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3010A - 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3010A
TW201403010A TW101125145A TW101125145A TW201403010A TW 201403010 A TW201403010 A TW 201403010A TW 101125145 A TW101125145 A TW 101125145A TW 101125145 A TW101125145 A TW 101125145A TW 201403010 A TW201403010 A TW 2014030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hole
solar module
positioning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5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2936B (zh
Inventor
Sih-Siou Chiu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11251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82936B/zh
Priority to CN201210387128.9A priority patent/CN10291606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03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3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2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293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用以承載至少一太陽能模組。支撐裝置包括至少一承載單元以及至少一支撐架。承載單元用以承載太陽能模組。支撐架連接於承載單元,且支撐架包括本體、定位單元以及連接單元。本體具有第一端面。定位單元設置於該本體,且定位單元包括多個定位槽。這些定位槽的延伸方向分別與第一端面之間具有不同的夾角。連接單元連接於承載單元,且連接單元設置於定位單元的這些定位槽其中之一。藉由連接單元設置於這些定位槽中任一定位槽,進而使得承載單元具有傾斜角度。

Description

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用以承載太陽能模組的支撐架裝置結構。
目前許多太陽能模組支架系統多以滑軌(rail)結合支撐座及其它部件形成支架系統,而太陽能模組再以支架及螺絲固定在滑軌上。為了能夠支撐太陽能板,滑軌的長度必須要足夠,且須使用多個滑軌相結合以增加強度並固定太陽能模組。因此使整個支架系統的材料成本增加。另外,傳統型支架系統的太陽能模組框架,多只在框架邊緣打洞使螺絲可穿過並與支架或滑軌結合,倘若框架上的螺絲孔有過大的公差,或是螺絲孔的位置不一致,將致使太陽能模組無法被確實的固定住。而使用螺絲將滑軌、支架、框架或其它部件固定的方式,使用者必須花費較多的時間轉緊螺絲,因此也增加了安裝的時間。如何針對上述問題進行改善,實為此技術領域者所關注的重點之一。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提供一種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用以承載以及支撐至少一太陽能模組。
為達上述優點,本發明提出一種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用以承載至少一太陽能模組。支撐裝置包括至少一承載單元以及至少一支撐架。承載單元用以承載太陽能模組。支撐架連接於承載單元,且支撐架包括本體、定位單元以及連接單元。本 體具有第一端面。定位單元設置於該本體,且定位單元包括多個定位槽。這些定位槽的延伸方向分別與第一端面之間具有不同的夾角。連接單元連接於承載單元,且連接單元設置於定位單元的這些定位槽其中之一。藉由連接單元設置於這些定位槽中任一定位槽,進而使得承載單元具有傾斜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定位單元之這些定位槽包括第一定位槽與第二定位槽,第一定位槽與本體之第一端面之間具有第一夾角,而第二定位槽與本體之第一端面之間具有第二夾角,第一夾角之角度大於第二夾角之角度,當連接單元設置於第一定位槽時,承載單元具有一第一傾斜角度,當連接單元設置於第二定位槽時,承載單元具有第二傾斜角度,第一傾斜角度大於第二傾斜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本體還可以更包括第一空心柱體以及固定板。第一空心柱體具有第一端面以及與第一端面相對的第二端面。固定板具有表面與多個塊體。表面接合於第一空心柱體之第二端面,這些塊體連接於表面,且這些塊體圍繞第一空心柱狀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還可以更包括承載板以及至少一固定塊。承載板具有貫穿孔以及圍繞貫穿孔的容置槽。容置槽相對於固定板的這些塊體。貫穿孔用以供第一空心柱體進行穿設而使固定板的這些塊體容置於容置槽中。固定塊設置於承載板,固定塊用以固定承載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定位單元更包括頂抵部以及第二空心柱體。頂抵部具有相對之頂面與底面。頂抵部之底面用以抵靠於第一空心柱體的第一端面,且這些定位槽位於頂抵部的頂面。第二空心柱體設置於頂抵部之底面,第一空心柱 體用以套設於第二空心柱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還可以更包括桿體。而第一空心柱體具有相對之第一穿設孔與第二穿設孔。第二空心柱體具有相對之第三穿設孔與第四穿設孔。其中第一穿設孔與第三穿設孔相互疊置。第二穿設孔與第四穿設孔相互疊置。桿體穿設於第一穿設孔、第二穿設孔、第三穿設孔與第四穿設孔,進而使第一空心柱體與第二空心柱體相互固定。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空心柱體更具有相對之第五穿設孔與第六穿設孔,第五穿設孔相鄰於第三穿設孔,第六穿設孔相鄰於第四穿設孔,且第五穿設孔與第三穿設孔之間的最短距離等於六穿設孔與第四穿設孔之間的最短距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還可以更包括第一固定件與第二固定件。而柱體具有第一固定槽與第二固定槽。第一空心柱體與第二空心柱體位於第一固定槽與第二固定槽之間。第一固定件固定於第一固定槽,第二固定件固定於第二固定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承載單元具有框體與片狀體。框體用以承載太陽能模組。片狀體連接於框體之至少一側邊,且片狀體具有至少一第一透孔,而連接單元包括第一單元主體、第一突出部以及連接支架。第一單元主體具有相對之頂面與底面以及至少一鄰接頂面與底面的側面。第一突出部突出於第一單元主體之底面。第一突出部設置於定位單元之這些定位槽其中之一。連接支架設置於單元主體之側面,連接支架具有第二突出部。連接支架以第二突出部穿設於片狀體之第一透孔,進而使連接支架固定於片狀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單元主體更具有第一鎖固孔。第一鎖固孔設置於第一單元主體之頂面,連接單元還可以更包括第二單元主體以及鎖固孔。第二單元主體疊置於第一單元主體。第二單元主體具有第二透孔與第二鎖固孔。第二透孔相對於第一透孔,且第二突出部穿設於第二透孔。第二鎖固孔相對於第一鎖固孔。鎖固件穿設於第一鎖固孔與第二鎖固孔,進而使得第一單元主體與第二單元主體夾持承載單元之片狀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至少一承載單元的數量為多個,這些承載單元中相鄰二承載單元的這些第一透孔彼此相互疊置。而連接支架的第二突出部穿設於這些第一透孔。第一單元主體與第二單元主體夾持這些承載單元的這些片狀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至少一支撐架的數量為多個,這些支撐架包括多個第一支撐架與多個第二支撐架。這些第一支撐架沿第一直線設置。這些第二支撐架沿第二直線設置。第一直線平行於第二直線,且這些第一支撐架的高度大於這些第二支撐架的高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這些第一支撐架為可伸縮結構。
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其包括至少一承載單元以及至少一支撐架。其中支撐架包括本體、定位單元以及連接單元。定位單元包括多個定位槽,這些定位槽的延伸方向分別與本體的第一端面之間具有不同的夾角。連接單元連接於承載單元且設置於定位單元的這些定位槽其中之一。當連接單元設置在這些定位槽中的任一定位槽時,承載單元因應這些定位槽的延伸方向與第一端面之間具有不同的角度而改 變不同的傾斜角度。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另揭露一種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能夠降低支撐裝置組裝之複雜度,此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用以承載至少一太陽能模組,支撐裝置包括:至少一承載單元,用以承載太陽能模組以及至少一支撐架,連接於承載單元,支撐架包括:本體、承載板、定位單元以及連接單元。本體,具有一第一端面,包括:第一空心柱體,具有該第一端面以及一與該第一端面相對的第二端面;固定板,具有表面與多個塊體,表面接合於第一空心柱體之第二端面,該些塊體連接於該表面,且該些塊體圍繞該第一空心柱狀體。承載板,具有一貫穿孔以及一圍繞該貫穿孔的容置槽,該貫穿孔用以供該第一空心柱體進行穿設而使該固定板之該些塊體容置於該容置槽中;定位單元,設置於該本體,且該定位單元包括至少一定位槽,連接單元,連接於該承載單元,且該連接單元設置於該定位單元之該些定位槽其中之一。透過多個塊體與多個槽體的組合,以及固定板的的下壓力,可降低將支撐裝置固定的困難度,此外固定板上還可以增加至少一固定塊,以透過重力增加其強健性。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另揭露一種太陽能系統包括至少一太陽能模組以及上述各實施例中的支撐裝置,用以承載至少一太陽能模組。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圖1與圖2,圖1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太陽 能模組之支撐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之支撐架12的元件分解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1包括至少一承載單元11以及至少一支撐架12(圖1所示之承載單元11與支撐架例如是多個)。承載單元11用以承載太陽能模組100,支撐架12連接於承載單元11。再如圖2所示,支撐架12包括本體121、定位單元122以及連接單元123。本體121具有第一端面1210。定位單元122設置於本體121,且定位單元122包括多個定位槽1220、1221。而支撐架12以連接單元123連接於承載單元11,且連接單元123設置於定位單元122的這些定位槽1220、1221的其中之一。此外,圖2所示之定位槽的數量例如是兩個(定位槽1220、1221),僅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它的實施例中,定位槽的數量例如是兩個以上。
承上述,並請參照圖2與圖3,圖3為圖2所示之本體121與定位單元122連接後的剖面示意圖。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所述之定位單元122的定位槽1220、1221的延伸方向L1、L2分別與本體121的第一端面1210之間具有不同的夾角θ1、θ2。藉由連接單元123設置於定位槽1220或定位槽1221中,進而使得承載單元11與連接單元123耦接後可具有不同的傾斜角度。而關於承載單元11因應連接單元123設置於這些定位槽1220或定位槽1221中而具有不同傾斜角度的實施方式將於後段進行說明。
承上述,並請再參照圖2,本實施例所述之支撐架12的本體121還可以更包括第一空心柱體1211與固定板1212。第一空心柱體1211具有第一端面1210以及與第一端面1210相對的第二端面1213。固定板1212具有表面1214與多個塊體 1215。表面1214接合於第一空心柱體1211的第二端面1213。這些塊體1215連接於表面1214,且這些塊體1215圍繞於第一空心柱體1211。
承上述,並請再參照圖2,本實施例所述之支撐架12的定位單元122還可以更包括頂抵部1222以及第二空心柱體1223。頂抵部1222具相對的頂面1224與底面1225。頂抵部1222的底面1225用以抵靠於第一空心柱體1211的第一端面1210,且這些定位槽1220、1221位於頂抵部1222的頂面1224。而第二空心柱體1223設置於頂抵部1222的底面1225。定位單元122藉由第二空心柱體1223與本體121的第一空心柱體1221相互套設。
承上述,並請再參照圖2與圖10,圖10為圖2所示之連接單元123的放大示意圖。如圖2與圖10所示,本實施例所述之支撐架12的連接單元123可包括第一單元主體1231、第二單元主體1232、第一突出部1233、連接支架1234以及鎖固件1235。第一單元主體1231具有相對的頂面1231a與底面1231b以及至少一鄰接頂面1231a與底面1231b的側面1231c,且第一單元主體1231的頂面1231a更具有鎖固孔1231d。第二單元主體1232疊置於第一單元主體1231。第二單元主體1232具有透孔1232a與鎖固孔1232b。第二單元主體1232的鎖固孔1232b相對於第一單元主體1231的鎖固孔1232d。第一突出部1233突出於第一單元主體1231的底面1231b,第一單元主體1231以第一突出部1233插設於定位單元122之定位槽1220、1221的其中之一。連接支架1234設置於第一單元主體1231的側面1231c,此連接支架1234具有第二突出部1234a,連接支架1234以第二突出部1234a與承載單元11相 連接。鎖固件1235穿設於第一單元主體1231的鎖固孔1231d與第二單元主體1232的鎖固孔1232b,進而使得第一單元主體1231與第二單元主體1232彼此相互固定。而鎖固件1235例如是螺絲或是螺絲與螺帽的組合,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此外,在本實施所述之連接單元123上例如是可以設置擋風板(在圖2中未繪示出)。
承上述,如圖2與圖3所示,本實施例所述之定位單元122的定位槽1220、1221的外側還可以額外具有鎖固孔1226、1227。舉例來說,當連接單元123的第一突出部1233插設於定位槽1221時,可藉由另一鎖固件1228穿設於鎖固孔1227,使得鎖固件1228頂抵於第一突出部1233,如此一來,連接單元123便能夠更牢靠的固定在定位槽1221中。同理,當連接單元123的第一突出部1233插設於定位槽1220時,則鎖固件1228穿設於鎖固孔1226。而連接單元123的第一突出部1233與這些定位槽1220、1221之間透過鎖固件1228進行固定的方式僅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它的實施例中,不需藉由鎖固件1228,連接單元123的第一突出部1233插設於這些定位槽1220、1221中時就已經具有固定的功效。承上述,並請再參照圖1、圖2、圖4A與圖4B,圖4A為圖2所示之本體121與承載板13組裝示意圖。圖4B為圖4A沿AA線段的剖面示意圖。如圖1與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1還可以更包括承載板13與至少一固定塊14。承載板13具有貫穿孔130、容置槽131以及擋壁132。貫穿孔130用以供本體121的第一空心柱體1211進行穿設。容置槽131圍繞貫穿孔130,且容置槽131的開口1310開設於承載板13的底部133。容置槽131的開口1310相對於本體 121之固定板1212的這些塊體1215。如圖4A與圖4B所示,當本體121的第一空心柱體1211由承載板13的底部133朝上穿設於貫穿孔130時,固定板1212的這些塊體1215容置於承載板13的容置槽131中,使得本體121與承載板13相互固定,而上述的組裝方式的優點在於,以這些塊體1215容置於承載板13的容置槽131中而達到固定的目的,可以節省相當多的組裝時間。此外,承載有太陽能模組100的支撐裝置1通常是裝設在太陽光充足的地方,例如是大廈的頂樓或是住家的屋頂,而本實施所述之承載板13與固定塊14的功效在於,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1可藉由承載板13與固定塊14穩固的裝設在大廈的頂樓或是住家的屋頂而不會輕易傾倒或滑落。在其它的實施例中,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1也可以不必透過承載板13與固定塊14而直接將支撐架本體121的固定板1212鎖固在大廈頂樓或住家屋頂上。
再如圖1所示,固定塊14設置於承載板13的頂部134,固定塊14主要用以固定承載板13,而承載板13的擋壁132主要用以阻擋固定塊14,防止固定塊14滑落離開承載板13外。此外,設置於承載板13上的固定塊14的數量可視實際情況進行設置,固定塊14的數量例如是為一個或一個以上,但本發明並不以特定數量為限。
請參照圖5與圖6,圖5為本實施例所述之承載單元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2所示之連接單元123與承載單元11組裝示意圖。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所述之承載單元11具有框體110與片狀體111。框體110用以承載太陽能模組100(如圖1所示)。片狀體111連接於框體110的至少一側邊112,且片狀體111具有至少一透孔113。再請參照圖6,本實施例所 述之第一主體單元1231的連接支架1234以第二突出部1234a先穿設於片狀體111的透孔113再穿設第二主體單元1232的透孔1232a。再透過鎖固件1235穿設於第一單元主體1231的鎖固孔1231d與第二單元主體1232的鎖固孔1232b,而使第一單元主體1231與第二單元主體1232夾持承載單元11的片狀體111,進而使得連接單元123與承載單元11相互連接固定。此外,在圖6中為連接單元123同時連接兩個承載單元11的情況,也就是兩個承載單元11的片狀體111彼此相互疊置,使得片狀體111的透孔113也彼此相互疊置,而第一主體單元1231的連接支架1234以第二突出部1234a同時穿過兩個片狀體111的透孔113,使得第一單元主體1231與第二單元主體1232同時夾持兩個承載單元11的片狀體111,且兩個承載單元11的片狀體111彼此相互疊置也可以增加框體110的支撐力以及額外的強度。而在其它的實施例中,連接單元123也可以僅連接於一個承載單元11。
請參照圖2與圖7,圖7為圖2所示之支撐架12的本體121與定位單元122組裝後的剖面示意圖。如圖2與圖7所示,本實施例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1還可以更包括桿體15、固定件16、17。本體121的第一空心柱體1211具有相對的穿設孔1211a、1211b。而定位單元122的第二空心柱體1223具有相對的穿設孔1223a、1223b。當第一空心柱體1211套設於第二空心柱體1223時,穿設孔1211a與穿設孔1223a相互疊置,而穿設孔1211b會與穿設孔1223b相互疊置。桿體15穿設於穿設孔1211a、1211b、1223a、1223b,進而固定第一空心柱體1211與第二空心柱體1223。而桿體15的兩側分別具有固定槽151、152。當桿體15穿設於穿設孔1211a、1211b、 1223a、1223b後,第一空心柱體1221與第二空心柱體1223會位於固定槽151、152之間。而固定件16、17分別固定於固定槽151、152中,使得桿體15不會輕易的從穿設孔1211a、1211b、1222a、1222b中滑出脫落。本實施例所述之固定件16、17例如是C型扣環,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它的實施例中,也可以透過例如是金屬材質鍊條的兩端分別連接固定在桿體15的固定槽151、152,同樣可以達成桿體15不會輕易的從穿設孔1211a、1211b、1222a、1222b中滑出脫落的功效。
請參照圖8,其為圖1所示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1的側視示意圖。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所述之支撐架12的數量為多個,且這些支撐架12包括沿著直線L3設置的支撐架12以及沿著直線L4設置的支撐架12。其中沿著直線L4設置的支撐架12之高度例如是大於沿著直線L3設置的支撐架12之高度。此外,如圖11所示,沿著直線L4設置的支撐架12的結構例如是可伸縮結構,沿著直線L4設置的支撐架12的結構大致類似於沿著直線L3設置的支撐架12,不同點在於,沿著直線L4設置的支撐架12的第二空心柱體1223更可以具有另一組相對的穿設孔1223c與穿設孔1223d。穿設孔1223c、1223d分別相鄰於穿設孔1223a、1223b,且穿設孔1223c與穿設孔1223a之間的最短距離等於穿設孔1223d與穿設孔1223b之間的最短距離。如圖所示,第二空心柱體1223可於線段A與線段B之間進行上下移動。當第二空心柱體1223拉伸至線段A的位置時(也就是穿設孔1211a與1223a相互疊置、1211b與1223b相互疊置的位置),桿體15穿設於穿設孔1211a、1211b、1223a、1223b進行固定。當第二空心柱體1223縮降至線段B的位置時(也就是穿設孔1211a與1223c相互疊置、1211b與 1223d相互疊置的位置),桿體15穿設於穿設孔1211a、1211b、1223c、1223d進行固定,進而可以調整沿著直線L4設置的支撐架12的高度。
請參照圖3、圖8以及圖9A與圖9B,圖9A與圖9B為本實施例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變換不同傾斜角度的運作示意圖。如圖3所示,定位槽1220的延伸方向L1與本體121的第一端面1210之間具有夾角θ1,而定位槽1221的延伸方向L2與本體的第一端面1210之間具有夾角θ2,夾角θ1的角度例如是大於夾角θ2的角度。如圖9A所示,當沿著直線L3(如圖8所示)設置的支撐架12之連接單元123與沿著直線L4(如圖8所示)設置的支撐架12之連接單元123分別設置在定位槽1221時,承載單元11具有傾斜角度θ3,傾斜角度θ3也就是承載單元11與線段L5之間的夾角,而承載單元11與沿著直線L3設置的支撐架12之延伸方向L7之間也同時具有夾角θ5。如圖9B所示,當沿著直線L3(如圖8所示)設置的支撐架12之連接單元123與沿著直線L4(如圖8所示)設置的支撐架12之連接單元123分別設置在定位槽1220時,沿著直線L4設置的支撐架12由高度H1拉伸至高度H2,使得承載單元11具有傾斜角度θ4,傾斜角度θ4也就是承載單元11與線段L6之間的夾角,而承載單元11與沿著直線L3設置的支撐架12之延伸方向L8之間也同時具有夾角θ6。而傾斜角度θ4大於傾斜角度θ3。當傾斜角度θ4大於傾斜角度θ3時,承載單元11與沿著直線L3設置的支撐架12之延伸方向L8之間的夾角θ6大於夾角θ5。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其包括至少一承載單元以及至少一支撐架。其中支撐架包括本 體、定位單元以及連接單元。定位單元包括多個定位槽,這些定位槽的延伸方向分別與本體的第一端面之間具有不同的夾角。連接單元連接於承載單元且設置於定位單元的這些定位槽其中之一。當連接單元設置在這些定位槽中的任一定位槽時,承載單元因應這些定位槽的延伸方向與第一端面之間具有不同的角度而改變不同的傾斜角度。除此之外,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還具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的各個構件之間的組裝多半透過卡合的方式進行組裝,相較於先前技術中使用大量鎖固件進行組裝的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明顯可以節省較多的組裝時間。
2.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其支撐架可以在工廠先進行預組裝,因此,在現場僅須將支撐架與其它構件(如承載板與承載單元)進行簡單的組合即可馬上進行使用。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
11‧‧‧承載單元
12‧‧‧支撐架
13‧‧‧承載板
14‧‧‧固定塊
15‧‧‧桿體
16、17‧‧‧固定件
100‧‧‧太陽能模組
110‧‧‧框體
111‧‧‧片狀體
112‧‧‧側邊
113‧‧‧透孔
121‧‧‧本體
122‧‧‧定位單元
123‧‧‧連接單元
130‧‧‧貫穿孔
131‧‧‧容置槽
132‧‧‧擋壁
133‧‧‧底部
134‧‧‧頂部
151、152‧‧‧固定槽
1210‧‧‧第一端面
1211‧‧‧第一空心柱體
1211a、1211b‧‧‧穿設孔
1212‧‧‧固定板
1213‧‧‧第二端面
1214‧‧‧表面
1215‧‧‧塊體
1220、1221‧‧‧定位槽
1222‧‧‧頂抵部
1223‧‧‧第二空心柱體
1223a、1223b、1223c、1223d‧‧‧穿設孔
1224、1231a‧‧‧頂面
1225、1231b‧‧‧底面
1231‧‧‧第一單元主體
1231c‧‧‧側面
1226、1227、1231d、1232b‧‧‧鎖固孔
1232‧‧‧第二單元主體
1232a‧‧‧透孔
1233‧‧‧第一突出部
1234‧‧‧連接支架
1234a‧‧‧第二突出部
1228、1235‧‧‧鎖固件
1310‧‧‧開口
L1、L2、L7、L8‧‧‧延伸方向
L3、L4‧‧‧直線
L5、L6、A、B‧‧‧線段
θ1、θ2、θ5、θ6‧‧‧夾角
θ3、θ4‧‧‧傾斜角度
H1、H2‧‧‧高度
圖1繪示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立的體結構示意圖。
圖2繪示為圖1所示之支撐架的元件分解示意圖。
圖3繪示為圖2所示之本體與定位單元連接後的剖面示意圖。
圖4A繪示為圖2所示之本體與承載板組裝示意圖。
圖4B繪示為圖4A沿AA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5繪示為本實施例所述之承載單元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繪示為圖2所示之連接單元與承載單元組裝示意圖。
圖7繪示為圖2所示之支撐架的本體與定位單元組裝後的剖面示意圖。
圖8繪示為圖1所示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的側視示意圖。
圖9A繪示為本實施例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變換不同傾斜角度的運作示意圖。
圖9B繪示為本實施例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變換不同傾斜角度的運作示意圖。
圖10繪示為圖2所示之連接單元的放大示意圖。
圖11繪示為圖8與圖9B所示之沿直線L4設置之支撐架的剖面示意圖。
12‧‧‧支撐架
13‧‧‧承載板
15‧‧‧桿體
121‧‧‧本體
122‧‧‧定位單元
123‧‧‧連接單元
130‧‧‧貫穿孔
131‧‧‧容置槽
132‧‧‧擋壁
133‧‧‧底部
134‧‧‧頂部
1210‧‧‧第一端面
1211‧‧‧第一空心柱體
1212‧‧‧固定板
1213‧‧‧第二端面
1214‧‧‧表面
1215‧‧‧塊體
1220、1221‧‧‧定位槽
1222‧‧‧頂抵部
1223‧‧‧第二空心柱體
1224、1231a‧‧‧頂面
1225、1231b‧‧‧底面
1231‧‧‧第一單元主體
1231c‧‧‧側面
1227、1231d、1232b‧‧‧鎖固孔
1232‧‧‧第二單元主體
1232a‧‧‧透孔
1233‧‧‧第一突出部
1234‧‧‧連接支架
1234a‧‧‧第二突出部
1228、1235‧‧‧鎖固件
1310‧‧‧開口

Claims (15)

  1. 一種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用以承載至少一太陽能模組,該支撐裝置包括:至少一承載單元,用以承載該太陽能模組;以及至少一支撐架,連接於該承載單元,該支撐架包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端面一定位單元,設置於該本體,且該定位單元包括多個定位槽,該些定位槽之一延伸方向分別與該第一端面之間具有不同之夾角;以及一連接單元,連接於該承載單元,且該連接單元設置於該定位單元之該些定位槽其中之一,藉由該連接單元設置於該些定位槽中任一定位槽,進而使得該承載單元具有一傾斜角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其中該定位單元之該些定位槽包括一第一定位槽與一第二定位槽,該第一定位槽與該本體之該第一端面之間具有一第一夾角,而該第二定位槽與該本體之該第一端面之間具有一第二夾角,該第一夾角之角度大於該第二夾角之角度,當該連接單元設置於該第一定位槽時,該承載單元具有一第一傾斜角度,當該連接單元設置於該第二定位槽時,該承載單元具有一第二傾斜角度,該第一傾斜角度大於該第二傾斜角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其中該本體更包括: 一第一空心柱體,具有該第一端面以及一與該第一端面相對的第二端面;以及一固定板,具有一表面與多個塊體,該表面接合於該第一空心柱體之該第二端面,該些塊體連接於該表面,且該些塊體圍繞該第一空心柱狀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更包括:一承載板,具有一貫穿孔以及一圍繞該貫穿孔的容置槽,該貫穿孔用以供該第一空心柱體進行穿設而使該固定板之該些塊體容置於該容置槽中;以及至少一固定塊,用以設置於該承載板,以固定該承載板。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其中該定位單元更包括:一頂抵部,具有相對之一頂面與一底面,該頂抵部之該底面用以抵靠於該第一空心柱體之該第一端面,且該些定位槽位於該頂抵部的頂面;以及一第二空心柱體,設置於頂抵部之該底面,該第一空心柱體用以套設於該第二空心柱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更包括一桿體,而該第一空心柱體具有相對之一第一穿設孔與一第二穿設孔,該第二空心柱體具有相對之一第三穿設孔與一第四穿設孔,其中該第一穿設孔與該第三穿設孔相互疊置,該第二穿設孔與該第四穿設孔相互疊置,該桿體穿設於該第一穿 設孔、該第二穿設孔、該第三穿設孔與該第四穿設孔,進而使該第一空心柱體與該第二空心柱體相互固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其中該第二空心柱體更具有相對之一第五穿設孔與一第六穿設孔,該第五穿設孔相鄰於該第三穿設孔,該第六穿設孔相鄰於該第四穿設孔,且該第五穿設孔與該第三穿設孔之間的最短距離等於該六穿設孔與該第四穿設孔之間的最短距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更包括一第一固定件與一第二固定件,而該桿體具有一第一固定槽與一第二固定槽,該第一空心柱體與該第二空心柱體位於該第一固定槽與該第二固定槽之間,該第一固定件固定於該第一固定槽,該第二固定件固定於該第二固定槽。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其中該承載單元具有一框體與一片狀體,該框體用以承載該太陽能模組,該片狀體連接於該框體之至少一側邊,且該片狀體具有至少一第一透孔,而該連接單元包括:一第一單元主體,具有相對之一頂面與一底面以及至少一鄰接該頂面與該底面的側面;一第一突出部,突出於該第一單元主體之該底面,該第一突出部用以設置於該定位單元之該些定位槽其中之一;以及一連接支架,設置於該第一單元主體之該側面,該連接支架具有一第二突出部,該連接支架以該第二突出部穿設於該片狀體之該第一透孔,進而使該連接支架固定於該片狀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其中該第一單元主體更具有一第一鎖固孔,該第一鎖固孔設置於該第一單元主體之該頂面,該連接單元更包括:一第二單元主體,疊置於該第一單元主體,該第二單元主體具有一第二透孔與一第二鎖固孔,該第二透孔相對於該第一透孔,且該第二突出部穿設於該第二透孔,該第二鎖固孔相對於該第一鎖固孔;以及一鎖固件,穿設於該第一鎖固孔與該第二鎖固孔,進而使得該第一單元主體與該第二單元主體夾持該承載單元之該片狀體。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承載單元的數量為多個,該些承載單元中相鄰二承載單元之該些第一透孔彼此相互疊置,而該連接支架之該第二突出部穿設於該些第一透孔,該第一單元主體與該第二單元主體夾持該些承載單元之該些片狀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支撐架的數量為多個,該些支撐架包括多個第一支撐架與多個第二支撐架,該些第一支撐架沿一第一方向設置,該些第二支撐架沿一第二方向設置,該些第一支撐架的高度大於該些第二支撐架的高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其中該些第一支撐架為可伸縮結構。
  14. 一種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用以承載至少一太陽能模組,該支撐裝置包括:至少一承載單元,用以承載該太陽能模組;以及至少一支撐架,連接於該承載單元,該支撐架包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端面,包括:一第一空心柱體,具有該第一端面以及一與該第一端面相對的第二端面;以及一固定板,具有一表面與多個塊體,該表面接合於該第一空心柱體之該第二端面,該些塊體連接於該表面,且該些塊體圍繞該第一空心柱狀體;一承載板,具有一貫穿孔以及一圍繞該貫穿孔的容置槽,該貫穿孔用以供該第一空心柱體進行穿設而使該固定板之該些塊體容置於該容置槽中;一定位單元,設置於該本體,且該定位單元包括一定位槽;以及一連接單元,連接於該承載單元,且該連接單元設置於該定位單元之該些定位槽其中之一。
  15. 一種太陽能系統包括:至少一太陽能模組;以及如請求項1至14任一所述之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用以承載該至少一太陽能模組。
TW101125145A 2012-07-12 2012-07-12 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 TWI4829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5145A TWI482936B (zh) 2012-07-12 2012-07-12 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
CN201210387128.9A CN102916062B (zh) 2012-07-12 2012-10-12 太阳能模块的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5145A TWI482936B (zh) 2012-07-12 2012-07-12 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3010A true TW201403010A (zh) 2014-01-16
TWI482936B TWI482936B (zh) 2015-05-01

Family

ID=47614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5145A TWI482936B (zh) 2012-07-12 2012-07-12 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16062B (zh)
TW (1) TWI4829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6957B (zh) * 2021-11-22 2022-12-11 陳致穎 太陽能設備及其承載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1431Y (zh) * 2002-06-15 2004-09-15 吕瑞强 组合式可调节设备就位桥
JP2005194771A (ja) * 2004-01-07 2005-07-21 Aaki Yamade Kk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取付構造
TWM408023U (en) * 2010-10-08 2011-07-21 Sun Rise E & T Corp Supporting device of solar panel
TWM406171U (en) * 2010-12-31 2011-06-21 Sheng Ya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Mounting device of solar panel
CN202034378U (zh) * 2011-02-18 2011-11-09 深圳南玻幕墙及光伏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的简易支撑系统
TWM419901U (en) * 2011-09-02 2012-01-01 Sunny Rich Power Co Ltd Waterborne solar power device (II)
TWM427547U (en) * 2011-10-04 2012-04-21 Fung Gin Da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Thermal energy generation device with sun-tracking and light-focusing func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6062A (zh) 2013-02-06
CN102916062B (zh) 2015-03-18
TWI482936B (zh) 2015-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38223B2 (en) Fastening system for mounting solar modules
KR100819950B1 (ko) 나사산이 형성된 슬라이더 장착 시스템
TWI766101B (zh) 太陽能電池模組之設置方法
US20150014496A1 (en)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photovoltaic module
JPWO2011077538A1 (ja) 補助部材
WO2010107419A1 (en) Support system for solar panels
US20160285407A1 (en) Carrier Structure for Solar Panel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uch a Carrier Structure
JP6558632B2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
JP5912100B2 (ja) 太陽光発電パネル架台
JP2016185061A (ja) ソーラーセル積層体用枠骨格モールディング、枠付ソーラ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ソーラーモジュール用締結システム
KR101708472B1 (ko) 태양광 패널 고정구조
JP6181472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連結部材及び連結構造
WO2016056985A1 (en) Mounting bar,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 solar panel
TWI482936B (zh) 太陽能模組之支撐裝置
JP5663109B1 (ja) 安全帯取付具および屋根構造
JP2017115308A (ja) 屋根用挟持金具
JP2014234588A (ja) ソーラーパネルの設置構造及び設置方法
JP6333660B2 (ja) 建物外部構築物の施工方法
JP6196845B2 (ja) 折板屋根用設置物の取付架台
JP2014177752A (ja)
KR101429985B1 (ko) 길이 및 각도조절이 동시에 가능한 프레임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프레임구조물
JP2014101691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支持構造体、その支持構造体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架台、及びその架台を用いた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JP7017401B2 (ja) パネル状部材及びパネル状部材の配列構造体
CN111005479A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墙体
JP2014077291A (ja) 建物の屋根部への太陽電池パネルの取付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