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7451A - 收訊方法及裝置及利用該收訊方法及裝置之通訊系統 - Google Patents

收訊方法及裝置及利用該收訊方法及裝置之通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7451A
TW201347451A TW102125647A TW102125647A TW201347451A TW 201347451 A TW201347451 A TW 201347451A TW 102125647 A TW102125647 A TW 102125647A TW 102125647 A TW102125647 A TW 102125647A TW 201347451 A TW201347451 A TW 20134745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signal
mimo
dat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5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96429B (zh
Inventor
Seigo Nakao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603391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201347451(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TW201347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74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6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642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6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payload signals; piggyb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收訊方法及裝置及利用該收訊方法及裝置之通訊系統,即使在接收未對應的系統之叢發信號的情形下,也能抑制電力消耗的增加,其中,無線部(60)係接收對象系統中的叢發信號或MIMO系統中的叢發信號,判定部(72)係判定具有對應對象系統的頻道之形式的MIMO信號是否配置於對象LTS與對象信號的後段。若對象LTS與對象信號的後段的位置中的信號點的配置係對應MIMO信號中的信號點的配置,則由判定部(72)判定為在所接收的叢發信號配置有MIMO信號。在判定為在判定部(72)中配置有MIMO信號時,指示部(74)則對配置於MIMO信號後段的MIMO-STS等,使基帶處理部(62)的動作停止。

Description

收訊方法及裝置及利用該收訊方法及裝置之通訊系統
本發明是關於收訊技術,特別是關於接收叢發信號(burst signal)的收訊方法及裝置及利用該收訊方法及裝置之通訊系統。
可進行高速的數據(data)傳輸,且在多路徑(multipath)環境下為強的通訊方式有多重載波(multi carrier)方式之一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分頻多工)調變方式。此OFDM調變方式係適用於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的標準化規格之IEEE802.11a,g或HIPERLAN/2。這種無線LAN中的叢發信號一般因透過與時間一起變動的傳輸路徑環境而被接收,且受到頻率選擇性衰減(frequency-selection fading)的影響,故收訊裝置一般係動態地執行傳輸路徑推定。為了收訊裝置執行傳輸路徑推定,在叢發信號內設有兩種已知信號。一個為在叢發信號的前頭部分中,對所有的載波設置的已知信號,為被稱為所謂的前文(preamble)或訓練(training)信號者。另一個為在叢發信號的數據區間中,對一部分的載波設置的已知信號,為被稱為所謂的引示信號(pilot signal)者(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1)。
[非專利文獻1]Sinem Coleri, Mustafa Ergen, Anuj Puri, and Ahmad Bahai, "Channel Estima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Pilot Arrangement in OFDM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broadcasting, vol. 48, No. 3, pp. 223-229, Sept. 2002.
在無線通訊中,有效利用頻率資源用的技術之一為適應性陣列天線(adaptive array antenna)技術。適應性陣列天線係在複數個天線中,藉由控制各自發送/接收的信號的振幅與相位,形成天線的指向性模式(directive pattern)。利用這種適應性陣列天線技術,使數據的傳輸速度高速化用的技術有MIMO(Multiple Input Multi Output:多重輸入輸出)系統。該MIMO系統的送訊裝置與收訊裝置各自具備複數個天線,設定對應各自的天線之一個頻道(channel)。也就是說,對送訊裝置與收訊裝置之間的通訊,設定到最大天線數的頻道,以提高數據傳輸速度。而且,若在這種MIMO系統組合傳輸像OFDM調變方式的多重載波信號之技術,則數據的傳輸速度更進一步被高速化。
非MIMO系統,且使用OFDM調變方式之系統(以下稱為[對象系統]),與為MIMO系統且使用OFDM調變方式之系統(以下僅稱此為[MIMO系統])在同一頻帶(frequency band)中共存時,若收訊裝置可檢測兩者的叢發信號,則可由其中確實地抽出必要的信號。為了易於檢測這種叢發信號,規定共通的前文信號,將這種前文信號配置於叢發信號的前頭部分很有效。另一方面,像IEEE802.11a的對象系統的收訊裝置,一般係解調叢發信號的整體,在經解調的叢發信號錯誤的情形下,使叢發信號作廢而動作。 因此,對象系統的收訊裝置即使對在MIMO系統的叢發信號也進行解調。結果,若在MIMO系統的叢發信號的流量(traffic)變大,則對象系統的收訊裝置儘管不解調有效的叢發信號,收訊裝置的電力消耗(power consumption)也會變大。
本發明乃鑒於上述狀況而研創者,其目的為提供一種即使不對應的通訊系統中的叢發信號到來時,也能抑制電力消耗的增加之收訊方法及裝置及利用該收訊方法及裝置之通訊系統。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某態樣的收訊裝置,包含:第一收訊部,用以接收位在藉由預定的頻道應進行通訊的第一通訊系統中且配置於頻道的已知信號;判定部,用以判定在藉由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被空間分割的複數個頻道應進行通訊的第二通訊系統中且具有對應第一通訊系統之頻道的形式之控制信號是否配置於已知信號的後段;第二收訊部,在判定部中判定為未配置有控制信號時,接收配置於已知信號的後段,且配置於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以及指示部,在判定部中判定為配置有控制信號時,對配置於控制信號的後段,且分別配置於對應第二通訊系統的複數個頻道之數據信號,使第二收訊部的動作停止。
「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形式」係指包含:藉由與第一通訊系統中的頻道的數目相同的頻道的數目所規定的形式,或是藉由雖然與第一通訊系統中的頻道的數目不同,但在第一通訊系統的收訊裝置中可收訊的信號的排列所規定的形式,重點為若為在第一通 訊系統的收訊裝置中可收訊的形式的話即可。
依照此態樣,因具有第二通訊系統中的控制信號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形式,收訊裝置可檢測出第二通訊系統中的控制信號,在檢測的情形下停止收訊的動作,故可抑制電力消耗的增加。
配置於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與控制信號係以信號點的配置不同之方式規定,若已知信號的後段的位置中的信號點的配置對應控制信號中的信號點的配置,判定部係判定為配置有控制信號也可以。此時,因信號點的配置的不同,可判定控制信號的配置的有無。
配置於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與控制信號係以使用複數個載波之方式規定,使用於數據信號的複數個載波與使用於控制信號的複數個載波中,在互相對應的載波分配有引示信號,在數據信號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與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係以具有同一的信號點配置,且具有不同的相位之方式規定,若在已知信號的後段的位置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的相位對應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的相位,判定部則判定為配置有控制信號亦可。
「互相對應的載波」係指相當於複數個載波中的同一個載波,此係相當於對應同一頻率的載波。而且,即使並非對應同一頻率的載波,只要辨識此等載波之間的對應即可。此時,可藉由引示信號的相位之不同,判定控制信號的有無。
配置於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與控制信號係以使用複數個載波之方式規定,使用於數據信號的複數個載波與使用於控制信號的複數個載波中,在互相對應的載波分配有引示信 號,在數據信號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與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係以具有不同的信號點配置之方式規定,若在已知信號的後段的位置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配置對應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的信號點配置,判定部係判定為配置有控制信號也可以。此時,可藉由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配置之不同,判定控制信號的有無。
配置於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與控制信號係以使用複數個載波之方式規定,使用於數據信號的複數個載波與使用於控制信號的複數個載波中,在互相對應的載波分配有引示信號,在數據信號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與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係以具有同一的信號點配置,且具有不同的相位之方式規定,且在數據信號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與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係以具有不同的信號點配置之方式規定,若在已知信號的後段的位置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的相位對應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的相位,且在已知信號的後段的位置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配置對應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的信號點配置,判定部係判定為配置有控制信號也可以。此時,可一邊使用引示信號的相位的不同與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配置的不同,一邊判定控制信號的有無。
指示部係由控制信號抽出分別配置於對應第二通訊系統的複數個頻道之數據信號的長度,在遍及與所抽出的數據信號的長度對應之期間,使第二收訊部的動作停止也可以。在第二通訊系統 中的控制信號的前段更配置有第一通訊系統中的控制信號,指示部係由第一通訊系統中的控制信號抽出分別配置於對應第二通訊系統的複數個頻道之數據信號的長度,在遍及與所抽出的數據信號的長度對應之期間,使第二收訊部的動作停止也可以。此時,因根據第二通訊系統中的數據信號的長度,調節停止動作的期間,故可對下一個到來的叢發信號,執行通常的收訊處理。
本發明的其他態樣亦是一種收訊裝置,此裝置包含:第一收訊部,從待藉由預定的頻道進行通訊的第一通訊系統的送訊裝置,接收配置於頻道的已知信號,或者從藉由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被空間分割的複數個頻道應進行通訊的第二通訊系統的送訊裝置,接收與第一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具有預定的關係,且配置於複數個頻道的每一個之已知信號;特定部,特定包含於所接收的已知信號之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第二收訊部,若特定的關係未對應在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則接收配置於已知信號的後段,且配置於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以及指示部,若特定的關係對應在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則對配置於已知信號的後段,且分別配置於對應第二通訊系統的複數個頻道的數據信號,使第二收訊部的動作停止。
「關係」係指複數個信號中的關係,例如像時序(timing)的偏移的程度之關係。在此,複數個信號係預先以其他的信號而被規定也可以,為同一個信號也可以。後者的情形因無線傳輸路徑中的多路徑的影響,在收訊時變成複數個信號。
依照此態樣,因第二通訊系統中的複數個已知信號間的關係係以與包含於所接收的第一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之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不同之方式規定,故收訊裝置係依照包含於所接收的信號的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可檢測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叢發信號,在檢測的情形下使收訊的動作停止,故可抑制電力消耗的增加。
特定部係藉由所接收的已知信號與預先記憶的已知信號的相關處理,導出對應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的值,若在特定部中導出的值比對應在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之臨界值(threshold)更小,則第二收訊部係令特定的關係不對應在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若在特定部中導出的值為對應在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之臨界值以上,則指示部係令特定的關係對應在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也可以。此時,可依照相關處理檢測出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叢發信號。
本發明的再其他態樣係一種收訊方法。此方法係包含下述步驟:若位在藉由對應以預定的頻道應進行通訊的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被空間分割的複數個頻道所應進行通訊的第二通訊系統中,且具有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形式之控制信號未被配置於所收訊的頻道中,則接收配置於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之數據信號,若配置有控制信號,則停止分別配置於對應第二通訊系統的複數個頻道的數據信號的收訊動作。
依照此態樣,因具有第二通訊系統中的控制信號對應於第一通訊系統的形式,故可檢測出第二通訊系統中的控制信號,結果, 在檢測的情形下停止收訊的動作,故可抑制電力消耗的增加。
本發明的其他態樣亦是一種收訊方法。此方法係包含下述步驟:從待藉由預定的頻道進行通訊的第一通訊系統的送訊裝置,接收配置於頻道的已知信號,或者從藉由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被空間分割的複數個頻道應進行通訊的第二通訊系統的送訊裝置,接收與第一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具有預定的關係,且配置於複數個頻道的每一個之已知信號,若包含於所接收的已知信號的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未對應在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則接收配置於已知信號的後段,且配置於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若包含於所接收的已知信號的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對應在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則對配置於已知信號的後段,且分別配置於對應第二通訊系統的複數個頻道的數據信號,使收訊動作停止。
依照此態樣,因第二通訊系統中的複數個已知信號間的關係係以與包含於所接收的第一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之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不同之方式規定,故依照包含於所接收的信號的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可檢測出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叢發信號,結果,在檢測的情形下停止收訊的動作,故可抑制電力消耗的增加。
本發明的其他態樣亦是一種收訊方法。此方法係包含下述步驟:接收藉由預定的頻道應進行通訊的第一通訊系統中,且配置於頻道的已知信號之步驟; 判定藉由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被空間分割的複數個頻道所應進行通訊的第二通訊系統中,且具有對應第一通訊系統之頻道的形式之控制信號是否配置於已知信號的後段之步驟;在判定的步驟中判定為未配置有控制信號時,接收配置於已知信號的後段,且配置於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之步驟;以及在判定的步驟中判定為配置有控制信號時,對配置於控制信號的後段,且分別配置於對應第二通訊系統的複數個頻道之數據信號,使接收數據信號的步驟的動作停止之步驟。
配置於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與控制信號係以信號點的配置不同之方式規定,判定的步驟係若已知信號的後段的位置中的信號點的配置對應於控制信號中的信號點的配置,則判定為配置有控制信號也可以。接收已知信號的步驟也接收在第二通訊系統中,且與第一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具有預定的關係,且分別配置於複數個頻道的已知信號,判定的步驟係特定包含於所接收的已知信號的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依照特定的關係與在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判定是否配置有控制信號也可以。
判定的步驟係預先記憶對應在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之臨界值,且藉由所接收的已知信號與預先記憶的已知信號的相關處理,導出對應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的值,若導出的值為臨界值以上,則判定為配置有控制信號也可以。使其停止的步驟係由控制信號抽出分別配置於對應第二通訊系統的複數個頻道之數據信號的長度,在遍及與所抽出的數據信號的長度對應 之期間,使接收數據信號的步驟的動作停止也可以。在第二通訊系統中的控制信號的前段復配置有第一通訊系統中的控制信號,使其停止的步驟係由第一通訊系統中的控制信號抽出分別配置於對應第二通訊系統的複數個頻道之數據信號的長度,在遍及與所抽出的數據信號的長度對應之期間,使接收數據信號的步驟的動作停止也可以。
配置於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與控制信號係以使用複數個載波之方式規定,使用於數據信號的複數個載波與使用於控制信號的複數個載波中,在互相對應的載波分配有引示信號,在數據信號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與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係以具有同一的信號點配置,且具有不同的相位之方式規定,判定的步驟係若在已知信號的後段的位置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的相位對應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的相位,則判定為配置有控制信號也可以。
配置於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與控制信號係以使用複數個載波之方式規定,使用於數據信號的複數個載波與使用於控制信號的複數個載波中,在互相對應的載波分配有引示信號,在數據信號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與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係以具有不同的信號點配置之方式規定,判定的步驟係若在已知信號的後段的位置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配置對應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的信號點配置,則判定為配置有控制信號也可以。
配置於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與控制信號係以使用複數個載波之方式規定,使用於數據信號的複數個載波與使 用於控制信號的複數個載波中,在互相對應的載波分配有引示信號,在數據信號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與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係以具有同一的信號點配置,且具有不同的相位之方式規定,且在數據信號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與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係以具有不同的信號點配置之方式規定,判定的步驟係若在已知信號的後段的位置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的相位對應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的相位,且在已知信號的後段的位置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配置對應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的信號點配置,則判定為配置有控制信號也可以。
本發明的其他態樣亦是一種收訊方法。此方法係包含下述步驟:從待藉由預定的頻道進行通訊的第一通訊系統的送訊裝置,接收配置於頻道的已知信號,或者從藉由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被空間分割的複數個頻道應進行通訊的第二通訊系統的送訊裝置,接收與第一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具有預定的關係,且配置於複數個頻道的每一個之已知信號之步驟;特定包含於所接收的已知信號的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之步驟;若特定的關係未對應在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則接收配置於已知信號的後段,且配置於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之步驟;以及若特定的關係對應在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則對配置於已知信號的後段,且分別配置於對應第二通訊系統的複 數個頻道的數據信號,使接收數據信號的步驟的動作停止之步驟。
特定的步驟係藉由所接收的已知信號與預先記憶的已知信號的相關處理,導出對應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的值,接收數據信號的步驟係若在特定的步驟中導出的值比對應在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之臨界值更小,則令特定的關係不對應於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停止的步驟係若在特定的步驟中導出的值為對應在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之臨界值以上,則令特定的關係對應於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也可以。
本發明的其他態樣為一種通訊系統。此系統包含:第一送訊裝置,發送對應藉由預定的頻道應進行通訊的第一通訊系統且配置於頻道的已知信號、與配置於已知信號的後段之數據;第二送訊裝置,發送對應於藉由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被空間分割的複數個頻道所應進行通訊的第二通訊系統,具有對應於第一通訊系統之頻道的形式之已知信號與控制信號,在此等信號的後段分別配置於複數個頻道的數據信號;以及收訊裝置,對應第一通訊系統,若在已知信號的後段不存在控制信號,則接收配置於已知信號的後段的數據信號,若在已知信號的後段存在控制信號,則對分別配置於複數個頻道的數據信號,停止收訊。
依照此態樣,因具有第二通訊系統中的控制信號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形式,故可檢測出第二通訊系統中的控制信號,結果,在檢測的情形下停止收訊的動作,故可抑制電力消耗的增加。
此外,以上的構成要素的任意的組合、及在方法、裝置、系統、記錄媒體、電腦程式等之間變換本發明之表現者仍對本發明的態樣有效。
依照本發明,即使是未對應的通訊系統中的叢發信號到來時,也能抑制電力消耗的增加。
10‧‧‧MIMO送訊裝置
12‧‧‧MIMO收訊裝置
14‧‧‧送訊用天線
14a‧‧‧第一送訊用天線
14b‧‧‧第二送訊用天線
14n‧‧‧第N送訊用天線
16a‧‧‧第一收訊用天線
16b‧‧‧第二收訊用天線
20‧‧‧數據分離部
22‧‧‧調變部
22a‧‧‧第一調變部
22b‧‧‧第二調變部
22n‧‧‧第N調變部
24‧‧‧無線部
24a‧‧‧第一無線部
24b‧‧‧第二無線部
24n‧‧‧第N無線部
26‧‧‧控制部
28‧‧‧錯誤訂正部
30‧‧‧交錯部
32‧‧‧前文附加部
34‧‧‧IFFT部
36‧‧‧GI部
38‧‧‧正交調變部
40‧‧‧頻率變換部
42‧‧‧放大部
50‧‧‧對象送訊裝置
52‧‧‧送訊用天線
54‧‧‧對象收訊裝置
56‧‧‧收訊用天線
60‧‧‧無線部
62‧‧‧基帶處理部
64‧‧‧控制部
66‧‧‧正交檢波部
68‧‧‧FFT部
70‧‧‧解調部
72‧‧‧判定部
74‧‧‧指示部
80‧‧‧I成分處理部
82‧‧‧Q成分處理部
84‧‧‧決定部
86‧‧‧條件保持部
88‧‧‧檢測部
90‧‧‧相關處理部
92‧‧‧圖案保持部
94‧‧‧峰值檢測部
96‧‧‧決定部
98‧‧‧臨界值保持部
100‧‧‧通訊系統
110‧‧‧引示信號抽出部
112‧‧‧判定部
114‧‧‧引示信號去除部
第1圖係顯示第一實施例的多重載波信號的頻譜的示意圖。
第2圖係顯示第一實施例的MIMO系統的概念圖。
第3圖係顯示第一實施例的通訊系統的構成圖。
第4A及4B圖係顯示第3圖的叢發形式的構成圖。
第5圖係顯示第3圖的MIMO送訊裝置的構成圖。
第6圖係顯示第3圖的對象收訊裝置的構成圖。
第7A至7D圖係顯示包含於第4A及4B圖的叢發形式的信號的配置圖。
第8圖係顯示第6圖的判定部的構成圖。
第9圖係顯示依照第6圖的對象收訊裝置的收訊動作的程序之流程圖。
第10圖係顯示第二實施例之叢發形式的構成圖。
第11圖係顯示第二實施例之對象收訊裝置的構成圖。
第12圖係顯示依照第11圖的對象收訊裝置的收訊動作的程序之流程圖。
第13圖係顯示第三實施例的判定部的構成圖。
第14圖係顯示第13圖的判定部中的判定程序的流程圖。
第15圖係顯示第三實施例的其他判定部的構成圖。
第16圖係顯示第三實施例的再其他判定部的構成圖。
(第一實施例)
在具體說明本發明之前,先敘述概要。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係關於非MIMO系統且使用OFDM調變方式之系統(以下如前述,稱為「對象系統」)。在此,係在與對象系統相同的頻帶共存為MIMO系統且使用OFDM調變方式之系統(以下如前述,稱為「MIMO系統」)。其中,對象系統與MIMO系統係在封包信號(packet signal)的前頭部分配置共通的前文。此外,MIMO系統的送訊裝置是由所具備的複數個天線中的一個發送前文,但不由其餘的天線發送。
在此,對象系統的封包信號係依前文、控制信號、數據的順序配置。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MIMO系統的封包信號係依對象系統的前文、對象系統的控制信號、MIMO系統的控制信號、MIMO系統的前文、MIMO系統的數據的順序配置。在此,對象系統的前文、對象系統的控制信號、MIMO系統的控制信號係由一個天線所發送,亦即成為對象系統的封包信號的形式。
結果,收訊裝置可接收此等信號。另一方面,MIMO系統的前文、MIMO系統的數據因可由複數個天線發送,故在收訊裝置中不成為收訊的對象。
本實施例之對象系統的收訊裝置係接收這種前文,並確認封包信號的到來。對象系統與MIMO系統的封包信號係到對象系統的前文、對象系統的控制信號為止共通。另一方面,配置於其後 段的對象系統的數據與MIMO系統的控制信號係以信號點的配置不同之方式規定。在收訊裝置中係由信號點的配置來判定對象系統的控制信號的後段的信號是否為對象系統的數據或MIMO系統的控制信號。在前者的情形下,收訊裝置係繼續進行解調,但在後者的情形下,收訊裝置係停止解調。此外,在此,對象系統係以依據IEEE802.11a規格的無線LAN,MIMO系統係應以IEEE802.11n規格為對象的無線LAN。
第1圖係顯示第一實施例的多重載波信號的頻譜(spectral)。對象系統及MIMO系統係如前述,因適用OFDM調變方式,故第1圖係顯示在對應對象系統及MIMO系統的OFDM調變方式下的信號的頻譜。一般稱OFDM調變方式中的複數個載波之一為副載波(subcarrier),惟在此係藉由「副載波號碼」指定一個副載波。在IEEE802.11a規格中,如圖式係規定有副載波號碼「-26」到「26」的53個副載波。此外,副載波號碼[0]為了降低基帶(baseband)信號中的直流成分的影響而設定為零(null)。此外,各個副載波係藉由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進制相移鍵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鍵控)、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調變)、64QAM而進行調變。
第2圖係顯示第一實施例的MIMO系統的概念。MIMO系統包含MIMO送訊裝置10、MIMO收訊裝置12。而且,MIMO送訊裝置10包含:總稱為送訊用天線14的第一送訊用天線14a及第二送訊用天線14b,MIMO收訊裝置12包含:總稱為收訊用天線16的第一收訊用天線16a及第二收訊用天線16b。此外,MIMO收訊裝置12雖然未與本實施例直接有關聯,但一邊說明MIMO收訊裝 置12,一邊說明MIMO系統。
MIMO送訊裝置10雖然是發送預定的信號,但自第一送訊用天線14a與第二送訊用天線14b發送不同的信號。MIMO收訊裝置12係藉由第一收訊用天線16a與第二收訊用天線16b,接收由第一送訊用天線14a與第二送訊用天線14b發送的信號。而且,MIMO收訊裝置12係藉由適應性陣列信號處理,分離所接收到的信號,獨立解調由第一送訊用天線14a與第二送訊用天線14b發送的信號。
在此,若將第一送訊用天線14a與第一收訊用天線16a之間的傳輸路徑特性設為h11,將第一送訊用天線14a到第二收訊用天線16b之間的傳輸路徑特性設為h12,將第二送訊用天線14b與第一收訊用天線16a之間的傳輸路徑特性設為h21,將第二送訊用天線14b與第二收訊用天線16b之間的傳輸路徑特性設為h22,則MIMO收訊裝置12係藉由適應性陣列信號處理,僅使h11與h22成為有效,可獨立解調由第一送訊用天線14a與第二送訊用天線14b發送的信號而動作。
第3圖係顯示與第一實施例的通訊系統100的構成。通訊系統100係包含:MIMO送訊裝置10、對象送訊裝置50、對象收訊裝置54。而且,對象送訊裝置50係包含送訊用天線52,對象收訊裝置54係包含收訊用天線56。其中,對象送訊裝置50與對象收訊裝置54係相當於對象系統,MIMO送訊裝置10係相當於MIMO系統。
對象送訊裝置50係由送訊用天線52發送信號。因此,對象送訊裝置50係相對於送訊用天線52設定對應對象系統的一個頻 道。也就是說,對象送訊裝置50係依照叢發信號的形式發送配置於頻道的前文與配置於前文後段的數據。其中,一個頻道係指在預定的瞬間中被設定的頻道的數目。
MIMO送訊裝置10如前述係由第一送訊用天線14a與第二送訊用天線14b各自發送獨立的信號。因此,MIMO送訊裝置10係對第一送訊用天線14a與第二送訊用天線14b,各自設定兩個頻道。兩個頻道係藉由對應對象系統的頻道被空間分割而被設定。在頻道的前頭部分附加有具有對象系統的形式之前文與控制信號,俾使對象收訊裝置54可接收該頻道。結果,MIMO送訊裝置10係依照叢發信號的形式發送具有對應對象系統的頻道的形式之前文與控制信號,在其後段分別配置於複數個頻道的數據。此外,控制信號係設為對應MIMO系統的信號。
對象收訊裝置54係對應對象系統,接收由MIMO送訊裝置10發送的信號,亦即由第一送訊用天線14a與第二送訊用天線14b獨立發送的兩個信號,或者接收由對象送訊裝置50發送的信號。在此,若所接收的叢發信號中,在前文的後段不存在對應MIMO系統的控制信號,則對象收訊裝置54係判定為所接收到的叢發信號為對象系統中的叢發信號。結果,對配置於所接收到的叢發信號之數據執行收訊處理。另一方面,若所接收到的叢發信號中,在前文的後段存在對應MIMO系統的控制信號,則對象收訊裝置54係判定為所接收到的叢發信號為MIMO系統中的叢發信號。結果,對象收訊裝置54係對接著對應MIMO系統的控制信號之MIMO系統的數據,停止收訊處理。
第4A及4B圖係顯示叢發形式(burst format)的構成。第4A圖 係對象系統的叢發形式,相當於IEEE802.11a規格的通話頻道的叢發形式。圖中的「對象STS(Short Training Sequence:短訓練序列)」與「對象LTS(Long Training Sequence:長訓練序列)」係相當於前文。此等係在IEEE802.11a規格中被稱為[STS]及[LTS],惟為了顯示對應對象系統,如圖中所示。
「對象信號」係對象系統用的信號,相當於控制信號。「對象數據」係對象系統用的數據。「對象STS」、「對象LTS」、「對象信號」、「對象數據」係分別對應OFDM調變方式。此外,在IEEE802.11a規格中,傅立葉轉換的大小為64(以下稱一個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葉轉換)的點為「FFT點」),保護區間(guard interval)的FFT點數為16。在OFDM調變方式中,一般係以傅立葉轉換的大小與保護區間的FFT點數的合計為一個單位。令此一個單位在本實施例中為OFDM符號(symbol)。因此,OFDM符號係相當於80FFT點。
在此,「對象LTS」與「對象信號」係分別具有「2OFDM符號」的長度。「數據」係任意的長度。而且,「對象STS」的整體長度為「2OFDM符號」,惟因「16FFT點」的信號被重複10次,故構成係與「對象LTS」等不同。其中,「對象STS」或「對象LTS」等的前文係在對象收訊裝置54中為了執行AGC的設定、時序同步、載波再生等而被送訊的已知信號。如以上的叢發信號係相當於對象系統之一的頻道。
第4B圖係MIMO系統的叢發形式。其中,在MIMO系統的送訊使用的天線的數目係設為「2」,此係相當於第3圖的第一送訊用天線14a與第二送訊用天線14b。第4B圖中,上段係相當於 由第一送訊用天線14a發送的叢發信號,下段係相當於由第二送訊用天線14b發送的叢發信號。上段的叢發信號係由前頭配置「對象STS」、「對象LTS」、「對象信號」,此等信號係與對象系統的情形相同。在其後段配置有「MIMO信號」,惟「MIMO信號」係MIMO系統中的控制信號。而且,「MIMO信號」具有對應對象系統的頻道的形式,亦即針對送訊使用一個天線的頻道的形式。
而且,在「MIMO信號」的後段,對第一送訊用天線14a,「第一MIMO-STS」、「第一MIMO-LTS」、「第一MIMO-數據」係分別以對應MIMO系統之STS、LTS、數據配置。另一方面,對第二送訊用天線14b,「第二MIMO-STS」、「第二MIMO-LTS」、「第二MIMO-數據」係分別以對應MIMO系統之STS、LTS、數據配置。
如以上的叢發信號係在MIMO系統中相當於經空間分割的兩個頻道。而且,包含於「第一MIMO-STS」等的信號係由預定信號的模式(pattern)所規定。此外,在第4B圖中雖然係說明對應兩個送訊用天線14,相當於兩個頻道的叢發信號,但MIMO系統係不限定於兩個頻道,也能設定有兩個以上的頻道。
第5圖係顯示MIMO送訊裝置10的構成。MIMO送訊裝置10係包含:數據分離部20、總稱為調變部22的第一調變部22a、第二調變部22b、第N調變部22n、總稱為無線部24的第一無線部24a、第二無線部24b、第N無線部24n、控制部26、第N送訊用天線14n。而且,第一調變部22a包含:錯誤訂正部28、交錯(interleave)部30、前文附加部32、IFFT部34、GI部36、正交調變部38,第一無線部24a包含頻率變換部40、放大部42。
數據分離部20係將應發送的數據分離成天線數。錯誤訂正部 28係對數據進行錯誤訂正用的編碼。此處係假設進行迴旋編碼(convolutional coding),其編碼率係由預先規定的值中選擇。交錯部30係交錯被進行迴旋編碼的數據。前文附加部32係在叢發信號的前頭附加「對象STS」及「對象LTS」。然後,附加「第一MIMO-STS」、「第一MIMO-LTS」。因此,前文附加部32係用以記憶「對象STS」、「第一MIMO-STS」等。
IFFT部34係以FFT點單位進行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反快速傅立葉轉換),將使用複數個副載波的頻率領域的信號轉換成時間領域。GI部36係對時間領域的數據附加保護區間。正交調變部38係進行正交調變。頻率變換部40係將被正交調變的信號頻率變換成無線頻率的信號。放大部42係放大無線頻率的信號之功率放大器。最後,由複數個送訊用天線14發送第4B圖所示的形式的叢發信號。控制部26係控制MIMO送訊裝置10的時序(timing)等。此外,在本實施例中係令送訊用天線14的指向性為無指向性,令MIMO送訊裝置10為不進行適應性陣列信號處理。此外,在以上的構成中,錯誤訂正部28與交錯部30亦可配設於數據分離部20的前段。此時,在訂正部28中被編碼,在交錯部30被交錯的信號係在數據分離部20中被分離。而且,第3圖的對象送訊裝置50係具備第一調變部22a與第一無線部24a。
第6圖係顯示對象收訊裝置54的構成。對象收訊裝置54包含:無線部60、基帶處理部62、控制部64、指示部74。而且,基帶處理部62包含:正交檢波部66、FFT部68、解調部70、判定部72。
無線部60係進行由無線頻率的收訊信號變換至基帶的收訊信號的頻率變換處理、放大處理、AD變換處理等。其中,通訊系統100因是假想為依據IEEE802.11a規格的無線LAN,故無線頻率係設為5GHz帶。此處,對象送訊裝置50係接收對象系統中的叢發信號或MIMO系統中的叢發信號。但是,任何情形都接收配置於一個頻道的對象STS與對象LTS。
正交檢波部66係進行正交檢波在無線部60中被變換成基帶的收訊信號。此外,經正交檢波的信號因包含同相成分與正交成分,故此等成分一般係藉由兩條信號線顯示,惟在此為了說明的明瞭化起見,係以一條信號線顯示。以下亦同。FFT部68係對在正交檢波部66中經正交檢波的收訊信號執行FFT,由時間領域的信號變換成頻率領域的信號。而且,FFT部68也執行保護區間的去除。解調部70係對對象系統中的叢發信號或MIMO系統中的叢發信號的兩方,根據對象LTS推定無線傳輸路徑,根據所推定的無線傳輸路徑,解調後段的對象信號等。而且,解調部70係執行去交錯(deinterleave)、解碼處理。此外,對象STS係用以執行未圖式的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自動增益控制)的設定或時序同步而被使用,惟對此等構成元件因使用習知技術即可,故在此省略其說明。
判定部72係判定具有對應對象系統的頻道的形式之MIMO信號是否配置於對象LTS與對象信號的後段。在此,判定係利用對象數據與MIMO信號的信號點的配置之不同。也就是說,配置於對應對象系統的頻道之對象數據與MIMO信號係以信號點的配置不同之方式預先規定。
第7A至7D圖係顯示包含於第4A及4B圖的叢發形式的信號的配置圖(constellation)。第7A圖係顯示對MIMO信號的配置圖。如圖所示,MIMO信號的調變方式係對應BPSK,而且該信號點係以正交成分變成「+1」或「-1」之方式規定。也就是說,同相成分係以成為「0」之方式規定。第7B圖係顯示對對象數據的配置圖。如圖所示,相對於對象數據的配置圖也對應BPSK,而同相成分係以成為「+1」或「-1」之方式規定,正交成分係以成為「0」之方式規定。
因此,MIMO信號與對象數據係相對於信號點的同相成分與正交成分的值不同,藉由檢測此等值的不同,可判別MIMO信號與對象數據。此外,對象數據係適當切換調變方式,除了BPSK外也有使用QPSK、16QAM、64QAM的情形。第7C圖係相對於對象數據的配置圖,且顯示調變方式為QPSK的情形。而且,第7D圖係相對於對象數據的配置圖,且顯示調變方式為16QAM的情形。調變方式與BPSK的情形一樣,根據相對於信號點的同相成分與正交成分的值,可判別對象數據與MIMO信號。
回到第6圖,如以上所述,若在對象LTS與對象信號的後段的位置中的信號點的配置對應MIMO信號中的信號點的配置,則判定部72係判定為在所接收到的叢發信號配置有MIMO信號。在判定部72中判定為未配置有MIMO信號時,因解調部70繼續進行解調,故解調部70係解調配置於對象LTS與對象信號的後段之對象數據信號。也就是說,在此情形下判定為對象收訊裝置54接收到對應到對象系統的叢發信號,如通常般接收對應對象系統的叢發信號。
指示部74係在判定部72中判定為配置有MIMO信號時,對配置於MIMO信號後段的MIMO-STS、MIMO-LTS、MIMO-數據等,使基帶處理部62的動作停止。也就是說,在此情形下判定為對象收訊裝置54接收到對應MIMO系統的叢發信號,停止對對應MIMO系統的叢發信號之收訊處理。此時,指示部74係由MIMO信號抽出分別配置於對應MIMO系統的複數個頻道之第一MIMO-數據等的長度,經過依照所抽出的第一MIMO-數據等的長度之期間,使基帶處理部62的動作停止。控制部64係控制對象收訊裝置54的時序等。
此構成就硬體而言,可藉由任意電腦的CPU、記憶體、其他的LSI加以實現,就軟體而言係藉由被載入(load)到記憶體的程式等加以實現,惟在此係描述藉由此等構件的聯繫而實現的功能區塊。因此,此等功能區塊可以僅藉由硬體、僅藉由軟體或此等硬體、軟體的組合而以各種形式加以實現,此點對於熟習該項技術者而言係可理解。
第8圖係顯示判定部72的構成圖。判定部72包含:I成分處理部80、Q成分處理部82、決定部84、條件保持部86。
I成分處理部80係特定經解調的信號的同相成分之振幅。此時,I成分處理部80亦可實施平均等的統計處理。另一方面,Q成分處理部82係特定經解調的信號的正交成分之振幅。此時,Q成分處理部82亦可實施平均等的統計處理。
條件保持部86係保持判定信號點對應MIMO信號時用的信號點的條件。如第7A圖所示,在送訊側中,對應MIMO信號的信號點因不具有同相成分,故在條件保持部86中規定同相成分的絕 對值比預定的臨界值小時係對應MIMO信號。其中,臨界值係被規定為考慮雜訊(noise)的值,絕對值係以比第7B圖中的同相成分的信號點「+1」或「-1」更小之方式設定。而且,條件保持部86亦可保持正交成分也使用的規定。藉由正交成分的值除同相成分的值之結果亦可規定為比預定的臨界值還小的情形係對應MIMO信號。
決定部84係由I成分處理部80與Q成分處理部82分別輸入解調的信號的同相成分的值與正交成分的值,根據由條件保持部86輸入的條件,判定輸入的信號是否為對應MIMO信號的信號點。決定部84亦可由相對於解調的信號之一組同相成分的值與正交成分的值進行判定,且亦可由對應一個符號(symbol)的複數個副載波的信號的同相成分的值與正交成分的值進行判定。判定所接收的信號的信號點為對應MIMO信號的信號點時,判定部72係將判定的結果輸出至指示部74。
以下說明藉由以上的構成所進行的對象收訊裝置54的動作。第9圖係顯示依照對象收訊裝置54所進行的收訊動作的程序之流程圖。對象收訊裝置54若接收對象STS與對象LTS(S10的Y),則判定部72係確認在對象信號的後段之信號點的配置(S12)。信號點的配置若對應MIMO信號中的信號點的配置(S14的Y),則指示部74係由MIMO信號取得數據長度(S16)。而且,由所取得的數據長度決定停止期間(S18),指示部74係使基帶處理部62的動作停止(S20)。另一方面,信號點的配置若對應MIMO信號中的信號點的配置(S14的N),則解調部70解調對象數據(S22)。此外,對象收訊裝置54若不接收對象STS與對象LTS(S10的N),則完 成處理。
如果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因具有MIMO系統中的MIMO信號對應對象系統的頻道的形式,所以對象收訊裝置可檢測出MIMO信號,在檢測的情形下使收訊的動作停止,故可抑制電力消耗的增加。而且,MIMO信號由於是配置於叢發信號的途中,而不是叢發信號的後方,故對象收訊裝置即使不接收叢發信號的約略全體,也能判別對應叢發信號的通訊系統。而且,不接收相對於MIMO系統的叢發信號,可接收相對於對象系統之叢發信號。而且,因不接收相對於MIMO系統的叢發信號,故可減小受到來自MIMO系統的影響。
而且,因可抑制電力消耗的增加,故即使對象收訊裝置為電池驅動時,也能防止電池的大型化。而且,因可抑制電力消耗的增加,故即使對象收訊裝置為電池驅動時,也能拉長電池的驅動期間。而且,可使對象收訊裝置小型化。而且,因利用信號點的配置的不同,故可判定MIMO信號的配置的有無。而且,因利用信號點的配置的不同,故可提前執行判定。而且,因也能根據MIMO系統中的MIMO數據的長度,調節停止動作的期間,故可對接著到來的叢發信號,執行通常的收訊處理。
(第二實施例)
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同樣地,係關於一種由對應對象系統的送訊裝置與對應MIMO系統的送訊裝置接收叢發信號,且在叢發信號對應對象系統時,繼續進行叢發信號的收訊,在叢發信號對應MIMO系統時,停止叢發信號的收訊之收訊裝置。但是,第二實施例在以下的兩點中與第一實施例不同。
第一點為對MIMO系統的叢發信號的形式(format)不同,在發送「對象STS」等的期間中,也由未發送「對象STS」等的天線發送「對象STS」等。但是,並不是直接發送「對象STS」,而是在「對象STS」的內部,週期性地使信號的時序偏移才予以送訊。例如若使相對於預定的FFT點的信號僅向後偏移2點,則使配置於最後的2點的信號配置於前頭。
第二點為在收訊裝置中,所接收的叢發信號是否對應對象系統或MIMO系統之判定方法不同。收訊裝置係預先記憶對象STS或對象LTS的信號圖案,執行與所接收的叢發信號之相關處理。若所接收的叢發信號對應對象系統,則相關處理的結果中的複數個峰值(peak)的間隔係相當於無線傳輸路徑中的複數個到來波間的時間差。另一方面,若所接收到的叢發信號對應MIMO系統,則相關處理的結果中的複數個峰值的間隔相當於前述的預先偏移的信號的時序的差。在此,若信號的時序係以比無線傳輸路徑中的複數個到來波間的時間差更大之方式規定,則可由相關處理的結果判定所接收的叢發信號是否對應對象系統或MIMO系統。
第10圖係顯示第二實施例之叢發形式的構成。第10圖係顯示MIMO系統的叢發形式,對象系統的叢發形式因與第4A圖相同,故省略其說明。第10圖係與第4B圖同樣地,將在MIMO系統下的送訊所使用的天線的數目設為「2」,上段係顯示由第一送訊用天線14a發送的叢發信號,下段係顯示由第二送訊用天線14b發送的叢發信號。上段的叢發信號因與第4B圖的上段的叢發信號相同,故省略其說明。另一方面,下段的叢發信號之中,「第二MIMO-STS」、「第二MIMO-LTS」及「第二MIMO-數據」係與第 4B圖的下段的叢發信號相同。
在由第二送訊用天線14b發送的叢發信號配置有「對象STS+CDD」、「對象LTS+CDD」、「對象信號+CDD」、「MIMO信號+CDD」,俾分別對應由第一送訊用天線14a發送的「對象STS」、「對象LTS」、「對象信號」、「MIMO信號」。其中,「對象STS+CDD」係指包含於內部的信號之圖案與包含於「對象STS」的信號之圖案相同,惟相當於信號所配置的位置不同。在此,「對象STS」係由160FFT點所構成。
例如「對象STS」的前頭的FFT點中的信號變成配置於「對象STS+CDD」的第8個FFT點之關係。而且,「對象STS」的最後8個FFT點中的信號變成配置於距「對象STS+CDD」的前頭8個FFT點之關係。如此,使信號的時序偏移而配置。以下,將「對象STS」與「對象STS+CDD」之使時序偏移的信號的關係為簡稱「關係」。
在IEEE802.11a的規格中,一個FFT點的間隔係被規定為50nsec。其中,將信號的時序的偏移量設為8FFT點。結果,「對象STS」與「對象STS+CDD」的時序的誤差係規定為400nsec。此外,有關「對象LTS+CDD」、「對象信號+CDD」、「MIMO信號+CDD」亦同。也就是說,在MIMO系統下的「對象STS+CDD」等,可以說與在對象系統下的「對象STS」具有預定的關係。
第11圖係顯示第二實施例的對象收訊裝置54的構成。對象收訊裝置54包含:收訊用天線56、無線部60、基帶處理部62、控制部64、指示部74。而且,基帶處理部62包含:正交檢波部66、FFT部68、解調部70、檢測部88。而且,檢測部88包含:相關處 理部90、圖案保持部92、峰值檢測部94、決定部96、臨界值保持部98。此等構成要素中,關於執行與第6圖的對象收訊裝置54相同的動作係省略其說明。
無線部60係由對象系統的對象送訊裝置50接收配置於頻道的對象STS或對象LTS。而且,無線部60更由MIMO系統的MIMO送訊裝置10接收與對象系統中的對象STS或對象LTS具有預定的關係,且配置於複數個頻道的每一個之對象STS+CDD、對象LTS+CDD。此外,對象送訊裝置50與MIMO送訊裝置10係如第3圖所示。
圖案保持部92係記憶已知信號之對象STS與對象LTS的信號之圖案。也就是說,圖案保持部92係藉由時間領域表現對象STS,記憶相當於其中的16FFT點的信號,藉由時間領域表現對象LTS,記憶相當於其中的64FFT點的信號。此外,圖案保持部92亦可記憶對象STS與對象LTS中任一個的信號的圖案。此時,在後述的相關處理部90、峰值檢測部94、決定部96中,進行僅使用對象STS與對象LTS中任一個之處理。
相關處理部90係進行來自正交檢波部66之經正交檢波的叢發信號,及記憶於圖案保持部92的對象STS與對象LTS之相關處理。相關處理部90係具有匹配濾波器(matched filter)的構造,濾波器的結點係數(tap coefficient)係保持記憶於圖案保持部92的對象STS與對象LTS。而且,相關處理部90係輸入在匹配濾波器經正交檢波的叢發信號。藉由這種處理,獲得相關處理的結果以作為相對於時間的相關值。而且,若輸入的叢發信號與結點係數的值的關係密切的話,則相關值變大。如此,相關處理部90依照 所接收的對象STS或對象LTS與預先記憶的對象STS或對象LTS,令包含於所接收的對象STS或對象LTS的複數個信號波成分的關係作為相關值予以導出。
峰值檢測部94係由相關處理部90中的相關處理的結果檢測出至少兩個相關值的峰值。例如峰值檢測部94在對應對象STS的2OFDM符號的區間中,至少檢測出兩個峰值。其中輸入的叢發信號為對象系統中的叢發信號時,該叢發信號係使用一個頻道。因此,在相關處理的結果中,在存在無線傳輸路徑中的延遲波的時序出現峰值。在IEEE802.11a中假想的無線傳輸路徑中,係假設延遲波從先行波延遲約數十nsec而到來。如此,前述的「關係」也會由無線傳輸路徑產生。
另一方面,輸入的叢發信號為MIMO系統中的叢發信號時,被分配於複數個頻道的複數個叢發信號係被合成且被接收。而且,如第10圖所示,配置於一個叢發信號的對象STS當被接收時,對象STS+CCD也被接收。如前所述,對象STS與對象STS+CCD具有信號的時序偏移的關係。例如若信號的時序的偏移量為8FFT點,則在相關處理的結果中,在偏離約8FFT點的位置被檢測出兩個峰值。在此,8FFT點因相當於400nsec,故前述的無線傳輸路徑中的延遲波的影響變成誤差程度。
臨界值保持部98係保持應與在峰值檢測部94中所檢測的至少兩個峰值比較的臨界值。在前述的例中,係將臨界值設為300nsec。如此,臨界值係根據對應在MIMO系統中的對象STS或對象LTS的關係的值而被規定。
決定部96係比較所檢測的至少兩個峰值,亦即輸入的叢發信 號中的關係與臨界值,決定輸入的叢發信號是否對應對象系統或對應MIMO系統。也就是說,若所檢測出的至少兩個峰值比臨界值小,則將輸入的叢發信號中的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設定為不對應在MIMO系統中的對象STS或對象LTS的關係。因此,在這種情形下,決定為所接收的叢發信號對應對象系統。此時,解調部70係解調配置於對象LTS與對象信號的後段,且配置於對應對象系統的頻道之對象數據。
另一方面,若所檢測的至少兩個峰值為臨界值以上,則決定部96係將輸入的叢發信號中的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設定為對應在MIMO系統中的對象STS或對象LTS的關係。因此,在這種情形下,決定為所接收的叢發信號對應MIMO系統。此時,指示部74係對配置於對象STS或對象LTS的後段,且分別配置於對應MIMO系統的複數個頻道的第一MIMO-數據與第二MIMO-數據,使基帶處理部62的動作停止。
以下說明藉由以上的構成所進行的對象收訊裝置54的動作。第12圖係顯示依照對象收訊裝置54所進行的收訊動作的程序之流程圖。若對象收訊裝置54接收對象STS與對象LTS(S50的Y),則相關處理部90執行相關處理(S52)。峰值檢測部94檢測至少兩個峰值(S54)。決定部96若峰值的間隔為臨界值以上(S56的Y),則指示部74由MIMO信號取得數據長度(S58)。而且,由取得的數據長度決定停止期間(S60),指示部74係使基帶處理部62的動作停止(S62)。另一方面,決定部96若峰值的間隔並非臨界值以上(S56的N),則解調部70解調對象數據(S64)。此外,若對象收訊裝置54不接收對象STS與對象LTS(S50的N),則完成 處理。
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因MIMO系統中的複數個對象STS間的關係或對象LTS間的關係與包含於所接收的對象系統中的對象STS或對象LTS的複數個信號波成分的關係不同,故收訊裝置可根據包含於所接收的複數個信號波成分的關係,檢測出MIMO系統中的叢發信號。而且,因在檢測時停止收訊的動作,故可抑制電力消耗的增加。而且,因在叢發信號的前頭部分中可判定為MIMO系統中的叢發信號,故可在叢發信號的其餘部分中停止動作。因此,電力消耗的降低的功效大。而且,由複數個送訊天線發送的對象STS等因使信號的時序互相偏移,故可減小由複數個送訊天線發送的信號間的相關。而且,根據相關處理,也能檢測出MIMO系統中的叢發信號。
(第三實施例)
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同樣地,係關於由對應對象系統的送訊裝置與對應MIMO系統的送訊裝置接收叢發信號,在叢發信號對應對象系統時繼續進行叢發信號的收訊,在叢發信號對應MIMO系統時停止叢發信號的收訊之收訊裝置。為了判定所接收的叢發信號是否對應對象系統或對應MIMO系統,收訊裝置係利用引示信號的相位。在對象系統中使用的複數個副載波中的預訂的副載波分配有引示信號。
引示信號為已知的信號,且在收訊裝置中當推定無線傳輸路徑時所參考的信號。在MIMO系統中,也在相當於與分配有在對象系統的引示信號之副載波同一頻率的副載波分配有引示信號(以下,將在對象系統的引示信號稱之為「對象引示信號」,將在 MIMO系統的引示信號稱之為「MIMO引示信號」)。對象引示信號與MIMO引示信號係以具有同一的信號點配置之方式規定。但是,相當於同一頻率的對象引示信號的信號點與MIMO引示信號的信號點係其相位不同,以例如反轉之方式規定。收訊裝置係由所接收的叢發信號抽出引示信號,依照所抽出的引示信號的相位,判定所接收的叢發信號是否對應對象系統或對應MIMO系統。也就是說,藉由利用引示信號的相位執行判定。
第三實施例之對象收訊裝置54的構成係與第6圖同一的形式。在第三實施例的判定部72中與第一實施例同樣地,判定在對象信號的後段中是否配置有對象數據或配置有MIMO信號。但是,在第三實施例中,在對象數據的信號點配置與在MIMO信號的信號點配置之關係與第一實施例的情形不同。被輸入至對象收訊裝置54的信號係具有如以下的形式。
對象數據與MIMO信號如第1圖所示,係以使用複數個副載波之方式規定。而且,使用副載波號碼「-26」至「26」的53個副載波。在此等副載波中,使用於對象數據的複數個副載波與使用於MIMO信號的複數個副載波中,在互相對應的副載波分配有引示信號。在IEEE802.11a的標準化規格中,在副載波號碼「-21」、「-7」、「7」、「21」分配有引示信號。也就是說,使用複數個引示信號。
而且,在對象引示信號的信號點與在MIMO引示信號的信號點具有同一的信號點配置。同一的信號點配置如第7B圖所示係以對應BPSK,且同相成分變成「1」或「-1」之方式規定。而且,在對象引示信號的信號點與在MIMO引示信號的信號點係以在同 一副載波中具有互異的相位之方式規定。例如在副載波號碼「-21」中,對象引示信號具有「1」的值,MIMO引示信號具有「-1」的值。若以第7B圖的相位顯示此值,則對象引示信號具有相位「0」的值,MIMO引示信號係具有相位「π」的值。
亦即,對應同一副載波的對象引示信號的相位與MIMO引示信號的相位具有反轉的關係。若依序排列副載波號碼「-26」到「26」,則對象引示信號的值係如以下所示。其中「0」係相當於無引示信號的分配。
另一方面,同樣地MIMO引示信號的值係如以下所示。
第13圖係顯示第三實施例的判定部72的構成。判定部72包含:引示信號抽出部110、判定部112、決定部84、條件保持部86。
引示信號抽出部110係輸入經解調部70解調的信號。經解調的信號係以FFT點為單位,依副載波號碼的順序輸入到引示信號抽出部110。亦即輸入有對應副載波號碼「-26」的信號,最後輸入有對應副載波號碼「26」的信號。而且,接著此輸入,輸入有對應下一個OFDM符號中的副載波號碼「-26」的信號。引示信號抽出部110係由輸入的信號抽出引示信號。此點係相當於抽出對應副載波號碼「-21」、「-7」、「7」、「21」的信號。
判定部112係判定在引示信號抽出部110中抽出的引示信號。抽出的引示信號本來具有如第7B圖的信號點。由於在無線傳輸路徑的影響,所抽出的引示信號一般係由如第7B圖的信號點偏移。但是,藉由在解調部70進行的解調處理,信號點的偏移會減小某種程度。判定部112係以正交軸為臨界值而規定,抽出的引示信號若包含於第一象限(gradrant)或第四象限,則判定為「1」。 另一方面,抽出的引示信號若包含於第二象限或第三象限,則判定為「-1」。因此,若抽出的引示信號為對象引示信號,則理想上係由副載波號碼之前依序判定為「1」、「1」、「1」、「-1」。
條件保持部86係以相對於判定部112中判定的引示信號之基準,保持相對於MIMO引示信號的值。也就是說,條件保持部86係由副載波號碼之前依序保持「-1」、「-1」、「-1」、「1」的值。
決定部84係比較在判定部112中判定的引示信號與在條件保持部86中保持的條件,判定在判定部112中判定的引示信號是否為MIMO引示信號。亦即,判定在判定部112中抽出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的相位是否對應在MIMO引示信號的信號點的相位。例如,若在判定部112中判定的引示信號的值為「-1」、「-1」、「-1」、「1」,則判定為在判定部112中判定的引示信號為MIMO引示信號。
而且,若在判定部112中判定的引示信號的值為「1」、「1」、「1」、「-1」,則判定為在判定部112中判定的引示信號並非MIMO引示信號。另一方面,四個信號中僅一部分與條件一致時,則依照一致的數目進行判定即可。例如四個中的三個一致時,則判定為在判定部112中判定的引示信號為MIMO引示信號。而且,決定部84也可以使用複數個OFDM符號中的引示信號,執行以上的決定。
第14圖係顯示判定部72中的判定程序之流程圖。此流程圖係相當於第9圖的步驟12與步驟14。引示信號抽出部110抽出引示信號(S80)。判定部112判定引示信號(S82)。若所判定的引示信號對應MIMO引示信號的相位(S84的Y),則決定部84判定為配 置有MIMO信號(S86)。另一方面,若所判定的引示信號不對應MIMO引示信號的相位(S84的N),則決定部84判定為配置有對象數據(S86)。
以下顯示以上說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變形例。在變形例中係利用複數個副載波中,引示信號以外的副載波中的信號點配置。與上述同樣地,對象數據與MIMO信號係以使用複數個副載波之方式規定,且使用於對象數據的複數個副載波與使用於MIMO信號的複數個副載波中在互相對應的副載波分配有引示信號。
但是在變形例中,在對象數據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副載波(以下稱為「對象載波」)的信號點與在MIMO信號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副載波(以下稱為「MIMO載波」)的信號點係以具有不同的信號點配置之方式規定。因此,對象載波與MIMO載波係對應副載波號碼「-21」、「-7」、「7」、「21」以外的副載波。而且,對象載波的信號點配置係對應第7B圖,MIMO載波的信號點配置係對應第7A圖。也就是說,對象載波的信號點配置與MIMO載波的信號點配置具有互相正交的關係。
第15圖係顯示第三實施例的其他的判定部72的構成。判定部72包含:引示信號除去部114、I成分處理部80、Q成分處理部82、決定部84、條件保持部86。
引示信號除去部114係輸入經解調部70解調的信號。經解調的信號係以FFT點為單位,依副載波號碼的順序被輸入到引示信號去除部114。也就是說,輸入有對應副載波號碼「-26」的信號,最後輸入有對應副載波號碼「26」的信號。而且,接著此輸入,輸入有對應下一個OFDM符號中的副載波號碼「-26」的信號。引 示信號除去部114係由輸入的信號抽出引示信號以外的副載波。此點係相當於抽出對應載波號碼「-21」、「-7」、「7」、「21」以外的副載波。
I成分處理部80、Q成分處理部82、決定部84係進行與第8圖同樣的動作。決定部84係對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分別比較同相成分的值與正交成分的值與條件保持部86中的條件。此時,對複數個載波中的同相成分的值與正交成分的值,分別計算和,也可以比較同相成分的和與正交成分的和、與條件保持部86中的條件。而且,決定部84亦可比較同相成分的值與正交成分的值,若同相成分的值大,則判定為配置有對象數據,若正交成分的值大,則判定為配置有MIMO信號。亦即,決定部84亦可根據相對的值進行判定。其中,若在對象信號的後段的位置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配置對應在MIMO載波的信號點的信號點配置,則決定部84係判定為配置有MIMO信號。亦即,變形例係對複數個副載波中對應引示信號以外的副載波之信號,執行與第三實施例同樣的處理,判定是否配置有MIMO信號。
而且,顯示第三實施例的其他變形例。其他變形例係相當於合成上述說明的第三實施例與變形例的形式。與上述同樣地,對象數據與MIMO信號係如第1圖所示,以使用複數個副載波之方式規定,且使用於對象數據的複數個副載波與使用於MIMO信號的複數個副載波中,在互相對應的副載波分配有引示信號。而且,在對象引示信號的信號點與在MIMO引示信號的信號點係以具有同一的信號點配置,且在同一個副載波中具有互異的相位之方式規定。而且,亦即對象載波的信號點配置與MIMO載波的信號點 配置係指具有互相正交的關係。
第16圖係顯示第三實施例的再其他判定部72的構成。判定部72由於是成為合成第13圖的判定部72與第15圖的判定部72之構成,故省略其說明。此外,決定部84係執行在第13圖的決定部84中的判定與在第15圖的決定部84中的判定,根據此等的結果執行判定。兩個判定結果不一致時,亦可使用任一方的判定結果而預先決定。而且,決定部84亦可使用兩者的判定結果之中假想為正確的一方的判定結果。
例如在利用引示信號進行的判定中,針對四個引示信號中的全部判定為配置有MIMO信號,在利用引示信號以外的信號進行的判定中,針對48個引示信號中的36個引示信號,假設判定為配置有對象數據。將前者的判定的正確性定義為百分之100的機率,將後者的判定的正確性定義為百分之75的機率。結果,決定部84係依照前者的判定結果。亦即,比較進行利用引示信號的判定之比例、與進行利用引示信號以外的副載波的判定之比例,選擇比例高的判定的結果。
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藉由對象引示信號與MIMO引示信號之相位的不同,可判定MIMO信號的有無。而且,對象引示信號與MIMO引示信號之相位由於具有反轉的關係,故可正確地進行兩者的不同的判定。而且,對象引示信號與MIMO引示信號之相位由於具有反轉的關係,故可高速地進行兩者的不同的判定。而且,引示信號以外的信號點的配置亦可為任意,故可提高設計的自由度。
而且,因對象載波與MIMO載波的信號點配置的不同,可判 定MIMO信號的有無。而且,引示信號以外的副載波因數目多,故判定較為正確。而且,引示信號的信號點的配置亦可為任意,故可提高設計的自由度。而且,因MIMO引示信號的信號點的配置亦可與對象引示信號的信號點的配置相同,故即使是對MIMO系統與對象系統規定有同一引示信號時也能適用。而且,可一邊使用對象引示信號與MIMO引示信號之相位的不同,與對象載波與MIMO載波的信號點配置的不同,一邊判定MIMO信號的有無。而且,因使用許多信號執行判定,故判定較為正確。
以上係以實施例為基礎說明本發明。此實施例係舉例說明,亦可為此等實施例的各構成要素或各處理程序的組合之種種變形例,而且,此種變形例也在本發明的範圍中係熟習該項技術者可理解的。
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至三中,指示部74係由MIMO信號抽出分別配置於對應MIMO系統的複數個頻道之第一MIMO-數據等的長度。但是不限於此,例如在MIMO信號的前段配置有對象信號,指示部74亦可使用對象信號。亦即,指示部74係由對象信號抽出分別配置於對應MIMO系統的複數個頻道之MIMO-數據的長度,遍及依照所抽出的MIMO-數據的長度之期間,使基帶處理部62的動作停止。依照本實施例,在比MIMO信號更早的時序可抽出第一MIMO-數據等的長度。亦即,只要得知使基帶處理部62停止的期間即可。
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決定部96係根據包含於所接收的信號的複數個信號波成分的關係,決定所接收的信號是否為MIMO系統中的叢發信號。但是不限於此,例如像第一實施例, 亦可根據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決定是否存在MIMO信號。此時,判定部72係特定包含於所接收的對象STS或對象LTS的複數個信號波成分的關係,根據所特定的關係、與在MIMO系統中的對象STS或對象LTS的關係,判定是否配置有MIMO信號。此時如第10圖所示,配置有MIMO信號與MIMO信號+CCD。而且,若導出對應關係的至少兩個峰值,且導出的至少兩個峰值的間隔為臨界值以上,則峰值檢測部94係判定為配置有MIMO信號。依照本變形例,用以判定MIMO信號的存在與否的基準可併用如上述的基準與第一實施例所示的基準。亦即,藉由複數個基準判定MIMO信號的存在,可提高判定的精確度。也就是說,只要得知配置有MIMO信號即可。
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至三中,對象系統係令以依照IEEE802.11a規格的無線LAN為對象。但是不限於此,亦可為其他的通訊系統。依照本變形例,可將本發明適用在各種通訊系統。亦即對象系統與MIMO系統具有是否適用MIMO之不同,且MIMO系統中的控制信號若具有對象系統中的頻道的形式即可。
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判定部72係判定MIMO信號是否包含於叢發信號。但是不限於此,例如顯示對象信號中的1位元是否對應對象系統,或者是否對應MIMO系統,判定部72亦可檢測出該位元,由所檢測的位元判定對應的系統。依照本變形例,處理變得簡易。亦即若得知叢發信號所對應的系統的話即可。
在本發明的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中,全部或一部分的任意的組合均有效。依照本變形例,可得到組合的功效。
54‧‧‧對象收訊裝置
56‧‧‧收訊用天線
60‧‧‧無線部
62‧‧‧基帶處理部
64‧‧‧控制部
66‧‧‧正交檢波部
68‧‧‧FFT部
70‧‧‧解調部
72‧‧‧判定部
74‧‧‧指示部

Claims (15)

  1. 一種收訊裝置,其特徵為包含:第一收訊部,用以接收屬於待藉由預定的頻道進行通訊的第一通訊系統,且配置於頻道的已知信號;判定部,用以判定屬於待藉由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施以空間分割所得的複數個頻道進行通訊的第二通訊系統,且具有對應前述第一通訊系統的形式之控制信號是否配置於前述已知信號的後段;第二收訊部,在前述判定部判定為未配置有控制信號時,將配置於前述已知信號的後段且配置於對應前述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接收;以及指示部,在前述判定部判定為配置有控制信號時,對配置於前述控制信號的後段且分別配置於對應前述第二通訊系統的複數個頻道之數據信號,使前述第二收訊部的動作停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收訊裝置,其中,配置於對應前述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係與前述控制信號以信號點的配置不同之方式予以規定,若前述已知信號的後段的位置中的信號點的配置對應控制信號中的信號點的配置,前述判定部係判定為配置有控制信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收訊裝置,其中,前述第一收訊部也接收屬於前述第二通訊系統且與前述第一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具有預定的關係,同時分別配置於複數個頻道的已知信號, 前述判定部係特定包含於所接收到的已知信號之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根據特定的關係與在前述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判定是否配置有控制信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收訊裝置,其中,前述判定部係預先記憶對應在前述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之臨界值,且藉由所接收到的已知信號與預先記憶的已知信號的相關處理,導出對應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的值,若導出的值為臨界值以上,則判定為配置有控制信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收訊裝置,其中,配置於對應前述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與前述控制信號係以使用複數個載波之方式予以規定,使用於前述數據信號的複數個載波與使用於前述控制信號的複數個載波中,在互相對應的載波分配有引示信號,在前述數據信號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與在前述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係以具有相同的信號點配置,且具有不同的相位之方式予以規定,若在前述已知信號的後段的位置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的相位對應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的相位,則前述判定部係判定為配置有控制信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收訊裝置,其中,配置於對應前述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與前述控制信號係以使用複數個載波之方式予以規定,使用於前述數據信號的複數個載波與使用於前述控制信號的複數個載波中,在互相對應的載波分配有引示信號, 在前述數據信號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與在前述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係以具有不同的信號點配置之方式予以規定,若在前述已知信號的後段的位置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配置對應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的信號點配置,則前述判定部係判定為配置有控制信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收訊裝置,其中,配置於對應前述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與前述控制信號係以使用複數個載波之方式予以規定,使用於前述數據信號的複數個載波與使用於前述控制信號的複數個載波之中,在互相對應的載波分配有引示信號,在前述數據信號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與在前述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係以具有同一的信號點配置,且具有不同的相位之方式予以規定,且在前述數據信號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與在前述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係以具有不同的信號點配置之方式予以規定,若在前述已知信號的後段的位置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的相位對應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的信號點的相位,且在前述已知信號的後段的位置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配置對應在控制信號中的引示信號以外的載波的信號點的信號點配置,則前述判定部係判定為配置有控制信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之收訊裝置,其中,前述指示部係由前述控制信號抽出分別配置於對應前述第二 通訊系統的複數個頻道之數據信號的長度,在遍及與所抽出的數據信號的長度對應之期間,使前述第二收訊部的動作停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之收訊裝置,其中,在前述第二通訊系統中的控制信號的前段復配置有前述第一通訊系統中的控制信號,前述指示部係由前述第一通訊系統中的控制信號抽出分別配置於對應前述第二通訊系統的複數個頻道之數據信號的長度,在遍及與所抽出的數據信號的長度對應之期間,使前述第二收訊部的動作停止。
  10. 一種收訊裝置,係包含:第一收訊部,從待藉由預定的頻道進行通訊的第一通訊系統的送訊裝置,接收配置於頻道的已知信號,或者從藉由對應前述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施以空間分割所得的複數個頻道進行通訊的第二通訊系統的送訊裝置,將與前述第一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具有預定的關係且配置於複數個頻道的各已知信號予以接收;特定部,將包含於所接收到的已知信號之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予以特定;第二收訊部,若特定的關係未對應在前述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則將配置於已知信號的後段且配置於對應前述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予以接收;以及指示部,若特定的關係對應在前述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則對配置於已知信號的後段且分別配置於對應前述第二通訊系統的複數個頻道的數據信號,使前述第二收訊部 的動作停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收訊裝置,其中,前述特定部係藉由所接收到的已知信號與預先記憶的已知信號的相關處理,而導出對應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的值,若在前述特定部導出的值比對應在前述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之臨界值還小,則前述第二收訊部係使特定的關係不對應在前述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若在前述特定部導出的值為對應在前述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之臨界值以上,則前述指示部係使特定的關係對應在前述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
  12. 一種收訊方法,係包含下述步驟:若屬於待藉由預定的頻道進行通訊的第一通訊系統所對應的頻道施以空間分割所得的複數個頻道進行通訊的第二通訊系統,且具有對應前述第一通訊系統的形式之控制信號未被配置於所接收到的頻道中時,則接收配置於對應前述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之數據信號,若配置有前述控制信號,則將分別配置於對應前述第二通訊系統的複數個頻道的數據信號的收訊動作停止。
  13. 一種收訊方法,係包含下述步驟:從待藉由預定的頻道進行通訊的第一通訊系統的送訊裝置,接收配置於頻道的已知信號,或者從待藉由對應前述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施以空間分割所得的複數個頻道進行通訊的第二通訊系統的送訊裝置,接收與前述第一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具有預定的關係,且配置於複數個頻道的每一個之已知信號,若包含於所接收到的已知信號的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 關係未對應在前述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則將配置於已知信號的後段且配置於對應前述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予以接收,若包含於所接收到的已知信號的複數個信號波成分間的關係對應在前述第二通訊系統中的已知信號的關係,則對配置於已知信號的後段且分別配置於對應前述第二通訊系統的複數個頻道的數據信號,使收訊動作停止。
  14. 一種通訊系統,其特徵在包含:第一送訊裝置,將對應待藉由預定的頻道進行通訊的第一通訊系統且配置於頻道的已知信號、及配置於已知信號的後段之數據予以發送;第二送訊裝置,將對應待藉由對應前述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施以空間分割所得的複數個頻道進行通訊的第二通訊系統且具有對應前述第一通訊系統的形式之已知信號與控制信號、及在此等信號的後段分別配置於複數個頻道的數據信號予以發送;以及收訊裝置,對應前述第一通訊系統,若在已知信號的後段不存在控制信號,則接收配置於已知信號的後段的數據信號,若在已知信號的後段存在控制信號,則對分別配置於複數個頻道的數據信號停止收訊。
  15. 一種程式,係用以在電腦執行下述步驟:透過無線網路接收屬於待藉由預定的頻道進行通訊的第一通訊系統且配置於頻道的已知信號之步驟;對屬於待藉由對應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施以空間分割所 得的複數個頻道進行通訊的第二通訊系統且具有對應前述第一通訊系統的形式之控制信號是否配置於前述已知信號的後段進行判定之步驟;判定為未配置有控制信號時,將配置於前述已知信號的後段,且配置於對應前述第一通訊系統的頻道的數據信號予以接收之步驟;以及判定為配置有控制信號時,將配置於前述控制信號的後段且分別配置於對應前述第二通訊系統的複數個頻道之數據信號,使接收前述數據信號的步驟的動作停止之步驟。
TW102125647A 2004-09-10 2005-09-09 送訊方法及裝置 TWI4964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63915 2004-09-10
JP2004293029A JP3754441B1 (ja) 2004-09-10 2004-10-05 受信方法ならび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7451A true TW201347451A (zh) 2013-11-16
TWI496429B TWI496429B (zh) 2015-08-11

Family

ID=3603391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31063A TWI407712B (zh) 2004-09-10 2005-09-09 收訊方法及裝置及利用該收訊方法及裝置之通訊系統
TW102125647A TWI496429B (zh) 2004-09-10 2005-09-09 送訊方法及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31063A TWI407712B (zh) 2004-09-10 2005-09-09 收訊方法及裝置及利用該收訊方法及裝置之通訊系統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8295400B2 (zh)
EP (1) EP1788743B1 (zh)
JP (1) JP3754441B1 (zh)
KR (1) KR100867852B1 (zh)
CN (2) CN102916801B (zh)
TW (2) TWI407712B (zh)
WO (1) WO20060280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56798A4 (en) 2000-11-30 2009-05-20 Panasonic Corp BIOSENSOR,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BIOSENSOR,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SUBSTRATE
US8396153B1 (en) * 2004-12-07 2013-03-12 Adaptix, Inc. Cooperative MIMO in multicell wireless networks
US7428268B2 (en) * 2004-12-07 2008-09-23 Adaptix, Inc. Cooperative MIMO in multicell wireless networks
US7609774B2 (en) * 2005-12-20 2009-10-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eamforming 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with enhanced channel estimation and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ion capabilities in high throughput WLAN systems
JP4816123B2 (ja) * 2006-02-17 2011-11-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179782B2 (en) * 2007-04-27 2012-05-15 Panasonic Corporation Signal judgment apparatus and signal judgment method
CN101669283B (zh) 2007-04-27 2013-07-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及接收方法
US8228809B1 (en) 2007-12-21 2012-07-24 Adaptix, Inc. Intelligent mode switching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100290449A1 (en) * 2008-08-20 2010-1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amble extensions
DE102010041368A1 (de) * 2010-09-24 2012-04-19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Teilnehmerstation zum optimierten Übertragen von Daten zwischen Teilnehmerstationen eines Bussystems
JP5712698B2 (ja) * 2011-03-11 2015-05-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EP2965454B1 (en) * 2013-03-07 2019-04-03 Sony Corporation Mimo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imo preprocessing apparatus
CN110138692B (zh) * 2013-06-27 2022-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10393727B2 (en) * 2015-09-18 2019-08-27 Sutter Instrument Company Digital patch-clamp amplifi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1538A (ja) * 1998-05-29 1999-12-10 Nec Shizuoka Ltd 無線通信装置
EP0984595B1 (en) * 1998-09-03 2007-04-25 Sony Deutschland GmbH Blind modulation detection
US7272361B2 (en) * 1999-12-24 2007-09-18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burst sig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controller
US6888809B1 (en) * 2000-01-13 2005-05-0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pace-time processing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wireless systems
US7068628B2 (en) * 2000-05-22 2006-06-27 At&T Corp. MIMO OFDM system
US6802035B2 (en) * 2000-09-19 2004-10-05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dynamically optimizing a transmission mode of wirelessly transmitted information
US7548506B2 (en) * 2001-10-17 2009-06-1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access and synchronization methods for MIMO OFDM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physical layer packet and preamble design
US7248559B2 (en) * 2001-10-17 2007-07-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cattered pilot pattern an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for MIMO-OFDM systems
US6862271B2 (en) * 2002-02-26 2005-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with multiple transmission modes
US7224704B2 (en) * 2002-04-01 2007-05-2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reless network scheduling data frames including physical layer configuration
GB2388500A (en) * 2002-05-09 2003-11-12 Sony Uk Ltd Noise burst estimation and cancellation in OFDM carriers
US7095709B2 (en) * 2002-06-24 2006-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versity transmission modes for MIMO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194770B2 (en) * 2002-08-27 2012-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d MIMO systems with selective channel inversion applied per eigenmode
US20040062217A1 (en) * 2002-09-30 2004-04-01 Farrokh Abrishamka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ilot estimation using an adaptive prediction error method with a kalman filter and a gauss-newton algorithm
US6896689B2 (en) * 2003-01-28 2005-05-24 Tewodros Gedebou Tissue expander, system and method
KR100552680B1 (ko) * 2003-02-17 2006-02-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ofdm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papr 저감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다중 안테나 ofdm 통신 시스템
JP4259897B2 (ja) * 2003-03-25 2009-04-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及び無線データ送受信装置
US7916803B2 (en) * 2003-04-10 2011-03-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ified preamble structure for IEEE 802.11a extensions to allow for coexistence and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802.11a devices and higher data rate, MIMO or otherwise extended devices
JP4477312B2 (ja) * 2003-06-09 2010-06-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基地局、移動端末及び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
JP4536435B2 (ja) * 2003-06-30 2010-09-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方法及び送信装置
US7616698B2 (en) * 2003-11-04 2009-11-10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and method
US7324605B2 (en) * 2004-01-12 2008-01-29 Intel Corporation High-throughput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chang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7474608B2 (en) * 2004-01-12 2009-01-06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ignaling information by modifying modulation constellations
US7233773B2 (en) 2004-02-13 2007-06-19 Broadcom Corporation Configuring a MIMO communication
US8000223B2 (en) * 2004-04-12 2011-08-16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antenna preambl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preserving backward compatibility
EP1594259A1 (en) * 2004-05-07 2005-11-0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Extension of initiation messages to improve channel estimation
HUE031812T2 (en) * 2004-05-27 2017-08-28 Qualcomm Inc Modified prefix structure for IEEE 802.11A extensions to enable coexistence and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802.11A devices and higher data rate, MIMO or otherwise extended devices
US8619907B2 (en) * 2004-06-10 2013-12-31 Agere System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amble training in a multiple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265431B (en) * 2004-09-07 2006-11-01 Acer Inc Notebook computer with antenna array module
JP4589711B2 (ja) * 2004-12-14 2010-12-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20060135072A1 (en) * 2004-12-17 2006-06-22 Assaf Kasher 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s to aid in system identific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system environment
US7411995B2 (en) * 2004-12-17 2008-08-12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s to aid in system identific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system environment
PL2363987T3 (pl) * 2004-12-23 2014-03-31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 Inst Urządzenie do nadawania i odbierania danych do zapewnienia szybkiej komunikacji danych oraz stosowny sposób
US7693082B2 (en) * 2005-04-12 2010-04-06 Azimuth Systems, Inc. Latency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5155B (zh) 2012-11-07
EP1788743B1 (en) 2014-04-30
TWI407712B (zh) 2013-09-01
EP1788743A4 (en) 2011-11-23
US20130034192A1 (en) 2013-02-07
US8295400B2 (en) 2012-10-23
CN102916801A (zh) 2013-02-06
US20060056530A1 (en) 2006-03-16
KR100867852B1 (ko) 2008-11-07
WO2006028036A1 (ja) 2006-03-16
TWI496429B (zh) 2015-08-11
EP1788743A1 (en) 2007-05-23
CN102916801B (zh) 2015-11-11
JP3754441B1 (ja) 2006-03-15
JP2006109104A (ja) 2006-04-20
TW200625852A (en) 2006-07-16
CN101015155A (zh) 2007-08-08
KR20070088607A (ko) 2007-08-29
US8787496B2 (en) 2014-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6429B (zh) 送訊方法及裝置
US807769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0887006B1 (ko)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0827148B1 (ko)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와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5351926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TWI397282B (zh) 無線裝置及利用該無線裝置之通訊系統
TWI385950B (zh) 收訊方法及裝置
TWI388148B (zh) 無線裝置及利用該無線裝置之通訊系統
JP4753737B2 (ja) 無線装置
WO2007029579A1 (ja) 受信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通信システム
US10708032B2 (en) Symbol timing determining device and method
JP4738050B2 (ja)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JP4583330B2 (ja) 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583254B2 (ja) 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260722B2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信号復調回路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信号復調方法
JP2010035180A (ja) 送信装置
JP2006173764A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信号復調回路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信号復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