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50757A - 照明裝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50757A
TW201350757A TW102115580A TW102115580A TW201350757A TW 201350757 A TW201350757 A TW 201350757A TW 102115580 A TW102115580 A TW 102115580A TW 102115580 A TW102115580 A TW 102115580A TW 201350757 A TW201350757 A TW 2013507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eak wavelength
emission intensity
wavelength
light
pea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5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1761B (zh
Inventor
Naohiro Toda
Shin Ukegawa
Makoto Yamada
Takashi Saito
Shinichi Aoki
Hiroki Noguchi
Masaki Ishiwata
Sayaka Nishi
Ayako Tsukitani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50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50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1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176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1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e.g. binder
    • H01L33/502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 H01L33/504Elements with two or more 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種照明裝置(10)包括LED光源(11),該LED光源發出第一峰值波長介於430 nm至460 nm之間且第二峰值波長介於530 nm至570 nm之間的光。

Description

照明裝置
本揭示內容係關於一種照明裝置。
吾人普遍認為,峰值波長在紫外波段之光吸引昆蟲,尤其吸引會飛之昆蟲。日本公開專利公告第2009-224148號描述一種具備LED光源之照明裝置之實施例,該LED光源包括藍色LED元件以產生帶有較少紫外線之光。與螢光燈或其類似物相比,上述照明裝置吸引較少昆蟲。除了由藍色LED元件及黃色螢光體形成之LED光源之外,上述公告之照明裝置亦包括發出紅光之紅色LED元件,該紅光具有長於500nm的波長。
然而,以上公開案並未慮及顯色(通用顯色指數Ra),顯色係被照亮物之顏色看上去的樣子。在以上照明裝置中,被照亮物之顏色可能會看上去不同於其原始顏色。
本發明之目標係提供一種照明裝置,該照明裝置包括減小昆蟲吸引力且確保顯色之LED光源。
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係一種照明裝置,該照明裝置包括發出第一峰值波長介於430nm至460nm且第二峰值波長 介於530nm至570nm之光的LED光源。
較佳地,當第二峰值波長之發射強度等於1時,第一峰值波長之發射強度大於或等於0.8且小於5。
較佳地,光具有介於460nm至520nm的谷底波長,且谷底波長之發射強度小於或等於第一峰值波長之發射強度的十分之一。
較佳地,LED光源發出第一峰值波長介於450nm至460nm、第二峰值波長介於530nm至560nm且第三峰值波長處於600nm或者更大之波長帶的光。此外,第一峰值波長之發射強度高於第二峰值波長之發射強度。
較佳地,第二峰值波長之發射強度高於第三峰值波長之發射強度。
較佳地,LED光源經組態以使得照明裝置發出谷底波長介於460nm至520nm且兩個峰值介於380nm至780nm之範圍內的照明光,其中兩個峰值具有介於430nm至460nm之第一峰值波長及介於530nm至570nm之第二峰值波長,其中谷底波長之發射強度小於或等於第一峰值波長之發射強度的十分之一。
較佳地,LED光源經組態以使得照明裝置發出三個發射峰部介於380nm至780nm之範圍且谷底波長介於460nm至520nm的照明光。三個發射峰部具有430nm至460nm的第一峰值波長、介於530nm至570nm的第二峰值波長及介於600nm至780nm之間的第三峰值波長。第一峰值波長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之發射強度之比大於或 等於0.8且小於5。
較佳地,LED光源經組態以使得照明裝置發出三個發射峰部介於380nm至780nm之範圍且谷底波長介於460nm至520nm的照明光。三個發射峰部具有介於430nm至460nm之間的第一峰值波長、介於530nm至570nm之間的第二峰值波長及介於600nm至780nm之間的第三峰值波長。第二峰值波長之發射強度高於第三峰值波長之發射強度。
自以下描述且結合附圖將可明顯看出本發明之其他態樣及優勢,其中附圖藉由實施例示出本發明之原理。
10‧‧‧照明裝置
11‧‧‧照明單元
11a‧‧‧LED元件
11b‧‧‧螢光體
11c‧‧‧發光表面
12‧‧‧啟動電路
20‧‧‧評估裝置
21‧‧‧桿
22‧‧‧容納部分
23‧‧‧黏附器
B‧‧‧谷底波長
P1‧‧‧第一峰值波長
P2‧‧‧第二峰值波長
P3‧‧‧第三峰值波長
可參考當前之較佳實施例之以下說明及附圖最佳瞭解本發明及其目標及優勢,附圖中:圖1係展示照明裝置之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係實施例1之照明裝置的發射光譜圖;圖3係實施例2之照明裝置的發射光譜圖;圖4係實施例3之照明裝置的發射光譜圖;圖5係實施例4之照明裝置的發射光譜圖;圖6係實施例5之照明裝置的發射光譜圖;圖7係實施例6之照明裝置的發射光譜圖;圖8係實施例7之照明裝置的發射光譜圖;圖9係實施例8之照明裝置的發射光譜圖;圖10係實施例9之照明裝置的發射光譜圖;圖11係比較實施例1之照明裝置的發射光譜圖; 圖12係比較實施例2之照明裝置的發射光譜圖;圖13係實施例10之照明裝置的發射光譜圖;圖14係實施例11之照明裝置的發射光譜圖;圖15係實施例12之照明裝置的發射光譜圖;圖16係實施例13之照明裝置的發射光譜圖;圖17係實施例14之照明裝置的發射光譜圖;以及圖18A及圖18B係評估裝置的示意圖。
現將描述本發明之一實施例。
參閱圖1,照明裝置10包括充當LED光源之照明單元11。照明單元11可連接至啟動照明單元11之啟動電路12。照明單元11係LED光源之一實施例。啟動電路12可包括於如所示之實施例中之照明裝置10中。
照明單元11可包括發出藍光之LED元件11a,及覆蓋LED元件11a之螢光體11b。如圖式中所示,空隙可提供於螢光體11b與LED元件11a之間。螢光體11b由LED元件11a產生之光激發以發出大致黃光。螢光體11b可為(例如)釔鋁石榴石(YAG)螢光體。複數個螢光體可用作螢光體11b以將峰值波長及谷底波長調節至期望或目標波長。此類螢光體可包括(例如)綠色螢光體(例如,CSO)及紅色螢光體(例如,CASN)。
當供應來自啟動電路12之電力時,照明單元11得以啟動以發出大致白光。照明裝置10發出照明單元之光作為照明光。
評估試驗
本發明之發明者實施試驗以評估照明單元11之一些實施例之昆蟲吸引力及顯色屬性。
實施例1
參閱以下表1,實施例1之照明單元包括LED元件11a,該LED元件11a產生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30nm的光。實施例1之照明單元發出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30nm且第二峰值波長P2為530nm的光。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為2.2。光具有介於460nm至520nm之波長帶的谷底波長B。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小於0.01。圖2展示實施例1之照明光的光譜圖。
實施例2
實施例2之照明單元包括LED元件11a,該LED元件11a產生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60nm的光。實施例2之照明單元發出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60nm且第二峰值波長P2為550nm的光。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為1.7。光具有介於460nm至520nm之波長帶的谷底波長B。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小於0.01。圖3展示實施例2之照明光的光譜圖。
實施例3
實施例3之照明單元包括LED元件11a,該LED元件11a產生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5nm的光。實施例3之照明單元發出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5nm且第二峰值波長P2為570nm的光。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為1.7。光具有介於460nm至520nm之波長帶的谷底波長B。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為0.06。圖4展示實施例3之照明光的光譜圖。
實施例4
實施例4之照明單元包括LED元件11a,該LED元件11a產生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5nm的光。實施例4之照明單元發出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5nm、第二峰值波長P2為555nm且第三峰值波長P3為650nm的光。 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為0.8。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與第三峰值波長P3之發射強度之比為1.1。光具有介於460nm至520nm之波長帶的谷底波長B。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為0.06。圖5展示實施例4之照明光的光譜圖。
實施例5
實施例5之照明單元包括LED元件11a,該LED元件11a產生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35nm的光。實施例5之照明單元發出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35nm、第二峰值波長P2為530nm且第三峰值波長P3為600nm的光。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為4.4。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與第三峰值波長P3之發射強度之比為1.0。光具有介於460nm至520nm之波長帶的谷底波長B。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小於0.01。圖6展示實施例5之照明光的光譜圖。
實施例6
實施例6之照明單元包括LED元件11a,該LED元件11a產生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0nm的光。實施例6之照明單元發出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0nm且第二峰值波長P2為545nm的光。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為1.2。光具有介於460nm至520nm之波長帶的谷底波長B。谷底波長B之發射 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為0.1。圖7展示實施例6之照明光的光譜圖。
實施例7
實施例7之照明單元包括LED元件11a,該LED元件11a產生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5nm的光。實施例7之照明單元發出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5nm、第二峰值波長P2為545nm且第三峰值波長P3為620nm的光。第一峰值波長P3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為3。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與第三峰值波長P3之發射強度之比為1.2。光具有介於460nm至520nm之波長帶的谷底波長B。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小於0.01。圖8展示實施例7之照明光的光譜圖。
實施例8
實施例8之照明單元包括LED元件11a,該LED元件11a產生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5nm的光。實施例8之照明單元發出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5nm、第二峰值波長P2為545nm且第三峰值波長P3為625nm的光。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為1.5。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與第三峰值波長P3之發射強度之比為1.1。光具有介於460nm至520nm之波長帶的谷底波長B。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小於0.01。圖9展示實施例8之照明光的光譜圖。
實施例9
實施例9之照明單元包括LED元件11a,該LED元件11a產生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5nm的光。實施例9之照明單元發出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5nm、第二峰值波長P2為540nm且第三峰值波長P3為620nm的光。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為3.7。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與第三峰值波長P3之發射強度之比為1.2。光具有介於460nm至520nm之波長帶的谷底波長B。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為0。圖10展示實施例8之照明光的光譜圖。
比較實施例1
比較實施例1之照明單元包括LED元件11a,該LED元件11a產生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25nm的光。比較實施例1之照明單元發出第一峰值波長P1為425nm且第二峰值波長P2為525nm的光。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為3。光具有介於460nm至520nm之波長帶的谷底波長B。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小於0.01。圖11展示比較實施例1之照明光的光譜圖。
比較實施例2
比較實施例2之照明單元包括LED元件11a,該LED元件11a產生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65nm的光。比較實施例2之照明單元發出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65nm 且第二峰值波長P2為575nm的光。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為2。光具有介於460nm至520nm之波長帶的谷底波長B。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為0.07。圖12展示比較實施例2之照明光的光譜圖。
實施例10
實施例10之照明單元包括LED元件11a,該LED元件11a產生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5nm的光。實施例10之照明單元發出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5nm、第二峰值波長P2為555nm且第三峰值波長P3為650nm的光。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為0.6。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與第三峰值波長P3之發射強度之比為1.6。光具有介於460nm至520nm之波長帶的谷底波長B。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為0.04。圖13展示實施例10之照明光的光譜圖。
實施例11
實施例11之照明單元包括LED元件11a,該LED元件11a產生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30nm的光。實施例11之照明單元發出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30nm、第二峰值波長P2為535nm且第三峰值波長P3為600nm的光。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為5.3。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與第三峰值波長P3之發射強度之比為0.9。光具有介於460nm至 520nm之波長帶的谷底波長B。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小於0.01。圖14展示實施例11之照明光的光譜圖。
實施例12
實施例12之照明單元包括LED元件11a,該LED元件11a產生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0nm的光。實施例12之照明單元發出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0nm且第二峰值波長P2為555nm的光。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為1.2。光具有介於460nm至520nm之波長帶的谷底波長B。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為0.15。圖15展示實施例12之照明光的光譜圖。
實施例13
實施例13之照明單元包括LED元件11a,該LED元件11a產生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5nm的光。實施例13之照明單元發出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5nm、第二峰值波長P2為545nm且第三峰值波長P3為590nm的光。第一峰值波長P3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為3。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與第三峰值波長P3之發射強度之比為1.1。光具有介於460nm至520nm之波長帶的谷底波長B。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小於0.01。圖16展示實施例13之照明光的光譜圖。
實施例14
實施例14之照明單元包括LED元件11a,該LED元件11a產生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5nm的光。實施例14之照明單元發出第一峰值波長P1為近似455nm、第二峰值波長P2為545nm且第三峰值波長P3為620nm的光。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為4.2。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與第三峰值波長P3之發射強度之比為0.9。光具有介於460nm至520nm之波長帶的谷底波長B。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小於0.01。圖17展示實施例14之照明光的光譜圖。
對實施例1至實施例14及比較實施例1及比較實施例2實施評估試驗。圖18A中展示之評估裝置20用於實施評估試驗。參閱圖18B,評估裝置20包括照明單元11,該照明單元11容納於大體盒狀之容納部分22內,該容納部分22耦接至桿21之上端。照明單元11包括自容納部分22之一側可見的發光表面11c。黏附器23安置於容納部分22中之照明單元11之發光表面11c的上下。黏附劑經塗覆至各黏附器23之表面,該黏附器23之尺寸為200mm×500 mm。
照明單元11之光譜特性係根據實施例1至實施例14及比較實施例1及比較實施例2而調節。舉例而言,由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Ltd.製造之筒燈(NNN21615型)可用作照明單元11之電氣及機械部分。
評估裝置20安置於10m×10m之房間內,且經啟動 以發光,同時在房間釋放三種昆蟲(蒼蠅、菜蛾及相似物),每種400只,時間為1小時。然後,計算黏附器23黏住昆蟲之數目。表1中,昆蟲吸引力將比較實施例2所黏住昆蟲之數目用作標準或參考值(100),以便指示由各實施例及比較實施例所黏住昆蟲之數目。
除昆蟲吸引力之外,基於1975年12月出版之Matsushita Denki Sangyo Kenkyujo技術出版「Lighting and Insects(照明及昆蟲)」,根據實施例1至實施例9及比較實施例1至比較實施例3中之每一者之光譜計算昆蟲吸引力指數。此外,基於JIS Z8726,根據實施例及比較實施例中之每一者之光譜計算通用顯色指數Ra。
實施例1至實施例14之評估
參閱表1,實施例1至實施例14之照明單元11各自具有介於430nm至460nm之範圍中的第一峰值波長P1及介於530nm至570nm之範圍中的第二峰值波長P2。此外,實施例1至實施例14各自具有相對低的昆蟲吸引力(昆蟲吸引力指數)及相對高的通用顯色指數Ra。
相反,比較實施例1之昆蟲吸引力為132(昆蟲吸引力指數130),該值顯著高於實施例1至實施例14且係不理想的。比較實施例2具有相對高的昆蟲吸引力(昆蟲吸引力指數)。此外,比較實施例2具有小於70之相對低的通用顯色指數Ra。因此,比較實施例2係不理想的。
實施例1至實施例9各自具有相對低的昆蟲吸引力(昆蟲吸引力指數)或相對高的通用顯色指數Ra,且因此更佳。
實施例及比較實施例展示,當照明單元11具有介於430nm至460nm之第一峰值波長P1及介於530nm至570nm之第二峰值波長P2時,昆蟲吸引力指數為95或更小,通用顯色指數Ra相對高,且顯色得以確保同時昆蟲吸引力有所減小。照明單元11之光可具有如實施例4、5及7至9中之處於600nm或更大之波長帶的第三峰值波長。
除以上組態之外,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較佳大於或等於0.8且小於5。此組態獲得70或更大的通用顯色指數。此外,與當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小於0.8或大於或等於5(實施例10及11)時相比,此組態允許維持高通用顯色指數Ra。
自實施例1至實施例9可明顯看出,除以上組態之外,較佳地,光具有介於460nm至520nm之谷底波長,且谷底波長之發射強度小於或等於第一峰值波長之發射強度之十分之一,亦即,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小於或等於0.1。此組態允許昆蟲吸引力指數為95或更小。此外,與當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大於0.1(實施例12)時相比,此結構允許昆蟲吸引力指數減小。
自實施例7至實施例9可明顯看出,較佳地,照明單元11發出第一峰值波長介於450nm至460nm之範圍、第二峰值波長介於530nm至560nm之範圍且第三峰值波長處於600nm或更大之波長帶中的光。較佳地,第一峰值 波長P1之發射強度高於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且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高於第三峰值波長P3之發射強度。此組態允許獲得80或更大的通用顯色指數Ra。此外,與當第三峰值波長P3小於600nm時相比,此類組態維持高通用顯色指數Ra。此外,與當第三峰值波長P3之發射強度高於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時相比,此組態允許昆蟲吸引力指數減小。
如每一實施例之光譜圖所示,單一谷部位於第一峰值波長與第二峰值波長之間,且谷部不包括任何峰部。此外,自第一峰值波長至至少380nm之範圍亦不包括任何峰部。
本實施例具有以下描述之優勢。
(1)照明單元11發出第一峰值波長P1介於430nm至460nm且第二峰值波長P2介於530nm至570nm的光。如表1所示,此舉允許獲得95或更小之昆蟲吸引力指數及相對高的通用顯色指數Ra。此減小昆蟲吸引力且確保顯色。
(2)較佳地,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大於或等於0.8且小於5。此組態獲得70或更大的通用顯色指數。此外,與當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與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之比小於0.8或大於或等於5(實施例10及實施例11)時相比,此組態允許維持高通用顯色指數Ra。
(3)較佳地,照明單元11之光具有介於460nm至520nm的谷底波長,且谷底波長之發射強度小於或等於第 一峰值波長之發射強度之十分之一,亦即,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小於或等於0.1。此組態允許昆蟲吸引力指數為95或更小。此外,與當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與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之比大於0.1(實施例12)時相比,此組態允許昆蟲吸引力指數減小。
(4)較佳地,照明單元11發出第一峰值波長介於450nm至460nm之範圍、第二峰值波長介於530nm至560nm之範圍且第三峰值波長處於600nm或更大之波長帶中的的光。較佳地,第一峰值波長P1之發射強度高於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此組態允許獲得80或更大的通用顯色指數Ra。此外,與當第三峰值波長P3小於600nm時相比,此組態維持高通用顯色指數Ra。
(5)較佳地,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高於第三峰值波長P3之發射強度。與當第三峰值波長P3之發射強度高於第二峰值波長P2之發射強度時相比,此組態允許昆蟲吸引力指數減小。
(6)較佳地,照明單元11之光具有介於460nm至490nm的谷底波長,且谷底波長B之發射強度為0。此組態進一步減小昆蟲吸引力指數。
以上實施例可如以下描述修改。
在以上實施例中,照明單元11包括單一LED元件11a及螢光體11b。然而,照明單元11之結構可根據照明單元11之規格而改變。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本發明可以許多其他具體形式實施而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因此,該等實施例及實施例應視為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且本發明不局限於本文所給出之詳情,而可在附加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及等效物內做出修改。
10‧‧‧照明裝置
11‧‧‧照明單元
11a‧‧‧LED元件
11b‧‧‧螢光體
12‧‧‧啟動電路

Claims (10)

  1. 一種照明裝置,該裝置包括:一LED光源,該LED光源經組態以發出一第一峰值波長介於430nm至460nm且一第二峰值波長介於530nm至570nm的光。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照明裝置,其中當該第二峰值波長之一發射強度等於1時,該第一峰值波長之一發射強度大於或等於0.8且小於5。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照明裝置,其中該光具有一介於460nm至520nm的谷底波長,且該谷底波長之一發射強度小於或等於該第一峰值波長之一發射強度的十分之一。
  4.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照明裝置,其中該光具有一介於460nm至520nm的谷底波長,且該谷底波長之一發射強度小於或等於該第一峰值波長之一發射強度的十分之一。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照明裝置,其中該LED光源發出該第一峰值波長介於450nm至460nm、該第二峰值波長介於530nm至560nm且一第三峰值波長處於一600nm或更大之波長帶的該光;以及該第一峰值波長之一發射強度高於該第二峰值波長之一發射強度。
  6.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照明裝置,其中該第二峰值波長之該發射強度高於該第三峰值波長之一發射強度。
  7. 如請求項1至6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發光裝置,其中該LED光源之該光具有介於460nm至490nm之該谷底波長,且該谷底波長之一發射強度為0。
  8.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照明裝置,其中該LED光源經組態以使得該照明裝置發出具有一介於460nm至520nm之間的谷底波長及在一介於380nm至780nm之範圍內之兩個峰部的照明光,該兩個峰部具有介於430nm至460nm的該第一峰值波長及介於530nm至570nm的該第二峰值波長,其中該谷底波長之一發射強度小於或等於該第一峰值波長之一發射強度的十分之一。
  9.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該照明裝置,其中該LED光源經組態以使得該照明裝置發出具有在一介於380nm至780nm之範圍內的三個發射峰部及一介於460nm至520nm之谷底波長的照明光,其中該三個發射峰部具有一介於430nm至460nm之第一峰值波長、一介於530nm至570nm之第二峰值波長,及一介於600nm至780nm的第三峰值波長;以及該第一峰值波長之該發射強度與該第二峰值波長之該發射強度之比大於或等於0.8且小於5。
  10.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該照明裝置,其中該LED光源經組態以使得該照明裝置發出具有在一介於380nm至780nm之範圍內的三個發射峰部及一介於460nm至520nm之谷底波長的照明光,其中該三個發射峰部具有一介於430nm至460nm之第一峰值波長,一介於530nm至570nm之第二峰值波長,及一介於600nm至780nm之第三峰值波長;以及該第二峰值波長之該發射強度高於該第三峰值波長之一發射強度。
TW102115580A 2012-05-11 2013-05-01 照明裝置 TWI5317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0084A JP2013239272A (ja) 2012-05-11 2012-05-11 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0757A true TW201350757A (zh) 2013-12-16
TWI531761B TWI531761B (zh) 2016-05-01

Family

ID=48190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5580A TWI531761B (zh) 2012-05-11 2013-05-01 照明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41277B2 (zh)
EP (1) EP2662907B1 (zh)
JP (1) JP2013239272A (zh)
CN (1) CN103388800B (zh)
TW (1) TWI5317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5817B2 (ja) * 2014-09-12 2019-01-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N104329611A (zh) * 2014-10-17 2015-02-04 复旦大学 生态友好型智能调光调色led路灯
KR102524805B1 (ko) 2016-02-12 2023-04-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원 모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FR3048054B1 (fr) * 2016-02-19 2020-02-07 Sunna Design Systeme d'eclairage
JP6785445B2 (ja) * 2016-04-12 2020-11-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USD818559S1 (en) 2016-05-20 2018-05-22 Ecolab Usa Inc. Insect trap
JP7451078B2 (ja) * 2018-05-29 2024-03-18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US10788709B2 (en) * 2018-10-30 2020-09-29 Innolux Corporation Lighting device
CN112042614A (zh) * 2020-09-11 2020-12-08 杭州汉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紫光和其转换光进行害虫控制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8755A (ja) 2002-02-01 2003-08-15 Koha Co Ltd 自動販売機の虫除け用光源
JP4461693B2 (ja) 2002-07-31 2010-05-12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4104013B2 (ja) * 2005-03-18 2008-06-1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発光デバイス及び照明装置
JP4992250B2 (ja) * 2006-03-01 2012-08-08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2007312631A (ja) 2006-05-24 2007-12-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夜行性害虫抑制装置及び夜行性害虫抑制方法
JP4804335B2 (ja) 2006-12-25 2011-11-0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害虫防除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同装置用ledランプ
JP5122268B2 (ja) * 2007-08-30 2013-01-1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09152171A (ja) 2007-11-29 2009-07-09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高圧放電ランプ及び照明器具
US8567973B2 (en) * 2008-03-07 2013-10-29 Intematix Corporation Multiple-chip excitation systems for 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s)
JP5413871B2 (ja) 2008-03-14 2014-02-12 独立行政法人国立高等専門学校機構 照明装置
JP5164654B2 (ja) 2008-04-22 2013-03-2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草花の害虫防除及び開花制御装置並びに方法
JP5382849B2 (ja) 2008-12-19 2014-01-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
KR101114061B1 (ko) * 2009-02-23 2012-02-21 주식회사 포스포 형광체 및 발광소자
US8434924B1 (en) * 2010-11-18 2013-05-07 Google Inc. White light source using two colored LEDs and phosphor
US8587190B2 (en) 2011-08-18 2013-11-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device having improved visual perception of a skin color
JP5899470B2 (ja) 2011-12-16 2016-04-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8800B (zh) 2015-10-14
US9041277B2 (en) 2015-05-26
JP2013239272A (ja) 2013-11-28
US20130300280A1 (en) 2013-11-14
EP2662907A2 (en) 2013-11-13
CN103388800A (zh) 2013-11-13
EP2662907B1 (en) 2018-10-17
TWI531761B (zh) 2016-05-01
EP2662907A3 (en) 2015-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1761B (zh) 照明裝置
JP6764340B2 (ja) 適合された出力スペクトルを持つ発光装置
US8497621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with light buffer
CN105324607B (zh) 用于改型安装和配线小孔凹进式照明的方法和装置
EP2293355A3 (en) Tubular blue LED lamp with remote phosphor
US20130070439A1 (en) Color conversion occlus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ATE521092T1 (de) Licht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mit einer fluoreszenten substanz
ATE539135T1 (de) Phosphorzusammensetzung und lichtemittierende vorrichtung damit
JP2009524247A5 (zh)
JP2013515366A5 (zh)
TW200520262A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EP1630877A3 (en) LED with fluorescent material
TW200644286A (en) White light-emitting lamp, backlight using the same, display and illuminating device
EP4332434A3 (en) White light source and white light source system using white light source
TWI506231B (zh) 照明裝置
TW200640031A (en) Multi-wavelength white light light-emitting diode
US8545034B2 (en) Dual characteristic color conversion enclosur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6453550B2 (ja) Led照明装置及びled光源
JP5405355B2 (ja) 白色照明装置
TW201433756A (zh) 發光模組
CN102734751A (zh) 调光方法
JP2012174538A (ja) 低誘虫用の照明装置
JP2015106502A (ja) 照明装置
JP2012113960A (ja) 照明装置
US20160076712A1 (en)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lighting light sourc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