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6147A - 影像處理設備與其控制方法及影像擷取設備 - Google Patents

影像處理設備與其控制方法及影像擷取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6147A
TW201406147A TW102122520A TW102122520A TW201406147A TW 201406147 A TW201406147 A TW 201406147A TW 102122520 A TW102122520 A TW 102122520A TW 102122520 A TW102122520 A TW 102122520A TW 201406147 A TW201406147 A TW 20140614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white balance
type
lens
interchangeable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2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kira Kano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Kk filed Critical Canon Kk
Publication of TW201406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614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1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different wavelengths
    • H04N23/12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different wavelengths with one senso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64Circuits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 H04N9/73Colour balance circuits, e.g. white balance circuits or colour temperature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3/84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 H04N23/88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for colour balance, e.g. white-balance circuits or colour temperature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64Circuits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處理設備,其修正藉由用以拍攝影像之鏡頭的色彩特性差異所造成之所擷取影像的色彩差異,以及該設備之控制方法。用以拍攝影像之可互換鏡頭的類型係從具有不同色彩特性之可互換鏡頭之複數類型判定。接著藉由設定用於該影像之白平衡調整的白平衡係數之至少一者,及施加於該影像之色彩空間轉換處理的轉換特性,以對應於用以拍攝該影像之該可互換鏡頭之該類型,而減少該可互換鏡頭之該色彩特性差異對於該影像之色彩的影響。

Description

影像處理設備與其控制方法及影像擷取設備
本發明關於影像處理設備與其控制方法及影像擷取設備。本發明尤其關於減少藉由鏡頭單元之光學屬性造成之擷取影像之色彩差異的技術。
在數位相機中,用於記錄、顯示等之影像係藉由在諸如CCD之影像感應器獲得之RAW影像上實施諸如白平衡調整及色彩處理之影像處理而予產生。
白平衡調整係指調整從影像感應器獲得之各自紅(R)、綠(G)、及藍(B)信號值增益的處理,反之,色彩處理係指調整色彩之暗度及色調的處理、採用三維查找表(3D-LUT)的色彩轉換處理等。
實施白平衡調整、色彩處理等以便藉由修正擷取影像之色偏(color cast)、色彩再生性下降等,而正確表達主題色彩。
儘管光源之色溫及影像感應器之頻譜特性為 擷取影像之色彩改變的主要原因,亦存在其他因素。日本專利No.4337161建議根據影像拍攝狀況設定白平衡,諸如瞳孔位置及光圈值,以便減少藉由源自影像拍攝狀況之光線入射CCD微鏡頭之角度改變造成之擷取影像色偏。
擷取影像之色彩進一步受成像鏡頭之頻譜透射率影響。基於具有可互換鏡頭之相機,存在頻譜透射率隨附加於相機之可互換鏡頭類型而異之狀況。
例如,存在可附加於多類型相機之可互換鏡頭,諸如可附加於底片相機及數位相機二者之可互換鏡頭。底片相機與數位相機不同,無法隨意實施白平衡調整、色彩處理等。為避免擷取影像之色彩隨附加之可互換鏡頭類型而大幅改變,設計可附加於底片相機之可互換鏡頭中的光學構件使得頻譜透射率造成的色彩特性落於特定不變範圍內。
另一方面,可於數位相機中隨意實施白平衡調整、色彩再生性處理等,因而僅可附加於數位相機之可互換鏡頭不需具有與可附加於底片相機之可互換鏡頭相同之頻譜透射率造成的色彩特性。在有些情況下藉由設計具某自由度之頻譜透射率可達成諸如微型化、像差減少等效果。
圖2中顯示可互換鏡頭之色彩特性的範例。圖2描繪根據鏡頭之光源之相對頻譜分佈及頻譜透射率,針對特定光源所計算之鏡頭的色彩特性。此處,鏡頭類型1指出可附加於底片相機及數位相機二者之可互換鏡頭, 反之,鏡頭類型2指出僅可附加於數位相機之可互換鏡頭。儘管存在分類為鏡頭類型1鏡頭之各類可互換鏡頭,分佈於分佈區域內之各自色彩特性集中於圖2中之點a。類似於鏡頭類型1,存在分類為鏡頭類型2鏡頭之各類可互換鏡頭,且分佈於分佈區域內之各自色彩特性集中於圖2中之點b。
因為鏡頭類型1及鏡頭類型2二者可附加於數位相機,存在可附加二鏡頭類型之數位相機。儘管需要實際上適合之鏡頭底座的形狀,亦存在藉由使用轉換配接器而可附加鏡頭之狀況。
然而,可附加具有不同色彩特性之該等可互換鏡頭的相機具有問題,其中擷取影像之色彩將隨附加之鏡頭而異。儘管日本專利No.4337161中所揭露之習知技術討論修正藉由諸如光圈值、瞳孔位置等影像拍攝狀況差異造成之色彩改變,日本專利No.4337161並未揭露或建議藉由成像鏡頭之頻譜透射率造成之色彩改變或修正該等改變之方法。
已達成鑒於使用習知技術之該等問題,本發明提供影像處理設備,其修正藉由用以拍攝影像之鏡頭的色彩特性差異造成之擷取影像的色彩差異,以及該等設備之控制方法。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影像處理 設備包含:判定機構,用於從具有不同色彩特性之可互換鏡頭之複數類型判定用以拍攝影像之可互換鏡頭的類型;以及影像處理機構,用於施加白平衡調整及色彩空間轉換處理至該影像,其中,該影像處理機構藉由設定用於該白平衡調整之白平衡係數之至少一者,及該色彩空間轉換處理之轉換特性,以對應於用以拍攝該影像之該可互換鏡頭之該類型,而減少該可互換鏡頭之該色彩特性差異對於該影像之色彩的影響。
依據本發明之一方面,提供一種影像處理設 備之控制方法,該方法包含:從具有不同色彩特性之可互換鏡頭之複數類型判定用以拍攝影像之可互換鏡頭之類型的判定步驟;以及施加白平衡調整及色彩空間轉換處理至該影像的影像處理步驟,其中,該影像處理步驟藉由設定用於該白平衡調整之白平衡係數之至少一者,及該色彩空間轉換處理之轉換特性,以對應於用以拍攝該影像之該可互換鏡頭之該類型,而減少該可互換鏡頭之該色彩特性差異對於該影像之色彩的影響。
從示範實施例之下列說明(參照附圖),本發明之進一步特徵將變得顯而易見。
1‧‧‧底座
1-1‧‧‧LCLK端子
1-2‧‧‧DCL端子
1-3‧‧‧DLC端子
1-4‧‧‧MIF端子
1-5‧‧‧DTEF端子
1-6‧‧‧VBAT端子
1-7‧‧‧VDD端子
1-8‧‧‧DGND端子
1-9‧‧‧PGND端子
10‧‧‧相機
11‧‧‧影像感應器
12‧‧‧A/D轉換單元
13、132‧‧‧影像處理單元
14‧‧‧顯示單元
15‧‧‧記錄媒體
16、104‧‧‧記憶體
17‧‧‧作業輸入單元
18‧‧‧相機控制單元
20‧‧‧相機微電腦
21‧‧‧相機電源單元
22‧‧‧開關
23‧‧‧電壓轉換單元
100‧‧‧可互換鏡頭
101‧‧‧成像鏡頭
102‧‧‧鏡頭驅動單元
103‧‧‧鏡頭控制單元
130‧‧‧白平衡處理單元
131‧‧‧色彩處理單元
211‧‧‧鏡頭微電腦
213‧‧‧鏡頭類型判定來源單元
214‧‧‧鏡頭電源單元
1000‧‧‧單位立方體
V1‧‧‧第一電壓
V2‧‧‧第二電壓
V3‧‧‧第三電壓
VM‧‧‧第四電壓
圖1為方塊圖,描繪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可互換鏡頭型數位相機系統的功能組態範例,作為影像處理設備之範例。
圖2描繪可互換鏡頭之色彩特性範例。
圖3為方塊圖,描繪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相機控制單元及鏡頭控制單元間之通訊的組態範例。
圖4A及4B描繪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鏡頭控制單元中所提供之鏡頭類型判定來源單元的組態範例。
圖5為流程圖,描繪藉由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相機控制單元實施判定可互換鏡頭類型之處理。
圖6為流程圖,描繪藉由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影像處理單元實施之顯影處理。
圖7描繪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中所保持之白平衡係數資料的資料結構範例。
圖8示意地描繪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3D-LUT作為色彩空間。
圖9A至9G描繪四面體插值,作為三維插值計算之範例。
圖10A及10B為流程圖,描繪藉由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影像處理單元實施之顯影處理的另一範例。
圖11描繪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根據鏡頭類型之3D-LUT的資料結構範例。
圖12為流程圖,描繪藉由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影像處理單元實施之顯影處理的又另一範例。
圖13A及13B描繪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 之根據鏡頭類型之白檢測範圍設定範例。
圖14A及14B為流程圖,描繪藉由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影像處理單元實施之手動白平衡係數登記處理範例。
圖15描繪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依據鏡頭之頻譜透射率造成的色彩特性而分類鏡頭類型之方法範例。
圖16為流程圖,描繪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RAW影像產生處理的特性元件。
圖17A及17B描繪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RAW影像檔案的標頭中所記錄之資訊範例。
圖18為流程圖,描繪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手動白平衡係數影像間複製處理。
現在將依據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
圖1為方塊圖,描繪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可互換鏡頭型數位相機系統的功能組態範例,作為影像處理設備之範例。相機系統係由相機10及可互換鏡頭100組配,可互換鏡頭100係可附加到相機10/從相機10拆除之鏡頭單元。底座1為用於在可拆除狀態附加可互換鏡頭 100至相機10之機構,並包括電連接點以使相機10可供應電力至可互換鏡頭100、使相機10及可互換鏡頭100可相互通訊等。底座1被劃分為相機10中所提供之部件及可互換鏡頭100中所提供之部件,但為求簡單,在圖1中描繪為單一單元。
影像感應器11為具有複數畫素之光電轉換裝置。影像感應器11使用每一畫素以於藉由可互換鏡頭100內之成像鏡頭101形成之主題影像上實施光電轉換,並輸出對應於主題影像之類比電信號。A/D轉換單元12將從影像感應器11輸出之類比電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影像處理單元13藉由施加各類影像處理至藉由A/D轉換單元12輸出之數位信號而產生影像資料。影像處理單元13組配白平衡處理單元130、色彩處理單元131、及另一影像處理單元132。白平衡處理單元130藉由施加增益至組配影像輸入至影像處理單元13中之R、G、及B信號,而實施調整R、G、及B色彩比例之處理。色彩處理單元131實施色彩轉換處理,諸如使用例如3D-LUT調整色彩之暗度及色調。其他影像處理單元132實施顯影處理,諸如畫素插值處理、亮度調整處理、灰階處理等。藉由影像處理單元13產生之影像資料顯示於顯示單元14中,並記錄於諸如記憶卡等記錄媒體15中。
記憶體16用作影像處理單元13之處理緩衝器,及用作藉由相機控制單元18執行之程式的儲存裝置,其將於之後提及。記憶體16亦用作藉由白平衡處理 單元130及色彩處理單元131使用之白平衡係數、轉換係數及3D-LUT的儲存裝置,及用作之GUI資料的儲存裝置,諸如顯示單元14中藉由相機10顯示之選單畫面。
作業輸入單元17為輸入裝置群組,使用者經此輸入指令至相機10,其包括電力開關用於電力開/關、拍攝開關用於開始記錄影像、選擇/OK開關用於進行各類選單設定等。相機控制單元18包括微電腦,並控制相機系統之整體作業,諸如藉由執行儲存於記憶體16中之程式而控制影像處理單元13及控制與可互換鏡頭100之通訊。
可互換鏡頭100中所提供之鏡頭驅動單元102在鏡頭控制單元103的控制下,驅動成像鏡頭101之致動器、馬達等。成像鏡頭101之致動器、馬達等移動或操作成像鏡頭101中所提供之對焦鏡頭、變焦鏡頭、光圈、影像穩定鏡頭等。鏡頭控制單元103包括微電腦,並依據經由底座1從相機控制單元18接收之控制信號控制鏡頭驅動單元102。記憶體104用作藉由鏡頭控制單元103使用之各類資料的儲存裝置。請注意,假定二類型可互換鏡頭可附加至依據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設備。
圖3為方塊圖,描繪圖1中所示之相機控制單元18及鏡頭控制單元103間之通訊的組態範例。
首先,將說明底座1中所設置之端子。
LCLK端子1-1為用於從相機10傳達時脈信號輸出至可互換鏡頭100之端子。DCL端子1-2為用於從 相機10傳達資料輸出至可互換鏡頭100之端子。DLC端子1-3為用於從可互換鏡頭100傳達資料輸出至相機10之端子。
MIF端子1-4為用於檢測可互換鏡頭100已附加至相機10之端子。相機控制單元18內之微電腦(以下稱為相機微電腦)20根據來自MIF端子1-4之電壓檢測可互換鏡頭100已附加至相機10。
DTEF端子1-5為用於檢測附加至相機10之可互換鏡頭100之類型之端子。相機微電腦20根據來自DTEF端子1-5之電壓檢測附加至相機10之可互換鏡頭100之類型。
VBAT端子1-6為用於從相機10供應用於通訊控制以外之各類作業的驅動電力(VM)至可互換鏡頭100之端子。VDD端子1-7為用於從相機10供應用於通訊控制之通訊控制電力(VDD)至可互換鏡頭100之端子。DGND端子1-8為連接相機10及可互換鏡頭100間之通訊控制系統至接地之端子。PGND端子1-9為用於連接包括相機10及可互換鏡頭100中所提供之致動器、馬達等之機械驅動系統至接地之端子。
依據本實施例,具有與相機10不同通訊電壓之複數類型可互換鏡頭100可附加至相機10。為求簡單及有利於了解,下列說明假設根據DTEF端子1-5之電壓,存在由相機10識別之二種可互換鏡頭100,即第一可互換鏡頭(鏡頭類型1)及第二可互換鏡頭(鏡頭類型 2)。第二可互換鏡頭具有與第一可互換鏡頭不同通訊電壓。
請注意,根據DTEF端子1-5之電壓檢測之「類型」係指根據源自鏡頭之頻譜透射率差異之色彩特性分類之「類型」,不一定對應於已知「機型」。
相機控制單元18中所提供之相機電源單元21將安裝於相機10中之電池供應的電池電壓轉換為操作各自組成元件所需電壓。在本實施例中,假設相機電源單元21產生電壓V1、V2、V3、及VM。
第一電壓V1為電源電壓,其作為第一及第二可互換鏡頭之通訊控制電壓(VDD),並作為第一可互換鏡頭之通訊電壓。第二電壓V2作為第二可互換鏡頭之通訊電壓。第三電壓V3為電源電壓,作為相機微電腦20之作業電力。第四電壓VM為電源電壓,作為第一及第二可互換鏡頭之驅動電壓。
當使用作業輸入單元17之電力開關指示開啟電力時,相機微電腦20從CNT_VDD_OUT端子輸出信號以開啟開關22,並開始從相機10供應VDD及VM至可互換鏡頭100。當指示關閉電力時,相機微電腦20藉由停止從CNT_VDD_OUT端子輸出信號而關閉開關22,並停止從相機10供應VDD及VM至可互換鏡頭100。
相機微電腦20經由電壓轉換單元23與可互換鏡頭100通訊。相機微電腦20包括LCLK_OUT端子,其輸出通訊時脈信號;DCL_OUT端子,其輸出通訊資料 至可互換鏡頭,及DLC_IN端子,其從可互換鏡頭接受通訊資料之輸入。通訊時脈信號及通訊資料為通訊信號。
相機微電腦20亦包括MIF_IN端子,用於檢測已附加的可互換鏡頭100;DTEF_IN端子,用於識別可互換鏡頭100之類型;及CNT_V_OUT端子,輸出通訊電壓切換信號至電壓轉換單元23。
此外,相機微電腦20包括CNT_VDD_OUT端子,其輸出信號用於開啟及關閉開關22;用於連接影像處理單元13之端子;及用於連接作業輸入單元17之端子。
鏡頭控制單元103中之微電腦211(以下稱為鏡頭微電腦)經由相機控制單元18之電壓轉換單元23與相機微電腦20通訊。鏡頭微電腦211包括LCLK_IN端子,其接受通訊時脈信號之輸入;DLC_OUT端子,其輸出通訊資料至相機10;DCL_IN端子,其接受來自相機10之通訊資料之輸入;及用於連接鏡頭驅動單元102之端子。此外,鏡頭控制單元103包括鏡頭電源單元214,其從VDD產生鏡頭微電腦211之操作電壓。
其次,將說明檢測可互換鏡頭100附加至相機10。相機微電腦20之MIF_IN端子藉由電阻R2(100KΩ)而被拉高至電源,因而當未附加鏡頭時,電壓值為H(高)。然而,當附加可互換鏡頭(第一及第二可互換鏡頭)100時,MIF_IN端子於可互換鏡頭100中連接至GND,因而當附加可互換鏡頭100時,電壓值下降至L (低),不論可互換鏡頭100之類型。
圖4A及4B描繪鏡頭控制單元103中所提供之鏡頭類型判定來源單元213的組態範例。鏡頭類型判定來源單元213組配配置於底座1中所提供之DTEF端子及GND間之附件端電阻RL。電阻RL之電阻值係依據可互換鏡頭之類型而預先設定。例如,假設在圖4A中所示之第一可互換鏡頭中所提供之電阻RL為0Ω,反之,假設在圖4B中所示之第二可互換鏡頭中所提供之電阻RL為300KΩ。
在相機10中,相機端電阻R1(例如100KΩ)係連接於底座1之DTEF端子及相機微電腦20之操作電源電壓(V3)之間;此外,DTEF端子連接至相機微電腦20之DTEF_IN端子。相機微電腦20之DTEF_IN端子具有AD轉換功能(此處,為具0-1.0V輸入範圍之10位元AD轉換功能)。
現在將說明藉由相機微電腦20實施用於判定可互換鏡頭之類型的作業。相機微電腦20依據至DTEF_IN端子內之電壓輸入值,判定附加之可互換鏡頭的類型。具體地,相機微電腦20於輸入電壓值上實施AD轉換,並藉由比較AD轉換之值與藉由相機微電腦20預先保持之鏡頭類型判定參考,而判定鏡頭類型。
例如,若附加第一可互換鏡頭,經由使用100KΩ之R1及0Ω之RL的電阻比值RL/(R1+RL),發現至DTEF_IN端子內之電壓輸入之AD轉換之值約為 0x0000。因此,相機微電腦20檢測DTEF_IN端子之AD轉換之值係在0x0000至0x007F之範圍內,其為第一鏡頭類型判定參考,並判定附加之可互換鏡頭為第一可互換鏡頭。
另一方面,若附加第二可互換鏡頭,經由使用100KΩ之R1及300Ω之RL的電阻比值RL/(R1+RL),發現至DTEF_IN端子內之電壓輸入之AD轉換之值約為0x02FF。因此,相機微電腦20檢測DTEF_IN端子之AD轉換之值係在0x0280至0x037F之範圍內,其為第二鏡頭類型判定參考,並判定附加之可互換鏡頭為第二可互換鏡頭。
如先前說明,相機微電腦20根據至DTEF_IN端子內之電壓輸入值,判定附加之可互換鏡頭100之類型。接著依據可互換鏡頭100之類型的判定結果,控制來自CNT_V_OUT端子之信號輸出的邏輯位準。具體地,若已從DTEF_IN端子之電壓值判定附加之可互換鏡頭100為第一可互換鏡頭,相機微電腦20藉由從CNT_V_OUT端子輸出H位準信號而控制通訊電壓至V1。另一方面,若已判定附加之可互換鏡頭100為第二可互換鏡頭,相機微電腦20藉由從CNT_V_OUT端子輸出L位準信號,而控制通訊電壓至V2。
若已檢測上述第一及第二鏡頭類型判定參考之範圍外的電壓值為DTEF_IN端子之電壓值(AD轉換之值),相機微電腦20判定已附加「不相容鏡頭」,其係 與相機10不相容之可互換鏡頭。另一方面,在鏡頭類型判定無法正確實施之假設下,可「保留」判定。在此狀況下,相機微電腦20未與可互換鏡頭100通訊。
圖5為流程圖,描繪藉由依據本實施例之相機微電腦20實施判定可互換鏡頭類型之處理。藉由相機微電腦20執行儲存於記憶體16中之程式,實施圖5中所示之處理。
在S60中,相機微電腦20負載來自MIF_IN端子之電壓值H或L,並在S61中,負載來自DTEF_IN端子之電壓值。請注意,S60及S61可同步執行。
在S62中,若MIF_IN端子之電壓值為L,並檢測已附加可互換鏡頭100,相機微電腦20根據DTEF_IN端子之電壓值(AD轉換結果),判定附加之可互換鏡頭100的類型。在S63中,若已判定附加之可互換鏡頭100為第一可互換鏡頭(圖5中指出為「鏡頭類型1」),相機微電腦20藉由從CNT_V_OUT端子輸出H而將通訊電壓設定為V1,且處理前進至S63A。然而,在S64中,若已判定附加之可互換鏡頭100為第二可互換鏡頭(圖5中指出為「鏡頭類型2」),相機微電腦20藉由從CNT_V_OUT端子輸出L而將通訊電壓設定為V2,且處理前進至S64A。此外,若附加之可互換鏡頭100並非第一或第二可互換鏡頭,並已判定「不相容鏡頭」或「保留」,相機微電腦20將處理前進至S65A。
在S63A及S64A中,相機微電腦20開始與 使用設定之通訊電壓的可互換鏡頭100通訊。在S65A中,相機微電腦20未開始與附加之可互換鏡頭100通訊,而是實施發佈警告等予使用者之處理。
在S66中,相機微電腦20判定是否因作業輸入單元17之電力開關的關閉而發生電力關閉中斷;在S67中,若發生電力關閉中斷,則實施斷電處理。另一方面,在S68中,若未發生電力關閉中斷,相機微電腦20則判定MIF_IN端子之電壓是否為H位準,換言之,可互換鏡頭100是否已從相機10拆除。在S69中,若已從MIF_IN端子輸入H位準電壓,相機微電腦20則停止與可互換鏡頭100通訊,且處理返回至S60。然而,若未從MIF_IN端子輸入H位準電壓,相機微電腦20則將處理返回至S66。
相機控制單元18藉由實施該等通訊處理而可判定附加之可互換鏡頭100的類型。
儘管圖5中之範例描繪依據輸入至DTEF_IN端子之電壓值判定附加之可互換鏡頭100之類型的方法,應注意的是可使用另一判定方法。例如,可於S63A之後隨即從可互換鏡頭100接收有關鏡頭類型之資訊,並可據以判定鏡頭類型,而不實施S61及S62之鏡頭類型判定,及根據S63A及S64A中之鏡頭類型而設定輸出電壓。
接下來,將說明用於減少藉由鏡頭特性中之差異造成之擷取影像色彩間之差異的處理,其係於影像處理單元13實施之顯影處理中實施。
圖6為流程圖,描繪藉由影像處理單元13實施之顯影處理概述。
首先,在S100中,影像處理單元13之白平衡處理單元130判定附加之可互換鏡頭100的鏡頭類型。鏡頭類型係根據相機控制單元18實施之判定結果予以判定。具體地,判定可互換鏡頭100是否為鏡頭類型2;若可互換鏡頭100為鏡頭類型1或為並非鏡頭類型1或鏡頭類型2的不相容鏡頭,則處理前進至S101,反之,若可互換鏡頭100為鏡頭類型2,則處理前進至S102。
白平衡處理單元130在S101中施加鏡頭類型1之白平衡調整於擷取影像,並在S102中施加鏡頭類型2之白平衡調整於擷取影像。白平衡調整為根據擷取影像中每一畫素之R、G、及B值的光源類型而施加白平衡係數之處理。根據光源類型之白平衡係數可預先保持於例如記憶體16中;光源類型可由使用者選擇,或可由相機自動判定。在本實施例中,除了每一光源類型外,準備用於每一鏡頭類型之白平衡係數,且白平衡處理單元130根據判定之鏡頭類型及光源類型而選擇白平衡係數。
請注意,白平衡係數對應於施加於組配影像之R、G、及B信號的增益值。R、G、及B白平衡係數分別取為WbGainR、WbGainG、及WbGainB;預白平衡調整R、G、及B值分別取為R0、G0、及B0;及後白平衡調整R、G、及B值分別取為R1、G1、及B1。在此狀況下,白平衡調整處理可表達如下。白平衡調整係藉由於影 像中之所有畫素上實施下列方程式之計算而予實施。
R1=WbGainR x R0...方程式1
G1=WbGainG x G0...方程式2
B1=WbGainB x B0...方程式3
圖7描繪記憶體16中所保持之白平衡係數資料的資料結構範例。如圖7中所示,對應於複數光源(日照、陰影、多雲等)之白平衡係數保持用於每一鏡頭類型。換言之,若針對鏡頭類型1可互換鏡頭實施白平衡調整,則依據光源使用圖7中所示之鏡頭類型1區域中所保持之白平衡係數。同樣地,若實施鏡頭類型2白平衡調整,則依據光源使用圖7中所示之鏡頭類型2區域中所保持之白平衡係數。經由實驗,考量各自鏡頭之色彩特性,可預先發現鏡頭類型1白平衡係數及鏡頭類型2白平衡係數之最佳值。
藉由以此方式切換根據鏡頭類型使用之白平衡係數,可減少藉由鏡頭類型間不同之色彩特性影響造成之影像中的色偏。
在S103中,色彩處理單元131調整影像中色彩的暗度及色調。在S104中,色彩處理單元131施加使用3D-LUT(三維查找表)之色彩空間轉換處理。3D-LUT為定義用於將三維輸入值(R、G、及B)轉換為三維輸出值(R、G、及B)之特性的表,並儲存於記憶體16中。
現在將說明3D-LUT,及採用三維插值處理之 色彩空間轉換方法。輸入數位影像信號(R、G、及B)被分離成最高有效位元及最低有效位元。最高有效位元用以獲得使用3D-LUT之插值處理所需的複數參考值。最低有效位元用於插值處理,作為加權係數g。接著經由在加權係數g及從3D-LUT獲得之參考值上之乘積-和操作而計算內插值。
圖8描繪一種狀態,其中藉由沿每一軸方向將空間劃分成有限數量(此處為8),而將三維輸入色彩空間(RGB空間)劃分成單位立方體。對應於依次對應於單位立方體之頂點之輸入值的後色彩空間轉換輸出值被儲存於3D-LUT中作為參考值。
輸入畫素值之各自RGB部件的最高有效位元被處置為色彩空間座標,選擇將用於插值處理之單位立方體(例如,圖8中之單位立方體1000),及對應於單位立方體之頂點的參考值用於插值處理。
可採用四面體插值作為此次使用之三維插值處理方法。如圖9B至9G中所示,此插值方法將單位立方體(例如圖8中所示之單位立方體1000)劃分為六個四面體,並根據輸入座標所屬四面體使用下列方程式實施插值處理。藉由劃分產生之六個四面體以下將稱為類型0至類型5。
請注意,在下列方程式中,對應於圖9A中所示之單位立方體之頂點的參考值分別藉由加權係數g之P0至P7指出,R最低有效位元被指出為△R,G最低有效 位元被指出為△G,及B最低有效位元被指出為△B。此外,將選擇之類型0至類型5四面體係根據加權係數△R、△G、及△B間之大小關係予以判定。
當類型0(△R>△G>△B)時X=P0+(P1-P0) x △R+(P3-P0) x △G+(P7-P0) x △B...方程式4
當類型1(△R>△B>△G)X=P0+(P1-P0) x △R+(P7-P0) x △G+(P5-P0) x △B...方程式5
當類型2(△G>△R>△B)X=P0+(P3-P0) x △R+(P2-P0) x △G+(P7-P0) x △B...方程式6
當類型3(△G>△B>△R)X=P0+(P7-P0) x △R+(P2-P0) x △G+(P6-P0) x △B...方程式7
當類型4(△B>△R>△G)X=P0+(P5-P0) x △R+(P7-P0) x △G+(P4-P0) x △B...方程式8
當類型5(△B>△G>△R)X=P0+(P7-P0) x △R+(P6-P0) x △G+(P4-P0) x △B...方程式9
在S104中,色彩處理單元131實施使用3D-LUT之色彩空間轉換處理,並終止藉由影像處理單元13實施之顯影處理。
將參照圖10A及10B說明藉由影像處理單元13實施之顯影處理的另一方法。圖10A為流程圖描繪顯影處理,其中3D-LUT保持用於每一鏡頭類型,並根據用 於拍攝之可互換鏡頭的類型切換3D-LUT。
S100至S103與圖6中之處理相同。在S114中,色彩處理單元131判定可互換鏡頭100之鏡頭類型,並在S115及S116中實施使用對應於鏡頭類型之3D-LUT的色彩空間轉換處理。此處使用之3D-LUT係預先準備,考量根據鏡頭類型之色彩特性差異。依據鏡頭類型切換使用之3D-LUT使其可更佳匹配使用具有不同色彩特性之可互換鏡頭擷取之影像的色彩。這是因為使用3D-LUT使其可根據色彩改變輸入/輸出特性。
圖11描繪與不同鏡頭類型相容之3D-LUT的資料結構範例。如同此處可見,於記憶體16中預先準備鏡頭類型1 3D-LUT及鏡頭類型2 3D-LUT。3D-LUT可表達為對應於單位立方體之各自頂點或3D-LUT中之各自網格點(R0、G0、B0)-(R7、G7、B7)之後改變值的彙整。採用對應於用於拍攝之可互換鏡頭之類型的3D-LUT。請注意,圖11中所示之資料結構的單一區塊指出圖8中所示之單位立方體中之單一頂點的後色彩空間轉換色彩資料。
此外,如圖6及圖10A中所描繪,藉由依據S101及S102中之鏡頭類型執行白平衡處理,減少鏡頭類型造成的色偏差異。然而,為實施色彩空間轉換處理準備3D-LUT,包括修正該等色偏差異,使其可簡單地藉由實施採用3D-LUT之色彩空間轉換處理而吸收鏡頭之色彩特性中的差異。
圖10B中之流程圖描繪在該等狀況下實施顯影處理。在S120中,白平衡處理單元130施加獨立於鏡頭類型之白平衡調整,且在S114至S116中,色彩處理單元131實施色彩空間轉換處理,其採用對應於鏡頭類型之3D-LUT。處理與圖10A中之S114至S116中相同,但採用不同3D-LUT。
以此方式,根據鏡頭類型改變白平衡處理、3D-LUT等,使其可減少藉由鏡頭之色彩特性中差異造成之影像色彩中的差異。
此處,白平衡係數依據鏡頭類型而切換之組態已根據鏡頭類型說明為白平衡處理。然而,藉由根據鏡頭之頻譜透射率預先計算之轉換係數而轉換共用白平衡係數,亦可發現根據鏡頭類型之白平衡係數。現在將使用圖12中所示之流程圖說明在此狀況下實施的白平衡處理。
在S130中,於施加白平衡調整之前,白平衡處理單元130於對應於鏡頭類型之白平衡係數上實施轉換處理。例如,假設於記憶體16中準備之白平衡係數僅對應於鏡頭類型1,用於將鏡頭類型1白平衡係數轉換為鏡頭類型2白平衡係數的調整值AdjR、AdjG、及AdjB係保持於記憶體16中。轉換係依據下列方程式實施。
此處,WbGainR1、WbGainG1、及WbGainB1為對應於鏡頭類型1之白平衡係數並保持於相機中,反之,WbGainR2、WbGainG2、及WbGainB2為轉換之白平衡係數。
WbGainR2=AdjR x WbGainR1...方程式10
WbGainG2=AdjG x WbGainG1...方程式11
WbGainB2=AdjB x WbGainB1...方程式12
根據鏡頭之頻譜透射率所產生的色彩特性,可預先發現該些轉換係數,使得已施加白平衡後之影像色彩匹配。
藉由以此方式使用轉換係數以從另一鏡頭類型之白平衡係數發現特定鏡頭類型之白平衡係數,不再需要保持每一鏡頭類型之白平衡係數。若存在若干目標鏡頭類型,僅需保持每一鏡頭類型之轉換係數。
此外,此處已說明根據拍攝時之光源的白平衡調整。然而,甚至在根據擷取影像判定白平衡係數之自動白平衡處理中(以下稱為「AWB」),亦可以相同方式實施對應於鏡頭類型之白平衡調整。
AWB為白平衡調整,其於影像中造成白主題以出現白色(即造成RGB值匹配)。已針對AWB建議各式方法,及已知於影像中檢測白區域並判定白平衡係數使得區域變成白色的方法。通常,當於影像中檢測白區域時,提供白檢測區域其中藉由色彩空間界定判定為白色之色彩範圍,並將由具有白檢測區域中所包括之色彩之畫素組成的區域檢測為白區域。在具有不同頻譜透射率之鏡頭的狀況下,當拍攝白主題時於色彩空間中存在不同分佈範圍,因而依據鏡頭類型切換白檢測區域使其可實施AWB,其減少頻譜透射率中之差異造成的色彩差異。
圖13A及13B描繪依據鏡頭類型設定白檢測 範圍的範例。圖13A描繪鏡頭類型1之白檢測區域的範例。組配預白平衡調整輸入影像之各自畫素值(RGB)被轉換為YUV色彩空間中之值,且其為色彩成分之UV值被包含於圖13A中之區域A或區域B中的畫素被處理為白畫素。從影像檢測此白檢測區域中所包含之所有畫素,並從檢測之畫素中各自RGB值之平均計算白平衡係數。此時,使用加權平均值,其中不同加權已施加於區域A中所包含之畫素及區域B中所包含之畫素。
具體地,依據下列方程式實施計算。在該些方程式中,WbGainR、WbGainG、及WbGainB代表RGB之各自計算的白平衡係數,且Ra、Ga、及Ba代表屬於白檢測區域中區域A之畫素中各自RGB值的平均。同時,Rb、Gb、及Bb代表屬於白檢測區域中區域B之畫素中各自RGB值的平均,且wA及wB代表施加於區域A及區域B之加權。
WbGainR=(Ga x wA+Gb x wB)/(Ra x wA+Rb x ...方程式13
WbGainG=1...方程式14
WbGainB=(Ga x wA+Gb x wB)/(Ba x wA+Bb x ...方程式15
作為用於該等AWB處理之白檢測區域,例如圖13A中所示之區域係用於鏡頭類型1之狀況,而圖13B中所示之區域則係用於鏡頭類型2之狀況。適於鏡頭之色彩特性的白檢測區域可實驗地預先從使用該鏡頭擷取之影像發現。具體地,設定白檢測範圍使得在使用鏡頭類型1 可互換鏡頭拍攝影像之狀況下白檢測區域中所包含之主題色彩的範圍匹配在使用鏡頭類型2可互換鏡頭拍攝影像之狀況下白檢測區域中所包含之主題色彩的範圍。
藉由以此方式設定白檢測範圍,被處置為白主題之主題區域對鏡頭類型1及鏡頭類型2而言將相同,因而AWB計算結果將匹配。例如,若白檢測區域未處於上述關係,則在AWB中被檢視為白畫素之主題區域將不同,結果,AWB計算結果將不匹配。因此,即使使用具有不同色彩特性之鏡頭拍攝之影像上的白檢測區域實施AWB,AWB結果將不匹配。根據AWB之原理,根據頻譜透射率轉換該等不匹配之白平衡係數將產生不匹配之結果是清楚的。
有關對應於鏡頭類型之白檢測區域的資訊可保持作為每一鏡頭類型之參數,但其亦可僅保持單一鏡頭類型之白檢測區域作為參數,並使用上述轉換係數計算其他鏡頭類型之白檢測區域。
接下來,將說明依據本實施例之實施手動白平衡功能之方法。手動白平衡功能在相機中登記從使用者希望再生為白色之主題的擷取影像之資料判定的白平衡係數,並於白平衡調整中使用該些白平衡係數的功能。
即使鏡頭改變,可使用登記於相機中之白平衡係數。因此,若當拍攝用於登記手動白平衡係數之影像時使用之鏡頭與已施加手動白平衡係數之後拍攝影像使用之鏡頭不同,則在有些情況下無法正確地再生白色。為避 免該等情形,依據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設備藉由實施諸如圖14A及14B中所示之處理而登記手動白平衡係數。
在S140中,白平衡處理單元130發現接近針對白平衡係數登記而擷取之白主題之影像中心的預定區域中畫素之各自RGB值的平均值R、G、及B。使用下列方程式從平均值發現手動白平衡係數WbGainR、WbGainG、及WbGainB。
WbGainR=G/R...方程式16
WbGainG=1...方程式17
WbGainB=G/B...方程式18
以此方式,藉由使用接近影像中心之區域中所包含之畫素的RGB值,白平衡處理單元130發現白平衡係數,用於將使用者希望為白色之主題區域再生為白色。
在S141中,白平衡處理單元130判定用以拍攝用於白平衡係數登記之影像的鏡頭類型,且在鏡頭類型2之狀況下,處理前進至S142。
在S142中,白平衡處理單元130使用轉換係數AdjR、AdjG、及AdjB,於計算之手動白平衡係數上實施下列轉換處理。此處,WbGainR'、WbGainG'、及WbGainB'代表後轉換白平衡係數。
WbGainR'=WbGainR/AdjR...方程式19
WbGainG'=WbGainG/AdjG...方程式20
WbGainB'=WbGainB/AdjB...方程式21
根據鏡頭之頻譜透射率所產生的色彩特性,可預先發現該些轉換係數作為導致後手動白平衡調整影像之色彩匹配的值。
在S143中,白平衡處理單元130藉由將該些係數儲存於記憶體16中,而將後轉換處理白平衡係數登記於相機10中。
換言之,對應於鏡頭類型1之白平衡係數總是登記於手動白平衡係數中。
圖14B為流程圖,描繪使用登記之手動白平衡係數於白平衡調整處理中實施之作業。首先,在S150中,白平衡處理單元130讀出儲存於記憶體16中之手動白平衡係數。其次,在S151中,白平衡處理單元130判定用以拍攝白平衡調整之影像之可互換鏡頭100的鏡頭類型,並在鏡頭類型為鏡頭類型2之狀況下,在S152中轉換白平衡係數。此處使用之轉換係數AdjR、AdjG、及AdjB具有相同值作為轉換係數,用以於手動白平衡係數登記期間,將對應於鏡頭類型2之白平衡係數轉換為對應於鏡頭類型1之白平衡係數。換言之,經由下列方程式發現對應於鏡頭類型2之白平衡係數。
WbGainR=AdjR x WbGainR'...方程式22
WbGainG=AdjG x WbGainG'...方程式23
WbGainB=AdjB x WbGainB'...方程式24
換言之,登記對應於鏡頭類型1之手動白平衡係數,因而若白平衡調整施加於藉由鏡頭類型2之可互 換鏡頭100擷取之影像,則白平衡係數被轉換為對應於鏡頭類型2之值。在S153中,白平衡處理單元130使用對應於鏡頭類型之手動白平衡係數實施白平衡調整。
以此方式,藉由於手動白平衡登記期間及拍攝期間轉換對應於鏡頭類型之白平衡係數,可實施手動白平衡功能用於正確地再生白色,與鏡頭類型無關。
儘管本實施例已說明可互換鏡頭100為二類型之一者,即鏡頭類型1及鏡頭類型2,為促進了解本發明及簡化說明,應注意的是甚至在存在三或更多鏡頭類型之狀況下,可以相同方式施加本發明。本實施例採用一種方法,其中使用之參數依據鏡頭類型而被切換、轉換等,因而即使目標鏡頭類型之數量增加,可簡單地保持對應於該些鏡頭類型之參數或用於從其他參數發現該些參數的轉換係數。
當根據源自鏡頭之頻譜透射率的色彩特性分類鏡頭類型時,如圖15中所示,可根據鏡頭之色彩特性(即根據哪一色彩平面之區域包含擷取白主題之影像造成的色彩成分)將鏡頭類型分類為鏡頭類型1至5。如此作使其可減少使用具有各種色彩特性之鏡頭擷取之影像色彩中之差異。亦可根據鏡頭底座形狀等實施進一步分類。
如以上說明,依據本實施例,依據產生不同色彩之可互換鏡頭的類型而實施白平衡調整、色彩空間轉換處理等。因而,其可抑制用於拍攝之可互換鏡頭之色彩特性中之差異,免於影響擷取之影像的色彩。因而其不僅 可獲得具有穩定色彩之影像,但因為可使用各式可互換鏡頭而不需顧慮藉由該些可互換鏡頭產生之色彩差異,其亦可更有效地利用鏡頭資源。
儘管本實施例已說明藉由影像擷取設備實施鏡頭類型判定、顯影處理等之狀況,應注意的是可使用例如擷取影像檔案之標頭中所記錄之資訊實施鏡頭類型判定。顯影處理亦不需於影像擷取設備內實施,並可藉由於諸如個人電腦之資訊處理設備上運行之顯影應用程式執行。因而本實施例亦可藉由不具有影像擷取功能之裝置實施。
第二實施例
接下來,將說明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關於影像擷取設備及藉由顯影應用程式實施之處理用於在藉由影像擷取設備擷取之RAW影像上實施顯影處理。複數類型可互換鏡頭可附加至影像擷取設備,並於藉由顯影應用程式實施之顯影處理中實施白平衡調整。顯影應用程式可於相機10中運行,或可於相機10以外之外部裝置上運行,諸如個人電腦。因此,實施顯影應用程式之處理的主要實體為相機控制單元18(相機微電腦20)或外部裝置中之控制單元(CPU等)。因為已知組態可用於執行顯影應用程式所需之硬體(記憶體等),其說明將省略。
依據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設備的基本組態與依據第一實施例之影像擷取設備相同,因而其說明將省 略。圖16為流程圖,描繪藉由依據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設備實施之RAW影像產生處理中的程序,其係本實施例之特性。因為此為RAW影像產生處理,未實施白平衡調整;然而,在S160中,相機控制單元18判定鏡頭類型,及在S161及S162中,白平衡處理單元130獲得對應於鏡頭類型之白平衡係數。
可採用與第一實施例中所說明之顯影處理的相同系統實施鏡頭類型判定及對應於鏡頭類型之白平衡係數的獲得。換言之,於可施加顯影期間採用用於判定藉由相機控制單元18實施之鏡頭類型的相同方法、記憶體16中白平衡係數資料之相同資料結構等。其次,在S163中,影像處理單元13於記錄媒體15中儲存RAW影像檔案,其中藉由白平衡處理單元130獲得之白平衡係數附加至標頭區。
圖17A及17B描繪RAW影像檔案之標頭中所記錄之資訊範例,其中圖17A描繪已藉由鏡頭類型1可互換鏡頭擷取影像之狀況範例,及圖17B描繪已藉由鏡頭類型2可互換鏡頭擷取影像之狀況範例。在S161及S162中,對應於藉由白平衡處理單元130獲得之鏡頭類型的白平衡係數被記錄於標頭之白平衡係數記錄區域中。如圖17A及17B中所描繪,白平衡係數係針對複數預定光源類型記錄。
依據本實施例之顯影應用程式於顯影處理期間實施白平衡調整。此時,對應於用以擷取影像之鏡頭之 鏡頭類型的白平衡係數被記錄於RAW影像檔案之標頭部分中,因而顯影應用程式可實施使用記錄之白平衡係數的白平衡調整。換言之,顯影應用程式不需顧慮用以擷取影像之鏡頭類型。請注意,因為複數光源之白平衡係數被記錄於標頭部分中,若使用者已指示將改變光源,顯影應用程式可使用標頭中所記錄之白平衡係數。
藉由以此方式將對應於鏡頭類型之白平衡係數記錄於RAW影像檔案中,亦可使用藉由顯影處理中影像擷取設備指定之白平衡係數。此外,顯影應用程式可獲得合適白平衡調整結果而未顧慮拍攝影像之可互換鏡頭類型。
典型顯影應用程式包括色偏修正功能(手動白平衡調整功能),其根據使用者於影像內指定之區域(畫素)實施白平衡調整而再生為白色。應用程式亦包括以此方式施加(複製)藉由手動白平衡調整功能計算之白平衡係數至其他影像的功能。
然而,若已藉由不同類型鏡頭擷取用以計算手動白平衡係數之影像(稱為影像A)及施加該些手動白平衡係數之另一影像(稱為影像B),則白色將無法適當地再生於影像B中。
因此,依據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設備亦將下列項目記錄於RAW影像檔案之標頭部分中,如圖17A及17B中所指出:‧指出用於拍攝之鏡頭類型的資訊;以及 ‧用於從標頭部分中所記錄之白平衡係數發現對應於用於拍攝之鏡頭類型之白平衡係數的轉換係數。
圖18為流程圖,描繪藉由依據本實施例之顯影應用程式實施之手動白平衡係數影像間複製處理。為求簡單,假設此處理係藉由相機10中之顯影應用程式執行。
在S170中,相機控制單元18依使使用者指明所稱區域之方式顯示作為複製起源的影像A,在使用者介面連同影像A中將再生為白色之區域(畫素)中。接著,使用白平衡處理單元130經由與上述手動白平衡調整處理之相同處理,獲得於匹配之指定區域中導致RGB值之各自平均的白平衡係數。
接下來,在S171中,相機控制單元18判定用以拍攝作為複製起源之影像A的鏡頭類型是否匹配用以拍攝作為複製目的地之影像B的鏡頭類型。在拍攝時獲得並記錄於RAW影像檔案之標頭部分中之鏡頭類型資訊被用於此判定。在S173中,若鏡頭類型匹配,則影像A之標頭部分中所記錄之白平衡係數藉由白平衡處理單元130而施加於影像B。然而,在S172中,若鏡頭類型不匹配,則相機控制單元18依據下列方程式使用RAW影像之標頭部分中所記錄之轉換係數實施處理。
此處,作為複製起源之影像A的轉換係數取為AdjR0、AdjG0、及AdjB0,且作為複製目的地之影像B的轉換係數取為AdjR1、AdjG1、及AdjB1。此外,影 像A中設定之手動白平衡係數取為WbGainR、WbGainG、及WbGainB,且後轉換白平衡係數取為WbGainR'、WbGainG'、及WbGainB'。
WbGainR'=(AdjR1/AdjR0) x WbGainR...方程式25
WbGainG'=(AdjG1/AdjG0) x WbGainG...方程式26
WbGainB'=(AdjB1/AdjB0) x WbGainB...方程式27
接著,在S173中,相機控制單元18使用白平衡處理單元130藉由施加後轉換白平衡係數至影像B而實施白平衡調整。
以此方式,依據本實施例當影像擷取設備產生RAW影像檔案時,獲得對應於用以拍攝影像之可互換鏡頭類型的白平衡係數並記錄於RAW影像檔案中。因而可獲得具有不依賴鏡頭類型之色彩的影像而未顧慮用以拍攝影像之鏡頭類型。
依據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設備亦將轉換係數記錄於RAW影像檔案中,用於從RAW影像檔案中所記錄之白平衡係數獲得對應於其他鏡頭類型的白平衡係數。因此,當施加藉由顯影應用程式計算之手動白平衡係數至其他影像時,即使用以拍攝各自影像之鏡頭類型不匹配,可獲得相同白平衡調整結果。
其他實施例
本發明之諸態樣面亦可藉由系統或設備之電腦(或諸如CPU或MPU之裝置)實現,其讀出並執行記錄於記憶體裝置上之程式以實施以上說明之實施例的功能,並藉由方法,其步驟係藉由系統或設備之電腦實施,其係藉由例如讀出並執行記錄於記憶體裝置上之程式以實施以上說明之實施例的功能。為此目的,程式係經由例如網路或從充當記憶體裝置之各類記錄媒體(例如電腦可讀取媒體)提供至電腦。
雖然本發明已參照示範實施例說明,應了解的是本發明不侷限於所揭露之示範實施例。下列申請項之範圍係符合最廣泛解譯,以便包含所有該等修改及等效結構及功能。
1‧‧‧底座
10‧‧‧相機
11‧‧‧感應器
12‧‧‧A/D轉換單元
13‧‧‧影像處理單元
14‧‧‧顯示單元
15‧‧‧記錄媒體
16‧‧‧記憶體
17‧‧‧作業輸入單元
18‧‧‧相機控制單元
100‧‧‧可互換鏡頭
101‧‧‧成像鏡頭
102‧‧‧鏡頭驅動單元
103‧‧‧鏡頭控制單元
104‧‧‧記憶體
130‧‧‧白平衡處理單元
131‧‧‧色彩處理單元
132‧‧‧影像處理單元

Claims (11)

  1. 一種影像處理設備,包含:判定機構,用於從具有不同色彩特性之可互換鏡頭之複數類型判定用以拍攝影像之可互換鏡頭的類型;以及影像處理機構,用於施加白平衡調整及色彩空間轉換處理至該影像,其中,該影像處理機構藉由設定用於該白平衡調整之白平衡係數之至少一者,及該色彩空間轉換處理之轉換特性,以對應於用以拍攝該影像之該可互換鏡頭之該類型,而減少該可互換鏡頭之該色彩特性差異對於該影像之色彩的影響。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影像處理設備,其中,該影像處理機構使用對應於用以拍攝該影像之該可互換鏡頭之該類型的白平衡係數來實施該白平衡調整,及使用獨立於用以拍攝該影像之該可互換鏡頭之該類型的轉換特性來實施該色彩空間轉換處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影像處理設備,其中,該影像處理機構從對應於該複數類型之每一者之預先記錄之白平衡係數中,使用對應於用以拍攝該影像之該可互換鏡頭之該類型的該白平衡係數來實施該白平衡調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任一項之影像處理設備,其中,該影像處理機構使用對應於用以拍攝該影像之 該可互換鏡頭之該類型的白檢測範圍,根據從該影像檢測之白區域來計算用於該白平衡調整之該白平衡係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任一項之影像處理設備,其中,根據影像中指定之白主題或白區域之影像所計算之白平衡係數被登記於該影像處理設備中;以及該影像處理機構:在用以拍攝用於該白平衡係數之該登記之該影像之該可互換鏡頭的該類型與用以拍攝其上實施該白平衡調整之該影像之該可互換鏡頭的該類型相同的狀況下,使用該登記之白平衡係數來實施該白平衡調整;以及在用以拍攝用於該白平衡係數之該登記之該影像之該可互換鏡頭的該類型與用以拍攝其上實施該白平衡調整之該影像之該可互換鏡頭的該類型不同的狀況下,使用藉由施加根據該可互換鏡頭之該類型造成的該色彩特性差異之轉換係數至該登記之白平衡係數所獲得之白平衡係數來實施該白平衡調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任一項之影像處理設備,其中,該影像處理機構藉由從對應於該複數類型之一者之預先記錄的白平衡係數及對應於用以拍攝該影像之該可互換鏡頭之該類型的轉換係數,獲得對應於用以拍攝該影像之該可互換鏡頭之該類型之該白平衡係數來實施該白平衡調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影像處理設備,其中,該影像處理機構使用獨立於用以拍攝該影像之該可互換鏡頭之該類型的白平衡係數來實施該白平衡調整,及使用對應於用以拍攝該影像之該可互換鏡頭之該類型的轉換特性來實施該色彩空間轉換處理。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影像處理設備,其中,該影像處理機構記錄該影像連同對應於用以拍攝該影像之該可互換鏡頭之該類型的該白平衡係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影像處理設備,其中,該影像處理機構進一步記錄指出用以拍攝該影像之該可互換鏡頭之該類型連同該影像的資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影像處理設備,其中,該影像處理設備為影像擷取設備,可附加具有不同色彩特性之複數類型可互換鏡頭;以及該判定機構判定已附加之可互換鏡頭之類型。
  11. 一種影像處理設備之控制方法,該方法包含:從具有不同色彩特性之可互換鏡頭之複數類型判定用以拍攝影像之可互換鏡頭之類型的判定步驟;以及施加白平衡調整及色彩空間轉換處理至該影像的影像處理步驟,其中,該影像處理步驟藉由設定用於該白平衡調整之白平衡係數之至少一者,及該色彩空間轉換處理之轉換特性,以對應於用以拍攝該影像之該可互換鏡頭之該類型,而減少該可互換鏡頭之該色彩特性差異對於該影像之色彩 的影響。
TW102122520A 2012-07-19 2013-06-25 影像處理設備與其控制方法及影像擷取設備 TW2014061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0942A JP6041561B2 (ja) 2012-07-19 2012-07-19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6147A true TW201406147A (zh) 2014-02-01

Family

ID=48874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2520A TW201406147A (zh) 2012-07-19 2013-06-25 影像處理設備與其控制方法及影像擷取設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00935B2 (zh)
EP (1) EP2688302B1 (zh)
JP (1) JP6041561B2 (zh)
KR (1) KR101643896B1 (zh)
TW (1) TW20140614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32583B2 (en) * 2014-12-22 2018-11-20 Drake Associates, Inc. Bolt action chassis for rifles, shotguns, and muzzle loaders
JP6598925B2 (ja) 2017-05-31 2019-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レンズ装置、中間アクセサリ装置
JP6866236B2 (ja) 2017-05-31 2021-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アクセサリ装置
CN112584024A (zh) 2017-05-31 2021-03-30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镜头设备、配件和照相机系统
EP3410190B1 (en) * 2017-05-31 2020-07-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accessories
US10771670B2 (en) 2017-05-31 2020-09-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ccessory and imaging apparatus
TWI776256B (zh) * 2017-05-31 2022-09-01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安裝件設備和配件
RU2714842C2 (ru) * 2017-05-31 2020-02-19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хвата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 аксессуары
RU2714847C2 (ru) * 2017-05-31 2020-02-19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хвата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 аксессуары
US10602048B2 (en) 2017-05-31 2020-03-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ens apparatus, imaging apparatus, and intermediate accessory
US10782527B2 (en) * 2017-12-27 2020-09-22 North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dentify lenses of head-wearable apparatus
CN111989916B (zh) * 2018-03-30 2022-11-08 索尼公司 成像设备和方法、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以及成像元件
JP6849833B2 (ja) * 2020-02-06 2021-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261264B (zh) * 2020-10-22 2022-09-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设备
JP2022078469A (ja) 2020-11-13 2022-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レンズ装置の制御方法、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968444B2 (en) * 2021-12-07 2024-04-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apparatus applied to image pickup system,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51920A (en) * 1981-03-16 1982-09-20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Controller of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
US4851897A (en) * 1985-05-22 1989-07-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system having a lens assembly and means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lens assembly
JP3258655B2 (ja) * 1988-03-31 2002-02-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ビデオカメラ装置
US5016093A (en) * 1988-03-31 1991-05-14 Sony Corporation Video camera system with white balance adjustment
JPH06245214A (ja) * 1993-02-17 1994-09-02 Nikon Corp 顕微鏡用撮像装置
JP4337161B2 (ja) 1999-02-19 2009-09-30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4481389B2 (ja) * 1999-06-30 2010-06-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ホワイトバランス調整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JP4543514B2 (ja) * 2000-07-18 2010-09-15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カメラ
JP4029206B2 (ja) * 2001-01-15 2008-01-09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JP4826028B2 (ja) * 2001-05-24 2011-11-30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カメラ
JP3841152B2 (ja) * 2001-09-05 2006-11-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交換レンズ、デジタルカメラカメラ、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US7580063B2 (en) 2002-05-07 2009-08-25 Fujifilm Corporation Digital camera for outputting image correction information
US7525697B2 (en) * 2002-07-15 2009-04-28 Olympus Corporation White balanc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JP4272882B2 (ja) * 2002-10-09 2009-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撮像方法,その撮像方法を動作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JP2004304695A (ja) * 2003-04-01 2004-10-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ホワイトバランス調整方法
JP4584544B2 (ja) * 2003-04-11 2010-11-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再生装置および固体撮像装置
US7580061B2 (en) * 2004-01-26 2009-08-25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which determines white balance correction information before photographing
US20050268000A1 (en) 2004-05-28 2005-12-01 Carlson Mark J Accessory identifier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7535598B2 (en) 2004-06-16 2009-05-1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EP1876828B1 (en) 2006-07-03 2016-10-26 Axis A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parameter values for cameras
JP5513244B2 (ja) * 2010-04-28 2014-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撮像装置
JP5603676B2 (ja) * 2010-06-29 2014-10-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WO2012017596A1 (ja) * 2010-08-06 2013-09-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88302A2 (en) 2014-01-22
US9300935B2 (en) 2016-03-29
JP6041561B2 (ja) 2016-12-07
KR20140011947A (ko) 2014-01-29
JP2014022998A (ja) 2014-02-03
US20140022411A1 (en) 2014-01-23
EP2688302B1 (en) 2016-09-21
KR101643896B1 (ko) 2016-07-29
EP2688302A3 (en) 2014-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06147A (zh) 影像處理設備與其控制方法及影像擷取設備
US9445067B2 (en) Imaging device and image signal processor with color noise correction
TWI442767B (zh) 可適性透鏡蔭影校正
JP4904440B2 (ja)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こ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
JP5687464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2065310B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处理方法
JP2011082965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処理方法
US11798143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715771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17859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TWI565319B (zh) 電子裝置及其色彩校正方法
JP2015211233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718113B2 (ja) ホワイトバランス調整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CN105191284B (zh)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4088408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16046610A (ja) 撮像装置
JP737329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9506722A (ja) ホワイトバランス統計計算のための改良された色差フィルタ
US11792375B2 (en) Lens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lens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memory medium
JP4688044B2 (ja) ホワイトバランス調整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791454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277315B2 (ja) ホワイトバランス補正装置及び方法
JP2006197082A (ja) 信号処理方法、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手順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JP2006074623A (ja) オートホワイトバランス調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