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8192A - 夾取裝置 - Google Patents

夾取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18192A
TW201518192A TW102125661A TW102125661A TW201518192A TW 201518192 A TW201518192 A TW 201518192A TW 102125661 A TW102125661 A TW 102125661A TW 102125661 A TW102125661 A TW 102125661A TW 201518192 A TW201518192 A TW 20151819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lamping plate
rod
pressing
gui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5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ng-ming Li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18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819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5/00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 B25J15/0028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with movable, e.g. pivoting gripping jaw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5/00Clamps
    • B25B5/003Combinations of cl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3/00Devices hold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tools, of a kind normally removable from the machine
    • B23Q3/18Devices hold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tools, of a kind normally removable from the machine for positioning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5/00Clamps
    • B25B5/06Arrangements for positively actuating jaws
    • B25B5/08Arrangements for positively actuating jaws using c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9/00Hand-held gripping tool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group B25B7/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種夾取裝置,包括夾取組件及與夾取組件配合之按壓組件,按壓組件包括插入件,插入件包括插入部及形成於插入部上之連接部,夾取組件包括基座、第一夾取單元及第二夾取單元,連接部與基座活動連接,第一夾取單元包括第一夾板組及與第一夾板組固定連接之第一受動件,第二夾取單元包括第二夾板組及與第二夾板組固定連接之第二受動件,第一夾板組及第二夾板組活動設置於基座之相對二側,第一受動件與第二受動件相鄰設置,插入部插入或脫離第一受動件及第二受動件之間,使得第一夾板組與第二夾板組相對遠離或靠近以釋放或夾取工件。

Description

夾取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夾取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於夾取工件之夾取裝置。
於自動化生產過程中,經常利用夾取裝置自動夾取工件,習知使用之夾取裝置藉由電機或氣缸作為動力源,驅動夾爪夾取工件。該等驅動方式省時省力,然於使用場合受到較大限制,例如無法設置電源或氣源之場合,利用電機或氣缸作為動力均不能實現。另,電機或氣缸造價及維護成本較高,且造成能源之浪費。
鑒於上述情況,有必要提供一種使用範圍廣、成本低且節能之夾取裝置。
一種夾取裝置,包括夾取組件,該夾取裝置還包括與該夾取組件配合之按壓組件,該按壓組件包括插入件,該插入件包括插入部及形成於該插入部上之連接部,該夾取組件包括基座、第一夾取單元及第二夾取單元,該連接部與該基座活動連接,該基座包括座體、至少二導桿及至少二夾持彈性件,該至少二導桿裝設於該座體之相對二側,該至少二夾持彈性件分別對應套設於該至少二導桿上,該第一夾取單元包括第一夾板組及與該第一夾板組固定連接之第一受動件,該第二夾取單元包括第二夾板組及與該第二夾板組固定連接之第二受動件,該第一夾板組及該第二夾板組分別活動套設於該至少二導桿上,該第一夾板組及該第二夾板組平行相對且分別鄰近對應之夾持彈性件,該第一受動件與該第二受動件相鄰間隔設置,該插入部位於該第一受動件及該第二受動件遠離該座體之一側,該按壓組件受朝向該座體之外力按壓時,該插入部插入該第一受動件與該第二受動件之間,使得該第一夾板組與該第二夾板組相對遠離並壓縮該夾持彈性件,該插入部脫離該第一受動件與該第二受動件之間,該夾持彈性件之彈性回復力使得該第一夾板組與該第二夾板組相對靠近以夾取工件。
本發明之夾取裝置,採用了純機械式之按壓組件及夾取組件,按壓組件藉由純機構之聯動過程,藉由插入部驅動夾取組件之第一夾取單元與第二夾取單元完成夾取或釋放工件之動作,無需再另配置電源或氣源,如此使得夾取裝置之使用範圍廣且節約能源。由於按壓組件及夾取組件間之聯動均為機械形式,按壓組件僅靠插入部及第一受動件與第二受動件之相互作用就能帶動第一夾取單元與第二夾取單元動作,其製造及維護成本較低。
100‧‧‧夾取裝置
10‧‧‧支座
12‧‧‧蓋體
121‧‧‧本體
1211‧‧‧通孔
123‧‧‧握持部
14‧‧‧殼體
141‧‧‧第一側壁
1411,1431,1451‧‧‧安裝部
1413,1433,1453,1473‧‧‧固定部
1415,1455‧‧‧限位部
143‧‧‧第二側壁
145‧‧‧第三側壁
147‧‧‧第四側壁
149‧‧‧收容腔
30‧‧‧按壓組件
31‧‧‧按鈕
33‧‧‧按壓件
331‧‧‧第一軸部
333‧‧‧第一齒部
35‧‧‧轉動件
351‧‧‧第二軸部
352‧‧‧第一階梯部
355‧‧‧第二階梯部
357‧‧‧第二齒部
3571‧‧‧第一嚙合部
3573‧‧‧第二嚙合部
37‧‧‧導向套筒
36‧‧‧限位件
361‧‧‧限位齒
363‧‧‧限位槽
365‧‧‧表面
367‧‧‧圓柱形孔
369‧‧‧空隙
39‧‧‧插入件
391‧‧‧第三軸部
393‧‧‧插入部
3931‧‧‧驅動斜面
395‧‧‧連接部
50‧‧‧夾取組件
52‧‧‧基座
521‧‧‧座體
522‧‧‧導向件
523‧‧‧定位彈性件
524‧‧‧止擋件
525‧‧‧定位件
527‧‧‧導桿
528‧‧‧夾持彈性件
54‧‧‧第一夾取單元
541‧‧‧第一連接件
5411‧‧‧第一桿
5413‧‧‧第二桿
5415‧‧‧第三桿
543‧‧‧第一受動件
5431,5631‧‧‧受動斜面
545‧‧‧第一夾板組
5451‧‧‧第一夾板
5453‧‧‧第二夾板
5455‧‧‧第一夾頭
56‧‧‧第二夾取單元
561‧‧‧第四桿
563‧‧‧第二受動件
565‧‧‧第二夾板組
5651‧‧‧第三夾板
5653‧‧‧第四夾板
5655‧‧‧第二夾頭
圖1為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之夾取裝置之立體圖。
圖2為圖1所示夾取裝置之分解圖。
圖3為圖2所示夾取裝置之殼體之放大分解圖。
圖4為圖2所示夾取裝置之殼體之另一視角之放大分解圖。
圖5為圖2所示夾取裝置之殼體之組裝俯視圖。
圖6為圖2所示夾取裝置之按壓組件之放大分解圖。
圖7為圖2所示夾取裝置之夾取組件之放大分解圖。
圖8為圖1所示之夾取裝置之另一視角處於放鬆狀態之示意圖。
圖9為圖1所示之夾取裝置之另一視角處於夾緊狀態之示意圖。
請參閱圖1,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之夾取裝置100,用於夾取工件200,其包括支座10、收容於支座10中之按壓組件30及與支座10固定連接之夾取組件50。按壓組件30之一端臨近夾取組件50,並能夠驅動夾取組件50實現夾取工件200或釋放工件200。
請一併參閱圖2至圖5,支座10包括蓋體12及與蓋體12固定連接之殼體14。
蓋體12包括本體121及形成於本體121一端之握持部123。本體121大致呈矩形板狀,其大致中央位置開設有一通孔1211,通孔1211用於收容按壓組件30之部分結構。握持部123由本體121之一側邊向外延伸形成。
殼體14之一端與本體121固定連接,其用於收容按壓組件30並固定夾取組件50。殼體14包括依次首尾相接之四側壁,第一側壁141與第三側壁145平行相對,第二側壁143與第四側壁147平行相對。該四側壁圍成一收容腔149。第一側壁141之內壁上靠近本體121之一端朝向收容腔149凸伸形成一安裝部1411。安裝部1411大致呈楔形,其鄰近第四側壁147,用於裝設按壓組件30之部分結構。第一側壁141於安裝部1411遠離本體121之一側凹設一固定部1413,並於固定部1413遠離安裝部1411之一側凹設一限位部1415。第二側壁143內壁上凹設一固定部1433,固定部1433與第一側壁141之固定部1413之高度大致相同。第三側壁145之結構與第一側壁141大致相同,其上設置有同樣結構之安裝部1451、固定部1453及限位部1455,第三側壁145之安裝部1451與第一側壁141之安裝部1411相對,且安裝部1451及安裝部1411都鄰近第四側壁147。第四側壁147之內壁上對應固定部1433凹設一固定部1473。第一至第四側壁141、143、145、147上之四固定部相配合以固定按壓組件30之部分結構。
請一併參閱圖6,按壓組件30包括依次套接之按鈕31、按壓件33、轉動件35、複數限位組件36、導向套筒37及插入件39。
按鈕31大致呈中空之圓柱狀蓋體,其一端活動插設於通孔1211並收容於收容腔149中,另一端凸伸出本體121。
按壓件33大致呈圓筒狀,其包括第一軸部331及第一齒部333。第一軸部331固定插設於按鈕31上並收容於收容腔149內之一端,第一齒部333為三角鋸齒狀,其形成於第一軸部331遠離按鈕31之端部,並沿第一軸部331之週向排列。
轉動件35包括第二軸部351、第一階梯部352及第二階梯部355。第二軸部351插設於按壓件33中。第一階梯部352形成於第二軸部351遠離按壓件33之一端,其直徑大於第二軸部351。第二階梯部355形成於第一階梯部352遠離第二軸部351之一端,且其直徑大於第一階梯部352。轉動件35於第一階梯部352及第二階梯部355之階梯面上朝向按壓件33凸伸形成複數第二齒部357。複數第二齒部357沿著第二階梯部355之週向排列。第二齒部357大致呈矩形齒狀,其靠近第一齒部333之端面為傾斜面。第二齒部357包括第一嚙合部3571及第二嚙合部3573,第一嚙合部3571形成於第一階梯部352上,其能夠與第一齒部333相嚙合,第二嚙合部3573形成於第二階梯部355上,其能夠與限位件36之部分結構相嚙合。
限位件36大致為塊狀,且複數限位件36分別對應固定安裝於第一側壁141、第二側壁143、第三側壁145上並設置於轉動件35外週。在本實施例中,限位件36之數量為三,可理解,限位件36之數量可為一或複數。每一限位件36遠離按壓件33之一側形成二限位齒361,二限位齒361之間形成限位槽363。限位齒361能夠與第二嚙合部3573相嚙合。每一限位件36包括朝向收容腔149之表面365,表面365為部分圓柱面。一限位件36裝設於第二側壁143靠近本體121之一端,另二限位件36分別裝設於第一側壁141之安裝部1411及第三側壁145之安裝部1451上,三限位件36之表面365近似圍成一圓柱形孔367(如圖4)。圓柱形孔367用於收容轉動件35,其直徑大於第一階梯部352之直徑且小於第二階梯部355之直徑。相鄰之二限位件36之間存在一空隙369,空隙369用於收容並卡持第二嚙合部3573。
導向套筒37大致為空心圓筒狀,其活動套設於第二階梯部355上並被第一至第四側壁141、143、145、147上之四固定部共同固定。可理解,導向套筒37可省略。
插入件39包括第三軸部391、插入部393及連接部395。第三軸部391固定插設於轉動件35遠離按壓件33之一端,插入部393形成於第三軸部391遠離轉動件35之一端。插入部393大致呈四棱柱狀,其遠離第三軸部391之一端被削去二相對之角以形成對稱之二驅動斜面3931。連接部395形成於插入部393之側壁上並遠離第三軸部391。在本實施例中,連接部395之數量為二,二連接部395對稱分佈於插入部393平行相對之二側壁上。
請一併參閱圖7,夾取組件50包括基座52、第一夾取單元54及第二夾取單元56。基座52與殼體14遠離本體121之一端固定連接,第一夾取單元54及第二夾取單元56活動設置於基座52上,並能夠相對基座52運動。
基座52包括座體521、導向件522、定位彈性件523、止擋件524、定位件525、導桿527及夾持彈性件528。
座體521大致為矩形長條板狀,其大致中央位置與殼體14遠離本體121之一端固定連接。導向件522大致呈桿狀,其固定裝設於座體521上並收容於殼體14中。定位彈性件523活動套設於導向件522上,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彈性件523為彈簧。導向件522、定位彈性件523及止擋件524之數量均為二。可理解,導向件522、定位彈性件523及止擋件524之數量可為一或複數。連接部395活動套設於導向件522遠離座體521之一端,使得定位彈性件523一端抵持座體521,一端抵持連接部395。止擋件524套設於導向件522之末端,其層疊於連接部395上並與連接部395固定連接。導向件522、定位彈性件523、止擋件524及連接部395結合,用於導正按壓組件30之驅動方向並將按壓組件30定位。在本實施例中,定位件525之數量為二,其分別設置於座體521之相對二端,並位於座體521遠離殼體14之一側。導桿527及夾持彈性件528之數量均為四,四導桿527對稱設置於座體521上未設置有定位件525之相對二側邊,其軸線垂直於導向件522。導桿527用於導正第一夾取單元54與第二夾取單元56相配合之夾取動作。夾持彈性件528套設於導桿527靠近座體521之一端。可理解,導向件522、定位彈性件523及止擋件524之數量可為二或二以上。
第一夾取單元54活動架設於基座52上,其包括第一連接件541、第一受動件543及第一夾板組545。
第一連接件541包括呈“工”字形連接之第一桿5411、第二桿5413、第三桿5415。第一桿5411活動穿設於殼體14之靠近座體521之一端 ,其搭接於第二桿5413與第三桿5415之間。第一受動件543大致呈四棱柱狀,其裝設於第一桿5411之大致中央位置處。第一受動件543位於插入部393未設置有連接部395之一側並鄰近二導向件522。第一受動件543靠近插入部393之一端被削去一角以形成受動斜面5431,受動斜面5431用於配合驅動斜面3931。第一夾板組545包括第一夾板5451、第二夾板5453及第一夾頭5455。第一夾板5451之二端分別與第二桿5413及第三桿5415之端部固定連接,其平行於第一桿5411。第一夾板5451活動套設於導桿527上並抵壓夾持彈性件528。第二夾板5453之二端分別與第二桿5413及第三桿5415遠離第一夾板5451之端部固定連接。第二夾板5453活動套設於導桿527上遠離夾持彈性件528之一端。如此便使得第一夾取單元54能夠活動架設於基座52上並相對基座52運動。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夾頭5455之數量為八,其中四第一夾頭5455裝設於第一夾板5451上遠離座體521之一側,並沿著第一夾板5451之較長邊方向均布排列,其馀四第一夾頭裝設於第二夾板5453上朝向座體521之一側,並沿著第二夾板5453之較長邊方向均布排列。
第二夾取單元56活動架設於基座52上,其包括第二連接件、第二受動件563及第二夾板組565。
第二連接件包括一第四桿561,第四桿561垂直第一桿5411活動穿設於殼體14。第二受動件563之結構與第一受動件543相同,其同樣包括受動斜面5631。第二受動件563裝設於第四桿561上,且位於插入部393未設置有連接部395之一側並與第一受動件543平行。第二夾板組565包括第三夾板5651、第四夾板5653及第二夾頭5655。第三夾板5651及第四夾板5653分別固定於第四桿561之二端且相互平行。第三夾板5651活動套設於導桿527上,其位於第一夾板5451遠離座體521之一側。第四夾板5653活動套設於導桿527上,其位於第二夾板5453靠近座體521之一側並抵壓夾持彈性件528。如此便使得第二夾取單元56能夠活動架設於基座52上並相對基座52運動。第二夾頭5655與第一夾頭5455之設置方式相同,其裝設於第三夾板5651及第四夾板5653上並於第一夾頭5455一一對應。
組裝夾取裝置100時,首先,將導桿527及夾持彈性件528裝設於座體521上,將第一夾頭5455裝設於第一夾板5451及第二夾板5453上,然後將第一夾板5451與第一連接件541固定連接。其次,將第二夾頭5655裝設於第三夾板5651及第四夾板5653上,再將第四夾板5653與第四桿561固定連接。再次,將第四夾板5653套設於座體521一側之導桿527上,使得第四桿561橫跨於座體521。再將第一夾板5451套設於座體521另一側之導桿527上,使得第一連接件541架設於座體521上。然後將第二夾板5453對應第四夾板5653套設於導桿527上並與第一連接件541固定連接,將第三夾板5651對應第一夾板5451套設於導桿527上並與第四桿561固定連接。再將第一受動件543裝設於第一桿5411上,將第二受動件563裝設於第四桿561上。將導向件522及定位件525裝設於座體521上,將定位彈性件523套設於導向件522上。然後,依次套設按鈕31、按壓件33、轉動件35及插入件39,並將插入件39之連接部395套設於導向件522之端部並抵壓定位彈性件523,將止擋件524套設於導向件522之端部,並層疊於連接部395之上且與連接部395固定。再將導向套筒37套設於轉動件35外週,將限位件36裝設於殼體14中,將殼體14罩設於已組裝好之按壓組件30外並與座體521固定,使得連接部395及止擋件524對應於限位部1415,並使得導向套筒37卡持於固定部1413、1433中。最後將蓋體12套設於按鈕31上並與殼體14固定。
請一併參閱圖8,當夾取裝置100之第一夾頭5455及第二夾頭5655處於釋放狀態時,轉動件35之第二嚙合部3573卡持於限位件36之限位槽363中。此時,與轉動件35固定連接之插入件39之插入部393凸伸入第一受動件543及第二受動件563之間,使得第一夾取單元54及第二夾取單元56彼此分離,從而第一夾頭5455及第二夾頭5655處於彼此遠離之狀態。此時,複數夾持彈性件528受到第一夾板5451及第四夾板5653之擠壓。
請一併參閱圖9,使用本發明之夾取裝置100時,首先,藉由定位件525將夾取裝置100安裝於工作臺上,並將第一夾頭5455與第二夾頭5655對準需夾取之工件200。然後,按動按鈕31使其帶動按壓件33下壓,第一齒部333抵推第一嚙合部3571之斜端面,使得轉動件35於背離限位件36移動之同時順時針轉動一角度。當第二嚙合部3573之頂端脫離限位槽363並與一限位齒361即將脫離嚙合時,撤銷對按鈕31之按壓力。按鈕31帶動按壓件33下壓之同時,藉由插入部393帶動連接部395下壓,並壓縮定位彈性件523。按鈕31釋放後,於定位彈性件523之彈性回復力下,第二嚙合部3573重新與限位件36之另一限位齒361嚙合。定位彈性件523之彈性回復力繼續作用,使得第二嚙合部3573之頂端斜面沿著限位齒361之斜面滑動,至脫離限位件36。然後轉動件35停止轉動,第二嚙合部3573陷入相鄰二限位件36之間之空隙369中。於定位彈性件523之彈性回復力之繼續作用下,連接部395藉由插入部393推動轉動件35朝遠離座體521之方向運動,使得第二嚙合部3573收容於空隙369中(如圖9)。此時,限位齒361之尖端抵持第二階梯部355之臺階面,插入件39脫離第一受動件543及第二受動件563之間之空隙,於夾持彈性件528之彈性回復力作用下,第一夾取單元54朝第一方向運動,使得第一夾板5451遠離座體521而第二夾板5453靠近座體521。第二夾取單元56朝與第一方向相反之第二方向運動,使得第三夾板5651靠近座體521而第四夾板5653遠離座體521。以上動作使得第一夾頭5455與對應之第二夾頭5655彼此靠攏,從而完成夾取動作。
需使本發明之夾取裝置100釋放工件200時,再次按動按鈕31使其帶動按壓件33下壓,再藉由轉動件35帶動插入件39之驅動斜面3931抵推受動斜面5431、5631,使得第一受動件543與第二受動件563彼此分離,插入部393凸伸入第一受動件543與第二受動件563之間。同時,第一夾取單元54朝第二方向運動,使得第一夾板5451靠近座體521而第二夾板5453遠離座體521。第二夾取單元56朝第一方向運動,使得第三夾板5651遠離座體521而第四夾板5653靠近座體521。以上動作使得第一夾頭5455與對應之第二夾頭5655彼此遠離,從而完成釋放動作。
當第二嚙合部3573之頂端脫離空隙369時,第一齒部333抵推第一嚙合部3571之斜端面,使得轉動件35於背離限位件36移動之同時順時針轉動一角度,從而使得第二嚙合部3573與一限位齒361嚙合,此時撤銷對按鈕31之按壓力。按鈕31帶動按壓件33下壓之同時,已藉由插入部393帶動連接部395下壓,並壓縮定位彈性件523。按鈕31釋放後,於定位彈性件523之彈性回復力下,使得第二嚙合部3573之頂端斜面沿著限位齒361之斜面滑動,使得第二嚙合部3573卡持於限位槽363中,而此時夾取裝置100恢復到釋放狀態並鎖定(如圖8)。
本發明之夾取裝置100,採用了純機械式之按壓組件30及夾取組件50,按壓組件30之按壓件33、轉動件35及插入件39之間藉由純機構之聯動過程,能夠於殼體14內運動。按壓件33與轉動件35間藉由第一齒部333及第二齒部357傳動,再藉由插入件39之插入部393驅動夾取組件50之第一夾取單元54與第二夾取單元56完成夾取或釋放之動作,無需再另配置電源或氣源,如此使得夾取裝置100之使用範圍廣且節約能源。由於按壓組件30及夾取組件50之間之聯動均為機械形式,按壓組件30僅靠按壓件33、轉動件35及插入件39驅動第一受動件543及第二受動件563,從而帶動第一夾取單元54與第二夾取單元56動作,其製造及維護成本較低。
可理解,夾取裝置100之結構可簡化。第一夾取單元54可僅包含一第一受動件543及一第一夾板組545,第二夾取單元56可僅包含一第二受動件563及一第二夾板組565。其中第一夾板組545及第二夾板組565中均可僅包含一夾板及一夾頭。而於組裝時,僅需將第一夾板組545及第二夾板組565平行相對設置,分別裝設於第一受動件543及第二受動件563遠離插入件39之末端,使得第一夾頭5455與第二夾頭5655相對。可理解,第一夾頭5455之數量可為一或複數。類似地,第二夾頭5655之數量可為一或複數。
可理解,支座10可省略,而於組裝夾取裝置100時,僅需保證插入件39之連接部395穩定套設於導向件522上,且於使用夾取裝置100時,僅需將基座52固定裝設於工作臺上並使得第一夾頭5455及第二夾頭5655對準工件200即可。
可理解,三限位件36可為一整體,僅需保證限位件36為空心圓筒狀,且其遠離按壓件33之一端凸伸形成複數限位齒361,並於該端部間隔二限位齒361沿其軸向開設一長形槽以替代空隙369收容第二嚙合部3573即可。
可理解,按鈕31可省略,而於組裝夾取裝置100時,僅需將按壓件33之第一軸部331活動穿設於通孔1211中即可。
可理解,止擋件524可省略,而於組裝夾取裝置100時,僅需將連接部395活動套設於導向件522上即可。
綜上所述,本發明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該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在爰依本發明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之如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夾取裝置
12‧‧‧蓋體
141‧‧‧第一側壁
1413,1433‧‧‧固定部
1415‧‧‧限位部
143‧‧‧第二側壁
31‧‧‧按鈕
357‧‧‧第二齒部
3573‧‧‧第二嚙合部
361‧‧‧限位齒
363‧‧‧限位槽
393‧‧‧插入部
395‧‧‧連接部
521‧‧‧座體
522‧‧‧導向件
523‧‧‧定位彈性件
524‧‧‧止擋件
527‧‧‧導桿
5451‧‧‧第一夾板
5453‧‧‧第二夾板
5455‧‧‧第一夾頭
563‧‧‧第二受動件
5651‧‧‧第三夾板
5653‧‧‧第四夾板
5655‧‧‧第二夾頭

Claims (10)

  1. 一種夾取裝置,包括夾取組件,其改良在於:該夾取裝置還包括與該夾取組件配合之按壓組件,該按壓組件包括插入件,該插入件包括插入部及形成於該插入部上之連接部,該夾取組件包括基座、第一夾取單元及第二夾取單元,該連接部與該基座活動連接,該基座包括座體、至少二導桿及至少二夾持彈性件,該至少二導桿裝設於該座體之相對二側,該至少二夾持彈性件分別對應套設於該至少二導桿上,該第一夾取單元包括第一夾板組及與該第一夾板組固定連接之第一受動件,該第二夾取單元包括第二夾板組及與該第二夾板組固定連接之第二受動件,該第一夾板組及該第二夾板組分別活動套設於該至少二導桿上,該第一夾板組及該第二夾板組平行相對且分別鄰近對應之夾持彈性件,該第一受動件與該第二受動件相鄰間隔設置,該插入部位於該第一受動件及該第二受動件遠離該座體之一側,該按壓組件受朝向該座體之外力按壓時,該插入部插入該第一受動件與該第二受動件之間,使得該第一夾板組與該第二夾板組相對遠離並壓縮該夾持彈性件,該插入部脫離該第一受動件與該第二受動件之間,該夾持彈性件之彈性回復力使得該第一夾板組與該第二夾板組相對靠近以夾取工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夾取裝置,其中該夾取裝置還包括支座,該支座包括殼體及與該殼體一端固定連接之蓋體,該殼體遠離該蓋體之一端與該座體固定連接,該按壓組件收容於該殼體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夾取裝置,其中該按壓組件還包括按壓件、轉動件及限位件,該按壓件之一端插設於該蓋體中,該轉動件一端插設於該按壓件中,另一端套設於該插入件上,該限位件設置於該轉動件之外週並固定於該殼體之內壁上,該按壓件受外力按壓時,能夠藉由該轉動件帶動該插入件之插入部插入該第一受動件與該第二受動件之間,同時該轉動件轉動至與該限位件相卡持。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夾取裝置,其中該插入部遠離該轉動件之末端形成驅動斜面,該驅動斜面能夠探入該第一受動件及該第二受動件之間驅使該第一受動件及該第二受動件相互遠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夾取裝置,其中該按壓件遠離該按鈕之端部形成有複數第一齒部,該複數第一齒部沿該按壓件之週向排列,該轉動件包括複數第二齒部,該轉動件遠離該按壓件之一端依次形成第一階梯部及第二階梯部,該複數第二齒部由該第一階梯部及該第二階梯部之階梯面上朝向該按壓件凸伸形成,每一第二齒部朝向該按壓件之端面為一傾斜面,該第一齒部能夠與該第二齒部嚙合以帶動該轉動件轉動,該限位件於其遠離該蓋體之一端凸伸形成複數限位齒,該第二齒部還能夠與該限位齒嚙合並卡持於相鄰之二限位齒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夾取裝置,其中該按壓組件還包括按鈕及導向套筒,該按鈕之一端穿設於該蓋體並收容於該殼體中,該按壓件遠離該轉動件之一端收容於該按鈕中,該導向套筒設置於該轉動件之外週並固定於該殼體之內壁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夾取裝置,其中該蓋體包括本體及形成於該本體一側之握持部,該本體上開設通孔,該按鈕穿設於該通孔中,該殼體包括依次首尾相接之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及第四側壁,該第一側壁及該第三側壁上依次遠離該蓋體設置有安裝部、固定部及限位部,該限位件設置於該安裝部上,該導向套筒設置於該固定部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夾取裝置,其中該基座還包括導向件及定位彈性件,該導向件裝設於該座體上並收容於該殼體中,該導向件鄰近該第一受動件及該第二受動件設置,該定位彈性件套設於該導向件上,該連接部活動套設於該導向件上,該定位彈性件一端抵持該座體,一端抵持該連接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夾取裝置,其中該第一夾取單元還包括第一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包括第一桿、第二桿、第三桿,該第一桿活動穿設於該殼體並連接該第二桿與該第三桿,該第一受動件裝設於該第一桿上,該第一夾板組包括第一夾板、第二夾板及複數第一夾頭,該第一夾板之二端分別與該第二桿之一端及該第三桿之一端固定連接,該第二夾板之二端分別與該第二桿之另一端及該第三桿之另一端固定連接,該第一夾板活動套設於該座體一側之導桿上並抵壓該夾持彈性件,該第二夾板活動套設於該座體另一側之導桿上,該複數第一夾頭裝設於該第一夾板及第二夾板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夾取裝置,該第二夾取單元還包括第二連接件,該第二連接件包括第四桿,該第四桿穿設於該殼體,該第二受動件裝設於該第四桿上,該第二夾板組包括第三夾板、第四夾板及複數第二夾頭,該第三夾板及該第四夾板相互平行並分別固定於該第四桿之二端,該第三夾板套設於該座體一側之該導桿上並抵壓該夾持彈性件且與該第一夾板平行,該第四夾板套設於該座體另一側之導桿上且與該第二夾板平行,該複數第二夾頭裝設於該第三夾板及該第四夾板上,該複數第二夾頭與該複數第一夾頭一一對應。
TW102125661A 2013-07-15 2013-07-18 夾取裝置 TW2015181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4169.8A CN104290099B (zh) 2013-07-15 2013-07-15 夹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8192A true TW201518192A (zh) 2015-05-16

Family

ID=52276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5661A TW201518192A (zh) 2013-07-15 2013-07-18 夾取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98281B2 (zh)
CN (1) CN104290099B (zh)
TW (1) TW20151819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44889B2 (en) * 2014-03-03 2015-09-29 Praxis Industries, Llc Clamping assembly
ITUB20159664A1 (it) * 2015-02-03 2017-06-18 Universal Tissue Tech S R L Dispositivo per trattenere rotoli durante il taglio e macchina troncatrice comprendente un tale dispositivo
JP6302891B2 (ja) * 2015-12-25 2018-03-28 白光株式会社 保持台
CN105564982B (zh) * 2015-12-31 2017-10-24 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抓取装置
CN107640556A (zh) * 2016-07-22 2018-01-30 无锡顺达智能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滑撬定位装置
CN106514635B (zh) * 2016-11-17 2019-03-01 同济大学 一种利用3d打印笔的智能3d打印机械臂
CN106736401A (zh) * 2016-12-19 2017-05-31 安徽天裕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铰链组装线的衬套供给压入装置
JP1588451S (zh) * 2017-04-07 2020-10-05
CN107471242B (zh) * 2017-09-26 2023-11-14 苏州科技大学 机器人用自锁抓手机构
CN107931909A (zh) * 2017-12-25 2018-04-20 苏州明氏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上下料装置及其系统
CN108748244A (zh) * 2018-05-23 2018-11-06 青岛万龙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推压式抓取机构及其方法
CN109158874B (zh) * 2018-09-25 2023-11-24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转移结构
WO2021035591A1 (zh) * 2019-08-28 2021-03-04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夹合装置
CN110565935B (zh) * 2019-08-30 2021-05-11 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用附着式脚手架
CN114474113B (zh) * 2021-12-30 2024-04-0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端拾器及机械臂
CN117049159B (zh) * 2023-10-12 2024-02-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抓放装置、抓放方法及电池生产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85070A (en) * 1970-06-26 1972-08-22 Nat Machinery Co The Forging machine transfer
US5141274A (en) * 1988-02-09 1992-08-25 Galpin Research, Limited Partnership Apparatus for grasping and handling cubes of stacked printed products
FR2672834B1 (fr) * 1991-02-18 1993-05-21 Essilor Int Organe de serrage et de prehension.
JPH07266280A (ja) * 1994-03-28 1995-10-17 Mazda Motor Corp ワーク把持装置
JP2989557B2 (ja) * 1996-12-06 1999-12-13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物品把持装置
US5971454A (en) * 1998-01-09 1999-10-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rticle handler
US6371544B1 (en) * 2000-03-29 2002-04-16 San Shing Hardware Works Co., Ltd. Workpiece transfer device for a forging machine
CN102837272A (zh) * 2011-06-22 2012-12-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吸附装置
JP4304631B2 (ja) * 2006-07-31 2009-07-29 Smc株式会社 チャック装置
JP4737456B2 (ja) * 2007-11-22 2011-08-03 Smc株式会社 グリッパ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98281B2 (en) 2015-04-07
CN104290099B (zh) 2016-08-10
CN104290099A (zh) 2015-01-21
US20150015015A1 (en) 2015-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18192A (zh) 夾取裝置
JP6615372B2 (ja) チャック
TWI479216B (zh) 光纖連接器及其使用之組裝治具
TW200920540A (en) Clamping fixture including a chuck and a workpiece pallet releasably located thereon
TWM573673U (zh) 具簡便定位之交換裝置
TWI580514B (zh) 浮動式夾持機構
JP2016016508A (ja) 迅速交換機能を有する締付チャック及び締付機構部
JP2013156518A5 (zh)
JP2014061572A (ja)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ギヤの組立装置および方法
JP6718583B2 (ja) ワーク把持装置
CN109702680B (zh) 插接壳体及弹匣式螺钉供应装置
CN106622888B (zh) 环形件夹持机构
CN209195884U (zh) 一种快速锁紧拼装系统
CN108037576B (zh) 用于空间拼接反射镜的异体同构锥杆式精密拼接机构
TWI536491B (zh) 夾持裝置
CN206536132U (zh) 一种固定式夹具
TWM517668U (zh) 自動起子螺絲磁浮夾爪
US9393654B2 (en) Instant clamping mechanism
CN110856911A (zh) 易取型套筒
TWI478794B (zh) 夾持機構
US8602472B2 (en) Robotic claw and robot using same
CN209903115U (zh) 一种扳扣的扭簧装入机构
TWM450446U (zh) 一種氣動式可快速更換治具組
TWI341777B (en) Manipulator
CN110802557B (zh) 一种机械式泡钉打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