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9282A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9282A
TW201509282A TW102129626A TW102129626A TW201509282A TW 201509282 A TW201509282 A TW 201509282A TW 102129626 A TW102129626 A TW 102129626A TW 102129626 A TW102129626 A TW 102129626A TW 201509282 A TW201509282 A TW 2015092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edge
display device
spacer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96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3788B (zh
Inventor
Hsin-Tien Wu
Kun-Sheng Tsai
Jhao-Siang Wang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Corp
Priority to TW1021296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3788B/zh
Priority to EP13190568.9A priority patent/EP2840434A1/en
Priority to US14/294,096 priority patent/US20150049424A1/en
Priority to CN201410253091.XA priority patent/CN104424861A/zh
Priority to KR20140094991A priority patent/KR20150020993A/ko
Publication of TW201509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9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3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37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17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having securing means for mounting boards, plates or wiring boards
    • H05K7/142Spacers not being card gui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8Segmented fram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 G02F2201/503Arrangements improving the resistance to shoc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一顯示面板、框架及間隔單元。框架包括複數子框架,各相鄰之子框架之間具有一交界處。間隔單元介於顯示面板及框架之間,並部分重疊相鄰之子框架之交界處,其中間隔單元係跨越各相鄰之子框架之相對邊緣,並接觸各相鄰之子框架之表面。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氣裝置及其零組件,特別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及其框架。
隨著半導體科技蓬勃發展,攜帶型電子產品及平面顯示器產品也隨之興起。平面顯示器具有重量輕、厚度薄、體積小、低電壓操作等優點,使得平面顯示器已廣泛地應用於各式電子裝置中,並融入人們的生活中。
由於傳統平面顯示器的框架皆為一體成形之結構,因此在製造時,用於形成框架之模具需要隨產品尺寸的改變而重新製造,進而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在製造一體成形的大尺寸框架時,需要使用相當規模規之設備,亦導致設備成本增加。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框架包括多個組件,各組件間藉由適當之手段加以組裝,藉此改善習知技術中一體成形之框架之缺點。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框架及間隔單元。框架包括複數子框架,各相鄰之子框 架之間具有一交界處。間隔單元介於顯示面板及框架之間,其中交界處係與間隔單元部分重疊。更具體而言,框架包括第一子框架及第二子框架,第一子框架具有第一邊緣及第一表面,第二子框架具有第二邊緣及第二表面,其中第一邊緣及第二邊緣相鄰,且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鄰近顯示面板。間隔單元係跨越第一邊緣及第二邊緣,以接觸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顯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顯示元件組以及密封單元,其中,顯示元件組與密封單元介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密封單元位於顯示元件組之外側,其中密封單元係與間隔單元部份重疊。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顯示面板包括一光學膜,光學膜介於框架與第一基板之間,且光學膜係與間隔單元部分重疊。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每一子框架具有一內緣及一平行內緣之外緣,內緣之寬度小於外緣之寬度,且內緣與間隔單元之間距係小於或於外緣與間隔單元之間距。具體而言,第一子框架具有第三邊緣及第四邊緣,第一邊緣介於第三邊緣及第四邊緣之間,而第三邊緣的寬度小於第四邊緣的寬度,間隔單元與第三邊緣之距離小於或等於間隔單元與第四邊緣之距離。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顯示面板包括連接部,連接部連結第一邊緣與第二邊緣,子框架藉由連接部相互連接形成框架。具體而言,連接部連結第一邊緣與第二邊 緣並連結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連接部係為一銲接、鎖固、黏著、嵌合、卡固或限位其中之一方式形成之連接結構。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上述間隔單元包括第一間隔元件及第二間隔元件,第一間隔元件及第二間隔元件分別設置於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中第一間隔元件與第二間隔元件係部分重疊。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定位框,顯示面板介於框架及定位框之間,框架及定位框藉由至少一固定部結合。
100‧‧‧顯示裝置
110‧‧‧背板
111‧‧‧底板
113‧‧‧側壁
115‧‧‧固定部
120‧‧‧背光單元
121‧‧‧光源
123‧‧‧導光板
125‧‧‧反射片
127‧‧‧擴散片
129‧‧‧膠框
130‧‧‧顯示面板
131‧‧‧第一基板
132‧‧‧電路元件
133‧‧‧第二基板
135‧‧‧光學膜
137‧‧‧光學膜
138‧‧‧顯示元件組
139‧‧‧密封元件
140‧‧‧框架
141、141’‧‧‧第一子框架
142、142’‧‧‧第二子框架
143‧‧‧第三子框架
144‧‧‧第四子框架
1411、1421、1431、1441‧‧‧前框板
1411a、1421a、1431a、1441a‧‧‧第三邊緣
1411b、1421b、1431b、1441b‧‧‧第四邊緣
1411c、1421c、1431c、1441c、1411c’‧‧‧第一邊緣
1411d、1421d、1431d、1441d、1411d’‧‧‧第二邊緣
1411i、1421i、1431i、1441i‧‧‧表面
1413、1423、1433、1443‧‧‧側框板
150、160‧‧‧間隔單元
151、161、161’、161”‧‧‧第一間隔元件
152、162、162”‧‧‧第二間隔元件
153、163‧‧‧第三間隔元件
154、164‧‧‧第四間隔元件
210、220、230、240‧‧‧交界處
300‧‧‧連接部
d1、d2、d3、d4‧‧‧間距
D1、D2‧‧‧寬度
AA‧‧‧作動區域
TR‧‧‧容許範圍
W‧‧‧連接結構
第1圖顯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2A圖顯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框架之示意圖,其中框架之側框板未相對於前框板進行凹摺。
第2B圖顯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框架之示意圖,其中框架之側框板垂直於前框板。
第3圖顯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框架與間隔元件之示意圖。
第4圖顯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部分結構放大圖。
第5圖顯示第3圖之A-A節線之剖面圖。
第6圖顯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框架與間隔元件之示意圖。
第7圖顯示第6圖之B-B節線之剖面圖。
第8圖顯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框架與間隔元件之示意圖。
第9圖顯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框架與間隔元件之示意圖。
為了讓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示做詳細之說明。其中,實施例中的各元件之配置係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且實施例中圖式標號之部分重複,係為了簡化說明,並非意指不同實施例之間的關聯性。
請參照第1圖,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顯示裝置100(例如:液晶顯示器裝置)包括一背板110、一背光單元120、一顯示面板130、一框架140、及一間隔單元150。
背板110包括一底板111、及四個與底板111垂直連接之側壁113。背光模組120包括複數光源121(第1圖僅顯示一光源121)、一導光板123、一反射片125、一擴散片127、及一膠框129。光源121面向導光板123之入光面。擴散片127設置於導光板123之出光面,且反射片125設置於導光板123之底面。背板110與膠框129結合形成一收容空間(未標示),光源121、導光板123、反射片125、及擴散片127則收容於該收容空間內。
顯示面板130相鄰導光板123之出光面並設置於 膠框129上。顯示面板130包括一第一基板131、一第二基板133、顯示元件組138、密封元件139、一連結第一基板131之入光側之光學膜135及一連結第二基板133出光側之光學膜137。顯示元件組138可以包括薄膜電晶體、電極導線、電容、二極體、液晶層、有機發光層疊、彩色濾光片等結構。密封元件139可以是框膠(Sealant)。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膜135、137分別為一偏光片,用以將來自背光模組120之光線偏極化,以使顯示裝置100顯示畫面。為清楚說明,以下說明中以下偏光片稱作光學膜135,並以上偏光片稱作光學膜137。
請參照第2A圖,框架140包括四個子框架,亦即第一子框架141、第二子框架142、第三子框架143及第四子框架144,其中第一、二、三、四子框架141、142、143、144分別包括一前框板1411、1421、1431、1441以及一側框板1413、1423、1433、1443。
第一子框架141之前框板1411具有一梯形之形態,且具有第一邊緣1411c、第二邊緣1411d、第三邊緣1411a、及第四邊緣1411b,其中第一邊緣1411c與第二邊緣1411d分別為前框板1411之二個腰側,且第三邊緣1411a(內緣)及第四邊緣1411b(外緣)分別為前框板1411之上底側與下底側。由於在此實施例中,第一、二、三、四子框架141、142、143、144具有相類似之結構型態,為簡化說明,第二、三、四子框架142、143、144的結構將不再說明。第一、二、三、四子框架141、142、143、144除了上述個別獨立之初始型態之外,亦可為兩兩結合為一完整的框架140,例如是第一子框架141及第 二子框架142為一L形狀組件,第三子框架143及第四子框架144為另一L形狀組件,或是第一子框架141、第二子框架142、第三子框架143及第四子框架144為一條狀組件,利用彎折方式形成一完整的框架140。
四個側框板1413、1423、1433、1443依序相鄰(可選擇相連為一整體),並分別連結於前框板1411、1421、1431、1441之第四邊緣1411b、1421b、1431b、1441b。如第2A圖所示般,複數個穿孔1415、1435係形成於側框板1413、1433上,以供設置於背板110之側壁113上的固定部115(第1圖)穿設,藉此組設框架140與背板110。
在一些實施例中,框架140係以下列方法所製作:首先,藉由人工或機械之方式,沿第四邊緣1411b、1421b、1431b、1441b並朝第2B圖之箭頭所示之方向凹摺側框板1413、1423、1433、1443,使側框板1413、1423、1433、1443垂直於前框板1411、1421、1431、1441。接著,將每一前框板1411、1421、1431、1441之第一邊緣藉由適當之手段,連結至相鄰之側框板1413、1423、1433、1443之第二邊緣。舉例而言,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子框架141之前框板1411係藉由其第一邊緣1411c連結至第二子框架142之前框板1411之第二邊緣1421d,依此類推。另外,第一子框架141之側框板1413以及第四子框架144之側框板1443亦藉由相似之手段加以連結。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二、三、四子框架141、142、143、144利用二氧化碳雷射進行雷射焊接,其中相鄰子框架之表面因受熱而融化藉此形成連接結構W(位於前框板及 側框板),如第3圖所示。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二、三、四子框架141、142、143、144可以利用例如YAG雷射(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um garnet;Nd:Y3Al5O12)進行雷射焊接,以形成連接結構。在另一些實施例中,上述連結手段係以鎖固、黏著、嵌合、卡固或限位其中之一方式形成之連接結構。其中,由於側框板之連結可為一體成型(連結處係為一彎折結構),因此側框板之連接結構W的數目小於或等於前框板之連接結構W的數目。
請參照第3圖,間隔單元150包括複數個間隔元件,亦即第一間隔元件151、第一間隔元件152、第三間隔元件153、及第四間隔元件154。第一、二、三、四間隔元件151、152、153、154分別設置於前框板1411、1421、1431、1441鄰近顯示面板130(第1圖)之表面1411i、1421i、1431i、1441i上。藉由間隔單元位150介於顯示面板130及框架140之間的配置,可以防止顯示面板130因接觸框架140而受損。
值得注意的是,如第3圖所示般,在此實施例中,第一、二、三、四間隔元件151、152、153、154之的長度皆未超過其所連結之前框板1411、1421、1431、1441之長度。並且,第一、二、三、四間隔元件151、152、153、154皆設置於單一前框板1411、1421、1431、1441之上,未跨過二個相鄰前框板1411、1421、1431、1441之間的交界處210、220、230、240。
另一方面,在此實施例中,各個第一、二、三、四間隔元件151、152、153、154皆以較靠近其對應之前框板1411、1421、1431、1441之第三邊緣1411a、1421a、1431a、1441a 的方式設置於其上。舉例而言,設置於前框板1411之第一間隔元件151與第三邊緣1411a之間距d1係小於第一間隔元件151與第四邊緣1411b之間距d2。又,舉例而言,設置於前框板1431之第三間隔元件153與第三邊緣1431a之間距d3係小於第三間隔元件153與第四邊緣1431b之間距d4,然本發明並不僅以此為限。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二、三、四間隔元件151、152、153、154與其對應之前框板1411、1421、1431、1441之第三邊緣1411a、1421a、1431a、1441a與第四邊緣1411b、1421b、1431b、1441b間具有相同間距。
值得注意的是,請再次參照第1圖,顯示面板130包括複數個電路元件132(例如:連結顯示面板之訊號線之積體電路)設置於第一基板131面對於第一子框架141之表面。為了避免第一間隔元件151與電路元件132重疊,第一間隔元件151與第四邊緣1411b之間距d2係大於第三間隔元件153與第四邊緣1431b之間距d4,並且第一間隔元件151與第四邊緣1411b之間距d2亦大於第二、四間隔元件與其所對應之第二、四子框架之第四邊緣之間距(未標示於第1圖)。
又,為了使透過間隔單元150所施加之應力不致破壞顯示面板130,間隔單元150係設置於特定的容許範圍TR內,此容許範圍TR係保持間隔單元150之應力由密封元件139所支撐。容許範圍TR之寬度小於或等於二倍第一間隔元件151之寬度D1加上密封元件139之寬度D2,其式子為:DTR=2D1+D2。具體而言,請參照第4圖,其顯示顯示裝置100之部分結構放大圖。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間隔元件151係與位於顯示元件組 138外側之密封元件139重疊。亦即,第一間隔元件151於第一基板131上之正投影係重疊於密封元件139於第一基板131上之正投影。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間隔元件151於第一基板131上之正投影係重疊於密封元件139於第一基板131上之正投影之條件下,間隔單元150係與上偏光片137部分重疊,或間隔單元150完全設置於上偏光片137之上。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間隔元件151於第一基板131上之正投影係重疊於密封元件139於第一基板131上之正投影之條件下,間隔單元150係設置於密封元件139內側以及顯示面板130之作動區域AA之間的容許範圍TR內。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第4圖中,顯示面板130包括開關元件及顯示元件之作動區域AA(Active Area)係位於框架140之內緣(第一邊緣1411a)靠近顯示面板130之實質中央之一側,然本發明並不僅此為限。熟習本領域之技術人士可以明白的是,顯示面板130之作動區域AA亦可位於框架140所覆蓋之區域。
在此實施例中,雖然顯示面板130受間隔單元150所保護而不致直接接觸框架140。然而,如第3圖所示般,由於第一、二、三、四間隔元件151、152、153、154皆未跨過二個相鄰前框板1411、1421、1431、1441之間的交界處210、220、230、240,二個相鄰之前框板1411、1421、1431、1441之間僅以連接結構W加以連結。因此當框架140受到外力衝擊時,二個相鄰之前框板1411、1421、1431、1441可能產生相對位移。又,來自外部之雜質或灰塵顆粒,亦可能經由二個相鄰之前 框板1411、1421、1431、1441之間的交界處210、220、230、240通過,進而影響顯示裝置100的密封性,減低光學效果或部件壽命。
舉例而言,請參照第5圖,二個相鄰之前框板1411、1421之間的交界處210可能發生如箭頭211所標示之相對位移,進而造成前框板1411、1421分離,導致來自外部之雜質或灰塵顆粒亦可能穿過二個相鄰之前框板1411、1421之間的交界處210,進而造成顯示裝置100的損壞。
基於上述觀察結果,另一實施例於是提出。請參照第6圖,第6圖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框架140與間隔單元160之示意圖。與第3圖所示之實施例相比,在此實施例中,間隔單元150以間隔單元160取代,其中間隔單元160包括複數個間隔元件,亦即第一間隔元件161、第二間隔單元162、第三間隔元件163、及第四間隔元件164。第一、二、三、四間隔元件161、162、163、164分別設置於前框板1411、1421、1431、1441鄰近顯示面板130(第1圖)之表面1411i、1421i、1431i、1441i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二、三、四間隔元件161、162、163、164之長度係大於其所對應之前框板1411、1421、1431、1441之第三邊緣之長度,且第一、二、三、四間隔元件161、162、163、164係至少與二個相鄰之前框板1411、1421、1431、1441間的交界處210、220、230、240其中之一者部分重疊。
舉例而言,第一間隔元件161係與交界處210部分 重疊,且第一間隔元件161係跨越前框板1411之第二邊緣1411d以及前框板1421之第一邊緣1421c,以同時接觸前框板1411、1421之表面1411i及1421i。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單一間隔元件之兩端部係分別與二個交界處部分重疊,同時接觸三個前框板。在另一未圖示之實施例中,部分間隔元件未與交接處重疊,且部分間隔單元同時與一個或二個交接處部分重疊。
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單元160之第一、二、三、四間隔元件161、162、163、164係相同於間隔單元150之第一、二、三、四間隔元件151、152、153、154皆以較靠近其對應之前框板1411、1421、1431、1441之第三邊緣1411a、1421a、1431a、1441a的方式設置於框架140上。並且,第一、二、三、四間隔元件161、162、163、164係位於第4圖所示之容許範圍TR內的方式,設置於顯示面板130與框架140之間。
藉由上述配置,二個相鄰之前框板1411、1421、1431、1441在受到外力衝擊時,二個相鄰之前框板1411、1421、1431、1441之間發生相對位移的機會將大幅減少,第一、二、三、四間隔元件161、162、163、164遮蔽外部之雜質或灰塵顆粒的能力亦有所改善。
舉例而言,如第7圖所示般,受第一間隔元件161所支撐,二個相鄰之前框板1411、1421在受到外力衝擊時,將不易產生位移,因第一間隔元件161的變形受到顯示面板130(第1圖)的表面所限制。另外,來自外部的雜質或灰塵顆粒將受到第一間隔元件161所阻擋,而較難通過二個相鄰之前框板1411、1421間的交界處210。
在一些實施例中,二個相鄰之前框架係利用一連接部相連接以形成框架。舉例而言,請參照第8圖,二個相鄰之前框架141’、142’係藉由一連接部300相連結,其中前框架141’係部分重疊於前框架142’,連接部300(例如:螺絲)係連結於前框架141’與前框架142’之間。在此實施例中,為了避免顯示面板130受連接部300撞擊,第一間隔元件161’係部分重疊連接部300,以保護顯示面板130(第1圖)因直接接觸連接部300而造成損壞。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二個分別設置於相鄰之前框架上的間隔元件係部分重疊。舉例而言,請參照第9圖,在此實施例中,第一、二間隔元件161”、162”皆部分重疊二個相鄰之前框架141、142之交界處210,並且第一、二間隔元件161”、162”部分重疊。
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框架係以多個子框架所組成,藉此取代習知技術中一體成形之框架結構,以改善習知技術之缺點。另外,設置於顯示面板與框架之間的間隔單元除了可以保護顯示面板不受損壞,更具有強化框架結構之功效。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於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顯示裝置
110‧‧‧背板
111‧‧‧底板
113‧‧‧側壁
115‧‧‧固定部
120‧‧‧背光單元
121‧‧‧光源
123‧‧‧導光板
125‧‧‧反射片
127‧‧‧擴散片
129‧‧‧膠框
130‧‧‧顯示面板
131‧‧‧第一基板
132‧‧‧電路元件
133‧‧‧第二基板
135‧‧‧光學膜(下偏光片)
137‧‧‧光學膜(上偏光片)
140‧‧‧框架
141‧‧‧第一子框架
1411、1431‧‧‧前框板
1411a、1431a‧‧‧第三邊緣
1411b、1431b‧‧‧第四邊緣
1411i、1431i‧‧‧表面
1413、1433‧‧‧側框板
143‧‧‧第三子框架
150‧‧‧間隔單元
151‧‧‧第一間隔元件
153‧‧‧第二間隔元件
AA‧‧‧作動區域
d1、d2、d3、d4‧‧‧距離

Claims (27)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面板;一框架,該框架包括複數子框架,相鄰之該等子框架之間具有一交界處;以及一間隔單元,介於該顯示面板及該框架之間;其中,該交界處係與該間隔單元部分重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該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顯示元件組以及一密封單元,其中,該顯示元件組與該密封單元介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該密封單元位於該顯示元件組之外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密封單元係與該間隔單元部份重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包括一光學膜,該光學膜介於該框架與該第一基板之間,且該光學膜係與該間隔單元部分重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等子框架具有一內緣及一平行該內緣之外緣,該內緣之寬度小於該外緣之寬度,且該內緣與該間隔單元之間距係小於或等於該外緣與該間隔單元之間距。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更包括一連接部,該連接部對應該交界處,且該等子框架 藉由該連接部相互連接形成該框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連接部係為一銲接、鎖固、黏著、嵌合、卡固或限位其中之一方式形成之連接結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間隔單元包括一第一間隔元件及一第二間隔元件,該第一間隔元件與該第二間隔元件係部分重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定位框,該顯示面板介於該框架及該定位框之間,該框架及該定位框藉由至少一固定部結合。
  10.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面板;一框架,該框架包括一第一子框架及一第二子框架,該第一子框架具有一第一邊緣,該第二子框架具有一第二邊緣,該第一邊緣及該第二邊緣相鄰;以及一間隔單元,介於該顯示面板及該框架之間;其中,該間隔單元跨越該第一邊緣及該第二邊緣。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該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顯示元件組以及一密封單元,其中,該顯示元件組與該密封單元介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該密封單元位於該顯示元件組之外側。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密封 單元係與該間隔單元部份重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包括一光學膜,該光學膜介於該框架與該第一基板之間,且該光學膜係與該間隔單元部分重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子框架具有一第三邊緣及一第四邊緣,該第一邊緣介於該第三邊緣及該第四邊緣之間,該第三邊緣的寬度小於該第四邊緣的寬度,該間隔單元與該第三邊緣之距離小於或等於該間隔單元與該第四邊緣之距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包括一連接部,該連接部連結該第一邊緣與該第二邊緣,該等子框架藉由該連接部相互連接形成該框架。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連接部係為一銲接、鎖固、黏著、嵌合、卡固或限位其中之一方式形成之連接結構。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間隔單元包括一第一間隔元件及一第二間隔元件,該第一間隔元件與該第二間隔元件係部分重疊。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定位框,該顯示面板介於該框架及該定位框之間,該框架及該定位框藉由至少一固定部結合。
  19.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一顯示面板;一框架,該框架包括相鄰之一第一子框架及一第二子框架,該第一子框架具有一第一表面,該第二子框架具有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鄰近該顯示面板;以及一間隔單元,介於該顯示面板及該框架之間;其中,該間隔單元接觸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該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顯示元件組以及一密封單元,其中,該顯示元件組與該密封單元介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該密封單元位於該顯示元件組之外側。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密封單元係與該間隔單元部份重疊。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包括一光學膜,該光學膜介於該框架與該第一基板之間,且該光學膜係與該間隔單元部分重疊。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子框架具有一第三邊緣及一第四邊緣,該第一邊緣介於該第三邊緣及該第四邊緣之間,該第三邊緣之寬度小於該第四邊緣,該間隔單元與該第三邊緣之距離小於或等於該間隔單元與該第四邊緣之距離。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包括一連接部,該連接部連結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 面,該等子框架藉由該連接部相互連接形成該框架。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連接部係為一銲接、鎖固、黏著、嵌合、卡固或限位其中之一方式形成之連接結構。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間隔單元包括一第一間隔元件及一第二間隔元件,該第一間隔元件與該第二間隔元件係部分重疊。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定位框,該顯示面板介於該框架及該定位框之間,該框架及該定位框藉由至少一固定部結合。
TW102129626A 2013-08-19 2013-08-19 顯示裝置 TWI5337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9626A TWI533788B (zh) 2013-08-19 2013-08-19 顯示裝置
EP13190568.9A EP2840434A1 (en) 2013-08-19 2013-10-29 Display device
US14/294,096 US20150049424A1 (en) 2013-08-19 2014-06-02 Display device
CN201410253091.XA CN104424861A (zh) 2013-08-19 2014-06-09 显示装置
KR20140094991A KR20150020993A (ko) 2013-08-19 2014-07-25 디스플레이 장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9626A TWI533788B (zh) 2013-08-19 2013-08-19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9282A true TW201509282A (zh) 2015-03-01
TWI533788B TWI533788B (zh) 2016-05-11

Family

ID=49513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9626A TWI533788B (zh) 2013-08-19 2013-08-19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49424A1 (zh)
EP (1) EP2840434A1 (zh)
KR (1) KR20150020993A (zh)
CN (1) CN104424861A (zh)
TW (1) TWI5337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84197B2 (en) * 2013-12-10 2017-06-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2392868B1 (ko) 2017-09-29 2022-05-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0481320B2 (en) * 2017-10-13 2019-11-19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Clamp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663841B (zh) * 2018-05-08 2021-05-28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1462639B (zh) * 2019-01-21 2022-04-12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9375A (ja) * 2005-03-25 2006-10-05 Sony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71536A (ja) * 2005-12-21 2007-07-05 Kofu Casio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
JP4800822B2 (ja) * 2006-04-04 2011-10-26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764191B1 (ko) * 2010-05-28 2017-08-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모듈 및 액정표시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4861A (zh) 2015-03-18
KR20150020993A (ko) 2015-02-27
EP2840434A1 (en) 2015-02-25
TWI533788B (zh) 2016-05-11
US20150049424A1 (en) 2015-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4847B (zh) 保護板一體型顯示裝置
TWI434098B (zh) 保護板一體型顯示裝置
TWI533788B (zh) 顯示裝置
WO2016176929A1 (zh)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US9874673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807058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412310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078898A (ja) 表示装置
TW201513070A (zh) 顯示裝置及拼接式顯示器
US9423640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first positioning portion opposite to a second positioning portion and television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11026775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frame mountable on the display device
TW201310145A (zh) 顯示裝置及其顯示面板的固定方法
US2017004567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KR20160064326A (ko) 타일형 표시 장치
WO2010082393A1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用フレーム
KR101630342B1 (ko) 액정 표시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US11016321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frame member with folded-back portion bonded to sealing member
WO2021227752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662328B (zh) 顯示面板
US10969621B2 (en)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0060883A (ja) 表示装置
JP200911620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2078023B1 (ko) 횡전계 모드의 액정표시장치
JP4029383B2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素子
JP201027693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