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1264A - 光排列材料 - Google Patents

光排列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1264A
TW201331264A TW101136193A TW101136193A TW201331264A TW 201331264 A TW201331264 A TW 201331264A TW 101136193 A TW101136193 A TW 101136193A TW 101136193 A TW101136193 A TW 101136193A TW 201331264 A TW201331264 A TW 20133126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polymer
substituted
unsubstituted
alky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6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2850B (zh
Inventor
Sabrina Chappellet
Jean-Francois Eckert
Mohammed Ibn-Elhaj
Valsa Kannookadan
Frederic Lincker
Satish Palika
Qian Tang
Eva Veenstra
Original Assignee
Rolic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lic Ag filed Critical Rolic Ag
Publication of TW201331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1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2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285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40Polyamide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29/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229/52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229/54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with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same non-condensed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29/6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with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same non-condensed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with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in meta- or para- pos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55/00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 C07C255/01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255/11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containing cyano groups and singly-bound oxygen atoms bound to the same saturated acyclic carbon skeleton
    • C07C255/13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containing cyano groups and singly-bound oxygen atoms bound to the same saturated acyclic carbon skeleton containing cyano groups and etherified hydroxy groups bound to the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55/00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 C07C255/01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255/32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 carbon skeleton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55/41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 carbon skeleton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the carbon skeleton being further substituted by carboxyl groups, other than cyano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55/00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 C07C255/49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55/54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a carbon skeleton containing cyano groups and etherified hydroxy groups bound to the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003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73/1007Preparatory processes from tetra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and diamines
    • C08G73/1025Preparatory processes from tetra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and diamines polymerised by radi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65Cells in which the active layer comprises a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11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organic films, e.g. polymeric fil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8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 G02F1/133788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by light irradiation, e.g. linearly polarised light photo-polyme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2019/044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characterized by a linking chain between rings or ring systems, a bridging chain between extensive mesogenic moieties or an end chain group
    • C09K2019/0448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characterized by a linking chain between rings or ring systems, a bridging chain between extensive mesogenic moieties or an end chain group the end chain group being a polymerizable end group, e.g. -Sp-P or 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2Alignment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2Alignment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27Polyim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11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organic films, e.g. polymeric films
    • G02F1/133715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organic films, e.g. polymeric films by first depositing a monom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11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organic films, e.g. polymeric films
    • G02F1/133723Polyimide, polyamide-imid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當受與偏振活性光的偏振方向垂直的偏振光照射定向照射,用於液晶的光排列、特別用於液晶的平面定向,且其衍生自至少一個單體(I),關於其組合物以及其在用於光學及電光學裝置,例如液晶裝置(LCDs),特別用於液晶平面定向的用途。

Description

光排列材料
本發明關於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當受與偏振活性光的偏振方向垂直的偏振光照射定向照射,用於液晶的光排列、特別用於液晶的平面定向,且其衍生自至少一個單體(I),關於其組合物以及其在用於光學及電光學裝置,例如液晶裝置(LCDs),特別用於液晶平面定向的用途。
有著開發用於光學及電光應用之新穎光排列材料不斷增長的需求。
在本發明中,發現新排列材料得到經濟製造方法以及低耗能LCDs而不減損所需要技術性質。
因此,本發明在第一方面關於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當受與偏振活性光的偏振方向垂直的偏振光照射定向照射,用於液晶的光排列、特別用於液晶的平面定向,且其衍生自或包括至少一個單體(I): 其中,A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芳香基,其係選 自5或6個原子的單環、5或6個原子的2個相鄰單環、8、9或10個原子的二環系統、或13或14個原子的三環系統或基團“E”;B代表直鏈或支鏈C1-C16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CH-、-CH2-或-CH3基團可彼此獨立地未經置換或經至少一個雜原子或/及經一級、二級、三級或四級氮、例如銨陽離子、或/及聯結基團置換;且其中C1-C16烷基係未經取代或至少一個經取代,較佳在C1-C16烷基的末端位置位置經極性基團、二-(C1-C16烷基)胺基、C1-C6烷氧基、硝基及/或鹵素取代;更佳者,B係直鏈C1-C12烷基,其中至少一個-C-、-CH-、-CH2-或-CH3基係彼此獨立地係未經置換或經至少一個雜原子置換,較佳者-C-、-CH-、-CH2-基係未經置換或經-O-或-S-置換,且更佳者-CH3基係未經置換或經二級、或三級胺置換;鹵素,例如氟、氯、溴、碘,且更佳為氟及/或氯,且最佳為氟;或/及聯結基團,其較佳係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脂環族或芳香基、-CH=CH-、-C≡C-、單鍵、雜原子、-O-、-CO、-CO-O-、-O-CO-、、-CN、-NR1-,且其中:R1代表氫原子或C1-C6烷基;其限制條件為聯結基團的氧原子不直接彼此聯結;或/及B係直鏈C1-C12烷基,其中至少一個-C-、-CH-、-CH2-或-CH3基係彼此獨立地未經置換或經至少一個選自以下之基所置換:-O-(CH2)n-、-OCO-(CH2)n-、 OOC-(CH2)n-、-NH-(CH2)n-、-S-(CH2)n-、SSC-(CH2)n-、-SCS-(CH2)n-、-O-(CH2)n-O-、-O-(CH2)n-COO-、-O-(CH2)n-OCO-、OOC-(CH2)n-O-、-OCO-(CH2)n-O-、-O-(CH2)n-NH-、-NH-(CH2)n-O-、OOC-(CH2)n-NH-、-NH-(CH2)n-COO-、-OCO-(CH2)n-NH-、-OCO-(CH2)n-NH-、NH-(CH2)n-NH-、-S-(CH2)n-S-、-S-(CH2)n-CSS-、-S-(CH2)n-SCS-、SSC-(CH2)n-S-、-SCS-(CH2)n-S-、-SCS-(CH2)n-S-、-O-(CH2)n-S-、-O-(CH2)n-CSS-、-O-(CH2)n-SCS-、OOC-(CH2)n-S-、-OCO-(CH2)n-S-、-OCO-(CH2)n-S-、-S-(CH2)n-O-、-S-(CH2)n-COO-、-S-(CH2)n-OCO-、-SSC-(CH2)n-O-、-SCS-(CH2)n-O-、-SCS-(CH2)n-O-、-S-(CH2)n-NH-、-NH-(CH2)n-S-、SSC-(CH2)n-NH-、-NH-(CH2)n-CSS-、-SCS-(CH2)n-NH-、以及-SCS-(CH2)n-NH-基團,且其中C1-C12烷基係未經取代或經至少一個經取代,較佳者在C1-C16烷基的末端位置位置經極性基團、二-(C1-C16烷基)胺基、C1-C6烷氧基、硝基及/或鹵素取代;其中n係1、2、3、4、5、6、7、8、9、10、11、12之整數,且較佳係1、2、3、4、5、6,且更佳係2、3、4、5、6;D代表可聚合基團;E代表芳香基、單鍵、氧原子、硫原子、-NH-、-N(C1-C6 烷基)-、-CR2R3、-OCO-、-COO-、-OOC-、-NHCO-、-CONH-、-CONR2-、-NR2CO、-SCS、-CO-,其中R2以及R3係彼此獨立地為氫或環、直鏈或支鏈、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C1-C24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未經置換或經聯結基團置換,且其限制條件為R2以及R3中至少一個不是氫;S1、S2每一個彼此獨立地代表間隔單元;X、Y每一個彼此獨立地代表氫、氟、氯、腈,未經取代或經氟取代的C1-C12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H2-基團可未經置換或經聯結基團置換,較佳者X以及Y係彼此獨立地為氫或腈,且更佳者X以及Y係氫或X係氫且Y係腈或X係腈且Y係氫;n、n1每一個彼此獨立地代表1、2、3或4,較佳者n1係1且n係1或2;其限制條件為如果n係2、3、或4,每一個A、B、x1、E、S1、S2、X、Y係相同或不相同;且如果n1係2、3或4,每一個B、x1係相同或不相同;且其限制條件為如果B係經至少一個氟取代,則(I)中至少有一個額外的極性基團;且較佳者,其限制條件為如果B係氟,則S2不包含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且如果S2包含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其經氟取代,則B包含腈,較佳為末端位置經腈取代;較佳者,其中,如果n>1,化合物(I)具有多個側鏈[其 中側鏈具有不含D基團之結構(I)之意義],其係聯結於D基團內的一個原子位置之殘基D,例如二或三個側鏈聯結至D基團內的單一個碳原子,或者其可聯結至D基團內不同原子位置的D基團,例如在基團D內的相鄰原子位置或/及其可以進一步分開地間隔方式聯結。
在本發明內容中,“垂直”用語具有在>70°且<110°範圍的高角度意義,且較佳為90°。
在本發明進一步較佳具體實例中,(I)之B係分別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支鏈或直鏈C1-C16烷基、C1-C16伸烷基(更佳者分別為C1-C12烷基、C1-C12伸烷基),其中一或多個、較佳非相鄰-C-、-CH-、-CH2-、-CH3基團係未經置換或彼此獨立地經單鍵、-CN、氟、苯基、-O-、NH、-二乙胺、-Ξ-、-Ξ、-COO-、-OCO-中至少一種置換。
在本發明內容中所用“可聚合基團”用語意指可經聚合作用(視需要與其他共單體)而產生本發明寡聚物、樹枝狀聚合物或聚合物的官能基。對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何種官能基意欲用於任何特定聚合物係顯而易見的。因此,例如在“醯亞胺單體”作為所示聚合物骨架時,對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用於產生聚醯亞胺之聚合作用的實際單體單元為例如二胺以及二酐。類似地,關於“胺基甲酸酯單體”,實際單體單元係二醇以及二異氰酸酯。
據上所述,在本發明內容中,“...,且其係衍生自至少一個單體(I)”用語的意義為單體(I)的可聚合基團“D”因此相 應於其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的可聚合形式。
因此,本發明較佳關於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包括其聚合形式的單體(I),其中D代表相應於所述可聚合基團之聚合基團。
D較佳係選自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2-氯丙烯酸酯、2-苯基丙烯酸酯、視需要經N-低碳烷基取代的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2-氯丙烯醯胺、2-苯基丙烯醯胺、乙烯基、烯丙基、乙烯基醚以及酯、烯丙基醚以及酯、碳酸酯、縮醛、脲、順丁烯二醯亞胺、原冰片烯、原冰片烯衍生物、環氧基、苯乙烯以及苯乙烯衍生物,例如alpha-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對-三級-丁基苯乙烯、對-氯苯乙烯、矽氧烷、矽烷、二胺、醯亞胺單體、醯胺酸單體以及其酯類、醯胺醯亞胺單體、順丁烯二酸以及順丁烯二酸衍生物,例如二-正-丁基順丁烯二酸酯、二甲基順丁烯二酸酯、二乙基順丁烯二酸酯等、順丁烯二酸以及順丁烯二酸衍生物,例如二-正-丁基反丁烯二酸酯、二-(2-乙基己基)反丁烯二酸酯等、胺基甲酸酯類或其相應均-以及共-聚合物。
更佳者,可聚合基團D係選自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醚以及酯、環氧基、苯乙烯衍生物、矽氧烷、矽烷、順丁烯二醯亞胺、二胺、原冰片烯、原冰片烯衍生物、醯亞胺單體、醯胺酸單體以及其相應均聚物以及共聚物,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脂肪族、芳香族及/或脂環族二胺基。
進一步更佳者,D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脂肪族、芳香族及/或脂環族二胺基、矽氧烷、順丁烯二醯亞胺,特別是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二胺基;其中二胺基包含脂肪基,其可包含一或多個雜原子及/或橋接基團;及/或芳香基;及/或脂環族基團。
據上所述,代表相應的可聚合基團D較佳為選自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聚合基,較佳為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2-氯丙烯酸酯、聚2-苯基丙烯酸酯、視需要經N-低碳烷基取代的聚丙烯醯胺、聚甲基丙烯醯胺、聚2-氯丙烯醯胺、聚2-苯基丙烯醯胺、聚乙烯基、聚烯丙基、聚乙烯基醚以及聚酯、聚烯丙基醚及/或酯、聚碳酸酯、聚縮醛、聚脲、聚順丁烯二醯亞胺、聚原冰片烯、聚環氧基、聚苯乙烯以及聚苯乙烯衍生物、例如聚-alpha-甲基苯乙烯、聚-對-甲基苯乙烯、聚-對-三級-丁基苯乙烯、聚-對-氯苯乙烯等,聚矽氧烷、聚二胺、聚醯亞胺、聚醯胺酸以及其酯類、聚醯胺醯亞胺、聚順丁烯二酸以及聚順丁烯二酸衍生物,例如聚-二-正-丁基順丁烯二酸酯、聚-二甲基順丁烯二酸酯、聚-二乙基順丁烯二酸酯等、聚順丁烯二酸以及聚順丁烯二酸衍生物,例如聚-二-正-丁基反丁烯二酸酯、聚-二-(2-乙基己基)反丁烯二酸酯等、聚-胺基甲酸酯類或其相應均聚物-以及共聚物。更佳者,聚合基D係選自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乙烯基醚以及聚乙烯基酯、聚環氧基、聚苯乙烯衍生物、聚矽氧烷、聚二胺、聚原冰片烯、聚醯亞胺、聚醯胺酸以及其相應均以及其相應均聚物以及共聚 物、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脂肪族、芳香族及/或脂環族聚二胺基。
在本發明內容中,“極性基團”用語代表具有與相鄰原子不對稱電子密度分佈之化學基團;以及更佳代表,例如- 鹵素,較佳為氟、氯、溴或碘,特別為氯或氟;- 包含鹵素之基團,較佳為氟-、氯-、溴-、碘-烷基,特別為氟-、氯-、-烷基,更佳為氟-烷基,特別為三氟甲基;- 包含氧之基團,較佳為羥基、羰基,例如酮基或醛基、碳酸酯、羧酸酯、羧酸、羧基酯、醚,例如C1-C6烷氧基、縮醛基或縮酮基、原碳酸酯;- 包含陽離子、陰離子、鹽之基團;- 包含氮之基團,較佳為羧醯胺、一級胺、二級胺,例如二-(C1-C16烷基)胺基、三級胺、銨離子、一級酮亞胺、二級酮亞胺、一級醛亞胺、二級醛亞胺、胺基羰基、醯亞胺、疊氮、偶氮、氰酸酯、異氰酸酯、硝酸酯、腈、異腈、亞硝基氧基、硝基、亞硝基、吡啶基;- 包含硫之基團,較佳為氫硫基、硫化物、二硫化物、亞磺醯基、磺醯基、亞磺基、磺基、硫代氰酸酯、異硫代氰酸酯、硫羰基;- 包含磷之基團,較佳為膦基、膦醯基、磷酸酯;-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直鏈烷基,其中至少一個-C-、-CH-或-CH2-基團經雜原子(例如-O-、-S-或一級氮、二級氮、三級氮或為銨陽離子之四級氮)置換;較佳為異丙基、 三級-丁基、二級-丁基、新戊基、異戊基;- 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直鏈烷基,其中至少一個-C-、-CH-、或-CH2-基係經雜原子置換或經一級、二級、三級或四級氮置換,其係銨陽離子;- 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直鏈或支鏈烯基,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可彼此獨立地未經置換或經聯結基團置換,且較佳其中-烯基係位於烯基的末端位置位置,特別是-O-烯基、-OOC-烯基、-OCO-烯基、-OCNH烯基、-NHCO烯基,其較佳為烷基丙烯醯氧基,較佳為甲基丙烯醯氧基、丙烯醯氧基、乙烯基、乙烯基氧基、烯丙基、烯丙基氧基;- 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直鏈或支鏈炔基,其中至少一個-C-、-CH-、或-CH2-基係未經置換或經聯結基團置換,且較佳為其中- 基係位於炔基末端位置位置,特別是-O-炔基、-OOC-炔基、-OCO-炔基、-OCNH炔基、-NHCO炔基,其較佳為-Ξ-、-Ξ-CH3、乙醯基;- 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芳香基或脂環族基,其包含較佳5、6、10或14個環原子,例如呋喃、苄基或苯基、吡啶基、吡啶鎓陽離子、嘧啶基、嘧啶鎓陽離子、萘基,其可形成環組合,例如聯苯或聯三苯,其未經間斷或經至少一個單一雜原子及/或至少一個單一橋接基團間斷;或為稠合多環系統,例如菲基、萘滿基。較佳者,芳香基係苄基、苯基、聯苯或聯三苯。更佳的芳香基係苄基、苯基以及聯苯;此外 - 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脂環族基較佳為非-芳香族碳環或雜環基,其中雜環狀基團代表碳環基團,其中至少一個-C-、-CH-、或-CH2-團基係未經置換或經雜原子例如-O-、-S-、或一級、二級、三級或四級氮,其係為銨陽離子;以及較佳為脂環族基團係具有3至30個碳原子之環系統、較佳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己基、環己二烯基、十氫萘基(decalinyl)、氮丙啶基(aziridinyl)、環氧乙烷基(oxiranyl)、氮雜環丙烯基(azrinyl)、氮丙啶鎓(aziridium)陽離子、丙啶鎓陽離子、環氧乙烯基(oxirenyl)、環硫乙烯基(thiirenyl)、二氮雜環丙烯(diazirine)、二氮丙啶鎓陽離子(diaziridium cation)、吖丙啶基(oxaziridinyl)、吖丙啶鎓陽離子(oxaziridium cation)、二環氧乙烷基(dioxiranyl)、氮雜環丁烷基(azetidinyl)、氮雜環丁烷鎓陽離子(azetinium cation),氮唉(azete)、氮雜環丁烷陽離子(azetidin cation)、氧雜環丁烷(oxetanyl)、氧唉基(oxetyl)、硫雜環丁烷基(thietanyl)、硫唉基(thietyl)、二氮雜環丁烷基(diazetidinyl)、二氮雜環丁烷鎓陽離子(diazetidinium cation)、二氧雜環丁烷(dioxetanyl)、二氧唉基(dioxetyl)、二硫雜環丁烷(dithietanyl)、二硫唉基(dithietyl)、氧雜環戊烷基(oxolanyl)、硫雜環戊烷(thiolanyl)、吡咯啶基(pyrrolidinyl)、吡咯啶鎓陽離子(pyrrolidinium cation)、吡咯、噻吩、吡咯基、呋喃基、二烷基、二氧雜環戊烷二氧雜環戊烷基(dioxolanyl)、二硫雜環戊烷基(dithiolanyl)、順丁烯二醯亞胺基(maleinimidyl)、順丁烯二醯胺基 (maleinamidyl)、唑啉基、唑啶基、唑啶鎓陽離子(oxazolidnium cation)、唑基、異唑基、咪唑基、咪唑鎓陽離子(imidazolium cation)、咪唑啶基、咪唑啶鎓陽離子、吡唑啶基(pyrazolidinyl)、吡唑啶鎓陽離子(pyrazolidinium cation)、吡唑基、吡唑鎓陽離子(pyrazolium cation)、吡唑啉基、噻唑啶基、噻唑啶鎓陽離子(thiazolidinium cation)、噻唑基、噻唑鎓陽離子(thiazolium cation)、噻唑啉基、異噻唑基、呋口占基(furazanyl)、二唑基、二噻唑基、四唑基、哌啶基(piperidinyl)、哌啶鎓陽離子(piperidium cation)、哌烷(piperazium oxane)、哌喃基、噻烷基(thianyl)、硫代哌喃基(thiopyranyl)、哌基、二基、嗎啉基、基、硫代嗎啉基、噻基、二氧雜環己烯基(dioxinyl)、二烷基(dioxanyl)、二噻烷基(dithianyl)、二噻基(dithiinyl)、三基、四基、氮雜環庚烷基(azepanyl)、氮呯基(azepinyl)、例如氧雜環庚烷基(oxepanyl)、氧呯基(oxepinyl)、硫雜環庚烷基(thiepanyl)、硫呯基(thiepinyl)、高哌基(homopiperazinyl)、二氮呯基(diazepinyl)、噻氮呯基(thiazepinyl)、氮雜環辛烷基(azocanyl)、氮口辛基(azocinyl)、氧雜環辛烷基(oxecanyl)、喹啉基、喹啉鎓陽離子、苯并噻吩、吲哚基、苯並呋喃基、吖啶基(acridinyl)、二苯并噻吩基、咔唑基(carbazolyl)、二苯并呋喃基;銨陽離子、選自咪唑鎓陽離子、吡唑鎓陽離子。
較佳者,在本發明內容中,“極性基團”用語代表,例如較佳為 - 鹵素,較佳為氟、氯、溴或碘,特佳為氯或氟;- 含鹵素之基團,較佳為氟-、氯-、溴-、碘-烷基,特別為氟-、氯-、-烷基,更佳為氟-烷基,特別是三氟甲基;- 包含氧之基團,較佳為羥基、羰基、例如酮基或醛基、碳酸酯、羧酸酯、羧酸、羧基酯、醚,例如C1-C6烷氧基、縮醛或縮醛基、或原碳酸酯;- 包含氮之基團,較佳為羧醯胺、一級胺、二級胺、例如二-(C1-C16烷基)胺基、三級胺、銨離子、一級酮亞胺、二級酮亞胺、一級醛亞胺、二級醛亞胺、胺基羰基、醯亞胺、疊氮、偶氮、氰酸酯、異氰酸酯、硝酸酯、腈、腈、亞硝基氧基、硝基、亞硝基、吡啶基;- 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直鏈或支鏈炔基,其較佳為-Ξ-、-Ξ-CH3、乙醯基;- 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芳香基或脂環族基,其包含較佳5、6、10或14個環原子,例如呋喃、苄基或苯基、吡啶基、吡啶鎓陽離子、嘧啶基、嘧啶鎓陽離子、萘基,其可形成環組合,例如聯苯或聯三苯,其未經間斷或經至少一個單一雜原子及/或至少一個單一橋接基團間斷;或為稠合多環系統,例如菲基、萘滿基。較佳的芳香基係苄基、苯基、聯苯或聯三苯。更佳者,芳香基係苄基、苯基以及聯苯;更佳者為氯或氟、三氟甲基、醚,例如C1-C6烷氧基、二-(C1-C16烷基)胺基、腈、吡啶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直鏈或支鏈炔基,其較佳為-Ξ-、-Ξ-CH3、乙醯基;未經取 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芳香基或脂環族基,其包含較佳5、6、10或14個環原子,例如呋喃、苄基或苯基、吡啶基、吡啶鎓陽離子、嘧啶基、嘧啶鎓陽離子、萘基,其可形成環組合,例如聯苯或聯三苯,其未經間斷或經至少一個單一雜原子及/或至少一個單一橋接基團間斷;或為稠合多環系統,例如菲基、萘滿基。較佳者,芳香基係苄基、苯基、聯苯或聯三苯。更佳者,芳香基係苄基、苯基以及聯苯;最佳者為氯或氟、三氟甲基、醚,例如C1-C6烷氧基、二-(C1-C16烷基)胺基、腈、吡啶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直鏈或支鏈炔基,其較佳為-Ξ-、-Ξ-CH3、乙醯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苄基、苯基或聯苯;且最佳為腈。
在本發明較佳具體實例中,任何本發明的取代基可代表極性基團。
在進一步較佳具體實例中,本發明關於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當受與偏振活性光的偏振方向垂直的偏振光照射定向照射,用於液晶的光排列、特別用於液晶的平面定向,且其衍生自或包括至少一個單體(I): 其中,A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芳香基,其係選自5或6個原子的單環、5或6個原子的2個相鄰單環、8、9或10個原子的二環系統、或13或14個原子的三環系統或基團“E”;極性基團代表具有其電子密度的移位或/及誘導其相鄰原子的電子密度的移位(delocalization)的化學基團;x1係0至15之整數,較佳為0至10之整數;更佳為0、1、2、或3且最佳係0或1;A、D、B、E、S1、S2、X、Y、n、n1具有如上所述的意義與較佳值。
較佳者,單體(I’)其中以下式(I’)的化合物殘基,即化合物殘基(Ia)
代表具有至少一個末端位置極性基團的直鏈或支鏈C1-C16烷基,x1係0至15之整數,較佳為0至10之整數;更佳為0、1、2、或3且最佳係0或1;在進一步較佳具體實例中,本發明關於式(I)的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中,A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芳香基,其係選 自5或6個原子的單環、5或6個原子的2個相鄰單環、8、9或10個原子的二環系統、或13或14個原子的三環系統;或代表單鍵、氧原子、硫原子、-NH-、-N(C1-C6烷基)-、-CR2R3、-OCO-、-COO-、-OOC-、-NHCO-、-CONH-、-CONR2-、-NR2CO、-SCS、-CO-;其中R2以及R3係彼此獨立地為氫或環狀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24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未經置換或經聯結基團置換,且其限制條件為R2以及R3中至少一個不是氫;以上所述極性基團在以上所給予意義及較佳值範圍內,且最佳為腈,以及x1係0至3、較佳為1之整數,B具有如上所述的意義、較佳以及前提;D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二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矽氧烷矽烷、順丁烯二醯亞胺,較佳為二胺、較佳為脂肪族、芳香族或脂環族可聚合二胺基團(具有自1至40個碳原子);E代表芳香基、單鍵、氧原子、硫原子、-NH-、-N(C1-C6烷基)-、-CR2R3、-OCO-、-COO-、-OOC-、-NHCO-、-CONH-、-CONR2-、-NR2CO、-SCS、-CO-,其中R2以及R3係彼此獨立地為氫或環狀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24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未經置換或經聯結基團置換,且其限制條件為R2以及R3中至少一個不是氫; S1、S2每一個彼此獨立地代表間隔單元;X、Y每一個彼此獨立地代表氫、氟、氯、腈、未經取代或經氟經取代的C1-C12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係未經置換或經聯結基團置換;n1具有以上所述意義與較佳值;n係1、2、3或4;其限制條件為如果n係2、3、或4,每一個A、B、x1、D、E、S1、S2、X、Y可為相同或不相同。
在本發明內容中所用“聯結基團”用語較佳係選自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脂環族基,較佳為伸環己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芳香基、單鍵、雜原子、陽離子碳氫基團,例如-(C+)-、-O-、-CO、-arylen-、-CO-O-、-O-CO-、、-CN、-NR1-、-NR1-CO-、-CO-NR1-、-NR1-CO-O-、-O-CO-NR1-、-NR1-CO-NR1-、-CH=CH=、-C≡C-、-O-CO-O-、以及-Si(CH3)2-O-Si(CH3)2-,且其中:R1代表氫原子或C1-C6烷基;其限制條件為聯結基團的氧原子係非彼此互相直接聯結。
聯結基團的經取代的脂環族或芳香基的取代基可為一或多個、較佳為鹵素、例如氟、氯、溴、碘,且較佳為氟及/氯且更佳為氟;或C1-C6烷氧基、例如較佳為甲氧基、或三氟甲基。
本發明內容中所用“間隔單元”用語較佳為單鍵、環狀、 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24伸烷基,其中一或多個、較佳為非相鄰-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未經置換或經至少一個如以所述的聯結基團置換及/或經至少一個經由橋接基團連接的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團置換。
在進一步較佳具體實例中,間隔基S1以及S2彼此獨立地代表單鍵或間隔單元,其係環狀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24伸烷基、特別為C1-C12伸烷基、特別為C1-C8伸烷基、更特別為C1-C6伸烷基、最特別為C1-C4伸烷基;在以上所給予的較佳值範圍內;其中一或多個、較佳為非相鄰-C- -CH-、-CH2-基團可為未經置換或至少經聯結基團置換一次,其中聯結基團較佳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脂環族基團、較佳為伸環己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芳香基、單鍵、雜原子、-O-、-CO、-arylen-、-CO-O-、-O-CO-、-NR1-、-NR1-CO-、-CO-NR1-、-NR1-CO-O-、-O-CO-NR1-、-NR1-CO-NR1-、-CH=CH-、-C≡C-、-O-CO-O-且其中:R1代表氫原子或C1-C6烷基;且更佳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伸環己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伸苯基、單鍵、-O-、-CO、-arylen-、-CO-O-、-O-CO-、-NR1-、-NR1-CO-、-CO-NR1-、-NR1-CO-O-、-O-CO-NR1-、-NR1-CO-NR1-、-CH=CH-、-C≡C-、-O-CO-O-且其中:R1代表氫原子或C1-C6烷基;其限制條件為聯結基團的氧原子不直接彼此聯結;或/ 及C1-C24伸烷基,其中一或多個、較佳為非相鄰、-C-、-CH-、-CH2-基團可為未經置換或至少被經橋接基團聯接的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置換一次。
S1或S2中芳香族、脂環族基團或伸苯基、伸環己基或碳環或雜環基團的取代基較佳為至少一個鹵素、例如較佳為氯或氟、三氟甲基、C1-C6烷氧基、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
較佳者,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團(經由S1以及S2橋接基團聯接)每一個彼此獨立地代表式(IV):-(Z2a)a4-(Z1-C1)a1-(Z2-C2)a2-(Z1a)a3-(IV)其中:C1、C2每一個獨立地代表非芳香族、芳香族、視需要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團、較佳藉由橋接基團Z1以及Z2及/或Z1a彼此聯接,較佳為C1以及C2藉由橋接基團Z1以及Z2及/或Z1a於相反位置聯接,以致基團S1及/或S2具有長分子軸,以及Z1、Z2、Z1a、Z2a每一個獨立地代表橋接基團、較佳為選自-CH(OH)-、-CH2-、-O-、-CO-、-CH2(CO)-、-SO-、-CH2(SO)-、-SO2-、-CH2(SO2)-、-COO-、-OCO-、-COCF2-、-CF2CO-、-S-CO-、-CO-S-、-SOO-、-OSO-、-SOS-、-CH2-CH2-、-OCH2-、-CH2O-、-CH=CH-、-C≡C-、 -CH=CH-COO-、-OCO-CH=CH-、-CH=N-、-C(CH3)=N-、-O-CO-O-、-N=N-或單鍵,其中Z2a係聯結至B且Z1a係聯結至式(I)或(I’)之A,a1、a2、a3、a4每一個獨立地代表0至3之整數,使得a1+a2+a3+a46;較佳為a3以及a4係0且a1+a2係1、2、3或4,更佳為1、2,最佳為1,較佳者,其限制條件為如果S2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則排除藉由單鍵聯結至式(I)或(I’)之A。又更佳為,S1的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團代表式(IV):C1、C2係選自基團G1化合物,其中基團G1係:
其中:“"代表C1以及C2至式(IV)中相鄰基團之聯結鍵;以及L係-CH3、-OCH3、CF3、-COCH3、極性基團、硝基、腈、鹵素、例如氟或氯、CH2=CH-、CH2=C(CH3)-、CH2=CH-(CO)O-、CH2=CH-O-、CH2=C(CH3)-(CO)O-、或 CH2=C(CH3)-O-、u1係0至4之整數;以及u2係0至3之整數;以及u3係0至2之整數;以及Z1、Z2、Z1aZ2a每一個獨立地代表-O-、-CO-、-COO-、-OCO-、-COCF2-、-CF2CO-、-CH2-CH2-、-OCH2-、-CH2O-、-CH=CH-、-C≡C-、-CH=CH-COO-、-OCO-CH=CH-或單鍵;其限制條件為雜原子不彼此直接聯結,以及a1、a2、a3、a4每一個獨立地代表0至3之整數,使得a1+a2+a3+a36;較佳為a3係0且a1+a24。
最佳者,藉由S1橋接基團聯結的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代表式(IV):其中:C1、C2每一個獨立地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1,4-伸苯基、2-甲氧基-1,4-伸苯基、3-甲氧基-1,4-伸苯基、2-三氟甲基-1,4-伸苯基、5-甲氧基-1,4-伸苯基、2-氟-1,4-伸苯基、3-氟-1,4-伸苯基、5-氟-1,4-伸苯基、2,3,5,6-四氟-1,4-伸苯基、1,4-伸環己基或4,4’-二伸苯基;以及Z1、Z2、Z1a、Z2a每一個獨立地代表-O-、-CO-、-COO-、-OCO-、-CH2-CH2-、-OCH2-、-CH2O-、-CH=CH-、-C≡C-、-CH=CH-COO-、-OCO-CH=CH-或單鍵;以及a1、a2、a3、a4係獨立地為0或1,較佳者a3以及a4係0。
最佳為,藉由S1橋接基團聯結的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代表式(IV),其中: C1、C2每一個獨立地代表具有至少一個氟、甲氧基或三氟甲基之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1,4-伸苯基;以及Z1、Z2、Z1a、Z2a每一個獨立地代表-O-、-CO-、-COO-、-OCO-、-CH2-CH2-、-OCH2-、-CH2O-、-CH=CH-、-C≡C-、-CH=CH-COO-、-OCO-CH=CH-、或單鍵;以及a1、a2、a3、a4獨立地為0或1、較佳者a3以及a4係0。
更佳者,藉由S2橋接基團聯結的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代表式(IV),其中:C1、C2係選自基團G1,具有以下所給予的意義;以及Z1、Z2、Z1a、Z2a每一個獨立地代表-O-、-CO-、-COO-、-OCO-、-COCF2-、-CF2CO-、-CH2-CH2-、-OCH2-、-CH2O-、-CH=CH-、-C≡C-、-CH=CH-COO-、-OCO-CH=CH-或單鍵;其限制條件為雜原子不直接彼此聯結,以及a1、a2、a3、a4每一個獨立地代表自0至3的整數,使得a1+a2+a3+a46,以及較佳為a1+a24且a3以及a4係0;且其中較佳為S2係藉由Z1聯結至A。
最佳者,藉由S2橋接基團聯結的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代表式(IV):其中C1、C2每一個獨立地代表1,4-伸苯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原子、極性基團單或多-取代、及/或經具有自1至1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或烷氧基羰基取代、1,4-伸環己基或4,4’-二伸苯基;以及Z1、Z2、Z1a、Z2a每一個獨立地代表-COO-、-OCO-、 -CH2-CH2-、-OCH2-、-CH2O-、-CH=CH-、-C≡C-、-CH=CH-COO-、-OCO-CH=CH-或單鍵;以及a1、a2、a3、a4獨立地為0或1,其中較佳為S2係藉由Z1聯結至A,較佳者,其限制條件為如果S2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則排除藉由單鍵聯結至式(I)或(I’)之A。
特別最佳者,藉由S2橋接基團聯結的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代表式(IV):S2代表式(IVa)之基團-(Z2a)a4-(Z1-C1)a1-(Z1a)a3-(IVa)其中:C1代表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團,較佳為選自基團G1化合物,以及Z1、Z1a、Z2a每一個彼此獨立地代表-COO-、-OCO-、-OCO(C1-C6)烷基、-COOCH2(C1-C6)烷基-、-CH2-CH2-、-OCH2-、-CH2O-、-CH=CH-、-C≡C-、-CH=CH-COO-、-OCO-CH=CH-、或單鍵、或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8伸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H2-基團彼此獨立地經聯結基團置換,較佳經-O-置換,如以上所述;a1、a3彼此獨立地代表1且a4為0或1,其中較佳者S2係藉由Z1聯結至A,較佳為,其限制條件為如果S2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則排除藉由單鍵聯結至式(I)或(I’)之A。
再者,特別最佳者,藉由S2橋接基團聯結的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代表式 (IVa):-(Z2a)a4-(Z1-C1)a1-(Z1a)a3- (IVa)其中:C1代表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1,4-伸苯基、伸環己基,其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原子單或多取代,及/或經具有自1至1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或烷氧基羰基取代,Z1、Z1a、Z2a每一個彼此獨立地代表-COO-、-OCO-、-CH2-CH2-、-OCH2-、-CH2O-、-CH=CH-、-C≡C-、-CH=CH-COO-、-OCO-CH=CH-、或單鍵、或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8伸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以上所述的聯結基團置換,較佳為經-O-、-COO-、-OCO-置換、更佳者,Z2a係單鍵,a1、a3彼此獨立地代表1、a4為0或1,其中較佳者S2係藉由Z1聯結至A,較佳為,其限制條件為如果S2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則排除藉由單鍵聯結至式(I)或(I’)之A。
更佳者,S1係單鍵、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團,或-(CH2)n1-、-(CH2)n1-O-(CH2)n1-、-(CH2)n1-O(OC)-(CH2)n1-、-(CH2)n1-(OC)O-(CH2)n1-、-(CH2)n1-NH-(CH2)n1-、-(CH2)n1-NH(OC)-(CH2)n1-、-(CH2)n1-(OC)NH-(CH2)n1-、-(CH2)n1-S-(CH2)n1-、 -(CH2)n1-S(SC)-(CH2)n1-、-(CH2)n1-(SC)NH-(CH2)n1-、-(CH2)n1-NH(CS)-(CH2)n1-、-(CH2)n1-(SC)S-(CH2)n1-、-(CH2)n1-NHCONH-(CH2)n1-、-(CH2)n1-NHCSNH-(CH2)n1-、(CH2)n1-O(CO)O-(CH2)n1-、-(CH2)n1-OCONH-(CH2)n1-、-(CH2)n1-NHOCO-(CH2)n1-,最佳者,S1係單鍵、伸苯基或-(CH2)n1-、-(CH2)n1-O(OC)-(CH2)n1-、-(CH2)n1-NH(CO)O-(CH2)n1-,較佳為-(CH2)1-、-(CH2)2-、-(CH2)5-、-(CH2)8-、-O(OC)-(CH2)6-、-O(OC)-(CH2)8-、-(CH2)3-NH(CO)O-(CH2)3-,其中n1彼此獨立地為0、1、2、3、4、5、6、7、8、9、10、11、12且較佳為0、1、2、3、4、5、6、且更佳為0、1、2、3、4且最佳為0、1或2。
更佳者,間隔基S2係單鍵、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8伸烷基、更特別的為C1-C6伸烷基,最特別為C1-C4伸烷基;在以上所給予的較佳值範圍內;其中一或多個、較佳為非相鄰、-C-、-CH-、-CH2-基團可未經置換或至少經以下置換一次:- 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脂環族基團、較佳為伸環己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芳香基、單鍵、雜原子、-O-、-CO、-arylen-、-CO-O-、-O-CO-、-O-CO-O-;且更佳為- 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伸環己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伸苯基、單鍵、-O-、-CO、-arylen-、-CO-O-、-O-CO-、-O-CO-O-且其中: 其限制條件為聯結基團的氧原子不直接彼此聯結。
本發明內容中所用橋接基團較佳為選自-CH(OH)-、-CO-、-CH2(CO)-、-SO-、-CH2(SO)-、-SO2-、-CH2(SO2)-、-COO-、-OCO-、-COCF2-、-CF2CO、-S-CO-、-CO-S-、-SOO-、-OSO-、-SOS-、-O-CO-O-、-CH2-CH2-、-OCH2-、-CH2O-、-CH=CH-、-C≡C-、-(C1-C6烷基)1-6C=CH-COO-、-CH=CH-COO-、-OCO-CH=CH-、-OCO-CH=C(C1-C6烷基)1-6CH-、-CH=N-、-C(CH3)=N-、-N=N-、雜原子、陽離子碳氫基團例如-(C+)-、或單鍵;或環狀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24伸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未經置換或經如上所述的聯結基團置換。
在本發明內容中,烷基具有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烷基的意義,其中經取代的烷基亦具有伸烷基的意義。
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丙烯醯氧基烷氧基、丙烯醯氧基烷基、丙烯醯氧基烯基、烷氧基羰基氧基、烷基丙烯醯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烷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烯基、烷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烷基乙烯基、烷基乙烯基氧基以及烷基烯丙基氧基以及伸烷基,如同使用於本發明內容中指示具有其烷基殘基,分別地其伸烷基殘基、環狀、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烷基,分別地伸烷基,其中一或多個、較佳為非相鄰、-C-、-CH-、或-CH2-基團可未經置換或經聯結基團置換、較佳經-O-、NH、-COO、OCO 置換。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內容中,“烷基”係支鏈或直鏈、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烷基,較佳為C1-C40烷基,特別為C1-C30烷基,較佳為C1-C20烷基,更佳為C1-C16烷基,最佳為C1-C10烷基且特佳為C1-C6烷基。據上所述,伸烷基例如為C1-C40伸烷基,特別為C1-C30伸烷基,較佳為C1-C20伸烷基,更佳為C1-C16伸烷基,最佳為C1-C10伸烷基且特別最佳為C1-C6伸烷基。
在本發明內容中,以下給予烷基的定義相似地適用於伸烷基。
C1-C6烷基例如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戊基或己基。
C1-C10烷基例如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
C1-C16烷基例如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碳基、十二碳基、十三碳基、十四碳基、十五碳基或十六碳基。
C1-C20烷基例如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碳基、十二碳基、十三碳基、十四碳基、十五碳基、十六碳基、十七碳基、十八碳基、十九碳基、二十碳基。
C1-C24烷基例如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碳基、十二碳基、十三碳基、十四碳基、十五碳基、十六碳基、十七碳基、十八碳基、十九碳基、二十碳基。
C1-C30烷基例如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碳基、十二碳基、十三碳基、十四碳基、十五碳基、十六碳基、十七碳基、十八碳基、十九碳基、二十碳基、二十一碳基、二十三碳基、二十四碳基、二十五碳基、二十六碳基、二十七碳基、二十八碳基、二十九碳基或三十碳基。
C1-C40烷基例如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碳基、十二碳基、十三碳基、十四碳基、十五碳基、十六碳基、十七碳基、十八碳基、十九碳基、二十碳基、二十一碳基、二十三碳基、二十四碳基、二十五碳基、二十六碳基、二十七碳基、二十八碳基、二十九碳基、三十碳基或四十碳基。
C1-C6烷氧基例如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二級-丁氧基、三級-丁氧基、戊氧基或己氧基。
C1-C20丙烯醯氧基伸烷基較佳為C1-C10丙烯醯氧基伸烷基、C1-C6丙烯醯氧基伸烷基例如為丙烯醯氧基亞甲基、 丙烯醯氧基伸乙基、丙烯醯氧基伸丙基、丙烯醯氧基異伸丙基、丙烯醯氧基伸丁基、丙烯醯氧基-二級-伸丁基、丙烯醯氧基伸戊基、丙烯醯氧基伸己基、丙烯醯氧基伸庚基、丙烯醯氧基伸辛基、丙烯醯氧基伸壬基、丙烯醯氧基伸癸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一碳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二碳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三碳基、丙烯醯氧基伸十四碳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五碳基、丙烯醯氧基伸十六碳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七碳基、丙烯醯氧基伸十八碳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九碳基、丙烯醯氧基伸二十碳基。
C1-C20甲基丙烯醯氧基伸烷基較佳為C1-C10甲基丙烯醯氧基伸烷基。
C1-C6甲基丙烯醯氧基伸烷基例如為甲基丙烯醯氧基亞甲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乙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丙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異伸丙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丁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二級-伸丁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戊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己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庚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辛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壬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癸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一碳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二碳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三碳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十四碳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五碳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十六碳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七碳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十八碳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十九碳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伸二十碳基。
C1-C20丙烯醯氧基烷氧基較佳為C1-C10丙烯醯氧基烷 氧基。
C1-C6丙烯醯氧基烷氧基例如為丙烯醯氧基甲氧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丙烯醯氧基丙氧基、丙烯醯氧基異丙氧基、丙烯醯氧基丁氧基、丙烯醯氧基-二級-丁氧基、丙烯醯氧基戊氧基、丙烯醯氧基己氧基、丙烯醯氧基庚氧基、丙烯醯氧基辛氧基、丙烯醯氧基壬氧基、丙烯醯氧基癸氧基、丙烯醯氧基十一碳氧基、丙烯醯氧基十二碳氧基、丙烯醯氧基十三碳氧基。
C1-C20甲基丙烯醯氧基烷氧基較佳為C1-C10甲基丙烯醯氧基烷氧基。
C1-C6甲基丙烯醯氧基烷氧基例如為甲基丙烯醯氧基甲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丙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異丙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丁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二級-丁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戊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己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庚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辛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壬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癸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十一碳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十二碳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十三碳氧基。
脂肪基例如為飽和或不飽和之單-、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價烷基、伸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丙烯醯氧基、烷基丙烯基、烷基甲基丙烯基、烷基(en)丙烯基(en)、烷基(en)甲基丙烯基(en)、烷氧基羰基氧基、烷氧基羰基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烷基乙烯基、烷基乙烯基氧基或烷基烯丙基氧基,其可包含一或多個雜原子 及/或橋接基團。
脂環族基團較佳為非芳香基或單元且可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較佳的脂環族基團非芳香族碳環或雜環基團且代表例如具有3至30個碳原子的環系統,例如環丙烷、環丁烷、環戊烷、環戊烷、環己烷、環己烯、環己二烯、十氫萘、四氫呋喃、二烷、吡咯啶、哌啶或類固醇骨架例如膽固醇。較佳的脂環族基團為環己烯。脂環族基團的取代基為鹵素,較佳為氟或/及氯、C1-C6烷氧基,較佳為甲氧基或三氟甲基。
本發明內容所用“芳香族”用語較佳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和雜環基團,其包含較佳5、6、10或14個環原子,例如呋喃、苯或伸苯基、吡啶、嘧啶、萘,其可形成環組合,例如聯苯或聯三苯,其未經間斷或經至少一個單一雜原子及/或至少一個單一橋接基團間斷;或為稠合多環系統,例如菲、萘滿。較佳的芳香基基團為苯、伸苯基、伸聯苯或聯伸三苯。更佳的芳香基基團為苯、伸苯基以及伸聯苯。芳香基或碳環和雜環基團的特佳取代基為鹵素,較佳為氟或/及氯、C1-C6烷氧基,較佳為甲氧基或三氟甲基。
碳環或雜環芳香基或脂環族基團較佳包含3、4、5、6、10或14個環原子,例如氮丙啶、環氧基、環丙基、呋喃、吡咯啶、唑啉、咪唑、苯、吡啶、三、嘧啶、萘、菲、伸聯苯或萘滿單元,較佳為萘、菲、伸聯苯或伸苯基,更佳為萘、伸聯苯或伸苯基,以及最佳為伸苯基。
碳環和雜環芳香基基團的特佳取代基為鹵素,較佳為 氟或/及氯、C1-C6烷氧基,較佳為甲氧基或三氟甲基。
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芳香族或脂環族基團例如為未經取代經單或或多取代的。碳環或雜環芳香基的較佳取代基為至少一個三氟甲基、鹵素,例如氟、氯、溴、碘,特別為氟或/及氯,以及最佳為氟;羥基、極性基團、丙烯醯氧基、烷基丙烯醯氧基、烷氧基,特別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烷基羰基氧基、烷氧基羰基氧基、烷基側氧基羰基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乙烯基、乙烯基氧基及/或烯丙基氧基基團,其中烷基殘基具有較佳自1至20個碳原子,且更佳具有自1至10個碳原子。較佳的極性基團為硝基、腈或羧基基團、及/或環狀、直鏈或支鏈C1-C30烷基,其未經取代、經單-或多-取代。C1-C30烷基的較佳取代基為甲基、氟及/或氯,其中一或多個、較佳為非相鄰、-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聯結基團置換。較佳者,聯結基團係選自-O-、-CO-、-COO-及/或-OCO-。
5或6個原子的單環例如為呋喃、苯,較佳為伸苯基、吡啶、嘧啶、吡啶陽離子、嘧啶陽離子。
8、9或10個原子的二環系統例如為萘、伸聯苯或萘滿。
13或14個原子的三環系統例如為菲。
本發明內中所使用的“伸苯基”用語較佳代表1,2-、1,3-或1,4-伸苯基基團,其係視需要經取代。伸苯基的最佳取代基為鹵素,較佳為氟或/及氯,C1-C6烷氧基,較佳為甲氧基或三氟甲基。較佳者,伸苯基基團為1,3-或1,4-伸苯基基團。特佳為1,4-伸苯基基團。
“鹵素”用語代表氯、氟、溴或碘取代基,較佳為氯或氟取代基,且更佳為氟。
本發明內中所使用的“雜原子”用語為中性、陰離子或陽離子雜原子且主要代表氧、硫以及氮,鹵素例如氟、氯、溴、碘,且更佳為氟及/或氯,且最佳為氟;較佳為鹵素,氧以及氮,在後者情況下為一級胺、二級胺、三級胺或四級銨陽離子,較佳為-NH-形式。
本發明內中所使用的“視需要經取代的”用語主要意義為經低碳烷基、例如C1-C6烷基、低碳烷氧基、例如C1-C6烷氧基、羥基、鹵素取代或經如以上所定義的極性基團取代。
應理解"二胺"或"二胺化合物"用語係為設計具有至少二個胺基基團(亦即可具有3或更多個胺基基團)的化學結構。該至少二個胺基基團較佳能夠與例如在後文更詳細敘述的酸酐反應。
應理解"二硝基"或"二硝基化合物"用語係為設計具有至少二個硝基基團(亦即可具有3或更多個硝基基團)的化學結構,且其中二硝基基團為“二胺基化合物”的前驅化合物。二硝基化合物可藉由為此技藝習知的還原方法方便地被轉化成二胺基化合物。
關於直鏈或支鏈烷基、伸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丙烯醯氧基烷氧基、丙烯醯氧基烷基、丙烯醯氧基烯基、烷氧基羰基氧基、烷基丙烯醯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烷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烯基、烷 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烷基乙烯基、烷基乙烯基氧基、烷基烯丙基氧基以及伸烷基基團,須重覆的指出一些或數個-C-、-CH-、-CH2-基團可被例如雜原子置換,但是亦可被其他基團、較佳被橋接基團置換。在此種情況下,此種置換基團一般較佳不彼此直接聯結。或者較佳為雜原子、且特別是氧原子不彼此直接聯結。
較佳者,A係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伸菲基、伸萘基、伸聯苯或伸苯基,其中較佳的取代基係鹵素原子、羥基基團及/或經極性基團取代,其中極性基團較佳為硝基、腈、羧基;及/或經丙烯醯氧基、烷基丙烯基、烷基甲基丙烯基、(伸)烷基丙烯基、(伸)烷基甲基丙烯基、伸丙烯基丙烯基、伸甲基丙烯基烷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乙烯基、乙烯基氧基、烯丙基、烯丙基氧基、及/或經環狀、直鏈或支鏈烷基取代,其係未經取代、經氟及/或氯單-或多-取代,其具有自1至20個碳原子,其中一或多個、較佳為非相鄰、-C-、-CH-、-CH2-基團可獨立地經聯結基團以及/或芳香族或脂環族基團置換,較佳者聯結基團係選自-O-、-CO-、-CO-O-、-O-CO-。
更佳者,A係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伸萘基、伸聯苯或伸苯基,其中較佳取代基係鹵素原子、羥基基團及/或經丙烯醯氧基、烷基丙烯基、烷基甲基丙烯基、伸丙烯基丙烯基、伸甲基丙烯基烷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直鏈或支鏈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及/或烷氧基羰基基團取代,其中烷基殘基具有自1至20個碳原子。
最佳者,A係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伸苯基,較佳為1,4-伸苯基,其中較佳取代基係鹵素原子、及/或經丙烯醯氧基或甲基丙烯醯氧基取代、及/或經烷氧基、三氟甲基、烷基丙烯基、烷基甲基丙烯基、伸丙烯基丙烯基、甲基丙烯基en烷基、烷基羰基氧基、及/或烷氧基羰基基團,其中烷基殘基具有自1至10個碳原子。
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例關於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係衍生自或包含至少一個單體(I),其係如以所述的式(I’)化合,其中以下化合物殘基(Ia)
代表-CN、-鹵素,特別為氯及/或氟、-O-C1-C6烷氧基、直鏈或支鏈-O-C1-C16烷基-O-C1-C16烷基、直鏈或支鏈-O-C1-C16烷基-Cl、直鏈或支鏈-O-C1-C16烷基-Ξ、直鏈或支鏈-O-C1-C16烷基-Ξ-C1-C6烷基、伸苯基、-N(C1-C6烷基)2、直鏈或支鏈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特別為-O-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NH-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OOC-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OCO-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OCOO-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NHCO-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OCNH-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其中C1-C16烷基較佳為C1-C6烷基,更佳為C1-C4烷基,且極性基團係如以上所述且在以上所給予意義及較佳值範圍內; 在更佳的具體實例中,極性基團較佳為在烷基鏈之末端位置位置的腈基團,且x1係1。
D較佳為二胺基團且更佳為選自式(III)的二胺基團:H(R5)N-(Sp1)k1-(X1)t1-(Z3-C3)a3-(Z4-C4)a4-(X2)t2-(Sp2)k2-N(R6)H (III)其中:R5、R6每一個彼此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C1-C6烷基;Sp1、Sp2每一個彼此獨立地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直鏈或支鏈C1-C20伸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未經置換或經聯結基團置換,以及k1、k2每一個獨立地為具有0或1之整數;以及X1、X2每一個獨立地代表聯結間隔基,較佳為選自-O-、-S-、-NH-、N(CH3)-、-CH(OH)-、-CO-、-CH2(CO)-、-SO-、-CH2(SO)-、-SO2-、-CH2(SO2)-、-COO-、-OCO-、-OCO-O-、-S-CO-、-CO-S-、-SOO-、-OSO-、-SOS-、-CH2-CH2-、-OCH2-、-CH2O-、-CH=CH-、或-C≡C-或單鍵;以及t1、t2每一個獨立地為具有0或1之整數;以及C3、C4每一個獨立地代表非芳香族、芳香族、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團,其可具有側鏈T,以及Z3代表橋接基團;以及Z4代表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直鏈或支鏈C1-C20伸烷基基團,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係未經置換或經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 碳環或雜環基團置換;及/或雜原子及/或經如上所述橋接基團置換;較佳者為Z4具有Z3的意義之一或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直鏈或支鏈C1-C14伸烷基基團,其中一或多個、較佳為非相鄰、-C-、-CH-、-CH2-基團可未經置換或經氧原子及/或一或多個碳-碳單鍵或碳-碳叁鍵置換;以及a3、a4獨立地為自0至3的整數,使得a3+a44;以及其中D藉由基團Sp1及/或Sp2至少一次聯結至式(I)中至少一個基團S1;及/或藉由至少一個C3及/或基團C4的非芳香族、芳香族、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團聯結、及/或藉由至少一個基團C4及/或基團C3的側鏈T聯結;及/或藉由基團Z4聯結;且k1、k2、a3以及a4中至少一個不等於0;且其中聯結基團以及橋接基團係如以上所述,且較佳者,式(I)化合物,其中較佳者,如果n>1,則側鏈[亦即不含基團D的結構(I)]可聯結於基團D內的一個原子位置之基團D,例如二或三個側鏈聯結至D基團內的單一個碳原子,或者其可聯結至D基團內不同原子位置的基團D,例如在基團D內的相鄰原子位置,但亦可以進一步分開地間隔聯結。
“側鏈”用語T代表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直鏈或支鏈C1-C20伸烷基基團,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未經置換或經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團置換、或雜原子及/或經橋接基團置換,其至少一次聯結至至少一個式(I)的基團S1。
較佳者,D係選自式(III),其中:C3、C4彼此獨立地選自基團G2化合物,其中基團G2代表:
其中“"代表C3以及C4至如上所述式(III)化合物中相鄰基團之聯結鍵;且L係-CH3、-COCH3、-OCH3、硝基、腈、鹵素、CH2=CH-、CH2=C(CH3)-、CH2=CH-(CO)O-、CH2=CH-O-、-NR5R6、CH2=C(CH3)-(CO)O-、CH2=C(CH3)-O-,其中:R5、R6每一個彼此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C1-C6烷基;T代表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直鏈或支鏈C1-C20伸烷基基團,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團、或雜原子置換及/或經橋接基團置換;m係自0至2的整數;較佳為1或0;且更佳為0;u1係0至4的整數,其限制條件為m+u1係4;且u2係0至3的整數;其限制條件為m+u2係3;且 u3係0至3的整數;其限制條件為m+u3係2。
D更佳為選自以下結構的基團: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o-伸苯基二胺、p-伸苯基二胺、m-伸苯基二胺、聯苯二胺、胺基伸苯基-Z4-伸苯基胺基,其中Z4具有如上所給予的相同意義以及較佳值;伸萘基二胺、聯苯胺、二胺基茀、3,4-二胺基苯甲酸、3,4-二胺基苯甲醇二鹽酸鹽、2,4-二胺基苯甲酸、L-(+)-蘇型(threo)-2-胺基-1-(4-胺基苯基)-1,3-丙烷二醇、p-胺基苯甲酸、[3,5-3h]-4-胺基-2-甲氧基苯甲酸、L-(+)-蘇型-2-(N,N-二甲基胺基)-1-(4-胺基苯基)-1,3-丙烷二醇、2,7-二胺基茀、4,4'-二胺基八氟聯苯、3,3'-二胺基聯苯胺、2,7-二胺基-9-茀酮、3,5,3',5'-四溴-聯苯-4,4'-二胺、2,2'-二氯[1,1'-聯苯]-4,4'-二胺、3,9-二胺基-1,11-二甲基-5,7-二氫-二苯並(a,c)環庚烯-6-酮、二苯並(1,2)二硫雜己環-3,8-二胺、3,3'-二胺基二苯基酮、3,3'-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雙-(3-胺基-4-羥基苯基)-戊酸、2,2-雙(3-胺基-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2,2-雙(3-胺基-4-甲基苯基)六氟丙烷、四溴亞甲二苯胺、2,7-二胺基-9-茀酮、2,2-雙(3-胺基苯基)六氟丙烷、雙-(3-胺基-4-氯-苯基)-甲酮、雙-(3-胺基-4-二甲基胺基-苯基)-甲酮、3-[3-胺基-5-(三氟甲基)苄基]-5-(三氟甲基)苯胺、1,5-二胺基萘、聯苯胺-3,3'-二羧酸、4,4'-二胺基-1,1'-二萘基、4,4'-二胺基二苯基-3,3'-二乙醇酸、二氫乙錠、0-二甲氧苯胺、2,2'-二氯-5,5'-二甲氧基聯苯胺、3-甲氧基聯苯胺、3、3'-二氯聯苯胺(聯苯-d6)、2,2'-雙(三氟甲基)聯苯胺、3,3'-雙(三氟甲基)聯苯胺、3,3'-二氯聯苯胺-d6、四甲基 聯苯胺、二-(胺基苯基)伸烷基以及選自以下所示之胺基化合物,其不含有二個胺基基團且其係被視為具有至少一個額外胺基基團之衍生物:苯胺、4-胺基-2,3,5,6-四氟苯甲酸、4-胺基-3,5-二碘苯甲酸、4-胺基-3-甲基苯甲酸、4-胺基-2-氯苯甲酸、4-胺基水楊酸、4-胺基苯甲酸、4-胺基鄰苯二甲酸、1-(4-胺基苯基)乙醇、4-胺基苯甲醇、4-胺基-3-甲氧基苯甲酸、4-胺基苯基乙基甲醇、4-胺基-3-硝基苯甲酸、4-胺基-3,5-二硝基苯甲酸、4-胺基-3,5-二氯苯甲酸、4-胺基-3-羥基苯甲酸、4-胺基苯甲醇鹽酸鹽、4-胺基苯甲酸鹽酸鹽、副玫瑰苯胺鹼、4-胺基-5-氯-2-甲氧基苯甲酸、4-(六氟-2-羥基異丙基)苯胺、哌-p-胺基苯甲酸酯、4-胺基-3,5-二溴苯甲酸、異菸鹼酸醯肼p-胺基水楊酸鹽、4-胺基-3,5-二碘水楊酸、4-胺基-2-甲氧基苯甲酸、2-[2-(4-胺基苯基)-2-羥基-1-(羥基甲基)乙基]異吲哚啉-1,3-二酮、4-胺基-2-硝基苯甲酸、2-(4-胺基苯基)-3,3,3-三氟-2-羥基丙酸乙酯、2-(4-胺基-3-甲基苯基)-3,3,3-三氟-2-羥基丙酸乙酯、2-(4-胺基-3-甲氧基苯基)-3,3,3-三氟-2-羥基丙酸乙酯、4-胺基萘-1,8-二羧酸、4-胺基-3-氯-5-甲基苯甲酸、4-胺基-2,6-二甲基苯甲酸、4-胺基-3-氟苯甲酸、4-胺基-5-溴-2-甲氧基苯羧酸、3,3'-聯甲苯胺-5-磺酸、或其等衍生物。此外,其限制條件為所列不具有二個胺基基團之化合物被視為具有至少一個額外胺基基團之衍生物。
二胺基團D為商業販售或可藉習知方法取得。第二胺 基基團可例如藉由取代方應取得。
D進一步更佳選自以下化合物的組群: 其中L、L1、L2以及L3彼此獨立為-CH3、-COCH3、-OCH3、硝基、腈、鹵素、CH2=CH-、CH2=C(CH3)-、CH2=CH-(CO)O-、CH2=CH-O-、-NR5R6、CH2=C(CH3)-(CO)O-或CH2=C(CH3)-O-,T、T1、T2以及T3彼此獨立為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直鏈或支鏈C1-C20伸烷基基團,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團、及/或雜原子置換及/或橋接基團置換;““係單鍵,q係1或2之整數;且 q1、q2以及q3彼此獨立為0至2之整數;較佳為1或2;m係1或2之整數;m1、m2以及m3彼此獨立為0至2之整數;較佳為1或2;u3、u3’以及u3”彼此獨立為0至2之整數;R5、R6以及Z4係如以上所述;且其中D藉由單鍵“-”至少聯結至至少一個式(I)中的基團S1;或藉由側鏈T、T1、T2或T3;或藉由基團Z4;其限制條件為u3+q、或u3+m is4;u3+q1及/或u3’+q2或/及u3+m1、或/及u3’+m2、或/及u3”+q3、或/及u3”+m3係4;q1+q2、以及m1+m2;以及q1+q2+q3、以及m1+m2+m3係1。
最佳者為根據本發明之二胺化合物,其中D係選自以下合物之基團: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二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矽氧烷、矽烷、順丁烯二醯亞胺,較佳為下式給予的二胺
”代表化合物(I)中D對S1的聯結且代表單鍵;且L係-CH3、-COCH3、-OCH3、硝基、腈、鹵素、CH2=CH-、CH2=C(CH3)-、CH2=CH-(CO)O-、CH2=CH-O-、-NR5R6、CH2=C(CH3)-(CO)O-或CH2=C(CH3)-O-,其中:R5、R6彼此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C1-C6烷基;u3係0至2之整數。
在發明進一步具體實例中,E較佳代表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伸苯基、單鍵、-O-、-COO-、-OOC-、-NHCO-、-CONH-、-CONR2-、-NR2CO、-SCS、-CO-,最佳者E is-O-、 -COO-、-OOC-或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伸苯基。
在另外較佳具體實例中,本發明關於為二胺化合物(I)之聚合物,參考任何前述包括此等二胺化合物之定義,其中A代表伸菲基、伸聯苯、伸萘基、或伸苯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原子、羥基基團單-或多取代及/或經極性基團單-或多取代,較佳為硝基、腈、羧基;及/或經丙烯醯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乙烯基、乙烯基氧基、烯丙基、烯丙基氧基單-或多取代、及/或經環狀、直鏈或支鏈C1-C12烷基殘基單-或多取代,其係未經取代、經氟及/或氯單-或多取代,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可獨立地經聯結基團以及/或芳香族或脂環族基團置換,或A係單鍵、-OCO-、-COO-、-OOC-、-NHCO-、-CONH-、-CONR2-、-NR2CO、-SCS、-CO-,其中R2以及R3彼此獨立地為氫或環狀、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24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聯結基團置換,且其限制條件為R2以及R3中至少一個不為氫;且較佳為其中,如上所述之式(I’)化合物之化合物殘基(Ia)
代表-CN、-鹵素、特別為氯及/或氟、-O-C1-C6烷氧基、直鏈或支鏈-O-C1-C16烷基-O-C1-C16烷基、直鏈或支鏈-O-C1-C16烷基-Cl、直鏈或支鏈-O-C1-C16烷基-Ξ、直鏈 或支鏈-O-C1-C16烷基-Ξ-C1-C6烷基、伸苯基、-N(C1-C6烷基)2、直鏈或支鏈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特別為-O-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NH-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OOC-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OCO-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OCOO-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NHCO-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OCNH-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其中C1-C16烷基較佳為C1-C6烷基,更佳為C1-C4烷基,且極性基團係如上所述在上述給予意義以及較佳值範圍內;更佳者,具體實例中之極性基團較佳為在烷基鏈末端位置位置之腈基團,且x1係1,特別更佳者,為具有末端位置極性基團之直鏈或支鏈C1-C12烷基,其中極性基團係腈基團,且D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二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矽氧烷矽烷、順丁烯二醯亞胺、較佳為二胺、更佳為視需要經取代的脂肪族、芳香族或脂環族二胺基團,其具有1至40個碳原子(選自式(III)),HN(R5)-(Sp1)k1-(X1)t1-(Z3-C3)a3-(Z4-C4)a4-(X2)t2-(Sp2)k2-N(R6)H (III)其中k1、k2係0或1,且t1、t2係0,且R5、R6係相同且代表氫原子、甲基、乙基或異丙基基團;且 C3、C4彼此獨立地係選自如上所述基團G2化合物;Z3代表基團係選自-CH(OH)-、-CH(CH3)-、-C(CH3)2-、-CO-、-COO-、-OCO-、-COCF2-、-CF2CO-或單鍵;且Z4具有Z3的意義或代表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直鏈或支鏈C1-C20伸烷基,其中一或多個、較佳為非相鄰、-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伸環己基、伸苯基、芳香族或非芳香族N-雜環置換;或經雜原子及/或經氧原子置換;及/或一或多個碳-碳單鍵係經-碳-碳叁鍵置換;a3、a4每一個獨立地代表0至2之整數,使得a3+a43;Sp1、Sp2、X1、X2具有如上所述之意義;E代表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芳香基,較佳具有氟、氯、甲氧基或三氟甲基,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伸苯基、單鍵、-OCO-、-COO-、-OOC-、-NHCO-、-CONH-、-CONR2-、-NR2CO、-SCS、-CO-、-O-,S1代表單鍵或間隔單元,其係環狀、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24伸烷基、特別為C1-C12伸烷基、特別為C1-C8伸烷基、更特別為C1-C6伸烷基、最特別為C1-C4伸烷基;在上述較佳值範圍內;其中一或多個、較佳為非相鄰、-C-、-CH-、-CH2-基團可未經置換或至少經聯結基團置次,其中聯結基團較佳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脂環族基團、較佳為伸環己基、更佳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芳香基、單鍵、雜原子、-O-、-CO、-arylen-、-CO-O-、-O-CO-、-NR1-、-NR1-CO-、-CO-NR1-、 -NR1-CO-O-、-O-CO-NR1-、-NR1-CO-NR1-、-CH=CH-、-C≡C-、-O-CO-O-且其中:R1代表氫原子或C1-C6烷基;且更佳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伸環己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伸苯基、單鍵、-O-、-CO、-arylen-、-CO-O-、-O-CO-、-NR1-、-NR1-CO-、-CO-NR1-、-NR1-CO-O-、-O-CO-NR1-、-NR1-CO-NR1-、-CH=CH-、-C≡C-、-O-CO-O-且其中:R1代表氫原子或C1-C6烷基,其限制條件為聯結基團的氧原子彼此不直接聯結;或/及C1-C24伸烷基,其中一或多個、較佳為非相鄰、-C-、-CH-、-CH2-基團可未經置換或至少經由橋接基團連接之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團置一次;S2代表單鍵或間隔單元,其係環狀、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24伸烷基,特別為C1-C12伸烷基,特別為C1-C8伸烷基,更特別為C1-C6伸烷基,最特別為C1-C4伸烷基;在上述較佳值範圍內;其中一或多個、較佳為非相鄰、-C-、-CH-、-CH2-基團可未經置換或至少經聯結基團置換一次,其中聯結基團較佳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脂環族基團,較佳為伸環己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芳香基、單鍵、雜原子、-O-、-CO、-arylen-、-CO-O-、-O-CO-、-NR1-、-NR1-CO-、-CO-NR1-、-NR1-CO-O-、-O-CO-NR1-、-NR1-CO-NR1-、-CH=CH-、 -C≡C-、-O-CO-O-且其中:R1代表氫原子或C1-C6烷基;且更佳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伸環己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伸苯基、單鍵、-O-、-CO、-arylen-、-CO-O-、-O-CO-、-NR1-、-NR1-CO-、-CO-NR1-、-NR1-CO-O-、-O-CO-NR1-、-NR1-CO-NR1-、-CH=CH-、-C≡C-、-O-CO-O-且其中:R1代表氫原子或C1-C6烷基,其限制條件為聯結基團的氧原子彼此不直接聯結;或/及C1-C24伸烷基,其中一或多個、較佳為非相鄰、-C-、-CH-、-CH2-基團可未經置換或至少經式(IV)的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團置換一次:-(Z2a)a4-(-(Z1-C1)a1-(Z2-C2)a2-(Z1a)a3- (IV)其中:C1、C2每一個獨立地代表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團,且Z1、Z2、Z1a、Z2a每一個獨立地代表橋接基團,且a1、a2、a3每一個獨立地代表0至3的整數,使得a1+a2+a3+a46;較佳為a3以及a4係0且a1+a2係1、2、3或4,更佳為1、2,且最佳為1,其中橋接基團Z1、Z1a以及Z2、Z2a係如以上所述,較佳者,其限制條件為如果S2係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則排除藉由單鍵聯結至式(I)或(I’)之A。
X、Y彼此獨立地氫或腈,且 n係1、2或3,且n1係1或2;較佳者n1係1,其限制條件為,如果n係2或3,每一個A、B、x1、D、E、S1以及S2可為相同或不相同,且如果n1係2,每一個B、x1可為相同或不相同。
本發明更佳的具體實例關於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衍生自或包括化合物(I)、或(I’)(參考任何前述定義)以及關於包括此等化合物的排列材料,其中A代表伸聯苯、伸萘基或伸苯基基團,其係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原子、羥基基團單-或多取代、及/或經丙烯醯氧基、及/或甲基丙烯醯氧基基團單-或多取代、及/或經直鏈或支鏈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及/或烷氧基羰基基團(具有1至20個碳原子)單-或多取代、或單鍵、-OCO-、-COO-、-OOC-、-NHCO-、-CONH-、-CONR2-、-NR2CO、-SCS、-CO-,其中R2以及R3彼此獨立地為氫或環狀、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24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聯結基團置,且其限制條件為R2以及R3中至少一個不為氫;且其中式(I)化合物的化合物殘基(Ia)
代表-CN、-鹵素、特別為氯及/或氟、-O-C1-C6烷氧基、直鏈或支鏈-O-C1-C16烷基-O-C1-C16烷基、直鏈或支鏈-O-C1-C16烷基-Cl、直鏈或支鏈-O-C1-C16烷基-Ξ、直鏈 或支鏈-O-C1-C16烷基-Ξ-C1-C6烷基、伸苯基、-N(C1-C6烷基)2、直鏈或支鏈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特別為-O-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NH-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OOC-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OCO-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OCOO-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NHCO-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OCNH-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其中C1-C16烷基較佳為C1-C6烷基,更佳為C1-C4烷基,且極性基團如以上所述在以上給予的意義及較佳值範圍內;在更佳具體實例中,極性基團較佳為位於烷基鏈末端位置位置的腈基團,且x1係1,特別更佳者,為具有末端位置極性基團的直鏈或支鏈C1-C12烷基,其中極性基團為腈基團,且D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二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矽氧烷矽烷、順丁烯二醯亞胺、較佳為二胺、較佳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二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矽氧烷矽烷、順丁烯二醯亞胺、較佳為二胺、較佳為視需要經取代的脂肪族、芳香族或脂環族二胺基團(具有自1至40個碳原子)、由式(III)所代表且最佳為選自以下結構的基團: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o-伸苯基二胺、p-伸苯基二胺、m-伸苯基二胺、胺基伸苯基-Z4-伸苯基胺基;或m-伸苯基二胺,其具有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直鏈或支鏈C1-C20伸烷基基團,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 地經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團、或雜原子置換及/或經橋接基團置換;其中Z4具有以上給予意義;聯苯胺、二胺基茀、3,4-二胺基苯甲酸、3,4-二胺基苯甲醇二鹽酸鹽、2,4-二胺基苯甲酸、L-(+)-蘇型-2-胺基-1-(4-胺基苯基)-1,3-丙烷二醇、p-胺基苯甲酸、[3,5-3h]-4-胺基-2-甲氧基苯甲酸、L-(+)-蘇型-2-(N,N-二甲基胺基)-1-(4-胺基苯基)-1,3-丙烷二醇、2,7-二胺基茀、4,4'-二胺基八氟聯苯、3,3'-二胺基聯苯胺、2,7-二胺-9-茀酮、3,5,3',5'-四溴-聯苯-4,4'-二胺、2,2'-二氯[1,1'-聯苯]-4,4'-二胺、3,9-二胺-1,11-二甲基-5,7-二氫-二苯並(a,c)環庚烯-6-酮、二苯並(1,2)二硫雜己環-3,8-二胺、3,3'-二胺基二苯基酮、3,3'-二胺二苯基甲烷、4,4-雙-(3-胺基-4-羥基苯基)-戊酸、2,2-雙(3-胺基-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2,2-雙(3-胺基-4-甲基苯基)六氟丙烷、四溴亞甲基二苯胺、2,7-二胺-9-茀酮、2,2-雙(3-胺基苯基)六氟丙烷、雙-(3-胺基-4-氯-苯基)-甲酮、雙-(3-胺基-4-二甲基胺基-苯基)-甲酮、3-[3-胺基-5-(三氟甲基)苄基]-5-(三氟甲基)苯胺、1,5-二胺基萘、聯苯胺-3,3'-二羧酸、4,4'-二胺基-1,1'-二萘基、4,4'-二胺二苯基-3,3'-二乙醇酸、二氫乙錠、o-二甲氧苯胺、2,2'-二氯-5,5'-二甲氧基聯苯胺、3-甲氧基聯苯胺、3,3'-二氯聯苯胺(二苯基-d6)、2,2'-雙(三氟甲基)聯苯胺、3,3'-雙(三氟甲基)聯苯胺、3,3'-二氯聯苯胺-d6、四甲基聯苯胺、二-(胺基苯基)伸烷基,以及來自以下所列胺基化合物,其未帶二個胺基基團 且被視為具有至少一個額外胺基基團之衍生物:苯胺、4-胺基-2,3,5,6-四氟苯甲酸、4-胺基-3,5-二碘苯甲酸、4-胺基-3-甲基苯甲酸、4-胺基-2-氯苯甲酸、4-胺基水楊酸、4-胺基苯甲酸、4-胺基鄰苯二甲酸、1-(4-胺基苯基)乙醇、4-胺基苯甲醇、4-胺基-3-甲氧基苯甲酸、4-胺基苯基乙基甲醇、4-胺基-3-硝基苯甲酸、4-胺基-3,5-二硝基苯甲酸、4-胺基-3,5-二氯苯甲酸、4-胺基-3-羥基苯甲酸、4-胺基苯甲醇鹽酸鹽、4-胺基苯甲酸鹽酸鹽、副玫瑰苯胺鹼、4-胺基-5-氯-2-甲氧基苯甲酸、4-(六氟-2-羥基異丙基)苯胺、哌-p-胺基苯甲酸酯、4-胺基-3,5-二溴苯甲酸、異菸鹼酸醯肼p-胺基水楊酸鹽、4-胺基-3,5-二碘水楊酸、4-胺基-2-甲氧基苯甲酸、2-[2-(4-胺基苯基)-2-羥基-1-(羥基甲基)乙基]異吲哚啉-1,3-二酮、4-胺基-2-硝基苯甲酸、2-(4-胺基苯基)-3,3,3-三氟-2-羥基丙酸乙酯、2-(4-胺基-3-甲基苯基)-3,3,3-三氟-2-羥基丙酸乙酯、2-(4-胺基-3-甲氧基苯基)-3,3,3-三氟-2-羥基丙酸乙酯、4-胺基萘-1,8-二羧酸、4-胺基-3-氯-5-甲基苯甲酸、4-胺基-2,6-二甲基苯甲酸、4-胺基-3-氟苯甲酸、4-胺基-5-溴-2-甲氧基苯羧酸、3,3'-聯甲苯胺-5-磺酸、或其衍生物,此外,其限制條件為所列不具有二個胺基基團之化合物被視為具有至少一個額外胺基基團之衍生物,且E代表具有氟、氯、甲氧基或三氟甲基之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伸苯基、單鍵、-O-、-OCO-、-COO-、-OOC-、-NHCO-、-CONH-、-CONR2-、-NR2CO、-SCS、-CO-, S1係單鍵、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團,或-(CH2)n1-、-(CH2)n1-O-(CH2)n1-、-(CH2)n1-O(OC)-(CH2)n1-、-(CH2)n1-(OC)O-(CH2)n1-、-(CH2)n1-NH-(CH2)n1-、-(CH2)n1-NH(OC)-(CH2)n1-、-(CH2)n1-(OC)NH-(CH2)n1-、-(CH2)n1-S-(CH2)n1-、-(CH2)n1-S(SC)-(CH2)n1-、-(CH2)n1-(SC)NH-(CH2)n1-、-(CH2)n1-NH(CS)-(CH2)n1-、-(CH2)n1-(SC)S-(CH2)n1-、-(CH2)n1-NHCONH-(CH2)n1-、-(CH2)n1-NHCSNH-(CH2)n1-、-(CH2)n1-O(CO)O-(CH2)n1-、-(CH2)n1-OCONH-(CH2)n1-、-(CH2)n1-NHOCO-(CH2)n1-、其中n1係彼此獨立地為0、1、2、3、4、5、6、7、8、9、10、11、12且較佳為0、1、2、3、4、5、6、且更佳為0、1、2、3、4且最佳為0、1或2,S2係單鍵、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8伸烷基、更特別為C1-C6伸烷基、最特別為C1-C4伸烷基;在上述較佳值範圍內;其中一或多個、較佳為非相鄰、-C-、-CH-、-CH2-基團可未經置換或至少- 經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脂環族基團、較佳為伸環己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芳香基、單鍵、雜原子、-O-、-CO、-arylen-、-CO-O-、-O-CO-、-O-CO-O-置換一次;且更佳為- 經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伸環己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伸苯基、單鍵、-O-、-CO、-arylen-、-CO-O-、-O-CO-、-O-CO-O-置換一次,且其中: 其限制條件為聯結基團的氧原子彼此不直接聯結,n係1或2,且n1係1、或2,較佳為1;其限制條件為,如果n係2或3,每一個A、B、x1、D、E、S1、S2、X、Y可為相同或不相同;且如果n1係2,每一個B、x1係相同或不相同。
本發明另一較佳具體實例關於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衍生自或包括二胺化合物(I)、或(I’)(參考任何前述定義)且較佳為包括此二胺化合物的排列材料,其中A代表1,4-伸苯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原子、及/或丙烯醯氧基或甲基丙烯醯氧基、三氟甲基、及/或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或烷氧基羰基基團(其具有自1至10個碳原子)單-或多-取代的、或A係單鍵、-OCO-、-COO-、-OOC-、-NHCO-、-CONH-、-CONR2-、-NR2CO、-SCS、-CO-,其中R2以及R3彼此獨立地氫或環狀、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24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聯結基團置換,且其限制條件為R2以及R3中至少一個不為氫;且其中式(I)化合物的化合物殘基(Ia)如上所所述
代表-CN、-鹵素、特別為氯及/或氟、-O-C1-C6烷氧基、直鏈或支鏈-O-C1-C16烷基-O-C1-C16烷基、直鏈或支鏈-O-C1-C16烷基-Cl、直鏈或支鏈-O-C1-C16烷基-Ξ、直鏈 或支鏈-O-C1-C16烷基-Ξ-C1-C6烷基、伸苯基、-N(C1-C6烷基)2、直鏈或支鏈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特別為-O-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NH-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OOC-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OCO-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OCOO-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NHCO-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OCNH-C1-C16烷基-(極性基團)基團,其中C1-C16烷基較佳為C1-C6烷基,更佳為C1-C4烷基,且極性基團係如上所述上述給予的意義以及較佳值範圍內;在更佳具體實例中,極性基團較佳為烷基鏈末端位置位置的為腈基團,且x1係1,特別更佳者,為直鏈或支鏈C1-C12烷基,其具有末端位置極性基團,其中極性基團係腈基團,且D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二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矽氧烷矽烷、順丁烯二醯亞胺、較佳為二胺、較佳為未經取代的o-伸苯基二胺、p-伸苯基二胺、m-伸苯基二胺、聯苯二胺、胺基伸苯基-Z4-伸苯基胺基、伸萘基二胺、或m-伸苯基二胺,其具有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直鏈或支鏈C1-C20伸烷基基團,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非芳香族、芳香族、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團置換、或雜原子及/或橋接基團置換;其中Z4如以上所定義; E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伸苯基、單鍵、-O-、-OCO-、-COO-、-OOC-、-NHCO-、-CONH-、-CONR2-、-NR2CO、-SCS、-CO-,S1係單鍵、伸苯基或-(CH2)n1-、-(CH2)n1-O(OC)-(CH2)n1-、-(CH2)n1-NH(CO)O-(CH2)n1-、較佳為-(CH2)1-、-(CH2)2-、-(CH2)5-、-(CH2)8-、-O(OC)-(CH2)6-、-O(OC)-(CH2)8-、-(CH2)3-NH(CO)O-(CH2)3-。
其中n1係彼此獨立地為0、1、2、3、4、5、6、7、8、9、10、11、12且較佳為0、1、2、3、4、5、6、且更佳為0、1、2、3、4且最佳為0、1或2,S2係單鍵、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8伸烷基、更特別為C1-C6伸烷基、最特別為C1-C4伸烷基;在上述較佳值範圍內;其中一或多個、較佳為非相鄰、-C-、-CH-、-CH2-基團可未經置換或至少- 經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脂環族基團、較佳為伸環己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芳香基、單鍵、雜原子、-O-、-CO、-arylen-、-CO-O-、-O-CO-、-O-CO-O-置換一次;且更佳為- 經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伸環己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伸苯基、單鍵、-O-、-CO、-arylen-、-CO-O-、-O-CO-、-O-CO-O-置換一次,且其中:其限制條件為聯結基團的氧原子彼此不直接聯結;X、Y彼此獨立地氫或腈,且 n係1或2,且n1係1或2且較佳為1;其限制條件為,如果n或n1係2,每一個A、B、x1、D、E、S1以及S2可相同或不相同;且如果n1係2,每一個B、x1係相同或不相同。
本發明另一最佳具體實例關於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衍生自或包括二胺化合物(I)、或(I’)(參考任何前述定義)且較佳為包括此二胺化合物的排列材料,其中S2係單鍵、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8伸烷基、更特別為C1-C6伸烷基、最特別為C1-C4伸烷基;在上述較佳值範圍內;其中一或多個、較佳為非相鄰、-C-、-CH-、-CH2-基團可未經置換或至少- 經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脂環族基團、較佳為伸環己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芳香基、單鍵、雜原子、-O-、-CO、-arylen-、-CO-O-、-O-CO-、-O-CO-O-置換一次;且更佳為- 經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伸環己基、或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伸苯基、單鍵、-O-、-CO、-arylen-、-CO-O-、-O-CO-、-O-CO-O-置換一次,且其中:其限制條件為聯結基團的氧原子彼此不直接聯結;或經式(IV)基團置換,其中:C1代表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1,4-伸苯基;且Z1、Z1a代表彼此獨立地為-COO-、-OCO-、-CH2-CH2-、-OCH2-、-CH2O-、-CH=CH-、-C≡C-、-CH=CH-COO-、-OCO-CH=CH-、或單鍵; a1代表1,且a3代表0,S2係經由Z1聯結至A。
本發明特別最佳具體實例關於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衍生自或包括二胺化合物(I)、或(I’),指的是式(Ib)化合物、較佳為(Ib’)、(Ic)、較佳為(Ic’)、(Id)、較佳為(Id’), 較佳為 較佳為 較佳為
其中極性基團、B、x1、n1、n、S2、A、X、Y、S1以及及具有如上所給予的相同意義以及較佳值,且A’以及A”彼此獨立地具有如本發明A所述相同意義以及較佳值,且E1具有如本發明E所述相同意義以及較佳值。
較佳者為(Ib)、(Ib’)、(Ic)、(Ic’)、(Id)、(Id’),其中A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芳香基,其係選自5或6個原子的單環、5或6個原子的2個相鄰單環、8、9或10個原子的二環系統、或13或14個原子的三環系統;更佳者,A係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伸菲基、伸萘基、伸聯苯或伸苯基,其中較佳的取代基係鹵素原子、羥基基團及/或經極性基團取代,其中極性基團較佳為硝基、腈、羧基;及/或經丙烯醯氧基、烷基丙烯基、烷基甲基丙烯基、(伸)烷基丙烯基、(伸)烷基甲基丙烯基、伸丙烯基丙烯基、伸甲基丙烯基烷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乙烯基、乙烯基氧基、烯丙基、烯丙基氧基、及/或經環狀、直鏈或支鏈烷基取代,其係未經取代、經氟及/或氯單-或多-取代,其具有自1至20個碳原子,其中一或多個、較佳為非相鄰、-C-、-CH-、 -CH2-基團可獨立地經聯結基團以及/或芳香族或脂環族基團置換,較佳者聯結基團係選自-O-、-CO-、-CO-O-、-O-CO-。
最佳者,A係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伸萘基、伸聯苯或伸苯基,其中較佳取代基係鹵素原子、羥基基團及/或經丙烯醯氧基、烷基丙烯基、烷基甲基丙烯基、伸丙烯基丙烯基、伸甲基丙烯基烷基、甲基丙烯醯氧基、直鏈或支鏈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氧基、及/或烷氧基羰基基團取代,其中烷基殘基具有自1至20個碳原子。
特別最佳者,A係至少經取代一次或未經取代的伸苯基,較佳為1,4-伸苯基,其中較佳取代基係鹵素原子、三氟甲基、烷氧基,特別為甲氧基。
特別最佳為(Ib)、(Ib’)、(Ic)、(Ic’)、以及(Id)、(Id’),其中A至少經取代一次或未經取代的伸苯基,較佳為1,4-伸苯基,其中較佳取代基係鹵素原子、三氟甲基、烷氧基,特別為甲氧基。
此外,較佳為(Ib)、(Ib’),其中X、Y彼此獨立地為氫或腈,更佳者,X以及Y係氫,(Ic)、(Ic’),其中X、Y彼此獨立地為氫或腈,更佳者,X以及Y係氫,(Id)、(Id’),其中X以及Y彼此獨立地為氫或腈。
進一步較佳為(Ib)、(Ib’),其中S2係單鍵且B係-CH3基團或C2烷基,其中-CH3或-CH2基團係經至少一個雜原 子置換,較佳者-CH3基團經氟或氯置換且-CH2基團係經-O-置換。
本發明更特別最佳之具體實例關於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衍生自或包括二胺化合物(I)、或(I’),指的是下式的化合物 且較佳為下式 其中C1、C2每一個獨立地代表非芳香族、芳香族、視需要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團,具有以上給予的意義以及較佳值範圍內,較佳藉由橋接基團Z1以及Z2及/或Z1a彼此聯接,較佳為C1以及C2藉由橋接基團Z1以及Z2及/或Z1a於相反位置聯接;以及Z1、Z2、Z2a每一個獨立地代表橋接基團,較佳為選自-CH(OH)-、-CH2-、-O-、-CO-、-CH2(CO)-、-SO-、-CH2(SO)-、-SO2-、-CH2(SO2)-、-COO-、-OCO-、-COCF2-、-CF2CO-、-S-CO-、-CO-S-、-SOO-、-OSO-、-SOS-、-CH2-CH2-、-OCH2-、-CH2O-、-CH=CH-、-C≡C-、-CH=CH-COO-、-OCO-CH=CH-、 -CH=N-、-C(CH3)=N-、-O-CO-O-、-N=N-以及單鍵,a1、a2、a4每一個獨立地代表0至3之整數,使得a1+a2+a46;較佳者,a4以及a1係0且a24,較佳為1、或2,且更佳者,如果a2係1且a4以及a1係0,Z2係單鍵;A、B、n1、n D、E1、S1、x1、極性基團、橋接基團、X以及Y具有如上所給予的相同意義以及較佳值;較佳者n1係1;以及較佳者,其限制條件為藉由單鍵聯結至式(I)或(I’)之A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被排除。
再者,本發明特別最佳具體實例關於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衍生自或包含式(VI)、(VIa)、(VIb)、(VIc)、(VII)、(VIII)、(IX)、(X)、(XI)、(XIa)以及(XIb)或(VI’)、(VII)、(VIII’)、(IX’)、(X’)、(XI’)、(XIa’)、(XIb’)、(XIc’)之二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矽氧烷矽烷、順丁烯二醯亞胺化合物
其中x1係0至15,且較佳為0至10之整數;更佳為0、1、2、或3且最佳為0、1;A、B、n、n1、D、E1、S2、S1、X以及Y、R5、R6以及Z4以及極性基團具有以上所述意義及較佳值;較佳為n1係1;L係-CH3、-OCH3、-COCH3、硝基、腈、鹵素、CH2=CH-、CH2=C(CH3)-、CH2=CH-(CO)O-、CH2=CH-O-、CH2=C(CH3)-(CO)O-、或CH2=C(CH3)-O-,u3係0至2之整數。
再者,本發明特別最佳具體實例關於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係衍生自或包含二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矽氧烷矽烷、順丁烯二醯亞胺,較佳為式(XII)二胺化合物、化合物(I)、或(I’),指的是式(XII)化合物 其中x1係0至15之整數,較佳為0至10之整數;更佳為0、1、2、或3且最佳為0、1;n、n1、D、E1、S1、X、Y、Z1、L、u1以及u2具有本發明中給予的意義及較佳值。
較佳式(XII)二胺化合物係化合物其中Z1係-COO-、-OCO-、-OCO(C1-C6)伸烷基或-COO(C1-C6)伸烷基、或單鍵、或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8伸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聯結基團置換,較佳經-O-置換。
再者,特別最佳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衍生自或包含化合物(I)、或(I’),指的是式(XIIa)化合物 其中x1係0至15之整數,較佳為0至10之整數;更佳為0、1、2、或3且最佳為0或1;n、n1、D、E1、S1、Z1、L、極性基團、u1以及u2,X以及Y具有以上所述意義及較佳值,以及較佳者,其中以下化合物殘基
代表直鏈或支鏈C1-C8烷基,其具有在上述給予意義及較佳值範圍內之極性基團,以及其中x1係0至15之整數,較佳為0至10之整數;更佳為0、1、2、或3且最佳為0或1;B代表直鏈或支鏈C1-C8烷基,其係未經取代或除了其氟取代基以外經二-(C1-C16烷基)胺基、C1-C6烷氧基、硝基、腈及/或氯取代;且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可獨立地經選自-O-、-CO-、-CO-O-、-O-CO-、-NR1-、-NR1-CO-、-CO-NR1-以及-CH=CH-之聯結基團置換,其中:R1代表氫原子或C1-C6烷基。
本發明另一較佳具體實例關於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係衍生自由通式(I)之二胺單體(I)所代表,其本身可用於後續製備方法或者與一或多個額外的其他二胺類(較佳為該等以下所示式(L))併用。
二胺(L)代表視需要經取代的脂肪族、芳香族或脂環族二胺基基團(具有自1至40個碳原子)且較佳為製備於或選自以下結構之基團:苯胺、p-伸苯基二胺、m-伸苯基二胺、聯苯胺、二胺基茀、或其衍生物,其限制條件為不帶有二個胺基基團之所列化合物被視為具有至少一個額外胺基基團的衍生物、且更佳為製備於或選自以下商業販售的胺基化合物(供應商實例為:Aldrich、ABCR、ACROS、Fluka) 亦可作為共單體:4-胺基-2,3,5,6-四氟苯甲酸;4-胺基-3,5-二碘苯甲酸、3,4-二胺基苯甲酸;4-胺基-3-甲基苯甲酸;4-胺基-2-氯苯甲酸;4-胺基水楊酸;4-胺基苯甲酸;4-胺基鄰苯二甲酸;1-(4-胺基苯基)乙醇;4-胺基苯甲醇;4-胺基-3-甲氧基苯甲酸;4-胺基苯基乙基甲醇;4-胺基-3-硝基苯甲酸;4-胺基-3,5-二硝基苯甲酸;4-胺基-3,5-二氯苯甲酸;4-胺基-3-羥基苯甲酸;4-胺基苯甲醇鹽酸鹽;4-胺基苯甲酸鹽酸鹽;副玫瑰苯胺鹼;4-胺基-5-氯-2-甲氧基苯甲酸;4-(六氟-2-羥基異丙基)苯胺;哌-p-胺基苯甲酸酯;4-胺基-3,5-二溴苯甲酸;異菸鹼酸醯肼p-胺基水楊酸鹽; 4-胺基-3,5-二碘水楊酸;4-胺基-2-甲氧基苯甲酸;2-[2-(4-胺基苯基)-2-羥基-1-(羥基甲基)乙基]異吲哚啉-1,3-二酮;4-胺基-2-硝基苯甲酸;2,4-二胺基苯甲酸;p-胺基苯甲酸;[3,5-3h]-4-胺基-2-甲氧基苯甲酸;L-(+)-蘇型-2-胺基-1-(4-胺基苯基)-1,3-丙烷二醇;L-(+)-蘇型-2-(N、N-二甲基胺基)-1-(4-胺基苯基)-1,3-丙烷二醇;2-(4-胺基苯基)-3,3,3-三氟-2-羥基丙酸乙酯;2-(4-胺基-3-甲基苯基)-3,3,3-三氟-2-羥基丙酸乙酯;2-(4-胺基-3-甲氧基苯基)-3,3,3-三氟-2-羥基丙酸乙酯;3,4-二胺基苯甲醇二鹽酸鹽;4-胺基萘-1,8-二羧酸;4-胺基-3-氯-5-甲基苯甲酸;4-胺基-2,6-二甲基苯甲酸;4-胺基-3-氟苯甲酸;4-胺基-5-溴-2-甲氧基苯羧酸;2,7-二胺基茀;4,4'-二胺基八氟聯苯;3,3'-二胺基聯苯胺;3,3',5,5'-四甲基聯苯胺; 3,3'-二甲氧基聯苯胺;o-聯甲苯胺;3,3'-二硝基聯苯胺;2-硝基聯苯胺;3,3'-二羥基聯苯胺;o-聯甲苯胺磺酸酯;聯苯胺;3,3'-二氯聯苯胺;2,2',5,5'-四氯聯苯胺;聯苯胺-3,3'-二羧酸;4,4'-二胺基-1,1'-二萘基;4,4'-二胺基二苯基-3,3'-二乙醇酸;二氫乙錠;o-二甲氧苯胺;2,2'-二氯-5,5'-二甲氧基聯苯胺;3-甲氧基聯苯胺;3,3'-二氯聯苯胺(二苯基-d6);2,7-二胺基-9-茀酮;3,5,3',5'-四溴-聯苯-4,4'-二胺;2,2'-雙(三氟甲基)聯苯胺;2,2'-二氯[1,1'-聯苯]-4,4'-二胺;3,9-二胺基-1,11-二甲基-5,7-二氫-二苯並(a,c)環庚烯-6-酮;3,3'-雙(三氟甲基)聯苯胺;二苯並(1,2)二硫雜己環-3,8-二胺; 3,3'-聯甲苯胺-5-磺酸;3,3'-二氯聯苯胺-d6;四甲基聯苯胺;3,3'-二胺基二苯基酮、3,3'-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雙-(3-胺基-4-羥基苯基)-戊酸;2,2-雙(3-胺基-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2,2-雙(3-胺基-4-甲基苯基)六氟丙烷;四溴亞甲基二苯胺;2,7-二胺基-9-茀酮;2,2-雙(3-胺基苯基)六氟丙烷;雙-(3-胺基-4-氯-苯基)-甲酮;雙-(3-胺基-4-二甲基胺基-苯基)-甲酮;3-[3-胺基-5-(三氟甲基)苄基]-5-(三氟甲基)苯胺;1,5-二胺基萘或其衍生物,此外,其限制條件為所列不具有二個胺基基團之化合物被視為具有至少一個額外胺基基團之衍生物。
額外其他二胺類(L)的較佳實施例為:乙二胺、1,3-丙二胺、1,4-丁二胺、1,5-戊二胺、1,6-己二胺、1,7-庚二胺、1,8-辛二胺、1,9-壬二胺、1,10-癸二胺、1,11-十一基二胺、1,12-十二基二胺、α,α'-二胺基-m-苯二胺、α,α'-二胺基-p-苯二胺、(5-胺基-2,2,4-三甲基環戊基)甲基胺、1,2-二胺基環己烷、4,4'-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1,3-雙(甲基胺基)環己烷、4,9-二十二烷-1,12-二胺、3,5-二胺基苯甲酸甲基酯、3,5-二胺基苯甲酸己基酯、3,5-二胺 基苯甲酸十二酯、3,5-二胺基苯甲酸異丙基酯、4,4'-次甲基二苯胺、4,4'-乙二苯胺、4,4'-二胺基-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3,3',5,5'-四甲基聯苯胺、4,4'-二胺基二苯基碸、4,4'-二胺基二苯基醚、1,5-二胺基萘、3,3'-二甲基-4,4'-二胺基聯苯、3,4'-二胺基二苯基醚、3,3'-二胺基二苯基酮、4,4'-二胺基二苯基酮、4,4'-二胺基-2,2'-二甲基二苄基、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碸、1,4-雙(4-胺基苯氧基)苯、1,3-雙(4-胺基苯氧基)苯、1,3-雙(3-胺基苯氧基)苯、2,7-二胺基茀、9,9-雙(4-胺基苯基)茀、4,4'-亞甲基雙(2-氯苯胺)、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2,2',5,5'-四氯-4,4'-二胺基聯苯、2,2'-二氯-4,4'-二胺基-5,5'-二甲氧基聯苯、3,3'-二甲氧基-4,4'-二胺基聯苯、4,4'-(1,4-伸苯基異亞丙基)雙苯胺、4,4'-(1,3-伸苯基異亞丙基)雙苯胺、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3-(4-胺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雙[3-胺基-4-甲基苯基]六氟丙烷、2,2-雙(4-胺基苯基)六氟丙烷、2,2'-雙[4-(4-胺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4,4'-二胺基-2,2'-雙(三氟甲基)聯苯、以及4,4'-雙[(4-胺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2,3,5,6,2',3',5',6'-八氟聯苯;以及揭示於US 6,340,506、WO 00/59966以及WO 01/53384的二胺類(L),全部併入本文供參考;根據本發明的二胺化合物(L)可使用為此技藝人士所習知的方法加以製備。
此外,較佳二胺類(L)為以下所列商業販售者:聚合物 聚(3,3',4,4'-二苯基酮四羧酸二酐-co-4,4'-氧基二苯胺/1,3-伸苯基二胺)、醯胺酸溶液;聚(3,3',4,4'-二苯基酮四羧酸酐-co-4,4'-氧基二苯胺/1,3-伸苯基二胺)、醯胺酸溶液;聚(苯均四酸二酐-co-4,4'-氧基二苯胺)、醯胺酸溶液;芳香族二胺2,7-二胺基茀;1,5-二胺基蒽醌;2,6-二胺基蒽醌;玫紅(pararos)苯胺鹽酸鹽;3,6-吖啶二胺;4,4'-二胺基八氟聯苯;2,2'-二硫代二苯胺;3,3',5,5'-四甲基聯苯胺;3,3'-二胺基二苯基碸;4,4'-二胺基-2,2'-二甲基二苄基;4,4'-二胺基二苯基醚;4,4'-二硫代二苯胺;4,4'-二胺基二苯基碸;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伸乙二苯胺;3,3'-二甲氧基聯苯胺;2,2'-二硫代雙(1-萘基胺);3,7-二胺基-2-甲氧基茀; 3,6-二胺基-10-甲基吖錠氯化物;丙啶碘化物;o-二甲氧苯胺二鹽酸鹽;2,7-二胺基茀二鹽酸鹽;玫紅(pararos)苯胺乙酸鹽;3,6-二胺基-10-甲基吖錠氯化物鹽酸鹽;原黃素二鹽酸鹽;o-聯甲苯胺二鹽酸鹽;3,3',5,5'-四甲基聯苯胺二鹽酸鹽;3,3'-二胺基聯苯胺四鹽酸鹽;4,4'-二胺基二苯乙烯二鹽酸鹽;4,4'-二胺基二苯基胺硫酸鹽;原黃素半硫酸鹽;2,2'-伸乙二苯胺二磷酸鹽;1,5-二胺基-4,8-二羥基蒽醌;o-聯甲苯胺;3,3'-二胺基二苯基酮;3,3'-二胺基二苯基甲烷;3,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4,4'-二胺基-1,1'-二蒽醯胺;3,3'-二硝基聯苯胺;4,4'-二胺基-5,5'-二甲基-2,2'-聯苯二磺酸;4,4'-二胺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 3-胺基-4-羥基苯基碸;4,4-雙-(3-胺基-4-羥基苯基)-戊酸;2,2'-二胺基-4,4'-二氟二苄基;2-胺基-4-氯苯基二硫化物;3,3'-(十亞甲基二氧基)二苯胺;3,3'-(五亞甲基二氧基)二苯胺;4-(p-胺基苯胺基)-3-磺酸基苯胺;4-[3-(4-胺基苯氧基)丙氧基]苯胺;2-硝基聯苯胺;聯苯胺-3-磺酸;4,4'-二胺基二苯基硫化物;4,4'-二胺基苯甲醯胺苯;n,n'-雙(3-胺基苯基磺醯基)伸乙二胺;2,2'-聯苯二胺;3,4'-二胺基二苯基醚;原黃素半硫酸鹽;酚藏花紅(phenosafranin);4,4'-二胺基二苯基酮;2,2-雙(4-胺基苯基)六氟丙烷;2,2-雙(3-胺基-4-羥基苯基)六氟丙烷;2,2-雙(3-胺基-4-甲基苯基)六氟丙烷;3,3'-二羥基聯苯胺;3,3'-二胺基-4,4'-二羥基聯苯;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 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1,4-雙(4-胺基苯氧基)苯;1,3-雙(4-胺基苯氧基)苯;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碸;9,9-雙(4-胺基苯基)茀;o-聯甲苯胺碸;聯苯胺;3,3'-二氯聯苯胺二鹽酸鹽;聯苯胺二鹽酸鹽;3,6-硫代雜蒽二胺-10,10-二氧化物;4,4'-二胺基-2,2'-聯苯二磺酸;4,4'-偶氮二苯胺;2,5-雙-(4-胺基苯基)-(1,3,4)二唑;3,3'-二甲基聯萘胺(dimethylnaphthidine);聯苯胺硫酸鹽;1,3-雙(3-胺基苯氧基)苯;3,3'-二氯聯苯胺;2,2',5,5'-四氯聯苯胺;4,4'-二胺基-1,1'-二萘基;二胺波爾多(Bordeaux);苯并黃素(benzoflavin);chrys苯胺;2,2'-硫代雙(5-胺基苯磺酸);4,4'-亞甲基-雙(2-氯苯胺); 四溴亞甲基二苯胺;4,4'-二胺基-3,3'-二硝基二苯基醚;聯苯胺焦磷酸鹽;3,6-二胺基硫代雜蒽-10-二氧化物、二鹽酸;4,4"-二胺基-p-聯三苯基;1,8-二胺基-4,5-二羥基蒽醌;雙(p-胺基苯氧基)二甲基矽烷;雙[4-(3-胺基苯氧基)苯基]碸;4,4'-亞甲基二-2,6-二甲苯胺;2-胺基苯甲醛-伸乙-二亞胺;3-甲基聯苯胺二鹽酸鹽;3,3'-二乙基聯苯胺二鹽酸鹽;3,6-二胺基吖啶鹽酸鹽;4,4'-二胺基-5,5'-二甲基-2,2'-聯苯二磺酸二鈉鹽;4,4'-亞甲基雙(3-氯-2,6-二乙基苯胺);4,4'-亞甲基-雙-(2,6-二乙基苯胺);4,4'-亞甲基雙-(2,6-二異丙基苯胺);二苯乙烯(toluylene)二胺;3,8-二胺基-6-苯基啡啶;過氯酸硫素(thionin perchlorate);二氫乙錠;硫素(thionin);4,4-二胺基苯磺醯基苯胺;o-二甲氧苯胺鹽酸鹽; 2,2'-二氯-5,5'-二甲氧基聯苯胺;3-甲氧基聯苯胺;2,2'-(六亞甲基二氧基)二苯胺;2,2'-(五亞甲基二氧基)二苯胺;2,2'-(伸乙二氧基)二苯胺;4-[4-(4-胺基苯氧基)丁氧基]苯胺;2,2'-二胺基-4'-甲氧基-4-甲基苯甲醯胺苯;5,5'-二甲基-2,2'-二硝基聯苯胺;n,n'-雙(2-胺基苯基)-1,3-丙烷二胺;3,4'-二胺基查酮;2,3',4,5',6-五苯基-3,4'-聯苯二胺;2-([1-(4-(1-[(2-胺基苯基)硫代]-2-硝基乙基)苯基)-2-硝基乙基]硫代)苯胺;2-((2-[(2-胺基苯基)硫代]乙基)硫代)苯胺;2-((4-[(2-胺基苯基)硫代]丁-2-烯基)硫代)苯胺;4,4'-二胺基-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2,2'-二胺基-二苄基;三亞甲基雙(4-胺基苯甲酸酯);螢光素胺(fluoresceinamine);聯苯胺類混合物;3-硝基-4,4'-亞甲基二苯胺;4,4-二胺基-2,2'-二氯二苯基二硫化物;1,6-二胺基芘;1,8-二胺基芘; 3,6-二胺基咔唑;4,4'(5')-二胺基-[2,4]-二苯並-18-冠-6、二鹽酸鹽;4,4'-二胺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二鈉鹽;(r)-(+)-2,2'-二胺基-1,1'-二萘基;原黃素半硫酸鹽二水合物;3,6-二胺基吖啶半硫酸鹽半水合物;溴甲菲啶單水合物(dimidium bromide monohydrate);o-聯甲苯胺二鹽酸鹽水合物;3,3',5,5'-四甲基聯苯胺二鹽酸鹽水合物;3,3'-二胺基聯苯胺四鹽酸鹽二水合物;3,6-[雙(4-胺基-3-(磺酸鈉基)苯基胺基)]-2,5-二氯4-苯醌;2,2'-二甲基聯苯胺鹽酸鹽;2,2'-(苯基亞甲基雙)雙(4-甲基苯胺);3,4'-二胺基聯苯;2,7-二胺基-9-茀酮;n,n'-雙(2-胺基苯基)草醯胺;2-[2-(2-胺基苯基)二az-1-烯基]苯胺;3,5,3',5'-四溴-聯苯-4,4'-二胺;n,n'-雙(4-胺基苯基)-1,3-雙(胺基甲基)苯二鹽酸鹽;4',4"(5")-二胺基二苯並-15-冠-5;2,2'-雙(三氟甲基)聯苯胺;雙(4-胺基-2,3-二氯苯基)甲烷;alpha,alpha'-雙(4-胺基苯基)-1,4-二異丙基苯;2,2-雙(3-胺基苯基)六氟丙烷; 3,10-二胺基-6,13-二氯苯並[5,6][1,4]並[2,3-b]吩-4,11-二磺基;n1-(2-胺基-4-甲基苯基)-2-胺基苯甲醯胺;n1-(2-胺基-4-氯苯基)-2-胺基苯甲醯胺;2,2'-二氯[1,1'-聯苯]-4,4'-二胺;4,4'(5')-二胺基二苯並-15-冠-5二鹽酸鹽;rcl s19、413-1雙-(4-胺基-3-硝基-苯基)-甲酮;雙-(3-胺基-4-氯-苯基)-甲酮;雙-(3-胺基-4-二甲基胺基-苯基)-甲酮;n,n'-雙-(4-胺基-2-氯-苯基)-異苯二甲醯胺;n,n'-雙-(4-胺基-2-氯-苯基)-對苯二甲醯胺;3,9-二胺基-1,11-二甲基-5,7-二氫-二苯並(a,c)環庚烯-6-酮;2-胺基苯甲醛n-[(z)-(2-胺基苯基)次甲基]腙;3,3'-雙(三氟甲基)聯苯胺;二羧醯胺二鹽酸鹽;4,4'-(1,3-伸苯基二異亞丙基)雙苯胺;1,4-伸苯基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甲酮];2-((5-[(2-胺基苯基)硫代]-34-二硝基-2-噻吩基)硫代)苯胺,n'1-(2-胺基苯甲醯基)-2-胺基苯-1-卡醯肼;2-[4-(5-胺基-1h-苯並咪唑-2-基)苯基]-1h-苯並咪唑-5-胺;4-[4-(4-胺基苯氧基)-2,3,5,6-四氟苯氧基]苯胺;3,3'-二硝基-4,4'-二胺基二苯基碸;3,3',4,4'-四胺基二苯基碸; 4-[1-(4-胺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胺;3,3-二胺基二苯基脲;雙(4-胺基苯基)乙炔;二苯並(1,2)二硫雜己環-3,8-二胺;乙錠均二聚體-2;4.4'-雙-(2-胺基苯磺醯基)雙-酚酯;新戊二醇雙(4-胺基苯基)醚;2,2'-氧基二苯胺;4,4'-二胺基二苯基胺-2,2-二磺酸;4,4-二胺基二苯基脲;3,3'-聯甲苯胺-5-磺酸;n1-(3-[(2-胺基苯甲醯基)胺基]丙基)-2-胺基苯甲醯胺;2-((6-[(2-胺基苯基)硫烷基]-5-硝基-2-吡啶基)硫烷基)苯胺;2-((6-胺基-1,3-苯並噻唑-2-基)二硫代)-1,3-苯並噻唑-6-基胺;四甲基聯苯胺;2-([6-[(2-胺基苯基)硫烷基]-3,5-二(三氟甲基)-2-吡啶基]硫烷基)苯胺;3,6-二胺基硫代雜蒽-10-二氧化物二鹽酸鹽;m-聯甲苯胺二鹽酸鹽水合物;2-胺基-n-[2-胺基-4-(三氟甲基)苯基]-5-甲基苯甲醯胺;2-([2-[(2-胺基苯基)硫代]-6-硝基-4-(三氟甲基)苯基]硫代)苯胺; 2-[(3-([(2-胺基苯基)硫代]甲基)-2,4,6-三甲基苄基)硫代]苯胺;3-[3-胺基-5-(三氟甲基)苄基]-5-(三氟甲基)苯胺;2-((5-[(2-胺基苯基)硫代]-4-氯-2-硝基苯基)硫代)苯胺;4-(1-(4-胺基苯基)-2-[4-(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基)苯胺;1,5-雙(4-胺基苯氧基)戊烷;2,3'-二氯聯苯胺二鹽酸鹽;3,3'-二胺(diamono)-4,4'-二氯二苯基碸;3-(雙-(4-胺基-苯基)-甲基)-2,3-二氫-異吲哚-1-酮;4,4-二胺基二苯基-2-磺酸;4,4'-二胺基-二伸苯基-環己烷;4,5'-二胺基-(1,1')二蒽基-9,10,9',10'-四酮;脂環族二胺類;4,4'-亞甲基雙(環己基胺);4,4'-亞甲基雙(2-甲基環己基胺);脂肪族二胺類;1,8-二胺基-p-薄荷烷;4,4'-亞甲基雙(環己基胺);d-胱胺酸;l-胱胺酸二甲基酯二鹽酸鹽;新黴胺;雙(2-胺基丙基)胺;(h-cys-beta-na)2二鹽酸鹽;l-胱胺酸二苄基酯二甲苯磺酸鹽; 1.4-二胺基環己烷;(h-cys-pna)2 dl-2-胺基丙酸酐;l-胱胺酸(二-b-萘基醯胺)鹽酸鹽;l-胱胺酸-雙-p-硝基苯胺二氫溴化物;l-胱胺酸二乙基酯二鹽酸鹽;反式1,4-環己烷二胺;4,4'-亞甲基雙(2-甲基環己基胺);l-白胺酸硫醇(l-leucinethiol)、氧化的二鹽酸鹽;1,3-二胺基金剛烷二鹽酸鹽;l-白胺酸硫醇二硫化物二鹽酸鹽;l-胱胺酸二鈉鹽、單水合物;l-同胱氨酸甲基酯鹽酸鹽;1,3-金剛烷二胺;四環[8.2.1.1(8,11).0(2,7)]十四-2,4,6-三烯-10,11-二胺;三環[3.3.1.0(3,7)]壬烷-3,7-二胺;商業販售的二胺類(L)類別較佳為以下所列的酮類:脂環族二胺類:4,4'-亞甲基雙(環己基胺);4,4'-亞甲基雙(2-甲基環己基胺);脂肪族二胺類;4,4'-亞甲基雙(環己基胺);1.4-二胺基環己烷;反式-1,4-環己烷二胺; 4,4'-亞甲基雙(2-甲基環己基胺);1,3-金剛烷二胺;芳香族二胺類;2,7-二胺基茀;2,6-二胺基蒽醌;4,4'-二胺基八氟聯苯;4,4'-二胺基二苯基醚;4,4'-二硫代二苯胺;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伸乙二苯胺;3,3'-二甲氧基聯苯胺;o-聯甲苯胺;3,3'-二胺基二苯基酮;3,3'-二胺基二苯基甲烷;3,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4-[3-(4-胺基苯氧基)丙氧基]苯胺;4,4'-二胺基二苯基硫化物;4,4'-二胺基二苯基酮;2,2-雙(4-胺基苯基)六氟丙烷;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1,4-雙(4-胺基苯氧基)苯;1,3-雙(4-胺基苯氧基)苯; 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碸;9,9-雙(4-胺基苯基)茀;聯苯胺;4,4'-偶氮二苯胺;1,3-雙(3-胺基苯氧基)苯;4,4'-二胺基-1,1'-二萘基;4,4"-二胺基-p-聯三苯基;雙(p-胺基苯氧基)二甲基矽烷;4-[4-(4-胺基苯氧基)丁氧基]苯胺;3,4'-二胺基查酮;三亞甲基雙(4-胺基苯甲酸酯);3,4'-二胺基聯苯;2,7-二胺基-9-茀酮;4',4"(5")-二胺基二苯並-15-冠-5;2,2'-雙(三氟甲基)聯苯胺;alpha,alpha'-雙(4-胺基苯基)-1,4-二異丙基苯;3,3'-雙(三氟甲基)聯苯胺;4,4'-(1,3-伸苯基二異亞丙基)雙苯胺;1,4-伸苯基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甲酮];4-[4-(4-胺基苯氧基)-2,3,5,6-四氟苯氧基]苯胺;4-[1-(4-胺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胺;新戊二醇雙(4-胺基苯基)醚;4,4-二胺基二苯基或1,5-雙(4-胺基苯氧基)戊烷。 商業販售的二胺類(L)類別更佳為以下所列的酮類:芳香族二胺類;2,7-二胺基茀;4,4'-二胺基八氟聯苯;4,4'-二胺基二苯基醚;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伸乙二苯胺;3,3'-二胺基二苯基酮;4-[3-(4-胺基苯氧基)丙氧基]苯胺;4,4'-二胺基二苯基硫化物;4,4'-二胺基二苯基酮;2,2-雙(4-胺基苯基)六氟丙烷;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1,4-雙(4-胺基苯氧基)苯;1,3-雙(4-胺基苯氧基)苯;9,9-雙(4-胺基苯基)茀;聯苯胺;雙(p-胺基苯氧基)二甲基矽烷;4-[4-(4-胺基苯氧基)丁氧基]苯胺;3,4'-二胺基查酮;三亞甲基雙(4-胺基苯甲酸酯);3,4'-二胺基聯苯;2,7-二胺基-9-茀酮; 4',4"(5")-二胺基二苯並-15-冠-5;4-[4-(4-胺基苯氧基)-2,3,5,6-四氟苯氧基]苯胺;4-[1-(4-胺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胺;1,5-雙(4-胺基苯氧基)戊烷;脂肪族二胺類;4,4'-亞甲基雙(環己基胺);1.4-二胺基環己烷;脂環族二胺類;4,4'-亞甲基雙(環己基胺)。
本發明進一步具體實例為一種組合物,其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單體(I)以及視需要至少一個第二單體(I)(其係不同於式(I)單體),或/及添加劑。較佳為第二二胺(I),其中B係經至少1個、2個、3個、4個、5個、6個或7個氟原子取代,較佳為經2個、3個或5個氟原子取代,以及更佳為經3個氟原子取代,藉此氟取代基較佳位於烷基B之末端位置。
較佳為一種組合物,其包括至少一個二胺(I)以及視需要至少一個進一步二胺(其係不同於(I)),或/及添加劑。
較佳者,該進一步二胺為式(L)。
可以使用例如含矽烷化合物以及含環氧基交聯劑之添加劑。
合適的含矽烷添加劑被敘述於Plast.Eng.36(1996)、(Polyimide,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Marcel Dekker,Inc。
合適的含環氧基交聯劑添加劑包括4,4'-亞甲基-雙-(N、N-二縮水甘油基苯胺)、三羥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基醚、苯-1,2,4,5-四羧酸1,2,4,5-N,N'-二縮水甘油基二醯亞胺、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基醚、N,N-二縮水甘油基環己基胺以及類似者。
額外的添加劑為界面活性劑、光敏感劑、光自由基產生劑、陽離子光啟始劑。
合適的光活性添加劑包括2,2-二甲氧基苯基乙酮、二苯基甲酮與N,N-二甲基苯胺或乙基4-(二甲基胺基)苯甲酸酯的混合物、呫噸酮、硫代呫噸酮、Irgacure® 184、369、500、651以及907(Ciba)、Michler’s酮基、三芳基鋶鹽以及類似者。
本發明化合物的合成可由許多習知方法進行(參考J.March、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second edition,pages 363 and 365)。
此外,本發明關於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以及寡聚物,其包括至少單體(I),較佳為二胺(I),作為基本建構單元之一。
較佳者,進一步的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包括至少二胺(I)作為基本建構單元之一,以及四羧酸酐,較佳為式(V)的四羧酸酐。
較佳者,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較佳為經極性基團取代或未經取代的式(V)四羧酸酐 其中:T代表四價有機基團。
四價有機基團T較佳為衍生自脂肪族、脂環族或芳香族四羧酸二酐。
脂肪族或脂環族四羧酸二酐的較佳實施例為:1,1,4,4-丁烷四羧酸二酐、伸乙順丁烯二酸二酐、1,2,3,4-環丁烷四羧酸二酐、1,2,3,4-環戊烷四羧酸二酐;2,3,5-三羧基環戊基乙酸二酐(使用“2,3,5-三羧基環戊基乙酸二酐”用語時,所有此化合物的異構物均特別併入外部(exo)及/或內部(endo)本體)、2,3,5-三羧基環戊基乙酸-1,2:3,4-二酐可分別取自於例如JP59-190945、JP60-13740以及JP58-109479、DE 1078120及JP58-109479、或GB 872,355,及JP04458299中所述方法,該方法併入本發明供參考;四氫-4,8-甲基若夫羅(methanofuro)[3,4-d]庚英(oxepine)-1,3,5,7-四酮、3-(羧基甲基)-1,2,4-環戊烷三羧酸1,4:2,3-二酐、六氫夫羅(hexahydrofuro)[3',4':4,5]環五[1,2-c]吡喃-1,3,4,6-四酮、3,5,6-三羧基降莰基乙酸二酐、2,3,4,5-四氫呋喃四羧酸二酐、rel-[1S,5R,6R]-3-二環[3.2.1]辛烷-2,4-二酮-6-螺-3’-(四氫呋喃2’,5’-二酮)、4-(2,5-二側氧基四氫呋喃-3-基)四氫萘-1,2-二羧酸二酐、5-(2,5-二側氧基四氫-呋喃-3-基)-3-甲基-3-環己烯-1,2-二羧酸二 酐、二環[2.2.2]辛-7-烯-2,3,5,6-四羧酸二酐、二環[2.2.2]辛烯-2,3,5,6-四羧酸二酐、1,8-二甲基二環[2.2.2]辛-7-烯-2,3,5,6-四羧酸二酐、苯均四酸二酐、3,3',4,4'-二苯基酮四羧酸二酐、4,4'-氧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3、3'、4、4'-二苯基碸四羧酸二酐、1,3-二甲基-1,2,3,4-環丁烷四羧酸二酐、1,3-二氟-1,2,3,4-環丁烷四羧酸二酐、1,3-二氯-1,2,3,4-環丁烷四羧酸二酐、1,2,3-三甲基-1,2,3,4-環丁烷四羧酸二酐、1,2,3,4-四甲基-1,2,3,4-環丁烷四羧酸二酐、1-甲基-1,2,3,4-環丁烷四羧酸二酐、1,4,5,8-萘四羧酸二酐、2,3,6,7-萘四羧酸二酐、3,3',4,4'-二甲基二苯基矽烷四羧酸二酐、3,3',4,4'-四苯基矽烷四羧酸二酐、1,2,3,4-呋喃四羧酸二酐、4,4'-雙(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硫化物二酐、4,4'-雙(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碸二酐、4,4'-雙(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丙烷二酐、3,3',4,4'-聯苯四羧酸二酐、伸乙二醇雙(偏三甲酸)二酐、4,4'-(1,4-伸苯基)雙(鄰苯二甲酸)二酐、4,4'-(1,3-伸苯基)雙(鄰苯二甲酸)二酐、4,4'-(六氟異亞丙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4-三級-丁基-6-(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2-苯並呋喃-1,3-二酮、5-(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3a,4,5,9b-四氫萘酚[1,2-c]呋喃-1,3-二酮、5-(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5-甲基-3a,4,5,9b-四氫萘酚[1,2-c]呋喃-1,3-二酮、 5-(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6-甲基六氫-2-苯並呋喃-1,3-二酮、5-(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7-甲基-3a,4,5,7a-四氫-2-苯並呋喃-1,3-二酮、6-(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4-甲基六氫-2-苯並呋喃-1,3-二酮、9-異丙基八氫-4,8-伸乙烯甲基若夫羅(ethenofuro)[3',4':3,4]環丁[1,2-f][2]苯並呋喃-1,3,5,7-四酮、1,2,5,6-環辛烷四羧酸二酐、八氫-4,8-伸乙烯橋基若夫羅[3',4':3,4]環丁[1,2-f][2]苯並呋喃-1,3,5,7-四酮、八氫夫羅[3',4':3,4]環丁[1,2-f][2]苯並呋喃-1,3,5,7-四酮、四氫-3,3'-二呋喃-2,2',5,5'-四酮、4,4'-氧基二(1,4-伸苯基)雙(鄰苯二甲酸)二酐、以及4,4'-亞甲基二(1,4-伸苯基)雙(鄰苯二甲酸)二酐。
芳香族四羧酸二酐的較佳實例為:苯均四酸二酐、3,3',4,4'-二苯基酮四羧酸二酐、4,4'-氧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3,3',4,4'-二苯基碸四羧酸二酐、1,4,5,8-萘四羧酸二酐、2,3,6,7-萘四羧酸二酐、3,3',4,4'-二甲基二苯基矽烷四羧酸二酐、3,3',4,4'-四苯基矽烷四羧酸二酐、1,2,3,4-呋喃四羧酸二酐、4,4'-雙(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硫化物二酐、4,4'-雙(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碸二酐、4,4'-雙(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丙烷二酐、3,3',4,4'- 聯苯四羧酸二酐、乙二醇雙(偏三甲酸)二酐、4,4'-(1,4-伸苯基)雙(鄰苯二甲酸)二酐、4,4'-(1,3-伸苯基)雙(鄰苯二甲酸)二酐、4,4'-(六氟異亞丙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4,4'-氧基二(1,4-伸苯基)雙(鄰苯二甲酸)二酐、4,4'-亞甲基二(1,4-伸苯基)雙(鄰苯二甲酸)二酐、4-四-丁基-6-(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2-苯並呋喃-1,3-二酮、以及類似者。
更佳者,用於形成四價有機基團T的四羧酸二酐類為選自:1,2,3,4-環丁烷四羧酸二酐、1,2,3,4-環戊烷四羧酸二酐、2,3,5-三羧基環戊基乙酸二酐、四氫-4,8-甲基若夫羅[3,4-d]庚英-1,3,5,7-四酮、3-(羧基甲基)-1,2,4-環戊烷三羧酸1,4:2,3-二酐、六氫呋喃[3',4':4,5]環戊[1,2-c]吡喃-1,3,4,6-四酮、5-(2,5-二側氧基四氫呋喃-3-基)-3-甲基-3-環己烯-1,2-二羧酸二酐、苯均四酸二酐、4-(2,5-二側氧基四氫呋喃-3-基)四氫萘-1,2-二羧酸二酐、5-(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5-甲基-3a,4,5,9b-四氫萘酚[1,2-c]呋喃-1,3-二酮、5-(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3a,4,5,9b-四氫萘酚[1,2-c]呋喃-1,3-二酮、5-(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7-甲基-3a,4,5,7a-四氫-2-苯並呋喃-1,3-二酮、 4-四-丁基-6-(2,5-二側氧基四氫-3-呋喃基)-2-苯並呋喃-1,3-二酮、4,4'-(六氟新異亞丙基)二鄰苯二甲酸二酐以及二環[2.2.2]辛-7-烯-2,3,5,6-四羧酸二酐。
在本發明內容中,“聚合物”用語代表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
較佳者,包括二胺單體(I)作為基本建構單元的聚合物、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在本發明中為聚醯胺酸、聚醯胺酯、聚醯亞胺或其混合物,較佳為聚醯胺酸以及聚醯胺酯及/或聚醯亞胺的混合物。更佳者為聚醯胺酸以及聚醯亞胺的混合物。
在本發明內容中,“聚醯亞胺”用語具有部分或完全使聚醯胺酸或聚醯胺酯醯亞胺化。類似地,”醯亞胺化”用語在本發明具有部分或完全醯亞胺化。
在進一步較佳具體實例中,本發明關於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以及寡聚物,其係100%醯亞胺化、或具有醯亞胺化度範圍為1至99%、較佳為5至50%、更佳為10至40%重量。
較佳者,共聚合物包含至少單體(I)(較佳為二胺(I)以及四羧酸酐,較佳為四羧酸酐(V))作為基本建構單元。
進一步較佳的共聚合物包含- 進一步的二胺係不同於式(I)者,較佳為在至少一個二胺(L)存在下,具有如上所述的意義以及較佳值,及/或- 進一步的二胺(I),其中B係經至少1個、2個、3個、 4個、5個、6個或7個氟原子取代,較佳為經2個、3個或5個氟原子取代,以及更佳為經3個氟原子取代,藉此氟取代基較佳位於烷基B之末端位置,藉此B經氟取代的二胺(I)對未經氟取代的二胺(I)且較佳經極性基團(特別為腈)取代的比例較為自0.1:99.9至50:50,特別至30:70,較佳自20:80且更佳至10:90,且最佳至5:95,及/或- 進一步的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包括二胺(L)作為基本建構單元,或進一步聚合物、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不同於聚醯胺酸、聚醯胺酯或聚醯亞胺,更佳為進一步聚合物、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係選自包括以下組群的聚合物: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醯胺、聚甲基丙烯醯胺、聚乙烯基醚以及聚乙烯基酯、聚烯丙基醚以及酯、聚苯乙烯、聚矽氧烷、聚醯亞胺、聚醯胺酸以及其酯類、聚醯胺醯亞胺、聚順丁烯二酸、聚反丁烯二酸聚胺基甲酸酯以及其衍生物;及/或- 不含極性基團的第二二胺(I),其中B係經至少1個、2個、3個、4個、5個、6個或7個氟原子取代,較佳為經2個、3個或5個氟原子取代,以及更佳為經3個氟原子取代,藉此氟取代基較佳位於烷基B之末端位置,藉此B經氟取代的二胺(I)對未經氟取代的二胺(I)且較佳經極性基團(特別為腈)取代的比例較為自0.1:99.9至30:70,較佳自20:80且更佳至10:90,且最佳至5:95,及/或較佳者,進一步的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包含二胺(L)以及四羧酸酐(較佳為式(V)的四羧酸酐)作為基本 建構單元,- 可聚合光敏感劑,例如二苯基酮或苯乙酮的二胺衍生物;可聚合光自由基產生劑或可聚合UV吸收劑、可聚合抑制劑。
本發明進一步的具體實例關於一種組合物,特別為摻合物,其包括- 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單體(I)(較佳為如上所述且在上述給予較佳值範圍內的二胺(I))作為基本建構單元,或- 可得到如以下所述的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
此外,本發明較佳關於一種組合物,特別為摻合物,其包括:- 根據本發明之定義及較佳值的聚合物、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單體(I)(較佳為二胺(I))作為基本建構單元,或- 根據本發明之定義及較佳值的聚合物、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可得自於本發明之方法,或- 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單體(I)(較佳為二胺(I)),以及視需要至少一個第二單體(I)(較佳為不同於式(I)的二胺(I))或/及添加劑。較佳者為第二二胺(I),其中B係經至少1個、2個、3個、4個、5個、6個或7個氟原子取代,較佳為經2個、3個或5個氟原子取代,以及更佳為經3個氟原子取代,藉此氟取代基較佳 位於烷基B之末端位置,藉此B經氟取代的二胺(I)對未經氟取代的二胺(I)且較佳經極性基團(特別為腈)取代的比例較為自0.1:99.9至30:70,較佳自20:80且更佳至10:90,且最佳至5:95,及/或進一步聚合物、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包括不同於二胺(I)的進一步二胺(較佳為二胺(L))作為基本建構單元,或進一步聚合物、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不同於聚醯胺酸、聚醯胺酯或聚醯亞胺,更佳為進一步聚合物、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係選自由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聚酯、聚胺基甲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酯和枝狀聚合物之群組,及/或- 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單體(I)(較佳為二胺(I))以及可聚合液晶(LCP)、或聚合的液晶,較佳為具有極性基團的液晶。
包含根據本發明之定義及較佳值的聚合物、共聚合物或寡聚物之組成物(較佳為摻合物)可視需要進一步包括有機溶劑。有機溶劑包括(然而不限於)氯苯、吡咯啶酮溶劑(較佳諸如N-甲基-2-吡咯啶酮、N-乙基-2-吡咯啶酮、N-環己基-2-吡咯啶酮)、咪唑啉酮、二甲亞碸、二甲基甲醯胺、甲苯、氯仿、有機酯(諸如乙醯基乙酸酯或丁基乙酸酯、戊基乙酸酯、己基乙酸酯)、此外γ-丁內酯、甲基溶纖劑、丁基溶纖劑、丁基卡必醇、四氫呋喃、二乙二醇二乙醚、二戊基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二異丁基酮單乙二醇二甲醚等。此等溶劑可單獨或以其混合物形式使用。
進一步較佳者,本發明關於一種組合物,特別為摻合物,其包括- 根據本發明之定義及較佳值的聚合物、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包括至少二胺(I)作為基本建構單元,- 根據本發明之定義及較佳值的聚合物、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可得自於本發明之方法,以及視需要進一步的二胺,其係不同於二胺(I),較佳為二胺(L),以及添加劑,較佳為含矽烷之化合物,及/或進一步的聚合物、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包括進一步的二胺(其不同於二胺(I))作為基本建構單元,較佳為至少一個二胺(L),- 及/或進一步的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不同於聚醯胺酸、聚醯胺酯或聚醯亞胺,更佳為進一步聚合物、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係選自包括以下組群的聚合物: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醯胺、聚甲基丙烯醯胺、聚乙烯基醚以及聚乙烯基酯、聚烯丙基醚以及酯、聚苯乙烯、聚矽氧烷、聚醯亞胺、聚醯胺酸以及其酯類、聚醯胺醯亞胺、聚順丁烯二酸、聚反丁烯二酸聚胺基甲酸酯以及其衍生物;及/或及/或光活性聚合物、光活性寡聚物及/或光活性單體,及/或交聯劑,較佳為含環氧基之交聯劑,最佳為選自以下基團:4,4'-亞甲基-雙-(N、N-二縮水甘油基苯胺)、三羥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基醚、苯-1,2,4,5-四羧酸 1,2,4,5-N,N'-二縮水甘油基二醯亞胺、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基醚、N,N-二縮水甘油基環己基胺。
本發明進一步的具體實例關於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或關於組合物,較佳為摻合物,其包括- 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包括至少二胺(I)作為基本建構單元,或-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以及較佳方法可得者,較佳由至少一個二胺(I)、或二個不同二胺(I)之反應,或使至少一個二胺(I)與包括至少一個二胺(L)作為基本建構單元之聚合物、共聚合物或寡聚物接觸。
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特別為聚醯胺酸、聚醯胺酸酯以及聚醯亞胺以及其混合物可依照習知方法加以製備,例如Plast.Eng.36(1996),(Polyimides,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Marcel Dekker,Inc中所記載者。
本發明亦關於一種製備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包括二胺(I)的聚合反應。
較佳者,二胺(I)的聚合反應包含a)至少一個二胺(I)醯胺化成為聚醯胺酸或聚醯胺酯,以及b)所得到聚醯胺酸或酯經醯亞胺化成為聚醯亞胺,或c)二胺(I)經醯亞胺化成為聚醯亞胺。
例如,製備聚醯胺酸之醯胺化反應、聚縮合反應係在極性非質子性有機溶劑,例如γ-丁內酯、N,N-二甲基乙 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或N,N-二甲基-甲醯胺中之溶液進行。在大部分情形中使用等莫耳量之酐和二胺,也就是每個酐基團一個胺基基團。如果需要穩定聚合物、共聚物或寡聚物之分子量。為該目的可能加入過量或少於化學計量數量之二個成分其中之一或加入二羧酸單酐形式或為單胺形式之單-官能化合物。該等單官能化合物之例子為順丁烯二酸酐、鄰苯二甲酸酐、苯胺等等。較佳地反應係在少於100℃之溫度下進行。
在本發明方法的較佳具體實例中,醯胺化步驟a)中二胺(I)與一或多個通式(V)的四羧酸酐反應,視需要在一或多個額外的其他二胺存在下進行。
此外,本發明較佳關於一種方法,其中製備聚醯胺酸之聚縮合反應係在極性非質子性有機溶劑,較佳係選自γ-丁內酯、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或N,N-二甲基-甲醯胺中之溶液進行。此外,較佳者,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方法,其中在聚縮合反應之後,在形成聚醯亞胺之下藉由環化加熱除去水。
醯亞胺化反應,形成聚醯亞胺之聚醯胺酸的環化反應可藉由加熱進行,也就是藉由水之除去的縮合作用進行或藉由其他使用適當的試劑之醯亞胺化反應進行。
達成部份醯亞胺化作用例如,如果醯亞胺化作用以純熱進行,則聚醯胺酸之醯亞胺化作用沒有總是完全,也就是所產生之聚醯亞胺伋可仍包含部分之聚醯胺酸。完全的醯亞胺化反應係在60和250℃之溫度下,較佳地在小於 200℃之溫度下進行。
為了於較低溫度達成醯亞胺化作用,將幫助除去水之另外的試劑加至反應混合物中。該等試劑為(例如)由酸酐類,例如乙酸酐、丙酸酐、鄰苯二甲酸酐、三氟乙酸酐或三級胺類,例如三乙胺、三甲胺、三丁胺、吡啶、N,N-二甲基苯胺、二甲吡啶、三甲吡啶等等組成之混合物。上述幫助除去水之另外的試劑之量較佳地為每當量之欲縮合之聚醯胺酸為至少四當量之酸酐和二當量之胺。使用於本發明之液晶配向劑的各聚合物之醯亞胺化度可藉由控制使用於聚合物之製備中的觸媒量、反應時間和反應溫度任意地調整。在本說明中,聚合物之“醯亞胺化度”係指形成醯亞胺環或異醯亞胺(isoimide)環的聚合物之重複單元的數目對聚合物之總重複單元的數目之比例(以%表示)。在本說明中,聚醯胺酸之醯亞胺化度不進行脫水且閉環為0%。各聚合物之醯亞胺化度係藉由將聚合物溶解在氘化二甲亞碸中,所產生之溶液於室溫下使用四甲基矽烷作為標準物質進行1H-NMR測量,和從下式計算而測定。
醯亞胺化度(%)=1-(A1/A2 x B)x100
A1:以NH基團之質子為基準之峰面積(在10ppm之附近)。
A2:以丙烯酸酯雙鍵之一質子為基準之峰面積(在6.5ppm之附近)。
B:丙烯酸酯質子之數目對聚合物前驅物中的NH基團之一質子的比例。
醯亞胺化度通常在1至99%之範圍,較佳地5至50%,更佳地10至40%。
更佳者,本發明關於一種方法,其中醯亞胺化反應係在將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施用於載體之前或之後進行。
在本發明之一更佳具體實例中,二胺之聚合作用包含至少一種二胺(I)與四羧酸酐,較佳地四羧酸酐(V)之醯胺化反應,及/或醯亞胺化反應,較佳地經由高溫進行。
在本發明之進一步更佳具體實例中,二胺之聚合作用包含二胺(I)與四羧酸酐,較佳地四羧酸酐(V)之醯胺化反應,及/或醯亞胺化反應,較佳地經由高溫進行,及其中醯胺化反應及/或醯亞胺化反應係視需要地在以下存在下進行:- 在給予於上之添加劑存在下,及/或- 在另外與式(I)之二胺不同的二胺存在下,較佳地在至少一種胺(L)存在下及/或- 在包含作為一個基本結構嵌段之二胺(L)的進一步聚合物、共聚物或寡聚物存在下,或進一步聚合物、共聚物或寡聚物之存在下,其與聚醯胺酸、聚醯胺酸酯或聚醯亞胺不同,更佳地進一步聚合物、共聚物或寡聚物存在下,其係選自包括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醯胺、聚甲基烯醯胺、聚乙烯基醚和聚乙烯基酯、聚丙烯基醚和酯、聚苯乙烯、聚矽氧烷、聚醯亞胺、聚醯胺酸和它們的酯、聚醯胺醯亞胺(amidimide)、聚順丁烯二酸、聚反丁烯 二酸聚胺甲酸酯和其衍生物的聚合物之群組,較佳地,本發明關於一種製備聚合物、均-或共聚物或寡聚物的方法,包括二胺(I)和四羧酸酐,較佳地式(V)之四羧酸酐之聚合反應。
醯亞胺化反應係在醯胺化反應之後或期間進行。一般,醯亞胺化反應在醯胺化反應之後進行。
較佳為聚醯胺酸或聚醯胺酸酯之部份地醯亞胺化反應。如果聚合物僅由醯亞胺化反應製備時,二胺(I)將與具有至少二個可聚合官能基團(例如,羰基基團或鹵素基團)之醯亞胺化化合物接觸。
聚合物、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在其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側鏈包含至少一個光活性基團。較佳者,側鏈的光活性基團藉由曝露於對準光而反應。
在本發明內容中,光活性性基團用語具有能夠藉由與光(較佳為對準光)交互作用而反應之基團的意義。
用排列光處理可在單一步驟或多個個別步驟中進行。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例中,用排列光處理可在單一步驟進行。
在本發明內容中,光活性基團較佳具有較佳地具有二聚合性、異構化性、聚合性及/或交聯性基團的意義。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排列光(較佳為極化光)為可起始光排列之波長的光。較佳地,波長是在UV-A、UVB及/或UV/C-範圍,或在可見光範圍。其視波長為適當的光排列化合物而定。較佳地,光活性反應性基團對可見光及/或UV 光敏感。本發明之進一步具體實例係有關藉由雷射光產生對準光。
對準光之即時方向可垂直於基材或於任何的斜角
更佳地,對準光為至少部份直線偏振光化、橢圓偏振光化,如例如圓偏振光化、或非偏振光化;最佳地至少圓或部份直線偏振光化、或非偏振光斜暴露。尤其,最佳對準光表示實質上偏振光,特別是直線偏振光;或對準光表示非偏振光,其以斜照射施用。
在本發明之更佳具體實例中,聚合物、共聚物或寡聚物係用偏振光處理,特別是直線偏振光,或藉由用非偏振光光線之斜輻射。
更佳者,本發明具體實例關於一種製備方法,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經偏振光(特別為直線偏振光)、或經非偏振光之斜輻射。
進一步較佳者為本發明的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 其中,至少1%、較佳為至少5%、更佳為至少8、最佳為10或更多%、特別最佳為至少15%、更特別最佳為至少30%、較佳為至少75%的重複單元包括具有光活性基團的側鏈;及/或- 其中,光活性基團能夠聚合性、異構化性、聚合性;及/或- 其中聚合物或寡聚物分別地為聚合物凝膠或聚合物網絡,或寡聚物凝膠或寡聚物網路;及/或 - 其中聚合物、均-共聚物或寡聚物具有在0.05至10 dL/g範圍之固有黏度,較佳地在0.05至5 dL/g之範圍;及/或- 其中聚合物、均-共聚物或寡聚物包含從2至2000個重複單元,特別是從3至200個重複單元;及/或- 其中聚合物、均-共聚物或寡聚物係於均聚物之形式或共聚物之形式,較佳地統計(statistical)共聚物之形式。
本發明之進一步較佳具體實例係有關具有在0.05至10 dL/g之範圍,更佳地在0.05至5 dL/g之範圍的固有黏度之聚合物、共聚物或寡聚物。本文中,固有黏度(η inhp=In η rel/C)係藉由於30℃使用N-甲基-2-吡咯啶酮作為溶劑測量一種用於評估其黏度的於0.5克/100毫升溶液之濃度的包含聚合物均-或寡聚物之溶液中測定。
除此之外,本發明之一較佳具體實例係有關包含從2至2000個重複單元,特別是從3至200個重複單元之聚合物、均-共聚物或寡聚物。
本發明亦關於本發明之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在用於製備聚合物或寡聚物層(特別為定位層)之用途。
在本發明內容中,“聚合物或寡聚物層”用語具“聚合物層、共聚合物層、均聚合物層或寡聚物層”之意義。
在本發明內容中,聚合物或寡聚物層較佳為定位層。
本發明之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可以聚合物層或寡聚物層形式單獨使用或與其他聚合物、寡聚物、單體、光活性聚合物、光活性寡聚物及/或光活性單體併用,視即將加入之聚合物或寡聚物層之應用而定。因此,應理 解藉由改變聚合物或寡聚物層之組成,可能控制特定及所欲性質,例如誘導預傾角、或抑傾(surpressing of tilt)、優良表面濕潤、高電壓保持率、特定錨定能量等。
聚合物或寡聚物層可以很快地製備自本發明的聚合物或寡聚物且本發明進一步的具體實例係關於包括本發明的聚合物或寡聚物的聚合物或寡聚物層,其較佳為經對準光處理而製備。
較佳者,本發明關於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層,其包括本發明的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或根據本發明而製備。
進一步,本發明關於聚合物或寡聚物層之製備方法,係藉由對準光照射本發明的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
聚合物或寡聚物層之製備較佳為將一或多個本發明的聚合物或寡聚物施用於支撐物,以及在醯亞胺化之後或沒有醯亞胺化,用對準光照射聚合物或寡聚物或聚合物混合物或寡聚物混合物。對準光具有上述給予的意義以及較佳值。
在本發明更佳具體實例中,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經偏振光(特別為直線偏振光)或藉由用非偏振光光線之斜輻射。
在本發明內容中所用“支撐物”用語較佳為透用或非透明,較佳為玻璃或塑膠物質、聚合物薄膜、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三-乙醯基纖維素(TAC)、聚丙烯、其視 需要經氧化銦錫(ITO)塗佈,然而不限定於它們。
一般而言,包括本發明的聚合物或寡聚物的組合物係使用為技藝所習知的一般塗佈和印刷方法施用,例如可以使用旋轉塗佈、半圓形塗佈(meniscus-coating)、線塗佈(wire-coating)、狹縫式塗佈法(slot-coating)、平版印刷(offset-printing)、柔性版印刷、凹版印刷(gravur-printing)、噴墨印刷。塗佈方法例如為旋轉塗佈、氣刀刮佈、刀片塗佈、刮刀塗佈、逆向滾筒塗佈、轉移滾筒塗佈、凹版滾式塗佈、吻合滾式塗佈、澆鑄塗佈、噴塗佈、狹縫噴嘴式塗佈、軋光塗佈、電沉積塗佈、浸漬入塗佈或模具塗佈。
印刷方法例如為凸版印刷,例如彈性印刷、噴墨印刷、凹刻(intaglio)印刷,例如直接凹版印刷或平版凹版印刷、微影印刷例如平版印刷、或鋼板印刷例如網版印刷。
本發明進一步較佳具體實例關於未經結構化或經結構化之聚合物層或寡聚物。
此外,本發明關於經結構化聚合物層或寡聚物層之製備方法,其包括改變聚合物或寡聚物層內的定位方向及/或傾角。
例如可藉由控制對準光的照射方向來改變定位方向及/或傾角。應理解藉由選擇性照射聚合物或寡聚物層的特定區域,可對層的非常特定的區域對準。用此方式,可提供具有經定義傾角之層。
進一步較佳者為一種製備聚合物層或寡聚物層之方法; 用於製備聚合物層或寡聚物層的平面多領域平面排列;及/或用於製備具有在本發明所給予意義及較佳值範圍內的傾角的聚合物層或寡聚物層。
本發明進一步較佳具體實例關於包括一或多個本發明之聚合物或寡聚物的定位層。
在本發明內容中,定位層具有與排列層、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層相且的意義及較佳值,且較佳為光排列層。
本發明更佳的具體實例關於本發明用於液晶的平面排列的定位層。
在本發明內容中,“液晶平面排列”用語意味著液晶具有傾角。
本發明內容中所用傾角用語為介於液晶指示器與排列層表面之間的角度。液晶指示器將意味液晶分子的長軸的平均方向。本發明內容中,平面排列將意味著傾角小於30°,較佳為0至30°。
在較佳具體實例中,光排列層在液晶材料中誘導的傾角小於10°,較佳為0至10°。在更佳的具體實例中,傾角係小於5°,較佳為0至5°,且最較佳的具體實例中,傾角係小於1°,較佳為0至1°。
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例為本發明的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層(特別為定位層)在以下之排列(特別為平面排列)的用途: -a)液晶組合物,其包括可聚合單體、較佳為單-或/及多-可聚合單體、或聚合物或寡聚物,其係為該可聚合單體的聚合形式,或/及-b)液晶,其被夾於一對聚合物薄膜之間,該薄膜製備於b1)至少一個在該液晶材料中的可聚合單體,或/及b2)至少單一可聚合液晶、LCP,例如敘述於US2012/0114907A1中者,且其併入本發明供參考;且該聚合物薄膜係形成於該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層之上。
本發明液晶組合物包含可聚合單體、或聚合物或寡聚物,其係為該可聚合單體的聚合形式。可聚合單體或聚合物或寡聚物為雙官能性及/或具有硬核心(例如苯)。進一步較佳為可聚合單體、或聚合物或寡聚物,其具有一或多個環或縮環結構以及直接鍵結至該環或縮環結構的官能基團。
更佳者為式(IXXX)單體P1-S1-A1-(Z1-A2)n-S2-P2 (IXXX)其中P1以及P2係官能性基團且係獨立地選自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鹵素丙烯酸酯、例如氟丙烯酸酯、氯丙烯酸酯;氧雜環丁烷基(oxetanyl)、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烯丙基、烯丙基氧基、乙烯基、乙烯基氧基以及環氧基基團,S1以及S2彼此獨立地為單鍵或間隔單元,A1以及A2為環結構且獨立地選自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 碳環或雜環芳香族或脂環族基團,其具有在本發明所給予的意義及較佳值,特較佳為1,4-伸苯基萘-2,6-二基、聯三苯基、聯四苯基、菲基團、Z1係選自-O-、-CO-、-CH(OH)-、-CH2(CO)-、-OCH2-、-CH2O-、-O-CH2-O-、-COO-、-OCO-、-(CO)-(CO)-、-OCF2-、-CF2O-、-CF2-、-CON(C1-C16烷基)-、-(C1-C16烷基)NCO-、-CONH-、-NHCO-、-HNOCO-、-OCONH-、-NHCONH-、-OCOO-、-CO-S-、-S-CO-、-CSS、-SOO-、-OSO-、-SOS-、-SO-、-CH2(SO)-、-SO2-、-CH=CH-、-C≡C-、-CH=CH-COO-、-OCO-CH=CH-、-CH=N-、-C(CH3)=N-、-N=N-、或單鍵;或環狀、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24伸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原子、CH-或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聯結基團置換;較佳者,Z1為-O-、-CO-、-COO-、-OCO-、-OCOO-、-OCF2-、-CF2O-、-CON(CH3)-、-(CH3)NCO-、-CONH-、-NHCO-、-CO-S-、-S-CO-、-CSS、-SOO-、-OSO-、-CSS-、-SOO-、-OSO-、-CH2(SO2)-、-CH2-CH2-、-OCH2-、-CH2O-、-CH=CH-、-C≡C-、-CH=CH-COO-、-OCO-CH=CH-、或單鍵;更佳者,Z1為-COO-、-OCO-、-OCOO-、-OCF2-、-CF2O-、-CON(CH3)-、-(CH3)NCO-、-CONH-、-NHCO-、-CO-S-、-S-CO-、-CS-S-、-SOO-、-OSO,特別為-COO-、-OCO-、-OCF2-、-CF2O-、-CON(CH3)-、-(CH3)NCO-、-CONH-、-NHCO-或單鍵,最佳者,Z1為單鍵、-COO-或-OCO-;以及n為1、2、或3的整數。
本發明內容中所用“聯結基團”用語較佳為選自單鍵、-S-、-S(CS)-、-(CS)S-、-CO-S-、-S-CO-、-O-、-CO、-CO-O-、-O-CO-、、-NR2’-、-NR2’-CO-、-CO-NR2’-、-NR2’-CO-O-、-O-CO-NR2’-、-NR2’-CO-NR2’--、-CH=CH-、-C≡C-、-O-CO-O-、-Si(CH3)2-O-Si(CH3)2-、環狀、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24伸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原子、CH-或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O-置換;以及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伸環己基且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伸苯基,且其中:R2’代表氫原子或C1-C6烷基;特別為氫或甲基;其限制條件為聯結基團的氧原子彼此不直接聯結;較佳為單鍵、-O-、-O(CO)、-S-、-(CO)O-或、-NR2’-。
在式(IXXX)中,P1以及P2較佳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基團,S1以及S2為單鍵,Z1較佳為單鍵,且n較佳為0或1。
最佳者為由式(XXX)、(XXXI)或(XXXII)中任一者所代表的化合物
其中,P1以及P2彼此獨立地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氧雜環丁烷、順丁烯二醯亞胺、烯丙基、烯丙基氧基、乙烯基、乙烯基醯胺、乙烯基氧基以及環氧基基團、環氧基衍生物、丁氧基以及丁氧基衍生物,B為單鍵、-CO-C(C1-C6烷氧基)2-、-COO-、-OCO-,Y1、Y2、Y3、Y4、Y5、Y6彼此獨立地為氫、直鏈或支鏈C1-C16烷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氟、二-(C1-C16烷基)胺基、C1-C15烷氧基、硝基、腈及/或氯取代;且其中一或多個C-原子、CH-或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聯結基團置換;鹵素或腈;較佳的取代基為C1-C6烷基、特別為甲基或乙基、C1-C6烷氧基基團、特別為甲氧基或乙氧基、氯、氟、或腈、更佳為甲氧基、氯、氟、或CN以及最佳為甲氧基、氯或氟;此外,如果芳香基係經取代的,則較佳為經取代一次或二次;S1、S2彼此獨立地為單鍵或間隔單元,其較佳為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24伸烷基,其中一或多個、較佳為非相鄰、C-原子、CH-或CH2-基團可經在上述給予意義及較佳值範圍內的聯結基團置換,且較佳為經單鍵、-O-、-O(CO)、-S-、-(CO)O-或、-NR2-置換,且其中取代基較佳為至少一個C1-C6烷基、較佳為甲基。
在式(IXXX)中,P1以及P2較佳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基團,S1以及S2為單鍵,Z1較佳為單鍵,且n較佳為0或1。
最佳者為由式(XXX)、(XXXI)或(XXXII)所代表的化合 物
其中,P1以及P2彼此獨立地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氧雜環丁烷、順丁烯二醯亞胺、烯丙基、烯丙基氧基、乙烯基、乙烯基氧基以及環氧基基團,Y1、Y2、Y3、Y4、Y5、Y6彼此獨立地為氫、直鏈或支鏈C1-C16烷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氟、二-(C1-C16烷基)胺基、C1-C15烷氧基、硝基、腈及/或氯取代;且其中一或多個C-原子、CH-或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經聯結基團置換;鹵素或腈;較佳的取代基為C1-C6烷基、特別為甲基或乙基、C1-C6烷氧基基團、特別為甲氧基或乙氧基、氯、氟、或腈、更佳為甲氧基、氯、氟、或CN且最較佳為甲氧基、氯或氟;此外,如果芳香基係經取代的,則其較佳為經取代一次或二次;S1、S2彼此獨立地為單鍵或間隔單元,其較佳為直鏈或支鏈、經取代的或未經取代的C1-C24伸烷基,其中一或多個、較佳為非相鄰、C-原子、CH-或CH2-基團可經在上述給予意義及較佳值範圍內的聯結基團置換,且較佳為經單鍵、-C-、-O(CO)、-S-、-(CO)O-或、-NR2-置換,且其中取代基較佳為至少一個C1-C6烷基、較佳為甲基。
在式(XXX)以及(XXXII)中,苯環的取代基基團係位於鄰位置、間位置或對位置。在式(XXXI)中,萘環的取代基基團係位於鄰位、間位或對位、ana-位置、E(epi)-位置、kata-位置、pen-位置、pros-位置、amphi-位置、或2,7-位置。苯環的取代基基團較佳為位於上述位置中的對-位置。萘環的取代基基團較佳為位於上述位置中的amphi-位置。
較佳為:
一般而言,液晶組合物或液晶層並不特別受到限制,前提是其包含如上所述的單-或/及多-可聚合單體。液晶組合物或液晶層可因此由已公開習知的各種液晶材料製成。液晶組合物或液晶層可由相同或不且於顯示器用途的液晶材料製成。
為可聚合形式可聚合單體的寡聚物,一般而言不侷限於任何分子量。較佳的分子量範圍為200至5000 Dalton,更佳的範圍為500至2000 Dalton且最佳的範圍為500至1000 Dalton。
用於製備液晶顯示器面板的方法可涉及使用聚合啟始劑,例如甲乙酮過氧化物以及以苯甲醯基醚為基礎的化合物。
較佳,本發明關於一種製備液晶顯示器的方法,其包括施用至少單一LCP至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層(較佳為定位薄膜)之上且聚合該LCP。
一般而言,聚合反應係在藉由照射或在高溫下進行。
LCP可以任何量供應(施用)於定位薄膜之上,所以量不特別受侷限。該量可根據例如藉由單體LCP的聚合反應所形成的LCP聚合物薄膜的個別厚度合適地設定。
進一步較佳者,本發明關於一種製備液晶顯示器之方法,其包括使包括本發明的可聚合單體或為該可聚合單體之聚合形式的聚合物或寡聚物的液晶組合物與本發明至少單一定位層(較佳為互相面對之二定位層)接觸;以及使該可聚合單體聚合。
一般而言,聚合方法至今不受侷限,因為該方法對所製備裝置沒有副作用。較佳者,聚合反應係在照射、特別是UV照射之下,或藉加熱而進行。
本發明進一步特佳地關於為光學或電光學裝置未結構化或結構化元件,特別為LCD,其包括一對互相面對的基材;其中該基材被提供一對本發明的定位層,以及a)視需要,LCP聚合物薄膜,其中該聚合物薄膜係形成於定位層之上,或b)液晶組合物,其較佳包括由至少上述可聚合單體形成的聚合物,其液晶組合物係夾於一對定位層之間。
本發明亦關於此種定位層用於液晶的排列,較佳為平面排列的用途,較佳用於製備未經結構化或結構化光學-或電-光學元件,較佳為用於製造混合層元件。較佳者,此等光學或電-光學裝置具有至少一個定位層以及未經結構化或結構化光學元件以及多層系統。該層或該等層之每一層可 包含一或多個區域的不同空間定位。
進一步,本發明較佳關於本發明之定位層於誘導相鄰結晶層之平面排列的用途,特別是用於操作晶胞(晶胞)(其中提供平面定向),例如於IPS中、例如IPS模式S-IPS(超級IPS)、AS-IPS(先進超級IPS)、E-IPS(增強IPS)、H-IPS(水平IPS)、UH-IPS、S-IPS II、e-IPS、p-IPS(功能性IPS)、PLS技術(平面至線切換)、PS-IPS(聚合物穩定化IPS)、場誘導光反應性排列IPS FFS(邊緣電場切換)、TN(轉向列型)、STN(超扭轉向列型)。
進一步,本發明關於一種定位層,其包括至少一個本發明的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
用於液晶的平面排列的本發明的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層。
照射時間視個別燈之輸出而定,且可為數秒至若干小時不等。然而,亦可藉由使用例如僅允許適用於反應之輻射通過之濾光器照射均質層來進行光反應。
本發明進一步具體實例關於一種製備液晶顯示器(較佳為包括液晶的平面排列的LCD,更特別為包括IPS模式的LCD)之方法,該顯示器包括本發明的定位層以及電極,該方法包含以偏振光進行材料的曝光、較佳為第一曝光,其中曝光誘導液晶的定位方向垂直於偏振光,或/及其中,曝光,較佳為第一曝光,誘導液晶定位方向且偏振光方向的角度大於70°,或/及其中,使用偏振光以電極與極光方向之間大於70°的角 度進行曝光,較佳為第一曝光。
偏振光方向應意味著曝光期間排列層表面與偏振光的偏振光化平面的交互作用線(intersection line)。如果偏振光被橢圓偏振光化,偏振光化平面將意味著由光入射方向以及偏振光化橢圓的主軸所定義的平面。
在本發明內容中所用偏振光方向用語不僅敘述曝光程序期間的方向,亦意指在曝光之後在排列層上的偏振光方向,因為在曝光期間被施用。
電極較佳為平行帶、鋸齒狀或梳狀電極形式。
較佳者,本發明關於光學以及電-光學未結構化或結構化構造元件,較佳為液晶顯示器晶胞、多層以及混合層元件,其包括至少一個本發明的聚合物層、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層。
本發明之光學或電光學元件用語較佳具有例如以下含義:多層系統或用於製備顯示器波導之裝置、安全或商標保護元件、條形碼、光柵、濾光器、延遲器、補償膜、反射型偏振膜、吸收型偏振膜、各向異性散射型膜補償器及延遲膜、扭轉延遲膜、膽固醇型液晶膜、客體-主體液晶膜、單體波紋膜、近晶型液晶膜、偏振器、壓電單元、展現非線性光學性質之薄膜、裝飾性光學元件、增亮膜、波長-頻帶選擇性補償組件、多域補償組件、多視圖液晶顯示器組件、消色差延遲器、偏振狀態修正/調節膜、光學或電光學感測器組件、增亮膜組件、基於光之電信裝置組件、具有各向異性吸收器之G/H偏振器、反射型圓偏振器、反射型 線性偏振器、MC(單體波紋膜)、扭轉向列(TN)液晶顯示器、混合配向向列型(HAN)液晶顯示器、電控制雙折射(ECB)液晶顯示器、超扭轉向列型(STN)液晶顯示器、光學補償雙折射(OCB)液晶顯示器、π-晶胞液晶顯示器、PLS技術(平面至線切換)、PS-IPS(聚合物穩定化IPS)、平面內轉換(IPS)液晶顯示器,例如IPS模式諸如S-IPS(超級IPS)、AS-IPS(先進超級IPS)、E-IPS(增強IPS)、H-IPS(水平IPS)、UH-IPS、S-IPS II、e-IPS、p-IPS(功能性IPS)、場誘導光反應性排列IPS、邊緣電場切換(FFS)液晶顯示器、(FPA)場誘導之光活性配向;混合FPA;VA-IPS模式液晶顯示器,或使用藍相液晶之顯示器;所有上述顯示器類型均以透射或反射或透射反射模式應用。
更佳者,光學或電-光學元件為PLS技術(平面至線切換)、PS-IPS(聚合物穩定化IPS)、平面內轉換(IPS)液晶顯示器,例如IPS模式諸如S-IPS(超級IPS)、AS-IPS(先進超級IPS)、E-IPS(增強IPS)、H-IPS(水平IPS)、UH-IPS、S-IPS II、e-IPS、p-IPS(功能性IPS)、場誘導光反應性排列IPS、邊緣電場切換(FFS)液晶顯示器、(FPA)場誘導之光活性配向;混合FPA;VA-IPS模式液晶顯示器,或使用藍相液晶之顯示器;所有上述顯示器類型均以透射或反射或透射反射模式應用。
本發明的優點無法被熟習此技藝人士所預見。
很驚訝地發現,特徵為當特定類別聚合物之特徵為當受與使液晶定位之偏振活性光的偏振方向垂直(或高角度) 的偏振光照射定向照射,得到光排列材料,特別為用於液晶的平面定位的光排列層(例如以IPS模式),其具有優良或中等排列品質。較佳亦可獲致高排列強度以及電子性能,例如小傾角以及高錨定能量以及穩定性。
實施例 實施例中所用定義:
1H NMR:1H核磁共振光譜
DMSO-d6:氘代二甲亞碸
300MHz:300兆赫茲
M:多重峰
D:二重峰
Dd:雙二重峰
t.三重峰
s.單峰
q:五重峰
qi:四重峰
br:寬峰
HCl:氯化氫
HCl溶液(25%):體積百分比
NaOH:氫氧化鈉
NaOH(30%):重量百分比
NMP:N-甲基-2-吡咯啶酮
THF:四氫呋喃
TBME:三級丁基甲基醚
DMF:N,N-二甲基甲醯胺
NaHCO3:碳酸氫鈉
H2SO4:硫酸
[η]:黏度
毫升C3005:為可自Merck KGA取得的液晶混合物,其具有介電異向性為5.1、光學異向性為0.0995以及旋轉黏度為56 m.Pa.s。
實施例1 6-{2-甲氧基-4-[(1E)-3-甲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氧基}己基3,5-二胺基苯甲酸酯之製備 1.1- (2E)-3-(4-羥基-3-甲氧基苯基)丙-2-烯酸甲酯之製備
將20克(103毫莫耳)(2E)-3-(4-羥基-3-甲氧基苯基)丙-2-烯酸溶於206毫升MeOH。一次加入2.8升(52毫莫耳)濃H2SO4。讓溶液在90℃反應2小時。然後讓反應混合物冷卻且被倒入冰水中。含水層經100毫升TBME萃取三次。混合的有機層經200毫升NaHCO3飽和溶液洗滌。然後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產物在真空下乾燥而製得呈白色粉末的21.4克(100%)(2E)-3-(4-羥基-3-甲氧基苯基)丙-2-烯酸酯,在未經進一步純化之下使用。
1.2- (2E)-3-{4-[(6-羥基己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2-烯酸甲酯之製備
將22克(106毫莫耳)(2E)-3-(4-羥基-3-甲氧基苯基)丙-2-烯酸酯以及15.5克(114毫莫耳)6-氯己-1-醇溶於70毫升DMF。加入18.5克(134毫莫耳)碳酸鉀以及1.7克(10毫莫耳)碘化鉀,且將懸浮液加熱至100℃達24小時。反應混合物被冷卻至室溫且被倒入冰水中。加入25%HCl溶液,且濾除沉澱。使用甲苯:乙酸乙酯(2:1)作為沖提劑將殘留物於管柱層析純化而產生24.1克(74%)呈白色粉末之(2E)-3-{4-[(6-羥基己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2-烯酸酯。
1.3- 6-{2-甲氧基-4-[(1E)-3-甲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氧基}己基3,5-二硝基苯甲酸酯之製備
17.9克(78毫莫耳)3,5-二硝基苯甲醯基氯化物溶於147毫升甲苯,以及將20滴DMF加入。加入24克(78毫莫耳)(2E)-3-{4-[(6-羥基己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丙-2-烯酸酯、0.475克(4毫莫耳)4-二甲基胺基吡啶以及9.23克(117毫莫耳)吡啶。混合物在室溫下被攪拌96小時。然後加熱溶液至60℃,以及加入58毫升MeOH。懸浮液在室溫下經攪拌1小時,以及在0℃攪拌1小時。濾除沉澱。使用甲苯:乙酸乙酯(19:1)、接著甲苯:乙酸乙酯(9:1)使殘留物進行層析而產生25克呈橙色粉末之(64%)純6-{2-甲氧基-4-[(1E)-3-甲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氧基}己基3,5-二 硝基苯甲酸酯。
1.4- 6-{2-甲氧基-4-[(1E)-3-甲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氧基}己基3,5-二胺基苯甲酸酯之製備
將5克(9.7毫莫耳)6-{2-甲氧基-4-[(1E)-3-甲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氧基}己基3,5-二硝基苯甲酸酯溶於84毫升DMF以及9毫升水的混合物。加入15.7克(58毫莫耳)氯化鐵六水合物。在30分鐘內分數次加入6.31克(97毫莫耳)鋅粉末。讓混合物反應2小時。然後將反應混合物分配於乙酸乙酯以及水之間,以及予以過濾。有機相經水重覆洗滌,經硫酸鈉乾燥、以藉由旋轉蒸發而濃縮。使用甲苯:乙酸乙酯(1:3)作為沖提劑、於矽膠上過濾殘留物而產生2.7克呈白色粉末之(61%)6-{2-甲氧基-4-[(1E)-3-甲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氧基}己基3,5-二胺基苯甲酸酯。
1H NMR(300 MHz)in DMSO-d6:7.57(d、1H)、7.35(d、1H)、7.22(dd、1H)、6.97(d、1H)、6.54(d、1H)、6.43(d、2H)、6.02(t、1H)、4.99(s、4H)、4.18(t、2H)、3.97(t、2H)、3.80(s、3H)、3.65(s、3H)、1.70(m、4H)、1.45(m、4H)。
實施例2 4-{(1E)-3-[2-(2、4-二胺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之製備 2.1- 4-(3-腈丙氧基)苯甲酸之製備
將46.8克(307毫莫耳)甲基-4-羥基苯甲酸酯、50克(338毫莫耳)4-溴丁烷腈溶於535毫升NMP。將5.1克(31毫莫耳)碘化鉀以及128克(93毫莫耳)碳酸鉀加入,以及將懸浮液加熱至80℃。經過48小時,加入15克氫氧化鈉以及49毫升水的混合物。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100℃達5小時。然後,將溶液冷卻,以及加入480毫升水。移除含水層,以及將有機層倒入1.5升冰水中。加入81毫升25%HCl溶液。濾除沉澱,以及用250毫升水予以洗滌。將所得產物併入600毫升MeOH。然後將懸浮液攪拌1小時,以及濾除而製得50.1克呈白色粉末的(80%)4-(3-腈丙氧基)苯甲酸,在未經進一步純化之下使用。
2.2- (2E)-3-(4-{[4-(3-腈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丙-2-烯酸之製備
將16.8克(82毫莫耳)4-(3-腈丙氧基)苯甲酸懸浮於56毫升甲苯中,以及加入數滴DMF。將懸浮液加熱至75℃,以及加入10.7克(90毫莫耳)亞硫醯氯。經過2小時,在減壓下移除亞硫醯氯。溶液被冷卻至室溫。加入10.2克(83毫莫耳)4-羥基苯甲醛、0.5克(4毫莫耳)4-二胺基吡啶以及28克(355毫莫耳)吡啶。經過3小時,加入14.5克(140毫莫耳)丙二酸以及3克(42毫莫耳)吡咯啶。讓反應混合物在80℃反應30分鐘。然後,加入16.8毫升MeOH,以及讓懸浮液冷卻,且在0℃保持1小時。過濾產物,且於57毫升MeOH、11毫升水以及7.5克25%HCL溶液之溶液中懸浮2 小時。過濾固體以及用MeOH以及庚烷洗滌。將產物於乙腈中結晶而製得呈白色粉末的23克(80%)(2E)-3-(4-{[4-(3-腈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丙-2-烯酸。
2.3- 2-(2,4-二硝基苯基)乙醇之製備
將22.6克(100毫莫耳)2,4-二硝基苯基乙酸溶於150毫升THF,以及於2小時內滴加入300毫升硼烷-THF錯合物1.0 M溶液(於THF中)。於25℃經過3小時,加入200毫升水。然後,將反應混合物倒入乙酸乙酯以及水中。用水重覆洗滌有機相,以及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以在減壓下濃縮。使用甲苯:乙酸乙酯(1:1)作為沖提劑讓殘留物進行層析以及於乙酸乙酯/己烷中結晶而產生20.7克呈淺黃色結晶之(98%)2-(2,4-二硝基苯基)乙醇。
2.4- 4-{(1E)-3-[2-(2,4-二硝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之製備
將21.1克(60毫莫耳)(2E)-3-(4-{[4-(3-腈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丙-2-烯酸、12.7克(60毫莫耳)2-(2,4-二硝基苯基)乙醇、0.366克4-二甲基胺基吡啶溶於120毫升二氯甲烷。在0℃加入12.6克(66毫莫耳)N-(3-二甲基胺基丙基)-N'-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EDC鹽酸鹽)。溶液在0℃攪拌1小時,以及在室溫攪拌整夜。在室溫經過2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分配於二氯甲烷以及水之間。使用水重複洗 滌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經過濾旋轉蒸發而濃縮。產物於真空下40℃乾燥而產生29.2克呈淺黃色粉末之(89%)4-{(1E)-3-[2-(2,4-二硝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
2.5- 4-{(1E)-3-[2-(2、4-二胺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之製備
以類似於6-{2-甲氧基-4-[(1E)-3-甲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氧基}己基3,5-二胺基苯甲酸酯(實施例1)之方式,從4-{(1E)-3-[2-(2,4-二硝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製備4-{(1E)-3-[2-(2,4-二胺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
1H NMR(300 MHz)in DMSO-d6:8.10(d、2H)、7.83(d、2H)、7.69(d、1H)、7.33(d、2H)、7.15(d、2H)、6.65(d、1H)、6.61(d、1H)、5.91(d、1H)、5.81(dd、1H)、4.65(s、4H)、4.18(m、4H)、2.69(t、4H)、2.08(qi、2H)。
實施例3 4-{(1E)-3-[(4,4'-二胺基-2'-{[(3E)-4-(4-{[4-(3-腈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2-側氧基丁-3-烯基]氧基}-1,1'-聯苯-2-基)甲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 3.1- 4,4’-二硝基-1,1’-聯苯-2,2’-二羧酸之製備
在室溫下將30.0克(124毫莫耳)聯苯二甲酸(diphenic acid)溶於469克(4.59莫耳)濃硫酸(96%)。將溶液冷卻至-15℃,以及將92.4克(1000毫莫耳)濃硝酸(69%)以及12.0克(117毫莫耳)濃硫酸(96%)的混合物緩慢加入,使得混合物溫度維持在低於0℃。添加之後,讓溶液在室溫下反應24小時。然後,將混合物倒入碎冰中。藉過濾收集沉澱、用水洗滌以及在真空室溫下乾燥10小時而產生39.1克呈白色粉末(95%)4,4’-二硝基-1,1’-聯苯-2,2’-二羧酸。
3.2- 4,4’-二硝基-1,1’-聯苯-2,2’-二甲醇之製備
將80克(241毫莫耳)4,4’-二硝基-1,1’-聯苯-2,2’-二羧酸溶於225毫升THF,以及在1小時期間滴加入1.4升(1440毫莫耳)硼烷-四氫呋喃錯合物1.0 M溶液(於THF中)。25℃經過19小時,小心加入500毫升水。經過1小時,使用30毫升1NHCl溶液將溶液酸化至pH=1-2,以及攪拌30分鐘。然後,將反應混合物分配於乙酸乙酯以及水之間。有機相經水重複洗滌、經硫酸鈉乾燥、經過濾、旋轉蒸發而濃縮。48克呈白色粉末之(66%)2,2’-雙(羥基甲基)-4,4’-二硝基-1,1’-聯苯殘留物,在未經進一步純化之下使用。
3.3- 4-{(1E)-3-[(2'-{[(3E)-4-(4-{[4-(3-腈丙氧基)苯甲醯 基]氧基}苯基)-2-側氧基丁-3-烯基]氧基}-4,4'-二硝基-1,1'-聯苯-2-基)甲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之製備
以類似於4-{(1E)-3-[2-(2,4-二硝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實施例2之2-4段)之方式從4,4’-二硝基-1,1’-聯苯-2,2’-二甲醇以及(2E)-3-(4-{[4-(3-腈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丙-2-烯酸(實施例2之2-2段)製備4-{(1E)-3-[(2'-{[(3E)-4-(4-{[4-(3-腈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2-側氧基丁-3-烯基]氧基}-4,4'-二硝基-1,1'-聯苯-2-基)甲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
3.4- 4-{(1E)-3-[(4,4'-二胺基-2'-{[(3E)-4-(4-{[4-(3-腈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2-側氧基丁-3-烯基]氧基}-1,1'-聯苯-2-基)甲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之製備
以類似於6-{2-甲氧基-4-[(1E)-3-甲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氧基}己基3,5-二胺基苯甲酸酯(實施例1)之方式,從4-{(1E)-3-[(2'-{[(3E)-4-(4-{[4-(3-腈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2-側氧基丁-3-烯基]氧基}-4,4'-二硝基-1,1'- 聯苯-2-基)甲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製備4-{(1E)-3-[(4,4'-二胺基-2'-{[(3E)-4-(4-{[4-(3-腈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2-側氧基丁-3-烯基]氧基}-1,1'-聯苯-2-基)甲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
1H NMR(300 MHz)in DMSO-d6:8.06(d、4H)、7.77(d、4H)、7.62(d、2H)、7.29(d、4H)、7.13(d、4H)、6.84(d、2H)、6.71(d、2H)、6.57(d、2H)、6.56(dd、2H)、5.18(s、4H)、4.84(s、4H)、4.15(t、4H)、2.68(t、4H)、2.07(qi、4H)。
實施例4 6-{[(2E)-3-(4-{[4-(2-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丙-2-烯醯基]氧基}己基3,5-二胺基苯甲酸酯 4.1- 4-(2-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酸甲酯之製備
在室溫下,將4.3毫升(37.5毫莫耳)甲氧基乙醇以及10.1克(37.5毫莫耳)聯三苯膦加入61克(30毫莫耳)4-羥基苯甲酸甲酯於120毫升THF中的溶液。緩慢地加入在110毫升THF中的7.7毫升(37.5毫莫耳)二異丙基偶氮二羧酸酯(DIAD),使得溫度被維持在10℃。在室溫下經過18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倒入冰水中,使用1N HCl溶液酸化。含水相經乙酸乙酯萃取,然後用水重複洗滌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經過濾、旋轉蒸發而濃縮。使用環己烷:乙酸乙酯(4:1)對殘留物進行層析而產生6.6克(98%)呈白色粉末的純4-(2-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酸甲酯。
4.2- 4-(2-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酸之製備
將4.3克(64.95毫莫耳)氫氧化鉀加入6.1克(29毫莫耳)4-(2-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酸甲酯於100毫升EtOH中的溶液。將溶液加熱至回流1小時,以及被倒入冰水中,以及25%HCl溶液酸化。混合物經過濾,以及用100毫升水洗滌2次。將固體懸浮於100毫升乙腈之中達1小時,以及濾除沉澱,在減壓下乾燥而產生3.9克(70%)呈白色粉末的純4-(2-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酸。
4.3- (2E)-3-{4-[(乙氧基羰基)氧基]苯基}丙-2-烯酸之製備
將67克(400毫莫耳)(2E)-3-(4-羥基苯基)丙-2-烯酸於0℃加入57.4克(880毫莫耳)氫氧化鉀於600毫升之混合物,滴加入46.6毫升(480毫莫耳)氯碳酸乙酯,使得溫度被維持在10℃。讓反應混合物接著在在25℃反應2小時,然後用200毫升25%HCl溶液酸化至pH=1。濾除沉澱,以及用500毫升水洗滌。殘留物在2升甲苯中結晶以及在真空下乾燥而產生79克(74%)呈白色粉末的純(2E)-3-{4-[(乙氧基羰基)氧基]苯基}丙-2-烯酸。
4.4- (2E)-3-{4-[(乙氧基羰基)氧基]苯基}丙-2-烯酸6-氯己酯之製備
將69.2克(343毫莫耳)N-(3-二甲基胺基丙基)-N'-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EDC鹽酸鹽)於0℃加入95.4克(343毫莫耳)(2E)-3-{4-[(乙氧基羰基)氧基]苯基}丙-2-烯酸、4.27克(34.3毫莫耳)4-二甲基胺基吡啶於1.5升二氯甲烷的溶液。在10℃對此混合物加入46.7毫升(343毫莫耳)氯己醇於100毫升二氯甲烷中的溶液。讓溶液於室溫攪拌22小時。然後,將反應混合物分配於二氯甲烷與水之間。有機相經水重複洗滌、經硫酸鈉乾燥、經過濾、旋轉蒸發而濃縮。使用甲苯讓殘留物進行層析而產生89.3克(72%)呈白色粉末的純(2E)-3-{4-[(乙氧基羰基)氧基]苯基}丙-2-烯酸6-氯己酯。
4.5- (2E)-3-(4-羥基苯基)丙-2-烯酸6-氯己酯之製備
稀釋於780毫升丙酮中的25%NH3溶液被滴加入89.3克(247毫莫耳)(2E)-3-{4-[(乙氧基羰基)氧基]苯基}丙-2-烯酸6-氯己酯於752毫升吡啶中的溶液。讓混合物於室溫下攪拌20小時。然後,讓反應混合物分配於乙酸乙酯與水之間。然後,有機相經水重複洗滌,經硫酸鈉乾燥、經過濾、旋轉蒸發而濃縮。固體在真空下乾燥而產生70克(100%)呈白色粉末的純(2E)-3-(4-羥基苯基)丙-2-烯酸6-氯己酯。
4.6- 4-{(1E)-3-[(6-氯己基)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2-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酸酯之製備
將3克(15毫莫耳)N-(3-二甲基胺基丙基)-N'-乙基碳二 醯亞胺鹽酸鹽(EDC鹽酸鹽)於0℃加入3.1克(15毫莫耳)(2E)-3-(4-羥基苯基)丙-2-烯酸6-氯己酯、0.186克(1.5毫莫耳)4-二甲基胺基吡啶於70毫升二氯甲烷中的溶液。對此混合物於10℃加入於40毫升二氯甲烷中的5.1克(15毫莫耳)4-(2-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酸。讓溶液在室溫下攪拌22小時。讓反應混合物被分配於二氯甲烷與水之間。有機相經水重複洗滌、經硫酸鈉乾燥、經過濾、旋轉蒸發而濃縮。使用環己烷:乙酸乙酯(4:1)讓殘留物進行層析而產生5.3克(73%)呈白色粉末之純4-{(1E)-3-[(6-氯己基)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2-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酸酯。
4.7- 6-{[(2E)-3-(4-{[4-(2-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丙-2-烯醯基]氧基}己基3,5-二硝基苯甲酸酯之製備
5.3克(11毫莫耳)4-{(1E)-3-[(6-氯己基)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2-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酸酯於20毫升DMF中被滴加入2克(13.1毫莫耳)3,5二胺基苯甲酸以及2.1毫升(14.2毫莫耳)DBU於20毫升DMF中的溶液。讓混合物於80℃攪拌24小時,以及被分配於冰水與乙酸乙酯之間。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經過濾、旋轉蒸發而濃縮。使用環己烷:乙酸乙酯(1:2)作為沖提劑,對殘留物進行層析而產生2.6克(44%)呈白色粉末之純6-{[(2E)-3-(4-{[4-(2-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丙-2-烯醯基]氧基}己基3,5-二硝基苯甲酸酯。
4.8- 6-{[(2E)-3-(4-{[4-(2-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 苯基)丙-2-烯醯基]氧基}己基3,5-二胺基苯甲酸酯之製備
使用類似於6-{2-甲氧基-4-[(1E)-3-甲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氧基}己基3,5-二胺基苯甲酸酯(實施例1)之方式,從6-{[(2E)-3-(4-{[4-(2-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丙-2-烯醯基]氧基}己基3,5-二硝基苯甲酸酯製備6-{[(2E)-3-(4-{[4-(2-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丙-2-烯醯基]氧基}己基3,5-二胺基苯甲酸酯
1H NMR(300 MHz)in CDCl3:8.13(d、2H)、7.69(d、1H)、7.58(d、2H)、7.22(d、2H)、7.01(d、2H)、6.77(d、2H)、6.41(d、1H)、6.17(t、1H)、4.28(t、2H)、4.22(m、4H)、3.80(t、2H)、3.67(s、4H)、3.47(s、3H)、1.77(m、4H)、1.50(m、4H)。
實施例5 聚合反應步驟:形成聚醯胺酸(PAA) 從實施例1之二胺製備PAA-1
將0.666克(3.4毫莫耳)1,2,3,4-環丁烷四羧酸加入1.5克(3.4毫莫耳)6-{2-甲氧基-4-[(1E)-3-甲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氧基}己基3,5-二胺基苯甲酸酯於8.6克NMP中的溶液。然後,在0℃進行攪拌2小時。接著讓混合物在室溫下反應21小時。用50毫升NMP稀釋聚合物混合物,經沉澱於300毫升中,經過在40℃真空下乾燥而產生2.1克為白色粉形式之聚醯胺酸PAA-1。
[η]=0.40 dL/g
1H NMR(300 MHz)in DMSO-d6:12.47(s、2H)、10.4(m、2H)、8.34(m、1H)、8.01(m、2H)、7.55(d、1H)、7.32(m、1H)、7.19(d、1H)、6.96(m、1H)、6.52(d、1H)、4.28(m、2H)、3.98(m、2H)、3.89(m、1H)、3.79(m、6H)、3.75-3.55(br.、3H)、1.73(m、4H)、1.46(m、4H)。
從實施例2之二胺製備PAA-2
以類似於PAA-1之方式,從4-{(1E)-3-[2-(2,4-二胺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製備PAA-2而產生2.1克呈白色粉末形式之聚醯胺酸PAA-2。
[η]=0.20 dL/g
1H NMR(300 MHz)in DMSO-d6:12.50(s、1.5H)、10.22(m、0.8H)、9.58(m、0.7H)、8.10(m、2H)、7.80(m、3H)、7.68(m、1H)、7.43(m、1H)、7.30(m、2H)、7.23(m、1H)、7.14(m、2H)、6.63(m、1H)、4.30(m、2H)、4.15(m、2H)、3.94-3.50(br.、4H)、2.94(m、2H)、2.67(m、2H)、2.1(m、2H)。
從實施例2之二胺製備PAA-3
將0.69克(3.1毫莫耳)2,3,5-三羧基環戊基乙酸-1,2:3,4-二酐加入1.5克(3.1毫莫耳)4-{(1E)-3-[2-(2,4-二胺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於5.1克NMP之溶液。然後,在0℃進行攪拌2小時。接著讓混合物在室溫反應48小時。聚合物混合物被30克NMP稀釋,經沉澱於300毫升水中,經過在40℃真空下乾 燥,而產生1.9克呈白色粉末形式之聚醯胺酸PAA-3。
[η]=0.40dL/g
1H NMR(300 MHz)in DMSO-d6:12.35(s、2H)、10.03(m、1H)、9.50(m、1H)、8.07(m、2H)、7.91-7.40(br.、5H)、7.29(m、2H)、7.12(m、3H)、6.59(m、1H)、4.26(m、2H)、4.14(m、2H)、3.24-2.30(m、12H)、2.01(m、2H)。
從實施例3之二胺製備PAA-4
以類似於PAA-3之方式,從4-{(1E)-3-[(4,4'-二胺基-2'-{[(3E)-4-(4-{[4-(3-腈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2-側氧基丁-3-烯基]氧基}-1,1'-聯苯-2-基)甲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製備PAA-4,於24小時產生0.950克呈白色粉末之PAA-4。
[η]=0.25 dL/g
1H NMR(300 MHz)in DMSO-d6:12.40(s、2H)、10.25(m、2H)、8.04(m、5H)、7.74(m、10H)、7.28(m、4H)、7.10(m、5H)、6.56(m、2H)、4.90(m、4H)、4.14(m、4H)、3.27-2.25(m、12H)、2.05(m、4H)。
從4,4'-伸乙二苯胺製備PAA-5
將3.2克(14.1毫莫耳)2,3,5-三羧基環戊基乙酸-1,2:3,4-二酐加入3克(14.1毫莫耳)4.4'-伸乙二苯胺於35克NMP中的溶液。然後,在0℃進行攪拌2小時。然後,聚合物混合物被47克丙酮稀釋,經沉澱於500毫升水中,經過在40℃真空下乾燥,而產生6.5克呈白色粉末形式之聚醯胺酸PAA-5。
[η]=0.52 dL/g
1H NMR(300 MHz)in DMSO-d6:12.31(s、1.5H)、9.97(m、2H)、7.45(m、4H)、7.11(m、4H)、3.26-2.24(m、12H)。
從4,4'-亞甲基苯胺製備PAA-6
將5.6克(25.2毫莫耳)2,3,5-三羧基環戊基乙酸-1,2:3,4-二酐加入溶液5克(25.2毫莫耳)4,4'-亞甲基二苯胺於60克NMP中的溶液。然後,在0℃進行攪拌2小時。接著讓混合物在室溫反應1小時。然後,聚合物混合物被100克NMP以及78克丙酮稀釋,經沉澱於3500毫升水中,經過在40℃真空下乾燥,而產生14克呈白色粉末形式之聚醯胺酸PAA-6。
[η]=0.52 dL/g
1H NMR(300 MHz)in DMSO-d6:12.26(m、2H)、9.90(m、2H)、7.48(m、4H)、7.10(m、4H)、3.81(m、2H)、3.22-2.38(m、8H)。
自實施例4製備PAA-7
以類似於PAA-1之方式,從0.950克(1.5毫莫耳)6-{[(2E)-3-(4-{[4-(2-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丙-2-烯醯基]氧基}己基3,5-二胺基苯甲酸酯製備PAA-7,產生1.1克呈白色粉末形式之聚醯胺酸PAA-7。
[η]=0.20 dL/g
1H NMR(300 MHz)in DMSO-d6:12.40(s、2H)、10.20(m、2H)、8.33(d、1H)、8.05(d、2H)、7.97(m、2H)、7.79(m、2H)、7.67(d、1H)、7.30(d、2H)、7.11(d、2H)、6.63(d、1H)、 4.20(m、6H)、3.88(m、1H)、3.65-3.55(m、6H)、1.70(m、4H)、1.43(m、4H)。
PAA-8之製備
將0.329克(1.68毫莫耳)1,2,3,4-環丁烷四羧酸加入18毫克(0.034毫莫耳)4-{(1E)-3-[2-(2,4-二胺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4,4,4-三氟丁氧基)苯甲酸酯(根據WO2007/071091製備)以及800毫克(1.647毫莫耳)4-{(1E)-3-[2-(2,4-二胺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實施例2)於4.59克NMP中的溶液。然後,在0℃進行攪拌2小時。接著讓混合物在室溫反應4小時。然後,聚合物混合物被40克NMP稀釋,經沉澱於300毫升水中,經過在40℃真空下乾燥,而產生1.04克呈白色粉末形式之聚醯胺酸PAA-8。
[η]=0.44 dL/g
1H NMR(300 MHz)in DMSO-d6:12.48(s、2H)、10.22(s、1H)、9.61(s、1H)、8.08(d、2H)、7.92-7.58(m、4H)、7.49-7.25(m、3H)、7.24-7.05(m、3H)、6.61(m、1H)、4.31(m、2H)、4.15(m、2H)、4.04-3.50(m、4H)、2.95(3、2H)、2.67(m、2H)、2.04(m、1.96)。
醯亞胺化步驟:形成聚醯亞胺(PI) 從PAA-3製備PI-3
將以上所製得之1.45克聚醯胺酸PAA-3溶於3.5毫升NMP。對該溶液加入0.165毫升吡啶以及0.195毫升乙酸酐。在80℃進行脫水與閉環2小時。然後,在0℃進行攪 拌2小時。然後,聚合物混合物被10毫升NMP稀釋,經沉澱於100毫升二乙醚水中,經過濾收集,聚合物再從THF(10毫升)再沉澱於200毫升水中,經過在室溫真空下乾燥,而產生1.10克呈灰白色粉末形式之聚醯亞胺PI-38。
[η]=0.40 dL/g
醯亞胺化度42%
1H NMR(400 MHz)於DMSO-d6:12.52(m、1.1H)、10.51-9.09(m、1.1H)、8.07(s、2H)、7.93-7.20(m、8H)、7.11(m、2H)、6.59(m、1H)、4.26(m、2H)、4.14(s、2H)、3.60-2.40(m、12H)、2.05(s、2H)。
實施例A之應用 實施例6:
製備液晶胞,其中液晶藉由光反應性聚醯胺酸PAA-3排列且電場被施用於在該胞縫隙每一側上的二個平面電極之間。
4.0%聚醯胺酸PAA-3溶液係製備於混合固體聚醯胺酸PAA-3於NMP中且徹底攪拌直到固體聚醯胺酸PAA-3溶解,且加入第二溶劑丁基纖維素(BC),徹底攪拌整個組成物而得到最終溶液。NMP與丁基纖維素之間的溶劑比例為1:1。以1700rpm之旋轉速度將以上聚合物溶液旋轉塗佈至兩個塗有ITO之玻璃基板上30秒。在旋轉塗佈之後,使基板經受烘焙程序,該烘焙程序由在130℃下預烘焙1.5分鐘及在220℃之溫度下後烘焙40分鐘組成。所得層厚度為約70nm。使頂部具有所塗佈聚合物層之基板以相對於基板 表面之法線40°之入射角曝露於線性偏振之UV光(LPUV)。偏振面位於跨越基板法線及光傳播方向所跨越之平面內。所施加之曝光劑量為100 mJ/cm2。在LPUV曝光之後,用2個基板組裝晶胞,所曝露聚合物層面向晶胞之內部。基板相對於彼此加以調節以使所誘導之配向方向彼此平行(對應於藉由摩擦程序配向情況下之反平行,即180°,摩擦組態)。晶胞為填有液晶MLC6610(Merck KGA)之毛細管,其具有正介電各向異性。之後,晶胞視需要在約92°退火10分鐘,以及緩慢地冷卻至室溫。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Shintech),量測傾角約0.03°。
實施例7:
如實施例6所述製備晶胞,唯一的差別在於使用曝光劑量為20mJ/cm2。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03°。
實施例8:
如實施例7所述製備晶胞,唯一的差別在於一個基板為圖案化ITO,其具有共平面(in-plane)圖案化ITO電極,該電極具有被10微米寬縫隙分隔的10微米寬帶。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Shintech),量測傾角約0.04°。
實施例9:
如實施例8所述製備晶胞,唯一的差別在於使用曝光 劑量為300mJ/cm2。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1°。
實施例10:
如實施例6所述製備晶胞,差別在於使用入射角0°且曝光劑量為200mJ/cm2。基板經相對彼此調整,使得誘導排列方向彼此平行(相應於0°組態)。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1°。
實施例11:
如實施例8所述製備晶胞,差別在於使用入射角10°且曝光劑量為100mJ/cm2。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17°。
實施例12:
如實施例11所述製備晶胞,唯一差別在於使用入射角5°。基板經相對彼此調整,使得誘導排列方向彼此平行(相應於0°組態)。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23°。
實施例13:
如實施例4所述製備晶胞,差別在於使用入射角0°。基板經相對彼此調整,使得誘導排列方向彼此平行(相應於0°組態)。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 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04°。
實施例14:
如實施例6所述製備晶胞,除了被塗佈的溶液包括如實施例6所述的聚醯胺酸PAA-4。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
實施例15:
如實施例14所述製備晶胞,唯一的差別在於使用曝光劑量為20mJ/cm2。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
實施例16:
如實施例15所述製備晶胞,除了被塗佈的溶液包括如實施例6所述的聚醯胺酸PAA-4。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21°。
實施例17:
如實施例8所述製備晶胞,唯一的差別在於使用曝光劑量為100mJ/cm2。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18°。
實施例18:
如實施例6所述製備晶胞,除了被塗佈的溶液包括如實施例6所述的聚醯胺酸PAA-2。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 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
實施例19:
如實施例18所述製備晶胞,唯一的差別在於使用曝光劑量為20mJ/cm2。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08°。
實施例20:
如實施例8所述製備晶胞,除了被塗佈的溶液包括如實施例6所述的聚醯胺酸PAA-2且入射角為0°。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
實施例21:
如實施例6所述製備晶胞,差別在於使用曝光劑量為20mJ/cm2且入射角為0°,且被塗佈的溶液包括以每重量%比例為20:80混合之聚醯胺酸PAA-3以及聚醯胺酸PAA-6而形成摻合物組合物。如實施例5所述程序製備4.0%溶液,除了同時將二種聚合物混合於溶劑中所用旋轉速度為2100rpm達30秒。基板經相對彼此調整,使得誘導排列方向彼此平行(相應於0°組態)。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02°。
實施例22:
如實施例21所述製備晶胞,除了被塗佈的溶液包括被 塗佈的溶液包括以每重量%比例為20:80混合之聚醯胺酸PAA-3以及聚醯胺酸PAA-5而形成摻合物組合物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09°。
實施例23:
如實施例6所述製備晶胞,除了使用曝光劑量為250mJ/cm2,以及被塗佈的溶液包括聚醯胺酸PAA-1。如實施例6所述程序製備4.0%溶液,且所用旋轉速度為1300rpm。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顯示具有排列缺陷的平面定位。晶胞經過熱退火之後,液晶顯示無缺陷的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02°。
實施例24:
如實施例23所述製備晶胞,除了使用曝光劑量為40mJ/cm2。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顯示具有排列缺陷的平面定位。晶胞經過熱退火之後,液晶顯示無缺陷的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19°。
實施例25:
如實施例8所述製備晶胞,除了被塗佈的溶液包括如實施例6所述而製備的聚醯胺酸PAA-1以及使用曝光劑量為300mJ/cm2。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顯示具有排列缺陷的平面定位。晶胞經過熱退火之後,液晶顯示無缺陷的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06°。
實施例26:
如實施例25所述製備晶胞,除了使用曝光劑量為200mJ/cm2。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顯示具有排列缺陷的平面定位。晶胞經過熱退火之後,液晶顯示無缺陷的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01°。
實施例27
如實施例6、10、14、15、18、19、21、22、23、24所述製備晶胞。在室溫下使用LCM-1儀器(Toyo,Japan)測量晶胞的電壓保持率(VHR)。使用短或長時期(T)測量。就短時期而言,在T=20ms期間,測量具有V0(V at t=0)=5V的電壓突波64μs的電壓衰退V(在T=20ms)。在長時期而言,在T=1667ms期間,測量具有V0(Vat t=0)=1V的電壓突波64μs的電壓衰退V(在T=1667ms)。然後在室溫下測量電壓保持率,係得自積分測量曲線在V0與V之間的面積(100% VHR)。所有測量晶包的結果顯示VHR99.4。
實施例28:
如實施例8、9、10、11、12、16、17、20、25以及26所述製備晶胞。使用白色光源以NB模式(正交偏振光板)測量晶胞的對比。旋轉偏振光板直到測量到短-電路板晶胞的最小傳送,則切換晶胞且決定最大傳送。
實施例29:
藉由從0切換至2.5xV10(其中V10為在最大傳送之10%時的電壓)在NW模式下(平行偏振光板)測量典型材料的切換或上升時間(ton)。所得結果顯示由PAA-4、PAA-3以及PAA-1製備的晶胞的ton分別約為3.6 ms、4.7ms以及 6.9ms。
實施例30:
如實施例10所述分別用PAA-3、PAA-2光聚合物製備三種TN(扭轉向列)晶胞,除了二種基板的曝光方向之角度為75°(扭轉向列晶胞),而不是0°或180°(平面晶胞)。使用力矩平衡方法測量方位錨定能量(AAE。使用的LC再度為MLC3005。測量所得TN-晶胞的扭轉且方位錨定能量(AAE)係使用下式計算: 其中K2=(6.2±0.6)pN為扭轉彈性常數,△n=0.0995為MLC3005的雙折射,R為測量延遲(R=d*△n)以及2△φ=φexp扭轉扭轉曝光方向之間的角度)。
所得結果顯示具有極性(腈)的光排列材料的方位錨定能量AAE更高。的確,使用光排列材料PAA-3以及PAA-4的AAE約為2.4 x 10-4 J/m2
實施例31:
如實施例9以及25所述製備晶胞。此等晶胞殘影(AC-記憶)的測量係在室溫下對晶胞施用AC應力7.3V(60Hz)24小時以及測量傳送之變化△T、在AC應力之前在相應於V-T曲線1%傳送的電壓。所得結果顯示光排列材料PAA-3的殘影低;△T約為0.039%。
實施例32:
如實施例6所述製備晶胞,差別在於使用曝光劑量為20mJ/cm2,入射角為40°以及被塗佈的溶液包括以每重量% 比例為98:2混合之聚醯胺酸PAA-2以及來自二胺4-{(1E)-3-[2-(2,4-二胺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4,4,4-三氟丁氧基)苯甲酸酯(根據WO2007/071091加以製備,[η]=0.40dL/g)的聚醯胺酸而形成摻合物組合物。如實施例6所述程序製備4.0%溶液,除了同時將二種聚合物混合於溶劑中所用旋轉速度為1400rpm達30秒。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04°。
實施例33:
如實施例6所述製備晶胞,差別在於使用曝光劑量為20mJ/cm2以及被塗佈的溶液包括聚醯胺酸PAA-7。如實施例6所述程序製備4.0%溶液,且所用旋轉速度為1500rpm。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02°。
實施例34:
如實施例6所述製備晶胞,差別在於使用曝光劑量為20mJ/cm2以及被塗佈的溶液包括聚醯胺酸PAA-8。如實施例6所述程序製備4.0%溶液,且所用旋轉速度為1900rpm。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05°。
實施例35:
所製備的液晶晶胞,其中液晶係經聚醯胺酸PAA-3排列。
4.5重量%聚醯胺酸PAA-3的溶液係製備於混合固體聚 醯胺酸PAA-3於溶劑n-甲基-2-吡咯啶酮(NMP)中且徹底攪拌直到該固體聚醯胺酸PAA-3溶解,以及加入第二溶劑丁基纖維素(BC)且攪拌整個組合物以得最終溶液。n-甲基-2-吡咯啶酮以及丁基纖維素之間的溶劑比例為1:1。
將上述聚合物溶液以旋轉塗佈於第一以及第二玻璃基板之上,旋轉速度為1100rpm而時間為30秒。在第一基板之上為具有內數位圖案之ITO電極,其電極寬度與間隔為10μm。第二基板不含ITO塗佈。
經過旋轉塗佈之後,基板在80℃進行90秒的預烘烤以及在200℃溫度進行40分鐘的後烘烤。最終的層厚度約為100nm。
上層具有經塗布聚合物之基板被曝光於線偏振UV-B光(LPUV),其具有與基板表面垂直的入射角度。施用的曝光劑量為22mJ/cm2
經過LPUV曝光,晶胞以2基板組裝,被曝光的聚合物層朝向晶胞內部。基板被相對於彼此加以調整,使得誘導的排列方向彼此平行。然後,晶胞被毛細胞填滿液晶,licristal® MLC-3019(Merck Ltd.),其展現正介電異向性。然後,晶胞在130℃進行熱退火達30分鐘以完成晶胞程序。
晶胞內的液晶顯示良好界定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012°。
然後,晶胞被安排於二個交叉偏振光板例如得到暗黑狀態。在施用5V電壓至晶胞的內數位電極,液晶晶胞均勻地切換至明亮狀態。
電壓保持率的測量:
然後在T=16.67ms,測量具有V0(V,t=0時)=5V的64μs電壓突波之電壓衰退V(在T=16.67ms),以決定晶胞的電壓保持率(VHR)。在室溫下決定由VHR=Vrms(t=T)/Vo給定的電壓保持率。
殘影之評價:
分別決定晶胞展現1%以及100%的透光性時的電壓V1以及V2。然後,晶胞進行電應力試驗,其係以AC電壓V100=5.5V施用於晶胞達20小時。為了評價殘影,再度測量在V1的傳送,得到1.29%之值,其意味傳送比起始值高出29%。
實施例36:
液晶混合物LC1係製備於將0.026克單體1,其係2-丙烯酸,2-甲基-,1,1'-[1,1'-聯苯]-4,4'-二基酯(Shanghai Chemhere有販售)
加入10.0克MLC-3019。將混合物加熱至50℃,且攪拌2分鐘。以類似於實施例35之方式製備液晶晶胞,除了使用液晶混合物LC1以取代licristal®MLC 3019。除了實施例1之方法之外,在液晶排列之熱退火步驟之後,將晶胞曝光於劑量為1320mJ/cm2之非偏振UV-A光。
晶胞內的液晶顯示良好界定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011°。
如在實施例1,晶胞被安排於二個交叉偏振光板例如得 到暗黑狀態。在施用5V電壓至晶胞的內數位電極,液晶晶胞均勻地切換至明亮狀態。
如同在實施例1所測量,電壓保持率得到VHR=99.6%之值。
根據實施例1之相同程序評價殘影性質。經過施用電應力試驗,在V1之傳送為1.036%,其意味傳送比起始值高出3.6%。
實施例37:
以類似於實施例35之方式製備液晶晶胞,除了所用液晶混合物為licristal®MLC-7067。晶胞內的液晶顯示良好界定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013°。如在實施例1,晶胞當被安排於交叉偏振光板之間,在施用5V電壓時,從黑暗狀態均勻地切換至明亮狀態。在室溫下測量電壓保持率為得到VHR=99.5%。根據實施例1之相同程序評價殘影性質。經過施用電應力試驗,在V1之傳送為1.29%,其意味傳送比起始值高出29%。
實施例38: 液晶混合物LC2之製備:
US2012/0114907A1專利第11頁之製備實施例35所列0.3916克化合物XIII被混合於溶劑苯甲醚中以及0.008克2-苄基-2-(二甲基胺基)-4'-嗎啡啉苯丁酮(商業販售自BASF)以及0.0004克3,5-二-第三-4丁基羥基甲苯(商業販售自Fluka)中,以及攪拌而得到2wt%液晶混合物LC2。
以類似實施例37之方式製備晶胞,除了在經塗佈聚合 物基板之線性偏振UV-B曝光之後以及在晶胞組裝之前,液晶混合物LC2在經UV-B曝光聚合物基板上以4000rpm旋轉塗佈30秒。然後,基板在55℃烘箱加熱2分鐘,以及在冷卻至室溫後,經塗佈的基板在氮大氣中以1000mJ/cm2劑量被曝光於非偏振UV-A光。得到包括交聯液晶之18nm薄膜。進一步的晶胞方法在如實施例37中完成。
晶胞內的液晶顯示良好界定平面定位。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傾角約0.015°。
如在實施例35,晶胞當被安排於交叉偏振光板之間,在施用5V電壓時,從黑暗狀態均勻地切換至明亮狀態。在室溫下測量電壓保持率為得到VHR=99.4%。根據實施例35之相同程序評價殘影性質。經過施用電應力試驗,在V1之傳送為1.098%,其意味傳送比起始值高出9.8%。
實施例40: 4-(4-氰基丁氧基)苯甲酸化合物40A之製備
將21.0克(130毫莫耳)5-溴戊烷腈、15.2克(100毫莫耳)4-羥基苯甲酸甲酯以及28克(200毫莫耳)碳酸鉀溶於100毫升DMF。將混合物加熱至80℃整夜。將100毫升(100毫莫耳)1N NaOH溶液加入以上混合物。在回流下加熱懸浮液30分鐘直到反應完成。讓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以及投入冷水中。使用25% HCl溶液小心將溶液酸化,以及攪拌15分鐘。過濾產物,用水洗滌以及在真空下乾燥整夜,得到19.3克呈白色固體之4-(4-氰基丁氧基)苯甲酸。
根據用於化合物40A之實施例40所述方法製備苯甲酸化合物40B、40C、40D、40E、40F、40H,其限制條件為5-溴戊烷腈分別被7-溴庚腈、4-溴丁-1-炔、1,4-二氯丁烷、4-苯甲醯基苯甲酸、4-(二乙基胺基)苯甲酸、1-溴丁-2-炔置換。
根據用於化合物40A的實施例40所述方法製備苯甲酸化合物40I、40J、40K、40L,其限制條件為5-溴戊烷腈被4-溴丁烷腈置換以及4-羥基苯甲酸甲酯被3-氟-4-羥基苯甲酸甲酯置換、分別被2,3,5,6-四氟-4-羥基苯甲酸甲酯、4’-羥基聯苯-4-羧酸甲酯、4-羥基-3-(三氟甲基)苯甲酸甲酯所置換。
實施例41: (2E)-3-(4-{[4-(4-氰基丁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丙-2-烯酸化合物41A之製備
17.9克(82毫莫耳)化合物40A被懸浮於56毫升甲苯中以及加入數滴DMF。懸浮液被加熱至75℃,以及加入10.7克(90毫莫耳)亞硫醯氯。經過2小時後,在減壓下除去過量之亞硫醯氯。溶液被冷卻至室溫。加入10.2克(83毫莫耳)4-羥基苯甲醛、0.5克(4毫莫耳)4-二胺基吡啶以及28克(355毫莫耳)吡啶。經過3小時,加入14.5克(140毫莫耳)丙二酸以及3克(42毫莫耳)吡咯啶。讓反應混合物在80℃反應30分鐘。然後,加入16.8毫升MeOH,以及將懸浮液冷卻,以及保持在0℃達1小時。過濾產物,以及使其懸 浮於57毫升MeOH、11毫升H2O以及7.5克25% HCl溶液的溶液中達2小時。固體經過濾,以及經MeOH以及庚烷洗滌。產物於乙腈中結晶而製得呈白色粉末之23克(2E)-3-(4-{[4-(4-氰基丁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丙-2-烯酸。
根據用於化合物41A的實施例41所述方法製備化合物41B、41C、41D、41E、41F、41H、41I、41J、41K、41L、41M、41N、41O,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40A分別被化合物40B、40C、40D、40E、40F、40H、40I、40J、40K、40L、4-氰基環己烷羧酸、4-氰基苯甲酸、化合物4-(2-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酸(製備於實施例4.2)所置換。
根據用於化合物2E)-3-(4-{[4-(3-氰基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丙-2-烯酸的實施例2.1所述方法製備化合物41P、41Q,其限制條件為4-羥基苯甲醛分別被苯胺、3-氟-4-羥基苯甲醛所置換。
根據用於化合物41B的實施例41所述方法製備化合物41R,其限制條件為4-羥基苯甲醛被2,6-二氟-4-羥基苯甲醛所置換。
實施例42: (2E)-3-[4-(3-羥基丙氧基)苯基]丙-2-烯酸甲酯化合物42之製備
將15克(84.2毫莫耳)4-羥基肉桂酸甲基酯、14克(101毫莫耳)3-溴-1-丙醇、23.4克K2CO3溶於90毫升NMP。將 溶液加熱至80℃以及攪拌20小時。然後,反應混合物被冷卻至室溫,以及用1N HCl溶液酸化。溶液經乙酸乙酯萃取。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使用己烷:乙酸乙酯(7:3)作為沖提劑於矽膠上對殘留物進行層析而產生5.8克呈白色固體之(2E)-3-[4-(3-羥基丙氧基)苯基]丙-2-烯酸甲酯。
製備實施例 實施例43: 4-(4-羥基苯氧基)丁烷腈化合物43之製備
對1.7克NaOH於80毫升H2O:二烷(1:1)中的溶液加入2.2克(20毫莫耳)氫醌。攪拌溶液15分鐘。然後,滴加入3.5克(24毫莫耳)3-溴丙腈。完成添加之後,混合物被加熱至回流以及攪拌24小時。將45毫升1N HCl溶液加入上述混合物。溶液經乙酸乙酯萃取且在減壓下濃縮而製得2.8克4-(4-羥基苯氧基)丁烷腈,其在未經進一步純化之下使用。
實施例44: (2E)-3-(4-{3-[4-(3-氰基丙氧基)苯氧基]丙氧基}苯基)丙-2-烯酸化合物44之製備
對5.6克(23.7毫莫耳)化合物42、7.5克(42.2毫莫耳)化合物43、7.8克(29.6毫莫耳)聯三苯膦於100毫升THF中的溶液於惰性大氣下加入6克(29.6毫莫耳)二異丙基偶氮 二羧酸酯。加熱溶液至回流以及攪拌整夜。經過20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分配於乙酸乙酯以及水之間。有機相經水重複洗滌、經硫酸鈉乾燥、經過濾、旋轉蒸發而濃縮,製得6.1克固體,其被加入of 1.5克NaOH於100毫升H2O:MeOH(1:1)的溶液。加熱反應混合物至70℃。經過5小時,混合物被冷卻至0℃以及用1N HCl溶液中和。產物經過濾、經H2O洗滌,以及真空下乾燥而產生6.2克(2E)-3-(4-{3-[4-(3-氰基丙氧基)苯氧基]丙氧基}苯基)丙-2-烯酸。
實施例45: 4-[4-(氰基甲基)苯氧基]丁烷腈化合物45之製備
將12.2克(82.6毫莫耳)4-溴丁腈、10克(95.1毫莫耳)(4-羥基苯基)乙腈以及31.1克(225毫莫耳)碳酸鉀溶於100毫升DMF。加熱混合物至80℃整夜。經過20小時,反應混合物被分配於EtOAc以及水之間。有機相重複被鹽水洗滌,經硫酸鈉乾燥、經過濾、旋轉蒸發而濃縮。使用乙酸乙酯:己烷(1:1)作為沖提液,於矽膠上藉管柱層析純化而製得4.4克呈稠黃油之4-[4-(氰基甲基)苯氧基]丁烷腈。
實施例46: 4-{(Z)-2-氰基-2-[4-(3-氰基丙氧基)苯基]乙烯基}苯甲酸化合物46之製備
將1.55克(7.7毫莫耳)化合物45、1.27克(7.7毫莫耳)4- 甲醯苯甲酸甲酯溶於50毫升丙-2-醇。加熱溶液至60℃以及滴加入0.72毫升1M四丁基氫氧化銨(甲醇中)溶液。在60℃經過2小時後,反應混合物被冷卻至0℃。濾除沉澱,經冷甲醇洗滌。將固體溶於THF,加入10毫升1NNaOH。將混合物加熱至60℃,以及在60℃攪拌20小時。然後,被分配於EtOAc以及水之間。混合的有機相經水重複地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旋轉蒸發而濃縮。於乙酸乙酯中再結晶而產生呈淺黃色固體之0.620克4-{(Z)-2-氰基-2-[4-(3-氰基丙氧基)苯基]乙烯基}苯甲酸。
實施例47: (2E)-3-[4-(3-溴丙氧基)苯基]丙-2-烯酸甲酯化合物47之製備
對5克(28.1毫莫耳)4-羥基肉桂酸甲基酯、4.9克(35.1毫莫耳)4溴丙醇、9.2克(35.1毫莫耳)聯三苯膦於100毫升THF中的溶液於惰性大氣中加入7.1克(35.1毫莫耳)二異丙基偶氮二羧酸酯。將溶液加熱至回流,以及攪拌整夜。經過20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分配於EtOAc以及水之間。有機相經水重複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旋轉蒸發而濃縮而製得7.5克(2E)-3-[4-(3-溴丙氧基)苯基]丙-2-烯酸甲酯。
實施例48: (2E)-3-{4-[3-(4-氰基苯氧基)丙氧基]苯基}丙-2-烯酸化合物48之製備
將2克(6.7毫莫耳)化合物47、0.790克(6.7毫莫耳)4-羥基苯甲腈、1.8克(13.4毫莫耳)碳酸鉀溶於25毫升NMP。將溶液加熱至80℃,以及在此溫度攪抙整夜。然後,將0.670克NaOH於10毫升H2O/MeOH(1/1)中的溶液加入上述混合物。將反應加熱至60℃達5小時。然後,將混合物分配於乙酸乙酯以及水之間。混合的有機相經水重複洗滌,經硫酸鈉乾燥、經過濾、旋轉蒸發而濃縮。藉由在MeOH中的漿料進行純化而產生1.7克呈淺黃色固體之(2E)-3-{4-[3-(4-氰基苯氧基)丙氧基]苯基}丙-2-烯酸。
實施例51: 5-(2,4-二硝基苯基)戊-1-醇化合物51之製備
在0℃將50克(304毫莫耳)5-苯基戊-1-醇、127毫升(三乙基胺)NEt3溶於50毫升THF。將46.5克(456毫莫耳)乙酸酐加入混合物。溶液於0℃被攪拌2小時,以及在室溫下攪拌整夜。在室溫下經過2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分配於乙酸乙酯以及水之間。有機相經水重複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將粗製產物小心地加250克硫酸以及160克硝酸之混合物(冷卻於-5℃)。溶液於-5℃被攪拌2小時。混合物經500克冰水驟冷,以及將用甲苯萃取產物。有機相經水重複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黃色油在300毫升甲醇與60毫升HCl回流。在 回流下經過22小時,反應混合物被分配於乙酸乙酯以及水之間。有機相經水重複洗滌、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使用甲苯:乙酸乙酯(1:1)作為沖提劑,於矽膠上進行殘留物層析而產生呈淺黃色油之61克5-(2,4-二硝基苯基)戊-1-醇。
實施例52: 8-(2,4-二硝基苯基)辛-1-醇化合物52之製備
根據實施例51用於化合物51化合物所述方法製備化合物52,其限制條件為5-苯基戊-1-醇被8-苯基辛-1-醇置換。
實施例53: 6-羥基己基3,5-二硝基苯甲酸酯化合物53之製備
將357.7克(1.68莫耳)3,5-二硝基苯甲酸懸浮於750毫升1-甲基-2-吡咯啶酮。懸浮液經攪拌達50℃。加入386.4克(4.60莫耳)碳酸氫鈉被,以及加熱混合物達90℃。將22.50克(0.150莫耳)碘化鈉以及204.0毫升(1.53莫耳)6-氯己醇加入反應混合物,混合物被加熱至100℃達1小時。經過1小時反應之後,完成反應,以及將橙色懸浮液投入2升冰水以及1升水中。產物經過濾、水洗滌以及在真空50℃乾燥24小時而製得425.0克呈玫瑰色粉末的6-羥基己基3,5-二硝基苯甲酸酯。
實施例54: 2-(2,4-二硝基苯基)丙烷-1,3-二醇化合物54之製備
將20克(106.5毫莫耳)2,4-二硝基甲苯溶於280毫升NMP。對此棕色溶液加入7.6克(255.6毫莫耳)三聚甲醛。對此懸浮液加入597毫克(5.32毫莫耳)四丁氧化鉀。所得溶液在室溫下攪拌整夜。將混合物倒入200毫升冰中,用2毫升HCI 25%中和。然後,將反應混合物分配於乙酸乙酯以水之間;有機相經水重複洗滌、經硫酸鈉乾燥、經過濾、旋轉蒸發而濃縮。藉添加150毫升庚烷在室溫下使溶液沉澱。產物經過濾以及在室溫真空下乾燥而製得16.1克呈微黃色之2-(2,4-二硝基苯基)丙烷-1,3-二醇。
實施例55: 2,2-雙(4-硝基苄基)-1,3-丙二醇化合物55之製備
將4.0克(10.7毫莫耳)2,2-雙(4-硝基苄基)丙二酸溶於40毫升THF以及在2小時內滴加入64.1毫升(64.1毫莫耳)硼烷-四氫呋喃錯合物1.0M溶液(THF中),其在未經進一步純化之下使用。在25℃經過19小時,小心地加入50毫升水。然後將反應混合物分配於乙酸乙酯以及水之間。有機相經水重複洗滌、經硫酸鈉乾燥、經過濾、旋轉蒸發而濃縮而製得3.8克呈白色粉末的2,2-雙(4-硝基苄基)-1,3-丙二醇。
實施例56: 3-[(2,4-二硝基苯基)胺基]戊-1,5-二醇化合物56之製備
將50克(246.9毫莫耳)1-氯-2,4-二硝基苯溶於200毫升乙酸乙酯。分數次將55克(523.1毫莫耳)二乙醇胺加入溶液。混合物被加熱至回流達2小時。經過冷卻至室溫,用水萃取溶液,以及用鹽水溶液洗滌有機相。經過於矽膠上過濾,產物於乙酸乙酯中再結晶而產生54克純3-[(2,4-二硝基苯基)胺基]戊-1,5-二醇。
實施例57: 4-{(1E)-3-[2-(2,4-二硝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4-氰基丁氧基)苯甲酸酯化合物57A之製備
將2.50克(11.8毫莫耳)2-(2,4-二硝基苯基)乙醇、4.31克(11.8毫莫耳)化合物41A、144毫克(1.2毫莫耳)4-二甲基胺基吡啶溶於30毫升二氯甲烷。在0℃加入2.48克(13.0毫莫耳)N-(3-二甲基胺基丙基)-N'-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EDC鹽酸鹽)。溶液在0℃經攪拌1小時,以及在室溫下攪拌整夜。在室溫經過2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分配於二氯甲烷以及水之間。有機相經水重複洗滌、經硫酸鈉乾燥、經過濾、旋轉蒸發而濃縮。使用甲苯:乙酸乙酯(95:5)作為沖提劑於200克矽膠上進行層析,接著在乙酸乙酯:己烷混合物中結晶而產生呈無色結晶之4.89克之 4-{(1E)-3-[2-(2、4-二硝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4-氰基丁氧基)苯甲酸酯。
根據用於化合物57A之實施例57所述方法製備化合物57B、57C、57D、57E、57F、57H、57I、57J、57L、57M、57N、57O、57P、57Q、57R、57S、57T、57U,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41A分別經化合物41B、41C、41D、41E、41F、41H、41I、41J、41L、41M、41N、41O、41P、41Q、41R、46、44、48置換。
根據用於化合物57A之實施例57所述方法製備化合物57V、57W,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41A分別經3,4,5-三氟肉桂酸酸、(2E)-2-氰基-3-(4-甲氧基苯基)丙-2-烯酸置換。
根據用於化合物57A之實施例57所述方法製備化合物58A、58B、58C、58D、58E、58F、58G,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41A經實施例2.2所述化合物(2E)-3-(4-{[4-(3-腈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丙-2-烯酸置換,其限制條件為2-(2,4-二硝基苯基)乙醇分別經3,5-二硝基苯甲醇、化合物52、化合物51、化合物53、化合物54、化合物55、化合物56置換。
根據用於化合物58C之實施例57所述方法製備化合物59A、59B,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2E)-3-(4-{[4-(3-腈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丙-2-烯酸分別經化合物41N、化合物41K置換。
根據用於化合物57A之實施例57所述方法製備化合物60,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41A經化合物41I置換以及2-(2,4- 二硝基苯基)乙醇經化合物55置換。
實施例61: 4-{(1E)-3-[2-(2,4-二胺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4-氰基丁氧基)苯甲酸酯化合物61A
將4.68克(8.38毫莫耳)化合物57A溶於54毫升N,N-二甲基甲醯胺以及6毫升水之混合物。加入13.9克(51.4毫莫耳)氯化鐵六水合物。在60分鐘內分數次加入5.60克(85.7毫莫耳)鋅粉末。讓混合物反應2小時。然後,將反應混合物分配於乙酸乙酯以及水之間,以及予以過濾。有機相經水重複洗滌、經硫酸鈉乾燥、經過濾、旋轉蒸發而濃縮。使用甲苯:乙酸乙酯(1:3)作為沖提劑使殘留物於200克矽膠上過濾,以及自乙酸乙酯:己烷混合物結晶而產生3.30克呈淺黃色結晶之4-{(1E)-3-[2-(2、4-二胺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4-氰基丁氧基)苯甲酸酯化合物。
根據用於化合物61A之實施例61所述方法製備化合物61B、61C、61D、61E、61F、61H、61I、61J、61L、61M、61N、61O、61P、61Q、61R、61S、61T、61U、61V、61W、62A、62B、62C、62D、62E、62F、62G、63A、63B、64,其限制條件為化合物57A分別經化合物57B、57C、57D、57E、57F、57H、57I、57J、57L、57M、57N、57O、57P、57Q、57R、57S、57T、57U、57V、57W、58A、58B、58C、58D、58E、58F、58G、59A、59B、60置換。
實施例66: 4-{(1E)-3-[(8-羥基辛基)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氰基丙氧基)苯甲酸酯化合物66之製備
將實施例2.2所述5克(14.2毫莫耳)(2E)-3-(4-{[4-(3-腈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丙-2-烯酸、2.1克(14.2毫莫耳)8-氯辛-1-醇以及0.522克(4.3毫莫耳)DMAP溶於125毫升二氯甲烷。對上述混合物加入4.1克(21.3毫莫耳)EDC。讓混合物在室溫下反應20小時。反應混合物經旋轉蒸發而濃縮以及使用乙酸乙酯:己烷(1:1)作為沖提劑使殘留物於矽膠上進行管柱層析純化而產生2.8克呈白色固體之4-{(1E)-3-[(8-羥基辛基)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氰基丙氧基)苯甲酸酯。
實施例67: 4-((1E)-3-{[8-(甲基丙烯醯氧基)辛基]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氰基丙氧基)苯甲酸酯化合物67之製備
對1.5克(3.2毫莫耳)4-{(1E)-3-[(8-羥基辛基)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氰基丙氧基)苯甲酸酯、39毫克(0.3毫莫耳)DMAP以及1克(9.7毫莫耳)三乙基胺於40毫升THF中的溶液於0℃滴加0.69克(3.9毫莫耳)甲基丙烯基酐。在0℃經過2小時,讓反應混合物於室溫下加熱。經過15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倒入冰水中。濾除沉澱以及在真 空下乾燥。使用己烷:乙酸乙酯(3:8)作為沖提劑於矽膠上進行管柱層析純化而產生1.7克呈白色固體之純4-((1E)-3-{[8-(甲基丙烯醯氧基)辛基]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氰基丙氧基)苯甲酸酯。
實施例68: 4-{(1E)-3-[4-(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苯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氰基丙氧基)苯甲酸酯化合物68之製備。
根據用於化合物58A之實施例57所述方法製備化合物68,其限制條件為2-(2,4-二硝基苯基)乙醇被1-(4-羥基苯基)-1H-吡咯-2,5-二酮置換。
實施例69: 4-[(1E)-14,14-二乙氧基-3,9-二側氧基-4,8,15-三-10-氮雜-14-矽雜十七基(silaheptadec)-1-烯-1-基]苯基4-(3-氰基丙氧基)苯甲酸酯化合物69之製備。
對實施例2.2所述2克(4.88毫莫耳)(2E)-3-(4-{[4-(3-腈丙氧基)苯甲醯基]氧基}苯基)丙-2-烯酸以及0.712克(6.35毫莫耳)1,4-二氮雜二環[2.2.2]辛烷於10毫升THF中的溶液加入1.57毫升三乙氧基(3-異氰酸基丙基)矽烷。使溶液在室溫下攪拌20小時。然後,將反應混合物分配於乙酸乙酯以及水之間。有機相經水重複洗滌、經硫酸鈉乾燥、 經過濾、旋轉蒸發而濃縮。殘留物經乙酸乙酯:庚烷混合物再結晶而產生2.7克呈白色固體之4-[(1E)-14、14-二乙氧基-3,9-二側氧基-4,8,15-三-10-氮雜-14-矽雜十七基(silaheptadec)-1-烯-1-基]苯基4-(3-氰基丙氧基)苯甲酸酯。
實施例70:
以類似於PAA-1的製備(實施例5),從二胺(見下表)與1,2,3,4-環丁烷四羧酸二酐製備聚醯胺酸PAA-10至PAA-32。分析資料如下表所示。
實施例71:
以類似於PAA-3的製備(實施例5),從二胺(見下表)與2,3,5-三羧基環戊基乙酸-1,2:3,4-二酐製備聚醯胺酸PAA-33至PAA-41。分析資料如下表所示。
實施例72:
以類似於實施例5用於合成PAA-3者,以下二胺混合物與2,3,5-三羧基環戊基乙酸-1,2:3,4-二酐被用於製備聚醯胺酸。
2,3,5-三羧基環戊基乙酸-1,2:3,4-二酐以及化合物61V與4-{(1E)-3-[2-(2,4-二胺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10:90(莫耳比例)的混合物產生呈白色粉末的聚醯胺酸PAA-42;[η]=0.33 dL/g。
2,3,5-三羧基環戊基乙酸-1,2:3,4-二酐以及化合物61V與4-{(1E)-3-[2-(2,4-二胺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20:80(莫耳比例)的混合物產生呈白色粉末的聚醯胺酸PAA-43;[η]=0.23 dL/g。
2,3,5-三羧基環戊基乙酸-1,2:3,4-二酐以及化合物61E與4-{(1E)-3-[2-(2,4-二胺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10:90(莫耳比例)的混合物產生呈白色粉末的聚醯胺酸PAA-44;[η]=0.27 dL/g。
2,3,5-三羧基環戊基乙酸-1,2:3,4-二酐以及化合物 61E、化合物34F以及4-{(1E)-3-[2-(2,4-二胺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10:10:80(莫耳比例)的混合物產生呈白色粉末的聚醯胺酸PAA-45;[η]=0.19 dL/g。
實施例73:
以類似於製備PAA-1(實施例5)之方式,來自實施例2之4-{(1E)-3-[2-(2,4-二胺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化合物與2,2-雙(1,3-二氫-1,3-二側氧基苯並[c]呋喃-5-基)六氟丙烷之混合物,產生呈白色粉末之聚醯胺酸PAA-46;[η]=0.33 dL/g。
實施例74:
以類似於製備PAA-1(實施例5)之方式,來自實施例2之4-{(1E)-3-[2-(2,4-二胺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化合物與伸乙雙[1,3-二氫-1,3-二側氧基異苯並呋喃-5-羧酸酯]混合物,產生呈白色粉末之聚醯胺酸PAA-47;[η]=0.37 dL/g。
實施例75: 聚醯胺酸酯PAE-1之製備
將0.601克(2.68毫莫耳)2,3,5-三羧基環戊基乙酸-1,2:3,4-二酐加入1.170克(2.41毫莫耳)4-{(1E)-3-[2-(2,4-二胺基苯基)乙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腈丙氧基)苯甲酸酯以及0.050克(0.28毫莫耳)4,4’-二羥基聯苯以及0.003克(0.02毫莫耳)N,N-二甲基胺基吡啶於4.25毫升NMP中的溶液。然後,在0℃攪拌2小時。接著混合物在室溫 反應21小時。聚合物混合物經18毫升THF稀釋,沉澱入800毫升水中,在經過真空室溫下乾燥而得到1.04克呈白色粉末之聚醯胺酸酯PAE-1:[η]=0.17 dL/g。
實施例76: 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PMMA-1之製備
將1.15克(2.1毫莫耳)4-((1E)-3-{[8-(甲基丙烯醯氧基)辛基]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氰基丙氧基)苯甲酸酯溶於4.5毫升除氣之環己酮。溶液被通入氬(數次真空-氬循環)以及加熱至60℃。將7毫克(0.04毫莫耳)2,2’-偶氮雙(2-甲基丙腈)加入上述混合物。在60℃經過17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經5毫升THF稀釋,以及沉澱入200毫升甲醇。濾除沉澱、經甲醇洗滌,以及在30℃真空下乾燥而產生呈白色固體之1.0克PMMA-1。尺寸排除層析(PS-等量),Mw:108500。
實施例77: 聚馬來醯亞胺PM-1之製備
以類似於PMMA-1之製備,從4-{(1E)-3-[4-(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苯氧基]-3-側氧基丙-1-烯基}苯基4-(3-氰基丙氧基)苯甲酸酯化合物68製備PM-1:[η]=0.10 dL/g。
實施例78: 聚矽氧烷PS-1之製備
對溶於2毫升無水THF之0.830毫克(1.3毫莫耳)4-[(1E)-14,14-二乙氧基-3,9-二側氧基-4,8,15-三-10- 氮雜-14-矽雜十七基(silaheptadec)-1-烯-1-基]苯基4-(3-氰基丙氧基)苯甲酸酯化合物9溶液加入50 ul水以及24 ul 10% HCl溶液。在室溫攪拌混合物48小時。將3毫升THF加入上述溶液。然後,將反應混合物沉澱入100毫升MeOH。濾除沉澱、用甲醇洗滌,以及在40℃真空下乾燥以產生呈白色固體之0.58克PS-1。Mw:[η]=0.10 dL/g。
實施例79: 聚醯亞胺PI-4之製備
將6.50克得自於上述之聚醯胺酸PAA-3溶於58.5毫升NMP。加入5.1毫升三乙基胺以及3.4毫升乙酸酐。在80℃進行脫水及閉環達16小時。將聚合物混合物稀釋於58毫升NMP、沉澱入500毫升二乙基醚以及藉過濾收集。將聚合物從THF(50毫升)再沉澱於500毫升水,經過真空室溫下乾燥而產生呈灰白色粉末的5.16克醯亞胺PI-4。醯亞胺化度100%
實施例80: 聚醯亞胺PI-5之製備
將以上所得2.1克聚醯胺酸PAA-2溶於8.5克NMP。加入0.625克三乙基胺以及0.630克乙酸酐。在室溫進行脫水及閉環達20小時。將聚合物混合物稀釋於10克NMP、沉澱入250毫升水中以及藉過濾收集,經過真空室溫下乾燥而產生呈灰白色粉末之2克聚醯亞胺PI-5。醯亞胺化度100%。
實施例81: 聚醯亞胺PI-6之製備
將以上所得1克聚醯胺酸PAA-2溶於8.6克NMP。加入0.058克吡啶以及0.075克乙酸酐。在80℃進行脫水及閉環2小時。
聚合物混合物用4.8克NMP稀釋,沉澱入250毫升水以及藉過濾收集,在室溫真空下乾燥,得到呈灰白色粉末的0.6克聚醯亞胺PI-6。醯亞胺化度為70%。
實施例82: 聚醯亞胺PI-7之製備
將以上所得1克聚醯胺酸PAA-2溶於8.6克NMP。加入0.148克三乙基胺以及0.150克乙酸酐。在室溫下進行脫水及閉環2小時。聚合物混合物被4.7克NMP稀釋,沉澱入200毫升水中,以及藉過濾收集,在室溫真空下乾燥而得到0.8克呈灰白色粉末之聚醯亞胺PI-4。醯亞胺化度40%應用實施例B
實施例A: 光排列層之製備
光聚合物1、PAA-3
光聚合物2、PAA-4
光聚合物3、PAA-2
在每一個情況,4.0%光聚合物溶液係製備於混合固體光聚合物於NMP中且徹底攪拌直到固體聚合物溶解,且加入第二溶劑丁基纖維素(BC),徹底攪拌整個組成物而得到最終溶液。NMP與丁基纖維素之間的溶劑比例為1:1。以1700rpm之旋轉速度將以上聚合物溶液旋轉塗佈至兩個塗有ITO之玻璃基板上30秒。在旋轉塗佈之後,使基板經受烘焙程序,該烘焙程序由在130℃下預烘焙1.5分鐘及在220℃之溫度下後烘焙40分鐘組成。所得層厚度為約70nm。
實施例B:具有對LPUV高角方位角排列方向的液晶晶胞的製備
用光聚合物1製備二液晶晶胞(晶胞1以及晶胞2),其中液晶藉由光反應性聚合物排列且將電場施用於在晶胞縫隙每一側上的二個平面電極之間。使頂部具有所塗佈聚合物層之基板(如實施例A所製備者)曝露於線性偏振之UV光(LPUV),曝光劑量為20 mJ/cm2。LPUV的入射角相對於基板表面之法線對晶胞1為40°以及對晶胞2為0°。偏振面位於跨越基板法線及光傳播方向所跨越之平面內。在LPUV 曝光之後,用相應2個基板組裝晶胞,所曝露光聚合物層面向晶胞之內部。基板相對於彼此加以調節以使所誘導之配向方向彼此平行(對應於藉由摩擦程序配向情況下之反平行,即180°)。晶胞為填有液晶MLC6610(Merck KGA)之毛細管,其具有正介電各向異性。之後,晶胞視需要在約92°退火10分鐘,以及緩慢地冷卻至室溫。晶胞內的液晶在晶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光排列液晶的方位定位方向係決定於垂直於LPUV光偏振面,其係用於二個晶胞的光曝光(介於液晶以及LPUV間之角度)。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二個晶胞的傾角。見於下表中的結果。
實施例C:具有帶電極與LPUV間之角度大於70°的IPS液晶晶胞的製備。
如實施例B所述製備3個晶胞(晶胞3、晶胞4&晶胞5),其差別在於一個基板為圖案化ITO,其具有共平面(in-plane)圖案化ITO電極,該電極具有被10微米寬縫隙分隔的10微米寬帶且使用曝光劑量為100 mJ/cm2。此基板被曝露,使得介於線性偏振之UV光(LPUV)與電極帶之間的角度為78°。LPUV的入射角相對於基板表面之法線為對晶胞3為0°、對晶胞4為5°以及對晶胞5為10°。晶胞內的液晶在晶 胞熱退火之前後顯示良好界定且均質平面定位。光排列液晶的方位定位方向係決定於垂直於LPUV光偏振面,其係用於光曝光(介於液晶以及LPUV間之角度)。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二個晶胞的傾角。見於下表中的結果。
實施例D:
如實施例C所述製備二個晶胞(晶胞6以及晶胞7),除了被塗佈的溶液包含如實施例B所述製備的光聚合物2。基板被曝露於線性偏振之UV光(LPUV),曝光劑量為20mJ/cm2(晶胞6)以及100mJ/cm2(晶胞7)。LPUV的入射角相對於基板表面之法線對二個晶胞為40°。光排列液晶的方位定位方向係決定於垂直於LPUV光偏振面,其係用於光曝光(介於液晶以及LPUV間之角度)。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二個晶胞的傾角。見於下表中的結果。
實施例E:
如實施例C所述製備液晶晶胞(晶胞8),除了被塗佈的溶液包含如實施例B所述製備的光聚合物3。基板被曝露於線性偏振之UV光(LPUV),曝光劑量為20mJ/cm2。LPUV的入射角相對於基板表面之法線為0°。光排列液晶的方位定位方向係決定於垂直於LPUV光偏振面,其係用於光曝光(介於液晶以及LPUV間之角度)。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二個晶胞的傾角。見於下表中的結果。
實施例F:
如以上實施例所述製備IPS晶胞。使用白色光源以NB模式(正交偏振光板)測量晶胞的對比。旋轉偏振光板直到測量到短-電路板晶胞的最小傳送,則切換晶胞且決定最大傳送。所得結果簡述於下表中。結果顯示本發明的晶胞具高對比值。
實施例G:
如實施例B所述使用光聚合物1與光聚合物3製備TN(扭轉向列)晶胞,除了二種基板的曝光方向間之角度為75°(扭轉向列晶胞),而不是0°或180°(平面晶胞)。使用力矩平衡方法測量方位錨定能量(AAE)。使用的LC再度為MLC3005。測量所得TN-晶胞的扭轉且方位錨定能量(AAE) 係使用下式計算: 其中K2=(6.2±0.6)pN為扭轉彈性常數,△n=0.0995為MLC3005的雙折射,R為測量延遲(R=d*△n)以及2△φ=φexp扭轉扭轉曝光方向之間的角度)。
所得結果顯示根據本發明製備的光排列層具有約為2至3 x 10-4 J/m2的高AAE(方位錨定能量)。
實施例H:具有線性偏振之UV光曝光的平面垂直排列的穩定性
如實施例E所述製備IPS晶胞,除了基板曝光於具有曝光劑量為20至500mJ/cm2的線性偏振之UV光(LPUV)。光排列液晶的方位定位方向係決定於垂直於所有使用的所有LPUV劑量的光偏振平面。再者,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約為0°的穩定傾角。
應用實施例C 實施例A1:
如實施例10所述,使用PAA-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6以及27製備晶胞,除了所用液晶混合物為MLC-7067(Merck Ltd.)。藉由將晶胞置於正交偏振光板之間而檢視晶胞內的液晶排列品質以及予以調整而得到黑暗狀態。如果黑暗狀態未顯示缺陷且液晶定位優良,將排列品質定義為佳。如果黑暗狀態因為在晶胞部分區域有些微不均勻液晶定位造成光線洩漏,將排列品質定義為中等。如果液晶因為缺少黑暗狀 態而未被定位,排列品質被定義為差。光排列液晶的方位定位方向係決定於垂直於用於晶胞的光曝光的LPUV光的光偏振平面(液晶與LPUV之間角度、下表所示Φ)。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預-傾角。如實施例27所述於20ms期間測量晶胞的電壓保持率(VHR)。結果簡列於下表1。
實施例B1:
如實施例A1所述使用PAA-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6以及27製備晶胞,除了曝光劑量為100mJ/cm2。晶胞特徵如實施例A1所述。結果簡列於下表2。
實施例C1:
如實施例所A1所述,使用PAA-28、29、30、31、32、33、34、35、36、38、39、41、43、44、45、46、47、PMMA-1以及PM-1製備晶胞。晶胞特徵如實施例A1所述。結果簡列於下表3。
實施例D1:
如實施例C1所述,使用PAA-28、29、30、31、32、33、34、35、36、38、39、41、43、44、45、46、47、PMMA-1以及PM-1製備晶胞,除了曝光劑量為100mJ/cm2。晶胞特徵如實施例C1所述。結果簡列於下表4。
實施例E1:
如實施例A1所述,使用PI-3、4、5、6以及7製備晶胞。晶胞特徵如實施例A1所述。結果簡列於下表5。
實施例F1:
如實施例A1製備晶胞,除了所用聚合物溶液為PAA3以及PI-6以50:50重量%比例的摻合物。晶胞特徵如實施例A1所示。排列品質佳。光排列液晶的方位定位方向係決定於垂直於用於晶胞的光曝光的LPUV光的光偏振平面。 使用旋轉分析器方法,量測預傾角為0.026°。晶胞電壓保持 率為99.76%。

Claims (15)

  1. 一種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當受與偏振光化光的偏振方向垂直的偏振光照射定向照射,用於液晶的光排列、特別用於液晶的平面定向,且其衍生自至少一個單體(I): 其中,A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芳香基,其係選自5或6個原子的單環,5或6個原子的2個相鄰單環,8、9或10個原子的二環系統,或13或14個原子的三環系統或基團“E”;B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直鏈C1-C16烷基,其中至少一個-C-、-CH-、-CH2-或-CH3基團係彼此獨立地未經置換或經至少一個雜原子或/及經一級、二級、三級或四級氮、例如銨陽離子、或/及聯結基團置換;且其中C1-C16烷基係未經取代或至少一個經極性基團、二-(C1-C16烷基)胺基、C1-C6烷氧基、硝基及/或鹵素取代;D代表可聚合基團;較佳為可聚合二胺基團;E代表芳香基、單鍵、氧原子、硫原子、-NH-、-N(C1-C6烷基)-、-CR2R3、-OCO-、-COO-、-OOC-、-NHCO-、-CONH-、 -CONR2-、-NR2CO、-SCS、-CO-,其中R2以及R3係彼此獨立地為氫或環狀、直鏈或支鏈、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C1-C24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CH-、-CH2-基團可彼此獨立地未經置換或經聯結基團置換,且其限制條件為R2以及R3中至少一個不是氫;S1、S2每一個彼此獨立地代表間隔單元;X、Y每一個彼此獨立地代表氫、氟、溴、氯、腈,未經取代或經氟取代的C1-C12烷基,其中一或多個-CH2-基團可未經置換或經聯結基團置換;n、n1每一個彼此獨立地代表1、2、3或4;其限制條件為如果n係2、3、或4,每一個A、B、x1、E、S1、S2、X、Y係相同或不相同;且如果n1係2、3或4,每一個B、x1係相同或不相同;且其限制條件為如果B係經至少一個氟取代,則(I)中至少有一個額外的極性基團。
  2. 一種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當受與偏振光化光的偏振方向垂直的偏振光照射定向照射,用於液晶的光排列、特別用於液晶的平面定向,且其衍生自至少一個單體(I’): 其中, A代表未經取代或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芳香基,其係選自5或6個原子的單環,5或6個原子的2個相鄰單環,8、9或10個原子的二環系統,或13或14個原子的三環系統或基團“E”;極性基團代表具有其電子密度的移位(delocalization)或/及誘導其相鄰原子的電子密度的移位的化學基團;x1係0至15之整數;A、D、B、E、S1、S2、X、Y、n、n1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意義。
  3.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係衍生自化合物(I)、或(I’),指的是式(Ib)化合物、較佳為式(Ib’)化合物、式(Ic)化合物、較佳為式(Ic’)化合物、式(Id)化合物、較佳為式(Id’)化合物, 較佳為 較佳為 較佳為 其中極性基團、B、x1、n1、n、S2、A、X、Y、S1以及D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中所述相同意義以及較佳值,且A’以及A”彼此獨立地具有如A所述相同意義以及較佳態樣,且E1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中有如E所述相同意義以及較佳態樣。
  4.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中單體(I)或(I’)為式 其中C1、C2每一個獨立地代表非芳香族、芳香族、視需要 經取代的碳環或雜環基團,其在以上給予的意義以及較佳態樣範圍內,較佳藉由橋接基團Z1以及Z2及/或Z1a彼此聯接,較佳為C1以及C2藉由橋接基團Z1以及Z2及/或Z1a於相反位置聯接;以及Z1、Z2、Z2a每一個獨立地代表橋接基團,較佳為選自-CH(OH)-、-CH2-、-O-、-CO-、-CH2(CO)-、-SO-、-CH2(SO)-、-SO2-、-CH2(SO2)-、-COO-、-OCO-、-COCF2-、-CF2CO-、-S-CO-、-CO-S-、-SOO-、-OSO-、-SOS-、-CH2-CH2-、-OCH2-、-CH2O-、-CH=CH-、-C≡C-、-CH=CH-COO-、-OCO-CH=CH-、-CH=N-、-C(CH3)=N-、-O-CO-O-、-N=N-以及單鍵,a1、a2、a4每一個獨立地代表0至3之整數,使得a1+a2+a46;較佳者,a4以及a1係0且a24,較佳為1、或2,且更佳者,如果a2係1且a4以及a1係0,Z2係單鍵;A、B、n1、n D、S1、橋接基團、X以及Y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中所述相同意義以及較佳態樣,E1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中所述相同意義;較佳n1係1。
  5.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衍生自或包含式(VI)、(VIa)、(VIb)、(VIc)、(VII)、(VIII)、(IX)、(X)、(XI)、(XIa)以及(XIb)或(VI’)、(VII)、(VIII’)、(IX’)、(X’)、(XI’)、(XIa’)、(XIb’)、(XIc’)之二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矽氧烷、矽烷、順丁烯二醯亞胺化合物 其中x1係0至15,且較佳為0至10之整數;更佳為0、1、2、或3且最佳為0、1;A、B、n、n1、D、E1、S2、S1、X以及Y、以及極性基團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意義及較佳態樣;E1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中所述相同意義;較佳為n1係1;L係-CH3、-OCH3、-COCH3、硝基、腈、鹵素、CH2=CH-、CH2=C(CH3)-、CH2=CH-(CO)O-、CH2=CH-O-、CH2=C(CH3)-(CO)O-、或CH2=C(CH3)-O-,u3係0至2之整數;R5、R6每一個彼此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C1-C6烷基。
  6. 一種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包括前述 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所述單體(I)、較佳為二胺(I)、作為一個基本建構單元。
  7.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共聚合物,其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單體(I)、較佳為二胺(I),以及進一步的二胺(I),其中較佳為B係經至少一個、二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或七個氟原子取代。
  8. 一種組合物,特別為摻合物,其包括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其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單體(I)、較佳為二胺(I),作為基本建構單元。
  9. 一種定位層,其包括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所述至少一種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或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組合物。
  10. 一種用於製備聚合物層或寡聚物層的方法,其中一或多個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所述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或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組合物經對準光處理。
  11. 一種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層,特別為定位層,其可得自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方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層,用於液晶的平面排列。
  13.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定位層、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13項之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層在以下排列的用途: -a)液晶組合物,其包括可聚合單體、聚合物或寡聚物,其係為該可聚合單體的聚合形式,或/及-b)液晶,其被夾於一對聚合物薄膜之間,該薄膜係由b1)或/及b2)所製備:b1)至少一個在該液晶材料中的可聚合單體,b2)至少單一可聚合液晶、LCP;且該聚合物薄膜係形成於該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層之上。
  14. 一種製備液晶顯示器的方法,其包括施用至少一單一LCP至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13項所述聚合物、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層之上,較佳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定位薄膜之上,以及聚合該LCP。
  15. 一種光學或電-光學未結構化或結構化元件、較佳為液晶顯示器晶胞、多層和混合層元件,其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1或12項所述至少一個聚合物層、均-或共聚合物或寡聚物層、特別為定位層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製造者。
TW101136193A 2011-10-03 2012-10-01 光排列材料 TWI6028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1183662 2011-10-03
EP12176815 2012-07-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1264A true TW201331264A (zh) 2013-08-01
TWI602850B TWI602850B (zh) 2017-10-21

Family

ID=46970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6193A TWI602850B (zh) 2011-10-03 2012-10-01 光排列材料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334366B2 (zh)
EP (1) EP2763958B1 (zh)
JP (1) JP6200424B2 (zh)
KR (1) KR101998557B1 (zh)
CN (2) CN108912011B (zh)
BR (1) BR112014007926A2 (zh)
TW (1) TWI602850B (zh)
WO (1) WO201305012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93394B2 (en) 2011-10-03 2016-11-15 Rolic Ag Photoaligning material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9348A (zh) * 2013-07-17 2013-09-25 内蒙古工业大学 4,4’-二硝基-2,2’-联苯二甲酸的合成方法
WO2015078775A2 (en) * 2013-11-28 2015-06-04 Rolic Ag Conducting and semi-conducting alignment materials
JP6337595B2 (ja) * 2014-04-21 2018-06-06 Jsr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液晶配向剤及び液晶配向膜
JP6337594B2 (ja) * 2014-04-21 2018-06-06 Jsr株式会社 液晶配向剤、液晶配向膜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KR102221553B1 (ko) * 2014-05-09 2021-03-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3차원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액정 렌즈 패널 장치
KR101725593B1 (ko) * 2014-08-14 2017-04-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위상차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725591B1 (ko) * 2014-08-14 2017-04-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위상차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725592B1 (ko) * 2014-08-14 2017-04-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위상차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629649B1 (ko) * 2015-03-31 2024-01-29 롤리크 아게 광정렬 조성물
CN105061489B (zh) * 2015-08-25 2019-03-0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化型有机硅材料及制备液晶面板的方法
CN108431683B (zh) * 2015-12-25 2021-07-13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WO2018194157A1 (ja) * 2017-04-20 2018-10-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化合物、液晶組成物、硬化物、光学異方体、及び反射膜
JPWO2021125319A1 (zh) * 2019-12-18 2021-06-24
CN114868076A (zh) * 2019-12-18 2022-08-05 日产化学株式会社 自由基产生膜形成组合物、自由基产生膜、以及水平电场液晶单元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31511A (zh) 1957-09-23
GB872355A (en) 1960-04-26 1961-07-05 Grace W R & Co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a tetrabasic acid and esters thereof
JPS58109479A (ja) 1981-12-22 1983-06-29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テトラカルボン酸無水物の製造方法
JPH0231681B2 (ja) 1983-04-14 1990-07-16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Tetorakarubonsannoseizohoho
JPH0235738B2 (ja) 1983-07-05 1990-08-13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Tetorakarubonsannoseizohoho
JPH0613740A (ja) 1992-06-25 1994-01-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リント配線板
KR0179115B1 (ko) * 1995-11-20 1999-05-01 구자홍 액정배향용 감광성물질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WO1999015576A1 (en) 1997-09-25 1999-04-01 Rolic Ag Photocrosslinkable polyimides
GB9907801D0 (en) 1999-04-06 1999-06-02 Rolic Ag Photoactive polymers
US6831148B2 (en) 2000-01-24 2004-12-14 Rolic Ag Photoactive poly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esters with side chain photocrosslinkable groups
EP2305632A1 (en) 2005-12-23 2011-04-06 Rolic AG Photocrosslinkable materials
EP1801097A1 (en) * 2005-12-23 2007-06-27 Rolic AG Photocrosslinkable materials
JP2008225281A (ja) * 2007-03-15 2008-09-25 Fujifilm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KR101493712B1 (ko) * 2007-05-02 2015-02-16 롤리크 아게 열안정성 정렬 물질
JP5637847B2 (ja) * 2007-05-25 2014-12-10 ロリク アーゲーRolic Ag 脂環式基を含む光架橋可能な材料
JP4458299B2 (ja) 2007-09-03 2010-04-28 Jsr株式会社 液晶配向剤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KR101169862B1 (ko) * 2007-10-26 2012-07-31 제이에스알 가부시끼가이샤 액정 배향제, 액정 배향막의 형성 방법 및 액정 표시 소자
KR100913605B1 (ko) * 2007-12-07 2009-08-26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액정 광배향제,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광배향막, 및 이를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20033167A1 (en) * 2009-04-06 2012-02-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polymer layer, and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liquid crystal layer
TWI490316B (zh) 2009-07-09 2015-07-01 Rolic Ag 用於光學或光電元件之含酯基液晶
TWI591096B (zh) 2010-02-12 2017-07-11 羅利克股份公司 具橫向取代之光配向材料
WO2012093629A1 (ja) * 2011-01-06 2012-07-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842329B (zh) 2011-10-03 2016-12-07 罗利克有限公司 光定向材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93394B2 (en) 2011-10-03 2016-11-15 Rolic Ag Photoaligning materia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63958B1 (en) 2021-08-25
BR112014007926A2 (pt) 2017-04-11
EP2763958A1 (en) 2014-08-13
KR20140078724A (ko) 2014-06-25
CN108912011A (zh) 2018-11-30
WO2013050122A1 (en) 2013-04-11
JP2014532104A (ja) 2014-12-04
CN103889944A (zh) 2014-06-25
TWI602850B (zh) 2017-10-21
US9334366B2 (en) 2016-05-10
JP6200424B2 (ja) 2017-09-20
KR101998557B1 (ko) 2019-07-10
US20140342086A1 (en) 2014-11-20
CN108912011B (zh)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2850B (zh) 光排列材料
TWI607039B (zh) 光排列材料
JP5269608B2 (ja) 光架橋性材料
JP5637847B2 (ja) 脂環式基を含む光架橋可能な材料
TWI588180B (zh) 光配向材料
JP7161001B2 (ja) 光配向材料
JP6525590B2 (ja) 光反応性化合物
WO2018069071A1 (en) Photoaligning copolymer mate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