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9931A - 制震裝置 - Google Patents

制震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9931A
TW201529931A TW103115710A TW103115710A TW201529931A TW 201529931 A TW201529931 A TW 201529931A TW 103115710 A TW103115710 A TW 103115710A TW 103115710 A TW103115710 A TW 103115710A TW 201529931 A TW201529931 A TW 2015299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ody
hole
viscoelastic
holes
swing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5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1550B (zh
Inventor
Chung-Che Chou
Steven Tsuang
Yung-Hsiang Chen
Luh-Maan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Chung-Che C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g-Che Chou filed Critical Chung-Che Chou
Priority to TW1031157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1550B/zh
Priority to US14/334,635 priority patent/US9316014B2/en
Priority to JP2014147714A priority patent/JP5964894B2/ja
Priority to NZ628246A priority patent/NZ628246B/en
Publication of TW201529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9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1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155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14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against other dangerous influences, e.g. tornadoes, floo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1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4Structures with steel columns and bea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7Preventive constructional measures against earthquake damage in existing build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Abstract

一種制震裝置,適於設置在一上結構件與一下結構件間,制震裝置包含一第一壁體、一第二壁體及一黏彈性阻尼器,第一、第二壁體分別設置於上、下結構件,第一、第二壁體分別形成有樞接孔,黏彈性阻尼器包括一擺動杆、兩黏彈性組件、一第一樞接組件及一第二樞接組件,擺動杆形成有兩個穿孔,兩黏彈性組件分別設置於第一壁體與擺動杆之間及第二壁體與擺動杆之間,第一樞接組件將擺動杆樞接於第一壁體,第二樞接組件將擺動杆樞接於第二壁體,擺動杆可通過第一、第二樞接組件分別相對於第一、第二壁體擺動,使兩黏彈性組件通過剪變形方式消能。

Description

制震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制震裝置,特別是指一種應用於建築物上用以吸收建築物因外力影響所產生的震動的制震裝置。
現有制震裝置設置於建築物結構體之間,用以吸收例如風力或地震等外力對建築物結構體所產生的震動。
中國公開第CN1245858號專利案揭露了一種杠杆黏彈阻尼器,其杠杆擺頂端是通過滑杆固定在頂板的三角形鋼件,杠杆擺能將三角形鋼件處的變形量放大並將其向下傳遞至黏彈性阻尼材料層,使黏彈性阻尼材料層吸收震動能量,進而降低建築物結構體所產生的震動反應。
當地震規模過大時,由於建築物結構體之間的震動已經非常劇烈,且杠杆擺只能將擺動力量單方向地向下傳遞至黏彈性阻尼材料層,因此,黏彈性阻尼材料層很容易因為剪力所產生的變形量過大而導致損壞無法使用的情形。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制震裝 置,其黏彈性阻尼器的擺動杆可將擺動力量朝相反方向分別傳遞至兩個黏彈性組件上,使兩個黏彈性組件分別產生剪變形以消能,藉此,能有效增加吸收震動能量的能力,以提升消能的效果。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制震裝置, 其可依照地震強度的不同而分別藉由黏彈性阻尼器以及摩擦阻尼器吸收震動能量,以達到制震的效果。
於是本發明的制震裝置,適於設置在一上結構 件與一下結構件間,用以吸收一水平方向的作用力。
制震裝置包含一第一壁體、一第二壁體,及一 黏彈性阻尼器,第一壁體設置於該上結構件底端,第二壁體設置於該下結構件頂端,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形成有至少一樞接孔,該第一壁體的該樞接孔與該第二壁體的該樞接孔上下相間隔,該第一壁體與該第二壁體可沿該水平方向相對位移,黏彈性阻尼器包括至少一擺動杆、至少兩個黏彈性組件、至少一第一樞接組件,及至少一第二樞接組件,該擺動杆中間處形成有兩個穿孔,該兩穿孔分別與該第一壁體的該樞接孔及該第二壁體的該樞接孔相連通,該擺動杆包含兩個位於相反端的端緣,各該端緣與該兩穿孔相間隔一段距離,該兩黏彈性組件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壁體與該擺動杆之間以及該第二壁體與該擺動杆之間,且該兩黏彈性組件分別連接於該擺動杆的該兩端緣,該第一樞接組件穿設於對應的該穿孔與對應的該樞接孔以將 該擺動杆樞接於該第一壁體,該第二樞接組件穿設於對應的該穿孔與對應的該樞接孔以將該擺動杆樞接於該第二壁體,該擺動杆可通過該第一樞接組件及該第二樞接組件分別相對於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擺動,使該兩黏彈性組件通過剪變形方式消能。
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包括一基板,各 該黏彈性組件包含一黏彈性元件,該黏彈性元件相反側分別黏貼於對應的該基板與該擺動杆。
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包括一基板,各 該黏彈性組件包含一黏貼於對應的該基板的黏彈性元件、一抵壓於該黏彈性元件與該擺動杆之間的抵壓板,及一樞接單元,該樞接單元用以將該擺動杆樞接於該抵壓板。
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包括一端板,該 第一、第二壁體的該端板分別面向該上結構件與該下結構件,各該黏彈性組件包含一黏貼於對應的該端板的黏彈性元件、一設置於該黏彈性元件與該擺動杆的對應該端緣之間的抵壓板,及一樞接單元,該抵壓板包括一用以抵壓該黏彈性元件的壓板部,及一凸設於該壓板部的凸板部,該樞接單元用以將該凸板部樞接於該擺動杆。
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包括兩個位於相 反側的表面,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形成有複數個樞接孔,該黏彈性阻尼器包括複數個擺動杆、複數個第一樞接組件、複數個第二樞接組件,及四個黏彈性組件,所述擺動杆對應於該第一、第二壁體的該兩表面,各該第一 樞接組件穿設於對應的該穿孔與對應的該樞接孔以將所述擺動杆中的對應兩個擺動杆樞接於該第一壁體的該兩表面,各該第二樞接組件穿設於對應的該穿孔與對應的該樞接孔以將所述擺動杆中的對應兩個擺動杆樞接於該第二壁體的該兩表面,各該黏彈性組件連接於對應的該表面與對應的該擺動杆之間。
制震裝置還包含一可通過滑動摩擦方式消能的 摩擦阻尼器。
該第一壁體與該第二壁體沿一垂直於該水平方 向的縱向排列,各該擺動杆呈長形且其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該縱向。
該上結構件形成有複數個長形滑孔,各該長形 滑孔的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該水平方向,該第一壁體包括一端板,該端板形成有複數個分別與所述長形滑孔相對應的通孔,該摩擦阻尼器包括一夾設於該端板與該上結構件之間的摩擦板,及複數個鎖定組件,該摩擦板形成有複數個貫孔,各該貫孔連通於對應的該長形滑孔與對應的該通孔,各該鎖定組件包含一螺栓及一螺帽,該螺栓穿設於相對應且連通的該長形滑孔、該貫孔與該通孔並且螺接於該螺帽。
該制震裝置還包含一限位機構,該限位機構包 括一設置於該第一壁體的第一連接板、一設置於該第二壁體的第二連接板,及一擋止件,該第一連接板與該第二連接板其中之一形成有一長形導孔,其中另一形成有一貫穿 孔,該長形導孔的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該水平方向,該擋止件穿設並固定於該貫穿孔並且穿伸於該長形導孔內,該擋止件與該長形導孔相配合用以限制該第一壁體與該第二壁體沿該水平方向的相對位移量。
該制震裝置還包含一限位機構,該限位機構包 括一設置於該第一壁體的第一擋板,及一設置於該第二壁體的第二擋板,該第一、第二擋板分別鄰近於該擺動杆的該兩端緣,該第一、第二擋板用以擋止該擺動杆以限制其擺動角度。
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包括兩個位於相 反側的表面,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形成有複數個樞接孔,該黏彈性阻尼器包括複數個擺動杆、複數個第一樞接組件、複數個第二樞接組件,及四個黏彈性組件,所述擺動杆對應於該第一、第二壁體的該兩表面,各該第一樞接組件穿設於對應的該穿孔與對應的該樞接孔以將所述擺動杆中的對應兩個擺動杆樞接於該第一壁體的該兩表面,各該第二樞接組件穿設於對應的該穿孔與對應的該樞接孔以將所述擺動杆中的對應兩個擺動杆樞接於該第二壁體的該兩表面,各該黏彈性組件連接於對應的該表面與對應的該擺動杆之間。
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其中之一包括一基板 ,該基板形成有複數個第一長形滑孔,該摩擦阻尼器包括一定位板、一夾設於該基板與該定位板之間的摩擦板,及複數個鎖定組件,該定位板連接於對應的該黏彈性組件並 且形成有複數個貫孔,該摩擦板形成有複數個第二長形滑孔,各該第二長形滑孔連通於對應的該第一長形滑孔與對應的該貫孔,各該第一、第二長形滑孔的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該水平方向,各該鎖定組件包含一螺栓及一螺帽,該螺栓穿設於相對應且連通的該貫孔、該第二長形滑孔與該第一長形滑孔並且螺接於該螺帽。
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包括一基板,該 基板形成有複數個第一長形滑孔,該摩擦阻尼器包括至少兩個定位板、至少兩個摩擦板,及複數個鎖定組件,各該定位板連接於對應的該黏彈性組件並且形成有複數個貫孔,各該摩擦板夾設於對應的該基板與對應的該定位板之間,各該摩擦板形成有複數個第二長形滑孔,各該第二長形滑孔連通於對應的該第一長形滑孔與對應的該貫孔,各該第一、第二長形滑孔的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該水平方向,各該鎖定組件包含一螺栓及一螺帽,該螺栓穿設於相對應且連通的該貫孔、該第二長形滑孔與該第一長形滑孔並且螺接於該螺帽。
該基板包含兩個位於相反側的表面,該第一壁 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形成有複數個樞接孔,該摩擦阻尼器包括四個定位板,及四個摩擦板,所述摩擦板的其中兩個摩擦板抵接於該第一壁體的該基板的該兩表面,而另兩個摩擦板抵接於該第二壁體的該基板的該兩表面,各該摩擦板夾設於對應的該基板的該表面與對應的該定位板之間,該黏彈性阻尼器包括複數個擺動杆、複數個第一樞接組件 、複數個第二樞接組件,及四個黏彈性組件,所述擺動杆對應於該第一、第二壁體的該兩表面,各該第一樞接組件穿設於對應的該穿孔與對應的該樞接孔以將所述擺動杆中的對應兩個擺動杆樞接於該第一壁體的該兩表面,各該第二樞接組件穿設於對應的該穿孔與對應的該樞接孔以將所述擺動杆中的對應兩個擺動杆樞接於該第二壁體的該兩表面,各該黏彈性組件連接於對應的該定位板上。
該制震裝置還包含一限位機構,該限位機構包括一第一擋板及一第二擋板,該第一擋板及該第二擋板分別設置於該兩定位板且分別鄰近於該擺動杆的該兩端緣,該第一、第二擋板用以擋止該擺動杆以限制其擺動角度。
該第一壁體與該第二壁體沿該水平方向排列,各該擺動杆呈長形且其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該水平方向。
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包括一基板,該基板形成有複數個第三長形滑孔,各該第三長形滑孔的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一縱向,該縱向垂直於該水平方向,該摩擦阻尼器包括兩個分別抵接於該第一、第二壁體的該基板的摩擦板、兩個分別抵接於該兩摩擦板的定位板,及複數個鎖定組件,各該摩擦板形成有複數個貫孔,各該摩擦板的各該貫孔與對應的該第三長形滑孔相連通,各該定位板形成有複數個貫孔,各該定位板的各該貫孔與對應的該摩擦板的該貫孔相連通,各該鎖定組件包含一螺栓及一螺帽,該螺栓穿設於相對應且連通的該摩擦板的該貫孔、該定位板的該貫孔與該第三長形滑孔並且螺接於該螺帽,各 該黏彈性組件連接於對應的該定位板與對應的該擺動杆之間。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藉由黏彈性阻尼器的擺動 杆可將變形量朝相反方向分別傳遞至兩個黏彈性組件上,藉此,能有效增加吸收震動能量的能力,以提升消能的效果。此外,藉由黏彈性阻尼器及摩擦阻尼器的設計,依照地震強度的不同而分別藉由黏彈性阻尼器以及摩擦阻尼器吸收震動能量,以達到制震的效果。再者,通過限位機構設計,能限制第一壁體與第二壁體沿水平方向移動的位移量,能防止黏彈性元件因受到較大的剪力影響使得變形量過大進而導致損壞的情形。
1‧‧‧上結構件
11‧‧‧底板
111‧‧‧長形滑孔
2‧‧‧下結構件
300~380‧‧‧制震裝置
3‧‧‧第一壁體
31、41‧‧‧基板
311、411‧‧‧表面
312、412‧‧‧貫穿孔
313‧‧‧第一長形滑孔
314、414‧‧‧第三長形滑孔
32、42‧‧‧墊塊
33、43‧‧‧端板
331‧‧‧通孔
34、44‧‧‧加勁側板
35、45‧‧‧樞接孔
4‧‧‧第二壁體
413‧‧‧第一長形滑孔
5‧‧‧黏彈性阻尼器
51‧‧‧擺動桿
511‧‧‧穿孔
512‧‧‧端緣
513‧‧‧開孔
52‧‧‧黏彈性組件
521‧‧‧黏彈性元件
522‧‧‧抵壓板
523‧‧‧樞接單元
524‧‧‧壓板部
525‧‧‧凸板部
526‧‧‧樞接孔
527‧‧‧螺栓
528‧‧‧螺帽
529‧‧‧貫通孔
53‧‧‧第一樞接組件
531、541‧‧‧螺栓
532、542‧‧‧螺帽
54‧‧‧第二樞接組件
6‧‧‧摩擦阻尼器
61‧‧‧摩擦板
611‧‧‧貫孔
612‧‧‧第二長形滑孔
62‧‧‧鎖定組件
621‧‧‧螺栓
622‧‧‧螺帽
63‧‧‧定位板
631‧‧‧貫孔
7‧‧‧限位機構
71‧‧‧第一連接板
711‧‧‧長形導孔
72‧‧‧第二連接板
721‧‧‧貫穿孔
73‧‧‧擋止件
731‧‧‧螺栓
732‧‧‧螺帽
74‧‧‧第一擋板
75‧‧‧第二擋板
D1‧‧‧水平方向
D2‧‧‧縱向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說明上結構件、下結構件、第一壁體、第二壁體、黏彈性阻尼器及摩擦阻尼器間的組裝關係;圖3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前視圖;圖4是沿圖3中的IV-IV線所截取的剖視圖,說明第一樞接組件將兩擺動杆樞接於第一壁體,第二樞接組件將兩擺動杆樞接於第二壁體;圖5是沿圖3中的V-V線所截取的剖視圖,說明各黏彈性元件黏接於基板與對應的擺動杆之間; 圖6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說明上結構件、第一壁體及摩擦阻尼器間的組裝關係;圖7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視圖,說明鎖定組件將摩擦板鎖接在上結構件與第一壁體間;圖8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前視圖,說明第一壁體與第二壁體沿水平方向移動並帶動擺動杆擺動;圖9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前視圖,說明第一壁體與第二壁體沿水平方向移動並帶動擺動杆擺動;圖10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視圖,說明上結構件的底板與摩擦板之間沿著水平方向相對移動;圖11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視圖,說明上結構件的底板與摩擦板之間沿著水平方向相對移動;圖12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說明限位機構設置於第一壁體與第二壁體間;圖13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說明限位機構的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及擋止件間的組裝關係;圖14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局部放大 剖視圖,說明擋止件將第一連接板與第二連接板鎖接在一起;圖15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說明限位機構的另一實施方式,以及第一擋板及第二擋板的設置位置;圖16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前視圖,說明限位機構的第一擋板及第二擋板的設置位置;圖17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18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19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五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說明黏彈性組件的另一實施方式;圖20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五較佳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視圖,說明樞接單元將抵壓板與擺動杆樞接在一起;圖21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六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說明黏彈性組件的又一實施方式;圖22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六較佳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視圖,說明樞接單元將黏彈性元件及抵壓板樞接於兩擺動杆間;圖23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七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說明摩擦阻尼器的另一實施方式;圖24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七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說明上結構件、下結構件、第一壁體、第二壁體、黏彈性阻尼器及摩擦阻尼器間的組裝關係; 圖25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七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說明第一壁體及摩擦阻尼器間的組裝關係;圖26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七較佳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視圖,說明鎖定組件將兩黏彈性元件及兩抵壓板鎖接於第一壁體的基板;圖27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七較佳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視圖,說明鎖定組件將兩黏彈性元件及兩抵壓板鎖接於第二壁體的基板;圖28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八較佳實施例的前視圖,說明限位機構的第一擋板及第二擋板的設置位置;圖29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九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說明各擺動杆的長度延伸方向沿水平方向延伸;圖30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九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說明各擺動杆的長度延伸方向沿水平方向延伸;圖31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九較佳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視圖,說明第一壁體的第三長形滑孔的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縱向;及圖32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九較佳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視圖,說明第二壁體的第三長形滑孔的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縱向。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及圖2,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一較佳 實施例,該制震裝置300為一制震壁,適於設置在建築物的一上結構件1與一下結構件2間,用以吸收例如為風力或地震等外力所引起的一水平方向D1的作用力,本實施例的上結構件1與下結構件2是以樑為例作說明,但也可以為柱或是其它的結構物。制震裝置300包含一第一壁體3、一第二壁體4、一黏彈性阻尼器5,及一摩擦阻尼器6。
參閱圖2、圖3、圖4及圖5,第一壁體3設置 於上結構件1底端,第一壁體3包括一基板31、複數個墊塊32、一形成於基板31頂端的端板33,及兩個分別形成於基板31左右側的加勁側板34。基板31包含兩個位於前後相反側的表面311,複數個墊塊32分別焊接固定於基板31的兩表面311並且沿水平方向D1相間隔排列,各墊塊32鄰近於基板31底端。前側表面311上的複數個墊塊32分別與後側表面311上的複數個墊塊32位置相對應,每兩個前後位置相對應的墊塊32與基板31共同形成一樞接孔35。
第二壁體4結構與第一壁體3結構類似,第二 壁體4設置於下結構件2頂端,第一壁體3與第二壁體4沿一垂直於水平方向D1的縱向D2排列。第二壁體4包括一基板41、複數個墊塊42、一形成於基板41底端的端板43,及兩個分別形成於基板31左右側的加勁側板44。基板41包含兩個位於前後相反側的表面411,複數個墊塊42分別焊接固定於基板41的兩表面411並且沿水平方向D1相間隔排列,各墊塊42鄰近於基板41頂端。前側表面411 上的複數個墊塊42分別與後側表面411上的複數個墊塊42位置相對應,每兩個前後位置相對應的墊塊42與基板41共同形成一樞接孔45。端板43通過例如為焊接方式固定地連接於下結構件2上。
黏彈性阻尼器5包括複數個擺動杆51、四個黏 彈性組件52、複數個第一樞接組件53,及複數個第二樞接組件54。所述擺動杆51設置於第一、第二壁體3、4的基板31、41前後相反側且分別對應於基板31、41的兩表面311、411,各擺動杆51呈長形且其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縱向D2。各擺動杆51抵接於第一壁體3的對應墊塊32以及第二壁體4的對應墊塊42上,各擺動杆51中間處形成有兩個上下相間隔的穿孔511,兩穿孔511分別與第一壁體3的對應樞接孔35及第二壁體4的對應樞接孔45相連通。 各擺動杆51包含兩個分別位於上下相反端的端緣512,各端緣512與兩穿孔511相間隔一段距離。
兩個黏彈性組件52分別設置於第一壁體3與前 側擺動杆51之間以及第二壁體4與前側擺動杆51之間,且前述兩個黏彈性組件52分別連接於前側擺動杆51的兩端緣512。另外兩個黏彈性組件52分別設置於第一壁體3與後側擺動杆51之間以及第二壁體4與後側擺動杆51之間,且前述另外兩個黏彈性組件52分別連接於後側擺動杆51的兩端緣512。在本實施例中,各黏彈性組件52包含複數塊黏彈性元件521,各黏彈性元件521是由橡膠或矽膠等材質所製成,各黏彈性元件521是通過例如黏固方式連接 於對應的表面311、411與對應的擺動杆51。當然,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各黏彈性組件52也可只包含一塊呈長形狀的黏彈性元件,該黏彈性元件可同時黏固於同側的複數個擺動杆51上,不以本實施例所揭露的複數塊黏彈性元件521的設計方式為限。
各第一樞接組件53包含一螺栓531及一螺帽 532。各第一樞接組件53的螺栓531穿設於前側擺動杆51的對應穿孔511、第一壁體3的對應樞接孔35以及後側擺動杆51的對應穿孔511,且螺栓531螺鎖在抵接於後側擺動杆51的螺帽532上,藉此,各第一樞接組件53能同時將位於前後側的兩個擺動杆51樞接於第一壁體3上。各第二樞接組件54包含一螺栓541及一螺帽542。各第二樞接組件54的螺栓541穿設於前側擺動杆51的對應穿孔511、第二壁體4的對應樞接孔45以及後側擺動杆51的對應穿孔511,且螺栓541螺鎖在抵接於後側擺動杆51的螺帽542上,藉此,各第二樞接組件54能同時將位於前後側的兩個擺動杆51樞接於第二壁體4上。需說明的是,由於墊塊32、42厚度大致上與黏彈性元件521厚度相同,因此,藉由第一、第二壁體3、4的墊塊32、42供擺動杆51抵接,使得第一、第二樞接組件53、54將擺動杆51分別樞接於第一、第二壁體3、4時,擺動杆5與第一、第二壁體3、4的基板31、41之間能保持一段適當的距離,使黏彈性元件521能黏固於對應的基板31、41的表面311、411與對應的擺動杆51之間。
當上結構件1或下結構件2受水平方向D1的作 用力作用時,上結構件1與下結構件2之間會沿著水平方向D1相對位移。上結構件1與下結構件2相對位移的過程中會分別帶動第一壁體3及第二壁體4沿水平方向D1移動,並且同時帶動各擺動杆51繞螺栓531、541擺動旋轉。各擺動杆51通過第一樞接組件53及第二樞接組件54分別相對於第一壁體3及第二壁體4擺動旋轉的過程中,兩個分別連接於兩端緣512的黏彈性元件521會產生剪變形並且通過剪變形方式消能,藉此,黏彈性元件521能吸收震動的能量以達到制震的效果。
參閱圖4、圖6及圖7,摩擦阻尼器6設置於第 一壁體3的端板33與上結構件1之間,摩擦阻尼器6可通過滑動摩擦方式消能。上結構件1包含一底板11,底板11形成有複數個彼此相間隔的長形滑孔111,各長形滑孔111的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水平方向D1。第一壁體3的端板33形成有複數個分別與所述長形滑孔111相對應的通孔331。摩擦阻尼器6包括一夾設於上結構件1的底板11與第一壁體3的端板33之間的摩擦板61,及複數個鎖定組件62。摩擦板61為一例如為銅所製成的金屬板,摩擦板61形成有複數個貫孔611,各貫孔611連通於對應的長形滑孔111與對應的通孔331之間。各鎖定組件62包含一螺栓621及一螺帽622,各鎖定組件62的螺栓621穿設於底板11的對應長形滑孔111、摩擦板61的對應貫孔611以及端板33的對應通孔331,且螺栓621螺鎖在抵接於端板33底端的螺 帽622上,藉此,鎖定組件62能同時將上結構件1及摩擦板61鎖接於端板33上。
當上結構件1或下結構件2受水平方向D1的作 用力作用時,上結構件1與下結構件2之間會沿著水平方向D1相對位移。若作用力小於上結構件1的底板11與摩擦板61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時,底板11與摩擦板61之間不會沿著水平方向D1產生相對移動。若作用力大於上結構件1的底板11與摩擦板61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時,底板11與摩擦板61之間會沿著水平方向D1產生相對移動,藉由底板11與摩擦板61之間的摩擦力所產生的負功消能,藉此,能吸收震動的能量以達到制震的效果。
參閱圖4、圖8及圖9,當例如小於芮氏規模5.0 的地震發生時,上結構件1或下結構件2會受到地震所形成的水平方向D1的作用力作用,上結構件1與下結構件2之間會沿著水平方向D1相對位移,上結構件1與下結構件2相對位移的過程中會分別帶動第一壁體3及第二壁體4沿水平方向D1移動,並且同時帶動各擺動杆51繞螺栓531、541往復擺動旋轉。各擺動杆51通過第一樞接組件53及第二樞接組件54分別相對於第一壁體3及第二壁體4擺動旋轉的過程中,兩分別連接於擺動杆51的兩端緣512的黏彈性元件521會產生剪變形並且通過剪變形方式消能,藉此,黏彈性元件521能吸收震動的能量以達到制震的效果。藉由兩黏彈性組件52的黏彈性元件521分別連接於對應擺動杆51的兩端緣512的設計方式,使得各擺動杆51能將 放大後的變形量朝上下相反方向分別傳遞至兩黏彈性元件521上,藉此,能有效地增加吸收震動能量的能力,以提升消能的效果。再者,藉由第一、第二壁體3、4的前後相反側分別設有複數個擺動杆51及兩個黏彈性組件52的設計方式,能更有效地增加吸收震動能量的能力以及消能的效果。
另一方面,由於本實施例的摩擦阻尼器6是設 定在例如大於芮氏規模5.0的地震發生時,地震所形成的作用力才會大於上結構件1的底板11與摩擦板61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因此,前述小於芮氏規模5.0的地震發生時,底板11與摩擦板61之間不會沿著水平方向D1產生相對移動。
參閱圖8、圖9、圖10及圖11,當地震的強度 增大到大於芮氏規模5.0時,地震所形成的作用力會大於上結構件1的底板11與摩擦板61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此時,底板11與摩擦板61之間會沿著水平方向D1產生相對移動,藉由底板11與摩擦板61之間的摩擦力所產生的負功消能,藉此,能吸收強度較大的地震所產生震動能量。
特別說明的是,制震裝置300也可視使用需求 將擺動杆51數量、第一樞接組件53數量以及第二樞接組件54數量分別設為一個,而黏彈性組件52數量設為兩個,同樣能達到吸收震動能量及消能的效果,不以本實施例所揭露的數量為限。
參閱圖12及圖13,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二較 佳實施例,制震裝置310的整體結構與作動方式大致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制震裝置310還包含一限位機構7。
參閱圖12、圖13及圖14,限位機構7包括兩 個分別設置於第一壁體3的兩加勁側板34的第一連接板71、兩個分別設置於第二壁體4的兩加勁側板44的第二連接板72,及複數個擋止件73。各第一連接板71通過例如焊接方式固定於對應的加勁側板34底端並且向外凸伸出加勁側板34,各第一連接板71形成有兩個前後相間隔的長形導孔711,各長形導孔711的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水平方向D1。各第二連接板72通過例如焊接方式固定於對應的加勁側板44頂端並且向外凸伸出加勁側板44,各第二連接板72抵接於對應的第一連接板71底端。所述擋止件73分別固定於兩第二連接板72上,各擋止件73穿設於對應的長形導孔711內並可擋止於長形導孔711的兩相反端。藉由各擋止件73與對應的長形導孔711相配合,能限制第一壁體3與第二壁體4沿水平方向D1的相對位移量。當各擋止件73擋止於對應的長形導孔711其中一端時,第一壁體3與第二壁體4即無法沿水平方向D1繼續移動,藉此,使得各黏彈性元件521的剪變形量不會繼續增加。當地震所形成的作用力持續增加至大於底板11與摩擦板61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時,底板11與摩擦板61之間會沿著水平方向D1產生相對移動,藉由底板11與摩擦板61之間的摩擦力所產生的負功消能。藉此,能控制黏彈性元件521的最大 剪變形量,以防止各黏彈性元件521因受到較大的剪力導致損壞。
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各第二連接板72形成有 兩個前後相間隔的貫穿孔721,各貫穿孔721與對應的長形導孔711相連通。各擋止件73包含一螺栓731及一螺帽732,各擋止件73的螺栓731穿設於對應的長形導孔711與對應的貫穿孔721,且螺栓731螺鎖在抵接於第二連接板72底端的螺帽732上。需說明的是,第一連接板71數量及第二連接板72數量也可分別為一個,且第一連接板71的長形導孔711數量、第二連接板72的貫穿孔721數量以及擋止件73數量也可分別為一個,同樣能限制第一壁體3與第二壁體4沿水平方向D1的相對位移量。
參閱圖15及圖16,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三較 佳實施例,制震裝置320的整體結構與作動方式大致與第二較佳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限位機構7的設計。
在本實施例中,限位機構7包括四個設置於第 一壁體3的第一擋板74,及四個設置於第二壁體4的第二擋板75。兩個第一擋板74通過例如焊接方式固定於第一壁體3的基板31的前側表面311上,另外兩個第一擋板74(圖未示)通過例如焊接方式固定於第一壁體3的基板31的後側表面311上,各第一擋板74位於對應的擺動杆51與對應的加勁側板34之間且鄰近於擺動杆51頂端的端緣512,各第一擋板74用以擋止對應的擺動杆51以限制其擺動角度。兩個第二擋板75通過例如焊接方式固定於第二壁體4的 基板41的前側表面411上,另外兩個第二擋板75(圖未示)通過例如焊接方式固定於第二壁體4的基板41的後側表面411上,各第二擋板75位於對應的擺動杆51與對應的加勁側板44之間且鄰近於擺動杆51底端的端緣512,各第二擋板75用以擋止對應的擺動杆51以限制其擺動角度。
當鄰近於加勁側板34、44處的擺動杆51在擺 動過程中抵觸到對應的第一擋板74或對應的第二擋板75時,擺動杆51受到對應第一擋板74或對應第二擋板75的擋止而無法繼續擺動,此時,第一壁體3與第二壁體4即無法沿水平方向D1繼續移動,使得各黏彈性元件521的剪變形量不會繼續增加。當地震所形成的作用力持續增加至大於底板11與摩擦板61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時,底板11與摩擦板61之間會沿著水平方向D1產生相對移動,藉由底板11與摩擦板61之間的摩擦力所產生的負功消能。藉此,防止各黏彈性元件521因受到過大的剪力使得變形量過大進而導致損壞。
需說明的是,第一壁體3的基板31的前側表面 311上的第一擋板74數量以及後側表面311上的第一擋板74數量也可分別為一個,而第二壁體4的基板41的前側表面411上的第二擋板75數量以及後側表面411上的第二擋板75數量也可分別為一個,同樣能擋止對應的擺動杆51以達到限制其擺動角度的功效。
參閱圖17及圖18,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四較 佳實施例,制震裝置330的整體結構與作動方式大致與第 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制震裝置330省略了如圖6所示的摩擦阻尼器6。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壁體3的端板33是通過例如為焊接方式固定地連接於上結構件1的底板11上。
參閱圖19及圖20,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五較佳實施例,制震裝置340的整體結構與作動方式大致與第二較佳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黏彈性阻尼器5的各黏彈性組件52的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各黏彈性組件52包含一塊呈長形狀的黏彈性元件521、一抵壓板522,及複數個樞接單元523。各黏彈性組件52的黏彈性元件521黏貼於第一、第二壁體3、4的對應端板33、43。抵壓板522包括一呈長形狀的壓板部524,及複數片垂直凸設於壓板部524上且彼此相間隔的凸板部525,黏彈性元件521黏貼於壓板部524上,各凸板部525抵接於對應的擺動杆51上並形成有一樞接孔526。各擺動杆51形成有兩個分別鄰近兩端緣512的開孔513,各凸板部525的樞接孔526與對應的開孔513相連通,各開孔513為一長形孔且其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縱向D2(如圖2所示)。各樞接單元523包括一螺栓527及一螺帽528,各樞接單元523的螺栓527穿設於對應凸板部525的樞接孔526及擺動杆51的對應開孔513,且螺栓527螺鎖在抵接於擺動杆51的螺帽528上,藉此,使得擺動杆51可繞螺栓527相對於抵壓板522的凸板部525擺動旋轉。
各擺動杆51通過第一樞接組件53及第二樞接 組件54分別相對於第一壁體3及第二壁體4擺動旋轉的過程中,各擺動杆51會同時帶動兩個抵壓板522分別相對於兩端板33、43移動,使兩黏彈性元件521產生剪變形並且通過剪變形方式消能。
參閱圖21及圖22,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六較 佳實施例,制震裝置350的整體結構與作動方式大致與第五較佳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黏彈性阻尼器5的黏彈性組件52的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壁體3的基板31形成有複 數個沿水平方向D1相間隔排列的貫穿孔312(圖22只顯示其中一個),第二壁體4的基板41形成有複數個沿水平方向D1相間隔排列的貫穿孔412(圖22只顯示其中一個)。黏彈性組件52的數量為兩個,各黏彈性組件52包含兩塊呈長形狀的黏彈性元件521、兩個抵壓板522,及複數個樞接單元523。各黏彈性組件52的兩黏彈性元件521分別黏貼於對應基板31、41的兩表面311、411,且各黏彈性元件521黏貼於對應的抵壓板522,各黏彈性元件521形成有複數個沿水平方向D1相間隔排列的貫通孔529(圖22只顯示其中一個),各貫通孔529與對應的貫穿孔312、412相連通。各抵壓板522形成有複數個沿水平方向D1相間隔排列的樞接孔526(圖22只顯示其中一個),各樞接孔526與對應的貫通孔529相連通。各擺動杆51的各開孔513與對應的樞接孔526相連通。各樞接單元523的螺栓527穿設於兩擺動杆51的對應開孔513、兩抵壓板522的對應樞接孔526、兩黏彈 性元件521的對應貫通孔529以及基板31、41的對應貫穿孔312、412,且螺栓527螺鎖在抵接於擺動杆51的螺帽528上,藉此,使得擺動杆51可繞螺栓527相對於抵壓板522擺動旋轉。
各擺動杆51通過第一樞接組件53及第二樞接 組件54分別相對於第一壁體3及第二壁體4擺動旋轉的過程中,各擺動杆51會同時帶動兩個抵壓板522分別相對於兩基板31、41移動,使兩黏彈性元件521產生剪變形並且通過剪變形方式消能。
需說明的是,雖然本實施例的螺栓527是以同 時穿設於兩擺動杆51、兩抵壓板522、兩黏彈性元件521及基板31、41為例作說明,但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也可將各擺動杆51只樞接於兩個抵壓板522上,不以本實施例所揭露的方式為限。
參閱圖23及圖24,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七較 佳實施例,制震裝置360的整體結構與作動方式大致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制震裝置360的摩擦阻尼器6的結構。
參閱圖24、圖25、圖26及圖27,在本實施例 中,第一壁體3的端板33通過例如為焊接方式固定地連接於上結構件1的底板11。第一壁體3的基板31形成有複數個第一長形滑孔313,第二壁體4的基板41形成有複數個第一長形滑孔413,各第一長形滑孔313、413的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水平方向D1。
摩擦阻尼器6包括四個摩擦板61及四個定位板 63。其中兩個摩擦板61分別抵接於第一壁體3的基板31的兩表面311,另兩個摩擦板61則分別抵接於第二壁體4的基板41的兩表面411,各摩擦板61夾設於對應的基板31、41的表面311、411與對應的定位板63之間。各摩擦板61形成有複數個第二長形滑孔612,各第二長形滑孔612的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水平方向D1。各黏彈性組件52的黏彈性元件521黏接於對應的定位板63上,各定位板63形成有複數個貫孔631,各第二長形滑孔612連通於對應的第一長形滑孔313、413與對應的貫孔631。
各鎖定組件62的螺栓621穿設於兩定位板63 的對應貫孔631、兩摩擦板61的對應第二長形滑孔612,以及基板31、41的對應第一長形滑孔313、413,且螺栓621螺鎖在抵接於定位板63的螺帽622上,藉此,鎖定組件62能同時將兩摩擦板61及兩定位板63鎖接於對應的基板31、41上。
當地震所形成的作用力大於基板31、41與摩擦 板61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以及摩擦板61與定位板63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時,摩擦板61會沿著水平方向D1於基板31、41及定位板63之間產生相對移動,藉由摩擦板61分別與基板31、41及定位板63之間的摩擦力所產生的負功消能,藉此,能吸收強度較大地震所產生的震動能量。
特別說明的是,摩擦阻尼器6也可視使用需求 將摩擦板61數量以及定位板63數量分別設為一個,同樣 能達到吸收震動能量及消能的效果,不以本實施例所揭露的數量為限。
參閱圖28,是本發明制震裝置的第八較佳實施 例,制震裝置370的整體結構與作動方式大致與第七較佳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制震裝置370還包含限位機構7,其中,限位機構7的設計方式與第三較佳實施例相同。
限位機構7包括四個第一擋板74(圖28只顯示 其中兩個),及四個第二擋板75(圖28只顯示其中兩個)。每兩個第一擋板74是通過例如焊接方式固定於對應的定位板63上且分別鄰近於定位板63的短邊,各第一擋板74用以擋止對應的擺動杆51以限制其擺動角度。每兩個第二擋板75是通過例如焊接方式固定於對應得定位板63上且分別鄰近於定位板63的短邊,各第二擋板75用以擋止對應的擺動杆51以限制其擺動角度。
參閱圖29、圖30、圖31及圖32,是本發明制 震裝置的第九較佳實施例,制震裝置380的整體結構與作動方式大致與第七較佳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於第一壁體3、第二壁體4以及各擺動杆51的設置方向。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壁體3與第二壁體4沿水 平方向D1排列,且第一壁體3的各樞接孔35位於第二壁體4的對應樞接孔45上方。第一壁體3的基板31形成有複數個第三長形滑孔314,第二壁體4的基板41形成有複數個第三長形滑孔414,各第三長形滑孔314、414的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縱向D2。
摩擦阻尼器6的其中兩摩擦板61分別抵接於第 一壁體3的基板31的兩表面311,另兩個摩擦板61則分別抵接於第二壁體4的基板41的兩表面411,各摩擦板61呈長形且其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縱向D2,各摩擦板61形成有複數個貫孔611,各摩擦板61的各貫孔611與對應的第三長形滑孔314、414相連通。各摩擦板61夾設於對應的基板31、41的表面311、411與對應的定位板63之間。各定位板63呈長形且其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縱向D2並抵接於對應的摩擦板61,各定位板63形成有複數個貫孔631,各定位板63的各貫孔631與對應的摩擦板61的貫孔611相連通。各黏彈性組件52的各黏彈性元件521黏貼於對應的定位板63與對應的擺動杆51。各鎖定組件62的各螺栓621穿設於相對應且連通的摩擦板61的貫孔611、定位板63的貫孔631與第三長形滑孔314、414並螺鎖於螺帽622。
各擺動杆51的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水平方向 D1,各擺動杆51通過第一樞接組件53及第二樞接組件54分別相對於第一壁體3及第二壁體4擺動旋轉的過程中,兩個分別連接於兩端緣512的黏彈性元件521會產生剪變形並且通過剪變形方式消能。此外,若上結構件1或下結構件2受水平方向D1的作用力大於摩擦板61與對應的基板31、41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時,摩擦板61與對應的基板31、41之間會沿著縱向D2產生相對移動,藉由摩擦板61與對應的基板31、41之間的摩擦力所產生的負功消能。
綜上所述,各實施例的制震裝置,藉由黏彈性 阻尼器5的擺動杆51可將變形量朝相反方向分別傳遞至兩個黏彈性組件52上,藉此,能有效增加吸收震動能量的能力,以提升消能的效果。此外,藉由黏彈性阻尼器5及摩擦阻尼器6的設計,可依照地震強度的不同而分別藉由黏彈性阻尼器5以及摩擦阻尼器6吸收震動能量,以達到制震的效果。再者,通過限位機構7設計,能限制第一壁體3與第二壁體4沿水平方向D1移動的位移量,能防止黏彈性元件521因受到較大的剪力影響使得變形量過大進而導致損壞的情形,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 ,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300‧‧‧制震裝置
1‧‧‧上結構件
2‧‧‧下結構件
3‧‧‧第一壁體
4‧‧‧第二壁體
5‧‧‧黏彈性阻尼器
51‧‧‧擺動桿
53‧‧‧第一樞接組件
54‧‧‧第二樞接組件

Claims (17)

  1. 一種制震裝置,適於設置在一上結構件與一下結構件間,用以吸收一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該制震裝置包含:一第一壁體,設置於該上結構件底端,一第二壁體,設置於該下結構件頂端,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形成有至少一樞接孔,該第一壁體的該樞接孔與該第二壁體的該樞接孔上下相間隔,該第一壁體與該第二壁體可沿該水平方向相對位移,及一黏彈性阻尼器,包括至少一擺動杆、至少兩個黏彈性組件、至少一第一樞接組件,及至少一第二樞接組件,該擺動杆中間處形成有兩個穿孔,該兩穿孔分別與該第一壁體的該樞接孔及該第二壁體的該樞接孔相連通,該擺動杆包含兩個位於相反端的端緣,各該端緣與該兩穿孔相間隔一段距離,該兩黏彈性組件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壁體與該擺動杆之間以及該第二壁體與該擺動杆之間,且該兩黏彈性組件分別連接於該擺動杆的該兩端緣,該第一樞接組件穿設於對應的該穿孔與對應的該樞接孔以將該擺動杆樞接於該第一壁體,該第二樞接組件穿設於對應的該穿孔與對應的該樞接孔以將該擺動杆樞接於該第二壁體,該擺動杆可通過該第一樞接組件及該第二樞接組件分別相對於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擺動,使該兩黏彈性組件通過剪變形方式消能。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制震裝置,其中,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包括一基板,各該黏彈性組件包含一黏彈性 元件,該黏彈性元件相反側分別黏貼於對應的該基板與該擺動杆。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制震裝置,其中,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包括一基板,各該黏彈性組件包含一黏貼於對應的該基板的黏彈性元件、一抵壓於該黏彈性元件與該擺動杆之間的抵壓板,及一樞接單元,該樞接單元用以將該擺動杆樞接於該抵壓板。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制震裝置,其中,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包括一端板,該第一、第二壁體的該端板分別面向該上結構件與該下結構件,各該黏彈性組件包含一黏貼於對應的該端板的黏彈性元件、一設置於該黏彈性元件與該擺動杆的對應該端緣之間的抵壓板,及一樞接單元,該抵壓板包括一用以抵壓該黏彈性元件的壓板部,及一凸設於該壓板部的凸板部,該樞接單元用以將該凸板部樞接於該擺動杆。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制震裝置,其中,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包括兩個位於相反側的表面,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形成有複數個樞接孔,該黏彈性阻尼器包括複數個擺動杆、複數個第一樞接組件、複數個第二樞接組件,及四個黏彈性組件,所述擺動杆對應於該第一、第二壁體的該兩表面,各該第一樞接組件穿設於對應的該穿孔與對應的該樞接孔以將所述擺動杆中的對應兩個擺動杆樞接於該第一壁體的該兩表面,各該第二樞接組件穿設於對應的該穿孔與對應的該樞接孔以將 所述擺動杆中的對應兩個擺動杆樞接於該第二壁體的該兩表面,各該黏彈性組件連接於對應的該表面與對應的該擺動杆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制震裝置,還包含一可通過滑動摩擦方式消能的摩擦阻尼器。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制震裝置,其中,該第一壁體與該第二壁體沿一垂直於該水平方向的縱向排列,各該擺動杆呈長形且其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該縱向。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制震裝置,其中,該上結構件形成有複數個長形滑孔,各該長形滑孔的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該水平方向,該第一壁體包括一端板,該端板形成有複數個分別與所述長形滑孔相對應的通孔,該摩擦阻尼器包括一夾設於該端板與該上結構件之間的摩擦板,及複數個鎖定組件,該摩擦板形成有複數個貫孔,各該貫孔連通於對應的該長形滑孔與對應的該通孔,各該鎖定組件包含一螺栓及一螺帽,該螺栓穿設於相對應且連通的該長形滑孔、該貫孔與該通孔並且螺接於該螺帽。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制震裝置,其中,該制震裝置還包含一限位機構,該限位機構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壁體的第一連接板、一設置於該第二壁體的第二連接板,及一擋止件,該第一連接板與該第二連接板其中之一形成有一長形導孔,其中另一形成有一貫穿孔,該長形導孔的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該水平方向,該擋止件穿設並固定於該貫穿孔並且穿伸於該長形導孔內,該擋止件與該長形 導孔相配合用以限制該第一壁體與該第二壁體沿該水平方向的相對位移量。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制震裝置,其中,該制震裝置還包含一限位機構,該限位機構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壁體的第一擋板,及一設置於該第二壁體的第二擋板,該第一、第二擋板分別鄰近於該擺動杆的該兩端緣,該第一、第二擋板用以擋止該擺動杆以限制其擺動角度。
  11. 如請求項8所述的制震裝置,其中,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包括兩個位於相反側的表面,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形成有複數個樞接孔,該黏彈性阻尼器包括複數個擺動杆、複數個第一樞接組件、複數個第二樞接組件,及四個黏彈性組件,所述擺動杆對應於該第一、第二壁體的該兩表面,各該第一樞接組件穿設於對應的該穿孔與對應的該樞接孔以將所述擺動杆中的對應兩個擺動杆樞接於該第一壁體的該兩表面,各該第二樞接組件穿設於對應的該穿孔與對應的該樞接孔以將所述擺動杆中的對應兩個擺動杆樞接於該第二壁體的該兩表面,各該黏彈性組件連接於對應的該表面與對應的該擺動杆之間。
  12. 如請求項6所述的制震裝置,其中,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其中之一包括一基板,該基板形成有複數個第一長形滑孔,該摩擦阻尼器包括一定位板、一夾設於該基板與該定位板之間的摩擦板,及複數個鎖定組件,該定位板連接於對應的該黏彈性組件並且形成有複數個貫 孔,該摩擦板形成有複數個第二長形滑孔,各該第二長形滑孔連通於對應的該第一長形滑孔與對應的該貫孔,各該第一、第二長形滑孔的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該水平方向,各該鎖定組件包含一螺栓及一螺帽,該螺栓穿設於相對應且連通的該貫孔、該第二長形滑孔與該第一長形滑孔並且螺接於該螺帽。
  13. 如請求項6所述的制震裝置,其中,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包括一基板,該基板形成有複數個第一長形滑孔,該摩擦阻尼器包括至少兩個定位板、至少兩個摩擦板,及複數個鎖定組件,各該定位板連接於對應的該黏彈性組件並且形成有複數個貫孔,各該摩擦板夾設於對應的該基板與對應的該定位板之間,各該摩擦板形成有複數個第二長形滑孔,各該第二長形滑孔連通於對應的該第一長形滑孔與對應的該貫孔,各該第一、第二長形滑孔的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該水平方向,各該鎖定組件包含一螺栓及一螺帽,該螺栓穿設於相對應且連通的該貫孔、該第二長形滑孔與該第一長形滑孔並且螺接於該螺帽。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制震裝置,其中,該基板包含兩個位於相反側的表面,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形成有複數個樞接孔,該摩擦阻尼器包括四個定位板,及四個摩擦板,所述摩擦板的其中兩個摩擦板抵接於該第一壁體的該基板的該兩表面,而另兩個摩擦板抵接於該第二壁體的該基板的該兩表面,各該摩擦板夾設於對應的 該基板的該表面與對應的該定位板之間,該黏彈性阻尼器包括複數個擺動杆、複數個第一樞接組件、複數個第二樞接組件,及四個黏彈性組件,所述擺動杆對應於該第一、第二壁體的該兩表面,各該第一樞接組件穿設於對應的該穿孔與對應的該樞接孔以將所述擺動杆中的對應兩個擺動杆樞接於該第一壁體的該兩表面,各該第二樞接組件穿設於對應的該穿孔與對應的該樞接孔以將所述擺動杆中的對應兩個擺動杆樞接於該第二壁體的該兩表面,各該黏彈性組件連接於對應的該定位板上。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制震裝置,其中,該制震裝置還包含一限位機構,該限位機構包括一第一擋板及一第二擋板,該第一擋板及該第二擋板分別設置於該兩定位板且分別鄰近於該擺動杆的該兩端緣,該第一、第二擋板用以擋止該擺動杆以限制其擺動角度。
  16. 如請求項6所述的制震裝置,其中,該第一壁體與該第二壁體沿該水平方向排列,各該擺動杆呈長形且其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該水平方向。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制震裝置,其中,該第一壁體及該第二壁體分別包括一基板,該基板形成有複數個第三長形滑孔,各該第三長形滑孔的長度延伸方向平行於一縱向,該縱向垂直於該水平方向,該摩擦阻尼器包括兩個分別抵接於該第一、第二壁體的該基板的摩擦板、兩個分別抵接於該兩摩擦板的定位板,及複數個鎖定組件, 各該摩擦板形成有複數個貫孔,各該摩擦板的各該貫孔與對應的該第三長形滑孔相連通,各該定位板形成有複數個貫孔,各該定位板的各該貫孔與對應的該摩擦板的該貫孔相連通,各該鎖定組件包含一螺栓及一螺帽,該螺栓穿設於相對應且連通的該摩擦板的該貫孔、該定位板的該貫孔與該第三長形滑孔並且螺接於該螺帽,各該黏彈性組件連接於對應的該定位板與對應的該擺動杆之間。
TW103115710A 2014-01-17 2014-05-01 Weighing device TWI5715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5710A TWI571550B (zh) 2014-01-17 2014-05-01 Weighing device
US14/334,635 US9316014B2 (en) 2014-01-17 2014-07-17 Lever viscoelastic damping wall assembly
JP2014147714A JP5964894B2 (ja) 2014-01-17 2014-07-18 レバー式粘弾性振動吸収装置
NZ628246A NZ628246B (en) 2014-01-17 2014-08-04 Lever viscoelastic damping wall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1846 2014-01-17
TW103115710A TWI571550B (zh) 2014-01-17 2014-05-01 Weighin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9931A true TW201529931A (zh) 2015-08-01
TWI571550B TWI571550B (zh) 2017-02-21

Family

ID=53544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5710A TWI571550B (zh) 2014-01-17 2014-05-01 Weigh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16014B2 (zh)
JP (1) JP5964894B2 (zh)
TW (1) TWI57155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2073A (zh) * 2018-03-05 2018-08-17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的u型软钢阻尼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18705B1 (ko) * 2014-03-28 2021-10-28 인벤티오 아게 지진 움직임시 에스컬레이터들 및 무빙 워크들용 측방향 댐핑 및 중간 지지물
MY176114A (en) * 2014-12-15 2020-07-24 Univ Putra Malaysia Wall panel damping device
KR101761338B1 (ko) * 2016-04-19 2017-07-26 조선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교체가능한 커버플레이트를 구비한 쉬어링크
CN106088382B (zh) * 2016-08-05 2019-06-04 华侨大学 一种摩擦-软钢复合型阻尼器
KR101823497B1 (ko) * 2017-04-21 2018-03-14 변대근 내진 구조물
US10323430B1 (en) 2017-12-15 2019-06-18 Avtar Pall Friction damper for a building structure
MY193156A (en) * 2018-04-18 2022-09-26 Univ Putra Malaysia A wall damper
CN108468397B (zh) * 2018-04-20 2019-09-03 青岛理工大学 装配式自恢复耗能型双钢板开缝剪力墙结构
CN108952286B (zh) * 2018-08-21 2024-02-13 广州大学 提高模块化建筑结构抗侧性的壁式复合阻尼器及制作方法
CN109653958B (zh) * 2018-12-26 2020-01-10 长沙理工大学 自复位橡胶阻尼耗能装置
US11396746B2 (en) * 2019-06-14 2022-07-26 Quaketek Inc. Beam coupler operating as a seismic brake, seismic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and seismic damage control device
CN110777970A (zh) * 2019-11-14 2020-02-11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摇摆墙墙角的摩擦耗能保护装置和摇摆墙
CN114108864A (zh) * 2021-11-30 2022-03-01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阻尼器
CN114922494A (zh) * 2022-05-25 2022-08-1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杠杆的增位型分阶粘滞阻尼器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5157A (en) * 1984-11-21 1986-10-07 Nucor Corporation Floor joist damper
US4991366A (en) * 1987-10-05 1991-02-12 Akira Teramura Vibration isolating device
JPH041216A (ja) 1990-04-19 1992-01-06 Asahi Chem Ind Co Ltd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及びこれを主成分とするフッ素系塗料
JPH041216U (zh) * 1990-04-19 1992-01-08
JP2610243B2 (ja) * 1994-03-08 1997-05-14 有限会社新技研 構造物の制振方法
TW295612B (zh) * 1995-07-21 1997-01-11 Minnesota Mining & Mfg
US6230450B1 (en) * 1996-12-27 2001-05-15 Sumitomo Construction Co., Ltd. Damping top, damping rod, and damping device using same
JP2989563B2 (ja) 1997-03-07 1999-12-13 有限会社新技研 耐震壁材
CN1085800C (zh) 1999-03-23 2002-05-29 陈月明 杠杆粘弹阻尼器及其用途
JP2000297556A (ja) * 1999-04-14 2000-10-24 Daiwa House Ind Co Ltd 制振構造
JP2000314448A (ja) 1999-04-30 2000-11-14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免震装置
US6223483B1 (en) 1999-09-14 2001-05-01 Isamu Tsukagoshi Vibration damping mechanism and anti-earthquake wall material
KR20090019917A (ko) * 2001-05-09 2009-02-25 댐프테크 에이피에스 구조물의 움직임 감쇠용 마찰 댐퍼
JP2003074209A (ja) * 2001-09-05 2003-03-12 Univ Nihon 構造物の制振装置および構造物
JP4060311B2 (ja) 2003-12-04 2008-03-12 孝典 佐藤 ボルト締結構造体
JP3848656B2 (ja) 2004-01-06 2006-11-22 前田建設工業株式会社 制振装置の取付構造
JP5274851B2 (ja) * 2008-02-05 2013-08-28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摩擦ダンパー及びハイブリッドダンパー
JP5203275B2 (ja) * 2009-03-30 2013-06-05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制震構造
JP5433324B2 (ja) 2009-07-08 2014-03-05 株式会社杉本建築研究所 制振構造及び制振パネル
KR101775498B1 (ko) * 2009-10-02 2017-09-19 담프테크 에이/에스 댐핑 시스템
US8807307B2 (en) * 2010-02-12 2014-08-19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Chosun University High-performance shear friction damp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2073A (zh) * 2018-03-05 2018-08-17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的u型软钢阻尼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64894B2 (ja) 2016-08-03
TWI571550B (zh) 2017-02-21
US20150204097A1 (en) 2015-07-23
JP2015135175A (ja) 2015-07-27
US9316014B2 (en) 2016-04-19
NZ628246A (en) 2016-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1550B (zh) Weighing device
JP2006241934A (ja) ダンパー装置
JP2006257674A (ja) 建物の制震構造
JP6192961B2 (ja) 制震装置
AU2014325894A1 (en) Seismic damping wall structure
TW201910598A (zh) 用於消能部件的連接裝置及消能減震結構
JP2015025257A (ja) ダンパー及びダンパーの構築方法
KR101631040B1 (ko) 변위 증폭형 댐퍼
CN107587625A (zh) 一种摩擦阻尼器
KR101321416B1 (ko) 구조물용 제진 장치
KR101541845B1 (ko) 에너지 소산형 가새댐퍼
JP5203275B2 (ja) 制震構造
JP2008215071A (ja) 制震装置および制震構造物
CN104790548B (zh) 制震装置
TWI478157B (zh) 硬碟固定裝置
JP2007262705A (ja) 構造材の接合部構造およびばね・粘弾性材複合型ダンパー
JP585624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据付調整装置
JP2009185489A (ja) 摩擦ダンパー及びハイブリッドダンパー
KR101400146B1 (ko) 저진동 컨테이너 지지 장치
JP4879766B2 (ja) 制震機構
JP2011080486A (ja) 制振構造
JP2019218844A (ja) 壁型ダンパ
JP6208782B2 (ja) 動吸振装置及び床
JP2001248326A (ja) 制震装置および制震構造物
TWM516071U (zh) 減震消能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