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5950B - 收訊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收訊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385950B TWI385950B TW095105891A TW95105891A TWI385950B TW I385950 B TWI385950 B TW I385950B TW 095105891 A TW095105891 A TW 095105891A TW 95105891 A TW95105891 A TW 95105891A TW I385950 B TWI385950 B TW I38595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unit
- determining
- receiving
- magnifica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5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08000011317 telomere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16 scanning tunnelling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H03G3/30—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G3/3052—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bandpass amplifiers (H.F. or I.F.) or in frequency-changers used in a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收訊技術,特別是關於由所接收的訊號決定放大率(amplification factor),藉由所決定的放大率放大接收的訊號之收訊方法及裝置。
為使高速的數據(data)傳送可能,且在多路徑(multipath)環境下為強的通訊方式有多載波(multi carrier)方式之一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分頻多工)調變方式。此OFDM調變方式係適用於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的標準化規格之IEEE802.11a,g或HIPERLAN/2。這種無線LAN中的叢發訊號(burst signal)一般因受到頻率選擇性衰落(frequency-selection fading)的影響,故收訊裝置係動性地執行傳送路徑推定。
為了使收訊裝置執行傳送路徑推定,在叢發訊號內設有兩種類的已知訊號。一種為在叢發訊號的標頭部分中,對所有的載波(carrier)而設置的已知訊號,為被稱為所謂的前置文(preamble)或訓練(training)訊號者。另一種為在叢發訊號的數據區間中,對一部分的載波設置的已知訊號,為被稱為所謂的引導訊號(pilot signal)者(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1)。
「非專利文獻1」Sinem Coleri, Mustafa Ergen, Anuj Puri, and Ahmad Bahai, "Channel Estima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Pilot Arrangement in OFDM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broadcasting, vol. 48, No. 3, pp. 223-229, Sept. 2002.
在無線電通訊中,有效利用頻率資源用的技術之一為適應性陣列天線(adaptive array antenna)技術。適應性陣列天線技術係藉由控制對應複數條天線的每一個之訊號的振幅與相位,控制天線的指向性場型(directive pattern)(以下稱這種指向性場型為「適應性的場型」)。利用這種適應性陣列天線技術,使數據率(data rate)高速化用的技術有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重輸入輸出)系統。在MIMO系統中,送訊裝置與收訊裝置各自具備複數條天線,設定對應各自的天線之頻道(channel)。因此,MIMO系統係藉由對送訊裝置與收訊裝置之間的通訊,設定到最大天線數為止的頻道,提高數據率。而且,若在這種MIMO系統組合OFDM調變方式,則數據率更進一步被高速化。
在MIMO系統的送訊裝置與收訊裝置中的天線的指向性場型的組合,例如如以下所示。其一為送訊裝置的天線具有全向場型(omni pattern),收訊裝置的天線具有適應性的場型的情形。另外為送訊裝置的天線與收訊裝置的天線之兩者具有適應性的場型的情形。前者可使系統簡略化,後者因更詳細控制天線的指向性場型,故可提高特性。
此外,即使是任一種情形,在收訊裝置接收數據的情形下,在執行前述傳送路徑推定前,需進行利用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自動增益控制)進行的放大率的控制。為了放大率的控制,一般在叢發訊號,於傳送路徑推定用的已知訊號的前段配置有AGC用的已知訊號。
本發明人係在這種狀況下,體認到以下的課題。謀求未對應MIMO的系統(以下稱為「習知系統」)與MIMO系統的共存用的叢發訊號的格式(format)之一係在對習知系統的訊號之後段,配置對應MIMO系統的訊號。其中,對應習知系統的訊號係指即使是在習知系統的收訊裝置也能收訊之訊號,對應MIMO系統的訊號係指應藉由對應MIMO系統的收訊裝置收訊的訊號。在以上的配置中,在各個訊號的前段配置有AGC用的已知訊號。亦即,在配置有對應習知系統的AGC用的已知訊號之後,配置對應MIMO系統的AGC用的已知訊號。
在收訊裝置中,由對應習知系統的AGC用的已知訊號所決定的放大率與由對應MIMO系統的AGC用的已知訊號所決定的放大率一般係不同。特別是在對應MIMO系統的訊號執行有波束成形(beam forming)的情形下,兩者的差異變大。在這種狀況下,收訊裝置為了接收對應MIMO系統的訊號,需要對應經過波束成形的訊號之放大率。但是,若經過波束成形的訊號中的已知訊號的期間短,則包含於由收訊裝置所決定的放大率之誤差變大。
本發明乃是鑑於此種狀況所進行的創作,其目的為提
供降低包含於所決定的放大率之誤差的收訊技術。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一態樣之收訊裝置,係包含:一收訊部,接收叢發訊號;一決定部,決定對於收訊部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之放大率;一放大部,藉由在決定部中決定的放大率,放大收訊部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以及一處理部,處理在該放大部中放大的該叢發訊號。
在收訊部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中,在標頭部分配置有第一已知訊號,在第一已知訊號的後段配置有第二已知訊號,且該第二已知訊號的期間係被規定為較該第一已知訊號的期間短,該決定部包含:在該第一已知訊號中決定暫時的放大率之手段;使該暫時的放大率減少之手段;及以被減少的該暫時的放大率當作初始值(initial value),在該第二已知訊號中決定放大率之手段。
依照此態樣,因使暫時的放大率減少,以被減少的暫時的放大率當作初始值而決定放大率,故在決定放大率時訊號不易形成飽和,可正確地檢測訊號的變化,可降低包含於放大率的誤差。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的收訊裝置,係具備:一收訊部,接收叢發訊號;一決定部,決定對該收訊部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之放
大率;一放大部,藉由在該決定部中決定的放大率,放大該收訊部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以及一處理部,處理在該放大部中放大的該叢發訊號,其中,在該收訊部所接收的叢發訊號中,在標頭部分配置有第一已知訊號,在該第一已知訊號的後段配置有第二已知訊號,而該決定部係包含:在該第一已知訊號中決定暫時的放大率之手段;使該暫時的放大率減少之手段;以及以被減少的該暫時的放大率當作初始值,在該第二已知訊號中決定放大率之手段;收訊部亦可以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叢發訊號,該叢發訊號係一邊由複數個系列構成,一邊被規定,俾配置於複數個系列的每一個之第二已知訊號間的相互相關比配置於複數個系列的每一個之第一已知訊號間的相互相關還小,在決定部中決定對收訊部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的叢發訊號之放大率,在放大部中放大收訊部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的叢發訊號。此情形,因第二已知訊號間的相互相關係被規定,俾比配置於複數個系列的每一個之第一已知訊號間的相互相關還小,故藉由第二已知訊號可降低包含於由第一已知訊號決定的暫時的放大率之誤差。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的收訊裝置,係具備:一收訊部,接收叢發訊號;一決定部,決定對該收訊部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之放大率;一放大部,藉由在該決定部中決定的放大率,放大該
收訊部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以及一處理部,處理在該放大部中放大的該叢發訊號,其中在該收訊部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中,在標頭部分配置有第一已知訊號,在該第一已知訊號的後段配置有第二已知訊號,而該決定部係包含:在該第一已知訊號中決定暫時的放大率之手段;使該暫時的放大率減少之手段;以及以被減少的該暫時的放大率當作初始值,在該第二已知訊號中決定放大率之手段;收訊部亦可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叢發訊號,該叢發訊號中的至少第二已知訊號與其後段的訊號係一邊由複數個系列構成,一邊在第二已知訊號與其後段的訊號被進行波束成形,在決定部中決定對收訊部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的叢發訊號之放大率,在放大部中放大收訊部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的叢發訊號。此情形,即使是在第二已知訊號與其後段的訊號被進行波束成形的情形,也能藉由使暫時的放大率減少,而減少訊號飽和的可能性,並減小包含於放大率的誤差。
收訊部亦可預先接收包含有波束成形的執行之預定的訊號,決定部係當在收訊部中接收到包含有波束成形的執行之預定的訊號時,使暫時的放大率減少。此情形,因到波束成形開始為止才檢測波束成形的執行,故可減少暫時的放大率。
在收訊部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到的叢發訊號中,在第一已知訊號與第二已知訊號之間配置有顯示波束成形的執行之預定的資訊,決定部在由資訊檢測出波束成形的執行時,使暫時的放大率減少也可以。此情形因到波束成形開始為止才檢測波束成形的執行,故可減少暫時的放大率。
更包含取得複數個系列的數目之取得部,決定部依照在取得部中取得的複數個系列的數目,決定使暫時的放大率減少的程度也可以。此情形時,因若系列的數目越多,則訊號的強度越容易增加,故可提高初始值的精度。
本發明的其他態樣係收訊方法。該方法包含:接收叢發訊號之步驟;決定對所接收的叢發訊號之放大率之步驟;藉由所決定的放大率,放大所接收的叢發訊號之步驟;以及處理所放大的叢發訊號之步驟。
在收訊之步驟中接收的叢發訊號中,在標頭部分配置有第一已知訊號,在第一已知訊號的後段配置有第二已知訊號,決定之步驟包含:在第一已知訊號中決定暫時的放大率之步驟;使該暫時的放大率減少之步驟;及以被減少的暫時的放大率當作初始值,在第二已知訊號中決定放大率之步驟。
收訊之步驟係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叢發訊號,該叢發訊號係一邊由複數個系列構成,一邊被規定,俾配置於複數個系列的每一個之第二已知訊號間的相互相關比配置於
複數個系列的每一個之第一已知訊號間的相互相關還小,在決定之步驟中,決定對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的叢發訊號之放大率,在放大之步驟中放大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的叢發訊號也可以。
收訊之步驟係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叢發訊號,該叢發訊號中的至少第二已知訊號與其後段的訊號係一邊由複數個系列構成,一邊在第二已知訊號與其後段的訊號被進行波束成形,在決定之步驟中,決定對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的叢發訊號之放大率,在放大之步驟中放大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的叢發訊號也可以。
收訊之步驟係預先接收包含有波束成形的執行之預定的訊號,決定之步驟係當在接收包含有波束成形的執行之預定的訊號時,使暫時的放大率減少也可以。在收訊之步驟中,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的叢發訊號中,在第一已知訊號與第二已知訊號之間配置有顯示波束成形的執行之預定的資訊,決定之步驟在由資訊檢測出波束成形的執行時,使暫時的放大率減少也可以。更包含取得複數個系列的數目之步驟,決定之步驟依照在取得之步驟中取得的複數個系列的數目,決定使暫時的放大率減少的程度也可以。
此外,在方法、裝置、系統、記錄媒體、電腦程式等之間變換以上的構成要素的任意組合、本發明的表現者在本發明的態樣中仍有效。
依照本發明,可降低包含於被決定的放大率之誤差。
在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之前,先敘述概要。本發明的實施例係關於MIMO系統中的收訊裝置。收訊裝置係接收MIMO系統中的叢發訊號。其中,MIMO系統中的叢發訊號係將對應習知系統的訊號配置於前段,將對應MIMO系統的訊號配置於後段。而且,叢發訊號係由複數個系列構成。而且,在對應習知系統的訊號之前段與對應MIMO系統的訊號之前段配置有AGC用的已知訊號(以下各自稱為「習知用已知訊號」、「MIMO用已知訊號」)。當收訊裝置接收這種叢發訊號時,在習知用已知訊號下決定的放大率與在MIMO用已知訊號下決定的放大率係不同。
特別是對應MIMO系統的訊號之部分若被進行波束成形,則對應MIMO系統的訊號的強度變成比對應習知系統的訊號的強度大。此時,若藉由在習知用已知訊號下決定的放大率放大對應MIMO系統的訊號,則在對應MIMO系統的訊號有溢位(overflow)的可能性。一般而言,訊號的強度係依照MIMO系統中的系列數目而變化。因此,為了接收對應MIMO系統的訊號,以使用在MIMO用已知訊號下決定的放大率較佳。但是,MIMO用已知訊號的期間因被規定,俾比習知用已知訊號的期間還短,故有包含於所決定的放大率的誤差變大的傾向。
與本實施例有關的收訊裝置係在習知用已知訊號下決定暫時的放大率。而且,一邊使用所決定的暫時的放大率,收訊裝置一邊接收對應習知系統的訊號。而且,收訊裝置
取得在MIMO系統中使用的系列的數目,依照所取得的系列的數目,使暫時的放大率減少。例如,若系列的數目為「2」,則使暫時的放大率減少「3dB」,若系列的數目為「3」,則使暫時的放大率減少「5dB」。收訊裝置係以被減少的暫時的放大率當作初始值,在MIMO用已知訊號下決定放大率。最後一邊使用所決定的放大率,收訊裝置一邊接收對應MIMO系統的訊號。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的實施例之多重載波訊號的頻譜(spectral)。特別是第1圖係顯示OFDM調變方式的訊號頻譜。一般稱OFDM調變方式中的複數個載波之一為副載波(subcarrier),惟此處係設成藉由「副載波號碼」指定一個副載波。其中,與IEEE802.11a規格一樣,規定有副載波號碼「-26」到「26」的53個副載波。此外,副載波號碼「0」係為了降低基帶(baseband)訊號中的直流成分的影響而設定為零(null)。各個副載波係藉由設定為可變的調變方式被調變。
對於調變方式係使用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進制相移鍵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鍵控)、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調變)、64QAM、256QAM的任一個。而且在此等訊號,錯誤訂正方式係適用有褶積編碼(convolution coding),褶積編碼的編碼率係設定為1/2、3/4等。而且,在MIMO系統中使用的天線條數係設定成可變。其結果,藉由調變方式、編碼率、天線的條數值設定
為可變,使數據率也被設定成可變。此外,為了與收訊裝置中的天線數明確地區別起見,設成由送訊裝置並聯地送訊的數據的數目為「系列」的數目。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的實施例之通訊系統100的構成。通訊系統100包含基地台裝置(base station apparatus)10與終端裝置(terminal apparatus)90。而且,基地台裝置10包含:總稱為天線12的第一天線12a、第二天線12b、第三天線12c、第四天線12d,終端裝置90包含:總稱為天線14的第一天線14a、第二天線14b、第三天線14c、第四天線14d。
在說明通訊系統100的構成前先說明MIMO系統的概略。以下鏈(down link)為說明的對象,數據係設為由基地台裝置10發送至終端裝置90者。基地台裝置10係由第一天線12a至第四天線12d的每一個發送不同的數據。其中四個系列的數據被發送。其結果,數據率變成高速。終端裝置90係藉由第一天線14a至第四天線14d接收數據。而且,終端裝置90係藉由適應性陣列訊號處理,獨立地解調由第一天線12a至第四天線12d的每一個所發送的數據。
此處,因天線12的條數為「4」,天線14的條數也為「4」,故天線12與天線14之間的傳送路徑的組合變成「16」。令第i天線12i至第j天線14j之間的傳送路徑特性為hij。在圖中,第1天線12a與第1天線14a之間的傳送路徑特性係表示為h11、第1天線12a至第2天線14b之間的傳送路徑特性係表示為h12、第2天線12b與第1
天線14a之間的傳送路徑特性係表示為h21、第2天線12b至第2天線14b之間的傳送路徑特性係表示為h22、第4天線12d至第4天線14d之間的傳送路徑特性係表示為h44。此外,此等以外的傳送路徑為了圖的明瞭化起見係予以省略。
終端裝置90係藉由適應性陣列訊號處理,可獨立地解調由第一天線12a藉由第二天線12b各自送訊的數據而動作。而且,基地台裝置10也在送訊時由第一天線12a對第四天線12d執行適應性陣列訊號處理。如此,送訊側之基地台裝置10也藉由執行適應性陣列訊號處理,使MIMO系統中的空間的分割變為確實。其結果,因在複數條天線12中被發送的訊號間的干涉變小,故本實施例可提高通訊品質。此外,基地台裝置10與終端裝置90的動作變成相反也可以。
第3圖係顯示在通訊系統100的叢發格式(burst format)的構成。第3圖係系列的數目為「2」的情形之叢發格式。圖的上段係相當於第一個系列,圖的下段係相當於第二個系列。「Legacy STS(Short Training Sequence:短訓練序列)」、「Legacy LTS(Long Training Sequence:長訓練序列)」、「Legacy訊號」係如依據IEEE802.11a規格的無線LAN系統,與未對應MIMO的習知系統具有互換性之訊號。而且,「Legacy STS+CDD」係相當於在「Legacy STS+CDD」施加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週期性延遲變異)之訊號。而且,針對「Legacy LTS+CDD」、「Legacy
訊號+CDD」也一樣。CDD係表示成C,為如以下的處理。
「數式1」C(I)=diag(1 exp(-j2π | δ/Nout)…exp(-j2π | δ(Nout-1)/Nout))其中,δ係表示偏移量(shift amount)。
「Legacy STS」係使用於AGC的設定及時序同步等,「Legacy LTS」係使用於傳送路徑特性的推定,「Legacy訊號」係包含控制資訊。而且,「Legacy STS」係相當於前述的習知用已知訊號。「MIMO訊號」以後係在MIMO系統特有的訊號,「MIMO訊號」與「MIMO訊號+CDD」係包含對應MIMO系統的控制資訊。「第一MIMO-STS」與「第二MIMO-STS」係使用於AGC的設定及時序同步等,「第一MIMO-LTS」與「第二MIMO-LTS」係使用於傳送路徑特性的推定,「第一數據」與「第二數據」係應送訊的數據。而且,「第一MIMO-STS」與「第二MIMO-STS」係相當於前述的MIMO用已知訊號。以下,總稱「第一MIMO-STS」至「第二MIMO-STS」為「MIMO-STS」,總稱「第一MIMO-LTS」至「第二MIMO-LTS」為「MIMO-LTS」,總稱「第一數據」與「第二數據」為「數據」。
其中,「第一MIMO-STS」與「第二MIMO-STS」係藉由互相的干涉變小的場型(pattern)構成。此外,MIMO-STS各自配置於三個以上的系列的情形也一樣。以下,為了說明使「第一MIMO-STS」與「第二MIMO-STS」同一的情形之課題起見,說明在使「Legacy STS」配置於兩個系列的情
形下所發生的現象。若令配置於第一個系列的「Legacy STS」為S1(t),令配置於第二個系列的「Legacy STS」為S2(t),令雜訊為n1(t)及n2(t),則藉由第一個天線接收的「Legacy STS」X1(t)、藉由第二個天線接收的「Legacy STS」X2(t)如以下所示。
「數式2」X1(t)=h11S1(t)+h21S2(t)+n1(t) X2(t)=h12S1(t)+h22S2(t)+n2(t)
在藉由第一個天線接收的「Legacy STS」的16FFT單位的強度如以下所示。
「數式3」Σ | X1(t)|2
=Σ X1(t)X*
1(t)=Σ{h11S1(t)+h21S2(t)+n1(t)}{h*
11S*
1(t)+h*
21S*
2(t)+n*
1(t)}=h11h*
11 Σ S1(t)S*
1(t)+h21h*
21 Σ S2(t)S*
2(t)+h11h*
21 Σ S1(t)S*
2(t)+h*
11h21 Σ S*
1(t)S2(t)+h11 Σ SI(t)n*
1(t)+h21 Σ S2(t)n*
1(t)+h*
11 Σ S*
1(t)n1(t)+h*
21 Σ S*
2(t)n1(t)+Σ n1(t)n*
1(t)其中若使用Σ S*
1(t)S2(t)=Xc,Σ S*
i(t)nj(t)=0,| nj(t)|2
≒0的關係,則強度如以下所示。
「數式4」Σ | X1(t)|2
=| h11 |2
+| h21 |2
+h11 h*
21X*
c+h*
11 h21Xc=| h11 |2
+| h21 |2
+2Re[h11 h*
21X*
c]
被發送的「Legacy STS」S1(t)與S2(t)係同一,而且,h11=-h21的情形因所接收的「Legacy STS」的強度變成0,故AGC無法正確地動作。而且,一般而言因在數據區間中Xc小到被視為0的程度,故數據區間的收訊強度變成| h11 |2
+| h22 |2
。因此,數據區間與STS區間的收訊強度的差變成2Re「h11 h*
21X*
c」。據此可知,即使是S1(t)與S2(t)不同的情形,因在STS區間的Xc大的情形下,STS區間的強度與數據區間的強度大大地不同,故AGC未正常地動作。因此,對MIMO系統需IEEE802.11a規格的STS與其他的STS,且該等的相互相關低者較佳。
第4圖係顯示通訊系統100中的收訊裝置80的構成。收訊裝置80係包含於第2圖的基地台裝置10或終端裝置90,抽出此等裝置之中的收訊功能之構成。因此,收訊裝置80被賦予對應基地台裝置10或終端裝置90。收訊裝置80包含:總稱為天線16的第一天線16a、第二天線16b、第四天線16d、總稱為無線部20的第一無線部20a、第二無線部20b、第四無線部20d、總稱為處理部22的第一處理部22a、第二處理部22b、第四處理部22d、總稱為解調部24的第一解調部24a、第二解調部24b、第四解調部24d、IF部26、控制部30。而且,訊號包含:總稱為時間領域訊號200的第一時間領域訊號200a、第二時間領域訊號200b、第四時間領域訊號200d、總稱為頻率領域訊號202的第一頻率領域訊號202a、第二頻率領域訊號202b、第四頻率領域訊號202d。
無線部20係頻率轉換由複數條天線16接收的無線頻率的叢發訊號,導出基帶的叢發訊號。無線部20係以基帶的叢發訊號當作時間領域訊號200輸出至處理部22。一般而言,基帶的訊號因由同相成分與正交成分形成,故應藉由兩條訊號線傳送,惟此處為了使圖明瞭起見僅顯示一條訊號線。而且,在無線部20中被處理的叢發訊號的格式如第3圖所示。亦即在叢發訊號中,在標頭部分配置有「Legacy STS」,在「Legacy STS」的後段配置有「MIMO-STS」。
而且,叢發訊號係一邊由複數個系列構成,一邊被規定,俾配置於複數個系列的每一個之「Legacy STS」間的相互相關比配置於複數個系列的每一個之「MIMO-STS」間的相互相關還小。例如,「第一MIMO-STS」與「第二MIMO-LTS」被規定,俾使用別的副載波。而且,「Legacy STS」與「Legacy STS+CDD」如前述,具有一方被施以CDD的關係,而兩者被規定,俾使用同一個副載波。因此,可以說前者的相互相關被規定成比後者的相互相關還小。而且,在叢發訊號之中「MIMO-STS」、「MIMO-LTS」、「數據」,藉由未圖示的送訊裝置進行波束成形。其中,波束成形由於是公知的技術,故省略說明。
此外在叢發訊號中,在配置於「Legacy STS」與「MIMO-STS」之間的「MIMO訊號」包含有顯示波束成形的執行的預訂之資訊。亦即,「MIMO訊號」係在其後段中包含顯示是否被進行波束成形的資訊。後述的控制部30係在
檢測該資訊時,識別波束成形的執行。而且,「MIMO訊號」也包含被進行波束成形的系列的數目。後述的控制部30係藉由檢測該數目而識別系列的數目。
而且,在無線部20包含AGC,藉由AGC而決定所接收的叢發訊號之放大率。當叢發訊號被進行波束成形時,藉由如以下的三階段的處理來決定放大率。在第一階段中,在「Legacy STS」中決定暫時的放大率。在第二階段中使所決定的暫時的放大率減少。在第三階段中以被減少的暫時的放大率當作初始值,在「MIMO-STS」中決定放大率。此外,複數個無線部20係各自測定所輸入的叢發訊號的強度,控制部30選擇對應最大的強度之無線部20。包含於所選擇的無線部20之AGC係執行第一階段至第三階段的處理。其結果,所決定的放大率係作為複數個AGC中的放大率輸出至剩餘的無線部20。
此處,第二階段的處理特別是在由前述的資訊檢測出波束成形的執行的情形下被執行。因此,在未檢測出波束成形的執行的情形係以在第一階段中被決定的暫時的放大率直接當作放大率也可以,或者以在第一階段中被決定的暫時的放大率當作初始值,而執行第三階段也可以。而且,包含於無線部20的AGC由控制部30接受被控制部30檢測的系列的數目。在AGC中,系列的數目與暫時的放大率的減少量之對應係被預先規定。例如規定為當「系列數為2」時,「減少量為3dB」,當「系列數為3」時,「減少量為5dB」,當「系列數為4」時,「減少量為6dB」。在第二階段中,AGC
係由系列數特定減少量。而且,AGC係使用以使暫時的放大率減少的方式而特定的減少量。無線部20係藉由所決定的放大率放大複數個叢發訊號。
處理部22係將複數個時間領域訊號200各自轉換成頻率領域,對頻率領域的訊號執行適應性陣列訊號處理。處理部22係以適應性陣列訊號處理的結果當作頻率領域訊號202輸出。一個頻率領域訊號202係對應包含於叢發訊號之一個系列的訊號。此外,複數個時間領域訊號200係設為在無線部20中被放大的叢發訊號。其中,頻率領域的訊號之頻率領域訊號202如第1圖係設為包含複數個副載波的成分。為了使圖明瞭起見,頻率領域的訊號係設成依副載波號碼的順序排列,而形成串列訊號(serial signal)者。
第5圖係顯示頻率領域的訊號之構成。其中,設第1圖所示的副載波號碼「-26」至「26」之一個組合為「OFDM符號(symbol)」。第「i」號的OFDM符號係設為依副載波號碼「1」至「26」、副載波號碼「-26」至「-1」的順序排列副載波成分。而且,設在第「i」號的OFDM符號之前配置有第「i-1」號的OMDM符號,在第「i」號的OFDM符號之後配置有第「i+1」號的OMDM符號。
回到第4圖。解調部24係對來自處理部22的頻率領域訊號202執行解調及解碼。此外,解調及解碼係以副載波單位進行。解調部24係將解碼的訊號輸出至IF部26。IF部26係合成來自複數個解調部24的訊號,形成一個數
據串流(data stream)。IF部26輸出數據串流。控制部30係執行如前述說明之處理。而且,控制部30控制收訊裝置80中的時序(timing)。
此構成係硬體上以任意的電腦的CPU、記憶體、其他的LSI實現,軟體上藉由被載入(load)記憶體的具有通訊功能的程式等實現,惟此處係描繪藉由此等構件的協力而實現的功能方塊。因此,此等功能方塊可藉由僅為硬體、僅為軟體或此等硬體與軟體的組合以各種形態實現,此點係可被熟習該項技術者理解。
第6圖係顯示第一無線部20a的構成。第一無線部20a包含:頻率轉換部70、正交檢波部72、VGA(Variable Gain Amplifier:可變增益放大器)部74、AD轉換部76、及AGC部78。此外,在無線部20具備有測定訊號強度的功能。所測定的訊號強度被輸出至未圖示的控制部30。
頻率轉換部70係對當作處理對象的訊號進行無線頻率的5GHz頻帶(band)與中頻間的頻率轉換。正交檢波部72係正交檢波中頻的訊號,產生基帶的類比訊號。VGA部74係藉由被AGC部78決定的放大率放大基帶的類比訊號。此外,在放大率被決定前係藉由暫時的放大率放大基帶的類比訊號。AD轉換部76將基帶的類比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並作為第一頻率領域訊號202a輸出。AGC部78係執行前述的第一階段至第三階段的處理。
而且,第一階段的開始時序、第一階段的終了時序、是否進行有波束成形的指示、進行波束成形時的系列數、
第三階段的開始時序、第三階段的終了時序係設成由未圖示的控制部30接受。而且,於使用在其他的無線部20中決定的放大率時,AGC部78係由未圖示的控制部30接受放大率。第7圖係顯示記憶於AGC部78的表的數據構造。如圖示,「系列數」與「減少量」係被賦與對應。成立系列的數目越多,減少量越大之關係。回到第6圖。AGC部78係依照第7圖的表,由系列數決定減少量。此時,AGC部78如前述預先取得系列數。若Legacy STS的期間終了,則AGC部78藉由減少量使暫時的放大率減少。被減少的暫時的放大率變成初始值。
此處,說明藉由AGC部78進行的決定暫時的放大率及放大率用的處理。令由AD轉換部76輸出的值為I、Q。AGC部78計算(I2
+Q2
),並於整個預定的期間平均該(I2
+Q2
)。其結果,被平均的值表示成Ave(I2
+Q2
)。若令由AD轉換部76的位元寬求出的理想值為Ideal(I2
+Q2
),則AGC部78藉由將被平均的值與理想的值的差乘以預定的係數C,導出放大率和暫時的放大率的變化量。該處理係如以下所示。
變化量=(Ideal(I2
+Q2
)-Ave(I2
+Q2
))×C
如此導出的變化量被加到已經導出的放大率和暫時的放大率,使放大率和暫時的放大率被更新。此外,在以上的處理中,當放大放大率時,AGC部78由初始值開始更新。
此處說明AGC部78未使暫時的放大率減少的情形的減少。若開始MIMO-STS,則因在未圖示的送訊裝置中也被進行波束成形,故一般訊號的強度增加。若藉由預先被決定
的放大率使被進行波束成形的收訊訊號放大,則被放大的訊號飽和的可能性增大。其結果,前述的Ave(I2
+Q2
)飽和,變成最大值的狀態。因此,被接收的訊號與I2
+Q2
不成比例,最大值與理想值的差變成一定。最後在前述的變化量的導出下,放大率的調整變得困難。在AGC部78中藉由使暫時的放大率減少而降低此狀況的發生。
第8圖係顯示第一處理部22a的構成。第一處理部22a包含: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葉轉換)部40、合成部42、參照訊號產生部44、收訊權重向量計算部54。而且,合成部42包含總稱為乘法部56的第一乘法部56a、第二乘法部56b、第四乘法部56d、加法部60。
FFT部40係輸入複數個時間領域訊號200,對各個時間領域訊號200執行傅立葉轉換,導出頻率領域的訊號。如前述,作為一個頻率領域的訊號係依副載波號碼的順序,串列地排列對應副載波的訊號。
乘法部56係藉由來自收訊權重向量計算部54的收訊權重向量,加權頻率領域的訊號,加算部60係加上乘法部56的輸出。此處,頻率領域的訊號因依副載波號碼的順序配置,故來自收訊權重向量計算部54的收訊權重向量也對應該副載波號碼的順序而配置。亦即一個乘法部56係逐次輸入依副載波號碼的順序配置的收訊權重向量。因此,加法部60係以副載波單位加上乘法結果。其結果,被加上的訊號也如第5圖所示依副載波號碼的順序,串列地排列。而且,被加上的訊號為前述的頻率領域訊號202。
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處理對象的訊號對應頻率領域時,處理基本上是以副載波為單位而被執行。其中,為了使說明簡潔起見係說明一個副載波中的處理。因此,對於對複數個副載波的處理係藉由並列地或串列地執行一個副載波中的處理而被對應。
參照訊號產生部44係「Legacy STS」、「Legacy LTS」、「第一MIMO-STS」、「第一MIMO-LTS」期間中以預先記憶的「Legacy STS」、「Legacy LTS」、「第一MIMO-STS」、「第一MIMO-LTS」當作參照訊號輸出。而且,此等期間以外係藉由預先規定的臨限值,判定頻率領域訊號202,以其結果當作參照訊號輸出。此外,判定不為硬判定(hard dicision)而為軟判定(soft dicision)也可以。
收訊權衡向量計算部54係根據來自FFT部40的頻率領域的訊號、頻率領域訊號202、參照訊號,導出收訊權重向量。收訊權重向量的導出方法也可以為任意的,其中之一係藉由LMS(Least Mean Square:最小均方根)演算法(algorithm)所導出。而且,收訊權重向量藉由相關處理導出也可以。此時,頻率領域的訊號與參照訊號係設定為不僅由第一處理部22a,也藉由未圖示的訊號線由第二處理部22b等輸入。若令第一處理部22a中的頻率領域的訊號為x1
(t)、第二處理部22b中的頻率領域的訊號為x2
(t),第一處理部22a中的參照訊號為S1
(t)、第二處理部22b中的參照訊號為S2
(t),則x1
(t)與x2
(t)如以下的數式所示。
「數式5」x1
(t)=h11
S1
(t)+h21
S2
(t) x2
(t)=h12
S1
(t)+h22
S2
(t)
此外,設天線12與天線14的數目為「2」,此處係忽略雜訊。第一相關矩陣R1係以E當作系統平均(ensemble average),如以下的數式所示。
參照訊號間的第二相關矩陣R2係如以下的數式計算。
最後,藉由將第二相關矩陣R2的反矩陣與第一相關矩陣R1相乘,導出收訊響應向量。
而且,收訊權重向量計算部54係由收訊響應向量計算收訊權重向量。
說明藉由以上的構成進行的通訊系統100的動作。第
9圖係顯示收訊裝置80中的放大率決定順序之流程圖。收訊裝置80若不接收Legacy STS(S10的N),則待機到收訊為止。另一方面,若接收Legacy STS(S10的Y),則AGC部78決定暫時的放大率(S12)。此外,在所接收的訊號的強度下,設包含於複數個無線部20的AGC部78之中的一個為被控制部30選擇。若控制部30未由包含於MIMO-STS的資訊檢測被進行波束成形(S14的N),則AGC部78決定暫時的放大率為放大率(S16)。
VGA部74係藉由所決定的放大率放大訊號。另一方面,若控制部30由包含於MIMO訊號的資訊檢測被進行波束成形(S14的Y),則控制部30由包含於MIMO訊號的資訊取得系列數(S18)。AGC部78依照所取得的系列數,使暫時的放大率減少(S20)。VGA部74係藉由暫時的放大率放大Legacy STS與MIMO訊號。AGC部78係以被減少的暫時的放大率當作初始值,決定放大率(S22)。VGA部74係藉由所決定的放大率放大訊號。
到此為止收訊裝置80係由包含於MIMO訊號的資訊取得系列的數目。但是,系列的數目的取得方法不限定於此。例如在叢發訊號的數據部分亦可包含有系列的數目的資訊,並發送這種叢發訊號。第10圖係顯示通訊系統100中的系列數的通知順序之順序圖。基地台裝置10係藉由發送叢發訊號,通知系列的數目(S40)。終端裝置90係由叢發訊號取得系列的數目(S42)。終端裝置90藉由發送叢發訊號,通知系列的數目(S44)。基地台裝置10係由叢發訊
號取得系列的數目(S46)。
說明第9圖所示的放大率的決定順序之變形例。在變形例中,在基地台裝置10與終端裝置90之間包含波束成形的執行的預定之訊號,惟預先被發送。亦即在基地台裝置10與終端裝置90之間,波束成形用的協調(negotiation)被進行。因此,包含於基地台裝置10或終端裝置90的收訊裝置80在接收叢發訊號前識別是否被進行波束成形。此外,在包含波束成形的執行的預定之訊號之中包含有關於執行波束成形的期間之資訊也可以。此情形,收訊裝置80識別在該資訊下執行有波束成形的期間,該期間繼續使前述暫時之放大率減少的動作。第11圖係顯示收訊裝置80中的放大率的決定的別的順序之流程圖。控制部30係由預先接收的訊號檢測被進行波束成形(S60的Y),若收訊裝置80未接收Legacy STS(S62的N),則待機到收訊為止。
另一方面,若接收Legacy STS(S62的Y),則AGC部78決定暫時的放大率(S64)。此外,設在所接收的訊號的強度下,包含於複數個無線部20的AGC部78之中的一個為被控制部30選擇。控制部30由包含於MIMO訊號的資訊取得系列數(S66)。AGC部78依照所取得的系列數使暫時的放大率減少(S68)。AGC部78係以被減少的暫時的放大率當作初始值,決定放大率(S70)。VGA部74係藉由所決定的放大率放大訊號。
另一方面,控制部30未由預先接收的訊號檢測出被進行波束成形(S60的N),收訊裝置80若未接收Legacy STS
(S72的N),則待機到收訊為止。另一方面,若接收Legacy STS(S72的Y),則AGC部78決定暫時的放大率(S74)。AGC部78決定暫時的放大率為放大率(S76)。VGA部74藉由所決定的放大率放大訊號。
依照本發明的實施例,因在使暫時的放大率減少後,以被減少的暫時的放大率當作初始值決定放大率,故在決定放大率時訊號不易飽和,可正確地檢測處理對象的訊號變化。而且,因可正確地檢測訊號的強度變化,故可決定依照變化之放大率。而且,因可決定依照強度的變化之放大率,故可降低包含於放大率的誤差。而且,在整個Legacy STS的期間,決定暫時的放大率後,以被減少的暫時的放大率當作初始值,在整個MIMO-STS的期間決定放大率,故可拉長決定放大率用的全體的期間。而且,因可拉長決定放大率用的全體的期間,故可降低包含於放大率的誤差。而且,因MIMO-LTS間的相互相關被規定成比配置於複數個系列的每一個之Legacy STS間的相互相關還小,故包含於暫時的放大率之誤差可在放大率中降低。
而且,在MIMO-STS與其後段的訊號即使被進行波束成形的情形,也能藉由使暫時的放大率減少,減小訊號飽和的可能性,可減小包含於放大率的誤差。而且,可藉由暫時的放大率推定由波束成形造成的訊號的強度的增加。而且,因到波束成形開始為止才檢測波束成形的執行,故可依照應接收的訊號的強度減小包含於放大率的誤差。而且,由於系列的數目越多,則訊號的強度越容易增加,故
可藉由加大減少量,提高初始值的精度。而且,因系列的數目少的話,就能減小減少量,故可提高初始值的精度。而且,即使是MIMO-STS的期間比Legacy STS的期間還短的情形,也因一邊利用雙方一邊決定放大率,故可減小包含於放大率的誤差。
以上係以實施例為基礎說明本發明。本實施例係舉例說明,對此等各構成要素或各處理過程的組合作種種的變形例為可能,而且,這種變形例也在本發明的範圍係可被熟習該項技術者理解。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通訊系統100係以使用OFDM調變方式來說明。但是不限於此,通訊系統100也可以使用訊號載波(signal carrier)方式。依照本變形例,可適用本發明於各種通訊系統。亦即,只要是藉由送訊裝置的複數條天線執行波束成形的通訊系統的話就可以。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係以MIMO系統為對象。但是不限於此,例如為藉由天線16接收由一條天線發送的訊號的情形也可以。而且為不由叢發訊號的途中進行波束成形的情形也可以。即使是這種情形也能藉由分成三階段決定放大率而減小訊號飽和的可能性,可減小包含於放大率的誤差。亦即已知訊號若在叢發訊號中被分成兩個位置以上而配置的話也可以。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係設成包含於複數個無線部20的AGC部78之中的一個進行動作。但是不限於此,例如複數個AGC部78動作,放大對應每一個訊號之放大率也可
以。而且,如實施例即使是一個AGC部78動作的情形,應動作的AGC部78被預先決定也可以。依照本變形例,作為AGC部78的動作可適用各種動作。亦即,只要複數個訊號被放大的話即可。
10‧‧‧基地台裝置
12‧‧‧天線
12a、14a、16a‧‧‧第一天線
12b、14b、16b‧‧‧第二天線
12c、14c‧‧‧第三天線
12d、14d、16d‧‧‧第四天線
14‧‧‧天線
16‧‧‧天線
20‧‧‧無線部
20a‧‧‧第一無線部
20b‧‧‧第二無線部
20d‧‧‧第四無線部
22‧‧‧處理部
22a‧‧‧第一處理部
22b‧‧‧第二處理部
22d‧‧‧第四處理部
24‧‧‧解調部
24a‧‧‧第一解調部
24b‧‧‧第二解調部
24d‧‧‧第四解調部
26‧‧‧IF部
30‧‧‧控制部
40‧‧‧FFT部
42‧‧‧合成部
44‧‧‧參照訊號產生部
54‧‧‧收訊權重向量計算部
56‧‧‧乘法部
56a‧‧‧第一乘法部
56b‧‧‧第二乘法部
56d‧‧‧第四乘法部
60‧‧‧加法部
70‧‧‧頻率轉換部
72‧‧‧正交檢波部
74‧‧‧VGA部
76‧‧‧AD轉換部
78‧‧‧AGC部
80‧‧‧收訊裝置
90‧‧‧終端裝置
100‧‧‧通訊系統
200‧‧‧時間領域訊號
200a‧‧‧第一時間領域訊號
200b‧‧‧第二時間領域訊號
200d‧‧‧第四時間領域訊號
202‧‧‧頻率領域訊號
202a‧‧‧第一頻率領域訊號
202b‧‧‧第二頻率領域訊號
202d‧‧‧第四頻率領域訊號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的實施例之多重載波訊號的頻譜圖。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的實施例之通訊系統的構成圖。
第3圖係顯示在第2圖的通訊系統的叢發格式的構成圖。
第4圖係顯示第2圖的通訊系統中之收訊裝置的構成圖。
第5圖係顯示第4圖中的頻率領域之訊號的構成圖。
第6圖係顯示第4圖的第一無線部的構成圖。
第7圖係顯示記憶於第6圖的AGC部的表的數據構造圖。
第8圖係顯示第4圖的第一處理部的構成圖。
第9圖係顯示第4圖的收訊裝置中的放大率的決定順序之流程圖。
第10圖係顯示第2圖的通訊系統中的系列數的通知順序之順序圖。
第11圖係顯示第4圖的收訊裝置中的放大率的決定之別的順序之流程圖。
20a‧‧‧第一無線部
70‧‧‧頻率轉換部
72‧‧‧正交檢波部
74‧‧‧VGA部
76‧‧‧AD轉換部
78‧‧‧AGC部
200a‧‧‧第一時間領域訊號
202b‧‧‧第二頻率領域訊號
Claims (14)
- 一種收訊裝置,係具備:一收訊部,接收叢發訊號;一決定部,決定對該收訊部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之放大率;一放大部,藉由在該決定部中決定的放大率,放大該收訊部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以及一處理部,處理在該放大部中放大的該叢發訊號,其中在該收訊部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中,在標頭部分配置有第一已知訊號,在該第一已知訊號的後段配置有第二已知訊號,且該第二已知訊號的期間係被規定為較該第一已知訊號的期間短,而該決定部係包含:在該第一已知訊號中決定暫時的放大率之手段;使該暫時的放大率減少之手段;以及以被減少的該暫時的放大率當作初始值,在該第二已知訊號中決定放大率之手段。
- 一種收訊裝置,係具備:一收訊部,接收叢發訊號;一決定部,決定對該收訊部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之放大率;一放大部,藉由在該決定部中決定的放大率,放大該收訊部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以及 一處理部,處理在該放大部中放大的該叢發訊號,其中在該收訊部所接收的叢發訊號中,在標頭部分配置有第一已知訊號,在該第一已知訊號的後段配置有第二已知訊號,而該決定部係包含:在該第一已知訊號中決定暫時的放大率之手段;使該暫時的放大率減少之手段;以及以被減少的該暫時的放大率當作初始值,在該第二已知訊號中決定放大率之手段;其中,該收訊部係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該叢發訊號,該叢發訊號係一邊由複數個系列構成,一邊被規定成,使配置於複數個系列的每一個之該第二已知訊號間的相互相關比配置於複數個系列的每一個之該第一已知訊號間的相互相關還小,在該決定部中決定對該收訊部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之放大率,而在該放大部中放大該收訊部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的該叢發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收訊裝置,其中,更包含取得複數個系列的數目之取得部,該決定部依照在該取得部中取得的複數個系列的數目,決定使該暫時的放大率減少的程度。
- 一種收訊裝置,係具備: 一收訊部,接收叢發訊號;一決定部,決定對該收訊部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之放大率;一放大部,藉由在該決定部中決定的放大率,放大該收訊部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以及一處理部,處理在該放大部中放大的該叢發訊號,其中在該收訊部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中,在標頭部分配置有第一已知訊號,在該第一已知訊號的後段配置有第二已知訊號,而該決定部係包含:在該第一已知訊號中決定暫時的放大率之手段;使該暫時的放大率減少之手段;以及以被減少的該暫時的放大率當作初始值,在該第二已知訊號中決定放大率之手段;其中,該收訊部係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該叢發訊號,該叢發訊號之中的至少該第二已知訊號與其後段的訊號係一邊由複數個系列構成,一邊在該第二已知訊號與其後段的訊號被進行波束成形(beam forming),在該決定部中決定對該收訊部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之放大率,在該放大部中放大該收訊部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的該叢發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收訊裝置,其中,該收訊部係 預先接收包含有波束成形的執行之預定的訊號,該決定部係當在該收訊部中接收到該包含有波束成形的執行之預定的訊號時,使該暫時的放大率減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收訊裝置,其中,在該收訊部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的叢發訊號中,在第一已知訊號與第二已知訊號之間配置有顯示波束成形的執行之預定的資訊,該決定部在由該資訊檢測出波束成形的執行時,使該暫時的放大率減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之收訊裝置,其中,更包含取得複數個系列的數目之取得部,該決定部依照在該取得部中取得的複數個系列的數目,決定使該暫時的放大率減少的程度。
- 一種收訊方法,係具備:收訊步驟,接收無線頻率之叢發訊號;決定步驟,決定對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之放大率;放大步驟,藉由所決定的放大率放大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以及藉由解調變放大的該叢發訊號而產生解調變後的訊號的步驟,其中在該收訊步驟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中,在標頭部分配置有第一已知訊號,在該第一已知訊號的後段配置有第二已知訊號,且該第二已知訊號的期間係被規定為較該第一已知訊號的期間短,而 該決定步驟係包含:在該第一已知訊號中決定暫時的放大率之步驟;使該暫時的放大率減少之步驟;以及以被減少的該暫時的放大率當作初始值,在該第二已知訊號中決定放大率之步驟。
- 一種收訊方法,係具備:收訊步驟,接收無線頻率之叢發訊號;決定步驟,決定對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之放大率;放大步驟,藉由所決定的放大率放大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以及藉由解調變放大的該叢發訊號而產生解調變後的訊號的步驟,其中在該收訊步驟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中,在標頭部分配置有第一已知訊號,在該第一已知訊號的後段配置有第二已知訊號,而該決定步驟係包含:在該第一已知訊號中決定暫時的放大率之步驟;使該暫時的放大率減少之步驟;以及以被減少的該暫時的放大率當作初始值,在該第二已知訊號中決定放大率之步驟;其中,該收訊步驟係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該叢發訊號,該叢發訊號係一邊由複數個系列構成,一邊被規定成,使配置於複數個系列的每一個之該第二已知訊號間的相互相關比配置於複數個系列的每一個之該第一已 知訊號間的相互相關還小,在該決定步驟中決定對於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之放大率,而在該放大步驟中放大該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的該叢發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收訊方法,其中,更包含取得複數個系列的數目之取得步驟,該決定步驟依照在該取得步驟中取得的複數個系列的數目,決定使該暫時的放大率減少的程度。
- 一種收訊方法,係具備:收訊步驟,接收無線頻率之叢發訊號;決定步驟,決定對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之放大率;放大步驟,藉由所決定的放大率放大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以及藉由解調變放大的該叢發訊號而產生解調變後的訊號的步驟,其中在該收訊步驟所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中,在標頭部分配置有第一已知訊號,在該第一已知訊號的後段配置有第二已知訊號,而該決定步驟係包含:在該第一已知訊號中決定暫時的放大率之步驟;使該暫時的放大率減少之步驟;以及以被減少的該暫時的放大率當作初始值,在該第二已知訊號中決定放大率之步驟; 其中,該收訊步驟係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該叢發訊號,該叢發訊號之中的至少該第二已知訊號與其後段的訊號係一邊由複數個系列構成,一邊在該第二已知訊號與其後段的訊號被進行波束成形(beam forming),在該決定步驟中決定對於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之放大率,而在該放大步驟中放大該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的該叢發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收訊方法,其中,該收訊步驟係預先接收包含有波束成形的執行之預定的訊號,該決定步驟係當在該收訊部中接收到該包含有波束成形的執行之預定的訊號時,使該暫時的放大率減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收訊方法,其中,在該收訊步驟中藉由複數條天線接收的該叢發訊號中,在該第一已知訊號與該第二已知訊號之間配置有顯示波束成形的執行之預定的資訊,該決定步驟在由該資訊檢測出波束成形的執行時,使該暫時的放大率減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至第13項中任一項之收訊方法,其中,更包含取得複數個系列的數目之取得步驟,該決定步驟依照在該取得步驟中取得的複數個系列的數目,決定使該暫時的放大率減少的程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55142A JP4097656B2 (ja) | 2005-02-28 | 2005-02-28 | 受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703972A TW200703972A (en) | 2007-01-16 |
TWI385950B true TWI385950B (zh) | 2013-02-11 |
Family
ID=36931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5105891A TWI385950B (zh) | 2005-02-28 | 2006-02-22 | 收訊方法及裝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34026B2 (zh) |
JP (1) | JP4097656B2 (zh) |
TW (1) | TWI385950B (zh) |
WO (1) | WO200609296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05456B2 (ja) * | 2006-10-26 | 2012-03-2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
JP4902333B2 (ja) * | 2006-12-11 | 2012-03-2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受信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システム |
WO2008087579A2 (en) * | 2007-01-15 | 2008-07-24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Method of generating low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 papr) binary preamble sequences for ofdm systems |
US20090093222A1 (en) * | 2007-10-03 | 2009-04-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alibration and beamfor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901790B2 (ja) * | 2008-03-14 | 2012-03-21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装置 |
JP5394882B2 (ja) * | 2009-10-27 | 2014-01-2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受信機及び受信方法 |
US8723682B2 (en) * | 2011-06-14 | 2014-05-13 | Tyco Fire & Security Gmbh | Mixed element strobe |
US10756874B2 (en) * | 2018-05-15 | 2020-08-25 | Google Llc | Beam search pilots for paging channel communications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08131A1 (en) * | 2001-10-12 | 2003-06-12 | Patrick Lopez | Gain control method for a receiver of signals transmitted in bursts and receiver exploiting i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06494B2 (ja) * | 1997-11-04 | 2003-05-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マルチレート化遅延多重方式スペクトル直接拡散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並びにマルチレート化遅延多重方式スペクトル直接拡散通信システム |
JP2004064525A (ja) * | 2002-07-30 | 2004-02-26 | Sharp Corp | フィードバック利得制御回路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US8594249B2 (en) * | 2002-09-26 | 2013-11-26 |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useful signal by detecting a periodic signal contained in the useful signal |
JP4090331B2 (ja) * | 2002-11-20 | 2008-05-28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受信方法と装置 |
JP4196380B2 (ja) * | 2003-12-15 | 2008-12-17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受信装置 |
-
2005
- 2005-02-28 JP JP2005055142A patent/JP409765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2-17 WO PCT/JP2006/302851 patent/WO200609296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2-22 TW TW095105891A patent/TWI38595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2-27 US US11/362,107 patent/US763402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08131A1 (en) * | 2001-10-12 | 2003-06-12 | Patrick Lopez | Gain control method for a receiver of signals transmitted in bursts and receiver exploiting i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097656B2 (ja) | 2008-06-11 |
US20060193394A1 (en) | 2006-08-31 |
JP2006245702A (ja) | 2006-09-14 |
US7634026B2 (en) | 2009-12-15 |
TW200703972A (en) | 2007-01-16 |
WO2006092969A1 (ja) | 2006-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562542B2 (ja) |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無線装置 | |
KR100817670B1 (ko) | 송신 방법 및 수신 방법과 그들을 이용한 무선 장치 | |
TWI385950B (zh) | 收訊方法及裝置 | |
JP2006050573A (ja) | 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受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4610388B2 (ja) | 無線装置 | |
JP2008099317A (ja) | 受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無線装置 | |
JP4063848B2 (ja) | 送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無線装置 | |
JP4738050B2 (ja) |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 |
JP5031813B2 (ja) | 受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無線装置 | |
JP4463293B2 (ja) | 送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無線装置 | |
JP2010035180A (ja) | 送信装置 | |
JP4065297B2 (ja) | 送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無線装置 | |
JP4063850B2 (ja) | 送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無線装置 | |
JP2006217090A (ja) | 送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無線装置 | |
JP4065311B2 (ja) | 送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無線装置 | |
JP4065296B2 (ja) | 送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無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