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2550A - 雙層腕帶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雙層腕帶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532550A TW201532550A TW103113645A TW103113645A TW201532550A TW 201532550 A TW201532550 A TW 201532550A TW 103113645 A TW103113645 A TW 103113645A TW 103113645 A TW103113645 A TW 103113645A TW 201532550 A TW201532550 A TW 201532550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oop body
- hoop
- double
- wristband
- vertical wall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5/00—Holders or carriers for hand articles; Holders or carriers for use while travelling or camp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5/00—Holders or carriers for hand articles; Holders or carriers for use while travelling or camping
- A45F2005/008—Hand articles fastened to the wrist or to the arm or to the le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一種雙層腕帶,包括:一呈U形對稱之第一箍體,在鄰近其兩端部附近分別形成一鏤空區,任一鏤空區的周圍於內表面上形成有一突起的垂直壁面以及一水平壁面;一第二呈U形對稱之箍體,其外表面有一凹陷部,凹陷部中形成一對環形凹槽;其中,第一箍體容置於凹陷部之中,同時第一箍體之一對鏤空區周圍形成之垂直壁面及水平壁面分別與一對環形凹槽之垂直部及水平部互相干涉嵌合。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腕帶,特別是一種由兩個具不同結構的帶體組成的腕帶。
腕帶是一種常見的、配戴在手腕上的飾品。腕帶的幾何形狀能有多種不同的設計,其中包括箍形的腕帶。一些箍形的腕帶為了讓使用者配戴時不會因硬材質接觸皮膚而感到不舒服,採用了具有彈性的軟性物質,例如:橡膠;但類似的材質製成的腕帶過於柔軟且不具有軔性,容易因外力而產生變形,進而從手腕上脫落,甚至產生無法復原的變形。
對於上述的問題,最容易想到的解決方法便是在腕帶上加上扣合結構,讓腕帶的兩端能彼此扣住,但增加扣合結構明顯會同時增加製作成本及製作時間,也會改變整個箍形腕帶在外型上的設計。
對於加強箍形腕帶結構,另外一種解決方法是在製作時以埋入成型的工法,使箍形腕帶內部是一片金屬,金屬的軔性能強化整個腕帶的強度,讓箍形腕帶不會輕易發生變形;但是金屬埋入的箍形腕帶在外觀上看不出和未具有金屬的箍形腕帶有什麼分別,對飾品來說是個缺點。
本發明認為箍形腕帶的結構有改良的空間,同時,為了因應腕帶結構的改良,也需要有新的腕帶製作方法。
針對上述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層腕帶及雙層腕帶的製作方法,使箍形腕帶的結構強度有所提升並且在外型上有所區別。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層腕帶,包括:一第一箍體,呈U形對稱且具有兩彎折部,具有一內表面及與內表面相對的一外表面,自第一箍體之兩末端部至最接近之彎折部的區域上,分別形成有一鏤空區,任一鏤空區的周圍於內表面上形成有一突起的垂直壁面,至少一部分突起的垂直壁面上進一步形成有一水平壁面,突起的垂直壁面自內表面朝遠離內表面的方向延伸,水平壁面自垂直壁面朝鏤空區延伸;及一第二箍體,呈U形對稱且具有兩彎折部,具有一內表面及與內表面相對的一外表面,第二箍體的外表面與第一箍體的內表面相接,第二箍體的外表面具有一凹陷部,凹陷部中形成有一對環形凹槽,各環形凹槽具有一垂直部及一水平部,第一箍體恰可容置於凹陷部之中,同時第一箍體的垂直壁面與垂直部互相干涉嵌合,第一箍體的水平壁面與水平部互相干涉嵌合。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了一種雙層腕帶的製作方法,包括:提供一第一箍體,其呈U形對稱且具有兩彎折部,具有一內表面及與內表面相對的一外表面,自第一箍體之兩末端部至最接近之彎折部的區域上,分別形成有一鏤空區,任一鏤空區的周圍於內表面上形成有一突起的垂直壁面,至少一部分突起的垂直壁面上進一步形成有一水平壁面,突起的垂直壁面自內表面朝遠離內表面的方向延伸,水平壁面自垂直壁面朝鏤空區延伸;夾持並固定第一箍體;及形成與第一箍體相嵌合的一第二箍體,第二箍體的一外表面與第一箍體的內表面相接合。
透過本發明所提供的雙層腕帶,腕帶的結構得到強化,靠著第一箍體及第二箍體彼此的結構能互相干涉嵌合,整個腕帶不會輕易變形,並且在外觀上也能較過去的腕帶有所識別。
透過本發明所提供的雙層腕帶製作方法,能以目前常見的埋入成型製造出如上所述第一箍體及第二箍體彼此的結構互相干涉嵌合的腕帶,不會額外增加製造成本。
1‧‧‧雙層腕帶
12‧‧‧第一箍體
121‧‧‧內表面
122‧‧‧外表面
123a、123b‧‧‧彎折部
124a、124b‧‧‧末端部
125a、125b‧‧‧鏤空區
126‧‧‧點焊螺母
127‧‧‧中心位置
128‧‧‧垂直壁面
1282‧‧‧水平壁面
14‧‧‧第二箍體
141‧‧‧內表面
142‧‧‧外表面
143‧‧‧凹陷部
143a、143b‧‧‧端緣
144a、144b‧‧‧環形凹槽
1440a‧‧‧端緣
1441a‧‧‧垂直部
1441b‧‧‧水平部
145a、145b‧‧‧末端部
146a、146b‧‧‧彎折部
147‧‧‧第二箍體通孔
148‧‧‧螺母通孔
16‧‧‧通孔
201~203‧‧‧流程
X-X、Y-Y、Z-Z、X’-X’、Y’-Y’、Z’-Z’‧‧‧切線
12‧‧‧第一箍體
121‧‧‧內表面
122‧‧‧外表面
123a、123b‧‧‧彎折部
124a、124b‧‧‧末端部
125a、125b‧‧‧鏤空區
126‧‧‧點焊螺母
127‧‧‧中心位置
128‧‧‧垂直壁面
1282‧‧‧水平壁面
14‧‧‧第二箍體
141‧‧‧內表面
142‧‧‧外表面
143‧‧‧凹陷部
143a、143b‧‧‧端緣
144a、144b‧‧‧環形凹槽
1440a‧‧‧端緣
1441a‧‧‧垂直部
1441b‧‧‧水平部
145a、145b‧‧‧末端部
146a、146b‧‧‧彎折部
147‧‧‧第二箍體通孔
148‧‧‧螺母通孔
16‧‧‧通孔
201~203‧‧‧流程
X-X、Y-Y、Z-Z、X’-X’、Y’-Y’、Z’-Z’‧‧‧切線
第1圖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層腕帶示意圖;
第2圖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層腕帶的爆炸示意圖;
第3A圖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層腕帶之第一箍體之靠近末端部的放大示意圖;
第3B圖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層腕帶之第一箍體於第3A圖之X-X切線及Y-Y切線之間的截面放大示意圖;
第3C圖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層腕帶之第一箍體於第3A圖之Y-Y切線及Z-Z切線之間的截面放大示意圖;
第3D圖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層腕帶之第一箍體於第3A圖之Z-Z切線的截面放大示意圖;
第4A圖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層腕帶之第二箍體之一端部附近的放大示意圖;
第4B圖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層腕帶之第二箍體於第4A圖之X’-X’切線及Y’-Y’切線之間的截面放大示意圖;
第4C圖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層腕帶之第二箍體於第4A圖之Y’-Y’切線及Z’-Z’切線之間的截面放大示意圖;
第5圖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層腕帶的製作方法流程圖。
本發明主要是揭露關於一種雙層腕帶的結構及製作方法,其中用以形成雙層腕帶的機具並非本發明的技術重點且亦已為具有相關知識者所知,因此本發明只針對製作的工法加以介紹;同時,本發明所對照之圖示係表達與本發明特徵有關之結構示意,並未亦不需要依實際尺寸繪製,合先敘明。
首先,請參閱第1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層腕帶1的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例的雙層腕帶1是一個呈U形的箍體,雙層腕帶1是由一呈U形的第一箍體12及一同樣呈U形的第二箍體14所組成,雙層腕帶1之兩個末端部之間存在一間隙。雙層腕帶1之本體在靠近兩個末端部附近,分別形成有一通孔16,通孔16同時貫通第一箍體12及一第二箍體14。另一實施例中,雙層腕帶1可以不具有通孔16。
接著,請參閱第2圖所示,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層腕帶1的爆炸示意圖。如第2圖所示,本實施例之雙層腕帶1之第一箍體12具有一對稱結構,有一內表面121及一與內表面121相對的外表面122,並形成兩個彎折部123。第一箍體12在從靠近其兩個末端部124a、124b的部位至靠近彎折部123a、123b的本體上,分別形成有一鏤空區125a、125b,兩鏤空區125a及125b皆自第一箍體12的內表面121貫通至第一箍體12的外表面122。本實施例中,鏤空區125a、125b的長度大致為末端部124a、124b至彎折部123a、123b的長度的一半,然而鏤空區125a、125b的長度可以依需求調整,而不受限於此處的例示。另外,在一個實施狀態下,第一箍體12的內表面121之非鏤空區處,可以具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點焊螺母126。
請繼續參閱第2圖,本實施例之雙層腕帶1之第二箍體14同樣具有一對稱結構,有一內表面141及一與內表面141相對的外表面142,並形成兩個彎折部146a、146b。第二箍體14的外表面142上於中央處形成一凹陷部143,凹陷部143的形成範圍自第二箍體14的一末端部145a附近延伸到第二箍體14的另一末端部145b附近,但凹陷部143的端緣143a、143b並未與第二箍體14的兩末端部145a、145b相接。此外,凹陷部143中從靠近凹陷部143之兩個端緣143a、143b的部位至靠近彎折部146a、146b的部位上進一步形成有一對環形凹槽144a、144b,環形凹槽144a之一端緣1440a和凹陷部143的其中一端緣143a相鄰但未相接,環形凹槽144b亦有類似結構,在此並不詳述。本實施例中,環形凹槽144a、144b的長度分別與鏤空區125a、125b的長度相當,然而可依照鏤空區125a、125b的長度調整而相應調整,而不受限於此處的例示。當第一箍體12與第二箍體14相接時,第一箍體12的內表面121與第二箍體14的外表面142相接,且鏤空區125a、125b分別對應至環形凹槽144a、144b而相接,至於第一箍體12及第二箍體14是如何接合並固定,稍候詳述。
請參閱第3A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層腕帶1之第一箍體12之靠近末端部的放大示意圖。如前所述,第一箍體12在從靠近其兩個末端部124a、124b的部位至靠近彎折部123a、123b的本體上,分別具有一由內表面121貫通至外表面122的鏤空區125a、125b,兩端的鏤空區125a、125b分別和第一箍體12的兩末端部124a、124b保持有一段距離;由於鏤空區125a與125b附近的結構設計相同,以下僅舉鏤空區125b為例說明。在內表面121上,鏤空區125b的周圍都有突起的垂直壁面128,除了靠近末端部124b之突起的垂直壁面128外,其他的突起垂直壁面128上進一步具有水平壁面1282,水平壁面1282是圍繞著鏤空區125b配置。如第3A圖所示,鏤空區125b周圍的結構配置自靠近末端部124b開始,隨著遠離末端部124b依次有如第3B至3D圖的截面變化。
首先,鏤空區125b之靠近末端部124b之一端,其於內表面121上形成的垂直壁面128為連續連接的,如同切線X-X所截取的剖面。其次,鏤空區125b之位於切線X-X及切線Y-Y之間的截面結構如第3B圖所示,其中,垂直壁面128是自內表面121往遠離內表面121的方向延伸,此區域的垂直壁面128上並未進一步形成有水平壁面1282。再者,鏤空區125b之位於切線Y-Y及切線Z-Z之間的截面結構如第3C圖所示,其中,垂直壁面128上更進一步形成有水平壁面1282,在此截面中,水平壁面1282為不連續的,也就是鏤空區125b依然貫通第一箍體12,另外,垂直壁面128是自內表面121往遠離內表面121的方向延伸,而水平壁面1282是自垂直壁面128朝向鏤空區125b的方向延伸;例如,垂直壁面128是和內表面121垂直,水平壁面1282又和垂直壁面128垂直。接著,鏤空區125b之位於切線Z-Z的截面結構如第3D圖所示,其中,垂直壁面128上同樣形成有水平壁面1282,在此截面中,水平壁面1282為連續的,亦即水平壁面1282是自垂直壁面128朝向鏤空區125b的方向延伸,而突出於垂直壁面128之外。明顯的,第一箍體12的鏤空區125a周圍也有如上所述的配置,在此並不加以贅述。
請同時參閱第4A圖至第4C圖,第4A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層腕帶1之第二箍體14之一端部145a附近的放大示意圖,而第4B圖至第4C圖是第二箍體14之一端部附近不同部位的截面放大示意圖。請參閱第4A圖,如前所述,第二箍體14的外表面142上有一凹陷部143,凹陷部143的形成範圍自第二箍體14的一末端部145a附近延伸到另一末端部145b附近,但凹陷部143的端緣143a及另一端緣(未圖示)並未和末端部145a、145b相接;在凹陷部143中,從靠近凹陷部143之端緣143a的部位至靠近彎折部146a的部位上進一步形成有一環形凹槽144a,並於靠近凹陷部143之端緣143a處形成一第二箍體通孔147貫通至內表面141。另外,在第一箍體12的內表面121之非鏤空區125處,具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點焊螺母126的實施狀態下,第二箍體14上也會有對應數量的螺母通孔148,且每一螺母通孔148的位置會分別和其中一點焊螺母126的位置相對應。
此外,如第4B圖所示,由第4A圖之在切線X’-X’至切線Y’-Y’之間的第二箍體14的截面來看,第二箍體14外表面142上為凹陷部143,凹陷部143中進一步有第二箍體通孔145貫通至內表面141。接著,如第4C圖所示,由第4A圖之在切線Y’-Y’至切線Z’-Z’之間的第二箍體14的截面來看,環形凹槽144a形成於凹陷部143的中心區域之周圍,而將中心區域包圍。從截面來看,環形凹槽144a具有一垂直部1441a及一水平部1441b,水平部1441b之間相隔一距離。另外,環形凹槽144a之垂直部1441a自第二箍體14外表面142朝第二箍體14之內表面141的方向延伸,環形凹槽144a之水平部1441b則在與垂直部1441a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朝中心區域延伸。在切線Z’-Z’另一側的截面也和切線Y’-Y’至切線Z’-Z’之間的截面類似,但兩側環形凹槽144a之水平部1441b隨著遠離切線Z’-Z’而逐漸彼此相連。明顯的,在第二箍體14另一末端部145b的外表面142也有如上所述的環形凹槽144a、第二箍體通孔147等結構,在此並不加以贅述。
當第一箍體12及第二箍體14結合時,第一箍體12的末端部124a、124b分別和第二箍體14的兩末端部145a、145b相對,並使第一箍體12恰可容置於第二箍體14的凹陷部143中。同時,第一箍體12鄰近兩末端部124a、124b的兩組垂直壁面128、水平壁面1282恰可分別容置於第二箍體14鄰近於兩末端部145a、145b的環形凹槽144a、144b中並互相干涉嵌合,例如,垂直壁面128與環形凹槽144a之垂直部1441a互相干涉嵌合,以及水平壁面1282與環形凹槽144a之水平部1441b互相干涉嵌合,進一步使得第一箍體12及第二箍體14能穩固的結合。
此外,第3A圖中靠近第一箍體12末端部124b的切線X-X、Y-Y分別和第4A圖中靠近第二箍體14末端部145a的切線X’-X’、Y’-Y’相對。明顯的,在靠近末端部124a且位於切線X-X、Y-Y之間的鏤空區125,會和鄰近末端部145a的切線X’-X’、Y’-Y’之間的第二箍體通孔147結合並形成如第1圖所示的通孔16。另外,在第一箍體12有點焊螺母126,且第二箍體14有螺母通孔148的實施狀態下,每一螺母126都恰能容置於其中一螺母通孔148之中,使第一箍體12及第二箍體14能更穩固的互相嵌合。另外,在一較佳實施狀態下,第一箍體12的內表面121及第二箍體14的外表面142之間,更以一種黏著劑(未圖示)互相黏合,使第一箍體12及第二箍體14的接合更加穩固。
接著,請參閱第5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層腕帶的製作方法流程圖。如第5圖所示,本發明製作雙層腕帶1的方法包括:
步驟201:提供如第2圖所示的一第一箍體12,第一箍體12具有一內表面121及與該內表面121相對的一外表面122,並如第3A圖所示,有一對分別鄰近第一箍體12兩末端部124a、124b的鏤空區125,每一鏤空區125在內表面121的周圍形成垂直壁面128,其中一部份的垂直壁面128更進一步形成一水平壁面1282。
在另一較佳實施狀態下,第一箍體12的內表面121之非鏤空區會進一步具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點焊螺母126。
步驟202:夾持固定第一箍體12;在一較佳的實施狀態下,係夾持鏤空區125周圍,垂直壁面128未與水平壁面1282相接合處,但本發明對此並不加以限制。
步驟203:形成與第一箍體12相嵌合的第二箍體14,第二箍體14的外表面142與第一箍體12的內表面121相接。詳言之,第二箍體14的外表面142將形成一凹陷部143,俾第一箍體12恰容置於凹陷部143中,同時第一箍體12的垂直壁面128及水平壁面1282,分別容置於凹陷部143中一環形凹槽144a的垂直部1441a及水平部1441b且互相干涉嵌合,形成如第1圖所示的雙層腕帶1。另外,當第一箍體12的內表面121具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點焊螺母126時,第二箍體14上相應的位置便會形成螺母通孔146,使點焊螺母126容置其中並互相嵌合,進一步使第一箍體12及第二箍體14彼此緊密接合。
其中,第二箍體14可以是以埋入成型的方式生成,因此第二箍體14的材料可以是高分子膠體,例如:聚氯乙烯、聚丙烯,但本發明並不對第二箍體14的材料加以限制;另外,在形成第二箍體14之前,可以在第一箍體12的內表面121塗上黏著劑(未圖示),使得第一箍體12和第二箍體14能更緊密的接合。
本發明的第一箍體12及第二箍體14分別是以不同特性的材質所製成,而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狀態中,第一箍體12是由金屬製成,第二箍體14是以軟性的材質製成,金屬具有硬度及彈性,於是當第一箍體12和第二箍體14結合時,第一箍體12能使軟性的第二箍體14不因受到擠壓而輕易產生變形,使本發明的雙層腕帶1不藉由其他的結合結構就能穩妥的配置在手腕上。本發明所提出的雙層腕帶1可同時看到第一箍體12的外表面122及第二箍體14的外表面142,具有美觀的效果,並能和單一材質製成的腕帶有所識别。
本發明的雙層腕帶1的第一箍體12結構經過設計,使得第一箍體12及第二箍體14彼此的結構能互相干涉嵌合,加強雙層腕帶1的結構強度。
本發明的製作雙層腕帶1的方法,是以目前常見的埋入成型製程為基礎改良以形成第二箍體14,並未加入新的工法,因此不會額外增加製作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權利;同時以上的描述,對於熟知本技術領域之專門人士應可明瞭及實施,因此其他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在申請專利範圍中。
1‧‧‧雙層腕帶
12‧‧‧第一箍體
14‧‧‧第二箍體
16‧‧‧通孔
Claims (10)
- 一種雙層腕帶,包括:
一第一箍體,呈U形對稱且具有兩彎折部,具有一內表面及與該內表面相對的一外表面,自該第一箍體之兩末端部至最接近之該等彎折部的區域上,分別形成有一鏤空區,任一該鏤空區的周圍於該內表面上形成有突起的一垂直壁面,至少一部分該垂直壁面上進一步形成有一水平壁面,該垂直壁面自該內表面朝遠離該內表面的方向延伸,該水平壁面自該垂直壁面朝該鏤空區延伸;及
一第二箍體,呈U形對稱且具有兩彎折部,具有一內表面及與該內表面相對的一外表面,該第二箍體的該外表面與該第一箍體的該內表面相接,該第二箍體的該外表面具有一凹陷部,該凹陷部中形成有一對環形凹槽,任一該環形凹槽分別具有一垂直部及一水平部,該第一箍體恰可容置於該凹陷部之中,同時該第一箍體的該垂直壁面與該垂直部互相干涉嵌合,該第一箍體的該水平壁面與該水平部互相干涉嵌合。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層腕帶,其中該雙層腕帶進一步具有兩通孔,該兩通孔分別鄰近該第二箍體的兩末端部,同時自該第二箍體的該外表面貫通至該第二箍體的該內表面,該兩通孔的位置分別與該第一箍體之周圍未形成有該水平壁面的該等鏤空區的位置相對應。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層腕帶,其中該第一箍體的該內表面上,於該些鏤空區以外的區域,進一步具有至少一點焊螺母,同時該第二箍體的該外表面與該點焊螺母相對的位置進一步具有一螺母通孔,使該點焊螺母恰可容置於該螺母通孔中。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層腕帶,其中該第一箍體的該內表面與該第二箍體的該外表面之間具有一膠體層。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層腕帶,其中該第一箍體的材質是金屬。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層腕帶,其中該第二箍體的材質是高分子膠體。
- 一種雙層腕帶的製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第一箍體,其呈U形對稱且具有兩彎折部,具有一內表面及與該內表面相對的一外表面,自該第一箍體之兩末端部至最接近之該等彎折部的區域上,分別形成有一鏤空區,任一鏤空區的周圍於該內表面上形成有突起的一垂直壁面,至少一部分該垂直壁面上進一步形成有一水平壁面,該垂直壁面自該內表面朝遠離該內表面的方向延伸,該水平壁面自該垂直壁面朝該鏤空區延伸;
夾持並固定該第一箍體;及
形成與該第一箍體相嵌合的一第二箍體,該第二箍體的一外表面與該第一箍體的該內表面相接合。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雙層腕帶的製作方法,其中在夾持並固定該第一箍體的步驟當中,係夾持於該第一箍體的該鏤空區之一部分。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雙層腕帶的製作方法,其中在形成與該第一箍體相嵌合的該第二箍體的步驟之前,進一步包含:
在該第一箍體的該內表面上塗佈一黏著劑。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雙層腕帶的製作方法,其中形成與該第一箍體相嵌合的該第二箍體的步驟係藉由埋入成型的方式達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60625.7A CN103799622B (zh) | 2014-02-21 | 2014-02-21 | 双层腕带及其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32550A true TW201532550A (zh) | 2015-09-01 |
TWI522055B TWI522055B (zh) | 2016-02-21 |
Family
ID=50697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13645A TWI522055B (zh) | 2014-02-21 | 2014-04-15 | 雙層腕帶及其製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42446B2 (zh) |
CN (1) | CN103799622B (zh) |
TW (1) | TWI5220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50300A (zh) * | 2017-08-04 | 2017-12-08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及智能手表 |
CN112790487A (zh) * | 2020-12-28 | 2021-05-14 |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腕戴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935504A (en) * | 1933-07-20 | 1933-11-14 | Hargreaves And Marshall | Bracele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US2947455A (en) * | 1956-04-25 | 1960-08-02 | Lewa G M B H | Grip bracelet |
US4674299A (en) * | 1985-12-16 | 1987-06-23 | Azar Patricia A | Bracelet construction having replaceable ornaments |
US4999747A (en) * | 1989-06-21 | 1991-03-12 | Jiann Shyong Chen | Flash hair pin |
US4903176A (en) * | 1989-06-21 | 1990-02-20 | Chen Jiann Shyong | Flash bracelet |
US5829457A (en) * | 1997-06-24 | 1998-11-03 | Huang; Chun-Fu | Hair clip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
DE29803928U1 (de) * | 1998-03-06 | 1998-11-12 | Regenburger, Marcus, 24113 Molfsee | Armreif |
US5913316A (en) * | 1999-01-05 | 1999-06-22 | Chou; Chi-Hsiung | Barrette |
EP1243193A1 (fr) * | 2001-03-21 | 2002-09-25 | Desco von Schulthess AG | Bracelet pour montre |
CN201022405Y (zh) * | 2007-02-05 | 2008-02-20 | 珠海精准电子有限公司 | 双层手表表带 |
CN201281806Y (zh) * | 2008-09-03 | 2009-07-29 | 秦素红 | 健康负离子减压腕表 |
US20100285283A1 (en) * | 2009-03-26 | 2010-11-11 | Nicholas Scot Kingsbury | Fashion accessories made from traffic cone rubber |
US8602261B2 (en) * | 2009-04-23 | 2013-12-10 | S.C. Johnson & Son, Inc. | Insect controlling bands |
CN201683165U (zh) * | 2010-04-16 | 2010-12-29 | 张振滔 | 一种具有软胶表带的手表 |
US20120125360A1 (en) * | 2010-11-22 | 2012-05-24 | Hill Patrick M | Headband with interchangeable decorative ornaments |
CN202603820U (zh) * | 2012-04-26 | 2012-12-19 | 标准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保健腕带 |
US20150359304A1 (en) * | 2014-06-17 | 2015-12-17 | Michael Thomas | Panel bracelet with inserted panels |
-
2014
- 2014-02-21 CN CN201410060625.7A patent/CN103799622B/zh active Active
- 2014-04-15 TW TW103113645A patent/TWI522055B/zh active
- 2014-09-30 US US14/502,204 patent/US9642446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642446B2 (en) | 2017-05-09 |
US20150237996A1 (en) | 2015-08-27 |
CN103799622A (zh) | 2014-05-21 |
CN103799622B (zh) | 2015-04-29 |
TWI522055B (zh) | 2016-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D925514S1 (en) | Mobile phone case | |
JP2009278607A (ja) | 弾性部が備えられたバー型携帯用端末機カバー | |
TWI522055B (zh) | 雙層腕帶及其製作方法 | |
USD934309S1 (en) | Fender | |
TWI667888B (zh) | Protective shell set connection unit | |
USD938960S1 (en)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
JP6014093B2 (ja) | グロメット | |
WO2015111382A1 (ja) | 眼鏡フレームの弾性テンプル | |
USD935513S1 (en) | Projector | |
JP2012238483A5 (zh) | ||
WO2019184024A1 (zh) | 一种耳撑及耳挂结构 | |
CN205422390U (zh) | 一种型材以及包括该型材的窗 | |
JP6395269B2 (ja) | 指輪 | |
KR200304313Y1 (ko) | 결합형 이중 반지 | |
JP6034358B2 (ja) | スーツケースのケース本体構成 | |
JP3205720U (ja) | コネクタ端子 | |
JP3208605U (ja) | メガネフレームのリム構造 | |
JP2015023945A (ja) |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のフェイスプレート | |
CN210363179U (zh) | 一种新型汽车车轮饰盖 | |
KR20130087997A (ko) | 굴삭기의 암 센터 보스 | |
CN210805236U (zh) | 一种具有多重限位结构的配件及其动态测量仪 | |
JP6045019B2 (ja) | チェン | |
JP2013017618A (ja) | 指輪 | |
WO2015166970A1 (ja) | フレーム部材 | |
TWM418373U (en) | Improved structure for the drum fr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