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5917A - 牽引器、牽引器單元、及記錄裝置 - Google Patents

牽引器、牽引器單元、及記錄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5917A
TW201325917A TW101149383A TW101149383A TW201325917A TW 201325917 A TW201325917 A TW 201325917A TW 101149383 A TW101149383 A TW 101149383A TW 101149383 A TW101149383 A TW 101149383A TW 201325917 A TW201325917 A TW 20132591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or
tractors
unit
continuous paper
record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9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99512B (zh
Inventor
Ryuji Moriyama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829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1516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829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13277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25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5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9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9512B/zh

Link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可於記錄裝置中將搬送記錄媒體之複數個牽引器設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給送連續用紙2之牽引器模組101包括:齒輪117,其自印表機1之印表機本體10側接受驅動力;牽引器120、130,其藉由齒輪117之旋轉而將連續用紙2沿特定方向送出;以及框架111,其相對於牽引器120、130而引導自外部供給之連續用紙2。

Description

牽引器、牽引器單元、及記錄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搬送記錄媒體之牽引器、搭載有牽引器之牽引器單元、及具有牽引器單元之記錄裝置。
先前,眾所周知的是具有搬送記錄媒體之牽引器,且對藉由該牽引器而搬送之形態之記錄媒體進行記錄之記錄裝置。於此種記錄裝置中,有具有複數個牽引器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記錄裝置係可切換使用複數個牽引器。例如,於該記錄裝置中,藉由選擇使用之牽引器,而可變更使用之記憶媒體。藉此,無需將記錄媒體自牽引器卸除,便可自複數個記錄媒體中選擇任意之記錄媒體使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昭64-8071號公報
此外,於搭載有複數個牽引器之記錄裝置中,如專利文獻1中所例示般,各牽引器通常係以自不同之方向對記錄頭搬送記錄媒體之方式配置。於該構成中,各牽引器之搬送路徑分離。又,各牽引器之位置亦分離。藉此,可避免藉由各牽引器而搬送之記錄媒體彼此之接觸。然而,記錄 媒體根據記錄頭之規格,而有無法自不同之方向對記錄頭供給之情形。又,複數個牽引器因記錄裝置本體之設計上之限制,而有無法設置於相互相隔較遠之位置上之情形。於如該等之情形時,先前由於擔心記錄媒體彼此之接觸,故而於記錄裝置中未搭載複數個牽引器。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可於記錄裝置中將搬送記錄媒體之複數個牽引器設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一種給送記錄媒體之牽引器,其特徵在於包括:齒輪,其自上述記錄裝置之本體側接受驅動力;搬送部,其藉由上述齒輪之旋轉而將上述記錄媒體沿特定方向送出;以及框架,其相對於上述搬送部而引導自外部供給之上述記錄媒體。
根據本發明,藉由框架引導牽引器所搬送之記錄媒體。藉此,可避免藉由複數個牽引器之各者搬送之記錄媒體彼此接觸。因此,可實現將複數個牽引器設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之構成。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於上述牽引器中,於上述框架形成有使上述記錄媒體插入之供給側導引件。
根據本發明,可藉由使記錄媒體通過框架之狹縫而限制記錄媒體之移動。藉此,於將複數個牽引器設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之情形時,可避免各牽引器所搬送之記錄媒體彼此接觸之情況。藉此,可實現將複數個牽引器設置於相互 接近之位置之構成。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於上述牽引器中,於上述框架形成有使藉由上述搬送部送出之上述記錄媒體插入之排出側導引件。
根據本發明,藉由各個框架引導各牽引器所送出之記錄媒體。藉此,可避免複數個牽引器各自送出之記錄媒體彼此接觸之情況。因此,可實現於記錄裝置中設置複數個牽引器,該等複數個牽引器分別將記錄媒體沿相同之方向送出之構成。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於上述牽引器中,上述排出側導引件包括排出上述記錄媒體之排出處側與上述搬送部側之兩個開口,上述搬送部側之開口之寬度窄於上述排出處側之開口之寬度。
根據本發明,能夠以不妨礙記錄媒體之搬送之方式,嚴格限制自牽引器送出之記錄媒體之移動。藉此,可確實地避免複數個牽引器各自送出之記錄媒體彼此之接觸。因此,可實現於記錄裝置中設置複數個牽引器,且該等複數個牽引器分別將記錄媒體沿相同之方向送出之構成。
又,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一種牽引器單元,其特徵在於包括:複數個牽引器,其給送記錄媒體;以及基座,其可裝卸地保持複數個上述牽引器;且上述牽引器包括:齒輪,其自上述記錄裝置之本體側接受驅動力;搬送部,其藉由上述齒輪之旋轉而將上述記錄媒體沿特定方向送出;以及框架,其相對於上述搬送部而引導自外部供給 之上述記錄媒體;且上述基座包括對應於複數個上述牽引器所具有之上述齒輪之各者,而自設置於上述記錄裝置本體側之驅動力傳遞部接受驅動力並將驅動力傳遞至上述齒輪之至少一個傳遞齒輪。
根據本發明,於牽引器單元中設置複數個牽引器,藉由各牽引器所具有之框架而引導各牽引器分別搬送之記錄媒體。藉此,可避免複數個牽引器各自搬送之記錄媒體彼此之接觸。因此,可實現將複數個牽引器設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之記錄裝置。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於上述牽引器單元中,複數個上述牽引器係以沿上下方向構成複數段之方式配置,且以使位於較其他上述牽引器靠上方之上述牽引器所給送之上述記錄媒體與下方之上述牽引器所給送之上述記錄媒體不接觸之方式構成,且包括對自上述傳遞齒輪接受驅動力之上述牽引器進行切換之切換機構。
根據本發明,沿上下方向配置複數個牽引器,從而可切換該等複數個牽引器中之對記憶裝置本體之接收記錄媒體之部分給送記憶媒體之牽引器。又,可避免複數個牽引器各自給送之記錄媒體彼此之接觸。因此,即便將複數個牽引器設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亦可穩定給送記錄媒體。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於上述牽引器單元中,上述切換機構包括使複數段上述牽引器沿上下方向移動之移動機構,上述傳遞齒輪係對複數個上述牽引器中之位於特定之高度位置之上述牽引器傳遞驅動力。
根據本發明,可容易地切換使用複數個牽引器中之對記憶裝置本體之接收記錄媒體之部分給送記憶媒體之牽引器。又,始終位於固定高度之牽引器對記錄裝置本體之接收記錄媒體之部分給送記錄媒體。因此,無需使記錄裝置本體之接收記錄媒體之部分為特殊之構成,便可穩定給送記錄媒體。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於上述牽引器單元中,各個上述牽引器係自下方提拉上述記錄媒體並給送,位於較其他上述牽引器靠上方之上述牽引器提拉上述記錄媒體之提拉位置,與位於下方之上述牽引器之提拉位置相比位於更離開上述記錄裝置本體之側。
根據本發明,可更確實地避免沿上下配置之複數個牽引器各自給送之記錄媒體彼此之接觸。因此,可穩定給送記錄媒體。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於上述牽引器單元中,上述框架係延伸設置於遠離上述記錄裝置本體之側而設置於上述牽引器,且以不與其他上述牽引器所給送之上述記錄媒體接觸之方式對自下方提拉之上述記錄媒體進行引導。
根據本發明,可使藉由沿上下配置之複數個牽引器而分別給送之記錄媒體相互分離。因此,可容易地實現避免記錄媒體彼此之接觸之構成。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於上述牽引器單元中,複數個上述牽引器中之位於上方之上述牽引器之上述框架延伸設置至比位於下方之上述牽引器之上述框架更離開上述記錄 裝置本體之位置。
根據本發明,可使沿上下配置之複數個牽引器各自給送之記錄媒體相互分離。因此,可更容易地實現避免記憶媒體彼此之接觸之構成。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於上述牽引器單元中,複數個上述牽引器係以越為位於上方者越離開上述記錄裝置本體之方式,相對於鉛直方向而傾斜地排列配置。
根據本發明,即便沿上下配置之複數個牽引器之形狀相同,亦可使沿上下配置之複數個牽引器各自給送之記錄媒體相互分離。藉此,可實現避免記憶媒體彼此之接觸之構成。因此,可緩和與牽引器之形狀或尺寸有關之限制。
又,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一種記錄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牽引器單元,其包含給送記錄媒體之複數個牽引器;及可裝卸地保持複數個上述牽引器之基座;上述牽引器單元之上述牽引器包括:齒輪,其自上述記錄裝置之本體側接受驅動力;搬送部,其藉由上述齒輪之旋轉而將上述記錄媒體沿特定方向送出;以及框架,其相對於上述搬送部而引導自外部供給之上述記錄媒體;且上述牽引器單元之上述基座包括對應於複數個上述牽引器所具有之上述齒輪之各者,而自設置於上述記錄裝置本體側之驅動力傳遞部接受驅動力並將驅動力傳遞至上述齒輪之至少一個傳遞齒輪。
根據本發明,於牽引器單元中設置複數個牽引器,藉由各牽引器所具有之框架引導各牽引器所搬送之記錄媒體。 藉此,可避免複數個牽引器分別搬送之記錄媒體彼此之接觸。因此,可實現將複數個牽引器設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之記錄裝置。
又,本發明之特徵在於:於上述記錄裝置中,複數個上述牽引器係以沿上下方向構成複數段之方式配置,且以使位於較其他上述牽引器靠上方之上述牽引器所給送之上述記錄媒體與下方之上述牽引器所給送之上述記錄媒體不接觸之方式構成,且包括對自上述傳遞齒輪接受驅動力之上述牽引器進行切換之切換機構。
根據本發明,可於記錄裝置中沿上下方向配置複數個牽引器,且可切換複數個牽引器中之對記錄裝置本體給送記錄媒體之牽引器。又,可避免複數個牽引器各自給送之記錄媒體彼此之接觸。因此,即便將複數個牽引器設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亦可穩定給送記錄媒體。
根據本發明,可避免複數個牽引器所搬送之記錄媒體彼此之接觸。藉此,可實現將複數個牽引器設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之記錄裝置。
[第1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係自前方(前側)觀察作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記錄裝置之印表機1之立體圖。
印表機1係將C(青色)、M(洋紅色)、Y(黃色)、K(黑色) 之4色之油墨噴射至記錄媒體之記錄面而形成字符或圖像之噴墨式印表機。印表機1係使用在寬度方向兩側端部穿設有齒孔(sprocket hole)2a之連續用紙2作為記錄媒體。印表機1係自印表機1之後方(後側)取入連續用紙2,於內部對連續用紙2進行記錄(印刷),且自於印表機1之前表面開口之排出口11排出記錄後之連續用紙2。
印表機1係包括進行記錄之印表機本體(記錄裝置本體)10、及可裝卸地配設於印表機本體10之後部之牽引器單元5而構成。
印表機本體10包括收容有記錄字符或圖像之記錄機構部之大致箱形之殼體12。於殼體12之前表面開口形成有排出口11。於該排出口11中,紙導引件13係以向殼體12之前方突出之形態設置。紙導引件13係連通於在殼體12內搬送連續用紙2之搬送路徑。連續用紙2係載置於紙導引件13,並經由排出口11自印表機本體10排出。
於印表機本體10之前表面設置有2個門14。於門14之內部設置有收容貯存有C色之油墨之墨匣、貯存有M色之油墨之墨匣、貯存有Y色之油墨之墨匣、貯存有K色之油墨之墨匣之4個墨匣之空間。自收容於該空間內之4個墨匣,對下述之記錄頭31供給油墨。
此外,於印表機本體10之前表面配置有使印表機1之電源接通/斷開之電源開關15。又,於印表機本體10之前表面,配置有包括用以進行與印表機1之動作有關之設定等之各種開關、及顯示印表機1之動作狀態之指示燈 (indicator lamp)之操作面板16。
牽引器單元5係搭載有分別搬送連續用紙2之複數個牽引器模組(牽引器)之單元。搭載於牽引器單元5之牽引器之數量並無特別限定。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對在牽引器單元5中搭載有3個牽引器模組(牽引器)101、102、103(參照圖5)之例進行說明。牽引器單元5係將3個牽引器模組101、102、103固定於大致箱形之基座90上而構成。又,牽引器單元5包括為選擇3個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中之任一者而使用之操作桿(lever)92。牽引器單元5係藉由利用該操作桿92之操作而選擇之牽引器模組,對印表機本體10給送連續用紙2。操作桿92可在形成於基座90上之槽91內如箭頭A(圖1)所示般動作。
牽引器單元5係安裝於設置於印表機本體10之後部之後部牽引器單元17之上方。牽引器單元5係相對於印表機本體10可裝卸地安裝。例如,牽引器單元5係固定於後部牽引器單元17或印表機本體10之殼體12。
後部牽引器單元17係設置於印表機本體10之後端部,對印表機本體10之內部給送連續用紙2。藉由使用該後部牽引器單元17,印表機1即便於未安裝牽引器單元5之狀態下亦可進行連續用紙2之記錄。
此處,對未安裝牽引器單元5之狀態下之印表機1之構成進行說明。
圖2係自後方觀察未安裝牽引器單元5之印表機本體10之立體圖。又,圖3係表示印表機本體10之內部構成之主要 部分剖面圖。於圖3之剖視圖中,以符號W表示搬送連續用紙2之搬送路徑。
如圖2所示般,設置於印表機本體10之後端部之後部牽引器單元17係如圖中箭頭B所示般,對設置於印表機本體10之後方或下方之連續用紙2進行提拉。後部牽引器單元17係將提拉之連續用紙2送出至在印表機本體10之背面開口之進紙口18,於印表機本體10之內部進行給送。
後部牽引器單元17包括分別卡合於連續用紙2之兩側端之齒孔2a之左右一對牽引器20、20。又,後部牽引器單元17包含牽引器驅動軸21及從動軸22。牽引器驅動軸21及從動軸22係貫通一對牽引器20、20。再者,成對之左右之牽引器20、20係左右對稱地構成。
如圖3所示般,牽引器20包括:驅動鏈輪23,其藉由牽引器驅動軸21之旋轉而驅動;從動鏈輪24,其以由從動軸22貫通之方式設置;牽引器皮帶25,其架設於驅動鏈輪23及從動鏈輪24,且為環形形狀;以及殼體27,其收容驅動鏈輪23、從動鏈輪24及牽引器皮帶25。於牽引器皮帶25上以均等間隔豎立設置有複數個牽引器銷26。再者,相鄰之牽引器銷26彼此之間隔係與連續用紙2之齒孔2a之間隔大致相等。
若牽引器驅動軸21旋轉,則驅動鏈輪23藉由該旋轉而旋轉,從而搬送牽引器皮帶25。藉此,牽引器銷26向圖3之箭頭D方向(正轉)或者E方向(反轉)移動。
又,於殼體27形成有使牽引器銷26向上部突出之長孔 (省略圖示)。牽引器銷26係於該長孔內移動。罩蓋28可開閉地安裝於殼體27。罩蓋28係藉由彈簧等施力設備(省略圖示)而對殼體27側施力。罩蓋28可藉由操作桿29之操作而打開。若使連續用紙2載置於殼體27上,並使牽引器銷26穿過齒孔2a後關閉罩蓋28,則連續用紙2被保持於殼體27與罩蓋28之間。若於在殼體27與罩蓋28之間保持有連續用紙2之狀態下牽引器驅動軸21旋轉,則藉由驅動鏈輪23驅動牽引器皮帶25,牽引器銷26移動,從而搬送連續用紙2。
牽引器驅動軸21係經由驅動輪列而連結於配設在印表機本體10之內部之送紙馬達59(圖4)。牽引器驅動軸21係伴隨送紙馬達59之正轉(向圖3之箭頭D方向之旋轉)之動作而向正向旋轉驅動。又,牽引器驅動軸21係伴隨送紙馬達59之反轉(向圖3之箭頭E方向之旋轉)之動作而向逆向旋轉驅動。
又,如圖3所示般,印表機本體10具有包含上部框架41、下部框架42、後部框架43、及未圖示之左右之側框架之本體框架。印表機本體10成為藉由該本體框架支撐各部分之構成。
於印表機本體10,藉由連接於進紙口18之上部紙導引件45、46與下部紙導引件47而形成有搬送路徑W。於下部紙導引件47之前側配置有對搬送路徑W上之連續用紙2進行檢測之紙檢測器48。紙檢測器48係開關式之感測器。若詳細敍述,則紙檢測器48包括:藉由固定於上述本體框架之 軸49而可旋動地支撐之桿形狀之構件;以及對該構件抵接於自進紙口18給送之連續用紙2並旋動之情況進行檢測之檢測電路。若於搬送路徑W上無連續用紙2,則紙檢測器48處於圖3所示之下端位置。若搬送路徑W上有連續用紙2,則紙檢測器48係以軸49為中心向圖3中之上方旋動。紙檢測器48之偵測狀態(連續用紙2是否存在於搬送路徑W上)係輸出至下述之控制部70(圖4)。
此處,將連續用紙2抵接於紙檢測器48之搬送路徑W上之位置設為檢測位置P1。
於紙檢測器48之前側,配置有搬送連續用紙2之第1搬送部50、以及將連續用紙2引導至第1搬送部50之紙導引件53、54。第1搬送部50包括:驅動輥51,其藉由下述之送紙馬達59(圖4)而驅動;以及從動輥52,其接觸於驅動輥51而旋動。第1搬送部50係將連續用紙2夾持於驅動輥51與從動輥52之間,藉由驅動輥51之驅動及從動輥52之旋動而將連續用紙2搬送至前側。
於第1搬送部50之下游側即前側,搭載記錄頭31之托架(carriage)30與壓板33夾持搬送路徑W而對向配置。托架30係由架設於印表機本體10之兩側框架間之托架導引軸34插通,沿連續用紙2之寬度方向進行掃描。記錄頭31包括自朝向壓板33側配置之噴嘴噴射C色、M色、Y色、K色之各色之油墨之噴射機構。自收容於門14(圖1)之內部之4個墨匣之各者供給油墨之油墨供給管線連接於該噴射機構。使托架30進行掃描,且自記錄頭31噴出油墨,藉此,油墨附 著於連續用紙2之記錄面而形成字符或圖像。
於上部紙導引件46之上方配置有托架驅動馬達55。於托架驅動馬達55之輸出軸安裝有滑輪56。滑輪56係配置於托架30之掃描範圍之一端側。於托架30之掃描範圍之另一端側配置有從動滑輪(省略圖示)。於該等從動滑輪及滑輪56上架設有環形形狀之托架驅動皮帶35。托架30係固定於托架驅動皮帶35,藉由托架驅動馬達55之動作而於壓板33之上方往返掃描。
壓板33係固定於可旋動地支撐於印表機本體10之支撐台38。支撐台38能夠以固定於左右之側框架之支撐軸37為中心旋動。壓板33係藉由支撐台38之旋動而沿上下移動。藉此,記錄頭31之噴嘴與連續用紙2之間之間距能夠以成為最佳之方式進行調整。
於記錄頭31之前側配置有搬送連續用紙2之第2搬送部57及第3搬送部58。第2搬送部57及第3搬送部58包括於搬送路徑W之上下對向配置之驅動輥與從動輥。第2搬送部57及第3搬送部58係將連續用紙2朝向排出口11沿圖中箭頭C方向搬送。
圖4係表示印表機1之控制系統之構成之功能方塊圖。
印表機1包括中樞性地控制印表機1之各部分之控制部70。控制部70係包括執行各種程式之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不揮發地記憶藉由CPU執行之控制程式等軟體之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以及暫時地存儲CPU所執行之程式或處理對象之 資料之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等硬體而構成。控制部70係控制印表機1之各部分而保持可動作之狀態,依據自外部連接於印表機1之電腦主機8傳送之控制資料而執行印刷。
控制部70包括控制印表機1對連續用紙2記錄字符或圖像之動作之記錄控制部71。又,控制部70包括當於印表機本體10安裝有牽引器單元5之情形時,對後部牽引器單元17及/或牽引器單元5之動作進行控制之牽引器驅動控制部72。
對控制部70連接有紙檢測器48、旋轉編碼器(rotary encoder)74、頭驅動器(head driver)75、馬達驅動器76、馬達驅動器77、及操作面板16所具有之各種開關、指示燈。頭驅動器75係依據控制部70之控制而驅動記錄頭31使之油墨噴出。馬達驅動器76係依據控制部70之控制而使送紙馬達59正轉或反轉。馬達驅動器77係依據控制部70之控制而使托架驅動馬達55正轉或反轉。又,對控制部70連接有連接於電腦主機8之介面(I/F)78。控制部70係經由介面78而接收電腦主機8所傳送之控制資料或記錄資料等。
旋轉編碼器74係以對傳遞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之驅動輪列中之至少一個齒輪之旋轉量進行檢測之方式構成。例如,旋轉編碼器74係對將驅動力傳遞至牽引器單元5所具有之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之牽引器驅動齒輪96之旋轉量、或將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傳遞至牽引器驅動齒輪96之傳遞齒輪97(圖8)之旋轉量進行檢測。
於驅動鏈輪23安裝有對驅動鏈輪23之旋轉量進行檢測之旋轉編碼器74(圖4)。旋轉編碼器74所檢測出之驅動鏈輪23之旋轉量係輸出至控制部70(圖4)。
控制部70係藉由控制頭驅動器75而控制來自記錄頭31之油墨之噴出。又,控制部70係藉由控制馬達驅動器76而使送紙馬達59動作。對送紙馬達59之輸出軸經由驅動輪列(省略圖示)而連結有第1搬送部50之驅動輥51、以及第2搬送部57及第3搬送部58之驅動輥。可藉由控制部70之控制而使該等各驅動輥旋轉,從而搬送連續用紙2。又,對與送紙馬達59連接之驅動輪列直接或經由傳遞齒輪97等其他齒輪而連結有牽引器驅動軸21。因此,藉由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後部牽引器單元17與第1搬送部50、第2搬送部57及第3搬送部58連動,搬送連續用紙2。又,控制部70係控制馬達驅動器77而驅動托架驅動馬達55,使托架30於壓板33之上方往返操作。進而,控制部70係對操作面板16所具有之開關之操作進行檢測。又,控制部70係根據印表機1之動作狀態而控制操作面板16之指示燈之點亮。
控制部70係於自電腦主機8接收到包含指示記錄(印刷)開始之指令之控制資料、及記錄對象之資料之情形時,藉由記錄控制部71之功能而控制印表機1。記錄控制部71係獲取紙檢測器48之檢測值並判別搬送路徑W上有無連續用紙2。於搬送路徑W上有連續用紙2之情形時,記錄控制部71係驅動送紙馬達59而使連續用紙2搬送至記錄頭31之記錄位置。其後,記錄控制部71係一面驅動托架驅動馬達55 而使托架30往返操作,一面使記錄頭31動作,從而執行對連續用紙2之記錄。又,記錄控制部71係適當地使送紙馬達59動作而進行換行及排紙。
牽引器驅動控制部72係於在印表機1安裝有牽引器單元5之狀態下,對如下之動作進行控制,即:選擇牽引器單元5所具有之複數個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中之要使用之牽引器模組的動作;及一旦選擇牽引器後便切換至其他牽引器之動作。進而,牽引器驅動控制部72係於已選擇複數個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中之任一者之狀態下,藉由控制送紙馬達59之動作而驅動牽引器模組來搬送連續用紙2。
圖5係自後方觀察安裝有牽引器單元5之狀態之印表機1之立體圖。圖6係表示牽引器模組101之構成之主要部分立體圖。對於牽引器模組101、102、103,將於下文中進行詳細敍述,亦可為框架111、112、113之尺寸不同之構成。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中除框架111、112、113之尺寸以外之構成為共用,於圖6中,作為一例,表示牽引器模組101之構成。
牽引器單元5係如上所述,包括在使用狀態下沿上下排列之3個牽引器模組101、102、103。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係設置於面向印表機本體10之進紙口18之部分成為凹狀之大致箱形之基座90上。牽引器模組101、102、103可相對於基座90固定地設置,但於本實施形態中係相對於基座90可裝卸地設置。於基座90之凹部中設置有3個 槽,各個槽成為可分別使框架111、112、113嵌入之尺寸。牽引器模組101、102、103可藉由沿圖5中分別以箭頭L、M、N表示之方向滑動並插入至該等槽中而安裝於基座90上。又,於自基座90卸除牽引器模組101、102、103時,只要使牽引器模組101、102、103向箭頭L、M、N之相反側滑動並自該等槽拔出即可。
牽引器模組101、102、103分別包括框架111、112、113。牽引器模組101、102、103為包括將連續用紙2搬送至該框架111、112、113之內側之左右一對牽引器120、130(搬送部)之構成。框架111係包圍牽引器模組101之側面及背面之方形之框體。框架111於牽引器模組101之前側開口。框架112、113亦同樣地包圍牽引器模組102、103之側面與背面。
於框架111之前端配置有一對牽引器120、130。牽引器120與牽引器130係左右對稱地構成。牽引器模組101包括貫通牽引器120、130之牽引器驅動軸115及從動軸116。又,框架112、113亦同樣地,於其前端配置有一對牽引器120、130,且包括貫通牽引器120、130之牽引器驅動軸115及從動軸116。
牽引器120包括殼體121。於殼體121中收容有:驅動鏈輪(省略圖示),其藉由牽引器驅動軸115之旋轉而驅動;從動鏈輪(省略圖示),其以由從動軸116貫通之方式設置;及牽引器皮帶123,其架設於驅動鏈輪與從動鏈輪上且為環形形狀。於牽引器皮帶123上以均等間隔豎立設置有卡合 於齒孔2a之複數個銷(省略圖示)。於殼體121之上表面,經由鉸鏈可開閉地設置有罩蓋125。連續用紙2係被夾持於罩蓋125與殼體121之間,而藉由銷搬送。罩蓋125係藉由彈簧等施力設備(省略圖示)而向殼體121側施力。罩蓋125可藉由安裝於殼體121之操作桿126之操作而打開。
牽引器130係與牽引器120左右對稱地構成。牽引器130包括殼體131。於殼體131中收容有:驅動鏈輪(省略圖示),其藉由牽引器驅動軸115之旋轉而驅動;從動鏈輪(省略圖示),其以由從動軸116貫通之方式設置;及牽引器皮帶133,其架設於驅動鏈輪與從動鏈輪上且為環形形狀。於牽引器皮帶133上以均等間隔豎立設置有複數個銷(省略圖示)。於殼體131之上表面,經由鉸鏈134可開閉地設置有罩蓋135。連續用紙2係被夾持於罩蓋135與殼體131之間,而藉由銷搬送。罩蓋135係藉由彈簧等施力設備(省略圖示)而對殼體131側施力。罩蓋135可藉由安裝於殼體131之操作桿136之操作而打開。
如圖6所示般,於牽引器驅動軸115上安裝有齒輪117。如下所述,當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自印表機本體10側傳遞至齒輪117時,對齒輪117施加旋轉力,從而牽引器驅動軸115旋轉。藉此,固定於牽引器驅動軸115之驅動鏈輪旋轉,牽引器120、130搬送連續用紙2。牽引器120、130亦可藉由切換送紙馬達59之旋轉方向,而將連續用紙2朝向印表機本體10搬送或向與朝向印表機本體10之搬送方向相反之方向搬送。牽引器單元5所具有之複數個牽引器模組 101、102、103係可排他性地動作。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係藉由使用者之操作而選擇任一個牽引器模組,僅被選擇之一個牽引器模組搬送連續用紙2。於僅被選擇之一個牽引器模組搬送連續用紙2之期間,其他牽引器模組停止。
圖7係詳細地表示牽引器單元5之內部構成之主要部分立體圖。圖8係表示安裝有牽引器單元5之狀態之印表機1之構成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如圖8所示般,將自牽引器模組101之牽引器120、130送出連續用紙2之位置設為送出位置P11。又,將自牽引器模組102之牽引器120、130送出連續用紙2之位置設為送出位置P12。進而,將自牽引器模組103之牽引器120、130送出連續用紙2之位置設為送出位置P13。
如圖7及圖8所示般,於牽引器單元5之下部配置有區劃牽引器單元5與後部牽引器單元17之間隔板94。間隔板94係具有如將覆蓋後部牽引器單元17之牽引器20之上方之水平板與覆蓋後部牽引器單元17之背面之垂直板接合般之剖面大致L字形狀之板狀構件。間隔板94係於牽引器20之上方沿連續用紙2之搬送路徑於大致水平方向延伸。間隔板94之前端(一端)到達緊靠進紙口18處或進紙口18內。又,間隔板94之另一端側係沿後部牽引器單元17之背面大致垂直地延伸,間隔板94之下端(他端)位於較後部牽引器單元17之下端靠下方處。又,如圖5所示般,間隔板94亦可設為如下之構成:下端向印表機本體10側彎曲,且該下端延 長至印表機本體10之底面。間隔板94係防止於牽引器單元5搬送連續用紙2之情形時,該連續用紙2接觸到牽引器20。又,間隔板94係如下所述般構成連續用紙2之搬送路徑之一部分。
牽引器單元5包括自送出位置P11朝向進紙口18延伸之2片導引板201、202。導引板201、202係相互平行地配置。導引板201、202之前端達到進紙口18之附近或進紙口18中。牽引器模組101位於牽引器單元5之上部,且位於較進紙口18靠上方處,故而導引板201、202成為自送出位置P11朝向進紙口18而向下之斜面。自牽引器120、130送出之連續用紙2係自送出位置P11進入形成於導引板201與導引板202之間之空間203,通過空間203被引導至進紙口18。即,空間203構成連續用紙2之搬送路徑。導引板201、202之前端係朝向進紙口18向下延伸,故而於空間203內搬送之連續用紙2係斜向下地進入印表機本體10內。進而,導引板202之前端位於間隔板94之上方。即,連續用紙2係於進紙口18之近前載置於間隔板94上,自間隔板94之前端到達進紙口18。因此,位於牽引器20之上方之牽引器模組101可順利地將搬送之連續用紙2送入印表機本體10。
又,牽引器單元5包括自送出位置P12向進紙口18延伸之2片導引板204、205。導引板204、205係相互平行地配置。導引板204、205之前端係於較進紙口18更近前處與間隔板94對向。於導引板204與導引板205之間,形成有成為 搬送連續用紙2之路徑之空間206。
又,以將一導引板204之前端與位於其上之導引板202之前端連接之方式配置導引板207。導引板207係大致平行地配置於間隔板94之上方。導引板207與間隔板94之間之空間係與空間206相連,構成連續用紙2之搬送路徑。因此,自送出位置P12送出之連續用紙2係通過導引板204、205之間向下方搬送,接觸於間隔板94後大致水平地搬送。
導引板207係連接於導引板202之前端,故而導引板207之下方之搬送路徑係與空間203合流。將該合流位置設為位置P3。因此,於導引板207與間隔板94之間搬送之連續用紙2係通過與牽引器模組101所送出之連續用紙2相同之路徑而進入進紙口18。
進而,牽引器單元5包括自送出位置P13向進紙口18延伸之導引板208。導引板208係與間隔板94平行地配置。導引板208與間隔板94之間之空間係構成搬送自送出位置P13送出之連續用紙2之路徑。沿該導引板208與間隔板94之間之路徑搬送之連續用紙2係沿間隔板94之上表面被引導至進紙口18。導引板208之前端係連接於導引板205之前端。即,導引板208與間隔板94之間之空間係相連於導引板204與導引板205之間之空間。因此,連接於送出位置P13之連續用紙2之搬送路徑係與連接於送出位置P12之搬送路徑合流。將該合流位置設為位置P2。
如此,牽引器單元5包括用以將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之各者送出之連續用紙2引導至進紙口18之搬送路徑, 該等路徑係於位置P2、P3合流。因此,無論自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中之何者搬送連續用紙2,連續用紙2最終均通過相同之路徑自進紙口18到達印表機本體10內部。因此,無論自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中之何者搬送連續用紙2,均使連續用紙2相對於第1搬送部50之夾持(nip)部以大致固定之角度進入。藉此,對第1搬送部50施加之負載保持為固定。
又,牽引器單元5係以自所有搬送路徑合流之位置P3起至送出位置P11、P12、P13之各者為止之搬送距離成為相同之方式構成。上述情形可藉由調整導引板201、202、204、205、207、208之大小與角度及各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之牽引器120、130之位置而實現。
自位置P3起至送出位置P11、P12、P13之各者為止之搬送距離均相等。即,自送出位置P11、P12、P13之各者至檢測位置P1為止之距離亦相等。藉此,自牽引器120、130送出連續用紙2後至藉由紙檢測器48檢測出連續用紙2之前之搬送量係無論於使用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中之何者之情形時均為固定。又,藉由牽引器模組101、102、103將存在於印表機本體10之內部之連續用紙2向印表機本體10之外部搬送之情形時之搬送量係無論於使用牽引器模組中之何者之情形時均為固定。因此,對印表機1進行控制之牽引器驅動控制部72(圖4)係無需區分使用中之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便可開始將連續用紙2朝向印表機本體10搬送,亦可自印表機本體10回收連續用紙2。
又,無論使用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中之何者,連續用紙2最終均通過相同之搬送路徑到達第1搬送部50。即,連續用紙2相對於驅動輥51之接觸角為固定。因此,不論使用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中之何者,對驅動輥51施加之搬送中之負載均為固定。因此,連續用紙2得以穩定搬送。進而,使用牽引器單元5之情形之連續用紙2之搬送路徑與使用後部牽引器單元17之牽引器20之情形之搬送路徑係於進紙口18或其外側合流,成為共用之路徑。藉此,無論使用牽引器單元5與後部牽引器單元17之牽引器20中之何者,對驅動輥51施加之負載均為固定。因此,無論使用何牽引器,均可穩定搬送連續用紙2。
繼而,對可選擇性地且排他性地使用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之構成進行說明。
印表機本體10包括直接或經由驅動輪列(省略圖示)連結於送紙馬達59(圖4)之輸出軸之傳遞齒輪97。牽引器驅動齒輪96嚙合於傳遞齒輪97。牽引器驅動齒輪96可於嚙合於傳遞齒輪97之狀態下以畫弧線之方式移動。
另一方面,於牽引器單元5之基座90配設有被驅動齒輪151、被驅動齒輪152、及被驅動齒輪153。被驅動齒輪151係嚙合於牽引器模組101所具有之齒輪117。被驅動齒輪152係嚙合於牽引器模組102所具有之齒輪117。被驅動齒輪153係連結於牽引器模組103所具有之齒輪117。被驅動齒輪151、152、153係於相互不接觸之位置,旋轉自如地安裝在基座90上。
於本實施形態中,被驅動齒輪151、152、153係與牽引器模組101、102、103各者具有之齒輪117直接嚙合。又,圖示省略,但被驅動齒輪151、152、153亦可為經由1個或複數個齒輪而對齒輪117傳遞動力之構成。
如上所述,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係相對於基座90可裝卸。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係藉由沿箭頭L、M、N(圖5)所示之方向插入基座90而安裝於基座90。牽引器模組101、102、103所具有之齒輪117係分別向框架111、112、113之前端突出。因此,於向基座90安裝牽引器模組101、102、103時,向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之前端突出之齒輪117分別抵接並嚙合於設置在基座90側之被驅動齒輪151、152、153。此處藉由以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不自基座90脫落之方式保持,而可驅動牽引器模組101、102、103。
而且,藉由使牽引器驅動齒輪96移動,可使牽引器驅動齒輪96選擇性地嚙合於被驅動齒輪151、152、153中之任一者。
圖9係詳細地表示使牽引器驅動齒輪96移動之機構之說明圖。圖9(A)係表示牽引器驅動齒輪96之移動之情況之主要部分立體圖。圖9(B)係表示牽引器驅動齒輪96之移動之情況之主要部分側視圖。圖9(C)係自圖9(A)之相反側觀察牽引器驅動齒輪96之移動之情況之主要部分立體圖。
選擇板93係可旋動地安裝於基座90。選擇板93係與於基座90之上表面突出之操作桿92成為一體而旋動。於圖9(C) 中,圖示有選擇板93之旋動中心93a。該旋動中心93a之位置係與圓盤狀之選擇板93之中心一致。將選擇板93可旋動地支撐於基座90之構成為任意。
選擇板93係以位於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之側方之方式配置於基座90之一端側。選擇板93係藉由連桿95而與配置於基座90之另一端側之牽引器驅動齒輪96連結。牽引器驅動齒輪96係相對於基座90,如上述般沿弧狀之軌跡可移動地配設。
連桿95係如圖9(A)所示般,固定於形成為圓盤狀之牽引器驅動齒輪96之中心。另一方面,連桿95係如圖9(B)及(C)所示般,於自選擇板93之旋動中心偏移(偏心)之位置固定於選擇板93。如圖9(A)所示般,當操作桿92被操作,而移動至虛線所示之位置92A、92B時,選擇板93旋動。連桿95係伴隨該選擇板93之旋轉,而以扭轉之方式移動至位置95A、95B。該連桿95之移動係傳遞至牽引器驅動齒輪96,牽引器驅動齒輪96以畫弧線之方式,移動至圖中虛線所示之位置96A、96B。
於圖9(A)中實線所示之位置上,牽引器驅動齒輪96嚙合於被驅動齒輪151。於此狀態下,送紙馬達59(圖4)之驅動力傳遞至牽引器模組101之牽引器驅動軸115。相對於此,於位置96A上,牽引器驅動齒輪96嚙合於被驅動齒輪152。藉此,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傳遞至牽引器模組102之牽引器驅動軸115。進而,若牽引器驅動齒輪96移動至位置96B,則牽引器驅動齒輪96嚙合於被驅動齒輪153。藉此, 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傳遞至牽引器模組103之牽引器驅動軸115。又,被驅動齒輪151、152、153係以牽引器驅動齒輪96不同時嚙合於複數個被驅動齒輪之方式配置。藉此,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係僅被選擇性地驅動任一個。
於該構成中,對被驅動齒輪151、152、153中之任一者,均經由包含牽引器驅動齒輪96之共用之驅動輪列而傳遞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因此,對任一個被驅動齒輪151、152、153均施加固定之驅動力。藉此,對被驅動齒輪151、152、153之各者傳遞之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無差異。因此,無需於驅動牽引器驅動齒輪96之送紙馬達59側對驅動力之差異進行修正。因此,牽引器單元5可藉由簡易之構成而穩定搬送連續用紙2。進而,可藉由使操作桿92移動並使選擇板93旋動之簡單之操作,而切換驅動之被驅動齒輪151、152、153。此處,若在傳遞齒輪97嚙合於被驅動齒輪151、152、153之各者之位置設置保持選擇板93之旋動位置之機構,則可更簡單地切換被驅動齒輪。
於藉由操作桿92之操作而對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中之使用之牽引器模組進行切換之情形時,牽引器驅動控制部72(圖4)係進行切換搬送之連續用紙2之動作。該切換連續用紙2之動作亦可對施加給操作桿92之推壓力進行檢測而自動地進行。又,該切換連續用紙2之動作亦可依據操作面板16之開關操作、或自電腦主機8傳送至印表機1之指令而開始。
牽引器驅動控制部72首先進行如下之動作,即,使送紙 馬達59向相反方向旋轉,藉由牽引器120、130將存在於印表機本體10之內部之連續用紙2回收。此處,即便牽引器驅動控制部72不區別使用中之牽引器模組,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亦可經由牽引器驅動齒輪96傳遞至使用中之牽引器模組。藉此,可執行對存在於印表機本體10之內部之連續用紙2之回收。
於開始回收連續用紙2之動作時,牽引器驅動控制部72開始監視紙檢測器48之檢測值。而且,牽引器驅動控制部72係於開始連續用紙2之回收後,若藉由紙檢測器48檢測出連續用紙2之前端,則自該時間點起開始連續用紙2之回收量之計數。牽引器驅動控制部72持續進行連續用紙2之回收動作並執行計數。牽引器驅動控制部72係當計數之連續用紙2之回收量達到特定量時,使送紙馬達59停止。該特定量係相當於連續用紙2自紙檢測器48之檢測位置P1被搬送至送出位置P11、P12、P13為止之量。如上所述,自檢測位置P1至送出位置P11、P12、P13之距離相等,故而不管使用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中之何者,連續用紙2之回收量均為固定。
於對牽引器模組101、102、103進行切換之情形時,存在於印表機本體10之內部之連續用紙2只要回收至送出位置P11、P12、P13即可,無需自各牽引器模組卸除連續用紙2。
如圖5及圖8所示般,位於牽引器單元5之最上部之框架111之後端向較框架112更後方突出。又,框架112之後端 向較框架113更後方突出。於框架111、112、113分別形成有用以通過連續用紙2之導引孔(供給側導引件)111a、112a、113a。
導引孔111a、112a、113a係較可設置於牽引器120、130之連續用紙2之橫寬長之孔,且沿連續用紙2之寬度方向延伸。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係可使用之連續用紙2之寬度亦可不同。因此,導引孔111a、112a、113a只要較可設置於該牽引器模組上之連續用紙2之橫寬長即可。例如,設置於牽引器模組101之導引孔111a較可於牽引器模組101使用之連續用紙2之寬度長。導引孔112a、113a亦相同。
如圖8所示般,自印表機1之後側下方供給之連續用紙2(圖中虛線)通過導引孔111a、112a、113a。通過導引孔111a、112a、113a之連續用紙2係自上方設置於牽引器120、130,且供給至進紙口18。此處,導引孔111a、112a、113a係位於距離進紙口18之水平方向之距離不同之位置。因此,如圖8中虛線所示般,通過導引孔111a之連續用紙2b、通過導引孔112a之連續用紙2c、及通過導引孔113a之連續用紙2d相互不接觸。因此,即便於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之全部設置連續用紙2,亦不會有牽引器單元5因連續用紙2彼此之摩擦等而發生搬送不良之虞。因此,牽引器單元5可穩定搬送連續用紙2。
進而,如圖8所示般,導引孔112a位於較框架113之後端更後方。又,導引孔111a位於較框架112及框架113之後端更後方。於該等構成中,通過導引孔111a之連續用紙2b接 觸到框架112之可能性較低。又,通過導引孔112a之連續用紙2c接觸到框架113之可能性亦同樣較低。因此,亦無因連續用紙2與框架112、113之摩擦等而使牽引器單元5發生搬送不良之虞。因此,牽引器單元5可更穩定搬送連續用紙2。
如上所述,根據應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給送連續用紙2之牽引器模組101、102、103分別包括:齒輪117,其自印表機本體10側接收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牽引器120、130,其藉由齒輪117之旋轉而將連續用紙2沿特定方向送出;以及框架111、112、113,其對牽引器120、130引導自外部供給之連續用紙2。又,各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係藉由框架111、112、113而引導搬送之連續用紙2。因此,可避免複數個牽引器模組101、102、103分別搬送之連續用紙2彼此之接觸。因此,可實現於一台印表機1中,將複數個牽引器模組101、102、103配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之構成。
又,於框架111、112、113形成有使連續用紙2插通之導引孔111a、112a、113a。連續用紙2係藉由通過該導引孔111a、112a、113a而被限制移動。因此,即便於將複數個牽引器模組101、102、103設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之情形時,亦可避免牽引器模組101、102、103分別搬送之連續用紙2彼此之接觸。
又,包括可裝卸地保持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之基座90之牽引器單元5、及包括該牽引器單元5之印表機1係 藉由框架111、112、113而引導複數個牽引器模組101、102、103所搬送之連續用紙2。藉此,可避免牽引器模組101、102、103分別搬送之連續用紙2彼此之接觸。因此,可實現將複數個牽引器模組101、102、103配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之印表機1。
[第2實施形態]
圖10係應用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牽引器模組301之立體圖,(A)係自前方觀察之立體圖,(B)係自後方觀察之立體圖。於該第2實施形態中,對於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牽引器模組301(牽引器)與上述牽引器模組101、102、103同樣地包括牽引器120、130。牽引器模組301係藉由牽引器120、130而朝向進紙口18搬送連續用紙2。
牽引器模組301包括框體形狀之框架311。框架311成為包括位於牽引器120、130之前方之前棧部311d之矩形之框體。框架311係藉由嵌入於基座90(圖5)之槽(省略圖示),而與牽引器模組101、102、103同樣地,可裝卸地支撐於基座90。牽引器120、130送出之連續用紙2係通過前棧部311d之上方,而如圖10中箭頭所示般輸送至進紙口18。
牽引器模組301包括齒輪118。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自印表機本體10側傳遞至齒輪118。齒輪118係於框架311之下表面露出。於齒輪118之中心插通有牽引器驅動軸115。當齒輪118自印表機本體10側接受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並旋轉時,牽引器驅動軸115旋轉而驅動牽引器120、130。使 齒輪(省略圖示)自牽引器模組301之下方嚙合於齒輪118。藉此,可自印表機本體10側將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傳遞至齒輪118。因此,於使用牽引器模組301之情形時,對準齒輪118之位置配置基座90之被驅動齒輪151、152、153。而且,亦可設為如下之構成:使該被驅動齒輪151、152、153中之任一者嚙合於齒輪118,自印表機本體10側傳遞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又,於在基座90上安裝3個牽引器模組301之情形時,只要對應於3個牽引器模組301之各者而配置被驅動齒輪151、152、153即可。
牽引器模組301係藉由框架311而包圍牽引器120、130之前後左右。藉此,可手持框架311而容易地操作。因此,牽引器模組301有如下之優點,即,於在牽引器模組301上設置有連續用紙2之狀態下自基座90卸除/安裝於基座90上之操作變得簡單。
又,於構成框架311之後端之棧體形成有導引孔311a(供給側導引件)。牽引器120、130自下方提拉之連續用紙2插通導引孔311a。導引孔311a係較可設置於牽引器120、130上之連續用紙2之橫寬長之孔,且沿連續用紙2之寬度方向延伸。連續用紙2係通過該導引孔311a而向牽引器120、130供給。藉此,可限制牽引器模組301之背面側之連續用紙2之方向。因此,連續用紙2不會亂移動或較大地向上方或後方突出。藉此,例如於代替圖8所示之牽引器模組101、102、103,而將複數個牽引器模組301沿上下積層配置之情形時,不會出現由各牽引器模組301提拉之連續用 紙2彼此接觸。因此,包括牽引器模組301之印表機1可穩定地搬送連續用紙2。進而,框架311之後端上部之角311b帶有弧度或被實施倒角。因此,即便供給至上方之其他牽引器模組301之連續用紙2接觸到框架311之後端,亦可防止該連續用紙2搭掛於框架311之後端。藉此,於將複數個牽引器模組301積層配置之情形時,牽引器單元5可更穩定搬送連續用紙2。
[第3實施形態]
圖11係自前方觀察應用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牽引器模組303之立體圖。圖12係自後方觀察應用本發明之牽引器模組303之立體圖。又,圖13係應用本發明之牽引器模組303之剖面圖。於該第3實施形態中,對於與上述第1、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牽引器模組303(牽引器)係與上述牽引器模組301同樣地,包括作為包圍牽引器120、130之前後左右之矩形之框體之框架313。於框架313之後端部形成有與導引孔311a相同之導引孔313a(供給側導引件)。連續用紙2係通過該導引孔313a而向牽引器120、130供給。進而,又,框架313之後端上部之角313b帶有弧度或被實施倒角。
框架313包括位於牽引器120、130之前方之前棧部313e。於該前棧部313e形成有狹縫313f(排出側導引件)。狹縫313f係沿前棧部313e之長度方向、即連續用紙2之寬度方向延伸之孔。牽引器120、130送出之連續用紙2係通過狹縫313f而向圖中箭頭方向搬送。
框架313係與框架311(圖10)同樣地,藉由嵌入基座90(圖5)之槽(省略圖示)中,而可裝卸地支撐於基座90。牽引器模組303包括被自印表機本體10側傳遞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之齒輪118。齒輪118係自印表機本體10側接受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而旋轉。藉由齒輪118之旋轉,牽引器驅動軸115旋轉並驅動牽引器120、130。
如圖13所示般,狹縫313f係以貫通前棧部313e之方式形成。狹縫313f係使牽引器120、130側之開口313g之寬度較大地寬於排出連續用紙2之排出處側之開口313h。因此,牽引器120、130送出之連續用紙2之前端即便不特意地調整,亦可順利地通過狹縫313f而送出。又,由於開口313h之寬度變窄,故而連續用紙2不會於狹縫313f內亂移動,連續用紙2向進紙口18送出。如此,狹縫313f能夠以不妨礙連續用紙2之搬送之方式,限制連續用紙2之移動。因此,牽引器120、130可對進紙口18穩定地供給連續用紙2。又,於將複數個牽引器模組303安裝於基座90之情形時,可避免自其他牽引器模組303搬送之連續用紙2彼此之碰撞,且可穩定對印表機本體10供給連續用紙2。
[第4實施形態]
圖14係應用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牽引器模組305之立體圖。又,圖15係應用本發明之牽引器模組305之剖面圖。於該第4實施形態中對於與上述第1~第3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圖14所示之牽引器模組305(牽引器)係與上述牽引器模 組303同樣地包括作為包圍牽引器120、130之前後左右之矩形之框體之框架315。框架315包括位於牽引器120、130之前方之前棧部315e。於該前棧部315e形成有狹縫315f(排出側導引件)。狹縫315f係沿前棧部315e之長度方向、即連續用紙2之寬度方向延伸之孔。牽引器120、130送出之連續用紙2係通過狹縫315f向圖中箭頭方向搬送。
框架315係與框架311(圖10)同樣地,藉由嵌入基座90(圖5)之槽(省略圖示)中,而可裝卸地支撐於基座90。牽引器模組305包括齒輪118。自印表機本體10側對齒輪118傳遞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當齒輪118自印表機本體10側接受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而旋轉時,牽引器驅動軸115旋轉,從而驅動牽引器120、130。
又,如圖15所示般,狹縫315f係以貫通前棧部315e之方式形成。狹縫315f係使牽引器120、130側之開口315g之寬度較大地寬於排出連續用紙2之排出處側之開口315h。藉此,連續用紙2之前端即便不特意地調整,亦可順利地通過狹縫315f而送出。又,狹縫315f係開口315h之寬度變窄。藉此,連續用紙2不會於狹縫315f內亂移動,連續用紙2向進紙口18送出。
進而,於框架315之後端部形成有與導引孔311a相同之導引孔315a(供給側導引件)、以及寬度較導引孔315a寬之狹縫形狀之導引孔315d。導引孔315a、315d係相互平行地延伸設置。導引孔315a係位於牽引器120、130側。於導引孔315a中,插入有藉由牽引器120、130提拉之連續用紙 2。另一方面,導引孔315d位於較導引孔315a更後方。導引孔315d係用以使對位於較該牽引器模組305更上方之其他牽引器模組供給之連續用紙2通過之狹縫。
如圖8所示般,於沿上下積層配置複數個牽引器模組之情形時,使用牽引器模組305作為自上方起第2段以下之牽引器模組之情形時,藉由導引孔315a引導該牽引器模組305所提拉之連續用紙2。又,藉由導引孔315d引導由位於較該牽引器模組305更上方之其他牽引器模組提拉之連續用紙2。因此,不會發生複數個牽引器模組之各者所提拉之複數張連續用紙2相互接觸之情況。又,導引孔315a之寬度較窄,故而可強有力地限制對牽引器120、130供給之連續用紙2。因此,無因連續用紙2之硬挺度(Stiffness)而引起連續用紙2較大地膨脹之情況。由此,可對設置於狹窄之空間中之印表機1穩定地供給複數張連續用紙2。進而,又,框架315之後端上部之角315b帶有弧度或被實施倒角。藉此,即便對於向較該牽引器模組305更上方之段之牽引器模組供給之連續用紙2,亦可降低接觸時之阻力。且可穩定地供給連續用紙2。如此,牽引器模組305包括:導引孔315a,其使自身使用之連續用紙2通過;以及導引孔315d,其引導較該牽引器模組305更上方之牽引器模組所使用之連續用紙2;進而,包括框架315之後端上部之角315b,故而牽引器單元5實現了於積層配置有複數個牽引器模組之構成中穩定供給連續用紙2之構成。
[第5實施形態]
圖16係自前方(前側)觀察作為應用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記錄裝置之印表機100之立體圖。圖17係自後方(後側)觀察印表機100之立體圖。於圖17中以虛線表示外裝體701。又,圖18係卸除外裝體701之狀態之立體圖。於該第5實施形態中,對於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如圖16所示般,於印表機本體10之背面開口形成有進紙口18。印表機100係藉由下述之記錄頭31而對自該進紙口18供給之連續用紙2進行記錄。
於印表機本體10設置有後部牽引器單元17。後部牽引器單元17係對進紙口18給送自印表機本體10之後方且下方供給之連續用紙2。後部牽引器單元17與牽引器單元7係排他性地使用。即,於印表機本體10未安裝牽引器單元7之情形時,使用後部牽引器單元17。又,於印表機本體10安裝有牽引器單元7之情形時,不使用後部牽引器單元17。
牽引器單元7包括以覆蓋印表機本體10之背面之方式設置之外裝體701。牽引器單元7係於外裝體701之內部包括升降單元710、以及使升降單元710上下移動之升降機構700。升降單元710包含支撐牽引器模組401、402、403之左右一對框架715、717。
升降單元710成為左右對稱之構成,且包括:框架715、717,其豎立設置於左右且為板狀;支撐板721,其固定於框架715;以及支撐板723,其固定於框架717。於升降單元710,3個牽引器模組401、402、403(牽引器)以橫跨框架 715、717之方式沿上下方向排列配置。牽引器模組401、402、403可相對於框架715、717進行裝卸。牽引器模組401、402、403係例如藉由嵌入形成於框架715、717上之槽而固定。又,升降單元710包括覆蓋後部牽引器單元17之上表面及背面之間隔板712。
另一方面,升降機構700包括外裝體701,並且包括:固定板711、713,其固定於印表機本體10且為左右一對;連桿705,其架設於固定板711、713上且為棒狀;旋轉板704、706,其安裝於連桿705之兩端。於旋轉板704上固定有操作桿703。
固定板711、713係豎立設置於進紙口18之兩端之板狀構件。連桿705係貫通固定板711、713,且旋轉自如地支撐於固定板711、713。旋轉板704係於操作桿703沿箭頭A方向(圖16)動作之情形時,與該操作桿703一同動作並旋轉。旋轉板704之旋轉係經由連桿705傳遞至旋轉板706。藉此,旋轉板704、706成為一體而旋動。
圖19係表示牽引器單元7之構成之主要部分放大立體圖,尤其是將旋轉板704及其附近放大表示。
於旋轉板704之圓周面形成有齒704a。該齒704a係與形成於支撐板721之一面之齒721a嵌合。升降單元710所具有之框架715、717係相對於升降機構700所具有之固定板711、713而可上下滑動地安裝。因此,當操作桿703被朝圖中箭頭A方向操作而旋轉板704旋轉時,自旋轉板704對支撐板721供給驅動力。藉此,升降單元710與支撐板721 一同如箭頭B所示般沿上下滑動移動。
又,如圖18所示般,於連結於旋轉板704之旋轉板706之圓周面上形成有齒706a。於與旋轉板706對向配置之支撐板723之一面,與支撐板721同樣地形成有齒723a(圖21)。齒706a係嵌合於齒723a。因此,當操作桿703被操作時,自旋轉板706對支撐板723提供如箭頭B所示般使升降單元710沿上下滑動移動之驅動力。如此,升降單元710藉由配置於寬度方向兩端部之支撐板721、723接受驅動力。藉此,升降單元710不會破壞平衡地向左右傾斜而可順利地滑動移動。
如此,升降機構700係與支撐板721、723一同構成移動機構。
圖20係牽引器模組401之立體圖。
牽引器模組401包括框體形狀之框架141(突出部)。牽引器模組401係於框架141內包括搬送連續用紙2之左右一對牽引器120、130。框架141係包圍牽引器模組401之側面及背面之方形之框體。框架141係於牽引器模組401之前側開口。牽引器模組402、403亦與牽引器模組401同樣地,於框體形狀之框架142、143(突出部)中具有一對牽引器120、130。又,框架142、143為包圍牽引器模組402、403之側面與背面之形狀。一對牽引器120、130係配置於框架141之前端。又,框架142、143亦與框架141同樣地,於其前端配置有一對牽引器120、130。
牽引器120與牽引器130係左右對稱地構成。於牽引器模 組401設置有貫通牽引器120、130之牽引器驅動軸115及從動軸116。
牽引器模組401係如圖20中箭頭F所示般,對堆積於牽引器模組401之下方之連續用紙2進行提拉,並如箭頭G所示般向印表機本體10之進紙口18搬送。此處,連續用紙2係移至框架141之後端部上而被取入至牽引器120、130。藉此,框架141之後端之上方之角部141a係接觸於連續用紙2,作為引導連續用紙2之導引件而發揮功能。
牽引器模組402、403亦與牽引器模組401同樣地,自牽引器模組402、403之下方提拉連續用紙2。連續用紙2係自框架142、143之後端移至框架142、143之上方。因此,框架142、143之後端之上方之角部142a、143a係作為連續用紙2之導引件而發揮功能。
齒輪119係自框架141之前端部突出。藉此,自牽引器模組401之前方使其他齒輪嚙合於齒輪119,從而可將驅動齒輪119之動力傳遞至齒輪119。牽引器模組402、403亦為與牽引器模組401相同之構成。而且,藉由傳遞至齒輪119之驅動力,牽引器驅動軸115與驅動鏈輪一同旋轉,牽引器120、130搬送連續用紙2。牽引器單元7所具有之複數個牽引器模組401、402、403係可排他性地動作。牽引器單元7係藉由操作桿703之操作而使升降單元710升降,藉此僅對某一個牽引器模組之齒輪119傳遞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從而搬送連續用紙2。
圖21係表示牽引器單元7之構成之主要部分剖視圖。於 該圖21中表示牽引器單元7內部之構成,故而省略外裝體701之圖示。
牽引器單元7係如上所述,包括3個牽引器模組401、402、403。又,牽引器單元7包括如圖中箭頭B所示般升降之升降單元710、及使升降單元710升降之升降機構700。升降單元710係藉由2個板狀之框架715、717,以於上下排列形成複數段之方式支撐牽引器模組401、402、403。
升降機構700包括覆蓋安裝於印表機本體10之牽引器20之上方及後方之間隔板712。間隔板712係用以使牽引器單元7所搬送之連續用紙2不抵接於後部牽引器單元17之板。間隔板712係具有如將覆蓋後部牽引器單元17之上方之水平板與覆蓋後部牽引器單元17之背面之垂直板接合般之剖面大致L字形狀之板狀構件。間隔板712之前端抵達進紙口18內或進紙口18附近。
另一方面,於後部牽引器單元17上方,於間隔板712之上方呈與間隔板712平行地配設有平板狀之紙導引件727。該紙導引件727與間隔板712之間成為搬送連續用紙2之搬送路徑。紙導引件727之前端抵達進紙口18之內部或其附近。
升降機構700包括傳遞齒輪731、及牽引器驅動齒輪(傳遞機構)733。傳遞齒輪731構成傳遞印表機本體10所具有之送紙馬達59(圖4)之驅動力之輪列。牽引器驅動齒輪733係經由其他齒輪而嚙合於傳遞齒輪731。傳遞齒輪731、733均相對於固定板713旋轉自如地安裝。牽引器驅動齒輪 733係配置於框架717之附近。牽引器驅動齒輪733係位於牽引器模組401、402、403各自所具有之齒輪119可嚙合之位置。
若升降單元710藉由升降機構700之功能而升降,則某一個牽引器模組到達與牽引器驅動齒輪733對向之高度位置。升降機構700係成為使到達與該牽引器驅動齒輪733對向之高度位置之牽引器模組所具有之齒輪119嚙合於牽引器驅動齒輪733之構成。而且,藉由牽引器驅動齒輪733對嚙合於牽引器驅動齒輪733之齒輪119傳遞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藉此,僅包括嚙合於牽引器驅動齒輪733之齒輪119之牽引器模組搬送連續用紙2,而其他牽引器模組停止。即,當升降單元710升降而使牽引器模組101、102、103中之任一者到達可搬送連續用紙2之特定之高度位置時,該牽引器模組所具有之齒輪119嚙合於牽引器驅動齒輪733而驅動。
紙導引件727之一端部係於牽引器模組401、402、403之附近向斜上方延伸。間隔板712與紙導引件727之一端部之間之間隙係如圖21所示般呈錐狀擴寬。紙導引件727之一端部係成為用以使連續用紙2通過紙導引件727與間隔板712之間之連續用紙2之進入口729,且呈錐狀擴寬。藉此,牽引器單元7可使連續用紙2順利地進入紙導引件727與間隔板712之間。
將牽引器模組401之牽引器120、130排出連續用紙2之部位設為排紙位置401a。將牽引器模組402之牽引器120、 130排出連續用紙2之部位設為排紙位置402a。將牽引器模組403之牽引器120、130排出連續用紙2之部位設為排紙位置403a。
當牽引器模組401、402、403中之任一者到達上述特定之高度位置時,該牽引器模組之排紙位置與進入口729對向。因此,連續用紙2自排紙位置401a、402a、403a中之任一者送出至進入口729,且被搬送至進紙口18。
如此,牽引器單元7可藉由使升降單元710升降而選擇性地驅動牽引器模組401、402、403中之任一者。而且,牽引器單元7可順利地將連續用紙2自該被驅動之牽引器模組給送至進紙口18。進而,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不傳遞至位於自特定之高度位置偏移之位置之牽引器模組。例如,於牽引器模組403位於特定之高度位置而搬送連續用紙2之情形時,牽引器模組401、402無法接觸到牽引器驅動齒輪733。藉此,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不傳遞至牽引器模組401、402。因此,毫無自意料外之位置送出連續用紙2之虞,從而可確保牽引器單元7較高之可靠性。
於在牽引器模組401、402、403中之任一者驅動之狀態下,切換至其他牽引器模組之情形時,使送紙馬達59反轉動作而將連續用紙2回收至驅動中之牽引器模組之排紙位置。其後,只要使升降單元710升降而使其他牽引器模組與特定之高度位置對準即可。此處,當重新選擇之牽引器模組401、402、403送出連續用紙2時,該連續用紙2不會碰撞進入口729或偏離進入口729,連續用紙2迅速地供給 至印表機本體10。
進而,於牽引器單元7中,框架141、142、143之後端位於各不相同之位置。位於最下段之牽引器模組403之框架143之角部143a距離進紙口18之水平方向之距離最短。又,位於最上段之牽引器模組401之框架141之角部141a距離進紙口18水平方向之距離最長。即,框架141、142、143之角部141a、142a、143a越為下段則越靠近進紙口18,越為上段則越遠離進紙口18。
藉由該構成,牽引器模組401所提拉之連續用紙2與牽引器模組402所提拉之連續用紙2相比通過更外側。藉此,無牽引器模組401所提拉之連續用紙2與牽引器模組402所提拉之連續用紙2接觸之虞。同樣地,牽引器模組402所提拉之連續用紙2係通過不接觸到牽引器模組403所提拉之連續用紙2之位置,故而無連續用紙2彼此接觸之虞。
如上所述,應用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00包括:複數個牽引器模組401、402、403,其等對印表機本體10給送連續用紙2;以及升降機構700,其對複數個牽引器模組401、402、403進行切換;且複數個牽引器模組401、402、403係以沿上下方向構成複數段之方式配置,且以使位於較其他牽引器模組靠上方之牽引器模組所給送之連續用紙2與下方之牽引器模組所給送之連續用紙2不接觸之方式構成。藉此,可沿上下方向配置複數個牽引器模組401、402、403,並切換牽引器模組401、402、403而給送連續用紙2。又,可避免複數個牽引器模組401、402、 403各自給送之連續用紙2彼此之接觸。藉此,即便將複數個牽引器模組401、402、403設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牽引器單元7亦可穩定地將連續用紙2給送至印表機本體10。
牽引器單元7係藉由升降機構700而使搭載有牽引器模組401、402、403之升降單元710升降,藉此切換複數個牽引器模組401、402、403中使用之牽引器模組。藉此,可容易地實現選擇性地使任一個牽引器模組動作,並確實地使其他牽引器模組停止之構成。
又,各牽引器模組401、402、403係自下方提拉連續用紙2並給送,位於較其他牽引器模組靠上方之牽引器模組提拉連續用紙2之提拉位置,與位於下方之牽引器模組之提拉位置相比位於更離開印表機本體10之側。藉此,可更確實地避免沿上下配置之複數個牽引器模組401、402、403各自給送之連續用紙2彼此之接觸。因此,牽引器單元7可穩定地將連續用紙2給送至印表機本體10。
又,框架141、142、143係延伸設置至距離印表機本體10較遠之側而設置於牽引器模組401、402、403,並且以不與其他牽引器模組所給送之連續用紙2接觸之方式引導自下方提拉之連續用紙2。藉此,可使沿上下配置之複數個牽引器模組401、402、403各自給送之連續用紙2相互分離。因此,可容易地實現避免牽引器模組401、402、403各自給送之連續用紙2彼此接觸之構成。
又,複數個牽引器模組401、402、403中位於上方之牽引器模組之框架之後端,與位於下方之牽引器模組之框架 之後端相比延伸設置至更離開印表機本體10之位置。因此,可使沿上下配置之複數個牽引器模組401、402、403各自給送之連續用紙2相互分離。因此,可更容易地實現避免牽引器模組401、402、403各自給送之連續用紙2彼此接觸之構成。
進而,升降機構700包括:旋轉板704、706,其等作為使複數段牽引器模組401、402、403沿上下方向移動之移動機構;連桿705;以及支撐板721、723;且包括作為對複數個牽引器模組401、402、403中之位於特定高度位置之牽引器模組401、402、403傳遞驅動力之傳遞機構之牽引器驅動齒輪733。藉此,可容易地切換使用複數個牽引器模組401、402、403中之對印表機本體10給送連續用紙之牽引器模組。又,牽引器模組401、402、403中之始終位於固定高度之牽引器模組對印表機本體10給送連續用紙2。藉此,無需使印表機本體10接收連續用紙2之部分為特殊之構成。因此,牽引器單元7可穩定地將連續用紙2給送至印表機本體10。
[第6實施形態]
圖22係應用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牽引器單元7a之主要部分剖視圖。於該圖22中表示牽引器單元7a內部之構成,故而省略外裝體701之圖示。於該第6實施形態中,對於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或上述第5實施形態為相同之構成,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牽引器單元7a包括使複數個牽引器模組171、172、 173(牽引器)以沿上下排列形成段之方式配置之升降單元710a。又,牽引器單元7a係使升降單元710a與牽引器單元7(圖21)之升降單元710同樣地,可藉由升降機構700升降者。
於升降單元710a中,於最上段配置有牽引器模組171,於其下方配置有牽引器模組172,於最下段配置有牽引器模組173。該等牽引器模組171、172、173係與上述牽引器模組401、402、403(圖21)同樣地,藉由左右一對框架715、717而支撐。
牽引器模組171包括框體形狀之框架181(突出部)。框架181之後端部、即後側之端部係向下方延伸而成為延長部181b。除該框架181之形狀以外,牽引器模組171係與牽引器模組101相同之構成。又,牽引器模組172係與牽引器模組171同樣地包括框體形狀之框架182(突出部)。框架182之後側之端部係向下方延伸而成為延長部182b。牽引器模組173包括框體形狀之框架183(突出部)。框架183之後側之端部係向下方延伸而成為延長部183b。除框架182、283之形狀以外,牽引器模組172、173係與牽引器模組102、103相同之構成。
又,延長部181b、182b、183b係越為位於上方者,於水平方向之距離上越離開印表機本體10。即,位於最高位置之延長部181b係位於最遠離印表機本體10之位置。而且,依照延長部182b、183b之順序位於靠近印表機本體10之位置。因此,牽引器模組171提拉之連續用紙2所抵接之角部 181a係於水平方向之距離上,位於距離印表機本體10最遠處。而且,依照牽引器模組171提拉之連續用紙2所抵接之角部181a、牽引器模組172提拉之連續用紙2所抵接之角部182a、牽引器模組173提拉之連續用紙2所抵接之角部183a之順序,位於印表機本體10之附近。
藉由該構成,牽引器模組171所提拉之連續用紙2,與牽引器模組172所提拉之連續用紙2相比通過更外側。同樣地,牽引器模組172所提拉之連續用紙2係通過不接觸到牽引器模組173所提拉之連續用紙2之位置。藉由該等,無牽引器模組171、172、173各自提拉之連續用紙2彼此接觸之虞。
進而,於框架181設置有延長部181b。藉此,牽引器模組171所提拉之連續用紙2無法靠近框架182。即便因例如外力、或堆積之連續用紙2之狀態等而施加有使連續用紙2向印表機本體10側撓曲之力,連續用紙2亦受阻於延長部181b而不會靠近框架182。同樣地,於框架182設置有延長部182b。藉此,即便對牽引器模組172所提拉之連續用紙2施加外力等使連續用紙2向印表機本體10側撓曲之力,該連續用紙2亦不會靠近框架183。因此,可更確實地避免複數個牽引器模組171、172、173各自提拉之連續用紙2彼此之接觸。因此,可防止因牽引器模組171、172、173各自提拉之連續用紙2之接觸而引起之牽引器單元7a之搬送異常,且可穩定地給送連續用紙2。
[第7實施形態]
圖23係應用本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之牽引器單元7b之主要部分剖視圖。於該圖23中表示牽引器單元7b內部之構成,故而省略外裝體701之圖示。於該第7實施形態中,對於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或上述第5實施形態為相同之構成,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牽引器單元7b包括將相同形狀之複數個牽引器模組401、401、401相對於鉛直方向而傾斜地排列配置之升降單元710b。牽引器單元7b係可藉由升降機構700b而使升降單元710b沿斜方向升降者。
升降機構700b包括旋轉板704及旋轉板706、以及2片支撐板765。旋轉板704、706係藉由操作桿703之操作而旋轉。2片支撐板765包括與形成於旋轉板704、706之圓周面上之齒704a、706a嚙合之齒765a。升降機構700b係與支撐板765一同構成移動機構。再者,於圖23中,包括嚙合於齒704a之齒765a之支撐板765係省略圖示。
升降單元710b係藉由與固定板711、713同樣地配置之左右一對固定板719、719支撐3個牽引器模組401而構成。牽引器模組401係以越為位於上方者,在水平方向上越位於離開印表機本體10之側(後側)之方式,呈階梯狀配置。
支撐板765係如圖23所示般,以與複數個牽引器模組401之排列方式一致之角度安裝於固定板719。因此,升降單元710b係藉由升降機構700b之動作而如圖中箭頭H所示般傾斜地升降。該升降單元710b之升降方向係與3個牽引器模組401排列之方向一致。
牽引器驅動齒輪733嚙合於3個牽引器模組401中之位於特定高度位置之牽引器模組401所具有之齒輪119。藉此,送紙馬達59之驅動力傳遞至齒輪119。而且,藉由位於該特定高度位置之牽引器模組401搬送之連續用紙2係通過由後部牽引器單元17之上表面之平板狀之間隔板735與紙導引件727構成之搬送路徑而給送至進紙口18。又,升降單元710b係傾斜地升降。藉此,即便各牽引器模組401之距離進紙口18之水平方向之距離不同,3個牽引器模組401亦可藉由升降單元710b之升降而依序嚙合於牽引器驅動齒輪733,從而搬送連續用紙2。因此,可藉由操作桿703之操作,而切換使用複數個牽引器模組401中之對進紙口18給送連續用紙2之牽引器模組401。
於該構成中,3個牽引器模組401係越為位於上方者,牽引器模組401各自具有之角部141a於水平方向之距離上越離開印表機本體10。因此,最上段之牽引器模組401所提拉之連續用紙2,與其下方之段之牽引器模組401所提拉之連續用紙2相比通過更外側。藉此,無最上段之牽引器模組401所提拉之連續用紙2與其下方之段之牽引器模組401所提拉之連續用紙2接觸之虞。同樣地,亦無更上段之牽引器模組401所提拉之連續用紙2接觸到最下段之牽引器模組401所提拉之連續用紙2之情況。因此,可更確實地避免複數個牽引器模組401各自提拉之連續用紙2彼此之接觸。因此,牽引器單元7b可防止因連續用紙2之接觸而引起之搬送異常,且可穩定對印表機本體10給送連續用紙2。
而且,於牽引器單元7b中,如圖23所示般,可實現不改變各段牽引器模組401之框架之大小等就能使各段牽引器模組各自給送之連續用紙2彼此不接觸之構成。因此,可緩和與各段牽引器模組之形狀或尺寸有關之限制。
再者,於該第7實施形態中,對使用相同構成、及相同尺寸之3個牽引器模組401之構成進行了說明,但例如亦可使用框架之尺寸不同之牽引器模組。於此情形時,與位於上方之牽引器模組相比位於下方之牽引器模組亦可為於後側較長之構成。若調整配置各段牽引器模組之角度,使各牽引器模組之框架之尺寸之差相對較小,則無論何種尺寸均可避免各牽引器模組各自搬送之連續用紙2彼此之接觸。
再者,上述各第1-第7實施形態分別為表示應用本發明之一形態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例如,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100中,於印表機本體10之後部開口形成有進紙口18。而且,例舉自印表機本體10之後側對該進紙口18供給連續用紙2之構成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印表機1、100亦可為自印表機本體10之前側或自印表機本體10之下方供給連續用紙2之構成。此情形時,只要設為將牽引器單元5、7、7a、7b設置於印表機本體10之前側之構成或朝向印表機本體10之後側之下方設置之構成即可。又,印表機1、100亦可設為如下之構成:印表機本體10包括供給連續用紙2之複數個進紙口,於任一個進紙口均設置有牽引器單 元5、7、7a、7b。進而,印表機1、100亦可設為除連續用紙2以外,亦進行向單頁紙(cut sheet)之記錄之構成。此情形時,印表機1亦可設為單頁紙與連續用紙2具有不同之搬送路徑者。進而,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之將牽引器模組積層配置之構成中,配置之牽引器模組之數為任意,可設為2段或4段以上。又,於印表機1、100中,當然亦可使牽引器模組101、102、103、171、172、173、301、303、305、401、402、403混在一起而配置。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之構成中,印表機1、100亦可設為如下之構成:將配設於印表機本體10之後方之後部牽引器單元17卸除後,安裝牽引器單元5、7、7a、7b。又,於印表機1、100中,亦可代替後部牽引器單元17,而設置搬送卷紙或單頁紙之搬送機構。進而,亦可設為如下之構成:於印表機1中,例如除去設置於選擇板93上之操作桿92,而使選擇板93直接露出於基座90之外,藉由轉動選擇板93之操作而切換牽引器模組。再者,關於印表機1、100之其他細節部分構成亦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任意地變更。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作為記錄裝置之一例,列舉噴墨印表機為例進行說明,但對於點陣撞擊式印表機、藉由熱感應頭對感熱卷紙記錄圖像之熱印表機、熱昇華型印表機等各種印表機、及包括該等印表機作為機構零件之其他電子機器亦可應用本發明。
再者,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設為可將複數個牽引器模 組101、102、103、171、172、173、301、303、305、401、402、403設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之構成,但該等各實施形態中所謂之接近,並非排除鄰接之牽引器模組101、102、103、171、172、173、301、303、305、401、402、403彼此接觸之構成,而是亦包含例如牽引器模組之框架彼此於一部分接觸之構成。
1‧‧‧印表機(記錄裝置)
2‧‧‧連續用紙(記錄媒體)
2a‧‧‧齒孔
2b‧‧‧連續用紙
2c‧‧‧連續用紙
2d‧‧‧連續用紙
5‧‧‧牽引器單元
7‧‧‧牽引器單元
7a‧‧‧牽引器單元
7b‧‧‧牽引器單元
8‧‧‧電腦主機
10‧‧‧印表機本體
11‧‧‧排出口
12‧‧‧殼體
13‧‧‧紙導引件
14‧‧‧門
15‧‧‧電源開關
16‧‧‧操作面板
17‧‧‧後部牽引器單元
18‧‧‧進紙口
20‧‧‧牽引器
21‧‧‧牽引器驅動軸
22‧‧‧從動軸
23‧‧‧驅動鏈輪
24‧‧‧從動鏈輪
25‧‧‧牽引器皮帶
26‧‧‧牽引器銷
27‧‧‧殼體
28‧‧‧罩蓋
29‧‧‧操作桿
30‧‧‧托架
31‧‧‧記錄頭
33‧‧‧壓板
34‧‧‧托架導引軸
35‧‧‧托架驅動皮帶
37‧‧‧支撐軸
38‧‧‧支撐台
41‧‧‧上部框架
42‧‧‧下部框架
43‧‧‧後部框架
45、46‧‧‧上部紙導引件
47‧‧‧下部紙導引件
48‧‧‧紙檢測器
49‧‧‧軸
50‧‧‧第1搬送部
51‧‧‧驅動輥
52‧‧‧從動輥
53、54‧‧‧紙導引件
55‧‧‧托架驅動馬達
56‧‧‧滑輪
57‧‧‧第2搬送部
58‧‧‧第3搬送部
59‧‧‧送紙馬達
70‧‧‧控制部
71‧‧‧記錄控制部
72‧‧‧牽引器驅動控制部
74‧‧‧旋轉編碼器
75‧‧‧頭驅動器
76‧‧‧馬達驅動器
77‧‧‧馬達驅動器
78‧‧‧介面(I/F)
90‧‧‧基座
91‧‧‧槽
92‧‧‧操作桿
92A、92B‧‧‧位置
93‧‧‧選擇板
93a‧‧‧旋動中心
94‧‧‧間隔板
95‧‧‧連桿
95A、95B‧‧‧位置
96‧‧‧牽引器驅動齒輪(驅動力傳遞部)
96A、96B‧‧‧位置
97‧‧‧傳遞齒輪
100‧‧‧印表機
101、102、103‧‧‧牽引器模組(牽引器)
110‧‧‧從動軸
111、112、113‧‧‧框架
111a、112a、113a‧‧‧導引孔(供給側導引件)
115‧‧‧牽引器驅動軸
116‧‧‧從動軸
117‧‧‧齒輪
118‧‧‧齒輪
119‧‧‧齒輪
120、130‧‧‧牽引器(搬送部)
121‧‧‧殼體
123‧‧‧牽引器皮帶
125‧‧‧罩蓋
126‧‧‧操作桿
131‧‧‧殼體
133‧‧‧牽引器皮帶
134‧‧‧鉸鏈
135‧‧‧罩蓋
136‧‧‧操作桿
141‧‧‧框架
141a‧‧‧角部(導引件)
142、143‧‧‧框架
142a‧‧‧角部(導引件)
143a‧‧‧角部(導引件)
151、152、153‧‧‧被驅動齒輪
171、172、173‧‧‧牽引器模組(牽引器)
181‧‧‧框架
181a‧‧‧角部(導引件)
181b、182b、183b‧‧‧延長部
182‧‧‧框架
182a‧‧‧角部(導引件)
183‧‧‧框架
183a‧‧‧角部(導引件)
201、202‧‧‧導引板
203‧‧‧空間
204、205‧‧‧導引板
206‧‧‧空間
207‧‧‧導引板
208‧‧‧導引板
301‧‧‧牽引器模組(牽引器)
303‧‧‧牽引器模組(牽引器)
305‧‧‧牽引器模組(牽引器)
311‧‧‧框架
311a‧‧‧導引孔(供給側導引件)
311b‧‧‧角
311d‧‧‧前棧部
313‧‧‧框架
313a‧‧‧導引孔(供給側導引件)
313b‧‧‧角
313e‧‧‧前棧部
313f‧‧‧狹縫(排出側導引件)
313g‧‧‧開口
313h‧‧‧開口
315‧‧‧框架
315a‧‧‧導引孔(供給側導引件)
315b‧‧‧角
315d‧‧‧導引孔(供給側導引件)
315e‧‧‧前棧部
315f‧‧‧狹縫(排出側導引件)
315g‧‧‧開口
315h‧‧‧開口
401、402、403‧‧‧牽引器模組(牽引器)
401a‧‧‧排紙位置
402a‧‧‧排紙位置
403a‧‧‧排紙位置
700‧‧‧升降機構(移動機構)
700b‧‧‧升降機構(移動機構)
701‧‧‧外裝體
703‧‧‧操作桿
704、706‧‧‧旋轉板
704a、706a‧‧‧齒
705‧‧‧連桿
710‧‧‧升降單元
710a‧‧‧升降單元
710b‧‧‧升降單元
711、713‧‧‧固定板
712‧‧‧間隔板
715、717‧‧‧框架
716‧‧‧旋轉板
719‧‧‧固定板
721‧‧‧支撐板(移動機構)
721a‧‧‧齒
723‧‧‧支撐板(移動機構)
723a‧‧‧齒
727‧‧‧紙導引件
729‧‧‧進入口
731‧‧‧傳遞齒輪
733‧‧‧牽引器驅動齒輪(傳遞機構)
735‧‧‧間隔板
737‧‧‧進入口
765‧‧‧支撐板(移動機構)
765a‧‧‧齒
A‧‧‧箭頭
B‧‧‧箭頭
C‧‧‧箭頭
D‧‧‧箭頭
E‧‧‧箭頭
F‧‧‧箭頭
G‧‧‧箭頭
H‧‧‧箭頭
L、M、N‧‧‧箭頭
P1‧‧‧檢測位置
P11‧‧‧送出位置
P12‧‧‧送出位置
P13‧‧‧送出位置
P2‧‧‧位置
P3‧‧‧位置
W‧‧‧搬送路徑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2係未安裝牽引器單元之印表機之立體圖。
圖3係未安裝牽引器單元之印表機之主要部分剖視圖。
圖4係表示印表機之控制系統之構成之功能方塊圖。
圖5係自後方觀察安裝有牽引器單元之印表機之立體圖。
圖6係表示牽引器模組之構成之主要部分立體圖。
圖7係詳細地表示牽引器單元之內部構成之主要部分立體圖。
圖8係安裝有牽引器單元之狀態之印表機之主要部分剖視圖。
圖9(A)-(C)係詳細地表示使牽引器驅動齒輪移動之機構之說明圖。
圖10(A)、(B)係第2實施形態之牽引器模組之立體圖。
圖11係第3實施形態之牽引器模組之立體圖。
圖12係第3實施形態之牽引器模組之立體圖。
圖13係第3實施形態之牽引器模組之剖面圖。
圖14係第4實施形態之牽引器模組之立體圖。
圖15係第4實施形態之牽引器模組之剖面圖。
圖16係表示第5實施形態之印表機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17係自後方觀察安裝有牽引器單元之印表機之立體圖。
圖18係詳細地表示牽引器單元之構成之主要部分立體圖。
圖19係詳細地表示牽引器單元之構成之主要部分放大立體圖。
圖20係牽引器模組之立體圖。
圖21係表示牽引器單元之構成之剖視圖。
圖22係第6實施形態之牽引器單元之剖視圖。
圖23係第7實施形態之牽引器單元之剖視圖。
101‧‧‧牽引器模組(牽引器)
111‧‧‧框架
111a‧‧‧導引孔(供給側導引件)
115‧‧‧牽引器驅動軸
116‧‧‧從動軸
117‧‧‧齒輪
120‧‧‧牽引器(搬送部)
121‧‧‧殼體
123‧‧‧牽引器皮帶
125‧‧‧罩蓋
126‧‧‧操作桿
130‧‧‧牽引器
131‧‧‧殼體
133‧‧‧牽引器皮帶
134‧‧‧鉸鏈
135‧‧‧罩蓋
136‧‧‧操作桿

Claims (13)

  1. 一種牽引器,其係給送記錄媒體者,其特徵在於包括:齒輪,其自上述記錄裝置之本體側接受驅動力;搬送部,其藉由上述齒輪之旋轉而將上述記錄媒體沿特定方向送出;以及框架,其相對於上述搬送部而引導自外部供給之上述記錄媒體。
  2. 如請求項1之牽引器,其中於上述框架形成有使上述記錄媒體插通之供給側導引件。
  3. 如請求項1或2之牽引器,其中於上述框架形成有使藉由上述搬送部送出之上述記錄媒體插通之排出側導引件。
  4. 如請求項3之牽引器,其中上述排出側導引件具有排出上述記錄媒體之排出處側與上述搬送部側之兩個開口,且上述搬送部側之開口之寬度窄於上述排出處側之開口之寬度。
  5. 一種牽引器單元,其特徵在於包括:複數個牽引器,其給送記錄媒體;及基座,其可裝卸地保持複數個上述牽引器;且上述牽引器包括:齒輪,其自上述記錄裝置之本體側接受驅動力;搬送部,其藉由上述齒輪之旋轉而將上述記錄媒體沿特定方向送出;以及框架,其相對於上述搬送部而引導自外部供給之上述記錄媒體;且 上述基座包括對應於複數個上述牽引器所具有之上述齒輪之各者,而自設置於上述記錄裝置本體側之驅動力傳遞部接受驅動力並將驅動力傳遞上述齒輪之至少一個傳遞齒輪。
  6. 如請求項5之牽引器單元,其中複數個上述牽引器係以沿上下方向構成複數段之方式配置,且以使位於較其他上述牽引器靠上方之上述牽引器所給送之上述記錄媒體與下方之上述牽引器所給送之上述記錄媒體不接觸之方式構成,且包括對自上述傳遞齒輪接受驅動力之上述牽引器進行切換之切換機構。
  7. 如請求項6之牽引器單元,其中上述切換機構包括使複數段上述牽引器沿上下方向移動之移動機構,上述傳遞齒輪係對複數個上述牽引器中之位於特定高度位置之上述牽引器傳遞驅動力。
  8. 如請求項6之牽引器單元,其中各個上述牽引器係自下方提拉上述記錄媒體並給送,位於較其他上述牽引器靠上方之上述牽引器提拉上述記錄媒體之提拉位置,與位於下方之上述牽引器之提拉位置相比位於更離開上述記錄裝置本體之側。
  9. 如請求項8之牽引器單元,其中上述框架係延伸設置於遠離上述記錄裝置本體之側而設置於上述牽引器,且以不與其他上述牽引器所給送之上述記錄媒體接觸之方式對自下方提拉之上述記錄媒體進行引導。
  10. 如請求項9之牽引器單元,其中複數個上述牽引器中之位於上方之上述牽引器之上述框架係延伸設置至比位於下方之上述牽引器之上述框架更離開上述記錄裝置本體之位置。
  11. 如請求項9之牽引器單元,其中複數個上述牽引器係以越為位於上方者越離開上述記錄裝置本體之方式,相對於鉛直方向而傾斜地排列配置。
  12. 一種記錄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牽引器單元,其包含給送記錄媒體之複數個牽引器、及可裝卸地保持複數個上述牽引器之基座;且上述牽引器單元之上述牽引器包括:齒輪,其自上述記錄裝置之本體側接受驅動力;搬送部,其藉由上述齒輪之旋轉而將上述記錄媒體沿特定方向送出;以及框架,其相對於上述搬送部而引導自外部供給之上述記錄媒體;且上述牽引器單元之上述基座包括對應於複數個上述牽引器所具有之上述齒輪之各者,而自設置於上述記錄裝置本體側之驅動力傳遞部接受驅動力並將驅動力傳遞至上述齒輪之至少一個傳遞齒輪。
  13. 如請求項12之記錄裝置,其中複數個上述牽引器係以沿上下方向構成複數段之方式配置,且以使位於較其他上述牽引器靠上方之上述牽引器所給送之上述記錄媒體與下方之上述牽引器所給送之上述記錄媒體不接觸之方式 構成,且包括對自上述傳遞齒輪接受驅動力之上述牽引器進行切換之切換機構。
TW101149383A 2011-12-26 2012-12-22 包含記錄裝置及牽引器之設備、牽引器單元、及記錄裝置 TWI4995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2913A JP5915163B2 (ja) 2011-12-26 2011-12-26 トラクター、トラクターユニット、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11282912A JP2013132772A (ja) 2011-12-26 2011-12-26 トラクターユニット、および、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5917A true TW201325917A (zh) 2013-07-01
TWI499512B TWI499512B (zh) 2015-09-11

Family

ID=48631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9383A TWI499512B (zh) 2011-12-26 2012-12-22 包含記錄裝置及牽引器之設備、牽引器單元、及記錄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71312B (zh)
TW (1) TWI49951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6816A (zh) * 2019-12-02 2021-06-18 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墨匣调校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52684B2 (en) * 2015-12-09 2021-07-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dia registration with puller clamp
CN107718906A (zh) * 2017-10-20 2018-02-23 亿和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通纸检测装置
TWI705904B (zh) * 2019-12-02 2020-10-01 東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墨匣調校機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15280A (en) * 1988-06-22 1990-04-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orms feed tractor
JP2578664B2 (ja) * 1989-06-16 1997-02-05 東海興業 株式会社 送りベルトサポーターを備えた紙送り装置
JP2995782B2 (ja) * 1990-02-19 1999-1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H04115967A (ja) * 1990-09-06 1992-04-16 Fujitsu Ltd 印字装置
JP2502272B2 (ja) * 1994-08-30 1996-05-29 日本電気データ機器株式会社 トラクタユニット
US6000595A (en) * 1997-12-17 1999-12-14 Roll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inless feeding of web to a utilization device
JP2003165658A (ja) * 2001-11-29 2003-06-10 Toray Eng Co Ltd 電子写真プリンタ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JP3963114B2 (ja) * 2002-03-28 2007-08-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トラクタユニット及び記録装置
JP2009190208A (ja) * 2008-02-13 2009-08-27 Citizen Systems Japan Co Ltd 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のトラクタ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6816A (zh) * 2019-12-02 2021-06-18 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墨匣调校机构
CN112976816B (zh) * 2019-12-02 2021-12-07 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墨匣调校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1312A (zh) 2013-06-26
TWI499512B (zh) 2015-09-11
CN103171312B (zh) 2016-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4902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US8132905B2 (en) Recording device having a conveying unit that conveys a recording medium
US6921163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5266773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471591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TWI499512B (zh) 包含記錄裝置及牽引器之設備、牽引器單元、及記錄裝置
JP2019014148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3862142B2 (ja) 記録装置
JP530427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3653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497013B2 (ja) 被記録媒体の媒体給送装置及び該媒体給送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と液体噴射装置
JP4535188B2 (ja) 記録装置
JP494144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縁無し記録方法
JP200908335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130182058A1 (en) Tractor, tractor unit, and recording device
JP5126329B2 (ja) 記録装置
JP6145995B2 (ja) 付加排出トレイ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5750929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915163B2 (ja) トラクター、トラクターユニット、および、記録装置
JP5962217B2 (ja) プリンター
JP560546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819147B2 (ja) 後処理装置
JP2013132772A (ja) トラクターユニット、および、記録装置
JP4241782B2 (ja) 記録装置
JP5126330B2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