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1941A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1941A
TW201321941A TW101137329A TW101137329A TW201321941A TW 201321941 A TW201321941 A TW 201321941A TW 101137329 A TW101137329 A TW 101137329A TW 101137329 A TW101137329 A TW 101137329A TW 201321941 A TW201321941 A TW 2013219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relative
door cover
module
connec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7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2433B (zh
Inventor
Yi-Ju Liao
Hsien-Tang Liao
Long-Cheng Chang
Po-Chin Yu
Wei-Chih Hsu
Original Assignee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l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21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1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2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24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01R13/453Shutter or cover plate opened by engagement of counterpart
    • H01R13/4534Laterally sliding shut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0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computer periphery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一門蓋以及一連接模組。主體具有一開口,位於主體的一側。門蓋樞接於主體且能相對於主體旋轉於一開啟位置與一關閉位置之間以暴露或遮蔽開口。連接模組滑設於主體。當門蓋相對於主體旋轉至開啟位置並暴露開口時,門蓋帶動連接模組相對於主體滑動至一使用位置,而當門蓋相對於主體旋轉至關閉位置並遮蔽開口時,門蓋帶動連接模組相對於主體滑動至一收合位置。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隱藏連接埠的電子裝置。
近年來,隨著科技產業日益發達,電子產品例如筆記型電腦(Notebook Computer)、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與平板電腦(Tablet Computer)等已頻繁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電子產品的型態與使用功能越來越多元,便利性與實用性讓這些電子產品更為普及。電子產品具有連接埠以連接外接式硬碟、網路線、電源供應器等外部裝置。連接埠通常設置在電子產品的外側,讓使用者便於將外部裝置連接至連接埠。
然而,連接埠設置在電子產品的外側而長時間暴露於外在環境中,容易沾染灰塵而影響連接埠的原有功能。此外,對於電子產品的外觀而言,連接埠設置在電子產品的外側將影響到電子產品的視覺效果。因此,將電子產品的連接埠在不需要使用時隱藏起來,除可確保連接埠的功能以外,尚能提升電子產品的視覺效果。
習知技術雖有利用遮蔽結構(例如是蓋板)遮蔽暴露的連接埠,但使用者在需使用連接埠時必須自行移除遮蔽結構,並在不需使用連接埠時再將遮蔽結構安裝至原位。此方式影響了使用連接埠的便利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具有隱藏式連接埠以連接外部裝置。
本發明提出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一門蓋以及一連接模組。主體具有一開口,開口位於主體的一側。門蓋樞接於主體且能相對於主體旋轉於一開啟位置與一關閉位置之間以暴露或遮蔽開口。連接模組滑設於主體。當門蓋相對於主體旋轉至開啟位置並暴露開口時,門蓋帶動連接模組相對於主體滑動至一使用位置,而當門蓋相對於主體旋轉至關閉位置並遮蔽開口時,門蓋帶動連接模組相對於主體滑動至一收合位置。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滑動模組,連接主體與連接模組,使得連接模組經由滑動模組滑設於主體。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滑動模組包括一滑架與一滑桿。滑桿固定於主體,滑架固定於連接模組並耦接於滑桿,而連接模組經由滑架沿著滑桿滑動而帶動連接模組相對於主體滑動。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門蓋具有一驅動凸部,連接模組具有一驅動凹部,驅動凸部配合驅動凹部。當門蓋相對於主體旋轉至開啟位置時,驅動凸部相對於驅動凹部的轉動帶動連接模組相對於主體滑動至使用位置。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門蓋具有一定位凹部,連接模組具有一定位凸部。當門蓋相對於主體旋轉至 開啟位置而帶動連接模組相對於主體滑動至使用位置時,定位凹部嵌合定位凸部以將連接模組相對於主體固定至使用位置。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撥桿。撥桿的一端樞接至主體,撥桿的另一端可樞轉地且可滑動地連接於連接模組。撥桿具有一受驅部,門蓋具有一驅動部。當門蓋相對於主體旋轉至關閉位置時,驅動部推動受驅部以帶動連接模組相對於主體滑動至收合位置。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撥桿的數量為兩個。撥桿分別樞接至主體的開口的兩端並可樞轉地且可滑動地連接於連接模組的兩端,以限制連接模組僅在垂直於連接模組的長度方向上相對於主體滑動。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連接模組具有一滑槽,撥桿具有一滑軸,撥桿經由滑軸沿著滑槽轉動及滑動而帶動連接模組。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連接模組包括一殼體以及至少一連接埠。殼體滑設於主體且連接門蓋,連接埠設置於殼體內。當門蓋相對於主體旋轉至開啟位置時,門蓋帶動連接模組相對於主體滑動至使用位置以暴露連接埠,而當門蓋相對於主體旋轉至關閉位置時,門蓋帶動連接模組相對於主體滑動至收合位置以隱藏連接埠。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連接模組更包括一線路板,線路板設置於殼體內,且連接埠安裝至線路板。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彈 性件,設置在主體與連接模組之間。在門蓋從關閉位置相對於主體旋轉並帶動連接模組相對於主體從收合位置滑動至一過渡位置而使彈性件變形後,彈性件帶動連接模組相對於主體滑動至使用位置以帶動門蓋相對於主體旋轉至開啟位置,而在門蓋從開啟位置相對於主體旋轉並帶動連接模組相對於主體從使用位置滑動至過渡位置而使彈性件變形後,彈性件帶動連接模組相對於主體滑動至收合位置以帶動門蓋相對於主體旋轉至關閉位置。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彈性件為一扭力彈簧。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底架,固設於主體內。門蓋樞接於底架,而連接模組滑設於底架。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當一外部連接頭連接於上述之連接模組時,外部連接頭與門蓋干涉而使門蓋保持位於開啟位置。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當上述之門蓋位於開啟位置時,門蓋係將主體撐離於一工作表面。
基於上述,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主體具有一開口,門蓋樞接於主體且能相對於主體旋轉以暴露或遮蔽開口。當門蓋相對於主體旋轉並暴露開口時,門蓋帶動連接模組滑動至使用位置並暴露出連接模組上的構件(如連接埠)以供使用,而當門蓋相對於主體旋轉並遮蔽開口時,門蓋帶動連接模組滑動至收合位置並隱藏連接模組以避免 連接模組上的構件受到灰塵的汙染。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於連接埠組件處的立體圖。圖2是圖1之連接埠組件的爆炸圖。圖3A是圖1之電子裝置於門蓋處的局部側視圖。請參考圖1至圖3A,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包括主體110(繪示於圖3A)以及連接埠組件100a。主體110具有開口112,其位於主體110的一側。連接埠組件100a設置在主體110的內部,且連接埠組件100a能相對於主體110活動。因此,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埠組件100a中的構件能相對於主體110活動,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埠組件100a包括門蓋120、連接模組130以及底架140。底架140固設於開口112內。因此,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埠組件100a中的構件能經由連接底架140而間接連接主體110並能相對於主體110活動,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
另一方面,門蓋120位在開口112旁,且經由樞接於底架140而能相對於主體110旋轉以暴露或遮蔽開口112。連接模組130位在開口112內,且經由滑設於底架140而能相對於主體110滑動於開口112的內側及外側。
請參考圖2,在本實施例中,連接模組130包括殼體 132、連接埠134以及線路板136,殼體132連接門蓋120並滑設於底架140以相對於主體110滑動。連接埠134與線路板136設置於殼體132內,且連接埠134安裝至線路板136,使得外部裝置(未繪示)經由連接埠134連接至線路板136。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滑動於開口112的內側及外側以從開口112處隱藏或暴露連接埠134。在本實施例中,連接模組130具有五個連接埠134,但本發明不限制連接埠的種類與數量。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的連接埠組件100a具有兩組滑動模組150,這些滑動模組150分別位在主體110的兩側且連接至連接模組130的兩端。各滑動模組150包括滑架152與滑桿154,其中滑架152分別固定於底架140的兩端,而滑架152分別固定於連接模組130的殼體132並耦接於對應的滑桿154。因此,連接模組130經由滑架152沿著滑桿154滑動而帶動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滑動並使連接模組130的兩端能平衡地滑動於開口112的內側及外側。
另一方面,請參考圖1與圖2,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的連接埠組件100a具有兩個撥桿160,這些撥桿160分別位在主體110的開口112的兩端並連接於連接模組130的兩端。詳細而言,各撥桿160的一端樞接至底架140上,而另一端可樞轉地且可滑動地連接於連接模組130的殼體132。各撥桿160分別具有滑軸162,而殼體132上具有對應於滑軸162的滑槽132a,使得撥桿160經由滑 軸162沿著滑槽132a轉動及滑動而帶動連接模組130滑動於開口112的內側及外側。
此外,連接埠組件100a的兩個撥桿160分別連接於連接模組130的兩端,可用以限制連接模組130的滑動方向X為垂直於連接模組130的長度方向Y。換言之,當連接模組130滑動於開口112的內側及外側時,撥桿160可使連接模組130的兩側同步相對於主體110滑動而使連接模組130朝著垂直於連接模組130之長度方向Y的滑動方向X移動。
請參考圖2,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的連接埠組件100a具有兩個彈性件170,這些彈性件170分別位於主體110的兩側且設置在底架140與連接模組130之間。當連接模組130滑動於開口112的內側及外側時,彈性件170先被壓縮變形而後提供恢復力以帶動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滑動。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連接埠組件100a可僅設置一個彈性件170或更多彈性件170,本發明不限制彈性件170的數量。
此處需注意的是,彈性件170的作用是在連接模組130滑動時經由連接模組130與底架140的相對移動造成彈性件170壓縮變形所產生的恢復力而協助連接模組130自動滑動至定位。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在主體110的兩側沿著連接模組130之長度方向Y設置兩個彈性件170。因此,彈性件170所提供之彈力的合力方向朝向連接模組130的滑動方向X,可協助連接模組130的兩側同步相對於主體 110朝著滑動方向X滑動。
圖3B與圖3C是圖3A之電子裝置的門蓋相對於主體旋轉的局部側視圖。請參考圖3A至圖3C,在本實施例中,門蓋120能相對於主體110旋轉於關閉位置P1與開啟位置P2之間以遮蔽或暴露開口112,並帶動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滑動於收合位置P3與使用位置P4之間以隱藏或暴露連接埠134。
另外,連接模組130從收合位置P3滑動至使用位置P4之間的滑動路徑中會經過第一過渡位置P5。如前所述,彈性件170經由連接模組130與底架140的相對移動造成壓縮變形後會產生的恢復力而推動連接模組130滑動至定位。當此恢復力在連接模組130從收合位置P3滑動至使用位置P4的過程中開始作用於連接模組130時,連接模組130所在的位置即為第一過渡位置P5。因此,圖3A至圖3C可視為是依序繪示在門蓋120從關閉位置P1旋轉至開啟位置P2的旋轉過程中,連接模組130位在收合位置P3、第一過渡位置P5以及使用位置P4的示意圖。
詳細而言,請參考圖3A,當門蓋120位在關閉位置P1時,連接模組130位在主體110內的收合位置P3。此時,門蓋120遮蔽開口112而連接模組130隱藏在開口112內。據此,連接模組130的連接埠134可收合至主體110內以避免受到灰塵污染。
請參考圖3B,當門蓋120從關閉位置P1相對於主體110旋轉並帶動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從收合位置 P3滑動至第一過渡位置P5時,門蓋120暴露部份開口112。在連接模組130的滑動過程中,設置在底架140與連接模組130之間的彈性件170經由底架140與連接模組130的相對移動而產生壓縮變形。
請參考圖3C,在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滑動至第一過渡位置P5後,受到壓縮而變形的彈性件170提供恢復力而帶動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自動地滑動至使用位置P4,而連接模組130帶動門蓋120相對於主體110自動地旋轉至開啟位置P2。此時,連接模組130位於開口112外而暴露出連接埠134,而使用者可從電子裝置100的外部而將外部裝置連接至連接埠134。
另一方面,請參考圖2與圖3A至圖3C,在本實施例中,門蓋120具有兩個定位凹部122,這些定位凹部122分別位於門蓋120的兩側,而連接模組130具有兩個定位凸部132b,這些定位凸部132b分別位在連接模組130的殼體132上且對應這些定位凹部122的位置。
當門蓋120相對於主體110旋轉至開啟位置P2而帶動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滑動至使用位置P4時,定位凸部132b隨著連接模組130滑動至主體110外,而定位凹部122隨著門蓋120旋轉而嵌合定位凸部132b。據此,門蓋120的定位凹部122經由定位凸部132b將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固定至使用位置P4,如圖3C所示。
此時,當使用者將外部裝置的外部連接頭102連接至連接埠134而朝著滑動方向X的反向施力於連接模組130 時,定位凹部122無法沿滑動方向X的反向相對於定位凸部132b移動,使得與門蓋120同步移動的連接模組130被固定在使用位置P4而不被推回主體110內。此外,當外部連接頭102連接於連接模組130的連接埠134時,外部連接頭102與位於開啟位置P2的門蓋120干涉。此時,門蓋120無法相對於主體110旋轉,亦能使門蓋120保持位於開啟位置P2。
另一方面,請再度參考圖3A至圖3C,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可視為是位在工作表面S進行上述操作,工作表面S例如是桌面或是適於放置電子裝置100並進行操作的平面,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因此,當門蓋120相對於主體110從關閉位置P1旋轉至開啟位置P2時,門蓋120的底部抵靠工作表面S,從而將主體110撐離於工作表面S,其過程如圖3A至圖3C所示。其中,圖3A至圖3C的工作表面S位於同一水平面,將工作表面S繪示為不同傾斜角度僅是為了從相同的視角清楚比較主體110、門蓋120、連接模組130以及其他構件的相對位置,並非限定工作表面S為可移動的平面。
圖4是圖1之彈性件的示意圖。請參考圖2與圖4,在本實施例中,彈性件170為扭力彈簧,對稱地設置在主體110的兩側並位在底架140與連接模組130之間。彈性件170的第一端E1固定至底架140,第二端E2固定至殼體132,而第一端E1與第二端E2在長度方向Y上具有固定的距離t。因此,當門蓋120相對於主體110旋轉以帶動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滑動時,彈性件170的兩 端經由相對移動而產生變形。
詳細而言,當門蓋120位在關閉位置P1而連接模組130位在收合位置P3時,彈性件170的第一端E1與第二端E2無相對移動且無變形。當門蓋120相對於主體110旋轉並帶動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朝著滑動方向X滑動至第一過渡位置P5時,彈性件170的第二端E2經由連接模組130的滑動而相對第一端E1移動。此時,彈性件170產生壓縮變形而使第一端E1與第二端E2的距離d1改變為距離d2。
在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滑動至第一過渡位置P5後,受到壓縮而變形的彈性件170釋放恢復力而使第一端E1與第二端E2的距離d2恢復至距離d1。因此,第二端E2經由恢復力帶動連接模組130自動地相對於主體110朝著滑動方向X滑動至使用位置P4,而連接模組130帶動門蓋120相對於主體110自動旋轉至開啟位置P2。
此處需注意的是,當連接模組130從收合位置P3經由門蓋120的帶動而相對於主體110滑動時,若連接模組130尚未到達第一過渡位置P5而門蓋120不再帶動連接模組130,則連接模組130會受到彈性件170的恢復力而回到收合位置P3。換言之,連接模組130需經由門蓋120的帶動而相對於主體110滑動至第一過渡位置P5之後,彈性件170的恢復力才會推動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自動地滑動至使用位置P4。
圖5A至圖5C是圖3A至圖3C之連接埠組件於撥桿 處的俯視圖。請參考圖2與圖5A至圖5C,在本實施例中,門蓋120具有驅動凸部124,連接模組130具有驅動凹部138,驅動凸部124配合驅動凹部138。因此,當門蓋120相對於主體110旋轉時,驅動凸部124相對於驅動凹部138的轉動而帶動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滑動於開口112的內側及外側。
詳細而言,當門蓋120位在關閉位置P1而連接模組130位在收合位置P3時,撥桿160的滑軸162位在殼體132上的滑槽132a的外側,而門蓋120的驅動凸部124配合連接模組130的驅動凹部138,如圖3A與圖5A所示。
當門蓋120相對於主體110旋轉並帶動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朝著滑動方向X滑動至第一過渡位置P5時,連接模組130帶動撥桿160相對於主體110旋轉,滑軸162在滑槽132a轉動並帶動撥桿160沿著滑槽132a往滑槽132a的內側移動,而驅動凸部124相對於驅動凹部138轉動並推動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朝著滑動方向X滑動,如圖3B與圖5B所示。
在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滑動至第一過渡位置P5後,連接模組130經由彈性件170的恢復力相對於主體110朝著滑動方向X自動地滑動至使用位置P4。連接模組130經由滑槽132a與滑軸162的相對移動而帶動撥桿160相對於主體110旋轉,而撥桿160經由滑軸162而移動至滑槽132a的內側。此時,驅動凹部138隨著連接模組130往主體110外移動而脫離與驅動凸部124的接觸,如圖3C 與圖5C所示。
因此,門蓋120從關閉位置P1相對於主體110旋轉至開啟位置P2並帶動連接模組130從收合位置P3相對於主體110滑動至第一過渡位置P5後再經由彈性件170的恢復力而滑動到使用位置P4的過程中,位在主體110兩側的撥桿160可協助連接模組130平衡地往滑動方向X滑動。在門蓋120位於開啟位置P2而連接模組130位於使用位置P4後,連接埠134暴露於主體110的開口112外。
另一方面,請參考圖2與圖6,圖6是圖5C之連接埠組件於撥桿處的放大圖。在本實施例中,撥桿160具有受驅部164,門蓋120具有驅動部126。當門蓋120相對於主體110旋轉至開啟位置P2並帶動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滑動到使用位置P4時,連接模組130帶動撥桿160相對於主體110旋轉,使得受驅部164靠近驅動部126。當門蓋120位於開啟位置P2而連接模組130位於使用位置P4時,撥桿160的受驅部164位於門蓋120的驅動部126的一側。因此,當門蓋120欲從開啟位置P2相對於主體110旋轉至關閉位置P1以遮蔽開口112時,門蓋120的驅動部126隨著門蓋120相對於主體110旋轉而接觸撥桿160的受驅部164,進而推動受驅部164以帶動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滑動,如圖6所示。
圖7A至圖7C是圖1之電子裝置於門蓋處的局部側視圖。請參考圖7A至圖7C,當門蓋120從開啟位置P2旋轉至關閉位置P1時,門蓋120帶動連接模組130從使用 位置P4滑動至收合位置P3。在連接模組130從使用位置P4滑動至收合位置P3的滑動路徑中,連接模組130會經過第二過渡位置P6。如前所述,彈性件170經由連接模組130與底架140的相對移動造成壓縮變形後會產生的恢復力而推動連接模組130滑動至定位。當此恢復力在連接模組130從使用位置P4滑動至收合位置P3的過程中開始作用於連接模組130時,連接模組130所在的位置即為第二過渡位置P6。因此,圖7A至圖7C可視為是依序繪示在門蓋120從開啟位置P2旋轉至關閉位置P1的過程中,連接模組130位在使用位置P4、第二過渡位置P6以及收合位置P3的示意圖。
詳細而言,當門蓋120位在開啟位置P2時,連接模組130位在使用位置P4。此時,門蓋120暴露開口112而連接模組130暴露在開口112的外側,如圖7A所示。當使用者欲將連接埠134收合至電子裝置100的內部時,門蓋120從開啟位置P2相對於主體110旋轉,使得定位凹部122隨著門蓋120的旋轉而解除與定位凸部132b的嵌合關係,並使門蓋120的驅動部126推動撥桿160的受驅部164。撥桿160經由受驅部164受到推動而相對主體110旋轉,而撥桿160的滑軸162沿著滑槽132a旋轉並往滑槽132a外側移動。因此,門蓋120與撥桿160帶動連接模組130從使用位置P4相對於主體110滑動至第二過渡位置P6,並使連接模組130壓縮彈性件170,如圖7B所示。
在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滑動至第二過渡位置 P6後,已壓縮變形的彈性件170提供恢復力而帶動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110自動滑動至收合位置P3。此時,彈性件170的恢復力推動連接模組130往主體110的開口112內滑動並經由連接模組130的滑槽132a帶動撥桿160往滑槽132a外側移動。連接模組130的驅動凹部138抵靠門蓋120的驅動凸部124並推動驅動凸部124轉動而帶動門蓋120相對於主體110旋轉至關閉位置P1,如圖7C所示。
此處需注意的是,當連接模組130從使用位置P4經由門蓋120的帶動而相對於主體110滑動時,若連接模組130尚未到達第二過渡位置P6而門蓋120不再帶動連接模組130,則連接模組130會受到彈性件170的恢復力而回到使用位置P4。換言之,連接模組130需經由門蓋120的帶動而相對於主體110滑動至第二過渡位置P6之後,彈性件170的恢復力才會推動連接模組130相對於主體自動地滑動至收合位置P3。
因此,連接模組130經由彈性件170的恢復力而相對於主體110滑動至收合位置P3而隱藏連接埠134,而門蓋120相對於主體110旋轉至關閉位置P1而遮蔽開口112。據此,當使用者不需使用連接埠134時,可將連接埠134收合至主體110內以避免受到灰塵污染。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主體具有一開口,連接模組位在開口內,而門蓋樞接於主體且能相對於主體旋轉以暴露或遮蔽開口。當門蓋相對於主體旋轉並暴露開口時,門蓋帶動連接模組滑動至主體外並暴露連接 埠,而當門蓋相對於主體旋轉並遮蔽開口時,門蓋帶動連接模組滑動至主體內並隱藏連接埠。
此外,在連接模組的滑動過程中,位在連接模組與底架之間的彈性件經由連接模組與底架的相對移動而產生壓縮變形並提供恢復力以推動連接模組滑動。據此,使用者需使用連接埠時,門蓋能相對於主體旋轉並帶動連接模組相對於主體滑動以暴露連接埠。當使用者不需使用連接埠時,門蓋能相對於主體旋轉並帶動連接模組相對於主體滑動以隱藏連接埠以避免連接埠受到灰塵的汙染。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電子裝置
100a‧‧‧連接埠組件
102‧‧‧外部連接頭
110‧‧‧主體
112‧‧‧開口
120‧‧‧門蓋
122‧‧‧定位凹部
124‧‧‧驅動凸部
126‧‧‧驅動部
130‧‧‧連接模組
132‧‧‧殼體
132a‧‧‧滑槽
132b‧‧‧定位凸部
134‧‧‧連接埠
136‧‧‧線路板
138‧‧‧驅動凹部
140‧‧‧底架
150‧‧‧滑動模組
152‧‧‧滑架
154‧‧‧滑桿
160‧‧‧撥桿
162‧‧‧滑軸
164‧‧‧受驅部
170‧‧‧彈性件
d1、d2、t‧‧‧距離
E1‧‧‧第一端
E2‧‧‧第二端
P1‧‧‧關閉位置
P2‧‧‧開啟位置
P3‧‧‧收合位置
P4‧‧‧使用位置
P5‧‧‧第一過渡位置
P6‧‧‧第二過渡位置
S‧‧‧工作表面
X‧‧‧滑動方向
Y‧‧‧長度方向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於連接埠組件處的立體圖。
圖2是圖1之連接埠組件的爆炸圖。
圖3A是圖1之電子裝置於門蓋處的局部側視圖。
圖3B與圖3C是圖3A之電子裝置的門蓋相對於主體旋轉的局部側視圖。
圖4是圖1之彈性件的示意圖。
圖5A至圖5C是圖3A至圖3C之連接埠組件於撥桿處的俯視圖。
圖6是圖5C之連接埠組件於撥桿處的放大圖。
圖7A至圖7C是圖1之電子裝置於門蓋處的局部側視圖。
100a‧‧‧連接埠組件
120‧‧‧門蓋
124‧‧‧驅動凸部
126‧‧‧驅動部
130‧‧‧連接模組
132‧‧‧殼體
132a‧‧‧滑槽
134‧‧‧連接埠
138‧‧‧驅動凹部
140‧‧‧底架
150‧‧‧滑動模組
160‧‧‧撥桿
162‧‧‧滑軸
164‧‧‧受驅部
X‧‧‧滑動方向
Y‧‧‧長度方向

Claims (15)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具有一開口,該開口位於該主體的一側;一門蓋,樞接於該主體且能相對於該主體旋轉於一開啟位置與一關閉位置之間以暴露或遮蔽該開口;以及一連接模組,滑設於該主體,其中當該門蓋相對於該主體旋轉至該開啟位置並暴露該開口時,該門蓋帶動該連接模組相對於該主體滑動至一使用位置,而當該門蓋相對於該主體旋轉至該關閉位置並遮蔽該開口時,該門蓋帶動該連接模組相對於該主體滑動至一收合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滑動模組,連接該主體與該連接模組,使得該連接模組經由該滑動模組滑設於該主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滑動模組包括一滑架與一滑桿,該滑桿固定於該主體,該滑架固定於該連接模組並耦接於該滑桿,該連接模組經由該滑架沿著該滑桿滑動而帶動該連接模組相對於該主體滑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門蓋具有一驅動凸部,該連接模組具有一驅動凹部,該驅動凸部配合該驅動凹部,當該門蓋相對於該主體旋轉至該開啟位置時,該驅動凸部相對於該驅動凹部的轉動帶動該連接模組相對於該主體滑動至該使用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門 蓋具有一定位凹部,該連接模組具有一定位凸部,當該門蓋相對於該主體旋轉至該開啟位置而帶動該連接模組相對於該主體滑動至該使用位置時,該定位凹部嵌合該定位凸部以將該連接模組相對於該主體固定至該使用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撥桿,該撥桿的一端樞接至該主體,該撥桿的另一端可樞轉地且可滑動地連接於該連接模組,該撥桿具有一受驅部,該門蓋具有一驅動部,當該門蓋相對於該主體旋轉至該關閉位置時,該驅動部推動該受驅部以帶動該連接模組相對於該主體滑動至該收合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撥桿的數量為兩個,該些撥桿分別樞接至該主體的該開口的兩端並可樞轉地且可滑動地連接於該連接模組的兩端,以限制該連接模組僅在垂直於該連接模組的長度方向上相對於該主體滑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連接模組具有一滑槽,該撥桿具有一滑軸,該撥桿經由該滑軸沿著該滑槽轉動及滑動而帶動該連接模組。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連接模組包括一殼體以及至少一連接埠,該殼體滑設於該主體且連接該門蓋,該連接埠設置於該殼體內,當該門蓋相對於該主體旋轉至該開啟位置時,該門蓋帶動該連接模組相對於該主體滑動至該使用位置以暴露該連接埠,而當該門蓋相對於該主體旋轉至該關閉位置時,該門蓋帶動該連接模組相對於該主體滑動至收合位置以隱藏該連接埠。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連接模組更包括一線路板,該線路板設置於該殼體內,且該連接埠安裝至該線路板。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彈性件,設置在該主體與該連接模組之間,其中在該門蓋從該關閉位置相對於該主體旋轉並帶動該連接模組相對於該主體從該收合位置滑動至一過渡位置而使該彈性件變形後,該彈性件帶動該連接模組相對於該主體滑動至該使用位置以帶動該門蓋相對於該主體旋轉至該開啟位置,而在該門蓋從該開啟位置相對於該主體旋轉並帶動該連接模組相對於該主體從該使用位置滑動至該過渡位置而使該彈性件變形後,該彈性件帶動該連接模組相對於該主體滑動至該收合位置以帶動該門蓋相對於該主體旋轉至該關閉位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彈性件為一扭力彈簧。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底架,固設於該主體內,其中該門蓋樞接於該底架,而該連接模組滑設於該底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當一外部連接頭連接於該連接模組時,該外部連接頭與該門蓋干涉而使該門蓋保持位於該開啟位置。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當該門蓋位於該開啟位置時,該門蓋係將該主體撐離於一工作表面。
TW101137329A 2011-11-16 2012-10-09 電子裝置 TWI5124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60308P 2011-11-16 2011-1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1941A true TW201321941A (zh) 2013-06-01
TWI512433B TWI512433B (zh) 2015-12-11

Family

ID=48281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7329A TWI512433B (zh) 2011-11-16 2012-10-09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21354B2 (zh)
CN (1) CN103118513B (zh)
TW (1) TWI5124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70329B1 (ko) * 2016-04-07 2022-11-23 엘에스일렉트릭(주) 다운로더 젠더 케이스
CN107681345B (zh) * 2016-08-01 2021-03-23 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09736676A (zh) * 2018-12-29 2019-05-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滑动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077288A (zh) * 2020-08-14 2022-02-22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2004383B (zh) * 2020-08-26 2021-12-07 江苏荟轩精工有限公司 一种易于安装的伺服电机驱动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33196A (en) * 1927-02-24 1929-10-29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 Electric coupling
US2441643A (en) * 1946-05-13 1948-05-18 Mickler Stanislaus Albert Protective electrical outlet receptacle
US4372629A (en) * 1980-11-10 1983-02-08 Stow/Davis Furniture Company Combination wire enclosure and wire
US4647832A (en) * 1984-07-26 1987-03-03 Pittway Corporation Three position switch for portable, rechargeable device
JPS6251091A (ja) * 1985-08-28 1987-03-05 Nintendo Co Ltd フロント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IT1215820B (it) * 1988-02-08 1990-02-22 Fata Europ Group Sistema per immagazzinare in modo automatizzato containers termici.
JPH0498770A (ja) * 1990-08-13 1992-03-31 Nippon Philips Kk 充電式電気機器
US5326140A (en) * 1993-04-12 1994-07-05 Northrop Corporation Submerged cam actuated rotary latch for front access panels
US5598319A (en) * 1993-12-29 1997-01-28 Goldstar Co., Ltd. Magnetic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game pack driver
US5864294A (en) * 1996-04-01 1999-01-26 Acer,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expanding computer function
JP4013378B2 (ja) * 1998-12-18 2007-11-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制御機器及びその治具構造
JP4005747B2 (ja) * 1999-09-29 2007-11-14 株式会社東芝 扉装置
US7483262B2 (en) * 2004-01-15 2009-01-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mputer system with multiple-connector apparatus
JP4107263B2 (ja) * 2004-05-13 2008-06-25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TWM312072U (en) * 2006-10-24 2007-05-11 Singim Internat Corp Card reader
EP1900066B1 (en) * 2006-12-21 2012-08-22 Trek 2000 International Ltd Portable data storage apparatus with connector retraction
KR101603110B1 (ko) * 2009-07-17 2016-03-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
TWM380509U (en) 2009-12-22 2010-05-11 Wistron Corp Concealable connection port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concealable connection por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8513A (zh) 2013-05-22
CN103118513B (zh) 2016-03-02
TWI512433B (zh) 2015-12-11
US8721354B2 (en) 2014-05-13
US20130122727A1 (en) 201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6141B (zh) 電子裝置
TWI512433B (zh) 電子裝置
JP5085725B2 (ja) 開閉式小型電子機器
TWI545423B (zh) 資訊設備及資訊設備的連結機構
TW202024847A (zh) 樞轉機構及可撓式電子裝置
US889700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962185B2 (en) Slide mechanism and slide-typ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lide mechanism
TWI701495B (zh)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CN109213272B (zh) 电子装置
TWI488028B (zh) 電子裝置
JP2010154149A (ja) 開閉式小型電子機器
US8547696B2 (en) Latch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M575953U (zh) Bending mechanism and flexible screen display device
JP2017091150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TWM634667U (zh) 鉸鏈
JP5554682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017021410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TWI797045B (zh) 鉸鏈
TW201327110A (zh) 電子裝置
KR101102164B1 (ko) 듀얼 힌지 소켓
JP2012093955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US20240103570A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M513381U (zh) 電子裝置
TW201410122A (zh) 旋轉機構與電子裝置
TWI549595B (zh) 旋轉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