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1686A - 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及其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及其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41686A
TW201441686A TW103120128A TW103120128A TW201441686A TW 201441686 A TW201441686 A TW 201441686A TW 103120128 A TW103120128 A TW 103120128A TW 103120128 A TW103120128 A TW 103120128A TW 201441686 A TW201441686 A TW 20144168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lastic
layer
transparent substrate
decorative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0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4231B (zh
Inventor
Yu-Chen Hwang
Chih-E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Yu-Chen Hwang
Chih-En C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Chen Hwang, Chih-En Chen filed Critical Yu-Chen Hwang
Priority to TW1031201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8423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41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1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4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4231B/zh

Link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其包含一具表面凹凸結構的透明基材,至少一側邊緣的厚度比中間的厚度大,基材邊緣截面呈一喇叭口形狀;在透明基材的凹凸結構面上有一印刷層及一硬塗層,在透明基材的另一面具有一接著層。進一步將該硬塗層朝向模面,以透明塑料射出成形於接著層,塑料的非接著層面,視需要可由模具轉印透鏡微結構,再將發光二極體光源安置於喇叭口形狀的基材側面,形成一具導光功能的裝飾塑料件,其中該接著層與透明基材之間,可進一步包含一耐高溫耐熱層,其熱變形溫度比射出塑料溫度高攝氏10度以上。

Description

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及其部件
本發明利用透明基材表面的透鏡微結構導光,並印刷圖案在透明之透鏡片材上,使印刷後的裝飾複合片材,具有導光的功能,結合光源即可製程具有發光與裝飾功能的部件。用於攜帶式電子產品的外殼,除了原有的裝飾功能,不同發光位置、不同顏色的光與發光閃爍的型態,發光裝飾複合部件進一步提升電子產品外殼的功能,使其具有來電顯示、訊息通知等互動性價值。再將該裝飾膜應用於模內裝飾技術,形成美觀的表面裝飾產品,主要應用於手機、鍵盤、筆記型電腦、電腦機殼裝飾產業、資訊產業、通訊產業、汽機車產業、家電產業、遊戲機、化妝品與一般日用品、文具用品、運動器材等的表面裝飾及功能性面板。
傳統的電子產品外殼常採用模內裝飾技術,其包含印刷、熱壓、射出等塑膠加工程式的整合工藝,雖然隨著不同的技術IMR(in-mold roller)/IML(in-mold labeling)/IMF(in-mold film)材料雖然有所差異,但工藝成型原理基本上均是相同的。一般來說模內裝飾技術工藝程序,包括薄膜印刷、熱壓成型及射出成品等三個步驟:(1)印刷製程:使用網版印刷、數位印刷、移印或燙印,得到裝飾性的可成型薄膜。(2)成型製程:利用高溫熱變形方式使印刷薄膜變成要求的形狀,再經過精密裁切後成為預成型膜。(3)注塑製程:將預成型膜置入射出機的模穴中,注塑射出完成塑料件或產品。除了印刷的裝飾功能外,所產生的成品並無其他導光功能。
穎台公司的中華民國201018581公開專利資料中,雖然膜材的表面有結構,是為了提升膜材彎曲時的延展性,並非為了導入光線的作用。為了避免膠料射出成型過程,造成表面結構變形影響美觀,因此表面結構材料為熱固型樹脂,所以膜材的變形量有限。結構層在表面而印刷在另一面的非結構面,因此印刷效果不立體。本創作則採用熱塑性表面結構,已提升熱變形量,製作更立體的造型;本創作的印刷層在熱塑性表面結構上,提供更立體的印刷視覺效果;更重要的本創作的膜材可以導光發光。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設計一個可發光的電子產品的外殼,除了原有的裝飾功能,利用外殼上不同的發光位置、不同顏色的光與發光閃爍的型態,來告知使用者不同的資訊,例如辨識來電的人,訊息通知與來源等互動性功能。目前尚無此類產品被報導或於市場上。電子產品的外殼常以模內裝飾技術製造,結合印刷技術,達到裝飾之效果。本創作將採用模內裝飾技術與外貼式兩種方法製造可發光的機殼,配合光源的種類與顏色,及局部透明之印刷,達到定點、定色、定型太閃爍等警示與資訊傳遞的效果。
然而,要製造具有導光功能的外殼,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將導光板設計於機殼內,且經過模內裝飾製程,導光板的功能不會受到損害。導光板可以微結構的方式將點狀發光二極體光源導成平面光源,然而,少許的變形將導致光線無法導出。但微結構在模內裝飾技術製造,經過高溫的環境,極易產生變形或軟化失去原有的微結構。
為了確保導光功能與效率,本案有五個主要的挑戰:1.採用押出膜材,利用一至二支表面刻有很多半球形圖案的熱滾輪,製造出單面或雙面具有微結構的導光用透明基材。然而,對攜帶式電子產品而言,厚度要愈薄愈好,製作高導光效能的雙面微結構膜材,如何控制第二面微結構製造過程不影響第一面已完成的微結構,是另一個挑戰。2.超薄型的微結構導光膜,厚度比光源直徑還小,如何將光有效的在厚度方向導入。3.若採用模內裝飾製程,如何在高溫製造過程,使微結構部分軟化消失或變形。4.如何避免因微結構表面,造成射出成型的膠料的流動性不足與微結構產生小孔隙,接著力不足的問題。5.為了達到立體的視覺效果,印刷層在微結構表面,提供利用視覺差所生的立體效果,然而,微結構使膜材表面柔軟易變形,如何避免印刷層龜裂,油墨選擇也很重要。
製作導光用的雙面結構透明基材時,以一支表面刻有很多半球形圖案的熱滾輪,溫度保持在透明基材的軟化溫度攝氏±10度之間,將微結構轉印到之透明基材一面,在經過冷卻滾輪降溫定型。隨即在其表面塗上一層耐熱層,其軟化溫度高於第二支滾輪的設定溫度,第二支滾輪的設定溫度比第一支滾輪高攝氏10度至30度之間,以第二支滾輪轉印微結構於透明基材的另一面。
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其包含一具表面凹凸結構的單面結構透明基材1,在透明基材的凹凸結構面上,可以視需要加一表面處理層2,以增加凹凸結構面與印刷層間之接著力。然後以數位印刷技術加上一印刷層3,為了達到立體的視覺效果,印刷層在微結構表面,為了避免印刷層龜裂,因此選擇具彈性的油墨。再印刷層3的表面塗上一硬塗層4,以防止印刷層3受刮傷。在透明基材的另一面,可視需要,增加一耐高溫耐熱層5於在透明基材和接著層6之間,以防止凹凸結構熱變形,耐熱層5的變形溫度必須大於塑脂注入溫度10度以上。然後加上一熱熔膠接著層6,熱熔膠預熱後,黏度快速下降滲入微結構表面,改善射出成型的膠料因流動性不足與微結構產生小孔隙的接著問題。
上述的凹凸結構的的分布與密度不規則,近光源的周圍較疏,遠離光源的區域較密,高低差介於1微米至100微米之間,藉由凹凸透鏡結構.將由側向導入的光線,導成平面光源,由透明基材表面出光。如此可形成如第1圖所示之直型外印刷裝飾片材100。
如前述的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其中該透明基材的另一面也可具有表面凹凸結構,如第2圖雙面結構透明基材7,進一步增加導光裝飾複合片材的均勻導光為平面光源的效果。與上述相同的流程,可獲得直型外印刷裝飾片材200。
本發明的另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其包含一具表面凹凸結構的雙面結構透明基材7,在透明基材的凹凸結構面上有一印刷層3,在透明基材的另一面具有硬塗層4,在印刷層外有一接著層6,其中凹凸結構的高低差介於1微米至100微米之間。一樣藉由凹凸透鏡結構.將由側向導入的光線,導成平面光源,由透明基材表面出光。但印刷層與硬塗層在不同側,由於硬塗層永遠在最終成品的外側,如此,印刷層在透明基材的表護下,不會被刮傷,但易被塑脂8注入成型的高溫影響,造成印刷層圖紋變形。為了避免印刷層圖紋變形、微結構部分軟化消失或變形,可採用一耐高溫耐熱層5,此耐熱層5可與製作雙面結構透明基材時所用之耐熱層為同一層,其變形溫度必須大於塑脂注入溫度10度以上。只要耐熱層5在整個膠料8射出成型的過程不變形,就不為對圖紋油墨或微結構產生應力,避免變形。如此可形成如第3圖所示之直型內印刷裝飾片材300。
上述的凹凸結構為透鏡微結構,係選自條紋、菱鏡、半球形、半圓柱狀、金字塔透鏡、菲涅爾結構或以上之組合。該透明基材表面的凹凸結構係來自熱滾輪熱轉印所製成。
針對超薄型的微結構導光膜,厚度比光源直徑還小,如第4圖所示,當雙面結構透明基材7的厚度小於光源的直徑時,可以將修改膜的押出模具的截面,使透明基材的至少一側邊緣的厚度比中間的厚度大,邊緣的厚度需要大於或等於發光二極體光源9的厚度,如此,基材邊緣截面呈一喇叭口形狀的喇叭型基材10,可以讓光源9的光有效的在厚度方向導入薄型的導光裝飾複合片材。
如前述的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其中該喇叭口形狀,係以擠出成形T-型模具修改截面的方式製作。與上述相同的流程,可獲得喇叭型裝飾片材400。
利用如前述的直型外印刷裝飾片材100、直型外印刷裝飾片材200、直型內印刷裝飾片材300或喇叭型裝飾片材400,進一步將該硬塗層朝向模面,以塑料射出成形於接著層,形成一具導光功能的裝飾塑料件,再將發光二極體光源9安置於透明基材的側面,其中凹凸結構的分布密度不規則,近光源的周圍較疏,遠離光源的區域較密;其中該接著層內側,可進一步包含一耐高溫耐熱層5,其熱變形溫度比射出熔融塑料8的溫度高攝氏10度以上。形成如第3圖至第5圖的導光裝飾複合部件。
另一種製造如第3圖至第5圖的導光裝飾複合部件的方法,不採用射出成型塑料8的方法,將預成形的塑料8的外側,其中一面貼合一直型外印刷裝飾片材100、直型外印刷裝飾片材200、直型內印刷裝飾片材300或喇叭型裝飾片材400,再將發光二極體光源9安置於透明基材的側面,也可形成一具導光功能的裝飾塑料件。此外貼式製程,無需耐熱層5。
視需要上述的耐熱層5可具有局部反射之效果,其係選自一半透明材料、含金屬粉、具金屬層或是高折射率塗層材料之片材。
如前述的導光裝飾複合部件,其中該透明塑料8材料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時,其該耐高溫耐熱層5可以為聚碳酸酯或丙烯腈或丁二烯、聚胺酸酯、苯乙烯共聚物。其中該透明塑料8材料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時,該耐高溫耐熱層5可以為聚碳酸酯。
另一種導光裝飾複合部件,利用如前述的直型外印刷裝飾片材100、直型外印刷裝飾片材200、直型內印刷裝飾片材300或喇叭型裝飾片材400,進一步將該硬塗層4朝向模面,以透明塑料8射出成形於接著層6,塑料8的非接著層面,由模具轉印透鏡微結構,形成單面結構塑料11,再將發光二極體光源9安置於塑料8射出件的側面,以具轉印透鏡微結構的塑料8,代替印刷裝飾片材,執行導光的功能,形成另一種導光裝飾複合部件。其中模具轉印的透鏡微結構的分布密度不規則,近光源9的周圍較疏,遠離光源的區域較密。該接著層6內側,可進一步包含一耐高溫耐熱層5,其熱變形溫度比射出塑料8溫度高攝氏10度以上。甚至該透明塑料8側面也可具有透鏡微結構。
如第7圖所示,導光裝飾複合部件也可以用預成形的雙面結構塑料13,再外貼直型外印刷裝飾片材100、直型外印刷裝飾片材200、直型內印刷裝飾片材300或喇叭型裝飾片材400,及反射層12;將發光二極體光源9安置於塑料8射出件的側面即可。此外貼式製程,無需耐熱層5。
如第6圖與第7圖所示,該塑料8射出件的透鏡微結構面上具有一反射層12,增加進入單面結構塑料11與雙面結構塑料13的光,能充分反射光源9導入的光線,由塑料8的另一平面有效出光。反射層12係選自可以為反光粉、金屬鍍膜材料或是高折射率樹脂材料。
如前述的導光裝飾複合部件,其中該單面結構透明基材1、雙面結構透明基材7與透明塑料8係選自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ABS)、聚苯乙烯Polystyrene、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Methyl Methacrylate Styrene Copolymer M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氧化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POM)、耐隆(Nylon)、苯乙烯-丙烯青共聚物(Styrene Acrylonitrile,SAN);由射出成形或擠出成形製成片材。
本案進一步開發一有效製造雙面微結構基材的方法,其中包括將一塑膠膜,以一支表面刻有微結構的熱滾輪,溫度保持在塑膠膜的軟化溫度攝氏±20度之間,將微結構轉印到之塑膠膜一面,在經過冷卻滾輪降溫定型。隨即在已定型的微結構表面塗上一層耐熱層,其軟化溫度高於第二支滾輪的設定溫度至少攝氏10度;第二支滾輪設定溫度比第一支滾輪高攝氏10度至30度之間,以第二支滾輪轉印微結構於塑膠膜的另一面。其中該微結構,係選自條紋、菱鏡、半球形、半圓柱狀、金字塔透鏡、菲涅爾結構或以上之組合。
由前述說明可知,本發明的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及其衍生之部件具備下列優點:
1.以耐熱層保護透明基材第一面的微結構,免於較高溫之第二支滾輪,造成第一面的微結構軟化、消失或變形。
2.利用熱熔膠接著層6,熱熔膠預熱後,黏度快速下降滲入微結構表面,改善射出成型的膠料因流動性不足與微結構產生小孔隙的接著問題。
3.採用一耐高溫耐熱層5,可避免印刷層圖紋變形、微結構部分軟化消失或變形的風險。
4.針對超薄型的微結構導光膜,採用喇叭型基材10,可以讓光源9的光有效的在厚度方向導入薄型的導光裝飾複合片材。
5.為了達到立體的視覺效果,印刷層在微結構表面,為了避免印刷層龜裂,因此選擇具彈性的油墨。
有關本發明的前述及其它技術內容、特點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呈現,得更加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是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在此說明導光裝飾複合片材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具表面凹凸結構的透明基材,主要選自橡膠改質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來自德固賽壓克力樹脂(Degussa 8N)或住友化學(Sumitomo EXN)或聚碳酸酯PC(材料來源:出光LC1500)。依據材料供應商提供之加工條件押出成膜。熱熔膠選自(大東樹脂)的熱塑性胺基甲酸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TPU一般熱熔溫度介於攝氏80至150度之間,選擇TPU的熱熔解溫度需比射出成型塑料8的熔融溫度至少低攝氏10度以上為佳,尤其以耐熱層5一般選擇軟化溫度大於攝氏180度者為最佳。
先將一透明塑膠膜(德固賽壓克力樹脂(Degussa 8N),以一支表面刻有微結構的熱滾輪,溫度保持在攝氏80-120度之間,將微結構轉印到之塑膠膜一面,在經過冷卻滾輪降溫定型,如此可製得一單面結構透明基材1。隨即在已定型的微結構表面塗上一層耐熱層,其軟化溫度高於第二支滾輪的設定溫度至少攝氏90-150度;第二支滾輪設定溫度比第一支滾輪高攝氏10度至30度之間,以第二支滾輪轉印微結構於基材的另一面,如此可製得一雙面結構透明基材7。其中該微結構,係選自條紋、菱鏡、半球形、半圓柱狀、金字塔透鏡、菲涅爾結構或以上之組合。
實施例1:以塑料(德固賽壓克力樹脂(Degussa 8N)的橡膠改質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例,當塑料由T型押出頭押出後,以一支表面刻有很多半球形圖案的熱滾輪,溫度保持在攝氏80度至110度(一般以90度)之間,將半球形凹凸結構轉印到橡膠改質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之一面,在經過冷卻滾輪降溫定型。其中凹凸結構的高低差與密度不均勻,分布由一側高低差5微米(密度0.01半球形/平方公分)至另一側80微米(密度0.8半球形/平方公分),如此形成如第1圖中示單面結構透明基材1。
實施例2:以塑料(德固賽壓克力樹脂(Degussa 8N)的橡膠改質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例,當塑料由T型押出頭押出後,以一支表面刻有很多半球形圖案的熱滾輪,溫度保持在攝氏80度至110度(一般以90度)之間,將半球形凹凸結構轉印到橡膠改質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之一面,在經過冷卻滾輪降溫定型,在定型凹凸結構表面,需要塗上一層聚碳酸酯((材料來源:出光LC1500聚碳酸酯)的耐熱層5,再讓該膜經過第二支表面刻有很多半球形圖案的熱滾輪,溫度保持在攝氏100度至120度之間,第二支熱滾輪的溫度比第一支熱滾輪的溫度高約攝氏10度至30度之間。其中凹凸結構的高低差與密度不均勻,分布由一側高低差5微米(密度0.01半球形/平方公分)至另一側80微米(密度0.8半球形/平方公分),如此形成如第2圖中所示的雙面結構透明基材7。在雙面結構透明基材7的一面噴上表面處理層2(瑞化股份有限公司紫外線硬化底膠POLYCHEM #T3 50150E),然後,再熱複合(溫度攝氏80-150度)一層熱熔膠接著層6,熱熔膠為大東樹脂的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U)。在另一側表面處理層的表面,以數位印刷技術依據需要印上裝飾用之圖紋印刷層3,在圖紋外側塗上硬度3H以上的硬塗層4(材料來源:佑澤興業壓克力樹脂)以紅外線加紫外硬化,如此形成如第2圖所示的直型外印刷裝飾片材200。
實施例3:以聚碳酸酯PC(材料來源:出光LC-1500)為例,當塑料由T型押出頭押出後,以一支表面刻有很多半球形圖案的熱滾輪,溫度保持在攝氏70度至120度(一般以90度)之間,將半球形凹凸結構轉印到聚碳酸酯膜之一面,再經過冷卻滾輪降溫定型,再讓該膜經過第二支表面刻有很多半球形圖案的熱滾輪,溫度保持在攝氏130度至180度之間,其中凹凸結構的高低差與密度不均勻,分布由一側高低差5微米(密度0.01半球形/平方公分)至另一側80微米(密度0.8半球形/平方公分),如此形成如第2圖中示的雙面結構透明基材7。在一面噴上表面處理層2(瑞化股份有限公司紫外線硬化底膠POLYCHEM #T3 50150E),以數位印刷技術依據需要印上裝飾用之圖紋印刷層3,然後,再熱複合(溫度攝氏80-150度)一層熱熔膠接著層6(材料來源:大東樹脂的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雙面結構透明基材7另一側表面塗上硬度3H以上的硬塗層4(材料來源:佑澤興業壓克力樹脂),以紅外線加紫外線硬化,如此形成如第4圖中所示的直型內印刷裝飾片材300。
實施例4:如實施例2之製作程序,但將其中一側T型押出頭的流道出口,截面局部修改成呈梯型,如此所押出之膜材,在其中一側的膜截面呈喇叭型。採用較窄的表面刻有很多半球形圖案的熱滾輪,避開喇叭型截面的位置。其他製程皆與實施例2相同,如此形成如第5圖中所示的喇叭型裝飾片材400。
實施例5:以實施例1至實施例4的裝飾片材,將硬塗層4朝向模面,以塑料(德固賽壓克力樹脂(Degussa 8N)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射出成形於接著層6面,形成一具導光功能的裝飾塑料件。在單面結構透明基材1或雙面結構透明基材7的側面選擇凹凸結構的高低差與密度低的一側,再將4毫米發光二極體(億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59-146UTD/TR8)光源9安置於旁邊,如此便可得到如第3至5圖所示的導光裝飾複合部件。
實施例6:使用表面具有半球型微結構的模具,將實施例1至實施例4的裝飾片材,將硬塗層4朝向模面,以塑料德固賽壓克力樹脂(Degussa 8N)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射出成形於接著層6面,形成一具導光功能的裝飾塑料件。在單面結構塑料11的側面,選擇膜具轉印的微結構的高低差與密度低的一側,再將4毫米發光二極體(億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59-146UTD/TR8)光源9安置於旁邊,如此便可得到如第6圖所示的導光裝飾複合部件。
實施例7:使用實施例1至實施例4的裝飾片材,將接著層6面外貼,依預成型的雙面結構塑料(德固賽壓克力樹脂(Degussa 8N)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件在雙面結構塑料13的側面,選擇膜具轉印的微結構的高低差與密度低的一側,再將4毫米發光二極體(億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59-146UTD/TR8)光源9安置於旁邊,如此便可得到如第7圖所示的導光裝飾複合部件。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單面結構透明基材
2...表面處理層
3...印刷層
4...硬塗層
5...耐熱層
6...接著層
7...雙面結構透明基材
8...塑料
9...光源
10...喇叭型基材
11...單面結構塑料
12...反射層
13...雙面結構塑料
100...直型外印刷裝飾片材
200...直型外印刷裝飾片材
300...直型內印刷裝飾片材
400...喇叭型裝飾片材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詳細說明如下:
第1圖係繪示一種直型外印刷裝飾片材的截面示意圖。
第2圖係繪示另一種直型外印刷裝飾片材的截面示意圖。
第3圖係繪示一種以直型外印刷裝飾片材所構成的導光裝飾複合部件的截面示意圖。
第4圖係繪示一種以直型內印刷裝飾片材所構成的導光裝飾複合部件的截面示意圖。
第5圖係繪示一種以喇叭型裝飾片材所構成的導光裝飾複合部件的截面示意圖。
第6圖係繪示一種以單面結構塑料導光成的裝飾複合部件的截面示意圖。
第7圖係繪示一種以雙面結構塑料導光成的裝飾複合部件的截面示意圖。
2...表面處理層
3...印刷層
4...硬塗層
8...塑料
9...光源
10...喇叭型基材
400...喇叭型裝飾片材

Claims (17)

  1. 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其包含一具表面凹凸結構的透明基材,至少一側邊緣的厚度比中間的厚度大,基材邊緣截面呈一喇叭口形狀;在透明基材的凹凸結構面上有一印刷層及一硬塗層,在透明基材的另一面具有一接著層。
  2. 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其包含一具表面凹凸結構的透明基材,至少一側邊緣的厚度比中間的厚度大,基材邊緣截面呈一喇叭口形狀;在透明基材的凹凸結構面上有一印刷層,在透明基材的另一面具有硬塗層,在印刷層外有一接著層。
  3. 如申請範圍第1或2項之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其中該透明基材的另一面也具有表面凹凸結構,凹凸結構的高低差介於1微米至100微米之間。
  4. 如申請範圍第1或2項之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其中該凹凸結構係選自條紋、菱鏡、半球形、半圓柱狀、金字塔透鏡、菲涅爾結構或以上之組合。
  5. 如申請範圍第1或2項之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其中該接著層為熱熔膠。
  6. 如申請範圍第1或2項之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其中該透明基材邊緣的厚度需要大於或等於發光二極體的厚度。
  7. 一種導光裝飾複合部件,利用如申請範圍第1或2項之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進一步將該硬塗層朝向模面,以塑料射出成形於接著層,形成一具導光功能的裝飾塑料件,再將發光二極體光源安置於喇叭口形狀透明基材的側面,其中凹凸結構的分布密度不規則,近光源的周圍較疏,遠離光源的區域較密;其中該接著層與透明基材之間,可進一步包含一耐高溫耐熱層,其熱變形溫度比射出塑料溫度高攝氏10度以上。
  8. 如申請範圍第7項之一種導光裝飾複合部件,其中該耐熱層具有局部反射之效果,其係選自一半透明材料、含金屬粉、具金屬層或是高折射率塗層材料之片材。
  9. 如申請範圍第7項之一種導光裝飾複合部件,其中該透明塑料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其中該耐高溫耐熱層為聚碳酸酯、聚胺酸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10. 一種導光裝飾複合部件,利用如申請範圍第1或2項之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進一步將該硬塗層朝向模面,以透明塑料射出成形於接著層,塑料的非接著層面,由模具轉印透鏡微結構,再將發光二極體光源安置於塑料射出件的側面,形成一具導光功能的裝飾塑料件,其中模具轉印的透鏡微結構的分布密度不規則,近光源的周圍較疏,遠離光源的區域較密;其中該接著層與透明基材之間,可進一步包含一耐高溫耐熱層,其熱變形溫度比射出塑料溫度高攝氏10度以上。
  11. 如申請範圍第10項之一種導光裝飾複合部件,其中該塑料側面具有透鏡微結構。
  12. 如申請範圍第10項之一種導光裝飾複合部件,其中該透明塑料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其中該耐高溫耐熱層為聚碳酸酯、聚胺酸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13. 如申請範圍第10項之一種導光裝飾複合部件,其中該塑料射出件的透鏡微結構面上具有一反射層,其係選自可以為反光粉、金屬鍍膜材料或是高折射率樹脂材料。
  14. 一種導光裝飾複合部件,利用如申請範圍第1或2項之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進一步將接著層外貼於一塑料件上,形成一具導光功能的裝飾塑料件,再將發光二極體光源安置於喇叭口形狀透明基材的側面,其中凹凸結構的分布密度不規則,近光源的周圍較疏,遠離光源的區域較密。
  15. 一種導光裝飾複合部件,利用如申請範圍第1或2項之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進一步將接著層外貼於一透明塑料件上,其中該塑料件的單面或雙面具有預成形的透鏡微結構,形成一具導光功能的裝飾塑料件,再將發光二極體光源安置於透明塑料件的側面,其中透鏡微結構的分布密度不規則,近光源的周圍較疏,遠離光源的區域較密。
  16. 一種製作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表面凹凸結構的透明基材的方法,其中包括將一塑膠膜,以一支表面刻有微結構的熱滾輪,溫度保持在塑膠膜的軟化溫度攝氏±20度之間,將微結構轉印到之塑膠膜一面,在經過冷卻滾輪降溫定型。隨即在已定型的微結構表面塗上一層耐熱層,其軟化溫度高於第二支滾輪的設定溫度至少攝氏10度;第二支滾輪設定溫度比第一支滾輪高攝氏10度至30度之間,以第二支滾輪轉印微結構於塑膠膜的另一面。
  17. 一種利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的方法製作的具表面凹凸結構的透明基材,其中該微結構,係選自條紋、菱鏡、半球形、半圓柱狀、金字塔透鏡、菲涅爾結構或以上之組合。
TW103120128A 2014-06-16 2014-06-16 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及其部件 TWI4842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0128A TWI484231B (zh) 2014-06-16 2014-06-16 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及其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0128A TWI484231B (zh) 2014-06-16 2014-06-16 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及其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1686A true TW201441686A (zh) 2014-11-01
TWI484231B TWI484231B (zh) 2015-05-11

Family

ID=52422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0128A TWI484231B (zh) 2014-06-16 2014-06-16 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及其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8423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92262A1 (zh) * 2014-06-16 2015-12-23 黄瑜贞 一种导光装饰复合片材及其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41868B3 (de) * 2004-08-27 2006-03-02 Leonhard Kurz Gmbh & Co. Kg Transferfolie, deren Verwendun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dekorierten Kunststoffartikeln
JP2013254560A (ja) * 2010-09-10 2013-12-19 Fujikura Ltd 照明モジュール
TW201217843A (en) * 2010-10-29 2012-05-01 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Light guide,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012156092A (ja) * 2011-01-28 2012-08-16 Fujifilm Corp 面状照明装置
CN202815257U (zh) * 2012-07-13 2013-03-20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具有喇叭形状结构的导光板及使用其的背光模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92262A1 (zh) * 2014-06-16 2015-12-23 黄瑜贞 一种导光装饰复合片材及其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84231B (zh) 2015-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6990B (zh) 一種具立體效果的印刷裝飾膜及其裝飾產品
TW201527070A (zh) 裝飾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加飾成型品的製造方法
JP2016508084A (ja) 立体効果を持つ印刷加飾フィルム及びその加飾製品
JP2016002768A (ja) 導光装飾複合シート及びその派生部材
JP2010241138A (ja) インモールド加飾成形方法及び成形品
US20130288011A1 (en) Multilayer decorative film structure
JP2006239967A (ja) 転写シート
EP2808167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ase frame
KR20060063795A (ko) 성형 동시 가식성형품 및 성형 동시 가식성형품의 제조방법
TWI484231B (zh) 一種導光裝飾複合片材及其部件
JP2006255894A (ja) ヘアライン調加飾シート
JP2011079273A (ja) 加飾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加飾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10082830A (ja) 微小凹凸が形成された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10234562A (ja) 加飾シート及び加飾樹脂成形品
CN101930862A (zh) 按键面板的制作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得的按键面板
US20150362656A1 (en) Light Guiding Decorative Composite Sheet and Components Made Thereof
JP2023539434A (ja) 転写フィルム、プラスチック射出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86830B (zh) 鍵盤裝置及薄膜結構
WO2015192262A1 (zh) 一种导光装饰复合片材及其部件
JP2003203537A (ja) キーシート部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68026A (ja) インサート成形による加飾成形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95497B2 (ja) フィルム一体型キート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99200A (ja) 加飾物の製造方法
JP2005091650A (ja) 凸レンズ付き成形同時加飾成形品および凸レンズ付き成形同時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4747309B2 (ja) 裏面から照光可能な成形同時加飾成形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