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2973A -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照明裝置及照明系統 - Google Patents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照明裝置及照明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2973A
TW201432973A TW102137502A TW102137502A TW201432973A TW 201432973 A TW201432973 A TW 201432973A TW 102137502 A TW102137502 A TW 102137502A TW 102137502 A TW102137502 A TW 102137502A TW 201432973 A TW201432973 A TW 2014329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lectrode
substrate
organic
wi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7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tsushi Wada
Tomio Ono
Tomoaki Sawabe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Kk filed Critical Toshiba Kk
Publication of TW201432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297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4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scatter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6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ED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e.g. for operat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6Multilayers, e.g. transparent multi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2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照明裝置及照明系統,提供具備第1基板,和第2基板,和層積體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第1基板係為光透過性。第2基板係為光透過性。層積體係設置於第1基板與第2基板之間。層積體係包含第1電極,和第2電極,和有機發光層。第1電極係為光透過性。第2電極係包含開口部,和光反射性之導電部。第2電極係在第1基板與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第1電極加以層積。有機發光層係設置於第1電極與第2電極之間。第2基板係包含對於層積方向而言投影於垂直的平面時,與前述導電部重疊之光散射部。由此,提供有透過像之辨識性高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照明裝置及照明系統。

Description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照明裝置及照明系統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有關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照明裝置及照明系統。
有著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電極,和第2電極,和設置於第1電極與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有著將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作為光源而使用之照明裝置。有著包含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和控制此等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點燈及滅燈之控制部的照明系統。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中,進行經由使用設置有複數之開口的細線狀之第2電極,或使用光透過性之第2電極之時,而具有光透過性之情況。在如此作為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中,期望透過像之辨識性的提升。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257621號公報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提供透過像之辨識性高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照明裝置及照明系統。
如根據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提供具備第1基板,和第2基板,和層積體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前述第1基板係為光透過性。前述第2基板係為光透過性。前述層積體係設置於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前述層積體係包含第1電極,和第2電極,和有機發光層。前述第1電極係為光透過性。前述第2電極係包含開口部,和光反射性之導電部。前述第2電極係在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前述第1電極加以層積。前述有機發光層係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前述第2基板係包含對於前述層積方向而言投影於垂直的平面時與前述導電部重疊之光散射部。
10‧‧‧第1電極
10p‧‧‧暴露部
20‧‧‧第2電極
20a‧‧‧導電部
20b、30f、50a、61a、62a‧‧‧開口部
30‧‧‧有機發光層
30e‧‧‧發光部
40‧‧‧光散射部
61‧‧‧第1配線層
61b、62b‧‧‧配線部
62‧‧‧第2配線層
50‧‧‧絕緣層
50b‧‧‧絕緣部
81‧‧‧第1基板
81a‧‧‧第1主面
81b‧‧‧第2主面
82a‧‧‧第3主面
82b‧‧‧第4主面
82‧‧‧第2基板
110~117、121、122、131、132、133、141~143‧‧‧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201‧‧‧電源部
210‧‧‧照明裝置
301‧‧‧控制部
311、312‧‧‧照明系統
SB‧‧‧層積體
圖1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模式性剖面圖。
圖2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一部分的模式性平面圖。
圖3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一部分的模式剖面圖。
圖4(a)~圖4(d)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另外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模式剖面圖。
圖5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另外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一部分的模式平面圖。
圖6(a)及圖6(b)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另外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模式剖面圖。
圖7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另外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模式剖面圖。
圖8(a)及圖8(b)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另外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模式剖面圖。
圖9(a)及圖9(b)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另外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模式圖。
圖10(a)及圖10(b)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另外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模式剖面圖。
圖11(a)及圖11(b)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另外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模式圖。
圖12(a)及圖12(b)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另外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模式剖面圖。
圖13係表示有關第2實施形態的照明裝置的模式圖。
圖14(a)及圖14(b)係顯示有關第3實施形態的照明系統的模式圖。
以下,對於各實施形態,參照圖面同時加以 說明。
然而,圖面係模式性或概念性之構成,而各部分之厚度與寬度之關係,部分間之尺寸的比率等係未必侷限與現實的構成同一。另外,即使為顯示相同部分之情況,亦有經由圖面,相互的尺寸或比率不同所顯示之情況。
然而,在本申請說明書與各圖中,對於既出的圖,與前述構成同樣的要素,係附上同一之符號而適宜省略詳細之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模式性剖面圖。
圖2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之一部分的模式平面圖。
圖1係圖2之A1-A2線剖面圖。此等圖係擴大例示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一部分。
如圖1及圖2所示,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係包含第1基板81,和第2基板82,和層積體SB。
第1基板81係具有光透過性。第2基板82係對於第1基板81而言加以配置。第2基板82係具有光透過性。層積體SB係設置於第1基板81與第2基板82 之間。即,於第1基板81上方設置有層積體SB,而於層積體SB上方設置有第2基板82。
在此,對於第1基板81與第2基板82之層 積方向而言將平行的方向作為Z軸方向。對於Z軸方向而言將垂直之1個方向作為X軸方向。對於X軸方向及Z軸方向而言,將垂直之方向作為Y軸方向。
第1基板81係具有第1主面81a和第2主面 81b。第1主面81a係例如,對於Z軸方向而言為垂直之平面。第2主面81b係對於第1主面81a而言為相反側的面。第2主面81b係例如,對於第1主面81a而言為平行。第2基板82係具有第3主面82a和第4主面82b。 第3主面82a係與第1主面81a對向的面。第4主面82b係對於第3主面82a而言為相反側的面。第4主面82b係例如,對於第3主面82a而言為平行。第3主面82a及第4主面82b係例如,對於第1主面81a而言為平行。
層積體SB係設置於主面81a上。第2基板 82係加以設置於層積體SB之上方。對於第1基板81與第2基板82之間係設置有特定的間隔。第1基板81與第2基板82之間的Z軸方向之間隔係例如,經由省略圖示之空間,或設置於基板82之外緣之框狀的突出部分等所規定。
第1基板81與第2基板82之間的Z軸方向 之間隔係較層積體SB之厚度(Z軸方向的長度)為長。經由此,對於層積體SB與第2基板82之間係設置有特定的 間隔。對於第1基板81與第2基板82之外緣係設置有紫外線硬化樹脂等之密封構件。密封構件係在第1基板81及第2基板82之外緣部分中,埋入第1基板81與第2基板82之間的間隙,接著第1基板81與第2基板82。經由此,根據第1基板81與第2基板82而封閉層積體SB。例如,可從水分等保護層積體SB者。
對於層積體SB與第2基板82之間的空間係 例如,充填有非活性氣體等。對於層積體SB與第2基板82之間係設置有乾燥劑等亦可。對於層積體SB與第2基板82之間的空間係例如亦可為空氣層。例如,對於層積體SB與第2基板82之間的空間中,提高真空度亦可。對於層積體SB與第2基板82之間的空間係例如,充填液狀之丙烯酸系樹脂或環氧樹脂等亦可。對於丙烯酸系樹脂或環氧系樹脂係作為乾燥材,而添加氧化鈣或氧化鋇等亦可。
層積體SB係包含第1電極10,和第2電極 20,和有機發光層30。第1電極10係具有光透過性。第1電極10係例如為透明電極。第2電極20係在Z軸方向中與第1電極10加以層積。有機發光層30係設置於第1電極10與第2電極20之間。在此例中,第1電極10,有機發光層30及第2電極20則此順序加以層積。第1電極10係加以設置於第1基板81之主面81a之上方。有機發光層30係加以設置於第1電極10之上方。第2電極20係加以設置於有機發光層30之上方。
有機發光層30係例如,具有複數之發光部 30e和複數之開口部30f。各複數之發光部30e係延伸於Y軸方向,排列於X軸方向。各複數之開口部30f係加以配置於各複數之發光部30e之間。在此例中,各複數之開口部30f係延伸於Y軸方向之溝狀。各複數之開口部30f係延伸於Y軸方向,排列於X軸方向。
第2電極20係具有導電部20a和開口部 20b。在此例中,第2電極20係例如,具有複數之導電部20a和複數之開口部20b。各複數之導電部20a係延伸於Y軸方向,排列於X軸方向。各複數之導電部20a係加以配置於各複數之發光部30e之上方。
各複數之開口部20b係加以配置於各複數之 導電部20a之間。在此例中,各複數之開口部20b係延伸於Y軸方向之溝狀。各複數之開口部20b係延伸於Y軸方向,排列於X軸方向。各複數之開口部20b係加以配置於各複數之開口部30f之上方。在此例中,第2電極20及有機發光層30係條紋狀。
導電部20a係具有光反射性。導電部20a之 光反射率係例如,較第1電極10之光反射率為高。在本申請說明書中,將具有較第1電極10之光反射率為高之光反射率之狀態稱作光反射性。
第2基板82係具有光散射部40。光散射部 40係例如,使入射的光散射。光散射部40係例如,使入射的光之進行方向變化。光散射部40係投影於X-Y平面 時,配置於與導電部20a重疊之位置。光散射部40係例如,投影於X-Y平面時,僅配置於與導電部20a重疊之位置。在此例中,第2基板82係具有複數之光散射部40。 各複數之光散射部40係加以配置於與各複數之導電部20a重疊之位置。投影於各複數之光散射部40之X-Y平面的形狀係與投影於各複數之導電部20a之X-Y平面的形狀實質上為相同。即,在此例中,各複數之光散射部40係延伸於Y軸方向。各複數之光散射部40係延伸於Y軸方向,排列於X軸方向。
在此例中,各複數之光散射部40則設置於第 4主面82b上。第4主面82b係投影於X-Y平面時,包含與導電部20a重疊之重疊部82p,和與導電部20a未重疊之未重疊部82q。在此例中,第4主面82b係投影於X-Y平面時,包含與各複數之導電部20a重疊之複數之重疊部82p,和與各複數之導電部20a未重疊之複數之未重疊部82q。各複數之光散射部40係設置於各複數之重疊部82p上。各複數之光散射部40係例如,僅設置於各複數之重疊部82p上。光散射部40之光散射性係例如,較第4主面82b之未重疊部82q的光散射性為高。
在此例中,各複數之光散射部40係例如,具 有光透過性與光散射性之光學膜OF。例如,第4主面82b之重疊部82p上貼附光學膜OF。經由此,於第2基板82設置有光散射部40。對於光學膜OF係例如,使用具有微透鏡片或雙凸透鏡片等之細微構造的薄膜狀之薄 膜。
有機發光層30係與第1電極10加以電性連 接。有機發光層30係各複數之發光部30e,例如,接合於第1電極10。經由此,有機發光層30係與第1電極10加以電性連接。
有機發光層30係與第2電極20加以電性連 接。有機發光層30係例如,接合於各複數之導電部20a。經由此,有機發光層30則與第2電極20加以電性連接。然而,在本申請說明書中,對於「電性地連接」係除了直接接觸之情況以外,亦包含於其間介入存在有其他的導電構件等之情況。
使用第1電極10與第2電極20而流動電流 於有機發光層30。由此,有機發光層30則發光。有機發光層30係例如,於流動有電流之情況,使電子與電洞再結合,生成激子。有機發光層30係例如,利用激子放射失活時之光的釋放而發光。
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中,各有機發光層 30之複數的發光部30e則成為發光範圍。從各複數之發光部30e所發射之發光EL係藉由第1電極10,而出射於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之外部。發光EL的一部分係在第2電極20之導電部20a而反射,藉由有機發光層30及第1電極10而出射於外部。即,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係單面發光型。
另外,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中,從外部 入射的外光OL則透過各複數之導電部20a之間的部分之第1電極10。如此,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係使發光EL出射同時,從外部使入射至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的外光OL透過。如此,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係在滅燈狀態中具有光透過性。另外,在點燈狀態中,從第2電極20側觀察時,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係亦具有光透過性。經由此,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中,可藉由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而辨識背景的像。即,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係可視穿之薄膜狀或板狀的光源。
如此,如根據實施形態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110,可提供光透過性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將此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應用於照明裝置之情況,除了照明機能之外,經由使背景像透過之機能之時,種種新穎的應用則成為可能。
在光透過性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中,有著未 具有光散射部40之構成。在如此之構成中,例如,在從第2基板82側觀察透過像時,有著透過像成為不易看到之情況。未具有光散射部40之情況,從第2基板82側入射的外光OL之一部分係在導電部20a反射,從第2基板82再次出射於外部。此反射光則重疊於透過像。經由此,透過像則不易看到。
對此,在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有機電場發光元 件110中,從第2基板82側入射,在導電部20a所反射的光之至少一部分則在光散射部40進行散射。例如,抑 制在導電部20a反射的光,對於觀察者的眼睛之入射。光散射部40係例如,作為抑制在導電部20a之反射光的反射防止膜而發揮機能。另一方面,透過像係例如,透過各複數之光散射部40之間的部分,入射至觀察者的眼睛。 由此,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中,可提升透過像之辨識性者。
例如,有著將黑色的氧化鉻等之黑色顏料作 為反射防止膜而使用之構成。但包含氧化鉻等之黑色顏料係對於環境不佳。另外,例如,亦有層積半透過反射層與透明層,經由光的干擾的效果而防止反射之構成。但,當層積形成半透過反射層或透明層等時,例如,對於製造將耗費時間。
對此,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中,例如, 以使用光學膜OF等之光散射部40而抑制反射光。光散射部40係未含有氧化鉻等之有害的物質。由此,可抑制耐環境性之下降。對此,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中,例如,以貼合光學膜OF者,可形成光散射部40。由此,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中,可比較容易形成抑制反射光的構造。例如,可抑制製造時間的長時間化。
圖3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有機電場發 光元件之一部分的模式剖面圖。
如圖3所示,有機發光層30係包含第1層31。有機發光層30係因應必要而可更加包含至少第2層32及第3層33之任一者。第1層31係釋放包含可視光的波長的 光。第2層32係加以設置於第1層31與第1電極10之間。第3層33係加以設置於第1層31與第2電極20之間。
對於第1層31係例如,可使用Alq3(三(8-羥 基喹啉)鋁)、F8BT(聚(9,9-二辛基芴-co-苯并噻二唑)及PPV(聚對乙烯撑)等之材料者。對於第1層31係可使用主材料,和添加於主材料之摻雜劑之混合材料者。作為主材料係例如,可使用CBP(4,4’-N,N’-咔唑-聯苯)、BCP(2,9-二甲基-4,7-聯苯-1,10-鄰二氮菲)、TPD(N,N’-雙(3-甲基苯基)-N,N’-雙(苯基)-聯苯胺)、PVK(聚乙烯咔唑)及PPT(聚(3-異丙苯酚))等者。作為摻雜劑材料係例如,可使用Flrpic(銥(III)雙(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酸)、Ir(ppy)3(三(2-苯砒啶)銥)及Flr6(雙(2,4-二氟苯砒啶)-四(1-吡唑基)硼酸鹽銥(III))等者。然而,第1層31係未限定於此等材料。
第2層32係例如作為電洞植入層而發揮機 能。作為電洞植入層係例如,可使用包含PEDPOT:PPS(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CuPc(銅酞青)、及MoO3(三氧化鉬)等之至少其一之材料者。第2層32係例如作為電洞輸送層而發揮機能。作為電洞輸送層係例如,可使用包含α-NPD(4,4’-雙[N-(1-萘基)-N-苯胺基]聯苯)、TAPC(1,1-雙[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環己烷)、m-MTDATA(4,4’,4”-三[苯基(m-甲苯基)氨基]三苯胺)、TPD(雙(3-甲基苯基)-N,N’-二苯基聯苯胺)、及 TCTA(4,4’,4”-三(N-咔唑基)三苯胺)等之至少其一之材料者。第2層32係例如,亦可具有作為電洞植入層而發揮機能的層,和作為電洞輸送層而發揮機能的層之層積構造。第2層32係亦可包含與作為電洞植入層而發揮機能的層及作為電洞輸送層而發揮機能的層不同的層。然而,第2層32係未限定於此等材料。
第3層33係例如,可包含作為電子植入層而 發揮機能的層者。作為電子植入層係例如,可使用氟化鋰,氟化銫,及鋰喹啉錯合物等之至少其一之材料者。第3層33係例如,可包含作為電子輸送層而發揮機能的層者。作為電子輸送層係例如,可使用包含Alq3(三(8羥基喹啉)鋁(III))、BAlq(雙(2-甲基-8-喹啉)(p-苯基酚鹽)鋁)、Bphen(紅菲繞啉)、及3TPYMB(三[3-(3-吡啶基)-[草米]基]硼烷)等之至少其一之材料者。第3層33係例如,亦可具有作為電子植入層而發揮機能的層,和作為電子輸送層而發揮機能的層之層積構造。第3層33係亦可包含與作為電子植入層而發揮機能的層及作為電子輸送層而發揮機能的層不同的層。然而,第3層係未限定於此等材料。
例如,從有機發光層30所釋放的光係實質上 為白色光。即,從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射出的光係為白色光。在此,「白色光」係實質上為白色,例如,亦包含紅色系,黃色系,綠色系,藍色系及紫色系等之白色的光。
第1電極10係例如,包含含有選自In、Sn、 Zn及Ti所成的群之至少一種的元素之氧化物。對於第1電極10係例如,可使用由採用含有氧化銦,氧化鋅,氧化錫,銦錫氧化物(ITO:Indium Tin Oxide)膜、氟素摻雜氧化錫(FTO)、銦鋅氧化物之導電性玻璃所製作的膜(例如,NESA等)、金、白金、銀、及銅等。第1電極10係例如作為陽極而發揮機能。然而,第1電極10係未限定於此等材料。
第2電極20係例如,包含鋁及銀之至少任一 種。例如,對於第2電極20係使用鋁膜。更且,作為第2電極20而使用銀與鎂等之合金亦可。對於此合金添加鈣亦可。第2電極20係例如作為陰極而發揮機能。然而,第2電極20係未限定於此等材料。
然而,將第1電極10作為陰極,將第2電極 20作為陽極,將第2層32作為電子植入層或電子輸送層而使其發揮機能,將第3層33作為電洞植入層或電洞輸送層而使其發揮機能亦可。
對於第1基板81及第2基板82係例如,使 用玻璃基板,或樹脂基板等。
第1電極10之厚度(Z軸方向之長度)係例如 為10nm以上500nm以下。理想係50nm以上200nm以下。有機發光層30的厚度係例如為50nm以上500nm以下。第2電極20(導電部20a)的厚度係例如為10nm以上500nm以下。導電部20a之寬度W1(X軸方向之長度)係例如為1μm以上500μm以下。複數之導電部20a之間距Pt 係例如為2μm以上2000μm以下。間距Pt係例如為鄰接之2個導電部20a之X軸方向的中心間之X軸方向的距離。
圖4(a)~圖4(d)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 另外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模式剖面圖。
如圖4(a)所示,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1中,光散射部40則配置於第2基板82之第4主面82b本身的凹凸CC。凹凸CC係例如,角錐狀或稜鏡狀等。如此,光散射部40係例如,亦可為設置於第4主面82b本身的凹凸CC。光散射部40係例如,如具有使光散射之複數的微小構造即可。凹凸CC係例如,可經由磨砂處理等而形成。
如圖4(b)所示,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2 中,光散射部40則設置於第2基板82之第3主面82a。 如此,光散射部40係設置於第3主面82a亦可。光散射部40係第2基板82之中之投影於X-Y平面時(朝Z軸方向而視時),如配置於與導電部20a重疊之位置即可。
如圖4(c)所示,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3 中,光散射部40則更設置於第1基板81之第2主面81b。第1基板81之光散射部40係第1基板81之中之投影於X-Y平面時,配置於與導電部20a重疊之位置。如此,於第1基板81更設置光散射部40亦可。此情況,例如,亦可使從第1基板81側而視之透過像的辨識性提升者。另外,設置於第1基板81之第2主面81b之光散射部40係例如,抑制在發光EL之第2主面81b的全反射。 由此,對於更設置光散射部40於第1基板81之情況,係例如亦可使發光EL之光取出效率提升。
如圖4(d)所示,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4 中,有機發光層30設置於第1基板10之全體上方。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中,有機發光層30則與第2電極20實質上圖案化為相同之圖案形狀。如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4中所示,有機發光層30係未作為圖案化亦可。此情況,有機發光層30之中之投影於X-Y平面時,與導電部20a重疊之部分則成為發光範圍EA。另外,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4中,有機發光層30則具有光透過性。
圖5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另外的有機 電場發光元件之一部分的模式平面圖。
如圖5所示,第2電極20係亦可為格子狀。在此例中,各複數之開口部20b則排列於X軸方向同時,排列於Y軸方向。即,各複數之開口部20b係於X軸方向及Y軸方向,排列成二維矩陣狀。各複數之開口部20b之投影於X-Y平面之形狀係例如為矩形狀。經由此,導電部20a係投影於X-Y平面時,成為格子狀。在此例中,第2電極20之圖案形狀係格子狀。如此,第2電極20之圖案形狀係不限於條紋狀,而亦可為格子狀。
對於將導電部20a作為格子狀之情況係例 如,如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4,將有機發光層30設置於第1電極10之全體的上方。另外,將有機發光層30作為與導電部20a同樣之格子狀的圖案形狀。經由此,可抑 制第1電極10與第2電極20之短路。
在此例中,投影於開口部20b之X-Y平面的 形狀為矩形狀。開口部20b之形狀係不限於矩形狀,而例如亦可為圓形,橢圓形或其他的多角形狀。開口部20b之形狀係可為任意的形狀。在本申請說明書中,對於「格子狀」係除了開口部為矩形狀之構成以外,亦包含開口部為任意形狀之構成。例如,蜂巢狀之形狀等亦作為包含於「格子狀」之構成。即,第2電極20之圖案形狀係亦可為蜂巢狀等。
圖6(a)及圖6(b)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 另外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模式剖面圖。
如圖6(a)所示,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5中,層積體SB則設置於第2基板82之第3主面82a之上方。如此,層積體SB係設置於第2基板82之上方亦可。如此,光散射部40係例如,設置於第4主面82b。如此,光散射部40係設置於設置有層積體SB側之基板亦可。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5中,可提升透過像之辨識性者。
如圖6(b)所示,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6 中,第2基板82,第2電極20,有機發光層30,第1電極10及第1基板81則依此順序加以層積。即,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6中,對於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5而言,層積體SB的層積順序為相反。如此,層積體SB之層積順序係為第2電極20,有機發光層30及第1電極10之順序亦可。然而,在將層積體SB設置於第1基板81之上方 之構成中,將層積體SB之層積順序作為第2電極20,有機發光層30及第1電極10之順序亦可。
圖7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另外的有機 電場發光元件的模式剖面圖。
如圖7所示,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7中,層積體SB則更包含絕緣層50。
絕緣層50係設置於第1電極10與有機發光層30之間。絕緣層50係例如,設置於第1電極10之上方。絕緣層50係具有開口部50a與絕緣部50b。絕緣層50係例如,具有複數之開口部50a和複數之絕緣部50b。各複數之開口部50a則延伸於第1方向,排列於對於第1方向而言垂直之第2方向。在此例中,各複數之開口部50a則延伸於Y軸方向,排列於X軸方向。即,在此例中,各複數之開口部50a則為溝狀。各複數之開口部50a係使第1電極10之一部分暴露。在此例中,經由各複數之開口部50a,而暴露第1電極10之複數的部分。在以下,將經由第1電極10之中的開口部50a所暴露之部分,稱作暴露部10p。各複數之絕緣部50b係加以配置於各複數之開口部50a之間。在此例中,各複數之絕緣部50b則延伸於Y軸方向。
在此例中,有機發光層30則加以設置於絕緣 層50之上方。有機發光層30具有設置於第1電極10之暴露部10p上方之第1部分30a,和設置於絕緣層50上之第2部分30b。第2部分30b係設置於有機發光層30 之中之絕緣部50b上方之部分。有機發光層30係例如,連續加以設置於各複數之絕緣部50b上方及各複數之暴露部10p上方。有機發光層30係具有光透過性。
有機發光層30之厚度(沿著Z軸方向之長度) 係較絕緣層50(絕緣部50b)之厚度為薄。有機發光層30之第1部分30a的上面與第1電極10之上面之間的Z軸方向的距離係較絕緣層50之絕緣部50b之上面與第1電極10之上面之間的Z軸方向的距離為短。即,第1部分30a之上面係位置於較絕緣部50b之上面為下方。
各複數之導電部20a係投影於X-Y平面時, 配置於與各複數之第1部分30a重疊之位置。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7中,有機發光層30之中的暴露部10p與導電部20a之間的部分則成為發光範圍EA。各複數之光散射部40係投影於X-Y平面時,加以配置於與各複數之導電部20a重疊之位置。
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7中,亦可提高透過 像之辨識性者。另外,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7中,例如,在第2電極20之形成時,光罩等則可抑制接觸於成為有機發光層30之發光範圍EA之第1部分30a之情況。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7中,例如,在第2電極20之形成時等,可抑制對於成為有機發光層30之發光範圍EA之第1部分30a刮傷。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7中,例如可提升產率。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7中,例如可得到高信賴性。
對於絕緣層50係例如,使用聚醯亞胺樹脂, 丙烯酸樹脂等之絕緣性的樹脂材料,或矽氧化膜(例如,SiO2),矽氮化膜(例如,SiN),或矽氧氮化膜等之絕緣性的無機材料等。然而,絕緣層50係未限定於此等材料。
圖8(a)及圖8(b)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 另外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模式剖面圖。
如圖8(a)所示,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21中,光散射部40則設置於導電部20a。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21係包含複數之光散射部40。在此例中,各複數之光散射部40則設置於各複數之導電部20a。各複數之光散射部40係與第2基板82對向加以配置。導電部20a係具有與第2基板82對向之對向面20t。光散射部40係例如,設置於對向面20t之上方。在此例中,光散射部40係例如為光學膜OF。
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21中,從第2基板82 側入射,在導電部20a所反射的光則在光散射部40進行散射。由此,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21中,亦可提升透過像之辨識性者。
如圖8(b)所示,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22 中,光散射部40則設置於導電部20a之對向面20t本身的凹凸CC。如此,光散射部40係在設置於導電部20a之情況中,亦可為設置於對向面20t本身的凹凸CC。
在設置光散射部40於導電部20a之情況中, 導電部20a係亦可為格子狀。將層積體SB設置於第2基 板82之上方亦可。層積體SB之層積順序係亦可為相反。 例如,將光散射部40作為凹凸CC之情況係在導電部20a中,設置光散射部40於對向於第2基板82的面,和對向於第1基板81的面之雙方亦可。例如,於導電部20a與第2基板82之雙方設置光散射部40亦可。
圖9(a)及圖9(b)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 另外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模式圖。
圖9(a)係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31之模式剖面圖,圖9(b)係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31之層積體SB的模式平面圖。圖9(a)係為圖9(b)之B1-B2線剖面。
如圖9(a)及圖9(b)所示,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31中,第2電極20則設置於有機發光層30之上方。例如,第2電極20係加以設置於有機發光層30全體之上方。在此例中,第2電極20係具有光透過性。第2電極20係例如為透明。
經由此,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31中,係當 藉由第1電極10與第2電極20而施加電壓至有機發光層30時,從發光範圍EA所發射的發光EL則藉由第1電極10而出射至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31之外部同時,藉由第2電極20而出射至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31之外部。即,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31係兩面發光型。
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31中,層積體SB係更 包含第1配線層61。第1配線層61係例如,設置於第1電極10與絕緣層50之間。第1配線層61係具有開口部 61a和配線部61b。開口部61a係使第1電極10之一部分暴露。第1配線層61例如,具有複數之開口部61a和複數之配線部61b。在此例中,各複數之開口部61a則延伸於Y軸方向,排列於X軸方向。各複數之配線部61b係加以設置於各複數之開口部61a之間。即,在此例中,第1配線層61係條紋狀之圖案形狀。各複數之配線部61b係例如投影於X-Y平面時,加以配置於與各複數之絕緣部50b重疊之位置。各複數之配線部61b係亦未必與各複數之絕緣部50b重疊。
第1配線層61係與第1電極10加以電性連 接。第1配線層61係例如接合於第1電極10。第1配線層61之導電率係較第1電極10之導電率為高。配線部61b係具有光反射性。配線部61b之光反射率係較第1電極10之光反射率為高。配線部61b例如為金屬配線。第1配線層61係例如,作為傳達流動至第1電極10之電流的補助電極而發揮機能。經由此,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31中,例如更可將對於第1電極10之膜面而言流動於平行的方向之電流量作為均一。例如,可將面內之發光亮度作為更均一。
配線部61b之寬度Wh1(X軸方向之長度)係例 如為0.5μm以上400μm以下。在此例中,各複數之配線部61b之間距係與各複數之絕緣部50b之間距實質上為相同。各複數之配線部61b之間距係例如,作為與各複數之絕緣部50b之間距之整倍數亦可。即,對於絕緣部50b而 言於1個位置或2個位置等設置配線部61b亦可。第1配線層61係例如,設置於第1電極10與第1基板81之間亦可。第1配線層61之圖案形狀係亦可為格子狀。
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31中,光散射部40則 加以設置於第2基板82。在此例中,光散射部40係投影於X-Y平面時,配置於重疊於配線部61b之位置。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31係具有複數之光散射部40。各複數之光散射部40係加以配置於與各複數之配線部61b重疊之位置。在此例中,複數之光散射部40則設置於第2基板82之第4主面82b上。複數之散射部40係設置於第3主面82a上亦可。
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31中,從第2基板82 側入射,在配線部61b所反射的光則在光散射部40進行散射。經由此,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31中,例如,可抑制在第1配線層61之配線部61b之因反射光引起之透過像的辨識性之下降。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31中,亦可提高透過像之辨識性者。在此情況中,光散射部40係亦可為光學膜OF,以及凹凸CC。
對於光透過性之第2電極20係例如可使用關 於第1電極10所說明之材料者。另外,光透過性之第2電極20係例如亦可為MgAg等之金屬材料。在金屬材料中,將第2電極20的厚度作為5nm以上20nm以下者。 經由此,可得到適當的光透過性者。
第1配線層61係例如,包含選自Mo、Ta、 Nb、Al、Ni及Ti所成的群之至少任一的元素。第1配線層61係例如,可作為包含選自此群之元素的混合膜者。 第1配線層61係可作為包含此等元素之層積膜者。對於第1配線層61係例如可使用Nb/Mo/Al/Mo/Nb之層積膜者。第1配線層61係例如,作為抑制第1電極10之電位下降的補助電極而發揮機能。第1配線層61係可作為為了電流供給之導線電極而發揮機能者。然而,第1配線層61係未限定於此等材料。
圖10(a)及圖10(b)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 之另外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模式剖面圖。
如圖10(a)所示,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32中,於第1配線層61之配線部61b設置有光散射部40。光散射部40係與第2基板82對向加以設置於配線部61b。配線部61b係例如,具有與第2基板82對向之對向面61t。光散射部40係例如,設置於配線部61b之對向面61t之上方。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32係具有複數之光散射部40。各複數之光散射部40係設置於各複數之配線部61b。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32中,亦可抑制在第1配線層61之配線部61b之因反射光引起之透過像的辨識性之下降。可提高透過像之辨識性者。如此,光散射部40係設置於配線部61b亦可。
如圖10(b)所示,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33 中,層積體SB則設置於第2基板82之第3主面82a之上方。此情況,光散射部40係例如,設置於第4主面 82b。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33中,亦可抑制在第1配線層61之配線部61b之因反射光引起之透過像的辨識性之下降。可提高透過像之辨識性者。然而,於第1基板81與第2基板82之雙方設置光散射部40亦可。
圖11(a)及圖11(b)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 之另外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模式圖。
圖11(a)係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41之模式剖面圖,圖11(b)係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41之模式平面圖。圖11(a)係為圖11(b)之C1-C2線剖面。
如圖11(a)及圖11(b)所示,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41中,層積體SB則更包含第2配線層62。在此例中,第2電極20係設置於有機發光層30與第2配線層62之間。 即,第2配線層62係加以設置於第2電極20之上方。
第2配線層62係具有開口部62a和配線部 62b。開口部62a係使第2電極20之一部分暴露。第2配線層62例如,具有複數之開口部62a和複數之配線部62b。在此例中,各複數之開口部62a則延伸於Y軸方向,排列於X軸方向。各複數之配線部62b係加以設置於各複數之開口部62a之間。即,在此例中,第2配線層62係條紋狀之圖案形狀。在此例中,各複數之配線部62b係投影於X-Y平面時,加以配置於未與各複數之絕緣部50b重疊之位置。各複數之配線部62b係例如投影於X-Y平面時,配置於與各複數之絕緣部50b重疊之位置亦可。
第2配線層62係與第2電極20加以電性連 接。第2配線層62係例如接合於第2電極20。第2配線層62之導電率係較第2電極20之導電率為高。配線部62b係具有光反射性。配線部62b之光反射率係較第2電極20之光反射率為高。配線部62b例如為金屬配線。第2配線層62係例如,作為傳達流動至第2電極20之電流的補助電極而發揮機能。經由此,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41中,例如更可將流動於第2電極20之X-Y平面方向之電流量作為均一。例如,可將面內之發光亮度作為更均一。
配線部62b之寬度Wh2(X軸方向之長度)係例 如為0.5μm以上400μm以下。在此例中,各複數之配線部62b係投影於X-Y平面時,加以配置於與各複數之第1部分30a重疊之位置。配線部62b例如,對於第1部分30a而言設置於1個位置或2個位置等亦可。
第2配線層62係例如,設置於第2電極20 與有機發光層30之間亦可。第2配線層62之圖案形狀係亦可為格子狀。對於第2配線層62係例如可使用關於第1配線層61所說明之材料者。
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41中,光散射部40則 加以設置於第2基板82。在此例中,光散射部40係投影於X-Y平面時,配置於重疊於配線部62b之位置。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41係具有複數之光散射部40。各複數之光散射部40係加以配置於與各複數之配線部62b重疊之位置。在此例中,複數之光散射部40則設置於第2基板 82之第4主面82b上。複數之光散射部40係設置於第3主面82a上亦可。
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41中,從第2基板82 側入射,在配線部62b所反射的光則在光散射部40進行散射。經由此,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21中,例如,可抑制在第2配線層62之配線部62b之因反射光引起之透過像的辨識性之下降。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41中,亦可提高透過像之辨識性者。在此情況中,光散射部40係亦可為光學膜OF,以及凹凸CC。
圖12(a)及圖12(b)係顯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 之另外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模式剖面圖。
如圖12(a)所示,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42中,於第2配線層62之配線部62b設置有光散射部40。光散射部40係與第2基板82對向加以設置於配線部62b。配線部62b係例如,具有與第2基板82對向之對向面62t。光散射部40係例如,設置於配線部62b之對向面62t之上方。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42係具有複數之光散射部40。各複數之光散射部40係設置於各複數之配線部62b。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42中,亦可抑制在第2配線層62之配線部62b之因反射光引起之透過像的辨識性之下降。可提高透過像之辨識性者。如此,光散射部40係設置於配線部62b亦可。
如圖12(b)所示,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43 中,層積體SB則設置於第2基板82之第3主面82a之上 方。此情況,光散射部40係例如,設置於第4主面82b。在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43中,亦可抑制在第2配線層62之配線部62b之因反射光引起之透過像的辨識性之下降。可提高透過像之辨識性者。然而,於第1基板81與第2基板82之雙方設置光散射部40亦可。
層積體SB係亦可包含第1配線層61與第2 配線層62。此情況,例如,在第2基板82中,投影於X-Y平面時,於重疊於各配線部61b及配線部62b之位置,配置各複數之光散射部40亦可。經由此,例如,可抑制在各配線部61b及配線部62b之因反射光引起之透過像的辨識性之下降。
(第2實施形態)
圖13係表示有關第2實施形態的照明裝置的模式圖。
如圖13所示,有關本實施形態之照明裝置210係具備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例如,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和電源部201。
電源部201係電性連接於第1電極10與第2 電極20。電源部201係藉由第1電極10及第2電極20而供給電流至有機發光層30。
如根據有關本實施形態之照明裝置210,可提供透過像之辨識性高的照明裝置。
(第3實施形態)
圖14(a)及圖14(b)係顯示有關第3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的模式圖。
如圖14(a)所示,有關本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311係具備有關第1實施形態之複數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例如,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和控制部301。
控制部301係與各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110加以電性連接,控制各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的點燈‧滅燈。控制部301係例如,與各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之第1電極10及第2電極20加以電性連接。經由此,控制部301係個別地控制各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的點燈‧滅燈。
如圖14(b)所示,在照明系統312中,串聯地 連接有各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控制部301係與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之中之1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的第1電極10加以電性連接。並且,控制部301係與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之中之另1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的第2電極20加以電性連接。經由此,控制部301係彙整控制各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的點燈‧滅燈。如此,控制部301係個別地控制各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110的點燈‧滅燈亦可,而亦可彙整而控制。
如根據有關本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311,312,可提供透過像之辨識性高的照明系統。
如根據實施形態,提供有透過像之辨識性高 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照明裝置及照明系統。
然而,在本申請說明書中,「垂直」及「平 行」係不僅嚴密的垂直及嚴密的平行,而包含例如在製造工程之不均等,如為實質上垂直及實質上平行即可。
以上,參照具體例同時,已對於本發明之實 施形態加以說明過。但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並不限定於此等之具體例者。例如,關於包含於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第1基板,第2基板,層積體,第1電極,第2電極,有機發光層,配線層,開口部,導電部,配線部,光散射部,以及包含於照明裝置之電源部,包含於照明系統之控制部等之各要素的具體之構成,係只要該業者則經由從公知的範圍作適宜選擇而同樣地實施本發明,得到同樣的效果,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
另外,在技術上可能的範圍組合各具體例之任何2個以上的要素之構成,只要包含本發明之內容均含於本發明之範圍。
其他,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而將上述之有 機電場發光元件、照明裝置及照明系統為基礎,該業者適宜進行設計變更而可實施之所有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照明裝置及照明系統,只要包含本發明之內容均屬於本發明之範圍。
其他,在本發明之思想範疇,如為該業者, 對於各種變更例及修正例可預想者,對於此等變更例及修 正例均了解為屬於本發明之範圍者。
雖說明過本發明之幾個實施形態,但此等實施形態係作為例而提示之構成,未意圖限定發明之範圍。此等新穎的實施形態係可以其他種種形態而實施,在不脫離發明之內容範圍,可進行種種省略,置換,變更。此等實施形態或其變形係含於發明之範圍或內容同時,含於記載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發明與其均等之範圍。
10‧‧‧第1電極
20‧‧‧第2電極
20a‧‧‧導電部
20b、30f‧‧‧開口部
30‧‧‧有機發光層
30e‧‧‧發光部
40‧‧‧光散射部
81‧‧‧第1基板
81a‧‧‧第1主面
81b‧‧‧第2主面
82a‧‧‧第3主面
82b‧‧‧第4主面
82p‧‧‧重疊部
82q‧‧‧未重疊部
82‧‧‧第2基板
110‧‧‧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SB‧‧‧層積體
OL‧‧‧外光
EL‧‧‧發光

Claims (20)

  1. 一種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其特徵為具備光透過性之第1基板,和光透過性之第2基板,和設置於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之層積體,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電極,和包含開口部與光反射性之導電部,在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前述第1電極加以層積之第2電極,和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之層積體,前述第2基板係包含對於前述層積方向而言投影於垂直的平面時與前述導電部重疊之光散射部者。
  2. 一種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其特徵為具備光透過性之第1基板,和光透過性之第2基板,和設置於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之層積體,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電極,和包含開口部與光反射性之導電部,在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前述第1電極加以層積之第2電極,和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 發光層之層積體,前述導電部係包含與前述第2基板對向之光散射部者。
  3. 一種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其特徵為具備光透過性之第1基板,和光透過性之第2基板,和設置於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之層積體,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電極,和在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前述第1電極加以層積之光透過性之第2電極,和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和包含開口部與光反射性之配線部,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有機發光層之間的配線層之層積體,前述第2基板係包含對於前述層積方向而言投影於垂直的平面時與前述配線部重疊之光散射部者。
  4. 一種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其特徵為具備光透過性之第1基板,和光透過性之第2基板,和設置於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之層積體,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電極,和在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前 述第1電極加以層積之光透過性之第2電極,和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和包含開口部與光反射性之配線部,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有機發光層之間的配線層之層積體,前述配線部係包含與前述第2基板對向之光散射部者。
  5. 一種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其特徵為具備光透過性之第1基板,和光透過性之第2基板,和設置於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之層積體,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電極,和在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前述第1電極加以層積之光透過性之第2電極,和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和包含開口部與光反射性之配線部之配線層,於前述配線層與前述有機發光層之間配置有前述第2電極的配線層之層積體,前述第2基板係包含對於前述層積方向而言投影於垂直的平面時與前述配線部重疊之光散射部者。
  6. 一種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其特徵為具備光透過性之第1基板, 和光透過性之第2基板,和設置於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之層積體,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電極,和在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前述第1電極加以層積之光透過性之第2電極,和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和包含開口部與光反射性之配線部之配線層,於前述配線層與前述有機發光層之間配置有前述第2電極的配線層之層積體,前述配線部係包含與前述第2基板對向之光散射部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其中,前述光散射部係具有光透過性與光散射性之光學膜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其中,前述光散射部係設置於前述第2基板之凹凸者。
  9. 一種照明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基板,和光透過性之第2基板,和設置於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之層積體, 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電極,和包含開口部與光反射性之導電部,在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前述第1電極加以層積之第2電極,和包含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之層積體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和電性連接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藉由前述第1電極及前述第2電極而供給電流至前述有機發光層之電源部,前述第2基板係包含對於前述層積方向而言投影於垂直的平面時與前述導電部重疊之光散射部者。
  10. 一種照明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基板,和光透過性之第2基板,和設置於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之層積體,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電極,和包含開口部與光反射性之導電部,在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前述第1電極加以層積之第2電極,和包含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之層積體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和電性連接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藉由前 述第1電極及前述第2電極而供給電流至前述有機發光層之電源部,前述導電部係包含與前述第2基板對向之光散射部者。
  11. 一種照明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基板,和光透過性之第2基板,和設置於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之層積體,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電極,和在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前述第1電極加以層積之光透過性之第2電極,和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和包含開口部與光反射性之配線部,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有機發光層之間的配線層之層積體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和電性連接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藉由前述第1電極及前述第2電極而供給電流至前述有機發光層之電源部,前述第2基板係包含對於前述層積方向而言投影於垂直的平面時與前述配線部重疊之光散射部者。
  12. 一種照明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機電場發光元 件,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基板,和光透過性之第2基板,和設置於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之層積體,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電極,和在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前述第1電極加以層積之光透過性之第2電極,和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和包含開口部與光反射性之配線部,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有機發光層之間的配線層之層積體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和電性連接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藉由前述第1電極及前述第2電極而供給電流至前述有機發光層之電源部,前述配線部係包含與前述第2基板對向之光散射部者。
  13. 一種照明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基板,和光透過性之第2基板,和設置於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之層積體, 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電極,和在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前述第1電極加以層積之光透過性之第2電極,和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和包含開口部與光反射性之配線部之配線層,於前述配線層與前述有機發光層之間配置有前述第2電極的配線層之層積體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和電性連接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藉由前述第1電極及前述第2電極而供給電流至前述有機發光層之電源部,前述第2基板係包含對於前述層積方向而言投影於垂直的平面時與前述配線部重疊之光散射部者。
  14. 一種照明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基板,和光透過性之第2基板,和設置於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之層積體,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電極,和在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前述第1電極加以層積之光透過性之第2電極,和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 和包含開口部與光反射性之配線部之配線層,於前述配線層與前述有機發光層之間配置有前述第2電極的配線層之層積體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和電性連接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藉由前述第1電極及前述第2電極而供給電流至前述有機發光層之電源部,前述配線部係包含與前述第2基板對向之光散射部者。
  15. 一種照明系統,其特徵為具備: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前述各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係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基板,和光透過性之第2基板,和設置於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之層積體,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電極,和包含開口部與光反射性之導電部,在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前述第1電極加以層積之第2電極,和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之層積體之複數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和與各前述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加以電性連接,控制各前述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點燈‧滅燈之控制部, 前述第2基板係包含對於前述層積方向而言投影於垂直的平面時與前述導電部重疊之光散射部者。
  16. 一種照明系統,其特徵為具備: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前述各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係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基板,和光透過性之第2基板,和設置於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之層積體,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電極,和包含開口部與光反射性之導電部,在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前述第1電極加以層積之第2電極,和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之層積體之複數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和與各前述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加以電性連接,控制各前述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點燈‧滅燈之控制部,前述導電部係包含與前述第2基板對向之光散射部者。
  17. 一種照明系統,其特徵為具備: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前述各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係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基板, 和光透過性之第2基板,和設置於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之層積體,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電極,和在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前述第1電極加以層積之光透過性之第2電極,和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和包含開口部與光反射性之配線部,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有機發光層之間的配線層之層積體之複數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和與各前述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加以電性連接,控制各前述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點燈‧滅燈之控制部,前述第2基板係包含對於前述層積方向而言投影於垂直的平面時與前述配線部重疊之光散射部者。
  18. 一種照明系統,其特徵為具備: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前述各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係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基板,和光透過性之第2基板,和設置於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之層積體,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電極, 和在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前述第1電極加以層積之光透過性之第2電極,和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和包含開口部與光反射性之配線部,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有機發光層之間的配線層之層積體之複數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和與各前述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加以電性連接,控制各前述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點燈‧滅燈之控制部,前述配線部係包含與前述第2基板對向之光散射部者。
  19. 一種照明系統,其特徵為具備: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前述各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係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基板,和光透過性之第2基板,和設置於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之層積體,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電極,和在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前述第1電極加以層積之光透過性之第2電極,和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 和包含開口部與光反射性之配線部之配線層,於前述配線層與前述有機發光層之間配置有前述第2電極的配線層之層積體的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和與各前述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加以電性連接,控制各前述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點燈‧滅燈之控制部,前述第2基板係包含對於前述層積方向而言投影於垂直的平面時與前述配線部重疊之光散射部者。
  20. 一種照明系統,其特徵為具備: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前述各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係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基板,和光透過性之第2基板,和設置於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之層積體,包含光透過性之第1電極,和在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層積方向與前述第1電極加以層積之光透過性之第2電極,和設置於前述第1電極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和包含開口部與光反射性之配線部之配線層,於前述配線層與前述有機發光層之間配置有前述第2電極的配線層之層積體的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和與各前述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加以電性連接, 控制各前述複數之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的點燈‧滅燈之控制部,前述配線部係包含與前述第2基板對向之光散射部者。
TW102137502A 2013-02-04 2013-10-17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照明裝置及照明系統 TW2014329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9965A JP2014154213A (ja) 2013-02-04 2013-02-04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照明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2973A true TW201432973A (zh) 2014-08-16

Family

ID=51261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7502A TW201432973A (zh) 2013-02-04 2013-10-17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照明裝置及照明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40660A1 (zh)
JP (1) JP2014154213A (zh)
TW (1) TW201432973A (zh)
WO (1) WO20141190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54405A (ja) 2013-02-08 2014-08-25 Toshiba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照明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JP6986599B2 (ja) * 2016-03-03 2021-12-2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2022016679A (ja) * 2016-03-03 2022-01-2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US20200035954A1 (en) * 2016-09-28 2020-01-30 Pioneer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evice
JP7193828B2 (ja) * 2017-11-30 2022-12-21 株式会社ホタルクス 有機el素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72073B2 (ja) * 1999-09-03 2010-06-0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2002352963A (ja) * 2001-05-23 2002-12-06 Sony Corp 表示装置
JP2004111195A (ja) * 2002-09-18 2004-04-08 Seiko Epson Corp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165478B2 (ja) * 2003-11-07 2008-10-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6318776A (ja) * 2005-05-13 2006-11-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WO2008069219A1 (en) * 2006-12-05 2008-06-1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Antireflective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147428B1 (ko) * 2009-02-09 2012-05-23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EP2557899B1 (en) * 2010-04-05 2016-08-1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Transparent electrode and organic electronic element using same
TWI434598B (zh) * 2010-10-11 2014-04-11 Au Optronics Corp 有機發光二極體模組
CN103348477B (zh) * 2011-01-12 2017-02-08 环球展览公司 具有短路容许结构的oled照明装置
KR101482628B1 (ko) * 2011-05-03 2015-01-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54213A (ja) 2014-08-25
US20150340660A1 (en) 2015-11-26
WO2014119052A1 (ja) 2014-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84319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照明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TW201436328A (zh)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照明裝置及照明系統
TW201438308A (zh)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照明裝置及照明系統
US9680124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system
TW201432973A (zh)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照明裝置及照明系統
JP2011165497A (ja) 発光装置
US9109790B2 (en) Liquid container, container illumination device, container member, and container illumination system
JP5297400B2 (ja) 発光装置
TW201432972A (zh)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照明裝置及照明系統
WO2015072000A1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照明装置、照明システム及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6062858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照明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JP6388996B2 (ja) オプト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センブリ及びオプト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センブリ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WO2015125308A1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システム
US9673420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system
US20160322594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lighting apparatus, and lighting system
JP2016162723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照明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JP5768167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照明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WO2015140913A1 (ja) 発光装置
JP2014102958A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