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0874A - 含有陽離子性脂質之組合之脂質奈米粒子 - Google Patents

含有陽離子性脂質之組合之脂質奈米粒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0874A
TW201330874A TW101147079A TW101147079A TW201330874A TW 201330874 A TW201330874 A TW 201330874A TW 101147079 A TW101147079 A TW 101147079A TW 101147079 A TW101147079 A TW 101147079A TW 201330874 A TW201330874 A TW 2013308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groups
alkenyl
carbon atoms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7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eshi Kuboyama
Tomohiro Era
Tomoyuki Naoi
Original Assignee
Kyowa Hakko Kir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wa Hakko Kir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owa Hakko Kirin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30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087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 A61K47/22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ascorbic acid, tocopherol or pyrrolid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88Compounds having three or more nucleosides or nucleotides
    • A61K31/713Double-stranded nucleic acids or oligonucleo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 A61K47/1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containing nitrogen, e.g. nitro-, nitroso-, azo-compounds, nitriles, cyanates
    • A61K47/18Amines; Amides; Urea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Amino acids; Oligopeptides having up to five amino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50Microcapsules having a gas, liquid or semi-solid filling; Solid microparticles or pellets surrounded by a distinct coating layer, e.g. coated microspheres, coated drug crystals
    • A61K9/51Nanocapsules; Nanoparticles
    • A61K9/5107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5123Organic compounds, e.g. fats, suga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1/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01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211/2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n acyclic un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21Mono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C07D207/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n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07/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having n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07/12Oxygen or sulfur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87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proces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co-transformation
    • C12N15/88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proces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co-transformation using microencapsulation, e.g. using amphiphile liposome vesic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含有例如將核酸容易地導入至細胞內等之陽離子性脂質的藥物傳遞用脂質奈米粒子等,該脂質奈米粒子含有下述式(I)所表示之陽離子性脂質及下述式(II)所表示之陽離子性脂質。□(式中,R1及R2為相同或不同,而為烯基等,X3不存在,或為烷基等,X1及X2為氫原子,或者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Y1不存在,或為陰離子,L1為單鍵等,R3為烷基等)□(式中,R4及R5為相同或不同,而為烯基等,X4及X5為氫原子,或者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X6不存在,或為烷基等,Y2不存在,或為陰離子,a及b為相同或不同,而為0~3,L4為單鍵等,R6為烷基等,L2及L3為-O-、-CO-O-或-O-CO-)

Description

含有陽離子性脂質之組合之脂質奈米粒子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含有例如將核酸容易地導入至細胞內等之陽離子性脂質之組合的脂質奈米粒子等。
所謂陽離子性脂質係具有含有一個或複數個烴基之脂質親和性區域、與含有至少一個帶正電之極性頭基(polar head group)之親水性區域的親水親油性分子。陽離子性脂質與核酸等巨大分子形成總電荷帶正電之複合物,藉此使核酸等巨大分子變得容易通過細胞之原生質膜而進入細胞質,因此陽離子性脂質有用。可於活體外(in vitro)及活體內(in vivo)進行之該過程作為轉染(transfection)而為人所知。
典型的是陽離子性脂質單獨使用或者與磷脂質等之中性脂質組合。已知將陽離子性脂質與中性脂質組合可容易地形成包含整齊排列之脂質雙層之囊泡,因此有用。陽離子性脂質單獨或與中性脂質組合而形成之囊泡或脂質體於表面帶有大量正電荷,藉由該荷電而可與聚核苷酸或帶負電之蛋白質等其他陰離子分子形成複合物。因聚核苷酸/陽離子性脂質/中性脂質複合物之表面上剩餘之總陽離子荷電,可主要在細胞膜表面和負電荷產生較強之相互反應。
眾多不同種類之陽離子性脂質被合成而用於轉染,目前於市面上已有售。此種陽離子性脂質例如有Lipofectin、Lipofectin ACE、Lipofect AMINE、Transfeactam、DOTAP 等。
專利文獻1中所揭示之N-[1-(2,3-二油氧基)丙基]-N,N,N-三甲基氯化銨(DOTMA)等係早期開發出之陽離子性脂質之一。DOTMA等藉由對分子提供陽離子部位之具有四級氮之丙銨基、及於分子之丙基主鏈上所醚鍵結之一對高級烴而賦予特徵。四級氮經三個甲基等相對短鏈之烷基鏈取代。結構上類似之陽離子性脂質、N-(2,3-二(9-(Z)-十八碳烯醯氧基))-丙-1-基-N,N,N-三甲基氯化銨(DOTAP)包含醯基而非醚鍵結之烷基。
專利文獻2及3中所揭示之例如N-[1-(2,3-二油氧基丙基)]-N,N-二甲基-N-羥基乙基溴化銨(DORIE)、2,3-二油氧基-N-[2-(精胺甲醯胺基)乙基]-N,N-二甲基-1-丙基三氟乙酸銨(DOSPA)等藉由對分子提供陽離子部位之具有四級氮之丙銨基、及於分子之丙基主鏈上所醚鍵結之一對高級烴而賦予特徵,進而藉由四級氮經三個甲基等相對短鏈之烷基鏈與羥基烷基取代而賦予特徵。
專利文獻4中例如揭示有1,2-二亞麻氧基-N,N-二甲基胺基丙烷(DLinDMA)等。DLinDMA等係以藉由開發出更柔軟之陽離子性脂質而提高脂質體等之膜流動性為目的,藉由將結構上類似之陽離子性脂質DOTAP及DOTMA之高級烷基設為包含至少2處不飽和部位之高級烷基而賦予特徵。又,專利文獻5中例如揭示有2,2-二亞麻基-4-二甲基胺基甲基-[1,3]-二氧雜環戊烷(DLin-K-DMA)等。
又,專利文獻6中例如揭示有(3R,4R)-3,4-雙((Z)-十六 碳-9-烯基氧基)-1-甲基吡咯啶(化合物14)、N-甲基-N,N-雙(2-((Z)-十八碳-6-烯基氧基)乙基)胺(化合物36)等。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7中揭示有N-甲基-N,N-二油胺等單純烷基胺型(之鹽)之陽離子性脂質。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昭61-161246號公報(美國專利5049386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
國際公開第91/16024號
[專利文獻3]
國際公開第97/019675號
[專利文獻4]
國際公開第2005/121348號
[專利文獻5]
國際公開第2009/086558號
[專利文獻6]
國際公開第2011/136368號
[專利文獻7]
國際公開第1998/051278號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含有例如將核酸容易地導入 至細胞內等之陽離子性脂質的藥物傳遞用脂質奈米粒子等。
本發明係關於以下之(1)~(34)。
(1)一種脂質奈米粒子,其含有下述式(I)所表示之陽離子性脂質及下述式(II)所表示之陽離子性脂質,
(式中,R1及R2為相同或不同,而為碳數10~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烷基、烯基或炔基,X1及X2為氫原子,或者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X3不存在,或者為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於X3不存在之情形時,Y1亦不存在,L1為單鍵,R3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3~6之烯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 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或者Y1亦不存在,L1為-CO-或-CO-O-,R3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於X3為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之情形時,Y1為製藥上可容許之陰離子,L1為單鍵,R3為碳數1~6之烷基、碳數3~6之烯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
(式中,R4及R5為相同或不同,而為碳數12~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烷基、烯基或炔基,或者R4及R5一併形成二烷基亞甲基、二烯基亞甲基、二炔基亞甲基或烷基烯基亞甲基,X4及X5為氫原子,或者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X6不存在,或者為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於X6不存在之情形時,Y2亦不存在,a及b為0,L4為單鍵,R6為碳數1~6之烷基、碳數3~6之烯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L2及L3為-O-,或者Y2亦不存在,a及b為相同或不同,而為0~3,且a與b不同時為0,L4為單鍵,R6為碳數1~6之烷基、碳數3~6之烯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L2及L3為相同或不同,而為-O-、-CO-O-或-O-CO-,或者Y2亦不存在,a及b為相同或不同,而為0~3,L4為單鍵,R6為氫原子,L2及L3為相同或不同,而為-O-、-CO- O-或-O-CO-,或者Y2亦不存在,a及b為相同或不同,而為0~3,L4為-CO-或-CO-O-,R6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L2及L3為相同或不同,而為-O-、-CO-O-或-O-CO-,於X6為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之情形時,Y2為製藥上可容許之陰離子,a及b為相同或不同,而為0~3,L4為單鍵,R6為碳數1~6之烷基、碳數3~6之烯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L2及L3為相同或不同,而為-O-、-CO-O-或-O-CO-)。
(2)如上述(1)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R1及R2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Z)-十二碳-7-烯基、(Z)-十四碳-7-烯基、(Z)-十六碳-4-烯基、(Z)-十六碳-7-烯基、(E)-十六碳-7-烯基、(Z)-十六碳-9-烯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 (7Z,10Z,13Z)-十六碳-7,10,13-三烯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
(3)如上述(1)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R1及R2同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或(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L1為單鍵,R3為氫原子、甲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
(5)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L1為-CO-或-CO-O-,R3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1及X2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
(7)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1及X2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R3為氫原子、甲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
(8)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1及X2為氫原子,R3為氫原子、甲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
(9)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3不存在。
(10)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L2及L3為-O-或-O-CO-,R4及R5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四烷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基或3,7,11,15-四甲基十六碳-2-烯基。
(11)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L2及L3為-CO-O-,R4及R5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十七烷基、十九烷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三烷基、(Z)-十三碳-8-烯基、(Z)-十五碳-8-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七碳-8-烯基、(E)-十七碳-8-烯基、(Z)-十七碳-10-烯基、 (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8Z,11Z,14Z)-十八碳-8,11,14-三烯基、(Z)-十九碳-10-烯基、(10Z,13Z)-十九碳-10,13-二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2,6,10-三甲基十一碳-1,5,9-三烯基或2,6,10,14-四甲基十五碳-1-烯基。
(12)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L4為單鍵,R6為氫原子、甲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
(13)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L4為-CO-或-CO-O-,R6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
(14)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4及X5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
(15)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4及X5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R6為氫原子、甲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碳數1~6之 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
(16)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4及X5為氫原子,R6為氫原子、甲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
(17)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4及X5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R6為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
(18)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4及X5為氫原子,R6為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
(19)如上述(1)至(18)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6不存在或為甲基。
(20)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含有核酸作為藥物。
(21)如上述(20)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陽離子性脂質與該核酸形成複合物,或者形成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該核酸之複合物。
(22)如上述(20)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陽離子性脂質與該核酸形成複合物,或者形成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該核酸之複合物,且該脂質奈米粒子包含該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
(23)如上述(20)至(22)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核 酸係具有利用RNA干擾(RNAi)而抑制標靶基因表現之作用的核酸。
(24)如上述(23)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標靶基因係與腫瘤或炎症相關之基因。
(25)一種將核酸導入至細胞內之方法,其係使用如上述(20)至(24)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而將該核酸導入至細胞內之方法。
(26)如上述(25)之方法,其中細胞係位於哺乳類之腫瘤或炎症部位之細胞。
(27)如上述(25)或(26)之方法,其中細胞係位於哺乳類之肝臟、肺、腎臟或脾臟之細胞。
(28)如上述(26)或(27)之方法,其中導入至細胞內之方法係藉由靜脈內投予而導入至細胞內之方法。
(29)一種癌或炎症疾病之治療方法,其係將如上述(1)至(24)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投予哺乳動物。
(30)如上述(29)之方法,其中投予之方法係靜脈內投予。
(31)一種醫藥,其係包含如上述(1)至(24)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之用於治療疾病的醫藥。
(32)如上述(31)之醫藥,其係靜脈內投予用。
(33)一種癌或炎症疾病之治療劑,其係包含如上述(1)至(24)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之用於治療癌或炎症疾病的癌或炎症疾病之治療劑。
(34)如上述(33)之癌或炎症疾病之治療劑,其係靜脈內 投予用。
藉由將例如含有核酸之本發明之藥物傳遞用脂質奈米粒子投予哺乳類等,可將該核酸容易地導入至例如細胞內等。
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所含有之陽離子性脂質為下述式(I)所表示之化合物及下述式(II)所表示之化合物,
(式中,R1及R2為相同或不同,而為碳數10~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烷基、烯基或炔基,X1及X2為氫原子,或者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X3不存在,或者為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於X3不存在之情形時,Y1亦不存在,L1為單鍵,R3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3~6之烯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 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或者Y1亦不存在,L1為-CO-或-CO-O-,R3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於X3為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之情形時,Y1為製藥上可容許之陰離子,L1為單鍵,R3為碳數1~6之烷基、碳數3~6之烯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
(式中,R4及R5為相同或不同,而為碳數12~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烷基、烯基或炔基,或者R4及R5一併形成二烷基亞甲基、二烯基亞甲基、二炔基亞甲基或烷基烯基亞甲基,X4及X5為氫原子,或者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X6不存在,或者為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於X6不存在之情形時,Y2亦不存在,a及b為0,L4為單鍵,R6為碳數1~6之烷基、碳數3~6之烯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L2及L3為-O-,或者Y2亦不存在,a及b為相同或不同,而為0~3,且a與b不同時為0,L4為單鍵,R6為碳數1~6之烷基、碳數3~6之烯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L2及L3為相同或不同,而為-O-、-CO-O-或-O-CO-,或者Y2亦不存在,a及b為相同或不同,而為0~3,L4為單鍵,R6為氫原子,L2及L3為相同或不同,而為-O-、-CO-O-或-O-CO-,或者 Y2亦不存在,a及b為相同或不同,而為0~3,L4為-CO-或-CO-O-,R6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L2及L3為相同或不同,而為-O-、-CO-O-或-O-CO-,於X6為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之情形時,Y2為製藥上可容許之陰離子,a及b為相同或不同,而為0~3,L4為單鍵,R6為碳數1~6之烷基、碳數3~6之烯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L2及L3為相同或不同,而為-O-、-CO-O-或-O-CO-)。
以下,有時將式(I)及式(II)所表示之化合物分別稱為化合物(I)及化合物(II)。其他式編號之化合物亦相同。
式(I)之各基之定義中,作為碳數10~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烷基,例如可列舉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6,10-二甲基十一烷-2-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 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6,10,14-三甲基十五烷-2-基、十九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三烷基、二十四烷基等。
式(I)之各基之定義中,作為碳數10~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烯基,只要為含有1~3個雙鍵之碳數10~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烯基即可,例如可列舉(Z)-十二碳-7-烯基、(Z)-十四碳-7-烯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4-烯基、(Z)-十六碳-7-烯基、(E)-十六碳-7-烯基、(Z)-十六碳-9-烯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7Z,10Z,13Z)-十六碳-7,10,13-三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等,較佳可列舉(Z)-十二碳-7-烯基、(Z)-十四碳-7-烯基、(Z)-十六碳-4-烯基、(Z)-十六碳-7-烯基、(E)-十六碳-7-烯基、(Z)-十六碳-9-烯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7Z,10Z,13Z)-十六碳-7,10,13-三烯基、(Z)-十八碳-9-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等。
式(I)之各基之定義中,作為碳數10~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炔基,只要為含有1~3個三鍵之碳數10~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炔基即可,例如可列舉癸-9-炔基、十二碳-4-炔基、十二碳-11-炔基、十四碳-5-炔基、十四碳-6-炔基、十六碳-7-炔基、十六碳-3,5-二炔基、十六碳-5,7-二炔基、 十八碳-9-炔基等。
再者,於式(I)中,R1及R2更佳為相同之碳數10~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烷基、烯基或炔基。又,於R1及R2為相同或不同之任一情形時,均更佳為碳數10~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烷基或烯基,進而較佳為碳數10~24之直鏈狀之烯基。
式(II)之各基之定義中,作為碳數12~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烷基,例如可列舉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2,6,10-三甲基十一烷基、十五烷基、3,7,11-三甲基十二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6,10,14-三甲基十五烷-2-基、十九烷基、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基、二十烷基、3,7,11,15-四甲基十六烷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三烷基、二十四烷基等。
式(II)之各基之定義中,作為碳數12~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烯基,只要為含有1~3個雙鍵之碳數12~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烯基即可,例如可列舉(Z)-十三碳-8-烯基、(Z)-十四碳-9-烯基、(Z)-十五碳-8-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七碳-8-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七碳-8-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七碳-10-烯基、(Z)-十八碳-11-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8Z,11Z,14Z)-十八碳-8,11,14-三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十九碳-10-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0Z,13Z)-十九碳-10,13-二烯基、(11Z,14Z)- 二十碳-11,14-二烯基、2,6,10-三甲基十一碳-1,5,9-三烯基、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基、2,6,10,14-四甲基十五碳-1-烯基、3,7,11,15-四甲基十六碳-2-烯基等,較佳可列舉(Z)-十五碳-8-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七碳-8-烯基、(Z)-十八碳-9-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等。
式(II)之各基之定義中,作為碳數12~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炔基,只要為含有1~3個三鍵之碳數12~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炔基即可,例如可列舉十二碳-11-炔基、十三碳-12-炔基、十五碳-6-炔基、十六碳-7-炔基、十五碳-4,6-二炔基、十六碳-5,7-二炔基、十七碳-8-炔基、十八碳-9-炔基等。
再者,於化合物(II)中,R4及R5更佳為相同之碳數12~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烷基、烯基或炔基。又,於R4及R5為相同或不同之任一情形時,均更佳為碳數12~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烷基或烯基,進而較佳為碳數12~24之直鏈狀之烯基。
於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中,作為伸烷基,例如可列舉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等。
作為碳數1~6之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環丁基、環丙基甲基、戊基、異戊基、第二戊基、新戊基、第三戊基、環戊基、己基、環己基等,較佳可列舉甲 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異戊基、第二戊基、第三戊基、新戊基、己基等,進而較佳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等。
作為碳數3~6之烯基,例如可列舉烯丙基、1-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等,較佳可列舉烯丙基等。
作為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中之烷基部分及經取代之碳數3~6之烯基中之烯基部分,分別與上述碳數1~6之烷基及碳數3~6之烯基含義相同。
二烷基亞甲基、二烯基亞甲基、二炔基亞甲基或烷基烯基亞甲基中之烷基、烯基及炔基部分分別與上述碳數12~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烷基、碳數12~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烯基及碳數12~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炔基之含義相同。再者,進而較佳為二烷基亞甲基、二烯基亞甲基及二炔基亞甲基中之烷基、烯基及炔基部分分別相同。
於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中,作為製藥上可容許之陰離子,例如可列舉氯化物離子、溴化物離子、硝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磷酸根離子等無機離子,乙酸根離子、草酸根離子、馬來酸根離子、富馬酸根離子、檸檬酸根離子、苯甲酸根離子、甲磺酸根離子等有機酸根離子等。
於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中,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及嗎啉-3-基分別包含鍵結於環中之氮原子上之氫原子轉換為甲基或乙基者。
作為單烷基胺基及二烷基胺基,只要分別為經1個及相 同或不同之2個碳數1~6之烷基(與上述含義相同),或者經胺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與上述含義相同)取代之胺基即可,例如可列舉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丙基胺基、丁基胺基、戊基胺基、己基胺基、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乙基甲基胺基、甲基丙基胺基、丁基甲基胺基、甲基戊基胺基、己基甲基胺基、胺基乙基胺基、胺基丙基胺基、(胺基乙基)甲基胺基、雙(胺基乙基)胺基等,較佳可列舉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胺基丙基胺基、雙(胺基乙基)胺基等。
於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中,胺基、單烷基胺基及二烷基胺基可分別對氮原子上之孤電子對配位氫離子而形成銨基、單烷基銨基及二烷基銨基,胺基、單烷基胺基及二烷基胺基分別包含銨基、單烷基銨基及二烷基銨基。
作為三烷基銨基,只要為經相同或不同之3個碳數1~6之烷基(與上述含義相同),或者經胺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與上述含義相同)取代之銨基即可,例如可列舉三甲基銨基、乙基二甲基銨基、二乙基甲基銨基、三乙基銨基、三丙基銨基、三丁基銨基、三戊基銨基、三己基銨基、三(胺基乙基)銨基、(胺基乙基)二甲基銨基、雙(胺基乙基)甲基銨基等,較佳可列舉三甲基銨基、三乙基銨基、三(胺基乙基)銨基、(胺基乙基)二甲基銨基、雙(胺基乙基)甲基銨基等。
於本發明中,對胺基、單烷基胺基及二烷基胺基之氮原子上之孤電子對配位有氫離子之銨基、單烷基銨基及二烷基銨基、以及三烷基銨基可與製藥上可容許之陰離子(與上述含義相同)形成鹽。
作為烷氧基,只要為經碳數1~6之烷基(與上述含義相同)、或者經胺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與上述含義相同)取代之羥基即可,例如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胺基乙氧基、甲基胺基乙氧基等,較佳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胺基乙氧基、甲基胺基乙氧基等。
作為單烷基胺甲醯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只要分別為經1個及相同或不同之2個碳數1~6之烷基(與上述含義相同),或者經胺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與上述含義相同)取代之胺甲醯基即可,例如可列舉甲基胺甲醯基、乙基胺甲醯基、丙基胺甲醯基、丁基胺甲醯基、戊基胺甲醯基、己基胺甲醯基、二甲基胺甲醯基、二乙基胺甲醯基、乙基甲基胺甲醯基、甲基丙基胺甲醯基、丁基甲基胺甲醯基、甲基戊基胺甲醯基、己基甲基胺甲醯基、胺基乙基胺甲醯基、胺基丙基胺甲醯基、(胺基乙基)甲基胺甲醯基、雙(胺基乙基)胺甲醯基等,較佳可列舉甲基胺甲醯基、乙基胺甲醯基、二甲基胺甲醯基等。
於化合物(I)中,X1及X2更佳為氫原子。於該情形時,R1 及R2較佳為相同或不同之十二烷基、十四烷基、(Z)-十二碳-7-烯基、(Z)-十四碳-7-烯基、(Z)-十六碳-4-烯基、(Z)-十六碳-7-烯基、(E)-十六碳-7-烯基、(Z)-十六碳-9-烯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7Z,10Z,13Z)-十六碳-7,10,13-三烯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更佳為相同或不同之(Z)-十四碳-7-烯基、(Z)-十六碳-7-烯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最佳為同為(Z)-十四碳-7-烯基、(Z)-十六碳-7-烯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
再者,於X1及X2為氫原子之情形時,R3更佳為氫原子、甲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進而較佳為氫原子、甲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最佳為氫原子、甲基等。
又,於X1及X2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之情形時,R1及R2較佳為相同或不同之十四烷基、十六烷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或(11Z,14Z)-二十碳- 11,14-二烯基,更佳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最佳為同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
又,於X1及X2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之情形時,R3更佳為氫原子、甲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進而較佳為氫原子、甲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最佳為氫原子、甲基等。
又,於X1及X2一併形成單鍵之情形時,L1為-CO-或-CO-O-、較佳為-CO-之情形亦為本發明之更佳之形態之一。於該情形時,R3進而較佳為胺基甲基、1,2-二胺基乙基、2-胺基乙基、1,3-二胺基丙基、1,4-二胺基丁基、1,5-二胺基戊基、3-胺基丙基、4-胺基丁基、5-胺基戊基等,最佳為1,2-二胺基乙基、1,3-二胺基丙基、1,4-二胺基丁基、1,5-二胺基戊基,R1及R2為相同或不同,較佳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或(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更佳為(Z)-十八碳-9- 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最佳為同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
又,於X1及X2一併形成單鍵之情形時,X3為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較佳為甲基之情形亦為本發明之更佳之形態之一。
又,L1更佳為單鍵。
又,於L1為單鍵之情形時,R3更佳為氫原子、甲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進而較佳為氫原子、甲基、羥基甲基、2-羥基乙基、2,3-二羥基丙基、2-羥基丙基、3-羥基丙基、2-羥基-3-甲氧基丙基、胺基甲基、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4-胺基丁基、5-胺基戊基、2-(N,N-二甲基胺基)乙基、3-(N,N-二甲基胺基)丙基、2-胺甲醯基乙基、2-二甲基胺甲醯基乙基、1-甲基哌啶-4-基等,最佳為氫原子、甲基等。
又,於L1為-CO-或-CO-O-之情形時,R3更佳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 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R3進而較佳為胺基甲基、1,2-二胺基乙基、2-胺基乙基、1,3-二胺基丙基、3-胺基丙基、1,4-二胺基丁基、4-胺基丁基、1,5-二胺基戊基、5-胺基戊基、(N,N-二甲基胺基)甲基、2-(N,N-二甲基胺基)乙基、3-(N,N-二甲基胺基)丙基、1-羥基-2-胺基乙基、1-胺基-2-羥基乙基等,最佳為1,2-二胺基乙基、2-胺基乙基、1,3-二胺基丙基、3-胺基丙基、1,4-二胺基丁基、4-胺基丁基、1,5-二胺基戊基、5-胺基戊基等。
又,X3更佳為不存在,或者為甲基,X3進而較佳為不存在。於X3為甲基之情形時,R3更佳為甲基。
再者,X3不存在、Y1亦不存在,L1為單鍵、R3為氫原子之情形亦為本發明之更佳之形態之一。於該情形時,R1及R2較佳為相同或不同之十二烷基、十四烷基、(Z)-十二碳-7-烯基、(Z)-十四碳-7-烯基、(Z)-十六碳-4-烯基、(Z)-十六碳-7-烯基、(E)-十六碳-7-烯基、(Z)-十六碳-9-烯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7Z,10Z,13Z)-十六碳-7,10,13-三烯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更佳為相同或不同之(Z)-十四碳-7-烯基、(Z)-十六碳-7-烯基或(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同為(Z)-十四碳-7-烯基之情形係最佳者之一,又,為(Z)-十六碳-7-烯基之情形係最佳者之一,又,最佳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
又,X3不存在、Y1亦不存在、L1為單鍵、R3為甲基之情 形亦為本發明之更佳之形態之一。於該情形時,R1及R2較佳為相同或不同之十二烷基、十四烷基、(Z)-十二碳-7-烯基、(Z)-十四碳-7-烯基、(Z)-十六碳-4-烯基、(Z)-十六碳-7-烯基、(E)-十六碳-7-烯基、(Z)-十六碳-9-烯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7Z,10Z,13Z)-十六碳-7,10,13-三烯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更佳為相同或不同之(Z)-十四碳-7-烯基、(Z)-十六碳-7-烯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同為(Z)-十四碳-7-烯基之情形係最佳者之一,又,為(Z)-十六碳-7-烯基之情形係最佳者之一,又,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之情形係最佳者之一,又,最佳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
於化合物(II)中,L2及L3更佳為相同之-O-、-CO-O-或-O-CO-。
又,於L2及L3中之至少1者為-O-之情形時,鍵結於-O-上之R4及R5更佳為相同或不同之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四烷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基、3,7,11,15-四甲基十六碳-2-烯基,或者R4及R5一併形成二烷基亞甲基或二烯基亞甲基,R4及R5進而較佳為相同 或不同之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或者R4及R5一併形成二(十四烷基)亞甲基、二(十六烷基)亞甲基、二(十八烷基)亞甲基、二((Z)-十六碳-9-烯基)亞甲基、二((Z)-十八碳-6-烯基)亞甲基、二((Z)-十八碳-9-烯基)亞甲基、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亞甲基,R4及R5最佳為相同或不同之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再者,於任一情形時,R4及R5均進而較佳為相同,或者R4及R5一併形成烷基、烯基或炔基部分相同之二烷基亞甲基、二烯基亞甲基或二炔基亞甲基。
又,於L2及L3之至少1者為-O-CO-之情形時,鍵結於-O-CO-上之R4及R5更佳為相同或不同之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四烷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基、3,7,11,15-四甲基十六碳-2-烯基,進而較佳為相同或不同之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再者,於任一情形 時,R4及R5均進而較佳為相同。
又,於L2及L3之至少1者為-CO-O-之情形時,鍵結於-CO-O-上之R4及R5更佳為相同或不同之十三烷基、十五烷基、十七烷基、十九烷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三烷基、(Z)-十三碳-8-烯基、(Z)-十五碳-8-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七碳-8-烯基、(E)-十七碳-8-烯基、(Z)-十七碳-10-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8Z,11Z,14Z)-十八碳-8,11,14-三烯基、(Z)-十九碳-10-烯基、(10Z,13Z)-十九碳-10,13-二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2,6,10-三甲基十一碳-1,5,9-三烯基、2,6,10,14-四甲基十五碳-1-烯基,或者R4及R5一併形成二烷基亞甲基、二烯基亞甲基、二炔基亞甲基或烷基烯基亞甲基,R4及R5進而較佳為相同或不同之十三烷基、十五烷基、十七烷基、(Z)-十五碳-8-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七碳-8-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再者,於任一情形時,R4及R5均進而較佳為相同,或者R4及R5一併形成烷基、烯基或炔基部分相同之二烷基亞甲基、二烯基亞甲基或二炔基亞甲基。
又,a及b更佳為同時為0或1。
再者,於a及b同時為1之情形時,更佳為X4及X5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又,於a及b同時為1、L4為單鍵之情形時,L2及L3為-CO-O-之情形亦為本發明之更佳之形態之一。
又,X4及X5更佳為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再者,於X4 及X5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之情形時,R6更佳為氫原子、甲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進而較佳為氫原子、甲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最佳為氫原子、甲基、2,3-二羥基丙基、3-羥基丙基、胺基甲基、1,2-二胺基乙基、2-胺基乙基、1,3-二胺基丙基、1,4-二胺基丁基、1,5-二胺基戊基、3-胺基丙基、4-胺基丁基、5-胺基戊基、2-胺甲醯基乙基等。
又,於X4及X5一併形成單鍵之情形時,L4為-CO-或-CO-O-、較佳為-CO-之情形亦為本發明之更佳之形態之一。於該情形時,R6進而較佳為胺基甲基、1,2-二胺基乙基、2-胺基乙基、1,3-二胺基丙基、1,4-二胺基丁基、1,5-二胺基戊基、3-胺基丙基、4-胺基丁基、5-胺基戊基等,最佳為1,2-二胺基乙基、1,3-二胺基丙基、1,4-二胺基丁基、1,5-二胺基戊基。
又,於X4及X5一併形成單鍵之情形時,a及b為相同或不同,而為1~3、較佳為1之情形亦為本發明之更佳之形態之一。於該情形時,L2及L3為相同之-CO-O-或-O-CO-、較佳為-CO-O-,R6為甲基之情形亦為本發明之進而較佳之形態之一,於該情形時,R4及R5更佳為相同或不同之(Z)-十七 碳-8-烯基或(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最佳為同為(Z)-十七碳-8-烯基或(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
又,於X4及X5一併形成單鍵之情形時,X6為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較佳為甲基之情形亦為本發明之更佳之形態之一,於該情形時,L2及L3進而較佳為相同之-CO-O-或-O-CO-,最佳為-CO-O-。
再者,於X4及X5為氫原子之情形時,R6更佳為氫原子、甲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進而較佳為氫原子、甲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最佳為氫原子、甲基、2,3-二羥基丙基、3-羥基丙基、胺基甲基、1,2-二胺基乙基、2-胺基乙基、1-胺基-2-羥基乙基、1,3-二胺基丙基、1,4-二胺基丁基、1,5-二胺基戊基、3-胺基丙基、4-胺基丁基、5-胺基戊基、2-胺甲醯基乙基等。
又,L4更佳為單鍵。再者,於L4為單鍵之情形時,L2及L3更佳為-O-。
又,於L4為單鍵之情形時,R6更佳為氫原子、甲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 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進而較佳為氫原子、甲基、羥基甲基、2-羥基乙基、2,3-二羥基丙基、2-羥基丙基、3-羥基丙基、2-羥基-3-甲氧基丙基、胺基甲基、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4-胺基丁基、5-胺基戊基、2-(N,N-二甲基胺基)乙基、3-(N,N-二甲基胺基)丙基、2-胺甲醯基乙基、2-二甲基胺甲醯基乙基、1-甲基哌啶-4-基等,最佳為氫原子、甲基、2,3-二羥基丙基、3-羥基丙基、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4-胺基丁基、5-胺基戊基、2-胺甲醯基乙基等,於任一情形時,L2及L3均更佳為-O-。
再者,於X6不存在、Y2亦不存在、L4為單鍵、R6為氫原子之情形時,L2及L3為相同之-CO-O-或-O-CO-、較佳為-CO-O-之情形亦為本發明之更佳之形態之一。於該情形時,R4及R5更佳為相同或不同之(Z)-十七碳-5-烯基或(Z)-十七碳-8-烯基,最佳為同為(Z)-十七碳-5-烯基或(Z)-十七碳-8-烯基。
再者,於L4為-CO-或-CO-O-之情形時,L2及L3更佳為相同之-CO-O-或-O-CO-,進而較佳為-CO-O-。
又,於L4為-CO-或-CO-O-之情形時,R6更佳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 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R6進而較佳為胺基甲基、1,2-二胺基乙基、2-胺基乙基、1,3-二胺基丙基、3-胺基丙基、1,4-二胺基丁基、4-胺基丁基、1,5-二胺基戊基、5-胺基戊基、(N,N-二甲基胺基)甲基、2-(N,N-二甲基胺基)乙基、3-(N,N-二甲基胺基)丙基、1-胺基-2-羥基乙基等,最佳為1,2-二胺基乙基、2-胺基乙基、1,3-二胺基丙基、3-胺基丙基、1,4-二胺基丁基、4-胺基丁基、1,5-二胺基戊基、5-胺基戊基等。
於L4為-CO-或-CO-O-之情形時,R6為胺基甲基、1-羥基-2-胺基乙基、2-胺基乙基、1,3-二胺基丙基、3-胺基丙基、1,4-二胺基丁基、4-胺基丁基、1,5-二胺基戊基、5-胺基戊基,L2及L3為相同之-O-之情形亦為本發明之進而較佳之形態之一。於該情形時,R4及R5更佳為相同或不同之(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最佳為同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
又,X6更佳為不存在,或者為甲基。於X6為甲基之情形時,R6更佳為甲基,L2及L3更佳為相同之-CO-O-或-O-CO-,進而較佳為-CO-O-。
於化合物(II)中,式(ii)所表示之化合物(ii)可列舉為更佳之化合物(II)之一,[化5]
(式中,R7及R8為R4及R5中之相同或不同之碳數12~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烷基、烯基或炔基,L5及L6為-CO-O-或-O-CO-,較佳為-CO-O-,a及b分別與上述之含義相同,較佳為1,R9為R6中之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
其次,對化合物(I)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再者,於以下所示之製造方法中,所定義之基於該製造方法之條件下發生變化或不適於實施該製造方法之情形時,可藉由有機合成化學中常用之保護基之導入及除去方法(例如格林尼(T.W.Greene)著、「有機合成中的保護基(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美國)、第3版、約翰.威立父子出版社(John Wiley & Sons Inc.)、1999年等中所記載之方法)等而製造目標化合物。又,亦可視需要改變取代基導入等反應步驟之順序。
製造方法1
化合物(I)中,X1及X2為氫原子、L1為單鍵、X3及Y1不存在之化合物(Ia)可藉由以下之方法而製造。
[化6]
(式中,R1、R2及R3分別與上述之含義相同,Z表示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三氟甲磺醯氧基、甲磺醯氧基、苯磺醯氧基、對甲苯磺醯氧基等脫離基)
步驟1及2
化合物(IIIb)可藉由將化合物(IIIa)與化合物(IVa)於無溶劑之情況下或於溶劑中、視需要較佳為1~10當量之鹼之存在下,在室溫與200℃之間之溫度下進行5分鐘~100小時處理而製造。進而,化合物(Ia)可藉由將化合物(IIIb)與化合物(IVb)於無溶劑之情況下或於溶劑中、視需要較佳為1~10當量之鹼之存在下,在室溫與200℃之間之溫度下進行5分鐘~100小時處理並單離而製造。
作為溶劑,例如可列舉甲醇、乙醇、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甲苯、乙酸乙酯、乙腈、二乙醚、四氫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二烷、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吡啶、水等,該等可單獨或混合使用。
作為鹼,例如可列舉碳酸鉀、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甲醇鈉、第三丁醇鉀、三乙胺、二異丙基乙基胺、N-甲基嗎 啉、吡啶、1,8-二氮雜雙環[5.4.0]-7-十一烯(DBU)等。
化合物(IIIa)可為市售品,或者可藉由公知之方法(例如「實驗化學講座14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I」、第5版、丸善、2005年、p.351)或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得。
化合物(IVa)及化合物(IVb)可為市售品,或者可藉由公知之方法(例如「實驗化學講座13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第5版、丸善、2005年、p.374)或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得。
R1與R2相同之情形時之化合物(Ia)可藉由於步驟1中使用2當量以上之化合物(IVa)而獲得。
製造方法2
化合物(I)中,X1及X2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L1為單鍵、X3及Y1不存在之化合物(Ib)可藉由以下之方法而製造。
(式中,R1、R2、R3及Z分別與上述之含義相同,X4表示單鍵或伸烷基)
步驟3及4
化合物(Vb)可藉由將化合物(Va)與化合物(VIa)於溶劑中、1~10當量之鹼之存在下,在-100℃與100℃之間之溫度下進行5分鐘~100小時處理而製造。進而,化合物(Vc)可藉由將化合物(Vb)與化合物(VIb)於無溶劑之情況下或於溶劑中、視需要較佳為1~10當量之鹼之存在下,在-100℃與100℃之間之溫度下進行5分鐘~100小時處理並單離而製造。
作為溶劑,可列舉與製造方法1相同者。
作為鹼,例如可列舉氫化鈉、氫化鉀、第三丁醇鉀、第三丁醇鈉、二異丙基醯胺鋰(LDA)、六甲基二矽胺化鋰(LHMDS)等。
化合物(Va)可為市售品,或者可藉由公知之方法(例如「實驗化學講座16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V」、第5版、丸善、2005年、p.146)或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得。
化合物(VIa)及化合物(VIb)可為市售品,或者可藉由公知之方法(例如「實驗化學講座13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第5版、丸善、2005年、p.374)或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得。
R1與R2相同之情形時之化合物(Vc)可藉由於步驟3中使用2當量以上之化合物(VIa)而獲得。
步驟5
化合物(Ib)可藉由將化合物(Vc)於溶劑中、1當量~遠過 量之還原劑及視需要較佳為0.1~10當量之金屬化合物之存在下,在-100℃與100℃之間之溫度下進行5分鐘~100小時處理而製造。
作為還原劑,例如可列舉氫化鋁鋰、硼氫化鈉、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氰基硼氫化鈉等。
作為金屬化合物,例如可列舉氯化鈷、氯化鐵、氯化鋁等。
製造方法3
化合物(I)中,L1為單鍵、R3為-CHRARB(RA及RB為相同或不同,而為氫原子、碳數1~5之烷基、碳數2~5之烯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5之烷基或碳數2~5之烯基,或者與鄰接之碳原子一併形成吡咯啶-3-基、哌啶-3-基或哌啶-4-基,RA及RB均為氫原子之情形除外,RA及RB之烷基、經取代之烷基之烷基部分、烯基及經取代之烯基之烯基部分之碳數的總和為1~5,RA及RB之任一者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或嗎啉-3-基之情形時,該RA及RB中之另一者為氫原子、碳數1~5之烷基、碳數2~5之烯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個或2個 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5之烷基或碳數3~5之烯基,於RA及RB為經取代之烷基或烯基之情形時,該取代基之總數為2或3)、X3及Y1不存在之化合物(Ic)可藉由以下之方法而製造。
(式中,R1、R2、RA、RB、X1及X2分別與上述之含義相同)
步驟6
化合物(Ic)可藉由使化合物(Ia)及化合物(Ib)中之R3為氫原子之化合物(Id)與較佳為1~10當量之化合物(VII)於溶劑中、較佳為1當量~遠過量之還原劑及視需要較佳為1~10當量之酸之存在下,在-20℃與150℃之間之溫度下反應5分鐘~72小時而製造。
作為溶劑,例如可列舉甲醇、乙醇、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甲苯、乙酸乙酯、乙腈、二乙醚、四氫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二烷、N,N-二甲基甲醯胺、 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水等,該等可單獨或混合使用。
作為還原劑,例如可列舉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氰基硼氫化鈉等。
作為酸,例如可列舉鹽酸、乙酸等。
化合物(VII)可為市售品,或者可藉由公知之方法(例如「實驗化學講座15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II」、第5版、丸善、2005年、p.1,「實驗化學講座15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II」、第5版、丸善、2005年、p.153)或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得。
製造方法4
化合物(I)中,L1為-CO-、X3及Y1不存在之化合物(Ie)可藉由以下之方法而製造。
(式中,R1、R2、R3、X1及X2分別與上述之含義相同)
步驟7
化合物(Ie)可藉由將化合物(Id)與化合物(VIII)於溶劑中,在-20℃與150℃之間之溫度下,藉由1當量~遠過量之縮合劑進行5分鐘至100小時處理而製造。此時,亦可視需 要於較佳為0.01~10當量之添加劑之存在下、及/或視需要加入較佳為1當量~遠過量之鹼而促進反應。
作為溶劑,例如可列舉甲醇、乙醇、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甲苯、乙酸乙酯、乙腈、二乙醚、四氫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二烷、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二甲基亞碸、水等,該等可單獨或混合使用。
作為縮合劑,例如可列舉1,3-二環己基碳二醯亞胺、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羰基二咪唑、苯并三唑-1-基氧基三(二甲基胺基)鏻六氟磷酸鹽、(苯并三唑-1-基氧基)三吡咯啶基鏻六氟磷酸鹽、O-(7-疊氮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鹽、O-(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鹽、2-氯-1-甲基吡啶鎓碘化物等。
作為添加劑,例如可列舉1-羥基苯并三唑、4-二甲基胺基吡啶等。
作為鹼,例如可列舉乙酸鉀、碳酸氫鈉、碳酸鉀、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甲醇鈉、第三丁醇鉀、三乙胺、二異丙基乙基胺、N-甲基嗎啉、吡啶、1,8-二氮雜雙環[5.4.0]-7-十一烯等。
化合物(VIII)可為市售品,或者可藉由公知之方法(例如「實驗化學講座16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V」、第5版、丸善、2005年、p.1)或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得。
製造方法5
化合物(I)中,L1為-CO-O-、X3及Y1不存在之化合物(If)可藉由以下之方法而製造。
(式中,R1、R2、R3、X1及X2分別與上述之含義相同)
步驟8
化合物(If)可藉由使化合物(Id)與化合物(IX)於無溶劑之情況下或於溶劑中、視需要較佳為1~10當量之添加劑之存在下、及/或視需要較佳為1~10當量之鹼之存在下,在-20℃與150℃之間之溫度下反應5分鐘~72小時而製造。
作為溶劑及添加劑,可列舉與製造方法4相同者。
作為鹼,例如可列舉三乙胺、二異丙基乙基胺、N-甲基嗎啉、吡啶、1,8-二氮雜雙環[5.4.0]-7-十一烯等。
化合物(IX)可為市售品,或者藉由公知之方法(例如「美國化學會誌(J.Am.Chem.Soc.)」、(美國)、1981年、第103卷、p.4194-4199)或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得。
製造方法6
化合物(I)中,L1為單鍵、R3為-CH2-C(OH)RCRD(RC及RD為相同或不同,而為氫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2~4之 烯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個或2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4之烷基或碳數2~4之烯基,RC及RD均為氫原子之情形除外,RC及RD之烷基、經取代之烷基之烷基部分、烯基及經取代之烯基之烯基部分之碳數的總和為1~4,RC及RD之任一者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或嗎啉-3-基之情形時,該RC及RD之另一者為氫原子、碳數1~4之烷基、碳數2~4之烯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或者經1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4之烷基或碳數2~4之烯基,於RC及RD為經取代之烷基或烯基之情形時,該取代基之總數為2)、X3及Y1不存在之化合物(Ig)可藉由以下之方法而製造。
(式中,R1、R2、RC、RD、X1及X2分別與上述之含義相同)
步驟9
化合物(Ig)可藉由將化合物(Id)與化合物(X)於溶劑中或無溶劑之情況下,在0℃與230℃之間之溫度下進行5分鐘至100小時處理而製造。
作為溶劑,例如可列舉甲醇、乙醇、1-丙醇、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甲苯、乙酸乙酯、乙腈、二乙醚、四氫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二烷、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二甲基亞碸等,該等可單獨或混合使用。
化合物(X)可為市售品,或者可藉由公知之方法(例如「實驗化學講座17有機化合物之合成V」、第5版、丸善、2005年、p.186)或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得。
製造方法7
化合物(I)中,L1為單鍵、X3為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Y1為製藥上可容許之陰離子之化合物(Ih)可藉由以下之方法而製造。
[化12]
(式中,R1、R2、R3、X1、X2、X3、Y1及Z分別與上述之含義相同)
步驟10及11
化合物(Ii)為化合物(Ia)或化合物(Ib)。
化合物(Ih-A)可藉由將化合物(Ii)與化合物(XI)於溶劑中或無溶劑之情況下,在0℃與230℃之間之溫度下,進行5分鐘至100小時處理而製造。化合物(Ih)可藉由利用Y型陰離子交換樹脂對化合物(Ih-A)進行處理而製造。
作為溶劑,例如可列舉甲醇、乙醇、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甲苯、乙酸乙酯、乙腈、二乙醚、四氫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二烷、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吡啶等,該等可單獨或混合使用。
化合物(XI)可為市售品,或者可藉由公知之方法(例如 「實驗化學講座13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第5版、丸善、2005年、p.374)或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得。
又,於Z與Y1相同之情形時,可藉由省略步驟11而製造(Ih)。
化合物(I)中之R1、R2或R3中所含之官能基之轉化亦可藉由公知之方法(例如R.C.拉羅克(Larock)著、「有機官能基轉化大全(Comprehensive Organic Transformations)」、(美國)、第2版、Vch Verlagsgesellschaft Mbh、1999年等中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等之方法而進行。
上述各製造方法中之中間體及目標化合物可藉由實施有機合成化學中常用之分離純化法、例如過濾、萃取、清洗、乾燥、濃縮、再結晶、各種層析法等而單離純化。又,對於中間體而言,亦可在不特別地進行純化之情況下供於其後之反應。
於化合物(I)中,亦可對結構中之氮原子上之孤電子對配位氫離子,該氮原子亦可與製藥上可容許之陰離子(與上述含義相同)形成鹽,化合物(I)亦包含於該氮原子對孤電子對配位氫離子之化合物。再者,於本發明中,所謂X3不存在之情形亦包含配位氫離子之情形。
於化合物(I)中亦有可存在幾何異構物、光學異構物等立體異構物、互變異構物等者,化合物(I)包括該等,且包含所有可能之異構物及該等之混合物。
化合物(I)中之各原子之部分或全部亦可分別被取代為對應之同位素原子,化合物(I)亦包含取代為該等同位素原子 之化合物。例如,化合物(I)中之氫原子之部分或全部亦可為原子量為2之氫原子(氘原子)。
化合物(I)中之各原子之部分或全部分別被取代為對應之同位素原子之化合物可使用市售之構建嵌段,藉由與上述各製造方法相同之方法而製造。又,化合物(I)中之氫原子之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為氘原子之化合物例如可使用如下方法而合成:1)使用過氧化氘,於鹼性條件下對羧酸等進行氘化之方法(參照美國專利第3849458號說明書);2)使用銥錯合物作為觸媒,使用重水作為氘源,對醇、羧酸等進行氘化之方法(參照「J.Am.Chem.Soc.」、(美國)、2002年、第124卷、第10號、p.2092);3)使用鈀碳作為觸媒,僅使用氘氣作為氘源,對脂肪酸進行氘化之方法(參照「脂質(LIPIDS)」、(美國)、1974年、第9卷、第11號、p.913);4)使用鉑、鈀、銠、釕、銥等金屬作為觸媒,使用重水或重水及氘氣作為氘源,對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進行氘化之方法(參照日本專利特公平5-1953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1-277648號公報及日本專利特開昭61-275241號公報);5)使用鈀、鎳、銅或亞鉻酸銅等觸媒,使用重水作為氘源,對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進行氘化之方法(參照日本專利特開昭63-198638號公報)等。
化合物(II)可藉由與國際公開第2011/136368號所記載之製造方法相同之方法而獲得。
再者,於化合物(II)中,所定義之基於該製造方法之條 件下發生變化或不適於實施該製造方法之情形時,可藉由有機合成化學中常用之保護基之導入及除去方法(例如格林尼(T.W.Greene)著、「有機合成中的保護基(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美國)、第3版、約翰.威立父子出版社(John Wiley & Sons Inc.)、1999年等中所記載之方法)等而製造目標化合物。又,亦可視需要改變取代基導入等反應步驟之順序。
將化合物(I)之具體例示於表1,將化合物(II)之具體例示於表2~12。但本發明中之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並不限定於該等。
又,作為本發明所使用之核酸,只要為由核苷酸及/或具有與該核苷酸同等之功能之分子聚合而成之分子,則可為任意分子,例如可列舉:作為核糖核苷酸之聚合物之RNA、作為脫氧核糖核苷酸之聚合物之DNA、包含RNA與DNA之嵌合核酸、及該等核酸之至少一個核苷酸被取代為具有與該核苷酸同等功能之分子之核苷酸聚合物。又,包含至少一個由核苷酸及/或具有與該核苷酸同等功能之分子聚合而成之分子之衍生物亦包含於本發明之核酸中。進而,亦可列舉肽核酸(PNA)(「化學研究述評(Acc.Chem.Res.)」、(美國)、1999年、第32卷、p.624)、氧基肽核酸(OPNA)(「J.Am.Chem.Soc.」、(美國)、2001年、第123 卷、p.4653)、肽核糖核酸(PRNA)(「J.Am.Chem.Soc.」、(美國)、2000年、第122卷、p.6900)等。再者,於本發明中,RNA中之尿苷U與DNA中之胸腺嘧啶T可分別互換。
作為具有與核苷酸同等功能之分子,例如可列舉核苷酸衍生物等。
作為核苷酸衍生物,只要為對核苷酸實施修飾之分子,則可為任意分子,例如與RNA或DNA相比,為了提高耐核酸酶性或者對其他分解因子穩定化,為了提高與互補鏈核酸之親和性,為了提高細胞透過性,或為了使其可視化,可適宜地使用對核糖核苷酸或脫氧核糖核苷酸實施修飾之分子等。
作為核苷酸衍生物,例如可列舉糖部修飾核苷酸、磷酸二酯鍵修飾核苷酸、鹼基修飾核苷酸等。
作為糖部修飾核苷酸,只要為對核苷酸之糖之化學結構之部分或全部藉由任意取代基進行修飾或取代而成者、或者藉由任意原子進行取代而成者,則可為任意者,可較佳地使用2'-修飾核苷酸。
作為糖部修飾核苷酸之修飾基,例如可列舉2'-氰基、2'-烷基、2'-取代烷基、2'-烯基、2'-取代烯基、2'-鹵基、2'-O-氰基、2'-O-烷基、2'-O-取代烷基、2'-O-烯基、2'-O-取代烯基、2'-S-烷基、2'-S-取代烷基、2'-S-烯基、2'-S-取代烯基、2'-胺基、2'-NH-烷基、2'-NH-取代烷基、2'-NH-烯基、2'-NH-取代烯基、2'-SO-烷基、2'-SO-取代烷基、2'-羧基、2'-CO-烷基、2'-CO-取代烷基、2'-Se-烷基、2'-Se- 取代烷基、2'-SiH2-烷基、2'-SiH2-取代烷基、2'-ONO2、2'-NO2、2'-N3、2'-胺基酸殘基(自胺基酸之羧酸除去羥基而成者)、2'-O-胺基酸殘基(與上述胺基酸殘基之含義相同)等。又,具有2'位之修飾基橋接於4'位之碳原子上之結構的橋接結構型人工核酸(Bridged Nucleic Acid)(BNA),更具體為2'位之氧原子與4'位之碳原子經由亞甲基而橋接之鎖定人工核酸(Locked Nucleic Acid)(LNA)、及伸乙基橋接結構型人工核酸(Ethylene bridged nucleic acid)(ENA)[Nucleic Acid Research,32,e175(2004)]等亦包含於本發明中之2'位經修飾基取代之核糖中。
作為糖部修飾核苷酸之修飾基,較佳為2'-氰基、2'-鹵基、2'-O-氰基、2'-烷基、2'-取代烷基、2'-O-烷基、2'-O-取代烷基、2'-O-烯基、2'-O-取代烯基、2'-Se-烷基、2'-Se-取代烷基,更佳為2'-氰基、2'-氟、2'-氯、2'-溴、2'-三氟甲基、2'-O-甲基、2'-O-乙基、2'-O-異丙基、2'-O-三氟甲基、2'-O-[2-(甲氧基)乙基]、2'-O-(3-胺基丙基)、2'-O-[2-(N,N-二甲基)胺基氧基]乙基、2'-O-[3-(N,N-二甲基胺基)丙基]、2'-O-{2-[2-(N,N-二甲基胺基)乙氧基]乙基}、2'-O-[2-(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2'-Se-甲基等,進而更佳為2'-O-甲基、2'-O-乙基、2'-氟等,最佳為2'-O-甲基、2'-O-乙基。
又,糖部修飾核苷酸之修飾基可根據其大小而定義較佳之範圍,根據氟之大小,較佳為相當於-O-丁基之大小者,根據-O-甲基之大小,更佳為相當於-O-乙基之大小 者。
糖部修飾核苷酸之修飾基中之烷基與化合物(I)中之碳數1~6之烷基之含義相同。
糖部修飾核苷酸之修飾基中之烯基與化合物(I)中之碳數3~6之烯基之含義相同。
作為糖部修飾核苷酸之修飾基中之鹵基,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
作為胺基酸殘基中之胺基酸,例如可列舉脂肪族胺基酸(具體而言為甘胺酸、丙胺酸、纈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等)、羥基胺基酸(具體而言為絲胺酸、蘇胺酸等)、酸性胺基酸(具體而言為天冬醯胺酸、麩胺酸等)、酸性胺基酸醯胺(具體而言為天冬醯胺、麩醯胺等)、鹼性胺基酸(具體而言為離胺酸、羥基離胺酸、精胺酸、鳥胺酸等)、含硫胺基酸(具體而言為半胱胺酸、胱胺酸、甲硫胺酸等)、亞胺基酸(具體而言為脯胺酸、4-羥基脯胺酸等)等。
作為糖部修飾核苷酸之修飾基中之經取代之烷基及經取代之烯基之取代基,例如可列舉鹵基(與上述含義相同)、羥基、硫基、胺基、側氧基、-O-烷基(該-O-烷基之烷基部分與上述烷基之含義相同)、-S-烷基(該-S-烷基之烷基部分與上述烷基之含義相同)、-NH-烷基(該-NH-烷基之烷基部分與上述烷基之含義相同)、二烷基胺基氧基(該二烷基胺基氧基之2個烷基相同或不同且與上述烷基之含義相同)、二烷基胺基(該二烷基胺基之2個烷基相同或不同且與上述烷基之含義相同)、二烷基胺基伸烷基氧基(該二烷基 胺基伸烷基氧基之2個烷基相同或不同且與上述烷基之含義相同,伸烷基部分表示自上述烷基除去1個氫原子而成者)等,取代數較佳為1~3。
作為磷酸二酯鍵修飾核苷酸,只要為對核苷酸之磷酸二酯鍵之化學結構之部分或全部藉由任意取代基進行修飾或取代而成者、或者藉由任意原子進行取代而成者,則可為任意者,例如可列舉磷酸二酯鍵被取代為硫代磷酸酯鍵之核苷酸、磷酸二酯鍵被取代為二硫代磷酸酯鍵之核苷酸、磷酸二酯鍵被取代為膦酸烷基酯鍵之核苷酸、磷酸二酯鍵被取代為胺基磷酸酯鍵之核苷酸等。
作為鹼基修飾核苷酸,只要為對核苷酸之鹼之化學結構之部分或全部藉由任意取代基進行修飾或取代而成者、或者藉由任意原子進行取代而成者,則可為任意者,例如可列舉鹼基內之氧原子被取代為硫原子者、氫原子被取代為碳數1~6之烷基者、甲基被取代為氫原子或碳數2~6之烷基者、胺基經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醯基等保護基保護者。
進而,作為核苷酸衍生物,亦可列舉於核苷酸或者糖部、磷酸二酯鍵或鹼基中之至少一個經修飾之核苷酸衍生物上加成脂質、磷脂質、啡、葉酸鹽、啡啶、蒽醌、吖啶、螢光素、玫瑰紅、香豆素、色素等其他化學物質者,具體而言可列舉5'-多胺加成核苷酸衍生物、膽固醇加成核苷酸衍生物、類固醇加成核苷酸衍生物、膽汁酸加成核苷酸衍生物、維生素加成核苷酸衍生物、Cy5加成核苷酸衍 生物、Cy3加成核苷酸衍生物、6-FAM加成核苷酸衍生物、及生物素加成核苷酸衍生物等。
又,核苷酸衍生物亦可與核酸內之其他核苷酸或核苷酸衍生物形成伸烷基結構、肽結構、核苷酸結構、醚結構、酯結構、及組合有該等中之至少一種結構等橋接結構。
作為本發明所使用之核酸,較佳可列舉抑制標靶基因之表現之核酸,更佳可列舉具有利用RNA干擾(RNAi)而抑制標靶基因表現之作用的核酸。
作為本發明所使用之標靶基因,只要為產生mRNA而表現之基因,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與腫瘤或炎症相關之基因,例如可列舉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以下簡稱為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以下簡稱為VEGFR)、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受體、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受體、肝細胞生長因子、肝細胞生長因子受體、Kruppel樣因子(Kruppel-like factor、以下簡稱為KLF)、Ets轉錄因子、核因子、低氧誘導因子、細胞週期相關因子、染色體複製相關因子、染色體修復相關因子、微管相關因子、增殖訊號路徑相關因子、增殖相關轉錄因子、細胞凋亡相關因子等編碼蛋白質之基因等,具體而言可列舉VEGF基因、VEGFR基因、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基因、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受體基因、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基因、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受體基因、肝細胞生長因子基 因、肝細胞生長因子受體基因、KLF基因、Ets轉錄因子基因、核因子基因、低氧誘導因子基因、細胞週期相關因子基因、染色體複製相關因子基因、染色體修復相關因子基因、微管相關因子基因(例如CKAP5基因等)、增殖訊號路徑相關因子基因(例如KRAS基因等)、增殖相關轉錄因子基因、細胞凋亡相關因子(例如BCL-2基因等)等。
又,作為本發明所使用之標靶基因,例如較佳為於肝臟、肺、腎臟或脾臟中表現之基因,例如可列舉與上述之腫瘤或炎症相關之基因、B型肝炎病毒基因組、C型肝炎病毒基因組、編碼載脂蛋白質(APO)、羥基甲基麩胺醯基(HMG)CoA還原酶、Kexin 9型絲胺酸蛋白酶(PCSK9)、第12因子、升糖素受體、糖皮質素受體、白三烯受體、凝血脂素A2受體、組胺H1受體、碳酸脫水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腎素、p53、酪胺酸磷酸酶(PTP)、鈉依賴性葡萄糖輸送載體、腫瘤壞死因子、介白素等蛋白質之基因等。
作為抑制標靶基因表現之核酸,例如只要為包含與編碼蛋白質等之基因(標靶基因)之mRNA之部分鹼基序列互補的鹼基序列,且抑制標靶基因表現之核酸即可,例如可使用siRNA(short interference RNA,短干擾RNA)、miRNA(micro RNA,微RNA)等雙鏈核酸,shRNA(short hairpin RNA,短髮夾RNA)、反義核酸、核酶等單鏈核酸等任意核酸,較佳為雙鏈核酸。
將包含與標靶基因之mRNA之部分鹼基序列互補的鹼基序列之核酸稱為反義鏈核酸,將包含與反義鏈核酸之鹼基 序列互補之鹼基序列的核酸稱為正義鏈核酸。正義鏈核酸係指包含標靶基因之部分鹼基序列之核酸本身等可與反義鏈核酸締合而形成雙鏈形成部之核酸。
所謂雙鏈核酸係指兩條鏈締合而具有雙鏈形成部之核酸。所謂雙鏈形成部係指構成雙鏈核酸之核苷酸或其衍生物構成鹼基對而形成雙鏈之部分。構成雙鏈形成部之鹼基對通常為15~27個鹼基對,較佳為15~25個鹼基對,更佳為15~23個鹼基對,進而較佳為15~21個鹼基對,尤佳為15~19個鹼基對。
作為雙鏈形成部之反義鏈核酸,可較佳地使用包含標靶基因之mRNA之部分序列之核酸、或者於該核酸中置換、缺失或附加有1~3個鹼基、較佳為1~2個鹼基、更佳為1個鹼基,且具有抑制目標蛋白質之表現活性之核酸。構成雙鏈核酸之單鏈之核酸長通常包含15~30個鹼基,較佳為15~29個鹼基,更佳為15~27個鹼基,進而較佳為15~25個鹼基,尤佳為17~23個鹼基,最佳為19~21個鹼基。
構成雙鏈核酸之反義鏈、正義鏈之任一方或者雙方之核酸亦可具有與雙鏈形成部相接而於3'側或5'側不形成雙鏈之追加的核酸。該不形成雙鏈之部分亦稱為突出部(懸突)。
作為具有突出部之雙鏈核酸,係使用於至少一方之鏈之3'末端或5'末端具有包含1~4個鹼基、通常為1~3個鹼基之突出部者,較佳為使用具有包含2個鹼基之突出部者,更佳為使用具有包含dTdT或UU之突出部者。突出部可僅於 反義鏈中具有,僅於正義鏈中具有,及反義鏈與正義鏈雙方均具有,可較佳地使用反義鏈與正義鏈雙方均具有突出部之雙鏈核酸。
又,亦可使用與雙鏈形成部相接而與標靶基因之mRNA部分或全部一致之序列、或者與雙鏈形成部相接而與標靶基因之mRNA之互補鏈的鹼基序列一致之序列。進而,作為抑制標靶基因表現之核酸,例如亦可使用藉由切丁酶(Dicer)等核糖核酸酶之作用而生成上述雙鏈核酸之核酸分子(國際公開第2005/089287號)、或者不具有3'末端或5'末端之突出部之雙鏈核酸等。
又,於上述雙鏈核酸為siRNA之情形時,反義鏈係自5'末端側向3'末端側之至少第1~17個鹼基序列為與標靶基因之mRNA所連接之17個鹼基序列互補的鹼基序列,較佳為該反義鏈自5'末端側向3'末端之第1~19個鹼基序列為與標靶基因之mRNA所連接之19個鹼基序列互補的鹼基序列,或者第1~21個鹼基序列為與標靶基因之mRNA所連接之21個鹼基序列互補的鹼基序列,或者第1~25個鹼基序列為與標靶基因之mRNA所連接之25個鹼基序列互補的鹼基序列。
進而,於本發明所使用之核酸為siRNA之情形時,較佳為該核酸中之糖之10~70%、更佳為15~60%、進而較佳為20~50%於2'位被修飾基取代之核糖。所謂本發明中之核糖之2'位被修飾基取代係指2'位之羥基被取代為修飾基,與核糖之2'位之羥基之立體構型可相同亦可不同,較佳為與 核糖之2'位之羥基之立體構型相同。2'位被修飾基取代之核糖包含於糖部修飾核苷酸中之2'-修飾核苷酸中,2'位被修飾基取代之核糖之修飾基與2'-修飾核苷酸之修飾基之含義相同。
本發明所使用之核酸包含核酸之結構中之磷酸部、酯部等所含之氧原子等被取代為例如硫原子等其他原子之衍生物。
又,與反義鏈及正義鏈之5'末端之鹼基鍵結之糖各自之5'位之羥基亦可被磷酸基或上述修飾基所修飾,或者藉由活體內之核酸分解酶等而轉化為磷酸基或上述修飾基的基所修飾。
又,與反義鏈及正義鏈之3'末端之鹼基鍵結之糖各自之3'位之羥基亦可被磷酸基或上述修飾基所修飾,或者藉由活體內之核酸分解酶等而轉化為磷酸基或上述修飾基的基所修飾。
作為單鏈之核酸,只要為包含含有標靶基因所連接之15~27個鹼基、較佳為15~25個鹼基、更佳為15~23個鹼基、進而較佳為15~21個鹼基、尤佳為15~19個鹼基之序列的互補序列的核酸,或者於該核酸中置換、缺失或附加1~3個鹼基、較佳為1~2個鹼基、更佳為1個鹼基,且具有抑制目標蛋白質表現之活性的核酸,則可為任意者。可適宜地使用該單鏈之核酸長為15~30個鹼基以下、較佳為15~29個鹼基、更佳為15~27個鹼基、進而較佳為15~25個鹼基、尤佳為15~23個鹼基之單鏈核酸。
作為單鏈核酸,可使用將構成上述雙鏈核酸之反義鏈及正義鏈經由間隔序列(間隔寡聚核苷酸)連結而成者。作為間隔寡聚核苷酸,較佳為6~12個鹼基之單鏈核酸分子,較佳為其5'末端側之序列為2個U。作為間隔寡聚核苷酸之例,可列舉包含UUCAAGAGA之序列之核酸。藉由間隔寡聚核苷酸連接之反義鏈及正義鏈之順序可為任意者成為5'側。作為該單鏈核酸,較佳為藉由莖環結構而具有雙鏈形成部之shRNA等單鏈核酸。shRNA等單鏈核酸通常為50~70個鹼基長。
亦可使用以藉由核糖核酸酶等之作用而生成上述單鏈核酸或雙鏈核酸之方式設計之70個鹼基長以下、較佳為50個鹼基長以下、進而較佳為30個鹼基長以下之核酸。
再者,本發明所使用之核酸可使用已知之RNA或DNA合成法、及RNA或DNA修飾法而製造。
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係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例如可列舉: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者於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的脂質奈米粒子,包含該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之脂質奈米粒子等。脂質膜可為脂質單層膜(脂質1分子膜),亦可為脂質雙層膜(脂質2分子膜)。再者,於該脂質膜中亦可含有化合物(I)、化合物(II)、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又,於該複合物及/或該脂質膜中亦可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
又,作為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例如亦可列舉:包含化合物(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者於化合物(I)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等。於該情形時之脂質膜可為脂質單層膜(脂質1分子膜),亦可為脂質雙層膜(脂質2分子膜)。再者,於該脂質膜中亦可含有化合物(I)、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又,於該複合物及/或該脂質膜中亦可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
又,作為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例如亦可列舉:包含化合物(I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者於化合物(II)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之脂質奈米粒子等。於該情形時之脂質膜可為脂質單層膜(脂質1分子膜),亦可為脂質雙層膜(脂質2分子膜)。再者,於該脂質膜中亦可含有化合物(II)、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又,於該複合物及/或該脂質膜中亦可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
又,作為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例如亦可列舉:包含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等。於該情形時之脂質膜可為脂質 單層膜(脂質1分子膜),亦可為脂質雙層膜(脂質2分子膜)。再者,於該脂質膜中亦可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
於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中,更佳為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之脂質奈米粒子,包含化合物(I)或化合物(I)及化合物(I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及包含化合物(I)、化合物(II)、化合物(I)及化合物(II)、或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進而較佳為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之脂質奈米粒子,或者包含化合物(I)、或化合物(I)及化合物(I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最佳為包含化合物(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再者,於該脂質膜中亦可含有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又,於該複合物及/或該脂質膜中亦可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
作為複合物之形態,於任意情形時均可列舉核酸等與包含脂質單層之膜(逆微胞)之複合物、核酸等與脂質體之複合物、核酸等與微胞之複合物等,較佳可列舉核酸等與包含脂質單層之膜之複合物或核酸等與脂質體之複合物。
作為包含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雙層膜之脂質奈米粒子,可列舉包含該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雙層膜之脂質體等。
再者,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例如可含有核酸作為藥物,亦可含有與核酸化學性質近似之化合物作為藥物。
於任意情形時,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中均可分別使用一種或複數種化合物(I)及化合物(II),又,於化合物(I)及/或化合物(II)中亦可混合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
作為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例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昭61-161246號公報(美國專利5049386號說明書)中所揭示之DOTMA、DOTAP等,國際公開第91/16024號及國際公開第97/019675號中所揭示之DORIE、DOSPA等,國際公開第2005/121348號中所揭示之DLinDMA等,國際公開第2009/086558號中所揭示之DLin-K-DMA等,較佳可列舉DOTMA、DOTAP、DORIE、DOSPA、DLinDMA、DLin-K-DMA等包含具有2個未經取代之烷基之三級胺部位或具有3個未經取代之烷基之四級銨部位的陽離子性脂質,更佳可列舉具有該三級胺部位之陽離子性脂質。該三級胺部位及該四級銨部位之未經取代之烷基更佳為甲基。
本發明中之脂質奈米粒子可藉由公知之製造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而製造,可為藉由任何製造方法而製造者。例如於作為脂質奈米粒子之一的脂質體之製造中,可適用公知 之脂質體之製備方法。作為公知之脂質體之製備方法,例如可列舉班厄姆(Bangham)等人之脂質體製備法[參照「分子生物學雜誌(J.Mol.Biol.)」,1965年,第13卷,p.238-252]、乙醇注入法[參照「細胞生物學雜誌(J.Cell Biol.)」,1975年,第66卷,p.621-634]、法式壓碎機法[參照「歐洲生化學會聯合會快報(FEBS Lett.)」,1979年,第99卷,p.210-214]、冷凍融解法[參照「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集刊(Arch.Biochem.Biophys.)」,1981年,第212卷,p.186-194]、逆相蒸發法[參照「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Natl.Acad.Sci.USA)」,1978年,第75卷,p.4194-4198]或pH梯度法(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第2572554號公報、日本專利第2659136號公報等)等。作為製造脂質體時使脂質體分散之溶液,例如可使用水、酸、鹼、各種緩衝液、生理鹽水或胺基酸輸液等。又,於製造脂質體時,亦可添加例如檸檬酸、抗壞血酸、半胱胺酸或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抗氧化劑,例如甘油、葡萄糖或氯化鈉等等張劑等。又,亦可藉由如下方式製造脂質體:將脂質等溶解於例如乙醇等有機溶劑中,蒸餾除去溶劑,添加生理食鹽水等進行振盪攪拌,形成脂質體。
又,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例如可藉由如下方法製造:將化合物(I)及化合物(II)、或化合物(I)及化合物(II)與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之混合物預先溶解於氯仿中,繼而加入核酸等之水溶液與甲醇進行混合而形成陽離子性脂質/核酸等之複合物,進而取出氯仿層,於 其中加入聚乙二醇化磷脂質、中性脂質與水而形成油包水型(W/O)乳液,藉由逆相蒸發法進行處理而製造之方法(參照日本專利特表2002-508765號公報);將核酸等溶解於酸性電解質水溶液中,加入脂質(乙醇中),使乙醇濃度降低至20 v/v%而製備上述核酸等之內包脂質奈米粒子,進行上膠過濾,藉由透析除去過剩之乙醇後,進而提高pH值而對試樣進行透析,除去脂質奈米粒子表面所附著之核酸等而製造之方法(參照日本專利特表2002-501511號公報及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2001年,第1510卷,p.152-166)等。
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中,包含化合物(I)及化合物(I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雙層膜的脂質體例如可依照國際公開第02/28367號及國際公開第2006/080118號等中所記載之製造方法而製造。
又,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中,例如包含化合物(I)及化合物(I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含有化合物(I)、化合物(II)、及/或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之脂質奈米粒子,包含化合物(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 (II)或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包含化合物(I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I)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或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及包含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等可藉由如下方式獲得:依照國際公開第02/28367號及國際公開第2006/080118號等中所記載之製造方法,製造各複合物,於水或0~20%乙醇水溶液中分散而非溶解該複合物(A液),另行使各脂質膜成分溶解於乙醇水溶液中(B液),將等量之A液與B液混合,進而適當地加入水。再者,A液及B液中之化合物(I)、化合物(II)、及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可使用一種或複數種,亦可將其等分別組合而混合使用。
再者,於本發明中,包含化合物(I)及化合物(I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化合物(II)、及/或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之脂質奈米粒子,包含化合物(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 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I)或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包含化合物(I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I)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或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及包含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等的製造過程中及製造後,因複合物中之核酸等與脂質膜中之陽離子性脂質之靜電相互作用或複合物中之陽離子性脂質與脂質膜中之陽離子性脂質之融合,而使複合物及膜之結構產生位移者亦分別包含於包含化合物(I)及化合物(I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化合物(II)、及/或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之脂質奈米粒子,包含化合物(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I)或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包含化合物(I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I)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 或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及包含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等中。
於任意情形時,均更佳為於脂質膜中混合化合物(I)與化合物(II)而使用。即,更佳為:包含化合物(I)及化合物(I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化合物(II)、及/或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之脂質奈米粒子,包含化合物(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包含化合物(I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I)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及包含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進而較佳為包含化合物(I)及化合物(II)與 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化合物(II)、及/或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之脂質奈米粒子,包含化合物(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於化合物(I)中組合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而成者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最佳為包含化合物(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或化合物(I)及化合物(II)與核酸等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脂質膜中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
於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中,複合物中之化合物(I)之分子的總數相對於核酸之磷原子數而言,較佳為0.5~8倍,更佳為1.5~5倍,進而較佳為2~3倍。又,該複合物中之化合物(I)及化合物(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之分子的總數相對於該核酸之磷原子數而言,較佳為0.5~8倍,更佳為1.5~5倍,進而較佳為2~3倍。
於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中,包含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之脂質奈米粒子中之化合物(I)之分子的總數相對於該核酸之磷原子數而言,較佳為1~15倍,更佳為2.5~10倍,進而較佳為3.5~8倍。又,該脂質奈米粒子中之化合物(I)及化合物(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之分子的總數相對於該核酸之磷原子數而言,較佳為1~15倍,更佳為2.5~10倍,進而較佳為3.5~8倍。
依照國際公開第02/28367號及國際公開第2006/080118號等中所記載之製造方法,製造核酸(與上述含義相同)、較佳為雙鏈核酸與含有任意陽離子性脂質、較佳為化合物(I)及/或本發明中之化合物(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之脂質體的複合物,於水或0~20%乙醇水溶液中分散而非溶解該複合物(A液),另行使任意陽離子性脂質、較佳為化合物(I)及/或本發明中之化合物(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溶解於乙醇水溶液中(B液),將等量或體積比1:1之A液與B液混合,或者進而適當地加入水,藉此可獲得含有該核酸與該陽離子性脂質之脂質奈米粒子。該脂質奈米粒子較佳為含有陽離子性脂質與核酸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之脂質奈米粒子,更佳為含有該核酸與包含含有該陽離子性脂質之脂質單層之膜(逆微胞)的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的脂質奈米粒子。該等情形時之脂質膜可為脂質單層膜(脂質1分子膜),亦可為脂質雙層膜(脂質2分子膜)。
又,本揭示之該核酸與該脂質體之複合物中之脂質體較佳為預先將大小調節為平均粒徑10 nm~400 nm、更佳為30 nm~110 nm、進而較佳為40 nm~80 nm之脂質體。又,於該複合物及/或脂質膜中亦可含有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又,A液若可形成脂質體與該核酸之複合物,則乙醇濃度可為20~40%。
又,亦可以將A液與B液混合後成為並不溶解複合物且不溶解B液中之陽離子性脂質之乙醇濃度,較佳為並不溶 解複合物、並不溶解B液中之陽離子性脂質、且成為乙醇濃度為30~60%之乙醇水溶液之比將A液與B液混合而代替將等量之A液與B液混合,或者亦可以成為將A液與B液混合後複合物並不溶解之乙醇濃度之比將A液與B液混合,進而加入水,藉此設為B液中之陽離子性脂質變得不溶解之乙醇濃度。
本揭示之該A液中之核酸與脂質體之複合物於將A液與B液混合、進而適當地加入水後,形態變化為包含含有陽離子性脂質之脂質單層之膜(逆微胞)與核酸之複合物。藉由本揭示之製造方法而獲得之含有該核酸與該陽離子性脂質之脂質奈米粒子較佳為含有陽離子性脂質與核酸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的脂質奈米粒子,更佳為含有包含脂質單層(該脂質單層含有陽離子性脂質)之膜(逆微胞)與核酸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且於該脂質膜中含有陽離子性脂質的脂質奈米粒子,其製造性(產率及/或均勻性)優異。
於該A液中之核酸與脂質體之複合物中,複合物中之陽離子性脂質之分子的總數相對於核酸之磷原子數,較佳為0.5~8倍,更佳為1.5~5倍,進而較佳為2~3倍。
於將A液與B液混合後之含有該核酸與包含含有該陽離子性脂質之脂質單層之膜(逆微胞)之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的脂質奈米粒子中,該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中之陽離子性脂質之分子的總數相對於該核酸之磷原子數,較佳為1~15倍,更佳為2.5~10倍,進而較佳為 3.5~8倍。
作為中性脂質,可為單純脂質、複合脂質或衍生脂質之任意者,例如可列舉磷脂質、甘油糖脂、神經鞘糖脂、鞘胺醇類或固醇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於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中含有中性脂質之情形時,中性脂質之分子總數相對於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及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之分子總數而言,較佳為0.1~1.8倍,更佳為0.3~1.2倍,進而較佳為0.4~0.9倍。本發明中之脂質奈米粒子可於複合物中含有中性脂質,亦可於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中含有,更佳為至少於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中含有,進而較佳為於該複合物及封入該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中均含有。
作為中性脂質中之磷脂質,例如可列舉磷脂醯膽鹼(具體而言為大豆磷脂醯膽鹼、蛋黃磷脂醯膽鹼(EPC)、二硬脂醯基磷脂醯膽鹼(DSPC)、二軟脂醯基磷脂醯膽鹼(DPPC)、棕櫚醯基油醯基磷脂醯膽鹼(POPC)、二肉豆蔻醯基磷脂醯膽鹼(DMPC)、二油醯基磷脂醯膽鹼(DOPC)等)、磷脂醯乙醇胺(具體而言為二硬脂醯基磷脂醯乙醇胺(DSPE)、二軟脂醯基磷脂醯乙醇胺(DPPE)、二油醯基磷脂醯乙醇胺(DOPE)、二肉豆蔻醯基磷酯醯乙醇胺(DMPE)、16-0-單甲基PE、16-0-二甲基PE、18-1-反式PE、棕櫚醯基油醯基-磷脂醯乙醇胺(POPE)、1-硬脂醯基-2-油醯基-磷脂醯乙醇胺(SOPE)等)、甘油磷脂質(具體而言為磷脂絲胺酸、磷脂酸、磷脂醯甘油、磷脂醯肌醇、棕櫚醯基油醯基 磷脂醯甘油(POPG)、溶血磷脂醯膽鹼等)、神經鞘磷脂質(具體而言為神經鞘磷脂、腦醯胺磷酯醯乙醇胺、腦醯胺磷醯甘油、腦醯胺磷醯甘油磷酸等)、甘油膦醯脂、神經鞘膦醯脂、天然卵磷脂(具體而言為蛋黃卵磷脂、大豆卵磷脂等)或氫化磷脂質(具體而言為氫化大豆磷脂醯膽鹼等)等天然或合成之磷脂質。
作為中性脂質中之甘油糖脂,例如可列舉磺醯氧核糖基甘油酯、二糖基二甘油酯、二半乳糖基二甘油酯、半乳糖基二甘油酯或糖基二甘油酯等。
中性脂質中之神經鞘糖脂,例如可列舉半乳糖基腦苷脂、乳糖基腦苷脂或神經節苷脂等。
作為中性脂質中之鞘胺醇類,例如可列舉鞘氨糖、二十碳鞘氨糖、鞘胺醇或該等之衍生物等。作為衍生物,例如可列舉將鞘氨糖、二十碳鞘氨糖或鞘胺醇等之-NH2轉化為-NHCO(CH2)xCH3(式中,x為0~18之整數,其中較佳為6、12或18)而成者等。
作為中性脂質中之固醇,例如可列舉膽固醇、二氫膽固醇、羊毛固醇、β-穀甾醇、菜油甾醇、豆固醇、菜籽甾醇、麥角固醇、海藻固醇或3β-[N-(N',N'-二甲基胺基乙基)胺甲醯基]膽固醇(DC-Chol)等。
作為高分子,例如可列舉包含如下高分子或該等之鹽之1種以上之微胞:蛋白質、白蛋白、聚葡萄糖、Polyfect、聚葡萄胺糖、聚葡萄糖硫酸、例如聚-L-離胺酸、聚乙烯亞胺、聚天冬醯胺酸、苯乙烯馬來酸共聚物、異丙基丙烯 醯胺-丙烯醯基吡咯啶酮共聚物、聚乙二醇修飾樹枝狀聚合物、聚乳酸、聚乳酸聚乙醇酸或聚乙二醇化聚乳酸等。
此處,高分子中之鹽例如包含金屬鹽、銨鹽、酸加成鹽、有機胺加成鹽、胺基酸加成鹽等。作為金屬鹽,例如可列舉鋰鹽、鈉鹽、鉀鹽等鹼金屬鹽,鎂鹽、鈣鹽等鹼土金屬鹽,鋁鹽或鋅鹽等。作為銨鹽,例如可列舉銨或四甲基銨等鹽。作為酸加成鹽,例如可列舉鹽酸鹽、硫酸鹽、硝酸鹽或磷酸鹽等無機酸鹽,及乙酸鹽、馬來酸鹽、富馬酸鹽或檸檬酸鹽等有機酸鹽。作為有機胺加成鹽,例如可列舉嗎啉或哌啶等之加成鹽。作為胺基酸加成鹽,例如可列舉甘胺酸、苯丙胺酸、天冬醯胺酸、麩胺酸或離胺酸等之加成鹽。
又,總之本發明中之脂質奈米粒子較佳為例如含有選自糖、肽、核酸及水溶性高分子中之1種以上物質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或界面活性劑等。選自該糖、肽、核酸及水溶性高分子中之1種以上物質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或界面活性劑可含有於複合物中,亦可含有於封入複合物之脂質膜中,更佳為於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中均含有。
於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含有選自糖、肽、核酸及水溶性高分子中之1種以上物質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之情形時,選自糖、肽、核酸及水溶性高分子中之1種以上物質之脂質衍生物及脂肪酸衍生物之分子總數相對於化合物(I)、化合物(I)及化合物(I)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之分 子總數而言,較佳為0.05~0.3倍,更佳為0.07~0.25倍,進而較佳為0.1~0.2倍。
作為選自糖、肽、核酸及水溶性高分子中之1種以上物質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或界面活性劑,較佳可列舉糖脂質、或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更佳可列舉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選自糖、肽、核酸及水溶性高分子中之1種以上物質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或界面活性劑較佳為分子之一部分具有藉由例如疏水性親和力、靜電相互作用等而與脂質奈米粒子之其他構成成分鍵結之性質,其他部分具有藉由例如親水性親和力、靜電相互作用等而與製造脂質奈米粒子時之溶劑鍵結之性質,從而具有兩面性之物質。
作為糖、肽或核酸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例如可列舉蔗糖、山梨糖醇、乳糖等糖,例如源自酪蛋白之肽、源自蛋白之肽、源自大豆之肽、麩胱苷肽等肽,或例如DNA、RNA、質粒、siRNA、ODN等核酸與上述脂質奈米粒子之定義中所列舉之中性脂質或本發明之陽離子性脂質或者例如硬脂酸、棕櫚酸、肉豆蔻酸、月桂酸等脂肪酸鍵結而成者等。
又,作為糖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例如亦包含上述脂質奈米粒子之定義中所列舉之甘油糖脂或神經鞘糖脂等。
作為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例如可列舉聚乙二醇、聚甘油、聚乙烯亞胺、聚乙烯醇、聚丙 烯酸、聚丙烯醯胺、寡糖、糊精、水溶性纖維素、聚葡萄糖、硫酸軟骨素、聚甘油、聚葡萄胺糖、聚乙烯吡咯啶酮、聚天冬胺酸醯胺、聚-L-離胺酸、甘露聚糖、聚三葡萄糖、低聚甘油等或該等之衍生物,與上述脂質奈米粒子之定義中所列舉之中性脂質或本發明之陽離子性脂質、或者例如硬脂酸、棕櫚酸、肉豆蔻酸或月桂酸等脂肪酸鍵結而成者、該等之鹽等;更佳可列舉聚乙二醇衍生物、聚甘油衍生物等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進而較佳可列舉聚乙二醇衍生物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及該等之鹽。
作為聚乙二醇衍生物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例如可列舉聚乙二醇化脂質(具體而言為聚乙二醇-磷脂醯乙醇胺(更具體而言為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PEG-DSPE)、1,2-二肉豆蔻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PEG-DMPE)等)、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60、CREMOPHOR EL等)、聚乙二醇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類(具體而言為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單油酸酯等)或聚乙二醇脂肪酸酯類等,更佳可列舉聚乙二醇化脂質。
作為聚甘油衍生物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例如可列舉聚甘油化脂質(具體而言為聚甘油-磷脂醯乙醇胺等)或聚甘油脂肪酸酯類等,更佳可列舉聚甘油化脂質。
作為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列舉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單油酸酯(具體而言為聚山梨醇酯80等)、聚氧乙烯聚丙二醇(具 體而言為Pluronic F68等)、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具體而言為山梨醇酐單月桂酸酯、山梨醇酐單油酸酯等)、聚氧乙烯衍生物(具體而言為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60、聚氧乙烯月桂醇等)、甘油脂肪酸酯或聚乙二醇烷基醚等,較佳可列舉聚氧乙烯聚丙二醇、甘油脂肪酸酯或聚乙二醇烷基醚等。
又,對於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亦可任意地進行例如利用高分子、聚氧乙烯衍生物等之表面改質[參照拉西奇(D.D.Lasic)、馬丁(F.Martin)編之「隱形脂質體(Stealth Liposomes)」(美國),CRC出版有限公司(CRC Press Inc),1995年,p.93-102]。作為可用於表面改質之高分子,例如可列舉聚葡萄糖、聚三葡萄糖、甘露聚糖、支鏈澱粉或羥基乙基澱粉等。作為聚氧乙烯衍生物,例如可列舉聚山梨醇酯80、Pluronic F68、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60、聚氧乙烯月桂醇或PEG-DSPE等。藉由該表面改質,可使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脂質奈米粒子中之複合物及脂質膜中含有選自糖、肽、核酸及水溶性高分子中之1種以上物質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或者界面活性劑。
又,亦可任意地進行藉由使標靶化配體共價鍵結於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之脂質成分之極性頭殘基上,而直接鍵結於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之表面(參照國際公開第2006/116107號)。
本發明中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可視需要自由地選擇,較佳為設為下述之平均粒徑。作為調節平均粒徑之方 法,例如可列舉擠出法、對較大之多層膜脂質體(MLV)等進行機械性粉碎(具體而言使用Manton Gaulin、微噴均質機等)之方法[參照穆勒(R.H.Muller)、貝妮塔(S.Benita)、波姆(B.Bohm)編著,「用於難溶性藥劑之乳液與奈米懸浮液(Emulsion and Nanosuspension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Poorly Soluble Drugs)」,德國,斯圖加特科學出版社(Scientific Publishers Stuttgart),1998年,p.267-294]等。
本發明中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大小較佳為平均粒徑為約10 nm~1000 nm,更佳為約30 nm~300 nm,進而較佳為約50 nm~200 nm。
可藉由將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投予至哺乳類之細胞中而將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中之核酸等導入至細胞內。
於活體外將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投予至哺乳類之細胞中之方法依照可於活體外進行之公知之轉染之順序進行即可。
於活體內將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投予至哺乳類之細胞中之方法依照可於活體內進行之公知之轉染之順序進行即可。例如藉由將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靜脈內投予包括人之哺乳動物,可傳遞至例如產生癌或炎症之器官或部位,從而於傳遞器官或部位之細胞內導入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中之核酸等。作為產生癌或炎症之器官或部位,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胃、大腸、肝臟、肺、脾臟、胰腺、腎臟、膀胱、皮膚、血管、眼球等。又,藉由將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靜脈內投予包括人之哺乳動物,可傳遞至例 如血管、肝臟、肺、脾臟及/或腎臟,從而於傳遞器官或部位之細胞內導入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中之核酸等。肝臟、肺、脾臟及/或腎臟之細胞可為正常細胞、與癌或炎症相關之細胞或與其他疾病相關之細胞之任意者。
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中之核酸等若為具有利用RNA干擾(RNAi)而抑制標靶基因表現之作用之核酸,則可於活體內將抑制基因表現之核酸等導入至哺乳類之細胞內,可抑制基因等之表現。投予對象較佳為人。
又,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中之標靶基因若為例如與腫瘤或炎症相關之基因,則可將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用作癌或炎症疾病之治療劑或預防劑、較佳為實質癌或血管或血管附近之炎症之治療劑或預防劑。具體而言,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中之標靶基因若為與血管新生相關之基因等,則可抑制血管平滑肌之增生或血管新生等,因此可將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用作例如伴隨著血管平滑肌之增生或血管新生之癌或炎症疾病之治療劑或預防劑。於將本發明之陽離子性脂質複數種組合使用之情形或與本發明之陽離子性脂質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組合使用之情形時,與單獨使用各陽離子性脂質之情形相比可減量,因此可減小由陽離子性脂質導致之不良現象之發生率及程度。
即,本發明亦提供將上述說明之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投予哺乳動物之癌或炎症疾病之治療方法。投予對象較佳為人,更佳為患有癌或炎症疾病之人。
又,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於與癌或炎症疾病之治療劑 或預防劑相關之活體內藥效評價模型中,亦可用作用以驗證抑制標靶基因之有效性的工具。
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亦可用作例如基於如下目的之製劑:血液成分等活體成分(例如血液、消化道等)中之上述核酸等之穩定化、副作用之減低、或對包含標靶基因之表現部位之組織或器官之藥劑積體性之增大等。
於將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用作醫藥品之癌或炎症疾病等之治療劑或預防劑之情形時,作為投予路徑,較理想為採用治療最有效之投予路徑,可列舉口腔內、呼吸道內、直腸內、皮下、肌內或靜脈內等非經口投予或經口投予,較佳可列舉靜脈內投予或肌內投予,更佳可列舉靜脈內投予。
投予量因投予對象之症狀或年齡、投予路徑等而異,例如可以換算為核酸之1日投予量成為約0.1 μg~1000 mg之方式進行投予。
作為適於靜脈內投予或肌內投予之製劑,例如可列舉注射劑,亦可將藉由上述方法而製備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分散液直接作為例如注射劑等形態而使用,亦可藉由例如過濾、離心分離等將溶劑自該分散液除去而使用,亦可將該分散液冷凍乾燥而使用,及/或將加入有例如甘露醇、乳糖、菌藻糖、麥芽糖或甘胺酸等賦形劑之分散液冷凍乾燥而使用。
於注射劑之情形時,較佳為於上述脂質奈米粒子之分散液或上述除去溶劑或經冷凍乾燥之脂質奈米粒子中,混合 例如水、酸、鹼、各種緩衝液、生理鹽水或胺基酸輸液等而製備注射劑。又,亦可添加例如檸檬酸、抗壞血酸、半胱胺酸或EDTA等抗氧化劑或甘油、葡萄糖或氯化鈉等等張劑等而製備注射劑。又,亦可加入例如甘油等冷凍保存劑而進行冷凍保存。
其次,藉由實施例及試驗例對本發明加以具體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及試驗例。
再者,參考例所示之質子核磁共振光譜(1H NMR)係於270 MHz、300 MHz或400 MHz下測得者,存在因化合物及測定條件而未能明確地觀測到交換性質子之情況。再者,作為訊號之多重度之表述,使用通常所使用者,所謂br表示表觀上寬廣之訊號。
參考例1 甲基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化合物1)
於甲基胺(Aldrich公司製造、約2 mol/L四氫呋喃溶液、10.5 mL、21.0 mmol)中加入(9Z,12Z)-甲磺酸十八碳-9,12-二烯基酯(Nu-Chek Prep,Inc製造,1.03 g,3.00 mmol),使用微波反應裝置於150℃下加熱攪拌90分鐘。以乙酸乙酯稀釋反應液,藉由2 mol/L氫氧化鈉水溶液進行清洗,繼而藉由飽和食鹽水進行清洗,以無水硫酸鎂加以乾燥後過濾,於減壓下進行濃縮,藉此獲得甲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之粗產物。
於所得之粗產物中加入(9Z,12Z)-甲磺酸十八碳-9,12-二烯基酯(Nu-Chek Prep,Inc製造,0.93 g,2.70 mmol)及50% 氫氧化鈉水溶液(0.960 g,12.0 mmol),於油浴上、135℃下加熱攪拌60分鐘。將其冷卻至室溫後,以乙酸乙酯稀釋反應液,藉由水進行清洗,繼而藉由飽和食鹽水進行清洗,以無水硫酸鎂加以乾燥後過濾,於減壓下進行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100/0~97/3)對所得之殘渣進行純化,藉此獲得化合物1(1.07 g,67.2%)。
ESI-MS m/z:529(M+H)+1H-NMR(CDCl3)δ:0.89(t,J=6.7 Hz,6H),1.29(br s,32H),1.40-1.51(m,4H),1.97-2.06(m,8H),2.20(s,3H),2.30(t,J=7.6 Hz,4H),2.77(t,J=5.8 Hz,4H),5.28-5.43(m,8H)。
參考例2 甲基二((Z)-十六碳-9-烯基)胺(化合物2)
藉由與參考例1同樣之方法,使用甲基胺(Aldrich公司製造、約2 mol/L四氫呋喃溶液、10.0 mL、20.0 mmol)及(Z)-甲磺酸十六碳-9-烯基酯(Nu-Chek Prep,Inc製造,1.21 g,3.80 mmol)而獲得化合物2(0.491 g,51.6%)。
ESI-MS m/z:477(M+H)+1H-NMR(CDCl3)δ:0.88(t,J=6.7 Hz,6H),1.29(br s,36H),1.46-1.57(m,4H),1.97-2.05(m,8H),2.33(s,3H),2.45(t,J=7.9 Hz,4H),5.29-5.41(m,4H)。
參考例3 甲基二((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胺(化合物3)
藉由與參考例1同樣之方法,使用甲基胺(Aldrich公司製造、約2 mol/L四氫呋喃溶液、16.0 mL、32.0 mmol)及 (11Z,14Z)-甲磺酸二十碳-11,14-二烯基酯(Nu-Chek Prep,Inc製造,2.98 g,8.00 mmol)而獲得化合物3(1.27 g,54.4%)。
ESI-MS m/z:585(M+H)+1H-NMR(CDCl3)δ:0.89(t,J=6.7 Hz,6H),1.27(br s,40H),1.39-1.51(m,4H),2.01-2.09(m,8H),2.20(s,3H),2.30(t,J=7.6 Hz,4H),2.79(d,J=6.3 Hz,4H),5.28-5.43(m,8H)。
參考例4 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化合物4)
藉由與參考例1同樣之方法,使用氨(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約2 mol/L甲醇溶液、18.0 mL、36.0 mmol)及(9Z,12Z)-甲磺酸十八碳-9,12-二烯基酯(Nu-Chek Prep,Inc製造,2.79 g,8.10 mmol)而獲得化合物4(0.838 g,36.2%)。
ESI-MS m/z:515(M+H)+1H-NMR(CDCl3)δ:0.89(t,J=6.9 Hz,6H),1.30(br s,33H),1.41-1.54(m,4H),2.01-2.09(m,8H),2.59(t,J=7.2 Hz,4H),2.77(t,J=5.6 Hz,4H),5.28-5.43(m,8H)。
參考例5 二((Z)-十八碳-9-烯基)胺(化合物5)
藉由與參考例1同樣之方法,使用氨(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約2 mol/L甲醇溶液、12.0 mL、24.0 mmol)及(Z)-甲磺酸十八碳-9-烯基酯(Nu-Chek Prep,Inc製造,1.87 g,5.40 mmol)而獲得化合物5(0.562 g,36.2%)。
ESI-MS m/z:519(M+H)+1H-NMR(CDCl3)δ:0.88(t,J=6.7 Hz,6H),1.29(br s,45H),1.41-1.52(m,4H),1.97-2.05(m,8H),2.58(t,J=7.2 Hz,4H),5.28-5.40(m,4H)。
參考例6 甲基二((Z)-十八碳-9-烯基)胺(化合物6)
藉由與參考例1同樣之方法,使用甲基胺(Aldrich公司製造、約2 mol/L四氫呋喃溶液、11.2 mL、22.4 mmol)及(Z)-甲磺酸十八碳-9-烯基酯(Nu-Chek Prep,Inc製造,2.11 g,6.09 mmol)而獲得化合物6(1.20 g,70.2%)。
ESI-MS m/z:533(M+H)+1H-NMR(CDCl3)δ:0.88(t,J=6.6 Hz,6H),1.27(br s,44H),1.39-1.50(m,4H),1.97-2.06(m,8H),2.20(s,3H),2.30(t,J=7.6 Hz,4H),5.28-5.40(m,4H)。
參考例7 反式-1-(第三丁氧基羰基)-3,4-雙(((Z)-十八碳-9-烯醯氧基)甲基)吡咯啶(化合物145)
將參考國際公開第2006/100036號而合成之反式-3,4-雙(羥基甲基)吡咯啶-1-甲酸第三丁酯(156 mg,0.674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6 mL)中,加入油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419 mg,1.48 mmol)、WSCD(國產化學公司製造、297 mg,1.55 mmol)、4-二甲基胺基吡啶(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DMAP,20.6 mg,0.169 mmol),於室溫下徹夜攪拌。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以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水及飽和食鹽水對有機層進行清洗,藉由無 水硫酸鎂乾燥後,於減壓下進行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氯仿=50/50~0/100)對殘渣進行純化,藉此獲得化合物145(280 mg,54.6%)。
ESI-MS m/z:761(M+H)+1H-NMR(CDCl3)δ:0.88(t,J=6.6 Hz,6H),1.25-1.46(m,36H),1.46(s,9H),1.46-1.66(m,8H),1.97-2.04(m,8H),2.27-2.38(m,6H),3.10-3.23(m,2H),3.53-3.66(m,2H),4.03(dd,J=10.8,6.0 Hz,2H),4.14(dd,J=10.8,6.0 Hz,2H),5.28-5.40(m,4H)。
參考例8 反式-1-(第三丁氧基羰基)-3,4-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氧基)甲基)吡咯啶(化合物146)
藉由與參考例7同樣之方法,使用參考國際公開第2006/100036號而合成之反式-3,4-雙(羥基甲基)吡咯啶-1-甲酸第三丁酯(150 mg,0.674 mmol)及亞麻油酸(Aldrich公司製造、400 mg,1.48 mmol)而獲得化合物146(351 mg,71.7%)。
ESI-MS m/z:757(M+H)+1H-NMR(CDCl3)δ:0.89(t,J=6.8 Hz,6H),1.21-1.45(m,26H),1.46(s,9H),1.47-1.68(m,6H),2.05(q,J=6.7 Hz,8H),2.26-2.38(m,6H),2.77(t,J=5.9 Hz,4H),3.10-3.23(m,2H),3.53-3.66(m,2H),4.03(dd,J=11.0,6.0 Hz,2H),4.14(dd,J=11.0,6.0 Hz,2H),5.28-5.43(m,8H)。
參考例9 反式-3,4-雙(((Z)-十八碳-9-烯醯氧基)甲基)吡咯啶(化合物 110)
將參考例7所得之化合物145(278 mg,0.366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6 mL)中,加入三氟乙酸(0.563 mL,7.31 mmol),於室溫下攪拌3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以氯仿萃取水層。藉由飽和食鹽水對有機層進行清洗,以無水硫酸鎂加以乾燥後過濾,於減壓下進行濃縮。將所得之殘渣溶解於少量之甲醇中,使其吸附於填充至塑膠管柱中之BONDESIL-SCX(VARIAN公司製造、6 g)之上部,藉由甲醇進行清洗,繼而藉由氨-甲醇溶液(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2 mol/L)使目標物溶出。將包含目標物之組份於減壓下進行濃縮,藉此獲得化合物110(162 mg,67.2%)。
ESI-MS m/z:661(M+H)+1H-NMR(CDCl3)δ:0.88(t,J=6.6 Hz,6H),1.27-1.35(m,40H),1.56-1.64(m,4H),2.01(q,J=5.9 Hz,8H),2.09-2.16(m,2H),2.30(t,J=7.5 Hz,4H),2.72(dd,J=11.3,5.5 Hz,2H),3.11(dd,J=11.3,7.1 Hz,2H),3.99-4.12(m,4H),5.29-5.40(m,4H)。
參考例10 反式-3,4-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氧基)甲基)吡咯啶(化合物111)
藉由與參考例9同樣之方法,使用參考例8所得之化合物146(350 mg,0.463 mmol)而獲得化合物111(224 mg,73.6%)。
ESI-MS m/z:657(M+H)+1H-NMR(CDCl3)δ:0.89(t, J=6.8 Hz,6H),1.26-1.40(m,28H),1.57-1.66(m,4H),2.05(q,J=6.6 Hz,8H),2.09-2.17(m,2H),2.31(t,J=7.5 Hz,4H),2.72(dd,J=11.3,6.0 Hz,2H),2.77(t,J=6.2 Hz,4H),3.11(dd,J=11.3,7.3 Hz,2H),3.99-4.13(m,4H),5.28-5.43(m,8H)。
參考例11 反式-1-甲基-3,4-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氧基)甲基)吡咯啶(化合物117)
將參考例10所得之化合物111(80 mg,0.12 mmol)溶解於1,2-二氯乙烷(1.5 mL)、甲醇(1.5 mL)中,歷經數次加入甲醛(0.091 mL,1.22 mmol)、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Acros Organics公司製造、129 mg,0.610 mmol),於室溫下攪拌1.5小時。於反應溶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以乙酸乙酯萃取水層。藉由飽和氯化鈉水溶液對有機層進行清洗,以無水硫酸鎂加以乾燥後過濾,於減壓下進行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100/0~93/7)對所得之殘渣進行純化,藉此獲得化合物117(66 mg,81%)。
ESI-MS m/z:671(M+H)+1H-NMR(CDCl3)δ:0.89(t,J=6.8 Hz,6H),1.25-1.40(m,28H),1.57-1.66(m,4H),2.05(q,J=6.7 Hz,8H),2.13-2.24(m,2H),2.27-2.37(m,9H),2.66(dd,J=9.2,7.3 Hz,2H),2.77(t,J=5.7 Hz,4H),3.99-4.12(m,4H),5.28-5.43(m,8H)。
參考例12 反式-1-甲基-3,4-雙(((Z)-十八碳-9-烯醯氧基)甲基)吡咯啶 (化合物116)
藉由與參考例11同樣之方法,使用參考例9所得之化合物110(50 mg,0.076 mmol)而獲得化合物116(47 mg,92%)。
ESI-MS m/z:675(M+H)+1H-NMR(CDCl3)δ:0.88(t,J=6.6 Hz,6H),1.26-1.35(m,40H),1.56-1.65(m,4H),2.01(q,J=5.5 Hz,8H),2.15-2.24(m,2H),2.27-2.37(m,9H),2.67(dd,J=9.3,7.1 Hz,2H),3.99-4.12(m,4H),5.29-5.40(m,4H)。
參考例13 反式-1-甲基-3,4-雙(((Z)-十六碳-9-烯醯氧基)甲基)吡咯啶(化合物118)
於藉由國際公開第2011/136368號記載之方法(參考例16)而得之(反式-1-苄基吡咯啶-3,4-二基)二甲醇(2.06 g,9.31 mmol)之甲醇(3 mL)溶液中加入碘甲烷(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26.4 g,186 mmol),於室溫下攪拌2小時。於減壓下對反應液進行濃縮。將殘渣載置於陰離子交換樹脂(Dowex 1x-200氯化物型(The Dow Chemical Company公司製造)、約30 mL、藉由水與甲醇預清洗者)上,以甲醇進行溶出。於減壓下對溶出液進行濃縮。於殘渣中加入乙酸乙酯,濾取所產生之結晶,藉此獲得反式-1-苄基-3,4-雙(羥基甲基)-1-甲基吡咯啶鎓氯化物(2.53 g,定量產率)。
ESI-MS m/z:236 M+1H-NMR(CDCl3)δ:2.67(m,2H),3.08(s,3H),3.28-3.45(m,4H),3.53-3.98(m,6H),4.63(s, 2H),7.49-7.63(m,5H)。
於所得之反式-1-苄基-3,4-雙(羥基甲基)-1-甲基吡咯啶鎓氯化物(2.53 g,9.31 mmol)中加入鈀碳(約含10%水、0.495 g,0.465 mmol)與甲醇(25 mL),於氫氣環境下、50℃下加熱攪拌3小時。對反應液進行矽藻土過濾,以甲醇進行清洗。將濾液合併,於減壓下進行濃縮,藉此獲得反式-3,4-雙(羥基甲基)-1-甲基吡咯啶鹽酸鹽(1.71 g,定量產率)。
ESI-MS m/z:146(M+H)+1H-NMR(CDCl3)δ:2.42(m,2H),2.89(s,3H),3.22-3.42(m,4H),3.44-3.69(m,6H)。
於所得之反式-3,4-雙(羥基甲基)-1-甲基吡咯啶鹽酸鹽(200 mg,1.10 mmol)之氯仿(8 ml)溶液中加入(Z)-十六碳-9-烯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616 mg,2.422 mmol)、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同仁堂公司製造,485 mg,2.53mmol)、三乙胺(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614 ml,4.40 mmol)及4-二甲基胺基吡啶(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33.6 mg,0.275 mmol),於室溫下徹夜攪拌。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以氯仿進行萃取。將有機層合併,藉由飽和食鹽水進行清洗,以無水硫酸鎂加以乾燥並過濾,於減壓下進行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甲醇/氯仿=0/100~2/98)對所得之殘渣進行純化而獲得化合物118(163 mg,24%)。
ESI-MS m/z:146(M+H)+1H-NMR(CDCl3)δ:0.88(t,J=6.6 Hz,6H),1.26-1.31(m,34H),1.56-1.64(m,4H),1.97- 2.03(m,8H),2.15-2.23(m,2H),2.27-2.38(m,9H),2.67(dd,J=9.3,7.1 Hz,2H),3.99-4.12(m,4H),5.29-5.40(m,4H)。
比較例1
使用參考例1所得之化合物1,以如下方式製造製劑。所使用之核酸係包含正義鏈[5'-mGmGAAGCUGGCGAUUAUGCAGAUUmUmA-3'(附m之鹼基所鍵結之糖係經2'-O-甲基取代之核糖)]與反義鏈[5'-UAAAUCUGCAUAAUCGCCAGCUUCC-3'(對5'末端進行有磷酸化)]之鹼基序列的抑制CKAP5基因表現之CKAP5 siRNA,自NIPPON EGT公司、Gene Design公司、Invitrogen公司或北海道先進科技有限公司(Hokkaido System Science Co.,Ltd.)獲得已退火之冷凍乾燥siRNA,藉由蒸餾水將其溶解,藉此製備為24 mg/mL(以下稱為CKAP5 siRNA溶液)。
以成為化合物1/1,2-二肉豆蔻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鈉鹽(PEG-DMPE Na、N-(羰基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1,2-二肉豆蔻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鈉鹽、日油公司製造)=57.26/5.521 mmol/L之方式使其懸浮於含有鹽酸及乙醇之水溶液中,藉由Vortex攪拌混合機反覆進行攪拌及加溫而獲得均勻之懸浮液。使該懸浮液於室溫下通過0.2 μm之聚碳酸酯薄膜過濾器及0.05 μm之聚碳酸酯薄膜過濾器而獲得引導粒子之分散液。藉由動態光散射儀(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測定所得之引導粒子之平均粒徑,確認處於30 nm至100 nm之範圍內。於所得之引導粒子之分散液中,以3:1之比 率混合CKAP5siRNA溶液,進而加入3倍量之蒸餾水進行混合,藉此製備陽離子性脂質/核酸複合物粒子之分散液。
另一方面,以成為化合物1/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鈉鹽(PEG-DSPE Na、N-(羰基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鈉鹽、日油公司製造)/二硬脂醯基磷脂醯膽鹼(DSPC、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膽鹼、日油公司製造)/膽固醇(日油公司製造)=8.947/2.943/5.707/11.83 mmol/L之方式,稱量各試樣並溶解於90 vol%乙醇中,而製備脂質膜構成成分之溶液。
將所得之脂質膜構成成分之溶液加溫後,以1:1之比率混合陽離子性脂質/核酸複合物粒子之分散液,進而混合數倍量之蒸餾水而獲得粗製劑。
使用Amicon Ultra(Millipore公司製造)將所得之粗製劑濃縮,進而置換為生理食鹽水(生理鹽水),使用0.2 μm之過濾器(東洋濾紙公司製造)於清潔台內進行過濾。進而測定所得之製劑之siRNA濃度,以siRNA濃度成為1.0 mg/mL之方式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該製劑中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為86.0 nm。
[實施例1]
使用參考例1所得之化合物1與參考例11所得之化合物117,以如下方式製造製劑。
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由CKAP5 siRNA及引導粒子 製備陽離子性脂質/核酸複合物粒子之分散液。
另一方面,以成為化合物1/化合物117/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鈉鹽(PEG-DSPE Na、N-(羰基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鈉鹽、日油公司製造)/二硬脂醯基磷脂醯膽鹼(DSPC、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膽鹼、日油公司製造)/膽固醇(日油公司製造)=2.982/5.965/2.943/5.707/11.83 mmol/L之方式,稱量各試樣並溶解於90 vol%乙醇中,而製備脂質膜構成成分之溶液。
將所得之脂質膜構成成分之溶液加溫後,以1:1之比率混合陽離子性脂質/核酸複合物粒子之分散液,進而混合數倍量之蒸餾水而獲得粗製劑。
使用Amicon Ultra(Millipore公司製造)將所得之粗製劑濃縮,進而置換為生理食鹽水(生理鹽水),使用0.2 μm之過濾器(東洋濾紙公司製造)於清潔台內進行過濾。進而測定所得之製劑之siRNA濃度,以siRNA濃度成為1.0 mg/mL之方式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藉由粒徑測定裝置(Zetasizer Nano ZS、Malvern公司製造)測定製劑中之脂質奈米粒子之粒徑的結果,該製劑中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為93.9 nm。
試驗例1
分別藉由以下方法對實施例1所得之製劑(含有化合物1、化合物117及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及比較例1所得之製 劑(含有化合物1及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實施活體內mRNA弱化評價試驗。
作為源自人胰腺癌之細胞株的MIA PaCa-2係自JCRB細胞銀行領取,於包含10%非活化胎牛血清(GIBCO公司製造)及1 vol%盤尼西林-鏈黴素(NACALAI TESQUE公司製造、26253-84)之高葡萄糖含量DMEM(GIBCO公司製造,11995-073)中,在37℃、5%CO2條件下進行培養。以成為1×108 cells/mL之濃度之方式使MIA PaCa-2懸浮於PBS中,將該細胞懸浮液100 μL移植至SCID小鼠(自CLEA Japan,Inc.進貨)之背部皮下(1×107 cells/0.1 mL PBS/head)。於移植6天後,以腫瘤體積為指標,以3隻為一群進行分群,將實施例1及比較例1所得之製劑以10 mg/kg(10 mL/kg)靜脈內投予小鼠。使用生理食鹽水,以10 mL/kg進行投予而作為陰性對照。於投予前及投予48小時後測定小鼠之體重。於體重測定後使小鼠安樂死,摘出皮下腫瘤。將摘出之腫瘤立即於液氮中冷凍,直至使用之前保存於-80℃下。
關於所得之腫瘤樣本,於放入有樣本之2 mL圓底管中添加1 mL之Trizol試劑(Invitrogen製造,15596-018)及5 mm之氧化鋯珠,藉由組織粉碎機(Tissue lyser II)(QIAGEN製造)於1/25 freq、1.5 min×2次之條件下進行粉碎。於粉碎後進行離心(10000 rpm,10 min)而回收上清液,添加200 mL之氯仿並劇烈攪拌後再次進行離心(15000 rpm,15 min)。藉由自動核酸萃取機MagNA PURE 96(Roche製造),使用Cellular RNA Large Volume Kit(Roche製造, 5467535)自所得之上清液200 μL中萃取RNA。藉由微量吸光光度計Dropsense96(Trinean製造)測定所萃取之RNA濃度,使用Transcriptor(Roche製造、4897030)對相當於200-1000 ng之RNA進行反轉錄。反應液組成、反應條件依照附隨文件。以dH2O對所得之cDNA樣本進行10倍稀釋,用作qPCR之模板。qPCR反應中使用TaqMan Gene Expression Master Mix(Applied Biosystems製造,4369542)、TaqMan Gene Expression Assays(Applied Biosystems製造,4331182)。PCR反應之條件依照TaqMan Gene Expression附隨之使用說明書。樣品之mRNA量係作為將生理食鹽水投予群中之CKAP5之mRNA量設為1時之相對比率而算出。
圖1表示關於實施例1及比較例1所得之各製劑,分別投予siRNA 10 mg/kg後48小時後之腫瘤中之CKAP5 mRNA量。縱軸表示將生理食鹽水處置群設為1時之CKAP5 mRNA量之相對值。
由圖1明確,對實施例1及比較例1所得之製劑分別於活體內進行藥效評價試驗,結果具有如下之業者未預想到之效果:極強地抑制CKAP5基因之表現,於活體內之作用意外地強,作為活體內之藥物傳遞用脂質奈米粒子均有用。尤其可明確具有對於腫瘤而言作為活體內之藥物傳遞用脂質奈米粒子有用之更加無法預想到之效果。
又,由圖1明確,實施例1所得之製劑(含有化合物1、化合物117及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係向在活體內容易地將藥物傳遞至腫瘤之細胞內之化合物1中混合化合物117,雖然 化合物1之使用量有所減少,但與比較例1所得之製劑(含有化合物1及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相比,於活體內進行藥效評價試驗之結果為相同程度地極強地抑制CKAP5基因之表現,抗腫瘤作用較強。
由此明確,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具有雖然化合物(I)之使用量有所減少,但未減弱化合物(I)之在活體內容易地將藥物傳遞至腫瘤之細胞內之作用的意外作用。又可明確,藉由於不減弱在活體內容易地將藥物傳遞至腫瘤之細胞內之作用之情況下減少化合物(I)之使用量,可減少由化合物(I)產生之毒性作用,故具有作為活體內之藥物傳遞用脂質奈米粒子更加有用之業者未預想到之效果。
試驗例2
藉由以下方法對實施例1所得之製劑(含有化合物1、化合物117及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實施腫瘤生長評價試驗。
與試驗例1同樣地,使用將作為源自胰腺癌之細胞株的MIA PaCa-2移植至SCID小鼠體內之異種移植模型而實施。以腫瘤體積為指標,以成為6隻為一群之方式實施分群(Day0),於Day0及Day7將實施例1所得之製劑以10 mg/kg(10 mL/kg)靜脈內投予。將生理食鹽水設為10 mL/kg而投予。自Day0直至Day14為止測定各個體之腫瘤直徑,根據下式計算出腫瘤體積、體積比。
(數1)腫瘤體積(mm3)=長徑(mm)×短徑(mm)×短徑(mm)×0.5
(數2)體積比(V/V0)=各時間點之腫瘤體積(mm3)÷Day0之腫瘤體積(mm3)
圖2表示於第0天及第7天投予10 mg/kg時之腫瘤體積的推移。縱軸表示將第0天設為1時之腫瘤體積之相對值。橫軸表示實驗開始後之經過天數。
由圖2明確,對實施例1所得之製劑(含有抑制CKAP5基因表現之CKAP5 siRNA與化合物1及化合物117之脂質奈米粒子)於活體內進行藥效評價試驗,結果抗腫瘤作用較強。
由此明確,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可將核酸導入至細胞內等,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係於活體內良好地將藥物傳遞至細胞內之優異脂質奈米粒子。
比較例2
使用參考例1所得之化合物1,以如下方式製造製劑。所使用之核酸為市售之抑制Eg5基因表現之Eg5 siRNA(Invitrogen公司製造、目錄編號HSS105842),正義鏈中包含5'-CCCAUCAACACUGGUAAGAACUGAA-3'之鹼基序列,反義鏈中包含5'-UUCAGUUCUUACCAGUGUUGAUGGG-3'之鹼基序列。自Invitrogen公司獲得已退火之冷凍乾燥siRNA,藉由蒸餾水將其溶解,藉此製備為24 mg/mL(以下稱為Eg5 siRNA溶液)。
以成為化合物1/1,2-二肉豆蔻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鈉鹽(PEG-DMPE Na、N- (羰基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1,2-二肉豆蔻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鈉鹽、日油公司製造)=57.26/5.521 mmol/L之方式使其懸浮於含有鹽酸及乙醇之水溶液中,藉由Vortex攪拌混合機反覆攪拌及加溫而獲得均勻之懸浮液。使該懸浮液於室溫下通過0.2 μm之聚碳酸酯薄膜過濾器及0.05 μm之聚碳酸酯薄膜過濾器而獲得引導粒子之分散液。藉由動態光散射儀(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測定所得之引導粒子之平均粒徑,確認處於30 nm至100 nm之範圍內。於所得之引導粒子之分散液中以3:1之比率混合Eg5siRNA溶液,進而加入3倍量之蒸餾水而進行混合,藉此製備陽離子性脂質/核酸複合物粒子之分散液。
另一方面,以成為化合物1/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鈉鹽(PEG-DSPE Na、N-(羰基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鈉鹽、日油公司製造)/二硬脂醯基磷脂醯膽鹼(DSPC、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膽鹼、日油公司製造)/膽固醇(日油公司製造)=8.947/2.943/5.707/11.83 mmol/L之方式,稱量各試樣並溶解於90 vol%乙醇中,製備脂質膜構成成分之溶液。
將所得之脂質膜構成成分之溶液加溫後,以1:1之比率混合陽離子性脂質/核酸複合物粒子之分散液,進而混合數倍量之蒸餾水而獲得粗製劑。
使用Amicon Ultra(Millipore公司製造)將所得之粗製劑濃縮,進而置換為生理食鹽水(生理鹽水),使用0.2 μm之 過濾器(東洋濾紙公司製造)於清潔台內進行過濾。進而測定所得之製劑之siRNA濃度,以siRNA濃度成為1.0 mg/mL之方式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該製劑中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為80.3 nm。
[實施例2]
使用參考例1所得之化合物1與參考例11所得之化合物117,以如下方式製造製劑。
以與比較例2相同之方式,由Eg5 siRNA及引導粒子製備陽離子性脂質/核酸複合物粒子之分散液。
另一方面,以成為化合物1/化合物117/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鈉鹽(PEG-DSPE Na、N-(羰基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鈉鹽、日油公司製造)/二硬脂醯基磷脂醯膽鹼(DSPC、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膽鹼、日油公司製造)/膽固醇(日油公司製造)=2.982/5.965/2.943/5.707/11.83 mmol/L之方式,稱量各試樣並溶解於90 vol%乙醇中,製備脂質膜構成成分之溶液。
將所得之脂質膜構成成分之溶液加溫後,以1:1之比率混合陽離子性脂質/核酸複合物粒子之分散液,進而混合數倍量之蒸餾水而獲得粗製劑。
使用Amicon Ultra(Millipore公司製造)將所得之粗製劑濃縮,進而置換為生理食鹽水(生理鹽水),使用0.2 μm之過濾器(東洋濾紙公司製造)於清潔台內進行過濾。進而測 定所得之製劑之siRNA濃度,以siRNA濃度成為1.0 mg/mL之方式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該製劑中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為80.5 nm。
[實施例3]
使用參考例1所得之化合物1與參考例11所得之化合物117,以如下方式製造製劑。
以與比較例2相同之方式,由Eg5 siRNA及引導粒子製備陽離子性脂質/核酸複合物粒子之分散液。
另一方面,以成為化合物117/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鈉鹽(PEG-DSPE Na、N-(羰基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鈉鹽、日油公司製造)/二硬脂醯基磷脂醯膽鹼(DSPC、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膽鹼、日油公司製造)/膽固醇(日油公司製造)=8.947/2.943/5.707/11.83 mmol/L之方式,稱量各試樣並溶解於90 vol%乙醇中,製備脂質膜構成成分之溶液。
將所得之脂質膜構成成分之溶液加溫後,以1:1之比率混合陽離子性脂質/核酸複合物粒子之分散液,進而混合數倍量之蒸餾水而獲得粗製劑。
使用Amicon Ultra(Millipore公司製造)將所得之粗製劑濃縮,進而置換為生理食鹽水(生理鹽水),使用0.2 μm之過濾器(東洋濾紙公司製造)於清潔台內進行過濾。進而測定所得之製劑之siRNA濃度,以siRNA濃度成為1.0 mg/mL之方式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該製劑中之脂質奈米粒子 之平均粒徑為79.6 nm。
[實施例4]
使用參考例1所得之化合物1與參考例12所得之化合物116,以如下方式製造製劑。
以與比較例2相同之方式,由Eg5 siRNA及引導粒子製備陽離子性脂質/核酸複合物粒子之分散液。
另一方面,以成為化合物116/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鈉鹽(PEG-DSPE Na、N-(羰基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鈉鹽、日油公司製造)/二硬脂醯基磷脂醯膽鹼(DSPC、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膽鹼、日油公司製造)/膽固醇(日油公司製造)=8.947/2.943/5.707/11.83 mmol/L之方式,稱量各試樣並溶解於90 vol%乙醇中,製備脂質膜構成成分之溶液。
將所得之脂質膜構成成分之溶液加溫後,以1:1之比率混合陽離子性脂質/核酸複合物粒子之分散液,進而混合數倍量之蒸餾水而獲得粗製劑。
使用Amicon Ultra(Millipore公司製造)將所得之粗製劑濃縮,進而置換為生理食鹽水(生理鹽水),使用0.2 μm之過濾器(東洋濾紙公司製造)於清潔台內進行過濾。進而測定所得之製劑之siRNA濃度,以siRNA濃度成為1.0 mg/mL之方式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該製劑中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為77.6 nm。
[實施例5]
使用參考例1所得之化合物1與參考例13所得之化合物118,以如下方式製造製劑。
以與比較例2相同之方式,由Eg5 siRNA及引導粒子製備陽離子性脂質/核酸複合物粒子之分散液。
另一方面,以成為化合物118/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鈉鹽(PEG-DSPE Na、N-(羰基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酯醯乙醇胺鈉鹽、日油公司製造)/二硬脂醯基磷脂醯膽鹼(DSPC、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膽鹼、日油公司製造)/膽固醇(日油公司製造)=8.947/2.943/5.707/11.83 mmol/L之方式,稱量各試樣並溶解於90 vol%乙醇中,製備脂質膜構成成分之溶液。
將所得之脂質膜構成成分之溶液加溫後,以1:1之比率混合陽離子性脂質/核酸複合物粒子之分散液,進而混合數倍量之蒸餾水而獲得粗製劑。
使用Amicon Ultra(Millipore公司製造)將所得之粗製劑濃縮,進而置換為生理食鹽水(生理鹽水),使用0.2 μm之過濾器(東洋濾紙公司製造)於清潔台內進行過濾。進而測定所得之製劑之siRNA濃度,以siRNA濃度成為1.0 mg/mL之方式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該製劑中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為81.6 nm。
試驗例3
分別藉由以下方法對實施例2~5所得之製劑(含有化合物1、及化合物117、116或118及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及比 較例2所得之製劑(含有化合物1及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實施活體內mRNA弱化評價試驗。
與試驗例1同樣地,使用將作為源自胰腺癌之細胞株的MIA PaCa-2移植至SCID小鼠體內之異種移植模型而實施。於移植6天後,以腫瘤體積為指標,以3隻為一群進行分群,將實施例2~5及比較例1所得之製劑以10 mg/kg(10 mL/kg)靜脈內投予小鼠。使用生理食鹽水,以10 mL/kg進行投予而作為陰性對照。於投予前及投予48小時後測定小鼠之體重。於體重測定後使小鼠安樂死,摘出皮下腫瘤。將摘出之腫瘤立即於液氮中冷凍,直至使用之前保存於-80℃下。
關於所得之腫瘤樣本,於放入有樣本之2 mL圓底管中添加1 mL之Trizol試劑(Invitrogen製造,15596-018)及5 mm之氧化鋯珠,藉由組織粉碎機(Tissue lyser II)(QIAGEN製造)於1/25 freq、1.5 min×2次之條件下進行粉碎。於粉碎後進行離心(10000 rpm,10 min)而回收上清液,添加200 μL之氯仿並劇烈攪拌後再次進行離心(15000 rpm,15 min)。藉由自動核酸萃取機MagNA PURE 96(Roche製造),使用Cellular RNA Large Volume Kit(Roche製造,5467535)自所得之上清液200 μL中萃取RNA。藉由微量吸光光度計Dropsense96(Trinean製造)測定所萃取之RNA濃度,使用Transcriptor(Roche製造、4897030)對相當於200-1000 ng之RNA進行反轉錄。反應液組成、反應條件依照附隨文件。以dH2O對所得之cDNA樣本進行10倍稀釋,用 作qPCR之模板。qPCR反應中使用TaqMan Gene Expression Master Mix(Applied Biosystems製造,4369542)、TaqMan Gene Expression Assays(Applied Biosystems製造,4331182)。PCR反應之條件依照TaqMan Gene Expression附隨之使用說明書。樣品之mRNA量係作為將生理食鹽水投予群中之Eg5之mRNA量設為1時之相對比率而算出。
圖3表示關於實施例2~5及比較例2所得之各製劑,分別投予siRNA 10 mg/kg後48小時後之腫瘤中之Eg5 mRNA量。縱軸表示將生理食鹽水處置群設為1時之Eg5 mRNA量之相對值。
由圖3明確,實施例2~5及比較例1所得之製劑具有如下之業者未預想到之效果:分別於活體內進行藥效評價試驗之結果為極強地抑制Eg5基因之表現,於活體內之作用意外地強,作為活體內之藥物傳遞用脂質奈米粒子均有用。尤其可明確具有對於腫瘤而言作為活體內之藥物傳遞用脂質奈米粒子有用之更加無法預想到之效果。
又,由圖3明確,實施例2~5所得之製劑(含有化合物1、及化合物117、116或118及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係向在活體內容易地將藥物傳遞至腫瘤之細胞內之化合物1中混合化合物117、116或118,雖然化合物1之使用量有所減少,但與比較例1所得之製劑(含有化合物1及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相比,於活體內進行藥效評價試驗之結果為相同程度地極強地抑制Eg5基因之表現,抗腫瘤作用較強。
由此明確,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 具有雖然化合物(I)之使用量有所減少,但未減弱化合物(I)之在活體內容易地將藥物傳遞至腫瘤之細胞內之作用的意外作用。又可明確,藉由於不減弱在活體內容易地將藥物傳遞至腫瘤之細胞內之作用之情況下減少化合物(I)之使用量,可減少由化合物(I)產生之毒性作用,故具有作為活體內之藥物傳遞用脂質奈米粒子更加有用之業者未預想到之效果。
試驗例4
藉由以下方法對實施例2所得之製劑(含有化合物1、化合物117及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實施腫瘤生長評價試驗。
與試驗例1同樣地,使用將作為源自胰腺癌之細胞株的MIA PaCa-2移植至SCID小鼠體內之異種移植模型而實施。以腫瘤體積為指標,以成為5隻為一群之方式實施分群(Day0),將實施例2所得之製劑以10 mg/kg(10 mL/kg)靜脈內投予。將生理食鹽水設為10 mL/kg而投予。自Day0至Day15為止測定各個體之腫瘤直徑,與試驗例2同樣地算出腫瘤體積、體積比。
圖4表示於第0天投予10 mg/kg時之腫瘤體積之推移。縱軸表示將第0天設為1時之腫瘤體積之相對值。橫軸表示實驗開始後之經過天數。
由圖4明確,對實施例2所得之製劑(含有抑制Eg5基因表現之Eg5 siRNA與化合物1及化合物117之脂質奈米粒子)在活體內進行藥效評價試驗,結果抗腫瘤作用較強。
由此明確,本發明之脂質奈米粒子可將核酸導入至細胞 內等,含有化合物(I)及化合物(II)之脂質奈米粒子係於活體內良好地將藥物傳遞至細胞內之優異脂質奈米粒子。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藉由將本發明之含有新穎之陽離子性脂質及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投予哺乳類等,可容易地將該核酸導入至例如細胞內等。
[序列表自由內容]
序列編號1-siRNA 正義鏈
序列編號2-siRNA 反義鏈
序列編號2-5'-磷酸化腺苷(5'-phosphorylated Adenosine)
序列編號3-siRNA 正義鏈
序列編號4-siRNA 反義鏈
圖1表示對MIA PaCa-2異種移植小鼠分別投予相當於CKAP5 siRNA 10 mg/kg之量之實施例1及比較例1所得之製劑後48小時後之腫瘤中之CKAP5 mRNA量。縱軸表示將生理食鹽水處置群設為1時之CKAP5 mRNA量之相對值。
圖2表示於第0天及第7天對MIA PaCa-2異種移植小鼠投予相當於CKAP5 siRNA 10 mg/kg之量之實施例1所得之製劑時之腫瘤體積的推移。縱軸表示將第0天設為1時之腫瘤體積之相對值。橫軸表示實驗開始後之經過天數。
圖3表示對MIA PaCa-2異種移植小鼠分別投予相當於Eg5 siRNA 10 mg/kg之量之實施例2~5及比較例2所得之製劑48小時後之腫瘤中之Eg5 mRNA量。縱軸表示將生理食鹽水 處置群設為1時之Eg5 mRNA量之相對值。
圖4表示於第0天對MIA PaCa-2異種移植小鼠投予相當於Eg5 siRNA 10 mg/kg之量之實施例2所得之製劑時之腫瘤體積的推移。縱軸表示將第0天設為1時之腫瘤體積之相對值。橫軸表示實驗開始後之經過天數。◇表示生理食鹽水投予群,■表示實施例2所得之製劑之投予群。
<110> 日商協和醱酵麒麟有限公司
<120> 含有陽離子性脂質之組合之脂質奈米粒子
<130> 1001P12212
<140> 101147079
<141> 2012-12-12
<150> US61569405
<151> 2011-12-12
<150> US61670847
<151> 2012-07-12
<160> 4
<170> PatentIn第3.5版
<210> 1
<211> 25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iRNA正義鏈
<220>
<221> modified_base
<222> (1)..(1)
<223> gm
<220>
<221> modified_base
<222> (2)..(2)
<223> gm
<220>
<221> modified_base
<222> (24)..(24)
<223> um
<220>
<221> modified_base
<222> (25)..(25)
<223> am
<400> 1
<210> 2
<211> 25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iRNA反義鏈
<220>
<221> misc_feature
<222> (1)..(1)
<223> 5'-磷酸化腺苷
<400> 2
<210> 3
<211> 25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iRNA正義鏈
<400> 3
<210> 4
<211> 25
<212> R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siRNA反義鏈
<400> 4

Claims (31)

  1. 一種脂質奈米粒子,其含有下述式(I)所表示之陽離子性脂質及下述式(II)所表示之陽離子性脂質, (式中,R1及R2為相同或不同,而為碳數10~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烷基、烯基或炔基,X1及X2為氫原子,或者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X3不存在,或者為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於X3不存在之情形時,Y1亦不存在,L1為單鍵,R3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3~6之烯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或者Y1亦不存在,L1為-CO-或-CO-O-,R3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 2-基、嗎啉-3-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於X3為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之情形時,Y1為製藥上可容許之陰離子,L1為單鍵,R3為碳數1~6之烷基、碳數3~6之烯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 (式中,R4及R5為相同或不同,而為碳數12~24之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烷基、烯基或炔基,或者R4及R5一併形成二烷基亞甲基、二烯基亞甲基、二炔基亞甲基或烷基烯 基亞甲基,X4及X5為氫原子,或者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X6不存在,或者為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於X6不存在之情形時,Y2亦不存在,a及b為0,L4為單鍵,R6為碳數1~6之烷基、碳數3~6之烯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L2及L3為-O-,或者Y2亦不存在,a及b為相同或不同,而為0~3,且a與b不同時為0,L4為單鍵,R6為碳數1~6之烷基、碳數3~6之烯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L2及L3為相同或不同,而為-O-、-CO-O-或-O-CO-,或者Y2亦不存在,a及b為相同或不同,為0~3,L4為單鍵,R6為氫原子,L2及L3為相同或不同,而為-O-、-CO-O-或-O-CO-,或者Y2亦不存在,a及b為相同或不同,而為0~3,L4為-CO-或-CO-O-,R6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 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L2及L3為相同或不同,而為-O-、-CO-O-或-O-CO-,於X6為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之情形時,Y2為製藥上可容許之陰離子,a及b為相同或不同,而為0~3,L4為單鍵,R6為碳數1~6之烷基、碳數3~6之烯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L2及L3為相同或不同,而為-O-、-CO-O-或-O-CO-)。
  2. 如請求項1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R1及R2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Z)-十二碳-7-烯基、(Z)-十四碳-7-烯基、(Z)-十六碳-4-烯基、(Z)-十六碳-7-烯基、(E)-十六碳-7-烯基、(Z)-十六碳-9-烯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7Z,10Z,13Z)-十六碳-7,10,13-三烯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
  3. 如請求項1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R1及R2同為十四烷 基、十六烷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或(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
  4. 如請求項1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L1為單鍵,R3為氫原子、甲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
  5. 如請求項1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L1為-CO-或-CO-O-,R3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
  6. 如請求項1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1及X2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
  7. 如請求項1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1及X2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R3為氫原子、甲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 3~6之烯基。
  8.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1及X2為氫原子,R3為氫原子、甲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
  9. 如請求項8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3不存在。
  10. 如請求項8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L2及L3為-O-或-O-CO-,R4及R5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四烷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基或3,7,11,15-四甲基十六碳-2-烯基。
  11. 如請求項8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L2及L3為-CO-O-,R4及R5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十七烷基、十九烷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三烷基、(Z)-十三碳-8-烯基、(Z)-十五碳-8-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七碳-8-烯基、(E)-十七碳-8-烯基、(Z)-十七碳-10-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8Z,11Z,14Z)-十八碳-8,11,14-三烯基、(Z)-十九碳-10-烯基、(10Z,13Z)-十九碳-10,13-二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2,6,10-三甲基十一碳-1,5,9-三烯基或2,6,10,14-四甲基十五碳-1-烯基。
  12. 如請求項8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L4為單鍵,R6為氫原子、甲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
  13. 如請求項8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L4為-CO-或-CO-O-,R6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
  14. 如請求項8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4及X5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
  15. 如請求項8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4及X5一併形成單鍵或伸烷基,R6為氫原子、甲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
  16. 如請求項8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4及X5為氫原子,R6為氫原子、甲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
  17. 如請求項8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4及X5一併形成單鍵 或伸烷基,R6為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
  18. 如請求項8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4及X5為氫原子,R6為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3~6之烯基。
  19. 如請求項8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X6不存在或為甲基。
  20. 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含有具有利用RNA干擾(RNAi)而抑制標靶基因表現之作用的核酸作為藥物。
  21. 如請求項20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陽離子性脂質係與該核酸形成複合物,或者與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組合而成者以及該核酸形成複合物。
  22. 如請求項20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陽離子性脂質係與該核酸形成複合物,或者與中性脂質及/或高分子組合而成者以及該核酸形成複合物,且該脂質奈米粒子包含該複合物及封入該複合物之脂質膜。
  23. 如請求項20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標靶基因係與腫瘤或炎症相關之基因。
  24. 一種將核酸導入至細胞內之方法,其係使用如請求項20至23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而將該核酸導入至細胞內之方法。
  25. 如請求項24之方法,其中細胞係位於哺乳類之腫瘤或炎症部位之細胞。
  26. 如請求項24之方法,其中細胞係位於哺乳類之肝臟、 肺、腎臟或脾臟之細胞。
  27.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中導入至細胞內之方法係藉由靜脈內投予而導入至細胞內之方法。
  28. 一種醫藥,其係包含如請求項1至23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之用於治療疾病之醫藥。
  29. 如請求項28之醫藥,其係靜脈內投予用。
  30. 一種癌或炎症疾病之治療劑,其係包含如請求項1至23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之用於治療癌或炎症疾病的癌或炎症疾病之治療劑。
  31. 如請求項30之癌或炎症疾病之治療劑,其係靜脈內投予用。
TW101147079A 2011-12-12 2012-12-12 含有陽離子性脂質之組合之脂質奈米粒子 TW2013308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69405P 2011-12-12 2011-12-12
US201261670847P 2012-07-12 2012-07-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0874A true TW201330874A (zh) 2013-08-01

Family

ID=48612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7079A TW201330874A (zh) 2011-12-12 2012-12-12 含有陽離子性脂質之組合之脂質奈米粒子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45913A1 (zh)
EP (1) EP2792368A4 (zh)
JP (1) JP6182458B2 (zh)
KR (1) KR20140111272A (zh)
CN (1) CN104159615B (zh)
AU (1) AU2012353463B2 (zh)
CA (1) CA2858694A1 (zh)
TW (1) TW201330874A (zh)
WO (1) WO20130891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00901B1 (en) 2010-08-06 2019-03-27 ModernaTX, Inc. A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 comprising engineered nucleic acids and medical use thereof
HRP20220796T1 (hr) 2010-10-01 2022-10-14 ModernaTX, Inc. Ribonukleinske kiseline koje sadrže n1-metil-pseudouracil i njihove uporabe
CA2831613A1 (en) 2011-03-31 2012-10-04 Moderna Therapeutics, Inc. Delivery and formulation of engineered nucleic acids
US9464124B2 (en) 2011-09-12 2016-10-11 Moderna Therapeutics, Inc. Engineered nucleic acid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EP3492109B1 (en) 2011-10-03 2020-03-04 ModernaTX, Inc. Modified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and nucleic acids, and uses thereof
RS63244B1 (sr) 2011-12-16 2022-06-30 Modernatx Inc Kompozicije modifikovane mrna
US9283287B2 (en) 2012-04-02 2016-03-15 Moderna Therapeutics, Inc. Modified polynucleotid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nuclear proteins
US9303079B2 (en) 2012-04-02 2016-04-05 Moderna Therapeutics, Inc. Modified polynucleotid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ytoplasmic and cytoskeletal proteins
WO2013151664A1 (en) 2012-04-02 2013-10-10 modeRNA Therapeutics Modified polynucleotid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roteins
US9572897B2 (en) 2012-04-02 2017-02-21 Modernatx, Inc. Modified polynucleotid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ytoplasmic and cytoskeletal proteins
TW201726599A (zh) 2012-07-06 2017-08-01 協和醱酵麒麟有限公司 陽離子性脂質
CA2878314A1 (en) 2012-07-16 2014-01-23 Kyowa Hakko Kirin Co., Ltd. Rnai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suppressing expression of kras gene
PL2922554T3 (pl) 2012-11-26 2022-06-20 Modernatx, Inc. Na zmodyfikowany na końcach
WO2014152211A1 (en) 2013-03-14 2014-09-25 Moderna Therapeutics, Inc. Formulation and delivery of modified nucleoside, nucleotide, and nucleic acid compositions
US8980864B2 (en) 2013-03-15 2015-03-17 Moderna Therapeutics,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altering cholesterol levels
EP3052106A4 (en) 2013-09-30 2017-07-19 ModernaTX, Inc. Polynucleotides encoding immune modulating polypeptides
SG11201602503TA (en) 2013-10-03 2016-04-28 Moderna Therapeutics Inc Polynucleotides encoding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BR112016024644A2 (pt) 2014-04-23 2017-10-10 Modernatx Inc vacinas de ácido nucleico
JPWO2015186770A1 (ja) * 2014-06-04 2017-04-20 協和発酵キリン株式会社 CKAP5遺伝子発現抑制RNAi医薬組成物
AU2016237148A1 (en) * 2015-03-24 2017-11-23 Kyowa Hakko Kirin Co., Ltd. Nucleic acid-containing lipid nanoparticles
RS63030B1 (sr) 2015-09-17 2022-04-29 Modernatx Inc Jedinjenja i kompozicije za intracelularno isporučivanje terapeutskih sredstava
EP3964200A1 (en) 2015-12-10 2022-03-09 ModernaTX,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y of therapeutic agents
LT3394030T (lt) 2015-12-22 2022-04-11 Modernatx, Inc. Junginiai ir kompozicijos terapinei medžiagai teikti intraceliuliniu būdu
TW201813632A (zh) * 2016-09-28 2018-04-16 日商協和醱酵麒麟有限公司 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
JP2020011901A (ja) * 2016-10-20 2020-01-23 協和キリン株式会社 ピロリジ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2020007226A (ja) * 2016-10-20 2020-01-16 協和キリン株式会社 脂肪族3級アミ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US11583504B2 (en) 2016-11-08 2023-02-21 Modernatx, Inc. Stabilized formulations of lipid nanoparticles
WO2018170336A1 (en) 2017-03-15 2018-09-20 Modernatx, Inc. Lipid nanoparticle formulation
MX2019011004A (es) * 2017-03-15 2020-08-10 Modernatx Inc Compuestos y composiciones para la administracion intracelular de agentes terapeuticos.
DK3596042T3 (da) 2017-03-15 2022-04-11 Modernatx Inc Krystalformer af aminolipider
US12077501B2 (en) 2017-06-14 2024-09-03 Modernatx, Inc. Compounds and compositions for 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agents
EP3638215A4 (en) 2017-06-15 2021-03-24 Modernatx, Inc. RNA FORMULATIONS
CA3073018A1 (en) 2017-08-17 2019-02-21 Acuitas Therapeutics, Inc. Lipids for use in lipid nanoparticle formulations
AU2018326799A1 (en) 2017-08-31 2020-02-27 Modernatx, Inc. Methods of making lipid nanoparticles
CN118593692A (zh) * 2017-12-27 2024-09-06 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含核酸脂质纳米粒子及其用途
CN113271926A (zh) 2018-09-20 2021-08-17 摩登纳特斯有限公司 脂质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施用方法
EP3981435B1 (en) * 2019-06-07 2023-08-16 FUJIFILM Corporation Lipid composition
KR20220101077A (ko) 2019-09-19 2022-07-19 모더나티엑스, 인크. 치료제의 세포내 전달을 위한 분지형 꼬리 지질 화합물 및 조성물
JP2023546175A (ja) * 2020-10-14 2023-11-01 ジョージ・メイソン・リサーチ・ファウンデーション・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脂質ナノ粒子製造の方法及びそれに由来する組成物
US11524023B2 (en) 2021-02-19 2022-12-13 Modernatx, Inc. Lipid nanoparticl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formulating the same
CN117510830A (zh) * 2021-04-08 2024-02-06 厦门赛诺邦格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乙二醇化脂质及其修饰的脂质体、含该脂质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15197080A (zh) * 2021-04-08 2022-10-18 厦门赛诺邦格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乙二醇化脂质及其修饰的脂质体、含该脂质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13372226B (zh) * 2021-06-08 2023-05-26 深圳市人民医院 一种脂质分子、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TW202328067A (zh) * 2021-09-14 2023-07-16 美商雷納嘉德醫療管理公司 環狀脂質及其使用方法
CN115925604A (zh) * 2021-09-22 2023-04-07 广州谷森制药有限公司 吡咯烷类新型脂质化合物、其制备方法、组合物及应用
WO2023178065A2 (en) * 2022-03-15 2023-09-21 Broadpharm Inc. Lipid compounds and lipid nanoparticles
CN116535381B (zh) * 2023-07-06 2023-10-17 北京悦康科创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五元环缩醛结构的阳离子脂质化合物、包含其的组合物及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9458A (en) 1966-01-21 1974-11-19 Incentive Res & Dev Ab Method for deuterating organic compounds
CA1270198A (en) 1984-08-08 1990-06-12 Marcel B. Bally Encapsulation of antineoplastic agents in liposomes
JPS61148141A (ja) 1984-12-21 1986-07-0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重水素化アクリル酸メチルまたは重水素化メタクリル酸メチルの製造法
US5049386A (en) 1985-01-07 1991-09-17 Syntex (U.S.A.) Inc. N-ω,(ω-1)-dialkyloxy)- and N-(ω,(ω-1)-dialkenyloxy)Alk-1-YL-N,N,N-tetrasubstituted ammonium lipids and uses therefor
JPH0662517B2 (ja) 1985-01-07 1994-08-17 シンテツクス(ユー・エス・エイ)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ツド 置換アルキルートリ置換アンモニウム界面活性剤
JPS61275241A (ja) 1985-05-29 1986-12-0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重水素化アクリル酸又は重水素化メタクリル酸の製造方法
JPS61277648A (ja) 1985-06-03 1986-12-08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重水素化アクリル酸又は重水素化メタクリル酸の製造方法
DE3701302A1 (de) 1987-01-17 1988-07-28 Hoechst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deuterierten organischen verbindungen
IL91664A (en) 1988-09-28 1993-05-13 Yissum Res Dev Co Ammonium transmembrane gradient system for efficient loading of liposomes with amphipathic drugs and their controlled release
US5264618A (en) 1990-04-19 1993-11-23 Vical, Inc. Cationic lipids for 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biologically active molecules
EP1179340A3 (en) * 1994-09-30 2003-05-07 INEX Pharmaceutical Corp. Composition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polyanionic materials into cells
US5753613A (en) * 1994-09-30 1998-05-19 Inex Pharmaceuticals Corporation Composition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polyanionic materials into cells
WO1997019675A2 (en) 1995-11-30 1997-06-05 Vical Incorporated Complex cationic lipids
US5883069A (en) * 1996-05-02 1999-03-1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Dryer-activated fabric conditioning articles with improved substrate
CA2217550A1 (en) * 1996-10-22 1998-04-22 F. Hoffmann-La Roche Ag Cationic lipids for gene therapy
JP4656675B2 (ja) 1997-05-14 2011-03-23 ユニバーシティー オブ ブリティッシュ コロンビア 脂質小胞への荷電した治療剤の高率封入
ES2212305T3 (es) 1997-06-23 2004-07-16 Alza Corporation Polinucleotidos encapsulados en liposomas, composicion y procedimiento.
AU1830200A (en) * 1998-11-25 2000-06-13 Vanderbilt University Cationic liposomes for gene transfer
US20030229037A1 (en) * 2000-02-07 2003-12-11 Ulrich Massing Novel cationic amphiphiles
KR100822684B1 (ko) 2000-10-04 2008-04-17 교와 핫꼬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지질막에 의한 미립자의 피복방법
CA2559955C (en) 2004-03-15 2016-02-16 City Of Hope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he specific inhibition of gene expression by double-stranded rna
EP1781593B1 (en) * 2004-06-07 2011-12-14 Protiva Biotherapeutics Inc. Cationic lipids and methods of use
WO2005121348A1 (en) 2004-06-07 2005-12-22 Protiva Biotherapeutics, Inc. Lipid encapsulated interfering rna
PT1765289E (pt) * 2004-07-07 2008-12-05 Statens Seruminstitut Composições e processos para estabilizar formulações de adjuvantes à base de lípidos por meio de glicolípidos
EP1842558B1 (en) 2005-01-28 2012-06-13 Kyowa Hakko Kirin Co., Ltd. Composition for inhibiting expression of target gene
GB0505969D0 (en) 2005-03-23 2005-04-27 Novartis Ag Organic compounds
EP1871424A2 (en) 2005-04-22 2008-01-02 Alza Corporation Immunoliposome composition for targeting to a her2 cell receptor
CA2709875C (en) 2008-01-02 2019-07-16 Tekmira Pharmaceuticals Corporation Improved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delivery of nucleic acids
WO2010054384A1 (en) * 2008-11-10 2010-05-14 Alnylam Pharmaceuticals, Inc. Lipi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he delivery of therapeutics
CN102884041B (zh) 2010-04-28 2015-04-15 协和发酵麒麟株式会社 阳离子性脂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2353463B2 (en) 2017-08-24
CN104159615A (zh) 2014-11-19
JPWO2013089152A1 (ja) 2015-04-27
JP6182458B2 (ja) 2017-08-16
US20140045913A1 (en) 2014-02-13
KR20140111272A (ko) 2014-09-18
EP2792368A1 (en) 2014-10-22
CN104159615B (zh) 2017-08-18
CA2858694A1 (en) 2013-06-20
WO2013089152A1 (ja) 2013-06-20
AU2012353463A1 (en) 2014-07-10
EP2792368A4 (en)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4767B (zh) 含有陽離子性脂質之藥物傳遞系統用脂質奈米粒子
TW201330874A (zh) 含有陽離子性脂質之組合之脂質奈米粒子
TWI576113B (zh) 陽離子性脂質
CA2878431C (en) Cationic lipid
JP5902617B2 (ja) カチオン性脂質
TW201408324A (zh) KRAS基因表現抑制RNAi醫藥組合物
JP6495408B2 (ja) カチオン性脂質
TW201625310A (zh) CKAP5基因表現抑制RNAi醫藥組合物
WO2018225873A1 (ja) 核酸含有ナノ粒子
TW201815736A (zh) 作為陽離子性脂質之化合物
US20140294978A1 (en) Cationic lip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