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7871A - 觸控感測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觸控感測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7871A
TW201317871A TW100138478A TW100138478A TW201317871A TW 201317871 A TW201317871 A TW 201317871A TW 100138478 A TW100138478 A TW 100138478A TW 100138478 A TW100138478 A TW 100138478A TW 201317871 A TW201317871 A TW 2013178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touch
original
points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8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42298B (zh
Inventor
shun-li Wang
Jyun-Sian Li
Chih-Chang Lai
Original Assignee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01384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42298B/zh
Priority to US13/441,013 priority patent/US9753578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317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7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2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22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6Touch location disambigu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威測方法,用於一觸控面板。觸控成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接收複數個感測點之複數個威測值,以依據威測值來計算複數個威測差異值。繼之,依據成測差異值之至少之一者(譬如為一最大者)來決定一觸碰閣值。然後,將感測差異值與所決定的觸趣閥值作比較,並依據比較結果來判斷被觸碰成測點的座標位置。

Description

觸控感測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感測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用於觸控面板的觸控感測方法。
隨著多點觸控(multi-touch)技術的需求增加,電容觸控技術已成為觸控面板技術的主流之一。由於人體是良好導體,故當人體靠近電容式觸控面板時,電容式觸控面板之透明電極與人體間之靜電結合所產生的電容會改變。因此,藉由檢測電容式觸控面板上之感測線的電容變化,就可得知觸碰點的位置。
為了使觸控面板能確實偵測到感測線的電容變化,習知技藝者在製作觸控面板時,會將沿X、Y方向排列之感測線的面積設計在一定的大小。然而,上述作法會使感測線的數量受到限制,從而降低觸碰座標的解析度。
針對上述問題,便有人提出利用線性內插法來增加觸碰座標之解析度的技術。詳細而言,當手指接觸觸控面板時,被手指接觸到之感測線與環境電容的差異值會增加,從而使得上述之差異值高於觸碰閥值(threshold)。為了提升觸碰座標的精確度,系統會利用相鄰之感測線的差異值進行線性內差運算,以得到觸碰點的確切座標。然而,由於觸控面板能夠解析的手指觸碰數目仍由X、Y方向之感應線的數量所決定,故觸控面板可解析的手指數目並不會因為線性內插法而有所提升。舉例而言,當兩指過於靠近時,位於兩指間下方之感測線的差異值亦會高於感測閥值,從而造成兩點觸控被誤判為單一觸控的情形。如此一來,將會得到錯誤的觸碰座標。
另一方面,在理想的多指觸控操作下,雖是預設使用者利用指尖有效的小面積來觸摸觸控面板,但使用者也很容易用指腹觸碰觸控面板而造成大面積的按壓。除此之外,使用者也常無意地將手掌或大拇指部份擺放在觸控面板上而造成大面積的按壓。此種大面積的按壓常會使系統因為接觸面之電容分布不均以及環境雜訊的影響,而有一個接觸點誤判為兩個接觸點的情況。或者,也會有系統因雜訊的影響,而使得量測的座標位置隨時間不斷改變而造成座標漂移的現象,從而無法得到正確的觸碰座標。
由上述可知,習知之觸控面板所採用的線性內插法無法解決手指間距離解析度不足所造成的座標誤判,也無法正確偵測大面積接觸點的座標位置。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感測方法,其能提升觸控位置的判斷精確度。
本發明提出一種觸控感測方法,用於一觸控面板。觸控感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接收複數個感測點之複數個感測值,以依據感測值來計算複數個感測差異值。繼之,依據感測差異值之至少之一者來決定一觸碰閥值。然後,將感測差異值與所決定的觸碰閥值作比較,並依據比較結果來判斷感測點當中何者被觸碰。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可依據該些感測差異值當中之一最大者來決定該觸碰閥值。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依據感測差異值當中之最大者來決定觸碰閥值之步驟包括:將最大的感測差異值與一預設值比較以及依據一比較結果來決定觸碰閥值。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依據比較結果來決定觸碰閥值之步驟包括:當最大的感測差異值大於預設值時,調高觸碰閥值。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依據比較結果來決定觸碰閥值之步驟係包括:當最大的感測差異值小於預設值時,調低觸碰閥值。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依據感測值來計算複數個感測差異值的步驟包括:依據感測值計算複數個原始感測差異值,以及將原始感測差異值進行一轉換以產生感測差異值。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兩相鄰感測點所對應之感測差異值的差值係大於兩相鄰感測點所對應的原始感測差異值的差值。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轉換為二維梯度濾波轉換。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觸控感測方法更包括:依據感測點的位置與原始感測差異值的大小決定二維梯度濾波操作中所使用之複數個濾波參數之大小。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觸控感測方法更包括以下步驟。依據所判斷出之複數個感測點來獲得涵蓋上述之感測點之一至多個觸碰區域。繼之,依據上述之觸碰區域各自之多個感測點之位置,並利用上述之感測點之原始感測差異值作為權重,以獲得上述之觸碰區域各自之一至多個重心觸碰位置。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依據所判斷出之複數個感測點來獲得涵蓋上述之感測點之一至多個觸碰區域之步驟係包括:依據所判斷出之感測點來獲得一至多個原始觸碰區域,以及將上述之原始觸碰區域當中之至少之一者進行擴張,以獲得上述之一至多個觸碰區域。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一至多個觸碰區域當中至少之一者包括兩個以上之原始觸碰區域。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依據所判斷出之感測點來獲得一至多個原始觸碰區域之步驟係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循序搜尋感測差異值高於觸碰閥值之感測點。繼之,若一感測點高於觸碰閥值,則判斷感測點是否與任一先前所判斷之原始觸碰區域相鄰。然後,若上述之感測點未與任一先前判斷的原始觸碰區域相鄰,則決定上述之感測點屬於一新的原始觸碰區域,否則判斷上述之感測點屬於上述之相鄰的先前所判斷的原始觸碰區域。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藉由依據感測差異值之一最大者來動態調整觸碰閥值,並透過比較感測差異值與觸碰閥值來決定被觸碰的感測點,能使觸控面板無論在感測信號強或弱時都能精確地偵測到被觸碰的感測點,故能提供良好的觸控功能。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感測方法的一概括流程圖。本實施例之觸控感測方法適用於一觸控面板,且觸控面板例如為電容式觸控面板。請參照圖1A,觸控感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接收複數個感測點之複數個感測值,以依據感測值來計算複數個感測差異值(步驟S110)。繼之,依據感測差異值之至少之一者(較佳為一最大者)來決定一觸碰閥值(touch threshold value)(步驟S120)。然後,將感測差異值與所決定的觸碰閥值作比較,並依據比較結果來判斷感測點當中何者被觸碰(步驟S130)。此實施例之一獨特特徵在於動態地根據感測差異值來決定觸碰閥值,俾以提升觸碰偵測之精確度。關於步驟S110至步驟S130的詳細過程將於後續內容進行說明。
圖1B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圖1A之觸控感測方法之一細部流程圖,用以進一步說明圖1A中各步驟之實施過程。首先,於實施圖1A之步驟110以產生感測差異值時,較佳是實施一感測差異值之轉換程序,以增加感測差異值彼此之間的差距,從而提升觸碰偵測之精確度。方法譬如是採用下述步驟:接收複數個感測點之複數個感測值(步驟S710);繼之,依據上述之感測值計算複數個原始感測差異值,並將上述之原始感測差異值進行轉換以產生感測差異值(步驟S720)。此處之轉換,舉例而言,可為二維梯度濾波轉換。
然後,於實施圖1A之步驟120以利用感測差異值來決定觸碰閥值時,譬如可包括下述步驟:判斷感測差異值之一最大者是否大於一預設值(步驟S730)。當最大的感測差異值大於預設值時,調高觸碰閥值(步驟S740)。反之,調低觸碰閥值(步驟S750)。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係舉例說明調整觸碰閘值之較佳方式。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其餘可依據感測差異值(無論有否經過轉換)來動態依據觸碰閥值之其他方式,亦可依照設計需求加以採用。舉例而言,於其他實施例中,可依據感測差異值當中之複數者來調整觸碰閥值。如此一來,觸碰閥值之大小可以動態地取決於感測差異值當中之一或多者之大小,進而提升觸碰偵測之精確度。
再來,於實施圖1A之步驟130時,可採用重心計算法來計算觸碰位置。此外,亦可將原始觸碰區域進行擴張,以增加觸碰偵測之精確性。更具體言之,首先可依據感測點之感測差異值與調整後的觸碰閥值決定一至多個原始觸碰區域(步驟S760)。繼之,將上述之原始觸碰區域當中之至少之一者進行擴張,以獲得一至多個觸碰區域(步驟S770)。最後,以重心法計算各個觸碰區域的重心觸碰位置(步驟S780)。
關於步驟S710至步驟S780的詳細過程將於後續內容進行說明。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係將各步驟之實施細節繪示於同一實施例中,然而實際上不限於此,而可分開實施於不同實施例中。舉例而言,於其他實施例中,動態調整觸碰閥值後,可以採用其他種類的演算法來獲得觸碰位置。或是,於其他實施例中,可省略轉換感測差異值之步驟,但仍依照上述或其他種方式來動態地調整觸碰閥值以獲得觸碰區域,並進而以上述或其他種方式獲得觸碰位置。或是,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不動態調整觸碰閥值(亦即採用固定的觸碰閥值),卻依照重心計算法及/或擴張觸控區域。換言之,上述步驟S110至S130可依照設計需求來加以組合或修正。所以,任何採用上述步驟S110至S130當中之一至多者之實施細節亦屬於本發明之範疇。
圖2A與圖2B為用以說明圖1A與1B之步驟S110的示意圖,其中圖2A為一觸控面板的部份簡化示意圖。詳言之,圖2A僅示意地繪示九個感測點110,且每一感測點110對應一個濾波參數a、b或c。
在本實施例中,步驟S110中依據複數個感測值來計算複數個感測差異值的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驟。首先,依據上述之感測值來計算複數個原始感測差異值,例如圖2B左側所示之感測差異值D(X9,Y4)、D(X10,Y4)與D(X11,Y4)。然後,將這些原始感測差異值進行轉換以產生感測差異值,例如圖2B右側所示之感測差異值D’(X9,Y4)、D’(X10,Y4)與D’(X11,Y4),俾以增加不同感測點之感測差異值間的差距,進一步提升感測精確度。較佳地,所進行的轉換譬如是二維梯度濾波轉換,其可利用一個3×3的二維梯度濾波器來達成。
更具體言之,此二維梯度濾波轉換可以下列方程式表示:
D'(2,2)=c×D (1,1)-b×D (2,1)+c×D (3,1)-b×D (1,2)+a×D (2,2)-b×D (3,2)+c×D (1,3)-b×D (2,3)+c×D (3,3)其中D’(2,2)為感測點116的感測差異值,D(2,2)為感測點116的原始感測差異值,而D(1,1)~D(3,1)、D(1,2)、D(3,2)、D(1,3)~D(3,3)為感測點116周圍之感測點118的原始感測差異值。a、b、c代表此二維梯度濾波操作中所使用之濾波參數。值得注意的是,濾波參數a、b、c的大小可以依據感測點110的位置與原始感測差異值D(1,1)~D(3,1)、D(1,2)~D(3,2)、D(1,3)~D(3,3)的大小來決定。另外,濾波參數a、b、c的大小例如為a>b>c。
圖2B為使用圖2A之方法之原始感測差異值與感測差異值的比較示意圖。如圖2B所示,在被手指觸碰的三個感測點上,此方法能將這些感測點的原始感測差異值D(X9,Y4)、D(X11,Y4)與D(X10,Y4)分別調整為感測差異值D’(X9,Y4)、D’(X11,Y4)與D’(X10,Y4)。值得注意的是,經過此調整後,兩相鄰感測點所對應之感測差異值D’(X11,Y4)與D’(X10,Y4)的差值H1’大於相鄰感測點所對應之原始感測差異值D(X11,Y4)與D(X10,Y4)的差值H1;類似地,另外兩個相鄰感測點所對應之感測差異值D’(X10,Y4)與D’(X9,Y4)的差值H2’大於相鄰感測點所對應的原始感測差異值D(X10,Y4)與D(X9,Y4)的差值H2。
舉例而言,圖3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此兩個相鄰感測點可為圖3A中之相鄰感測點114與112。由於經過上述轉換後,圖3A之相鄰兩感測點112與114的觸控解析度可獲得提升,因此觸控面板100較不會發生將多個觸碰點誤判為一個觸碰點的情況。更具體言之,如圖2B左邊所示,在未將原始感測差異值D(X9,Y4)、D(X10,Y4)與D(X11,Y4)進行轉換的情況下,會有原始感測差異值D(X9,Y4)、D(X10,Y4)與D(X11,Y4)皆大於觸碰閥值Vt1的情況產生,從而發生將兩個觸碰點誤判為一個觸碰點的情況。反之,如圖2B右邊所示,在經過上述轉換後,由於僅有感測差異值D’(X9,Y4)與D’(X11,Y4)高於觸碰閥值Vt1,故圖3A之觸碰面板110能判斷出對應手指f1、f2之感測點112的觸碰座標為(X9,Y4)與(X11,Y4)。換言之,藉由改變按壓觸控面板100時感測線所偵測之原始感測差異值,以提升兩指按壓之解析度,可以有效避免習知技術之兩個觸碰點誤判為一個觸碰點的情況。
接下來,請同時參考圖3A與圖3B,其為用以說明圖1A與1B之步驟S120的示意圖。圖3B為圖3A之感測點之感測差異值與觸碰閥值的比較示意圖。以下將會詳細說明,感測差異值的大小一般會隨手指與感測線之距離而變動,故若固定以相同的觸碰閥值作為判斷觸碰事件是否發生的依據,很容易會發生誤判的情況。而動態地依據感測差異值來調整觸碰閥值之大小,便可以有效地避免此誤判情況發生。
請參照圖3A,觸控面板100包括複數條感測線X1~X12(僅示意地繪示12條)與複數條感測線Y1~Y8(僅示意地繪示8條)。其中感測線X1~X12沿X方向排列,且感測線Y1~Y8沿Y方排列。感測線X1~X12與Y1~Y8組成複數個感測點110,且感測點110的座標位置係以感測線X1~X12與Y1~Y8來加以定義。舉例而言,感測點110’的座標位置可表示為(X3,Y7)。另外,每一感測點110對應一感測值,且觸控面板100是透過感測點110之感測值與環境電容的感測差異值來判斷哪個感測點110被觸碰。除此之外,為了提升觸碰座標的精確度,亦可利用相鄰之感測線的感測值進行線性內差運算,以得到更細緻的觸碰座標。
請同時參照圖3A與圖3B,當對應感測線X9、X11與Y4上的感測點112被手指f1、f2按壓時,感測點112的感測值會上升,從而使得感測點112與環境電容的感測差異值D’(X9,Y4)、D’(X11,Y4)增加。應注意的是,由於此時手指f1、f2是位於感測線X9、X11與Y4的中央,故相較於其他的感測線X1~X8、X10、X11~X12、Y1~Y3、Y5~Y8而言,對應感測線X9、X11與Y4的感測點112會產生較大的感測差異值D’(X9,Y4)、D’(X11,Y4)。另外,由於位於感測線X9與X11間的感測線X10亦有被手指f1、f2略微觸碰到,故對應感測線X10與Y4之感測點114所產生的感測差異值D’(X10,Y4)會小於感測差異值D’(X9,Y4)、D’(X11,Y4),且大於其他感測點110之感測差異值。由圖3B可知,由於僅有感測差異值D’(X9,Y4)、D’(X11,Y4)大於觸碰閥值Vt1,故觸控面板100便能據以判斷感測點110當中何者被觸碰。在本實施例中,被觸碰之感測點112的觸碰座標例如為(X9,Y4)與(X11,Y4)。然而,在實際操作上,感測點112的觸碰座標亦可是利用線性內插法,透過相鄰感測線X9與X10或相鄰的感測線X10與X11內插出更為精確的觸碰座標。
值得一提的是,感測點110之感測差異值的大小係隨手指f1、f2與感測線X1~X12、Y1~Y8之距離的增加而減少。舉例而言,如圖4A與圖4B所示,當手指f1、f2是按壓在兩條感測線X9、X10之間以及X10、X11之間,而非感測線X9、X11的中央時,對應感測線X9、X11與Y4之感測點112的感測差異值D’(X9,Y4)、D’(X11,Y4)會小於圖3B的感測差異值D’(X9,Y4)、D’(X11,Y4),且圖4B之感測差異值D’(X9,Y4)、D’(X11,Y4)皆小於觸碰閥值Vt1。如此一來,若固定以觸碰閥值Vt1作為判斷觸碰事件是否發生的依據,觸控面板100將會因感測差異值D’(X9,Y4)、D’(X11,Y4)皆小於觸碰閥值Vt1的關係而錯誤地判斷感測點112被觸碰。
圖1A與1B之實施例所提出的觸控感測方法,依據感測差異值的大小動態調整觸碰閥值的方法,便可以有效解決上述誤判問題。如圖4B所示,由於觸碰閥值Vt1被調低為觸碰閥值Vt2,因此觸控面板100能正確地判斷出感測點112被手指f1、f1觸碰,其中感測點112的觸碰座標例如為(X9,Y4)與(X11,Y4)。
如圖1A與1B之相關說明中曾述,於實施圖1A之步驟S120時,可依據感測點110的感測差異值之一最大者(例如感測差異值D’(X11,Y4))來決定觸碰閥值Vt1、Vt2。而決定觸碰閥值Vt1、Vt2的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將圖3B與圖4B之最大的感測差異值D’(X11,Y4)與一預設值比較(步驟S730)。繼之,依據比較結果來決定觸碰閥值。詳言之,當最大的感測差異值D’(X11,Y4)小於上述之預設值時,則調低觸碰閥值(步驟S750)。舉例而言,將觸碰閥值Vt1調低為觸碰閥值Vt2。反之,當最大的感測差異值D’(X11,Y4)大於上述之預設值時,則調高觸碰閥值(步驟S740)。亦即,將觸碰閥值Vt2調高為觸碰閥值Vt1。
綜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當感測點110所對應的感測差異值較強時,觸控面板100會選擇較高的觸碰閥值Vt1;反之,則會選擇較低的觸碰閥值Vt2。如此一來,藉由動態調整觸碰閥值,便能避免因觸碰閥值過高而有偵測不到觸碰點,或因觸碰閥值過低而將兩個觸碰點誤判為一個觸碰點的情況,從而確保觸控面板100無論在感測差異值強或弱的情況都能提供良好的觸控功能。
請參考圖5A至5D與圖6A至6B,其為用以說明圖1A與1B之步驟S130的示意圖。其中圖6A與圖6B為圖1A與1B之步驟S130之步驟分解流程圖;而圖5A至圖5D為圖3A之觸控面板100的簡化示意圖,用以輔佐說明圖6A與6B的各步驟。
首先,請參照圖6A,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感測方法更包括以下步驟。首先,依據所判斷出之複數個感測點來獲得涵蓋上述之感測點之一至多個觸碰區域(步驟S610)。繼之,依據上述之觸碰區域各自之多個感測點之位置,並利用這些感測點之原始感測差異值作為權重,以獲得上述之觸碰區域各自之一至多個重心觸碰位置(步驟S620)。如圖6B所示,較佳地,步驟S610可包括子步驟S612與S614。首先,依據所判斷出之感測點來獲得一至多個原始觸碰區域(步驟S612)。然後,將上述之原始觸碰區域當中之至少之一者進行擴張,以獲得一至多個觸碰區域(步驟S614)。換言之,圖6A與6B結合實施時,即為圖1B的步驟S760至S780。
以下將先針對步驟圖6B的S612的流程進行說明,請同時依序參照圖5A至5C。於步驟S612中,藉由循序地搜尋感測差異值高於觸碰閥值之各個感測點,最後可以獲得如圖5C所示的原始觸碰區域A”與E。
首先,參照圖5A,循序搜尋感測差異值高於觸碰閥值之感測點110,例如是圖3B之感測差異值D’(X11,Y4)所對應的感測點。在本實施例中,感測點110的搜尋方向例如為由左而右、由上而下。換言之,對同一列的感測點110沿Y方向作偵測,且在完成同列之感測點110的偵測時,繼續對下一列之感測點110進行相同方式的掃描。如圖5A所示,當系統判斷被掃描的感測點110a為被觸碰時,感測點110a所對應的區域會被標記為1。之後當找到第二個被觸碰的感測點110b時,會判斷感測點110b是否與之前的感測點110a相鄰。如果沒有,則將感測點110b所對應的區域標記為2,若有,則標記為1。
類似地,當找到第三個被觸碰的感測點110c時,會判斷感測點110c是否與先前的感測點110a或110b相鄰。如果沒有,則將感測點110c所對應的區域標記為3;若有,則視感測點110c是與感測點110a或110b相鄰而標記為1或2。以此類推,當掃描進行到一定時間時,感測點110被標記的狀態會呈顯現如圖5A的樣子。其中區域被標記為1之感測點110組成原始觸碰區域A,區域被標記為2之感測點110組成的原始觸碰區域B,且區域被標記為3之感測點110組成原始觸碰區域C。
繼之,請參照圖5B,當搜尋到感測點110d被觸碰時,系統會繼續判斷感測點110d是否與任一先前所判斷的原始觸碰區域A、B或C相鄰。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感測點110d並未與原始觸碰區域A、B與C相鄰,故感測點110d所對應的區域會先被標記為4。然而,由於下一個感測點110e與原始觸碰區域A相鄰,故系統會將感測點110e所對應的區域標記為1,以代表感測點110e屬於先前所判斷的原始觸碰區域A。以此類推,當掃描到感測點110f時,由區域被標記為1之感測點110所組成的觸碰區域A已調整為原始觸碰區域A’。
除此之外,當觸控面板100上所有感測點110皆被掃描過一次時,感測點110被標記的狀態會呈顯現如圖5B的樣子。其中區域被標記為1之感測點110組成原始觸碰區域A’,區域被標記為2之感測點110組成的原始觸碰區域B,區域被標記為3之感測點110組成原始觸碰區域C,區域被標記為4之感測點110d組成原始觸碰區域D,而區域被標記為5之感測點110組成原始觸碰區域E。
由圖5B可發現,除了原始觸碰區域E外,原始觸碰區域B、C、D皆和原始觸碰區域A’有所相鄰。故接下來,系統會將原始觸碰區域B、C、D視為和原始觸碰區域A’為同一區,並將原始觸碰區域B、C、D內的感測點110所對應的區域標記皆為1。如此一來,如圖5C所示,最後系統所判斷出的原始觸控區域只會有原始觸控區域A”與E。至此,便完成步驟S612之原始觸控區域A”與E的獲得。
在完成圖6B所示的步驟S612後,系統會執行步驟S614以獲得一至多個觸碰區域。詳細而言,如圖5D,將原始觸碰區域A”與E進行擴張,以分別獲得觸碰區域F與G。
如圖6A與圖6B所示,於執行完圖6B中子步驟612與614後,繼之可執行步驟S620,依據觸碰區域F與G各自之多個感測點110之位置,並利用感測點110之原始感測差異值(例如為圖2B的原始感測差異值D(X11,Y4))作為權重,以獲得觸碰區域F與G各自之重心觸碰位置。舉例來說,重心觸碰位置的X座標與Y座標分別可以下列式子表示:
其中Ix、Iy為感測點110的座標位置,而R為對應感測線所偵測之之原始感測差異值。換句話說,在此係利用重心法來計算觸碰區域F與G的觸碰位置。
綜上所述,由於本實施例係先對原始觸碰區域A”與E進行擴張,再依據擴張之觸碰區域F與G所涵蓋的感測點110進行觸碰座標的運算。因此,本實施例之觸控感測方法能避免習知因大面積的按壓而使得量測的座標位置隨時間不斷改變而造成座標漂移的現象。換句話說,在本實施例中,每一觸控區域F與G係分別對應一重心觸碰位置。除此之外,由於是針對擴張的觸碰區域F與G進行計算,亦即在計算觸碰座標時所考量到的感測點110較多,故利用重心法所求得的重心觸碰位置也會較為精確。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藉由依據感測差異值之一最大者來動態調整觸碰閥值,並透過比較感測差異值與觸碰閥值來決定被觸碰的感測點,能使觸控面板無論在感測信號強或弱時都能精確地偵測到被觸碰的感測點,故能提供良好的觸控功能。另外,由於上述之感測差值可以透過二維梯度濾波轉換來獲得,故相鄰感測點之感測差異值的差值會較原本的原始感測差異值來大。如此一來,便能避免習知之將多個觸碰點誤判為一個觸碰點的情況,從而能提升被觸碰之感測點的判斷精準度。除此之外,藉由擴張原始觸碰區域來獲得觸碰區域,並可透過重心法計算各個觸碰區域的重心觸碰位置,能避免習知之大面積觸碰時的觸碰座標漂移的問題。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觸控面板
110、110’、110a~110f、112、114、116、118...感測點
X1~X12、Y1~Y8...感測線
f1、f2...手指
D(X9,Y4)、D(X10,Y4)、D(X11,Y4)...原始感測差異值
D’(X9,Y4)、D’(X10,Y4)、D’(X11,Y4)...感測差異值
Vt1、Vt2...觸碰閥值
a、b、c...濾波參數
A、A’、A”、B、C、D、E...原始觸碰區域
F、G...觸碰區域
H1、H2...原始感測差異值的差值
H1’、H2’...感測差異值的差值
1~5...區域標記
S110...感測差異值之計算步驟
S120...觸碰閥值之決定步驟
S130...被觸碰感測點之判斷步驟
S610...觸碰區域之獲得步驟
S620、S780...重心觸碰位置之獲得步驟
S612、S760...原始觸碰區域之獲得步驟
S614、S770...原始觸碰區域之擴張步驟
S710...感測值之接收步驟
S720...原始感測差異值之轉換步驟
S730...觸碰閥值之判斷步驟
S740...觸碰閥值之調高步驟
S750...觸碰閥值之調低步驟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感測方法的概括流程圖。
圖1B為圖1A之觸控感測方法的詳細流程圖。
圖2A為說明圖1A之步驟S110的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2B為使用圖2A之方法之原始感測差異值與感測差異值的比較示意圖。
圖3A為說明圖1A與1B之步驟S120的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3B為圖3A之感測點之感測差異值與觸碰閥值的比較示意圖。
圖4A為為說明圖1A與1B之步驟S120的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4B為圖4A之感測點之感測差異值與觸碰閥值的比較示意圖。
圖5A至圖5D為說明圖1A與1B之步驟S130的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6A為圖1A之步驟S130的概括流程圖。
圖6B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圖6A之步驟S610的詳細流程圖。
S110...感測差異值之計算步驟
S120...觸碰閥值之決定步驟
S130...被觸碰感測點之判斷步驟

Claims (13)

  1. 一種觸控感測方法,用於一觸控面板,該觸控感測方法包括:接收複數個感測點之複數個感測值,以依據該些感測值來計算複數個感測差異值;依據該些感測差異值當中之至少之一者來決定一觸碰閥值;以及將該些感測差異值與所決定的該觸碰閥值作比較,並依據比較結果來判斷該些感測點當中何者被觸碰。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感測方法,其中依據該些感測差異值當中至少之一者來決定該觸碰閥值之步驟係包括依據該些感測差異值當中之一最大者來決定該觸碰閥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觸控感測方法,其中依據該些感測差異值當中之該最大者來決定該觸碰閥值之步驟係包括:將該最大的感測差異值與一預設值比較;以及依據一比較結果來決定該觸碰閥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觸控感測方法,其中依據該比較結果來決定該觸碰閥值之步驟係包括:當該最大的感測差異值大於該預設值時,調高該觸碰閥值。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觸控感測方法,其中依據該比較結果來決定該觸碰閥值之步驟係包括:當該最大的感測差異值小於該預設值時,調低該觸碰閥值。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感測方法,其中依據該些感測值來計算複數個感測差異值的步驟係包括:依據該些感測值計算複數個原始感測差異值;以及將該些原始感測差異值進行一轉換以產生該些感測差異值。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觸控感測方法,其中兩相鄰感測點所對應之該些感測差異值的差值係大於該兩相鄰感測點所對應的該些原始感測差異值的差值。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觸控感測方法,其中該轉換係二維梯度濾波轉換。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觸控感測方法,更包括:依據該些感測點的位置與該些原始感測差異值的大小決定該二維梯度濾波操作中所使用之複數個濾波參數之大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觸控感測方法,更包括:依據所判斷出之複數個感測點來獲得涵蓋該些感測點之一至多個觸碰區域;以及依據該一至多個觸碰區域各自之多個感測點之位置,並利用該些感測點之原始感測差異值作為權重,以獲得該一至多個觸碰區域各自之一至多個重心觸碰位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觸控感測方法,其中依據所判斷出之複數個感測點來獲得涵蓋該些感測點之該一至多個觸碰區域之步驟係包括:依據所判斷出之該些感測點來獲得一至多個原始觸碰區域;以及將該一至多個原始觸碰區域當中之至少之一者進行擴張,以獲得該一至多個觸碰區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觸控感測方法,其中該一至多個觸碰區域當中至少之一者係包括兩個以上之該原始觸碰區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觸控感測方法,其中依據所判斷出之該些感測點來獲得一至多個原始觸碰區域之步驟係包括:循序搜尋感測差異值高於該觸碰閥值之感測點;若一感測點高於該觸碰閥值,則判斷該感測點是否與任一先前所判斷之原始觸碰區域相鄰;以及若該感測點未與任一先前判斷的原始觸碰區域相鄰,則決定該感測點屬於一新的原始觸碰區域,否則判斷該感測點屬於該相鄰的先前所判斷的原始觸碰區域。
TW100138478A 2011-10-27 2011-10-27 觸控感測方法 TWI4422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8478A TWI442298B (zh) 2011-10-27 2011-10-27 觸控感測方法
US13/441,013 US9753578B2 (en) 2011-10-27 2012-04-06 Touch sensing method capable of dynamically adjusting tough threshold valu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8478A TWI442298B (zh) 2011-10-27 2011-10-27 觸控感測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7871A true TW201317871A (zh) 2013-05-01
TWI442298B TWI442298B (zh) 2014-06-21

Family

ID=48171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8478A TWI442298B (zh) 2011-10-27 2011-10-27 觸控感測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753578B2 (zh)
TW (1) TWI44229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3020A (zh) * 2018-06-25 2019-12-31 李尚礼 触控辨识装置的感测方法及其感测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13018B2 (en) * 2010-06-21 2014-12-16 N-Trig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nger resolution in touch screens
TWI450147B (zh) * 2011-10-26 2014-08-21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多觸碰物件之識別方法
KR101429923B1 (ko) 2011-12-06 2014-08-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영역 라벨링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터치 센서 구동 장치
US9766728B2 (en) * 2013-02-19 2017-09-19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osition of touch event on touch panel by dynamically adjusting threshold and relate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KR102206053B1 (ko) * 2013-11-18 2021-0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입력 도구에 따라 입력 모드를 변경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US10788917B2 (en) * 2014-05-30 2020-09-29 Rakuten, Inc. Input device, input method and program
CN109984579B (zh) * 2017-12-29 2022-08-02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触摸按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烹饪器具
CN111414118A (zh) * 2019-01-08 2020-07-14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中心计算方法、触控系统及触控装置
CN111722740B (zh) * 2019-03-19 2024-03-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控点的位置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0162230B (zh) * 2019-05-24 2021-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位置的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7377066B2 (ja) * 2019-10-29 2023-11-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制御装置および補正方法
CN113986046B (zh) * 2021-11-12 2024-04-05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检测的报点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3388A (en) 1993-01-29 1995-10-31 At&T Ipm Corp. Computer mouse or keyboard input device utilizing capacitive sensors
CN101526872B (zh) 2008-03-05 2013-01-09 上海普芯达电子有限公司 电容式感应屏按钮状态的监测方法和电容式感应系统
US8193822B2 (en) 2009-02-12 2012-06-05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apacitance value
US20100315372A1 (en) * 2009-06-12 2010-12-16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Touch coordinate calculation for a touch-sensitive interface
US20110067933A1 (en) 2009-09-18 2011-03-24 Delta Electronics, Inc. Touch-control apparatus
KR101103825B1 (ko) 2009-10-19 2012-01-06 주식회사 애트랩 멀티 터치를 감지할 수 있는 터치 패널 및 이 장치의 멀티 터치 감지 방법
TWI493416B (zh) 2010-01-07 2015-07-2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觸控感測系統、電容感測裝置及電容感測方法
TW201128499A (en) 2010-02-04 2011-08-16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Touch sensing system, capacitance sensing circuit and capacitance sensing method thereof
KR101697342B1 (ko) * 2010-05-04 2017-01-1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시스템의 캘리브레이션 방법 및 장치와 이를 적용한 터치 감지 시스템
CN101859202B (zh) 2010-06-13 2012-04-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临界值补偿方法
US20120105367A1 (en) * 2010-11-01 2012-05-03 Impress Inc. Methods of using tactile force sensing for intuitive user interface
TWI423093B (zh) 2010-12-03 2014-01-1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面板判斷多點觸控之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3020A (zh) * 2018-06-25 2019-12-31 李尚礼 触控辨识装置的感测方法及其感测模块
CN110633020B (zh) * 2018-06-25 2023-03-24 李尚礼 触控辨识装置的感测方法及其感测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06733A1 (en) 2013-05-02
US9753578B2 (en) 2017-09-05
TWI442298B (zh) 2014-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2298B (zh) 觸控感測方法
TWI474229B (zh) 觸摸面板邊緣持握觸摸的檢測方法和裝置
US20120013571A1 (en) Three-dimensional touch sensor
TWI398807B (zh) 觸控裝置之定位裝置及其定位方法
US20130002579A1 (en) Coordinate detecting device
TWI457810B (zh) 觸控面板之未共地檢測方法
KR20160005656A (ko) 터치 감지 디바이스에서 터치 동작을 수행하는 방법
TWI467465B (zh) 多點縮放動作的識別方法和裝置
TWI467425B (zh) 多點旋轉運動的識別方法和裝置
US9323377B2 (en) Panel control device, panel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US20160054831A1 (en) Capacitive touch device and method identifying touch object on the same
TWI472974B (zh) 多類物體觸控點偵測方法
TWI528253B (zh) 觸控面板的物件定位方法
JP5712339B1 (ja) 入力装置、入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153936A (ja) タッチ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タッチ位置検出方法
US961270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nsing touch
TWI360770B (en) Object detection for a capacitive ito touchpad
TWI533181B (zh) 光學式觸控感測裝置及其觸控信號判斷方法
TW201510828A (zh) 觸摸識別方法
US9063567B2 (en)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CN103092378B (zh) 触控感测方法
CN109101127A (zh) 具有浮动接地或薄触摸面板的触摸屏设备中手掌触摸检测
TWI533225B (zh) 物體數目的識別方法和識別裝置
TWI744731B (zh) 抗液體干擾觸控面板的觸控位置判斷方法
CN103164092B (zh) 触碰点侦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