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0854A - 電子裝置的外殼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的外殼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0854A
TW201320854A TW100140031A TW100140031A TW201320854A TW 201320854 A TW201320854 A TW 201320854A TW 100140031 A TW100140031 A TW 100140031A TW 100140031 A TW100140031 A TW 100140031A TW 201320854 A TW201320854 A TW 2013208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electronic device
receiving recess
component
ed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0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ng-Hung Cheng
Yun-Wei Tasi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01400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20854A/zh
Priority to CN2011104025682A priority patent/CN102520766A/zh
Priority to US13/338,246 priority patent/US8755190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320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085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的外殼,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以及緩衝件。第一殼體具有容置凹陷。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組裝,適於相對於第一殼體開合。緩衝件配置於第二殼體上。在閉合位置時,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疊置在一起,容置凹陷相對遠離第二殼體凹入,而緩衝件面向第一殼體,且緩衝件實質上重疊於容置凹陷的邊緣。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的外殼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的外殼。
随著科技的發展,電子裝置已經和人類的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普遍來說,可開合的電子裝置是由兩殼體組成,其中的一個殼體(以下稱第一殼體)可用來容置輸入裝置以及系統,而另外一個殼體(以下稱第二殼體)可用來設置顯示模組。由於可開合的電子裝置在不使用之時,可以將第一與第二殼體閉合,因此具有保護內部的顯示裝置及/或輸入裝置的功能。為避免閉合時產生誤觸的情形,通常可開合的電子裝置的第一殼體會設置有凹陷區以容納輸入裝置,因而在第一殼體面向第二殼體的表面形成高低斷差。
當閉合的電子裝置受到按壓時,第二殼體可能抵頂於第一殼體中對應於凹陷區的邊緣(也就是斷差所在位置),因而發生應力集中的現象。此時,第二殼體上的顯示裝置會受到壓迫,而可能產生亮點或是破損的現象。隨著電子裝置朝向輕薄化的發展,電子裝置的顯示裝置的厚度也逐漸地減少,因此,上述凹陷區之邊緣所造成的應力集中現象會更加的明顯,使得顯示裝置之亮點或是破損的情形更加明顯。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的外殼,其具有緩衝的能力,以減少電子裝置損壞的現象。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外殼設計有助於避免元件之損壞。
本發明提出一種電子裝置的外殼,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以及緩衝件。第一殼體具有容置凹陷。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組裝,且適於相對於第一殼體開合。緩衝件配置於第二殼體上。在閉合位置時,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疊置在一起,容置凹陷相對遠離第二殼體凹入,而緩衝件面向第一殼體,且緩衝件實質上重疊於容置凹陷的邊緣。
本發明提出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顯示模組以及緩衝件。第一殼體具有容置凹陷。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組裝在一起,適於相對於第一殼體開合。顯示模組容置於第二殼體內,且第二殼體暴露出顯示模組的顯示面。緩衝件配置於第二殼體上,且位於顯示模組與第二殼體之間。在閉合位置時,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疊置在一起,容置凹陷相對遠離第二殼體凹入,顯示面面向第一殼體,且緩衝件實質上重疊於容置凹陷的邊緣。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容置凹陷的邊緣構成橫跨第一殼體之線性軌跡。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容置凹陷的邊緣圍成封閉的圖案。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殼體的容置凹陷適於容置鍵盤、觸控板或按鍵。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殼體包括彼此組裝在一起的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緩衝件配置於第一部件上,且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閉合時,第二部件位於第一部件與第一殼體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殼體適於容置顯示模組,顯示模組挾持於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之間,緩衝件位於顯示模組與第一部件之間,且第二部件具有開口以暴露出顯示模組的顯示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緩衝件構成連續的圖案。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緩衝件包括多段不連續的圖案。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緩衝件由海綿、金屬墊片或橡膠所構成。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緩衝件的硬度小於第一殼體的硬度。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容置凹陷的深度d實質上約為1.6mm至2.0mm。
基於上述,本發明之電子裝置的外殼包括了兩殼體,即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其中第一殼體上設置有容置其他元件的凹陷,而第二殼體上設置有緩衝件。此緩衝件於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處於閉合的位置時實質上重疊於容置凹陷的邊緣。因此,使用此外殼的電子裝置於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處於閉合的位置時若受到外來的壓力,緩衝件可以分散應力,以減少電子裝置產生損壞的現象。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的示意圖。圖1B為圖1A之電子裝置100的外殼110的示意圖。另外,圖1C為圖1A之電子裝置100處於閉合狀態下,沿剖線A-A’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A、圖1B以及圖1C,本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包括第一殼體120、第二殼體140、顯示模組160以及緩衝件180。第一殼體120具有容置凹陷122。第二殼體140可與第一殼體120組裝在一起,且其適於相對於第一殼體120開合,以構成電子裝置100的外殼110。顯示模組160容置在第二殼體140內,且第二殼體140暴露出顯示模組160的顯示面160a。緩衝件180配置在第二殼體140上,且其位於顯示模組160與第二殼體140之間。
一般而言,第一殼體120上會設置有容置凹陷122而在第一殼體120面向第二殼體140的表面上形成高度有變化的斷差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容置凹陷122的邊緣124可以視為此段差結構的稜線部分,且稜線部分的樣態可以為線狀或是具有寬度的帶狀斜坡。也就是說,圖1A與圖1B中雖以線條繪製此處所描述的邊緣124,但邊緣124可以是具有寬度的帶狀區域。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殼體120中例如具有至少兩種容置凹陷122,其包括容置凹陷122a以及容置凹陷122b。容置凹陷122a的邊緣124a以及容置凹陷122b的邊緣124b分別圍成封閉的圖案,此圖案例如為框型。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容置凹陷122的邊緣124可以構成非封閉的圖案。
容置凹陷122a與容置凹陷122b可分別用以配置輸入介面126a與輸入介面126b。輸入介面126a例如為鍵盤,而輸入介面126b例如為觸控墊。須注意的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輸入介面126例如為按鍵、其他適合的輸入介面或是感測器等其他的元件。此外,本發明之電子裝置100的容置凹陷122的數目也不受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容置凹陷122的數目也可以是一個、三個或是其他適當的數目,端視設計者的需求而定。
第二殼體140包括第一部件142以及第二部件144,其中,緩衝件180配置於第一部件142上,且第一部件142與第二部件144組裝在一起後便形成第二殼體140。緩衝件180例如為海綿、金屬墊片或橡膠所構成。具體來說,緩衝件180的硬度小於第一殼體120的硬度以便提供所需的緩衝功能。此外,第二殼體140中可以容置顯示模組160,且顯示模組160是挾持於第一部件142與第二部件144之間,而緩衝件180則是位於第一部件142與顯示模組160之間。並且,第二部件144具有開口144S以暴露出顯示模組160的顯示面160a。
當第一殼體120與第二殼體140閉合時(即如圖1C所繪示的狀態),第二殼體140與第一殼體120會疊置在一起,且顯示模組160的顯示面160a會面向第一殼體120。此外,第二部件142位於第一殼體120與顯示模組160之間。容置凹陷122則是相對遠離於第二殼體140的方向凹入,且凹入的深度d例如約為1.6 mm至2.0mm之範圍。
當本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處於圖1C所示之閉合位置時,緩衝件180是重疊於對應容置凹陷122的邊緣124而設置。換言之,第一殼體120之容置凹陷122的邊緣124對應到第二殼體140之區域M時,緩衝件180是設置於區域M中的第一部件142上。
請再參考圖1C,當外力P由第二殼體140往第一殼體120的方向施力於電子裝置100時,由於容置凹陷122a的邊緣124a為斷差結構處,因此容置凹陷122a的邊緣124a會對第二殼體140的區域M造成應力集中的現象。此時,由於緩衝件180設置於區域M中的第二殼體140上以與容置凹陷122a的邊緣124a重疊,且緩衝件180的硬度小於第一殼體120的硬度,因此緩衝件180可以將應力分散到緩衝件180的整體面積中,以減少容置凹陷122a的邊緣124a對區域M中顯示模組160造成的壓力。
換言之,由於緩衝件180的硬度小於第一殼體120的硬度,因此緩衝件180具有將應力分散的衝緩效果。此外,緩衝件180的面積大於其重疊的容置凹陷122a的邊緣124a的面積,因此緩衝件180可減低外力對第二殼體140的區域M所造成的壓力,以降低顯示模組160所受的壓力。如此一來,就可以大幅減少顯示模組160因受力而產生亮點或是破損的情形。
具體而言,圖2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中容置凹陷122a與緩衝件180的分佈示意圖。須說明的是,為了避免重複說明,在以下的圖式中只繪示出容置凹陷122a與對應之緩衝件180的分佈,而省略容置凹陷122b與對應之緩衝件180的分佈。請參考圖2A,在本實施例中,緩衝件180為不連續的且可以具有多個區段,其中這些區段實質上是沿著框型軌跡設置。當緩衝件180設置於圖1B所繪示的外殼110上時,緩衝件180所定義出來的框型軌跡例如與容置凹陷122a的邊緣124a相對應。也就是說,圖1B的外殼110在第一殼體120與第二殼體140彼此疊置而處於閉合狀態下,緩衝件180垂直地投影於第一殼體120上的投影面積可以覆蓋住或是至少部分地重疊於邊緣124a。
換言之,當第一殼體120與第二殼體140係以一樞接軸樞接在一起時,本實施例的設計可使得緩衝件180至樞接軸的距離實質上等於容置凹陷122之邊緣124至樞接軸的距離。或是,緩衝件180之框型軌跡的邊緣至樞接軸的距離實質上等於容置凹陷122之邊緣124至樞接軸的距離。另外,若以外殼110的邊界為參考依據時,本實施例的設計可使得緩衝件180至外殼110的邊界的距離實質上等於容置凹陷122之邊緣124至外殼110的邊界的距離。或是,緩衝件180之框型軌跡的邊緣至外殼110的邊界的距離實質上等於容置凹陷122之邊緣124至外殼110的邊界的距離。
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緩衝件180也可以構成連續的框型軌跡。以下特舉數個實施例以說明緩衝件180與容置凹陷122a的邊緣124a之分佈。須注意的是,在以下的實施例中,與前述實施例相同或相似的構件將採用相同的標號來作說明。另外,以下實施例係在圖1A~1C之第一殼體120與第二殼體140彼此疊置而處於閉合狀態下來描述緩衝件180與容置凹陷122a的相對關係。當第一殼體120與第二殼體140處於張開狀態時緩衝件180與容置凹陷122a將處於不平行的不同平面上而無以下描述之相對關係。
圖2B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中容置凹陷122a與緩衝件180的分佈示意圖。請參考圖2B,在此實施例中,緩衝件180是沿著於容置凹陷122a的邊緣124a連續地分佈,以形成連續性的框型圖案。
圖2C是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中容置凹陷122a與緩衝件180的分佈示意圖。請參考圖2C,在此實施例中,緩衝件180是沿著容置凹陷122a的邊緣124a分佈。當邊緣124a構成矩形圖案時,矩形圖案每一側邊上的緩衝件180可分成兩段以上,以形成不連續的框型圖案。
圖2D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中容置凹陷122a與緩衝件180的分佈示意圖。請參考圖2D,在此實施例中,緩衝件180重疊於整個容置凹陷122a之上,且第一殼體120與第二殼體140彼此疊置而處於閉合狀態下,緩衝件180於第一殼體120上的投影面積大於容置凹陷122a的面積。
由上述圖2A至圖2D中所述之電子裝置100中容置凹陷122a與緩衝件180的分佈可知,本發明之緩衝件180是實質上重疊於容置凹陷122a的邊緣124a。換言之,第一殼體120與第二殼體140彼此疊置而處於閉合狀態下,緩衝件180可以是連續地完整覆蓋或不連續地分段覆蓋於容置凹陷122a的邊緣124a。因此,只要緩衝件180設置於對應容置凹陷122a的邊緣124a的區域M中之第二部件144上,就可以發揮分散應力的效果。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複贅述。
圖3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a的示意圖。為了清楚繪示本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a之各構件的配置,以下特將電子裝置100a的外殼110a獨立繪示。圖3B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a的外殼110a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3A以及圖3B,本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a包括第一殼體120、第二殼體140、顯示模組160以及緩衝件180。
第一殼體120具有容置凹陷122。第二殼體140可與第一殼體120組裝在一起,且其適於相對於第一殼體120開合而構成電子裝置100a的外殼110a。第二殼體140包括彼此組裝在一起的第一部件142以及第二部件144,第二部件144具有開口144S。顯示模組160容置在第二殼體140內,且第二部件144的開口144S暴露出顯示模組160的顯示面160a。緩衝件180配置在第二殼體140上,且其位於顯示模組160與第二殼體140之間。上述之電子裝置100a於閉合之位置時,容置凹陷122是相對遠離第二殼體140凹入,且衝緩件180實質上重疊於容置凹陷122的邊緣124。
本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a之構件的配置以及材料與前述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相似,相似之處不再重複贅述。惟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a的容置凹陷122a的邊緣124a構成橫跨第一殼體120的兩條線性軌跡T。具體而言,前述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之容置凹陷122a的形狀為框型的凹陷,而本實施之電子裝置100a之容置凹陷122a的形狀為帶狀的凹陷,因此容置凹陷122a的邊緣124a可構成兩條橫佈於第一殼體120上之線性軌跡T。
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a中容置凹陷122與緩衝件180的分佈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3B以及圖4,當圖3B的第一殼體120與第二殼體140彼此疊置而處於閉合狀態下,本實施例之緩衝件180例如重疊於容置凹陷122a的邊緣124a之上,且緩衝件180分別連續地覆蓋於容置凹陷122a的邊緣124a所構成的兩條線性軌跡T上。然而,與圖2C以及圖2D類似地,本實施例之緩衝件180也可以是分段地重疊於對應容置凹陷122a的邊緣124a處或是整體地重疊於對應容置凹陷122a的面積。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電子裝置的外殼之第一殼體上具有容置凹陷,且第二殼體上設置緩衝件。在電子裝置閉合的位置中,顯示模組位於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第一部件之間。緩衝件則位於顯示模組與上述第一部件之間,且緩衝件實質上重疊於容置凹陷的邊緣。當電子裝置於閉合的狀態下受到外力的擠壓時,容置凹陷的邊緣會對顯示模組造成應力集中的現象。由於緩衝件位於顯示模組與第一部件之間,且緩衝件的硬度小於第一殼體的硬度,因此緩衝件可以將此應力分散,以減少應力集中於顯示模組中對應容置凹陷的邊緣之區域。如此一來,可以進一步減少本發明之電子裝置產生亮點或缺損的現象。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電子裝置
110、110a...外殼
120...第一殼體
140...第二殼體
122a、122b、122...容置凹陷
124a、124b、124...邊緣
126a、126b、126...輸入介面
142...第一部件
144...第二部件
144S...開口
160...顯示模組
160a...顯示面
180...緩衝件
M...區域
d...深度
A-A’...剖線
P...外力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1B為圖1A之電子裝置的外殼的示意圖。
圖1C為圖1A之電子裝置處於閉合狀態下,沿剖線A-A’的剖面示意圖。
圖2A至圖2D是本發明數個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中容置凹陷與緩衝件的分佈示意圖。
圖3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3B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外殼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中容置凹陷與緩衝件的分佈示意圖。
100...電子裝置
120...第一殼體
140...第二殼體
122a、122b、122...容置凹陷
126a、126b、126...輸入介面
142...第一部件
144...第二部件
144S...開口
160...顯示模組
160a...顯示面
180...緩衝件
M...區域
d...深度
A-A’...剖線

Claims (21)

  1. 一種電子裝置的外殼,包括:一第一殼體,具有一容置凹陷;一第二殼體,與該第一殼體組裝在一起,適於相對於該第一殼體開合;以及一緩衝件,配置於該第二殼體上,在一閉合位置時,該第二殼體與該第一殼體疊置在一起,該容置凹陷相對遠離該第二殼體凹入,而該緩衝件面向該第一殼體,且該緩衝件實質上重疊於該容置凹陷的邊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外殼,其中該容置凹陷的邊緣構成橫跨該第一殼體之兩線性軌跡。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外殼,其中該容置凹陷的邊緣圍成一封閉的圖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外殼,其中該第一殼體的該容置凹陷適於容置一鍵盤、一觸控板或一按鍵。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外殼,其中該第二殼體包括彼此組裝在一起的一第一部件以及一第二部件,該緩衝件配置於該第一部件上,且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閉合時,該第二部件位於該第一部件與該第一殼體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外殼,其中該第二殼體適於容置一顯示模組,該顯示模組挾持於該第一部件與該第二部件之間,該緩衝件位於該顯示模組與該第一部件之間,且該第二部件具有一開口以暴露出該顯示模組的顯示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外殼,其中該緩衝件構成一連續的圖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外殼,其中該緩衝件包括多段不連續的圖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外殼,其中該緩衝件由海綿、金屬墊片或橡膠所構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外殼,其中該緩衝件的硬度小於該第一殼體的硬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外殼,其中該容置凹陷的深度實質上約為1.6mm至2.0mm。
  12.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殼體,具有一容置凹陷;一第二殼體,與該第一殼體組裝在一起,適於相對於該第一殼體開合;一顯示模組,容置於該第二殼體內,且該第二殼體暴露出該顯示模組的一顯示面;以及一緩衝件,配置於該第二殼體上,位於該顯示模組與該第二殼體之間,在一閉合位置時,該第二殼體與該第一殼體疊置在一起,該容置凹陷相對遠離該第二殼體凹入,該顯示面面向該第一殼體,且該緩衝件實質上重疊於該容置凹陷的邊緣。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輸入介面,配置於該第一殼體的該容置凹陷中。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輸入介面包括一鍵盤、一觸控墊或一按鍵。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容置凹陷的邊緣構成橫跨該第一殼體之兩線性軌跡。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容置凹陷的邊緣圍成一封閉的圖案。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緩衝件構成一連續的圖案。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緩衝件包括多段不連續的圖案。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緩衝件由海綿、金屬墊片或橡膠所構成。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緩衝件的硬度小於該第一殼體的硬度。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容置凹陷的深度實質上約為1.6mm至2.0mm。
TW100140031A 2011-11-02 2011-11-02 電子裝置的外殼及電子裝置 TW2013208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0031A TW201320854A (zh) 2011-11-02 2011-11-02 電子裝置的外殼及電子裝置
CN2011104025682A CN102520766A (zh) 2011-11-02 2011-11-30 电子装置的外壳及电子装置
US13/338,246 US8755190B2 (en) 2011-11-02 2011-12-28 Housing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0031A TW201320854A (zh) 2011-11-02 2011-11-02 電子裝置的外殼及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0854A true TW201320854A (zh) 2013-05-16

Family

ID=46291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0031A TW201320854A (zh) 2011-11-02 2011-11-02 電子裝置的外殼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55190B2 (zh)
CN (1) CN102520766A (zh)
TW (1) TW20132085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3471B (zh) * 2017-07-07 2018-08-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電腦裝置與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1402B2 (ja) * 2013-03-01 2017-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および移動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5628A (ja) 1998-09-28 2000-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緩衝構造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CN2525573Y (zh) * 2001-10-23 2002-12-1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脑及其撞击缓冲装置
US20060002066A1 (en) * 2004-07-01 2006-01-05 Doczy Paul J Method for protecting the display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from scratching
JP4528590B2 (ja) * 2004-09-28 2010-08-18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CN2886633Y (zh) * 2005-05-25 2007-04-04 伦飞电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脑显示面板之防压保护背盖
TW200904724A (en) 2007-07-24 2009-02-01 Wei-Chang Lin Portable box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portable box
TWM364889U (en) 2009-03-12 2009-09-11 Quanta Comp Inc Fold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TWM374247U (en) 2009-09-11 2010-02-11 Pegatron Corp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housing thereof
JP4920098B2 (ja) * 2010-06-18 2012-04-18 株式会社東芝 モバイル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2026511A (zh) * 2010-12-15 2011-04-20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JP5073068B2 (ja) * 2011-02-14 2012-11-14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US8837143B2 (en) * 2011-11-25 2014-09-16 Htc Corporatio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3471B (zh) * 2017-07-07 2018-08-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電腦裝置與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55190B2 (en) 2014-06-17
US20130107490A1 (en) 2013-05-02
CN102520766A (zh) 2012-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79690A1 (en) Support, displa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887909B2 (en) Protective encasing for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JP2005275103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バックライト
CN110275337B (zh) 显示装置
JP4420227B2 (ja) 電磁シールド構造
WO2015097938A1 (ja) 電子機器
TW201320854A (zh) 電子裝置的外殼及電子裝置
JP5655944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および、防水カバー
TWI516184B (zh) 保護結構及其電子裝置
JP2005332111A (ja) 情報処理装置
WO2022202112A1 (ja) 電子機器
JP6949643B2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04354731A (ja) 電子機器
JP5868089B2 (ja) カメラアクセサリ
JP5302656B2 (ja) スライド式電子機器
US20110249423A1 (en) Lighting Keyboard
CN112602145B (zh) 显示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JP2011248738A (ja) 表示装置
JP2009014854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78464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機殼結構
JP2013232475A (ja) 防塵構造、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CN102469185B (zh) 具有壳体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JP2014082451A (ja) 電子機器
JP2003156151A (ja) ガスケット
JP7344250B2 (ja) 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