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4758A -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 Google Patents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4758A
TW201324758A TW100144728A TW100144728A TW201324758A TW 201324758 A TW201324758 A TW 201324758A TW 100144728 A TW100144728 A TW 100144728A TW 100144728 A TW100144728 A TW 100144728A TW 201324758 A TW201324758 A TW 2013247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region
primary color
organic light
color light
an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4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ao-Tsai Chu
Meng-Ting Lee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0144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24758A/zh
Priority to CN2012100593351A priority patent/CN102593150A/zh
Priority to US13/672,685 priority patent/US8575603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324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475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omprising more than three subpixels, e.g. red-green-blue-white [RGBW]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其具有一第一次畫素區、一第二次畫素區、一第三次畫素區與一第四次畫素區。第一次畫素區、第二次畫素區、第三次畫素區與第四次畫素區具有不同的共振腔長度。第一次畫素區與第二次畫素區共用一第一有機發光層,其可於第一次畫素區產生一第一原色光,以及於第二次畫素區產生一第二原色光。第三次畫素區與第四次畫素區共用一第二有機發光層,其可於第三次畫素區產生一第三原色光,以及於第四次畫素區產生一第四原色光。第一原色光、第二原色光、第三原色光與第四原色光具有不同之波長頻譜。

Description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尤指一種包括四個不同顏色之次畫素區且相鄰之兩個次畫素區共用一有機發光層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例如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由於具有主動發光、高對比、薄厚度與廣視角等優點,可望成為新一代平面顯示面板之主流產品。習知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係由三個不同原色的次畫素區所構成,例如紅色次畫素區、綠色次畫素區與藍色次畫素區,並藉由控制紅光、綠光與藍光的灰階值達到全彩化的顯示效果。然而,部分顏色例如亮黃色或金色並不在紅色、綠色與藍色三種原色所組成的色域(color gamut)內,因此電激發光顯示面板無法準確地顯示出亮黃色或金色畫面,造成了電激發光顯示面板的顏色表現無法進一步提升。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以增加電激發光顯示面板的色域與色飽和度。
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其具有一第一次畫素區、一第二次畫素區、一第三次畫素區與一第四次畫素區。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包括一第一陽極、一第二陽極、一第三陽極、一第四陽極、一第一有機發光層、一第二有機發光層、一第一陰極、一第二陰極、一第三陰極以及一第四陰極。第一陽極與第一陰極設置於第一次畫素區內,且其間形成一第一微共振腔;第二陽極與第二陰極設置於第二次畫素區內,且其間形成一第二微共振腔;第三陽極與第三陰極設置於第三次畫素區內,且其間形成一第三微共振腔;第四陽極與第四陰極設置於第四次畫素區內,且其間形成一第四微共振腔。第一微共振腔、第二微共振腔、第三微共振腔與第四微共振腔具有不同之共振腔長度。第一有機發光層設置於第一次畫素區與第二次畫素區內,用以於第一次畫素區產生一第一原色光,以及用以於第二次畫素區產生一第二原色光。第二有機發光層設置於第三次畫素區與第四次畫素區內,用以於第三次畫素區產生一第三原色光,以及用以於第四次畫素區產生一第四原色光。第一原色光、第二原色光、第三原色光與第四原色光具有不同之波長頻譜。
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一種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其具有一第一次畫素區、一第二次畫素區、一第三次畫素區與一第四次畫素區。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包括一第一陽極、一第二陽極、一第三陽極、一第四陽極、一第一有機發光層、一第二有機發光層、一第一陰極、一第二陰極、一第三陰極以及一第四陰極。第一陽極與第一陰極設置於第一次畫素區內,且其間形成一第一微共振腔;第二陽極與第二陰極設置於第二次畫素區內,且其間形成一第二微共振腔;第三陽極與第三陰極設置於第三次畫素區內,且其間形成一第三微共振腔;第四陽極與第四陰極設置於第四次畫素區內,且其間形成一第四微共振腔。第一微共振腔、第二微共振腔、第三微共振腔與第四微共振腔具有不同之共振腔長度。第一有機發光層設置於第一次畫素區內,用以於第一次畫素區產生一第一原色光。第二有機發光層設置於第二次畫素區、第三次畫素區以及第四次畫素區內,用以於第二次畫素區產生一第二原色光,用以於第三次畫素區產生一第三原色光,以及用以於第四次畫素區產生一第四原色光。第一原色光、第二原色光、第三原色光與第四原色光具有不同之波長頻譜。
為使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下文特列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構成內容及所欲達成之功效。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的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10具有第一次畫素區101、第二次畫素區102、第三次畫素區103與第四次畫素區104,分別用於顯示不同顏色之光線。精確地說,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10可至少包括第一次畫素區101、第二次畫素區102、第三次畫素區103與第四次畫素區104,或是僅由第一次畫素區101、第二次畫素區102、第三次畫素區103與第四次畫素區104所構成。第一次畫素區101、第二次畫素區102、第三次畫素區103與第四次畫素區104可為並列(side by side)方式排列,亦即第一次畫素區101與第二次畫素區102相鄰設置,第二次畫素區102與第三次畫素區103相鄰設置,且第三次畫素區103與第四次畫素區104相鄰設置,但不以此為限。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10包括基板1、第一陽極121、第二陽極122、第三陽極123、第四陽極124、第一陰極141、第二陰極142、第三陰極143,以及第四陰極144。第一陽極121與第一陰極141係設置於第一次畫素區101內,且於第一次畫素區101內,第一陽極121與第一陰極141之間形成第一微共振腔(microcavity)161。第二陽極122與第二陰極142係設置於第二次畫素區102內,且於第二次畫素區102內,第二陽極122與第二陰極142之間形成第二微共振腔162。第三陽極123與第三陰極143係設置於第三次畫素區103內,且於第三次畫素區103內,第三陽極123與第三陰極143之間形成第三微共振腔163。第四陽極124與第四陰極144係設置於第四次畫素區104內,且於第四次畫素區104內,第四陽極124與第四陰極144之間形成第四微共振腔164。此外,第一微共振腔161、第二微共振腔162、第三微共振腔163與第四微共振腔164具有不同之共振腔長度(cavity length)。本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為上發光型(top emission type)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其中第一陰極141、第二陰極142、第三陰極143與第四陰極144分別為一半穿透半反射電極,而第一陽極121、第二陽極122、第三陽極123與第四陽極124分別為反射電極。半穿透半反射電極可為例如薄金屬電極,而反射電極可為例如厚金屬電極,但不以此為限。此外,第一陰極141、第二陰極142、第三陰極143以及第四陰極144可彼此電性連接並施予一共通電壓加以驅動,或是彼此電性分離並施予不同的電壓加以驅動。
本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10更包括第一有機發光層181與第二有機發光層182。第一有機發光層181設置於第一次畫素區101與第二次畫素區102內,用以於第一次畫素區101產生第一原色光L1,以及用以於第二次畫素區102產生第二原色光L2;第二有機發光層182設置於第三次畫素區103與第四次畫素區104內,用以於第三次畫素區103產生第三原色光L3,以及用以於第四次畫素區104產生第四原色光L4,且第一原色光L1、第二原色光L2、第三原色光L3與第四原色光L4具有不同之波長頻譜。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原色光L1係為藍光、第二原色光L2係為黃光、第三原色光L3係為綠光,且第四原色光L4係為紅光,但不以此為限。
本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10更可包括至少一第一電洞傳輸層201、至少一第二電洞傳輸層202、至少一第三電洞傳輸層203、至少一第四電洞傳輸層204,以及至少一電子傳輸層190。第一電洞傳輸層201位於第一次畫素區101內並設置於第一陽極121與第一有機發光層181之間;第二電洞傳輸層202位於第二次畫素區102內並設置於第二陽極122與第一有機發光層181之間;第三電洞傳輸層203位於第三次畫素區103內並設置於第三陽極123與第二有機發光層182之間;第四電洞傳輸層204位於第四次畫素區104內並設置於第四陽極124與第二有機發光層182之間;電子傳輸層190位於第一次畫素區101、第二次畫素區102、第三次畫素區103與第四次畫素區104內,並位於陰極(包括第一陰極141、第二陰極142、第三陰極143,以及第四陰極144)與有機發光層(包括第一有機發光層181與第二有機發光層182)之間。此外,為了提升電洞與電子的注入效率,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10更可選擇性地包括至少一電洞注入層(圖未示)與至少一電子注入層(圖未示)等膜層。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有機發光層181係為單層有機發光層,且單層有機發光層包括第一有機發光材料用以產生第一原色光L1,以及第二有機發光材料用以產生第二原色光L2。第二有機發光層182係為單層有機發光層,且單層有機發光層包括第三有機發光材料用以產生第三原色光L3,以及第四有機發光材料用以產生第四原色光L4。例如第一有機發光材料與第二有機發光材料係分別選自於藍光有機發光材料與黃光有機發光材料之其中一者,第三有機發光材料與第四有機發光材料係分別選自於綠光有機發光材料與紅光有機發光材料之其中一者。第一有機發光層181與第二有機發光層182可分別利用乾式製程加以形成。舉例而言,第一有機發光材料與第二有機發光材料可藉由共蒸鍍(co-evaporation)製程形成第一有機發光層181;第三有機發光材料與第四有機發光材料亦可藉由共蒸鍍製程形成第二有機發光層182。或者,第一有機發光層181與第二有機發光層182亦可利用溼式製程(溶液製程)例如塗布製程、噴墨印刷製程或網版印刷製程等加以製作。於進行顯示時,在第一次畫素區101內,第一有機發光層181會受到第一陽極121與第一陰極141之電位差的驅動而產生第一原色光L1與第二原色光L2,而在第二次畫素區102內,第一有機發光層181會受到第二陽極122與第二陰極142之電位差的驅動而產生第一原色光L1與第二原色光L2。由於本實施例之第一微共振腔161與第二微共振腔162的共振腔長度係依據第一原色光L1與第二原色光L2的波長調整而有所不同(波長愈長,對應的共振腔長度愈長),因此在第一次畫素區101內,僅有第一原色光L1會射出而第二原色光L2不會射出,而在第二次畫素區102內,僅有第二原色光L2會射出而第一原色光L1不會射出。同理,於進行顯示時,在第三次畫素區103內,第二有機發光層182會受到第三陽極123與第三陰極143之電位差的驅動而產生第三原色光L3與第四原色光L4,而在第四次畫素區104內,第二有機發光層182會受到第四陽極124與第四陰極144之電位差的驅動而產生第三原色光L3與第四原色光L4。由於第三微共振腔163與第四微共振腔164的共振腔長度係依據第三原色光L3與第四原色光L4的波長調整而有所不同,因此在第三次畫素區103內,僅有第三原色光L3會射出而第四原色光L4不會射出,而在第四次畫素區104內,僅有第四原色光L4會射出而第三原色光L3不會射出。由上述可知,本發明利用微共振腔效應,在不需使用彩色濾光片的情況下,即可使各次畫素區產生不同原色光。此外,第一有機發光層181不限定為單層有機發光層,而可為複合層有機發光層。也就是說,可依序蒸鍍第一有機發光材料與第二有機發光材料以形成第一有機發光層181。同理,第二有機發光層182亦可為複合層有機發光層,可藉由依序蒸鍍第三有機發光材料與第四有機發光材料加以形成。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微共振腔161、第二微共振腔162、第三微共振腔163與第四微共振腔164具有不同的共振腔長度係藉由使第一電洞傳輸層201、第二電洞傳輸層202、第三電洞傳輸層203與第四電洞傳輸層204具有不同的厚度加以達成。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原色光L1係為藍光、第二原色光L2係為黃光、第三原色光L3係為綠光,且第四原色光L4係為紅光,因此共振腔長度的關係如下:第四微共振腔164的共振腔長度大於第二微共振腔162的共振腔長度,第二微共振腔162的共振腔長度大於第三微共振腔163的共振腔長度,且第三微共振腔163的共振腔長度大於第一微共振腔161的共振腔長度。故在本實施例中,第四電洞傳輸層204的厚度大於第二電洞傳輸層202的厚度,第二電洞傳輸層202的厚度大於第三電洞傳輸層203的厚度,且第三電洞傳輸層203的厚度大於第一電洞傳輸層201的厚度。
請參考第2圖,並一併參考第1圖。第2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所發出之光線的波長/強度關係圖。如第2圖所示,在微共振腔效應下,本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10可發出第一原色光(藍光)L1、第二原色光(黃光)L2、第三原色光(綠光)L3與第四原色光(紅光)L4四種原色光,因此可有效擴大色域。此外,第一原色光(藍光)L1、第二原色光(黃光)L2、第三原色光(綠光)L3與第四原色光(紅光)L4的波長範圍具有明顯地區別,而可有效提升色純度與色飽和度。舉例而言,第一原色光L1之波峰波長與第二原色光L2之波峰波長之差值較佳大於50奈米,第二原色光L2之波峰波長與第三原色光L3之波峰波長之差值較佳大於50奈米,且第三原色光L3之波峰波長與第四原色光L4之波峰波長之差值大於50奈米,但不以此為限。
請再參考第3圖,並一併參考第1圖。第3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的上視圖。如第3圖所示,第一次畫素區101、第二次畫素區102、第三次畫素區103與第四次畫素區104為並列方式排列。此外,第一有機發光層181係為一連續結構層,連續分布於第一次畫素區101與第二次畫素區102;第二有機發光層182係為一連續結構層,連續分布於第三次畫素區103與第四次畫素區104。因此,本發明僅需使用兩個細微金屬遮罩(fine metal mask,FMM))形成出第一有機發光層181與第二有機發光層182,即可製作出可產生四個不同原色光的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此外,由於第一次畫素區101與第二次畫素區102係共同第一有機發光層181,且第三次畫素區103與第四次畫素區104係共用第二有機發光層182,因此第一次畫素區101與第二次畫素區102的間距以及第三次畫素區103與第四次畫素區104的間距均可縮小,而使得本發明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可在不增加面板面積或縮小次畫素區的開口率的前提下,維持相同的解析度並增加次畫素區的數目。
本發明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下文將依序介紹本發明之其它較佳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且為了便於比較各實施例之相異處並簡化說明,在下文之各實施例中使用相同的符號標注相同的元件,且主要針對各實施例之相異處進行說明,而不再對重覆部分進行贅述。
請參考第4圖。第4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變化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的示意圖。如第4圖所示,在本變化型中,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10’亦為上發光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且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10’之第一電洞傳輸層201、第二電洞傳輸層202、第三電洞傳輸層203與第四電洞傳輸層204具有相同的厚度。此外,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10’另包括至少一第一透明電極層221、至少一第二透明電極層222、至少一第三透明電極層223與至少一第四透明電極層224,分別位於第一次畫素區101、第二次畫素區102、第三次畫素區103與第四次畫素區104內。第一透明電極層221係位於第一陽極121與第一電洞傳輸層201之間,第二透明電極層222係位於第二陽極122與第二電洞傳輸層202之間,第三透明電極層223係位於第三陽極123與第三電洞傳輸層203之間,且第四透明電極層224係位於第四陽極124與第四電洞傳輸層204之間。第一透明電極層221、第二透明電極層222、第三透明電極層223與第四透明電極層224可為例如氧化銦錫(ITO)電極,並具有不同之厚度,以分別使第一微共振腔161、第二微共振腔162、第三微共振腔163與第四微共振腔164具有不同之共振腔長度。在本發明中,使第一微共振腔161、第二微共振腔162、第三微共振腔163與第四微共振腔164具有不同之共振腔長度的手段並不限於上述揭示的作法,而可利用其它手段加以實現。例如,在設置有電洞注入層或電子注入層的情況下,亦可使各次畫素區之電洞注入層或電子注入層具有不同的厚度加以實現。
請參考第5圖。第5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的示意圖。如第5圖所示,本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30係為下發光型(bottom emission type)電激發光顯示面板。第一陽極121、第二陽極122、第三陽極123與第四陽極124分別為半穿透半反射電極,而第一陰極141、第二陰極142、第三陰極143與第四陰極144分別為反射電極。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明電極層221係位於基板1與第一陽極121之間,第二透明電極層222係位於基板1與第二陽極122之間,第三透明電極層223係位於基板1與第三陽極123之間,且第四透明電極層224係位於基板1與第四陽極124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微共振腔161、第二微共振腔162、第三微共振腔163與第四微共振腔164具有不同的共振腔長度係藉由使第一電洞傳輸層201、第二電洞傳輸層202、第三電洞傳輸層203與第四電洞傳輸層204具有不同的厚度加以達成,但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之其它變化型中,第一透明電極層221可位於第一陽極121與第一電洞傳輸層201之間,第二透明電極層222可位於第二陽極122與第二電洞傳輸層202之間,第三透明電極層223可位於第三陽極123與第三電洞傳輸層203之間,且第四透明電極層224可位於第四陽極124與第四電洞傳輸層204之間。在此狀況下,使第一透明電極層221、第二透明電極層222、第三透明電極層223與第四透明電極層224具有不同的厚度亦可達到使第一微共振腔161、第二微共振腔162、第三微共振腔163與第四微共振腔164具有不同的共振腔長度的結果。
請參考第6圖。第6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的示意圖。如第6圖所示,不同於第一較佳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40中,第一有機發光層181係設置於第一次畫素區101內,用以於第一次畫素區101產生第一原色光L1,而第二有機發光層182係設置於第二次畫素區102、第三次畫素區103以及第四次畫素區104內,用以於第二次畫素區102產生第二原色光L2,用以於第三次畫素區103產生第三原色光L3,以及用以於第四次畫素區104產生第四原色光L4。第一原色光L1、第二原色光L2、第三原色光L3與第四原色光L4具有不同之波長頻譜。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原色光L1係為藍光、第二原色光L2係為綠光、第三原色光L3係為黃光,且第四原色光L4係為紅光,但不以此為限。此外,本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為上發光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其中第一陰極141、第二陰極142、第三陰極143與第四陰極144分別為半穿透半反射電極,而第一陽極121、第二陽極122、第三陽極123與第四陽極124分別為反射電極。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40可選擇性地另包括至少一第一透明電極層221、至少一第二透明電極層222、至少一第三透明電極層223與至少一第四透明電極層224,分別位於第一次畫素區101、第二次畫素區102、第三次畫素區103與第四次畫素區104內,且第一透明電極層221、第二透明電極層222、第三透明電極層223與第四透明電極層224大體上具有相等的厚度。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有機發光層181可為單層有機發光層,其包括第一有機發光材料用以產生第一原色光L1。第二有機發光層182亦可為單層有機發光層,其包括第二有機發光材料用以產生第二原色光L2、第三有機發光材料用以產生第三原色光L3,以及第四有機發光材料用以產生第四原色光L4,例如第一有機發光材料為藍光有機發光材料,第二有機發光材料、第三有機發光材料與第四有機發光材料係分別選自於綠光有機發光材料、黃光有機發光材料與紅光有機發光材料之其中一者。第二有機發光材料、第三有機發光材料與第四有機發光材料可藉由共蒸鍍製程形成第二有機發光層182。第二有機發光層182亦可為複合層有機發光層,可藉由依序蒸鍍第二有機發光材料、第三有機發光材料與第四有機發光材料加以形成。此外,第一微共振腔161、第二微共振腔162、第三微共振腔163與第四微共振腔164具有不同之共振腔長度。由於第一有機發光材料僅設置於第一次畫素區101,因此第一有機發光材料產生的第一原色光L1僅會射出第一次畫素區101。藉由微共振腔效應,第二有機發光材料所產生的第二原色光L2僅會射出第二次畫素區102、第三有機發光材料產生的第三原色光L3僅會射出第三次畫素區103,且第四有機發光材料產生的第四原色光L4僅會射出第四次畫素區104。換言之,本發明利用微共振腔效應,在不需使用彩色濾光片的情況下,即可使各次畫素區產生不同原色光。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微共振腔161、第二微共振腔162、第三微共振腔163與第四微共振腔164具有不同的共振腔長度係藉由使第一電洞傳輸層201、第二電洞傳輸層202、第三電洞傳輸層203與第四電洞傳輸層204具有不同的厚度加以達成。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原色光L1係為藍光、第二原色光L2係為綠光、第三原色光L3係為黃光,且第四原色光L4係為紅光,因此共振腔長度的關係如下:第四微共振腔164的共振腔長度大於第三微共振腔163的共振腔長度,第三微共振腔163的共振腔長度大於第二微共振腔162的共振腔長度,且第二微共振腔162的共振腔長度大於第一微共振腔161的共振腔長度。故在本實施例中,第四電洞傳輸層204的厚度大於第三電洞傳輸層203的厚度,第三電洞傳輸層203的厚度大於第二電洞傳輸層202的厚度,且第二電洞傳輸層202的厚度大於第一電洞傳輸層201的厚度。
請參考第7圖。第7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變化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的示意圖。如第7圖所示,在本變化型中,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40’亦為上發光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且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40’之第一電洞傳輸層201、第二電洞傳輸層202、第三電洞傳輸層203與第四電洞傳輸層204具有相同的厚度。此外,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40’之第一透明電極層221、第二透明電極層222、第三透明電極層223與第四透明電極層224具有不同之厚度,以分別使第一微共振腔161、第二微共振腔162、第三微共振腔163與第四微共振腔164具有不同之共振腔長度。
請參考第8圖。第8圖繪示本發明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的示意圖。如第8圖所示,本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50係為一下發光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第一陽極121、第二陽極122、第三陽極123與第四陽極124分別為半穿透半反射電極,而第一陰極141、第二陰極142、第三陰極143與第四陰極144分別為反射電極。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明電極層221係位於基板1與第一陽極121之間,第二透明電極層222係位於基板1與第二陽極122之間,第三透明電極層223係位於基板1與第三陽極123之間,且第四透明電極層224係位於基板1與第四陽極124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微共振腔161、第二微共振腔162、第三微共振腔163與第四微共振腔164具有不同的共振腔長度係藉由使第一電洞傳輸層201、第二電洞傳輸層202、第三電洞傳輸層203與第四電洞傳輸層204具有不同的厚度加以達成,但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之其它變化型中,第一透明電極層221可位於第一陽極121與第一電洞傳輸層201之間,第二透明電極層222可位於第二陽極122與第二電洞傳輸層202之間,第三透明電極層223可位於第三陽極123與第三電洞傳輸層203之間,且第四透明電極層224可位於第四陽極124與第四電洞傳輸層204之間。在此狀況下,使第一透明電極層221、第二透明電極層222、第三透明電極層223與第四透明電極層224具有不同的厚度亦可達到使第一微共振腔161、第二微共振腔162、第三微共振腔163與第四微共振腔164具有不同的共振腔長度的結果。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包括四個不同顏色之次畫素區,因此可增加電激發光顯示面板的色域與色飽和度。此外,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的至少兩個相鄰的次畫素區係共用同一層有機發光層,亦即本發明的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僅使用兩個有機發光層,因此可在不增加面板面積或縮小次畫素區的開口率的前提下,維持相同的解析度並增加次畫素區的數目。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101...第一次畫素區
102...第二次畫素區
103...第三次畫素區
104...第四次畫素區
1...基板
121...第一陽極
122...第二陽極
123...第三陽極
124...第四陽極
141...第一陰極
142...第二陰極
143...第三陰極
144...第四陰極
161...第一微共振腔
162...第二微共振腔
163...第三微共振腔
164...第四微共振腔
181...第一有機發光層
182...第二有機發光層
L1...第一原色光
L2...第二原色光
L3...第三原色光
L4...第四原色光
201...第一電洞傳輸層
202...第二電洞傳輸層
203...第三電洞傳輸層
204...第四電洞傳輸層
10’...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221...第一透明電極層
222...第二透明電極層
223...第三透明電極層
224...第四透明電極層
30...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190...電子傳輸層
40...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40’...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50...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第1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的示意圖。
第2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所發出之光線的波長/強度關係圖。
第3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的上視圖。
第4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變化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的示意圖。
第5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的示意圖。
第6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的示意圖。
第7圖繪示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變化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的示意圖。
第8圖繪示本發明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的示意圖。
10...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101...第一次畫素區
102...第二次畫素區
103...第三次畫素區
104...第四次畫素區
1...基板
121...第一陽極
122...第二陽極
123...第三陽極
124...第四陽極
141...第一陰極
142...第二陰極
143...第三陰極
144...第四陰極
161...第一微共振腔
162...第二微共振腔
163...第三微共振腔
164...第四微共振腔
181...第一有機發光層
182...第二有機發光層
L1...第一原色光
L2...第二原色光
L3...第三原色光
L4...第四原色光
201...第一電洞傳輸層
202...第二電洞傳輸層
203...第三電洞傳輸層
204...第四電洞傳輸層
190...電子傳輸層

Claims (17)

  1. 一種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具有一第一次畫素區、一第二次畫素區、一第三次畫素區與一第四次畫素區,該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包括;一第一陽極,設置於該第一次畫素區內;一第二陽極,設置於該第二次畫素區內;一第三陽極,設置於該第三次畫素區內;一第四陽極,設置於該第四次畫素區內;一第一有機發光層,設置於該第一次畫素區與該第二次畫素區內,用以於該第一次畫素區產生一第一原色光,以及用以於該第二次畫素區產生一第二原色光;一第二有機發光層,設置於該第三次畫素區與該第四次畫素區內,用以於該第三次畫素區產生一第三原色光,以及用以於該第四次畫素區產生一第四原色光,其中該第一原色光、該第二原色光、該第三原色光與該第四原色光具有不同之波長頻譜;一第一陰極,設置於該第一次畫素區內;一第二陰極,設置於該第二次畫素區內;一第三陰極,設置於該第三次畫素區內;以及一第四陰極,設置於該第四次畫素區內;其中於該第一次畫素區內,該第一陽極與該第一陰極之間形成一第一微共振腔(micro cavity),於該第二次畫素區內,該第二陽極與該第二陰極之間形成一第二微共振腔,於該第三次畫素區內,該第三陽極與該第三陰極之間形成一第三微共振腔,於該第四次畫素區內,該第四陽極與該第四陰極之間形成一第四微共振腔,且該第一微共振腔、該第二微共振腔、該第三微共振腔與該第四微共振腔具有不同之共振腔長度(cavity length)。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第一有機發光層係為一單層有機發光層,且該第一有機發光層包括一第一有機發光材料,用以產生該第一原色光,以及一第二有機發光材料,用以產生該第二原色光,該第二有機發光層係為一單層有機發光層,且該第二有機發光層包括一第三有機發光材料,用以產生該第三原色光,以及一第四有機發光材料,用以產生該第四原色光。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另包括:至少一第一電洞傳輸層,位於該第一次畫素區內;至少一第二電洞傳輸層,位於該第二次畫素區內;至少一第三電洞傳輸層,位於該第三次畫素區內;至少一第四電洞傳輸層,位於該第四次畫素區內;以及其中該至少一第一電洞傳輸層、該至少一第二電洞傳輸層、該至少一第三電洞傳輸層與該至少一第四電洞傳輸層具有不同之厚度,以分別使該第一微共振腔、該第二微共振腔、該第三微共振腔與該第四微共振腔具有不同之共振腔長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另包括:至少一第一透明電極層,位於該第一次畫素區內;至少一第二透明電極層,位於該第二次畫素區內;至少一第三透明電極層,位於該第三次畫素區內;以及至少一第四透明電極層,位於該第四次畫素區內;其中該至少一第一透明電極層、該至少一第二透明電極層、該至少一第三透明電極層與該至少一第四透明電極層具有不同之厚度,以分別使該第一微共振腔、該第二微共振腔、該第三微共振腔與該第四微共振腔具有不同之共振腔長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其中該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係為一上發光型(top emission type)電激發光顯示面板,該第一陰極、該第二陰極、該第三陰極與該第四陰極分別包括一半穿透半反射電極,且該第一陽極、該第二陽極、該第三陽極與該第四陽極分別包括一反射電極。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其中該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係為一下發光型(bottom emission type)電激發光顯示面板,該第一陽極、該第二陽極、該第三陽極與該第四陽極分別包括一半穿透半反射電極,且該第一陰極、該第二陰極、該第三陰極與該第四陰極分別包括一反射電極。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第二次畫素區與該第三次畫素區相鄰設置,該第一原色光之一波峰波長與該第二原色光之一波峰波長之差值大於50奈米,該第二原色光之該波峰波長與該第三原色光之一波峰波長之差值大於50奈米,且該第三原色光之該波峰波長與該第四原色光之一波峰波長之差值大於50奈米。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第一原色光係為一藍光、該第二原色光係為一黃光、該第三原色光係為一綠光,且該第四原色光係為一紅光。
  9.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第一有機發光材料與該第二有機發光材料係分別選自於一藍光有機發光材料與一黃光有機發光材料之其中一者,且該第三有機發光材料與該第四有機發光材料係分別選自於一綠光有機發光材料與一紅光有機發光材料之其中一者。
  10. 一種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具有一第一次畫素區、一第二次畫素區、一第三次畫素區與一第四次畫素區,該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包括:一第一陽極,設置於該第一次畫素區內;一第二陽極,設置於該第二次畫素區內;一第三陽極,設置於該第三次畫素區內;一第四陽極,設置於該第四次畫素區內;一第一有機發光層,設置於該第一次畫素區內,用以於該第一次畫素區產生一第一原色光;一第二有機發光層,設置於該第二次畫素區、該第三次畫素區以及該第四次畫素區內,用以於該第二次畫素區產生一第二原色光,用以於該第三次畫素區產生一第三原色光,以及用以於該第四次畫素區產生一第四原色光,其中該第一原色光、該第二原色光、該第三原色光與該第四原色光具有不同之波長頻譜;一第一陰極,設置於該第一次畫素區內;一第二陰極,設置於該第二次畫素區內;一第三陰極,設置於該第三次畫素區內;以及一第四陰極,設置於該第四次畫素區內;其中於該第一次畫素區內,該第一陽極與該第一陰極之間形成一第一微共振腔(micro cavity),於該第二次畫素區內,該第二陽極與該第二陰極之間形成一第二微共振腔,於該第三次畫素區內,該第三陽極與該第三陰極之間形成一第三微共振腔,於該第四次畫素區內,該第四陽極與該第四陰極之間形成一第四微共振腔,且該第一微共振腔、該第二微共振腔、該第三微共振腔與該第四微共振腔具有不同之共振腔長度(cavity length)。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第一有機發光層係為一單層有機發光層,且該第一有機發光層包括一第一有機發光材料,用以產生該第一原色光,該第二有機發光層係為一單層有機發光層,且該第二有機發光層包括一第二有機發光材料,用以產生該第二原色光,一第三有機發光材料,用以產生該第三原色光,以及一第四有機發光材料,用以產生該第四原色光。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另包括:至少一第一電洞傳輸層,位於該第一次畫素區內;至少一第二電洞傳輸層,位於該第二次畫素區內;至少一第三電洞傳輸層,位於該第三次畫素區內;以及至少一第四電洞傳輸層,位於該第四次畫素區內;其中該至少一第一電洞傳輸層、該至少一第二電洞傳輸層、該至少一第三電洞傳輸層與該至少一第四電洞傳輸層具有不同之厚度,以分別使該第一微共振腔、該第二微共振腔、該第三微共振腔與該第四微共振腔具有不同之共振腔長度。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另包括:至少一第一透明電極層,位於該第一次畫素區內;至少一第二透明電極層,位於該第二次畫素區內;至少一第三透明電極層,位於該第三次畫素區內;以及至少一第四透明電極層,位於該第四次畫素區內;其中該至少一第一透明電極層、該至少一第二透明電極層、該至少一第三透明電極層與該至少一第四透明電極層具有不同之厚度,以分別使該第一微共振腔、該第二微共振腔、該第三微共振腔與該第四微共振腔具有不同之共振腔長度。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其中該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係為一上發光型(top emission type)電激發光顯示面板,該第一陰極、該第二陰極、該第三陰極與該第四陰極分別包括一半穿透半反射電極,且該第一陽極、該第二陽極、該第三陽極與該第四陽極分別包括一反射電極。
  15.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第二次畫素區與該第三次畫素區相鄰設置,該第一原色光之一波峰波長與該第二原色光之一波峰波長之差值大於50奈米,該第二原色光之該波峰波長與該第三原色光之一波峰波長之差值大於50奈米,且該第三原色光之該波峰波長與該第四原色光之一波峰波長之差值大於50奈米。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第一原色光係為一藍光、該第二原色光係為一綠光、該第三原色光係為一黃光,且該第四原色光係為一紅光。
  17.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其中該第一有機發光材料為一藍光有機發光材料,該第二有機發光材料、該第三有機發光材料與該第四有機發光材料係分別選自於一綠光有機發光材料、一黃光有機發光材料與一紅光有機發光材料之其中一者。
TW100144728A 2011-12-05 2011-12-05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TW2013247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4728A TW201324758A (zh) 2011-12-05 2011-12-05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CN2012100593351A CN102593150A (zh) 2011-12-05 2012-03-08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US13/672,685 US8575603B2 (en) 2011-12-05 2012-11-08 Pixel structure of a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4728A TW201324758A (zh) 2011-12-05 2011-12-05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4758A true TW201324758A (zh) 2013-06-16

Family

ID=46481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4728A TW201324758A (zh) 2011-12-05 2011-12-05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75603B2 (zh)
CN (1) CN102593150A (zh)
TW (1) TW20132475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9033A (zh) * 2015-09-22 2017-03-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和具有该有机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TWI577008B (zh) * 2014-05-28 2017-04-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17260A (zh) * 2012-10-22 2014-05-01 Au Optronics Corp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KR101429725B1 (ko) 2012-10-31 2014-08-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8921842B2 (en) 2012-11-14 2014-12-30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023928B1 (ko) * 2012-11-27 2019-09-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3943658B (zh) * 2014-03-27 2016-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37202B (zh) * 2014-06-12 2017-08-04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amoled显示器件及其子像素结构的制备方法
JP2016072250A (ja) * 2014-09-30 2016-05-0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照明装置
CN104617231B (zh) * 2015-02-06 2017-07-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4681736A (zh) * 2015-02-10 2015-06-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
CN104733506B (zh) 2015-04-01 2017-10-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显示装置
KR102382005B1 (ko) * 2015-05-13 2022-04-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393525B1 (ko) * 2015-08-17 2022-05-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7316880A (zh) * 2016-04-27 2017-11-03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制作方法
KR20180068560A (ko) * 2016-12-14 2018-06-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7195584B (zh) * 2017-05-27 2020-03-31 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154424B (zh) * 2017-05-27 2019-10-18 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658583B (zh) 2017-06-14 2019-05-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陣列及其製造方法
CN108831918A (zh) * 2018-06-28 2018-11-1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0010638B (zh) * 2018-10-11 2021-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9659349B (zh) 2019-01-11 2021-02-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629114B (zh) * 2021-07-30 2023-02-0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4300639A (zh) * 2021-12-29 2022-04-08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7884B (zh) * 2007-02-28 2013-08-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自发光显示装置
JP5117326B2 (ja) * 2008-08-29 2013-01-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ラー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582937B1 (ko) * 2008-12-02 2016-01-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466856B2 (en) * 2011-02-22 2013-06-18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OLED display with reduced power consumption
US8334545B2 (en) * 2010-03-24 2012-12-1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LED display architecture
JP5678487B2 (ja) * 2010-04-09 2015-03-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
TW201324891A (zh) * 2011-12-05 2013-06-16 Au Optronics Corp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7008B (zh) * 2014-05-28 2017-04-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CN106549033A (zh) * 2015-09-22 2017-03-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和具有该有机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06549033B (zh) * 2015-09-22 2022-01-2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和具有该有机发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40535A1 (en) 2013-06-06
US8575603B2 (en) 2013-11-05
CN102593150A (zh) 2012-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24758A (zh)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TW201324891A (zh)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TW201324761A (zh)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CN107195584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5407910B2 (ja)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5407908B2 (ja)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TWI500146B (zh)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TWI538193B (zh) 有機發光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WO2017059754A1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制造方法及使用其的显示器
TWI378740B (en) Full-col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thereof
WO2017173683A1 (zh) 电致光致混合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TWI496281B (zh)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JP2009026574A (ja) 表示装置
CN109273621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JP2003142277A (ja) 有機elカラー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417260A (zh)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WO2016065864A1 (zh) 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WO2018120710A1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WO2017198008A1 (zh)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JP5945835B2 (ja) フルカラー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6197695A1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件和具有该显示器件的装置
US11223031B2 (en) Full color displa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ame
KR102045035B1 (ko) 유기 발광 장치
JP2012230151A (ja) 電気光学装置
TWI260185B (en) Stacke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