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2829A - 罩式爐,其在一個保護罩內設有為退火氣體加熱之供熱機構者,尤指該機構之熱源係設置在該爐之外部者 - Google Patents

罩式爐,其在一個保護罩內設有為退火氣體加熱之供熱機構者,尤指該機構之熱源係設置在該爐之外部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2829A
TW201402829A TW101143854A TW101143854A TW201402829A TW 201402829 A TW201402829 A TW 201402829A TW 101143854 A TW101143854 A TW 101143854A TW 101143854 A TW101143854 A TW 101143854A TW 201402829 A TW201402829 A TW 20140282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heat
gas
annealing
furnac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3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obert Ebner
Heribert Lochner
Original Assignee
Ebner Ind Ges M B 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bner Ind Ges M B H filed Critical Ebner Ind Ges M B H
Publication of TW201402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282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0006Details, accessories not peculiar to any of the following furna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2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ires; for strips ; for rods of unlimited length
    • C21D9/54Furnaces for treating strips or wire
    • C21D9/663Bell-type furnaces
    • C21D9/677Arrangements of hea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11/00Bell-type furn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7/00Arrangements for using waste heat; Arrangements for using, or disposing of, waste gases
    • F27D17/004Systems for reclaiming waste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7/00Forming, maintaining, or circulating atmospheres in heating chambers
    • F27D7/06Forming or maintaining special atmospheres or vacuum within heating cha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 Tunnel Furnaces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trip Materials And Filament Materials (AREA)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用來熱處理退火件(102)之爐(100),其中該爐(100)設有一個可密閉的第1爐室(104),而利用該退火件(102)與該可加熱或可冷卻之第1退火氣體(112)間的熱交換,來在該第1爐室(104)中,熱處理該退火件(102)以及一個可卸下的第1保護罩(120),該第1爐室(104)係可被該保護罩(120)密閉者。此外又設置一個至少係部分地設置在該可被第一保護罩(120)密閉之第1爐室(104)內之熱交換裝置(108),以利在該第一保護罩(120)內與該第1退火氣體(112)作熱交換;而該熱交換裝置(108)係被設置成,相對於驅動退火氣體之第一退火氣體風機(130),能在爐(100)的每一個操作條件下,皆使該第一退火氣體風機(130)所驅動的退火氣體能全流量地流過該熱交換裝置(108)。

Description

罩式爐,其在一個保護罩內設有為退火氣體加熱之供熱機構者,尤指該機構之熱源係設置在該爐之外部者
本發明係相關於一種以加熱進行退火件熱處理的爐,以及相關於一種在一個爐中進行退火件的熱處理的方法。
專利文獻AT 508776中揭示一種方法用於在一置於一接收運輸流體氣體之爐基座上之罩式退火設備中,來預熱退火件。在一個保護罩中待處理的退火件將藉由一個氣態的熱介質預熱,該熱介質係作循環運動先由外方包圍沖刷一個裝有已被熱處理過的退火件的保護罩,吸取該處的熱能,再將該熱能釋放給另一個保護罩中待處理的退火件,以將其預熱。要熱處理退火件,此時尚需至少另外加設一台從外部透過燃燒器可加熱帶保護罩的退火爐基座。從該保護罩之加熱器產生的熱廢氣可以添加到量預熱退火件之熱介質中。專利文獻AT 507423中揭示一種方法,用於在一置於一接收運輸流體之退火爐基座上之罩式退火設備中來預熱退火件以進行熱處理。在一個保護罩中待處理的該退火件將藉由一個氣態的熱介質預熱,該熱介質係在二保護罩之間作循環運動,先自一個裝有已被熱處理過的退火件的保護罩中吸取該處的熱能,再將該熱能釋放給另一個保護罩中待處理的退火件,以將其預熱。該熱介質係作循環運動先由外方包圍沖刷兩個保護罩,而在兩個保護罩內部則皆有運輸流體作循環攪拌之運動。
AT411904公開了一種罩式退火爐,特別為鋼帶或鋼絲卷來使用的,其設有一個放置退火件之退火爐基座,以及一個氣密放置其上之保護罩。此外,其還設置有一個徑向風扇,安裝於爐基座中,它包括一葉輪和一擴散器,用來循環攪拌爐中之運輸流體。一個熱交換器,用於冷卻該運輸流體,其輸入側係經由流道連接該徑向風扇的壓力側,其輸出側則連接到擴散器與保護罩間的環形間隙上。一個設在徑向風扇的壓力側流路中,可作軸向移動之導流機構,用於可選擇性地將通往熱交換器(水冷式環形管)流體管道,連接到徑向風扇上去。該保護罩係藉助一個環形凸緣以維持氣密的,亦即,它係加壓被鎖住在爐爐底法蘭上的。該熱交換器(冷卻器)則係設置在環形凸緣的下方。該流道包括一段從擴散器的外圓周向外、與環狀間隙同心的環形通道。該導流器係被設計成為包圍在擴散器外方、呈環形之轉向推板。
傳統的爐往往是沉重的、並具有相對高的耗能。
本發明的任務,就是要提供一種小巧的爐,尤其是罩式爐,
此項任務係可依據申請專利範圍中之各獨立項中之特徵點來達成者。在申請專利範圍中之各附屬項中則描述若干實施例。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可得出一個爐(特別是一個罩式爐)以熱處理退火件。該爐設有可密閉的退火室,用於放置退火件,並使該退火件利用與在退火室的退火氣體作熱交換來熱處理該退火件。該爐還具有一個可拆卸的保護罩,後者可封閉所述之該退火室。其設置有一個熱交換裝置,其至少係部分地被設置在第一保護罩內之封封閉退火室中(特別是在氣流中,更尤其是在滿流量的氣流中,在一個有定置退火氣體風機之退火室中)以利在該保護罩內與退火氣體作熱交換。該熱交換裝置係,相對於驅動退火氣體的第一風機而言,設置成能在爐的每一個操作條件下,皆可使該第一風機所驅動的退火氣體能全流量流過該熱交換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可得出一種用於在一個爐內來熱處理退火件的方法。在該方法中,該退火件被安置在一個可密封的退火室內。該退火室係由一可卸下之保護罩所密封。該退火件在該可密封的退火室內通過退火件與退火氣體之熱交換作用而被熱處理。該退火氣體通過與一至少係部分地設置在第一保護罩內之封閉退火室中之散熱裝置作熱交換而受到加溫。該驅動退火氣體之退火氣體風機係設置成,能在爐的每一個操作條件下,皆可使該第一退火氣體風機所驅動的退火氣體能全流量地流過該熱交換裝置。
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可得一爐,其包含有一被保護罩封閉的退火室,在該退火室內部設有一可被加熱又可被冷卻的退火氣體。該退火氣體又可以加熱位於保護罩內部封閉的退火室內之退火件,其為,例如,金屬帶卷或金屬絲卷或其它類似之退火件(如鋼、黃銅、銅、鋁和它們的合金)。依據本發明,該爐只需要一個單一的保護罩就足夠了,因為一個熱交換裝置(尤其指一個供熱設備,即是,一個工程裝置其提供的所有退火氣體加熱所需之熱能,或是,一個接收退火氣體的熱的設備,例如,接收退火氣體的熱而使它冷卻)已被設置於該保護罩內部了。這允許爐實現非常小巧的結構,因為有了這一個熱交換裝置就不必要進一步再加裝保護罩(例如,加熱罩或冷卻罩)了。此外,依據本發明,只提供一個保護罩吊車,後者只用以操控及搬動保護罩及退火件,不需如傳統方式尚需操控及搬動額外加熱罩或冷卻罩而得以大為簡化。另外,因其可以使退火氣體在一個熱交換裝置上直接地取得熱能(尤其自一個熱交換器;進一步,特別是自一個管束熱交換器)或自退火氣體處直接的將熱能給與熱交換裝置,不需要通過保護罩,從保護罩外部間接引入熱量。該熱交換裝置因而既可以用作放熱器,或者也可用作吸熱器。此外,本發明對於保護罩的設計,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它甚至可以被設計成至少部分的熱絕緣,以防止向外部的熱損耗。
本發明的各個實施例的顯著優點在於,在爐的每一個操作條件下(特別是在用一個加熱裝置來作加熱的操作中、在用一個冷卻裝置來作冷卻的操作中以及在退火氣體與和熱交換裝置作交換熱量的操作中),該由熱流風機驅動來的退火氣體總是直接被定向對準到該散熱器上。這樣一種由風機驅動之退火氣體直接或即時的流動行為尤其會發展成全流(Vollstrom),亦即其流動行為可以為沿繞風機的全部外週圍(例如,一個假想圓)的運動。這就可以實現在熱處理氣體和熱交換裝置之間的一個非常有效的熱耦合(Warmekopplung)。該熱交換裝置尤其可以固定地安裝於在該爐中,從而可以確保,由該風機輸送來的退火氣體通過葉片或等同裝置定向流到一個大致呈環狀設置之管束熱交換器,或其它熱交換裝置中。以下將進一步描述更多本爐的實施例。以下也將進一步描述更多本方法的實施例。
為要確保,在每一個加熱爐操作條件下,第一風機送來的退火氣體皆流經該熱交換設備,該熱交換設備係被固鎖在一個爐中的一個恰當的位置上,亦即永久性地固定在該處。這些的爐的可能操作條件可以是一個、一個利用冷卻單元來作冷卻的冷卻模式,和一個利用熱交換單元來在利用運輸流體路徑條件下作不同的爐內空間之間的熱交換的熱交換模式(作預熱或預冷)。
依據一個實施例所揭示者,該防護罩的內部的熱交換裝置可以選擇性地來以施加熱或冷(selektiv zum Zufuhren von Warme oder von Kalte betrieben werden)來當作放冷裝置(亦即,吸熱)來操作的。然後,它也可以被配置成為熱和冷的釋出機(或/即熱釋放和熱接收)。
根據一個實施例,該保護罩可以是最外層,尤其是唯一的,爐的外罩。根據該實施例,一個單一的保護罩(當有幾個爐室耦合聯接時或當有幾個基座耦合聯接時,每一個爐基座只需要單一保護罩)便可以足夠,從而可使該爐有一個小巧的設計。
根據另一個實施例,該爐中可以設有一個加熱單元,而該加熱單元至少部分地(以完全地為優選)配置於爐室外側,以提供熱能給該熱交換裝置。因此,前述之加熱單元可以被理解為,可從其他形式的能量(電力,瓦斯,油料,粒料等),實際轉換來熱量的單元。因此之故,可以設置一個在保護罩外部之熱源,而後者可以從保護罩的外部提供熱能給保護罩內部的熱交換裝置中去。這樣可以簡單地控制退火氣體的加熱。因此之故,可以設置一個位於保護罩外部之熱源,而後者可以從保護罩的外部提供熱能給保護罩內部的熱交換裝置中去。
該加熱單元可以是,例如一個電熱器、一個瓦斯加熱裝置、一個燃油加熱裝置或是一個粒狀燃料加熱裝置。因此可以使用,例如,電能來完成加熱。另外,也可以利用一個位於退火室外部之熱交換器將電能傳遞到熱的壓縮氣體中,並將其中所含的熱能傳達到熱交換裝置中。作為另外一種選擇或是作為一種添增的選擇,除了使用電能加熱,瓦斯加熱也是可行的選項。這可以是利用一個位於退火室外部之熱交換器來實現,例如在使用天然氣的地方,這樣又是只需將熱的壓縮氣體運送到的熱交換裝置。這樣的爐可以環保的操作,例如,因為使用電加熱單元,沒有二氧化碳也沒有氮氧化物產生。用瓦斯加熱器,可以只有一個小的甲烷消耗,會產生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使用燃油加熱器,可以燃燒燃油來獲得熱能。使用粒料加熱器,可以燃燒木材類粒料來獲得熱能。當然,其他類型的加熱單元皆可根據本發明而在此適用的。根據一個實施例,電熱的能量可以通過一個變壓器(Transformator)直接的連接到熱交換裝置(例如一設置於爐內部之管束熱交換器)。為此該爐可設有一電耦合元件,來將所述加熱單元連接上該熱交換裝置,從而使它們成為電耦合關係。該耦合元件之優選為通過爐基(即/或爐基座)進入到爐之該爐室中。例如,一個運輸流體路徑管的低歐姆值的管壁的可以被使用,作為這樣的耦合元件,聯接到該熱交換裝置(特別是,一個管束)上。如果此管壁受到一個電加熱單元施予一個電流(優選:一個在低電壓下之高電流),是基本上無阻尼或至少是低阻尼的,但此電流在高阻抗的熱交換裝置上(特別是管束熱交換器的管壁中),將導致在熱交換裝置上產生歐姆損失,而此歐姆損失會加熱該爐室中的該熱交換裝置。將耦合元件通過爐室的底部,可允許該保護罩保有一簡單、不中斷之設計,因為,這樣一來便不必要再將供應管線通過保護罩來聯接到熱交換裝置上了。
根據一個實施例,該熱交換裝置係為一,(特別是,完整地)配置在爐室內的熱交換器,其可以是固鎖的(或不可推動地),安裝在爐室中的預定位置上。由此可使退火氣體可以受配置在爐室中央之退火氣體風機所鼓動,這些退火氣體被一個導向葉片引導,而直接定向流往一個安裝在固定位置上的熱交換器。該熱交換器可以設計成,將自該運輸流體路徑中,引入爐室內部的熱(或冷),尤其是該運輸流體所含之熱能,提供到保護罩的內部,以加熱(或冷卻)與熱交換器熱耦合的退火氣體。因而可以將該熱交換器設計為防止退火氣體和運輸流體之間的直接接觸,但卻允許兩種流體之間的熱傳作用。這允許輸送流體和退火氣體分別為各自的用途進行優化。 根據一個實施例,該熱交換器可設計成適於退火氣體體和運輸流體間之能量轉移,該熱交換器係設計成輸送流體可被輸送通過穿過其中。運輸流體可在一個封閉的路徑中,即不與退火氣體接觸的情況下,流動。也就是運輸流體不與退火氣體接觸,但二者之間卻所熱能傳遞的熱耦合關係。
根據一個實施例,爐中可以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可封閉的爐室,後者被設計為接收並處理待熱處理的退火件,以借助於退火氣體與退火件間的熱傳作用,在各該爐室中進行待熱處理的退火件的熱處理。此外,可進一步設置一個可拆卸的保護罩,以用來密閉另外的該爐室。一個至少部分地,優選為完全地,設置在其它保護罩內部的其它的熱交換裝置可被設計成對其它的退火氣體作吸熱或加熱的作用。一個可能提供的加熱和冷卻單元,用於在上述該第一熱爐室中的熱交換裝置供給熱,也可用於供給熱源給更多的熱交換裝置。因此,一台加熱單元或冷卻單元便可以給一個罩式爐中的多個爐室或爐基座來共同使用。
以這種方式,該罩式爐便可以設有多個爐室或基座的情況下被操作了。所述加熱單元及/或冷卻單元可以設置為可提供熱源給一個爐室的的空間、或提供熱源給另一個爐室的的空間,或提供熱源給該兩個爐室的的空間來使用。另外,也可以使用各自獨立的加熱單元和冷卻單元來給複數個的爐室來共同使用。
根據一個實施例,該另一熱交換裝置可以就是在另一爐室的熱交換器(尤其是,一個管束熱交換器),它可以設計成為作其他退火氣體和運輸流體之間的熱交換用。各爐室中的熱交換器也可以相互間作熱耦合,例如通過使運輸流體循環傳送於各熱交換器之間的流體的方式。
特別是,該爐中可以有一個封閉的輸送流體的路徑,後者與該熱交換器相連接,並進一步與其它熱交換器相連接,使得藉由運輸流體的運動在退火氣體之間可以發生熱能的轉移。根據這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作為熱交換裝置中的兩個爐室中的兩個熱交換器藉輸送流體的手段可作熱通信。運輸流體通路本身可以是關閉的,即各爐室中退火氣體只有一個熱的連接,而不是直接流體連接。這樣一來為一爐可有多個爐室或爐基座,例如以這種方式,那些目前在一個冷卻的爐室的熱能量可用於預熱一個只是在起始加熱階段的其它爐室。
這可以是一個獨立及封閉的的運輸流體路徑,它與爐室內設置的熱交換器,係以流體相連通者。
這導致所使用的能量的有效利用。來自一個爐基座的退火氣體(例如是,100%的氫)與正在作熱交換的夥伴爐基座中的退火氣體(例如也是100%氫氣)互相並的不接觸。因此因結垢(蒸發出來的軋輪油或拉絲藥劑)或意外進入的微量氧氣(O2)和水(H2O)的有害效應將可以在熱交換器的加熱過程中可靠地被避免。另外的本發明爐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因為不同的爐室之退火氣體相互之間,或是退火氣體與運輸流體(例如,100%的氫氣,或100%的氦氣)之間,儘管是有熱交換器,但都是沒有交互的作用。由於在該運輸流體路徑中兩個爐室中的流體相互作熱量的傳輸,但卻是不相連通的。在設計上也可能是,在選用運輸流體時,特別的要求高的熱傳特性,尤其可以選用一個高導熱性之運輸流體。此外,流體相互作熱量的傳輸,但卻是不相連通的方式下,就可能將該運輸流體路徑設計成一個高壓路徑,這樣在高壓中的運輸流體可以大幅提升其熱能的運輸量,而不會造成個別相對低壓條件下爐室中的負面影響。
根據一個實施例該加熱單元可以直接加熱運輸流體或者該第一熱交換器或者該第二熱交換器,其利用將熱能傳遞到該退火氣體上而可加熱該爐室或利用將熱能傳遞到該其它退火氣體上而可加熱該其它之爐室。如此便可以在一個熱處理循環結束後,亦即當熱處理退火件完成熱處理後,爐內之熱能尚能利用來加熱其它正處於開始加熱過程中的爐。與此同時也正好可以冷卻本爐的自身。若干時間過後,熱能的流向又可以反轉。
根據一個實施例該其它的爐室也可以用一個可卸下的其它的保護罩來加以封閉。該二爐室可有相同的結構。根據一個實施例,該其它保護罩可以是最外層的保護罩,尤其它是,爐的唯一的外罩。此如一來其它的爐室都可以以這種節省空間之方式來設計,也就是將加熱其它爐室用的熱能也由其它各保護罩之下方來引入。
根據一個實施例該保護罩及其它的保護罩各自皆設置一個耐高溫,尤其是一個金屬製的內殼,以及一個耐高溫的外殼。由於熱能的引入根據這個實施例不再通過保護罩,所以該保護罩的溫度相對較低,對該耐高溫材料所施買買負荷也較低以及由壁上逸散的熱損也下降。依據這種方式可使保護罩之設計與傳統之保護罩迥異。傳統之保護罩必需使用高度耐高溫之材料來製成,以利該退火氣體與加熱罩爐與保護罩之間的煙氣可以維持平衡,但本發明所揭示之該實施例可以省去這一切。因此之故該保護罩可以做成絕熱的,以減低對外方的熱損耗。
該保護罩可以當爐設計成箱式爐形式時,其擁有非耐熱材料的外壁,尤指以金屬打造者,以及一個以熱絕緣材料製成的熱絕內壁。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該熱交換器及其它熱交換器皆可使用以彎管集束而成的管束式熱交換器,其中該彎管內部是運輸流體路徑而令運輸流體在其中流動,而該彎管外部則與各該處的退火氣體作直接的接觸。尤其是,管束式熱交換器可以是以相互成平行而設置的管子集束而成者。一個管束式熱交換器是以管子集束而成,而設捲成,譬如說,圓形者。其中該管內部是運輸流體路徑的一部份,而有運輸流體在其中流動。該管外部則與各該處的退火氣體作直接的接觸。該管的管壁係設計成氣密又耐高溫者。該裝置可設計成,該運輸流體係受壓在管內部流動而通過該管壁之阻隔與各該處的退火氣體互相沒有接觸。通過設置成束的管束可得一個較高效之熱傳表面積,致使該運輸氣體可以與各該處的退火氣體互相有大量的熱能達成交換。進一步尚有根據本發明的若干個實施例,可以用於全自動作業的流程中。
根據本發明,一個管束可以在各個有全流的爐室中作為熱交換器來使用。亦即它可在冷卻過程中的退火氣體及在加熱過程中的退火氣體之間作為熱交換器來使用。此外,利用管束熱交換器可以將爐室中產生熱處理的高溫。而利用同組的管束熱交換器可以將爐室中的溫度降至熱處理終結時的溫度(例如退火件出爐之溫度)。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該爐室可設有一退火氣體風機及/或在更多爐室各設一退火氣體風機。該退火氣體風機係裝置成,可使各個退火氣體皆對準各處的待熱處理材料。每一個設於各爐基座或爐室中下方之退火氣體風機,皆會鼓動退火氣體對準流向各該處的待熱處理材料以利能有好的熱傳作用。該每一個退火氣體風機為達成此效果,皆會利用一組導流裝置將退火氣體導向一定的方向。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該運輸流體可選用為一種良好導熱之運輸氣體,尤其是使用氫氣或氦氣。一般來說該運輸流體可選用一種液體或是一種氣體。選用氫或氦氣是為了利用它們的優良導熱特性。此外這些氣體也適合在高壓下使用。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該運輸流體路徑中之運輸流體所受之壓力為由2 bar至約20 bar或更高,其尤其在於由約5 bar至約10 bar之範圍內。因而可對於運輸流體產生一甚高於大氣之壓力,相對於該退火氣體只受微高於大氣之壓力。通過在該熱交換器中使用高壓該熱交換器可提昇效率而無需在第1及第2爐室中給予高壓。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該運輸液體在該運輸液體路徑中的溫度可保持在大約400°C及大約1100°C之間,尤其是在大約600°C及大約900°C之間。例如該運輸液體在該運輸液體路徑中的溫度是保持在大約700°C及800°C之間。因此可以利用該運輸液體在爐室中達到一個溫度其足供退火件,例如是鋼、鋁、銅及/或其合金之板材或線材或擠型來作熱處理之需。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該爐設有一控制單元,以控制該運輸流體路徑,使它能令該運輸流體與該退火氣體及其他退火氣體選擇性發生熱傳遞而達成在該爐室及其他爐室各自進入預熱模態、加熱模態、預冷模態或冷卻模態者。該控制單元可以譬如是一微處理器,其控制各個爐室中之作業方式。因而該控制單元可以控制一個加熱器,一個冷卻器,若干個風機及/或閥,以使整個作業可以自動的進行。在一個預熱模態下,一個爐室中之退火氣體受其它退火氣體之熱能而升溫至中點溫度。一個退火氣體可受一次或多次預熱。在一個後續的加熱模態中一個已經一次或多次預熱過之退火氣體再受一個爐外的加熱器(瓦斯、電,等)或直接以電流加諸該管束熱交換器上,來將此退火氣體加溫至其最終溫度。在加熱模式結束後及在一個冷卻模態開始之前可以再執行一個預冷(大致與前述預熱為相反的方法),此時該退火氣體被降溫至一中途點而將所攜的熱能部份給予另一退火氣體。在後續的冷卻模態中該退火氣體受一接通的爐外冷卻單元(譬如,水冷器),來使該退火氣體繼續降溫。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該運輸流體路徑中可設置一運輸流體驅動器以驅動該運輸流體流經該運輸流體路徑。該運輸流體驅動器可驅動該運輸流體流經該運輸流體路徑,而該路徑可由控制路徑中之複數個閥來決定的。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該運輸流體路徑中可設置一可接通之冷卻器以冷卻該運輸流體路徑中之該運輸流體。這一個可接通之冷卻器(譬如應用水冷原理者)可使該運輸流體獲得冷卻能力,而可藉由各爐室中之熱交換器將其耦合至各爐室中使用者。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該運輸流體路徑中可設置一組複數個的閥。該複數個的閥可為氣動閥或為電動閥。當該複數個的閥被恰當的設置在流路中後,各種不同的作業模態便可以被操控出來。該複數個的閥(在一控制單元控制之下)可被選擇性地將爐設定成以下模態:
a)一個第1作業模態,此時該運輸流體驅動器使該運輸流體與該第2退火氣體相互作熱耦合,以致該運輸氣體從該第2退火氣體取得熱能,並將該熱能傳遞給第1退火氣體,以利該第1爐室被預熱而該第2爐室被預冷;
b)繼第1作業模態後之第2作業模態,在該第2作業模態之中一組供電單元,來繼續加熱該第1爐室,在一個與此分離之流體路徑中,該運輸流體驅動器驅動該運輸流體通過此時已被接通之冷卻器而被冷卻,此時已被冷卻之該運輸氣體此時與第2退火氣體作熱耦合,以利來繼續冷卻該第2爐室。
c)一個第3作業模態,此時該運輸流體驅動器使該運輸流體與該第1退火氣體相互作熱耦合,以致該運輸氣體從該第1退火氣體取得熱能,並將該熱能傳遞給第2退火氣體,以利該第爐室被預熱而該第1爐室被預冷。
d)一個後績之第4作業模態,在該第4作業模態之中一組供電單元,來繼續加熱該第2爐室,在一個與此分離之流體路徑中,該運輸流體驅動器驅動該運輸流體通過此時已被接通之冷卻器而被冷卻,此時已被冷卻之該運輸氣體此時與第1退火氣體作熱耦合,以利來繼續冷卻該第1爐室。
此4作業模態可以不斷地重覆。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該爐可設有一將運輸流體路徑作穩壓之設施,尤指一壓力容器,其至少保壓地圍繞一部份之運輸流體路徑。例如可將在10 bar壓力下之全部運輸流體路徑都使用抗壓的管材、閥及輸流體驅動器,或者將其置於一個抗壓容器中,或者以其他方式達成抗壓。也可以將特別受壓之部件,尤其是運輸流體驅動器,將它設置於一個壓力容器之中。
100...罩式爐
102...待熱處理之工件
104...第1爐室
106...第2爐室
108...第1管束式熱交換器
110...第2管束式熱交換器
112...退火氣體
114...退火氣體
116...運輸氣體
118...運輸氣體路徑、運輸氣體系統
120...第1保護罩
122...第2保護罩
124...供電單元
126...聯接管、管壁
130...第1退火氣體風機
132...第2退火氣體風機
140...運輸氣體風機
142...冷卻器
144...單向閥
146...多向閥
148...壓力容器
166...控制單元
170...第1爐基
172...第2爐基
174...變壓器
176...供電單元
178...開關器
180...夾頭
182...夾頭
184...第1電絕緣裝置
186...第2電絕緣裝置
600...隔熱體
602...風鼓
608...導風裝置
612...環形法蘭
700...瓦斯加熱單元
702...控制單元
704...熱源用風機
720...控制導線
1200...第1圖表
1202...橫軸
1204...縱軸
1241...供電單元
1242...供電單元
1250...第2圖表
1300...第1圖表
1320...第2圖表
1340...第3圖表
1360...第4圖表
1600...爐
1602...第1爐基座
1604...第2爐基座
1606...第n爐基座
1640...定置葉片
1644...風鼓
1700...鐘形保護罩
1702...耐熱材料
1704...隔熱體
124n...供電單元
E...能量轉換
So1...第1爐基座
So2...第2爐基座
So3...第3基座
SoN...第n爐基座
WT1...第1熱交換
WT2...第2熱交換
WT3...第3熱交換
WT4...第4熱交換
H...加熱
K...冷卻
CH...一批退火材料
以下要將本發明的幾個實施例參照以下之圖示作詳細之描述。
圖1揭示一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罩式爐用來熱處理待熱處理之退火件,其設有複數個爐基座,其中之退火氣體可藉助一熱交換器來將之加熱或冷卻。該熱交換器在開始時受運輸氣體從另一組(來自冷卻作業中之爐基座)熱交換器取來之熱來作加熱,然後改由電源裝置來作加熱。該熱交換器在開始時受運輸氣體送給予另一組(來自加熱作業中之爐基座)熱交換器取走之熱來作冷卻,然後由一組可啟動之冷卻裝置來作冷卻。
圖2至圖5示意圖1所示之罩式爐在一個熱處理週期中不同作業狀態下之情形。
圖6揭示出圖1所示本發明之罩式爐之爐基座之細部。
圖7揭示一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罩式爐用來熱處理待熱處理之退火件,而其設有複數個爐基座,其中之退火氣體可藉助一熱交換器來將之加熱或冷卻。該熱交換器在開始時受運輸氣體從另一組(來自冷卻作業中之爐基座)熱交換器取來之熱來作加熱,然後再改由一組設置於外部之瓦斯熱源來作加熱。該熱交換器在開始時受運輸氣體送給予另一組(來自加熱作業中之爐基座)熱交換器取走之熱來達成冷卻,然後再由一組冷卻裝置來作冷卻。
圖8至圖11示意圖7所示之罩式爐在一個熱處理週期中不同作業狀態下之情形。
圖12揭示圖1及圖7中所示之罩式爐在單一爐基座內不同作業狀態下之溫度時間變化。
圖13揭示一個依據本發明之二階作業之罩式爐在二階之預熱階、加熱階;二階之預冷卻階、冷卻階作業狀態下之溫度時間變化,其中設置有三組爐基座利用一組運輸氣體路徑來作熱耦合者。
圖14示意一組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二階熱交換之多爐基座爐。
圖15示出一絕熱之保護罩,其可以在一個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罩式爐中作使用者。
圖16示出一如圖15所示的罩式爐之上視圖,其中設有一鼓動退火氣體之裝置,不分作業狀態地來使爐內氣體大致呈現全流之流動狀況,以利在加熱、冷卻或作熱交換作業時能在管束熱交換器與該鼓動退火氣體之裝置之間保障一個優良之熱耦合者。
以上各圖中相同或相似之組件皆採用相同之元件符號。
以下進一步說明在圖1中揭示之一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罩式爐100。
該罩式爐100係設計用來熱處理待熱處理之退火件102。此待熱處理之退火件係一部份放置於罩式爐100之一個第1爐基座So1中,其另一部份劉放置於罩式爐100之一個第2爐基座So2中。在圖1中該待熱處理之退火件102只有示意性表示出來,它可以是,譬如說,鋼板或線材或其它類似形態(如散置於平板上之散裝物),而需要接受熱處理之退火件。
該罩式爐100中設有一個可封閉之爐室104於其第1爐基座So1中。,該第1爐室104係被用來接納並熱處理該待熱處理之退火件102,而後者係以批式的方式填充到該第1爐基座So1中者。為了作熱處理該第1爐室104需用保護罩120予以氣密地閉鎖。該保護罩120是設計成一個鐘形而可藉助一個吊車(此處未示出)來操作者。第一退火氣體112,譬如說是氫氣,便可以將其引入到已被第1保護罩120封閉而成為氣密之該第1爐室104中來作加熱理,其細節還會在以下述及。一第1退火氣體風機130(或稱爐基座風機),在第1爐室104中被驅動旋轉,以使退火氣體112在第1爐室104中作旋迥運動。這樣便可使已被加熱之第一退火氣體112與該待熱處理之退火件102發生有效之熱傳接觸。
在該第1爐室104中設有第1管束熱交換器108。它是由多組管子所繞成,運輸氣體116(以後還會被詳述)會在一個管束的入口處被引入管內,而流經管道的內部後會在一個管束的出口處被引出。該管束之外表面直接接觸該第一退火氣體112。該第1管束熱交換器108用於使該第一退火氣體112與該運輸氣體116產生優良熱傳遞,該運輸氣體116依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可選用為,例如10 bar高壓下之氫氣或氦氣。該第1管束熱交換器108可看成使用以複數根纏繞之管道,其中該管道內部可有運輸氣體在其中流動,而該管道外壁則以導熱性良好之,譬如說,金屬來製成,以利其與管道壁外的退火氣體112作熱交換。換言之,該第1退火氣體112與該運輸氣體116二者係在流體上為斷耦合者,亦即不會混合而各自分離者,但藉由在全流中之該第1管束熱交換器108,二者可作優良的熱交換。
該第1管束熱交換器108係相對於該驅動該退火氣體之第1退火氣體風機130而言,係被設置成,無論在該罩式爐100之何種作業狀態下,由第1退火氣體風機130帶動之退火氣體皆會流過該第1管束熱交換器108。在圖16中會進一步描述該機制。
在使用一個高壓,譬如說10 bar,來運輸該運輸氣體116時,運輸氣體路徑118可以使用較小之尺寸,這可導致總體結構變得較小巧。該運輸氣體116的壓力可以甚高於爐室104中之運輸氣體112及爐室106中之運輸氣體114的壓力(譬如說一個輕微的20 mbar到50 mbar稍高於大氣壓力就夠了)。
第2個爐基座So2之結構係與第1個爐基座So1之結構完全一樣的。它在第2爐室106中,包含有一第2退火氣體風機132來攪動該第2退火氣體114,譬如說也是氫氣。該第2爐室106係藉助於一個第2保護罩122來與週遭保持氣密。一個第2管束熱交換器110能使該第2退火氣體114與該運輸氣體116在互不接觸的情形下完成熱能之交換。
圖1所示之該實施例有二個爐基座So1、So2,但其它實施例可有二個甚至更多個爐基座,作相互耦合之使用。
該第1爐室104向下方設罝一第1爐基170(即一絕熱之爐基座的底部),該第2爐室106向下方則設罝一第2爐基172。為了使在一個運輸氣體管道系統內運行之運輸氣體116與第1退火氣體112相互作用,因而將運輸氣體116通過第1爐基170引入到第1管束熱交換器108之管道內部。同理亦將運輸氣體116通過第2爐基172引入到第2管束熱交換器110之管道內部。由於該運輸氣體116通過爐基170、172經爐下方引入到各爐室104及106中並自各該處被導出,以致各爐基座So1、So2皆有能量之輸入及能量之輸出。
該運輸氣體116在一個封閉的運輸氣體路徑118,又稱封閉的運輸循環,中循環流動。
封閉意指該運輸氣體116係封閉在一個耐高溫耐高壓的運輸氣體路徑118之中,不會漏出,也不會接觸其他的氣體或發生壓力下降的狀況。該運輸氣體116因此係在該運輸氣體路徑118之中長期循環流動,不到被抽出或被換置之前不會改變。該運輸氣體116將不會與退火氣體112或114發生任何接觸,而只是通過該管束熱交換器108,110相互之間作熱交換。
該管束熱交換器108係設置在該受保護罩120氣密地閉鎖之第1爐室104中,行吸熱及/或放熱的功能。該第2管束熱交換器110同理係設置在該受保護罩122氣密地閉鎖之第2爐室106中,行吸熱及/或放熱的功能。罩式爐100藉由在各該爐室104、106所設管束熱交換器108、110,將熱能傳遞給各該退火氣體112、114,因而實現了成為熱付出及/或熱收納之裝置。由於能在保護罩120,122內部將熱能傳遞給各該退火氣體112、114,因為另外在保護罩120,122之外的其它保護罩便可以在本發明中被省掉了。換言之,本發明將各該退火氣體112、114與熱源之間的熱交換,全在各爐基座So1、So2保護罩120,122內部完成了。這使該罩式爐100得以設計得更小巧並節省吊車費用。
該封閉的運輸氣體路徑118與第1管束熱交換器108及第2管束熱交換器110作連接可藉由運輸氣體116在第1退火氣體112與第2退火氣體114之間作熱交換。當第一爐基座So1譬如說處於冷卻階段時,該仍然高溫的第1退火氣體112通過管束熱交換器108將熱能傳遞給運輸氣體116。該因而受熱之運輸氣體116可通過管束熱交換器110再將熱能傳遞給第2運輸氣體114,此時爐基座So2也因而被加熱或被預熱。同樣地,第2退火氣體114的熱能也能傳遞給第1退火氣體112。
該運輸氣體路徑118與在其中流動的運輸氣體116係與退火氣體112及退火氣體114是完全隔離的,而因此之故該運輸氣體116可在該運輸氣體路徑118中保持高壓,譬如說,10 bar。通過如此高壓可以達成高熱能在該第1退火氣體112及該第2退火氣體114之間作高效率的傳遞。除此以外,由於退火氣體路徑與運輸氣體路徑之斷絕耦合的關係,該運輸氣體116可選用與退火氣體112、114相異之氣體,這樣一來兩種氣體可獨立選用與其功能最為有利的。此外第1爐室104及第2爐室106內因運輸氣體116係與退火氣體112及退火氣體114是完全隔離的,其室內之污染也可以避免。
該運輸氣體路徑118中包含一組供電單元124。該供電單元124中設有一組變壓器174供給兩座爐基座使用,而該組變壓器174係與供電單元176耦合使用來提供高壓之電源。在次級線圈側有一開關器178,依它接通的位置將令一個電流通往夾頭180或182並通過運輸氣體路徑118上之聯接管126直接聯接到管束108或110上。也可以為每一個爐基座設置一個變壓器,以利在初級線圈側的電流強度降為1/10。該供電單元124也可以關斷不用。該電流流經低歐姆阻抗之管壁126流到高歐姆阻抗之管束熱交換器108處,並在該處將電能轉變成熱能。這樣該管壁126變成導電者,而加熱處則在管束的地方。這樣一來熱能便進到管束熱交換器108處,並在該處傳遞給第1退火氣體112,及/或,熱能進到管束熱交換器110處,並在該處傳遞給第2退火氣體114。該供電單元124的作用便是加熱該管束熱交換器108、110。一第1電絕緣裝置184在第1爐基座So1中及一第2電絕緣裝置186在第2爐基座So2中阻絕上方管壁中之電不會流向下方。
此外尚有一運輸氣體風機140,來驅動運輸氣體116在運輸氣體路徑118中流動。可以以一個熱壓鼓風機作為運輸氣體風機140來使用。運輸氣體路徑118中尚包含有一可接上使用之冷卻器142用來配合一個氣-水-熱交換器(此處亦可選用電冷卻單元),來冷卻在運輸氣體路徑118中之該運輸氣體116。在運輸氣體路徑118中不同的位置上皆設有氣動或電動的單向閥144以利開啟或關閉各處之流道。此外尚有若干多向閥146設在運輸氣體路徑118中不同的位置上,以利可以氣動或電動地控制出多種流道。控制各該閥144、146以及啟動或停止該運輸氣體風機140,或該供電單元124或該冷卻器142都可以用電的信號來達成。該系統可以由人工操作或利用一控制單元如微處理器來控制,在圖1雖然沒有示出,但該罩式爐100是可以以自動化的流程來使用的。
圖1中示出一個壓力容器148其可以包圍住該運輸氣體風機140。該壓力容器148可以當作抗壓器,因為該運輸氣體路徑118中可以有著10 bar的高壓。該運輸氣體路徑118需設計成耐壓,或者它也是設置在一個壓力容器的內部。
圖1中尚示出一控制單元166,其控制及開關該罩式爐100中之各部件而如該圖中之箭頭所示者。
圖2到圖5示意該罩式爐100在一個熱處理週期中不同作業狀態下之情形,而該不同作業狀態係由一控制單元(控制單元166)通過作動各該流體閥144、146及各該開關器178來決定的。這些部件皆係可由一控制單元166來控制。
圖2中示出第1作業狀態I,此時該運輸氣體風機140係與第2退火氣體114相互作熱耦合,以致該運輸氣體116從該第2退火氣體114取得熱能,並將該熱能傳遞給第1退火氣體112。因此在該作業狀態I中,該第1爐室104係在作預熱,而該第2爐室106係在作預冷,該運輸氣體116從該第1退火氣體112取得熱能,並將該熱能傳遞給第2退火氣體114。因而該爐墓座So1中之退火件(待熱處理之退火件)被加熱,而該爐墓座So2中之退火件(已被熱處理之退火件)被冷卻。
圖3中示出該罩式爐100繼第1作業狀態I後之第2作業狀態II之情形。在該第2作業狀態II之中,該管束108在各相關之電通路徑恰當接通後,利用供電單元124來加熱該第1爐室104。在一個與此分離之流體路徑中,該運輸氣體風機140驅動該運輸氣體116通過此時已被接通之冷卻器142,以利冷卻第2退火氣體114。該此時已被冷卻之該運輸氣體116此時與第2退火氣體114作熱耦合,以利來冷卻該第2爐室。圖3示出而該爐墓座So1中之退火件(待熱處理之退火件)繼續被加熱,而該爐墓座So2中之退火件(已被熱處理之退火件)繼續被冷卻。
在第2作業狀態II之後,此時可將已被熱處理過而且已經冷卻了的退火件102自爐基座So2中取出。為此可以利用一個吊車將該第2保護罩122取下,然後再取出置於爐基座So2中的退火件102。
在這之後便是圖4中所示的第3作業狀態III了。在第3作業狀態III中,此時該運輸流體驅動器140使該運輸流體116與該第1熱氣流116相互作熱耦合,以致該運輸氣體116從該第1熱氣流112取得熱能,並將該熱能傳遞給第2熱氣流114。因而該第2爐室104此時受到預熱而該第1爐室106此時受到預冷。在此第3作業狀態III之後緊接起動第4作業狀態IV,如圖5中所示者。在第4作業狀態IV中該管束110利用供電單元124繼續以電力只對第2爐室106繼續加熱。在一個與此分離之流體路徑中,該運輸氣體風機140驅動該運輸氣體116通過此時已被接通之冷卻器142,以利冷卻。該被冷卻之運輸氣體116此時與該第1退火氣體112相互作熱耦合,以利將該第1爐室104繼續冷卻。因而該爐基座So1中之退火件(已熱處理之退火件)繼續被冷卻,而該爐墓座So2中之退火件(待被熱處理之退火件)繼續被加熱。
在第4作業狀態IV之後,此時可將已被熱處理過而且已經冷卻了的退火件102自爐基座So1中取出。為此可以利用一個吊車將該第2保護罩120取下,然後再取出置於爐基座So1中的退火件102並在該爐基座So1中置入新退火件102。
現在便可以重新開始作業狀態I-IV的循環,亦即該罩式爐100又將依圖2來作動。
圖6示出該罩式爐的第1爐基座的放大圖,以詳細表現該管束熱交換器108在全流時的出入道。該保護罩120的絕熱體係以元件符號600來代表。
該第1退火氣體風機130是一個徑向流鼓風機,其鼓風輪602由一馬達604來驅動。該鼓風輪602外週設有導流板608。該置於爐基座上的待熱處理之退火件102將被該保護罩120罩住,後者設置在一個環形法蘭612上且有一環形密封條614負責保護罩120的氣密封閉。
圖7示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罩式爐100。
此處該罩式爐100如圖7之所示,其以一組設置於爐外之瓦斯加熱單元700來取代爐內電加熱之熱交換器108、110及其供電單元124。也可以使用一個電熱器來當成爐外加熱器。該瓦斯加熱單元700上另設有一個分離的熱源用風機704以將被該瓦斯加熱單元700加熱過的運輸氣體116送入一個管路系統。如圖7所示,該被瓦斯加熱單元700加熱過的運輸氣體116係被送入管束熱交換器108、110中。
此外尚設有一控制單元702,它通過多組的控制導線720來作動各閥144、146以及開或關冷卻器142、瓦斯加熱單元700以及風機140、704。該風機140可設計成冷壓風機,而該風機704可設計成熱壓風機。該瓦斯加熱單元700係用作為一個加熱器,設計成瓦斯加熱之熱交換器以將熱能傳遞給運輸氣體116。
圖7中該爐基170、172之下方可以部份或全部置於一高壓容器內,以保護在運輸氣體路徑118中之高壓。
圖8至圖11示意該罩式爐100在如圖7所示之實施例中一個熱處理週期中不同作業狀態下之情形,而相當於圖2至圖5之示意。
圖8中示出第1作業狀態I,此時該冷卻器142已與系統斷開。該瓦斯加熱單元700已被關斷。熱能將自該第2爐基座So2中之第2退火氣體114傳遞到第1爐基座So1中之第1退火氣體112中。
圖9中示出在第2作業狀態II時,該第1爐基座So1被此時已開啟之瓦斯加熱單元700繼續加熱,而此時在另外分離的氣體路徑中的冷卻器142已啟動而該第2爐基座So2中之退火氣體114持續被冷卻。
在第2作業狀態II結束後該第2爐基座So2中之退火件102可被取出而換以新的待熱處理之退火件102。
圖10示出第3作業狀態III,此時熱能自第1爐基座So1中之第1退火氣體112傳遞給第2爐基座So2中之第2退火氣體114。該冷卻器142及瓦斯加熱單元700此時皆已關斷。
作業狀態III結束後便換為作業狀態IV來取代,見圖11。在此作業狀態下該冷卻器142作用而繼續冷卻該第1爐基座So1。而此時在另外分離的流體路徑中的瓦斯加熱單元700,持續加熱第2爐基座So2。
在此作業狀態IV結束後該第1爐基座So1中之退火件102可被取出而換以新的待熱處理之退火件102。
此外圖12中示出圖表1200及圖表1250。該第1圖表1200之橫軸1202表時間,填入作業狀態I-IV。縱軸為各該退火氣體之溫度。圖表1250中也選用相同之縱軸及橫軸。
該第1圖表1200係第1爐基座So1中之第1退火氣體112,亦即第1爐基座So1中之退火件,之溫度變化圖;而該第2圖表1250則係第2爐基座So2中之第2退火氣體114,亦即第2爐基座So2中之退火件,之溫度變化圖,而該作業狀態I-IV則係依據圖1或圖7之所示者。在第1作業狀態I下熱能自第2爐基座So2中之第2退火氣體114傳遞給第1爐基座So1中之第1退火氣體112(第1次熱交換WT1,交換熱量E)。在第2作業狀態II下,第1爐基座So1及其中之退火件持續被加熱(H),而第2爐基座So2及其中之退火件持續被冷卻(K)。而在以下第3作業狀態III中,此時熱能自第1爐基座So1中之第1退火氣體112,及自第1爐基座So1中之退火件,傳遞給第2爐基座So2中之第2退火氣體114及第1爐基座So1中之退火件(第2次熱交換WT2,交換熱量E)。在第4作業狀態IV下,第1爐基座So1及其中之退火件持續被冷卻,而第2爐基座So2及其中之退火件持續被加熱。
圖12所示為一個二爐基座條件下依圖1或依圖7作業時之溫度變化圖。通過這樣一種一階的熱交換(亦即對一個爐基座利用另外一個爐基座中退火氣體之熱在利用加熱器加熱前,作一階的預熱),可以降低耗能到約原耗能之60%。該一實施例方便實施而因重覆使用冷卻中爐基座及其中退火件之廢熱待以降低耗能達40%。
圖13示一二階熱交換系統之第1圖表1300、一第2圖表1320、一第3圖表1340及一第4圖表1360,其中不像在圖1及圖7中各有兩個爐基座,此處是在一個保護罩中設置三個爐基座。在一個二階熱交換系統中,一個爐基座要先後接受來自其他二個包含退火件之爐基座中退火氣體熱量之一個二階的預熱(先後,所以叫二階),之後才利用加熱器來加熱。
在這種熱交換系統下,有六種不同的作業狀態:
在一個第1作業狀態I中,一個第3爐基座So3作預冷,利用運輸氣體將熱能自第3退火氣體傳遞給第1退火氣體,以預熱一個第1爐基座So1。一個此時與第1爐基座So1、第3爐基座So3分離之第2爐基座So2正利用加熱器作加熱至終點溫度。
在一個後續的第2作業狀態II中,該第3爐基座So3正受一冷卻器冷卻,而此時要作預冷的第2爐基座So2則將其第2退火氣體中之熱能傳遞給第1爐基座So1的第1退火氣體。因而該第1爐基座得以繼續預熱。
在一個第3作業狀態III中,該第3爐基座So3又被加熱,這是因為該第2爐基座So2利用運輸氣體將熱能傳遞給該第3爐基座So3。該第3爐基座So3此時處於預熱狀態。因為該第2爐基座So2中第2退火氣體將其熱能傳遞給該第3爐基座So3中之第3退火氣體,其能量在第3作業狀態III中是下降的。該第1爐基座So1此時是與其他爐基座So2、So3隔絕的,它正利用一組加熱裝置為達到最終溫度而加熱中。
在後續的第4作業狀態IV中,該第1爐基座So1在作預冷,因為該第1爐基座So1中其第1退火氣體正將其熱能傳遞給該第3爐基座So3中之第3退火氣體。因而該第3爐基座So3此時繼續處於預熱狀態。該第2爐基座So2此時是與其他爐基座So1、So3隔絕的,它正利用一組冷卻器繼續降溫,以利它在該第4作業狀態IV結束時能達到其最終溫度。
在後續的該第5作業狀態V中,該第3爐基座So3此時是與其他爐基座So1、So2隔絕的,它聯接一組加熱器繼續加熱,以利它在該第5作業狀態V結束時能達到其最終溫度。該尚需繼績冷卻之第1爐基座So1將其第1退火氣體中之熱能傳遞給該第2爐基座So2中之第2退火氣體。後者此時進入到一個第一預熱的階段。
在後續的第6作業狀態VI中,該第3爐基座So3在作預冷,而將其熱能傳遞給該第2爐基座So2。因而第2爐基座So2此時進入到一個第二預熱的階段,而第3爐基座So3此時進入到預冷的階段該第1爐基座So1此時是與其他爐基座So2、So3隔絕的,它正利用一組冷卻器繼續降溫,以利能達到其最終溫度。在該第6作業狀態VI結束後,該循環便又進入到第1作業狀態I。
圖13示出一個三爐基座二階熱交換的作業。該耗能可以降至40%。依據本發明之爐之結構依然簡單,而可大量節能達約60%。
圖14示意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爐1600,其設置有n個爐基座。示意性的示出一個第1爐基座So1 1602、一個第2爐基座So2 1604以及一個第n爐基座SoN 1606。圖16所示的架構適用於任意個數之爐基座。圖14中也示出複數個之單向閥144。此外尚有一可接通的冷卻器142及外設的加熱單元700(此處為瓦斯加熱單元,但電熱器也是可以在此處使用的)。若直接使用管束熱交換器,即以內置電阻加熱器的形式,則需在每一個爐基座內設置一電源單位1241、1242、…、124n。若直接使用電阻加熱器來加熱管束熱交換器108/110,則需為每一個管束設置一電源單位1241、1242、…、124n。對一個二階的熱交換而言,其WT1及/或WT2皆可設置一風機單元。
圖15示一鐘形保護罩1700,其可,例如,與圖1中之120、122為一樣。該保護罩1700有一完整之、由耐熱材料1702製成之內室,以利使各該爐基座不會經由保護罩造成熱損耗。該組合適用於罩式爐。對一個箱式爐來說,則以內壁由絕熱材料合併鋼製外殼之組合為有利,意即令1702與1704互換。
圖16示圖6所示罩式爐之上視圖,該處有一管束熱交換器108,利用一退火氣體風機130對準令加熱後之退火氣體(以全週流的方式為優選)流經其上。因而可使在罩式爐的每一種作業狀態中,亦即在加熱一爐基座、在冷卻一爐基座以及在爐基座間作熱交換時,該退火氣體風機130與該管束熱交換器108之間皆有一優良之熱耦合。
更準確來,說即該退火氣體風機130有一風鼓1644被驅動迥轉,見元件符號1642。因而該退火氣體受該退火氣體風機130驅動來作循環的流動。該退火氣體因受該導向裝置之定置之扇葉1640之導向而向外方運動。因而該退火氣體與該管束熱交換器108之間達成優良之熱交換後再流向退火件。該管束熱交換器108也因而處於全流之中。
特此指出,「設置有」是開放式詞,表示元件、成分或步驟的組合中不排除權利中未記載的元件、成分或步驟等,名詞若使用單數其不排除權利中之複數情形。此外也要特此聲明,用以描述以上一個實施例用到的特徵或步驟,亦可合併其它的特徵或步驟適用到以上其它的實施例上。在申請專利範圍中之元素符號並非限制性者。
100...罩式爐
102...待熱處理之工件
104...第1爐室
106...第2爐室
108...第1管束式熱交換器
110...第2管束式熱交換器
112...退火氣體
114...退火氣體
116...運輸氣體
118...運輸氣體路徑、運輸氣體系統
120...第1保護罩
122...第2保護罩
124...供電單元
126...聯接管、管壁
130...第1退火氣體風機
132...第2退火氣體風機
140...運輸氣體風機
142...冷卻器
144...單向閥
146...多向閥
148...壓力容器
166...控制單元
170...第1爐基
172...第2爐基
174...變壓器
176...供電單元
178...開關器
180...夾頭
182...夾頭
184...第1電絕緣裝置
186...第2電絕緣裝置
So1...第1爐基座
So2...第2爐基座

Claims (26)

  1. 用來熱處理退火件(102)之爐,其至少設有:
    一個可密閉的第1爐室(104),其受納待受熱處理之退火件(102)而利用該退火件(102)與該可加熱或可冷卻之第1退火氣體(112)間的熱交換,來在該第1爐室(104)中熱處理該退火件(102);
    一個可卸下的第1保護罩(120),用來密閉該第1爐室(104);
    一個至少係部分地設置在該可被第一保護罩(120)密閉之第1爐室(104)內之熱交換裝置(108),以利在該第一保護罩(120)內與該第1退火氣體(112)作熱交換;
    而該熱交換裝置(108)係被設置成,相對於驅動退火氣體之第一退火氣體風機(130),能在爐(100)的每一個操作條件下,皆可使該第一退火氣體風機(130)所驅動的退火氣體能全流量地流過它;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1 項所述之爐(100),其中該第1保護罩(120)係為該爐室(104)之最外層,尤其是唯一,之外罩。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 項所述之爐(100),有一加熱單元(124、700),其至少部分地,設置在該爐室(104)之外,以為該第1熱交換裝置(108)提供熱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3項所述之爐(100),其中該加熱單元(124),係為,尤指一個為該第1熱交換裝置(108)提供熱能之電阻式加熱器,一個瓦斯加熱器(700)、一個燃油加熱單元或是一個顆粒燃料加熱單元。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4 項所述之爐(100),有一耦合元件(116、118),該耦合元件(116、118)聯接該加熱單元(700)或一供電單元(124)到該第1熱交換裝置(108)或使二者相互產生電耦合,而該耦合元件(116、118)以通過一個該第1爐室(104)之爐基(170)再進入到該第1爐室(104)內為優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 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爐(100),其中該第1熱交換裝置為一組設置於該第1爐室(104)內之該第1熱交換器(108)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爐(100),其中該第1熱交換器(108)係設計成可為該第1退火氣體(112)及該運輸氣體(116)之間產生熱交換,而該運輸氣體(116)係在一封閉之運輸流體路徑(118)中在不與該第1退火氣體(112)發生接觸之情況下,通過該第1熱交換器(108)來達成熱傳遞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至第7 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爐(100),其又設有:
    一個可可密閉的第2爐室(106),其受納待受熱處理之退火件(102)而利用該退火件(102)與該可加熱或可冷卻之第1退火氣體(114)間的熱交換,來在該第2爐室(106)中熱處理該退火件(102);
    一個可卸下的第2保護罩(122),用來該密閉第2爐室(106);
    一個至少係部分地設置在該可被第2保護罩(122)密閉之第2爐室(106)內之熱交換裝置(110),以利在該第2保護罩(122)內將熱能傳遞與該第2退火氣體(114)以及自該第2退火氣體(114)取得熱能;
    其中該加熱單元(124、700)係用來給該第2熱交換裝置(110)供應熱能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及第8項所述之爐(100),
    其中該第2熱交換裝置係為一設置在該第2爐室(106)中之第2熱交換器(110),後者係設計成可使該第2退火氣體(114)與該運輸流體(116)之間產生熱交換者,其中該運輸氣體(116)係在一封閉之運輸流體路徑(118)中,在不與該第2退火氣體(114)發生接觸之情況下,通過該第2熱交換器(110)來作熱傳遞者。
    其中,該封閉的運輸氣體路徑(118)與第1熱交換器(108)及第2熱交換器(110)作聯接,可藉由運輸氣體(116)在第1退火氣體(112)與第2退火氣體(114)之間作熱的交換。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之爐(100),其中該外置加熱單元(700)係設置成可以直接加熱運輸流體(116)或者該第一熱交換器(116)或者該第1熱交換器(108)或者該第2熱交換器(110),其利用將熱能傳遞到該第1退火氣體(112)上而可加熱該第1爐室(104)或利用將熱能傳遞到該第2退火氣體(114)上而可加熱該第2之爐室(106),其中該外置加熱單元(700)尤其是指以瓦斯、燃油或顆粒燃料為燃料者,或為一電阻式加熱器者。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爐(100),其中一電加熱單元(124),尤指該第1熱交換器(108)或該第2熱交換器(110)係使用電阻式加熱器,因而可以在內部直接以電力來加熱者。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爐(100),其中該第2爐室(106)係由一可卸下之第2保護罩(122)來將其封閉者。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12 項所述之爐(100),其中該第2保護罩(122)係為該第2爐室(106)之最外層,尤其是唯一,之外罩。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爐(100),其中該第1保護罩(120,1700)及第2保護罩(122,1700)各自裝設有一耐熱之,尤指以金屬製之,內殼(1702)以及一絕熱材料製之隔熱外殼(1704)。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爐(100),其中該第1熱交換器(108)及/或該第2熱交換器(110)係為管束熱交換器,其由彎管繞成束,其中該管內部是為運輸流體路徑(118)而可由一運輸流體(116)在其中流動,而該管外部是直接與各該處之退火氣體(112、114)作直接之接觸者。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1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爐(100),其中該運輸流體(116)係為一運輸氣體,尤指氫氣或氦氣或一其他導熱性優良之氣體。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1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爐(100),其中該運輸流體(116)係在該運輸流體路徑(118)中受到2 bar至20 bar或更高之壓力,尤指一個由5 bar至10 bar之間之壓力。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1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爐(100),其中該運輸流體(116)係在該運輸流體路徑(118)中受到2 bar至20 bar,尤指一個由5 bar至10 bar之間之壓力。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1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爐(100),其中該運輸流體(116)係在該運輸流體路徑(118)中受到一個400°C至 1100°C 之高溫,尤指一個600°C至 900°C 之高溫。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爐(100),其設有一控制單元(702)以控制該運輸流體路徑(118),使它能令該運輸流體(116)與該第1退火氣體(112)及第2退火氣體(114)選擇性發生熱傳遞而達成在該第1爐室(104)及第2爐室(106)各自進入預熱模態、加熱模態或冷卻模態者。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2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爐(100),其中該運輸流體路徑(118)中設有一運輸流體風機(140)以運送該運輸流體(116)流過該運輸流體路徑(118)。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2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爐(100),其中該運輸流體路徑(118)中,設有一可聯接之冷卻器(142)以冷卻該流過該運輸流體路徑(118)之運輸流體(116)。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及第22項所述之爐(100),其中該運輸流體路徑(118)中設有複數個閥(144、146),該複數個閥(144、146)可被操控以產生以下之作業模態:
       一個第1作業模態,此時該運輸流體驅動器使該運輸流體(116)與該第2退火氣體(114)相互作熱耦合,以致該運輸氣體(116)從該第2退火氣體(114)取得熱能,並將該熱能傳遞給第1退火氣體(112),以利該第1爐室(104)被加熱而該第2爐室(106)被冷卻。
       繼第1作業模態後之第2作業模態,在該第2作業模態之中一組供電單元(124、700),尤指內設或外置者,來繼續加熱該第1爐室(104),在一個與此分離之流體路徑中,該運輸流體驅動器(140)驅動該運輸流體(116)通過此時已被接通之冷卻器(142)而被冷卻,此時已被冷卻之該運輸氣體(116)此時與第2退火氣體(114)作熱耦合,以利可繼續冷卻該第2爐室(106)。
       一個後續之第3作業模態,此時該運輸流體驅動器(140)使該運輸流體(116)與該第1退火氣體(116)相互作熱耦合,以致該運輸氣體(116)從該第1退火氣體(112)取得熱能,並將該熱能傳遞給第2退火氣體(114),以利該第2爐室(106)被加熱而該第1爐室(104)被冷卻。
       一個後續的第4作業模態,此時該供電單元(124、700),繼續加熱該第2爐室(106),在一個與此分離之流體路徑中,該運輸流體驅動器(140)驅動該運輸流體(116)通過此時已被接通之冷卻器(142)而被冷卻,此時已被冷卻之該運輸氣體(116)此時與第1退火氣體(112)作熱耦合,以利來繼續冷卻該第1爐室(104)。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2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爐(100),其設有將運輸流體路徑(118)穩壓之設施,尤指一壓力容器(148),其係保壓地圍繞至少一部份之運輸流體路徑(118)。
  25. 一種將退火件(102)在一個爐(100)內作熱處理之方法,其至少包含:
    將該退火件(102)受納至一可封閉之第1爐室(104)內;
    使用可卸下之第1保護罩(120)來封閉該第1爐室;
    利用該退火件(102)與該第1退火氣體(112)間的熱交換,於該已被第1保護罩(120)封閉之第1爐室(104)中,熱處理該退火件(102),其中,該第1退火氣體(112)係利用其與設於該第1保護罩(120)內而至少部份設於該第1爐室(104)中之熱交換器(108)間的熱交換而受熱者;
    而該熱交換裝置(108)係被設置成,相對於驅動退火氣體之第一退火氣體風機(130),能在爐(100)的每一個操作條件下,皆可使該第一退火氣體風機(130)所驅動的退火氣體能全流量地流過它。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方法,其又包含:
    受納該退火件(102)至一可封閉之第2爐室(106)內;
    使用可卸下之第2保護罩(122)來封閉該第2爐室(106);
    利用該退火件(102)與該第2退火氣體(114)間的熱交換,熱處理該退火件(102)於該已被第2保護罩(122)封閉之第2爐室(106)中,其中,該第2退火氣體(114)係利用與該設於該第2保護罩(122)內而至少部份設於該第2爐室(106)中之熱交換器(110)間的熱交換而受熱者;
    利用一共用之加熱器(700)及/或電熱器(124)或其他種類加熱器或電熱器(1241、1242,…124n)來給該第1熱交換裝置(108)及該第2熱交換裝置(110)提供熱能。
TW101143854A 2011-12-14 2012-11-23 罩式爐,其在一個保護罩內設有為退火氣體加熱之供熱機構者,尤指該機構之熱源係設置在該爐之外部者 TW2014028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88633A DE102011088633A1 (de) 2011-12-14 2011-12-14 Haubenofen mit innerhalb einer Schutzhaube positioniertem Wärmeabgabegerät, insbesondere gespeist von einer ofenraumexternen Energiequelle, zum Abgeben von Wärme an Glühga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2829A true TW201402829A (zh) 2014-01-16

Family

ID=47358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3854A TW201402829A (zh) 2011-12-14 2012-11-23 罩式爐,其在一個保護罩內設有為退火氣體加熱之供熱機構者,尤指該機構之熱源係設置在該爐之外部者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33015A1 (zh)
EP (1) EP2791605A1 (zh)
JP (1) JP2015507083A (zh)
KR (1) KR20140102305A (zh)
CN (1) CN104081145A (zh)
BR (1) BR112014014653A2 (zh)
CA (1) CA2859242A1 (zh)
DE (1) DE102011088633A1 (zh)
TW (1) TW201402829A (zh)
WO (1) WO20130876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I2372281T1 (sl) * 2010-03-25 2014-02-28 Dronco Gmbh Peč za toplotno obdelavo večjega števila predmetov
DE102011088634B4 (de) * 2011-12-14 2014-07-31 Ebner Industrieofenbau Gmbh Geschlossenes Transportfluidsystem zum ofeninternen Wärmeaustausch zwischen Glühgas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79102A (en) * 1946-02-23 1949-08-16 Carnegie Illinois Steel Corp Coil annealing furnace
ES398461A1 (es) * 1971-12-29 1975-06-01 Guinea Hermanos Ingenieros Sa Nuevo sistema para acelerar el enfriamiento de las cargas en los hornos de circulacion forzada de atmosfera controla- da.
GB1518100A (en) * 1975-10-31 1978-07-19 British Steel Corp Annealing process
US4247284A (en) * 1978-12-13 1981-01-27 Midland-Ross Corporation Internal cooling of heat exchanger tubes
CN1157329A (zh) * 1996-02-16 1997-08-20 彼得·H·埃布纳 罩式退火炉
AT411904B (de) * 2003-03-24 2004-07-26 Ebner Ind Ofenbau Haubenglühofen, insbesondere für stahlband- oder drahtbunde
KR100653617B1 (ko) * 2005-04-25 2006-12-05 에스엠메탈(주) 무산화용 벨타입 소둔로 구조
WO2010089056A2 (de) * 2009-02-04 2010-08-12 Loi Thermprocess Gmbh Verfahren und anlage zum wärmebehandeln von blechen
AT507423B1 (de) * 2009-03-25 2010-05-15 Ebner Ind Ofenbau Verfahren zum vorwärmen von glühgut in einer haubenglühanlage
AT508776B1 (de) * 2010-04-14 2011-04-15 Ebner Ind Ofenbau Verfahren zum vorwärmen von glühgut in einer haubenglühanlage
CN201864760U (zh) * 2010-11-23 2011-06-15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罩式退火炉用双向加热内罩
DE102011088634B4 (de) * 2011-12-14 2014-07-31 Ebner Industrieofenbau Gmbh Geschlossenes Transportfluidsystem zum ofeninternen Wärmeaustausch zwischen Glühgas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1088633A1 (de) 2013-06-20
CA2859242A1 (en) 2013-06-20
EP2791605A1 (de) 2014-10-22
WO2013087646A1 (de) 2013-06-20
JP2015507083A (ja) 2015-03-05
US20140333015A1 (en) 2014-11-13
BR112014014653A2 (pt) 2017-06-13
CN104081145A (zh) 2014-10-01
KR20140102305A (ko) 2014-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28166B2 (en) Closed transport fluid system for furnace-internal heat exchange between annealing gases
CN102787221A (zh) 金属线材退火设备
MX2012011893A (es) Metodo para precalentar material de recocido en un sistema de recocido tipo campana.
TW201402829A (zh) 罩式爐,其在一個保護罩內設有為退火氣體加熱之供熱機構者,尤指該機構之熱源係設置在該爐之外部者
KR100792715B1 (ko) 폐열회수형 dx가스발생버너를 이용한 환원분위기가스 제어장치
CN112857068B (zh) 一种电弧炉炼钢用热量回收坩埚冷却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TW201422819A (zh) 用於爐內使退火氣體相互達成熱交換作用之封閉式流體運輸系統
CN100577823C (zh) 内置放热式气体发生装置热处理炉
CN112880404B (zh) 惰性气氛下的电池材料焙烧降温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05715952B (zh) 移动能源站及其能量利用方法
CN201325984Y (zh) 降低工件表层碳含量的脱碳热处理炉
CN206280956U (zh) 一种辐射加热器及工业炉
CN205443366U (zh) 一种多功能热处理装置
US345281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ging an autoclave with a heated inert gas
CN110157870A (zh) 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罩式退火装置
CN218764634U (zh) 一种烟气循环利用装置
CN112880414B (zh) 一种焙烧电池材料惰性气氛降温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216039721U (zh) 一种光亮退火炉
CN220750776U (zh) 区熔炉
CN206897172U (zh) 有机废气催化净化装置
CN201561660U (zh) 热能回收换热器
JPH07332876A (ja) 雰囲気炉
JP2021135017A (ja) 工業炉
CN110440609A (zh) 隧道炉退火炉箱发蓝炉箱用保护气体发生器废热回收装置
JP2005069498A (ja) 触媒利用の温熱水製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