25%以上未達35%,並且擴散幅為55°以上
○透過率的最大值為25%以上未達35%,並且擴散幅為40°以上未達55°
△透過率的最大值為10%以上未達25%,並且擴散幅為40°以上未達55°
×透過率的最大值為10%以上未達25%,並且擴散幅為未達40°
如表2中所示,實施例的異方性光學膜片具有比較高的透過率之最大值,同時具有廣的擴散幅。特別是實施例7、8及10的高透過率與廣的擴散幅共同有高水準之平衡,可謂是優良的異方性光學膜片。另一方面,比較例的異方性光擴散層或是異方性光學膜片,透過率雖與實施例同等,但擴散幅狹窄。此外,實施例3、4及10,因為散亂軸方向在30至40°附近,並且擴散幅廣,在此方向的視野角改善良好,實際貼合在的透過型LCD之表面後以目視確認時,亮度以及對比良好,視野角變寬廣,係顏色變化等不適感也少之顯示體。
因此,實施例的異方性光學膜片,可以兼具高的透過率與擴散幅,作為顯示體的擴散膜片使用時,可得到相對於視野角為優良之特性,又可以得到正面方向的對比或亮度不易下降等效果。
以上,一面參照圖面一面說明有關本發明的適合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上述之形態。亦即可理解在專利申請範圍所記載的發明範圍內,該技術業者可以想到的其他形態或是各種變更例,也屬於本發明的技 術範圍。
例如,在上述之形態中,雖說明相關之具有2層異方性光擴散層之異方性光學膜片,但本發明相關之異方性光學膜片,也可是以具有3層以上之異方性光擴散層者。
110‧‧‧異方性光擴散層(a)
120‧‧‧異方性光擴散層(b)
130‧‧‧黏著層

Claims (5)

  1. 一種異方性光學膜片,係積層2層以上的直線透過率隨入射光之入射角變化而改變的異方性光擴散層而成之異方性光學膜片,其特徵為:前述各個異方性光擴散層,係具有基材領域以及與該基材領域有不同折射率的複數柱狀領域者,作為前述異方性光擴散層,至少具有2種類直線透過率不同的異方性光擴散層(a)以及異方性光擴散層(b),於前述異方性光擴散層(a)中,係以直線透過率成為最大之入射角入射之光的直線透過率即最大直線透過率為40%以上未達95%,並且,以直線透過率成為最小之入射角入射之光的直線透過率即最小直線透過率為未達20%,於前述異方性光擴散層(b)中,係前述最大直線透過率為20%以上未達40%,並且,前述最小直線透過率為未達20%。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異方性光學膜片,其中,前述各個異方性光擴散層,至少具有1個散亂中心軸,將前述異方性光擴散層的法線與前述散亂中心軸形成的極角θ(-90°<θ<90°)當作散亂中心軸角度時,前述異方性光擴散層(a)的散亂中心軸角度與前述異方性光擴散層(b)的散亂中心軸角度之差的絶對值,為0°以上30°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異方性光學膜片,其中,在前述柱狀領域的與配向方向垂直之截面中,短徑與長徑的長寬比未達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異方性光學膜片,其中,前述各個異方性光擴散層的厚度,為15μm以上100μm以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異方性光學膜片,其中,在前述複數的異方性光擴散層間,復具有具透明性之黏著層。
TW104101769A 2014-01-21 2015-01-20 異方性光學膜片 TWI6515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8815 2014-01-21
JP2014-008815 2014-0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4986A true TW201534986A (zh) 2015-09-16
TWI651551B TWI651551B (zh) 2019-02-21

Family

ID=53681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1769A TWI651551B (zh) 2014-01-21 2015-01-20 異方性光學膜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330831B2 (zh)
JP (1) JP6483030B2 (zh)
KR (1) KR102240334B1 (zh)
CN (1) CN105829924B (zh)
TW (1) TWI651551B (zh)
WO (1) WO20151115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9451B (zh) 2017-03-31 2022-04-01 日商巴川製紙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各向異性光學膜之導光積層體及使用該導光積層體的面狀光源裝置
KR102310172B1 (ko) 2017-05-25 2021-10-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10743257B2 (en) * 2017-09-15 2020-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wakeup signal transmission
CN112088578A (zh) * 2018-05-14 2020-12-15 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 头戴式显示器
US11126002B2 (en) * 2018-05-14 2021-09-21 Tomoegawa Co., Ltd. Head-mounted display
JP7428987B2 (ja) * 2018-09-28 2024-02-07 株式会社巴川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異方性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導光積層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用面状照明装置
JP7279062B2 (ja) * 2018-09-28 2023-05-22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異方性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導光積層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用面状照明装置
JP2020112729A (ja) * 2019-01-15 2020-07-2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9613746A (zh) * 2019-01-30 2019-04-1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层和显示装置
CN109613760A (zh) * 2019-01-30 2019-04-1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层和显示装置
JP7414397B2 (ja) * 2019-02-26 2024-01-16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光拡散フィルム
CN113631965A (zh) * 2019-03-29 2021-11-09 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 使用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反射型显示装置
JP7446738B2 (ja) * 2019-08-20 2024-03-1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光拡散制御体および反射型表示体
JP2021043373A (ja) 2019-09-12 2021-03-1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7475182B2 (ja) 2020-03-31 2024-04-26 株式会社巴川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2162846B1 (ko) * 2020-08-20 2020-10-07 에스케이씨하이테크앤마케팅(주) 광학 복합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3031332B (zh) * 2021-03-22 2023-01-20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CN116802525A (zh) * 2021-03-31 2023-09-22 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 各向异性光扩散膜和显示装置
CN116802526A (zh) * 2021-03-31 2023-09-22 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 各向异性光扩散膜和显示装置
JP2022182093A (ja) * 2021-05-27 2022-12-08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樹脂膜、樹脂膜の作成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220170168A (ko) 2021-06-22 2022-12-29 김민우 공용 전동 킥보드 헬멧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66112A (ja) * 1999-12-08 2001-06-22 Nitto Denko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素子
WO2002097483A1 (fr) 2001-05-28 2002-12-05 Clariant International Ltd Couche mince de diffusion de lumiere presentant des caracteristiques de diffusion regulee, element optique et afficheur a cristaux liquides comprenant ladite couche mince
DE10200760A1 (de) 2002-01-10 2003-07-24 Clariant Gmbh Nanokompositmaterial zur Herstellung von Brechzahlgradientenfolien
JP4205388B2 (ja) * 2002-09-05 2009-01-07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異方性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装置
US20040110957A1 (en) 2002-12-05 2004-06-1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Process for the synthesis of an antiviral compound
JP4095573B2 (ja) 2004-03-31 2008-06-04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異方性拡散媒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265915A (ja) 2004-03-16 2005-09-29 Tomoegawa Paper Co Ltd 異方性拡散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35940B2 (ja) * 2004-10-20 2008-08-20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異方性拡散媒体
JP2008053592A (ja) 2006-08-28 2008-03-06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吊り上げられた変圧器を誘導する変圧器誘導具
TW200837392A (en) * 2006-10-31 2008-09-16 Tomoegawa Co Ltd Anisotropic diffusing film, display us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5090861B2 (ja) * 2007-11-07 2012-12-05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異方性拡散媒体
JP5960979B2 (ja) * 2010-12-16 2016-08-02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光拡散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738006B2 (ja) * 2011-03-01 2015-06-17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光学フィルム
JP6140081B2 (ja) * 2012-01-19 2017-05-3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
JP5977955B2 (ja) 2012-02-16 2016-08-24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異方性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18719B2 (ja) * 2012-03-05 2015-11-1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および異方性散乱体
JP5826676B2 (ja) * 2012-03-06 2015-12-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6093113B2 (ja) * 2012-03-19 2017-03-08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異方性光学フィルム
EP2927714B1 (en) * 2012-11-29 2020-04-01 Tomoegawa Co., Ltd. Anisotropic optical fil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03422A1 (en) 2017-01-05
JPWO2015111523A1 (ja) 2017-03-23
JP6483030B2 (ja) 2019-03-13
CN105829924A (zh) 2016-08-03
TWI651551B (zh) 2019-02-21
KR20160111961A (ko) 2016-09-27
KR102240334B1 (ko) 2021-04-14
CN105829924B (zh) 2018-10-19
WO2015111523A1 (ja) 2015-07-30
US10330831B2 (en) 2019-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1551B (zh) 異方性光學膜片
TWI654087B (zh) 各向異性光學膜
US11209587B2 (en) Light guiding laminate using anisotropic optical film and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760456B (zh) 防眩性薄膜及顯示裝置
JP6716313B2 (ja) 異方性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616921B1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JP2010262046A (ja)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
JP6542007B2 (ja) 異方性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1200891A1 (ja)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902895B2 (ja) 異方性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81329B1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WO2022209567A1 (ja)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22157897A (ja)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JP2021162733A (ja)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