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2523A - 牙槽膜 - Google Patents

牙槽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2523A
TW201332523A TW101149624A TW101149624A TW201332523A TW 201332523 A TW201332523 A TW 201332523A TW 101149624 A TW101149624 A TW 101149624A TW 101149624 A TW101149624 A TW 101149624A TW 201332523 A TW201332523 A TW 20133252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lveolar
bone
membrane
mastoid
alveolar bo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9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2469B (zh
Inventor
Jong-Hoon Moon
Si-Young Jung
Tae-Gwan Eom
Kyoo-Ok Choi
Original Assignee
Osstem Impla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1413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144322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038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29824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Osstem Impla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Osstem Impla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32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2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24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24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18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C8/0031Juxtaosseous implants, i.e. implants lying over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jaw b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03Not used, see subgroups
    • A61C8/0004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 A61C8/0006Periodontal tissue or bone regene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18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C8/0022Self-screw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8Healing cap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Abstract

一種牙槽膜,配置於齒槽骨的缺損區域,以形成齒槽骨的再生空間或環繞骨移植物,其中牙槽膜藉由嵌入件以及包覆構件所固定。嵌入件嵌入且固定於齒槽骨。包覆構件與嵌入件相結合。牙槽膜包括上部以及側彎曲部。上部環繞齒槽骨的缺損區域的頂表面。側彎曲部自上部向下彎曲,且環繞齒槽骨的缺損區域的側表面,其中上部包括組合部及突出部。組合部與嵌入件及包覆構件相結合而被固定。突出部自組合部向上延伸與突出。

Description

牙槽膜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1年12月23日向韓國智慧財產局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1-0141350號的優先權,以及2012年1月12日向韓國智慧財產局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2-0003854號的優先權,上述專利申請案所揭露的全部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之中。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牙槽膜,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能藉由最小化牙齦之間的空間以獲得外科手術的穩定性的牙槽膜。
一般而言,當牙齒脫落時,藉由利用周圍的牙齒作為支撐,將義齒裝置於口內,或者是執行藉由金屬或類似材料包覆於落齒的空間的橋接手術(bridge procedure)。然而,根據此種外科手術,義齒及橋接的人造牙是脆弱而無法咀嚼的,且可能對於周圍的牙齒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出現了先進牙科手術的一種移植手術。根據此移植手術,人造牙根形成於齒槽骨內且與人造牙相結合,製造出了類似於真實牙齒的最終假體設備(prosthetic appliance),且因此病患獲得了真實牙齒的效果。
根據移植手術,藉著利用工具例如鑽頭而使移植溝槽形成於牙齒已掉落的齒槽骨上,從而使夾具(fixture)被移植,且攻牙(tapping)是作為一種選擇性的操作而被執行,用以使夾具牢固地被移植到移植溝槽內。在夾具被移植於移植溝槽後,蓋體螺絲(cover screw)被鎖固於夾具,且牙齦被縫合以防止雜質滲透至夾具,從而完成了主要手術。然後,於大約三至六個月後執行第二次手術,藉由切割縫合的牙齦以自夾具移除蓋體螺絲,並考慮基台(abutment)被鎖固的類型,進而選定癒合基台並且鎖固於夾具。在此,癒合基台被鎖固,以致基台鎖固於夾具之前使牙齦整潔地形成於夾具上。在牙齦足以鎖固基台之後的大約二至三個禮拜後,癒合基台被移除,然後使基台結合與夾具相結合。之後,藉由結合具有天然牙齒外型的最終假體設備於基台的頂端以完成此移植手術。
根據此種一般的移植手術,當齒槽骨的一部份流失時,難以僅藉由使用殘存的齒槽骨而有效支撐夾具。將骨移植物填入齒槽骨的流失部分,以使骨移植物作用為新的齒槽骨的一種外科手術被額外執行。換言之,被執行的再生齒槽骨的流失部分的外科手術,即稱之為引導骨再生術(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為執行引導骨再生術,首先,夾具被嵌入齒槽骨及骨移植物,例如是人造牙或自體骨(autogenous bone)被填入流失部分。 之後,夾具藉由牙槽膜所包覆,以使被填入的骨移植物維持所需的外型。接者,藉由利用預定的包覆構件以使牙槽膜固定至所需位置。
此種習知技術已被揭露於美國專利號第6171106號“牙槽植體的蓋體螺絲”,其中圖1為其代表圖。在此,如圖1所示,主體3的陽螺紋3a被固定在移植於齒槽骨B的移植夾具1的螺紋孔1a。阻障膜5設置於面3b,以包覆齒槽骨B的部分頂端。膜固定螺絲4的陽螺紋4c被固定至主體3的螺紋孔3c,其中阻障膜5嵌入且固定於其間。同時,牙齦G配置於阻障膜5上,用以包覆阻障膜5,從而防止外部的雜質或污染物在引導骨再生術的過程中滲透至阻障膜5內。
然而,根據此種習知技術的牙槽膜具有以下問題。
首先,根據習知技術,固定螺絲配置於牙槽膜上,且由於此固定螺絲,一空間形成於牙槽膜的頂部。此空間具有相應於固定螺絲的高度的一尺寸。舉例而言,當固定螺絲是厚的,則空間可以是大的,而當固定螺絲是薄的,則空間可以是小的。如果產生了如此空間,則不受歡迎的雜質或外界物質可能被填入前述空間內,而因此使得牙齦的內部被污染。此類污染干預了骨聚集(osseointegration),從而增加骨再生的時間,或者嚴重到造成骨質溶解(osteolysis)。
此外,根據習知技術的牙槽膜,其不易於形成齒槽突 (alveolar process),此齒槽突環繞移植的牙齒而凸起為一弧型。一般而言,齒槽突環繞牙齒而凸起,且常見於一般牙齒。具有與齒槽突相似外型的一牙齦形成於齒槽突上,且此牙齦是以三維環繞人造牙而被形成,喚起了觀看者的美學感官。同時,齒槽突具有凸起的外型,但由於習知的牙槽膜具有簡單的平坦或彎曲的外型,因此不易於形成齒槽突。
另一方面,在骨質缺損區域製造空間是容易的,即藉由使用鈦沿著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增加骨質,且相較於其他材質而言,鈦是一種不吸水的材質。然而,在前述區域內的美學感官是必須具備的,不僅骨質的增生是重要的,而且增生的骨質的外型亦是同樣重要的。換言之,為求前述區域的美學感官,需要形成牙齦乳突(形成於牙齒間或環繞牙齒的凸起部),但對於操作者來說,在牙科治療的當場藉由利用習知的牙槽膜經由彎曲及修剪以形成牙齦乳突是有困難的。
詳細之,為求在實現牙齦乳突的同時獲得符合要求的骨質增生的效果,額外的磨碾及修剪齒槽骨的手術是必須具備的。然而,此種額外的手術不僅難以被執行,而且無論是在時間及費用等方面皆造成病患與操作者的負擔。
本發明提供一種齒槽骨,所述齒槽骨藉由縮減包覆構件與牙齦之間的空間而易於再生。換言之,所述齒槽骨藉由將骨移 植物嵌入所述空間內而形成。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具有弧形的齒槽突(alveolar process),所述齒槽突是易於形成的,以增加外科手術的便利性。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牙槽膜,其中在齒槽骨再生的同時形成乳突。
特別是,本發明亦提供一種牙槽膜,其中乳突是易於形成的,且無須藉由操作者當場執行額外的手術例如是彎曲及修剪所述牙槽膜,或者是磨碾及修剪齒槽骨。
根據本發明的一觀點,其提供了一種牙槽膜。所述牙槽膜配置於齒槽骨的缺損區域,以形成所述齒槽骨的再生空間或環繞骨移植物,其中所述牙槽膜藉由嵌入件及包覆構件所固定。所述嵌入件嵌入且固定在所述齒槽骨。所述包覆構件與所述嵌入件相結合。所述牙槽膜包括上部以及側彎曲部。所述上部環繞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的頂表面。所述側彎曲部自所述上部向下彎曲,並環繞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的側表面,其中所述上部包括組合部及突出部。所述組合部與所述嵌入件以及所述包覆構件相結合,其中所述組合部固定於所述嵌入件以及所述包覆構件。所述突出部自所述組合部向上延伸與突出。
所述組合部為環型,且所述組合部具有一中心以及位於所述中心的一穿孔。
所述突出部環繞所述包覆構件的一側表面的至少一部 分。
所述突出部具有相應於所述包覆構件的一外部輪廓的一外型。
所述突出部接觸所述包覆構件的一側表面。
所述突出部與所述包覆構件的所述側表面間隔開來。
所述突出部的一最頂端配置於所述包覆構件的一頂表面的一相同位置。
所述突出部自所述組合部突出的範圍為0.1釐米至5釐米。
所述突出部具有一圓柱狀的外型。
至少一孔洞形成於所述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包括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連接所述組合部並且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自所述第一延伸部水平延伸。
所述牙槽膜包括兩側彎曲部,所述些側彎曲部分別配置於所述上部的兩側。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觀點,其提供了一種牙槽膜。所述牙槽膜配置於齒槽骨的缺損區域,以形成所述齒槽骨的再生空間或環繞骨移植物,其中所述牙槽膜藉嵌入件以及包覆構件所固定。所述嵌入件嵌入且固定在所述齒槽骨。所述包覆構件與所述嵌入件相結合。所述牙槽膜包括上部及側彎曲部。所述上部環繞所述 缺損區域的一頂表面,且所述上部包括組合部以及突出部。所述組合部藉由接觸所述嵌入件而被固定。所述突出部自所述組合部向上延伸與突出。所述側彎曲部自所述上部向下彎曲。
所述組合部為環型,且所述組合部具有一中心以及位於所述中心的一穿孔。
所述突出部環繞所述包覆構件的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突出部具有相應於所述包覆構件的外部輪廓的外型。
所述突出部接觸所述包覆構件的側表面。
所述突出部與所述包覆構件的所述側表面間隔開來。
所述突出部的一最頂端配置於所述包覆構件的一頂表面的相同位置。
所述突出部自所述組合部突出的範圍為0.1釐米至5釐米。
至少一孔洞形成於所述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包括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連接所述組合部並且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自所述第一延伸部水平延伸。
所述牙槽膜包括兩側延伸部,所述些側延伸部分別配置於所述上部的兩側。
所述側延伸部為可自所述上部向下彎曲的。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觀點,其提供了一種牙槽膜。所述牙槽膜配置於齒槽骨的缺損區域,以形成所述齒槽骨的再生空間或環繞骨移植物,其中所述牙槽膜藉由嵌入件所固定。所述嵌入件嵌入且固定在所述齒槽骨。所述牙槽膜包括上部及側彎曲部。所述上部環繞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的頂表面,其中所述骨移植物被填入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所述側彎曲部自所述上部向下彎曲,並環繞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的側表面,其中所述骨移植物被填入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其中所述上部包括中心部及乳突形成部。所述中心部配置於某一位置,所述某一位置相應於所述移植嵌入件被嵌入的一位置,且所述中心部具有與移植嵌入件相結合的中心孔。所述乳突形成部配置以環繞所述中心部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乳突形成部自所述中心部向上突出,以誘導乳突凸圓地向上突出的形成,且在所述齒槽骨再生時形成於所述齒槽骨上。
所述乳突形成部具有環繞所述中心部的環型。
所述乳突形成部局部地突出於舌頭側、唇側以及相鄰齒側的其中任一。
自所述中心部到所述乳突形成部的最頂端的垂直距離為0.1釐米至3釐米。
所述乳突形成部藉由預定距離與所述中心孔間隔開來。
所述上部更包括上延伸部,所述上延伸部朝相反於所述 側彎曲部的一延伸方向的一方向延伸而向下彎曲。
所述上部更包括上翼部,所述上翼部藉由自所述上部的兩側延伸而向下彎曲。
所述側彎曲部更包括側翼部,所述側翼部藉由自所述側彎曲部的兩側延伸而向內彎曲。
多個微孔形成於所述側翼部。
所述側彎曲部更包括一側延伸部,所述側延伸部藉由自所述側彎曲部的一底部向下延伸而向內彎曲。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觀點,其提供了一種牙槽膜。所述牙槽膜配置於齒槽骨的缺損區域,以形成所述齒槽骨的再生空間或環繞骨移植物,其中所述牙槽膜藉由配置於一邊緣的多個固定螺絲所固定。所述牙槽膜包括上部及側彎曲部。所述上部環繞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的頂表面,其中所述骨移植物被填入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所述側彎曲部自所述上部向下彎曲,並環繞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的側表面,其中所述骨移植物被填入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其中所述上部包括中心部及乳突形成部。多個微孔形成於所述中心部。所述乳突形成部配置環繞所述中心部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乳突形成部自所述中心部向上突出,以誘導乳突凸圓地向上突出的形成,且在所述齒槽骨再生時形成於所述齒槽骨上。
所述乳突形成部具有環繞所述中心部的環型。
所述乳突形成部局部地突出於舌頭側、唇側以及相鄰齒側的其中任一。
自所述中心部到所述乳突形成部的一最頂端的一垂直距離為0.1釐米至3釐米。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觀點,其提供了一種牙槽膜。所述牙槽膜配置於齒槽骨的缺損區域,以形成所述齒槽骨的再生空間或環繞骨移植物,其中所述牙槽膜藉由移植嵌入件所固定,所述移植嵌入件嵌入且固定在所述齒槽骨。所述牙槽膜包括上部及水平延伸部。所述上部環繞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的頂表面,其中所述骨移植物被填入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所述水平延伸部自所述上部水平延伸,其中所述上部包括中心部及乳突形成部。所述中心部配置於某一位置,所述某一位置相應於所述移植嵌入件被嵌入的一位置,且所述中心部具有與移植嵌入件相結合的中心孔。所述乳突形成部配置環繞所述中心部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乳突形成部自所述中心部向上突出,以誘導乳突凸圓地向上突出的形成,且在所述齒槽骨再生時形成於所述齒槽骨上。
所述乳突形成部具有環繞所述中心部的環型。
所述乳突形成部局部地突出於舌頭側、唇側以及相鄰齒側的其中任一。
自所述中心部到所述乳突形成部的一最頂端的一垂直距離為0.1釐米至3釐米。
所述乳突形成部藉由一預定距離與所述中心孔間隔開來。
所述水平延伸部形成一曲面型,所述曲面型是依據所述齒槽骨再生時的所述齒槽骨的一外型。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觀點,其提供了一種牙槽膜。所述牙槽膜配置於齒槽骨的缺損區域,以形成所述齒槽骨的再生空間或環繞骨移植物,其中所述牙槽膜藉由配置於一邊緣的多個固定螺絲所固定。所述牙槽膜包括上部及水平延伸部。所述上部環繞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的頂表面,其中所述骨移植物被填入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所述水平延伸部自所述上部水平延伸,其中所述上部包括中心部及乳突形成部。所述中心部具有多個微孔。所述乳突形成部配置以環繞所述中心部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乳突形成部自所述中心部向上突出,以誘導乳突凸圓地向上突出的形成,且在所述齒槽骨再生時形成於所述齒槽骨上。
所述乳突形成部具有環繞所述中心部的環型。
所述乳突形成部局部地突出於舌頭側、唇側以及相鄰齒側的其中任一。
自所述中心部到所述乳突形成部的一最頂端的一垂直距離為0.1釐米至3釐米。
所述水平延伸部形成一曲面型,所述曲面型是依據所述齒槽骨再生時的所述齒槽骨的一外型。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移植夾具
1a‧‧‧螺紋孔
3‧‧‧主體
3a‧‧‧陽螺紋
3b‧‧‧面
3c‧‧‧螺紋孔
4‧‧‧膜固定螺絲
4c‧‧‧陽螺紋
5‧‧‧阻障膜
10‧‧‧牙槽膜
10’‧‧‧牙槽膜
20‧‧‧上部
20’‧‧‧上部
21‧‧‧中心部
21’‧‧‧中心部
22‧‧‧乳突形成部
22’‧‧‧乳突形成部
23‧‧‧第一微孔
30‧‧‧側彎曲部
30’‧‧‧水平延伸部
31‧‧‧第一彎曲部
32‧‧‧第二彎曲部
33‧‧‧第二微孔
40‧‧‧上延伸部
41‧‧‧第三微孔
50‧‧‧上翼部
51‧‧‧第四微孔
60‧‧‧側翼部
61‧‧‧第五微孔
70‧‧‧側延伸部
71‧‧‧第六微孔
80‧‧‧齒槽骨
81‧‧‧牙齦
82‧‧‧骨移植物
90‧‧‧移植嵌入件
91‧‧‧夾具
92‧‧‧基台
94‧‧‧移植嵌入件
100‧‧‧牙槽膜
100”‧‧‧牙槽膜
110‧‧‧上部
110’‧‧‧上部
110”‧‧‧上部
111‧‧‧組合部
111a‧‧‧穿孔
112‧‧‧突出部
112a‧‧‧第一延伸部
112a’‧‧‧第一延伸部
112b‧‧‧第二延伸部
112b’‧‧‧第二延伸部
120‧‧‧側彎曲部
120’‧‧‧側延伸部
120”‧‧‧側彎曲部
140‧‧‧嵌入件
140”‧‧‧嵌入件
141‧‧‧夾具
141’‧‧‧夾具
141a‧‧‧螺紋
141b‧‧‧盲孔
142‧‧‧基台
142a‧‧‧組合凸出
142’‧‧‧基台
150‧‧‧包覆構件
150’‧‧‧包覆構件
151‧‧‧溝槽
211、211’‧‧‧中心孔
B‧‧‧齒槽骨
BG‧‧‧骨移植物
G‧‧‧牙齦
H‧‧‧孔洞
h‧‧‧垂直距離
圖1是根據習知技術的牙槽膜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結合嵌入件及包覆構件的牙槽膜的透視圖。
圖3是圖2的側視圖。
圖4是圖2的後視圖。
圖5是沿著圖4的V-V線段的剖面示圖,其中牙槽膜被植入齒槽骨內。
圖6圖2的牙槽膜的透視圖。
圖7是圖6的俯視圖。
圖8是圖6的側視圖。
圖9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繪示結合嵌入件及包覆構件的牙槽膜的透視圖。
圖10是圖9的牙槽膜的側視圖。
圖11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牙槽膜的示意圖。
圖12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牙槽膜的俯視圖。
圖13是根據外科手術條件三維成型的圖13的牙槽膜的透視圖。
圖14是圖13的俯視圖。
圖15是圖14的側視圖。
圖16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繪示圖13的牙槽膜被設置以再生齒槽骨的示意圖。
圖17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繪示圖13的牙槽膜被設置以再生齒槽骨的示意圖。
圖18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牙槽膜的俯視圖。
圖19是三維成型的圖18的牙槽膜的示意圖。
圖20是圖19的側視圖。
圖21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牙槽膜的俯視圖。
圖22是三維成型的圖21的牙槽膜的示意圖。
圖23是圖22的側視圖。
圖24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牙槽膜的俯視圖。
圖25是三維成型的圖24的牙槽膜的示意圖。
圖26是圖25的側視圖。
圖27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牙槽膜的俯視圖。
圖28是三維成型的圖27的牙槽膜的示意圖。
圖29是圖28的側視圖。
圖30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牙槽膜的透視圖。
圖31是圖30的俯視圖。
圖32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牙槽膜的透視圖。
圖33是圖32的俯視圖。
圖34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牙槽膜的透視圖。
圖35是圖34另一方向的透視圖。
圖36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牙槽膜的透視圖。
圖37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牙槽膜的透視圖。
在下文中,根據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例的牙槽膜將參照附圖而被詳細描述。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牙槽膜100,其配置於齒槽骨B的缺損區域,以形成齒槽骨B的再生空間或環繞骨移植物BG,且如此一種遮蔽膜防止了被環繞的骨移植物BG自牙槽膜100脫離。牙槽膜100的位置可藉由嵌入件140所固定。嵌入件140嵌入且固定在齒槽骨B,而包覆構件150與嵌入件140相結合。詳言之,由於牙槽膜100嵌入人體,牙槽膜100可以是無害於人體的材質所構成。此外,牙槽膜100可以是有些許彈性的,以便可根據齒槽骨的外型而變形。同時,由於多個孔洞H形成於牙槽膜100內,血液在骨移植的過程中可循環通過牙槽膜100,從而有助於骨移植。
牙槽膜100可具有平坦的外型,且如有所需可藉由操作者在牙科治療的當場將其彎曲,但可替代的是,牙槽膜100可以是根據齒槽骨B的外型藉由製造商以三維立體來預先成型 (pre-formed),而提供給操作者。
牙槽膜100包括上部110以及側彎曲部120。
上部110環繞齒槽骨B的缺損區域的頂表面。詳言之,當上部110環繞缺損區域的頂表面時包覆此缺損區域,且骨移植物BG被填入此缺損區域內。
上部110包括組合部111及突出部112。
組合部111的位置是藉由與嵌入件140及包覆構件150相結合而固定。組合部111為具有總體平板狀的環型,且具有位於中心的穿孔111a,其中穿孔111a可被嵌入件140或包覆構件150嵌入及穿透。組合部111的頂表面可接觸包覆構件150的底表面,且組合部111的底表面可接觸嵌入件140的頂表面。
突出部112自組合部111向上突出。詳言之,突出部112環繞包覆構件150的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且具有相應於包覆構件150的一外部輪廓的外型。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包覆構件150具有圓板狀的外型,則突出部112可具有圓柱狀的外型。在此,突出部112可幾乎接觸包覆構件150的側表面。當突出部112如此幾乎接觸包覆構件150的側表面時,一空間可被縮減,從而防止污染物填入前述空間內。換言之,突出部112可藉由一預定距離與包覆構件150間隔開來。在這種情況下,與用於移除包覆構件150的移除工具相互結合的一空間可被製備。
同時,突出部112的最頂端可配置低於包覆構件150的 一頂表面,或者配置於包覆構件150的頂表面的一相同位置,詳言之,突出部112可配置於包覆構件150的頂表面的一相同高度。當突出部112的最頂端是在包覆構件150的相同高度上時,則介於牙槽膜100及牙齦G的一空間可被縮減。
詳言之,突出部112自組合部111突出的範圍為0.1釐米至5釐米。當突出部112的高度低於0.1釐米時,前述空間增加,且當突出部112的高度高於5釐米時,突出部112可較包覆構件150更向上突出。
突出部112包括第一延伸部112a以及第二延伸部112b。第一延伸部112a具有圓柱狀的外型並且連接組合部111。第二延伸部112b自第一延伸部112a水平延伸。在此,第二延伸部112b連接側彎曲部120。
至少一孔洞H可形成於突出部112內。
側彎曲部120自上部110向下彎曲,同時環繞齒槽骨B的缺損區域的側表面,且具有多個孔洞H。側彎曲部120以漸進式的圓形自上部110向下彎曲,同時側彎曲部120的底部向內縮回,從而儘可能防止其中的骨移植物BG流出。側彎曲部120可配置於上部110的每一側。然而,可替代的是,側彎曲部120可配置於上部110的僅一側。
同時,附圖標記140及150分別代表嵌入件及包覆構件。嵌入件140的位置是藉由被嵌入齒槽骨B而固定,且嵌入件140 包括夾具141以及與夾具141相結合的基台142。夾具141具有總體圓柱狀的外型,其中螺紋141a形成於夾具141的外部圓周上,以與齒槽骨B相結合,且盲孔141b自夾具141的頂端向下形成。
基台142嵌入夾具141的盲孔141b,且自夾具141突出以藉由突出高度而獲得骨移植物BG可被填入的額外空間。組合凸出142a製備於基台142的一頂端且向上突出。陽螺紋形成於組合凸出142a上。
包覆構件150與基台142相結合,詳言之,與組合凸出142a相結合的溝槽151形成於包覆構件150的底部。根據本實施例的牙槽膜100被固定於包覆構件150與基台142之間。
根據本實施例的牙槽膜100具有以下功效。
首先,請參考圖5,圖5繪示根據本實施例的被植入齒槽骨B的牙槽膜100。牙槽膜100配置以包覆骨移植物BG。牙槽膜100的位置是藉由嵌入件140以及包覆構件150所固定,包覆構件150與齒槽骨B的缺損區域相結合。在此,上部110的組合部111是藉由嵌入件140及包覆構件150互鎖且相結合的,且突出部112配置環繞包覆構件150。如此,當牙槽膜100突出而環繞包覆構件150時,即使牙齦G包覆牙槽膜100,牙齦G與牙槽膜100之間的空間仍可被縮減。特別是,由於突出部112的最頂端位於與包覆構件150的頂表面的相同高度,其間的空間可被縮減,且因此可防止外部雜質或污染物被填入前述空間內。
此外,當骨移植物BG被填入藉由突出部112所新產生的一空間,齒槽骨B的增生量會增加。相較於相關技術而言,根據齒槽骨B的增生量,夾具141可被更牢固地固定於齒槽骨B。另外,刪去齒槽骨B的一部分,可容易地形成呈弧型的。舉例而言,在無須額外執行骨聚集的情況下,藉由刪去製備於前述由突出部112所形成的空間內的齒槽骨B以達到所需外型,則所需的齒槽突可以是易於獲得的,根據本實施例的牙槽膜100可被修改如下。
在上述實施例中,環繞上部110的側彎曲部120且向下彎曲,但可替代的是,側延伸部120’可配置環繞如圖9及圖10所示的上部110’。側延伸部120’自上部110’水平延伸,其中一對側延伸部120’配置環繞上部110’,且至少一孔洞形成於任一側延伸部120’。
側延伸部120’本身可被用於齒槽骨B,但如有所需,側延伸部120’可藉由操作者根據齒槽骨B來彎曲。同時,具有如圖9或圖10的夾具141’、基台142’、包覆構件150’、第一延伸部112a’以及第二延伸部112b’的嵌入件具有如上所述的相同外型,且因此其細節不在此重述。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嵌入件140包括夾具141以及與夾具141相結合的基台142,但嵌入件140的結構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如圖11所示,嵌入件140”可只包括基台整合夾具,而 不具有單一個別的基台。在此,包覆構件150”與嵌入件140”的基台整合夾具相結合,從而固定了牙槽膜100”的位置。牙槽膜100”的上部110”及側彎曲部120”具有如上所述的外型,且因此其細節不在此重述。
換言之,嵌入件可僅包括夾具。舉例而言,嵌入件僅包括圖5所示的夾具,且包覆構件可直接與夾具相結合。
據此,整體而言,嵌入件可包括夾具及基台的組合(圖5的外型),亦可僅包括夾具(排除基台的圖5的外型),又或者是基台整合夾具(圖11的外型)。
在上述實施例中,突出部具有相應於包覆構件的外型,但可替代的是,突出部可自包覆構件上的組合部退去(即突出部與包覆構件之間的距離被增加)。舉例而言,當包覆構件具有圓板狀的外型時,突出部可具有圓錐狀的外型。在這種情形下,齒槽突可易於形成。換言之,自齒槽骨被刪去以形成齒槽突的齒槽骨的數量可被縮減。
特別是,突出部可被設計為具有相應於齒槽突的外型以被再生。在這種情形下,無需刪去齒槽骨則齒槽突即可形成。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突出部具有圓柱狀的外型,但可替代的是,突出部可配置於齒槽骨的舌頭側、相鄰齒側以及唇側的其中之一。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牙槽膜配置於嵌入件與包覆構 件之間,但可替代的是,溝槽可在嵌入件內沿著圓周方向製備。牙槽膜可被嵌入溝槽並且與溝槽相結合。在此,突出部可具有相應於自牙槽膜突出之嵌入件的上部的外型。
現在將描述一種牙槽膜,其具有誘導乳突的形成的乳突形成部。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牙槽膜10,其藉由環繞被填入齒槽骨80的缺損區域內的骨移植物82誘導齒槽骨80的再生。詳言之,牙槽膜10包覆骨移植物82例如自體骨或人造牙,骨移植物82被填入齒槽骨80缺損區域內,從而防止在骨聚集的過程中骨移植物82自缺損區域脫離,並藉由移除被填入缺損區域內的骨移植物82的流動性(mobility),而穩定地誘導齒槽骨80的再生。
圖12是牙槽膜10的二維俯視圖,其中牙槽膜10的外型是根據預先分類的骨缺損的外型所修剪。圖13至圖15繪示牙槽膜10,其被預修剪而用於骨聚集,且藉由預定的彎曲裝置在三維空間被彎曲。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牙槽膜10,其是藉由利用預定的彎曲裝置在三維空間預先執行修剪及彎曲來製造,而非有操作者在外科手術前根據病患而即時執行修剪及彎曲。因此,牙槽膜10是根據齒槽骨80的外型且沿著齒槽骨80再生的方向以三維曲面的外型而預先成型的。
牙槽膜10包括上部20、側彎曲部30、上延伸部40、上 翼部50、側翼部60以及側延伸部70。
上部20包覆齒槽骨80的缺損區域的頂表面,骨移植物82被填入前述缺損區域。上部20包括中心部21及乳突形成部22。
在此,中心部21配置於某一位置,前述某一位置相應於移植嵌入件被嵌入的一位置,且與移植嵌入件相結合。中心部21包括被移植嵌入件穿透且嵌入的中心孔211。
乳突形成部22配置環繞中心部21的至少一部分,且自中心部21向上突出,而誘導乳突形成於再生的齒槽骨80上。乳突形成部22的截面通常具有弧型。乳突形成部22配置鄰近於中心部21,並以總體環型而環繞中心部21。
在此,請參考圖16,自中心部21到乳突形成部22的最頂端的距離h可以是0.1釐米至3釐米的範圍。假如距離h是大於最大值即3釐米,齒槽骨80的產生乳突區域會突出過多,且假如距離h是小於最小值即0.1釐米,突出區域的高度是低的,且因此不僅是美學感官低落,而且突出區域亦可能於再生後容易倒塌。
另外,乳突形成部22藉由預定距離與中心孔211間隔開來。詳言之,中心孔211與乳突形成部22之間的最短距離可以是1釐米至10釐米的範圍。在此,最短距離代表自中心孔211最接近乳突形成部22的一位置到乳突形成部22的起始位置的距離。如此,當乳突形成部22藉由預定距離與中心孔211間隔開來時,則乳突可明確地被形成。
多個微孔23形成於上部20。第一微孔23可稍微小於中心孔211,詳言之,第一微孔23可具有0.1釐米至0.2釐米的尺寸。第一微孔23被用以活化介於被填入缺損區域的骨移植物82與周圍的骨組織(osseous tissue)之間的血液的生理反應,以使介於骨移植物82與骨組織之間的骨融合(osseous integration)被穩定且強而有力地執行。第一微孔23的尺寸即配置如上所述,以使血液順利地循環。
側彎曲部30自上部20向下彎曲以環繞被填入骨移植物82的齒槽骨80的缺損區域的側表面。側彎曲部30自上部20向下彎曲以具有“〕”的外型,且具有多個第二微孔33。
側彎曲部30具有第一彎曲部31及第二彎曲部32。第一彎曲部31彎曲遠離上部20,而第二彎曲部32彎曲接近上部20。在此,第一彎曲部31的第二微孔33可具有0.8釐米至2釐米的直徑,而第二彎曲部32的第二微孔33可具有0.1釐米至0.7釐米的直徑。在此,位於第一彎曲部31的最底端的各個第一孔洞具有新月或半月的外型。換言之,最底端的第一孔洞沿著一凹曲線作排列。第一孔洞具有相應於凹曲線的凹盤外型,以使在藉由自然形成彎曲線的彎曲過程中不會在部分區域具有局部突出的情形。此外,第二彎曲部32的第二微孔33的直徑小於第一彎曲部31的第二微孔33的直徑,從而即便在曲率半徑高的情況下,側彎曲部30仍得以順利地彎曲,因此增加了彎曲過程中的可撓性。
上延伸部40藉由自上部20延伸而環繞骨移植物82,詳言之,上延伸部40藉由朝相反於側延伸部30的延伸方向的一方向而向下彎曲。多個第三微孔41形成於上延伸部40,其中當血液循環通過第三微孔41時則骨融合增加。上延伸部40可以是根據齒槽骨80再生的最終外型而被三維地預先成型。
上翼部50自上部20的兩側延伸並突出,且向下彎曲。詳言之,上翼部50向下彎曲以環繞骨移植物82。上翼部50可自上部20的部分側邊突出,且因此彎曲可以是易於被執行的。詳言之,上翼部50包覆齒槽骨80的上介體或遠端區域。多個第四微孔51形成於上翼部50。藉由形成多個微孔,即第一微孔至第四微孔23、33、41以及51,增加了整體的可撓性且彎曲可以是易於被執行的。
側翼部60藉由自側彎曲部30的兩側延伸而向內彎曲。骨移植物82製備於側翼部60內,且側翼部60自側彎曲部30的兩側突出而彎曲朝向骨移植物82。側翼部60環繞缺損區域的頰(buccal)側,其中自側彎曲部30的距離漸進地從頂端增加至底端且均勻地保持於中間。側翼部60一體地形成於側彎曲部30的整個側表面,且因此在骨融合之後易於自缺損區域脫離。
多個第五微孔61形成於側翼部60上,其中自第五微孔61的直徑可以是小於第二微孔33。舉例而言,第五微孔61的直徑可以是0.1釐米至0.7釐米。此外,第五微孔61相較於第二微 孔32來說可被排列的更為接近,以使更多孔洞形成於側翼部60的相同區域。換言之,側翼部60上的第五微孔61的單位面積的總面積可以是大於側彎曲部30上的第二微孔33的單位面積的總面積。如此,藉由接近地排列具有小尺寸的第五微孔61,可增加側翼部60的整體可撓性,且側翼部60可易於自齒槽骨80取出而不致損壞周圍。此外,在側翼部是可撓曲的情形下,則彎曲可以是易於被執行的。
側延伸部70藉由自側彎曲部30的底部延伸而向內彎曲。多個第六微孔71形成於側延伸部70內。在此,第六微孔71的直徑可以是小於第二微孔33,且因此可獲得足夠的可撓性,而使得在骨融合之後的側延伸部70可易於自齒槽骨80取出。此外,第六微孔71防止側延伸部70的表面在修剪的過程中被削尖,從而防止周圍的牙齦被損毀。
同時,鍍錫(tin coating)層以及陽極鍍膜(anodizing coating)層可形成於牙槽膜10的表面上。在這種情況下,整體牙槽膜10似乎為黑色,從而喚起美學感官。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牙槽膜10具有以下功效。
首先,在將牙槽膜10貼合於齒槽骨80之前,移植嵌入件90嵌入齒槽骨80。移植嵌入件90包括夾具91以及基台92。骨移植物82被填入缺損區域內。然後,牙槽膜10是相對於移植嵌入件90而被三維地預先成型,且與移植嵌入件90相結合。詳 言之,移植嵌入件90嵌入上部20的中心孔211。在如此將牙槽膜10與移植嵌入件90相結合後,藉由個別的膜固定蓋體以使牙槽膜10的位置被固定於齒槽骨80的頂端。接著,牙槽膜10被牙齦81覆蓋,且牙齦81被縫合。圖16繪示了牙齦81被縫合後的牙槽膜10。當骨移植物82結合至牙槽膜10經過一段預定時間後,縫合的牙齦81被開啟,以將牙槽膜10自缺損區域移除。
同時,牙槽膜10可包括乳突形成部22,以使向上突出的突出區域形成於再生的齒槽骨80上。在此,為求美學感官,根據齒槽骨80的外型,包覆牙槽膜10的牙齦81亦可向上突出。
如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牙槽膜可於齒槽骨再生時形成乳突,且因此操作者可避免不必要地剪切或刪除齒槽骨以形成乳突。
此外,由於牙槽膜是客製化的並且是在三維空間被預先成型的,在外科手術的過程中,操作者在牙科治療時僅需當場執行最小程度的修剪及彎曲,或者是操作者根本無須執行任何修剪或彎曲。特別是,由於牙槽膜具有預先客製化的外型而非局部彎曲,牙槽膜可在不需要有任何突出區域的情況下而被成型,且可在牙槽膜彎曲的過程中防止經常發生於牙科治療當場的皺摺(puckering)現象例如摺痕(creasing)及皺紋(wrinkling)現象。結果是,可防止在牙科治療的當場發生牙槽膜局部突出的情形,且在將牙槽膜鎖至移植嵌入件的同時而無需個別的固定螺絲。
此外,根據區域通過改變微孔的尺寸,以增加大幅度彎曲的區域的可撓性,而可增加彎曲性(bendability)。據此,即使在牙科治療的當場需要牙槽膜的局部彎曲,當場的可加工性(workability)是有所提升的。
此外,藉由設置側翼部以具有高度可撓性,不僅增加了可彎曲性,而且牙槽膜亦可輕易地自骨移植物移除。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牙槽膜可被修改如下。
首先,在圖16中,移植嵌入件90具有夾具91以及基台92,但可替代的是,移植嵌入件94可包括如圖17所示的基台整合夾具,其中夾具91以及基台92彼此結合。在此,牙槽膜的中心孔與基台整合夾具的頂端相結合。另一方面,在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移植嵌入件90可僅包括夾具。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牙槽膜10包括上部20、側彎曲部30、上延伸部40、上翼部50、側翼部60以及側延伸部70,但如圖18至圖20所示,牙槽膜10可僅包括上部20、側彎曲部30、上翼部50、側翼部60以及側延伸部70,而不具有上延伸部40。當齒槽骨的缺損區域是位於如同牙槽膜10的頂表面的相同高度上時,如圖18至圖20所示的牙槽膜10是可用的。
此外,圖18至圖20的牙槽膜10包括上部20、側彎曲部30、上翼部50、側翼部60以及側延伸部70。可替代的是,上翼部50並非個別地製備於上部20,而是上部20可具有四邊型 (quadrangular)的平坦外型,以使上部20的寬度擴展而如圖21至圖23所示的包覆齒槽骨的全部頂表面。另一方面,即使不具有側翼部60,牙槽膜10亦可僅包括側彎曲部30。
此外,圖18至圖20的牙槽膜10包括上部20、側彎曲部30、上翼部50、側翼部60以及側延伸部70,但可替代的是,牙槽膜10可僅包括上部20、側彎曲部30、側翼部60以及側延伸部70,如圖24至圖26所示。在此,上部20的乳突形成部22不具有環型,取而代之的是,乳突形成部22朝向唇側局部地突出。圖24至圖26的牙槽膜10可主要用於齒槽骨的缺損區域僅侷限於單一側的情況下。
此外,圖24至圖26的牙槽膜10包括上部20、側彎曲部30、側翼部60以及側延伸部70,但可替代的是,牙槽膜10可包括上部20、側彎曲部30以及側延伸部70,如圖27至圖29所示。圖27至圖29的牙槽膜10亦可主要用於齒槽骨的缺損區域僅侷限於單一側的情況下。
此外,根據圖12至圖15的牙槽膜10,中心孔形成於上部20,但可替代的是,在不具有中心孔的情況下可形成多個第一微孔,如圖30及圖31所示。換言之,在上部20、側彎曲部30、上延伸部40、上翼部50、側翼部60以及側延伸部70皆已製備的同時,只有中心孔是可以不被形成的。在此,牙槽膜10可藉由利用多個固定螺絲而被固定,前述些固定螺絲配置於牙槽膜10的邊 緣。在此,固定螺絲可具有小螺絲的外型,且配置於上延伸部40的兩端及側延伸部70的兩端。
可替代的是,如圖32及圖33所示,牙槽膜10'包括上部20’及水平延伸部30’。上部20’環繞著骨移植物被填入的齒槽骨的缺損區域的頂表面。水平延伸部30’自上部20’水平地延伸。上部20’可包括中心部21’,此中心部21’配置於某一位置上,前述某一位置相應於移植夾具被嵌入的位置。中心部21’具有中心孔211’,中心孔211’與移植嵌入件相結合。乳突形成部22’環繞中心部21’的至少一部分,且自中心部21’向上突出。據此,乳突可被誘導而自再生的齒槽骨向上突出。換言之,牙槽膜10’可具有不同於先前實施例的總體四邊型的平坦外型,其中乳突形成部22’環繞中心部21’而製備。
在牙科治療的當場無需個別彎曲或修剪的情況下,圖32及圖33的牙槽膜10’可用於再生一齒槽骨,但假如有需要的話亦可彎曲或修剪為預定的外型。
此外,牙槽膜10'可彎曲為一預定外型,此預定外型不同於圖32及圖33所示的例子。換言之,水平延伸部30’可向下彎曲,以使牙槽膜10’具有總體曲面的外型。
可替代的是,如圖36所示,牙槽膜10’可包括上部20’及水平延伸部30’。上部20’環繞齒槽骨的缺損區域的頂表面。骨移植物被填入前述缺損區域。水平延伸部30’自上部20’水平 延伸。上部20’包括中心部20’以及乳突形成部22’。中心部20’具有多個微孔。乳突形成部22’環繞中心部21’的至少一部分,且自中心部21’向上突出。據此,乳突可被誘導而於再生的齒槽骨向上突出。換言之,不同於圖32及圖33的是,圖36的牙槽膜10’可不具有中心孔211’。在此,牙槽膜10’可藉由多個固定螺絲所固定,前述些固定螺絲配置於牙槽膜10’的邊緣角落。
可替代的是,牙槽膜10’可彎曲為預定外型,如圖37所示。換言之,水平延伸部30’可向下彎曲為總體曲面的外型。
根據本實施例的一牙槽膜,突出部突出以環繞包覆構件,且因此即使當牙齦包覆牙槽膜時,仍可縮減牙齦與牙槽膜之間的空間。
此外,由於根據本發明的一牙槽膜,其包括乳突形成部。乳突形成部能於再生的齒槽骨上形成乳突,且乳突可以是易於形成的。
另外,根據本發明,操作者無需在牙科治療的當場彎曲或修剪牙槽膜,且在無需磨碾或剪切再生的齒槽骨的情況下,乳突可以是易於形成的。因此,增加了外科手術的便利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牙槽膜
111‧‧‧組合部
111a‧‧‧穿孔
112‧‧‧突出部
112a‧‧‧第一延伸部
112b‧‧‧第二延伸部
120‧‧‧側彎曲部
140‧‧‧嵌入件
141‧‧‧夾具
141a‧‧‧螺紋
141b‧‧‧盲孔
142‧‧‧基台
142a‧‧‧組合凸出
151‧‧‧溝槽
B‧‧‧齒槽骨
BG‧‧‧骨移植物
G‧‧‧牙齦

Claims (49)

  1. 一種牙槽膜,配置於一齒槽骨的一缺損區域,以形成所述齒槽骨的再生空間或環繞骨移植物,其中所述牙槽膜藉由嵌入且固定於所述齒槽骨的一嵌入件以及與所述嵌入件相結合的一包覆構件所固定,所述牙槽膜包括:一上部,環繞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的一頂表面;以及一側彎曲部,自所述上部向下彎曲,且環繞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的一側表面,其中所述上部包括:一組合部,與所述嵌入件以及所述包覆構件相結合,其中所述組合部固定於所述嵌入件以及所述包覆構件;以及一突出部,自所述組合部向上延伸與突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組合部為環型,且所述組合部具有一中心以及位於所述中心的一穿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突出部環繞所述包覆構件的一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突出部具有相應於所述包覆構件的一外部輪廓的一外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突出部接觸所述包覆構件的一側表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突出部與所述包覆構件的所述側表面間隔開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突出部的 一最頂端配置於所述包覆構件的一頂表面的一相同位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突出部自所述組合部突出的範圍為0.1釐米至5釐米。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突出部呈圓柱狀。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至少一孔洞形成於所述突出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突出部包括:一第一延伸部,連接所述組合部並且向上延伸;以及一第二延伸部,自所述第一延伸部水平延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牙槽膜包括兩側彎曲部,所述些側彎曲部分別配置於所述上部的兩側。
  13. 一種牙槽膜,配置於一齒槽骨的一缺損區域,以形成所述齒槽骨的再生空間或環繞骨移植物,其中所述牙槽膜藉由嵌入且固定於所述齒槽骨的一嵌入件以及與所述嵌入件相結合的一包覆構件所固定,所述牙槽膜包括:一上部,環繞所述缺損區域的一頂表面,且所述上部包括藉由接觸所述嵌入件而被固定的一組合部以及自所述組合部向上延伸與突出的一突出部;以及一側彎曲部,自所述上部向下彎曲。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組合部為環型,且所述組合部具有一中心以及位於所述中心的一穿孔。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突出部環繞所述包覆構件的一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突出部具有相應於所述包覆構件的一外部輪廓的一外型。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突出部接觸所述包覆構件的一側表面。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突出部與所述包覆構件的所述側表面間隔開來。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突出部的一最頂端配置於所述包覆構件的一頂表面的一相同位置。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突出部自所述組合部突出的範圍為0.1釐米至5釐米。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至少一孔洞形成於所述突出部。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突出部包括:一第一延伸部,連接所述組合部並且向上延伸;以及一第二延伸部,自所述第一延伸部水平延伸。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牙槽膜 包括兩側延伸部,所述些側延伸部分別配置於所述上部的兩側。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側延伸部為可自所述上部向下彎曲的。
  25. 一種牙槽膜,配置於一齒槽骨的一缺損區域,以形成所述齒槽骨的再生空間或環繞骨移植物,其中所述牙槽膜藉由嵌入且固定在所述齒槽骨的一移植嵌入件所固定,所述牙槽膜包括:一上部,環繞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的一頂表面,其中所述骨移植物被填入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以及一側彎曲部,自所述上部向下彎曲,且環繞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的一側表面,其中所述骨移植物被填入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其中所述上部包括:一中心部,配置於某一位置,所述某一位置相應於所述移植嵌入件被嵌入的一位置,且所述中心部具有與移植嵌入件相結合的一中心孔;以及一乳突形成部,配置以環繞所述中心部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乳突形成部自所述中心部向上突出,以誘導一乳突凸圓地向上突出的形成,且在所述齒槽骨再生時形成於所述齒槽骨上。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乳突形成部具有環繞所述中心部的環型。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乳突形 成部局部地突出於舌頭側、唇側以及相鄰齒側的其中任一。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自所述中心部到所述乳突形成部的一最頂端的一垂直距離為0.1釐米至3釐米。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乳突形成部藉由一預定距離與所述中心孔間隔開來。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上部更包括一上延伸部,所述上延伸部藉由朝相反於所述側彎曲部的一延伸方向的一方向延伸而向下彎曲。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上部更包括一上翼部,所述上翼部藉由自所述上部的兩側延伸而向下彎曲。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側彎曲部更包括一側翼部,所述側翼部藉由自所述側彎曲部的兩側延伸而向內彎曲。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多個微孔形成於所述側翼部。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側彎曲部更包括一側延伸部,所述側延伸部藉由自所述側彎曲部的一底部向下延伸而向內彎曲。
  35. 一種牙槽膜,配置於一齒槽骨的一缺損區域,以形成所 述齒槽骨的再生空間或環繞骨移植物,其中所述牙槽膜藉由配置於一邊緣的多個固定螺絲所固定,所述牙槽膜包括:一上部,環繞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的一頂表面,其中所述骨移植物被填入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以及一側彎曲部,自所述上部向下彎曲,且環繞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的一側表面,其中所述骨移植物被填入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其中所述上部包括:一中心部,多個微孔形成於所述中心部;以及一乳突形成部,配置環繞所述中心部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乳突形成部自所述中心部向上突出,以誘導一乳突凸圓地向上突出的形成,且在所述齒槽骨再生時形成於所述齒槽骨上。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乳突形成部具有環繞所述中心部的環型。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乳突形成部局部地突出於舌頭側、唇側以及相鄰齒側的其中任一。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自所述中心部到所述乳突形成部的一最頂端的一垂直距離為0.1釐米至3釐米。
  39. 一種牙槽膜,配置於一齒槽骨的一缺損區域,以形成所述齒槽骨的再生空間或環繞骨移植物,其中所述牙槽膜藉由嵌入 且固定在所述齒槽骨的一移植嵌入件所固定,所述牙槽膜包括:一上部,環繞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的一頂表面,其中所述骨移植物被填入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以及一水平延伸部,自所述上部水平延伸,其中所述上部包括:一中心部,配置於某一位置,所述某一位置相應於所述移植嵌入件被嵌入的一位置,且所述中心部具有與移植嵌入件相結合的一中心孔;以及一乳突形成部,配置環繞所述中心部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乳突形成部自所述中心部向上突出,以誘導一乳突凸圓地向上突出的形成,且在所述齒槽骨再生時形成於所述齒槽骨上。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乳突形成部具有環繞所述中心部的環型。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乳突形成部局部地突出於舌頭側、唇側以及相鄰齒側的其中任一。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自所述中心部到所述乳突形成部的一最頂端的一垂直距離為0.1釐米至3釐米。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乳突形成部藉由一預定距離與所述中心孔間隔開來。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水平延 伸部形成一曲面型,所述曲面型是依據所述齒槽骨再生時的所述齒槽骨的一外型。
  45. 一種牙槽膜,配置於一齒槽骨的一缺損區域,以形成所述齒槽骨的再生空間或環繞骨移植物,其中所述牙槽膜藉由配置於一邊緣的多個固定螺絲所固定,所述牙槽膜包括:一上部,環繞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的一頂表面,其中所述骨移植物被填入所述齒槽骨的所述缺損區域;以及一水平延伸部,自所述上部水平延伸,其中所述上部包括:一中心部,具有多個微孔;以及一乳突形成部,配置以環繞所述中心部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乳突形成部自所述中心部向上突出,以誘導一乳突凸圓地向上突出的形成,且在所述齒槽骨再生時形成於所述齒槽骨上。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乳突形成部具有環繞所述中心部的環型。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乳突形成部局部地突出於舌頭側、唇側以及相鄰齒側的其中任一。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自所述中心部到所述乳突形成部的一最頂端的一垂直距離為0.1釐米至3釐米。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的牙槽膜,其中所述水平延 伸部形成一曲面型,所述曲面型是依據所述齒槽骨再生時的所述齒槽骨的一外型。
TW101149624A 2011-12-23 2012-12-24 牙槽膜 TWI5324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141350A KR101144322B1 (ko) 2011-12-23 2011-12-23 치과용 멤브레인
KR1020120003854A KR101298249B1 (ko) 2012-01-12 2012-01-12 치과용 멤브레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2523A true TW201332523A (zh) 2013-08-16
TWI532469B TWI532469B (zh) 2016-05-11

Family

ID=48668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9624A TWI532469B (zh) 2011-12-23 2012-12-24 牙槽膜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05198B2 (zh)
EP (1) EP2796109B1 (zh)
JP (1) JP5891312B2 (zh)
CN (1) CN104135963B (zh)
TW (1) TWI532469B (zh)
WO (1) WO201309507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23801A1 (de) 2017-10-12 2019-04-18 Montjade Engineering Co., Ltd. Membranen für Alveolarkämme
US10517699B2 (en) 2017-10-16 2019-12-31 Montjade Engineering Co., Ltd. Alveolar membran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4760A (zh) 2012-09-03 2015-08-19 艾布雷德斯公司 用于智能接触阵列和层叠装置的方法
EA032151B1 (ru) * 2013-03-04 2019-04-30 Эдмидент, Ллс Опор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внутрикостного зубного имплантата
MX2015017567A (es) * 2013-07-01 2016-09-07 Angel Martinez Navarro Manuel Sistema de fijacion de protesis dental.
JP2015027319A (ja) * 2013-07-30 2015-02-12 京セラ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歯科用骨造成部材
CN104434327B (zh) * 2014-12-01 2017-10-10 马振华 一种牙齿固定装置及假牙
EP3087954B1 (de) * 2015-04-27 2019-01-30 Peter Kessler Kieferknochentransplantatanordnung
WO2017010811A1 (ko) * 2015-07-13 2017-01-19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맞춤형 치조골 조직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7010837A1 (ko) * 2015-07-16 2017-01-19 김형우 의료용 차폐막
ITUB20152693A1 (it) * 2015-07-31 2015-10-31 Fiore Giovanni Ioannoni Protesi osteointegrata alveoloimplantare.
WO2017180782A1 (en) * 2016-04-12 2017-10-19 EdMiDent, LLC Fixation system
CN106073917B (zh) * 2016-07-07 2019-03-05 浙江大学 牙种植体牙龈移植固定导板、导板制作方法及固定系统
JP7002259B2 (ja) 2017-09-12 2022-01-20 国立大学法人山梨大学 骨造成構造体
KR102043971B1 (ko) * 2018-03-08 2019-11-12 주식회사 쓰리디산업영상 환자의 치과용 멤브레인 모양 추출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멤브레인 제품 추천 방법, 그리고 이를 구현한 장치
US10702319B2 (en) * 2018-07-09 2020-07-07 Robert G. Ha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transalveolar dental implant
CN109602508A (zh) * 2018-08-29 2019-04-12 上海瑞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种植前骨增量的个性化钛网膜的制备方法
PL3669902T3 (pl) 2018-12-20 2022-01-10 Zirbone Urządzenie do sterowanej regeneracji kości i sposób wytwarzania
US11123163B2 (en) 2019-04-04 2021-09-21 Dentsply Sirona Inc. Custom dental membrane
RU200193U1 (ru) * 2020-02-12 2020-10-12 Анастасия Викторовна Филиппова Сетчатый имплантат альвеолярного гребня
CN113813063B (zh) * 2020-11-25 2023-05-09 广州市弘健生物医用制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萎缩牙槽骨修复的支架结构
CN116115373B (zh) * 2022-12-13 2023-09-26 迪迈仕(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骨增量用3d打印钛网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3970A (ja) 1998-09-14 2000-03-28 Gc Corp 歯科インプラント用カバースクリュー
SE8804641D0 (sv) * 1988-12-23 1988-12-23 Procordia Oratech Ab Surgical barrier
SE468339B (sv) 1990-03-21 1992-12-21 Stefan Renvert Anordning foer befraemjande av tillvaext av benvaevnad och anordning foer foerbaettrad foerankring av ett implantat
US5433607A (en) * 1991-07-15 1995-07-18 Institut Straumann Ag Implant for attaching a substitute tooth or the like to a jaw
US5432917A (en) 1992-04-22 1995-07-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abulation of multi-bit vector history
US20040071637A1 (en) * 1993-04-27 2004-04-15 Elia James P. Method for repairing a damaged portion of a human organ
JPH0723982A (ja) 1993-07-09 1995-01-27 Ngk Spark Plug Co Ltd 組織誘導再生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支柱
US5944526A (en) 1996-02-06 1999-08-31 Liu; Chiah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dental implant system
US5839899A (en) 1996-03-01 1998-11-24 Robinson; Dane Q.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wing jaw bone utilizing a guided-tissue regeneration plate support and fixation system
US5769637A (en) * 1996-05-22 1998-06-23 Sofamor Danek Properties, Inc. Dental implant and alveolar process augmentation structures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AT403002B (de) 1996-05-29 1997-10-27 Mke Metall Kunststoffwaren Folie oder membran zur abdeckung von knochendefektstell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folie und nagel zur lagefixierung einer solchen folie
JP2895457B2 (ja) 1996-12-03 1999-05-24 哲司 森本 欠損部を有する歯槽骨の再生による植設体の固定のための要素及び植設体保持装置
US6332777B1 (en) 1997-05-24 2001-12-25 Franz Sutter Device for forming a dental prosthesis
US6244868B1 (en) * 1997-12-10 2001-06-12 Douglas Alan Schappert Integrated guided-tissue-regeneration barrier for root-form dental implants
CA2235705A1 (en) 1998-04-23 1999-10-23 Douglas Alan Schappert Integral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barrier for root-form dental implant
JP2000116674A (ja) 1998-10-15 2000-04-25 Koken Co Ltd 歯槽骨堤増大用形状体
JP4698033B2 (ja) * 2001-01-31 2011-06-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骨修復器
JP2002369830A (ja) 2001-06-14 2002-12-24 Advance Co Ltd 歯科用インプラント
US20030232308A1 (en) * 2002-06-14 2003-12-18 Simmons Earl Wayn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ntal implants
US20050192675A1 (en) * 2004-03-01 2005-09-01 Robinson Dane Q. Device for use in stimulating bone growth
GB0406741D0 (en) 2004-03-25 2004-04-28 Downes Powell David T Biomechanical implant
WO2005105164A1 (ja) * 2004-04-30 2005-11-10 Sunstar Suisse Sa 生体適合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ITUD20040213A1 (it) * 2004-11-12 2005-02-12 Oralplant Srl Dispositivo medico per la rigenerazione e
CA2670224C (en) * 2006-11-22 2014-07-22 Philippe Dacremont Supraosseous dental implant
KR100875069B1 (ko) * 2007-04-17 2008-12-18 권오달 치과 임플란트용 메쉬 플레이트
KR20100025369A (ko) 2008-08-27 2010-03-09 윤형의 임플란트용 골이식재 고정구
KR20100102403A (ko) 2009-03-11 2010-09-24 차현인 스크류를 이용한 초기고정 임플란트
JP5525189B2 (ja) 2009-06-10 2014-06-18 株式会社プラトンジャパン インプラント用骨誘導再生補助具
KR101061758B1 (ko) 2010-03-02 2011-09-02 (주) 시원 치과용 차폐막
JP2011212209A (ja) 2010-03-31 2011-10-27 Japan Medical Materials Corp 骨誘導再生用支持体
KR101053052B1 (ko) * 2010-06-12 2011-08-01 임익준 잇몸 봉합 부위 보호기구
CN103717173B (zh) * 2011-07-29 2016-06-08 奥齿泰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牙槽骨再生的膜
US8485820B1 (en) * 2011-12-22 2013-07-16 Mohamed Ikbal Ali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bone growth
TWM435257U (en) * 2012-04-27 2012-08-11 Shih-Cheng Wen Composite regeneration membran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23801A1 (de) 2017-10-12 2019-04-18 Montjade Engineering Co., Ltd. Membranen für Alveolarkämme
DE102017123801B4 (de) 2017-10-12 2022-05-12 Montjade Engineering Co., Ltd. Membranen für Alveolarkämme
US10517699B2 (en) 2017-10-16 2019-12-31 Montjade Engineering Co., Ltd. Alveolar membra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91312B2 (ja) 2016-03-22
EP2796109A1 (en) 2014-10-29
JP2015506190A (ja) 2015-03-02
EP2796109A4 (en) 2015-10-07
WO2013095077A1 (ko) 2013-06-27
US20140349251A1 (en) 2014-11-27
CN104135963B (zh) 2017-06-09
CN104135963A (zh) 2014-11-05
EP2796109B1 (en) 2018-11-21
TWI532469B (zh) 2016-05-11
US10105198B2 (en) 2018-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2469B (zh) 牙槽膜
KR101296741B1 (ko) 힐링 어버트먼트
KR100677870B1 (ko) 치유 지대주 및 그를 구비한 치과용 임플란트
KR101539089B1 (ko) 3d 프린터를 이용한 치과용 임플란트 보철물 제조 방법
KR101164444B1 (ko) 임플란트 조립체
EP2737871A2 (en) Membrane for alveolar bone regeneration
KR101298249B1 (ko) 치과용 멤브레인
US20150044635A1 (en) Abutment capable of accommodating core crowns manufactured at various angles and functioning as a healing abutment having a cap attached thereto,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ental implant prostheses using the abutment, and method for implant surgery using the abutment
US20100330533A1 (en) Modified asymmetrical dental implant
KR101419832B1 (ko) 임플란트용 소재 홀더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가공장치
JP2020062470A (ja) デンタルインプラントの修復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R101259940B1 (ko) 임플란트용 어버트먼트
KR101144322B1 (ko) 치과용 멤브레인
KR101089069B1 (ko)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임플란트
KR20140118136A (ko) 치과 임플란트용 티타늄금속계 다용도 지대주
KR101571759B1 (ko) 치과용 임플란트 장치
KR20170139414A (ko) 의료용 임플란트
KR20140059679A (ko) 치과용 임플란트의 지대주
KR200323647Y1 (ko) 임플란트 수술용 드릴
TWI703964B (zh) 假牙裝置及假牙導引裝置組
WO2009075459A1 (en) Dental implant fixture
KR20210028029A (ko) 유지력이 향상된 임플란트용 스마트 어버트먼트
JP5706976B1 (ja) 歯肉賦形キャップ及び歯肉賦形キャップキット
JP5781709B2 (ja) 歯肉賦形キャップ及び歯肉賦形キャップキット
KR20160003973A (ko) 절단 안내선을 구비하는 범용 어버트먼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보철물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