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3632A - 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 - Google Patents

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3632A
TW201813632A TW106133477A TW106133477A TW201813632A TW 201813632 A TW201813632 A TW 201813632A TW 106133477 A TW106133477 A TW 106133477A TW 106133477 A TW106133477 A TW 106133477A TW 201813632 A TW201813632 A TW 2018136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alkyl
same
alkenyl
differ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3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畑中剣太朗
細江慎太郎
藪內隼人
八木香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協和醱酵麒麟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協和醱酵麒麟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協和醱酵麒麟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3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363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88Compounds having three or more nucleosides or nucleo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 A61K47/08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containing oxygen, e.g. ethers, acetals, ketones, quinones, aldehydes, peroxides
    • A61K47/12Carboxylic acids; Salts or anhydrid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 A61K47/1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containing nitrogen, e.g. nitro-, nitroso-, azo-compounds, nitriles, cyanates
    • A61K47/18Amines; Amides; Urea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Amino acids; Oligopeptides having up to five amino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genetic material which is inserted into cells of the living body to treat genetic diseases; Gene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0Dispersions; Emulsions
    • A61K9/127Liposo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11DNA or RNA fragments; Modified forms thereof; Non-coding nucleic acids having a biological activity
    • C12N15/113Non-coding nucleic acids mod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e.g.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Antisense DNA or RNA; Triplex- forming oligonucleotides; Catalytic nucleic acids, e.g. ribozymes; Nucleic acids used in co-suppression or gene silencing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及該脂質奈米粒子之製造方法等,該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包含:脂質(脂質A),其含有具有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可經取代之獨立之3個烴基;脂質(脂質B),其於同一分子內包含具有可經取代之1個胺基或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具有可經取代之獨立之2個烴基之疏水部;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以及核酸。

Description

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例如作為醫藥有用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及該脂質奈米粒子之製造方法等。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對該脂質奈米粒子之製造有用之脂質等。
作為將質體DNA(pDNA)、反義寡脫氧核酸(ODN)及短干擾RNA(short interfering RNA)(siRNA)等核酸於活體內(in vivo)有效率地向細胞內進行傳遞之方法,已知有使核酸與陽離子性脂質及其他脂質形成複合體,並投予該複合體之方法。 於專利文獻1及非專利文獻1中,作為含有核酸等之脂質體之製造方法,例如報告有如下方法:使乾燥之陽離子性脂質與siRNA之檸檬酸鈉水溶液及中性脂質與聚乙二醇化磷脂質溶解於HEPES緩衝生理鹽水(HEPES [N-(2-Hydroxyethyl)piperazine-N'-(2-ethanesulfonic acid)]Bufferd Saline((N-(2-羥乙基)哌𠯤-N'-2-乙磺酸)緩衝生理鹽水),以下稱為「HBS」)及乙醇中而獲得溶液,將所獲得之溶液添加至二乙醚中,形成油包水型(W/O)乳液後,將溶液加以混合,藉由逆相蒸發法進行處理,而製造內包siRNA之脂質體。 於專利文獻2及非專利文獻2中報告有如下方法:使ODN溶解於pH值3.8之檸檬酸水溶液中,添加脂質之乙醇溶液,將乙醇濃度降低至20 v/v%而製備內包ODN之脂質體,利用上膠膜進行過濾,藉由透析將過量之乙醇去除後,進而於pH值7.5下將試樣進行透析而將附著於脂質體表面之ODN去除,從而製造內包ODN之脂質體。 又,於專利文獻3中例如報告有如下方法:利用T字攪拌器,將使pDNA溶解於檸檬酸水溶液中而成之溶液、與使脂質溶解於乙醇中而成之溶液加以混合,將乙醇濃度降低至45 v/v%後,進而加入檸檬酸鹽緩衝劑溶液,將乙醇濃度降低至20 v/v%,藉此製備內包pDNA之脂質體,利用陰離子交換樹脂將剩餘之pDNA去除,藉由超過濾,將過量之乙醇去除,而製造內包pDNA之脂質體。 進而,於專利文獻4中報告有如下方法:於包含水之有機溶劑中,使pDNA與陽離子性脂質以微胞之形式複合體化,進而追加脂質後,藉由透析將有機溶劑去除,藉此製造內包pDNA之脂質體。 於專利文獻5中報告有如下方法:同樣地於界面活性劑之水溶液中,使pDNA與陽離子性脂質以微胞之形式複合體化,進而追加脂質後,藉由透析將界面活性劑去除,藉此製造內包pDNA之脂質體。 上述複合體形成所使用之陽離子性脂質通用有如下者:具有通常包含1~複數個烴基之脂質親和性區域;與包含至少一個一級胺、二級胺、三級胺或四級銨基之陽離子性之親水性區域,且具有2個烴基之兩親媒性分子。 另一方面,於專利文獻6中揭示有如下情況:使用具有3個烴基之陽離子性脂質代替具有2個烴基之陽離子性脂質,藉由與專利文獻3相同之方法而獲得粒徑為82-95 nm之脂質粒子。於該文獻中,作為具有3個烴基之陽離子性脂質,具體而言,揭示有 [化1]所表示之13-B2等。 藉由該等方法所製作之封入核酸之脂質體具有約50~100 nm之尺寸。 另一方面,於非專利文獻2中報告有如下情況:於使用粒徑30~100 nm之封入有二氯(1,2-環己二胺)鉑(II)之聚合物微胞之試驗中,聚合物微胞之粒徑越小,向腫瘤之傳遞量越多,抗腫瘤效果越強。又,於非專利文獻3中報告有如下情況:根據使用量子點之浸透性評價實驗,與100 nm之量子點相比,10 nm之量子點於腫瘤內更廣泛地分佈。即,對於向腫瘤之效率良好之傳遞,即便為脂質粒子,亦要求更小之粒徑,但上述所有方法均難以有效率地製備具有更小粒徑之穩定性較高之脂質粒子。 其中,於專利文獻7及非專利文獻4~7中報告有如下情況:藉由為人字形(herringbone)構造之微流體元件(microfluidics),將使陽離子性脂質、中性脂質、及聚乙二醇化脂質溶解於乙醇中而成之溶液與溶解於乙酸鹽緩衝液中之siRNA加以混合,將乙醇去除,藉此獲得含siRNA之脂質奈米粒子。於該方法中,極性有機溶劑中之陽離子性脂質藉由與核酸產生靜電相互作用,而通過內封有核酸之逆微胞結構,與此同時,極性有機溶劑之比例減少,藉此製造具有核酸之逆微胞結構經脂質膜被覆之脂質奈米粒子。關於該脂質奈米粒子之粒徑,報告有如下情況:該粒徑會根據使溶解有脂質之極性有機溶劑與溶解有核酸之水溶液流過微流體元件之速度或PEG含量而產生變動,但變動非常小。關於藉由該方法所獲得之封入siRNA之脂質體,報告有不僅於靜脈內投予之情形時,即便於投予至皮下之情形時,亦於肝臟顯現出藥效。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3/0149374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02-501511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04/002453號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96/40964號 [專利文獻5]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0/0041152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6]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2/0172411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7]國際公開2011/140627號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2012年,第1818卷,1633-1641頁 [非專利文獻2]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2001年,第1510卷,152 - 166頁 [非專利文獻3]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1年,第108卷,第6號,2426-2431頁 [非專利文獻4]物理化學雜誌(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2012年,第116卷,18440-18450頁 [非專利文獻5]Molecular therapy-Nucleic acids,2012年,第1卷,e37 [非專利文獻6]Langmuir,2012年,第28卷,3633-3640頁 [非專利文獻7]控制釋放雜誌(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2014年,第196卷,106-112頁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作為醫藥有用且與先前之粒子相比,穩定且小型化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及該脂質奈米粒子之製造方法等。又,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對該脂質奈米粒子之製造有用之脂質等。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係關於以下之(1)~(87)。 (1) 一種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其包含:脂質(脂質A),其含有具有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可經取代之獨立之3個烴基;脂質(脂質B),其於同一分子內包含具有可經取代之1個胺基或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具有可經取代之獨立之2個烴基之疏水部;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以及核酸。 (2) 如(1)記載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脂質A中之四級銨基之莫耳數相對於核酸中之磷原子之莫耳數為0.01倍莫耳量以上。 (3) 如(1)或(2)記載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脂質A為式(I)、式(II)、式(III)、式(IV)、或者式(V')或式(V'')所表示之脂質或者其等之組合(此處,式(I)、式(II)、式(III)、式(IV)、式(V')及式(V'')係以用以實施下述之發明之形態所記載之結構表示。以下,相同)。 (4) 如(3)記載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脂質A為式(I)所表示之脂質,式(I)中,L1 ~L3 中之1個為-CO-O-(CY1 Y2 )p1 -或-O-CO-(CY1 Y2 )p1 -,或者L1 ~L3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CY1 Y2 )p1 -或-O-CO-(CY1 Y2 )p1 -,R1 ~R3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且相同。 (5) 如(3)記載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脂質A為式(II)所表示之脂質,於式(II)中,L4 ~L6 中之1個為-CO-O-(CY8 Y9 )p4 -、-O-CO-(CY8 Y9 )p4 -、或-O-CO-(CY10 Y11 )p5 -O-(CY12 Y13 )p6 -,或者L4 ~L6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CY8 Y9 )p4 -、-O-CO-(CY8 Y9 )p4 -、或-O-CO-(CY10 Y11 )p5 -O-(CY12 Y13 )p6 -,R4 ~R6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且相同。 (6) 如(3)記載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脂質A為式(III)所表示之脂質,於式(III)中,L8 ~L10 中之1個為-CO-O-(CY39 Y40 )p18 -或-O-CO-(CY39 Y40 )p18 -,或者L8 ~L10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CY39 Y40 )p18 或-O-CO-(CY39 Y40 )p18 -,R7 ~R9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 (7) 如(3)記載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脂質A為式(IV)所表示之脂質,於式(IV)中,L13 為-CO-O-(CY84 Y85 )p38 -或-O-CO-(CY84 Y85 )p38 -,或者L14 及L15 中之1個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或者L13 為-CO-O-(CY84 Y85 )p38 -或-O-CO-(CY84 Y85 )p38 -,且L14 及L15 中之1個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或者L14 及L15 相同或不同,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或者L13 為-CO-O-(CY84 Y85 )p38 -或-O-CO-(CY84 Y85 )p38 -,且L14 及L15 相同或不同,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R10 ~R12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 (8) 如(3)記載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脂質A為式(V')所表示之脂質,於式(V')中,L17 ~L19 中之1個為-CO-O-或-O-,或者L17 ~L19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或-O-,R13 ~R15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 (9) 如(1)至(8)中任一項記載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之含量相對於總脂質之莫耳數為0.005倍莫耳量以上。 (10) 如(1)至(9)中任一項記載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之水溶性高分子部分選自由聚乙二醇、聚甘油、聚伸乙基亞胺、聚乙烯醇、聚丙烯酸及聚丙烯醯胺所組成之群。 (11) 如(1)至(10)中任一項記載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總脂質之莫耳數相對於核酸之莫耳數之比率(總脂質之莫耳數/核酸之莫耳數)為50以上。 (12) 如(1)至(11)中任一項記載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核酸為具有應用RNA干渉(RNAi)之靶基因之表現抑制作用之核酸。 (13) 如(12)記載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靶基因為與腫瘤或炎症相關之基因。 (14) 如(1)至(13)中任一項記載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脂質B之含量相對於總脂質之莫耳數為0.1倍莫耳量以上。 (15) 如(1)至(14)中任一項記載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脂質B中之親水部之胺基或四級銨基之莫耳數相對於核酸中之磷原子之莫耳數為0.01倍莫耳量以上。 (16) 如(1)至(15)中任一項記載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脂質B為式(CL-I)、式(CL-II)、式(CL-III)、式(CL-IV)、式(CL-V)、式(CL-VI)、式(CL-VII)、式(CL-VIII)、式(CL-IX)、式(CL-X)、式(CL-XI)、式(CL-XII)、式(CL-XIII)、式(CL-XIV)、式(CL-XV)、式(CL-XVI)、或式(CL-XVII)所表示之脂質或者其等之組合。(此處,式(CL-I)、式(CL-II)、式(CL-III)、式(CL-IV)、式(CL-V)、式(CL-VI)、式(CL-VII)、式(CL-VIII)、式(CL-IX)、式(CL-X)、式(CL-XI)、式(CL-XII)、式(CL-XIII)、式(CL-XIV)、式(CL-XV)、式(CL-XVI)、及式(CL-XVII)係以用以實施下述之發明之形態所記載之結構表示。以下,相同)。 (17) 如(1)至(16)中任一項記載之脂質奈米粒子,其進而包含中性脂質。 (18) 如(17)記載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中性脂質之含量相對於總脂質之莫耳數為0.05倍莫耳量以上。 (19) 如(17)或(18)記載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中性脂質選自由磷脂質、固醇、甘油糖脂、鞘糖脂及鞘胺醇(sphingoid)所組成之群。 (20) 如(1)至(19)中任一項記載之脂質奈米粒子,其平均粒徑為20~65 nm。 (21) 一種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方法,該製造方法包括: (a)於能夠混合於水中之有機溶劑與水之混合溶劑中,將含有具有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可經取代之獨立之3個烴基之脂質(脂質A)、於同一分子內包含具有可經取代之1個胺基或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具有可經取代之獨立之2個烴基之疏水部的脂質(脂質B)、及核酸加以混合,而製備包含脂質A與核酸之第1脂質溶液之步驟、 (b)於第1脂質溶液中加入包含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之第2脂質溶液,而製備第3脂質溶液之步驟、及 (c)於第3脂質溶液中添加水或緩衝劑水溶液之步驟。 (22) 如(21)記載之製造方法,其包括於步驟(a)中,將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及中性脂質與脂質A、脂質B及核酸加以混合。 (23) 如(21)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步驟(b)中之第2脂質溶液進而包含中性脂質、及/或於同一分子內包含具有可經取代之1個胺基或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具有可經取代之獨立之2個烴基之疏水部的脂質(脂質B)。 (24) 如(21)至(23)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能夠混合於水中之有機溶劑為醇、二甲基亞碸、四氫呋喃、丙酮、乙腈或該等之混合物。 (25) 如(21)至(23)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能夠混合於水中之有機溶劑為醇。 (26) 如(24)或(25)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醇為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或該等之混合物。 (27) 如(21)至(26)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將步驟(b)中所獲得之第3脂質溶液中之能夠混合於水中之有機溶劑之含量設為相對於該溶液為50%(v/v)以上。 (28) 如(21)至(27)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藉由於步驟(c)中添加水或緩衝劑水溶液,而將步驟(b)中所獲得之第3脂質溶液中之能夠混合於水中之有機溶劑濃度設為50%(v/v)以下。 (29) 如(28)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將步驟(b)中所獲得之第3脂質溶液中之能夠混合於水中之有機溶劑濃度於1分鐘以內設為50%(v/v)以下。 (30) 如(21)至(29)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質A中之四級銨基之莫耳數相對於核酸中之磷原子之莫耳數為0.01倍莫耳量以上。 (31) 如(21)至(30)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將步驟(a)中所獲得之第1脂質溶液中之能夠混合於水中之有機溶劑之含量設為相對於該溶液為50%(v/v)以上。 (32) 如(21)至(31)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緩衝劑水溶液為磷酸鹽緩衝水溶液、檸檬酸鹽緩衝水溶液或乙酸鹽緩衝水溶液。 (33) 如(21)至(32)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總脂質之莫耳數相對於第3脂質溶液中之核酸之莫耳數的比率(總脂質之莫耳數/核酸之莫耳數)為50以上。 (34) 如(21)至(33)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核酸為具有應用RNA干渉(RNAi)之靶基因之表現抑制作用之核酸。 (35) 如(34)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靶基因為與腫瘤或炎症相關之基因。 (36) 如(21)至(35)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質A為式(I)、式(II)、式(III)、式(IV)、或者式(V')或式(V'')所表示之脂質或者其等之組合。 (37) 如(36)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質A為式(I)所表示之脂質,於式(I)中,L1 ~L3 中之1個為-CO-O-(CY1 Y2 )p1 -或-O-CO-(CY1 Y2 )p1 -,或者L1 ~L3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CY1 Y2 )p1 -或-O-CO-(CY1 Y2 )p1 -,R1 ~R3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且相同。 (38) 如(36)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質A為式(II)所表示之脂質,於式(II)中,L4 ~L6 中之1個為-CO-O-(CY8 Y9 )p4 -、-O-CO-(CY8 Y9 )p4 -、或-O-CO-(CY10 Y11 )p5 -O-(CY12 Y13 )p6 -,或者L4 ~L6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CY8 Y9 )p4 -、-O-CO-(CY8 Y9 )p4 -、或-O-CO-(CY10 Y11 )p5 -O-(CY12 Y13 )p6 -,R4 ~R6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且相同。 (39) 如(36)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質A為式(III)所表示之脂質,於式(III)中,L8 ~L10 中之1個為-CO-O-(CY39 Y40 )p18 -或-O-CO-(CY39 Y40 )p18 -,或者L8 ~L10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CY39 Y40 )p18 或-O-CO-(CY39 Y40 )p18 -,R7 ~R9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 (40) 如(36)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質A為式(IV)所表示之脂質,於式(IV)中,L13 為-CO-O-(CY84 Y85 )p38 -或-O-CO-(CY84 Y85 )p38 -,或者L14 及L15 中之1個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或者L13 為-CO-O-(CY84 Y85 )p38 -或-O-CO-(CY84 Y85 )p38 -,且L14 及L15 中之1個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或者L14 及L15 相同或不同,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或者L13 為-CO-O-(CY84 Y85 )p38 -或-O-CO-(CY84 Y85 )p38 -,且L14 及L15 相同或不同,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R10 ~R12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 (41) 如(36)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質A為式(V')所表示之脂質,於式(V')中,L17 ~L19 中之1個為-CO-O-或-O-,或者L17 ~L19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或-O-,R13 ~R15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 (42) 如(21)至(41)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質B為式(CL-I)、式(CL-II)、式(CL-III)、式(CL-IV)、式(CL-V)、式(CL-VI)、式(CL-VII)、式(CL-VIII)、式(CL-IX)、式(CL-X)、式(CL-XI)、式(CL-XII)、式(CL-XIII)、式(CL-XIV)、式(CL-XV)、式(CL-XVI)、或式(CL-XVII)所表示之脂質或者其等之組合。 (43) 一種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方法,該製造方法包括: (a)於能夠混合於水中之有機溶劑與水之混合溶劑中,將含有具有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可經取代之獨立之3個烴基之脂質(脂質A)、於同一分子內包含具有可經取代之1個胺基或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具有可經取代之獨立之2個烴基之疏水部的脂質(脂質B)、核酸、及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加以混合,而製備包含脂質與核酸之第1脂質溶液之步驟、及 (b)於第1脂質溶液中添加水或緩衝劑水溶液之步驟。 (44) 如(43)記載之製造方法,其包括於步驟(a)中,將中性脂質、及/或於同一分子內包含具有可經取代之1個胺基或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具有可經取代之獨立之2個烴基之疏水部的脂質(脂質B)進行混合。 (45) 如(43)或(44)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能夠混合於水中之有機溶劑為醇、二甲基亞碸、四氫呋喃、丙酮、乙腈或該等之混合物。 (46) 如(43)或(44)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能夠混合於水中之有機溶劑為醇。 (47) 如(45)或(46)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醇為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或該等之混合物。 (48) 如(43)至(47)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步驟(a)所獲得之第1脂質溶液中之能夠混合於水中之有機溶劑之含量相對於該溶液為50%(v/v)以上。 (49) 如(43)至(48)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藉由於步驟(b)中添加水或緩衝劑水溶液,而將步驟(a)中所獲得之第1脂質溶液中之能夠混合於水中之有機溶劑濃度設為50%(v/v)以下。 (50) 如(49)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將步驟(a)中所獲得之第1脂質溶液中之能夠混合於水中之有機溶劑濃度於1分鐘以內設為50%(v/v)以下。 (51) 如(43)至(50)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質A中之四級銨基之莫耳數相對於核酸中之磷酸原子磷原子之莫耳數為0.01倍莫耳量以上。 (52) 如(43)至(51)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緩衝劑水溶液為磷酸鹽緩衝水溶液、檸檬酸鹽緩衝水溶液或乙酸鹽緩衝水溶液。 (53) 如(43)至(52)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總脂質之莫耳數相對於步驟(a)中所使用之核酸之莫耳數的比率(總脂質之莫耳數/核酸之莫耳數)為50以上。 (54) 如(43)至(53)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核酸為具有應用RNA干渉(RNAi)之靶基因之表現抑制作用之核酸。 (55) 如(54)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靶基因為與腫瘤或炎症相關之基因。 (56) 如(43)至(55)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質A為式(I)、式(II)、式(III)、式(IV)、或者式(V')或式(V'')所表示之脂質或者其等之組合。 (57) 如(56)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質A為式(I)所表示之脂質,於式(I)中,L1 ~L3 中之1個為-CO-O-(CY1 Y2 )p1 -或-O-CO-(CY1 Y2 )p1 -,或者L1 ~L3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CY1 Y2 )p1 -或-O-CO-(CY1 Y2 )p1 -,R1 ~R3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且相同。 (58) 如(56)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質A為式(II)所表示之脂質,於式(II)中,L4 ~L6 中之1個為-CO-O-(CY8 Y9 )p4 -、-O-CO-(CY8 Y9 )p4 -、或-O-CO-(CY10 Y11 )p5 -O-(CY12 Y13 )p6 -,或者L4 ~L6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CY8 Y9 )p4 -、-O-CO-(CY8 Y9 )p4 -、或-O-CO-(CY10 Y11 )p5 -O-(CY12 Y13 )p6 -,R4 ~R6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且相同。 (59) 如(56)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質A為式(III)所表示之脂質,於式(III)中,L8 ~L10 中之1個為-CO-O-(CY39 Y40 )p18 -或-O-CO-(CY39 Y40 )p18 -,或者L8 ~L10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CY39 Y40 )p18 或-O-CO-(CY39 Y40 )p18 -,R7 ~R9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 (60) 如(56)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質A為式(IV)所表示之脂質,於式(IV)中,L13 為-CO-O-(CY84 Y85 )p38 -或-O-CO-(CY84 Y85 )p38 -,或者L14 及L15 中之1個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或者L13 為-CO-O-(CY84 Y85 )p38 -或-O-CO-(CY84 Y85 )p38 -,且L14 及L15 中之1個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或者L14 及L15 相同或不同,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或者L13 為-CO-O-(CY84 Y85 )p38 -或-O-CO-(CY84 Y85 )p38 -,且L14 及L15 相同或不同,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R10 ~R12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 (61) 如(56)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質A為式(V')所表示之脂質,於式(V')中,L17 ~L19 中之1個為-CO-O-或-O-,或者L17 ~L19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或-O-,R13 ~R15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 (62) 如(43)至(61)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質B為式(CL-I)、式(CL-II)、式(CL-III)、式(CL-IV)、式(CL-V)、式(CL-VI)、式(CL-VII)、式(CL-VIII)、式(CL-IX)、式(CL-X)、式(CL-XI)、式(CL-XII)、式(CL-XIII)、式(CL-XIV)、式(CL-XV)、式(CL-XVI)、或者式(CL-XVII)所表示之脂質或者其等之組合。 (63) 一種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係利用如(21)至(62)中任一項記載之製造方法所獲得。 (64) 一種使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穩定之方法,其將含有具有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可經取代之獨立之3個烴基之脂質(脂質A)用於構成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脂質膜。 (65) 如(64)記載之方法,其中脂質A中之四級銨基之莫耳數相對於核酸中之磷原子之莫耳數為0.01倍莫耳量以上。 (66) 如(64)或(65)記載之方法,其中脂質A為式(I)、式(II)、式(III)、式(IV)、或者式(V')或式(V'')所表示之脂質或者其等之組合。 (67) 如(66)記載之方法,其中脂質A為式(I)所表示之脂質,於式(I)中,L1 ~L3 中之1個為-CO-O-(CY1 Y2 )p1 -或-O-CO-(CY1 Y2 )p1 -,或者L1 ~L3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CY1 Y2 )p1 -或-O-CO-(CY1 Y2 )p1 -,R1 ~R3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且相同。 (68) 如(66)記載之方法,其中脂質A為式(II)所表示之脂質,於式(II)中,L4 ~L6 中之1個為-CO-O-(CY8 Y9 )p4 -、-O-CO-(CY8 Y9 )p4 -、或-O-CO-(CY10 Y11 )p5 -O-(CY12 Y13 )p6 -,或者L4 ~L6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CY8 Y9 )p4 -、-O-CO-(CY8 Y9 )p4 -、或-O-CO-(CY10 Y11 )p5 -O-(CY12 Y13 )p6 -,R4 ~R6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且相同。 (69) 如(66)記載之方法,其中脂質A為式(III)所表示之脂質,於式(III)中,L8 ~L10 中之1個為-CO-O-(CY39 Y40 )p18 -或-O-CO-(CY39 Y40 )p18 -,或者L8 ~L10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CY39 Y40 )p18 或-O-CO-(CY39 Y40 )p18 -,R7 ~R9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 (70) 如(66)記載之方法,其中脂質A為式(IV)所表示之脂質,於式(IV)中,L13 為-CO-O-(CY84 Y85 )p38 -或-O-CO-(CY84 Y85 )p38 -,或者L14 及L15 中之1個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或者L13 為-CO-O-(CY84 Y85 )p38 -或-O-CO-(CY84 Y85 )p38 -,且L14 及L15 中之1個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或者L14 及L15 相同或不同,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或者L13 為-CO-O-(CY84 Y85 )p38 -或-O-CO-(CY84 Y85 )p38 -,且L14 及L15 相同或不同,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R10 ~R12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 (71) 如(66)記載之方法,其中脂質A為式(V')所表示之脂質,於式(V')中,L17 ~L19 中之1個為-CO-O-或-O-,或者L17 ~L19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或-O-,R13 ~R15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 (72) 選自由式(I)、式(II)、式(III)、式(IV)、式(V')及式(V'')所表示之脂質所組成之群中之含有具有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可經取代之獨立之3個烴基之脂質(脂質A)。 (73) 如(72)記載之脂質,其中脂質A為式(I)所表示之脂質,於式(I)中,L1 ~L3 中之1個為-CO-O-(CY1 Y2 )p1 -或-O-CO-(CY1 Y2 )p1 -,或者L1 ~L3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CY1 Y2 )p1 -或-O-CO-(CY1 Y2 )p1 -,R1 ~R3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且相同。 (74) 如(72)記載之脂質,其中脂質A為式(II)所表示之脂質,於式(II)中,L4 ~L6 中之1個為-CO-O-(CY8 Y9 )p4 -、-O-CO-(CY8 Y9 )p4 -、或-O-CO-(CY10 Y11 )p5 -O-(CY12 Y13 )p6 -,或者L4 ~L6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CY8 Y9 )p4 -、-O-CO-(CY8 Y9 )p4 -、或-O-CO-(CY10 Y11 )p5 -O-(CY12 Y13 )p6 -,R4 ~R6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且相同。 (75) 如(72)記載之脂質,其中脂質A為式(III)所表示之脂質,於式(III)中,L8 ~L10 中之1個為-CO-O-(CY39 Y40 )p18 -或-O-CO-(CY39 Y40 )p18 -,或者L8 ~L10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CY39 Y40 )p18 或-O-CO-(CY39 Y40 )p18 -,R7 ~R9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 (76) 如(72)記載之脂質,其中脂質A為式(IV)所表示之脂質,於式(IV)中,L13 為-CO-O-(CY84 Y85 )p38 -或-O-CO-(CY84 Y85 )p38 -,或者L14 及L15 中之1個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或者L13 為-CO-O-(CY84 Y85 )p38 -或-O-CO-(CY84 Y85 )p38 -,且L14 及L15 中之1個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或者L14 及L15 相同或不同,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或者L13 為-CO-O-(CY84 Y85 )p38 -或-O-CO-(CY84 Y85 )p38 -,且L14 及L15 相同或不同,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R10 ~R12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 (77) 如(72)記載之脂質,其中脂質A為式(V')所表示之脂質,於式(V')中,L17 ~L19 中之1個為-CO-O-或-O-,或者L17 ~L19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或-O-,R13 ~R15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 (78) 一種將核酸導入至細胞內之方法,其使用如(1)至(20)及(63)中任一項記載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 (79) 如(78)記載之方法,其中細胞為存在於哺乳類之腫瘤或炎症部位之細胞。 (80) 如(78)或(79)記載之方法,其中細胞為存在於哺乳類之肝臟、胃、肺、腎臟、胰腺或脾臟之細胞。 (81) 如(78)至(80)中任一項記載之方法,其中導入至細胞內之方法為藉由靜脈內投予或皮下投予而導入至細胞內之方法。 (82) 一種癌或炎症疾病之治療方法,其包括將如(1)至(20)及(63)中任一項記載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投予至哺乳動物。 (83) 如(82)記載之方法,其中投予之方法為靜脈內投予或皮下投予。 (84) 一種醫藥,其包含如(1)至(20)及(63)中任一項記載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 (85) 如(84)記載之醫藥,其係靜脈內投予用或皮下投予用。 (86) 一種癌或炎症疾病之治療劑,其包含如(1)至(20)及(63)中任一項記載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 (87) 如(86)記載之治療劑,其係靜脈內投予用或皮下投予用。 [發明之效果] 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作為醫藥有用且與先前之粒子相比,穩定且小型化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及該脂質奈米粒子之製造方法等。又,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對該脂質奈米粒子之製造有用之脂質等。
以下,對實施本發明之形態進行詳細說明。再者,以下所說明之實施形態並非限定本發明者。 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包含:脂質(脂質A),其含有具有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可經取代之獨立之3個烴基;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以及核酸。於本發明中,使用含有具有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可經取代之獨立之3個烴基之脂質(脂質A),將其與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及核酸一併製成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藉此可獲得物理化學穩定性及生理活性更優異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 作為本發明中之含有具有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可經取代之獨立之3個烴基之脂質(脂質A),只要為於分子內具有1個四級銨基作為親水部,且具有可經取代之獨立之3個烴基之分子,則無特別限制,例如以下述結構式(A)~(C)表示。下述結構式(A)~(C)中,「親水部(Hydrophilic Unit)」表示具有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3個「疏水部(Hydrophobic Unit)」表示可經取代之獨立之3個烴基。 關於構成「親水部(Hydrophilic Unit)」之四級銨基,其4個鍵結鍵中之0~3個與形成「疏水部(Hydrophobic Unit)」之烴基之任意0~3個鍵結,其餘之鍵結鍵與可經取代之鏈狀及/或環狀烴基等鍵結。作為構成「親水部(Hydrophilic Unit)」之可經取代之鏈狀及/或環狀烴基,只要為包含碳原子與氫原子之基,則可為任意者,較佳為碳數1~10者,更佳為碳數1~6者,進而較佳為碳數1~3者。 又,「親水部(Hydrophilic Unit)」亦可經由構成其之可經取代之鏈狀及/或環狀烴基等中之碳原子而具有1個以上之醚、酯、醯胺等。進而,作為可經取代之鏈狀及/或環狀烴基等中之取代基,可列舉:胺基甲酸酯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羥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羥基羰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硝基、氰基、氟、氯、或溴等。 又,作為形成「疏水部(Hydrophobic Unit)」之烴基,只要為包含8~24個碳原子與氫原子之基,則可為任意者。烴基可自拓樸結構之觀點出發進行分類,例如可列舉:直鏈狀之烴基、支鏈狀之烴基或環狀之烴基(例如,膽固醇基等),較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烴基。又,烴基亦可根據有無不飽和鍵(雙鍵或三鍵)而進行分類,具有不飽和鍵之烴基可根據有無芳香族性而進行分類。作為烴基,較佳為僅包含飽和鍵之烴基(烷基)或者具有不飽和鍵且無芳香族性之烴基(例如,烯基或炔基等)。作為脂質A中之烴基,較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C8-C24炔基。 形成「疏水部(Hydrophobic Unit)」之烴基可分別與「親水部(Hydrophilic Unit)」之四級銨基直接鍵結,亦可經由醚、酯、醯胺等鍵及構成「親水部」之可具有取代基之鏈狀及/或環狀烴基等而與四級銨基鍵結。又,如結構式(B)或(C)所示,2個或3個形成「疏水部(Hydrophobic Unit)」之烴基經由碳原子而進行鍵結,該碳原子可與「親水部(Hydrophilic Unit)」之四級銨基直接鍵結,或者亦可經由醚、酯、醯胺等鍵及構成「親水部」之可具有取代基之鏈狀及/或環狀烴基等而與四級銨基鍵結。 [化2]作為脂質A,可列舉以下之式所表示之化合物: 式(I) [化3](式中, R1 ~R3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L1 ~L3 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Z1 -(CY1 Y2 )p1 -或-Z2 -(CY3 Y4 )p2 -Z3 -(CY5 Y6 )p3 -(式中,Y1 ~Y6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Z1 ~Z3 相同或不同,為-O-、-NY -、-CO-O-、-O-CO-、-CO-NY7B -、-NY7C -CO-或-NY7D -CO-O-(式中,Y7A ~Y7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p1 ~p3 相同或不同,為1~5之整數), X1 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 A1 為藥學上所容許之陰離子); 式(II) [化4](式中, R4 ~R6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L4 ~L6 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Z4 -(CY8 Y9 )p4 -或-Z5 -(CY10 Y11 )p5 -Z6 -(CY12 Y13 )p6 -(式中,Y8 ~Y13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Z4 ~Z6 相同或不同,為-O-、-NY14Α- 、-CO-O-、-O-CO-、-CO-NY14B -、-NY14C -CO-或-NY14D -CO-O-(式中,Y14A ~Y14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p4 為0~5之整數,p5 為1~5之整數,p6 為0~5之整數), L7 不存在、或者為-(CY15 Y16 )p7 -、-(CY17 Y18 )p8 -Z7 -(CY19 Y20 )p9 -或-(CY21 Y22 )p10 -Z8 -(CY23 Y24 )p11 -Z9 -(CY25 Y26 )p12 -(式中,Y15 ~Y26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Z7 ~Z9 相同或不同,為-O-、-NY27Α -、-CO-O-、-O-CO-、-CO-NY27B -、-NY27C -CO-或-NY27D -CO-O-(式中,Y27A ~Y27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p7 為1~5之整數,p8 為0~5之整數,p9 為1~5之整數,p10 為0~5之整數,p11 為1~5之整數,p12 為1~5之整數), B1 為 [化5](式中,X2 及X3 相同或不同,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或者一起與鄰接之氮原子一併形成可經取代之C4-C6雜環,X4 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X5 及X6 相同或不同,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或者一起與鄰接之氮原子一併形成可經取代之C4-C6雜環,X7 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Y28 ~Y37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Z10 及Z11 相同或不同,為-O-、-NY38Α -、-CO-O-、-O-CO-、-CO-NY38B -、-NY38C -CO-或-NY38D -CO-O-(式中,Y38A ~Y38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p13 為0~5之整數,p14 ~p17 相同或不同,為1~5之整數), A2 為藥學上所容許之陰離子); 式(III) [化6](式中, R7 ~R9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L8 ~L10 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Z12 -(CY39 Y40 )p18 -或-Z13 -(CY41 Y42 )p19 -Z14 -(CY43 Y44 )p20 -(式中,Y39 ~Y44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Z12 ~Z14 相同或不同,為-O-、-NY45Α- 、-CO-O-、-O-CO-、-CO-NY45B -、-NY45C -CO-、-NY45D -CO-O-或-CO-(式中,Y45A ~Y45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p18 為0~5之整數,p19 為1~5之整數,p20 為0~5之整數), L11 不存在、或者為-(CY46 Y47 )p21 -、-(CY48 Y49 )p22 -Z15 -(CY50 Y51 )p23 -或-(CY52 Y53 )p24 -Z16 -(CY54 Y55 )p25 -Z17 -(CY56 Y57 )p26 -(式中,Y46 ~Y57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Z15 ~Z17 相同或不同,為-O-、-NY58Α- 、-CO-O-、-O-CO-、-CO-NY58B -、-NY58C -CO-、-NY58D -CO-O-或-CO-(式中,Y58A ~Y58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p21 為1~5之整數,p22 為0~5之整數,p23 為1~5之整數,p24 為0~5之整數,p25 為1~5之整數,p26 為1~5之整數), L12 不存在、或者為-(CY59 Y60 )p27 -、-(CY61 Y62 )p28 -Z18 -(CY63 Y64 )p29 -或-(CY65 Y66 )p30 -Z19 -(CY67 Y68 )p31 -Z20 -(CY69 Y70 )p32 -(式中,Y59 ~Y70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Z18 ~Z20 相同或不同,為-O-、-NY71Α -、-CO-O-、-O-CO-、-CO-NY71B -、-NY71C -CO-、-NY71D -CO-O-或-CO-(式中,Y71A ~Y71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p27 為1~5之整數,p28 為0~5之整數,p29 為0~5之整數,p30 為0~5之整數,p31 為1~5之整數,p32 為0~5之整數), J1 及J2 相同或不同,為CY72 或N(式中,Y72 為氫原子、羥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可經取代之C1-C4烷氧基、或可經取代之C1-C4醯氧基), B2 為 [化7](式中,X8 及X9 相同或不同,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或者一起與鄰接之氮原子一併形成可經取代之C4-C6雜環,X10 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X11 及X12 相同或不同,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或者一起與鄰接之氮原子一併形成可經取代之C4-C6雜環,X13 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Y73 ~Y82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Z21 及Z22 相同或不同,為-O-、-NY83Α -、-CO-O-、-O-CO-、-CO-NY83B -、-NY83C -CO-或-NY83D -CO-O-(式中,Y83A ~Y83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p33 為0~5之整數,p34 ~p37 相同或不同,為1~5之整數), A3 為藥學上所容許之陰離子); 式(IV) [化8](式中, R10 ~R12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L13 不存在、或者為-Z23 -(CY84 Y85 )p38 -或-Z24 -(CY86 Y87 )p39 -Z25 -(CY88 Y89 )p40 -(式中,Y84 ~Y89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Z23 ~Z25 相同或不同,為-O-、-NY90Α -、-CO-O-、-O-CO-、-CO-NY90B -、-NY90C -CO-或-NY90D -CO-O-(式中,Y90A ~Y90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p38 ~p40 相同或不同,為1~5之整數), L14 及L15 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Z26 -(CY91 Y92 )p41 -或-Z27 -(CY93 Y94 )p42 -Z28 -(CY95 Y96 )p43 -(式中,Y91 ~Y96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Z26 ~Z28 相同或不同,為-O-、-NY97Α -、-CO-O-、-O-CO-、-CO-NY97B -、-NY97C -CO-、-NY97D -CO-O-或-CO-(式中,Y97A ~Y97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p41 為0~5之整數,p42 為1~5之整數,p43 為0~5之整數), L16 不存在、或者為-(CY98 Y99 )p44 -、-(CY100 Y101 )p45 -Z29 -(CY102 Y103 )p46 -或-(CY104 Y105 )p47 -Z30 -(CY106 Y107 )p48 -Z31 -(CY108 Y109 )p49 -(式中,Y98 ~Y109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Z29 ~Z31 相同或不同,為-O-、-NY110Α -、-CO-O-、-O-CO-、-CO-NY110B -、-NY110C -CO-、-NY110D -CO-O-或-CO-(式中,Y110A ~Y110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p44 為1~5之整數,p45 為0~5之整數,p46 為1~5之整數,p47 為0~5之整數,p48 為1~5之整數,p49 為1~5之整數), J3 為CY111 或N(式中,Y111 為氫原子、羥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可經取代之C1-C4烷氧基、或可經取代之C1-C4醯氧基), X14 及X15 相同或不同,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或者一起與鄰接之氮原子一併形成可經取代之C4-C6雜環, A4 為藥學上所容許之陰離子);或者 式(V')或式(V'') [化9](式中, R13 ~R18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Y112 ~Y115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羥基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 L17 ~L19 及L22 ~L24 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Z32 -(CY116 Y117 )p51 -或-Z33 -(CY118 Y119 )p52 -Z34 -(CY120 Y121 )p53 -(式中,Y116 ~Y121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Z32 ~Z34 相同或不同,為-O-、-NY122Α -、-CO-O-、-O-CO-、-CO-NY122B -、-NY122C -CO-、-NY122D -CO-O-或-CO-(式中,Y122A ~Y122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p51 為0~5之整數,p52 為1~5之整數,p53 為0~5之整數), L20 及L25 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CY123 Y124 )p54 -、-(CY125 Y126 )p55 -Z35 -(CY127 Y128 )p56 -或-(CY129 Y130 )p57 -Z36 -(CY131 Y132 )p58 -Z37 -(CY133 Y134 )p59 -(式中,Y123 ~Y134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Z35 ~Z37 相同或不同,為-O-、-NY135Α -、-CO-O-、-O-CO-、-CO-NY135B -、-NY135C -CO-、-NY135D -CO-O-或-CO-(式中,Y135A ~Y135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p54 為1~5之整數,p55 為0~5之整數,p56 為1~5之整數,p57 為0~5之整數,p58 為1~5之整數,p59 為1~5之整數), L21 及L26 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CY136 Y137 )p60 -、-(CY138 Y139 )p61 -Z38 -(CY140 Y141 )p62 -或-(CY142 Y143 )p63 -Z39 -(CY144 Y145 )p64 -Z40 -(CY146 Y147 )p65 -(式中,Y136 ~Y147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Z38 ~Z40 相同或不同,為-O-、-NY148Α -、-CO-O-、-O-CO-、-CO-NY148B -、-NR148C -CO-、-NY148D -CO-O-或-CO-(式中,Y148A ~Y148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p60 為1~5之整數,p61 為0~5之整數,p62 為0~5之整數,p63 為0~5之整數,p64 為1~5之整數,p65 為0~5之整數), B3 及B4 相同或不同, [化10](式中,X16 及X17 相同或不同,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或者一起與鄰接之氮原子一併形成可經取代之C4-C6雜環,X18 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X19 及X20 相同或不同,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或者一起與鄰接之氮原子一併形成可經取代之C4-C6雜環,X21 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Y149 ~Y158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Z41 及Z42 相同或不同,為-O-、-NY159Α -、-CO-O-、-O-CO-、-CO-NY159B -、-NY159C -CO-或-NY159D -CO-O-(式中,Y159A ~Y159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p66 為0~5之整數,p67 ~p70 相同或不同,為1~5之整數), A5 及A6 相同或不同,為藥學上所容許之陰離子)。 以下,亦有將式(I)~(IV)、(V')及(V'')所表示之化合物分別稱為化合物(I)~(IV)、(V')及(V'')之情況。關於其他式編號之化合物,亦相同。 關於式(I)~(V'')之各基之定義,於以下進行說明。 作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例如可列舉: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2,6,10-三甲基十一烷基、十五烷基、3,7,11-三甲基十二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6,10,14-三甲基十五烷-2-基、十九烷基、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基、二十烷基、3,7,11,15-四甲基十六烷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三烷基、二十四烷基等,較佳為可列舉: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等,更佳為可列舉: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等。 作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9-C18烷基,例如可列舉: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2,6,10-三甲基十一烷基、十五烷基、3,7,11-三甲基十二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6,10,14-三甲基十五烷-2-基等,較佳為可列舉: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等,更佳為可列舉: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等。 作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烯基,只要為包含1~3個雙鍵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24烯基即可,例如可列舉:(Z)-十三碳-8-烯基、(Z)-十四碳-9-烯基、(Z)-十五碳-8-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七碳-8-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七碳-8-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七碳-10-烯基、(Z)-十八碳-11-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8Z,11Z,14Z)-十八碳-8,11,14-三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十九碳-10-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0Z,13Z)-十九碳-10,13-二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2,6,10-三甲基十一碳-1,5,9-三烯基、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基、2,6,10,14-四甲基十五碳-1-烯基、3,7,11,15-四甲基十六碳-2-烯基等,較佳為可列舉:(Z)-十五碳-8-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七碳-8-烯基、(Z)-十八碳-9-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等,更佳為可列舉:(Z)-十七碳-8-烯基、(Z)-十八碳-9-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等。 作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可列舉:(Z)-十五碳-8-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七碳-8-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七碳-8-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七碳-10-烯基、(Z)-十八碳-11-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8Z,11Z,14Z)-十八碳-8,11,14-三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十九碳-10-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0Z,13Z)-十九碳-10,13-二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3,7,11,15-四甲基十六碳-2-烯基等,較佳為可列舉:(Z)-十五碳-8-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七碳-8-烯基、(Z)-十八碳-9-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等,更佳為可列舉:(Z)-十七碳-8-烯基、(Z)-十八碳-9-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等。 又,於本發明中,於C8-C24烯基中亦包括具有於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烯基之雙鍵上形式性地加成亞甲基雙自由基而成之環丙烷環的基。例如可列舉:具有與(Z)-十六碳-9-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對應之以下之環丙烷環的基等。 [化11][化12]及 [化13]作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炔基,只要為包含1~3個三鍵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24炔基即可,例如可列舉:十二碳-11-炔基、十三碳-12-炔基、十五碳-6-炔基、十六碳-7-炔基、十五碳-4,6-二炔基、十六碳-5,7-二炔基、十七碳-8-炔基、十八碳-9-炔基等,較佳為可列舉:十五碳-6-炔基、十六碳-7-炔基、十五碳-4,6-二炔基、十六碳-5,7-二炔基、十七碳-8-炔基、十八碳-9-炔基等,更佳為可列舉:十七碳-8-炔基、十八碳-9-炔基等。 作為C1-C4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環丁基、環丙基甲基等,較佳為可列舉:甲基、乙基等,更佳為可列舉甲基。 可經取代之C1-C4烷氧基之烷基部分係與上述C1-C4烷基含義相同。 作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中之取代基,可列舉:羥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硝基、氰基、氟、氯、溴等。該等取代基中之烷氧基及烷氧基羰基中之烷基部分係與上述C1-C4烷基含義相同。 作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中之取代基,可列舉: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羥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羥基羰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硝基、氰基、氟、氯、溴等。該等取代基中之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單烷基胺甲醯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中之烷基部分係與上述C1-C4烷基含義相同。二烷基胺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中之2個烷基可各自相同,亦可互不相同。 本發明中,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及嗎啉-3-基分別包含於環中之氮原子上鍵結有甲基或乙基等C1-C3烷基者。 作為C1-C3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環丙基等,較佳為可列舉:甲基、乙基等,更佳為可列舉:甲基等。 作為X2 及X3 一起與鄰接之氮原子一併形成之C4-C6雜環,例如可列舉:吡咯啶、哌啶、嗎啉、氮雜環庚烷等,較佳為可列舉:吡咯啶、哌啶等。作為X2 及X3 一起與鄰接之氮原子一併形成之可經取代之C4-C6雜環中的取代基,可列舉: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與上述含義相同)、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羥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羥基羰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硝基、氰基、氟、氯、溴等。該等取代基中之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單烷基胺甲醯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中之烷基部分係與上述C1-C4烷基含義相同。二烷基胺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中之2個烷基可各自相同亦可互不相同。 X5 及X6 一起與鄰接之氮原子一併形成之可經取代之C4-C6雜環之雜環部分及取代基部分係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X8 及X9 一起與鄰接之氮原子一併形成之可經取代之C4-C6雜環之雜環部分及取代基部分係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X11 及X12 一起與鄰接之氮原子一併形成之可經取代之C4-C6雜環之雜環部分及取代基部分係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X14 及X15 一起與鄰接之氮原子一併形成之可經取代之C4-C6雜環之雜環部分及取代基部分係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X16 及X17 一起與鄰接之氮原子一併形成之可經取代之C4-C6雜環之雜環部分及取代基部分係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X19 及X20 一起與鄰接之氮原子一併形成之可經取代之C4-C6雜環之雜環部分及取代基部分係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作為C1-C4醯氧基中之醯基,例如可列舉:甲醯基、乙醯基、丙醯基、2-甲基丙醯基、環丙醯基、丁醯基等,較佳為可列舉:乙醯基等。 作為可經取代之C1-C4醯氧基中之取代基,可列舉: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羥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羥基羰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硝基、氰基、氟、氯、溴等。該等取代基中之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單烷基胺甲醯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中之烷基部分係與上述C1-C4烷基含義相同。二烷基胺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中之2個烷基可各自相同亦可互不相同。 所謂四級銨基,意指於與4個碳原子之間具有含有4個共價鍵之氮原子之基。四級銨基係與於一~三級胺上加成有氫原子者不同,不管周圍之pH值如何始終具有正之電荷。 作為藥學上所容許之陰離子,例如可列舉:氯化物離子、溴化物離子、碘化物離子、硝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磷酸根離子等無機離子;乙酸根離子、草酸根離子、馬來酸根離子、富馬酸根離子、檸檬酸根離子、苯甲酸根離子、甲磺酸根離子等有機酸根離子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式(I)中,R1 ~R3 較佳為相同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更佳為相同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或C8-C24烯基,進而較佳為同樣地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者同樣地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9-C18烷基,最佳為同樣地為直鏈狀之C15-C20烯基、或者同樣地為直鏈狀之C9-C18烷基。 L1 ~L3 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Z1 -(CY1 Y2 )p1 -或-Z2 -(CY3 Y4 )p2 -Z3 -(CY5 Y6 )p3 -,較佳為-Z1 -(CY1 Y2 )p1 -。Y1 ~Y6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作為Y1 ~Y6 ,較佳為氫原子。Z1 ~Z3 相同或不同,為-O-、-NY -、-CO-O-、-O-CO-、-CO-NY7B -、-NY7C -CO-或-NY7D -CO-O-,較佳為-O-、-CO-O-、-O-CO-、-CO-NY7B -、-NY7C -CO-。Y7A ~Y7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較佳為氫原子或甲基。p1 ~p3 相同或不同,為1~5之整數,較佳為1或2。 作為L1 ~L3 ,較佳為相同或不同,為-O-(CY1 Y2 )p1 -、-CO-O-(CY1 Y2 )p1 -、-O-CO-(CY1 Y2 )p1 -、-CO-NY7B -(CY1 Y2 )p1 -或-NY7C -CO-(CY1 Y2 )p1 -,更佳為相同或不同,為-CO-O-(CY1 Y2 )p1 -或-O-CO-(CY1 Y2 )p1 -,進而較佳為同樣地為-CO-O-(CH2 )2 -。 式(I)中,L1 ~L3 中之1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CY1 Y2 )p1 -或-O-CO-(CY1 Y2 )p1 -,較佳為R1 ~R3 同樣地為直鏈之C15-C20烯基,或者同樣地為直鏈之C9-C18烷基。 於L1 ~L3 之至少1個不存在、或者為-O-(CY1 Y2 )p1 -、-O-CO-(CY1 Y2 )p1 -或-NY7C -CO-(CY1 Y2 )p1 -之情形時,與具有正電荷之氮原子(N+ )、-O-(CY1 Y2 )p1 -、-O-CO-(CY1 Y2 )p1 -或-NR6 -CO-(CY1 Y2 )p1 -鍵結之R1 ~R3 相同或不同,分別更佳為辛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四烷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基、3,7,11,15-四甲基十六碳-2-烯基等,進而較佳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等。 於L1 ~L3 之至少1個為-CO-O-(CY1 Y2 )p1 -或-CO-NY7B -(CY1 Y2 )p1 -之情形時,與-CO-O-(CY1 Y2 )p1 -或-CO-NY7B -(CY1 Y2 )p1 -鍵結之R1 ~R3 相同或不同,分別更佳為壬基、十一烷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十七烷基、十九烷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三烷基、(Z)-十三碳-8-烯基、(Z)-十五碳-8-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七碳-8-烯基、(E)-十七碳-8-烯基、(Z)-十七碳-10-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8Z,11Z,14Z)-十八碳-8,11,14-三烯基、(Z)-十九碳-10-烯基、(10Z,13Z)-十九碳-10,13-二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2,6,10-三甲基十一碳-1,5,9-三烯基、2,6,10,14-四甲基十五碳-1-烯基等,進而較佳為十一烷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Z)-十五碳-8-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七碳-8-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等。 X1 較佳為甲基、羥丙基或羥乙基,更佳為甲基。 式(II)中,R4 ~R6 較佳為相同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更佳為相同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或C8-C24烯基,進而較佳為同樣地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者同樣地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9-C18烷基,最佳為同樣地為直鏈狀之C15-C20烯基、或者同樣地為直鏈狀之C9-C18烷基。 L4 ~L6 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Z4 -(CY8 Y9 )p4 -或-Z5 -(CY10 Y11 )p5 -Z6 -(CY12 Y13 )p6 -,較佳為-Z4 -(CY8 Y9 )p4 -或-Z5 -(CY10 Y11 )p5 -Z6 -(CY12 Y13 )p6 -,更佳為-Z4 -(CY8 Y9 )p4 -。Y8 ~Y13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作為Y8 ~Y13 ,較佳為氫原子。Z4 ~Z6 相同或不同,為-O-、-NY14Α -、-CO-O-、-O-CO-、-CO-NY14B -、-NY14C -CO-或-NY14D -CO-O-,較佳為-O-、-CO-O-、-O-CO-、-CO-NY14B -、-NY14C -CO-。Y27A ~Y27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較佳為氫原子或甲基。p4 為0~5之整數,p5 為1~5之整數,p6 為0~5之整數,較佳為均為1或2。 作為L4 ~L6 ,較佳為相同或不同,為-O-(CY8 Y9 )p4 -、-CO-O-(CY8 Y9 )p4 -、-O-CO-(CY8 Y9 )p4 -、-CO-NY14B -(CY8 Y9 )p4 -、-NY14C -CO-(CY8 Y9 )p4 -、-NY14D -CO-O-(CY8 Y9 )p4 -或-O-CO-(CY10 Y11 )p5 -Z6 -(CY12 Y13 )p6 -,更佳為相同或不同,為-CO-O-(CY8 Y9 )p4 -、-O-CO-(CY8 Y9 )p4 -或-O-CO-(CY10 Y11 )p5 -O-(CY12 Y13 )p6 -,進而較佳為同樣地為-CO-O-CH2 -。 式(II)中,較佳為L4 ~L6 中之1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CY8 Y9 )p4 -、-O-CO-(CY8 Y9 )p4 -、或-O-CO-(CY10 Y11 )p5 -O-(CY12 Y13 )p6 -,R4 ~R6 同樣地為直鏈之C15-C20烯基,或者同樣地為直鏈之C9-C18烷基。 於L4 ~L6 之至少1個不存在、或者為-O-(CY8 Y9 )p4 -、-O-CO-(CY8 Y9 )p4 -、-NY14C -CO-(CY8 Y9 )p4 -、-NY14D -CO-O-或-O-CO-(CY10 Y11 )p5 -(CY12 Y13 )p6 -之情形時,與鄰接於L7 之碳原子、-O-(CY8 Y9 )p4 -、-O-CO-(CY8 Y9 )p4 -、-NY14C -CO-(CY8 Y9 )p4 -、-NY14D -CO-O-或-O-CO-(CY10 Y11 )p5 -Z6 -(CY12 Y13 )p6 -鍵結之R7 ~R9 相同或不同,分別較佳為辛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四烷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基、3,7,11,15-四甲基十六碳-2-烯基等,進而較佳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等。 於L4 ~L6 之至少1個為-CO-O-(CY8 Y9 )p4 -或-CO-NY14B -(CY8 Y9 )p4 -之情形時,與-CO-O-(CY8 Y9 )p4 -或-CO-NY14B -(CY8 Y9 )p4 -鍵結之R4 ~R6 相同或不同,分別較佳為壬基、十一烷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十七烷基、十九烷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三烷基、(Z)-十三碳-8-烯基、(Z)-十五碳-8-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七碳-8-烯基、(E)-十七碳-8-烯基、(Z)-十七碳-10-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8Z,11Z,14Z)-十八碳-8,11,14-三烯基、(Z)-十九碳-10-烯基、(10Z,13Z)-十九碳-10,13-二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2,6,10-三甲基十一碳-1,5,9-三烯基、2,6,10,14-四甲基十五碳-1-烯基等,進而較佳為十一烷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Z)-十五碳-8-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七碳-8-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等。 L7 較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Y15 Y16 )p7 -、-(CY17 Y18 )p8 -O-CO-(CY19 Y20 )p9 -或-(CY17 Y18 )p8 -NY27C -CO-(CY19 Y20 )p9 -,更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Y15 Y16 )p7 -。於該情形時,B1 較佳為 [化14], 更佳為-N+ (CH3 )3 。 於L7 為-(CY15 Y16 )p7 -之情形時,p7 較佳為1~3,更佳為1~2,進而較佳為1,又,Y15 ~Y16 分別較佳為氫原子。作為B1 ,較佳為-N+ (CH3 )3 。 於L7 為-(CY17 Y18 )p8 -O-CO-(CY19 Y20 )p9 -或-(CY17 Y18 )p8 -NY27C -CO-(CY19 Y20 )p9 -之情形時,較佳為p8 為0~3,p9 為1~3;更佳為p8 為0~1,p9 為1~3,又,較佳為Y17 ~Y20 分別為氫原子,Y27C 為氫原子或甲基。作為B1 ,較佳為-N+ (CH3 )3 。 X2 及X3 較佳為相同或不同,為甲基或乙基,或者一起與鄰接之氮原子一併形成可經取代之C4-C6雜環,更佳為同樣地為甲基,或者一起與鄰接之氮原子一併形成吡咯啶或哌啶,進而較佳為同樣地為甲基。 X4 較佳為甲基、乙基、羥丙基或羥乙基等,進而較佳為甲基。 較佳為X2 及X3 相同或不同,為甲基或乙基,X4 為甲基、乙基、羥丙基或羥乙基等,X2 ~X4 進而較佳為甲基。 B1 為 [化15], L7 不存在、或者為-(CY15 Y16 )p7 -、-(CY17 Y18 )p8 -O-CO-(CY19 Y20 )p9 -或-(CY17 Y18 )p8 -NY27C -CO-(CY19 Y20 )p9 -亦為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之一。於該情形時,更佳為B1 為 [化16], L7 不存在、或者為-NH-CO-(CH2 )p9 -、-O-CO-(CH2 )p9 -、-CH2 -NH-CO-(CH2 )p9 -或-CH2 -O-CO-(CH2 )p9 -。 式(III)中,R7 較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或C8-C24烯基,更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者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9-C18烷基,最佳為同樣地為直鏈狀之C15-C20烯基、或者同樣地為直鏈狀之C9-C18烷基。R8 及R9 較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且相同,更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者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9-C18烷基,且相同,最佳為直鏈狀之C15-C20烯基、或者直鏈狀之C9-C18烷基,且相同。 L8 不存在、或者為-Z12 -(CY39 Y40 )p18 -或-Z13 -(CY41 Y42 )p19 -Z14 -(CY43 Y44 )p20 -,較佳為不存在或者為-Z12 -(CY39 Y40 )p18 -。L9 及L10 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Z12 -(CY39 Y40 )p18 -或-Z13 -(CY41 Y42 )p19 -Z14 -(CY43 Y44 )p20 -,較佳為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Z12 -(CY39 Y40 )p18 -。Y39 ~Y44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作為Y39 ~Y44 ,較佳為氫原子。Z12 ~Z14 相同或不同,為-O-、-NY45Α- 、-CO-O-、-O-CO-、-CO-NY45B -、-NY45C -CO-、-NY45D -CO-O-或-CO-,較佳為-CO-O-、-O-CO-、-CO-NY45B -、-NY45C -CO-或-CO-。Y45A ~Y45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較佳為氫原子或甲基。p18 為0~5之整數,較佳為0或1。p19 為1~5之整數,較佳為1或2。p20 為0~5之整數,較佳為0或1。 較佳為L8 ~L10 中之1個為-CO-O-(CY39 Y40 )p18 -或-O-CO-(CY39 Y40 )p18 -,或者L8 ~L10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為-CO-O-(CY39 Y40 )p18 或-O-CO-(CY39 Y40 )p18 -,R7 ~R9 為直鏈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且較佳為R8 ~R9 相同。 作為L8 ,較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O-O-(CY39 Y40 )p18 -、-O-CO-(CY39 Y40 )p18 -、-CO-NY45B -(CY39 Y40 )p18 -或-NY45C -CO-(CY39 Y40 )p18 -,更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O-O-(CY39 Y40 )p18 -、-O-CO-(CY39 Y40 )p18 -或-CO-NY45B -(CY39 Y40 )p18 -,進而較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O-O-(CH2 )p18 -、-O-CO-(CH2 )p18 -或-CO-NH-(CH2 )p18 -。 作為L9 及L10 ,較佳為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CO-O-(CY39 Y40 )p18 -、-O-CO-(CY39 Y40 )p18 -、-CO-NY45B -(CY39 Y40 )p18 -或-NY45C -CO-(CY39 Y40 )p18 -,更佳為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CO-O-(CY39 Y40 )p18 -或-O-CO-(CY39 Y40 )p18 -,進而較佳為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CO-O-(CH2 )p18 -,最佳為同樣地不存在或者為-CO-O-(CH2 )p18 -。 式(III)中,較佳為L8 ~L10 中之1個不存在、或者為-CO-O-(CY39 Y40 )p18 -、-O-CO-(CY39 Y40 )p18 -、-CO-NY45B -(CY39 Y40 )p18 -或-NY45C -CO-(CY39 Y40 )p18 -;或者L8 ~L10 中之2個以上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CO-O-(CY39 Y40 )p18 -、-O-CO-(CY39 Y40 )p18 -、-CO-NY45B -(CY39 Y40 )p18 -或-NY45C -CO-(CY39 Y40 )p18 -,R7 ~R9 為直鏈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且較佳為R8 ~R9 相同。 於L8 ~L10 之至少1個不存在、或者為-O-(CY39 Y40 )p18 -、-O-CO-(CY39 Y40 )p18 -、-NY45C -CO-(CY39 Y40 )p18 -或-NY45D -CO-O-(CY39 Y40 )p18 -之情形時,與J1 或J2 、-O-(CY39 Y40 )p18 -、-O-CO-(CY39 Y40 )p18 -、-NY45C -CO-(CY39 Y40 )p18 -或-NY45D -CO-O-(CY39 Y40 )p18 -鍵結之R7 ~R9 相同或不同,分別較佳為辛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四烷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基、3,7,11,15-四甲基十六碳-2-烯基等,進而較佳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等。 於L8 ~L10 之至少1個為-CO-O-(CY39 Y40 )p18 -、-CO-NY45B -(CY39 Y40 )p18 -或-CO-(CY39 Y40 )p18 之情形時,與-CO-O-(CY39 Y40 )p18 -、-CO-NY45B -(CY39 Y40 )p18 -或-CO-(CY39 Y40 )p18 鍵結之R7 ~R9 相同或不同,分別較佳為壬基、十一烷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十七烷基、十九烷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三烷基、(Z)-十三碳-8-烯基、(Z)-十五碳-8-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七碳-8-烯基、(E)-十七碳-8-烯基、(Z)-十七碳-10-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8Z,11Z,14Z)-十八碳-8,11,14-三烯基、(Z)-十九碳-10-烯基、(10Z,13Z)-十九碳-10,13-二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2,6,10-三甲基十一碳-1,5,9-三烯基、2,6,10,14-四甲基十五碳-1-烯基,進而較佳為十一烷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Z)-十五碳-8-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七碳-8-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等。 L11 不存在、或者為-(CY46 Y47 )p21 -、-(CY48 Y49 )p22 -Z15 -(CY50 Y51 )p23 -或-(CY52 Y53 )p24 -Z16 -(CY54 Y55 )p25 -Z17 -(CY56 Y57 )p26 -,較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Y46 Y47 )p21 -或-(CY48 Y49 )p22 -Z15 -(CY50 Y51 )p23 -。Y46 ~Y57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作為Y46 ~Y57 ,較佳為氫原子。Z15 ~Z17 相同或不同,為-O-、-NY58Α -、-CO-O-、-O-CO-、-CO-NY58B -、-NY58C -CO-、-NY58D -CO-O-或-CO-,較佳為-CO-O-、-O-CO-、-CO-NY58B -、-NY58C -CO-或-CO-,更佳為-O-CO-或-NY58C -CO-。p21 為1~5之整數,較佳為1~3。p22 為0~5之整數,較佳為0~3。p23 為1~5之整數,較佳為1或2。 作為L11 ,較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Y46 Y47 )p21 -、-(CY48 Y49 )p22 -O-CO-(CY50 Y51 )p23 -、或-(CY48 Y49 )p22 -NY58C -CO-(CY50 Y51 )p23 -,更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Y46 Y47 )p21 -,進而較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H2 )p2 -。 L12 較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Y59 Y60 )p27 -,較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H2 )p27 -,更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H2 -或-(CH2 )2 -。 J1 及J2 相同或不同,為CY72 或N,J1 及J2 較佳為相同或不同,為CH、C(OH)或N。 L11 不存在時,J1 較佳為CH。 L9 及L10 不存在,L12 為-CO-(CH2 )p29 -,J1 為CH,J2 為N之情況亦為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之一。此時,較佳為L8 為-CO-NY45B -(CH2 )p18 -,L11 不存在或者為-(CH2 )p21 -。 L9 及L10 不存在,L12 為-O-CO-(CH2 )p29 -,J1 及J2 為CH之情況亦為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之一。此時,較佳為L8 為-O-CO-(CH2 )p18 -,L11 不存在。 B2 較佳為 [化17], 更佳為-N+ (CH3 )3 。 X8 ~X10 分別與上述X2 ~X4 含義相同。 於式(IV)中,R10 較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或C8-C24烯基,更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者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9-C18烷基,最佳為直鏈狀之C15-C20烯基、或者直鏈狀之C9-C18烷基。R11 及R12 較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且相同,更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者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9-C18烷基,且相同,最佳為直鏈狀之C15-C20烯基、或者直鏈狀之C9-C18烷基,且相同。 L13 不存在、或者為-Z23 -(CY84 Y85 )p38 -或-Z24 -(CY86 Y87 )p39 -Z25 -(CY88 Y89 )p40 -,較佳為不存在、或者為-Z23 -(CY84 Y85 )p38 -。Y84 ~Y89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作為Y84 ~Y89 ,較佳為氫原子。Z23 ~Z25 相同或不同,為-O-、-NY90Α -、-CO-O-、-O-CO-、-CO-NY90B -、-NY90C -CO-或-NY90D -CO-O-,較佳為-CO-O-、-O-CO-、-CO-NY90B -或-NY90C -CO-,更佳為-CO-NY90B -。Y90A ~Y90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較佳為氫原子或甲基。p38 ~p40 相同或不同,為1~5之整數,較佳為1或2。 作為L13 ,較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O-O-(CY84 Y85 )p38 -、-O-CO-(CY84 Y85 )p38 -、-CO-NY90B -(CY84 Y85 )p38 -、或-NY90C -CO-(CY84 Y85 )p38 -,更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O-O-(CH2 )p38 -、-O-CO-(CH2 )p38 -或-CO-NCH3 -(CH2 )p38 -,進而較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O-NCH3 -(CH2 )p38 -。 L14 及L15 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Z26 -(CY91 Y92 )p41 -或-Z27 -(CY93 Y94 )p42 -Z28 -(CY95 Y96 )p43 -,較佳為不存在、或者為-Z26 -(CY91 Y92 )p41 -。Y91 ~Y96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作為Y91 ~Y96 ,較佳為氫原子。Z26 ~Z28 相同或不同,為-O-、-NY97Α- 、-CO-O-、-O-CO-、-CO-NY97B -、-NY97C -CO-、-NY97D -CO-O-或-CO-,較佳為-CO-O-、-O-CO-、-CO-NY97B -、-NY97C -CO-、或-CO-。Y97A ~Y97D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較佳為氫原子或甲基。p41 為0~5之整數,較佳為0~2。p42 為1~5之整數,較佳為1或2。p43 為0~5之整數,較佳為0~2。 作為L14 及L15 ,較佳為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CO-O-(CY91 Y92 )p41 -、-O-CO-(CY91 Y92 )p41 -、-CO-NY97B -(CY91 Y92 )p41 -、-NY97C -CO-(CY91 Y92 )p41 -、-CO-(CY91 Y92 )p41 -,更佳為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CO-O-(CY91 Y92 )p41 -、-O-CO-(CY91 Y92 )p41 -或-CO-(CY91 Y92 )p41 -,進而較佳為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CO-O-(CH2 )p41 -、-O-CO-(CH2 )p41 -或-CO-。 式(IV)中,較佳為L13 為-CO-O-(CY84 Y85 )p38 -、-O-CO-(CY84 Y85 )p38 -或-CO-NY90B -(CY84 Y85 )p38 -,或者L14 及L15 中之1個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或者L13 為-CO-O-(CY84 Y85 )p38 -、-O-CO-(CY84 Y85 )p38 -或-CO-NY89B -(CY84 Y85 )p38 -,L14 及L15 中之1個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或者L14 及L15 相同或不同,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或者L13 為-CO-O-(CY84 Y85 )p38 -、-O-CO-(CY84 Y85 )p38 -或-CO-NY89B -(CY84 Y85 )p38 -,L14 及L15 相同或不同,為-CO-O-(CY91 Y92 )p41 -或-O-CO-(CY91 Y92 )p41 -,R10 ~R12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R11 及R12 較佳為相同。 於L13 不存在、或者為-O-(CY84 Y85 )p38 -、-NY90Α- (CY84 Y85 )p38 -、-O-CO-(CY84 Y85 )p38 -、-NY90C -CO-(CY84 Y85 )p38 -或-NY90D -CO-O-(CY84 Y85 )p38 -之情形時,R10 較佳為辛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四烷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基或3,7,11,15-四甲基十六碳-2-烯基,更佳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 於L13 為-CO-O-(CY84 Y85 )p38 -或-CO-NY90B -(CY84 Y85 )p38 -之情形時,R10 更佳為壬基、十一烷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十七烷基、十九烷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三烷基、(Z)-十三碳-8-烯基、(Z)-十五碳-8-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七碳-8-烯基、(E)-十七碳-8-烯基、(Z)-十七碳-10-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8Z,11Z,14Z)-十八碳-8,11,14-三烯基、(Z)-十九碳-10-烯基、(10Z,13Z)-十九碳-10,13-二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2,6,10-三甲基十一碳-1,5,9-三烯基或2,6,10,14-四甲基十五碳-1-烯基,進而較佳為十一烷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Z)-十五碳-8-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七碳-8-烯基或(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 又,於L14 及L15 之至少1個不存在、或者為-O-(CY91 Y92 )p41 -、-NY97Α- (CY91 Y92 )p41 -、-O-CO-(CY91 Y92 )p41 -、-NY97C -CO-(CY91 Y92 )p41 -或-NY97D -CO-O-(CY91 Y92 )p41 -之情形時,與J3 、-O-(CY91 Y92 )p41 -、-NY97Α- (CY91 Y92 )p41 -、-O-CO-(CY91 Y92 )p41 -、-NY97C -CO-(CY91 Y92 )p41 -或-NY97D -CO-O-(CY91 Y92 )p41 -鍵結之R11 及R12 相同或不同,分別更佳為辛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四烷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基或3,7,11,15-四甲基十六碳-2-烯基,進而較佳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 於L14 及L15 之至少1個為-CO-O-(CY91 Y92 )p41 -或-CO-NY97B (CY91 Y92 )p41 -之情形時,與-CO-O-(CY91 Y92 )p41 -或-CO-NY97B (CY91 Y92 )p41 -鍵結之R11 及R12 相同或不同,分別更佳為壬基、十一烷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十七烷基、十九烷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三烷基、(Z)-十三碳-8-烯基、(Z)-十五碳-8-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七碳-8-烯基、(E)-十七碳-8-烯基、(Z)-十七碳-10-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8Z,11Z,14Z)-十八碳-8,11,14-三烯基、(Z)-十九碳-10-烯基、(10Z,13Z)-十九碳-10,13-二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2,6,10-三甲基十一碳-1,5,9-三烯基或2,6,10,14-四甲基十五碳-1-烯基,進而較佳為十一烷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Z)-十五碳-8-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七碳-8-烯基或(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 L16 不存在、或者為-(CY98 Y99 )p44 -、-(CY100 Y101 )p45 -Z29 -(CY102 Y103 )p46 -或-(CY104 Y105 )p47 -Z30 -(CY106 Y107 )p48 -Z31 -(CY108 Y109 )p49 -,較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Y98 Y99 )p44 -或-(CY100 Y101 )p45 -Z29 -(CY102 Y103 )p46 -,更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Y98 Y99 )p44 -、-(CY100 Y101 )p45 -O-CO-(CY102 Y103 )p46 -、-(CY100 Y101 )p45 -NY109C -CO-(CY102 Y103 )p46 -或-CO-(CY102 Y103 )p46 -,進而較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H2 )p44 -或-CO-(CH2 )p46 -。 J3 為CY111 或N,較佳為CH或N。又,更佳為J3 為N時,L14 不存在,L15 為-CO-,L16 不存在或者為-(CY98 Y99 )p44 -,或者L14 不存在,L15 不存在,L16 為-CO-(CY102 Y103 )p46 -。 X14 及X15 係分別與上述X2 及X3 含義相同。 式(V')中,R13 較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或C8-C24烯基,更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者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9-C18烷基,最佳為直鏈狀之C15-C20烯基、或者直鏈狀之C9-C18烷基。R14 及R15 較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且相同,更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烯基、或者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9-C18烷基,且相同,最佳為直鏈狀之C15-C20烯基、或者直鏈狀之C9-C18烷基,且相同。 L17 ~L19 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Z32 -(CY116 Y117 )p51 -或-Z33 -(CY118 Y119 )p52 -Z34 -(CY120 Y121 )p53 -,較佳為-Z32 -(CY116 Y117 )p51 -,更佳為-O-(CY116 Y117 )p51 -或-CO-O-(CY116 Y117 )p51 -,進而較佳為-O-或-CO-O-。 式(V')中,較佳為L17 ~L19 相同或不同,為-O-或-CO-O-,R13 ~R15 為直鏈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此時,較佳為L17 ~L19 同樣地為-O-或-CO-O-,R13 ~R15 同樣地為直鏈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 於L17 ~L19 之至少1個不存在、或者為-O-(CY116 Y117 )p51 -、-O-CO-(CY116 Y117 )p51 -、-NY122C -CO-(CY116 Y117 )p518 -或-NY122D -CO-O-(CY116 Y117 )p51 -之情形時,與鄰接於呋喃醣環或L20 之碳、-O-(CY116 Y117 )p51 -、-O-CO-(CY116 Y117 )p51 -、-NY122C -CO-(CY116 Y117 )p518 -或-NY122D -CO-O-(CY116 Y117 )p51 -鍵結之R13 ~R15 相同或不同,分別較佳為辛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四烷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基、3,7,11,15-四甲基十六碳-2-烯基等,進而較佳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等。 於L17 ~L19 之至少1個為-CO-O-(CY116 Y117 )p51 -、-CO-NY122B -(CY116 Y117 )p51 -或-CO-(CY116 Y117 )p51 -之情形時,與-CO-O-(CY116 Y117 )p51 -、-CO-NY122B -(CY116 Y117 )p51 -或-CO-(CY116 Y117 )p51 -鍵結之R13 ~R15 相同或不同,分別較佳為壬基、十一烷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十七烷基、十九烷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三烷基、(Z)-十三碳-8-烯基、(Z)-十五碳-8-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七碳-8-烯基、(E)-十七碳-8-烯基、(Z)-十七碳-10-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8Z,11Z,14Z)-十八碳-8,11,14-三烯基、(Z)-十九碳-10-烯基、(10Z,13Z)-十九碳-10,13-二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2,6,10-三甲基十一碳-1,5,9-三烯基、2,6,10,14-四甲基十五碳-1-烯基,進而較佳為十一烷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Z)-十五碳-8-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七碳-8-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等。 L20 不存在、或者為-(CY123 Y124 )p54 -、-(CY125 Y126 )p55 -Z35 -(CY127 Y128 )p56 -或-(CY129 Y130 )p57 -Z36 -(CY131 Y132 )p58 -Z37 -(CY133 Y134 )p59 -,較佳為-(CY123 Y124 )p54 -,更佳為-(CH2 )p54 -,進而較佳為-CH2 -。 L21 不存在、或者為-(CY136 Y137 )p60 -、-(CY138 Y139 )p61 -Z38 -(CY140 Y141 )p62 -或-(CY142 Y143 )p63 -Z39 -(CY144 Y145 )p64 -Z40 -(CY146 Y147 )p65 -,較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Y136 Y137 )p60 -,更佳為不存在或者為-(CH2 )p60 -,進而較佳為不存在。 B3 較佳為 [化18], 更佳為-N+ (CH3 )3 。 Y112 及Y113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羥基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較佳為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羥基,進而較佳為同樣地氫原子。 式(V'')中,R16 ~R18 、L22 ~L26 、B4 、Y114 ~Y115 及A6 分別與R13 ~R15 、L17 ~L21 、B3 、Y112 ~Y113 及A5 含義相同。 式(V')中,Y112 為氫原子時,吡喃環上之4個取代基較佳為分別於吡喃環上之不同碳原子上經取代。而且,作為式(V'),更佳為 [化19]。 此時,進而較佳為L17 ~L19 相同或不同,為-O-或-CO-O-,R13 ~R15 為直鏈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最佳為L17 ~L19 相同或不同,為-O-或-CO-O-,R13 ~R15 為直鏈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L17 及L21 不存在,Y113 為氫原子或羥基。 式(V'')中,呋喃環上之4個取代基較佳為分別於呋喃環上之不同碳原子上經取代。而且,作為式(V''),更佳為 [化20]。 此時,進而較佳為L22 ~L24 相同或不同,為-O-或-CO-O-,R16 ~R18 為直鏈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最佳為L22 ~L24 相同或不同,為-O-或-CO-O-,R16 ~R18 為直鏈之C15-C20烯基或C9-C18烷基,L22 及L26 不存在,Y114 為氫原子或羥基。 再者,於式B1 、B2 、B3 及B4 之定義中之 [化21]各式的定義中,於p13 、p33 及p66 為0之情形時,N+ 分別與鄰接於Z10 、Z21 及Z41 之碳鍵結。 於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中,亦可包含含有具有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可經取代之獨立之3個烴基之脂質(脂質A)以外的陽離子性脂質。本發明中所使用之脂質A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只要為具有包含1個以上之可經取代之烴基之脂質親和性區域;與包含至少1個之一級胺基、二級胺基、三級胺基及/或四級銨基之陽離子性的親水性區域的兩親媒性分子,則無特別限定(將脂質A除外),較佳為於同一分子內包含具有可經取代之1個胺基或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具有可經取代之獨立之2個烴基之疏水部的脂質(脂質B)。 作為本發明中之於同一分子內包含具有可經取代之1個胺基或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具有可經取代之獨立之2個烴基之疏水部的脂質(脂質B),只要為於分子內作為親水部具有可經取代之1個胺基或1個四級銨基,且具有可經取代之獨立之2個烴基之分子,則無特別限制,例如由下述結構式(D)及(E)表示。 於下述結構式(D)及(E)中,「親水部(Hydrophilic Unit)」表示具有可經取代之1個胺基或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疏水部(Hydrophobic Unit)」表示可經取代之獨立之烴基。 關於構成「親水部(Hydrophilic Unit)」之胺基,其3個鍵結鍵中之0~2個與形成「疏水部(Hydrophobic Unit)」之烴基之任意0~2個鍵結,其餘之鍵結鍵與氫、或可經取代之鏈狀及/或環狀烴基等鍵結。 又,關於構成「親水部(Hydrophilic Unit)」之四級銨基,其4個鍵結鍵中之0~2個與形成「疏水部(Hydrophobic Unit)」之烴基之任意0~2個鍵結,其餘之鍵結鍵與氫、或可經取代之鏈狀及/或環狀烴基等鍵結。 作為構成「親水部(Hydrophilic Unit)」之可經取代之鏈狀及/或環狀烴基,只要為包含碳原子與氫原子之基,則可為任意者,較佳為碳數1~10者,更佳為碳數1~6者,進而較佳為碳數1~3者。 又,「親水部(Hydrophilic Unit)」亦可經由構成其之可經取代之鏈狀及/或環狀烴基等中之碳原子而具有1個以上之醚、酯、醯胺等。進而,作為可經取代之鏈狀及/或環狀烴基等中之取代基,可列舉:胺基甲酸酯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羥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羥基羰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硝基、氰基、氟、氯、或溴等。 又,作為形成「疏水部(Hydrophobic Unit)」之烴基,只要為包含8~24個碳原子與氫原子之基,則可為任意者。烴基可自拓樸結構之觀點出發進行分類,例如可列舉:直鏈之烴基、支鏈狀之烴基或環狀之烴基(例如,膽固醇基等),較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烴基。又,烴基亦可根據有無不飽和鍵(雙鍵或三鍵)而進行分類,具有不飽和鍵之烴基亦可根據有無芳香族性而進行分類。作為烴基,較佳為僅包含飽和鍵之烴基(烷基)或具有不飽和鍵且無芳香族性之烴基(例如,烯基或炔基等)。作為脂質A中之烴基,較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C8-C24炔基。 形成「疏水部(Hydrophobic Unit)」之烴基可分別與「親水部(Hydrophilic Unit)」之胺基或四級銨基直接鍵結,亦可經由醚、酯、醯胺等鍵及構成「親水部」之可具有取代基之鏈狀及/或環狀烴基等而與胺基或四級銨基鍵結。又,如結構式(E)所示般,2個形成「疏水部(Hydrophobic Unit)」之烴基經由碳原子進行鍵結,該碳原子可與「親水部(Hydrophilic Unit)」之胺基或四級銨基直接鍵結,或者經由醚、酯、醯胺等鍵及構成「親水部」之可具有取代基之鏈狀及/或環狀烴基等而與胺基或四級銨基鍵結。 [化22]作為本發明中所使用之脂質A以外之陽離子性脂質,例如可列舉:國際公開第2013/089151號、國際公開第2011/136368號、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國際公開第2010/042877號或國際公開第2010/054401號所記載之陽離子性脂質等。 作為本發明中所使用之脂質B,例如可列舉以下之式所表示之脂質等: 式(CL-I) [化23](式中, R101 及R102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0-C24烷基、C10-C24烯基或C10-C24炔基, L101 及L102 為氫原子、或者一併形成單鍵或C1-C3伸烷基, L103 為單鍵、-CO-或-CO-O-, 於L103 為單鍵之情形時, X101 為氫原子、C1-C6烷基、C3-C6烯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 於L103 為-CO-或-CO-O-之情形時, X101 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 式(CL-II) [化24](式中, R103 及R104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2-C24烷基、C12-C24烯基或C12-C24炔基, p101 及p102 相同或不同,為0~3之整數, L106 及L107 為氫原子、或者一併形成單鍵或C2-C8伸烷基, L104 及L105 相同或不同,為-O-、-CO-O-或-O-CO-, L108 為單鍵、-CO-或-CO-O-, 於L108 為單鍵之情形時, X102 為氫原子、C1-C6烷基、C3-C6烯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 於L108 為-CO-或-CO-O-之情形時, X102 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 式(CL-III) [化25](式中, R105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R106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C8-C24炔基、C8-C24烷氧基乙基、C8-C24烷氧基丙基、C8-C24烯氧基乙基、C8-C24烯氧基丙基、C8-C24炔氧基乙基或C8-C24炔氧基丙基, X103 及X104 相同或不同,為C1-C3烷基,或者一併形成C2-C8伸烷基,或者X103 與L111 一併形成C2-C8伸烷基, L111 為氫原子、C1-C6烷基、C3-C6烯基、胺基、單烷基胺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或者為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或二烷基胺甲醯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或者與X103 一併形成C2-C8伸烷基, L109 為C1-C6伸烷基, L110 為單鍵,或者為C1-C6伸烷基,其中,於L109 與L110 之碳數之和為7以下,L111 為氫原子之情形時,L110 為單鍵,於L111 與X103 一併形成C2-C6伸烷基之情形時,L110 為單鍵、或者亞甲基或伸乙基); 式(CL-IV) [化26](式中, R107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R108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C8-C24炔基、C8-C24烷氧基乙基、C8-C24烷氧基丙基、C8-C24烯氧基乙基、C8-C24烯氧基丙基、C8-C24炔氧基乙基、C8-C24炔氧基丙基、C8-C24烷氧基乙氧基乙基、C8-C24烯氧基乙氧基乙基或C8-C24炔氧基乙氧基乙基, X105 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或-CO-(CH2 )n -NY1Y2, n表示1~4之整數, Y1及Y2相同或不同,為C1-C3烷基,或者一併形成C2-C8伸烷基); 式(CL-V) [化27](式中, R109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R110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C8-C24炔基、C8-C24烷氧基乙基、C8-C24烷氧基丙基、C8-C24烯氧基乙基、C8-C24烯氧基丙基、C8-C24炔氧基乙基或C8-C24炔氧基丙基, L112 為C1-C3伸烷基, X105 '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式(CL-VI) [化28](式中, R111 及R112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X106 及X107 相同或不同,為C1-C3烷基,或者一併形成C2-C8伸烷基, p103 、p104 及p105 相同或不同,為0或1,其中,p103 、p104 及p105 不同時為0, L113 及L114 相同或不同,為O、S或NH); 式(CL-VII) [化29](式中, R113 及R114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R115 為氫原子、羥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C1-C4烷氧基或C1-C4醯氧基, X109 及X110 相同或不同,為C1-C3烷基,或者一併形成C2-C8伸烷基, L115 為-CO-O-、-O-CO-、-NHCO-或-CONH-, p106 為0~3之整數, p107 為1~4之整數); 式(CL-VIII) [化30](式中, R116 及R117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C8-C24炔基、C7-C20烷氧基C1-C3烷基、C7-C20烯氧基C1-C3烷基或C7-C20炔氧基C1-C3烷基,或者 為組入有生物降解性基之上述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或者末端存在生物降解性基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關於上述生物降解性基,所組入者為-C(O)O-或-OC(O)-,存在於末端者為-C(O)O-C1-C4烷基或-OC(O)-C1-C4烷基, B100 為氫原子、C1-C3烷基、羥基C2-C4烷基、C1-C3二烷基胺基C2-C4烷基、式(A) [化31](式中,X111 及X112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或者亦可X111 及X112 與所鍵結之氮原子一併形成C2-C6含氮雜環,p110 為2~6之整數)、或式(B) [化32](式中,X113 及X114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或者亦可X113 及X114 與所鍵結之氮原子一併形成C2-C6含氮雜環,p111 為1~6之整數), p108 為0~4之整數,p109 為1~4之整數(其中,p108 為0且p109 為1之情形除外); L116 對於所鍵結之每個碳而言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L117 對於所鍵結之每個碳而言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式(CL-IX) [化33](式中, X115 及X116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L118 及L119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伸烷基或C8-C24伸烯基, M101 及M102 相同或不同,選自由-C=C-、-OC(O)-、-C(O)O-、-SC(O)-、-C(O)S-、-OC(S)-、-C(S)O-、-SS-、-C(R'' )=N-、-N=C(R'' )-、-C(R'' )=N-O-、-O-N=C(R'' )-、-N(R'' )C(O)-、-C(O)N(R'' )-、-N(R'' )C(S)-、-C(S)N(R'' )-、-N(R'' )C(O)N(R''' )-、-N(R'' )C(O)O-、-OC(O)N(R'' )-及-OC(O)O-所組成之群, R'' 及R'''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R118 及R119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1-C16烷基或C2-C16烯基); 式(CL-X) [化34](式中, X117 及X118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C1-C6烷基、雜環基或多胺,或者X117 及X118 亦可與該等所鍵結之氮一併形成除該氮以外,亦可進而包含選自N、O及S中之1個或2個雜原子之4~7員單環式雜環, R120 及R121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4-C24烷基或C4-C24烯基); 式(CL-XI) [化35](式中, X119 及X120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1-C20烷基、C1-C20烯基、C1-C20炔基或C6-C20醯基, R122 及R123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1-C30烷基、C2-C30烯基或C2-C30炔基, p112 、p113 及p114 相同或不同,為0、或者為任意之正之整數); 式(CL-XII) [化36](式中, X121 及X122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C1-C6烷基、環烷基、環烯基,或者X121 及X122 亦可與該等所鍵結之氮原子一併形成C2-C6含氮雜環, L120 及L121 相同或不同,為-O-、-OC(O)-或-(O)CO-, R124 及R125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或C8-C24烯基); 式(CL-XIII) [化37](式中, R126 及R127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C8-C24炔基、C8-C24雜烷基、C8-C24雜烯基或C8-C24雜炔基, X123 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6烷基, X124 為C1-C6烷基、經-NR4a R4b 取代之取代C1-C6烷基或可經取代之C3-C7雜環基, R4a 及R4b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C(=NH)NH2 或可經取代之C1-C6烷基,或者R4a 及R4b 亦可與該等所鍵結之氮原子一併形成可經取代之C3-C7雜環基, X123 及X124 亦可與該等所鍵結之氮原子一併形成可經取代之C3-C7雜環基, 其中,X123 及X124 不會形成咪唑基、苯并咪唑基、或丁二醯亞胺基,及可於X123 及X124 之任一者上僅存在1個一級胺、或者於X123 及X124 之任一者上不存在任何一級胺,且X123 及X124 不為經取代之醯胺基, 於R126 及R127 為C11烷基或C15烷基時,X123 不為氫原子, 於R126 及R127 為C16烷基或C17烷基時,R126 及R127 不會被取代為OH, 於R126 及R127 為C17烷基時,X123 及X124 不會被取代為OH, 於R126 及R127 為C18烷基時,X124 不會被取代為可經取代之咪唑基); 式(CL-XIV) [化38](式中, X125 及X126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C1-C6烷基、雜環基或多胺,或者X125 及X126 亦可與該等所鍵結之氮一併形成除該氮以外亦可進而含有選自N、O及S中之1個或2個雜原子之4~7員單環式雜環, R130 為氫原子或C1-C6烷基, R128 及R129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4-C24烷基或C4-C24烯基, Y3及Y4相同或不同,為氧原子或CH2 , p115為0~2之整數); 式(CL-XV) [化39](式中, X127 及X128 相同或不同,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或者 X127 及X128 與該等所鍵結之氮原子成為一體而形成具有1至2個氮原子之雜環, L122 為-C(O)O-、-OC(O)-、-C(O)N(X130 )-、-N(X130 )C(O)-、-OC(O)O-、-OC(O)N(X130 )-、-N(X130 )C(O)N(X130 )-、或-N(X130 )C(O)O-, X130 各自獨立存在,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a為1、2、3、4、5、或6, b為0、1、2、或3, X129 不存在、或者為氫或C1-C3烷基, R131 及R132 相同或不同,為具有1個以上之生物降解性基之碳數12~24之烷基、碳數12~24之烯基、或碳數12~24之烷氧基,上述生物降解性基獨立地組入至上述碳數12~24之烷基、碳數12~24之烯基、或碳數12~24之烷氧基中,或者存在於碳數12~24之烷基、碳數12~24之烯基、或碳數12~24之烷氧基之末端, 關於上述生物降解性基,所組入者為-C(O)O-、-OC(O)-、-C(O)N(X130 )-、或-N(X130 )C(O)-,存在於末端者為-C(O)O-C1-C4烷基、-OC(O)-C1-C4烷基、-C(O)N(X130 )-C1-C4烷基、或-N(X130 )C(O)-C1-C4烷基, R131 及R132 於上述生物降解性基與附帶星號(*)之三級碳原子之間具有至少4個碳原子); 式(CL-XVI) [化40](式中, R133 及R134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C9烷基、C2-C11烯基或C2-C11炔基, L123 及L124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之C5-C18伸烷基或直鏈狀之C5-C18伸烯基,或者與所鍵結之N形成雜環, L125 為單鍵、或者為-C(O)-O-, 於L125 為-C(O)O-時,形成-L124 -CO-OR134 , L127 為S或O, L126 為單鍵,或者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C6伸烷基,或者經由-C(O)-而與所鍵結之N形成雜環, L128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C6伸烷基,而且, X131 及X132 相同或不同,分別為氫或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C6烷基);或者 式(CL-XVII) [化41](式中, L131 為C2-C4レン或-CH2 -S-CH2 CH2 -, L129 及L130 相同或不同,分別為C1-C6烷基, R135 及R136 相同或不同,為C10-C30烷基、C10-C30烯基, X133 及X134 相同或不同,為氫、C1-C6烷基或-CH2 CH2 OH)。 於式(CL-I)之各基之定義中,作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0-C24烷基,例如可列舉: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6,10-二甲基十一碳-2-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6,10,14-三甲基十五烷-2-基、十九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三烷基、或二十四烷基等,較佳為可列舉: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或十八烷基等,更佳為可列舉: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或十八烷基等。 作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0-C24烯基,只要為包含1~3個雙鍵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0-C24烯基即可,例如可列舉:(Z)-十二碳-7-烯基、(Z)-十四碳-7-烯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4-烯基、(Z)-十六碳-7-烯基、(E)-十六碳-7-烯基、(Z)-十六碳-9-烯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7Z,10Z,13Z)-十六碳-7,10,13-三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等,較佳為可列舉:(Z)-十二碳-7-烯基、(Z)-十四碳-7-烯基、(Z)-十六碳-4-烯基、(Z)-十六碳-7-烯基、(E)-十六碳-7-烯基、(Z)-十六碳-9-烯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7Z,10Z,13Z)-十六碳-7,10,13-三烯基、(Z)-十八碳-9-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等,更佳為可列舉:(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等。 作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0-C24炔基,只要為包含1~3個三鍵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0-C24炔基即可,例如可列舉:癸-9-炔基、十二碳-4-炔基、十二碳-11-炔基、十四碳-5-炔基、十四碳-6-炔基、十六碳-7-炔基、十六碳-3,5-二炔基、十六碳-5,7-二炔基或十八碳-9-炔基等,較佳為可列舉:十六碳-7-炔基或十八碳-9-炔基等,更佳為可列舉十八碳-9-炔基等。 再者,於式(CL-I)中,R101 及R103 較佳為相同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0-C24烷基、C10-C24烯基或C10-C24炔基,更佳為同樣地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0-C24烷基或C10-C24烯基,進而較佳為同樣地為直鏈狀之C10-C24烯基。 作為C1-C3伸烷基,例如可列舉:亞甲基、伸乙基、或伸丙基等,較佳為可列舉亞甲基或伸乙基,更佳為可列舉亞甲基。 作為C1-C6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環丁基、環丙基甲基、戊基、異戊基、第二戊基、新戊基、第三戊基、環戊基、己基或環己基等,較佳為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異戊基、第二戊基、第三戊基、新戊基或己基等,更佳為可列舉:甲基、乙基或丙基等。 作為C3-C6烯基,例如可列舉:烯丙基、1-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或己烯基等,較佳為可列舉烯丙基等。 作為單烷基胺基及二烷基胺基,只要為分別經1個、或者相同或不同之2個C1-C6烷基(與上述含義相同)、或者經胺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二甲胺基、二乙基胺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與上述含義相同)取代的胺基即可,例如可列舉: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丙基胺基、丁基胺基、戊基胺基、己基胺基、二甲胺基、二乙基胺基、乙基甲基胺基、甲基丙基胺基、丁基甲基胺基、甲基戊基胺基、己基甲基胺基、胺基乙基胺基、胺基丙基胺基、(胺基乙基)甲基胺基或雙(胺基乙基)胺基等,較佳為可列舉: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二甲胺基、二乙基胺基、胺基丙基胺基或雙(胺基乙基)胺基等,更佳為可列舉甲基胺基或二甲胺基等。 作為三烷基銨基,只要為經相同或不同之3個C1-C6烷基(與上述含義相同)、或者經胺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二甲胺基、二乙基胺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與上述含義相同)取代之銨基即可,例如可列舉:三甲基銨基、乙基二甲基銨基、二乙基甲基銨基、三乙基銨基、三丙基銨基、三丁基銨基、三戊基銨基、三己基銨基、三(胺基乙基)銨基、(胺基乙基)二甲基銨基或雙(胺基乙基)甲基銨基等,較佳為可列舉:三甲基銨基、三乙基銨基、三(胺基乙基)銨基、(胺基乙基)二甲基銨基或雙(胺基乙基)甲基銨基等,更佳為可列舉三甲基銨基等。 於化合物(CL-I)中,三烷基銨基亦可與藥學上所容許之陰離子(與上述含義相同)形成鹽。 作為烷氧基,只要為經C1-C6烷基(與上述含義相同)、或者經胺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二甲胺基、二乙基胺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與上述含義相同)取代之羥基即可,例如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胺基乙氧基或甲基胺基乙氧基等,較佳為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胺基乙氧基或甲基胺基乙氧基等,更佳為可列舉甲氧基等。 作為單烷基胺甲醯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只要為分別經1個、或者相同或不同之2個C1-C6烷基(與上述含義相同)、或者經胺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二甲胺基、二乙基胺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與上述含義相同)取代之胺甲醯基即可,例如可列舉:甲基胺甲醯基、乙基胺甲醯基、丙基胺甲醯基、丁基胺甲醯基、戊基胺甲醯基、己基胺甲醯基、二甲胺甲醯基、二乙基胺甲醯基、乙基甲基胺甲醯基、甲基丙基胺甲醯基、丁基甲基胺甲醯基、甲基戊基胺甲醯基、己基甲基胺甲醯基、胺基乙基胺甲醯基、胺基丙基胺甲醯基、(胺基乙基)甲基胺甲醯基、或雙(胺基乙基)胺甲醯基等,較佳為可列舉:甲基胺甲醯基、乙基胺甲醯基或二甲胺甲醯基等,更佳為可列舉:甲基胺甲醯基、或二甲胺甲醯基等。 L101 及L102 更佳為氫原子。於該情形時,R101 及R102 相同或不同,較佳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Z)-十二碳-7-烯基、(Z)-十四碳-7-烯基、(Z)-十六碳-4-烯基、(Z)-十六碳-7-烯基、(E)-十六碳-7-烯基、(Z)-十六碳-9-烯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7Z,10Z,13Z)-十六碳-7,10,13-三烯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更佳為(Z)-十四碳-7-烯基、(Z)-十六碳-7-烯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進而較佳為同樣地為(Z)-十四碳-7-烯基、(Z)-十六碳-7-烯基或(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 再者,於L101 及L102 為氫原子之情形時,X101 更佳為氫原子、甲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進而較佳為氫原子、甲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進而較佳為氫原子、或甲基等。 於L101 及L102 一併形成單鍵或C1-C3伸烷基之情形時,R101 及R102 相同或不同,較佳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或(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更佳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進而較佳為同樣地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 於L101 及L102 一併形成單鍵或C1-C3伸烷基之情形時,X101 更佳為氫原子、甲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進而較佳為氫原子、甲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最佳為氫原子或甲基等。 於L101 及L102 一併形成單鍵之情形時,L103 為-CO-或-CO-O-,較佳為-CO-之情況亦為本發明之更佳形態之一。於該情形時,X101 較佳為胺基甲基、1,2-二胺基乙基、2-胺基乙基、1,3-二胺基丙基、1,4-二胺基丁基、1,5-二胺基戊基、3-胺基丙基、4-胺基丁基或5-胺基戊基等,進而較佳為1,2-二胺基乙基、1,3-二胺基丙基、1,4-二胺基丁基或1,5-二胺基戊基。R101 及R102 相同或不同,較佳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或(Z)-二十碳-11-烯基或(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更佳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進而較佳為同樣地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 L103 更佳為單鍵。 於L103 為單鍵之情形時,X101 更佳為氫原子、甲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等,進而較佳為氫原子、甲基、羥基甲基、2-羥乙基、2,3-二羥丙基、2-羥丙基、3-羥丙基、2-羥基-3-甲氧基丙基、胺基甲基、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4-胺基丁基、5-胺基戊基、2-(N,N-二甲胺基)乙基、3-(N,N-二甲胺基)丙基、2-胺甲醯基乙基、2-二甲胺甲醯基乙基、或1-甲基哌啶-4-基等,最佳為氫原子或甲基。 於L103 為-CO-或-CO-O-之情形時,X101 較佳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且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等,R3 進而較佳為胺基甲基、1,2-二胺基乙基、2-胺基乙基、1,3-二胺基丙基、3-胺基丙基、1,4-二胺基丁基、4-胺基丁基、1,5-二胺基戊基、5-胺基戊基、(N,N-二甲胺基)甲基、2-(N,N-二甲胺基)乙基、3-(N,N-二甲胺基)丙基、1-羥基-2-胺基乙基或1-胺基-2-羥乙基等,最佳為1,2-二胺基乙基、2-胺基乙基、1,3-二胺基丙基、3-胺基丙基、1,4-二胺基丁基、4-胺基丁基、1,5-二胺基戊基或5-胺基戊基等。 L103 為單鍵且X101 為氫原子之情況亦為本發明之更佳形態之一。於該情形時,R101 及R102 較佳為相同或不同,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Z)-十二碳-7-烯基、(Z)-十四碳-7-烯基、(Z)-十六碳-4-烯基、(Z)-十六碳-7-烯基、(E)-十六碳-7-烯基、(Z)-十六碳-9-烯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7Z,10Z,13Z)-十六碳-7,10,13-三烯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更佳為相同或不同,為(Z)-十四碳-7-烯基或(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進而較佳為同樣地為(Z)-十四碳-7-烯基、(Z)-十六碳-7-烯基或(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 L103 為單鍵且X101 為甲基之情況亦為本發明之更佳形態之一。於該情形時,R101 及R102 較佳為相同或不同,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Z)-十二碳-7-烯基、(Z)-十四碳-7-烯基、(Z)-十六碳-4-烯基、(Z)-十六碳-7-烯基、(E)-十六碳-7-烯基、(Z)-十六碳-9-烯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7Z,10Z,13Z)-十六碳-7,10,13-三烯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更佳為相同或不同,為(Z)-十四碳-7-烯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進而較佳為同樣地為(Z)-十四碳-7-烯基、(7Z,10Z)-十六碳-7,10-二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 於式(CL-II)之各基之定義中,作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2-C24烷基,例如可列舉: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2,6,10-三甲基十一烷基、十五烷基、3,7,11-三甲基十二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6,10,14-三甲基十五烷-2-基、十九烷基、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基、二十烷基、3,7,11,15-四甲基十六烷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三烷基或二十四烷基等,較佳為可列舉: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十九烷基或二十烷基等,更佳為可列舉: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或十八烷基等。 作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2-C24烯基,只要為包含1~3個雙鍵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2-C24烯基即可,例如可列舉:(Z)-十三碳-8-烯基、(Z)-十四碳-9-烯基、(Z)-十五碳-8-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七碳-8-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七碳-8-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七碳-10-烯基、(Z)-十八碳-11-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8Z,11Z,14Z)-十八碳-8,11,14-三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十九碳-10-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0Z,13Z)-十九碳-10,13-二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2,6,10-三甲基十一碳-1,5,9-三烯基、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基、2,6,10,14-四甲基十五碳-1-烯基或3,7,11,15-四甲基十六碳-2-烯基等,較佳為可列舉:(Z)-十五碳-8-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七碳-8-烯基、(Z)-十八碳-9-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等,更佳為可列舉:(Z)-十七碳-8-烯基、(Z)-十八碳-9-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等。 作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2-C24炔基,只要為包含1~3個三鍵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2-C24炔基即可,例如可列舉:十二碳-11-炔基、十三碳-12-炔基、十五碳-6-炔基、十六碳-7-炔基、十五碳-4,6-二炔基、十六碳-5,7-二炔基、十七碳-8-炔基或十八碳-9-炔基等,較佳為可列舉:十五碳-6-炔基、十六碳-7-炔基、十五碳-4,6-二炔基、十六碳-5,7-二炔基、十七碳-8-炔基或十八碳-9-炔基等,更佳為可列舉十七碳-8-炔基或十八碳-9-炔基等。 式(CL-II)之各基之定義中之C1-C3伸烷基、C1-C6烷基及C3-C6烯基分別與上述式(CL-I)中者含義相同。 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烷氧基、單烷基胺甲醯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分別與上述式(CL-I)中者含義相同。 R103 及R104 較佳為相同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2-C24烷基、C12-C24烯基或C12-C24炔基,更佳為相同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2-C24烷基或C12-C24烯基。 L104 及L105 更佳為相同之-O-、-CO-O-或-O-CO-。 於L104 及L105 之至少1個為-O-或-O-CO-之情形時,R103 及R104 相同或不同,更佳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四烷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基或3,7,11,15-四甲基十六碳-2-烯基,進而較佳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 於L104 及L105 之至少1個為-CO-O-之情形時,R103 及R104 分別更佳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十七烷基、十九烷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三烷基、(Z)-十三碳-8-烯基、(Z)-十五碳-8-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七碳-8-烯基、(E)-十七碳-8-烯基、(Z)-十七碳-10-烯基、(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8Z,11Z,14Z)-十八碳-8,11,14-三烯基、(Z)-十九碳-10-烯基、(10Z,13Z)-十九碳-10,13-二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2,6,10-三甲基十一碳-1,5,9-三烯基或2,6,10,14-四甲基十五碳-1-烯基,進而較佳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十七烷基、(Z)-十五碳-8-烯基、(Z)-十七碳-5-烯基、(Z)-十七碳-8-烯基或(8Z,11Z)-十七碳-8,11-二烯基。 p101 及p102 更佳為同時為0或1。 L106 及L107 更佳為一併形成單鍵或C1-C3伸烷基。於L106 及L107 一併形成單鍵或C1-C3伸烷基之情形時,X102 更佳為氫原子、甲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進而較佳為氫原子、甲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最佳為氫原子、甲基、2,3-二羥丙基、3-羥丙基、胺基甲基、1,2-二胺基乙基、2-胺基乙基、1,3-二胺基丙基、1,4-二胺基丁基、1,5-二胺基戊基、3-胺基丙基、4-胺基丁基、5-胺基戊基或2-胺甲醯基乙基。該等取代基中之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烷氧基、單烷基胺甲醯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中之烷基部分係與上述C1-C4烷基含義相同。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中之2或3個烷基可各自相同亦可互不相同。 於L106 及L107 一併形成單鍵之情形時,較佳為L108 為-CO-或-CO-O-,較佳為-CO-。 於L106 及L107 一併形成單鍵之情形時,p101 及p102 較佳為相同或不同,為1~3。 於L106 及L107 為氫原子之情形時,X102 較佳為氫原子、甲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更佳為氫原子、甲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或胺甲醯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進而較佳為氫原子、甲基、2,3-二羥丙基、3-羥丙基、胺基甲基、1,2-二胺基乙基、2-胺基乙基、1,3-二胺基丙基、1,4-二胺基丁基、1,5-二胺基戊基、3-胺基丙基、4-胺基丁基、5-胺基戊基或2-胺甲醯基乙基等。該等取代基中之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烷氧基、單烷基胺甲醯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中之烷基部分係與上述C1-C4烷基含義相同。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中之2或3個烷基可各自相同亦可互不相同。 L108 較佳為單鍵。再者,於L108 為單鍵之情形時,L104 及L105 較佳為-O-。 於L108 為單鍵之情形時,X102 較佳為氫原子、甲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等,更佳為氫原子、甲基、羥基甲基、2-羥乙基、2,3-二羥丙基、2-羥丙基、3-羥丙基、2-羥基-3-甲氧基丙基、胺基甲基、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4-胺基丁基、5-胺基戊基、2-(N,N-二甲胺基)乙基、3-(N,N-二甲胺基)丙基、2-胺甲醯基乙基、2-二甲胺甲醯基乙基或1-甲基哌啶-4-基等,進而較佳為氫原子、甲基、2,3-二羥丙基、3-羥丙基、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4-胺基丁基、5-胺基戊基或2-胺甲醯基乙基等。該等取代基中之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烷氧基、單烷基胺甲醯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中之烷基部分係與上述C1-C4烷基含義相同。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中之2或3個烷基可各自相同亦可互不相同。 L104 及L105 更佳為-O-。其中,於L108 為單鍵且X102 為氫原子之情形時,較佳為L104 及L105 為相同之-CO-O-或-O-CO-,更佳為-CO-O-。 於L108 為-CO-或-CO-O-之情形時,L104 及L105 較佳為相同之-CO-O-或-O-CO-,更佳為-CO-O-。 於L108 為-CO-或-CO-O-之情形時,X102 較佳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較佳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X102 更佳為胺基甲基、1,2-二胺基乙基、2-胺基乙基、1,3-二胺基丙基、3-胺基丙基、1,4-二胺基丁基、4-胺基丁基、1,5-二胺基戊基、5-胺基戊基、(N,N-二甲胺基)甲基、2-(N,N-二甲胺基)乙基、3-(N,N-二甲胺基)丙基或1-胺基-2-羥乙基等,進而較佳為胺基甲基、1,2-二胺基乙基、2-胺基乙基、1,3-二胺基丙基、3-胺基丙基、1,4-二胺基丁基、4-胺基丁基、1,5-二胺基戊基或5-胺基戊基等。該等取代基中之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烷氧基、單烷基胺甲醯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中之烷基部分係與上述C1-C6烷基含義相同。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中之2或3個烷基可各自相同亦可互不相同。 L104 及L105 較佳為相同之-CO-O-或-O-CO-,更佳為-CO-O-。 於式(CL-III)、(CL-IV)及(CL-V)之各基之定義中,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及C8-C24炔基分別與上述式(I)~(IV)中者含義相同,較佳為相同之基。 於式(CL-III)、(CL-IV)及(CL-V)之各基之定義中,作為C8-C24烷氧基乙基及C8-C24烷氧基丙基中之烷基部分,例如可列舉:上述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中所例示者等。 作為炔氧基乙基及炔氧基丙基中之炔基部分,例如可列舉:上述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炔基中所例示者等。 R105 及R106 較佳為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或C8-C24烯基,更佳為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烯基,進而較佳為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之C8-C24烯基。又,R105 及R106 更佳為相同,於該情形時,較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2-C24烷基、C12-C24烯基或C12-C24炔基,更佳為直鏈狀之C12-C24烯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2-C24烷基、C12-C24烯基、及C12-C24炔基分別與上述式(CL-II)中者含義相同。 R105 及R106 較佳為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或C8-C24烯基,更佳為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烯基,進而較佳為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之C8-C24烯基。又,R105 及R106 更佳為相同,於該情形時,較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烷基、C15-C20烯基或C15-C20炔基,更佳為直鏈狀之C15-C20烯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烷基、C15-C20烯基、及C15-C20炔基分別與上述式(I)~(IV)中者含義相同,較佳為相同之基。 於R105 及R106 不同之情形時,較佳為R105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烷基、C15-C20烯基或C15-C20炔基,R106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12烷基。此處,作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12烷基,例如可列舉: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或十二烷基,較佳為可列舉辛基、癸基或十二烷基。 更佳為R105 為直鏈狀之C15-C20烯基,R106 為直鏈狀之C8-C12烷基,進而較佳為R105 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R106 為辛基、癸基或十二烷基。 於R105 及R106 不同之情形時,亦較佳為R105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R106 為C8-C24烷氧基乙基、C8-C24烷氧基丙基、C8-C24烯氧基乙基、C8-C24烯氧基丙基、C8-C24炔氧基乙基或C8-C24炔氧基丙基。於該情形時,更佳為R105 為直鏈狀之C8-C24烯基,R106 為C8-C24烯氧基乙基,進而較佳為R105 為(Z)-十八碳-9-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或(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R106 為(Z)-十八碳-9-烯氧基乙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氧基乙基或(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氧基乙基,最佳為R105 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R106 為(9Z,12Z)-十八碳-9,12-二烯氧基乙基。 於R105 及R106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或C8-C24烯基之情形時,較佳為相同或不同,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或(Z)-二十二碳-13-烯基,更佳為相同或不同,為十六烷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Z)-二十碳-11-烯基或(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進而較佳為相同或不同,為(Z)-十八碳-9-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或(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最佳為同樣地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 R107 係與上述R105 含義相同,R107 較佳為與R105 相同之基。R108 較佳為直鏈狀之C8-C24烷氧基乙基、C8-C24烷氧基丙基、C8-C24烯氧基乙基、C8-C24烯氧基丙基、C8-C24炔氧基乙基、C8-C24炔氧基丙基、C8-C24烷氧基乙氧基乙基、C8-C24烯氧基乙氧基乙基或C8-C24炔氧基乙氧基乙基,更佳為直鏈狀之C8-C24烷氧基乙基、C8-C24烯氧基乙基、C8-C24炔氧基乙基。最佳為R107 為直鏈狀之C15-C20烯基,R108 為C8-C24烯氧基乙基。 R109 及R110 分別與上述R105 及R106 含義相同,較佳為與上述R109 及R110 相同之基。其中,R109 及R110 較佳為同樣地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5-C20烷基、C15-C20烯基或C15-C20炔基,更佳為同樣地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 作為X103 及X104 中之C1-C3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或環丙基,較佳為可列舉甲基或乙基,進而較佳為可列舉甲基。 作為X103 與X104 一併形成之C2-C8伸烷基,例如可列舉: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伸戊基、伸己基、伸庚基或伸辛基等,較佳為可列舉伸丁基、伸戊基或伸己基等,更佳為可列舉伸己基等。 作為X103 與L111 一併形成之C2-C8伸烷基,例如可列舉: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伸戊基、伸己基、伸庚基或伸辛基等,較佳為可列舉伸丙基、伸丁基或伸戊基等,更佳為可列舉伸丙基或伸丁基等,進而較佳為可列舉伸丙基。 X103 及X104 較佳為相同或不同,為甲基或乙基,或者一併形成伸丁基、伸戊基或伸己基,或者X103 與L111 一併形成伸乙基、伸丙基或伸丁基。又,X103 及X104 較佳為相同或不同,為甲基或乙基,或者一併形成伸丁基、伸戊基或伸己基,亦較佳為X103 與L111 一併形成伸乙基、伸丙基或伸丁基,X104 為甲基或乙基。而且,X103 及X104 進而較佳為同樣地為甲基,或者一併形成伸己基,亦進而較佳為X103 與L111 一併形成伸丙基或伸丁基,X104 為甲基。 L111 中之C1-C6烷基、C3-C6烯基、單烷基胺基、烷氧基、單烷基胺甲醯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分別與上述式(CL-I)中者含義相同。 L111 較佳為氫原子、C1-C6烷基、胺基、單烷基胺基、羥基、烷氧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或者羥基或烷氧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者與X103 一併形成C2-C6伸烷基,更佳為氫原子、甲基、胺基、甲基胺基、羥基、甲氧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或羥基取代之甲基,或者與X103 一併形成伸乙基、伸丙基或伸丁基,進而較佳為氫原子、C1-C3烷基、或羥基,或者與X103 一併形成伸丙基或伸丁基,最佳為氫原子或者與X103 一併形成伸丙基。 作為L109 及L110 中之C1-C6伸烷基,例如可列舉: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伸戊基或伸己基等,較佳為可列舉亞甲基或伸乙基等。 L109 較佳為亞甲基、伸乙基或伸丙基等,更佳為亞甲基或伸乙基等,L110 較佳為單鍵、亞甲基或伸乙基等,更佳為單鍵或亞甲基等。L109 與L110 之碳數之和較佳為1~3,進而較佳為2。於該等任一種情形時,均較佳為X103 及X104 相同或不同,為甲基或乙基等,L111 為氫原子、甲基、胺基、甲基胺基、羥基、甲氧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或羥基取代之甲基等,或者X103 與X104 一併形成伸戊基、伸己基或伸庚基等,L111 為氫原子、甲基、胺基、甲基胺基、羥基、甲氧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或羥基取代之甲基等,或者X103 與L111 一併形成伸丙基、伸丁基或伸戊基等,X104 為甲基或乙基等;更佳為X103 及X104 為甲基,L111 為氫原子,或者X103 與X104 一併形成伸戊基或伸己基,L111 為氫原子,或者X103 與L111 一併形成伸丙基,X104 為甲基等。 作為X105 中之C1-C4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環丁基等,較佳為可列舉甲基。再者,作為X105 ,進而較佳為氫原子。 於式(CL-V)之各基之定義中,作為X105' 中之C1-C3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或環丙基等,較佳為可列舉:甲基、乙基或異丙基等,更佳為可列舉甲基或乙基等。再者,作為X105' ,進而較佳為氫原子或甲基等,最佳為氫原子。 作為L112 中之C1-C3伸烷基,例如可列舉:亞甲基、伸乙基或伸丙基等,較佳為可列舉:亞甲基或伸乙基等。 於式(CL-VI)及式(CL-VII)之各基之定義中,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及C8-C24炔基分別與上述式(I)~(V'')中者含義相同。 作為式(CL-VII)之R115 中之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中之C1-C4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環丁基、環丙基甲基等,較佳為可列舉甲基、乙基等,更佳為可列舉甲基。 可經取代之C1-C4烷氧基之烷基部分係與上述C1-C4烷基含義相同。 作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中之取代基,可列舉: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羥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羥基羰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硝基、氰基、氟、氯、溴等。該等取代基中之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單烷基胺甲醯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中之烷基部分係與上述C1-C4烷基含義相同。二烷基胺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中之2個烷基可各自相同亦可互不相同。 作為可經取代之C1-C4醯氧基中之醯基,例如可列舉:甲醯基、乙醯基、丙醯基、2-甲基丙醯基、環丙醯基、丁醯基等,較佳為可列舉乙醯基等。 作為可經取代之C1-C4醯氧基中之取代基,可列舉: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羥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羥基羰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硝基、氰基、氟、氯、溴等。該等取代基中之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單烷基胺甲醯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中之烷基部分係與上述C1-C4烷基含義相同。二烷基胺基及二烷基胺甲醯基中之2個烷基可各自相同亦可互不相同。 式(CL-VI)中,R111 及R112 較佳為相同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更佳為相同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或C8-C24烯基。 R111 及R112 較佳為相同或不同,為辛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四烷基、(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基或3,7,11,15-四甲基十六碳-2-烯基等;更佳為相同或不同,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等;進而較佳為同樣地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6-烯基、(Z)-十八碳-9-烯基或(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等。 X106 與X107 較佳為相同或不同,為甲基或乙基,更佳為同樣地為甲基。 作為X106 與X107 一併形成之C2-C8伸烷基,例如可列舉: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伸戊基、伸己基、伸庚基或伸辛基等,較佳為可列舉:伸丁基、伸戊基或伸己基等,更佳為可列舉伸丁基或伸戊基等。 X106 及X107 較佳為同樣地為甲基,或者一併形成伸丁基、伸戊基或伸己基。 p103104 較佳為同時為0,p105 較佳為1。 L113 及L114 較佳為同時為0。 式(CL-VII)中,R113 及R114 較佳為相同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更佳為相同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或C8-C24烯基。 X109 及X110 中之C1-C3烷基及C2-C8伸烷基分別與上述式(CL-VI)中者含義相同。 R115 較佳為氫原子、羥基、甲基或甲氧基等,更佳為氫原子或羥基等,進而較佳為氫原子。 L115 較佳為-O-CO-或-NH-CO-。於該情形時,較佳為p106 為0或1,p107 為1~3之整數,更佳為p106 為0,p107 為1或3。 於L115 為-CO-O-之情形時,較佳為p106 為0,p107 為2~4之整數,更佳為p106 為0,p107 為3。 於L115 為-CO-NH-之情形時,較佳為p106 為0,p107 為2~4之整數,更佳為p106 為0,p107 為3。 於式(CL-VIII)~式(CL-XVII)之各基之定義中,可與式(I)~(V'')中者含義相同,亦可與式(CL-I)~式(CL-VII)中者含義相同。 又,式(CL-VIII)中之各基亦可為國際公開第2016/002753號中所各自對應記載之各基中的較佳態樣,式(CL-X)中之各基亦可為國際公開第2009/129385號中所各自對應記載之各基中的較佳態樣,式(CL-XI)中之各基亦可為國際公開第2013/149140號中所各自對應記載之各基中的較佳態樣,式(CL-XII)中之各基亦可為國際公開第2009/129395號中所各自對應記載之各基中的較佳態樣,式(CL-XIII)中之各基亦可為國際公開第2013/059496號中所各自對應記載之各基中的較佳態樣,式(CL-XIV)中之各基亦可為國際公開第2011/149733號中所各自對應記載之各基中的較佳態樣,式(CL-XV)中之各基亦可為國際公開第2011/153493號中所各自對應記載之各基中的較佳態樣,式(CL-XVI)中之各基亦可為國際公開第2015/074085號中所各自對應記載之各基中的較佳態樣,式(CL-XVII)中之各基亦可為國際公開第2013/064911中所各自對應記載之各基中的較佳態樣。 式(CL-IX)中之L118 及L119 相同或不同,較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伸烷基或C8-C24伸烯基,更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0伸烷基或C8-C20伸烯基。 式(CL-X)中之X117 及X118 之C1-C6烷基、雜環基或多胺亦可經選自鹵素原子、R'、OR'、SR'、CN、CO2 R'或CONR'2 中之1~3個取代基取代。 於式(CL-X)中之X117 及X118 與該等所鍵結之氮一併形成除該氮以外亦可進而含有選自N、O及S中之1個或2個雜原子之4~7員單環式雜環的情形時,該單環式雜環亦可經選自鹵素原子、R'、OR'、SR'、CN、CO2 R'或CONR'2 中之1~3個取代基取代。 此處,R'為氫原子或C1-C6烷基,作為R'之C1-C6烷基亦可經鹵素原子或OH取代。 式(CL-X)中之R120 及R121 相同或不同,較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4-C24烷基或C4-C24烯基,更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4-C20烷基或C4-C20烯基。 C4-C24烷基或C4-C24烯基可經選自鹵素原子、R'、OR'、SR'、CN、CO2 R'或CONR'2 中之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 此處,R'為氫原子或C1-C6烷基,作為R'之C1-C6烷基亦可經鹵素原子或OH取代。 於式(CL-XI)中之X119 及X120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6-C20醯基之情形時,作為C6-C20醯基中之羰基以外之結構,可為C5-C19烷基、C5-C19烯基或C5-C19炔基。 式(CL-XII)中之R124 及R125 相同或不同,較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或C8-C24烯基,更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4-C20烷基或C14-C20烯基。 式(CL-XIV)中之X125 及X126 之C1-C6烷基、雜環基或多胺亦可經選自鹵素原子、R'、OR'、SR'、CN、CO2 R'或CONR'2 中之1~3個取代基取代。 於式(CL-XIV)中之X125 及X126 與該等所鍵結之氮一併形成除該氮以外亦可進而含有選自N、O及S中之1個或2個雜原子之4~7員單環式雜環之情形時,該單環式雜環亦可經選自鹵素原子、R'、OR'、SR'、CN、CO2 R'或CONR'2 中之1~3個取代基取代。 此處,R'為氫原子或C1-C6烷基,作為R'之C1-C6烷基亦可經鹵素原子或OH取代。 式(CL-XIV)中之R128 及R129 相同或不同,較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4-C24烷基或C4-C24烯基,更佳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4-C20烷基或C4-C20烯基。 C4-C24烷基或C4-C24烯基亦可經選自鹵素原子、R'、OR'、SR'、CN、CO2 R'或CONR'2 中之1個以上之取代基取代。 此處,R'為氫原子或C1-C6烷基,作為R'之C1-C6烷基亦可經鹵素原子或OH取代。 將本發明中所使用之脂質B之具體例示於以下之表1~10中,但本發明之脂質B並不限定於該等。 [表1][表2][表3][表4][表5][表6][表7][表8][表9][表10]其次,對本發明之脂質A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再者,於以下所示之製造方法中,所定義之基於該製造方法之條件下產生變化或者不適於實施該製造方法之情形時,可藉由使用有機合成化學中所常用之保護基之導入及去除方法[例如,有機合成中之保護基 第3版(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third edition),T.W.Greene著,John Wiley&Sons Inc.(1999年)等所記載之方法]等而獲得目標化合物。又,視需要亦可改變取代基導入等反應步驟之順序。 又,以下所示之製造方法中所記載之醚化(第4版實驗化學講座20 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I」,第4版,p.187,丸善(1992年)等)、胺基化(第4版實驗化學講座20 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I」,第4版,p.279,丸善(1992年)等)、酯化(第4版實驗化學講座22 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V」,第4版,p.43,丸善(1992年)等)、醯胺化(第4版實驗化學講座22 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V」,第4版,p.137,丸善(1992年)等)等一般之單元反應亦可分別使用現有之文獻所記載之一般反應條件而進行。 以下,可藉由合成途徑1或2之任一種方法、或者依據該等方法之方法等而獲得化合物(I)。 化合物(I)可依據合成途徑1而自氨獲得。 [化42](式中,Ms表示甲磺醯基,其他各基與上述含義相同) 可藉由使氨與化合物1於溶劑(例如,四氫呋喃或甲醇等極性溶劑等)中且於高溫(例如,80℃以上)下進行反應而獲得化合物2。 藉由使化合物2與化合物3於鹼(例如,氫氧化鈉等無機鹼等)之存在下且於高溫(例如,100℃以上)下進行反應而獲得化合物4。溶劑並非特別需要,視情形亦可使用高沸點之溶劑(例如,乙二醇等極性溶劑等)。 藉由使化合物4與化合物5於鹼(例如,氫氧化鈉等無機鹼等)之存在下且於高溫(例如,100℃以上)下進行反應而獲得化合物6。溶劑並非特別需要,視情形亦可使用高沸點之溶劑(例如,乙二醇等極性溶劑等)。 於上述3個各加熱反應中,亦可較佳地使用微波反應裝置。又,亦可使用與該等對應之溴化物或碘化物等鹵化物代替化合物1、化合物3及化合物5。 R1 -L1 與R2 -L2 相同之化合物4亦可藉由使用過量之化合物1而自氨獲得。又,R2 -L2 與R3 -L3 相同之化合物6亦可藉由使用過量之化合物3而自化合物2獲得。進而,R1 -L2 、R2 -L2 及R3 -L3 相同之化合物6亦可藉由進而使用過量之化合物1而自氨獲得。 藉由使化合物6與化合物7於溶劑(例如,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之存在下或非存在下,於室溫或高溫(例如,100℃以上)下進行反應而獲得化合物(I)。再者,例如亦可藉由利用適當之陰離子交換樹脂對(I)進行處理,而將化合物(I)之陰離子A1 轉化為其他陰離子。 化合物1、化合物3、化合物5及化合物7等之反應所使用之化合物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取,或者藉由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或者根據文獻既知之方法(例如,「第5版實驗化學講座13 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第5版,p.374,丸善(2005年)等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取。 又,化合物1亦可藉由利用甲磺酸酐或甲磺醯氯對所對應之R1 -L1 -OH進行處理而獲得。 進而,化合物R1 -L1 -OH中L1 為-Z1 -(CY1 Y2 )p1 -(各基與上述含義相同)者可藉由如下方式獲得:使R1 -OMs、R1 -OH、R1 -NY -H(Y7A 與上述含義相同)或R1 -CO2 H中之任意一個;與HO-(CY1 Y2 )p1 -O-PRO1 、MsO-(CY1 Y2 )p1 -O-PRO1 、HO2 C-(CY1 Y2 )p1 -O-PRO1 或H-NY -(CY1 Y2 )p1 -O-PRO1 (式中,PRO1 為矽烷基系保護基(例如,三乙基矽烷基(TES)、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TBS)、第三丁基二苯基矽烷基(TBDPS)等))中之任意一個進行(例如,使用氫化鈉等強鹼)醚化、(例如取代反應等)胺基化、(例如,使用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等縮合劑)酯化、或者(例如,使用同樣之縮合劑)醯胺化中之任一種反應後,進行去保護。 又,化合物R1 -L1 -OH中L1 為-Z2 -(CY3 Y4 )p2 -Z3 -(CY5 Y6 )p3 -(各基與上述含義相同)者亦可藉由同樣地使用與設為目標之化合物相對應之反應受質,應用1~複數次公知之反應而獲得。 化合物3及5可藉由與化合物1相同之方法而製備。 化合物(Ia)可依據合成途徑23而自化合物8獲得。 [化43](式中,M1 ~M3 相同或不同,為-(CY1 Y2 )p1 -或-(CY3 Y4 )p2 -Z3 -(CY5 Y6 )p3 -(式中,各基與上述含義相同),其他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藉由將化合物8與化合物9於溶劑(例如,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中,且於鹼(例如,三乙胺等有機鹼等)、縮合劑(例如,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或O-(7-氮雜-1H-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鎓六氟磷酸鹽等縮合劑)及活化劑(N,N-二甲胺基吡啶等活化劑)中進行處理而獲得化合物10。 藉由利用與上述相同之方法使化合物10與化合物11進行酯化而獲得化合物12。 進而,藉由利用與上述相同之方法使化合物12與化合物13進行酯化而獲得化合物14。 R1 與R2 相同之化合物12亦可藉由使用過量之化合物9而自化合物8獲得。又,R2 與R3 相同之化合物14亦可藉由使用過量之化合物11而自化合物10獲得。進而,R1 、R2 及R3 相同之化合物14亦可藉由進而使用過量之化合物9而自化合物8獲得。 藉由使化合物14與化合物15於溶劑(例如,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之存在下或非存在下,於室溫或高溫(例如,100℃以上)下進行反應而獲得化合物(Ia)。再者,例如亦可藉由利用適當之陰離子交換樹脂對(Ia)進行處理而將化合物(Ia)之陰離子A1 轉化為其他陰離子。 化合物8、化合物9、化合物11、化合物14及化合物15等之反應所使用之化合物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取,或者利用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或者根據文獻既知之方法(例如,「第5版實驗化學講座14 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I」,第5版,p.1,丸善(2005年)、「第4版實驗化學講座22 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V」,第4版,p.1,丸善(1992年)等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獲取。 以下,可利用合成途徑3~16之任一種方法、或者依據該等方法之方法等而獲得化合物(II)。 化合物(IIa)可依據合成途徑3而自化合物15獲得。 [化44](式中,M7 不存在且M4 為-(CY8 Y9 )p4 -,或者M7 不存在且M4 為-(CY10 Y11 )p5 -Z6 -(CY12 Y13 )p6 -,或者M7 為-Z5 -(CY10 Y11 )p5 -且M4 為-(CY12 Y13 )p6 -(式中,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又,M8 不存在且M5 為-(CY8 Y9 )p4 -,或者M8 不存在且M5 為-(CY10 Y11 )p5 -Z6 -(CY12 Y13 )p6 -,或者M8 為-Z5 -(CY10 Y11 )p5 -且M5 為-(CY12 Y13 )p6 -。進而,M9 不存在且M6 為-(CY8 Y9 )p4 -,或者M9 不存在且M6 為-(CY10 Y11 )p5 -Z6 -(CY12 Y13 )p6 -,或者M9 為-Z5 -(CY10 Y11 )p5 -且M6 為-(CY12 Y13 )p6 -。其他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化合物22係藉由應用與合成途徑2中之化合物8與化合物9之酯化反應相同的反應條件,使化合物16與化合物17、化合物19及化合物21依序進行反應而獲得。 化合物(IIa)係藉由應用與合成途徑2中之藉由化合物14與化合物15之反應而合成化合物(Ia)時之反應條件相同的條件進行反應,而自化合物22與化合物23獲得。再者,例如亦可藉由利用適當之陰離子交換樹脂對(IIa)進行處理,而將化合物(IIa)之陰離子A2 轉化為其他陰離子。 化合物16、化合物17、化合物19、化合物21及化合物23等之反應所使用之化合物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取,或者利用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或者根據文獻既知之方法(例如,「第5版實驗化學講座14 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I」,第5版,p.1,丸善(2005年);「第4版實驗化學講座22 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V」,第4版,p.1,丸善(1992年)等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獲取。 化合物16亦可利用下述之合成途徑11~15之方法而獲得。 化合物17中M7 為-Z5 -(CY10 Y11 )p5 -者可藉由如下方法獲得:使R4 -OMs、R4 -OH、R4 -NY14Α -H(Y14A 與上述含義相同)或R4 -CO2 H中之任意1個;與HO-(CY10 Y11 )p5 -CO-O-PRO2 、MsO-(CY10 Y11 )p5 -CO-O-PRO2 、HO2 C-(CY10 Y11 )p5 -CO-O-PRO2 或H-NY14Α- (CY10 Y11 )p5 -CO-O-PRO2 (式中,PRO2 為用於羧酸之保護基(例如,甲基、第三丁基、苄基等))中之任意1個進行(例如,使用氫化鈉等強鹼)醚化、(例如取代反應等之)胺基化、(例如,使用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等縮合劑)酯化、或(例如,使用同樣之縮合劑)醯胺化中之任一種反應後,進行去保護。 化合物19及21可藉由與化合物17相同之方法而進行製備。 合成途徑3中,亦可起先進行X4 之導入。即,首先使化合物23作用於化合物16後,其次,依序與化合物17、19及21進行酯化,藉此亦可獲得化合物(IIa)。 化合物(IIb)可依據合成途徑4而自化合物16獲得。 [化45](式中,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可藉由使化合物16與化合物24於溶劑(例如,四氫呋喃或甲苯等非質子性溶劑等)中且於鹼(例如,氫化鈉等無機鹼等)之存在下,於高溫(例如,100℃以上)進行反應而獲得化合物25。 若利用與上述相同之方法使化合物25與化合物26進行醚化,則獲得化合物27。 若利用與上述相同之方法使化合物27與化合物28進行醚化,則獲得化合物29。 於上述3個之各加熱反應中,亦可較佳地使用微波反應裝置。又,亦可使用與該等對應之溴化物或碘化物等代替化合物24、化合物26及化合物28。 R4 -M7 與R5 -M8 相同之化合物27亦可藉由使用過量之化合物24而自化合物16獲得。又,R5 -M8 與R6 -M9 相同之化合物29亦可藉由使用過量之化合物26而自化合物25獲得。進而,R4 -M7 、R5 -M8 及R6 -M9 相同之化合物29亦可藉由進而使用過量之化合物24而自化合物16獲得。 藉由使化合物29與化合物23於溶劑(例如,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之存在下或非存在下,於室溫或高溫(例如,100℃以上)下進行反應而獲得化合物(IIb)。再者,例如亦可藉由利用適當之陰離子交換樹脂對(IIb)進行處理而將化合物(IIb)之陰離子A2 轉化為其他陰離子。 化合物16、化合物24、化合物26、化合物28及化合物23等之反應所使用之化合物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取,或者利用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或者根據文獻既知之方法(例如,「第5版實驗化學講座14 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I」,第5版,p.1,丸善(2005年);「第5版實驗化學講座13 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第5版,p.374,丸善(2005年)等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獲取。 又,化合物24亦可藉由利用甲磺酸酐或甲磺醯氯對相對應之R4 -M7 -OH進行處理而獲得。 進而,化合物R4 -M7 -OH中M7 為-Z5 -(CY10 Y11 )p5 -(各基與上述含義相同)者可藉由如下方式獲得:使R4 -OMs、R4 -OH、R4 -NY14Α- H(Y14A 與上述含義相同)或R4 -CO2 H中之任意一個;與HO-(CY10 Y11 )p5 -O-PRO1 、MsO-(CY10 Y11 )p5 -O-PRO1 、HO2 C-(CY10 Y11 )p5 -O-PRO1 或H-NY14Α -(CY10 Y11 )p5 -O-PRO1 (各基與上述含義相同)中之任意一個進行醚化、胺基化、酯化、或醯胺化之任一種反應後,進行去保護。 化合物26及28可藉由與化合物24相同之方法進行製備。 如合成途徑5所示,化合物(IIc)可藉由將合成途徑3中之酯化等各反應適當組合,而自合成途徑4中所獲得之化合物25獲得。進而,如合成途徑5所示,化合物(IId)可藉由將合成途徑3中之酯化等各反應適當組合,而自合成途徑4中所獲得之化合物27獲得。 [化46](式中,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化合物(IIe)可依據合成途徑6而自化合物30獲得。 [化47](式中,M10 、M11 及M12 分別獨立,為O或NY14A ,其他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化合物33係藉由使化合物30、與化合物17, 化合物19及化合物21依序進行酯化或醯胺化反應而獲得。 化合物(IIe)係藉由應用與合成途徑2中之藉由化合物14與化合物15之反應而合成化合物(Ia)時之反應條件相同的條件進行反應,而自化合物33與化合物23獲得。再者,例如亦可藉由利用適當之陰離子交換樹脂對(IIe)進行處理而將化合物(IIe)之陰離子A2 轉化為其他陰離子。 化合物30亦可藉由下述之合成途徑11~15之方法而獲得。 化合物(IIf)可依據合成途徑7,而自化合物34獲得。 [化48](式中,各基與上述含義相同) 化合物35係藉由利用適當之保護基對化合物34進行保護而獲得。 化合物36係藉由應用與合成途徑2中之藉由化合物14與化合物15之反應而合成化合物(Ia)時之反應條件相同的條件,使化合物35與化合物23進行反應後,於適當之條件下進行去保護而獲得。 化合物(IIf)係藉由使化合物36與化合物37、化合物39及化合物41依序進行酯化或醯胺化反應而獲得。再者,例如亦可藉由利用適當之陰離子交換樹脂對化合物(IIf)進行處理而將化合物(IIf)之陰離子A2 轉化為其他陰離子。 化合物34、35及36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取,或者利用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取。 化合物37中M10 為NY14A 者亦可藉由使R4 -M7 -OMs(化合物24)與Y14A NH2 進行反應而獲得。 化合物37及39可藉由與化合物35相同之方法而進行製備。 再者,化合物(IIf)亦可藉由如合成途徑8所記載般,使化合物24與化合物37、39及41依序進行酯化/醯胺化,最後使化合物23發揮作用以導入X4 而獲得。 [化49](式中,各基與上述含義相同同) 化合物(IIg)可依據合成途徑9,自氰基乙酸乙酯獲得。 [化50](式中,Et表示乙基,LAH為氫化鋁鋰,其他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使氰基乙酸乙酯與化合物24於溶劑(例如,四氫呋喃等非質子性溶劑等)中,於鹼(例如,氫化鈉等無機鹼等)及視情形之添加劑(例如,四丁基碘化銨等添加劑)之存在下,且於高溫(例如,60℃以上)下進行反應,藉此可獲得化合物42。 使化合物42與化合物26於溶劑(例如,四氫呋喃等非質子性溶劑等)中,於鹼(例如,氫化鈉等無機鹼等)及視情形之添加劑(例如,四丁基碘化銨等添加劑)之存在下,且於高溫(例如,60℃以上)下進行反應,藉此可獲得化合物43。 R4 與R5 相同之化合物43亦可藉由使用過量之化合物24,自氰基乙酸乙酯獲得。 藉由於溶劑(例如,四氫呋喃等非質子性溶劑等)中,利用過量之氫化鋁鋰(LAH)將化合物43進行還原而可獲得化合物44。 藉由於溶劑(例如,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之存在下或非存在下,使化合物45、化合物46及化合物23依序作用於化合物44,而獲得化合物47。X2 、X3 及X4 相同之化合物47亦可藉由使用過量之化合物45而自化合物44獲得。 化合物(IIg)係藉由應用與合成途徑2中之化合物8與化合物9之酯化反應相同之反應條件進行反應,而自化合物47與化合物21獲得。再者,例如亦可藉由利用適當之陰離子交換樹脂對(IIg)進行處理而將化合物(IIg)之陰離子A2 轉化為其他陰離子。 化合物45及46係與化合物23相同。 化合物(IIh)可依據合成途徑10,自丙二酸二甲酯獲得。 [化51](式中,Me表示甲基,LAH為氫化鋁鋰,其他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使丙二酸二甲酯與化合物24於溶劑(例如,乙腈等非質子性溶劑等)中,於鹼(例如,碳酸銫等無機鹼等)及視情形之添加劑(例如,四丁基碘化銨等添加劑)之存在下,且於加溫(例如,50℃)下進行反應,藉此可獲得化合物48。 藉由使化合物48與化合物49於溶劑(例如,乙腈等非質子性溶劑等)中,於乙酸酐及鹼(例如,氫化鈉等無機鹼等)之存在下進行反應而可獲得化合物50。 藉由於溶劑(例如,四氫呋喃等非質子性溶劑等)中,利用過量之氫化鋁鋰(LAH)將化合物50進行還原而可獲得化合物51。 化合物52係藉由應用與合成途徑2中之化合物8與化合物9之酯化相同之反應條件,使化合物51與化合物19及化合物21進行反應而獲得。 藉由使化合物52與化合物53於溶劑(例如,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之存在下或非存在下,於室溫或高溫(例如,100℃以上)下進行反應而獲得化合物(IIh)。再者,例如亦可藉由利用適當之陰離子交換樹脂對(IIh)進行處理而將化合物(IIh)之陰離子A2 轉化為其他陰離子。 化合物49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取,或者利用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或者根據文獻既知(例如,「瑞士化學學報(Helvetica Chimica Acta),92卷、8號,1644-1656頁,2009年」等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獲取。 化合物54及56可依據合成途徑11而獲得。 [化52](式中,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化合物54可藉由對化合物53之羥基進行保護而獲得。 又,化合物53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得。 化合物55可藉由使化合物45及化合物46作用於化合物54而獲得。 化合物56可藉由對化合物55進行去保護而獲得。 化合物58~65可依據合成途徑12而獲得。 [化53](式中,Hal為氯、溴、碘等鹵素原子,其他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化合物58可藉由對化合物57之羥基進行保護而獲得。 又,化合物57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得。 化合物59可藉由使鹵化試劑(例如,氯、溴、碘、氯化碘等)作用於化合物58而獲得。 化合物60係藉由使氨與化合物59進行反應而獲得。又,化合物61係藉由使化合物45作用於化合物60而獲得。進而,化合物63係藉由使化合物46作用於化合物61而獲得。 又,化合物63亦藉由使化合物59與化合物62進行反應而獲得。 化合物63係藉由對化合物62進行去保護而獲得。 化合物64係藉由利用適當之氧化劑(例如,過錳酸鉀、或瓊斯試劑等)使化合物58氧化而獲得。 化合物67~73可依據合成途徑13而獲得。 [化54](式中,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化合物66係藉由使氰化物(例如,氰化鈉、氰化鉀、氰化鋰等)作用於化合物59而獲得。 化合物67係藉由利用氫化鋁鋰等將化合物66進行還原而獲得。 化合物68係藉由使化合物45作用於化合物67而獲得。又,化合物69係藉由使化合物46作用於化合物68而獲得。 化合物70係藉由對化合物69進行去保護而獲得。 化合物71係藉由利用鹼(例如氫氧化鈉等)使化合物66水解而獲得。 化合物72係藉由利用還原(例如硼烷等)將化合物71進行還原而獲得。 化合物73可藉由使鹵化試劑(例如,氯、溴、碘、氯化碘等)作用於化合物72而獲得。 使合成途徑13中之自化合物59之各反應依序對化合物73進行,藉此可獲得化合物67、68、69、71、72及73之各官能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羧酸、羥基及鹵素)與四級碳之間之伸烷基鏈經進一步延長的化合物。又,藉由將其進行反覆而可將各官能基與四級碳之間之伸烷基鏈自由地延長。 化合物76可依據合成途徑14而合成。 [化55](式中,M13 為-(CH2 )p201 -,M15 為-(CH2 )p202 -(式中,p201 ~p202 為1~5之整數),M14 為-O-、-CO-O-或-NY27Α -,PRO4 係與M14 匹配,表示用以羥基之保護基PRO1 、用以羧酸之保護基PRO2 、或用以胺之保護基PRO3 (例如,第三丁氧基羰基等胺基甲酸酯系保護基、或苄基等)中之任一者) 化合物74係藉由合成途徑11~13所記載之方法、或者依據該等之方法而獲得。 化合物75係藉由適當地對化合物74進行保護、去保護而獲得。 化合物76係將化合物75作為原料,並藉由合成途徑11~13所記載之方法、或者依據該等之方法而獲得。 化合物77~79可藉由如合成途徑15所記載般,將化合物76作為原料,並依序進行保護以及去保護、及依據合成途徑14之方法而獲得。 [化56](式中,M16 及M17 分別表示-(CH2 )p203 -及-(CH2 )p204- (式中,p203 ~p204 為1~5之整數),其他各基與上述含義相同) 化合物82、84、87、89、92及95可依據合成途徑16而合成。 [化57](式中,M18 為-(CY19 Y20 )p9 -或-(CY23 Y24 )p11 -Z9 -(CY25 Y26 )p12 -。又,b1 為 [化58], Ar為對硝基苯基,Hal為氯、溴、碘等鹵素原子,其他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再者,於p13為0之情形時,N直接與鄰接於Z10 之碳原子鍵結)。 化合物82係藉由利用酯化使化合物80與化合物81縮合後,進行去保護而獲得。 化合物84係藉由利用酯化使化合物83與化合物81縮合後,進行去保護而獲得。 化合物87係藉由利用酯化使化合物85與化合物86縮合後,進行去保護而獲得。 化合物89係藉由利用醯胺化使化合物85與化合物88縮合後,進行去保護而獲得。 化合物92係藉由使化合物90與化合物91進行親核取代反應後,進行去保護而獲得。 化合物95係藉由使化合物93與化合物94進行酯交換反應後,進行去保護而獲得。 化合物80、83、85、90及93可藉由合成途徑12~15或依據該等之方法而獲得。 化合物81、86、88、91及94中M18 為-(CY19 Y20 )p9 -者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得,或者利用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獲得,或者藉由依據慣例將市售品之官能基加以轉化而獲得。 於該情形時,關於b1 為 [化59]之化合物,可藉由利用醚化、胺基化、酯化、醯胺化等使 [化60](式中,M37 為-OH、-CO2 H或NY38 (其中,Y38 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與各自所對應之適當片段進行縮合而獲得。 又,化合物81、86、88、91及94中M18 為-(CY23 Y24 )p11 -Z9 -(CY25 Y26 )p12 -者可藉由利用醚化、胺基化、酯化、醯胺化等使與化合物81、86、88、91及94中M18 為-(CY19 Y20 )p9 -者相同之化合物與各自所對應之適當片段進行縮合而獲得。 以下,可利用合成途徑17~21之方法、或者依據該等方法之方法等而獲得化合物(III)。 化合物(IIIa)可依據合成途徑17而自化合物96獲得。 [化61](式中,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藉由使化合物96與化合物97於溶劑(例如,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之存在下或非存在下,且於室溫或高溫(例如,100℃以上)下進行反應而獲得化合物(IIIa)。再者,例如亦可藉由利用適當之陰離子交換樹脂對(IIIa)進行處理而將化合物(IIIa)之陰離子A3 轉化為其他陰離子。 化合物96可利用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或者文獻(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2/0172411號說明書)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取。 化合物97等之反應所使用之化合物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取,或者可利用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或者根據文獻既知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取。 化合物(IIIb)可依據合成途徑18,自乙醛酸乙酯獲取。 [化62](式中,M19 為-(CY50 Y51 )p23 -或-(CY54 Y55 )p25 -Z17 -(CY56 Y57 )p26 -(式中,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b2 為 [化63], 其他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再者,於p33為0之情形時,N直接與鄰接於Z21 之碳原子鍵結)。 藉由於溶劑(例如,四氫呋喃等醚系溶劑等)中,使格氏試劑98、99及100依序與乙醛酸乙酯進行反應而獲得化合物101。再者,R7 、R8 及R9 相同之化合物101亦可藉由使過量之化合物98作用於乙醛酸乙酯而獲得。 於溶劑(例如,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中,利用鹼(例如,三乙胺等有機鹼等)、縮合劑(例如,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等縮合劑)及活化劑(N,N-二甲胺基吡啶等活化劑)對化合物101與化合物102進行處理,藉此獲得化合物103。 藉由使化合物103與化合物97、104或105於溶劑(例如,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之存在下或非存在下,且於室溫或高溫(例如,100℃以上)下進行反應而獲得化合物(IIIb)。再者,例如亦可藉由利用適當之陰離子交換樹脂對化合物(IIIb)進行處理而將化合物(IIIb)之陰離子A3 轉化為其他陰離子。 化合物98係藉由使甲磺醯基化試劑(甲磺酸酐或甲磺醯氯等)、溴化物鹽(溴化鎂或溴化鋰等)、及金屬鎂依序作用於R7 -OH(市售品、利用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所獲得)而獲得。化合物99及100係與化合物98相同。 化合物104及105係與化合物23相同。 化合物102係與化合物54相同。 化合物108、109、及112可依據合成途徑19,分別自氨、甲酸乙酯、及化合物99獲得。 [化64](式中,M21 為-OH,M22 為HO-CO-,M25 為-O-CO-;或者M21 為-NY45C -H,M22 為HO-CO-,M25 為-NY45C -CO-;M21 為-CO-OH,M22 為HO-,M25 為-CO-O-;或者M21 為-CO-OH,M22 為H-NY14B -,M25 為-CO-NY14B -。又,M20 不存在且M23 為-(CY39 Y40 )p18 -;或者M20 不存在且M23 為-(CY41 Y42 )p19 -Z14 -(CY43 Y44 )p20 -;或者M20 為-Z13 -(CY41 Y42 )p19 -,M23 為-(CY43 Y44 )p20 -。進而M24 為-(CY63 Y64 )p29 -、或-(CY67 Y68 )p31 -Z20 -(CY69 Y70 )p32 -,其他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化合物108係藉由應用與合成途徑1中之自氨合成化合物4時相同之反應條件,使氨、化合物106及化合物107進行反應而獲得。 化合物109係藉由應用與合成途徑18中之自乙醛酸乙酯合成化合物101時相同之反應條件,使甲酸乙酯、化合物99及化合物100進行反應而獲得。 化合物112可藉由使化合物110與化合物111酯化或醯胺化以進行縮合後,進行去保護而獲得。 化合物106及107係與化合物1相同。 化合物110中M21 為-OH者係與合成途徑1記載之R1 -L1 -OH相同。又,化合物110中M21 為-NY45C -H者係與化合物37相同。進而,化合物110中M21 為-CO-OH者係與化合物17相同。 化合物111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取,或者可利用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或者根據文獻既知之方法(例如,第4版實驗化學講座20 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I」,第4版,p.187,丸善(1992年)等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取。 化合物(IIIc)及(IIId)可依據合成途徑20,分別自化合物108及112、以及化合物109及112獲得。 [化65](式中,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化合物(IIIc)係藉由利用醯胺化使化合物108與112縮合後,使化合物114、1115、或116進行作用而獲得。 化合物(IIId)係藉由利用酯化使化合物109與112縮合後,使化合物114、1115、或116進行作用而獲得。 再者,例如亦可藉由利用適當之陰離子交換樹脂對化合物(IIIc)或(IIId)進行處理而將化合物(IIIc)或(IIId)之陰離子A3 轉化為其他陰離子。 反應所使用之各化合物係如上所述。 以下,可利用合成途徑11~12之方法、或者依據該等方法之方法等而獲得化合物(IV)。 化合物127可依據合成途徑21而獲得。 [化66](式中,M26 及M27 相同或不同,為-(CY91 Y92 )p41 -,M28 及M29 相同或不同,為-O-CO-(CY91 Y92 )p41 -或-CO-O-(CY91 Y92 )p41 -,M30 及M31 相同或不同,不存在、或者為-O-CO-(CY91 Y92 )p41 -或-CO-O-(CY91 Y92 )p41 -,其他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使化合物118與化合物119及化合物120於酯化反應中依序縮合,或者使化合物122與化合物123及化合物124於酯化反應中依序縮合,藉此可獲得化合物121。 化合物125可藉由於溶劑(例如,四氫呋喃等醚系溶劑等)中,使去保護試劑(例如,四正丁基氟化銨等去保護試劑)作用於化合物121,或者於溶劑(例如,四氫呋喃等醚系溶劑等)中,使化合物126及化合物127依序與甲酸乙酯進行加成反應而獲得。 可藉由於溶劑(例如,氯仿等非質子性溶劑等)中,使氧化劑(例如,戴斯-馬丁(Dess-Martin)試劑等有機系氧化劑或氯鉻酸吡啶鎓等無機系氧化劑)作用於化合物125而獲得化合物128。 化合物118、化合物119、化合物120、化合物122、化合物123、化合物124、化合物126及化合物127等之反應所使用之化合物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取,或者利用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或者根據文獻既知之方法(「第4版實驗化學講座22 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V」,第4版,p.1,丸善(1992年);「第4版實驗化學講座20 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I」,第4版,p.1,丸善(1992年);及「第4版實驗化學講座25 有機化合物之合成VII」,第4版,p.59,丸善(1991年)等)或依據其之方法獲取。 化合物(IVa)可依據合成途徑22而自化合物128獲得。 [化67](式中,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可藉由於溶劑(例如,1,2-二氯乙烷等鹵素系溶劑等)中,且於還原劑(例如,硼氫化鈉、三乙醯氧基氫化硼等氫化合物等)及視情形之添加劑(例如,乙酸等酸)之存在下使化合物128與化合物129進行反應而獲得化合物130。 可藉由於鹼(例如,氫氧化鈉等無機鹼等)之存在下,且於高溫(例如,100℃以上)下使化合物130與化合物131進行反應而獲得化合物132。溶劑並非特別需要,亦可視情形使用例如乙二醇等溶劑。 可藉由於溶劑(例如,氯仿等鹵素系溶劑等)之存在下或非存在下,且於室溫或高溫(例如,100℃以上)下使化合物132與化合物133進行反應而獲得化合物(IVa)。再者,例如亦可藉由利用適當之陰離子交換樹脂對(IVa)進行處理而將化合物(IVa)之陰離子A4 轉化為其他陰離子。 化合物129、化合物131及化合物133等之反應所使用之化合物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取,或者利用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或者根據文獻既知之方法(例如,國際公開第2010/042877號、國際公開第2010/054401號、「第5版實驗化學講座13 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第5版,p.374,丸善(2005年)等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獲取。 化合物(IVb)可依據合成途徑23而獲得。 [化68](式中,M32 不存在、或者為-Z27 -(CY93 Y94 )p42 -,Ns表示鄰硝基苯磺醯基,其他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使化合物134、化合物135、三苯基膦、及偶氮二羧酸二乙酯進行反應後,使硫醇(例如,十二烷-1-硫醇或苯硫酚等)作用於所獲得之縮合物,進行脫Ns化,藉此獲得化合物136。 若使化合物136與137進行醯胺化,則獲得化合物138。 化合物(IVb)係藉由使化合物139作用於化合物138而獲得。再者,例如亦可藉由利用適當之陰離子交換樹脂對化合物(IVb)進行處理而將化合物(IVb)之陰離子A4 轉化為其他陰離子。 化合物134係藉由使鄰硝基苯磺醯氯作用於R11 -L14 -NH2 而獲得。R11 -L14 -NH2 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取,或者利用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或者根據文獻既知之方法(例如,「第4版實驗化學講座20 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I」,第4版,p.279,丸善(1992年)等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獲取。 化合物135、137及139等之反應所使用之化合物係藉由上述任一種方法而獲得。 化合物(V'a)可依據合成途徑24而獲得。 [化69](式中,DMTr表示2',2''-二甲氧基三苯甲基,M33 表示-(CY123 R124 )p54 -、-(CY125 Y126 )p55 -Z35 -(CY127 R128 )p56 -或-(CY129 R130 )p57 -Z36 -(CY131 Y132 )p58 -Z37 -(CY133 Y134 )p59 -,M34 、M35 、及M36 分別獨立地為-O-或-CO-O-,其他各基分別與上述相同) 化合物141係藉由使2',2''-二甲氧基三苯甲基氯作用於化合物140而獲得。 化合物142係藉由對化合物141進行3階段之醚化、或酯化而獲得。 化合物143係藉由利用酸對化合物142進行處理而獲得。 化合物144係藉由利用鹵化試劑使化合物143活化後,利用相對應之胺化合物進行處理而獲得。 化合物(V'a)係藉由使化合物145作用於化合物144而獲得。再者,例如亦可藉由利用適當之陰離子交換樹脂對(V'a)進行處理而將化合物(V'a)之陰離子A5 轉化為其他陰離子。 化合物140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取,或者可以天然物之形式獲取,或者利用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或者根據文獻既知之方法(例如,The Organic Chemistry of Sugars,Daniel E. Levy(Daniel E. Levy)等編,Taylor & Francis公司,2005年等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獲取。 化合物(V''a)可將化合物146作為原料,並藉由與合成途徑25相同之方法而獲得。 [化70](式中,各基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 化合物146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取,或者可以天然物之形式獲取,或者利用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或者根據文獻既知之方法(例如,The Organic Chemistry of Sugars,Daniel E. Levy等編,Taylor & Francis公司,2005年等所記載之方法)或依據其之方法獲取。 可藉由將以上之合成途徑1~25中之任一種方法、或者依據該等方法之方法等適當組合,而獲得化合物(I)~(V'')。 化合物(CL-I)所表示之脂質可利用國際公開第2013/089151號所記載之方法、或者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得。 化合物(CL-II)所表示之脂質可利用國際公開第2011/136368號所記載之方法、或者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得。 化合物(CL-III)、化合物(CL-IV)及化合物(CL-V)所表示之脂質可利用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所記載之方法、或者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得。 化合物(CL-VI)所表示之脂質可利用國際公開第2010/042877號所記載之方法、或者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得。 化合物(CL-VII)可利用國際公開第2010/054401號所記載之方法、國際公開第2013/059496號所記載之方法、或者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得。 化合物(CL-VIII)可利用國際公開第2016/002753號所記載之方法、或者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得。 化合物(CL-IX)可利用以下所記載之方法、或者依據其之方法而獲得。 對本發明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再者,於在以下所示之製造方法中,所定義之基於該製造方法之條件下產生變化或者不適於實施該製造方法之情形時,可藉由使用有機合成化學中所常用之保護基之導入及去除方法[例如,有機合成中之保護基 第3版(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third edition),T. W. Greene著,John Wiley&Sons Inc.(1999年)等所記載之方法]等而製造目標化合物。又,亦可視需要,改變取代基導入等反應步驟之順序。 製造方法1 化合物(CL-IX)中X115 及X116 均為氫原子之化合物(CL-IXa)、以及X115 及X116 相同之化合物(CL-IXb)可藉由以下之方法製造。 [化71](式中,R118 、R119 、M101 、M102 、L118 及L119 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IX-IIIa及IX-IIIb中之X相同或不同,表示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三氟甲磺醯氧基、甲磺醯氧基、苯磺醯氧基、對甲苯磺醯氧基等脫離基,R137 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R138 為氫原子或甲基,或者R137 及R138 與鄰接之碳一併形成環丙基環(其中,R137 為氫原子或乙基時,R138 並非甲基)) 步驟26及步驟27 化合物(IX-IIa)可藉由使2-胺基-2-甲基-1,3-丙二醇與化合物(IX-IIIa)於無溶劑下或溶劑中,且於1~10當量之鹼之存在下,於室溫與200℃之間之溫度下進行5分鐘~100小時反應而製造。進而,化合物(CL-IXa)可藉由使化合物(IX-IIa)與化合物(IX-IIIb)於無溶劑下或溶劑中,且於1~10當量之鹼之存在下,於室溫與200℃之間之溫度下進行5分鐘~100小時反應而製造。 作為溶劑,例如可列舉: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苯、二乙醚、四氫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1,4-二㗁烷、吡啶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者混合使用。 作為鹼,例如可列舉:甲醇鈉、第三丁醇鉀、氫化鈉、二異丙基醯胺鋰、六甲基二矽氮烷鋰、六甲基二矽氮烷鈉、正丁基鋰等。 化合物(IX-IIIa)及化合物(IX-IIIb)亦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得,或者利用公知之方法(例如,「第5版實驗化學講座13 有機化合物之合成I」,第5版,p.374,丸善(2005年))或依據其之方法獲得。 R118 -M101 -L118 及R119 -M102 -L119 相同之情形之化合物(CL-IXa)可藉由於步驟26中使用2當量以上之化合物(IX-IIIa)而獲得。 2-胺基-2-甲基-1,3-丙二醇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得。 步驟28 化合物(CL-IXb)可藉由使化合物(CL-IXa)與2~20當量之化合物(IX-IV)於溶劑中,且於較佳為1當量~較大過量之還原劑及視需要且較佳為1~10當量之酸的存在下,於-20℃與150℃之間之溫度下進行5分鐘~72小時反應而製造。 作為溶劑,例如可列舉:甲醇、乙醇、第三丁基醇、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甲苯、乙酸乙酯、乙腈、二乙醚、四氫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1,4-二㗁烷、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水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混合使用。 作為還原劑,例如可列舉: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氰基硼氫化鈉等。 作為酸,例如可列舉:鹽酸、乙酸等。 化合物(IX-IV)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得。 製造方法2 化合物(CL-IX)中X115 及X116 不同之化合物(CL-IXc)及(CL-IXd)可藉由以下之方法進行製造。 [化72](式中,R118 、R119 、M101 、M102 、L118 、L119 、R137 、R138 及X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R139 與X115 含義相同,PG表示保護基)。 步驟29 化合物(IX-IIb)可藉由利用有機合成化學中所常用之保護基[例如,有機合成中之保護基 第3版(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third edition),T. W. Greene著,John Wiley&Sons Inc.(1999年)等所記載之保護基]對化合物(CL-IXa)進行保護而製造。 步驟30 化合物(IX-IIc)可藉由使化合物(IX-IIb)與化合物(IX-IIIc)於無溶劑下或溶劑中,且於1~10當量之鹼之存在下,於-20℃與150℃之間之溫度下進行5分鐘~72小時反應而製造。 作為溶劑,例如可列舉: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苯、二乙醚、四氫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1,4-二㗁烷、吡啶、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者混合使用。作為鹼,例如可列舉:甲醇鈉、第三丁醇鉀、氫化鈉、二異丙基醯胺鋰、六甲基二矽氮烷鋰、六甲基二矽氮烷鈉、正丁基鋰、碳酸鉀、碳酸銫、三乙胺等。 化合物(IX-IIIc)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得。 步驟31 化合物(CL-IXc)可藉由利用適當之方法將化合物(IX-IIc)之保護基PG去除而獲得。作為保護基之去除方法,可使用有機合成化學中所常用之保護基之去除方法[例如,有機合成中之保護基 第3版(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third edition),T. W. Greene著,John Wiley&Sons Inc.(1999年)等所記載之去除方法],藉此可製造目標之化合物。 步驟32 化合物(CL-IXd)可藉由使化合物(CL-IXc)與1~10當量之化合物(IX-IV)於溶劑中,且於較佳為1當量~較大過量之還原劑及視需要且較佳為1~10當量之酸的存在下,於-20℃與150℃之間之溫度下進行5分鐘~72小時反應而製造。 作為溶劑、還原劑、酸,分別可列舉步驟28中所例示者。 製造方法3 化合物(CL-IX)中M101 及M102 分別為-OC(O)-之化合物(CL-IXc')及(CL-IXd')亦可藉由以下之方法進行製造。 [化73](式中,R118 、R119 、M101 、M102 、L118 、L119 、R137 、R138 、R139 及PG分別與上述含義相同,B及B'係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C16烷基或C2-C16烯基)。 步驟33 化合物(IX-IId)可藉由使化合物(IX-IIc')與氧化劑於溶劑中,於-20℃與150℃之間之溫度下進行5分鐘~72小時反應而製造。 作為氧化劑,可列舉:臭氧、四氧化鋨/過碘酸鈉、四氧化鋨/四乙酸鉛等。 作為溶劑,可列舉步驟28中所例示者。 化合物(IX-IIc')可利用製造方法2所記載之方法進行製造。 步驟34 化合物(IX-IIe)可藉由使化合物(IX-IId)與氧化劑於溶劑中,於-20℃與150℃之間之溫度下進行5分鐘~72小時反應而製造。 作為氧化劑,可列舉:瓊斯試劑、二鉻酸吡啶鎓、四氧化釕、亞氯酸鈉等。 作為溶劑,可列舉:第三丁基醇、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甲苯、乙酸乙酯、丙酮、乙腈、二乙醚、四氫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1,4-二㗁烷、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水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混合使用。 步驟35及步驟36 化合物(IX-IIf)可藉由使化合物(IX-IIe)與化合物(IX-Va)於無溶劑下或溶劑中,於1~10當量之縮合劑與1~10當量之鹼之存在下,且於室溫與200℃之間之溫度下進行5分鐘~100小時反應而製造。進而,化合物(IX-IIc'')可藉由使化合物(IX-IIf)與化合物(IX-Vb)於無溶劑下或溶劑中,於1~10當量之縮合劑與1~10當量之鹼之存在下,且於室溫與200℃之間之溫度下進行5分鐘~100小時反應而製造。 作為溶劑,例如可列舉: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甲苯、乙酸乙酯、乙腈、二乙醚、四氫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二㗁烷、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吡啶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混合使用。 作為縮合劑,例如可列舉: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N,N'-二環己基碳二醯亞胺、4-(4,6-二甲氧基-1,3,5-三𠯤-2-基)-4-甲基嗎啉鹽酸鹽n水合物、1H-苯并三唑-1-基氧基三(二甲胺基)鏻六氟磷酸鹽、O-(7-氮雜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鎓六氟磷酸鹽等。 作為鹼,例如可列舉:碳酸鉀、碳酸銫、三乙胺、N,N-二異丙基乙基胺、N-甲基嗎啉、吡啶等。 化合物(IX-Va)及化合物(IX-Vb)可以市售品之形式獲得。 R118 及R119 相同之情形之化合物(IX-IIc'')可藉由於步驟35中使用2當量以上之化合物(IX-Va)而獲得。 步驟37 化合物(CL-IXc')可藉由利用適當之方法將化合物(IX-IIc'')之保護基PG去除而獲得。作為保護基之去除方法,可使用有機合成化學中所常用之保護基之去除方法[例如,有機合成中之保護基 第3版(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third edition),T. W. Greene著,John Wiley&Sons Inc.(1999年)等所記載之去除方法],藉此可製造目標之化合物。 步驟38 化合物(CL-IXd')可藉由使化合物(CL-IXc')與1~10當量之化合物(IX-IV)於溶劑中,且於較佳為1當量~較大過量之還原劑及視需要且較佳為1~10當量之酸的存在下,於-20℃與150℃之間之溫度下進行5分鐘~72小時反應而製造。 作為溶劑、酸,分別可列舉步驟28中所例示者。 再者,化合物(CL-IX)中,上述化合物(CL-IXa)~(CL-IXd)以外之化合物可藉由採用適於目標之化合物之結構之原料或試劑等,並藉由依據上述之製造方法,或者應用有機合成化學中所常用之一般之製造方法而製造。 上述各製造方法中之中間物及目標化合物可供於有機合成化學中所常用之分離精製法、例如過濾、萃取、洗淨、乾燥、濃縮、再結晶各種層析法等而進行單離精製。又,關於中間物,亦可不特別地進行精製而供於以下之反應。 R115 及R116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R115 及R116 相同或不同,較佳為氫原子、甲基、乙基、丙基,更佳為氫原子、甲基。 作為(R115 、R116 )之組合,較佳為(氫原子、氫原子)、(氫原子、甲基)、(甲基、甲基),更佳為(氫原子、甲基)、(甲基、甲基)。 L118 及L119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伸烷基或C8-C24伸烯基。 於L118 及L119 相同或不同,為伸烷基之情形時,較佳為直鏈狀之C8-C24伸烷基,更佳為直鏈狀之C8-C20伸烷基,進而較佳為直鏈狀之C8-C12伸烷基。 L118 及L119 相同或不同,較佳為伸辛基、伸壬基、伸十一烷基、伸十三烷基、伸十五烷基,更佳為伸辛基、伸壬基、伸十一烷基。 於L118 及L119 相同或不同,為伸烯基之情形時,較佳為直鏈狀之C8-C24伸烯基,更佳為直鏈狀之C10-C20伸烯基,進而較佳為直鏈狀之C10-C12伸烯基。 L118 及L119 相同或不同,較佳為(Z)-伸十一碳-9-烯基、(Z)-伸十三碳-11-烯基、(Z)-伸十四碳-9-烯基、(Z)-伸十六碳-9-烯基、(Z)-伸十八碳-9-烯基、(Z)-伸十八碳-11-烯基、(9Z,12Z)-伸十八碳-9,12-二烯基。 L118 及L119 較佳為相同。 M101 及M102 相同或不同,為-C=C-、-OC(O)-、-C(O)O-、-SC(O)-、-C(O)S-、-OC(S)-、-C(S)O-、-SS-、-C(R'' )=N-、-N=C(R'' )-、-C(R'' )=N-O-、-O-N=C(R'' )-、-N(R'' )C(O)-、-C(O)N(R'' )-、-N(R'' )C(S)-、-C(S)N(R'' )-、-N(R'' )C(O)N(R''' )-、-N(R3 )C(O)O-、-OC(O)N(R'' )-及-OC(O)O-。 M101 及M102 相同或不同,較佳為-C=C-、-OC(O)-、-C(O)O-、-C(O)(NR'' )-、-N(R'' )C(O)-、-N(R'' )C(O)-、-N(R'' )C(O)N(R''' )-、-N(R'' )C(O)O-、-OC(O)N(R'' )-、-OC(O)O-,更佳為-C=C-、-OC(O)-、-C(O)O-。 關於M101 及M102 之各結構之鍵,若以-OC(O)-為例進行說明,則意指為R118 -OC(O)-L118 之結構。 M101 及M102 較佳為相同。 M101 及M102 中之R'' 及R'''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R'' 及R''' 較佳為氫原子、甲基、乙基、丙基,更佳為氫原子、甲基,進而較佳為氫原子。 R118 及R119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C16烷基或C2-C16烯基。 於R118 及R119 相同或不同,為烷基之情形時,較佳為直鏈狀之C1-C16烷基,更佳為直鏈狀之C2-C9烷基。 R118 及R119 相同或不同,較佳為戊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 於R118 及R119 相同或不同,為烯基之情形時,較佳為直鏈狀之C2-C16烯基,更佳為直鏈狀之C3-C9烯基。 R118 及R119 相同或不同,較佳為(Z)-庚-2-烯、(Z)-辛-2-烯、(Z)-壬-2-烯、(Z)-壬-3-烯、壬-8-烯、(Z)-十二碳-2-烯、(Z)-十三碳-2-烯。 R118 及R119 較佳為相同。 R118 -M101 -L118 及R119 -M102 -L119 相同或不同,作為R118 及R119 、M101 及M102 、L118 及L119 ,可為來自關於各基所說明之結構之組合。 R118 -M101 -L118 及R119 -M102 -L119 較佳為相同。 R118 -M101 -L118 及R119 -M102 -L119 相同或不同,較佳為選自由(Z)-十四碳-9-烯基、(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9-烯基、(E)-十八碳-9-烯基、(Z)-十八碳-11-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9Z,12Z,15Z)-十八碳-9,12,15-三烯基、(Z)-二十碳-11-烯基、(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及(Z)-二十二碳-13-烯基所組成之群,更佳為選自由(Z)-十六碳-9-烯基、(Z)-十八碳-9-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及(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所組成之群。 R118 -M101 -L118 及R119 -M102 -L119 相同或不同,較佳為以下之結構(1)~(5),更佳為同樣地為以下之結構(1)~(5)。 [化74][式中,n為1-4之整數] 化合物(CL-X)所表示之脂質可利用國際公開第2009/129385號所記載之方法、或者依據其之方法獲得。 化合物(CL-XI)所表示之脂質可利用國際公開第2013/1491401號所記載之方法、或者依據其之方法獲得。 化合物(CL-XII)所表示之脂質可利用國際公開第2009/129395號所記載之方法、或者依據其之方法獲得。 化合物(CL-XIII)所表示之脂質可利用國際公開第2013/059496號所記載之方法、或者依據其之方法獲得。 化合物(CL-XIV)所表示之脂質可利用國際公開第2011/149733號所記載之方法、或者依據其之方法獲得。 式(CL-XV)所表示之脂質可利用國際公開第2011/153493號所記載之方法、或者依據其之方法獲得。 式(CL-XVI)所表示之脂質可利用國際公開第2015/074085號所記載之方法、或者依據其之方法獲得。 式(CL-XVII)所表示之脂質可利用國際公開第2012/170952號所記載之方法、或者依據其之方法獲得。 將本發明中之脂質A之具體例示於表11~表26中,但脂質A並不限定於該等。 [表11][表12][表13][表14][表15][表16][表17][表18][表19][表20][表21][表22][表23][表24][表25][表26]於式(I)、式(II)、式(III)、式(IV)、式(V')、及式(V'')所表示之脂質中,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中之脂質A較佳為式(II)、式(V')、及式(V'')所表示之脂質,更佳為式(II)及式(V')所表示之脂質。 又,式(II)所表示之脂質之中,較佳為式(II)中之R4 ~R6 之至少一個為直鏈狀之C8-C24烷基的脂質,更佳為式(II)中之R4 ~R6 之2個為直鏈狀之C8-C24烷基之脂質,進而較佳為式(II)中之R4 ~R6 全部為直鏈狀之C8-C24烷基之脂質。 作為與選自由式(II)、式(V')、及式(V'')所組成之群中之脂質組合之脂質B,較佳為式(CL-I)、式(CL-II)、式(CL-III)、式(CL-IV)、式(CL-V)、式(CL-VI)、式(CL-VII)、式(CL-VIII)、式(CL-IX)、式(CL-XII)及式(CL-XIV)所表示之脂質。 又,式(CL-II)所表示之脂質之中,較佳為式(CL-II)中之L106 及L107 一併形成單鍵或C2-C8伸烷基,且p101 及p102 為1~3之整數之脂質,更佳為式(CL-II)中之L106 及L107 一併形成單鍵,且p101 及p102 為1之脂質。 作為本發明中所使用之核酸,例如只要為使核苷酸及/或具有與核苷酸同等之功能之分子聚合而成之分子,則可為任何分子,例如可列舉:作為核糖核苷酸之聚合物之核糖核酸(RNA)、作為脫氧核糖核苷酸之聚合物之脫氧核糖核酸(DNA)、包含RNA與DNA之嵌合核酸、及該等核酸之至少一個核苷酸經具有與該核苷酸同等之功能之分子取代的核苷酸聚合物等。又,本發明之核酸亦包括至少一部分包含使核苷酸及/或具有與核苷酸同等之功能之分子聚合而成之分子的結構之衍生物。再者,於本發明中,尿嘧啶U與胸腺嘧啶T可相互替代。 作為具有與核苷酸同等之功能之分子,例如可列舉核苷酸衍生物等。 作為核苷酸衍生物,例如只要為對核苷酸實施修飾而成之分子,則可為任何分子,例如為了與RNA或DNA相比提高核酸酶耐性或使之穩定以免受其他分解因子影響,為了提高與互補鏈核酸之親和性,為了提高細胞透過性,或者為了可視化,可較佳地使用對核糖核苷酸或脫氧核糖核苷酸實施修飾而成之分子等。 作為核苷酸衍生物,例如可列舉:糖部修飾核苷酸、磷酸二酯鍵修飾核苷酸、鹼基修飾核苷酸等。 作為糖部修飾核苷酸,例如只要為核苷酸之糖之化學結構之一部分或全部經任意之取代基修飾或取代者、或者經任意之原子取代者,則可為任何者,可較佳地使用2'-修飾核苷酸。 作為糖部修飾核苷酸中之修飾基,例如可列舉:2'-氰基、2'-烷基、2'-取代烷基、2'-烯基、2'-取代烯基、2'-鹵素、2'-O-氰基、2'-O-烷基、2'-O-取代烷基、2'-O-烯基、2'-O-取代烯基、2'-S-烷基、2'-S-取代烷基、2'-S-烯基、2'-S-取代烯基、2'-胺基、2'-NH-烷基、2'-NH-取代烷基、2'-NH-烯基、2'-NH-取代烯基、2'-SO-烷基、2'-SO-取代烷基、2'-羧基、2'-CO-烷基、2'-CO-取代烷基、2'-Se-烷基、2'-Se-取代烷基、2'-SiH2 -烷基、2'-SiH2 -取代烷基、2'-ONO2 、2'-NO2 、2'-N3 、2'-胺基酸殘基(自胺基酸之羧酸去除羥基而成者)、2'-O-胺基酸殘基(與上述胺基酸殘基含義相同)等。 作為糖部修飾核苷酸,例如可列舉:具有2'位之修飾基與4'位之碳原子交聯而成之結構的交聯結構型人工核酸(Bridged Nucleic Acid)(BNA),更具體而言,亦可列舉:2'位之氧原子與4'位之碳原子經由亞甲基交聯而成之人工鎖核酸(Locked Nucleic Acid)(LNA)、及乙烯交聯結構型人工核酸(Ethylene bridged nucleic acid)(ENA)[Nucleic Acid Research, 32, e175 (2004)]等,該等包含於2'-修飾核苷酸中。 作為糖部修飾核苷酸,亦可列舉:肽核酸(PNA)[Acc. Chem. Res., 32, 624 (1999)]、氧肽核酸(OPNA)[J. Am. Chem. Soc., 123, 4653 (2001)]、肽核糖核酸(PRNA)[J. Am. Chem. Soc., 122, 6900 (2000)]等。 作為糖部修飾核苷酸中之修飾基,較佳為2'-氰基、2'-鹵素、2'-O-氰基、2'-烷基、2'-取代烷基、2'-O-烷基、2'-O-取代烷基、2'-O-烯基、2'-O-取代烯基、2'-Se-烷基或2'-Se-取代烷基等,更佳為2'-氰基、2'-氟、2'-氯、2'-溴、2'-三氟甲基、2'-O-甲基、2'-O-乙基、2'-O-異丙基、2'-O-三氟甲基、2'-O-[2-(甲氧基)乙基]、2'-O-(3-胺基丙基)、2'-O-[2-(N,N-二甲胺基氧基)乙基]、2'-O-[3-(N,N-二甲胺基)丙基]、2'-O-{2-[2-(N,N-二甲胺基)乙氧基]乙基}、2'-O-[2-(甲基胺基)-2-側氧乙基]或2'-Se-甲基等,進而較佳為2'-O-甲基、2'-O-乙基、2'-氟等,最佳為2'-O-甲基或2'-O-乙基。 糖部修飾核苷酸中之修飾基亦可根據其大小而定義較佳之範圍,根據氟之大小,較佳為相當於-O-丁基之大小者,根據-O-甲基之大小,更佳為相當於-O-乙基之大小者。 作為糖部修飾核苷酸中之修飾基中之烷基,例如可列舉C1-C6烷基,更具體而言,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異戊基、新戊基或己基等C1-C6烷基。 作為糖部修飾核苷酸中之修飾基中之烯基,例如可列舉C3-C6烯基,更具體而言,可列舉:烯丙基、1-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或己烯基等C3-C6烯基。 作為糖部修飾核苷酸中之修飾基中之鹵素,例如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等。 作為胺基酸殘基中之胺基酸,例如可列舉:脂肪族胺基酸(具體而言,甘胺酸、丙胺酸、纈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等)、羥基胺基酸(具體而言,絲胺酸、蘇胺酸等)、酸性胺基酸(具體而言,天冬胺酸、麩胺酸等)、酸性胺基醯胺(具體而言,天冬醯胺、麩醯胺等)、鹼性胺基酸(具體而言,離胺酸、羥基離胺酸、精胺酸、鳥胺酸等)、含硫胺基酸(具體而言,半胱胺酸、胱胺酸、甲硫胺酸等)或亞胺酸(具體而言,脯胺酸、4-羥基脯胺酸等)等。 作為糖部修飾核苷酸中之修飾基中之取代烷基及取代烯基中的取代基,例如可列舉:鹵素(與上述含義相同)、羥基、巰基、胺基、側氧基、-O-烷基(該-O-烷基之烷基部分與上述修飾基中之C1-C6烷基含義相同)、-S-烷基(該-S-烷基之烷基部分與上述修飾基中之C1-C6烷基含義相同)、-NH-烷基(該-NH-烷基之烷基部分與上述修飾基中之C1-C6烷基含義相同)、二烷基胺基氧基(該二烷基胺基氧基之2個烷基部分相同或不同,與上述修飾基中之C1-C6烷基含義相同)、二烷基胺基(該二烷基胺基之2個烷基部分相同或不同,與上述修飾基中之C1-C6烷基含義相同)或二烷基胺基烷氧基(該二烷基胺基烷氧基之2個烷基部分相同或不同,與上述修飾基中之C1-C6烷基含義相同,伸烷基部分意指自上述修飾基中之C1-C6烷基去除1個氫原子而成者)等,取代數較佳為1~3。 作為磷酸二酯鍵修飾核苷酸,只要為核苷酸之磷酸二酯鍵之化學結構之一部分或全部經任意的取代基修飾或取代者、或者經任意之原子取代者,則可為任何者,例如可列舉:磷酸二酯鍵被取代為硫代磷酸酯鍵之核苷酸、磷酸二酯鍵被取代為二硫代磷酸酯鍵之核苷酸、磷酸二酯鍵被取代為膦酸烷基酯鍵之核苷酸或磷酸二酯鍵被取代為胺基磷酸酯鍵之核苷酸等。 作為鹼基修飾核苷酸,只要為核苷酸之鹼基之化學結構之一部或全部經任意的取代基修飾或取代者、或者經任意之原子取代者,則可為任何者,例如可列舉:鹼基內之氧原子經硫原子取代者、氫原子經C1-C6烷基取代者、甲基經氫原子或C2-C6烷基取代者、胺基受到C1-C6烷基、C1-C6烷醯基等保護基保護者等。 進而,作為核苷酸衍生物,亦可列舉:於核苷酸或糖部、磷酸二酯鍵或鹼基之至少一個經修飾之核苷酸衍生物上加成脂質、磷脂質、啡𠯤、葉酸鹽、啡啶、蒽醌、吖啶、螢光素、玫瑰紅、香豆素及色素等其他化學物質而成者,具體而言,可列舉:5'-多胺加成核苷酸衍生物、膽固醇加成核苷酸衍生物、類固醇加成核苷酸衍生物、膽汁酸加成核苷酸衍生物、維生素加成核苷酸衍生物、綠色螢光色素(Cy3)加成核苷酸衍生物、紅色螢光色素(Cy5)加成核苷酸衍生物、螢光色素(6-FAM)加成核苷酸衍生物、及生物素加成核苷酸衍生物等。於本發明中所使用之核酸中,亦可核苷酸或核苷酸衍生物與該核酸內之其他核苷酸或核苷酸衍生物形成伸烷基結構、肽結構、核苷酸結構、醚結構、酯結構及將該等之至少一個組合而成之結構等交聯結構。 作為本發明中所使用之核酸,較佳為分子量為1,000 kDa以下者,更佳為100 kDa以下者,進而較佳為30 kDa以下者。又,作為本發明中所使用之核酸,較佳為可列舉:抑制靶基因之表現之核酸,更佳為可列舉:具有應用RNA干渉(RNAi)之靶基因之表現抑制作用之核酸。 作為本發明中之靶基因,只要為產生mRNA並表現之基因,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與腫瘤或炎症相關之基因,例如可列舉: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以下簡寫為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以下簡寫為VEGFR)、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受體、源自血小板之生長因子、源自血小板之生長因子受體、肝細胞生長因子、肝細胞生長因子受體、Kruppel樣因子(Kruppel-like factor,以下簡寫為KLF)、表現序列標籤(Ets)轉錄因子、核因子、低氧誘導因子、細胞週期相關因子、染色體複製相關因子、染色體修復相關因子、微管相關因子、增殖訊號途徑相關因子、增殖相關轉錄因子或細胞凋亡相關因子等編碼蛋白質之基因等,具體而言,可列舉:VEGF基因、VEGFR基因、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基因、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受體基因、源自血小板之生長因子基因、源自血小板之生長因子受體基因、肝細胞生長因子基因、肝細胞生長因子受體基因、KLF基因、Ets轉錄因子基因、核因子基因、低氧誘導因子基因、細胞週期相關因子基因、染色體複製相關因子基因、染色體修復相關因子基因、微管相關因子基因(例如,CKAP5基因等)、增殖訊號途徑相關因子基因(例如,KRAS基因等)、增殖相關轉錄因子基因或細胞凋亡相關因子(例如,BCL-2基因等)等。 作為本發明中之靶基因,例如較佳為於肝臟、肺、腎臟或脾臟中表現之基因,更佳為於肝臟中表現之基因,例如可列舉:上述與腫瘤或炎症相關之基因、B型肝炎病毒基因組、C型肝炎病毒基因組、載脂蛋白質(APO)、羥基甲基戊二醯(HMG)CoA還原酶、Kexin 9型絲胺酸蛋白酶(PCSK9)、第12因子、胰高血糖激素受體、糖皮質素受體、白三烯受體、凝血脂素A2受體、組織胺H1受體、碳酸脫水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腎素、p53、酪胺酸磷酸酶(PTP)、鈉依賴性葡萄糖輸送載體、腫瘤壞死因子、介白素、鐵調素(hepcidin)、轉甲狀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抗凝血酶、蛋白質C或間質蛋白酶(例如,TMPRSS6基因等)等編碼蛋白質之基因等。 作為抑制靶基因之表現之核酸,例如只要為包含與編碼蛋白質等之基因(靶基因)之mRNA之一部分鹼基序列互補的鹼基序列,且抑制靶基因之表現之核酸,則例如亦可使用siRNA(short interference RNA)、miRNA(micro RNA,微小核糖核酸)等雙鏈核酸;shRNA(short hairpin RNA,短髮夾核糖核酸)、反義核酸、核糖核酸酶(Ribozyme)等單鏈核酸等任一種核酸,但較佳為雙鏈核酸。 將包含與靶基因之mRNA之一部分之鹼基序列互補之鹼基序列的核酸稱為反義鏈核酸,將包含與反義鏈核酸之鹼基序列互補之鹼基序列之核酸亦稱為正義鏈核酸。正義鏈核酸係指包含靶基因之一部分鹼基序列之核酸其本身等與反義鏈核酸配對結合而形成雙重鏈形成部的核酸。 所謂雙鏈核酸,係指二根鏈配對結合而具有雙重鏈形成部之核酸。所謂雙重鏈形成部,係指構成雙鏈核酸之核苷酸或其衍生物構成鹼基對而形成雙重鏈之部分。構成雙重鏈形成部之鹼基對通常為15~27個鹼基對,較佳為15~25個鹼基對,更佳為15~23個鹼基對,進而較佳為15~21個鹼基對,尤佳為15~19個鹼基對。 作為雙重鏈形成部之反義鏈核酸,例如可較佳地使用包含靶基因之mRNA之一部分序列之核酸、或者於該核酸中1~3個鹼基、較佳為1~2個鹼基、更佳為1個鹼基被取代、缺失或加成,且具有靶蛋白質之表現抑制活性的核酸。構成雙鏈核酸之單鏈核酸包含通常15~30個鹼基(核苷)之排列,但較佳為15~29個鹼基,更佳為15~27個鹼基,進而較佳為15~25個鹼基,尤佳為17~23個鹼基,最佳為19~21個鹼基。 構成雙鏈核酸之反義鏈、正義鏈中之任一者、或者兩核酸亦可接著雙重鏈形成部於3'側或5'側具有不會形成雙重鏈之追加核酸。將該不會形成雙重鏈之部分亦稱為突出部(overhang)。 作為具有突出部之雙鏈核酸,例如可使用於至少一個鏈之3'末端或5'末端具有包含1~4個鹼基、通常1~3個鹼基之突出部者,可較佳地使用具有包含2個鹼基之突出部者,可更佳地使用具有包含dTdT或UU之突出部者。突出部可僅於反義鏈具有,亦可僅於正義鏈具有,亦可於反義鏈與正義鏈兩者具有,但可較佳地使用於反義鏈與正義鏈兩者具有突出部之雙鏈核酸。 亦可使用接著雙重鏈形成部且一部分或全部與靶基因之mRNA之鹼基序列一致之序列、或者接著雙重鏈形成部且一部分或全部與靶基因之mRNA之互補鏈之鹼基序列一致的序列。進而,作為抑制靶基因之表現之核酸,例如亦可使用藉由Dicer等核糖核酸酶之作用而生成上述雙鏈核酸之核酸分子(國際公開第2005/089287號)、或不具有3'末端或5'末端之突出部之雙鏈核酸等。 於上述雙鏈核酸為siRNA之情形時,較佳為反義鏈係自5'末端側朝向3'末端側,至少第1~17位之鹼基(核苷)之序列與靶基因之mRNA之連續之17個鹼基的序列互補之鹼基之序列,更佳為該反義鏈係自5'末端側朝向3'末端側,第1~19位之鹼基之序列與靶基因之mRNA之連續之19個鹼基的序列互補之鹼基之序列,或者第1~21位之鹼基之序列與靶基因之mRNA之連續之21個鹼基的序列互補之鹼基之序列,或者第1~25位之鹼基之序列與靶基因之mRNA之連續之25個鹼基的序列互補之鹼基之序列。 進而,於本發明中所使用之核酸為siRNA之情形時,較佳為該核酸中之糖之10~70%、更佳為15~60%、進而較佳為20~50%為於2'位經修飾基取代之核糖。所謂本發明中之於2'位經修飾基取代之核糖,意指核糖之2'位之羥基被取代為修飾基者,核糖之2'位之羥基與立體組態可相同亦可不同,較佳為核糖之2'位之羥基與立體組態相同。作為於2'位經修飾基取代之核糖中之修飾基,可列舉:糖部修飾核苷酸中之2'-修飾核苷酸中之修飾基之定義中所例示者及氫原子,較佳為2'-氰基、2'-鹵素、2'-O-氰基、2'-烷基、2'-取代烷基、2'-O-烷基、2'-O-取代烷基、2'-O-烯基、2'-O-取代烯基、2'-Se-烷基、2'-Se-取代烷基等,更佳為2'-氰基、2'-氟、2'-氯、2'-溴、2'-三氟甲基、2'-O-甲基、2'-O-乙基、2'-O-異丙基、2'-O-三氟甲基、2'-O-[2-(甲氧基)乙基]、2'-O-(3-胺基丙基)、2'-O-[2-(N,N-二甲基)胺基氧基]乙基、2'-O-[3-(N,N-二甲胺基)丙基]、2'-O-{2-[2-(N,N-二甲胺基)乙氧基]乙基}、2'-O-[2-(甲基胺基)-2-側氧乙基]、2'-Se-甲基、氫原子等,進而較佳為2'-O-甲基、2'-O-乙基、2'-氟、氫原子等,最佳為2'-O-甲基、2'-O-氟。 本發明中所使用之核酸包含核酸之結構中之磷酸部、酯部等所包含之氧原子等被取代為例如硫原子等其他原子的衍生物。 關於與反義鏈及正義鏈之5'末端之鹼基結合之糖,各5'位之羥基亦可經磷酸基或上述之修飾基、或者因活體內之核酸分解酶等而會轉化為磷酸基或上述修飾基之基修飾。 關於與反義鏈及正義鏈之3'末端之鹼基結合之糖,各3'位之羥基亦可經磷酸基或上述之修飾基、或者因活體內之核酸分解酶等而會轉化為磷酸基或上述修飾基之基修飾。 作為單鏈之核酸,例如只要為包含與包含靶基因之連續之15~27個鹼基(核苷)、較佳為15~25個鹼基、更佳為15~23個鹼基、進而較佳為15~21個鹼基、尤佳為15~19個鹼基的序列互補之序列之核酸,或者於該核酸中1~3個鹼基、較佳為1~2個鹼基、更佳為1個鹼基經取代、缺失或加成,且具有靶蛋白質之表現抑制活性之核酸,則可為任一種。該單鏈之核酸較佳為包含10~30個鹼基(核苷)之排列,可較佳地使用更佳為10~27個鹼基、進而較佳為10~25個鹼基、尤佳為10~23個鹼基之單鏈核酸。 作為單鏈核酸,亦可使用將上述構成雙鏈核酸之反義鏈及正義鏈經由間隔序列(間隔寡核苷酸)連結而成者。作為間隔寡核苷酸,較佳為6~12個鹼基之單鏈核酸分子,其5'末端側之序列較佳為2個U。作為間隔寡核苷酸之例,可列舉:包含UUCAAGAGA之序列之核酸。關於藉由間隔寡核苷酸而連結之反義鏈及正義鏈之順序,可任一者在5'側。作為該單鏈核酸,例如較佳為藉由莖環結構而具有雙重鏈形成部之shRNA等單鏈核酸。shRNA等單鏈核酸係通常50~70個鹼基長度。 亦可使用以藉由核糖核酸酶等之作用而生成上述單鏈核酸或雙鏈核酸之方式設計的70個鹼基長度以下、較佳為50個鹼基長度以下、進而較佳為30個鹼基長度以下之核酸。 再者,本發明中所使用之核酸可使用既知之RNA或DNA合成法、及RNA或DNA修飾法而獲得。 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係脂質A與核酸之複合體,脂質A亦可含有1種或2種以上。 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除脂質A與核酸以外,亦可含有脂質A以外之1種或2種以上之脂質B、中性脂質及/或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 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亦可一併含有1種或2種以上之脂質B與脂質A。 再者,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不僅含有核酸,亦可含有化學上與核酸近似之化合物(陰離子性肽等陰離子性高分子等)。 於本發明中,核酸係與脂質A及視需要之其他脂質(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中性脂質、及/或於同一分子內包含具有可經取代之1個胺基或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具有可經取代之獨立之2個烴基之疏水部的脂質(脂質B))一併溶解於能夠混合於水中之有機溶劑中(第1脂質溶液)。於第1脂質溶液之製備中,可使核酸溶解於水或緩衝劑水溶液中,而加入脂質之有機溶劑溶液中,又,亦可將脂質之有機溶劑溶液添加於核酸之水或緩衝劑水溶液中。進而,亦可於經冷凍乾燥之核酸中加入脂質之有機溶劑溶液。 亦可由核酸、脂質A、及視需要之其他脂質(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中性脂質、及/或於同一分子內包含具有可經取代之1個胺基或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具有可經取代之獨立之2個烴基之疏水部的脂質(脂質B))暫時製作有機溶劑溶液(第1脂質溶液)後,加入包含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之有機溶劑溶液(第2脂質溶液)而製備第3脂質溶液。 於本發明中,第1或第3脂質溶液係與水或緩衝劑水溶液混合。此時,藉由使有機溶劑濃度迅速地降低,可獲得不會凝集而尺寸較小之脂質奈米粒子。 於第1或第3脂質溶液與水或緩衝劑水溶液之混合中,可將前者加入後者中,亦可將後者加入前者中。又,亦可一面於容器中同時地加入前者及後者一面進行攪拌。進而,於直列式中亦可將前者與後者進行混合。於該情形時,作為直列式混合裝置,例如可使用T型連接器等。 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亦受所使用之核酸、以及含有具有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可經取代之獨立之3個烴基之脂質(脂質A)及其他脂質影響,但可藉由製造製程中之各種參數而自由地進行控制。若為業者,則可藉由適當變更控制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所必需的製造製程中之各種參數而製備粒子樣品,對所獲得之樣品之平均粒徑進行測定而決定。作為控制平均粒徑所必需之參數,可列舉:有機溶劑溶液中之核酸濃度、各脂質之濃度、溫度、有機溶劑之組成等。又,作為控制平均粒徑所必需之參數,亦可列舉:利用核酸及脂質有機溶劑溶液之水或緩衝劑水溶液進行稀釋操作時之溫度、水或緩衝劑水溶液之量、各液之添加速度等。 不含有磷脂醯膽鹼(PC)及膽固醇(Chol)之情形時之與水或緩衝劑水溶液混合之前之有機溶劑溶液中的具有1個四級銨基作為親水部且具有可經取代之獨立之3個烴基之脂質(脂質A)的濃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2000 μM,更佳為5~400 μM,進而較佳為10~200 μM,最佳為20~100 μM。 不含有PC及Chol之情形時之與水或緩衝劑水溶液混合之前之有機溶劑溶液中的核酸之濃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0.03~15 μM,更佳為0.15~3.0 μM,進而較佳為0.3~1.5 μM。 不含有PC及Chol之情形時之與水或緩衝劑水溶液混合之前之有機溶劑溶液中的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之濃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0.5~200 μM,更佳為2.5~40 μM,進而較佳為5~20 μM。 不含有PC及Chol之情形時之與水或緩衝劑水溶液混合之前之有機溶劑溶液中的陽離子性脂質之濃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2000 μM,更佳為5~400 μM,進而較佳為10~200 μM,最佳為20~100 μM。 不含有PC及Chol之情形時之與水或緩衝劑水溶液混合之前之有機溶劑溶液中的全部脂質之合計濃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5~2000 μM,更佳為25~400 μM,進而較佳為50~200 μM。 含有PC及Chol之情形時之與水或緩衝劑水溶液混合之前之有機溶劑溶液中的具有1個四級銨基作為親水部且具有可經取代之獨立之3個烴基之脂質(脂質A)的濃度較佳為0.2~1800 μM,更佳為1~360 μM,進而較佳為2~180 μM,最佳為5~100 μM。 含有PC及Chol之情形時之與水或緩衝劑水溶液混合之前之有機溶劑溶液中的核酸之濃度較佳為0.02~45 μM,更佳為0.1~10 μM,進而較佳為0.2~5 μM,最佳為0.3~3 μM。 含有PC及Chol之情形時之與水或緩衝劑水溶液混合之前之有機溶劑溶液中的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之濃度較佳為0.3~1000 μM,更佳為1.5~200 μM,進而較佳為3~100 μM,最佳為5~50 μM。 含有PC及Chol之情形時之與水或緩衝劑水溶液混合之前之有機溶劑溶液中的陽離子性脂質之濃度較佳為2.5~4200 μM,更佳為12.5~840 μM,進而較佳為25~420 μM,最佳為50~210 μM。 含有PC及Chol之情形時之與水或緩衝劑水溶液混合之前之有機溶劑溶液中的中性脂質之濃度較佳為2.5~5000 μM,更佳為12.5~1000 μM,進而較佳為25~500 μM,最佳為50~250 μM。 含有PC及Chol之情形時之與水或緩衝劑水溶液混合之前之有機溶劑溶液中的全部脂質之合計濃度較佳為10~8000 μM,更佳為50~1600 μM,進而較佳為100~800 μM,最佳為150~400 μM。 關於製備含有核酸及脂質之有機溶劑溶液時之溫度,只要核酸及脂質溶解,則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0~60℃,更佳為20~50℃,進而較佳為20~30℃。再者,於加溫至30℃以上之情形時,核酸及脂質之溶解度增加,而可以更少之溶劑量進行脂質奈米粒子之製造。 作為含有核酸及脂質之有機溶劑溶液中之有機溶劑,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包含0~50%(v/v)之水之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等C1-C6醇類或者該等之混合物,更佳為包含0~50%(v/v)之水之乙醇或丙醇,進而較佳為包含0~50%(v/v)之水之乙醇。此處,所謂「%(v/v)」,表示占溶液整體之體積之溶質之體積百分率,以下相同。 於含有核酸及脂質之有機溶劑溶液中之溶劑中,亦可添加鹽酸、乙酸、磷酸等無機酸、或者該等酸之鹽等。該情形時之溶劑之pH值較佳為設為1~7,更佳為設為1~5,進而較佳為設為2~4。 於在含有核酸及脂質之有機溶劑溶液中添加水或緩衝劑水溶液之操作中,所使用之水或緩衝劑水溶液之體積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核酸及脂質之有機溶劑溶液之體積,較佳為0.5~100倍,更佳為1.5~20倍,進而較佳為2.0~10倍。 於該情形時,添加水或緩衝劑水溶液後之有機溶劑濃度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所獲得之溶液,較佳為50%(v/v)以下,更佳為40%(v/v)以下,進而較佳為30%(v/v)以下,最佳為20%(v/v)以下。又,作為緩衝劑水溶液,只要為具有緩衝作用者,則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磷酸鹽緩衝水溶液、檸檬酸鹽緩衝水溶液、乙酸鹽緩衝水溶液等。 進行上述添加操作時之溫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0~60℃,更佳為20~50℃,進而較佳為20~30℃。 於上述添加操作中,重要的是使有機溶劑濃度迅速地降低。具體而言,較佳為使有機溶劑濃度於1分鐘以內自70%(v/v)以上變化至50%(v/v)以下,更佳為使有機溶劑濃度於0.5分鐘以內自70%(v/v)以上變化至50%(v/v)以下,進而較佳為使有機溶劑濃度於0.1分鐘以內自70%(v/v)以上變化至50%(v/v)以下,最佳為使有機溶劑濃度於0.05分鐘以內自70%(v/v)以上變化至50%(v/v)以下。 於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中,脂質A之分子之總數並無特別限定,脂質A中之四級銨基之莫耳數相對於構成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核酸的磷原子之莫耳數,較佳為0.01倍莫耳量以上,更佳為0.1~10倍莫耳量,進而較佳為0.1~4倍莫耳量,進而更佳為0.1~2倍莫耳量,最佳為0.1~1倍莫耳量。於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包含脂質B之情形時,脂質B之分子之總數並無特別限定,脂質B之莫耳數相對於構成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核酸的磷原子之莫耳數,較佳為0.1~10倍莫耳量,更佳為0.5~9倍莫耳量,進而較佳為1~8倍莫耳量,最佳為1.5~6倍莫耳量。 於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中含有脂質B之情形時,脂質A之莫耳數與脂質B之莫耳數之比率(脂質A之莫耳數/脂質B之莫耳數)較佳為0.001以上,更佳為0.003~10,進而較佳為0.005~5,進而更佳為0.01~3,最佳為0.01~2。 於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中,總脂質之莫耳數與核酸之莫耳數之比率(總脂質之莫耳數/核酸之莫耳數)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100~1000,進而較佳為120~800,進而更佳為140~600,最佳為200~500。 於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含有脂質B之情形時,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中之脂質B之分子之總數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總脂質之莫耳數,較佳為0.1倍莫耳量以上,更佳為0.15倍莫耳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2倍莫耳量以上,進而更佳為0.25倍莫耳量以上。又,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中之脂質B之分子之總數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總脂質之莫耳數,較佳為0.7倍莫耳量以下,更佳為0.65倍莫耳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6倍莫耳量以下。 關於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中之脂質B之分子之總數,於上述上限下限之較佳範圍之組合中,相對於總脂質之莫耳數,更佳為0.10~0.70倍莫耳量,進而較佳為0.15~0.65倍莫耳量,進而更佳為0.20~0.65倍莫耳量,最佳為0.25~0.60倍莫耳量。 作為中性脂質,可為單純脂質、複合脂質或衍生脂質之任意者,例如可列舉:磷脂質、甘油糖脂、鞘糖脂、鞘胺醇或固醇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又,中性脂質可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於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中含有中性脂質之情形時,中性脂質之分子之總數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總脂質之莫耳數,較佳為0.10~0.75倍莫耳量,更佳為0.20~0.70倍莫耳量,進而較佳為0.20~0.65倍莫耳量,最佳為0.30~0.60倍莫耳量。 作為中性脂質中之磷脂質,例如可列舉:磷脂醯膽鹼(PC)(具體而言,大豆磷脂醯膽鹼、蛋黃磷脂醯膽鹼(EPC)、二硬脂醯基磷脂醯膽鹼、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DSPC)、二軟脂醯基磷脂醯膽鹼、1,2-二軟脂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DPPC)、棕櫚醯油醯磷脂膽鹼(POPC)、二肉豆蔻醯基磷脂醯膽鹼(DMPC)、二油醯磷脂醯膽鹼(DOPC)等)、磷脂醯乙醇胺(具體而言,二硬脂醯基磷脂醯乙醇胺(DSPE)、二軟脂醯基磷脂醯乙醇胺(DPPE)、二油醯磷脂醯乙醇胺(DOPE)、二肉豆蔻醯基磷脂醯乙醇胺(DMPE)、16-0-單甲基PE、16-0-二甲基PE、18-1-反式PE、棕櫚醯油醯-磷脂醯乙醇胺(POPE)、1-硬脂醯基-2-油醯基-磷脂醯乙醇胺(SOPE)等)、甘油磷脂質(具體而言,磷脂醯絲胺酸、磷脂酸、磷脂醯甘油、磷脂醯肌醇、棕櫚醯油醯磷脂醯甘油(POPG)、溶血磷脂醯膽鹼等)、鞘磷脂(具體而言,神經鞘磷脂、腦醯胺磷醯乙醇胺、腦醯胺磷醯甘油、腦醯胺磷醯甘油磷酸等)、甘油膦醯基脂質、鞘磷脂(Sphingophosphonolipids)、天然卵磷脂(具體而言,蛋黃卵磷脂、大豆卵磷脂等)或氫化磷脂質(具體而言,氫化大豆磷脂醯膽鹼等)等天然或合成之磷脂質,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作為中性脂質中之甘油糖脂,例如可列舉:磺醯基核糖基甘油酯、二糖基甘油二酯、二半乳糖基甘油二酯、半乳糖基甘油二酯或糖基甘油二酯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作為中性脂質中之鞘糖脂,例如可列舉:半乳糖基腦甘脂、乳糖基腦甘脂或神經節苷脂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作為中性脂質中之鞘胺醇,例如可列舉:鞘胺糖、二十碳鞘胺糖、神經鞘胺醇或該等之衍生物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作為衍生物,例如可列舉:鞘胺糖、二十碳鞘胺糖或神經鞘胺醇等將-NH2 轉化為-NHCO(CH2 )xCH3 (式中,x為0~18之整數,其中,較佳為6、12或18)者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作為中性脂質中之固醇,例如可列舉:膽固醇(Chol)、二氫膽固醇、羊毛固醇、β-穀固醇、菜油固醇、豆固醇、菜籽固醇、麥角鈣化固醇、海藻固醇或3β-[N-(N',N'-二甲胺基乙基)胺甲醯基]膽固醇(DC-Chol)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作為高分子,例如可列舉:包含蛋白質、白蛋白、聚葡萄糖、Polyfect、聚葡萄胺糖、聚葡萄糖硫酸、例如聚-L-離胺酸、聚伸乙基亞胺、聚天冬胺酸、苯乙烯馬來酸共聚物、異丙基丙烯醯胺-丙烯醯基吡咯啶酮共聚物、聚乙二醇修飾樹枝狀聚合物、聚乳酸、聚乳酸聚二醇酸或聚乙二醇化聚乳酸等高分子或該等之鹽1個以上的微胞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此處,高分子之鹽例如包含金屬鹽、銨基鹽、酸加成鹽、有機胺加成鹽、胺基酸加成鹽等。作為金屬鹽,例如可列舉:鋰鹽、鈉鹽、鉀鹽等鹼金屬鹽、鎂鹽、鈣鹽等鹼土金屬鹽、鋁鹽或鋅鹽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作為銨基鹽,例如可列舉:銨基或四甲基銨基等鹽,但並不限定於該等。作為酸加成鹽,例如可列舉:鹽酸鹽、硫酸鹽、硝酸鹽或磷酸鹽等無機酸鹽;及乙酸鹽、馬來酸鹽、富馬酸鹽或檸檬酸鹽等有機酸鹽,但並不限定於該等。作為有機胺加成鹽,例如可列舉:嗎啉或哌啶等之加成鹽,但並不限定於該等。作為胺基酸加成鹽,例如可列舉:甘胺酸、苯基丙胺酸、天冬胺酸、麩胺酸或離胺酸等之加成鹽,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亦可均含有例如選自糖、肽、核酸及水溶性高分子中之1種以上之物質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或者界面活性劑等。 作為選自糖、肽、核酸及水溶性高分子中之1種以上之物質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或者界面活性劑,較佳為可列舉:糖脂質、或者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更佳為可列舉: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選自糖、肽、核酸及水溶性高分子中之1種以上之物質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或者界面活性劑較佳為具有分子之一部分因例如疏水性親和力、靜電性相互作用等而與組合物之其他構成成分結合的性質,且具有其他部分因例如親水性親和力、靜電性相互作用等而與組合物之製造時之溶劑結合的性質,而具有2面性的物質。 作為糖、肽或核酸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可列舉:例如蔗糖、山梨糖醇、乳糖等糖;例如源自酪蛋白之肽、源自蛋白之肽、源自大豆之肽、麩胱甘肽等肽;或者例如DNA、RNA、質體、siRNA、ODN等核酸、與上述組合物之定義中所列舉之中性脂質或例如硬脂酸、棕櫚酸、肉豆蔻酸、月桂酸等脂肪酸結合而成者等。 作為糖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例如亦包含上述組合物之定義中所列舉之甘油糖脂或鞘糖脂等。 作為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例如可列舉:聚乙二醇、聚甘油、聚伸乙基亞胺、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丙烯醯胺、寡醣、糊精、水溶性纖維素、聚葡萄糖、軟骨素硫酸、聚甘油、聚葡萄胺糖、聚乙烯吡咯啶酮、聚天冬胺酸醯胺、聚-L-離胺酸、甘露聚醣、支鏈澱粉、低聚甘油等或該等之衍生物、與上述組合物之定義中所列舉之中性脂質或例如硬脂酸、棕櫚酸、肉豆蔻酸或月桂酸等脂肪酸結合而成者、該等之鹽等,更佳為可列舉:聚乙二醇或聚甘油等脂質衍生物或者脂肪酸衍生物及該等之鹽,進而較佳為可列舉:聚乙二醇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及該等之鹽。 作為聚乙二醇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例如可列舉:聚乙二醇化脂質[具體而言,聚乙二醇-磷脂醯乙醇胺(更具體而言,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PEG-DSPE)、1,2-二軟脂醯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PEG-DPPE)、1,2-二肉豆蔻醯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PEG-DMPE)等)、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60、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等]、聚乙二醇山梨醇酐脂肪酸酯類(具體而言,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油酸酯等)或聚乙二醇脂肪酸酯類等,更佳為可列舉聚乙二醇化脂質。 作為聚甘油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例如可列舉:聚甘油化脂質(具體而言,聚甘油-磷脂醯乙醇胺等)或聚甘油脂肪酸酯類等,更佳為可列舉:聚甘油化脂質。 作為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列舉: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油酸酯(具體而言,聚山梨醇酯80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具體而言,Pluronic F68等)、山梨醇酐脂肪酸酯(具體而言,山梨醇酐單月桂酸酯、山梨醇酐單油酸酯等)、聚氧乙烯衍生物(具體而言,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60、聚氧乙烯月桂醇等)、甘油脂肪酸酯或聚乙二醇烷基醚等,較佳為可列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甘油脂肪酸酯或聚乙二醇烷基醚等。 於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中,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中之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及脂肪酸衍生物的分子之總數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總脂質之莫耳數,較佳為0.005倍莫耳量以上,更佳為0.01~0.30倍莫耳量,進而較佳為0.02~0.25倍莫耳量,進而更佳為0.03~0.20倍莫耳量,進而更佳為0.04~0.15倍莫耳量,最佳為0.04~0.12倍莫耳量。 本發明中,所謂總脂質,包含脂質A及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及脂肪酸衍生物,且視情形包含脂質B及中性脂質。即,脂質A之莫耳數係設為以總脂質之莫耳數為1之情形時之倍莫耳量,成為自1減去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及脂肪酸衍生物之倍莫耳量、視情形之脂質B之倍莫耳量及中性脂質之倍莫耳量之總和所得的倍莫耳量。 又,對於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例如亦可任意地進行利用水溶性高分子等之表面改質[參照D.D.Lasic,F.Martin編,“隱形脂質體(Stealth Liposomes)”(美國),CRC Press Inc,1995年,p.93-102]。作為可用於表面改質之水溶性高分子,例如可列舉:聚乙二醇、聚甘油、聚伸乙基亞胺、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丙烯醯胺、寡醣、糊精、水溶性纖維素、聚葡萄糖、軟骨素硫酸、聚甘油、聚葡萄胺糖、聚乙烯吡咯啶酮、聚天冬胺酸醯胺、聚-L-離胺酸、甘露聚醣、支鏈澱粉、低聚甘油等,較佳為可列舉:聚乙二醇、聚甘油、聚伸乙基亞胺、聚乙烯醇、聚丙烯酸及聚丙烯醯胺等,更佳為可列舉:聚乙二醇及聚甘油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又,於表面改質時,可使用選自糖、肽、核酸及水溶性高分子中之1種以上之物質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與上述含義相同)、或者界面活性劑等。該表面改質係使選自糖、肽、核酸及水溶性高分子中之1種以上之物質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或者界面活性劑含於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中的方法之一。 亦可任意地進行如下操作:藉由將靶化配位基共價鍵結於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脂質成分之極性頭部殘基,而使之直接鍵結於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的表面(參照國際公開第2006/116107號)。 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亦可於脂質奈米粒子之製備後進一步進行調節。作為調節平均粒徑之方法,例如可列舉:擠出法、將較大之多重膜脂質體(MLV)等機械地進行粉碎(具體而言,使用Manton Gaulin、微噴均質機等)之方法[參照R. H. Muller、S. Benita、B. Bohm編著,“Emulsion and Nanosuspension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Poorly Soluble Drugs”,德國,Scientific Publishers Stuttgart,1998年,p.267-294]等。 關於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尺寸,平均粒徑較佳為20~65 nm,更佳為30~60 nm。 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尺寸例如可利用動態光散射法進行測定。 可藉由將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導入哺乳類之細胞,而將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中之核酸導入至細胞內。 關於在活體內之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向哺乳類之細胞的導入,只要依據可在活體內進行之公知之轉染的程序進行即可。例如,藉由將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向包括人在內之哺乳動物進行靜脈內投予,而可向例如產生腫瘤或炎症之器官或部位傳遞,從而向傳遞器官或部位之細胞內導入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中的核酸。作為產生腫瘤或炎症之器官或部位,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胃、大腸、肝臟、肺、脾臟、胰腺、腎臟、膀胱、皮膚、血管、眼球等。又,藉由將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向包括人在內之哺乳動物進行靜脈內投予,而可向例如肝臟、胃、肺、腎臟、胰腺及/或脾臟傳遞,從而向傳遞器官或部位之細胞內導入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中的核酸。肝臟、肺、脾臟及/或腎臟之細胞可為正常細胞、與腫瘤或炎症相關之細胞或與其他疾病相關之細胞中之任一種。 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中之核酸只要為具有應用RNA干渉(RNAi)之靶基因之表現抑制作用的核酸,則可於活體內向哺乳類之細胞內導入抑制靶基因之表現之該核酸等,從而可抑制靶基因之表現。投予對象較佳為人。 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中之靶基因只要為於例如肝臟、胃、肺、腎臟、胰腺及/或脾臟中表現之基因、較佳為於肝臟中表現之基因,則可將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用作與肝臟、胃、肺、腎臟、胰腺或脾臟相關之疾病之治療劑或預防劑、較佳為與肝臟相關之疾病之治療劑或預防劑。即,本發明亦提供與肝臟、胃、肺、腎臟、胰腺或脾臟相關之疾病等之治療方法,其係將上述說明之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投予至哺乳動物。投予對象較佳為人,更佳為罹患與肝臟、胃、肺、腎臟、胰腺或脾臟相關之疾病等之人。 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在關於與肝臟、胃、肺、腎臟、胰腺或脾臟相關之疾病等之治療劑或預防劑之於活體內之藥效評價模型中,亦可用作用以驗證抑制靶基因之有效性之工具。 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例如亦可用作如下製劑,該製劑之目的在於:使上述核酸於血液成分等活體成分(例如,血液、消化管等)中穩定;減少副作用或增大向包含靶基因之表現部位之組織或器官之藥劑集聚性等。 於將本發明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用作醫藥品之與肝臟、肺、腎臟或脾臟相關之疾病等之治療劑或預防劑的情形時,作為投予途徑,較理想為使用治療時最具效果之投予途徑,例如可列舉:口腔內、呼吸道內、直腸內、皮下、肌內或靜脈內等非經口投予或經口投予,較佳為可列舉:靜脈內投予、皮下投予或肌內投予,更佳為可列舉靜脈內投予。 投予量係根據投予對象之病狀或年齡、投予途徑等而不同,例如只要以換算為核酸之1天投予量成為約0.1 μg~1000 mg之方式進行投予即可。 作為適合靜脈內投予或肌內投予之製劑,例如可列舉注射劑,可將藉由上述方法所製備之組合物之分散液直接用作例如注射劑等形態,亦可藉由例如過濾、離心分離等將溶劑自該分散液去除以使用,亦可將該分散液進行冷凍乾燥而使用,及/或將添加有例如甘露醇、乳糖、海藻糖、麥芽糖或甘胺酸等賦形劑之分散液進行冷凍乾燥而使用。 於注射劑之情形時,較佳為於上述組合物之分散液或者上述將溶劑去除或冷凍乾燥所得之組合物中,混合例如水、酸、鹼、各種緩衝液、生理鹽水或胺基酸輸液等而製備注射劑。又,亦可添加例如檸檬酸、抗壞血酸、半胱胺酸或EDTA(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四乙酸乙二胺)等抗氧化劑或者甘油酸、葡萄糖或氯化鈉等等張劑等而製備注射劑。又,亦可添加例如甘油酸等冷凍保存劑而進行冷凍保存。 [實施例] 繼而,藉由實施例、參考例、比較例及試驗例而對本發明具體地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參考例、比較例及試驗例。 再者,實施例及參考例所示之質子核磁共振譜(1 H NMR)係於270 MHz、300 MHz或400 MHz下所測得者,有根據化合物及測定條件而未清楚地觀測到交換性質子之情況。再者,作為訊號之多重性之記法,係使用通常所使用者,但br係表示表觀上範圍較廣之訊號。 [實施例1] N-甲基-2-(油醯基氧基)-N,N-雙(2-(油醯基氧基)乙基)乙烷氯化銨(化合物I-1) 步驟1 於三乙醇胺(Sigmα-Aldrich公司製造,0.115 g,0.771 mmol)之氯仿(5 mL)溶液中加入油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784 g,2.78 mmol)、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591 g,3.08 mmol)、三乙胺(0.430 mL,3.08 mmol)及N,N-二甲胺基吡啶(Nacalai Tesque公司製造,0.024 g,0.19 mmol)並於室溫下攪拌整夜。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氯仿進行萃取。利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將有機層洗淨,接著利用飽和鹽水進行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己烷=50/50~100/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三油酸2,2',2''-次氮基三(乙烷-2,1-二基)酯(0.439 g,0.466 mmol,產率60%)。 ESI-MS m/z : 943 (M + H)+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9 Hz, 9H), 1.23-1.36 (m, 60H), 1.58 - 1.63 (m, 6H), 1.98 - 2.04 (m, 12H), 2.29 (t, J = 7.6 Hz, 6H), 2.83 (t, J = 6.1 Hz, 6H), 4.11 (t, J = 6.1 Hz, 6H), 5.31 - 5.38 (m, 6H). 步驟2 於步驟1中所獲得之三油酸2,2',2''-次氮基三(乙烷-2,1-二基)酯(0.439 g,0.466 mmol)中加入碘甲烷(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3 m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使殘渣溶解於少量之甲醇-氯仿(1:1)中,負載到離子交換樹脂(Dow Chemical製造,Dowex(TM) 1x-2 100目數,Cl型,約20倍量,經水及甲醇預洗淨)上,利用甲醇-氯仿(1:1)溶出。將溶出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100/0~88/12)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342 g,0.344 mmol,產率74%)。 ESI-MS m/z: 957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9 Hz, 9H), 1.25 - 1.35 (m, 60H), 1.59 - 1.63 (m, 6H), 1.99 - 2.03 (m, 12H), 2.35 (t, J = 7.6 Hz, 6H), 3.56 (s, 3H), 4.21 (t, J = 4.9 Hz, 6H), 4.61 (t, J = 4.9 Hz, 6H), 5.30 - 5.38 (m, 6H). [實施例2] N-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N,N-雙(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乙基)乙烷氯化銨(化合物I-2) 利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並使用(9Z,12Z)-十八碳-9,12-二烯酸(Sigmα-Aldrich公司製造,0.704 g,2.51 mmol)代替油酸,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100 g,連續產率22%)。 ESI-MS m/z: 950 (M)+ ;1 H-NMR (CDCl3 ) 0.89 (t, J = 7.0 Hz, 9H), 1.25-1.40 (m, 42H), 1.55 - 1.66 (m, 6H), 2.05 (q, J = 6.9 Hz, 12H), 2.35 (t, J = 7.6 Hz, 6H), 2.77 (t, J = 6.3 Hz, 6H), 3.54 (s, 3H), 4.21 (t, J = 5.1 Hz, 6H), 4.59 (br s, 6H), 5.28 - 5.43 (m, 12H). [實施例3] (9Z,12Z)-N-甲基-N,N-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十八碳-9,12-二烯-1-氯化銨(化合物I-3) 步驟1 於氨(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約7 mol/L甲醇溶液,8.00 mL,56.0 mmol)中加入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Nu-Chek Prep, Inc公司製造,3.55 g,10.1 mmol),使用微波反應裝置,於130℃下攪拌3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氯仿萃取5次。與有機層合併,利用飽和鹽水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乾燥後進行過濾,進行減壓濃縮,藉此獲得(9Z,12Z)-十八碳-9,12-二烯-1-胺之粗產物。 於所獲得之粗產物中加入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2.78 g,8.07 mmol)及50%氫氧化鈉水溶液(2.00 mL,50.0 mmol),於油浴上110℃下攪拌60分鐘。冷卻至室溫後,利用乙酸乙酯將反應液進行稀釋,利用水洗淨,接著利用飽和鹽水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乾燥後進行過濾,進行減壓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100/0~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9Z,12Z)-三(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1.09 g,1.43 mmol,產率18%)。 ESI-MS m/z: 763 (M + H)+ . 步驟2 利用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法,並使用步驟1中所獲得之(9Z,12Z)-三(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1.05 g,1.38 mol)代替三油酸2,2',2''-次氮基三(乙烷-2,1-二基)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1.06 g,1.30 mol,產率94%)。 ESI-MS m/z: 777 (M)+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1 Hz, 9H), 1.22 - 1.45 (m, 48H), 1.61 - 1.69 (m, 6H), 2.05 (q, J = 6.8 Hz, 12H), 2.77 (t, J = 6.5 Hz, 6H), 3.35 (s, 3H), 3.44 - 3.50 (m, 6H), 5.29 - 5.42 (m, 12H). [實施例4] (Z)-N-甲基-N,N-二((Z)-十八碳-9-烯基)十八碳-9-烯-1-氯化銨(化合物I-4) 利用與實施例3相同之方法,並使用甲磺酸(Z)-十八碳-9-烯基酯(Nu-Chek Prep, Inc.製造)代替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410 g,0.501 mmol,連續產率24 %)。 ESI-MS m/z: 783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9 Hz, 9H), 1.22 - 1.44 (m, 66H), 1.62 - 1.69 (m, 6H), 1.98 - 2.04 (m, 12H), 3.35 (s, 3H), 3.45 - 3.51 (m, 6H), 5.30 - 5.39 (m, 6H). [實施例5] (11Z,14Z)-N,N-二((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N-甲基二十碳-11,14-二烯-1-氯化銨(化合物I-5) 利用與實施例3相同之方法,並使用甲磺酸(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基酯(Nu-Chek Prep, Inc.製造)代替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323 g,0.360 mmol,連續產率25%)。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6.9 Hz, 9H), 1.24 - 1.43 (m, 63H), 1.61 - 1.69 (m, 6H), 2.05 (q, J = 6.8 Hz, 12H), 2.77 (t, J = 6.6 Hz, 6H), 3.35 (s, 3H), 3.45 - 3.50 (m, 6H), 5.30 - 5.42 (m, 12H). [實施例6] (9Z,12Z)-N-(3-羥丙基)-N,N-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十八碳-9,12-二烯-1-氯化銨(化合物I-6) 於實施例3之步驟1中所獲得之三((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0.199 g,0.261 mmol)之氯仿(0.3 mL)溶液中加入3-碘丙烷-1-醇(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0.194 g,1.04 mmol),使用微波反應裝置以130℃反應40分鐘。使反應液溶解於少量之乙醇中,負載到離子交換樹脂(Sigmα-Aldirch公司製造,Amberlite(R) IRΑ-400,Cl型,約20倍量,經水及乙醇預洗淨)上,利用乙醇溶出。將溶出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100/0~88/12)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146 g,0.170 mmol,產率65%)。 ESI-MS m/z: 821 (M)+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0 Hz, 9H), 1.27 - 1.39 (m, 49H), 1.67 - 1.74 (m, 6H), 1.93 - 1.99 (m, 2H), 2.05 (q, J = 6.9 Hz, 12H), 2.77 (t, J = 6.2 Hz, 6H), 3.14 - 3.19 (m, 6H), 3.70 - 3.74 (m, 2H), 3.79 (t, J = 5.1 Hz, 2H), 5.29 - 5.42 (m, 12H). [實施例7] (9Z,12Z)-N-(2-羥乙基)-N,N-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十八碳-9,12-二烯-1-氯化銨(化合物I-7) 利用與實施例6相同之方法,並使用2-碘乙烷-1-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代替3-碘丙烷-1-醇,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211 g,0.250 mmol,產率85%)。 ESI-MS m/z: 807 (M)+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0 Hz, 9H), 1.27 - 1.40 (m, 49H), 1.64 - 1.71 (m, 6H), 2.05 (q, J = 6.8 Hz, 12H), 2.77 (t, J = 6.3 Hz, 6H), 3.36 - 3.41 (m, 6H), 3.53 - 3.56 (m, 2H), 4.08 - 4.12 (m, 2H), 5.29 - 5.42 (m, 12H). [實施例8] N,N,N-三甲基-1,3-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2-氯化銨(化合物II-1) 步驟1 於2-(二甲胺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Zylexa Pharma公司製造,0.252 g,1.69 mmol)之氯仿(10 mL)溶液中加入(9Z,12Z)-十八碳-9,12-二烯酸(2.37 g,8.45 mmol)、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1.62 g,8.45 mmol)及N,N-二甲胺基吡啶(0.206 g,1.69 mmol),並於60℃下攪拌整夜。冷卻至室溫後,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100/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二-十八碳-9,12-二烯酸(9Z,9'Z,12Z,12'Z)-2-(二甲胺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334 g,0.356 mmol,產率21%)。 ESI-MS m/z: 937 (M + H)+ . 步驟2 於步驟1中所獲得之二-十八碳-9,12-二烯酸(9Z,9'Z,12Z,12'Z)-2-(二甲胺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324 g,0.346 mmol)之氯仿(3 mL)溶液中加入碘甲烷(0.216 mL),於室溫下攪拌5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碘甲烷(0.216 m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使殘渣溶解於少量之甲醇-氯仿(1:1)中,負載到離子交換樹脂(Dow Chemical製造,Dowex(TM) 1x-2 100目數,Cl型,約20倍量,經水及甲醇預洗淨)上,利用甲醇-氯仿(1:1)溶出。將溶出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100/0~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161 g,0.164 mmol,產率47%)。 ESI-MS m/z: 951 (M)+ ;1 H-NMR (CDCl3 ) δ: 0.86 (t, J = 6.9 Hz, 9H), 1.22 - 1.36 (m, 42H), 1.54 - 1.61 (m, 6H), 2.02 (q, J = 6.8 Hz, 12H), 2.34 (t, J = 7.7 Hz, 6H), 2.74 (t, J = 6.8 Hz, 6H), 3.69 (s, 9H), 4.57 (s, 6H), 5.26 - 5.39 (m, 12H). [實施例9] N,N,N-三甲基-1,3-雙((Z)-十四碳-9-烯醯基氧基)-2-(((Z)-十四碳-9-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2-氯化銨(化合物II-2) 利用與實施例8相同之方法,並使用順-9-十四烯酸(Nu-Chek Prep, Inc公司製造)代替(9Z,12Z)-十八碳-9,12-二烯酸,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0854 g,0.104 mmol,連續產率16%)。 ESI-MS m/z: 789 (M)+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1 Hz, 9H), 1.27 - 1.36 (m, 36H), 1.58 - 1.64 (m, 6H), 2.02 (q, J = 6.5 Hz, 12H), 2.37 (t, J = 7.6 Hz, 6H), 3.72 (s, 9H), 4.55 (s, 6H), 5.30 - 5.38 (m, 6H). [實施例10] N,N,N-三甲基-1,3-雙(油醯基氧基)-2-(油醯氧基甲基)丙烷-2-氯化銨(化合物II-3) 利用與實施例8相同之方法,並使用油酸代替(9Z,12Z)-十八碳-9,12-二烯酸,而獲得標題化合物(1.14 g,1.15 mmol,連續產率34%)。 ESI-MS m/z: 957 (M)+ ;1 H-NMR (CDCl3 ) δ: 0.83 (t, J = 6.9 Hz, 9H), 1.17 - 1.32 (m, 60H), 1.51 - 1.59 (m, 6H), 1.96 (t, J = 5.5 Hz, 12H), 2.32 (t, J = 7.6 Hz, 6H), 3.70 (s, 9H), 4.56 (s, 6H), 5.25 - 5.34 (m, 6H). [實施例11] N,N,N-三甲基-1,3-雙(硬脂醯氧基)-2-(硬脂醯氧基甲基)丙烷-2-氯化銨(化合物II-4) 步驟1 於2-(二甲胺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0.100 g,0.670 mmol)中依序加入甲苯(10 mL)、硬脂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763 g,2.68 mmol)、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0.191 g,1.01 mmol),於加熱回流條件下攪拌整夜。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胺基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二硬脂酸2-(二甲胺基)-2-((硬脂醯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120 g,0.127 mmol,產率19%)。 ESI-MS m/z: 948 (M + H)+ 步驟2 使用步驟1中所獲得之二硬脂酸2-(二甲胺基)-2-((硬脂醯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120 g,0.127 mmol),藉由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0260 g,0.0260 mmol,產率21%)。 ESI-MS m/z: 963 (M)+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7.0 Hz, 9H), 1.22 - 1.36 (m, 84H), 1.56 - 1.65 (m, 6H), 2.37 (t, J = 7.6 Hz, 6H), 3.72 (s, 9H), 4.56 (s, 6H). [實施例12] 1,3-雙((Z)-十六碳-9-烯醯基氧基)-2-(((Z)-十六碳-9-烯醯基氧基)甲基)-N,N,N-三甲基丙烷-2-氯化銨(化合物II-5) 利用與實施例8相同之方法,並使用順-9-十六碳烯酸作為(9Z,12Z)-十八碳-9,12-二烯酸,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680 g,0.748 mmol,連續產率63%)。 ESI-MS m/z: 873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7.0 Hz, 9H), 1.24 - 1.36 (m, 48H), 1.56 - 1.67 (m, 13H), 1.98 - 2.05 (m, 12H), 2.37 (t, J = 7.6 Hz, 6H), 3.75 (s, 9H), 4.53 (s, 6H), 5.29 - 5.40 (m, 6H). [實施例13] N,N,N-三甲基-1,3-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甲基)丙烷-2-氯化銨(化合物II-6) 步驟1 於2-二甲胺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Zylexa Pharma公司製造,0.115 g,0.768 mmol)之甲苯(5 mL)溶液中加入氫化鈉(Nacalai Tesque公司製造,油性,60%,0.154 g,3.84 mmol)及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1.32 g,3.84 mmol),於加熱回流下攪拌整夜。冷卻至室溫後,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己烷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胺基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100/0~95/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N,N-二甲基-1,3-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甲基)丙烷-2-胺(0.195 g,0.217 mmol,產率28%)。 ESI-MS m/z: 895 (M + H)+ . 步驟2 於步驟1中所獲得之N,N-二甲基-1,3-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甲基)丙烷-2-胺(0.0849 g,0.0949 mmol)之氯仿(1 mL)溶液中加入碘甲烷(0.119 m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使殘渣溶解於少量之甲醇-氯仿(1:1)中,負載到離子交換樹脂(Dow Chemical製造,Dowex(TM) 1x-2 100目數,Cl型,約20倍量,經水及甲醇預洗淨)上,利用甲醇-氯仿(1:1)溶出。將溶出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100/0~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0646 g,0.0684 mmol,產率72%)。 ESI-MS m/z: 909 (M)+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6.9 Hz, 9H), 1.25-1.40 (m, 48H), 1.55-1.63 (m, 6H), 2.02-2.09 (m, 12H), 2.77 (t, J = 6.8 Hz, 6H), 3.44 (t, J = 6.6 Hz, 6H), 3.62 (s, 9H), 3.82 (s, 6H), 5.29-5.42 (m, 12H). [實施例14] N,N,N-三甲基-1,3-雙((Z)-十四碳-9-烯基氧基)-2-(((Z)-十四碳-9-烯基氧基)甲基)丙烷-2-氯化銨(化合物II-7) 利用與實施例13相同之方法,並使用甲磺酸肉豆蔻醯酯(Nu-Chek Prep, Inc公司製造)作為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0729 g,0.0931 mmol,連續產率12%)。 ESI-MS m/z: 747 (M)+ ;1 H-NMR (CDCl3 ) δ: 0.90 (t, J = 7.1 Hz, 9H), 1.27 - 1.37 (m, 42H), 1.54 - 1.61 (m, 6H), 2.02 (q, J = 6.5 Hz, 12H), 3.43 (t, J = 6.6 Hz, 6H), 3.64 (s, 8H), 3.81 (s, 6H), 5.31 - 5.39 (m, 6H). [實施例15] 1,3-雙((Z)-十六碳-9-烯基氧基)-2-(((Z)-十六碳-9-烯基氧基)甲基)-N,N,N-三甲基丙烷-2-氯化銨(化合物II-8) 利用與實施例13相同之方法,並使用甲磺酸肉豆蔻醯酯(Nu-Chek Prep, Inc公司製造)作為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466 g,0.538 mmol,連續產率71%)。 ESI-MS m/z: 831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8 Hz, 9H), 1.23 - 1.37 (m, 54H), 1.53 - 1.61 (m, 14H), 2.02 (q, J = 5.8 Hz, 12H), 3.43 (t, J = 6.5 Hz, 6H), 3.65 (s, 9H), 3.81 (s, 6H), 5.30 - 5.40 (m, 6H). [實施例16] (6Z,9Z,40Z,43Z)-N,N,N-三甲基-25-((3-((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3-氧代丙氧基)甲基)-20,30-二側氧基-19,23,27,31-四氧雜四十九-6,9,40,43-四烯-25-氯化銨(化合物II-9) 步驟1 使利用依據“J. Org. Chem.”,2002年,第67卷,p.1411-1413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合成的二-第三丁基雙(氧基))二丙酸3,3'-((2-胺基-2-((3-(第三丁氧基)-3-氧代丙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500 g,0.989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5 mL)中,加入碘甲烷(1.40 g,9.89 mmol),並於室溫下攪拌整夜。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使殘渣溶解於少量之甲醇-氯仿(1:1)中,負載到離子交換樹脂(Dowex(TM) 1x-2 100目數,Cl型,約20倍量,經水及甲醇預洗淨)上,利用甲醇溶出。將溶出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7/3~80/2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9-((3-(第三丁氧基)-3-氧代丙氧基)甲基)-N,N,N,2,2,16,16-七甲基-4,14-二側氧基-3,7,11,15-四氧雜十七烷-9-氯化銨(0.144 g,0.246 mmol,產率25%)。 ESI-MS m/z: 548 (M + H)+ . 步驟2 使步驟1中所獲得之9-((3-(第三丁氧基)-3-氧代丙氧基)甲基)-N,N,N,2,2,16,16-七甲基-4,14-二側氧基-3,7,11,15-四氧雜十七烷-9-氯化銨(0.350 g,0.246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2 mL)中,加入三氟乙酸(0.380 mL,4.92 mmol),於室溫下攪拌3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甲苯,於減壓下濃縮,藉此獲得1,3-雙(2-羧基乙氧基)-2-((2-羧基乙氧基)甲基)-N,N,N-三甲基丙烷-2-氯化銨三氟乙酸鹽之粗產物(0.102 g,0.246 mmol,粗產率100%)。 ESI-MS m/z: 422 (M + H)+ 步驟3 使步驟2中所獲得之1,3-雙(2-羧基乙氧基)-2-((2-羧基乙氧基)甲基)-N,N,N-三甲基丙烷-2-氯化銨三氟乙酸鹽之粗產物(0.055 g,0.13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2 mL)中,加入O-(7-氮雜-1H-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鎓六氟磷酸鹽(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0.20 g,0.53 mmol)、N,N-二異丙基乙基胺(0.23 mL,1.3 mmol)、及(9Z,12Z)-十八碳-9,12-二烯-1-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141 g,0.53 mmo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氯仿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0/10~80/2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標題化合物(8.0 mg,6.9 μmol,產率5%)。 ESI-MS m/z: 1125 (MH)+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0 Hz, 9H), 1.25-1.39 (m, 48H), 1.58 - 1.66 (m, 6H), 2.05 (q, J = 6.9 Hz, 12H), 2.59 (t, J = 5.7 Hz, 6H), 2.77 (t, J = 6.7 Hz, 6H), 3.42 (s, 9H), 3.74 (t, J = 5.7 Hz, 6H), 4.00 (s, 6H), 4.07 (t, J = 6.8 Hz, 6H), 5.29 - 5.40 (m, 12H). [實施例17] (7Z,38Z)-23-((3-((Z)-十六碳-9-烯基氧基)-3-氧代丙氧基)甲基)-N,N,N-三甲基-18,28-二側氧基-17,21,25,29-四氧雜四十五-7,38-二烯-23-氯化銨(化合物II-10) 利用與實施例16相同之方法,並使用(Z)-十六碳-9-烯-1-醇(Nu-Chek Prep, Inc公司製造)代替(9Z,12Z)-十八碳-9,12-二烯-1-醇,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145 g,0.134 mmol,連續產率17%)。 ESI-MS m/z: 1047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7.0 Hz, 9H), 1.24 - 1.38 (m, 54H), 1.58 - 1.66 (m, 6H), 1.98 - 2.05 (m, 12H), 2.58 (t, J = 5.7 Hz, 6H), 3.47 (s, 9H), 3.74 (t, J = 5.7 Hz, 6H), 4.02 (s, 6H), 4.07 (t, J = 6.8 Hz, 6H), 5.30 - 5.40 (m, 6H). [實施例18] (5Z,36Z)-N,N,N-三甲基-16,26-二側氧基-21-((3-側氧基-3-((Z)-十四碳-9-烯基氧基)丙氧基)甲基)-15,19,23,27-四氧雜四十-5,36-二烯-21-氯化銨(化合物II-11) 利用與實施例16相同之方法,並使用(Z)-十四碳-9-烯-1-醇(Nu-Chek Prep, Inc公司製造)代替(9Z,12Z)-十八碳-9,12-二烯-1-醇,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189 g,0.189 mmol,連續產率24%)。 ESI-MS m/z: 963 (M)+1 H-NMR (CDCl3 ) δ: 0.87 - 0.92 (m, 9H), 1.25 - 1.38 (m, 42H), 1.55 - 1.66 (m, 6H), 1.98 - 2.05 (m, 12H), 2.58 (t, J = 5.7 Hz, 6H), 3.47 (s, 9H), 3.75 (t, J = 5.7 Hz, 6H), 4.01 (s, 6H), 4.07 (t, J = 6.8 Hz, 6H), 5.30 - 5.41 (m, 6H). [實施例19] (11Z,14Z)-N,N,N-三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二十碳-11,14-二烯-1-氯化銨(化合物II-12) 步驟1 使氰基乙酸乙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00 g,8,84 mmol)與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7.62 g,22.1 mmol)溶解於四氫呋喃(30 mL)中,於冰浴冷卻下加入氫化鈉(油性,60%,1.06 g,26.5 mmol)、及四-正丁基碘化銨(Nacalai Tesque公司製造,3.27 g,8.84 mmol)。發泡停止後,於60℃下攪拌3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己烷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藉此獲得2-氰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酸(11Z,14Z)-乙酯之粗產物(3.50 g,5.74 mmol,粗產率65%)。 步驟2 使步驟1中所獲得之2-氰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酸(11Z,14Z)-乙酯之粗產物(1.50 g,2.46 mmol)溶解於四氫呋喃(10 mL)中,於冰浴冷卻下加入氫化鋁鋰(純正化學公司製造,0.467 g,12.3 mmol)並攪拌30分鐘。於反應液中依序加入水(0.5 mL)、15%氫氧化鈉水溶液(0.5 mL)、水 (1.5 mL)、及硫酸鎂,暫時攪拌後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9/1~85/1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11Z,14Z)-2-(胺基乙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醇(1.00 g,2.46 mmol,產率71%)。 ESI-MS m/z: 573 (M + H)+ . 步驟3 使步驟2中所獲得之(11Z,14Z)-2-(胺基乙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醇(0.350 g,0.612 mmol)溶解於乙腈(2 mL)與四氫呋喃(2 mL)中,加入38%甲醛水溶液(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0.145 mL,1.84 mmol)、乙酸(0.035 mL,0.612 mmol)、及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Acros Organics公司製造,0.389 g,1.84 mmo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於反應液加入水,利用氯仿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乾燥,進行過濾。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9/1~85/1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11Z,14Z)-2-((二甲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醇(0.252 g,0.420 mmol,產率69 %)。 ESI-MS m/z: 600 (M + H)+ 步驟4 於步驟3中所獲得之(11Z,14Z)-2-((二甲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醇(0.252 g,0.420 mmol)之二氯甲烷(4 mL)溶液中依序加入(9Z,12Z)-十八碳-9,12-二烯酸(0.141 g,0.504 mmol)、O-(7-氮雜-1H-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鎓六氟磷酸鹽(0.192 mmol,0.504 mmol)、N,N-二異丙基乙基胺(0.147 mL,0.840 mmol),並於室溫下攪拌4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己烷進行萃取。利用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85/1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十八碳-9,12-二烯酸(9Z,12Z)-(11Z,14Z)-2-((二甲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基酯(0.307 g,0.356 mmol,產率85 %)。 ESI-MS m/z: 863 (M + H)+ 步驟5 使用步驟4中所獲得之十八碳-9,12-二烯酸(9Z,12Z)-(11Z,14Z)-2-((二甲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基酯(0.307 g,0.356 mmol),藉由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260 g,0.285 mmol,產率80%)。 ESI-MS m/z: 877 (M)+ ;1 H-NMR (CDCl3 ) δ : 0.89 (t, J = 7.0 Hz, 9H), 1.22 - 1.48 (m, 54H), 1.60 - 1.66 (m, 2H), 2.05 (q, J = 6.8 Hz, 12H), 2.38 (t, J = 7.6 Hz, 2H), 2.77 (t, J = 6.3 Hz, 6H), 3.50 (s, 2H), 3.60 (s, 9H), 4.13 (s, 2H), 5.27 - 5.44 (m, 12H). [實施例20] N,N,N-三甲基-3-((11Z,14Z)-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二十碳-11,14-二烯基胺甲醯基氧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13) 步驟1 使實施例19步驟2中所獲得之(11Z,14Z)-2-(胺基乙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醇(0.918 g,1.61 mmol)溶解於四氫呋喃(20 mL)中,加入三乙胺(0.671 mL,4.81 mmol)、及二碳酸二-第三丁酯(國產化學公司製造,0.373 mL,1.61 mmo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50/5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11Z,14Z)-2-(羥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0.918 g,1.37 mmol,產率85%)。 ESI-MS m/z: 672 (M + H)+ . 步驟2 使步驟1中所獲得之((11Z,14Z)-2-(羥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0.357 g,0.531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5 mL)中,加入(9Z,12Z)-十八碳-9,12-二烯酸酯(0.223 g,0.797 mmol)、O-(7-氮雜-1H-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鎓六氟磷酸鹽(0.303 mmol,0.797 mmol)、N,N-二異丙基乙基胺(0.186 mL,1.06 mmol)、及N,N-二甲胺基吡啶 (0.0650 g,0.531 mmo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氯仿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9/1~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十八碳-9,12-二烯酸(9Z,12Z)-(11Z,14Z)-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基酯(0.395 g,0.423 mmol,產率80%)。 ESI-MS m/z: 935(M + H)+ . 步驟3 使步驟2中所獲得之十八碳-9,12-二烯酸(9Z,12Z)-(11Z,14Z)-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基酯(0.395 g,0.423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3 mL)中,於冰浴冷卻下加入三氟乙酸(1.00 mL,4.92 mmol),於0℃下攪拌2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1,2-二氯乙烷,於減壓下濃縮,藉此獲得十八碳-9,12-二烯酸(9Z,12Z)-(11Z,14Z)-2-(胺基乙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基酯三氟乙酸鹽之粗產物(0.394 g,0.423 mmol,粗產率100%)。 ESI-MS m/z: 834 (M + H)+ . 步驟4 使步驟3中所獲得之十八碳-9,12-二烯酸(9Z,12Z)-(11Z,14Z)-2-(胺基乙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基酯三氟乙酸鹽之粗產物(0.200 g,0.215 mmol)溶解於乙腈(2 mL)中,加入利用依據“J. Am. Chem. Soc.”,1981年,第103卷,p.4194-4199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合成之4-硝基苯基碳酸3-(二甲胺基)丙酯鹽酸鹽(0.279 g,1.07 mmol)、三乙胺(0.299 mL,2.15 mmol)、及N,N-二甲胺基吡啶(0.0520 g,0.429 mmol),於60℃下攪拌2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氯仿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9/1~60/4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十八碳-9,12-二烯酸(9Z,12Z)-(11Z,14Z)-2-((((3-(二甲胺基)丙氧基)羰基)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基酯(0.0800 g,0.0830 mmol,產率39%)。 ESI-MS m/z: 964 (M + H)+ . 步驟5 使用步驟4中所獲得之十八碳-9,12-二烯酸(9Z,12Z)-(11Z,14Z)-2-((((3-(二甲胺基)丙氧基)羰基)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基酯(0.053 g,0.055 mmol),藉由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025 g,0.025 mmol,產率45%)。 ESI-MS m/z: 978 (M)+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0 Hz, 9H), 1.17 - 1.40 (m, 54H), 1.56 - 1.66 (m, 2H), 2.05 (q, J = 6.8 Hz, 12H), 2.09 - 2.17 (m, 2H), 2.33 (t, J = 7.6 Hz, 2H), 2.77 (t, J = 6.2 Hz, 6H), 3.05 (d, J = 6.6 Hz, 2H), 3.44 (s, 9H), 3.73 - 3.79 (m, 2H), 3.85 (s, 2H), 4.16 (t, J = 5.7 Hz, 2H), 5.27 - 5.44 (m, 12H), 5.72 (t, J = 6.5 Hz, 1H). [實施例21] (12Z,15Z)-3-羥基-N,N,N-三甲基-2,2-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一碳-12,15-二烯-1-氯化銨(化合物II-14) 步驟1 使實施例19步驟2中所獲得之(11Z,14Z)-2-(胺基乙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醇(1.35 g,2.36 mmol)溶解於四氫呋喃(10 mL)中,加入38%甲醛水溶液(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0.559 mL,7.08 mmol)、乙酸(0.135 mL,2.36 mmol)、及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1.50 g,7.08 mmol),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氯仿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9/1~85/1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11Z,14Z)-2-((二甲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醇(0.610 g,1.02 mmol,產率43%)。 ESI-MS m/z: 600 (M + H)+ . 步驟2 使步驟1中所獲得之(11Z,14Z)-2-((二甲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醇(0.300 g,0.500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3 mL)中,加入戴斯-馬丁試劑(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233 g,0.550 mmol),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氯仿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70/3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11Z,14Z)-2-((二甲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醛(0.160 g,0.268 mmol,產率54%)。 ESI-MS m/z: 598 (M + H)+ . 步驟3 於鎂(Sigmα-Ardrich公司製造,0.0140 g,0.562 mmol)中加入二乙醚(1 mL)、及碘(一點點),於室溫下攪拌5分鐘。此處,加入利用依據國際公開第2010/42877號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合成的(6Z,9Z)-18-溴十八碳-6,9-二烯(0.176 g,0.535 mmol)之二乙醚溶液(1 mL),於加熱回流下進行攪拌。確認到碘之顏色消失後,加入步驟2中所獲得之(11Z,14Z)-2-((二甲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醛(0.160 g,0.268 mmol)之二乙醚溶液(1 mL),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己烷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9/1~85/1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6Z,9Z,29Z,32Z)-20-((二甲胺基)甲基)-20-((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三十八碳-6,9,29,32-四烯-19-醇(0.0470 g,0.0550 mmol,產率21%)。 ESI-MS m/z: 848 (M + H)+ . 步驟4 使用步驟3中所獲得之(6Z,9Z,29Z,32Z)-20-((二甲胺基)甲基)-20-((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三十八碳-6,9,29,32-四烯-19-醇(0.047 g,0.055 mmol),藉由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0012 g,0.0013 mmol,產率2%)。 ESI-MS m/z: 863 (M)+ ;1 H-NMR (CDCl3 ) δ : 0.89 (t, J = 7.0 Hz, 9H), 1.17 - 1.40 (m, 58H), 1.54 - 1.65 (m, 2H), 2.05 (q, J = 6.8 Hz, 12H), 2.77 (t, J = 6.5 Hz, 6H), 3.29 (d, J = 14.4 Hz, 1H), 3.51 (s, 9H), 3.56 (d, J = 14.2 Hz, 1H), 3.62 - 3.70 (m, 1H), 5.29 - 5.42 (m, 12H). [實施例22] (11Z,14Z)-N,N,N-三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2-(((9Z,12Z)- 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羰基)二十碳-11,14-二烯-1-氯化銨(化合物II-15) 步驟1 使實施例20之步驟1中所獲得之((11Z,14Z)-2-(羥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0.300 g,0.448 mmol)溶解於丙酮(2 mL)中,於冰浴冷卻下加入瓊斯試劑(Sigmα-Ardrich公司製造,2 mol/L,0.224 mL,0.448 mmol)後,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50/5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二十碳-11,14-二烯酸(11Z,14Z)-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酯(0.136 g,0.198 mmol,產率44%)。 ESI-MS m/z: 684 (M - H)- . 步驟2 使用步驟1中所獲得之二十碳-11,14-二烯酸(11Z,14Z)-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酯(0.120 g,0.175 mmol)與(9Z,12Z)-十八碳-9,12-二烯-1-醇(Nu-Chek Prep, Inc公司製造,0.0930 g,0.350 mmol),利用與實施例20之步驟2相同之方法獲得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酸(11Z,14Z)-(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酯(0.123 g,0.132 mmol,產率75%)。 ESI-MS m/z: 935 (M + H)+ . 步驟3 使步驟2中所獲得之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酸(11Z,14Z)-(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酯(0.123 g,0.132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1 mL)中,於冰浴冷卻下加入三氟乙酸(0.300 mL,3.89 mmol),攪拌1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己烷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9/1~80/2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2-(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酸(11Z,14Z)-(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酯(0.110 g,0.132 mmol,產率100%)。 ESI-MS m/z: 835 (M + H)+ . 步驟4 使用步驟3中所獲得之2-(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酸(11Z,14Z)-(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酯(0.110 g,0.132 mmol),利用與實施例21步驟1相同之方法獲得2-((二甲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酸(11Z,14Z)-(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酯(0.0720 g,0.0830 mmol,產率63%)。 ESI-MS m/z: 862 (M + H)+ . 步驟5 使用步驟4中所獲得之2-((二甲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酸(11Z,14Z)-(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酯(0.072 g,0.083 mmol),藉由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052 g,0.057 mmol,產率68%)。 ESI-MS m/z: 877 (M)+ ;1 H-NMR (CDCl3 ) δ : 0.89 (t, J = 7.0 Hz, 9H), 1.09 - 1.42 (m, 52H), 1.52 - 1.81 (m, 6H), 2.05 (q, J = 6.8 Hz, 12H), 2.77 (t, J = 6.6 Hz, 6H), 3.46 (s, 9H), 3.79 (s, 2H), 4.14 (t, J = 6.8 Hz, 2H), 5.28 - 5.43 (m, 12H). [實施例23] (11Z,14Z)-N,N,N-三甲基-2,2-雙(((9Z,12Z)- 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甲基)二十碳-11,14-二烯-1-氯化銨(化合物II-16) 步驟1 使丙二酸二甲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00 g,7.57 mmol)溶解於乙腈(20 mL)中,加入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2.61 g,7.57 mmol)、碳酸銫(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4.93 g,15.1 mmol)及四-正丁基碘化銨(2.80 g,7.57 mmol),於50℃下攪拌整夜。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己烷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0/10~70/3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丙二酸二甲酯(1.22 g,3.21 mmol,產率42%)。 ESI-MS m/z: 381 (M + H)+ . 步驟2 使步驟1中所獲得之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丙二酸二甲酯(0.200 g,0.526 mmol)溶解於乙腈(3 mL)中,加入N,N,N',N'-四甲基二胺基甲烷(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0860 mL,0.631 mmol)及乙酸酐(0.0600 mL,0.631 mmol)。其後,於冰浴冷卻下加入氫化鈉(油性,60%,0.0320 g,0.788 mmol),於室溫下攪拌3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100/0~60/4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2-((二甲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丙二酸二甲酯(0.0660 g,0.151 mmol,產率29%)。 ESI-MS m/z: 438 (M + H)+ . 步驟3 使用步驟2中所獲得之2-((二甲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丙二酸二甲酯(0.066 g,0.15 mmol),利用與實施例19步驟2相同之方法,獲得2-((二甲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丙烷-1,3-二醇(0.013 g,0.034 mmol,產率23%)。 ESI-MS m/z: 382 (M + H)+ . 步驟4 使用步驟3中所獲得之2-((二甲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丙烷-1,3-二醇(0.013 g,0.034 mmol),利用與實施例20步驟2相同之方法,獲得雙(十八碳-9,12-二烯酸(9Z,9'Z,12Z,12')-2-((二甲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丙烷-1,3-二基酯(0.017 g,0.019 mmol,產率56%)。 ESI-MS m/z: 906 (M + H)+ . 步驟5 使用步驟4中所獲得之雙(十八碳-9,12-二烯酸(9Z,9'Z,12Z,12'Z)-2-((二甲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丙烷-1,3-二基酯(0.017 g,0.019 mmol),利用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法獲得標題化合物(5.5 mg,0.0058 mmol,產率31%)。 ESI-MS m/z: 921 (M)+ .1 H-NMR (CDCl3 ) δ : 0.89 (t, J = 7.0 Hz, 9H), 1.23 - 1.40 (m, 48H), 1.53 - 1.65 (m, 4H), 2.05 (q, J = 6.9 Hz, 12H), 2.38 (t, J = 7.6 Hz, 4H), 2.77 (t, J = 6.6 Hz, 6H), 3.59 (s, 9H), 3.72 (s, 2H), 4.20 (dd, J = 22.1, 12.2 Hz, 4H), 5.28 - 5.44 (m, 12H). [實施例24] N,N,N-三甲基-3-((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2,2-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17) 步驟1 於2-(溴甲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0.200 g,1.01 mmol)中加入二甲胺(Sigmα-Aldrich公司製造,2.0 mol/L四氫呋喃溶液,5.02 mL,10.1 mmol),於微波照射下以120℃攪拌15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氫氧化鋰一水合物(0.0290 g,1.21 mmol),將所產生之沈澱過濾分離。將濾液於減壓下濃縮,藉此獲得2-((二甲胺基)甲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之粗產物(0.200 g,1.23 mmol,定量)。 ESI-MS m/z: 164 (M + H)+ . 步驟2 使用步驟1中所獲得之2-((二甲胺基)甲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之粗產物(0.200 g,1.23 mmol),利用與實施例8相同之方法獲得標題化合物(0.0470 g,0.047 mmol,連續產率4.4%)。 ESI-MS m/z: 965 (M)+ ;1 H-NMR (CDCl3 ) δ : 0.85 - 0.94 (m, 9H), 1.24 - 1.40 (m, 42H), 1.53 - 1.63 (m, 6H), 2.00 - 2.10 (m, 12H), 2.38 (t, J = 6.9 Hz, 6H), 2.77 (t, J = 6.5 Hz, 6H), 3.64 (s, 9H), 3.95 (s, 2H), 4.30 (s, 6H), 5.27 - 5.43 (m, 12H). [實施例25] N,N,N-三甲基-3-(油醯基氧基)-2,2-雙(油醯氧基甲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18) 使用油酸代替實施例8之步驟1中之(9Z,12Z)-十八碳-9,12-二烯酸,藉由與實施例8相同之方法獲得標題化合物(0.663 g,0.658 mmol,連續產率28%)。 ESI-MS m/z: 971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8 Hz, 9H), 1.22 - 1.38 (m, 60H), 1.55 - 1.65 (m, 6H), 2.01 (q, J = 5.9 Hz, 12H), 2.38 (t, J = 7.6 Hz, 6H), 3.64 (s, 9H), 3.98 (s, 2H), 4.29 (s, 6H), 5.29 - 5.39 (m, 6H). [實施例26] N,N,N-三甲基-3-((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2,2-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甲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19) 步驟1 於二甲胺(約2 mol/L四氫呋喃溶液,15.0 mL,30.0 mmol)中加入2-(溴甲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1.52 g,7.56 mmol),使用微波反應裝置,於120℃下進行15小時加熱攪拌。冷卻至室溫後,於反應液中加入氫氧化鋰(0.217 g,9.07 mmol),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藉此獲得2-((二甲胺基)甲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之粗產物。 於所獲得之粗產物中加入甲苯(30 mL)、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6.51 g,18.9 mmol)及氫化鈉(油性,60%,0.756 g,18.9 mmol),於加熱回流下攪拌整夜。冷卻至室溫後,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己烷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胺基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100/0~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N,N-二甲基-3-((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2,2-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甲基)丙烷-1-胺(0.196 g,0.216 mmol,3%)與3-(二甲胺基)-2,2-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甲基)丙烷-1-醇(1.80 g,2.73 mmol,產率36%)。 N,N-二甲基-3-((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2,2-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甲基)丙烷-1-胺 ESI-MS m/z: 909 (M + H)+ . 3-(二甲胺基)-2,2-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甲基)丙烷-1-醇 ESI-MS m/z: 661 (M + H)+ . 步驟2 於步驟1中所獲得之N,N-二甲基-3-((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2,2-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甲基)丙烷-1-胺(0.120 g,0.132 mmol)之氯仿(1 mL)溶液中加入碘甲烷(0.500 mL),於室溫下攪拌3小時。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使殘渣溶解於少量之甲醇-氯仿(1:1)中,負載到離子交換樹脂(Amberlite(R) IRΑ-400,Cl型,約20倍量,經水及乙醇預洗淨)上,利用甲醇-氯仿(1:1)溶出。將溶出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100/0~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0654 g,0.0682 mmol,產率57%)。 ESI-MS m/z: 923 (M)+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6.8 Hz, 9H), 1.22 - 1.40 (m, 1H), 1.49 - 1.59 (m, 6H), 2.05 (q, J = 6.9 Hz, 12H), 2.77 (t, J = 6.7 Hz, 6H), 3.37 (t, J = 6.6 Hz, 6H), 3.45 (s, 6H), 3.55 (s, 9H), 3.58 (s, 2H), 5.28 - 5.42 (m, 12H). [實施例27] N,N,N-三甲基-3-((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2,2-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甲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20) 於實施例26步驟1中所獲得之3-(二甲胺基)-2,2-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甲基)丙烷-1-醇(0.265 g,0.401 mmol)之1,2-二氯乙烷(4 mL)溶液中加入(9Z,12Z)-十八碳-9,12-二烯酸(0.169 g,0.602 mmol)、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0.154 g,0.802 mmol)及N,N-二甲胺基吡啶(0.0250 g,0.201 mmo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十八碳-9,12-二烯酸(9Z,12Z)-3-(二甲胺基)-2,2-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甲基)丙酯之粗產物。 於所獲得之粗產物中加入氯仿(2 mL)及碘甲烷(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00 mL),於室溫下攪拌5小時。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使殘渣溶解於少量之甲醇-氯仿(1:1)中,負載到離子交換樹脂(Sigmα-Aldirch公司製造,Amberlite(R) IRΑ-400,Cl型,約20倍量,經水及乙醇預洗淨)上,利用甲醇-氯仿(1:1)溶出。將溶出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100/0~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220 g,0.226 mmol,產率56%)。 ESI-MS m/z: 937 (M)+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0 Hz, 9H), 1.22 - 1.41 (m, 51H), 1.50 - 1.66 (m, 6H), 2.05 (q, J = 6.9 Hz, 12H), 2.38 (t, J = 7.5 Hz, 2H), 2.77 (t, J = 6.1 Hz, 6H), 3.39 (t, J = 6.6 Hz, 4H), 3.44 - 3.48 (m, 2H), 3.54 - 3.58 (m, 11H), 3.73 (s, 2H), 4.18 (s, 2H), 5.28 - 5.43 (m, 11H). [實施例28] N,N,N-三甲基-4-(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胺-3-((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甲基)丙氧基)-4-氧基丁烷-1-氯化銨(化合物II-21) 步驟1 於(1,3-二羥基-2-(羥基甲基)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Key Organics公司製造,0.505 g,2.28 mmol)之二氯甲烷(15 mL)溶液中加入(9Z,12Z)-十八碳-9,12-二烯酸(3.23 g,11.4 mmol)、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2.19 g,11.4 mmol)及N,N-二甲胺基吡啶(0.279 g,2.28 mmol),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氯仿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氯仿=100/0~95/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二-十八碳-9,12-二烯酸(9Z,9'Z,12Z,12'Z)-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2.08 g,2.06 mmol,產率90%)。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6.7 Hz, 9H), 1.23 - 1.40 (m, 9H), 1.43 (s, 9H), 1.57 - 1.66 (m, 14H), 2.05 (q, J = 6.8 Hz, 12H), 2.32 (t, J = 7.6 Hz, 6H), 2.77 (t, J = 6.5 Hz, 6H), 4.34 (s, 6H), 4.81 (br s, 1H), 5.28 - 5.43 (m, 12H). 步驟2 於步驟1中所獲得之二-十八碳-9,12-二烯酸(9Z,9'Z,12Z,12'Z)-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2.05 g,2.03 mmol,90%)之二氯甲烷(10 mL)溶液中加入三氟乙酸(2 mL,26.0 mmol),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氯仿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胺基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100/0~95/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二-十八碳-9,12-二烯酸(9Z,9'Z,12Z,12'Z)-2-(羥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胺丙烷-1,3-二基酯(1.70 g,1.84 mmol,產率91%)。 ESI-MS m/z: 909 (M + H)+ . 步驟3 於步驟2中所獲得之二-十八碳-9,12-二烯酸(9Z,9'Z,12Z,12'Z)-2-(羥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胺丙烷-1,3-二基酯(0.8933 g,0.983 mmol)之二氯甲烷(9 mL)溶液中加入(9Z,12Z)-十八碳-9,12-二烯酸(Sigmα-Aldrich公司製造,2.37 g,8.45 mmol)、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1.62 g,8.45 mmol)及N,N-二甲胺基吡啶(0.206 g,1.69 mmol),於室溫下攪拌2小時。於減壓下濃縮。利用胺基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0/10~75/2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二-十八碳-9,12-二烯酸(9Z,9'Z,12Z,12'Z)-2-((4-(二甲胺基)丁醯基氧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胺丙烷-1,3-二基酯(0.900 g,0.881 mmol,產率90%)。 ESI-MS m/z: 1022 (M + H)+ . 步驟4 於步驟3中所獲得之二-十八碳-9,12-二烯酸(9Z,9'Z,12Z,12'Z)-2-((4-(二甲胺基)丁醯基氧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胺丙烷-1,3-二基酯(0.805 g,0.788 mmol)之氯仿(4 mL)溶液中加入碘甲烷(0.493 m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使殘渣溶解於少量之甲醇-氯仿(1:1)中,負載到離子交換樹脂(Dowex(TM) 1x-2 100目數,Cl型,約20倍量,經水及甲醇預洗淨)上,利用甲醇-氯仿(1:1)溶出。將溶出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0/10~80/2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740 g,0.690 mmol,產率88%)。 ESI-MS m/z: 1036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4 Hz, 9H), 1.21 - 1.40 (m, 45H), 1.54 - 1.65 (m, 6H), 2.01 - 2.08 (m, 12H), 2.09 - 2.19 (m, 2H), 2.24 (t, J = 7.4 Hz, 2H), 2.32 (t, J = 7.5 Hz, 4H), 2.57 (t, J = 6.2 Hz, 2H), 2.77 (t, J = 6.3 Hz, 6H), 3.41 (s, 9H), 3.84 (t, J = 8.3 Hz, 2H), 4.37 - 4.50 (m, 6H), 5.28 - 5.43 (m, 12H), 6.72 (br s, 1H). [實施例29] 4-(1,3-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2-基胺基)-N,N,N-三甲基-4-側氧基丁烷-1-氯化銨(化合物II-22) 步驟1 於2-胺基-2-(羥基甲基)-1,3-丙二醇(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7.41 g,61.2 mmol)之二氯甲烷(60 mL)溶液中加入第三丁基二甲基氯矽烷(Sigmα-Aldrich公司製造,9.43 g,60.7 mmol)及咪唑(Nacalai Tesque公司製造,5.51 g,80.9 mmo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鹽水,利用氯仿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胺基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100/0~95/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6-((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甲基)-2,2,3,3,9,9,10,10-八甲基-4,8-二氧雜-3,9-二矽十一烷-6-胺(3.80 g,8.19 mmol,產率40%)。 ESI-MS m/z: 464 (M + H)+ . 步驟2 於步驟1中所獲得之6-((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甲基)-2,2,3,3,9,9,10,10-八甲基-4,8-二氧雜-3,9-二矽十一烷-6-胺(1.28 g,2.76 mmol)之二氯甲烷(10 mL)溶液中加入4-(二甲胺基)酪酸鹽酸鹽(Sigmα-Aldrich公司製造,0.708 g,4.14 mmol)、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0.810 g,4.14 mmol)、N,N-二甲胺基吡啶(0.0170 g,0.138 mmol)及N,N-二異丙基乙基胺(1.45 mL,8.31 mmo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於減壓下濃縮。利用胺基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N-(6-((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甲基)-2,2,3,3,9,9,10,10-八甲基-4,8-二氧雜-3,9-二矽十一烷-6-基)-4-(二甲胺基)丁烷醯胺(1.22 g,2.11 mmol,產率76%)。 ESI-MS m/z: 578 (M + H)+ . 步驟3 於步驟2中所獲得之N-(6-((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甲基)-2,2,3,3,9,9,10,10-八甲基-4,8-二氧雜-3,9-二矽十一烷-6-基)-4-(二甲胺基)丁烷醯胺(1.08 g,1.87 mmol)之四氫呋喃(10 mL)溶液中加入四丁基氟化銨(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約1 mol/L四氫呋喃溶液,7.49 mL,7.49 mmol),於室溫下攪拌2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9Z,12Z)-十八碳-9,12-二烯酸(2.05 g,7.31 mmol)、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1.44 g,7.51 mmol)及N,N-二甲胺基吡啶(0.0340 g,0.278 mmo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於減壓下濃縮。利用胺基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60/40~50/5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二-十八碳-9,12-二烯酸(9Z,9'Z,12Z,12'Z)-2-(4-(二甲胺基)丁烷醯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405 g,0.396 mmol,產率21%)。 ESI-MS m/z: 1022 (M + H)+ . 步驟4 於步驟3中所獲得之二-十八碳-9,12-二烯酸(9Z,9'Z,12Z,12'Z)-2-(4-(二甲胺基)丁烷醯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335 g,0.328 mmol)之氯仿(3 mL)溶液中加入碘甲烷(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200 mL),於室溫下攪拌2小時。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使殘渣溶解於少量之甲醇-氯仿(1:1)中,負載到離子交換樹脂(Dowex(TM) 1x-2 100目數,Cl型,約20倍量,經水及甲醇預洗淨)上,利用甲醇-氯仿(1:1)溶出。將溶出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0/10~80/2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324 g,0.302 mmol,產率92%)。 ESI-MS m/z: 1036 (M)+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0 Hz, 9H), 1.23 - 1.40 (m, 45H), 1.55 - 1.64 (m, 6H), 2.01 - 2.12 (m, 14H), 2.34 (t, J = 7.6 Hz, 6H), 2.43 (t, J = 6.3 Hz, 2H), 2.77 (t, J = 6.6 Hz, 6H), 3.37 (s, 9H), 3.77 - 3.83 (m, 2H), 4.43 (s, 6H), 5.28 - 5.42 (m, 12H), 6.62 (br s, 1H). [實施例30] 2-(1,3-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2-基胺基)-N,N,N-三甲基-2-側氧基乙烷氯化銨(化合物II-23) 利用與實施例29相同之方法,並使用N,N-二甲基甘胺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代替4-(二甲胺基)酪酸鹽酸鹽,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356 g,0.341 mmol,連續產率17%)。 ESI-MS m/z: 1008 (M)+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0 Hz, 9H), 1.23 - 1.40 (m, 44H), 1.54 - 1.64 (m, 26H), 2.01 - 2.08 (m, 12H), 2.35 (t, J = 7.6 Hz, 6H), 2.77 (t, J = 6.8 Hz, 6H), 3.40 (s, 9H), 4.46 (s, 6H), 4.70 (s, 2H), 5.28 - 5.42 (m, 12H), 9.54 (br s, 1H). [實施例31] 4-((6Z,9Z,29Z,32Z)-20-羥基-20-((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三十八碳-6,9,29,32-四烯-19-基氧基)-N,N,N-三甲基-4-側氧基丁烷-1-氯化銨(化合物III-1) 使用利用依據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2/0172411號說明書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獲得之4-(二甲胺基)丁酸(6Z,9Z,29Z,32Z)-20-羥基-20-((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三十八碳-6,9,29,32-四烯-19-基酯(0.144 g,0.156 mmol),利用與實施例1之步驟2相同之方法獲得標題化合物(0.146 g,0.150 mmol,產率96%)。 ESI-MS m/z: 935 (M)+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6.9 Hz, 9H), 1.16 - 1.79 (m, 60H), 1.98 - 2.17 (m, 15H), 2.52 - 2.59 (m, 2H), 2.77 (t, J = 6.6 Hz, 6H), 3.44 (s, 9H), 3.69 - 3.81 (m, 2H), 4.94 - 4.98 (m, 1H), 5.29 - 5.42 (m, 12H). [實施例32] (6Z,9Z,28Z,31Z)-N,N-二甲基-N-((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三十七碳-6,9,28,31-四烯-19-氯化銨(化合物IV-1) 步驟1 於利用依據國際公開第2010/042877號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獲得之(6Z,9Z,28Z,31Z)-三十七碳-6,9,28,31-四烯-19-酮(0.194 g,0.368 mmol)之1,2-二氯乙烷(2 mL)溶液中加入甲基胺(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約40%甲醇溶液,0.110 mL,1.1 mmol)與乙酸(0.063 mL,1.1 mmol)。進而添加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0.117 g,0.552 mmol)後,於室溫下攪拌2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甲基胺(約40%甲醇溶液,0.110 mL,1.1 mmol)、乙酸(0.063 mL,1.1 mmol)、及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0.117 g,0.552 mmol),攪拌2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己烷萃取2次。合併有機層,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100/0~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6Z,9Z,28Z,31Z)-N-甲基三十七碳-6,9,28,31-四烯-19-胺(0.121 g,0.223 mmol,產率61%)。 ESI-MS m/z: 543 (M + H)+ . 步驟2 於步驟1中所獲得之(6Z,9Z,28Z,31Z)-N-甲基三十七碳-6,9,28,31-四烯-19-胺(0.121 g,0.223 mmol)中加入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0.154 g,0.446 mmol)及50%氫氧化鈉水溶液(0.107 g,1.34 mmol),於油浴上135℃下攪拌2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加入飽和鹽水,利用己烷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100/0~85/1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6Z,9Z,28Z,31Z)-N-甲基-N-((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三十七碳-6,9,28,31-四烯-19-胺(0.139 g,0.175 mmol,產率79%)。 ESI-MS m/z: 792 (M + H)+ . 步驟3 使用步驟2中所獲得之(6Z,9Z,28Z,31Z)-N-甲基-N-((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三十七碳-6,9,28,31-四烯-19-胺(0.139 g,0.175 mmol),藉由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114 g,0.135 mmol,產率77%)。 ESI-MS m/z: 806 (M)+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0 Hz, 9H), 1.26 - 1.56 (m, 54H), 1.65 - 1.73 (m, 2H), 1.80 - 1.88 (m, 2H), 2.05 (q, J = 7.0 Hz, 12H), 2.77 (t, J = 6.3 Hz, 6H), 3.22 - 3.27 (m, 1H), 3.31 (s, 6H), 3.58 - 3.62 (m, 2H), 5.29 - 5.42 (m, 12H). [實施例33] N,N,N-三甲基-3-(棕櫚醯氧基)-2,2-雙((棕櫚醯氧基)甲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24) 步驟1 於實施例24之步驟1中所獲得之2-((二甲胺基)甲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0.420 g,2.57 mmol)之1,2-二氯乙烷(5 mL)溶液中加入吡啶(3.12 mL,38.6 mmol)後,於室溫下加入棕櫚醯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6.22 mL,20.6 mmol),於70℃下攪拌2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加入水,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二棕櫚酸2-((二甲胺基)甲基)-2-((棕櫚醯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650 g,0.740 mmol,產率29%)。 ESI-MS m/z: 879 (M + H)+ 步驟2 使用步驟1中所獲得之二棕櫚酸2-((二甲胺基)甲基)-2-((棕櫚醯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65 g,0.74 mmol),藉由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056 g,0.060 mmol,產率8%)。 ESI-MS m/z: 893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7.0 Hz, 9H), 1.21 - 1.34 (m, 72H), 1.54 - 1.64 (m, 6H), 2.38 (t, J = 7.6 Hz, 6H), 3.62 (s, 9H), 3.95 (s, 2H), 4.29 (s, 6H). [實施例34] N,N,N-三甲基-3-(十四碳醯氧基)-2,2-雙((十四碳醯氧基)甲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25) 利用與實施例33相同之方法,並使用肉豆蔻醯氯(和光純藥工業)代替棕櫚醯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045 g,0.053 mmol,連續產率4%)。 ESI-MS m/z: 809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8 Hz, 9H), 1.21 - 1.34 (m, 60H), 1.54 - 1.64 (m, 6H), 2.38 (t, J = 7.6 Hz, 6H), 3.64 (s, 9H), 3.96 (s, 2H), 4.29 (s, 6H). [實施例35] 3-(十二碳醯氧基)-2,2-雙((十二碳醯氧基)甲基)-N,N,N-三甲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26) 利用與實施例33相同之方法,並使用月桂醯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代替棕櫚醯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085 g,0.112 mmol,連續產率9%)。 ESI-MS m/z: 725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J = 6.8 Hz, 9H), 1.19 - 1.34 (m, 48H), 1.54 - 1.64 (m, 6H), 2.38 (t,J = 7.6 Hz, 6H), 3.66 (s, 9H), 3.97 (s, 2H), 4.30 (s, 6H). [實施例36] (Z)-N,N,N-三甲基-3,3-雙((油醯氧基)甲基)二十一碳-12-烯-1-氯化銨(化合物II-27) 步驟1 使丙二酸二甲酯(1.00 g,7.57 mmol)溶解於乙腈(25 mL)中,加入甲磺酸(Z)-八-9-烯-1-基酯(3.15g,9.08 mmol)、碳酸銫(4.93 g,15.1 mmol)及四丁基碘化銨(3.35 g,9.08 mmol),於60℃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己烷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0/10~70/3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丙二酸(Z)-二甲基2-(十八碳-9-烯-1-基)酯(2.54 g,6.64 mmol,產率88%)。 ESI-MS m/z: 383 (M + H)+ 步驟2 使步驟1中所獲得之丙二酸(Z)-二甲基2-(十八碳-9-烯-1-基)酯(0.500 g,1.31 mmol)溶解於甲苯(6 mL)中,於冰浴冷卻下加入氫化鈉(油性,60%,0.209 g,5.23 mmol),進行攪拌直至發泡消失。繼而加入2-氯-N,N-二甲基乙烷胺鹽酸鹽(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377 g,2.61 mmol),於100℃下攪拌2小時。於冰浴冷卻下,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氯仿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9/1~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丙二酸(Z)-二甲基2-(2-(二甲胺基)乙基)-2-(十八碳-9-烯-1-基)酯(0.258 g,0.569 mmol,產率44%)。 ESI-MS m/z: 454 (M + H)+ 步驟3 利用與實施例19之步驟2相同之方法,並使用步驟2中所獲得之丙二酸(Z)-二甲基2-(2-(二甲胺基)乙基)-2-(十八碳-9-烯-1-基)酯(0.250 g,0.551 mmol),而獲得(Z)-2-(2-(二甲胺基)乙基)-2-(十八碳-9-烯-1-基)丙烷-1,3-二醇(0.220 g,0.553 mmol,定量)。 ESI-MS m/z: 398 (M + H)+ 步驟4 使步驟3中所獲得之(Z)-2-(2-(二甲胺基)乙基)-2-(十八碳-9-烯-1-基)丙烷-1,3-二醇(0.220 g,0.553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2 mL)中,加入N,N-二異丙基乙基胺(0.386 mL,2.21 mmol),於冰浴冷卻下加入油醯氯(Sigmα-aldrich公司製造,0.457 mL,1.38 mmol),於室溫下攪拌10分鐘。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己烷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0/10~50/5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二油酸(Z)-2-(2-(二甲胺基)乙基)-2-((Z)-十八碳-9-烯-1-基)丙烷-1,3-二基酯(0.280 g,0.302 mmol,產率55%)。 ESI-MS m/z: 927 (M + H)+ 步驟5 使用步驟4中所獲得之二油酸(Z)-2-(2-(二甲胺基)乙基)-2-((Z)-十八碳-9-烯-1-基)丙烷-1,3-二基酯(0.280 g,0.302 mmol),藉由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199 g,0.204 mmol,產率67%)。 ESI-MS m/z: 941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7.0 Hz, 9H), 1.22 - 1.39 (m, 66H), 1.55 - 1.65 (m, 4H), 1.70 - 1.78 (m, 2H), 1.98 - 2.06 (m, 12H), 2.33 (t, J = 7.6 Hz, 4H), 3.46 (s, 9H), 3.58 - 3.65 (m, 2H), 3.93 - 4.03 (m, 4H), 5.29-5.39 (m, 6H). [實施例37] (Z)-N,N,N-三甲基-4,4-雙((油醯基氧基)甲基)二十二碳-13-烯-1-氯化銨(化合物II-28) 步驟1 利用與實施例36之步驟2相同之方法,並使用3-氯-N,N-二甲基丙烷-1-胺鹽酸鹽(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代替2-氯-N,N-二甲基乙烷胺鹽酸鹽,而獲得丙二酸(Z)-二甲基2-(3-(二甲胺基)丙基)-2-(十八碳-9-烯-1-基)酯(0.210 g,0.449 mmol,產率34%)。 ESI-MS m/z: 468 (M + H)+ 步驟2 利用與實施例36之步驟3、4、5相同之方法,並使用步驟1中所獲得之丙二酸(Z)-二甲基2-(3-(二甲胺基)丙基)-2-(十八碳-9-烯-1-基)酯(0.210 g,0.449 mmol)代替丙二酸(Z)-二甲基2-(2-(二甲胺基)乙基)-2-(十八碳-9-烯-1-基)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042 g,0.042 mmol,連續產率9%)。 ESI-MS m/z: 955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8 Hz, 9H), 1.22 - 1.36 (m, 68H), 1.56 - 1.64 (m, 4H), 1.72 - 1.82 (m, 2H),1.96 - 2.07 (m, 12H), 2.32 (t, J = 7.5 Hz, 4H), 3.38 (s, 9H), 3.39 - 3.46 (m, 2H), 3.93 (d, J = 11.2 Hz, 2H), 3.99 (d, J = 11.2 Hz, 2H), 5.28 - 5.40 (m, 6H). [實施例38] N,N,N-三甲基-3-(硬脂醯氧基)-2,2-雙((硬脂醯氧基)甲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29) 利用與實施例33相同之方法,使用硬脂醯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代替棕櫚醯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085 g,0.112 mmol,連續產率6%)。 ESI-MS m/z: 977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8 Hz, 9H), 1.21 - 1.37 (m, 84H), 1.54 - 1.64 (m, 6H), 2.38 (t, J = 7.6 Hz, 6H), 3.65 (s, 9H), 3.96 (s, 2H), 4.30 (s, 6H). [實施例39] N,N,N-三甲基-3-油醯胺-2,2-雙((油醯基氧基)甲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30) 步驟1 使實施例24之步驟1中所獲得之2-((二甲胺基)甲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0.410 g,2.51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5 mL)、吡啶(5.08 mL,62.8 mmol)之混合溶劑中。於冰浴冷卻下加入油醯氯(1.25 mL,3.77 mmol)。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氯仿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9/1~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二油酸(Z)-2-((二甲胺基)甲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190 g,0.275 mmol,產率11%)。 ESI-MS m/z: 693 (M + H)+ 步驟2 使步驟1中所獲得之二油酸(Z)-2-((二甲胺基)甲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190 g,2.51 mmol)溶解於甲苯(2 mL)中,於室溫下加入疊氮磷酸二苯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118 mL,0.549 mmol)與1,8-二氮雜雙環[5.4.0]-7-十一烯(0.0830 mL,0.549 mmol),進行1小時攪拌。由於反應之進行不充分,故而追加疊氮磷酸二苯酯(0.118 mL,0.549 mmol),於80℃下進行3小時加熱攪拌。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加入水,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60/4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二油酸(Z)-2-(疊氮基甲基)-2-((二甲胺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135 g,0.188 mmol,產率69%)。 ESI-MS m/z: 718 (M + H)+ 步驟3 使步驟2中所獲得之二油酸(Z)-2-(疊氮基甲基)-2-((二甲胺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135 g,2.51 mmol)溶解於四氫呋喃(1 mL)與水(0.1 mL)之混合溶液中,加入三苯基膦(純正化學工業公司製造,0.0740 g,0.282 mmol),進行3小時撹拌。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藉此獲得二油酸(Z)-2-((二甲胺基)甲基)-2-(油醯胺甲基)丙烷-1,3-二基酯之粗產物(0.130 g,0.188 mmol,產率100%)。 ESI-MS m/z: 691 (M + H)+ 步驟4 於步驟3中所獲得之二油酸(Z)-2-((二甲胺基)甲基)-2-(油醯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130 g,0.188 mmol)之二氯甲烷(2 mL)溶液中加入N,N-二異丙基乙基胺(0.0990 mL,0.564 mmol),於冰浴冷卻下加入油醯氯(0.0850 g,0.282 mmol),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己烷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7/3~60/4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二油酸(Z)-2-((二甲胺基)甲基)-2-(油醯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105 g,0.110 mmol,產率58%)。 ESI-MS m/z: 956 (M + H)+ 步驟5 使用步驟4中所獲得之二油酸(Z)-2-((二甲胺基)甲基)-2-(油醯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105 g,0.110 mmol),藉由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0480 g,0.0480 mmol,產率43%)。 ESI-MS m/z: 970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8 Hz, 9H), 1.21 - 1.37 (m, 60H), 1.56 - 1.65 (m, 6H), 1.96 - 2.05 (m, 12H), 2.36 (t, J = 7.6 Hz, 6H), 3.51 (s, 9H), 3.51 - 3.56 (m, 2H), 4.02 (s, 2H), 4.20 (d, J = 12.2 Hz, 2H), 4.30 (d, J = 12.2 Hz, 2H), 5.27 - 5.40 (m, 6H), 8.11 - 8.20 (m, 1H). [實施例40] N,N,N-三甲基-4-(油醯基氧基)-3,3-雙(油醯氧基甲基)丁烷-1-氯化銨(化合物II-31) 步驟1 於2-(溴甲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00 g,5.02 mmol)之四氫呋喃(10 mL)溶液中加入第三丁基二甲基氯矽烷(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3.79 g,25.1 mmol)、咪唑(Nacalai Tesque公司製造,3.42 g,50.2 mmol)、N,N-二甲胺基吡啶(0.061 g,0.502 mmo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己烷萃取2次。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乾燥後,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對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6-(溴甲基)-6-((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甲基)-2,2,3,3,9,9,10,10-八甲基-4,8-二氧雜-3,9-二矽十一烷(2.50 g,4.61 mmol,92%)。1 H-NMR (CDCl3 ) δ: 0.04 (s, 18H), 0.89 (s, 27H), 3.41 (s, 2H), 3.49 (s, 6H). 步驟2 於步驟1中所獲得之6-(溴甲基)-6-((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甲基)-2,2,3,3,9,9,10,10-八甲基-4,8-二氧雜-3,9-二矽十一烷(1.849 g,3.41 mmol)之二甲基亞碸(10 mL)溶液中加入氰化鈉(Nacalai Tesque公司製造,0.529 g,10.8 mmol),於85℃下攪拌3天。冷卻至室溫後,利用己烷將反應液進行稀釋,利用水進行洗淨,接著利用飽和鹽水進行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乾燥後,進行過濾,進行減壓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4-(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3,3-雙((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甲基)丁烷腈(1.35 g,2.77 mmol,產率81%)。 ESI-MS m/z: 489 (M + H)+ ;1 H-NMR (CDCl3 ) δ: 0.05 (s, 18H), 0.89 (s, 27H), 2.34 (s, 2H), 3.51 (s, 6H). 步驟3 於步驟2中所獲得之4-(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3,3-雙((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甲基)丁烷腈(1.34 g,2.75 mmol)之四氫呋喃(10 mL)溶液中,於冰浴冷卻下加入氫化鋁鋰(0.104 g,2.75 mmol),於室溫下攪拌2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0.495 mL,27.5 mmol)與氟化鈉(3.46 g,82.0 mmo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利用矽藻土過濾將不溶物去除,將濾液進行濃縮。利用胺基矽膠管柱層析法(乙酸乙酯)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4-(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3,3-雙((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甲基)丁烷-1-胺(0.435 g,0.884 mmol,產率32%)。 ESI-MS m/z: 493 (M + H)+ ;1 H-NMR (CDCl3 ) δ: 0.02 (s, 18H), 0.88 (s, 27H), 1.38 - 1.43 (m, 2H), 2.71 - 2.75 (m, 2H), 3.40 (s, 6H). 步驟4 於步驟3中所獲得之4-(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3,3-雙((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甲基)丁烷-1-胺(0.200 g,0.407 mmol)之1,2-二氯乙烷(3 mL)溶液中,加入38%甲醛水溶液(0.295 mL)、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0.431 g,2.03 mmo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氯仿萃取2次。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乾燥後,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0/10)對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4-(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3,3-雙((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氧基)甲基)-N,N-二甲基丁烷-1-胺之粗產物。 於所獲得之粗產物中加入四氫呋喃(2 mL)及四丁基氟化銨(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約1 mol/L四氫呋喃溶液,2.06 mL,2.06 mmol),於室溫下攪拌5小時後,於60℃下攪拌整夜。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氯仿洗淨2次。將水層於減壓下濃縮。於所獲得之殘渣中加入丙酮(2 mL)、氫氧化鈉(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2 mol/L水溶液,3 mL,6 mmol)、油醯氯(0.681 mL,2.06 mmol),於室溫下攪拌3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油醯氯(0.681 mL,2.06 mmol),於60℃下攪拌整夜。冷卻至室溫後,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氯仿萃取2次。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乾燥後進行過濾,進行減壓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二油酸(Z)-2-(2-(二甲胺基)乙基)-2-(油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之粗產物。使所獲得之粗產物溶解於少量之甲醇-氯仿(9:1)中,負載到離子交換樹脂(Waters製造,PoraPack Rxn CX,經甲醇預洗淨)上,利用氨(Sigmα-Aldirch公司製造,2 mol/L 甲醇溶液)溶出。將溶出液於減壓下濃縮,而獲得二油酸(Z)-2-(2-(二甲胺基)乙基)-2-(油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387 g,0.399 mmol,產率98%)。 ESI-MS m/z: 971 (M + H)+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7.0 Hz, 9H), 1.21 - 1.38 (m, 62H), 1.54 - 1.65 (m, 6H), 1.97 - 2.04 (m, 12H), 2.20 (s, 6H), 2.25 - 2.32 (m, 8H), 4.04 (s, 6H), 5.29 - 5.39 (m, 6H). 步驟5 藉由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法,並使用步驟4中所獲得之二油酸(Z)-2-(2-(二甲胺基)乙基)-2-(油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109 g,0.112 mol)代替三油酸2,2',2''-次氮基三(乙烷-2,1-二基)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0642 g,0.0630 mol,產率56%)。 ESI-MS m/z: 986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8 Hz, 9H), 1.23 - 1.37 (m, 74H), 1.55 - 1.64 (m, 65H), 1.78 - 1.84 (m, 2H), 1.95 - 2.06 (m, 13H), 2.35 (t, J = 7.6 Hz, 6H), 3.42 (s, 8H), 3.70 - 3.77 (m, 2H), 4.08 (s, 6H), 5.29 - 5.39 (m, 6H). [實施例41] N,N,N-三甲基-2-(3-(油醯基氧基)-2,2-雙((油醯基氧基)甲基)丙氧基)-2-氧基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32) 步驟1 於利用美國登記專利8816099號說明書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之2,2-(二甲基-1,3-二㗁烷-5,5-二基)二甲醇(0.200 g,1.14 mmol)之四氫呋喃(5 mL)溶液中加入三乙胺(0.475 mL,3.40 mmol)後,於冰浴冷卻下加入油醯氯(0.854 g,2.84 mmol),直接於冰浴冷卻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己烷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二油酸(2,2-二甲基-1,3-二㗁烷-5,5-二基)雙(亞甲基)酯(0.500 g,0.709 mmol,產率63%)。 ESI-MS m/z: 705 (M + H)+ 步驟2 於步驟1中所獲得之二油酸(2,2-二甲基-1,3-二㗁烷-5,5-二基)雙(亞甲基)酯(0.500 g,0.709 mmol)之二氯甲烷(5 mL)溶液中,於冰浴冷卻下分2次加入三氟乙酸(2.00 mL,26.0 mmol),直接於冰浴冷卻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0/10~50/5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二油酸2,2-雙(羥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207 g,0.311 mmol,產率44%)。 ESI-MS m/z: 665 (M + H)+ 步驟3 於N,N-二甲基甘胺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049 g,0.474 mmol)中加入亞硫醯氯(1 mL,13.7 mmol),於70℃下進行30分鐘加熱攪拌。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後,於減壓下濃縮,藉此獲得N,N-二甲基甘胺醯氯之粗產物。於步驟2中所獲得之二油酸2,2-雙(羥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207 g,0.311 mmol)之二氯甲烷(5 mL)溶液中,於冰浴冷卻下加入N,N-二異丙基乙基胺(0.110 mL,0.632 mmol)、上述N,N-二甲基甘胺醯氯之粗產物,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0/10~40/6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二油酸2-(((二甲基甘胺醯基)氧基)甲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077 g,0.103 mmol,產率33%)。 ESI-MS m/z: 751 (M + H)+ 步驟4 於步驟3中所獲得之二油酸2-(((二甲基甘胺醯基)氧基)甲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0770 g,0.103 mmol)之二氯甲烷(3 mL)溶液中加入吡啶(0.0330 mL,0.411 mmol)後,於冰浴冷卻下加入油醯氯(0.0620 g,0.205 mmol),於室溫下攪拌30分鐘。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己烷/乙酸乙酯=1/1之混合溶劑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二油酸2-(((二甲基甘胺醯基)氧基)甲基)-2-((油醯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122 g,0.0600 mmol,產率59%)。 ESI-MS m/z: 1015 (M + H)+ 步驟5 使用步驟4中所獲得之二油酸2-(((二甲基甘胺醯基)氧基)甲基)-2-((油醯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122 g,0.060 mmol),藉由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017 g,0.016 mmol,產率27%)。 ESI-MS m/z: 1029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8 Hz, 9H), 1.19 - 1.38 (m, 58H), 1.54 - 1.66 (m, 6H), 1.98-2.04 (m, 12H), 2.28 - 2.35 (m, 6H), 3.60 (s, 9H), 4.11 (d, J = 1.8 Hz, 6H), 4.20 (s, 2H), 5.08 (s, 2H), 5.29 - 5.41 (m, 6H). [實施例42] N,N,N-三甲基-1,3-雙(十四碳醯氧基)-2-((十四碳醯氧基)甲基)丙烷-2-氯化銨(化合物II-33) 步驟1 於2-(二甲胺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1.50 g,10.1 mmol)之四氫呋喃(10 mL)溶液中加入吡啶(4.07 mL,50.3 mmol),繼而加入十四碳醯氯(4.09 mL,15.1 mmol),於60℃下進行2小時加熱攪拌。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9/1~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分別獲得二-十四碳酸2-(二甲胺基)-2-((十四碳醯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1.50 g,1.92 mmol,產率19%)、二-十四碳酸2-(二甲胺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750 g,1.32 mmol,產率13%)、及十四碳酸2-(二甲胺基)-3-羥基-2-(羥基甲基)丙酯(0.220 g,0.612 mmol,產率6%)。 ESI-MS m/z: 781 (M + H)+ ESI-MS m/z: 570 (M + H)+ ESI-MS m/z: 360 (M + H)+ 步驟2 使用步驟1中所獲得之二-十四碳酸2-(二甲胺基)-2-((十四碳醯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1.50 g,1.92 mmol),藉由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530 g,0.638 mmol,產率33%)。 ESI-MS m/z: 795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J = 6.8 Hz, 9H), 1.21 - 1.33 (m, 60H), 1.55 - 1.65 (m, 6H), 2.37 (t,J = 7.6 Hz, 6H), 3.71 (s, 9H), 4.59 (s, 6H). [實施例43] N,N,N-三甲基-1,3-雙(油醯基氧基)-2-((十四碳醯氧基)甲基)丙烷-2-氯化銨(化合物II-34) 步驟1 於實施例42之步驟1中所獲得之十四碳酸2-(二甲胺基)-3-羥基-2-(羥基甲基)丙酯(0.220 g,0.612 mmol)之1,2-二氯乙烷(3 mL)溶液中加入吡啶(0.297 mL,3.67 mmol),繼而加入油醯氯(0.552 g,1.84 mmol),於60℃下進行1小時加熱攪拌。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8/2~85/1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二油酸2-(二甲胺基)-2-((十四碳醯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250 g,0.281 mmol,產率46%)。 ESI-MS m/z: 889 (M + H)+ 步驟2 使用步驟1中所獲得之二油酸2-(二甲胺基)-2-((十四碳醯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250 g,0.281 mmol),藉由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065 g,0.069 mmol,產率25%)。 ESI-MS m/z: 903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7.0 Hz, 9H), 1.22 - 1.38 (m, 60H), 1.56 - 1.66 (m, 6H), 1.97 - 2.05 (m, 8H), 2.39 (t, J = 7.6 Hz, 6H), 3.72 (s, 9H), 4.58 (s, 6H), 5.28 - 5.40 (m, 4H). [實施例44] N,N,N-三甲基-1-(油氧基)-3-(十四碳醯氧基)-2-((十四碳醯氧基)甲基)丙烷-2-氯化銨(化合物II-35) 步驟1 於實施例42之步驟1中所獲得之二-十四碳酸2-(二甲胺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750 g,1.32 mmol)之1,2-二氯乙烷(3 mL)溶液中加入吡啶(0.532 mL,6.58 mmol),繼而加入油醯氯(0.792 g,1.84 mmol),於60℃下進行1小時加熱攪拌。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二-十四碳酸2-(二甲胺基)-2-((油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750 g,0.899 mmol,產率68%)。 ESI-MS m/z: 835 (M + H)+ 步驟2 使用步驟1中所獲得之二-十四碳酸2-(二甲胺基)-2-((油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750 g,0.899 mmol),藉由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092 g,0.104 mmol,產率12%)。 ESI-MS m/z: 849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8 Hz, 9H), 1.19 - 1.38 (m, 60H), 1.56 - 1.65 (m, 6H), 1.98 - 2.06 (m, 4H), 2.39 (t, J = 7.6 Hz, 6H), 3.72 (s, 9H), 4.59 (s, 6H), 5.30 - 5.39 (m, 2H). [實施例45] N,N,N-三甲基-3-(十四碳醯氧基)-2-((十四碳醯氧基)甲基)-2-(((十四烷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36) 步驟1 於實施例24之步驟1中所獲得之2-((二甲胺基)甲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0.820 g,5.02 mmol)之四氫呋喃(7 mL)溶液中加入吡啶(2.03 mL,38.6 mmol)後,於冰浴冷卻下加入十四碳醯氯(0.930 mL,3.77 mmol),於60℃下進行2小時攪拌。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添加水,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70/3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二-十四碳酸2-((二甲胺基)甲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150 g,0.257 mmol,產率5%)。 ESI-MS m/z: 584 (M + H)+ 步驟2 於步驟1中所獲得之二-十四碳酸2-((二甲胺基)甲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060 g,0.103 mmol)之二氯甲烷(3 mL)溶液中加入三乙胺(0.017 mL,0.123 mmol),於冰浴冷卻下加入4-硝基苯基氯甲酸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025 g,0.123 mmol)、繼而加入十四烷基胺(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022 g,0.103 mmol),於室溫下攪拌一夜。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70/3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二-十四碳酸2-((二甲胺基)甲基)-2-(((十四烷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052 g,0.063 mmol,產率62%)。 ESI-MS m/z: 824 (M + H)+ 步驟3 使用步驟2中所獲得之二-十四碳酸2-((二甲胺基)甲基)-2-(((十四烷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052 g,0.063 mmol),藉由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012 g,0.014 mmol,產率21%)。 ESI-MS m/z: 838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7.0 Hz, 9H), 1.22 - 1.33 (m, 62H), 1.51 - 1.61 (m, 6H), 2.38 (t, J = 7.6 Hz, 4H), 3.13 (dd, J = 14.2, 5.8 Hz, 2H), 3.59 (s, 9H), 4.12 (s, 2H), 4.19 (s, 2H), 4.21 (d, J = 12.0 Hz, 2H), 4.25 (d, J = 12.0 Hz, 2H), 6.72 (t, J = 5.8 Hz, 1H). [實施例46] N,N,N-三甲基-3-((十八烷基胺甲醯基)氧基)-2,2-雙((十四碳醯氧基)甲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37) 步驟1 利用與實施例45相同之方法,並使用硬脂胺(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代替十四烷基胺,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015 g,0.016 mmol,連續產率0.5%)。 ESI-MS m/z: 894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8 Hz, 9H), 1.21 - 1.34 (m, 70H), 1.51 - 1.62 (m, 6H), 2.38 (t, J = 7.6 Hz, 4H), 3.13 (dd, J = 14.3, 5.8 Hz, 2H), 3.60 (s, 9H), 4.12 (s, 2H), 4.19 (s, 2H), 4.21 (d, J = 12.2 Hz, 2H), 4.25 (d, J = 12.2 Hz, 2H), 6.69 (t, J = 5.8 Hz, 1H). [實施例47] N,N,N-三甲基-3-(硬脂醯氧基)-2,2-雙((十四碳醯氧基)甲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37) 步驟1 於利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09年,第48卷,p.2126-2130記載之方法所合成之(5-(溴甲基)-2,2-二甲基-1,3-二㗁烷-5-基)甲醇(1.00 g,4.18mmol)之吡啶(10 mL)溶液中加入硬脂醯氯(2.53 g,8.36 mmol),於室溫下攪拌30分鐘。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硬脂酸(5-(溴甲基)-2,2-二甲基-1,3-二㗁烷-5-基)甲酯(0.95 g,1.879 mmol,產率45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0 Hz, 9H), 1.23-1.40 (m, 44H), 1.54-1.64 (m, 26H), 2.01-2.08 (m, 12H), 2.35 (t, J = 7.6 Hz, 6H), 2.77 (t, J = 6.8 Hz, 6H), 3.40 (s, 9H), 4.46 (s, 6H), 4.70 (s, 2H), 28-5.42 (m, 12H), 9.54 (br s, 1H). 步驟2 於步驟1中所獲得之硬脂酸(5-(溴甲基)-2,2-二甲基-1,3-二㗁烷-5-基)甲酯(0.95 g,1.879 mmol)之N,N-二甲基甲醯胺(10 mL)溶液中,加入二甲胺(2.0 mol/L四氫呋喃溶液,5.64 mL,11.3 mmol),於微波照射下以120℃攪拌13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9/1~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硬脂酸(5-((二甲胺基)甲基)-2,2-二甲基-1,3-二㗁烷-5-基)甲酯(0.14 g,0.298 mmol,產率16 %)。 ESI-MS m/z: 470 (M + H)+ 步驟3 利用與實施例41之步驟2相同之方法,使用步驟1中所獲得之硬脂酸(5-((二甲胺基)甲基)-2,2-二甲基-1,3-二㗁烷-5-基)甲酯(0.140 g,0.298 mmol),而獲得硬脂酸3-(二甲胺基)-2,2-雙(羥基甲基)丙酯(0.12 g,0.279 mmol,產率94 %)。 ESI-MS m/z: 430 (M + H)+ 步驟4 於步驟3中所獲得之硬脂酸3-(二甲胺基)-2,2-雙(羥基甲基)丙酯(0.12 g,0.279 mmol)之二氯甲烷(2 mL)溶液中加入吡啶(0.122 mL,1.51 mmol)後,於冰浴冷卻下加入十四碳醯氯(0.224 g,0.98 mmol),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二-十四碳酸2-((二甲胺基)甲基)-2-((硬脂醯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150 g,0.176 mmol,產率63%)。 ESI-MS m/z: 851 (M + H)+ 步驟5 使用步驟4中所獲得之二-十四碳酸-((二甲胺基)甲基)-2-((硬脂醯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150 g,0.176 mmol),藉由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032 g,0.056 mmol,產率32%)。 ESI-MS m/z: 865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8 Hz, 9H), 1.19 - 1.33 (m, 68H), 1.54 - 1.65 (m, 6H), 2.38 (t, J = 7.6 Hz, 6H), 3.63 (s, 9H), 3.95 (s, 2H), 4.29 (s, 6H). [實施例48] N,N,N-三甲基-3-(((Z)-十四碳-9-烯醯基)氧基)-2,2-雙((((Z)-十四碳-9-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39) 步驟1 於肉豆蔻油酸(Nu-Chek Prep, Inc公司製造,2.50 g,11.0 mmol)之二氯甲烷(20 mL)溶液中加入亞硫醯氯(1.61 mL,22.1 mmol)與N,N-二甲基甲醯胺(8.55  L,0.110 mmol),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藉此獲得肉豆蔻醯氯之粗產物(2.70 g,11.04 mmol,產率100%)。 步驟2 利用與實施例33相同之方法,並使用步驟1中所獲得之肉豆蔻醯氯(1.88 g,7.66 mmol)代替棕櫚醯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350 g,0.417 mmol,連續產率27%)。 ESI-MS m/z:803 (M)+ ;1 H-NMR (CDCl3 ) δ: 0.86 - 0.94 (m, 9H), 1.26 - 1.39 (m, 36H), 1.53 - 1.64 (m, 6H), 1.97 - 2.07 (m, 12H), 2.38 (t, J = 7.6 Hz, 6H), 3.67 (s, 9H), 3.99 (s, 2H), 4.30 (s, 6H), 5.29 - 5.39 (m, 6H). [實施例49] 2-((4-((1,3-雙(十四碳醯氧基)-2-((十四碳醯氧基)甲基)丙烷-2-基)胺基)-4-側氧丁醯基)氧基)-N,N,N-三甲基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40) 步驟1 於利用依據“Australian Journal of Chemistry”,2013年,第66卷,p.23-29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合成之4-((1,3-雙(十四碳醯氧基)-2-((十四碳醯氧基)甲基)丙烷-2-基)胺基)-4-側氧丁酸(0.250 g,0.293 mmol)之二氯甲烷(3 mL)溶液中依序加入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0.084 g,0.440 mmol)、2-(二甲胺基)乙烷-1-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039 g,0.440 mmol)、4-二甲胺基吡啶(0.036 g,0.293 mmo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9/1~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二-十四碳酸2-(4-(2-(二甲胺基)乙氧基)-4-側氧丁烷醯胺)-2-((十四碳醯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200 g,0.217 mmol,產率74%)。 ESI-MS m/z: 924 (M + H)+ 步驟2 使用步驟1中所獲得之二-十四碳酸2-(4-(2-(二甲胺基)乙氧基)-4-側氧丁烷醯胺)-2-((十四碳醯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200 g,0.217 mmol),藉由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150 g,0.154 mmol,產率71%)。 ESI-MS m/z: 938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8 Hz, 9H), 1.20 - 1.34 (m, 60H), 1.56 - 1.65 (m, 6H), 2.34 (t, J = 7.6 Hz, 6H), 2.54 (br s, 4H), 3.48 (s, 9H), 4.13 - 4.21 (m, 2H), 4.40 (s, 6H), 4.57 - 4.65 (m, 2H), 6.22 (s, 1H). [實施例50] 3-((4-((1,3-雙(十四碳醯氧基)-2-((十四碳醯氧基)甲基)丙烷-2-基)胺基)-4-側氧丁醯基)氧基)-1-甲基啶-1-鎓氯(化合物II-41) 利用與實施例49相同之方法,並使用啶-3-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代替2-(二甲胺基)乙烷-1-醇,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350 g,0.417 mmol,連續產率46%)。 ESI-MS m/z: 976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7.0 Hz, 9H), 1.18 - 1.35 (m, 66H), 1.55 - 1.66 (m, 6H), 1.97 - 2.10 (m, 1H), 2.14 - 2.26 (m, 2H), 2.45 - 2.70 (m, 6H), 3.34 (s, 3H), 3.61 - 4.07 (m, 6H), 4.41 (s, 6H), 5.03 - 5.10 (m, 1H), 6.50 (s, 1H). [實施例51] N,N,N-三甲基-16,22-二側氧基-19-(((十四烷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17,21-二氧雜-15,23-二氮雜三十七烷-19-氯化銨(化合物II-42) 步驟1 於2-(二甲胺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0.15 g,1.01 mmol)中依序加入甲苯(4 mL)、三乙胺(0.280 mL,2.01 mmol)、1-十四烷異氰酸酯(1.66 mL,6.03 mmol),使用微波反應裝置以100℃進行4小時反應。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氯仿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9/1~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雙(十四烷基胺基甲酸)2-(二甲胺基)-2-(((十四烷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872 g,1.01 mmol,產率100%)。 ESI-MS m/z: 868 (M + H)+ 步驟2 使用步驟1中所獲得之雙(十四烷基胺基甲酸)2-(二甲胺基)-2-(((十四烷基胺甲醯基)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872 g,1.01 mmol),藉由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761 g,0.829 mmol,產率82%)。 ESI-MS m/z: 882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7.0 Hz, 9H), 1.22-1.32 (m, 66H), 1.47 - 1.56 (m, 6H), 3.13 (td, J = 14.3, 6.0 Hz, 6H), 3.58 (s, 9H), 4.52 (s, 6H), 6.69 (t, J = 6.0 Hz, 3H). [實施例52] N,N,N-三甲基-1,3-雙(3,7,11,15-四甲基十六碳醯氧基)-2-((3,7,11,15-四甲基十六碳醯基)甲基)丙烷-2-氯化銨(化合物II-43) 於2-二甲胺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0.0170 g,0.112 mmol)之1,2-二氯乙烷(1 mL)溶液中加入3,7,11,15-四甲基十六烷酸(0.1826 g,0.561 mmol)、((((1-氰基-2-乙氧基-2-側氧亞乙基)胺基)氧基)-4-嗎啉基亞甲基)二甲基銨六氟磷酸鹽(Sigmα-Aldirch公司製造,0.240 g,0.561 mmol)、N,N-二異丙基乙基胺(0.098 mL,0.561 mmol),於60℃下攪拌整夜。冷卻至室溫後,於減壓下濃縮。利用胺基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雙(3,7,11,15-四甲基十六烷酸)2-(二甲胺基)-2-((3,7,11,15-四甲基十六碳醯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之粗產物。於所獲得之粗產物中加入碘甲烷(1.00 mL,16.0 mmo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使殘渣溶解於少量之甲醇-氯仿(1:1)中,負載到離子交換樹脂(Dow Chemical製造,Dowex(TM) 1x-2 100目數,Cl型,約20倍量,經水及甲醇預洗淨)上,利用甲醇-氯仿(1:1)溶出。將溶出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0766 g,0.071 mmol,產率63%)。 ESI-MS m/z: 1043 (M)+ ;1 H-NMR (CDCl3 ) δ: 0.81 - 0.87 (m, 36H), 0.92 (d, J = 6.7 Hz, 9H), 0.97 - 1.42 (m, 60H), 1.51 (tt, J = 19.8, 6.7 Hz, 3H), 1.84 - 1.97 (m, 3H), 2.16 (ddd, J = 15.5, 8.4, 2.3 Hz, 3H), 2.38 (ddd, J = 15.5, 5.6, 1.6 Hz, 3H), 3.72 (s, 9H), 4.55 (s, 6H). [實施例53] N,N,N-三甲基-2-((十四碳醯氧基)甲基)-2-十四烷基十六烷-1-氯化銨(化合物II-44) 利用與實施例19相同之方法,並分別使用1-溴十四烷(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肉豆蔻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代替實施例19步驟1中所使用之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與步驟4中所使用之(9Z,12Z)-十八碳-9,12-二烯酸,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292 g,0.39 mmol,連續產率22%)。 ESI-MS m/z: 721 (M)+ ;1 H-NMR (CD3 OD) δ: 0.90 (t, J = 6.8 Hz, 9H), 1.28 - 1.32 (m, 70H), 1.49 (br s, 2H), 1.63-1.66 (m, 2H), 2.42 (t, J = 7.2 Hz, 2H), 3.26 (s, 9H), 3.43 (s, 2H), 4.18 (s, 2H). [實施例54] 2-十六烷基-N,N,N-三甲基-2-((棕櫚醯氧基)甲基)十八烷-1-氯化銨(化合物II-45) 利用與實施例19相同之方法,並分別使用1-溴十六烷(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棕櫚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代替實施例19步驟1中所使用之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與步驟4中所使用之(9Z,12Z)-十八碳-9,12-二烯酸,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195 g,0.23 mmol,連續產率5%)。 ESI-MS m/z: 805 (M)+ ;1 H-NMR (CD3 OD) δ: 0.90 (t, J = 6.8 Hz, 9H), 1.28 - 1.33 (m, 82H), 1.49 (br s, 2H), 1.63 - 1.67 (m, 2H), 2.43 (t, J = 7.2 Hz, 2H), 3.26 (s, 9H), 3.43 (s, 2H), 4.18 (s, 2H). [實施例55] N,N,N-三甲基-2-((硬脂醯氧基)甲基)-2-十四烷基十六碳-1-氯化銨(化合物II-46) 利用與實施例19相同之方法,並分別使用1-溴十四烷(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硬脂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代替實施例19步驟1中所使用之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與步驟4中所使用之(9Z,12Z)-十八碳-9,12-二烯酸,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421 g,0.52 mmol,連續產率20%)。 ESI-MS m/z: 777 (M)+ ;1 H-NMR (CD3 OD) δ: 0.90 (t, J = 6.8 Hz, 9H), 1.29 - 1.33 (m, 78H), 1.49 (br s, 2H), 1.63 - 1.67 (m, 2H), 2.43 (t, J = 7.2 Hz, 2H), 3.27(s, 9H), 3.44 (s, 2H), 4.18 (s, 2H). [實施例56] 3-(十二碳醯氧基)-N,N,N-三甲基-2,2-雙((硬脂醯氧基)甲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47) 利用與實施例46相同之方法,並分別使用月桂醯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硬脂醯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代替實施例46步驟1中所使用之硬脂醯氯與步驟4中所使用之十四碳醯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200 g,0.417 mmol,連續產率0.3%)。 ESI-MS m/z: 893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9 Hz, 9H), 1.21-1.32(m, 72H), 1.57 - 1.64 (m, 6H), 2.38 (t, J = 7.6 Hz, 6H), 3.63 (s, 9H), 3.99 (s, 2H), 4.29 (s, 6H). [實施例57] 3-(十二碳醯氧基)-N,N,N-三甲基-2,2-雙((棕櫚醯氧基)甲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48) 利用與實施例47相同之方法,並分別使用月桂醯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棕櫚醯氯(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代替實施例47步驟1中所使用之硬脂醯氯與步驟4中所使用之十四碳醯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350 g,0.40 mmol,連續產率0.6%)。 ESI-MS m/z: 837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9 Hz, 9H), 1.21 - 1.33(m, 64H), 1.56 - 1.64 (m, 6H), 2.38 (t, J = 7.6 Hz, 6H), 3.66 (s, 9H), 3.98 (s, 2H), 4.29 (s, 6H). [實施例58] 3-(十二碳醯氧基)-2-((十二碳醯氧基)甲基)-N,N,N-三甲基-2-((硬脂醯氧基)甲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49) 利用與實施例47相同之方法,並使用月桂醯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代替實施例47步驟4中所使用之十四碳醯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210 g,0.249 mmol,連續產率0.3%)。 ESI-MS m/z: 809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9 Hz, 9H), 1.23 - 1.34(m, 60H), 1.53 - 1.65 (m, 6H), 2.38 (t, J = 7.6 Hz, 6H), 3.63 (s, 9H), 3.97 (s, 2H), 4.29 (s, 6H). [實施例59] N,N,N-三甲基-3-(棕櫚醯氧基)-2-((棕櫚醯氧基)甲基)-2-((硬脂醯氧基)甲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50) 利用與實施例47相同之方法,並使用棕櫚醯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代替實施例47步驟4中所使用之十四碳醯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420 g,0.44 mmol,連續產率0.5%)。 ESI-MS m/z: 921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9 Hz, 9H), 1.21 - 1.32(m, 76H), 1.55 - 1.65 (m, 6H), 2.38 (t, J = 7.6 Hz, 6H), 3.67 (s, 9H), 399 (s, 2H), 4.29 (s, 6H). [實施例60] 3-(二十碳醯氧基)-N,N,N-三甲基-2,2-雙((十四碳醯氧基)甲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51) 利用與實施例47相同之方法,並使用二十碳醯氯(Nu-Chek Prep, Inc.公司製造)代替實施例47步驟1中所使用之硬脂醯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 [實施例61] 3-(十二碳醯氧基)-2-((十二碳醯氧基)甲基)-2-((二十碳醯氧基)甲基)-N,N,N-三甲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52) 利用與實施例47相同之方法,並分別使用二十碳醯氯(Nu-Chek Prep, Inc.公司製造)、月桂醯氯(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代替實施例47步驟1中所使用之硬脂醯氯與步驟4中所使用之十四碳醯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 [實施例62] N,N,N-三甲基-3-(甲基(3-(十四碳醯氧基)-2,2-雙((十四碳醯氧基)甲基)丙基)胺基)丙烷-1-氯化銨(化合物II-53) 步驟1 於2-(溴甲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0.15 g,0.754 mmol)之N,N-二甲基乙醯胺(1 mL)溶液中加入N,N,N'-三甲基丙烷-1,3-二胺(0.263 g,2.26 mmol),使用微波反應裝置以100℃進行2小時反應。其後,於冰浴冷卻下加入N,N-二異丙基乙基胺(0.395 mL,2.26 mmol),繼而加入十四碳醯氯(1.12 g,4.52 mmol),於室溫下攪拌2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9/1~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二-十四碳酸2-(((3-(二甲胺基)丙基)(甲基)胺基)甲基)-2-((十四碳醯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040 g,0.046 mmol,產率6%)。 ESI-MS m/z: 866 (M + H)+ 步驟2 使用步驟1中所獲得之二-十四碳酸2-(((3-(二甲胺基)丙基)(甲基)胺基)甲基)-2-((十四碳醯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0.040 g,0.046 mmol),藉由與實施例1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015 g,0.016 mmol,產率35%)。 ESI-MS m/z: 880 (M)+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8 Hz, 9H), 1.20 - 1.35 (m, 62H), 1.54 - 1.65 (m, 6H), 1.87 - 2.03 (m, 2H), 2.21 - 2.31 (m, 2H), 2.31 (t, J = 7.6 Hz, 6H), 2.49 (br s, 3H), 3.40 (s, 9H), 3.52 - 3.63 (m, 2H), 4.05 (s, 6H). [實施例63] (S)-6-(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基)-N,N,N-三甲基-5-油醯胺-6-側氧基己烷-1-氯化銨(化合物III-2) 步驟1 於氨(約2 mol/L甲醇溶液,18.0 mL,36.0 mmol)中加入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1.55 g,4.50 mmol),使用微波反應裝置以130℃攪拌3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氯仿萃取5次。合併有機層,利用飽和鹽水洗浄,利用無水硫酸鎂乾燥後進行過濾,進行減壓濃縮,藉此獲得(Z)-十八碳-9-烯基胺之粗產物。 於所獲得之粗產物中加入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1.24 g,3.60 mmol)及50%氫氧化鈉水溶液(1.44 g,18.0 mmol),於油浴上110℃下攪拌60分鐘。冷卻至室溫後,利用乙酸乙酯將反應液進行稀釋,利用水進行洗淨,繼而利用飽和鹽水進行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乾燥後進行過濾,進行減壓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100/0~95/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9Z,12Z)-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0.838 g,1.631 mmol,產率36%)。 ESI-MS m/z: 515 (M + H)+; 1H-NMR(CDCl3 ) δ: 0.89 (t, J = 6.8 Hz, 6H), 1.26 - 1.38 (m, 32H), 1.45 - 1.54 (m, 4H), 2.05 (q, J = 6.6 Hz, 8H), 2.60 (t, J = 7.1 Hz, 4H), 2.77 (t, J = 5.9 Hz, 4H), 5.29 - 5.43 (m, 8H). 步驟2 於(S)-2-胺基-6-(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己烷酸(1.94 g,7.88 mmol)之丙酮(5 mL)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2 mol/L 水溶液,5 mL)、油醯氯(2.09 g,6.89 mmo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於反應液中加入鹽酸水溶液(6 mol/L),利用氯仿萃取2次。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乾燥後,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0/10~80/20)對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S)-6-(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2-油醯胺己烷酸(2.50 g,4.89 mmol,產率71%)。 ESI-MS m/z: 510 (M - H)- ;1 H-NMR (CDCl3 ) δ: 0.87 (t, J = 7.0 Hz, 3H), 1.20 - 1.54 (m, 33H), 1.57 - 1.68 (m, 2H), 1.71 - 1.93 (m, 2H), 1.96 - 2.05 (m, 4H), 2.18 - 2.29 (m, 2H), 3.07 - 3.16 (m, 2H), 4.50 - 4.60 (m, 1H), 4.63 - 4.76 (m, 1H), 5.28 - 5.39 (m, 2H), 6.49 - 6.57 (m, 1H). 步驟3 於步驟2中所獲得之(S)-6-(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2-油醯胺己烷酸(0.291 g,0.570 mmol)之1,2-二氯乙烷(4 mL)溶液中加入O-(7-氮雜-1H-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鎓六氟磷酸鹽(0.433 g,1.14 mmol)、N,N-二異丙基乙基胺(0.498 mL,2.85 mmol)、步驟1中所獲得之(9Z,12Z)-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0.293 g,0.570 mmol),於室溫下攪拌4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氯仿萃取2次。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乾燥後進行過濾,進行減壓濃縮。殘渣を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80/20)對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S)-6-(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基)-5-油醯胺-6-側氧己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0.489 g,0.486 mmol,產率85%)。 ESI-MS m/z: 1008 (M + H)+ ;1 H-NMR (CDCl3) δ: 0.85 - 0.92 (m, 9H), 1.20 - 1.72 (m, 73H), 1.97 - 2.08 (m, 12H), 2.18 (t, J = 7.6 Hz, 2H), 2.74 - 2.80 (m, 4H), 3.02 - 3.34 (m, 5H), 3.44 - 3.53 (m, 1H), 4.55 - 4.63 (m, 1H), 4.88 (td, J = 8.2, 4.6 Hz, 1H), 5.28 - 5.43 (m, 10H), 6.30 (d, J = 8.4 Hz, 1H). 步驟4 於步驟3中所獲得之(S)-6-(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基)-5-油醯胺-6-側氧己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0.459 g,0.456 mmol)之1,2-二氯乙烷(2 mL)溶液中加入三氟乙酸(0.500 mL,6.49 mmol),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液進行減壓濃縮後,於殘渣中加入氯仿與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氯仿萃取2次。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乾燥後進行過濾,進行減壓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0/10~80/20)對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N-((S)-6-胺基-1-(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胺基)-1-側氧基己烷-2-基)油醯胺(0.259 g,0.286 mmol,產率63%)。 ESI-MS m/z: 907 (M + H)+ ;1 H-NMR (CDCl3) δ: 0.86 - 0.91 (m, 9H), 1.20 - 1.71 (m, 64H), 1.96 - 2.09 (m, 12H), 2.21 (t, J = 7.5 Hz, 2H), 2.73 - 2.88 (m, 6H), 3.08 - 3.47 (m, 4H), 4.81 - 4.88 (m, 1H), 5.28 - 5.43 (m, 10H), 6.67 (br s, 1H). 步驟5 於步驟4中所獲得之N-((S)-6-胺基-1-(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胺基)-1-側氧基己烷-2-基)油醯胺(0.137 g,0.151 mmol)之1,2-二氯乙烷(1 mL)溶液中加入38%甲醛水溶液(0.300 mL)、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0.096 g,0.453 mmo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氯仿萃取2次。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乾燥後,於減壓下濃縮。利用胺基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50/50)對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N-((S)-1-(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基)-6-(二甲胺基)-1-側氧基己烷-2-基)油醯胺(0.122 g,0.130 mmol,產率86%)。 ESI-MS m/z: 936 (M + H)+ ;1 H-NMR (CDCl3 ) δ: 0.83 - 0.93 (m, 9H), 1.12 - 1.77 (m, 64H), 1.95 - 2.25 (m, 22H), 2.73 - 2.80 (m, 4H), 3.04 - 3.15 (m, 1H), 3.20 - 3.34 (m, 2H), 3.44 - 3.54 (m, 1H), 4.85 - 4.91 (m, 1H), 5.28 - 5.43 (m, 10H), 6.28 (d, J = 8.6 Hz, 1H). 步驟6 利用與實施例8步驟2相同之方法,並使用步驟5中所獲得之N-((S)-1-(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基)-6-(二甲胺基)-1-側氧基己烷-2-基)油醯胺(0.104 g,0.111 mol)代替二-十八碳-9,12-二烯酸(9Z,9'Z,12Z,12'Z)-2-(二甲胺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0707 g,0.0718 mol,65%)。 ESI-MS m/z: 950 (M)+ ;1 H-NMR (CDCl3 ) δ: 0.85 - 0.91 (m, 9H), 1.21 - 1.83 (m, 64H), 1.97 - 2.08 (m, 12H), 2.19 (t, J = 7.7 Hz, 2H), 2.74 - 2.80 (m, 4H), 3.05 - 3.84 (m, 15H), 4.82 - 4.90 (m, 1H), 5.28 - 5.43 (m, 10H), 6.41 - 6.46 (m, 1H). [實施例64] (S)-N,N,N-三甲基-5-(二十九烷-15-基氧基)-1,5-二側氧基-1-(十四烷氧基)戊烷-2-氯化銨(化合物III-3) 步驟1 於甲酸乙酯(Nacalai Tesque公司製造,2.4 mL,29.7 mmol)之四氫呋喃(9 mL)溶液中加入十四烷基氯化鎂(Sigmα-Aldrich公司製造,1.0 mol/L 四氫呋喃溶液,59.4 mL,59.4 mmol),於60℃下攪拌2小時。將反應液進行冰浴冷卻,加入水與硫酸(Nacalai Tesque公司製造,2.0 mol/L水溶液)。濾取沈澱物,而獲得二十九烷-15-醇(6.90 g,16.2 mmol,產率55%)。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8 Hz, 6H), 1.22 - 1.34 (m, 48H), 1.37 - 1.49 (m, 2H), 3.54 - 3.64 (m, 1H). 步驟2 於2-胺基戊二酸1-第三丁酯鹽酸鹽(渡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10.0 g,30.3 mmol)之乙醇(150 mL)溶液中加入對甲醛(Sigmα-Aldrich公司製造,5.50 g,183 mmol)、氰基硼氫化鈉(5.70 g,90.7 mmo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氯仿萃取2次。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35/65)對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S)-5-苄基2-(二甲胺基)戊二酸1-第三丁酯(8.20 g,25.5 mmol,產率84%)。1 H-NMR (CDCl3 ) δ: 1.48 (s, 9H), 1.95 - 2.00 (m, 2H), 2.32 (s, 6H), 2.43 (t, J = 7.8 Hz, 2H), 3.04 (t, J = 7.5 Hz, 1H), 5.12 (s, 6H), 7.29-7.40 (m, 5H). 步驟3 於(S)-5-苄基2-(二甲胺基)戊二酸1-第三丁酯(8.20 g,25.5 mmol)之乙醇(200 mL)溶液中加入鈀-碳(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鈀10%,約55%水濕潤品,820 mg),於氫氣氛圍下,於室溫下攪拌7小時。利用矽藻土過濾將不溶物去除,將濾液進行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二氯甲烷/甲醇=85/1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S)-5-第三丁氧基-4-(二甲胺基)-5-側氧戊酸之粗產物(4.83 g,20.9 mmol,粗產率82%)。 於所獲得之(S)-5-第三丁氧基-4-(二甲胺基)-5-側氧戊酸(4.83 g,20.9 mmol)之粗產物中加入1.2-二氯乙烷(200 mL)、步驟1中所獲得之二十九烷-15-醇(9.75 g,23.0 mmol)、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8.01 g,41.8 mmol)、N,N-二甲胺基吡啶(255 mg,2.09 mmol),於50℃下攪拌3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二氯甲烷萃取2次。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乾燥後,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85/1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S)-2-(二甲胺基)戊二酸1-第三丁基5-二十九烷-15-基酯(8.13 g,12.7 mmol,產率61%)。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8 Hz, 6H), 1.20 - 1.38 (m, 48H), 1.46 - 1.57 (m, 4H), 1.91 - 2.00 (m, 2H), 2.33 - 2.41 (m, 8H), 3.05 (t, J = 7.6 Hz, 1H), 4.82 - 4.93 (m, 1H). 步驟4 於步驟3中所獲得之(S)-2-(二甲胺基)戊二酸1-第三丁基5-二十九烷-15-基酯(8.13 g,12.7 mmol)之二氯甲烷(40 mL)溶液中加入三氟乙酸(20 mL),於40℃下攪拌整夜。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二氯甲烷/甲醇=85/1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S)-2-(二甲胺基)-5-(二十九烷-15-基氧基)-5-側氧戊酸(6.70 g,11.5 mmol,產率90%)。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0 Hz, 6H), 1.18 - 1.37 (m, 48H), 1.44 - 1.60 (m, 4H), 2.00 - 2.13 (m, 2H), 2.52 - 2.74 (m, 2H), 2.87 (s, 6H), 3.62 - 3.73 (m, 1H), 4.80 - 4.89 (m, 1H). 步驟5 於步驟4中所獲得之(S)-2-(二甲胺基)-5-(二十九烷-15-基氧基)-5-側氧戊酸(100 mg,0.172 mmol)之1,2-二氯乙烷溶液(2.0 mL)中加入(1-氰基-2-乙氧基-2-側氧亞乙基胺基氧基)二甲胺基-嗎啉基-碳鎓六氟磷酸鹽(96.0 mg,0.224 mmol)、N,N-二異丙基乙基胺(0.060 mL,0.344 mmol)、十四烷-1-醇(),於室溫下攪拌整夜。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二氯甲烷進行萃取。利用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85/1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S)-2-(二甲胺基)戊二酸5-二十九烷-15-基1-十四烷基酯(64.0 mg,0.0822 mmol,產率48%)。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8 Hz, 9H), 1.12 - 1.39 (m, 70H), 1.45 - 1.69 (m, 6H), 1.93 - 2.03 (m, 2H), 2.29 - 2.38 (m, 8H), 3.16 (t, J = 7.4 Hz, 1H), 4.03 - 4.17 (m, 2H), 4.80 - 4.91 (m, 1H). 步驟6 利用與實施例8步驟2相同之方法,並使用步驟5中所獲得之(S)-2-(二甲胺基)戊二酸5-二十九烷-15-基1-十四烷基酯代替二-十八碳-9,12-二烯酸(9Z,9'Z,12Z,12'Z)-2-(二甲胺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 [實施例65] (S)-1-(十二烷基氧基)-N,N,N-三甲基-5-(二十九烷-15-基氧基)-1,5-二側氧戊烷-2-氯化銨(化合物III-4) 利用與實施例64相同之方法,並使用十二烷-1-醇代替實施例64步驟5之十四烷-1-醇,而獲得標題化合物。 [實施例66] (S)-1-(十六烷基氧基)-N,N,N-三甲基-5-(二十九烷-15-基氧基)-1,5-二側氧戊烷-2-氯化銨(化合物III-5) 利用與實施例64相同之方法,並使用十六烷-1-醇代替實施例64步驟5之十四烷-1-醇,而獲得標題化合物。 [實施例67] (S)-N,N,N-三甲基-5-(二十九烷-15-基氧基)-1-(十八烷基氧基)-1,5-二側氧戊烷-2-氯化銨(化合物III-6) 利用與實施例64相同之方法,並使用十八烷-1-醇代替實施例64步驟5之十四烷-1-醇,而獲得標題化合物。 [實施例68] (S,Z)-N,N,N-三乙基-5-(二十九烷-15-基氧基)-1-(十八碳-9-烯基氧基)-1,5-二側氧戊烷-2-氯化銨(化合物III-7) 利用與實施例64相同之方法,並使用(Z)-十八碳-9-烯-1-醇代替實施例64步驟5之十四烷-1-醇,而獲得標題化合物。 [實施例69] (6Z,9Z,28Z,31Z)-N,N-二甲基-N-(2-(N-甲基硬脂醯胺)乙基)三十七碳-6,9,28,31-四烯-19-氯化銨(化合物IV-2) 步驟1 於利用依據國際公開第2010/042877號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獲得之(6Z,9Z,28Z,31Z)-三十七碳-6,9,28,31-四烯-19-酮(0.50 g,0.256 mmol)之1,2-二氯乙烷(2 mL)溶液中加入甲醇(2 mL)、N1,N2-二甲基乙烷-1,2-二胺(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085 mL,0.767 mmol)、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0.325 g,1.53 mmol),於50℃下攪拌5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氯仿萃取2次。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胺基矽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0/10~80/2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N1-((6Z,9Z,28Z,31Z)-三十七碳-6,9,28,31-四烯-19-基)-N1,N2-二甲基乙烷-1,2-二胺(0.0303 g,0.0506 mmol,產率20%)。 ESI-MS m/z: 600 (M + H)+ ;1 H-NMR (CDCl3 ) δ: 0.89 (t,J = 6.8 Hz, 6H), 1.13 - 1.45 (m, 40H), 2.01 - 2.09 (m, 8H), 2.14 (s, 3H), 2.28 - 2.40 (m, 1H), 2.43 (s, 3H), 2.52 - 2.60 (m, 4H), 2.75-2.80 (m, 4H), 5.29 - 5.42 (m, 8H). 步驟2 於步驟1中所獲得之N1-((6Z,9Z,28Z,31Z)-三十七碳-6,9,28,31-四烯-19-基)-N1,N2-二甲基乙烷-1,2-二胺(0.0258 g,0.0431 mmol)之1,2-二氯乙烷(1 mL)溶液中加入硬脂醯氯(0.0390 g,0.129 mmol)、N,N-二異丙基乙基胺(0.038 mL,0.215 mmol),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氯仿萃取2次。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胺基矽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N-(2-((6Z,9Z,28Z,31Z)-三十七碳-6,9,28,31-四烯-19-基(甲基)胺基)乙基)-N-甲基硬脂醯胺之粗產物。 於所獲得之粗產物中加入碘甲烷(1.00 mL,16.0 mmol),於50℃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使殘渣溶解於少量之甲醇-氯仿(1:1)中,負載到離子交換樹脂(Dow Chemical製造,Dowex(TM) 1x-2 100目數,Cl型,約20倍量,經水及甲醇預洗淨)上,利用甲醇-氯仿(1:1)溶出。將溶出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80/2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0149 g,0.0163 mmol,產率38%)。 ESI-MS m/z: 881 (M)+ ;1 H-NMR (CDCl3 ) δ: 0.84 - 0.92 (m, 9H), 1.20 - 2.09 (m, 78H), 2.27 - 2.38 (m, 2H), 2.74 - 2.80 (m, 4H), 3.14-3.45 (m, 9H), 3.77 - 4.09 (m, 5H), 5.28 - 5.43 (m, 8H). [實施例70] (9Z,12Z)-N,N-二甲基-N-(3-((9Z,12Z)-N-((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十八碳-9,12-二烯醯胺)丙基)十八碳-9,12-二烯-1-氯化銨(化合物IV-3) 步驟1 於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0.838 g,2.43 mmol)中加入3-胺基丙烷-1-醇(1.66 g,21.9 mmol),於90℃下攪拌3小時。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胺基矽膠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3-((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基)丙烷-1-醇(0.722 g,2.23 mmol,產率92%)。 ESI-MS m/z: 325 (M + H)+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6.9 Hz, 3H), 1.26 - 1.39 (m, 17H), 1.46 (tt,J = 7.1, 6.9 Hz, 3H), 1.69 (tt,J = 5.7, 5.4 Hz, 2H), 2.02 - 2.08 (m, 4H), 2.60 (t, J = 7.1 Hz, 2H), 2.75 - 2.80 (m, 2H), 2.88 (t,J = 5.7 Hz, 2H), 3.81 (t,J = 5.4 Hz, 2H), 5.30 - 5.42 (m, 4H). 步驟2 藉由與實施例63步驟5相同之方法,並使用步驟1中所獲得之3-((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基)丙烷-1-醇(0.233 g,0.722 mol)代替N-((S)-6-胺基-1-(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胺基)-1-側氧基己烷-2-基)油醯胺,而獲得3-(甲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基)丙烷-1-醇(0.220 g,0.652 mol,產率90%)。 ESI-MS m/z: 338 (M + H)+ ;1 H-NMR (CDCl3 ) δ: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0 Hz, 3H), 1.24 - 1.40 (m, 16H), 1.47 (tt,J = 7.6, 7.0 Hz, 2H), 1.69 (tt, J = 5.7, 5.2 Hz, 2H), 2.01 - 2.08 (m, 4H), 2.23 (s, 3H), 2.34 (t, J = 7.6 Hz, 2H), 2.59 (t,J = 5.7 Hz, 2H), 2.75-2.80 (m, 2H), 3.80 (t, J = 5.2 Hz, 2H), 5.29 - 5.42 (m, 4H). 步驟3 於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2.85 g,8.27 mmol)之乙腈(30 mL)溶液中加入碳酸銫(6.74 g,20.7 mmol)、四-正丁基碘化銨(3.05 g,8.27 mmol)及N-(第三丁氧基羰基)-2-硝基苯磺醯胺(2.50 g,8.27 mmol),於加熱回流下攪拌3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加入水,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70/3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2-硝基苯基磺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3.21 g,5.83 mmol)。 於所獲得之2-硝基苯基磺醯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3.21 g,5.83 mmol)之二氯甲烷(23 mL)溶液中加入三氟乙酸(9.63 mL,126 mmol),於室溫下攪拌0.5小時。利用二氯甲烷將反應液進行稀釋,加入氫氧化鈉水溶液(1 mol/L)與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2-硝基-N-((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苯磺醯胺(2.48 g,5.50 mmol,產率67 %)。 ESI-MS m/z: 338 (M + H)+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0 Hz, 3H), 1.22 - 1.39 (m, 16H), 1.52 (m, 2H), 2.01 - 2.05 (m, 4H), 2.77 (t, J = 6.6 Hz, 2H), 3.09 (q, J = 6.7 Hz, 2H), 5.23 (m, 1H), 5.31 - 5.42 (m, 4H), 7.71 - 7.76 (m, 2H), 7.78 - 7.87 (1H), 813 - 8.15 (m, 1H). 步驟4 於步驟2中所獲得之3-(甲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基)丙烷-1-醇(0.220 g,0.652 mol)之四氫呋喃(4 mL)溶液中加入步驟3中所獲得之2-硝基-N-((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苯磺醯胺(0.441 g,0.978 mmol)、三苯基膦(0.257 g,0.978 mmol)、偶氮二羧酸二乙酯(Nacalai Tesque公司製造,40%甲苯溶液,0.387 mL,0.851 mmol),於50℃下攪拌2小時。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加入飽和鹽水,利用己烷萃取2次。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胺基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80/2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N-(3-(甲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基)丙基)-2-硝基-N-((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苯磺醯胺之粗產物。 於所獲得之N-(3-(甲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基)丙基)-2-硝基-N-((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苯磺醯胺之粗產物之乙腈(5 mL) 溶液中加入十二烷-1-硫醇(0.409 mL,1.63 mmol)與1,8-二氮雜雙環[5.4.0]-7-十一烯(0.246 mL,1.630 mmol),於60℃下攪拌2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己烷萃取2次。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胺基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75/2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N1-甲基-N1,N3-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丙烷-1,3-二胺(0.212 g,0.363 mmol,產率56%)。 ESI-MS m/z: 586 (M + H)+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0 Hz, 6H), 1.22 - 1.51 (m, 36H), 1.66 (tt, J = 7.2, 7.1 Hz, 2H), 2.01 - 2.08 (m, 8H), 2.20 (s, 3H), 2.29 (t, J = 7.6 Hz, 2H), 2.36 (t, J = 7.2 Hz, 2H), 2.58 (t, J = 7.4 Hz, 2H), 2.62 (t, J = 7.1 Hz, 2H), 2.75 - 2.80 (m, 4H), 5.29 - 5.43 (m, 8H). 步驟5 於步驟4中所獲得之N1-甲基-N1,N3-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丙烷-1,3-二胺(0.108 g,0.185 mmol)之1,2-二氯乙烷(1 mL)溶液中加入(9Z,12Z)-十八碳-9,12-二烯酸(0.104 g,0.370 mmol)、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0.106 g,0.555 mmol)、N,N-二甲胺基吡啶(0.0023 g,0.0188 mmol),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胺基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85/1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9Z,12Z)-N-(3-(甲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基)丙基)-N-((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十八碳-9,12-二烯胺(0.146 g,0.172 mmol,產率93%)。 ESI-MS m/z: 848 (M + H)+ ;1 H-NMR (CDCl3 ) δ: 0.89 (t,J = 7.0 Hz, 9H), 1.21 - 1.74 (m, 54H), 2.01 - 2.08 (m, 12H), 2.18 (s, 3H), 2.24 - 2.33 (m, 6H), 2.74 - 2.80 (m, 6H), 3.18 - 3.35 (m, 4H), 5.29 - 5.42 (m, 12H). 步驟6 利用與實施例8步驟2相同之方法,並使用步驟5中所獲得之(9Z,12Z)-N-(3-(甲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基)丙基)-N-((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十八碳-9,12-二烯胺(0.100 g,0.118 mmol)代替二-十八碳-9,12-二烯酸(9Z,9'Z,12Z,12'Z)-2-(二甲胺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酯,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0804 g,0.0895 mol,產率76%)。 ESI-MS m/z: 862 (M)+ ;1 H-NMR (CDCl3 ) δ: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7.0 Hz, 9H), 1.22 - 1.41 (m, 46H), 1.49 - 1.78 (m, 6H), 1.93 - 2.10 (m, 14H), 2.30 (t, J = 7.6 Hz, 2H), 2.74 - 2.79 (m, 6H), 3.24 - 3.35 (m, 8H), 3.36 - 3.47 (m, 4H), 3.59 - 3.67 (m, 2H), 5.28 - 5.42 (m, 12H). [實施例71] (R)-2-((2R,3R,4S)-3,4-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四氫呋喃-2-基)-N,N,N-三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乙烷氯化銨(化合物V'-1) 步驟1 於(2R,3R,4S)-2-((R)-1,2-二羥乙基)四氫呋喃-3,4-二醇(Sigmα-Aldrich公司製造,0.315 g,1.92 mmol)之吡啶(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10 mL)溶液中加入4,4'-二甲氧基三苯甲基氯(0.704 g,2.02 mmol)、N,N-二甲胺基吡啶(0.047 g,0.384 mmol),於50℃下攪拌整夜。冷卻至室溫後,於減壓下濃縮。利用胺基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2R,3R,4S)-2-((R)-2-(雙(4-甲氧基苯基)苯基)甲氧基)-1-羥乙基)四氫呋喃-3,4-二醇(0.465 g,0.997 mmol,產率52%)。1 H-NMR (CDCl3 ) δ: 1.67 - 1.74 (m, 1H), 2.73 - 2.77 (m, 1H), 3.31 (dd,J = 9.8, 6.2 Hz, 1H), 3.41 - 3.50 (m, 2H), 3.70 (dd,J = 9.6, 1.3 Hz, 1H), 3.79 (s, 6H), 3.94 (dd,J = 6.2, 3.5 Hz, 1H), 4.10 - 4.24 (m, 3H), 4.26 - 4.30 (m, 1H), 6.81 - 6.86 (m, 4H), 7.20 - 7.36 (m, 7H), 7.41 - 7.45 (m, 2H). 步驟2 於步驟1中所獲得之(2R,3R,4S)-2-((R)-2-(雙(4-甲氧基苯基)苯基)甲氧基)-1-羥乙基)四氫呋喃-3,4-二醇(0.0669 g,0.143 mmol)之四氫呋喃(1 mL)溶液中加入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0.247 g,0.717 mmol)、氫化鈉(油性,60%,0.0459 g,1.15 mmol),於加熱回流下攪拌整夜。冷卻至室溫後,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鹽水,利用己烷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胺基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2R,3R,4S)-2-((R)-2-(雙(4-甲氧基苯基)(苯基)甲氧基)-1-((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乙基)-3,4-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四氫呋喃之粗產物。 於所獲得之(2R,3R,4S)-2-((R)-2-(雙(4-甲氧基苯基)(苯基)甲氧基)-1-((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乙基)-3,4-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四氫呋喃之粗產物中加入二氯甲烷(1 mL)、三氟乙酸(0.0500 mL,0.649 mmol),於室溫下攪拌5分鐘。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70/3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R)-2-((2R,3R,4S)-3,4-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四氫呋喃-2-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乙醇(0.0531 g,0.0584 mmol,產率41%)。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0 Hz, 9H), 1.23 - 1.43 (m, 48H), 1.50 - 1.62 (m, 6H), 2.01 - 2.09 (m, 12H), 2.32 (dd,J = 8.2, 4.2 Hz, 1H), 2.74 - 2.80 (m, 6H), 3.37 - 3.50 (m, 4H), 3.54 - 3.69 (m, 3H), 3.69 - 3.77 (m, 2H), 3.80 - 3.87 (m, 2H), 3.88 - 3.95 (m, 2H), 4.06 (dd, J = 9.8, 4.7 Hz, 1H), 5.28 - 5.42 (m, 12H). 步驟3 於步驟2中所獲得之(R)-2-((2R,3R,4S)-3,4-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四氫呋喃-2-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乙醇(0.0491 g,0.0540 mmol)之二氯甲烷(1 mL)溶液中加入甲磺醯氯(純正化學公司製造,0.0500 mL,0.642 mmol)、三乙胺(0.150 mL,1.08 mmol),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甲磺醯氯(0.0500 mL,0.642 mmol)、三乙胺(0.150 mL,1.08 mmol),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氯仿(1 mL),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甲磺醯氯(0.0500 mL,0.642 mmol)、三乙胺(0.150 mL,1.08 mmol),於40℃下攪拌2小時後,於加熱回流下攪拌2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鹽水,利用氯仿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於所獲得之殘渣中加入四氫呋喃(1 mL)、二甲胺(2.0 mol/L 四氫呋喃溶液,2 mL,2.00 mmol),使用微波反應裝置,以130℃攪拌5小時。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胺基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R)-2-((2R,3R,4S)-3,4-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四氫呋喃-2-基)-N,N-二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乙烷胺之粗產物。於所獲得之(R)-2-((2R,3R,4S)-3,4-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四氫呋喃-2-基)-N,N-二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乙烷胺之粗產物中加入氯仿(0.5 mL)、碘甲烷(1.00 mL,16.0 mmol),於室溫下攪拌2小時。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使殘渣溶解於少量之甲醇-氯仿(1:1)中,負載到離子交換樹脂(Dow Chemical製造,Dowex(TM) 1x-2 100目數,Cl型,約20倍量,經水及甲醇預洗淨)上,利用甲醇-氯仿(1:1)溶出。將溶出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0130 g,0.0132 mmol,產率24%)。 ESI-MS m/z: 951 (M)+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0 Hz, 9H), 1.23 - 1.40 (m, 48H), 1.51 - 1.61 (m, 6H), 2.01 - 2.09 (m, 12H), 2.74 - 2.80 (m, 6H), 3.34 - 3.68 (m, 17H), 3.70 - 3.74 (m, 1H), 3.81 - 3.84 (m, 1H), 3.93 - 4.02 (m, 3H), 4.07 - 4.12 (m, 1H), 5.28 - 5.43 (m, 12H). 參考例1 N,N-二甲基-2,3-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丙烷-1-胺(化合物CL-1) CL-1係利用“J. Control. Release.”,2005年,第107卷,p.276-287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2 N-甲基-N,N-雙(2-((Z)-十六碳-9-烯基氧基)乙基)胺(化合物CL-2) 於氫化鈉(油性,60%,222 mg,5.55 mmol)之甲苯(2 mL)懸浮液中添加N-甲基二乙醇胺(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82.6 mg,0.693 mmol)之甲苯(2 mL)溶液並且進行攪拌後,滴加甲磺酸(Z)-十六碳-9-烯基酯(530 mg,1.66 mmol)之甲苯(2 mL)溶液。將所獲得之混合物於加熱回流下攪拌2小時。冷卻至室溫後,利用水使反應停止。於所獲得之混合物中加入飽和鹽水,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乾燥後,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100/0~98/2)對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199 mg,0.353 mmol,產率51%)。 ESI-MS m/z: 565 (M + H)+ ; 參考例3 反式-1-甲基-3,4-雙((((Z)-十八碳-9-烯-1-基)氧基)甲基)吡咯啶(化合物CL-3) CL-3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1/13636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4 反式-1-甲基吡咯啶-3,4-二基)雙(亞甲基)(9Z,9'Z,12Z,12'Z)-雙(十八碳-9,12-二烯酸酯)(化合物CL-4) CL-4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1/13636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5 4-(二甲胺基)丁酸(6Z,9Z,28Z,31Z)-三十七碳-6,9,28,31-四烯-19-基酯(化合物CL-5) CL-5係利用依據國際公開第2010/054401號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合成。 ESI-MS m/z: 642 參考例6 3-(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胺基)丙烷-1-醇(化合物CL-6) CL-6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7 (9Z,12Z)-N-(2-(((Z)-十八碳-9-烯-1-基)氧基)乙基)十八碳-9,12-二烯-1-胺(化合物CL-7) CL-7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8 1-甲基-3,3-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吖丁啶(化合物CL-8) CL-8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6/002753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9 N,2-二甲基-1,3-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丙烷-2-胺(化合物CL-9) 步驟1 使2-胺基-2-甲基丙烷-1,3-二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300 g,4.76 mmol)溶解於四氫呋喃(3 mL)中,於室溫下加入氫化鈉(油性60%,0.171 g,7.13 mmol)。於發泡停止後,加入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Nu-Chek Prep, Inc公司製造,2.458 g,7.13 mmol),於加熱環流下攪拌2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將濾液進行減壓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100/0~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2-甲基-1,3-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丙烷-2-胺(0.280 g,產率16%)。 ESI-MS m/z: 602 (M + H)+ 步驟2 使步驟1中所獲得之2-甲基-1,3-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丙烷-2-胺(0.500 g,0.831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3 mL)中,於冰浴冷卻下加入三乙胺(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2.55 mL,18.3 mmol)及2-硝基苯-1-磺醯氯(Sigmα-Aldrich公司製造,0.368 g,1.66 mmol),恢復至室溫後攪拌1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利用己烷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將濾液進行減壓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9/1~85/1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N-(2-甲基-1,3-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丙烷-2-基)-2-硝基苯磺醯胺(0.400 g,產率61%)。 ESI-MS m/z: 787(M + H)+ 步驟3 使步驟2中所獲得之N-(2-甲基-1,3-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丙烷-2-基)-2-硝基苯磺醯胺(0.200 g,0.274 mmol)溶解於四氫呋喃(3 mL)中,加入碳酸銫(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0.248 g,0.726 mmol)及碘甲烷(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048 mL,0.762 mmol),使用微波反應裝置以70℃攪拌1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利用己烷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將濾液進行減壓濃縮,而獲得作為粗產物之N-甲基-N-(2-甲基-1,3-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丙烷-2-基)-2-硝基苯磺醯胺(0.200 g,產率91%)。 ESI-MS m/z: 801(M + H)+ 步驟4 使步驟3中所獲得之N-甲基-N-(2-甲基-1,3-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丙烷-2-基)-2-硝基苯磺醯胺(0.200 g,0.250 mmol)溶解於乙腈(2 mL)中,加入1-十二烷硫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149 mL,0.624 mmol)、1,8-二氮雜雙環[5.4.0]-7-十一烯(Nacalai Tesque公司製造,0.0940 mL,0.624 mmol),於80℃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利用乙酸乙酯對水層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乾燥後進行過濾,進行減壓濃縮。利用NH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0/10~75/2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化合物CL-9(0.070 g,產率46%)。 ESI-MS m/z: 616(M + H)+ ;1 H-NMR (CDCl3 ) δ: 0.89 (t,J = 6.8 Hz, 6H), 1.02 (s, 3H), 1.25 - 1.40 (m, 32H), 1.50 - 1.59 (m, 4H), 2.05 (q, J = 6.8 Hz, 8H), 2.32 (s, 3H), 2.77 (t, J = 6.3 Hz, 4H), 3.26 (s, 4H), 3.40 (t, J = 6.6 Hz, 4H), 5.28 - 5.43 (m, 8H). 參考例10 甲基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化合物CL-10) 於甲基胺(Sigmα-Aldrich公司製造,約2 mol/L四氫呋喃溶液,10.5 mL,21.0 mmol)中加入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1.03 g,3.00 mmol),使用微波反應裝置以150℃進行90分鐘加熱攪拌。利用乙酸乙酯將反應液進行稀釋,利用2 mol/L氫氧化鈉水溶液進行洗淨,接著利用飽和鹽水進行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乾燥後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藉此獲得甲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胺之粗產物。 於所獲得之粗產物中加入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0.93 g,2.70 mmol)及50%氫氧化鈉水溶液(0.960 g,12.0 mmol),於油浴上135℃下進行60分鐘加熱攪拌。冷卻至室溫後,利用乙酸乙酯將反應液進行稀釋,利用水進行洗淨,接著利用飽和鹽水進行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乾燥後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100/0~97/3)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化合物CL-10(1.07 g,2.03 mmol,連續產率67%)。 ESI-MS m/z: 529 (M + H)+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6.7 Hz, 6H), 1.29 (br s, 32H), 1.40 - 1.51 (m, 4H), 1.97 - 2.06 (m, 8H), 2.20 (s, 3H), 2.30 (t, J = 7.6 Hz, 4H), 2.77 (t, J = 5.8 Hz, 4H), 5.28 - 5.43 (m, 8H). 參考例11 N-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N-(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乙基)乙烷-1-胺(化合物CL-11) CL-11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1/13636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12 (3R,4R)-3,4-雙(((Z)-十六碳-9-烯-1-基)氧基)-1-甲基吡咯啶(化合物CL-12) CL-12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1/13636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13 2-(二甲胺基)-N-((6Z,9Z,28Z,31Z)-三十七碳-6,9,28,31-四烯-19-基)乙醯胺(化合物CL-13) CL-13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3/059496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14 (9Z,9'Z,12Z,12'Z)-雙(十八碳-9,12-二烯酸)3-(二甲胺基)丙烷-1,2-二基酯(化合物CL-14) CL-14係利用“生物化學(BioChemistry)”,1994年,第33卷,p.12573-12580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15 (9Z,12Z)-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胺(化合物CL-15) CL-15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16 雙(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乙基)胺(化合物CL-16) CL-16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1/13636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17 (9Z,12Z)-N-甲基-N-(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乙基)十八碳-9,12-二烯-1-胺(化合物CL-17) 使2-(甲基胺基)乙醇(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125 g,1.66 mmol)溶解於甲苯(2.5 mL)中,依序加入氫化鈉(油性,60%,0.333 g,8.32 mmol)、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酯(Nu-Chek Prep, Inc公司製造,1.32 g,3.83 mmol)之甲苯(2.5 mL)溶液,於加熱環流下攪拌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後,加入乙醇、水,利用乙酸乙酯對水層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乾燥後進行過濾。將濾液進行減壓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100/0~97/3)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化合物CL-17(0.211 g,產率22%)。 ESI-MS m/z: 572(M + H)+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6.9 Hz, 6H), 1.24 - 1.38 (m, 32H), 1.43-1.49 (m, 2H), 1.53 - 1.59 (m, 2H), 2.05 (q, J = 7.2 Hz, 8H), 2.27 (s, 3H), 2.37 (t, J = 7.7 Hz, 2H), 2.57 (t, J = 6.2 Hz, 2H), 2.78 (t, J = 6.8 Hz, 4H), 3.42 (t, J = 6.8 Hz, 2H), 3.52 (t, J = 6.2 Hz, 2H), 5.30 - 5.41 (m, 8H). 參考例18 (9Z,12Z)-N-(3-(((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丙基)十八碳-9,12-二烯-1-胺(化合物CL-18) CL-18係利用依據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合成。 ESI-MS m/z: 572 參考例19 二((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1-基)胺基甲酸(1-甲基哌啶-3-基)甲酯(化合物CL-19) CL-19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20 (13Z,16Z)-N,N-二甲基-4-((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二碳-3,13,16-三烯-1-胺(化合物CL-20) 步驟1 於利用國際公開第2009/132131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之三十七碳-6,9,28,31-四烯-19-酮(0.353 g,0.186 mmol)之四氫呋喃(0.882 mL)溶液中,於氬氣氛圍下加入無水氯化鈰(III)(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174 g,0.706 mmol)。其後,於冰浴冷卻下加入環丙基溴化鎂(Sigmα-Aldrich公司製造,0.5 mmol/L,1.06 mL,0.529 mmol),攪拌5分鐘後,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利用乙酸乙酯對水層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乾燥後進行過濾。將濾液進行減壓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7/3~94/6)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6Z,9Z,28Z,31Z)-19-環丙基三十七碳-6,9,28,31-四烯-19-醇(0.141 g,產率70%)。 ESI-MS m/z: 569 步驟2 於步驟1中所獲得之(6Z,9Z,28Z,31Z)-19-環丙基三十七碳-6,9,28,31-四烯-19-醇(0.141 g,0.248 mmol)之二氯甲烷(2 mL)溶液中,於室溫下加入溴化鋰(Sigmα-Aldrich公司製造,0.108 g,1.24 mmol)與氯三甲基矽烷(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135 g,1.24 mmol),攪拌1小時。其後,追加添加溴化鋰(Sigmα-Aldrich公司製造,0.108 g,1.24 mmol)與氯三甲基矽烷(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135 g,1.24 mmol),攪拌1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己烷對水層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乾燥後進行過濾。將濾液進行減壓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100/0~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6Z,9Z,28Z,31Z)-19-(3-溴亞丙基)三十七碳-6,9,28,31-四烯(0.074 g,產率47%)。 ESI-MS m/z: 632 步驟3 於步驟2中所獲得之(6Z,9Z,28Z,31Z)-19-(3-溴亞丙基)三十七碳-6,9,28,31-四烯(0.074 g,0.117 mmol)中加入二甲胺(Sigmα-Aldrich公司製造,2.0 mmol/L 四氫呋喃溶液,1.5 mL,3.0 mmol),於微波照射下以130℃進行90分鐘加熱攪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己烷對水層進行萃取。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乾燥後進行過濾。將濾液進行減壓濃縮,利用NH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7/3~88/12)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CL-20(0.062 g,產率69%)。 ESI-MS m/z: 596 參考例21 (S)-2-胺基-3-羥基-N,N-雙(2-(((Z)-十八碳-9-烯-1-基)氧基)乙基)丙醯胺(化合物CL-21) CL-21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1/13636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22 (3R,4R)-3,4-雙(((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1-基)氧基)吡咯啶(化合物CL-22) CL-22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1/13636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23 反式-3,4-雙((((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1-基)氧基)甲基)-1-甲基吡咯啶(化合物CL-23) CL-23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1/13636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24 1-((S)-2,3-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丙基)吡咯啶(化合物CL-24) CL-24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09/129395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25 2-(2,2-二((9Z,12Z)-十八-9,12-二烯-1-基)-1,3-二氧戊環-4-基)-N,N-二甲基乙烷-1-胺(化合物CL-25) CL-25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0/042877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26 二((9Z,12Z)-氧雜癸-9,12-二烯-1-基)胺基甲酸3-(二甲胺基)丙酯(化合物CL-26) CL-26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27 二((9Z,12Z)-氧雜癸-9,12-二烯-1-基)胺基甲酸4-(二甲胺基)丁酯(化合物CL-27) CL-27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28 2-(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胺基)乙烷-1-醇(化合物CL-28) CL-28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29 2-(二甲胺基)-3-(((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甲基)丙烷-1-醇(化合物CL-29) CL-29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1/149733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30 (6Z,9Z,28Z,31Z)-N,N-二甲基三十七碳-6,9,28,31-四烯-19-胺(化合物CL-30) CL-30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0/054405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31 N,N,2-三甲基-1,3-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丙烷-2-胺(化合物CL-31) 使參考例9之步驟1中所獲得之2-甲基-1,3-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丙烷-2-胺(0.240 g,0.399 mmol)溶解於1,2-二氯乙烷(1 mL)與甲醇(1 mL)之混合溶劑中,加入甲醛(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造,37%水溶液,0.144 mL,1.99 mmol)、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211 g,0.997 mmol),於室溫下攪拌一夜。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利用乙酸乙酯對水層進行萃取。利用飽和碳酸氫鈉將有機層洗淨後,利用無水硫酸鎂乾燥後進行過濾。將濾液進行減壓濃縮,利用NH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9/1~80/2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化合物2(0.191 g,產率76%)。 ESI-MS m/z: 630(M + H)+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0 Hz, 6H), 0.95 (s, 3H), 1.26 - 1.39 (m, 32H), 1.53 - 1.58 (m, 4H), 2.05 (q, J = 6.9 Hz, 8H), 2.31 (s, 6H), 2.77 (t, J = 6.3 Hz, 4H), 3.33 - 3.42 (m, 8H), 5.27 - 5.43 (m, 8H). 參考例32 N-甲基-2-(((Z)-十八碳-6-烯-1-基)氧基)-N-(2-(((Z)-十八碳-6-烯-1-基)氧基)乙基)乙烷-1-胺(化合物CL-32) CL-32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1/13636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33 3,4-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吡咯啶-1-羧酸(3R,4R)-3-(二甲胺基)丙酯(化合物CL-33) 步驟1 於氫化鈉(油性,60%,5.80 g,145 mmol)之甲苯(100 mL)懸浮液中添加(3R,4R)-1-苄基吡咯啶-3,4-二醇(Diverchim S.A.公司製造,3.50 g,18.1 mmol)之甲苯(70 mL)溶液並且進行攪拌後,滴加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15.6 g,45.3 mmol)之甲苯(30 mL)溶液。將所獲得之混合物於加熱回流下攪拌整夜。冷卻至室溫後,利用飽和氯化銨基水溶液使反應停止。於所獲得之混合物中加入飽和鹽水,利用乙酸乙酯萃取2次。合併有機層,利用無水硫酸鎂乾燥後,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甲醇/氯仿=0/100~2/98)對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3R,4R)-1-苄基-3,4-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吡咯啶(6.96 g,10.1 mmol,產率56%)。 ESI-MS m/z: 691 (M + H)+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6.9 Hz, 6H), 1.26 - 1.38 (m, 30H), 1.52 - 1.62 (m, 6H), 2.05 (q, J = 6.3 Hz, 8H), 2.50 (dd, J = 9.9, 4.3 Hz, 2H), 2.77 (t, J = 5.8 Hz, 4H), 2.85 (dd, J = 9.6, 5.9 Hz, 2H), 3.37-3.45 (m, 4H), 3.52 - 3.66 (m, 2H), 3.83 (t, J = 4.6 Hz, 2H), 5.28 - 5.43 (m, 8H), 7.23 - 7.33 (m, 5H). 步驟2 使步驟1中所獲得之(3R,4R)-1-苄基-3,4-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吡咯啶(6.96 g,10.1 mmol))溶解於1,2-二氯乙烷(100 mL)中,加入氯甲酸1-氯乙酯(3.30 ml,30.3 mmol),於130℃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溶液中加入甲醇(100 mL),於130℃下進而攪拌1小時。冷卻至室溫後,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100/0~92/8)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利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將所獲得之有機層洗淨,接著利用飽和氯化鈉水溶液進行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乾燥後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藉此獲得(3R,4R)-3,4-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吡咯啶(5.56 g,9.27 mmol,產率92%)。 ESI-MS m/z: 601 (M + H)+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6.9 Hz, 6H), 1.29 - 1.41 (m, 30H), 1.49 - 1.60 (m, 4H), 1.67 (br s, 3H), 2.05 (q, J = 6.5 Hz, 8H), 2.75 - 2.85 (m, 6H), 3.09 (dd, J = 12.4, 5.1 Hz, 2H), 3.37 - 3.49 (m, 4H), 3.76 (dd, J = 5.0, 3.3 Hz, 2H), 5.28 - 5.43 (m, 8H). 步驟3 利用與參考例4之步驟2相同之方法,並使用步驟2中所獲得之(3R,4R)-3,4-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氧基)吡咯啶(0.111 g,0.185 mmol)代替二((Z)-十八碳-9-烯基)胺,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101 g,0.139 mmol,75%)。 ESI-MS m/z: 730 (M + H)+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6.9 Hz, 6H), 1.24 - 1.40 (m, 32H), 1.50 - 1.57 (m, 4H), 1.77-1.83 (m, 2H), 2.02 - 2.08 (m, 8H), 2.23 (s, 6H), 2.34 (t, J = 7.4 Hz, 2H), 2.77 (t, J = 6.8 Hz, 4H), 3.38 - 3.56 (m, 8H), 3.83 - 3.86 (m, 2H), 4.11 (t, J = 6.5 Hz, 2H), 5.30 - 5.42 (m, 8H). 參考例34 (9Z,12Z)-N-(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乙基)十八碳-9,12-二烯-1-胺(化合物CL-34) CL-34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35 (9Z,12Z)-N-(2-(((Z)-十六碳-9-烯-1-基)氧基)乙基)十八碳-9,12-二烯-1-胺(化合物CL-35) CL-35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36 N,N-二甲基-1,3-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丙烷-2-胺(化合物CL-36) CL-36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09/129385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37 二((Z)-十八碳-9-烯基)胺基甲酸3-(二甲胺基)丙酯(化合物CL-37) 步驟1 於氨(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約2 mol/L甲醇溶液,12.0 mL,24.0 mmol)中加入甲磺酸(Z)-十八碳-9-烯基酯(1.04 g,3.00 mmol),使用微波反應裝置以130℃攪拌3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氯仿萃取5次。合併有機層,利用飽和鹽水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乾燥後進行過濾,進行減壓濃縮,藉此獲得(Z)-十八碳-9-烯基胺之粗產物。 於所獲得之粗產物中加入甲磺酸(Z)-十八碳-9-烯基酯(0.832 g,2.40 mmol)及50%氫氧化鈉水溶液(0.960 g,12.0 mmol),於油浴上110℃下攪拌60分鐘。冷卻至室溫後,利用乙酸乙酯將反應液進行稀釋,利用水洗淨,接著利用飽和鹽水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乾燥後進行過濾,進行減壓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100/0~95/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二((Z)-十八碳-9-烯基)胺(0.562 g,1.085 mmol,產率36%)。 ESI-MS m/z: 519(M + H)+ ;1 H-NMR(CDCl3 ) δ: 0.88(t, J = 6.7 Hz, 6H), 1.29 (br s, 45H), 1.41 - 1.52 (m, 4H), 1.97 - 2.05 (m, 8H), 2.58 (t, J = 7.2 Hz, 4H), 5.28 - 5.40 (m, 4H). 步驟2 使步驟1中所獲得之二((Z)-十八碳-9-烯基)胺(0.156 g,0.301 mmol)溶解於氯仿(3 mL)中,加入利用依據“J. Am. Chem. Soc.”,1981年,第103卷,p.4194-4199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合成之4-硝基苯基碳酸3-(二甲胺基)丙酯鹽酸鹽(0.138 g,0.452 mmol)及三乙胺(0.168 mL,1.21 mmol),使用微波反應裝置以110℃攪拌60分鐘。於反應液中加入4-硝基苯基碳酸3-(二甲胺基)丙酯鹽酸鹽(22.9 mg,0.0753 mmol),使用微波反應裝置以110℃攪拌20分鐘。於反應液中加入4-硝基苯基碳酸3-(二甲胺基)丙酯鹽酸鹽(22.9 mg,0.0753 mmol),使用微波反應裝置以110℃攪拌20分鐘。於反應液中加入4-硝基苯基碳酸3-(二甲胺基)丙酯鹽酸鹽(22.9 mg,0.0753 mmol),使用微波反應裝置以110℃攪拌20分鐘。利用氯仿將反應液進行稀釋,利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洗淨,接著利用飽和鹽水進行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乾燥後進行過濾,進行減壓濃縮。使所獲得之殘渣溶解於少量之正己烷/乙酸乙酯(1/4)中,並使之吸附於胺基修飾矽膠墊,利用正己烷/乙酸乙酯(1/4)溶出,進行減壓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100/0~95/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0.173 g,0.267 mmol,產率89%)。 ESI-MS m/z: 648(M + H)+ ;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6 Hz, 6H), 1.28 (br s, 44H), 1.45 - 1.55 (m, 4H), 1.75 - 1.85 (m, 2H), 1.97 - 2.04 (m, 8H), 2.23 (s, 6H), 2.34 (t, J = 7.6 Hz, 2H), 3.13 - 3.24 (m, 4H), 4.10 (t, J = 6.4 Hz, 2H), 5.28 - 5.40 (m, 4H). 參考例38 (11Z,14Z)-N-(2-(((Z)-十八碳-9-烯-1-基)氧基)乙基)二十碳-11,14-二烯-1-胺(化合物CL-38) CL-38係利用依據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合成。 ESI-MS m/z: 588 參考例39 (9Z,12Z)-N-(2-(((Z)-二十碳-11-烯-1-基)氧基)乙基)十八碳-9,12-二烯-1-胺(化合物CL-39) CL-39係利用依據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合成。 ESI-MS m/z: 588 參考例40 (11Z,14Z)-N-(2-(((Z)-二十碳-11-烯-1-基)氧基)乙基二十碳-11,14-二烯-1-胺(化合物CL-40) CL-40係利用依據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合成。 ESI-MS m/z: 616 參考例41 (Z)-N-(2-(((Z)-十八碳-9-烯-1-基)氧基)乙基)十八碳-9-烯-1-胺(化合物CL-41) CL-41係利用依據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合成。 ESI-MS m/z: 562 參考例42 雙(2-(((11Z,14Z)-二十碳-11,14-二烯-1-基)氧基)乙基)胺(化合物CL-42) CL-42係利用依據國際公開第2011/136368號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合成。 ESI-MS m/z: 658 參考例43 (Z)-N-(2-(((Z)-十八碳-9-烯-1-基)氧基)乙基)十六碳-9-烯-1-胺(化合物CL-43) CL-43係利用依據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合成。 ESI-MS m/z:534 參考例44 (Z)-N-(2-(十八碳-9-烯-1-基氧基)乙基)十八烷-1-胺(化合物CL-44) CL-44係利用依據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合成。 ESI-MS m/z: 564 參考例45 (Z)-N-(2-(十八碳-9-烯-1-基氧基)乙基)十四烷-1-胺(化合物CL-45) CL-45係利用依據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合成。 ESI-MS m/z: 508 參考例46 3-((3R,4R)-3,4-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吡咯啶-1-基)丙烷-1,2-二醇(化合物CL-46) CL-46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1/13636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47 雙(2-(((Z)-十八碳-9-烯-1-基)氧基)乙基)胺(化合物CL-47) CL-47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1/13636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48 3-(雙(2-(((Z)-十八碳-9-烯-1-基)氧基)乙基)胺基)丙烷-1,2-二醇(化合物CL-48) CL-48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1/13636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49 3-(雙(2-(((Z)-十八碳-9-烯-1-基)氧基)乙基)胺基)丙醯胺(化合物CL-49) CL-49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1/136368號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50 (9Z,12Z)-N-(2-(2-(((Z)-十八碳-9-烯-1-基)氧基)乙氧基)乙基)十八碳-9,12-二烯-1-胺(化合物CL-50) CL-50係利用依據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號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合成。 ESI-MS m/z: 604 參考例51 9-((4-(二甲胺基)丁醯基)氧基)十七碳二酸二((Z)-壬-2-烯-1-基)酯(化合物CL-51) CL-51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1/153493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52 8,8'-((((2-(二甲胺基)乙基)硫代)羰基)氮二基)二辛酸二((Z)-壬-2-烯-1-基)酯(化合物CL-52) CL-52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7/023817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53 2-(二甲胺基)-N-(2-(((Z)-十八碳-9-烯-1-基)氧基)乙基)-N-((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乙醯胺(化合物CL-53) CL-53係利用依據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54 3-((2-(((Z)-十八碳-9-烯-1-基)氧基)乙基)((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胺基)丙烷-1-醇(化合物CL-54) CL-54係利用依據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55 1-甲基-3,3-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甲基)吖丁啶(化合物CL-55) CL-55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2/108397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56 1-甲基-3,3-雙(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乙基)吖丁啶(化合物CL-56) CL-56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6/002753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57 1-甲基-3,3-雙(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丙基)吖丁啶(化合物CL-57) CL-57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6/002753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58 2-(3,3-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吖丁啶-1-基)乙烷-1-醇(化合物CL-58) CL-58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6/002753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59 2-(3,3-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吖丁啶-1-基)丙烷-1-醇(化合物CL-59) CL-59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6/002753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60 3,3-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吖丁啶-1-二羧酸3-(二甲胺基)丙酯(化合物CL-60) CL-60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6/002753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61 2-(二((Z)-十八碳-9-烯-1-基)胺基)乙烷-1-醇(化合物CL-61) CL-61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62 3-(二((Z)-十八碳-9-烯-1-基)胺基)丙烷-1-醇(化合物CL-62) CL-62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4/007398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參考例63 (11Z,14Z)-2-((二甲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醇(化合物CL-63) 步驟1 於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酯(7.62 g,22.1 mmol)之四氫呋喃(30.0 mL)溶液中加入2-氰基乙酸乙酯(0.943 mL,8.84 mmol)、氫化鈉(1.06 g,26.5 mmol)、四丁基碘化銨(3.27 g,8.84 mmol),於60℃下攪拌2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庚烷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庚烷/乙酸乙酯=99/1~85/1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11Z,14Z)-2-氰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酸乙酯(3.50 g,5.74 mmol,產率64.9%)。 於(11Z,14Z)-2-氰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酸乙酯(1.50 g,2.46 mmol)之四氫呋喃(10.0 mL)溶液中加入氫化鋁鋰(0.467 g,12.3 mmol),於冰浴冷卻下攪拌30分鐘。於反應液中以1:1:3之比例加入水、氫氧化鈉、及水,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11Z,14Z)-2-(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醇(1.00 g,1.75 mmol,產率71.1%)。 ESI-MS m/z: 573 (M + H)+ . 步驟2 於(11Z,14Z)-2-(胺基甲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醇(0.200 g,0.350 mmol)之二氯乙烷(2.00 mL)溶液中加入對甲醛溶液(0.276 g,3.50 mmol,37%甲醇溶液)、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1.48 g,6.99 mmol),於室溫下攪拌3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使用氯仿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9/1~85/1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0280 g,0.0470 mmol,產率13.3%)。 ESI-MS m/z: 601 (M)+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6.8 Hz, 6H), 1.23 - 1.29 (m, 40H), 2.05 (q, J = 6.8 Hz, 8H), 2.32 (s, 6H), 2.40 (s, 2H), 2.77 (dd, J = 9.8, 3.4 Hz, 4H), 3.53 (s, 2H), 5.29 - 5.42 (m, 8H). 參考例64 (11Z,14Z)-2-(二甲胺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醇(化合物CL-64) 步驟1 於氫化鈉(1.21 g,30.3 mmol)之THF(30.0 mL)溶液中加入丙二酸第三丁基乙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2.00 mL,10.1 mmol)、四-正丁基碘化銨(Nacalai Tesque公司製造,0.746 g,2.02 mmol)、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基酯(Nu-Chek Prep, Inc公司製造,8.70 g,25.2 mmol),於加熱回流下攪拌2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鹽水,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進行乾燥,進行過濾,於減壓下將溶劑蒸餾去除。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5/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2,2-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丙二酸1-第三丁基3-乙酯(5.52 g,80.0%)。 步驟2 於2,2-二((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丙二酸1-第三丁基3-乙酯(5.52 g,8.06 mmol)之二氯甲烷(30.0 mL)溶液中加入三氟乙酸(5.00 mL,64.9 mmol),於室溫下攪拌30分鐘。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氯仿與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將殘渣進行分液。利用飽和鹽水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進行過濾,於減壓下將溶劑蒸餾去除。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5/5)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11Z,14Z)-2-(乙氧基羰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酸(4.04 g,6.42 mmol,80.0%)。 步驟3 於(11Z,14Z)-2-(乙氧基羰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酸(0.284 g,0.452 mmol)之甲苯(3.00 mL)溶液中加入三乙胺(0.315 mL,2.26 mmol)、二苯基疊氮基磷酸酯(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121 mL,0.542 mmol),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0.0200 mL,1.11 mmol),於加熱回流下攪拌5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進行乾燥,進行過濾,於減壓下將溶劑蒸餾去除。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80/2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11Z,14Z)-2-胺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酸乙酯(0.0457 g,0.0762 mmol,17.0%)。 ESI-MS m/z: 601 (M + H)+ . 步驟4 於(11Z,14Z)-2-胺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酸乙酯(0.299 g,0.498 mmol)之THF(3.00 mL)溶液中加入氫化鋰鋁(純正化學公司製造,0.0190 g,0.498 mmol),於室溫下攪拌30分鐘。於反應液中加入水、氫氧化鈉水溶液,利用矽藻土過濾將不溶物去除,將濾液進行減壓濃縮。利用胺基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50/5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11Z,14Z)-2-胺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醇(0.0667 g,0.120 mmol,24.0%)。 ESI-MS m/z: 559 (M + H)+ . 步驟5 於(11Z,14Z)-2-胺基-2-((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二十碳-11,14-二烯-1-醇(0.0664 g,0.119 mmol)之二氯乙烷(1.00 mL)溶液中加入甲醛(0.500 mL,6.72 mmol)、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0.101 g,0.476 mmo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於反應溶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利用飽和氯化鈉水溶液將有機層洗淨,利用無水硫酸鎂乾燥後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80/2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0474 g,0.0809 mmol,68.0%)。 ESI-MS m/z: 587 (M + H)+ ;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0 Hz, 6H), 1.24 - 1.39 (m, 40H), 2.05 (q, J = 6.8 Hz, 8H), 2.38 (s, 6H), 2.77 (t, J = 6.7 Hz, 4H), 5.29 - 5.42 (m, 8H). 參考例65 3-(二甲胺基)-2,2-雙((((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氧基)甲基)丙烷-1-醇(化合物CL-65) 於2-(溴甲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1.52 g,7.56 mmol)中加入二甲胺溶液(15.0 mL,30.0 mmol,2M in THF),於微波照射下以120℃攪拌15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氫氧化鋰,進行過濾。將濾液於減壓下濃縮,而獲得2-((二甲胺基)甲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1.23 g,定量)。 於2-((二甲胺基)甲基)-2-(羥基甲基)丙烷-1,3-二醇(1.23 g,7.56 mmol)之甲苯(30.0 mL)溶液中加入氫化鈉(0.756 g,18.9 mmol)、甲磺酸(9Z,12Z)-十八碳-9,12-二烯-1-基酯(6.51 g,18.9 mmol),於加熱回流下攪拌整夜。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鹽水,使用己烷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進行乾燥,進行過濾,並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90/10)、胺基矽膠管柱層析法(己烷/乙酸乙酯=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標題化合物(1.80 g,2.73 mmol,產率36.1%)。 ESI-MS m/z: 661 (M)+1 H-NMR (CDCl3 ) δ: 0.89 (t, J = 7.0 Hz, 6H), 1.24 - 1.39 (m, 32H), 1.50-1.56 (m, 4H), 2.05 (q, J = 6.8 Hz, 8H), 2.30 (s, 6H), 2.53 (s, 2H), 2.77 (t, J = 6.3 Hz, 4H), 3.30 - 3.41 (m, 8H), 3.71 (s, 2H), 5.29-5.42 (m, 8H). 參考例66 二-十四碳酸((2-((2-(二甲胺基)乙基)硫代)乙醯基)氮二基)雙(乙烷-2,1-二基)酯(化合物CL-66) CL-62係利用國際公開第2012/170952所記載之方法所合成。 [實施例72] 使用實施例34中所獲得之II-25、參考例1中所獲得之CL-1及1,2-二肉豆蔻醯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 (PEG-DMPE)、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DSPC)、及膽固醇,以下述方式製造包含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製劑1。 所使用之核酸係包含正義鏈(5'-CCGUCGUAUUCGUGAGCAAGA-3')與反義鏈(5'-UUGCUCACGAAUACGACGGUG-3')之鹼基序列之抑制螢光素酶(以下表示為Luc)基因之表現的siRNA,且自Gene Design公司獲取(以下,「Luc siRNA」)。PEG-DMPE、DSPC、膽固醇係自日油獲取。 II-25係以成為5 mg/mL之方式溶解於100%乙醇中而製成脂質存儲溶液。CL-1、PEG-DMPE、DSPC、膽固醇係以分別成為20 mg/mL之方式溶解於100%乙醇中而製成脂質存儲溶液。各脂質存儲溶液係於-20℃下進行保管,且於即將製備製劑之前加溫至60℃,使脂質溶解後,恢復至室溫而使用。 Luc siRNA係以成為1 mg/mL之方式溶解於注射用水中而作為Luc siRNA溶液。 將製成上述脂質存儲溶液之II-25以成為0.313 μmol之方式添加至20 mL之80%乙醇水溶液中。繼而,添加上述Luc siRNA溶液200 μL並攪拌1分鐘後,將製成上述脂質存儲溶液之CL-1/PEG-DMPE/DSPC/Chol以成為1.88 μmol/0.145 μmol/0.515 μmol/1.07 μmol之方式添加至本溶液中。其後,以成為20%以下乙醇水溶液之方式以62 mL/秒以上之流速添加注射用水而形成粗製劑。所獲得之粗製劑係使用Amicon Ultra(Millipore公司製造)進行濃縮,進而將溶劑置換為生理鹽水,使用0.2 μm之過濾器(東洋濾紙公司製造),於無菌無塵工作台內進行過濾。進而測定所獲得之製劑之siRNA濃度,以用siRNA濃度計成為0.1 mg/mL之方式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藉此獲得製劑1。 [實施例73]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2中所獲得之CL-2,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2。 [實施例74]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3中所獲得之CL-3,除此以外,以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3。 [實施例75]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4中所獲得之CL-4,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4。 [實施例76]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5中所獲得之CL-5,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5。 [實施例77]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6中所獲得之CL-6,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6。 [實施例78]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7中所獲得之CL-7,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7。 [實施例79]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8中所獲得之CL-8,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8。 [實施例80]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9中所獲得之CL-9,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9。 [實施例81]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10中所獲得之CL-10,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0。 [實施例82]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11中所獲得之CL-11,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1。 [實施例83]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12中所獲得之CL-12,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2。 [實施例84]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13中所獲得之CL-13,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3。 [實施例85]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14中所獲得之CL-14,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4。 [實施例86]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15中所獲得之CL-15,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5。 [實施例87]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16中所獲得之CL-16,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6。 [實施例88]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17中所獲得之CL-17,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7。 [實施例89]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18中所獲得之CL-18,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8。 [實施例90]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19中所獲得之CL-19,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9。 [實施例91]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20中所獲得之CL-20,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20。 [實施例92]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21中所獲得之CL-21,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21。 [比較例1] 使用參考例1中所獲得之CL-1及1,2-二肉豆蔻醯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PEG-DMPE)、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DSPC)、及膽固醇,以下述方式製造包含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製劑22。 所使用之核酸係包含正義鏈(5'-CCGUCGUAUUCGUGAGCAAGA-3')與反義鏈(5'-UUGCUCACGAAUACGACGGUG-3')之鹼基序列之抑制螢光素酶(以下表示為Luc)基因之表現之siRNA,且自Gene Design公司獲取(以下,「Luc siRNA」)。PEG-DMPE、DSPC、膽固醇係自日油獲取。 CL-1、PEG-DMPE、DSPC、膽固醇係分別以成為20 mg/mL之方式溶解於100%乙醇中而製成脂質存儲溶液。各脂質存儲溶液係於-20℃下進行保管,於即將製備製劑之前加溫至60℃,使脂質溶解後,恢復至室溫而使用。 Luc siRNA係以成為1 mg/mL之方式溶解於注射用水中而作為Luc siRNA溶液。 於20 mL之80%乙醇水溶液中添加上述Luc siRNA溶液200 μL並攪拌1分鐘後,將製成上述脂質存儲溶液之CL-1/PEG-DMPE/DSPC/Chol以成為1.88 μmol/0.145 μmol/0.617 μmol/1.28 μmol之方式添加至本溶液中。其後,以成為20%以下乙醇水溶液之方式以62 mL/秒以上之流速添加注射用水而形成粗製劑。所獲得之粗製劑係使用Amicon Ultra(Millipore公司製造)進行濃縮,進而將溶劑置換為生理鹽水,使用0.2 μm之過濾器(東洋濾紙公司製造),於無菌無塵工作台內進行過濾。進而對所獲得之製劑之siRNA濃度進行測定,以用siRNA濃度計成為0.1 mg/mL之方式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藉此獲得製劑22。 [比較例2]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2中所獲得之CL-2,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23。 [比較例3]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3中所獲得之CL-3,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24。 [比較例4]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4中所獲得之CL-4,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25。 [比較例5]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5中所獲得之CL-5,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26。 [比較例6]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6中所獲得之CL-6,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27。 [比較例7]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7中所獲得之CL-7,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28。 [比較例8]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8中所獲得之CL-8,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29。 [比較例9]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9中所獲得之CL-9,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30。 [比較例10]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10中所獲得之CL-10,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31。 [比較例11]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11中所獲得之CL-11,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32。 [比較例12]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12中所獲得之CL-12,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33。 [比較例13]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13中所獲得之CL-13,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34。 [比較例14]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14中所獲得之CL-14,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35。 [比較例15]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15中所獲得之CL-15,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36。 [比較例16]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16中所獲得之CL-16,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37。 [比較例17]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17中所獲得之CL-17,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38。 [比較例18]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18中所獲得之CL-18,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39。 [比較例19]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19中所獲得之CL-19,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40。 [比較例20]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20中所獲得之CL-20,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41。 [比較例21] 將製劑22之CL-1設為參考例21中所獲得之CL-21,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42。 試驗例1 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測定 利用粒徑測定裝置(Zetasizer Nano ZS,Malvern公司製造)對製劑中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進行測定(表27)。再者,表中之PDI係表示多分散指數(Polydispersity Index)。 [表27A] 表27 [表27B] 接著表27 其結果為,使脂質A(II-25)及脂質B(CL-1~21)、PEG-DMPE 、DSPC、膽固醇與核酸之複合體分散於乙醇中,於該分散液中急速地加入水而形成之實施例72~92所記載之製劑1~21及不包含脂質A之比較例1~21所記載之製劑22~42係不管脂質A(II-25)之含有或非含有,均平均粒徑較小,為50 nm以下。 試驗例2 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體外活性評價試驗 將實施例72~92所記載之製劑1~21及比較例1~21所記載之製劑22~42分別藉由以下之方法,導入至強制表現出螢光素酶之源自人類子宮頸癌之細胞株HeLa細胞(Luc2CP-HeLa)中。 將以核酸之最終濃度成為0.3~10 nM之方式利用Opti-MEM(Gibco公司)加以稀釋之各製劑以每孔20 μL之方式分注至96孔之培養盤中之後,將懸浮於包含10%胎牛血清(FBS,SAFC Biosciences公司)之最小必需培養基(MEM)中之Luc2CP-HeLa細胞以成為細胞數7500/80 μL/孔之方式進行接種,於37℃、5%CO2 條件下進行培養,藉此將各製劑導入至Luc2CP-HeLa細胞內。又,作為陰性對照之群,接種未經任何處理之細胞。 將導入有各製劑之細胞於37℃之5%CO2 培養箱內培養24小時,使用細胞增殖試驗檢定(CellTiter-Fluor Cell Viability Assay,Promega公司,G6080),依據製品所隨附之說明書所記載之方法進行處理,並利用讀板儀測定螢光強度後,使用螢光素酶定量系統(Steady-Glo Luciferase Assay System,Promega公司,E2520),依據製品所隨附之說明書所記載之方法進行處理,利用讀板儀對發光強度進行測定。利用細胞增殖試驗檢定中所獲得之螢光量修正所獲得之螢光素發光量。各製劑處理群之發光量係以將陰性對照群之修正後發光量設為1時之相對比例之形式算出。 根據表28可明確:關於將含有II-25作為脂質A之製劑1~21導入至源自人類子宮頸癌之細胞株Luc2CP-HeLa細胞內後之Luc之表現率,為如下結果:與不含有II-25之製劑22~42相比,抑制率較高。又,為如下結果:並不限於某特定之脂質B,包含II-25作為脂質A之製劑之抑制率較高。 因此,明確本發明之含有脂質A之脂質奈米粒子係可將核酸導入至細胞內等,而容易在體外向細胞內進行藥物傳遞之製劑。 [表28A] 表28 [表28B] 接著表28 [實施例93] 使用實施例44中所獲得之II-35、參考例1中所獲得之CL-1及1,2-二肉豆蔻醯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PEG-DMPE)、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DSPC)、及膽固醇,以下述方式製造包含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製劑43。 所使用之核酸係包含正義鏈(5'-CCGUCGUAUUCGUGAGCAAGA-3')與反義鏈(5'-UUGCUCACGAAUACGACGGUG-3')之鹼基序列之抑制螢光素酶(以下表示為Luc)基因之表現之siRNA,且自Gene Design公司獲取(以下,「Luc siRNA」)。PEG-DMPE、DSPC、膽固醇係自日油獲取。 II-35係以成為5 mg/mL之方式溶解於100%乙醇中而製成脂質存儲溶液。CL-1、PEG-DMPE、DSPC、膽固醇係分別以成為20 mg/mL之方式溶解於100%乙醇中而製成脂質存儲溶液。各脂質存儲溶液係於-20℃下進行保管,且於即將製備製劑之前加溫至60℃,使脂質溶解後,恢復至室溫而使用。 Luc siRNA係以成為1 mg/mL之方式溶解於注射用水中而製成Luc siRNA溶液。 將製成上述脂質存儲溶液之II-35以成為0.313 μmol之方式添加至20 mL之80%乙醇水溶液中。繼而,添加上述Luc siRNA溶液200 μL並攪拌1分鐘後,將製成上述脂質存儲溶液之CL-1/PEG-DMPE/DSPC/Chol以成為1.88 μmol/0.145 μmol/0.515 μmol/1.07 μmol之方式添加至本溶液中。其後,以成為20%以下乙醇水溶液之方式以62 mL/秒以上之流速添加注射用水而形成粗製劑。所獲得之粗製劑係使用Amicon Ultra(Millipore公司製造)進行濃縮,進而將溶劑置換為生理鹽水,使用0.2 μm之過濾器(東洋濾紙公司製造)於無菌無塵工作台內進行過濾。進而,對所獲得之製劑之siRNA濃度進行測定,以用siRNA濃度計成為0.1 mg/mL之方式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藉此獲得製劑43。 [實施例94] 將製劑43之CL-1設為參考例2中所獲得之CL-2,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93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44。 [實施例95] 將製劑43之CL-1設為參考例3中所獲得之CL-3,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93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45。 [實施例96] 將製劑43之CL-1設為參考例4中所獲得之CL-4,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93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46。 [實施例97] 將製劑43之CL-1設為參考例5中所獲得之CL-5,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93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47。 [實施例98] 將製劑43之CL-1設為參考例6中所獲得之CL-6,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93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48。 [實施例99] 將製劑43之CL-1設為參考例7中所獲得之CL-7,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93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49。 [實施例100] 將製劑43之CL-1設為參考例8中所獲得之CL-8,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93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50。 [實施例101] 將製劑43之CL-1設為參考例9中所獲得之CL-9,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93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51。 [實施例102] 將製劑43之CL-1設為參考例10中所獲得之CL-10,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93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52。 [實施例103] 將製劑43之CL-1設為參考例11中所獲得之CL-11,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93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53。 [實施例104] 將製劑43之CL-1設為參考例12中所獲得之CL-12,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93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54。 [實施例105] 將製劑43之CL-1設為參考例13中所獲得之CL-13,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93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55。 試驗例3 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測定 利用粒徑測定裝置(Zetasizer Nano ZS,Malvern公司製造)對製劑中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進行測定(表29)。再者,表中之PDI係表示多分散指數(Polydispersity Index)。 [表29] 表29 其結果為,使脂質A(II-35)及脂質B(CL-1~13)、PEG-DMPE、DSPC、膽固醇與核酸之複合體分散於乙醇中,於該分散液中急速地加入水而形成之實施例93~105所記載之製劑43~55之平均粒徑較小,為50 nm以下。 試驗例4 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體外活性評價試驗 將實施例93~105所記載之製劑43~55及比較例1~21所記載之製劑22~42分別藉由以下之方法,導入至強制表現出螢光素酶之源自人類子宮頸癌之細胞株HeLa細胞(Luc2CP-HeLa)中。 將以核酸之最終濃度成為0.3~10 nM之方式利用Opti-MEM(Gibco公司)加以稀釋之各製劑以每孔20 μL之方式分注至96孔之培養盤中之後,將懸浮於包含10%胎牛血清(FBS,SAFC Biosciences公司)之最小必需培養基(MEM)中之Luc2CP-HeLa細胞以成為細胞數7500/80 μL/孔之方式進行接種,於37℃、5%CO2 條件下進行培養,藉此將各製劑導入至Luc2CP-HeLa細胞內。又,作為陰性對照之群,接種未經任何處理之細胞。 將導入有各製劑之細胞於37℃之5%CO2 培養箱內培養24小時,使用細胞增殖試驗檢定(CellTiter-Fluor Cell Viability Assay,Promega公司,G6080),依據製品所隨附之說明書所記載之方法進行處理,並利用讀板儀測定螢光強度後,使用螢光素酶定量系統(Steady-Glo Luciferase Assay System,Promega公司,E2520),依據製品所隨附之說明書所記載之方法進行處理,利用讀板儀對發光強度進行測定。利用細胞增殖試驗檢定中所獲得之螢光量修正所獲得之螢光素發光量。各製劑處理群之發光量係以將陰性對照群之修正後發光量設為1時之相對比例之形式算出。 根據表30可明確:關於將含有II-35作為脂質A之製劑43~55導入至源自人類子宮頸癌之細胞株Luc2CP-HeLa細胞內後之Luc之表現率,為如下結果:與不含有II-35之製劑22~42相比,抑制率較高。又,為如下結果:並不限於某特定之脂質B,包含II-35作為脂質A之製劑之抑制率較高。 因此,明確本發明之含有脂質A之脂質奈米粒子係可將核酸導入至細胞內等,而容易在體外向細胞內進行藥物傳遞之製劑。 [表30] 表30 [實施例106] 使用實施例34中所獲得之II-25、參考例22中所獲得之CL-22及1,2-二肉豆蔻醯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PEG-DMPE)、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DSPC)、及膽固醇,以下述方式製造包含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製劑56。 所使用之核酸係包含正義鏈(5'-CCGUCGUAUUCGUGAGCAAGA-3')與反義鏈(5'-UUGCUCACGAAUACGACGGUG-3')之鹼基序列之抑制螢光素酶(以下表示為Luc)基因之表現之siRNA,且自Gene Design公司獲取(以下,「Luc siRNA」)。PEG-DMPE、DSPC、膽固醇係自日油獲取。 II-25係以分別成為5 mg/mL之方式溶解於100%乙醇中而製成脂質存儲溶液。CL-22、PEG-DMPE、DSPC、膽固醇係分別以成為20 mg/mL之方式溶解於100%乙醇中而製成脂質存儲溶液。各脂質存儲溶液係於-20℃下進行保管,且於即將製備製劑之前加溫至60℃,使脂質溶解後,恢復至室溫而使用。 Luc siRNA係以成為1 mg/mL之方式溶解於注射用水中而製成Luc siRNA溶液。 將製成上述脂質存儲溶液之II-25以成為0.313 μmol之方式添加至20 mL之80%乙醇水溶液中。繼而,添加上述Luc siRNA溶液200 μL並攪拌1分鐘後,將製成上述脂質存儲溶液之CL-22/PEG-DMPE/DSPC/Chol以成為1.88 μmol/0.145 μmol/0.515 μmol/1.07 μmol之方式添加至本溶液中。其後,以成為20%以下之乙醇水溶液之方式以62 mL/秒以上之流速添加注射用水而形成粗製劑。所獲得之粗製劑係使用Amicon Ultra(Millipore公司製造)進行濃縮,進而將溶劑置換為生理鹽水,使用0.2 μm之過濾器(東洋濾紙公司製造)於無菌無塵工作台內進行過濾。進而,對所獲得之製劑之siRNA濃度進行測定,以用siRNA濃度計成為0.1 mg/mL之方式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藉此獲得製劑56。 [實施例107]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23中所獲得之CL-23,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57。 [實施例108]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24中所獲得之CL-24,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58。 [實施例109]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25中所獲得之CL-25,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59。 [實施例110]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26中所獲得之CL-26,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60。 [實施例111]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27中所獲得之CL-27,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61。 [實施例112]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28中所獲得之CL-28,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62。 [實施例113]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29中所獲得之CL-29,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63。 [實施例114]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30中所獲得之CL-30,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64。 [實施例115]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31中所獲得之CL-31,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65。 [實施例116]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32中所獲得之CL-32,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66。 [實施例117]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33中所獲得之CL-33,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67。 [實施例118]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34中所獲得之CL-34,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68。 [實施例119]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35中所獲得之CL-35,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69。 [實施例120]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36中所獲得之CL-36,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70。 [實施例121]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37中所獲得之CL-37,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71。 [實施例122]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38中所獲得之CL-38,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72。 [實施例123]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39中所獲得之CL-39,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73。 [實施例124]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40中所獲得之CL-40,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74。 [實施例125]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41中所獲得之CL-41,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75。 [實施例126]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42中所獲得之CL-42,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76。 [實施例127]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43中所獲得之CL-43,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77。 [實施例128]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44中所獲得之CL-44,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78。 [實施例129] 將製劑56之CL-22設為參考例45中所獲得之CL-45,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06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79。 [實施例130] 使用實施例44中所獲得之II-35、參考例22中所獲得之CL-22及1,2-二肉豆蔻醯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PEG-DMPE)、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DSPC)、及膽固醇,以下述方式製造包含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製劑80。 所使用之核酸係包含正義鏈(5'-CCGUCGUAUUCGUGAGCAAGA-3')與反義鏈(5'-UUGCUCACGAAUACGACGGUG-3') 之鹼基序列之抑制螢光素酶(以下表示為Luc)基因之表現之siRNA,且自Gene Design公司獲取(以下,「Luc siRNA」)。PEG-DMPE、DSPC、膽固醇係自日油獲取。 II-35係以分別成為5 mg/mL之方式溶解於100%乙醇中而製成脂質存儲溶液。CL-22、PEG-DMPE、DSPC、膽固醇係分別以成為20 mg/mL之方式溶解於100%乙醇中而製成脂質存儲溶液。各脂質存儲溶液係於-20℃下進行保管,且於即將製備製劑之前加溫至60℃,使脂質溶解後,恢復至室溫而使用。 Luc siRNA係以成為1 mg/mL之方式溶解於注射用水中而製成Luc siRNA溶液。 將製成上述脂質存儲溶液之II-35以成為0.313 μmol之方式添加至20 mL之80%乙醇水溶液中。繼而,添加上述Luc siRNA溶液200 μL並攪拌1分鐘後,將製成上述脂質存儲溶液之CL-22/PEG-DMPE/DSPC/Chol以成為1.88 μmol/0.145 μmol/0.515 μmol/1.07 μmol之方式添加至本溶液中。其後,以成為20%以下乙醇水溶液之方式以62 mL/秒以上之流速添加注射用水而形成粗製劑。所獲得之粗製劑係使用Amicon Ultra(Millipore公司製造)進行濃縮,進而將溶劑置換為生理鹽水,使用0.2 μm之過濾器(東洋濾紙公司製造)於無菌無塵工作台內進行過濾。進而,對所獲得之製劑之siRNA濃度進行測定,以用siRNA濃度計成為0.1 mg/mL之方式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藉此獲得製劑80。 [實施例131] 將製劑80之CL-22設為參考例23中所獲得之CL-23,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30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81。 試驗例5 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測定 利用粒徑測定裝置(Zetasizer Nano ZS,Malvern公司製造)對製劑中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進行測定(表31)。再者,表中之PDI係表示多分散指數(Polydispersity Index)。 [表31] 表31 其結果為,使脂質A(II-25、II-35)及脂質B(CL-22~45)、PEG-DMPE、DSPC、膽固醇與核酸之複合體分散於乙醇中,於該分散液中急速地加入水而形成之實施例106~131所記載之製劑56~81之平均粒徑較小,為50 nm以下。 試驗例6 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體外活性評價試驗 將實施例106~131所記載之製劑56~81分別藉由以下之方法,導入至強制表現出螢光素酶之源自人類子宮頸癌之細胞株HeLa細胞(Luc2CP-HeLa)中。 將以核酸之最終濃度成為0.3~10 nM之方式利用Opti-MEM(Gibco公司)加以稀釋之各製劑以每孔20 μL之方式分注至96孔之培養盤中之後,將懸浮於包含10%胎牛血清(FBS,SAFC Biosciences公司)之最小必需培養基(MEM)中之Luc2CP-HeLa細胞以成為細胞數7500/80 μL/孔之方式進行接種,於37℃、5%CO2 條件下進行培養,藉此將各製劑導入至Luc2CP-HeLa細胞內。又,作為陰性對照之群,接種未經任何處理之細胞。 將導入有各製劑之細胞於37℃之5%CO2 培養箱內培養24小時,使用細胞增殖試驗檢定(CellTiter-Fluor Cell Viability Assay,Promega公司,G6080),依據製品所隨附之說明書所記載之方法進行處理,並利用讀板儀測定螢光強度後,使用螢光素酶定量系統(Steady-Glo Luciferase Assay System,Promega公司,E2520),依據製品所隨附之說明書所記載之方法進行處理,利用讀板儀對發光強度進行測定。利用細胞增殖試驗檢定中所獲得之螢光量修正所獲得之螢光素發光量。各製劑處理群之發光量係以將陰性對照群之修正後發光量設為1時之相對比例之形式算出。 根據表32可明確:包含脂質A之製劑(製劑56~81)無論有無脂質B,均抑制Luc之表現。 因此,明確本發明之含有脂質A之脂質奈米粒子係可將核酸導入至細胞內等,而容易在體外向細胞內進行藥物傳遞之製劑。 [表32] 表32 [實施例132] 使用實施例34中所獲得之II-25、參考例46中所獲得之CL-46及1,2-二肉豆蔻醯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PEG-DMPE)、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DSPC)、及膽固醇,以下述方式製造包含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製劑82。 所使用之核酸係包含正義鏈(5'-CCGUCGUAUUCGUGAGCAAGA-3')與反義鏈(5'-UUGCUCACGAAUACGACGGUG-3')之鹼基序列之抑制螢光素酶(以下表示為Luc)基因之表現之siRNA,且自Gene Design公司獲取(以下,「Luc siRNA」)。PEG-DMPE、DSPC、膽固醇係自日油獲取。 II-25係以分別成為5 mg/mL之方式溶解於100%乙醇中而製成脂質存儲溶液。CL-46、PEG-DMPE、DSPC、膽固醇係分別以成為20 mg/mL之方式溶解於100%乙醇中而製成脂質存儲溶液。各脂質存儲溶液係於-20℃下進行保管,且於即將製備製劑之前加溫至60℃,使脂質溶解後,恢復至室溫而使用。 Luc siRNA係以成為1 mg/mL之方式溶解於注射用水中而製成Luc siRNA溶液。 將製成上述脂質存儲溶液之II-25以成為0.313 μmol之方式添加至20 mL之80%乙醇水溶液中。繼而,添加上述Luc siRNA溶液200 μL並攪拌1分鐘後,將製成上述脂質存儲溶液之CL-46/PEG-DMPE/DSPC/Chol以成為1.88 μmol/0.145 μmol/0.515 μmol/1.07 μmol之方式添加至本溶液中。其後,以成為20%以下乙醇水溶液之方式以62 mL/秒以上之流速添加注射用水而形成粗製劑。所獲得之粗製劑係使用Amicon Ultra(Millipore公司製造)進行濃縮,進而將溶劑置換為生理鹽水,使用0.2 μm之過濾器(東洋濾紙公司製造)於無菌無塵工作台內進行過濾。進而,對所獲得之製劑之siRNA濃度進行測定,以用siRNA濃度計成為0.1 mg/mL之方式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藉此獲得製劑82。 [實施例133] 將製劑82之CL-46設為參考例47中所獲得之CL-47,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3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83。 [實施例134] 將製劑82之CL-46設為參考例48中所獲得之CL-48,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3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84。 [實施例135] 將製劑82之CL-46設為參考例49中所獲得之CL-49,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3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85。 [實施例136] 將製劑82之CL-46設為參考例50中所獲得之CL-50,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3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86。 [實施例137] 使用實施例44中所獲得之II-35、參考例21中所獲得之CL-21及1,2-二肉豆蔻醯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PEG-DMPE)、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DSPC)、及膽固醇,以下述方式製造包含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製劑87。 所使用之核酸係包含正義鏈(5'-CCGUCGUAUUCGUGAGCAAGA-3')與反義鏈(5'-UUGCUCACGAAUACGACGGUG-3') 之鹼基序列之抑制螢光素酶(以下表示為Luc)基因之表現之siRNA,且自Gene Design公司獲取(以下,「Luc siRNA」)。PEG-DMPE、DSPC、膽固醇係自日油獲取。 II-35係以分別成為5 mg/mL之方式溶解於100%乙醇中而製成脂質存儲溶液。CL-21、PEG-DMPE、DSPC、膽固醇係分別以成為20 mg/mL之方式溶解於100%乙醇中而製成脂質存儲溶液。各脂質存儲溶液係於-20℃下進行保管,且於即將製備製劑之前加溫至60℃,使脂質溶解後,恢復至室溫而使用。 Luc siRNA係以成為1 mg/mL之方式溶解於注射用水中而製成Luc siRNA溶液。 將製成上述脂質存儲溶液之II-35以成為0.313 μmol之方式添加至20 mL之80%乙醇水溶液中。繼而,添加上述Luc siRNA溶液200 μL並攪拌1分鐘後,將製成上述脂質存儲溶液之CL-21/PEG-DMPE/DSPC/Chol以成為1.88 μmol/0.145 μmol/0.515 μmol/1.07 μmol之方式添加至本溶液中。以成為20%以下乙醇水溶液之方式以62 mL/秒以上之流速添加注射用水而形成粗製劑。所獲得之粗製劑係使用Amicon Ultra(Millipore公司製造)進行濃縮,進而將溶劑置換為生理鹽水,使用0.2 μm之過濾器(東洋濾紙公司製造)於無菌無塵工作台內進行過濾。進而,對所獲得之製劑之siRNA濃度進行測定,以用siRNA濃度計成為0.1 mg/mL之方式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藉此獲得製劑87。 [實施例138] 將製劑87之CL-21設為參考例47中所獲得之CL-47,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37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88。 [實施例139] 將製劑87之CL-21設為參考例48中所獲得之CL-48,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37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89。 [實施例140] 將製劑87之CL-21設為參考例49中所獲得之CL-49,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37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90。 [實施例141] 使用實施例10中所獲得之II-3、參考例13中所獲得之CL-13及1,2-二肉豆蔻醯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PEG-DMPE)、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DSPC)、及膽固醇,以下述方式製造包含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製劑91。 所使用之核酸係包含正義鏈(5'-CCGUCGUAUUCGUGAGCAAGA-3')與反義鏈(5'-UUGCUCACGAAUACGACGGUG-3')之鹼基序列之抑制螢光素酶(以下表示為Luc)基因之表現之siRNA,且自Gene Design公司獲取(以下,「Luc siRNA」)。PEG-DMPE、DSPC、膽固醇係自日油獲取。 II-3係以分別成為5 mg/mL之方式溶解於100%乙醇中而製成脂質存儲溶液。CL-13、PEG-DMPE、DSPC、膽固醇係分別以成為20 mg/mL之方式溶解於100%乙醇中而製成脂質存儲溶液。各脂質存儲溶液係於-20℃下進行保管,且於即將製備製劑之前加溫至60℃,使脂質溶解後,恢復至室溫而使用。 Luc siRNA係以成為1 mg/mL之方式溶解於注射用水中而製成Luc siRNA溶液。 將製成上述脂質存儲溶液之II-3以成為0.313 μmol之方式添加至20 mL之80%乙醇水溶液中。繼而,添加上述Luc siRNA溶液200 μL並攪拌1分鐘後,將製成上述脂質存儲溶液之CL-13/PEG-DMPE/DSPC/Chol以成為1.88 μmol/0.145 μmol/0.515 μmol/1.07 μmol之方式添加至本溶液中。其後,以成為20%以下乙醇水溶液之方式以62 mL/秒以上之流速添加注射用水而形成粗製劑。所獲得之粗製劑係使用Amicon Ultra(Millipore公司製造)進行濃縮,進而將溶劑置換為生理鹽水,使用0.2 μm之過濾器(東洋濾紙公司製造)於無菌無塵工作台內進行過濾。進而,對所獲得之製劑之siRNA濃度進行測定,以用siRNA濃度計成為0.1 mg/mL之方式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藉此獲得製劑91。 [實施例142] 將製劑91之CL-13設為參考例50中所獲得之CL-50,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4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92。 試驗例7 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測定 利用粒徑測定裝置(Zetasizer Nano ZS,Malvern公司製造)對製劑中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進行測定(表33)。再者,表中之PDI係表示多分散指數(Polydispersity Index)。 [表33] 表33 其結果為,使脂質A(II-25、II-35、II-3)及各種脂質B(CL-21、46~50)、PEG-DMPE、DSPC、膽固醇與核酸之複合體分散於乙醇中,於該分散液中急速地加入水而形成之實施例132~142所記載之製劑82~92之平均粒徑較小,為50 nm以下。 [實施例143] (R)-2-((2R,3R,4S)-3,4-雙(十二碳醯氧基)四氫呋喃-2-基)-2-(十二碳醯氧基)-N,N,N-三甲基乙烷-1-氯化銨(化合物V'-2) 步驟1 使利用依據“Eur. J. Org. Chem.”,2013年,第3卷,p.566-577所記載之方法之方法所合成之(2R,3R,4S)-3,4-雙(苄基氧基)-2-((R)-1-(苄基氧基)-2-(三苯甲基氧基)乙基)四氫呋喃(5.97 g,8.82 mmol)溶解於甲醇(150 mL)中,加入對甲苯磺酸一水合物(4.19 g,22.1 mmol),於室溫下攪拌3.5小時。將反應液一定量於減壓下濃縮後,於殘渣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利用二氯甲烷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進行乾燥,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庚烷/乙酸乙酯=95/5~60/4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R)-2-(苄基氧基)-2-((2R,3R,4S)-3,4-雙(苄基氧基)四氫呋喃-2-基)乙烷-1-醇(3.56 g,8.19 mmol,產率93.0%)。 ESI-MS m/z: 435 (M + H)+ . 步驟2 使步驟1中所獲得之(R)-2-(苄基氧基)-2-((2R,3R,4S)-3,4-雙(苄基氧基)四氫呋喃-2-基)乙烷-1-醇(1.53 g,3.52 mmol)溶解於二氯甲烷(65.0 mL)中,於冰浴冷卻下加入三乙胺(1.24 mL,8.87 mmol)、甲磺醯氯(0.550 mL,7.04 mmol),於相同溫度下攪拌2.5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水,利用二氯甲烷進行萃取。利用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後,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而獲得甲磺酸(R)-2-(苄基氧基)-2-((2R,3R,4S)-3,4-雙(苄基氧基)四氫呋喃-2-基)乙酯(1.91 g)。 ESI-MS m/z: 513 (M + H)+ . 使甲磺酸(R)-2-(苄基氧基)-2-((2R,3R,4S)-3,4-雙(苄基氧基)四氫呋喃-2-基)乙酯(0.805 g,1.57 mmol)溶解於氯仿(4.00 mL)中,加入二甲胺溶液(15.6 mL,31.2 mmol,2M in THF),於微波照射下以130℃攪拌7.5小時。將反應液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氯仿/甲醇=100/0~90/1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R)-2-(苄基氧基)-2-((2R,3R,4S)-3,4-雙(苄基氧基)四氫呋喃-2-基)-N,N-二甲基乙烷-1-胺(0.555 g,1.20 mmol,產率77.0%)。 ESI-MS m/z: 462 (M + H)+ . 步驟3 使步驟2中所獲得之(R)-2-(苄基氧基)-2-((2R,3R,4S)-3,4-雙(苄基氧基)四氫呋喃-2-基)-N,N-二甲基乙烷-1-胺(0.774 g,1.68 mmol)溶解於乙醇(34.0 mL)中,加入碳載氫氧化鈀(1.56 g,20 wt% dry basis,<50% water)、乙酸(0.590 mL),進行氫氣置換,並攪拌整夜。利用乙醇清洗反應液並且進行矽藻土過濾,將濾液於減壓下濃縮,而獲得(2R,3R,4S)-2-((R)-2-(二甲胺基)-1-羥乙基)四氫呋喃-3,4-二醇(0.407 g,1.62 mmol,產率97.0%)。 ESI-MS m/z: 192 (M + H)+ . 步驟4 使步驟3中所獲得之(2R,3R,4S)-2-((R)-2-(二甲胺基)-1-羥乙基)四氫呋喃-3,4-二醇(0.141 g,0.560 mmol)溶解於二甲基甲醯胺(6.00 mL)中,加入三乙胺(0.660 mL,4.75 mmol)、月桂醯氯(0.900 mL,3.80 mmol),於室溫下攪拌整夜。加入三乙胺(0.250 mL,1.80 mmol)、月桂醯氯(0.150 mL,0.634 mmol),於室溫下攪拌2小時。於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利用乙酸乙酯進行萃取。有機層を利用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後,進行過濾,於減壓下濃縮。利用矽膠管柱層析法(庚烷/乙酸乙酯=100/0~80/20)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而獲得二-十二烷酸(2R,3R,4S)-2-((R)-2-(二甲胺基)-1-(十二碳醯氧基)乙基)四氫呋喃-3,4-二基酯(0.215 g,0.291 mmol,產率52.0%)。 ESI-MS m/z: 739 (M + H)+ . 步驟5 使用步驟4中所獲得之二-十二烷酸(2R,3R,4S)-2-((R)-2-(二甲胺基)-1-(十二碳醯氧基)乙基)四氫呋喃-3,4-二基酯(0.203 g,0.276 mmol),藉由與實施例8之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0855 g,0.108 mmol,產率40.3%)。 ESI-MS m/z: 753 (M)+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8 Hz, 9H), 1.21 - 1.37 (m, 48H), 1.49 - 1.67 (m, 6H), 2.29 - 2.37 (m, 6H), 3.49 (s, 9H), 3.71 - 3.80 (m, 2H), 4.12 (dd, J = 9.0, 3.3 Hz, 1H), 4.25 (dd, J = 10.6, 4.6 Hz, 1H), 4.51 (dd, J = 14.7, 9.0 Hz, 1H), 5.04 (d, J = 4.6 Hz, 1H), 5.30 (d, J = 3.3 Hz, 1H), 5.50 (t, J = 9.0 Hz, 1H). [實施例144] (R)-2-((2R,3R,4S)-3,4-雙(十四碳醯氧基)四氫呋喃-2-基)-N,N,N-三甲基-2-(十四碳醯氧基)乙烷-1-氯化銨(化合物V'-3) 步驟1 使用實施例143步驟3中所獲得之(2R,3R,4S)-2-((R)-2-(二甲胺基)-1-羥乙基)四氫呋喃-3,4-二醇,利用與實施例143步驟4相同之方法,並使用肉豆蔻醯氯代替月桂醯氯,而獲得二-十四碳酸(2R,3R,4S)-2-((R)-2-(二甲胺基)-1-(十四碳醯氧基)乙基)四氫呋喃-3,4-二基酯(0.164 g,0.200 mmol,55.0%)。 ESI-MS m/z: 823 (M + H)+ . 步驟2 使用步驟1中所獲得之二-十四碳酸(2R,3R,4S)-2-((R)-2-(二甲胺基)-1-(十四碳醯氧基)乙基)四氫呋喃-3,4-二基酯(0.109 g,0.132 mmol),藉由與實施例8之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0701 g,0.0800 mmol,產率60.9%)。 ESI-MS m/z: 837 (M)+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8 Hz, 9H), 1.20 - 1.35 (m, 60H), 1.49 - 1.67 (m, 6H), 2.29 - 2.37 (m, 6H), 3.44 (s, 9H), 3.73 - 3.81 (m, 2H), 4.11 (dd, J = 9.3, 2.9 Hz, 1H), 4.25 (dd, J = 10.5, 4.4 Hz, 1H), 4.31 - 4.33 (m, 1H), 5.04 (d, J = 4.4 Hz, 1H), 5.29 (d, J = 2.9 Hz, 1H), 5.49 (t, J = 9.3 Hz, 1H). [實施例145] (R)-2-((2R,3R,4S)-3,4-雙(棕櫚醯氧基)四氫呋喃-2-基)-N,N,N-三甲基-2-(棕櫚醯氧基)乙烷-1-氯化銨(化合物V'-4) 步驟1 使用實施例143步驟3中所獲得之(2R,3R,4S)-2-((R)-2-(二甲胺基)-1-羥乙基)四氫呋喃-3,4-二醇,利用與實施例143步驟4相同之方法,並使用棕櫚醯氯代替月桂醯氯,而獲得二棕櫚酸(2R,3R,4S)-2-((R)-2-(二甲胺基)-1-(棕櫚醯氧基)乙基)四氫呋喃-3,4-二基酯(0.0527 g,0.0581 mmol,11.7%)。 ESI-MS m/z: 907 (M + H)+ . 步驟2 使用步驟1中所獲得之二棕櫚酸(2R,3R,4S)-2-((R)-2-(二甲胺基)-1-(棕櫚醯氧基)乙基)四氫呋喃-3,4-二基酯(0.216 g,0.238 mmol),藉由與實施例8之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0751 g,0.0785 mmol,產率33.0%)。 ESI-MS m/z: 921 (M)+1 H-NMR (CDCl3 ) δ: 0.88 (t, J = 6.8 Hz, 9H), 1.22 - 1.35 (m, 72H), 1.49 - 1.66 (m, 6H), 2.29 - 2.37 (m, 6H), 3.42 (s, 9H), 3.74 - 3.80 (m, 2H), 4.11 (dd, J = 9.3, 3.5 Hz, 1H), 4.26 (dd, J = 10.9, 4.3 Hz, 1H), 4.35 (dd, J = 14.6, 8.0 Hz, 1H), 5.04 (d, J = 4.3 Hz, 1H), 5.30 (d, J = 3.5 Hz, 1H), 5.49 (t, J = 8.0, 1H). [實施例146] (R)-2-((2R,3R,4S)-3,4-雙(硬脂醯氧基)四氫呋喃-2-基)-N,N,N-三甲基-2-(硬脂醯氧基)乙烷-1-氯化銨(化合物V'-5) 步驟1 使用實施例143步驟3中所獲得之(2R,3R,4S)-2-((R)-2-(二甲胺基)-1-羥乙基)四氫呋喃-3,4-二醇,利用與實施例143步驟4相同之方法,並使用硬脂醯氯代替月桂醯氯,而獲得二硬脂酸(2R,3R,4S)-2-((R)-2-(二甲胺基)-1-(硬脂醯氧基)乙基)四氫呋喃-3,4-二基酯(0.261 g,0.263 mmol,50.0%)。 ESI-MS m/z: 991 (M + H)+ . 步驟2 使用步驟1中所獲得之二硬脂酸(2R,3R,4S)-2-((R)-2-(二甲胺基)-1-(硬脂醯氧基)乙基)四氫呋喃-3,4-二基酯(0.149 g,0.150 mmol),藉由與實施例8之步驟2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0.144 g,0.138 mmol,產率92.0%)。 ESI-MS m/z: 1005 (M)+1 H-NMR (CDCl3 ) δ: 0.87 (t, J = 6.8 Hz, 9H), 1.16 - 1.37 (m, 84H), 1.47 - 1.66 (m, 6H), 2.24 - 2.38 (m, 6H), 3.33 (s, 9H), 3.73 - 3.81 (m, 2H), 4.00 - 4.10 (m, 2H), 4.25 (dd, J = 10.8, 4.3 Hz, 1H), 5.03 (d, J = 4.3 Hz, 1H), 5.28 (d, J = 3.0 Hz, 1H), 5.47 (t, J = 8.4 Hz, 1H). [實施例147] 使用實施例144中所獲得之V'-3、參考例2中所獲得之CL-2及1,2-二肉豆蔻醯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N-[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PEG-DMPE)、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DSPC)、及膽固醇,以下述方式製造包含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製劑93。 所使用之核酸係包含正義鏈(5'-CCGUCGUAUUCGUGAGCAAGA-3')與反義鏈(5'-UUGCUCACGAAUACGACGGUG-3')之鹼基序列之抑制螢光素酶(以下表示為Luc)基因之表現之siRNA,且自Gene Design公司獲取(以下,「Luc siRNA」)。PEG-DMPE、DSPC、膽固醇係自日油獲取。 V'-3係以成為5 mg/mL之方式溶解於100%乙醇中而製成脂質存儲溶液。CL-2、PEG-DMPE、DSPC、膽固醇係分別以成為20 mg/mL之方式溶解於100%乙醇中而製成脂質存儲溶液。各脂質存儲溶液係於-20℃下進行保管,且於即將製備製劑之前加溫至60℃,使脂質溶解後,恢復至室溫而使用。 Luc siRNA係以成為1 mg/mL之方式溶解於注射用水中而製成Luc siRNA溶液。 將製成上述脂質存儲溶液之V'-3以成為0.313 μmol之方式添加至20 mL之80%乙醇水溶液中。繼而,添加上述Luc siRNA溶液200 μL並攪拌1分鐘後,將製成上述脂質存儲溶液之CL-2/PEG-DMPE/DSPC/Chol以成為1.88 μmol/0.145 μmol/0.515 μmol/1.07 μmol之方式添加至本溶液中。其後,以成為20%以下乙醇水溶液之方式以62 mL/秒以上之流速添加注射用水而形成粗製劑。所獲得之粗製劑係使用Amicon Ultra(Millipore公司製造)進行濃縮,進而將溶劑置換為生理鹽水,使用0.2 μm之過濾器(東洋濾紙公司製造)於無菌無塵工作台內進行過濾。進而,對所獲得之製劑之siRNA濃度進行測定,以用siRNA濃度計成為0.1 mg/mL之方式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藉此獲得製劑93。 [實施例148] 將製劑93之CL-2設為參考例8中所獲得之CL-8,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47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94。 [實施例149] 將製劑93之V'-3設為實施例146中所獲得之V'-5,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47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95。 [實施例150] 將製劑94之V'-3設為實施例146中所獲得之V'-5,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49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96。 [實施例151] 將製劑93之V'-3設為實施例143中所獲得之V'-2,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47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97。 [實施例152] 將製劑94之V'-3設為實施例143中所獲得之V'-2,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49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98。 [實施例153] 將製劑93之V'-3設為實施例145中所獲得之V'-4,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47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99。 [實施例154] 將製劑94之V'-3設為實施例145中所獲得之V'-4,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49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00。 [實施例155]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53中所獲得之CL-53,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01。 [實施例156]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54中所獲得之CL-54,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02。 [實施例157]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55中所獲得之CL-55,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03。 [實施例158]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56中所獲得之CL-56,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04。 [實施例159]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57中所獲得之CL-57,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05。 [實施例160]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58中所獲得之CL-58,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06。 [實施例161]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59中所獲得之CL-59,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07。 [實施例162]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60中所獲得之CL-60,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08。 [實施例163]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61中所獲得之CL-61,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09。 [實施例164]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62中所獲得之CL-62,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10。 [實施例165]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63中所獲得之CL-63,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11。 [實施例166]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64中所獲得之CL-64,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12。 [實施例167] 將製劑1之CL-1設為參考例65中所獲得之CL-65,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72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13。 [實施例168] 將製劑91之CL-13設為參考例54中所獲得之CL-54,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4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14。 [實施例169] 將製劑91之CL-13設為參考例54中所獲得之CL-55,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41相同之方式獲得製劑115。 試驗例8 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測定 利用粒徑測定裝置(Zetasizer Nano ZS,Malvern公司製造)對製劑中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進行測定(表34)。再者,表中之PDI係表示多分散指數(Polydispersity Index)。 [表34] 表34 其結果為,使脂質A(V'-2、V'-3、V'-4、V'-5、II-25、II-3)及各種脂質B(CL-2、8、53~65)、PEG-DMPE、DSPC、膽固醇與核酸之複合體分散於乙醇中,於該分散液中急速地加入水而形成之實施例147~169所記載之製劑93~115之平均粒徑較小,為50 nm以下。 試驗例9 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體外活性評價試驗 將實施例147~169所記載之製劑93~115分別藉由以下之方法,導入至強制表現出螢光素酶之源自人類子宮頸癌之細胞株HeLa細胞(Luc2CP-HeLa)中。 將以核酸之最終濃度成為0.3~10 nM之方式利用Opti-MEM(Gibco公司)加以稀釋之各製劑以每孔20 μL之方式分注至96孔之培養盤中之後,將懸浮於包含10%胎牛血清(FBS,SAFC Biosciences公司)之最小必需培養基(MEM)中之Luc2CP-HeLa細胞以成為細胞數7500/80 μL/孔之方式進行接種,於37℃、5%CO2 條件下進行培養,藉此將各製劑導入至Luc2CP-HeLa細胞內。又,作為陰性對照之群,接種未經任何處理之細胞。 將導入有各製劑之細胞於37℃之5%CO2 培養箱內培養24小時,使用細胞增殖試驗檢定(CellTiter-Fluor Cell Viability Assay,Promega公司,G6080),依據製品所隨附之說明書所記載之方法進行處理,並利用讀板儀測定螢光強度後,使用螢光素酶定量系統(Steady-Glo Luciferase Assay System,Promega公司,E2520),依據製品所隨附之說明書所記載之方法進行處理,利用讀板儀對發光強度進行測定。利用細胞增殖試驗檢定中所獲得之螢光量修正所獲得之螢光素發光量。各製劑處理群之發光量係以將陰性對照群之修正後發光量設為1時之相對比例之形式算出。 根據表35可明確,包含脂質A之製劑(製劑93~115)無論有無脂質B,均抑制Luc之表現。 因此,明確本發明之含有脂質A之脂質奈米粒子係可將核酸導入至細胞內等,而容易在體外向細胞內進行藥物傳遞之製劑。 [表35] 表35 [序列表非關鍵文字] 序列編號1係表示Luc siRNA正義鏈之鹼基序列。 序列編號2係表示Luc siRNA反義鏈之鹼基序列。

Claims (19)

  1. 一種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其包含:脂質(脂質A),其含有具有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可經取代之獨立之3個烴基;脂質(脂質B),其於同一分子內包含具有可經取代之1個胺基或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具有可經取代之獨立之2個烴基之疏水部;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以及核酸。
  2. 如請求項1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脂質A中之四級銨基之莫耳數相對於核酸中之磷原子之莫耳數為0.01倍莫耳量以上。
  3. 如請求項1或2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脂質B之含量相對於總脂質之莫耳數為0.1倍莫耳量以上。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脂質B中之親水部之胺基或四級銨基之莫耳數相對於核酸中之磷原子之莫耳數為0.01倍莫耳量以上。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脂質B為以下之式所表示之脂質或其等之組合: 式(CL-I) [化1](式中, R101 及R102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0-C24烷基、C10-C24烯基或C10-C24炔基, L101 及L102 為氫原子、或者一併形成單鍵或C1-C3伸烷基, L103 為單鍵、-CO-或-CO-O-, 於L103 為單鍵之情形時, X101 為氫原子、C1-C6烷基、C3-C6烯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 於L103 為-CO-或-CO-O-之情形時, X101 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 式(CL-II) [化2](式中, R103 及R104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2-C24烷基、C12-C24烯基或C12-C24炔基, p101 及p102 相同或不同,為0~3之整數, L106 及L107 為氫原子、或者一併形成單鍵或C2-C8伸烷基, L104 及L105 相同或不同,為-O-、-CO-O-或-O-CO-, L108 為單鍵、-CO-或-CO-O-, 於L108 為單鍵之情形時, X102 為氫原子、C1-C6烷基、C3-C6烯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 於L108 為-CO-或-CO-O-之情形時, X102 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 式(CL-III) [化3](式中, R105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R106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C8-C24炔基、C8-C24烷氧基乙基、C8-C24烷氧基丙基、C8-C24烯氧基乙基、C8-C24烯氧基丙基、C8-C24炔氧基乙基或C8-C24炔氧基丙基, X103 及X104 相同或不同,為C1-C3烷基,或者一併形成C2-C8伸烷基,或者X103 與L111 一併形成C2-C8伸烷基, L111 為氫原子、C1-C6烷基、C3-C6烯基、胺基、單烷基胺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或二烷基胺甲醯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或者與X103 一併形成C2-C8伸烷基, L109 為C1-C6伸烷基, L110 為單鍵,或者為C1-C6伸烷基,其中,於L109 與L110 之碳數之和為7以下,且L111 為氫原子之情形時,L110 為單鍵,於L111 與X103 一併形成C2-C6伸烷基之情形時,L110 為單鍵,或者為亞甲基或伸乙基); 式(CL-IV) [化4](式中, R107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R108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C8-C24炔基、C8-C24烷氧基乙基、C8-C24烷氧基丙基、C8-C24烯氧基乙基、C8-C24烯氧基丙基、C8-C24炔氧基乙基、C8-C24炔氧基丙基、C8-C24烷氧基乙氧基乙基、C8-C24烯氧基乙氧基乙基或C8-C24炔氧基乙氧基乙基, X105 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或-CO-(CH2 )n -NY1Y2, n表示1~4之整數, Y1及Y2相同或不同,為C1-C3烷基,或者一併形成C2-C8伸烷基); 式(CL-V) [化5](式中, R109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R110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C8-C24炔基、C8-C24烷氧基乙基、C8-C24烷氧基丙基、C8-C24烯氧基乙基、C8-C24烯氧基丙基、C8-C24炔氧基乙基或C8-C24炔氧基丙基, L112 為C1-C3伸烷基, X105' 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式(CL-VI) [化6](式中, R111 及R112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X106 及X107 相同或不同,為C1-C3烷基,或者一併形成C2-C8伸烷基, p103 、p104 及p105 相同或不同,為0或1,其中,p103 、p104 及p105 不同時為0, L113 及L114 相同或不同,為O、S或NH); 式(CL-VII) [化7](式中, R113 及R114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R115 為氫原子、羥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C1-C4烷氧基或C1-C4醯氧基, X109 及X110 相同或不同,為C1-C3烷基,或者一併形成C2-C8伸烷基, L115 為-CO-O-、-O-CO-、-NHCO-或-CONH-, p106 為0~3之整數, p107 為1~4之整數); 式(CL-VIII) [化8](式中, R116 及R117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C8-C24炔基、C7-C20烷氧基C1-C3烷基、C7-C20烯氧基C1-C3烷基或C7-C20炔氧基C1-C3烷基,或者 組入有生物降解性基之上述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或者末端存在生物降解性基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關於上述生物降解性基,所組入者為-C(O)O-或-OC(O)-,存在於末端者為-C(O)O-C1-C4烷基或-OC(O)-C1-C4烷基, B100 為氫原子、C1-C3烷基、羥基C2-C4烷基、C1-C3二烷基胺基C2-C4烷基、式(A) [化9](式中,X111 及X112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或者亦可與X111 及X112 所鍵結之氮原子一併形成C2-C6含氮雜環,p110 為2~6之整數)、或者式(B) [化10](式中,X113 及X114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或者亦可與X113 及X114 所鍵結之氮原子一併形成C2-C6含氮雜環,p111 為1~6之整數), p108 為0~4之整數,p109 為1~4之整數(其中,p108 為0且p109 為1之情形除外), L116 對於所鍵結之每個碳而言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L117 對於所鍵結之每個碳而言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式(CL-IX) [化11](式中, X115 及X116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L118 及L119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伸烷基或C8-C24伸烯基, M101 及M102 相同或不同,選自由-C=C-、-OC(O)-、-C(O)O-、-SC(O)-、-C(O)S-、-OC(S)-、-C(S)O-、-SS-、-C(R'' )=N-、-N=C(R'' )-、-C(R'' )=N-O-、-O-N=C(R'' )-、-N(R'' )C(O)-、-C(O)N(R'' )-、-N(R'' )C(S)-、-C(S)N(R'' )-、-N(R'' )C(O)N(R''' )-、-N(R'' )C(O)O-、-OC(O)N(R'' )-及-OC(O)O-所組成之群, R'' 及R'''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R118 及R119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1-C16烷基或C2-C16烯基); 式(CL-X) [化12](式中, X117 及X118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C1-C6烷基、雜環基或多胺,或者X117 及X118 亦可與該等所鍵結之氮一併形成除該氮外亦可進而含有選自N、O及S中之1個或2個雜原子之4~7員單環式雜環, R120 及R121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4-C24烷基或C4-C24烯基); 式(CL-XI) [化13](式中, X119 及X120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1-C20烷基、C1-C20烯基、C1-C20炔基或C6-C20醯基, R122 及R123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1-C30烷基、C2-C30烯基或C2-C30炔基, p112 、p113 及p114 相同或不同,為0或任意之正整數); 式(CL-XII) [化14](式中, X121 及X122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C1-C6烷基、環烷基、環烯基,或者X121 及X122 亦可與該等所鍵結之氮原子一併形成C2-C6含氮雜環, L120 及L121 相同或不同,為-O-、-OC(O)-或-(O)CO-, R124 及R125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或C8-C24烯基); 式(CL-XIII) [化15](式中, R126 及R127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C8-C24炔基、C8-C24雜烷基、C8-C24雜烯基或C8-C24雜炔基, X123 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6烷基, X124 為C1-C6烷基、經-NR4a R4b 取代之取代C1-C6烷基或可經取代之C3-C7雜環基, R4a 及R4b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C(=NH)NH2 或可經取代之C1-C6烷基,或者R4a 及R4b 亦可與該等所鍵結之氮原子一併形成可經取代之C3-C7雜環基, X123 及X124 亦可與該等所鍵結之氮原子一併形成可經取代之C3-C7雜環基, 其中,X123 及X124 不會形成咪唑基、苯并咪唑基、或丁二醯亞胺基,及於X123 及X124 中之任一者上可僅存在1個一級胺,或者於X123 及X124 中之任一者上不存在任何一級胺,且X123 及X124 不為經取代之醯胺基, 於R126 及R127 為C11烷基或C15烷基時,X123 不為氫原子, 於R126 及R127 為C16烷基或C17烷基時,R126 及R127 不會被取代為OH, 於R126 及R127 為C17烷基時,X123 及X124 不會被取代為OH, 於R126 及R127 為C18烷基時,X124 不會被取代為可經取代之咪唑基); 式(CL-XIV) [化16](式中, X125 及X126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C1-C6烷基、雜環基或多胺,或者X125 及X126 亦可與該等所鍵結之氮一併形成除該氮以外亦可進而含有選自N、O及S中之1個或2個雜原子之4~7員單環式雜環, R130 為氫原子或C1-C6烷基, R128 及R129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4-C24烷基或C4-C24烯基, Y3及Y4相同或不同,為氧原子或CH2 , p115為0~2之整數); 式(CL-XV) [化17](式中, X127 及X128 相同或不同,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 X127 及X128 與該等所鍵結之氮原子成為一體而形成具有1至2個氮原子之雜環, L122 為-C(O)O-、-OC(O)-、-C(O)N(X130 )-、-N(X130 )C(O)-、-OC(O)O-、-OC(O)N(X130 )-、-N(X130 )C(O)N(X130 )-、或-N(X130 )C(O)O-, X130 各自獨立存在,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a為1、2、3、4、5、或6, b為0、1、2、或3, X129 不存在、或者為氫或C1-C3烷基, R131 及R132 相同或不同,為具有1個以上之生物降解性基之碳數12~24之烷基、碳數12~24之烯基、或碳數12~24之烷氧基,上述生物降解性基獨立地組入至上述碳數12~24之烷基、碳數12~24之烯基、或碳數12~24之烷氧基中,或者存在於碳數12~24之烷基、碳數12~24之烯基、或碳數12~24之烷氧基之末端, 關於上述生物降解性基,所組入者為-C(O)O-、-OC(O)-、-C(O)N(X130 )-、或-N(X130 )C(O)-,存在於末端者為-C(O)O-C1-C4烷基、-OC(O)-C1-C4烷基、-C(O)N(X130 )-C1-C4烷基、或-N(X130 )C(O)-C1-C4烷基, R131 及R132 於上述生物降解性基與附帶星號(*)之三級碳原子之間具有至少4個碳原子); 式(CL-XVI) [化18](式中, R133 及R134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C9烷基、C2-C11烯基或C2-C11炔基, L123 及L124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之C5-C18伸烷基或直鏈狀之C5-C18伸烯基,或者與所鍵結之N形成雜環, L125 為單鍵,或者為-C(O)O-, 於L125 為-C(O)O-時,形成-L124 -CO-OR134 , L127 為S或O, L126 為單鍵,或者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C6伸烷基,或者經由-C(O)-而與所鍵結之N形成雜環, L128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C6伸烷基, X131 及X132 相同或不同,為氫或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C6烷基);或者 式(CL-XVII) [化19](式中, L131 為C2-C4伸烷基或-CH2 -S-CH2 CH2 -, L129 及L130 相同或不同,為C1-C6烷基, R135 及R136 相同或不同,為C10-C30烷基、C10-C30烯基, X133 及X134 相同或不同,為氫、C1-C6烷基或-CH2 CH2 OH)。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平均粒徑為20~65 nm。
  7. 一種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a)於能夠混合於水中之有機溶劑與水之混合溶劑中,將含有具有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可經取代之獨立之3個烴基之脂質(脂質A)、於同一分子內包含具有可經取代之1個胺基或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具有可經取代之獨立之2個烴基之疏水部的脂質(脂質B)、及核酸加以混合,而製備包含脂質A與核酸之第1脂質溶液之步驟; (b)於第1脂質溶液中加入包含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之第2脂質溶液,而製備第3脂質溶液之步驟;及 (c)於第3脂質溶液中添加水或緩衝劑水溶液之步驟。
  8. 一種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a)於能夠混合於水中之有機溶劑與水之混合溶劑中,將含有具有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可經取代之獨立之3個烴基之脂質(脂質A)、於同一分子內包含具有可經取代之1個胺基或1個四級銨基之親水部及具有可經取代之獨立之2個烴基之疏水部的脂質(脂質B)、核酸、及水溶性高分子之脂質衍生物或脂肪酸衍生物加以混合,而製備包含脂質與核酸之第1脂質溶液之步驟;及 (b)於第1脂質溶液中添加水或緩衝劑水溶液之步驟。
  9. 如請求項7或8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質B為以下之式所表示之脂質, 式(CL-I) [化20](式中, R101 及R102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0-C24烷基、C10-C24烯基或C10-C24炔基, L101 及L102 為氫原子、或者一併形成單鍵或C1-C3伸烷基, L103 為單鍵、-CO-或-CO-O-, 於L103 為單鍵之情形時, X101 為氫原子、C1-C6烷基、C3-C6烯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 於L103 為-CO-或-CO-O-之情形時, X101 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 式(CL-II) [化21](式中, R103 及R104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2-C24烷基、C12-C24烯基或C12-C24炔基, p101 及p102 相同或不同,為0~3之整數, L106 及L107 為氫原子、或者一併形成單鍵或C2-C8伸烷基, L104 及L105 相同或不同,為-O-、-CO-O-或-O-CO-, L108 為單鍵、-CO-或-CO-O-, 於L108 為單鍵之情形時, X102 為氫原子、C1-C6烷基、C3-C6烯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3-基、哌啶-4-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 於L108 為-CO-或-CO-O-之情形時, X102 為吡咯啶-2-基、吡咯啶-3-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嗎啉-2-基、嗎啉-3-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該取代基之至少1個為胺基、單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三烷基銨基、吡咯啶基、哌啶基或嗎啉基); 式(CL-III) [化22](式中, R105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R106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C8-C24炔基、C8-C24烷氧基乙基、C8-C24烷氧基丙基、C8-C24烯氧基乙基、C8-C24烯氧基丙基、C8-C24炔氧基乙基或C8-C24炔氧基丙基, X103 及X104 相同或不同,為C1-C3烷基,或者一併形成C2-C8伸烷基,或者X103 與L111 一併形成C2-C8伸烷基, L111 為氫原子、C1-C6烷基、C3-C6烯基、胺基、單烷基胺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二烷基胺甲醯基、或者經相同或不同之1~3個胺基、單烷基胺基、羥基、烷氧基、胺甲醯基、單烷基胺甲醯基或二烷基胺甲醯基取代之C1-C6烷基或C3-C6烯基,或者與X103 一併形成C2-C8伸烷基, L109 為C1-C6伸烷基, L110 為單鍵,或者為C1-C6伸烷基,其中,於L109 與L110 之碳數之和為7以下,且L111 為氫原子之情形時,L110 為單鍵,於L111 與X103 一併形成C2-C6伸烷基之情形時,L110 為單鍵,或者為亞甲基或伸乙基); 式(CL-IV) [化23](式中, R107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R108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C8-C24炔基、C8-C24烷氧基乙基、C8-C24烷氧基丙基、C8-C24烯氧基乙基、C8-C24烯氧基丙基、C8-C24炔氧基乙基、C8-C24炔氧基丙基、C8-C24烷氧基乙氧基乙基、C8-C24烯氧基乙氧基乙基或C8-C24炔氧基乙氧基乙基, X105 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或-CO-(CH2 )n -NY1Y2, n表示1~4之整數, Y1及Y2相同或不同,為C1-C3烷基,或者一併形成C2-C8伸烷基); 式(CL-V) [化24](式中, R109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R110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C8-C24炔基、C8-C24烷氧基乙基、C8-C24烷氧基丙基、C8-C24烯氧基乙基、C8-C24烯氧基丙基、C8-C24炔氧基乙基或C8-C24炔氧基丙基, L112 為C1-C3伸烷基, X105' 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式(CL-VI) [化25](式中, R111 及R112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X106 及X107 相同或不同,為C1-C3烷基,或者一併形成C2-C8伸烷基, p103 、p104 及p105 相同或不同,為0或1,其中,p103 、p104 及p105 不同時為0, L113 及L114 相同或不同,為O、S或NH); 式(CL-VII) [化26](式中, R113 及R114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R115 為氫原子、羥基、可經取代之C1-C4烷基、C1-C4烷氧基或C1-C4醯氧基, X109 及X110 相同或不同,為C1-C3烷基,或者一併形成C2-C8伸烷基, L115 為-CO-O-、-O-CO-、-NHCO-或-CONH-, p106 為0~3之整數, p107 為1~4之整數); 式(CL-VIII) [化27](式中, R116 及R117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C8-C24炔基、C7-C20烷氧基C1-C3烷基、C7-C20烯氧基C1-C3烷基或C7-C20炔氧基C1-C3烷基,或者 組入有生物降解性基之上述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或者末端存在生物降解性基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或C8-C24炔基, 關於上述生物降解性基,所組入者為-C(O)O-或-OC(O)-,存在於末端者為-C(O)O-C1-C4烷基或-OC(O)-C1-C4烷基, B100 為氫原子、C1-C3烷基、羥基C2-C4烷基、C1-C3二烷基胺基C2-C4烷基、式(A) [化28](式中,X111 及X112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或者亦可與X111 及X112 所鍵結之氮原子一併形成C2-C6含氮雜環,p110 為2~6之整數)、或式(B) [化29](式中,X113 及X114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或者亦可與X113 及X114 所鍵結之氮原子一併形成C2-C6含氮雜環,p111 為1~6之整數), p108 為0~4之整數,p109 為1~4之整數(其中,p108 為0且p109 為1之情形除外)、 L116 對於所鍵結之每個碳而言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L117 對於所鍵結之每個碳而言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式(CL-IX) [化30](式中, X115 及X116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L118 及L119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伸烷基或C8-C24伸烯基, M101 及M102 相同或不同,選自由-C=C-、-OC(O)-、-C(O)O-、-SC(O)-、-C(O)S-、-OC(S)-、-C(S)O-、-SS-、-C(R'' )=N-、-N=C(R'' )-、-C(R'' )=N-O-、-O-N=C(R'' )-、-N(R'' )C(O)-、-C(O)N(R'' )-、-N(R'' )C(S)-、-C(S)N(R'' )-、-N(R'' )C(O)N(R''' )-、-N(R'' )C(O)O-、-OC(O)N(R'' )-及-OC(O)O-所組成之群, R'' 及R'''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R118 及R119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1-C16烷基或C2-C16烯基); 式(CL-X) [化31](式中, X117 及X118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C1-C6烷基、雜環基或多胺,或者X117 及X118 亦可與該等所鍵結之氮一併形成除該氮以外亦可進而含有選自N、O及S中之1個或2個雜原子之4~7員單環式雜環, R120 及R121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4-C24烷基或C4-C24烯基); 式(CL-XI) [化32](式中, X119 及X120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1-C20烷基、C1-C20烯基、C1-C20炔基或C6-C20醯基, R122 及R123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1-C30烷基、C2-C30烯基或C2-C30炔基, p112 、p113 及p114 相同或不同,為0或任意之正整數); 式(CL-XII) [化33](式中, X121 及X122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C1-C6烷基、環烷基、環烯基,或者X121 及X122 亦可與該等所鍵結之氮原子一併形成C2-C6含氮雜環, L120 及L121 相同或不同,為-O-、-OC(O)-或-(O)CO-, R124 及R125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或C8-C24烯基); 式(CL-XIII) [化34](式中, R126 及R127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8-C24烷基、C8-C24烯基、C8-C24炔基、C8-C24雜烷基、C8-C24雜烯基或C8-C24雜炔基, X123 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C1-C6烷基, X124 為C1-C6烷基、經-NR4a R4b 取代之取代C1-C6烷基或可經取代之C3-C7雜環基, R4a 及R4b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C(=NH)NH2 或可經取代之C1-C6烷基,或者R4a 及R4b 亦可與該等所鍵結之氮原子一併形成可經取代之C3-C7雜環基, X123 及X124 亦可與該等所鍵結之氮原子一併形成可經取代之C3-C7雜環基, 其中,X123 及X124 不會形成咪唑基、苯并咪唑基、或丁二醯亞胺基,及於X123 及X124 中之任一者上可僅存在1個一級胺、或者於X123 及X124 中之任一者上不存在任何一級胺,且X123 及X124 不為經取代之醯胺基, 於R126 及R127 為C11烷基或C15烷基時,X123 不為氫原子, 於R126 及R127 為C16烷基或C17烷基時,R126 及R127 不會被取代為OH, 於R126 及R127 為C17烷基時,X123 及X124 不會被取代為OH, 於R126 及R127 為C18烷基時,X124 不會被取代為可經取代之咪唑基); 式(CL-XIV) [化35](式中, X125 及X126 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C1-C6烷基、雜環基或多胺,或者X125 及X126 亦可與該等所鍵結之氮一併形成除該氮以外亦可進而含有選自N、O及S中之1個或2個雜原子之4~7員單環式雜環, R130 為氫原子或C1-C6烷基, R128 及R129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可經取代之C4-C24烷基或C4-C24烯基, Y3及Y4相同或不同,為氧原子或CH2 , p115為0~2之整數); 式(CL-XV) [化36](式中, X127 及X128 相同或不同,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或者 X127 及X128 與該等所鍵結之氮原子成為一體而形成具有1至2個氮原子之雜環, L122 為-C(O)O-、-OC(O)-、-C(O)N(X130 )-、-N(X130 )C(O)-、-OC(O)O-、-OC(O)N(X130 )-、-N(X130 )C(O)N(X130 )-、或-N(X130 )C(O)O-, X130 各自獨立存在,為氫原子或C1-C3烷基, a為1、2、3、4、5、或6, b為0、1、2、或3, X129 不存在、或者為氫或C1-C3烷基, R131 及R132 相同或不同,為具有1個以上之生物降解性基之碳數12~24之烷基、碳數12~24之烯基、或碳數12~24之烷氧基,上述生物降解性基獨立地組入至上述碳數12~24之烷基、碳數12~24之烯基、或碳數12~24之烷氧基中,或者存在於碳數12~24之烷基、碳數12~24之烯基、或碳數12~24之烷氧基之末端, 關於上述生物降解性基,所組入者為-C(O)O-、-OC(O)-、-C(O)N(X130 )-、或-N(X130 )C(O)-,存在於末端者為-C(O)O-C1-C4烷基、-OC(O)-C1-C4烷基、-C(O)N(X130 )-C1-C4烷基、或-N(X130 )C(O)-C1-C4烷基, R131 及R132 係於上述生物降解性基與附帶星號(*)之三級碳原子之間具有至少4個碳原子); 式(CL-XVI) [化37](式中, R133 及R134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C9烷基、C2-C11烯基或C2-C11炔基, L123 及L124 相同或不同,為直鏈狀之C5-C18伸烷基或直鏈狀之C5-C18伸烯基,或者與所鍵結之N形成雜環, L125 為單鍵,或者為-C(O)O-, 於L125 為-C(O)O-時,形成-L124 -CO-OR134 , L127 為S或O, L126 為單鍵,或者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C6伸烷基,或者經由-C(O)-而與所鍵結之N形成雜環, L128 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C6伸烷基, X131 及X132 相同或不同,為氫或者直鏈狀或支鏈狀之C1-C6烷基);或者 式(CL-XVII) [化38](式中, L131 為C2-C4伸烷基或-CH2 -S-CH2 CH2 -, L129 及L130 相同或不同,為C1-C6烷基, R135 及R136 相同或不同,為C10-C30烷基、C10-C30烯基, X133 及X134 相同或不同,為氫、C1-C6烷基或-CH2 CH2 OH)。
  10. 一種將核酸導入至細胞內之方法,其使用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細胞為存在於哺乳類之腫瘤或炎症部位之細胞。
  12. 如請求項10或11之方法,其中細胞為存在於哺乳類之肝臟、胃、肺、腎臟、胰腺或脾臟之細胞。
  13. 如請求項10至1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導入至細胞內之方法係藉由靜脈內投予或皮下投予而導入至細胞內之方法。
  14. 一種癌或炎症疾病之治療方法,其包括將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投予至哺乳動物。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投予之方法為靜脈內投予或皮下投予。
  16. 一種醫藥,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
  17. 如請求項16之醫藥,其係靜脈內投予用或皮下投予用。
  18. 一種癌或炎症疾病之治療劑,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
  19. 如請求項18之治療劑,其係靜脈內投予用或皮下投予用。
TW106133477A 2016-09-28 2017-09-28 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 TW2018136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0459 2016-09-28
JP??2016-190459 2016-09-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3632A true TW201813632A (zh) 2018-04-16

Family

ID=61760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3477A TW201813632A (zh) 2016-09-28 2017-09-28 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1813632A (zh)
WO (1) WO201806241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4128A (zh) * 2019-06-07 2022-01-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脂质组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7055A1 (ja) * 2017-08-04 2019-02-07 協和発酵キリン株式会社 核酸含有脂質ナノ粒子
WO2020032185A1 (ja) * 2018-08-10 2020-02-13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カチオン性脂質を用いた心筋細胞へのトランスフェクション方法
CA3109207A1 (en) * 2018-08-10 2020-02-13 Takeda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imited Cationic lipid
KR20230054672A (ko) * 2020-08-20 2023-04-25 쑤저우 아보젠 바이오사이언시스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지질 화합물 및 지질 나노입자 조성물
WO2022247801A1 (zh) * 2021-05-28 2022-12-01 北京启辰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脂质化合物及其在核酸递送中的应用
CN117460711A (zh) * 2022-06-02 2024-01-26 厦门赛诺邦格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不饱和键的氨基酸阳离子脂质
WO2024018762A1 (ja) * 2022-07-19 2024-01-25 国立大学法人北海道大学 pH感受性カチオン性脂質及び脂質ナノ粒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2877A1 (en) * 2008-10-09 2010-04-15 Tekmira Pharmaceuticals Corporation Improved amino lipids and methods for the delivery of nucleic acids
CA2743139C (en) * 2008-11-10 2019-04-02 Alnylam Pharmaceuticals, Inc. Novel lipi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he delivery of therapeutics
US8466122B2 (en) * 2010-09-17 2013-06-18 Protiva Biotherapeutics, Inc. Trialkyl cationic lipid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KR20140111272A (ko) * 2011-12-12 2014-09-18 교와 핫꼬 기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양이온성 지질의 조합을 함유하는 지질 나노 입자
JP6182457B2 (ja) * 2011-12-12 2017-08-16 協和発酵キリン株式会社 カチオン性脂質を含有するドラックデリバリーシステムのための脂質ナノ粒子
TW201408625A (zh) * 2012-07-06 2014-03-01 Kyowa Hakko Kirin Co Ltd 陽離子性脂質
JP6641272B2 (ja) * 2014-06-30 2020-02-05 協和キリン株式会社 カチオン性脂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4128A (zh) * 2019-06-07 2022-01-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脂质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62413A1 (ja)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10947B2 (ja) 核酸含有脂質ナノ粒子
JP7429536B2 (ja) 核酸含有脂質ナノ粒子
TW201813632A (zh) 含有核酸之脂質奈米粒子
TWI594767B (zh) 含有陽離子性脂質之藥物傳遞系統用脂質奈米粒子
AU2017356699B2 (en) Cationic lipids for nucleic acid delivery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TWI576113B (zh) 陽離子性脂質
AU2013285842B2 (en) Cationic lipid
JP6182458B2 (ja) カチオン性脂質の組み合わせを含有する脂質ナノ粒子
JP6774965B2 (ja) カチオン性脂質としての化合物
JP2018065789A (ja) カチオン性脂質
WO2018225873A1 (ja) 核酸含有ナノ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