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0010A - 紡車式捲線器及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 - Google Patents

紡車式捲線器及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0010A
TW201400010A TW102118945A TW102118945A TW201400010A TW 201400010 A TW201400010 A TW 201400010A TW 102118945 A TW102118945 A TW 102118945A TW 102118945 A TW102118945 A TW 102118945A TW 201400010 A TW201400010 A TW 2014000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reel
hole
reel body
tubul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8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1896B (zh
Inventor
Hirokazu Hiraoka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296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25209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405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5684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400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0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1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189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課題〕可抑制液體滲入機構裝設空間,且螺栓構件不會露出後部且可以容易地固定防護構件。〔技術內容〕捲線器本體(2)的框體部(2a),是具有:側部開口的機構裝設空間(2d)、及朝前緣部開口的第1開口部(30)、及被配置於第1開口部(30)相反側並朝後緣部開口的第2開口部(31)。防護構件(26),是具有可從框體部(2a)的後緣部插入第2開口部(31)的轂部(26a)。筒狀部(25),是在第1開口部(30)及第2開口部(31)之間對於機構裝設空間(2d)成為液密的方式設於機構裝設空間(2d)內。螺栓構件(27),是可通過第1開口部(30),且頭部(27a)被卡止在筒狀部(25)的內部地被螺入轂部(26a)。

Description

紡車式捲線器及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
本發明,是有關於可裝設於釣竿,將釣線朝前方吐出的紡車式捲線器及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
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是具備:設有開口的框體部、及將開口塞住的方式被固定於框體部且可在與框體部之間形成機構裝設空間的蓋構件、及將框體部及蓋構件的後部覆蓋的防護構件。防護構件是被螺固在框體部。習知的捲線器本體,其為了將防護構件螺固在框體部而在防護構件設有朝前方突出的轂部(例如專利文獻1參照)。習知的捲線器本體,是在框體部的前部設置貫通孔,在貫通孔及轂部之間配置中間構件。中間構件,其後部是藉由第1螺栓構件被固定於轂部,且前部是藉由第2螺栓構件被固定於貫通孔。貫通孔是由第2螺栓構件被固定之後藉由帽被塞住。由此,將防護構件固定用的螺栓構件不會露出捲線器本體的後部,可以容易地固定防護構件。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804330號說明書
在習知的構成中,將防護構件固定用的螺栓構件是不會露出捲線器本體的後部。但是,為了將防護構件固定而需要2根螺栓構件,防護構件的固定作業成為煩雜。且,雖在貫通孔裝設有帽構件,但是液體有可能從轂部及捲線器本體的間隙滲入機構裝設空間。
本發明的課題,是可抑制液體滲入機構裝設空間,且螺栓構件不會露出後部且可以容易地固定防護構件。
本發明的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是可裝設於釣竿,可將釣線朝前方吐出的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捲線器本體,是具備:框體部、及蓋構件、及防護構件、及筒狀部、及螺栓構件。框體部,是具有:側部開口的機構裝設空間、及朝前緣部開口的第1開口部、及被配置於第1開口部相反側且朝後緣部開口的第2開口部。蓋構件,是為了將機構裝設空間塞住而可裝卸地被裝 設於框體部。防護構件,是具有可從框體部的後緣部插入第2開口部的轂部,且將框體部及蓋構件覆蓋的方式從後方裝設。筒狀部,是在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之間對於機構裝設空間成為液密的方式設於機構裝設空間內。螺栓構件,是可通過第1開口部,且使其頭部被卡止在筒狀部的內部地螺入轂部。
在此捲線器本體中,藉由頭部被卡止於筒狀部的1根螺栓構件使防護構件被固定於框體部。此筒狀部,是在機構裝設空間內的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之間對於機構裝設空間設成液密。因此,液體不會從筒狀部的內部滲入機構裝設空間內。且,藉由1根螺栓構件就可進行朝防護構件的框體部的固定。由此,可抑制液體滲入機構裝設空間,且螺栓構件不會露出後部且可以容易地固定防護構件。
對於捲線器本體,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是各別與機構裝設空間連通也可以。筒狀部,是在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之間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機構裝設空間內。捲線器本體,是進一步具備第1密封構件及第2密封構件。第1密封構件,是將筒狀部及第1開口部的間隙密封。第2密封構件,是將筒狀部及第2開口部的間隙密封。
在此捲線器本體中,筒狀部,是藉由第1密封構件及第2密封構件使與第1開口部的間隙及與第2開口部的間隙被密封。因此,液體不會從筒狀部的內部滲入 機構裝設空間內。
對於捲線器本體,第2開口部,是具有:朝後緣部開口且讓轂部插入的第1孔部、及從第1孔部朝向前緣部形成且螺栓構件的螺栓軸部可通過且比第1孔部更小徑的第2孔部、及設有開口有第2孔部且與第2孔部垂直的面的壁部也可以。筒狀部,是被配置於機構裝設空間內。筒狀部,是具有:筒部、及底部。筒部,是與第1開口部相面對配置。筒部,是可讓螺栓構件的頭部插入。底部,是與壁部相面對配置。底部,是具有螺栓軸部可通過的第1貫通孔。底部,是可將頭部卡止。第1密封構件,是與第1開口部及筒部嵌合。
在此情況下,筒狀部因為是被配置於機構裝設空間,所以在將蓋構件固定於框體部之前可以將筒狀部配置於機構裝設空間。且,因為第1密封構件是與第1開口部及筒部嵌合,所以可以藉由第1密封構件將筒狀部支撐。
對於捲線器本體,第1密封構件,是與第1開口部嵌合的一端部比與筒部嵌合的另一端部更大徑的截頭圓錐形狀的彈性體製的構件也可以。在此情況下,通過第1開口部被裝設於筒部的第1密封構件因為是形成先端較細,所以容易將第1密封構件裝設在筒部。
對於捲線器本體,第2密封構件,是被配置於壁部及底部之間。筒狀部,是具有從底部朝向壁部呈圓形突出的密封件裝設部也可以。第2密封構件,是被裝設 於密封件裝設部的外周面。在此情況下,被配置於壁部及底部之間的第2密封構件因為是被裝設於密封件裝設部,所以可以將第2密封構件確實地裝設。
對於捲線器本體,第2密封構件,是可裝設於密封件裝設部的O形環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可以藉由市售的密封構件將筒狀部及第2開口部的間隙密封。
對於捲線器本體,筒狀部,是可裝卸自如地裝設於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因為筒狀部是對於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可裝卸自如,所以筒狀部的裝設容易。
對於捲線器本體,筒狀部,是具有將機構裝設空間朝前後方向貫通且與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連通的第2貫通孔,且具有對於機構裝設空間被液密地密封的貫通部也可以。
在此捲線器本體中,將防護構件固定於框體部的情況,將防護構件的轂部從後部插入第2貫通孔。在此狀態下將螺栓構件從前部插入第2貫通孔並與轂部螺合。由此,防護構件是被固定於框體部。此時,因為貫通部是對於機構裝設空間被液密地密封,所以液體不會從貫通部滲入機構裝設空間。
在此,對於機構裝設空間在液密的貫通部的第2貫通孔的內部將從前部被插入的1根螺栓構件與從後部被插入的轂部螺合使防護構件被固定在框體部。因此,可抑制液體滲入機構裝設空間,且不會讓螺栓構件露出後 部且可以容易地固定防護構件。
對於捲線器本體,貫通部,是只有設在框體部也可以。在此情況下,貫通部因為不是設在蓋構件而只有設於框體部,所以不需要使用別的密封構件將貫通部對於機構裝設空間液密地密封。因此,可以更容易地固定防護構件。
對於捲線器本體,框體部,是具有從框體部的內側面朝向蓋構件突出的突出部也可以。突出部,是將前緣部及後緣部連結地沿著前後方向延伸。第2貫通孔,是在突出部內沿著前後方向貫通前緣部及後緣部地設置。在此情況下,因為在框體部內設置朝向蓋構件突出的突出部,在突出部內設有貫通前緣部及後緣部的第2貫通孔,所以對於貫通部的機構裝設空間的液密構造可以容易地形成。且,將框體部藉由鑄模成形製作的情況,即使設置突出部也可由左右方向(驅動軸方向)被分割的單純的模具製作框體部。
對於捲線器本體,第2貫通孔,是具有第1部分及第2部分及第3部分。第1部分是設在前部,可讓螺栓構件的頭部插入。第2部分是設在後部,可讓轂部插入也可以。第3部分,是被配置於第1部分及第2部分之間,比第1部分更小徑。
在此第2貫通孔中,使螺栓構件的頭部被插入第1部分,藉由與第3部分的段差使頭部被卡止。且,使轂部被插入第2部分。轂部的長度,是形成可在先端及 第3部分的段差之間獲得間隙的長度較佳。
對於捲線器本體,貫通部,是可裝卸自如地裝設於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也可以。此情況時,因為貫通部是對於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可裝卸自如,所以貫通部的裝設容易。
對於捲線器本體,紡車式捲線器,是具備:捲筒、及在捲筒捲取釣線用的轉子、及將轉子驅動用的驅動齒輪也可以。捲線器本體的筒狀部,是在驅動齒輪的軸方向,被配置於與驅動齒輪相面對的位置。在此情況下,因為可以將筒狀部及驅動齒輪在軸方向並列地配置,所以筒狀部不會與驅動齒輪干涉。因此,即使設置筒狀部也可以達成驅動齒輪的大徑化。
對於捲線器本體,框體部,是具有可裝設於釣竿的釣竿裝設部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因為在剛性較高的框體部設有當進行釣魚時來自釣竿的力會作用的釣竿裝設部,所以容易確保釣竿裝設部的強度。
本發明的紡車式捲線器,是具備:上述捲線器本體、及捲筒、及轉子、及驅動齒輪。捲筒,是對於捲線器本體被裝設成可前後往復移動。轉子,是為了捲附釣線在捲筒而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驅動齒輪,是將轉子驅動用者。
在此紡車式捲線器中,可以獲得可達成上述作用效果的紡車式捲線器。
依據本發明的話,筒狀部是藉由第1密封構件及第2密封構件使與框體部之間被密封。因此,液體不會從筒狀部的內部滲入機構裝設空間內。且,可藉由1根螺栓構件進行將防護構件朝框體部的固定及將筒狀部朝框體部的固定。由此,可抑制液體滲入機構裝設空間,且螺栓構件不會露出後部且可以容易地固定防護構件。
2‧‧‧捲線器本體
2a、202a‧‧‧框體部
2b‧‧‧蓋構件
2d‧‧‧機構裝設空間
2e‧‧‧釣竿裝設部
3‧‧‧轉子
4‧‧‧捲筒
5‧‧‧轉子驅動機構
11‧‧‧驅動齒輪
25、125、225、325‧‧‧筒狀部
25a‧‧‧筒部
25b‧‧‧底部
25c、125c‧‧‧密封件裝設部
25d‧‧‧第1貫通孔
26、226、326‧‧‧防護構件
26a、226a、326a‧‧‧轂部
27、227、327‧‧‧螺栓構件
27a、227a、327a‧‧‧頭部
27b、227b、327b‧‧‧螺栓軸部
28、328‧‧‧第1密封構件
28a‧‧‧第1端部
28b‧‧‧第2端部
29、129、329‧‧‧第2密封構件
30、230、330‧‧‧第1開口部
31、231、331‧‧‧第2開口部
31a、131a‧‧‧第1孔部
31b‧‧‧第2孔部
31c‧‧‧壁部
100、300‧‧‧紡車式捲線器
125e‧‧‧環狀溝
131c‧‧‧壁部
224、324‧‧‧貫通部
224a、324a‧‧‧第2貫通孔
224c、324c‧‧‧第1部分
224d、324d‧‧‧第2部分
224e、324e‧‧‧第3部分
228、328‧‧‧第1密封構件
229、329‧‧‧第2密封構件
230‧‧‧第1開口部
231‧‧‧第2開口部
325f‧‧‧第1環狀溝
325g‧‧‧第2環狀溝
〔第1圖〕
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紡車式捲線器的側面圖。
〔第2圖〕
其側面剖面圖
〔第3圖〕
第1圖的切斷線III-III的剖面圖。
〔第4圖〕
框體部的放大立體圖。
〔第5圖〕
捲線器本體的後部的擴大側面剖面圖。
〔第6圖〕
第1實施例的變形例的相當於第5圖的擴大側面剖面圖。
〔第7圖〕
第2實施例的相當於第3圖的剖面圖。
〔第8圖〕
第2實施例的相當於第4圖的框體部的放大立體圖。
〔第9圖〕
第2實施例的相當於第5圖的捲線器本體的後部的擴大側面剖面圖。
〔第10圖〕
第3實施例的相當於第5圖的捲線器本體的後部的擴大側面剖面圖。
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紡車式捲線器100,是可將釣線朝前方吐出的捲線器。紡車式捲線器100,是具備:操作桿1、及將操作桿1可旋轉自如地支撐的捲線器本體2、及轉子3、及捲筒4。轉子3,是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2的前部。捲筒4,是將釣線捲取在外周面者,可前後移動自如地配置於轉子3的前部。又,操作桿1是裝設於捲線器本體2的左右其中任一也可以。
<捲線器本體的構成>
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捲線器本體2,是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具備:設有側部開口的機構裝設空間2d的框體部2a、及蓋構件2b(第3圖)、及筒狀部25、及設有轂部26a的防護構件26、及螺栓構件27、及第1密 封構件28、及第2密封構件29。框體部2a,是具有:朝前緣部開口且與機構裝設空間2d連通的第1開口部30、及被配置於第1開口部30的相反側並與機構裝設空間2d連通並朝後緣部開口的第2開口部31。
框體部2a,是例如,鎂合金和鋁合金等的輕合金製者。在框體部2a中,在上部一體形成有朝前後延伸的T字形的釣竿裝設部2e。在框體部2a的機構裝設空間2d內,如第2圖所示,設有:轉子驅動機構5、及擺動機構6。在框體部2a的前端,如第3圖、第4圖、及第5圖所示,形成有:構成圓形的凸緣部2f的大致半圓形的第1凸緣2f1、及比凸緣部2f小徑且先端開口的圓筒部2g(第4圖參照)。在第1凸緣2f1中,開口有第1開口部30。
第1開口部30,是藉由具有螺栓構件27可通過的內徑的圓孔所構成。第1開口部30,是形成從框體部2a的前緣部也就是第1凸緣部2f朝向第2開口部31突出的第1突出部2h。第1開口部30,是藉由螺栓構件27安裝防護構件26之後藉由第1密封構件28塞住。
第2開口部31,是在從框體部2a的後緣部朝向第1開口部30突出的第2突出部2i形成圓形。第2開口部31,是具有:在框體部2a的後緣部呈圓形開口的第1孔部31a、及從第1孔部31a朝向框體部2a的前緣部呈圓形形成的第2孔部31b、及開口有第2孔部31b的壁部31c。在第1孔部31a中,可讓防護構件26的轂部26a插 入。第2孔部31b,是比第1孔部31a更小徑。螺栓構件27的後述的螺栓軸部27b可通過第2孔部31b。壁部31c,是由開口有第2孔部31b且與第2孔部31b垂直的面所構成。
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蓋構件2b,是為了將機構裝設空間2d塞住而可裝卸地被裝設於框體部2a。蓋構件2b,是例如,鎂合金和鋁合金等的輕合金製者。蓋構件2b,是例如,在由轉子3隱藏的前側的2處藉由無圖示的2條的固定螺栓被固定於框體部2a。前側的2條的固定螺栓,是被螺入形成於框體部2a前部的第4圖所示的2個螺紋孔18。且,蓋構件2b,是由背離轉子3的後側的1處藉由無圖示的固定螺栓被固定於框體部2a。後側的固定螺栓,是被螺入形成於框體部2a後部的螺紋孔19。因此,前側的2條固定螺栓是藉由轉子3被隱藏。且,後側的固定螺栓,是藉由防護構件26被覆蓋。因此,將蓋構件2b固定的固定螺栓不會露出捲線器本體2的外部。在蓋構件2b的前端中,形成有與第1凸緣2f1一起構成凸緣部2f的第2凸緣2f2。
如第3圖、第4圖及第5圖所示,筒狀部25,是在第1開口部30及第2開口部31之間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機構裝設空間2d。筒狀部25,是對於機構裝設空間2d成為液密的方式設於機構裝設空間2d內。筒狀部25,是在第1實施例中,與框體部2a別體,例如聚醯胺樹脂或聚縮醛等的合成樹脂製的構件。筒狀部25,是被 配置於框體部2a的機構裝設空間2d。筒狀部25,是被配置於第1開口部30及第2開口部31之間。筒狀部25,是具有:與第1開口部30相面對配置可將螺栓構件27的頭部27a插入的筒部25a、及底部25b、及密封件裝設部25c。筒部25a,是具有與第1開口部30實質上同徑的孔。底部25b,是與壁部31c相面對配置。底部25b,是具有螺栓構件27的螺栓軸部27b可通過的第1貫通孔25d。底部25b,是可將螺栓構件27的頭部27a卡止。密封件裝設部25c,是從底部25b朝向壁部31c呈筒狀突出。密封件裝設部25c的先端部,是與壁部31c接觸地配置。第1貫通孔25d,是與第2開口部31的第2孔部31b實質上同徑的孔。
防護構件26,是如第2圖、第4圖及第5圖所示,將框體部2a及蓋構件2b覆蓋的方式從後方裝設的構件。防護構件26,是決定捲線器本體2的後部的外形的形狀。防護構件26,是透過姿勢配合用的無圖示的密封墊被裝設於包含釣竿裝設部2e的框體部2a及蓋構件2b。防護構件26的轂部26a,是使螺栓構件27被螺固在中心的方式形成棒狀。轂部26a,是朝前方突出形成,可從框體部2a的後緣部插入第2開口部31。具體而言,轂部26a,是如前述可插入第2開口部31的第1孔部31a。在轂部26a的中心,形成有供螺栓構件27螺入用的母螺紋部26b。母螺紋部26b,是延伸至轂部26a的軸方向的途中的位置為止。轂部26a,是具有當防護構件26被固 定時,可形成第1孔部31a及第2孔部31b的段差及間隙的長度。
如第4圖所示,螺栓構件27,是具有:頭部27a、及形成比頭部27a小徑且在外周部形成有公螺紋部的螺栓軸部27b的構件。在此實施例中,螺栓構件27,是與形成於轂部26a的母螺紋部26b螺合的螺栓構件。但是,螺栓構件,是可在轂部26a內形成母螺紋部的自攻螺釘也可以。螺栓構件27,是在紡車式捲線器100的組裝前被裝設於筒狀部25。在組裝時,經由第1開口部30將螺絲起子等的旋緊工具的先端插入筒狀部25,藉由旋緊工具將螺栓構件27旋轉並螺入防護構件26的轂部26a。由此,防護構件26及筒狀部25被固定於框體部2a。
第1密封構件28,是將筒狀部25及第1開口部30的間隙密封。第1密封構件28,是各別與第1開口部30及筒狀部25的筒部25a的內周面嵌合。第1密封構件28,是合成橡膠等的彈性體製的構件。如第4圖所示,第1密封構件28,是使其與第1開口部30嵌合的第1端部28a的外徑,比與筒狀部25的筒部25a嵌合的第2端部28b的外徑更大的截頭圓錐形狀的構件。第1密封構件28的第1端部28a的外徑,是比第1開口部30的內徑更大,第2端部28b的外徑,是比筒狀部25的筒部25a的內徑稍小。由此,第1密封構件28是成為先端較細的形狀,容易經由第1開口部30將第1密封構件28裝設在筒狀部25。藉由這種構成的第1密封構件28,可防止液 體從筒狀部25的內部朝機構裝設空間2d內滲入,並且可防止液體從第1開口部30朝機構裝設空間2d內滲入。
第2密封構件29,是將筒狀部25及第2開口部31的間隙密封。第2密封構件,是被裝設於密封件裝設部25c的O形環。O形環的線徑,是比密封件裝設部25c的突出長度更大。由此,在密封件裝設部25c的先端面與壁部31c抵接的狀態下使第2密封構件29被壁部31c及底部25b挾持並些微地壓縮。由此,第2密封構件29,是將底部25b及壁部31c的間隙密封。此結果,液體即使滲入第2開口部31仍可防止液體從筒狀部25朝機構裝設空間2d內滲入。
在此捲線器本體2中,將防護構件26安裝用的螺栓構件27是藉由第1密封構件28覆蓋。因此,螺栓構件27是可以獲得不露出外部的簡潔的外觀。且,第1開口部30及筒狀部25的間隙是藉由第1密封構件28被密封,第2開口部31及筒狀部的間隙是藉由第2密封構件29被密封。因此,可抑制液體滲入機構裝設空間2d,且螺栓構件27不會露出後部且可以容易地固定防護構件26。且因為將蓋構件2b固定於框體部2a的螺栓構件也藉由轉子3及防護構件26被隱藏,所以那些的固定螺栓也不會露出外部。
<紡車式捲線器的其他的構成>
轉子驅動機構5,是如第3圖所示,具有:操作桿 1被固定的驅動軸10、及在驅動軸10被一體或別體設置的平齒輪的形態的驅動齒輪11、及與驅動齒輪11嚙合的小齒輪12。驅動軸10,是如第3圖所示,藉由第1軸承16a及第2軸承16b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2。第1軸承16a,是被裝設於設在框體部2a的第1轂部17a。第2軸承16b,是被裝設於設在蓋構件2b的第2轂部17b。驅動齒輪11的外周部,是在驅動軸10的軸方向,與被配置於框體部2a的筒狀部25相面對地配置。換言之,筒狀部25,是被配置成不與驅動齒輪11干涉。因此,即使設置筒狀部25也不會阻礙驅動齒輪11的大徑化。因此,此實施例的驅動齒輪11,是比習知的驅動齒輪的直徑更大齒數更多。
如第2圖所示,小齒輪12是形成筒狀,小齒輪12的前部是貫通轉子3的中心部,藉由螺帽13被固定於轉子3。且,小齒輪12,其軸方向的中間部及後端部,是透過各別軸承14a、14b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體2。
擺動機構6,是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將透過牽引機構60被連結在捲筒4的中心部的捲筒軸15朝前後方向移動使捲筒4朝同方向移動用的機構。擺動機構6,是具有:與捲筒軸15的下方平行配置的橫動凸輪軸21、及沿著橫動凸輪軸21朝前後方向移動的滑件22、及被固定於橫動凸輪軸21先端的中間齒輪23。捲筒軸15的後端是不可旋轉地被固定在滑件22。中間齒輪23是與 小齒輪12嚙合。
轉子3,是如第2圖所示,對於捲線器本體2繞前後方向的第1軸X周圍可旋轉自如。轉子3,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小齒輪12。轉子3,是具有:與小齒輪12連結的大致筒狀的轉子本體3a、及從轉子本體3a的兩側方延伸的第1轉子臂3b及第2轉子臂3c。且,轉子3,是具有與第1轉子臂3b及第2轉子臂3c可擺動地連結的導環臂40。導環臂40,是為了將釣線捲取在捲筒4而設置。
轉子3,是可藉由具有滾子型的單向離合器51的逆轉防止機構50切換至逆轉禁止狀態及逆轉許可狀態。此切換操作,是可藉由被配置於捲線器本體2下部的切換操作桿52進行。
捲筒4,是如第2圖所示,被配置於轉子3的第1轉子臂3b及第2轉子臂3c之間。捲筒4,是透過牽引機構60被裝設在捲筒軸15的先端。捲筒4,是具有:在外周捲取釣線的捲線胴部4a、及在捲線胴部4a的後方與捲線胴部4a一體形成的筒狀的裙部4b、及設在捲線胴部4a前端的大徑的凸緣部4c。
牽引機構60,是將捲筒4的旋轉制動者,具有:與捲筒軸15的先端螺合的牽引力調整調整鈕61、及藉由牽引力調整調整鈕61被推壓將捲筒4制動的制動部62。
<捲線器本體的組裝程序>
在這種構成的紡車式捲線器中,將轉子驅動機構5及擺動機構6裝設在捲線器本體2內,並且將逆轉防止機構50裝設在圓筒部2g內。且,將螺栓構件27及第2密封構件29裝設在筒狀部25,藉由螺栓構件27將筒狀部25暫置在框體部2a的機構裝設空間2d內。在此狀態下將蓋構件2b蓋在框體部2a,藉由無圖示的固定螺栓將蓋構件2b固定在框體部2a。接著,從框體部2a及蓋構件2b的後方將防護構件26裝設。此時,將防護構件26的轂部26a插入第2開口部31的第1孔部31a。且,從第1開口部30,利用螺絲起子等的旋緊工具將螺栓構件27螺入轂部26a,將防護構件26及筒狀部25固定於框體部2a。由此,捲線器本體2的組裝作業完成。
在此,筒狀部25及第1開口部30的間隙、及筒狀部及第2開口部31的間隙,是藉由第1密封構件28及第2密封構件29被密封。且,將被配置於筒狀部25的內部的1根螺栓構件27,與從後部被插入第2開口部31的轂部26a螺合使防護構件26及筒狀部25固定在框體部2a。因此,可抑制液體滲入機構裝設空間2d,且螺栓構件27不會露出後部且可以將防護構件26容易地固定在框體部2a。
<第1實施例的變形例>
在第1實施例中,雖將筒狀部25的密封件裝設部25c的先端與第2開口部31的壁部31c接觸,但是本發明 不限定於此。如第6圖所示,在第1實施例的變形例中,只由可將轂部126a插入的第1孔部131a構成第2開口部131。筒狀部125的密封件裝設部125c,是與第2開口部131的第1孔部131a嵌合。在變形例中,在密封件裝設部125c的外周面形成將第2密封構件129裝設用的環狀溝125e,藉由第2密封構件129將密封件裝設部125c及第1孔部131a的內周面的間隙密封。且,筒狀部125的底部125b,是與第2開口部131的壁部31c接觸。其他的構成,因為是與第1實施例同樣所以附加與第1實施例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
在這種構成的第1實施例的變形例中,將筒狀部125暫置在機構裝設空間2d內時,筒狀部125容易被保持。
<第2實施例>
在第1實施例中,雖將筒狀部25與框體部2a別體設置,但是如第7圖、第8圖及第9圖所示,在第2實施例中,將紡車式捲線器300的捲線器本體202的筒狀部225,與框體部202a一體形成。且,第1開口部230及第2開口部231沒有與機構裝設空間2d連通,而與第2貫通孔224a連通。筒狀部225,是具有將機構裝設空間2d朝前後方向貫通的第2貫通孔224a,且具有對於機構裝設空間2d被液密地密封的貫通部224。又,如之後的說明,對於與第1實施例同樣的構成的構件,是在之後的說 明及之後的圖面附加與第1實施例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在第1凸緣2f1中,由圓孔構成的第1開口部230是與貫通部224連通地開口。第1開口部230,是藉由螺栓構件227安裝防護構件226之後藉由帽239塞住。框體部202a,是具有形成於內側面的上部的突出部232。突出部232,是朝向蓋構件2b突出地形成。突出部232,是將框體部202a的前緣部及後緣部連結沿著前後方向延伸。使貫通部224的第2貫通孔224a貫通框體部202a的前緣部及後緣部地設在此突出部232。因此,貫通部224,是對於機構裝設空間2d被液密地密封。
第2貫通孔224a,是如第8圖及第9圖所示,具有:第1部分224b、及第2部分224c、及第3部分224d。第1部分224b,是與第1開口部230連通。第1部分224b,是設在框體部202a的前部,可讓螺栓構件227的頭部227a插入的孔。第2部分224c,是設在框體部202a的後部,可讓防護構件226的後述的轂部226a插入的孔。第2部分224c,是與第2開口部231連通。第3部分224d,是被配置於第1部分224b及第2部分224c之間。第3部分224d,是比第1部分224b更小徑的孔,可讓螺栓構件227的軸部227b插入。在第1部分224b及第3部分224d的段差中,使螺栓構件227的頭部227a被卡止。在第3部分224d中,軸部227b可通過,並到達第2部分224c。在第2部分224c中,轂部226a被插入。轂 部226a的先端部,是被配置於比第2部分224c及第3部分224d的段差更後方。
配合第2貫通孔224a的形狀在突出部232中,如第8圖所示使對應第3部分224d的中間部232a形成比其兩側的部分更小徑。由此,突出部232及貫通部224之間的板厚成為均等,在鑄模成形時不易產生皺紋,可防止由皺紋所產生的貫通部224的孔的變形。
防護構件226,是與第1實施例的防護構件26同樣的構成。但是,轂部226a的長度是比第1實施例的轂部26a更長。轂部226a,是可從框體部202a的後部朝向貫通部224的第2貫通孔224a突出地形成。轂部226a是如前述可插入貫通部224的第2部分224c。如第8圖所示,在轂部226a的中心,形成有供螺栓構件227螺入用的螺固凹部226b。螺固凹部226b,是延伸至轂部226a的軸方向的途中的位置為止。
如第9圖所示,螺栓構件227,是具有:頭部227a、及形成於比頭部227a小徑且在外周部形成有公螺紋部的軸部227b的構件。在第2實施例中,螺栓構件227,是使用可形成母螺紋部的自攻螺釘。但是,螺栓構件,是使用螺合於母螺紋部的通常的螺栓也可以。此情況,在螺固凹部形成有母螺紋部。螺栓構件227,是從框體部202a的前部朝貫通部224插入並與防護構件226的轂部226a螺合。由此,防護構件226被固定於框體部202a。
在此捲線器本體202中,將防護構件226安裝用的螺栓構件227是被帽239覆蓋。因此,螺栓構件227可以獲得不露出外部的簡潔的外觀。且,螺栓構件227是被裝設於對於機構裝設空間2d被液密地密封的貫通部224,進一步防護構件226的轂部226a也被配置於貫通部224藉由螺栓構件227被固定於框體部202a。因此,可抑制液體滲入機構裝設空間2d,且螺栓構件227不會露出後部且可以容易地固定防護構件226。且因為將蓋構件2b固定於框體部202a的螺栓構件也藉由轉子3及防護構件226被隱藏,所以那些的螺栓構件也不會露出外部。
<捲線器本體的組裝程序>
在這種構成的紡車式捲線器中,將轉子驅動機構5和擺動機構6裝設在捲線器本體202內,並且將逆轉防止機構50裝設在圓筒部2g內。在此狀態下將蓋構件2b蓋在框體部202a,藉由無圖示的固定螺栓螺固於框體部202a。接著,從框體部202a及蓋構件2b的後方裝設防護構件226。此時,將防護構件226的轂部226a插入第2貫通孔224a的第2部分224c。且,從第1部分224b將螺栓構件227插入,利用螺絲起子等的工具將螺栓構件227螺入轂部226a,將防護構件226固定於框體部202a。由此,完成捲線器本體202的組裝作業。
在此,將對於機構裝設空間2d從前部被插入 的液密的貫通部224內的1根螺栓構件227與從後部被插入的轂部226a螺合使防護構件226固定在框體部202a。因此,可抑制液體滲入機構裝設空間2d,且螺栓構件227不會露出後部且可以容易地固定防護構件226。
<第3實施例>
在前述第1實施例中,雖將筒狀部25只有配置在機構裝設空間2d,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在第10圖所示的捲線器本體302中,筒狀部325,是貫通框體部302a的第1開口部330及第2開口部331地配置。因此,筒狀部325,是超過機構裝設空間2d地配置。第1開口部330,是具有大徑的第3孔部330a及小徑的第4孔部330b。第2開口部331是形成可讓筒狀部325貫通。
筒狀部325,是具有:被卡止於第3孔部330a及第4孔部330b的段差部分的大徑的鍔部325b、及比鍔部325b更小徑的筒部325a。筒狀部325,是進一步具有設有第2貫通孔324a的貫通部324。第2貫通孔324a,是具有:設有可讓螺栓構件327的頭部327a插入的內徑的第1部分324b、及設有可讓防護構件326的轂部326a插入的內徑的第2部分324c、及被配置於第1部分324b及第2部分324c之間的小徑的第3部分324d。第3部分324d,是具有螺栓構件327的螺栓軸部327b可通過的內徑。筒部325a的後端部,是比框體部302a更朝後方突出。
防護構件326的轂部226a的先端部,是被配置於比第2部分324c及第3部分324d的段差更後方。
螺栓構件327,其頭部327a被卡止於第1部分324b及第3部分324d的段差。螺栓軸部327b,是貫通第3部分324d並與轂部326a螺合。螺栓構件327,是例如自攻螺釘。
將筒狀部325及第1開口部330的間隙密封的第1密封構件328,是被配置於筒部325a前部的外周面及第1開口部330之間。第1密封構件328,是如第10圖放大顯示,被裝設於形成於筒部325a的外周面的第1環狀溝325f。
將筒狀部325及第2開口部331的間隙密封的第2密封構件329,是被配置於筒部325a的後部的外周面及第2開口部331之間。第2密封構件329,是如第10圖放大顯示,被裝設於形成於筒部325a後部的外周面的第2環狀溝325g。第1密封構件328及第2密封構件329,是O形環。筒狀部325的第1部分324b的前側開口部分,是藉由例如彈性體製的帽構件339塞住。
在如此形成的捲線器本體302中,將裝設了第1密封構件328及第2密封構件329的筒狀部325從第1開口部330插入,貫通第2開口部331預先朝框體部302a壓入直到鍔部325b與第3孔部330a及第4孔部330b的段差接觸為止。朝機構裝設空間2d內的轉子驅動機構5及擺動機構6等的機構的組裝若完成的話,將防護 構件326的轂部326a插入貫通部324的第2部分324c。且,從第1部分324b將螺栓構件327插入,使防護構件326與框體部302a及蓋構件(無圖示)接觸,且鍔部325b螺入至與第1開口部330的第3孔部330a及第4孔部330b的段差接觸為止。由此,防護構件326及筒狀部325是被固定於框體部302a。
在這種構成的捲線器本體302中,因為筒狀部325的前後的外周部是藉由第1密封構件328及第2密封構件329被密封,所以可防止液體從筒狀部325及第1開口部330及第2開口部331的間隙滲入機構裝設空間2d。且,因為筒狀部325是貫通框體部302a的前緣部及後緣部地設置,所以液體即使滲入筒狀部325的內部,仍可防止液體滲入機構裝設空間2d。其他的構成因為是與前述第1實施例同樣所以省略說明。
<特徵>
上述實施例,可如下述的方式表現。
(A)捲線器本體2,是可裝設於釣竿,將釣線朝前方吐出的紡車式捲線器100的捲線器本體2。捲線器本體2,是具備:框體部2a、及蓋構件2b、及防護構件26、及筒狀部25、及螺栓構件27。框體部2a,是具有:側部開口的機構裝設空間2d、及朝前緣部開口且與機構裝設空間2d連通的第1開口部30、及被配置於第1開口部30相反側並與機構裝設空間2d連通並朝後緣部開 口的第2開口部31。蓋構件2b,是為了將機構裝設空間2d塞住而可裝卸自如地裝設於框體部2a。防護構件26,是將框體部2a及蓋構件2b覆蓋的方式從後方裝設。防護構件26,是具有可從框體部2a的後緣部插入第2開口部31的轂部26a。筒狀部25,是在第1開口部30及第2開口部31之間對於機構裝設空間2d成為液密的方式設於機構裝設空間2d內。螺栓構件27,是可通過第1開口部30,且頭部27a被卡止在筒狀部25的內部地被螺入轂部26a。
在此捲線器本體2中,藉由使頭部27a被卡止於筒狀部25的1根螺栓構件27就可使防護構件26被固定於框體部2a。此筒狀部25,是在機構裝設空間2d內的第1開口部30及第2開口部31之間對於機構裝設空間2d設成液密。因此,液體不會從筒狀部25的內部滲入機構裝設空間2d內。且,可藉由1根螺栓構件進行將防護構件26朝框體部2a的固定。由此,可抑制液體滲入機構裝設空間2d,且螺栓構件27不會露出後部且可以容易地固定防護構件26。
(B)對於捲線器本體2,第1開口部30及第2開口部31,是各別與機構裝設空間2d連通。筒狀部25,是在第1開口部30及第2開口部31之間在機構裝設空間2d內配置有至少一部分。捲線器本體2,是進一步具備第1密封構件28及第2密封構件29。第1密封構件28,是將筒狀部25及第1開口部30的間隙密封。第2密 封構件29,是將筒狀部25及第2開口部31的間隙密封。
(C)對於捲線器本體2,第2開口部31,是具有:朝後緣部開口且使轂部26a被插入的第1孔部31a、及從第1孔部31a朝向前緣部形成且螺栓構件27的螺栓軸部27b可通過且比第1孔部31a更小徑的第2孔部31b、及設有開口有第2孔部31b且與第2孔部31b垂直的面的壁部31c。筒狀部25,是被配置於機構裝設空間2d內。筒狀部25,是具有:筒部25a、及底部25b。筒部25a,是與第1開口部30相面對配置。筒部25a,是可讓螺栓構件27的頭部插入。底部25b,是與壁部31c相面對配置。底部25b,是具有螺栓軸部27b可通過的第1貫通孔25d。底部25b,是可將頭部27a卡止。第1密封構件28,是與第1開口部30及筒部25a嵌合。
(D)對於捲線器本體2,第1密封構件28,是使與第1開口部30嵌合的第1端部28a比與筒部25a嵌合的第2端部28b更大徑的截頭圓錐形狀的彈性體製的構件。在此情況下,通過第1開口部30被裝設於筒部25a的第1密封構件28因為是形成先端較細,所以容易將第1密封構件28裝設在筒部25a。
(E)對於捲線器本體2,第2密封構件29,是被配置於壁部31c及底部25b之間。筒狀部25,是具有從底部25b朝向壁部31c呈圓形突出的密封件裝設部25c。第2密封構件29,是被裝設於密封件裝設部25c的 外周面。在此情況下,被配置於壁部31c及底部25b之間的第2密封構件29因為是被裝設於密封件裝設部25c,所以可以將第2密封構件29確實地裝設。
(F)對於捲線器本體2,第2密封構件29,是可裝設於密封件裝設部25c的O形環。在此情況下,可以藉由市售的O形環將筒狀部25及第2開口部31的間隙密封。
(G)對於捲線器本體2,筒狀部25,是可裝卸自如地裝設於第1開口部30及第2開口部31。在此情況下,因為筒狀部25是對於第1開口部30及第2開口部31可裝卸自如,所以筒狀部25的裝設容易。
(H)對於捲線器本體202,筒狀部225,是具有將機構裝設空間2d朝前後方向貫通並與第1開口部230及第2開口部231連通的第2貫通孔224a,且具有對於機構裝設空間2d被液密地密封的貫通部224。
在此捲線器本體202中,將防護構件226固定於框體部202a的情況,將防護構件226的轂部226a從後部插入第2貫通孔224a。在此狀態下將螺栓構件227從前部朝第2貫通孔224a插入並與轂部226a螺合。由此,防護構件226被固定於框體部202a。此時,因為貫通部224是對於機構裝設空間2d被液密地密封,所以液體不會從貫通部224滲入機構裝設空間2d。
(I)對於捲線器本體202(302),貫通部224(324),是只有設於框體部202a(302a)。在此情況 下,因為貫通部224(324)不設在蓋構件2b而只有設於框體部202a(302a),所以不需要使用別的密封構件將貫通部224(324)對於機構裝設空間2d液密地密封的構成。因此,可以更容易地固定防護構件226(326)。
(J)對於捲線器本體202,框體部202a,是具有從框體部202a的內側面朝向蓋構件2b突出的突出部232。突出部232,是將前緣部及後緣部連結地沿著前後方向延伸。第2貫通孔224a,是在突出部232內沿著前後方向貫通前緣部及後緣部地設置。在此情況下,在框體部202a內設置朝向蓋構件2b突出的突出部232,因為在突出部232內設有貫通前緣部及後緣部的第2貫通孔224a,所以可以容易地形成對於貫通部224的機構裝設空間2d的液密構造。且,將框體部202a藉由鑄模成形製作的情況,即使設置突出部232也可以由左右方向(驅動軸方向)被分割的單純的模具製作框體部。
(K)對於捲線器本體202,第2貫通孔224a,是具有第1部分224b及第2部分224c及第3部分224d。第1部分224b是設在前部,可讓螺栓構件227的頭部227a插入。第2部分224c是設在後部,可讓轂部226a插入。第3部分224d,是被配置於第1部分224b及第2部分224c之間,比第1部分224b及第2部分224c小徑。
在此第2貫通孔224a中,螺栓構件227的頭部227a被插入第1部分224b,藉由第3部分224d的段 差使頭部227a被卡止。且,轂部226a被插入第2部分224c。轂部226a的長度,是在先端及第3部分224d的段差之間可形成間隙的長度較佳。
(L)對於捲線器本體2,貫通部324,是可裝卸自如地裝設於第1開口部330及第2開口部331。此情況時,因為貫通部324是對於第1開口部330及第2開口部331可裝卸自如,所以貫通部324的裝設容易。
(M)紡車式捲線器,是具備:捲筒4、及在捲筒4捲取釣線用的轉子3、及將轉子3驅動用的驅動齒輪11。對於捲線器本體2,筒狀部25,是在驅動齒輪11的軸方向,被配置於與驅動齒輪11相面對的位置。在此情況下,因為可以將筒狀部25及驅動齒輪11在軸方向並列地配置,所以筒狀部25不會與驅動齒輪11干涉。因此,即使設置筒狀部25也可以達成驅動齒輪11的大徑化。
(N)對於捲線器本體2,框體部2a,是具有可裝設於釣竿的釣竿裝設部2e。在此情況下,因為在剛性較高的框體部2a設有當進行釣魚時來自釣竿的力會作用的釣竿裝設部2e,所以容易確保釣竿裝設部2e的強度。
(O)紡車式捲線器100,是具備:捲線器本體2、及捲筒4、及轉子3、及驅動齒輪11。捲筒4,是對於捲線器本體2被裝設成可前後往復移動。轉子3,是為了在捲筒4捲附釣線而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線器本 體2。
在此紡車式捲線器100中,可以獲得可達成上述作用效果的紡車式捲線器。
<其他的實施例>
以上,雖說明了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發明的實質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尤其是本說明書所記載的複數實施例及變形例可依據需要任意組合。
(a)在第1實施例中,第2密封構件29雖揭示O形環,但是第2密封構件不限定於O形環。例如,被配置於壁部31c及底部25b之間的環狀的薄片密封墊也可以。
(b)在第1至第3實施例中,釣竿裝設部2e雖是一體形成於框體部2a,但是釣竿裝設部2e是一體形成於蓋構件2b也可以。
(c)在第2實施例中,雖將突起部232從框體部202a的內側面突出,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例如,從框體部202a的內部的上面朝向下方形成突出部也可以。但是,將框體部202a由鑄模成形製作的情況時,為了避免模具的複雜化,突出部232,是朝向蓋構件2b突出較佳。
2‧‧‧捲線器本體
2a‧‧‧框體部
2e‧‧‧釣竿裝設部
2f‧‧‧凸緣部
2f1‧‧‧第1凸緣
2h‧‧‧第1突出部
2i‧‧‧第2突出部
25‧‧‧筒狀部
25a‧‧‧筒部
25b‧‧‧底部
25c‧‧‧密封件裝設部
25d‧‧‧第1貫通孔
26‧‧‧防護構件
26a‧‧‧轂部
26b‧‧‧母螺紋部
27‧‧‧螺栓構件
27a‧‧‧頭部
27b‧‧‧螺栓軸部
28‧‧‧第1密封構件
29‧‧‧第2密封構件
30‧‧‧第1開口部
31‧‧‧第2開口部
31a‧‧‧第1孔部
31b‧‧‧第2孔部
31c‧‧‧壁部

Claims (15)

  1. 一種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是被裝設於釣竿,可將釣線朝前方吐出,具備:框體部,具有:側部開口的機構裝設空間、及朝前緣部開口的第1開口部、及被配置於前述第1開口部相反側且朝後緣部開口的第2開口部;及蓋構件,是為了將前述機構裝設空間塞住而可裝卸地被裝設於前述框體部;及防護構件,是具有可從前述框體部的前述後緣部朝前述第2開口部插入的轂部,且將前述框體部及蓋構件覆蓋的方式從後方被裝設;及筒狀部,是在前述第1開口部及前述第2開口部之間對於機構裝設空間成為液密的方式設於前述機構裝設空間內;及螺栓構件,是可通過前述第1開口部,且頭部被卡止在前述筒狀部的內部地螺入前述轂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其中,前述第1開口部及前述第2開口部,是各別與前述機構裝設空間連通,前述筒狀部,是在前述第1開口部及前述第2開口部之間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前述機構裝設空間內,進一步具備:將前述筒狀部及前述第1開口部的間隙密封的第1密 封構件、及將前述筒狀部及前述第2開口部的間隙密封的第2密封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其中,前述第2開口部,是具有:朝前述後緣部開口讓前述轂部插入的第1孔部、及從前述第1孔部朝向前述前緣部形成使前述螺栓構件的螺栓軸部可通過且比前述第1孔部更小徑的第2孔部、及設有開口有前述第2孔部且與前述第2孔部垂直的面的壁部,前述筒狀部,是具有:被配置於前述機構裝設空間內且與前述第1開口部相面對配置可讓前述螺栓構件的頭部插入的筒部、及與前述壁部相面對配置且具有前述螺栓軸部可通過的第1貫通孔可將前述頭部卡止的底部,前述第1密封構件,是嵌合於前述第1開口部及前述筒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其中,前述第1密封構件,是與前述第1開口部嵌合的一端部比與前述筒部嵌合的另一端部更大徑的截頭圓錐形狀的彈性體製的構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所述之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其中,前述第2密封構件,是被配置於前述壁部及前述底部 之間,前述筒狀部,是具有從前述底部朝向前述壁部呈圓形突出的密封件裝設部,前述第2密封構件,是被裝設於前述密封件裝設部的外周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其中,前述第2密封構件,是可裝設於前述密封件裝設部的O形環。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其中,前述筒狀部,是可裝卸自如地裝設於前述第1開口部及前述第2開口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其中,前述筒狀部,是具有將前述機構裝設空間朝前後方向貫通並與前述第1開口部及前述第2開口部連通的第2貫通孔,且具有對於前述機構裝設空間被液密地密封的貫通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其中,前述貫通部,是只有設於前述框體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其中, 前述框體部,是具有將前緣部及後緣部連結並沿著前後方向延伸且從前述框體部的內側面朝向前述蓋構件突出的突出部,前述第2貫通孔,是在前述突出部內沿著前述前後方向貫通前述前緣部及前述後緣部地設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其中,前述第2貫通孔,是具有:設在前部可讓前述螺栓構件的頭部插入的第1部分、及設在後部可讓前述轂部插入的第2部分、及被配置於前述第1部分及前述第2部分之間可讓前述螺栓構件的軸部插入且比前述第1部分更小徑的第3部分。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其中,前述貫通部,是可裝卸自如地裝設於前述第1開口部及前述第2開口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其中,前述紡車式捲線器,是具備:捲筒、及在捲筒捲取釣線用的轉子、及將前述轉子驅動用的驅動齒輪,前述筒狀部,是在前述驅動齒輪的軸方向,被配置於與前述驅動齒輪相面對的位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其中, 前述框體部,是具有可裝設於前述釣竿的釣竿裝設部。
  15. 一種紡車式捲線器,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捲線器本體、及可前後往復移動地被裝設於前述捲線器本體的捲筒、及為了捲附前述釣線於前述捲筒而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前述捲線器本體的轉子、及將前述轉子驅動用的驅動齒輪。
TW102118945A 2012-06-07 2013-05-29 紡車式捲線器及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 TWI6318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9636A JP2013252097A (ja) 2012-06-07 2012-06-07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JP2012-129636 2012-06-07
JP2012140518A JP5956842B2 (ja) 2012-06-22 2012-06-22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JP2012-140518 2012-06-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0010A true TW201400010A (zh) 2014-01-01
TWI631896B TWI631896B (zh) 2018-08-11

Family

ID=48577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8945A TWI631896B (zh) 2012-06-07 2013-05-29 紡車式捲線器及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55735B2 (zh)
EP (1) EP2671446B1 (zh)
KR (1) KR102101238B1 (zh)
CN (1) CN103478093B (zh)
MY (1) MY165059A (zh)
TW (1) TWI6318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8539B2 (ja) * 2013-09-13 2017-09-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けリール
JP6419020B2 (ja) * 2015-04-28 2018-11-07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CN108471734B (zh) * 2015-12-18 2021-06-25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
JP6759047B2 (ja) * 2016-10-20 2020-09-23 株式会社シマノ 魚釣り用リール
JP6979785B2 (ja) * 2017-04-26 2021-12-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979384B2 (ja) * 2018-03-30 2021-12-15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WO2020257651A1 (en) 2019-06-21 2020-12-24 Biz Outdoors, Inc. Left handed fishing re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4330Y1 (zh) 1968-10-14 1973-02-03
JP4804330B2 (ja) 2006-12-21 2011-11-02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SG144041A1 (en) * 2006-12-21 2008-07-29 Shimano Kk Reel unit of spinning reel
JP4884343B2 (ja) * 2007-09-14 2012-02-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US7802744B2 (en) * 2007-09-14 2010-09-28 Shimano Inc. Spinning reel
JP5199904B2 (ja) 2009-01-28 2013-05-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
JP5135245B2 (ja) 2009-01-29 2013-02-06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8093A (zh) 2014-01-01
US9055735B2 (en) 2015-06-16
KR102101238B1 (ko) 2020-04-16
MY165059A (en) 2018-02-28
KR20130137542A (ko) 2013-12-17
US20130327870A1 (en) 2013-12-12
TWI631896B (zh) 2018-08-11
EP2671446A1 (en) 2013-12-11
CN103478093B (zh) 2017-04-12
EP2671446B1 (en)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00010A (zh) 紡車式捲線器及紡車式捲線器的捲線器本體
KR102430733B1 (ko) 낚시용 릴의 방수 구조
US9363988B2 (en) Spinning reel
JP2008154481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JP2015035987A5 (zh)
JP2007054016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JP6140956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TW201509298A (zh) 紡車式捲線器
JP2014057544A5 (zh)
KR20190054903A (ko) 낚시용 릴의 핸들 노브 및 낚시용 릴
TWI276401B (en) Reel unit for spinning reel
TWI556729B (zh) 紡車式捲線器的釣線導引機構
JP5956842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JP2008154482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KR20140080405A (ko) 릴 본체, 및 스피닝 릴
JP2014003923A5 (zh)
KR102633702B1 (ko) 낚시용 릴의 스풀 및 낚시용 릴
JP2010172272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機構
JP5135245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CN103875620B (zh) 纺车式绕线轮
CN110731316B (zh) 纺车式卷线器
TWI798475B (zh) 紡車式捲線器
TWI780085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操作桿安裝構造
TW201720295A (zh) 紡車式捲線器的轉子及紡車式捲線器
JP2013252097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