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51001A - 光配向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配向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51001A
TW201351001A TW102110351A TW102110351A TW201351001A TW 201351001 A TW201351001 A TW 201351001A TW 102110351 A TW102110351 A TW 102110351A TW 102110351 A TW102110351 A TW 102110351A TW 201351001 A TW201351001 A TW 2013510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ortion
alignment device
light
optical alignment
ultraviolet lam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0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yeong-Ryeol Yoon
Hashizume Koji
Original Assignee
Wi 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2/00435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3180326A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Wi A Corp filed Critical Wi A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51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51001A/zh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工作臺旋轉裝置以及具有此裝置的光配向裝置。此光配向裝置包含具有接收微波發光的無極紫外燈,使得無極紫外燈發射的光偏振,使之照射定向膜,使得液晶分子按一定方向整齊排列的光照射部;可對光照射部的照射方向改變定向膜進入角度的工作臺旋轉裝置。

Description

光配向裝置
本發明涉及具有微波紫外燈(UV燈)的光配向裝置。
通常液晶顯示裝置在兩張玻璃基板之間形成一液晶層,在兩張玻璃基板的內面,形成有為液晶層形成電場的透明電極、為此電場接通或斷開電源的開關元件、顯示色彩的彩色濾光器(Color filter)以及為液晶分子定向的定向膜等。在兩張玻璃基板之間封入液晶材料,製造液晶顯示元件。定向膜由塗裝在基板上的聚醯亞胺(polyimide)樹脂等樹脂層形成,定向膜硬化後透過摩擦裝置進行摩擦(rubbing)處理,使得液晶按一定方向定向。
通常,摩擦裝置的摩擦輥兩端可旋轉地支撐在固定有玻璃基板的桌面上部,在摩擦輥的表面、透過兩面膠等粘貼有摩擦布(Rubbing cloth,起絨織物)。當摩擦輥旋轉時,摩擦布接觸在玻璃基板定向層表面,對玻璃基板表面按一定方向進行定向,讓液晶材料按該方向得到定向。
為了讓液晶顯示元件維持均勻的亮度以及應答性能,在進行摩擦處理時,需要均勻地摩擦定向層的表面,讓液晶得到均勻的定向。這非常重要。因此,摩擦輥與玻璃基板的定位很重要。特別地,均勻地維持摩擦輥與玻璃基板上的定向膜之間的間距為必須的。
最近,由於液晶顯示元件的大小越來越大,因此為了處理 大型玻璃基板,摩擦輥的長度也按玻璃基板的長度成比地增大。
而摩擦裝置的具有摩擦輥之頭部位於固定基板的桌面上部。具有這種結構的摩擦裝置在轉動摩擦輥、對玻璃基板進行摩擦處理的過程中,由於摩擦輥被其他移動裝置按一個方向移動,因此可對玻璃基板的一面進行整體摩擦處理。
另外,透過改變工作臺與摩擦輥的角度、即玻璃基板與摩擦輥形成的角度,進而調節玻璃基板摩擦處理角度,避免畫面的扭曲現象、色彩失真的現象或切換畫面時有可能出現的餘像。
為此,現有的摩擦裝置,其在位於工作臺上部的頭部框架下端設有交叉輥(cross roller),在交叉輥上懸掛有摩擦輥;透過轉動包含摩擦輥的頭部,或者轉動固定有玻璃基板的工作臺或桌面,改變玻璃基板與摩擦輥所形成的角度。
玻璃基板隨著工作臺一起旋轉時,為了均勻保持摩擦輥與玻璃一面之間的相隔間距,有必要使得工作臺的高度均一。而實際上,摩擦輥在與玻璃板接觸的狀態下,保持一定壓力進行摩擦流程。因此很難使得可旋轉的工作臺保持一定高度。
而最近代替使得摩擦輥與定向膜接觸、摩擦定向膜的機械方式,出現了向定向膜照射一定波長的偏振光、進行定向的光配向方法,以此對玻璃基板的定向膜進行定向。
目前,為了進行光配向,使用高壓汞燈或金屬鹵化物燈(metal halide lamp)等照射一定強度的光。但習知技術的高壓燈管存在壽命相當短、發熱量大、價格高昂的問題,很難使用於實際生產。另外,習知 技術的高壓燈管使用一定時間後其輸出量急劇降低,產距時間(tack time)長,很難使用於實際定向膜處理流程。
本發明是鑒於如上所述習知技術的問題而提出,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燈管壽命長、可縮短產距時間、降低發熱量的光配向裝置。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透過讓工作臺具有可旋轉結構,提供一種可精確設置並維持工作臺高度的光配向裝置。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可透過下面說明的實施例更加明確地理解。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配向裝置包含:具有接收微波發光的一無極紫外燈,使得無極紫外燈發射的光偏振照射定向膜,以使得液晶分子按一定方向整齊排列的一光照射部;以及可對光照射部的照射方向改變定向膜進入角度的一工作臺旋轉裝置。
本發明的工作臺旋轉裝置可具有一個或多個如下實施例。例如,無極紫外燈接收波長為900MHz以上的微波進行發光。
光照射部具有一光具組,光具組從由無極紫外燈發出的光分離P波及S波。
光照射部發出的光之波長為240~370nm。
光照射部可相對於玻璃基板按一定角度做旋轉運動。
工作臺旋轉裝置包含為工作臺提供旋轉力,形成工作臺旋轉中心的驅動部;固定設置於驅動部的周圍,對旋轉的工作臺按高度方向進行支撐的一第1支撐部;以及按圓形設置於第1支撐部的周圍,對旋轉 的工作臺按高度方向進行支撐的一第2支撐部;其中在工作臺與驅動部的結合部分,按高度方向形成有一定間距。
第1支撐部為一個交叉滾子軸承。
第1支撐部具有固定於底座上的一圓形支撐部以及與工作臺結合的一工作臺結合部件;在圓形支撐部上形成有一支撐臺階,在工作臺結合部件上形成有一裝放槽;交叉滾子軸承緊密地固定於支撐臺階以及裝放槽之內部。
第2支撐部可以進行直線往返運動以及旋轉運動。例如,第2支撐部包含一圓形引導件,可移動地結合於圓形引導件的一旋轉部件,結合於旋轉部件上,可進行直線往返運動的一直線移動部件;其中旋轉部件可旋轉地支撐直線移動部件。
驅動部包含一驅動馬達,與驅動馬達結合的一支架;工作臺與支架結合的一結合部件;其中在支架與結合部件的結合部分,按高度方向形成有間距。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燈的壽命長,可以縮短產距時間(takt time),降低發熱量,降低製造成本及費用。
另外,本發明的光配向裝置可以精確維持工作臺的高度。
100‧‧‧工作臺旋轉裝置
110‧‧‧底座
120‧‧‧工作臺
122‧‧‧中心孔
124‧‧‧臺階
126‧‧‧結合部件
128‧‧‧中心孔
130‧‧‧驅動部
132‧‧‧驅動馬達
132a‧‧‧旋轉部
132b‧‧‧中心孔
132c‧‧‧結合孔
134‧‧‧支架
136‧‧‧突出部
138‧‧‧中心孔
142‧‧‧間距
160‧‧‧第1支撐部
162‧‧‧圓形支撐部
164‧‧‧支撐臺階
166a‧‧‧內輪
166b‧‧‧外輪
168‧‧‧工作臺結合部件
172‧‧‧裝放槽
173‧‧‧掛接凸起
174‧‧‧端環
176‧‧‧擋圈
178‧‧‧掛接臺階
190‧‧‧第2支撐部
192‧‧‧圓形引導件
194‧‧‧旋轉部件
194a‧‧‧第1旋轉部件
194b‧‧‧第2旋轉部件
196‧‧‧直線移動部件
198‧‧‧引導條
202‧‧‧導軌
204‧‧‧固定塊
210‧‧‧隔圈
212‧‧‧桌面
220‧‧‧移送裝置
222‧‧‧引導條
224‧‧‧導軌
230‧‧‧正台
240‧‧‧光照射部
242‧‧‧微波紫外燈
244‧‧‧反射鏡
246‧‧‧光具組
250‧‧‧玻璃基板
300‧‧‧光配向裝置
A‧‧‧部分
θ‧‧‧夾角
第1圖係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配向裝置之示意圖;第2圖係為本發明一實施例光配向裝置的光照射部之示意圖; 第3圖係為第2圖的光照射部對玻璃基板進行定向的狀態之示意圖;第4圖係為工作臺的旋轉讓光配向角度發生變化的狀態之示意圖;第5圖係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配向裝置工作臺旋轉裝置之剖面示意圖;第6圖係為第5圖的A部分之放大示意圖;第7圖係為第5圖的工作臺旋轉裝置第1支撐部以及第2支撐部之平面示意圖;第8圖係為第5圖的工作臺旋轉裝置驅動馬達之示意圖;第9圖係為第5圖的工作臺旋轉裝置交叉滾子軸承之示意圖;以及第10圖係為第5圖的工作臺旋轉裝置第2支撐部之剖面示意圖。
在此,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之前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可以做多種變形,可以具有很多實施例。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說明的是其中的一些特定實施例。但本發明不受限於這些特定實施例,包含於本發明思想及技術範圍的所有變換,同等物及代替物都包含於本發明。說明過程中對於相關的習知技術,如果其有可能模糊本發明的技術要旨,則省略其詳細說明。
本發明中使用的單詞只是用於說明特定實施例,其目的不是限制本發明。至於單數與複數,在文章裏沒有特別說明,則包含複數的 含義。本發明中‘「包含」、「具有」等單詞只是說明存在所指特徵、數位、階段、動作、構成要素或其組合,並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之外的特徵、數位、階段、動作、構成要素或其組合。
第1、第2等單詞用於說明多種構成要素。但這些構成要素不受限於這些單詞。這些單詞只作為區別多個構成要素之目的使用。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這裏,相同或對應的結構件採用同一符號,並且省略其重複說明。
「第1圖」係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配向裝置300之示意圖。「第2圖」係為本發明一實施例光配向裝置300的光照射部240之示意圖。「第3圖」係為「第2圖」的光照射部240對玻璃基板250進行定向之狀態示意圖。「第4圖」係為桌面212的旋轉讓光配向角度發生變化之狀態示意圖。
如「第1圖」至「第4圖」所示,光配向裝置300包含放置玻璃基板250的桌面212,可旋轉地支撐桌面212的工作臺旋轉裝置100,使得工作臺旋轉裝置100進行直線移動的移送裝置220,位於桌面212上、朝向玻璃基板250照射光、使得定向膜的液晶分子按一定方向整齊排列的光照射部240。
本實施例的光配向裝置300中,光照射部240不移動,而是具有固定結構。由桌面212相對於光照射部240進行旋轉以及直線運動,對玻璃基板250進行光配向。工作臺旋轉裝置100可使得桌面212旋轉,移送裝置220可使得桌面212直線運動。
光照射部240包含微波紫外燈242,對微波紫外燈242發出 的光進行集束的反射鏡244,將微波紫外燈242發射的光轉換成偏振光的光具組246。
微波紫外燈242接收波長為900MHz以上的微波(micro wave)等電磁波,進行發光的無極燈。與習知技術的高壓紫外燈相比,微波紫外燈242的壽命達4000~5000小時,非常長,發熱量低、傳達到定向膜的熱量少,燈管的點亮及重新點亮時間為2~3秒以內,產距時間(tack time)相對短,能耗低,紫外線的侵透強度大、速度快,適合於鍍膜以及需要高能量的產品。另外,與現有的高壓紫外燈相比,微波紫外燈242價格低廉,可降低光配向裝置的製造成本及維持費用。
微波紫外燈242的長度大於玻璃基板250的幅度,玻璃基板250進行旋轉及直線移動時,光照射部240發出的光照射到玻璃基板250的整個面。如果玻璃基板250的尺寸大,可串聯及/或並聯微波紫外燈242使用。
微波紫外燈242發出的光線,其波長範圍為240~370nm。
在微波紫外燈242的上部,設置有反射鏡244。在反射鏡244的內部,設置有反射由微波紫外燈242發出的光、使之照向玻璃基板250方向的反射膜(圖未示)。
在微波紫外燈242上設置有發生微波等電磁波的發生裝置(圖未示)。從電磁波發生裝置發出的微波等電磁波到達微波紫外燈242上,進行發光。
在微波紫外燈242的下部,設置有將由微波紫外燈242發出的光分解成P波和S波的光具組246。光具組246包含線柵及鏡頭(圖未示)。
如「第2圖」所示,安放於桌面212上的微波紫外燈242的長度方向相垂直,透過工作臺旋轉裝置100改變該角度。
「第2圖」中,桌面212沒有旋轉,表現為玻璃基板250與光照射部240之間沒有夾角,但「第3圖」中,在工作臺旋轉裝置100作用下、桌面212旋轉,使得玻璃基板250與光照射部240以一定的夾角(θ)相互排列。工作臺旋轉裝置100使得玻璃基板250進行旋轉運動旋轉裝置,而移送裝置220使得玻璃基板250進行直線運動。
雖然在本發明之本實施例中,光照射部240不進行旋轉及直線運動,但可透過對玻璃基板250與光照射部角度進行變更。例如,光照射部240具有下面將要說明的工作臺旋轉裝置100以及第2支撐部190,使之具有可以作旋轉運動的結構。
「第5圖」係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配向裝置300的工作臺旋轉裝置100之剖面示意圖。「第6圖」係為「第5圖」的A部分之放大示意圖。「第7圖」係為「第5圖」的工作臺旋轉裝置100的第1支撐部160以及第2支撐部190之平面示意圖。「第8圖」及「第9圖」分別為「第5圖」的工作臺旋轉裝置100的驅動馬達132以及軸承之示意圖。「第10圖」係為第2支撐部190之剖面示意圖。
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配向裝置300包含固定例如玻璃基板250等加工物件的桌面212,固定桌面212、使之相距工作臺120一定間距的隔圈210,可旋轉地支撐工作臺120的工作臺旋轉裝置100,使得桌面212及工作臺120進行直線運動的移送裝置220。移送裝置220固定於正台230上。
固定在桌面212上的玻璃基板250在工作臺旋轉裝置100作用下按一定角度旋轉,在移送裝置220作用下移動、通過光照射部240的下部。從而,固定在桌面212上的玻璃基板250受到光照射部240的偏光照射,定向膜的液晶分子按一定方向整齊排列。工作臺旋轉裝置100可把工作臺120旋轉±45°以上。
移送裝置220係為使得固定有工作臺旋轉裝置100的底座110進行直線運動的裝置,包含固定於底座110上的引導條222,固定於正台230的導軌224,對底座110進行直線運動的直線驅動馬達。作為直線驅動馬達可使用滾珠螺杆(ball screw)或直線馬達(linear motor)等。
如「第5圖」至「第7圖」所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工作臺旋轉裝置100包含為工作臺120提供旋轉力、形成工作臺120旋轉中心的驅動部130,按高度方向支撐工作臺120的第1支撐部160以及第2支撐部190。第1支撐部160包含一個交叉滾子軸承(cross roller ring),第2支撐部190的個數為多個、設置於第1支撐部160之周圍的圓形引導件192上。
本實施例的工作臺旋轉裝置100的特徵在於:具有按高度方向支撐工作臺120的第1支撐部160以及第2支撐部190。從而,由第1支撐部160以及第2支撐部190構成的支撐部限制工作臺120的高度,使工作臺120維持一定高度。因此,固定於桌面212上的玻璃基板250與光照射部240之間可以保持一定間隔。
為工作臺120提供旋轉力的同時形成其中心的驅動部130按高度方向不約束工作臺120。即,由於驅動部130與工作臺120結合部分形成有一定間距142,因此工作臺120在高度方向上不會受驅動部130之約 束。
因為相當於工作臺120旋轉中心的驅動部130在高度方向上不約束工作臺120,只有設置於驅動部130周圍的第1支撐部160以及第2支撐部190按高度方向約束工作臺120,因此旋轉的工作臺120,可以在整個過程中維持一定高度。
工作臺120包含形成於中央的中心孔122,插入至中心孔122的結合部件126。在中心孔122上,形成有臺階124。在臺階124上安裝形成於結合部件126的外向突出部。在結合部件126的中央,形成有中心孔128。在中心孔128中插入支架134的突出部136。
如上所述,在工作臺120的下部中央結合有為工作臺120提供旋轉力的驅動部130,,在驅動部130的周圍依次設置有支撐工作臺120下方的第1支撐部160以及第2支撐部190。
結合部件126與支架134相結合。支架134分別與驅動馬達132以及結合部件126結合,因此驅動馬達132的旋轉力透過支架134傳遞至結合部件126以及與結合部件126相結合的工作臺120。
支架134具有從其中心向上突出的突出部136。突出部136插入在形成於結合部件126中央的中心孔128。突出部136的剖面具有多邊形或類似於橢圓形狀而不是圓形,插入突出部136的中心孔128具有與之對應的形狀。從而,與驅動馬達132一體旋轉的支架134,其旋轉力傳達到結合部件126。在支架134的中央、形成有中心孔138,中心孔138對齊形成於驅動馬達132中央的中心孔132b、並且與中心孔132b相結合。
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在支架134頂面與結合部 件126下面之間形成有一定間距142。即,由於插入於工作臺120中心孔122的結合部件126與結合於驅動部130驅動馬達132的支架134之間形成有一定間距142,因此驅動部130對工作臺120按高度方向沒有約束力,只僅供旋轉力。從而,位於工作臺120中央的驅動部130不約束工作臺120的高度,而是由位於工作臺120周圍的第1支撐部160以及位於第1支撐部160周圍的第2支撐部190,在離工作臺120中心相隔一定間隔的位置、按高度方向支撐工作臺120。從而,不僅可以精確設置工作臺120的高度,還能夠使得工作臺120在摩擦流程中維持所設置的高度。
由於工作臺120的結合部件126與驅動部130的支架134之間、在高度方向上存在間隔142,因此設置第1支撐部160以及第2支撐部190的過程中,可以按水準方向調節工作臺120,可以精確地控制其位置。
如「第8圖」所示,作為驅動馬達132可以使用直接驅動馬達(direct drive motor)。驅動馬達132包含形成有多個結合孔132c的旋轉部132a,在旋轉部132a的中央形成有中心孔132b。在結合孔132c上插入螺絲(圖未示),使得驅動馬達132與支架134相結合。
直接驅動馬達不透過機械結構(齒輪箱等)傳遞動力,而是直接向驅動物件-支架134傳遞動力,這樣可降低摩擦損失、提高效率、結構簡單、降低噪音、壽命長、以及可靠性高。
作為驅動馬達132也可採用具有多個磁體以及線圈的直線馬達。
第1支撐部160固定設置於驅動部130的周圍,按高度方向可旋轉地支撐工作臺120。第1支撐部160包含一圓形支撐部162、一軸承、 一工作臺結合部件168、一端環174以及一擋圈176。
圓形支撐部162固定於底座110上,具有圓環(donut)結構,驅動部130位於圓形支撐部162的內部。在圓形支撐部162的內側,形成有與軸承緊密結合的一支撐臺階164。圓形支撐部162固定於底座120上,不會與工作臺120一起旋轉。
工作臺結合部件168固定結合至工作臺120下面,具有圓環形狀,驅動部130位於工作臺結合部件168之內部。在工作臺結合部件168外側,形成有與軸承緊密結合的裝放槽172,在上部形成有掛接凸起173。掛接凸起173掛接於擋圈176的掛接臺階178上。因此,工作臺結合部件168穩定地結合於工作臺120之下面。
在工作臺結合部件168的下端部,結合有一端環174。端環174具有環(ring)形形狀,略微突出在工作臺結合部件168的外側,形成與軸承緊密結合的裝放槽172。
擋圈176結合於圓形支撐部162的上部且具有環形形狀。擋圈176具有向內側突出的掛接臺階178,與上述說明相同,掛接臺階178與工作臺結合部件168的掛接凸起173掛接。
軸承緊密結合在形成於圓形支撐部162與工作臺結合部件168之間的空間,按高度方向可旋轉地支撐工作臺120。如「第9圖」所示,作為軸承可以使用交叉滾子軸承(cross roller ring)。
交叉滾子軸承由內輪166a以及外輪166b構成。內輪166a相對於外輪166b旋轉。雖然沒有圖示,但內輪166a與外輪166b之間排列有多個輥及護圈(space retainer),使得外輪166b與內輪166a具有可相對旋 轉的結構。
交叉滾子軸承的內輪166a與工作臺結合部件168的外側結合,外輪166b與圓形支撐部162的內側結合。從而,交叉滾子軸承的外輪166b以及與之結合的圓形支撐部162不旋轉,內輪166a以及與之結合的工作臺結合部件168與工作臺120一起旋轉。
本實施例的工作臺旋轉裝置100適用的軸承,除了交叉滾子軸承外,只要能夠支撐工作臺120高度方向上的重量,就可使用各種推力軸承(thrust bearing)等。
如「第5圖」所示,軸承與圓形支撐部162的結合部分以及軸承與工作臺結合部件168之間的結合部分,沒有形成結合間距。圓形支撐部162固定於底座110的頂面,工作臺結合部件168固定結合在工作臺120的下面。從而,包含圓形支撐部162、軸承以及工作臺結合部件168的第1支撐部160按高度方向約束並且支撐工作臺120,決定工作臺120的高度。
第2支撐部190設置於第1支撐部160的周圍,按高度方向可旋轉地支撐工作臺120。第2支撐部190包含一圓形引導件192、一旋轉部件194、一直線移動部件196以及一固定塊204。另外,第2支撐部190的個數為多個,結合於工作臺120的下面。「第7圖」的實施例中,8個第2支撐部190等間距結合於工作臺120的下面。對旋轉部件194、直線移動部件196以及固定塊204進行引導的圓形引導件192的個數為一個。
「第7圖」的實施例中,圓形引導件192具有圓形結構,設置於底座110上。在圓形引導件192上,可旋轉地結合有旋轉部件194。對 旋轉部件194、直線移動部件196以及固定塊204進行引導的圓形引導件192有可能存在直徑方向上的誤差。而這種圓形引導件192的誤差在旋轉部件194以及直線移動部件196的作用下得到補償。這裏,直線移動部件196在旋轉部件194的作用下,旋轉的同時可以做直線往返運動。
固定塊204固定於工作臺120的下面,與工作臺120一體地進行旋轉。
如「第10圖」所示,旋轉部件194可移動地結合於圓形引導件192上,在圓形引導件192的作用下按圓形軌跡進行公轉。旋轉部件194具有可以自轉的結構。即,旋轉部件194包含被圓形引導件192引導、進行公轉運動的第1旋轉部件194a,相對於第1旋轉部件194a進行自轉的第2旋轉部件194b。旋轉部件194的自轉運動,與直線移動部件196一同起補償圓形引導件192直徑方向誤差的作用。
在固定於旋轉部件194的第2旋轉部件194b上的直線移動部件196作用下,固定塊204可以進行直線往返運動。直線移動部件196由固定於第2旋轉部件194b上的引導條198,結合在固定塊204的導軌202構成。因此,固定塊204可在第2旋轉部件194b上進行直線往返運動。當然,固定塊204在旋轉部件194作用下可進行自轉運動。
而旋轉部件194的自轉以及直線移動部件196的直線往返運動作用下,圓形引導件192直徑方向上的誤差得到補償,即便圓形引導件192具有誤差,第2支撐部190也能夠進行流暢的旋轉運動。其結果可以精確維持工作臺120的高度。
由圓形引導件192、旋轉部件194、直線移動部件196以及 固定塊204構成的第2支撐部190按高度方向約束工作臺120,起高度方向上的支撐作用。第2支撐部190位於工作臺120旋轉中心的外側,因此即便工作臺120受到摩擦輥等外力作用,也能夠穩定地支撐工作臺120,使得工作臺120維持高度。
雖然本實施例中工作臺旋轉裝置100適用於包含光照射部240的光配向摩擦裝置,但也可以適用於具有摩擦輥的摩擦裝置。
上面,參照本發明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對於具有本領域基礎知識的人員而言,可以在專利申請範圍的本發明思想範圍內對本發明進行多種修改及變更。
100‧‧‧工作臺旋轉裝置
110‧‧‧底座
120‧‧‧工作臺
130‧‧‧驅動部
160‧‧‧第1支撐部
190‧‧‧第2支撐部
210‧‧‧隔圈
212‧‧‧桌面
220‧‧‧移送裝置
222‧‧‧引導條
224‧‧‧導軌
230‧‧‧正台
240‧‧‧光照射部
300‧‧‧光配向裝置

Claims (11)

  1. 一種光配向裝置,係包含:具有接收微波發光的無極紫外燈,使得無極紫外燈發射的光偏振照射定向膜,以使得液晶分子按一定方向整齊排列的一光照射部;以及可對該光照射部的照射方向改變定向膜進入角度的一工作臺旋轉裝置。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配向裝置,其中:該無極紫外燈接收波長為900MHz以上的微波進行發光。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配向裝置,其中:該光照射部具有光具組,該光具組從由無極紫外燈發出的光分離P波及S波。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配向裝置,其中:該光照射部可變更對該定向膜的角度。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配向裝置,其中:該工作臺旋轉裝置包含為工作臺提供旋轉力,形成工作臺旋轉中心的一驅動部;固定設置於該驅動部的周圍,對旋轉的工作臺按高度方向進行支撐的一第1支撐部;以及按圓形設置於該第1支撐部的周圍,對旋轉的工作臺按高度方向進行支撐的一第2支撐部,其中在工作臺與該驅動部的結合部分,按高度方向形成有一定間距。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配向裝置,其中:該第1支撐部係為一個交叉滾子軸承。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光配向裝置,其中: 該第1支撐部具有固定於底座上的一圓形支撐部以及與該工作臺結合的一工作臺結合部件;在該圓形支撐部上形成有一支撐臺階,在該工作臺結合部件上形成有一裝放槽;該交叉滾子軸承緊密地固定於該支撐臺階以及裝放槽之內部。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配向裝置,其中:該第2支撐部可以進行直線往返運動以及旋轉運動。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光配向裝置,其中:該第2支撐部包含一圓形引導件;可移動地結合於該圓形引導件的一旋轉部件;以及結合於該旋轉部件上,可進行直線往返運動的一直線移動部件,其中該旋轉部件支撐該直線移動部件,使得該直線移動部件可進行旋轉。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配向裝置,其中:該驅動部包含一驅動馬達,與該驅動馬達結合的一支架;該工作臺包含與該支架結合的一結合部件;其中在該支架與該結合部件的結合部分,按高度方向形成有該間距。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配向裝置,其中:該光照射部發出的光線之波長係為240~370nm。
TW102110351A 2012-06-01 2013-03-22 光配向裝置 TW2013510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KR2012/004355 WO2013180326A1 (ko) 2012-06-01 2012-06-01 광배향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1001A true TW201351001A (zh) 2013-12-16

Family

ID=50158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0351A TW201351001A (zh) 2012-06-01 2013-03-22 光配向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5100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60149B2 (ja) 光配向装置
WO2016011986A1 (zh) 光辐照多样品平行反应装置
CN102896873A (zh) 显示屏和触摸屏贴合的治具、贴合装置及方法
CN102636947A (zh) 荧光粉轮系统
JP5506631B2 (ja) ラビング装置
JP2012203294A (ja) 偏光素子ユニットおよび偏光光照射装置
WO2019085383A1 (zh) 一种荧光色轮激发装置及其投影模组
CN105044938B (zh) 一种背光模组膜材组装治具及其组装方法
TW201351001A (zh) 光配向裝置
CN110032002A (zh) 一种灯条旋转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15106015A (ja) 偏光光照射装置、偏光光照射方法および偏光光照射プログラム
CN201266289Y (zh) 清洁装置
JP2013174799A (ja) 偏光板貼付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の貼付方法
JP2007297253A (ja) ガラス切断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KR20070069403A (ko) 평판 표시 소자 액정 제조용 자외선 경화 장치
JP2016519338A (ja) パルスuvを用いた光配向装置
KR101258415B1 (ko) 스테이지 회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러빙장치
KR20080110976A (ko) 평판 표시 소자 제조용 자외선 경화장치
CN202229007U (zh) 双层光楔透镜自转折射式led灯
CN115509048A (zh) 光配向系统
US10613359B2 (en) Table for optical alignment device, optical alignment device, and optical alignment method for a substrate
JP2007163770A (ja) 配向処理方法及び配向処理装置
CN112604923A (zh) 一种改善odf制程中uv固化设备光照均匀性方法和设备
CN105093700B (zh) 一种取向装置、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1393460B1 (ko) 러빙 및 광배향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