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3992A - 挖泥船的鑿擊裝置 - Google Patents

挖泥船的鑿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3992A
TW201313992A TW100135523A TW100135523A TW201313992A TW 201313992 A TW201313992 A TW 201313992A TW 100135523 A TW100135523 A TW 100135523A TW 100135523 A TW100135523 A TW 100135523A TW 201313992 A TW201313992 A TW 20131399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isels
chisel
side walls
inner frame
spaced apa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5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51015B (zh
Inventor
Wan-Lai Chen
Original Assignee
Wan-Lai C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Lai Chen filed Critical Wan-Lai Chen
Priority to TW1001355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13992A/zh
Publication of TW201313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3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1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1015B/zh

Links

Landscapes

  • Shovels (AREA)

Abstract

一種挖泥船的鑿擊裝置,包含一鑿擊器及一震動元件,鑿擊器包括一內框架、一罩設於內框架外周圍的外殼罩,及複數個設置於外殼罩底端的第一下鑿刀,內框架形成有一容置空間,外殼罩形成有至少一位於底端的吸入口,及一位於頂端的排出口,外殼罩與內框架之間共同形成一使吸入口與排出口相連通的流通空間,震動元件設置於容置空間內且結合於內框架,震動元件運轉時會同時帶動鑿擊器震動,藉此,鑿擊器能鑿擊並攪動水底之淤泥或堅硬的沙岩,以鬆動淤泥或沙岩並降低抽取的阻力。

Description

挖泥船的鑿擊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鑿擊裝置,特別是指一種用以鑿擊並攪動水底之淤泥或沙岩以降低抽取阻力的挖泥船的鑿擊裝置。
目前為了清除水底(例如為河口的河底、港灣底、水庫湖底)之淤泥,通常會透過挖泥船進行淤泥的疏浚及清除的作業。現有挖泥船是先以高壓噴水或高壓噴氣體的方式沖擊攪動水底的淤泥使其鬆動,接著再藉由抽取管路抽取鬆動的淤泥。由於淤泥的黏度高,因此,透過高壓噴水(或噴氣體)的方式不易將淤泥鬆動。再者,在水底內對淤泥進行高壓噴水(或噴氣體)時,會受到噴口附近的水的阻力而影響沖擊的力量,進而大幅降低了鬆動淤泥的效果。
此外,水底的淤泥內通常伴隨有雜物或者是堅硬的泥土或沙岩,前述雜物或堅硬的泥土或沙岩會造成抽取管路抽取的阻力,甚至是會阻塞抽取管路,導致後續還需耗費人力及工時來解決抽取管路阻塞的問題。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挖泥船的鑿擊裝置,透過震動元件驅使鑿擊器震動,使得鑿擊器能鑿擊並攪動水底之淤泥或堅硬的沙岩,以鬆動淤泥或沙岩並降低抽取的阻力。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先前技術問題是採用以下技術手段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所揭露的挖泥船的鑿擊裝置,包含一鑿擊器及一震動元件。
鑿擊器包括一內框架、一罩設於內框架外周圍的外殼罩,及複數個設置於外殼罩底端的第一下鑿刀,內框架形成有一容置空間,外殼罩形成有至少一位於底端的吸入口,及一位於頂端的排出口,外殼罩與內框架之間共同形成一使吸入口與排出口相連通的流通空間。震動元件設置於容置空間內且結合於內框架,震動元件運轉時會同時帶動鑿擊器震動。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先前技術問題還可以採用以下技術手段進一步實現。
外殼罩包含一連接於內框架底端與所述第一下鑿刀之間的篩框,及一連接於篩框外周圍且圍繞內框架外側的圍繞壁,篩框與圍繞壁共同形成複數個與流通空間相連通的吸入口。
圍繞壁包含兩個分別與內框架左右側相間隔的第一側壁,篩框包含複數個分別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彼此前後相間隔的第一下連接板,各第一下連接板左右兩端分別凸伸出內框架左右側且連接於兩個第一側壁,所述吸入口是由兩個第一側壁內側與所述第一下連接板共同界定而出。
圍繞壁還包含兩個分別連接於兩個第一側壁前後兩端的第二側壁,內框架包含一設置於兩個第二側壁上用以承載震動元件的承載架體,及一蓋板,承載架體形成有一外露出兩個第二側壁其中之一外側並與容置空間相連通的開口,蓋板可拆卸地組裝於承載架體上並封閉開口,震動元件為一震動馬達。
篩框還包含兩個分別沿前後方向延伸且左右相間隔的第二下連接板,各第二下連接板連接於承載架體底端且前後兩端分別連接於兩個第二側壁,兩個第二下連接板與所述第一下連接接板之間形成有複數個容置凹槽。
鑿擊裝置還包含兩根穿設於承載架體且凸伸出外殼罩外側的管件、兩條傳輸線,及兩個防水塞套,各管件形成有一使容置空間與外殼罩外部相連通的穿孔,兩條傳輸線分別穿設於兩根管件的穿孔,各傳輸線與震動元件電性連接並傳輸控制訊號至震動元件,兩個防水塞套分別套設於兩條傳輸線上,兩個防水塞套分別蓋合於兩管件頂端並封閉於兩根管件的穿孔。
鑿擊器還包括複數個分別設置於兩個第一側壁外側且彼此前後相間隔的第一側鑿刀,及複數個分別設置於兩個第二側壁外側且彼此左右相間隔的第二側鑿刀。各第一側鑿刀呈縱向延伸的三角形狀,各第二側鑿刀呈尖錐狀並包含複數片呈環狀排列且彼此相間隔的側鑿刀片,各側鑿刀片呈三角形。
各第一下鑿刀呈尖錐狀並包含複數片呈環狀排列且彼此相間隔的下鑿刀片,各下鑿刀片呈三角形。
各第一側壁底端形成有複數個彼此前後相間隔的第二下鑿刀,及兩個分別位於所述第二下鑿刀兩相反端處的第一連接鑿刀,各第二側壁底端形成有複數個彼此左右相間隔的第三下鑿刀,及兩個分別位於所述第三下鑿刀兩相反端處的第二連接鑿刀,兩個第一連接鑿刀是分別與兩個第二側壁的一相鄰的第二連接鑿刀連接。各第二、第三下鑿刀分別呈等腰三角形,各第二、第三下鑿刀內側分別連接有一呈三角形的第四下鑿刀。
外殼罩還包含兩個分別連接於兩個第一側壁與承載架體之間的側連接板,及一連接於承載架體頂端與兩個第一側壁之間的上連接板。
藉由上述技術手段,本發明挖泥船的鑿擊裝置的優點及功效在於,透過震動元件驅使鑿擊器震動,使得鑿擊器鑿擊並攪動水底之淤泥或堅硬的沙岩,以鬆動淤泥或沙岩並降低抽取的阻力。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透過具體實施方式的說明,當可對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式只是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如圖1所示,是本發明挖泥船的鑿擊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該挖泥船2行駛於一水面10上,用以進行水底地層11之淤泥的疏浚及清除的作業。挖泥船2包括一船體21、一抽吸管22,及一鑿擊裝置20,船體21包括一懸掛架211,抽吸管22懸掛於懸掛架211上,抽吸管22的兩相反端分別連接於一抽吸裝置(圖未示)與鑿擊裝置20。
如圖2、圖3及圖4所示,鑿擊裝置20包含一鑿擊器3,及一震動元件4。鑿擊器3包括一內框架31、一罩設於內框架31外周圍且連接於抽吸管22底端的外殼罩32,及複數個設置於外殼罩32底端的第一下鑿刀34,內框架31形成有一容置空間311,外殼罩32形成有至少一位於底端的吸入口321,及一位於頂端並與抽吸管22相連通的排出口322,外殼罩32與內框架31之間共同形成一使吸入口321與排出口322相連通的流通空間323,抽吸裝置可透過抽吸管22對流通空間323進行抽氣。
震動元件4設置於容置空間311內且結合於內框架31,震動元件4運轉時會同時帶動鑿擊器3震動,鑿擊器3會透過第一下鑿刀34鑿擊水底地層11(如圖1所示),使水底地層11的淤泥或堅硬的沙岩鬆動。抽吸裝置透過抽吸管22進行抽氣時,鬆動的淤泥及沙會伴隨著水經由吸入口321流入流通空間323內,並且經由排出口322排出流通空間323,藉此,能降低抽吸管22抽吸時的阻力使疏浚作業能順利進行。
以下將針對鑿擊裝置20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4、圖5、圖6及圖7所示,外殼罩32包含一連接於內框架31底端與所述第一下鑿刀34之間的篩框324,及一連接於篩框324外周圍且圍繞內框架31外側的圍繞壁325,在本實施例中,篩框324與圍繞壁325共同形成複數個與流通空間323相連通的吸入口321,透過複數個吸入口321的設置,使得吸入口321能抽取淤泥及沙的量較大,且抽取的效率較佳。再者,篩框324能阻擋及過濾體積較大的淤泥塊、沙塊或雜物由吸入口321內被吸入,藉此,以避免吸入口321或流通空間323被阻塞的情形產生。
更具體地,外殼罩32的圍繞壁325包含兩個分別與內框架31左右側相間隔的第一側壁326,篩框324包含複數個分別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彼此前後相間隔的第一下連接板327,各第一下連接板327呈矩形狀,各第一下連接板327左右兩端分別凸伸出內框架31左右側且連接於兩個第一側壁326。所述吸入口321是由兩個第一側壁326內側與所述第一下連接板327共同界定而出,第一下連接板327用以阻擋及過濾體積較大的淤泥塊、沙塊或雜物。較佳地,本實施例的每兩個相鄰的第一下連接板327之間的距離都相同,使得界定出的每個吸入口321的大小都相同,藉此,能避免因吸入口321大小不一而導致有體積較大的淤泥塊、沙塊或雜物被吸入流通空間323內。
如圖3、圖4、圖6及圖7所示,圍繞壁325還包含兩個分別連接於兩個第一側壁326前後兩端的第二側壁328,內框架31包含一設置於兩個第二側壁328上的承載架體310,及兩個蓋板312。承載架體310形成容置空間311用以承載震動元件4,且承載架體310形成有兩個分別與容置空間311前後端相連通並且分別外露出兩個第二側壁328的開口313(圖式只顯示其中一個),每個蓋板312可拆卸地組裝於承載架體310上並封閉所對應的其中一個開口313,藉此,使容置空間311能保持密閉狀態以避免水滲入容置空間311內而造成震動元件4受損。此外,每個蓋板312是透過例如為螺鎖方式可拆卸地鎖固於承載架體310上,工作人員能將所選擇的其中一蓋板312或同時將兩個蓋板312拆卸,以使開口313外露,藉此,工作人員能透過開口313方便且迅速地進行震動元件4的組裝、拆卸、維修或保養等作業。
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震動元件4是以一震動馬達為例作說明,當然,也可採用其他的震動結構當作震動源。此外,雖然本實施例的開口313及蓋板312數量分別是以兩個為例,但在設計時,開口313及蓋板312數量也可各為一個。
如圖6、圖8及圖9所示,進一步地,外殼罩32還包含一連接於圍繞壁325頂端的罩體329,及一凸設於罩體329頂端且形成有排出口322的連接管330,連接管330透過螺鎖方式鎖固於抽吸管22(如圖2)上。鑿擊裝置20還包含兩根呈縱向延伸的管件5、兩條傳輸線6,及兩個防水塞套7。兩管件5分別穿設於承載架體310頂端且凸伸出外殼罩32的罩體329外側,各管件5形成有一使容置空間311與外殼罩32外部相連通的穿孔51,兩條傳輸線6分別穿設於兩根管件5的穿孔51並且電性連接於震動元件4與船體21(如圖1)上的控制裝置(圖未示)之間,藉此,工作人員可透過操控控制裝置並藉由傳輸線6傳輸控制訊號至震動元件4上,以驅使震動元件4運轉。各防水塞套7是由橡膠或矽膠材質所製成,兩防水塞套7分別套設於兩條傳輸線6上且蓋合於兩管件5頂端,以封閉住兩管件5的穿孔51,藉此,能防止水經由穿孔51流入容置空間311內。
此外,本實施例的各傳輸線6的外徑是設計成小於各穿孔51的孔徑,當鑿擊裝置20在保養時,可先將各防水塞套7由管件5上拆下,接著,經由其中一根管件5的穿孔51與傳輸線6之間的一間隙511持續灌入高壓氣體,使高壓氣體充滿整個容置空間311,並且經由另一根管件5的穿孔51與傳輸線6之間的一間隙511排出,藉此,高壓氣體能將容置空間311內的水氣帶出,以避免對震動元件4造成影響。
如圖5圖6及圖7所示,篩框324還包含兩個分別沿前後方向延伸且左右相間隔的第二下連接板331,各第二下連接板331呈矩形狀,各第二下連接板331連接於承載架體310底端且前後兩端分別連接於兩個第二側壁328,兩個第二下連接板331與所述第一下連接接板327之間形成有複數個沿前後方向排列的容置凹槽332,各容置凹槽332用以提供被第一下鑿刀34鑿擊後之鬆動的淤泥及沙容置的空間,藉此,鑿擊器3震動時能透過第一下鑿刀34及容置凹槽332攪動河底之淤泥及沙,使得攪動的效果較佳。
如圖3、圖6及圖7所示,進一步地,鑿擊器3還包括複數個分別設置於兩個第一側壁326外側且彼此前後相間隔的第一側鑿刀35,及複數個分別設置於兩個第二側壁328外側且彼此左右相間隔的第二側鑿刀36。透過第一、第二側鑿刀35、36的設置,使得鑿擊器3的外殼罩32外周圍同時具有鑿擊的功能,藉此,能透過第一、第二側鑿刀35、36鑿擊水底地層11(如圖1),使水底地層11的淤泥或堅硬的沙岩鬆動。再者,還能起到保護鑿擊器3的功效,以避免在鑿擊過程中因鑿擊器3外周圍的淤泥或堅硬的沙岩瞬間崩坍的衝擊力影響,進而導致鑿擊器3受損的情形產生。
如圖4、圖6及圖9所示,外殼罩32還包含兩對側連接板333,及兩個上連接板334。各對側連接板333的兩個側連接板333是分別連接於兩個第一側壁326與承載架體310之間,且前述兩個側連接板333底端是與對應的其中一片第一下連接板327連接。各上連接板334是連接於承載架體310頂端與兩個第一側壁326之間,且各上連接板334同時連接於對應的兩個側連接板333頂端。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一下連接板327是銲接固定於承載架體310底端、第一側壁326內側,以及側連接板333底端,各第二下連接板331是銲接固定於承載架體310底端,以及第二側壁328內側,各側連接板333是銲接固定於上連接板334與第一下連接板327之間,以及承載架體310與第一側壁326之間,而各上連接板334是銲接固定於承載架體310頂端,以及第一側壁326內側,透過前述連接板的銲接固定方式,能增強內框架31與外殼罩32的圍繞壁325之間的結構強度,使得震動元件4震動時所產生的力量能確實地透過前述連接板傳遞至第一下鑿刀34以及第一、第二側鑿刀35、36上。需說明的是,在設計時,也可將側連接板333的數量設為一對,上連接板334的數量設為一個。
如圖3、圖5及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一下鑿刀34呈尖錐狀並包含複數片呈環狀排列且彼此相間隔的下鑿刀片341,所述下鑿刀片341是分別銲固於第一、第二下連接板327、331底端,各下鑿刀片341呈三角形。透過複數片相連接在一起的下鑿刀片341的結構設計,使各第一下鑿刀34的結構強度較強不易斷裂,並且易於鑿擊水底地層11。此外,各第一側鑿刀35呈縱向延伸的三角形狀並且銲固於第一側壁326,各第二側鑿刀36呈尖錐狀並包含複數片呈環狀排列且彼此相間隔的側鑿刀片361,各側鑿刀片361呈三角形並且銲固於第二側壁328,透過第一、第二側鑿刀35、36的形狀設計,使第一、第二側鑿刀35、36易於鑿擊水底地層11。
如圖3、圖5、圖6及圖10所示,具體而言,各第一側壁326底端形成有複數個彼此前後相間隔的第二下鑿刀335,及兩個分別位於所述第二下鑿刀335兩相反端處的第一連接鑿刀336,各第二側壁328底端形成有複數個彼此左右相間隔的第三下鑿刀337,及兩個分別位於所述第三下鑿刀337兩相反端處的第二連接鑿刀338,兩個第一連接鑿刀336是分別與兩個第二側壁328的一相鄰的第二連接鑿刀338連接,使得相連接的第一、第二連接鑿刀336、338共同構成一強度強的鑿刀結構。各第二、第三下鑿刀335、337分別呈等腰三角形且尖端朝下,各第一、第二連接鑿刀336、338分別呈三角形且尖端朝下,第二、第三下鑿刀335、337以及第一、第二連接鑿刀336、338可與第一下鑿刀34同時鑿擊水底地層11,藉此,能增強鑿擊器3鑿擊的效果。
進一步地,各第二、第三下鑿刀335、337內側分別連接有一呈三角形的第四下鑿刀37,部分的第四下鑿刀37是銲固於第二下鑿刀335內側與第一下連接板327底端,另一部分的第四下鑿刀37是銲固於第三下鑿刀337內側與第二下連接板331底端,各第四下鑿刀37呈三角形且尖端朝下鑿擊水底地層11,透過第四下鑿刀37的設置,能增強第二、第三下鑿刀335、337的結構強度。
如圖11所示,當工作人員透過控制裝置驅使震動元件4運轉時,震動元件4會同時帶動鑿擊器3震動,鑿擊器3會透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下鑿刀34、335、337、37、第一、第二連接鑿刀336、338,以及第一、第二側鑿刀35、36鑿擊水底地層11,使水底地層11的淤泥或堅硬的沙岩鬆動。抽吸裝置透過抽吸管22進行抽氣時,鬆動的淤泥及沙會伴隨著水經由吸入口321流入流通空間323內,並且經由排出口322排出流通空間323,藉此,能降低抽吸管22抽吸時的阻力使疏浚作業能順利進行。
歸納上述,本實施例的鑿擊裝置20,藉由震動元件4運轉時會同時帶動鑿擊器3震動,鑿擊器3會透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下鑿刀34、335、337、37、第一、第二連接鑿刀336、338,以及第一、第二側鑿刀35、36鑿擊水底地層11,使水底地層11的淤泥或堅硬的沙岩鬆動,藉此,能降低抽吸管22抽吸時的阻力使疏浚作業能順利進行,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所訴求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水面
11...水底地層
2...挖泥船
20...鑿擊裝置
21...船體
211...懸掛架
22...抽吸管
3...鑿擊器
31...內框架
310...承載架體
311...容置空間
312...蓋板
313...開口
32...外殼罩
321...吸入口
322...排出口
323...流通空間
324...篩框
325...圍繞壁
326...第一側壁
327...第一下連接板
328...第二側壁
329...罩體
330...連接管
331...第二下連接板
332...容置凹槽
333...側連接板
334...上連接板
335...第二下鑿刀
336...第一連接鑿刀
337...第三下鑿刀
338...第二連接鑿刀
34...第一下鑿刀
341...下鑿刀片
35...第一側鑿刀
36...第二側鑿刀
361...側鑿刀片
37...第四下鑿刀
4...震動元件
5...管件
51...穿孔
511...間隙
6...傳輸線
7...防水塞套
圖1是本發明挖泥船的鑿擊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的挖泥船的側視示意圖,說明挖泥船行駛於水面上;
圖2是本發明挖泥船的鑿擊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3是本發明挖泥船的鑿擊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說明蓋板可拆卸地組裝於承載架體;
圖4是本發明挖泥船的鑿擊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立體示意圖,圖中省略部分結構;
圖5是本發明挖泥船的鑿擊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說明篩框與第一、第四下鑿刀之間的組裝關係;
圖6是本發明挖泥船的鑿擊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的前視示意圖,圖中省略部分結構;
圖7是本發明挖泥船的鑿擊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的仰視圖;
圖8是本發明挖泥船的鑿擊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9是沿圖2中的I-I剖線所取的剖視圖;
圖10是本發明挖泥船的鑿擊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圖;及
圖11是本發明挖泥船的鑿擊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的前視示意圖,圖中省略部分結構,說明鑿擊裝置鑿擊水底地層的狀態。
20...鑿擊裝置
22...抽吸管
3...鑿擊器
310...承載架體
312...蓋板
313...開口
32...外殼罩
322...排出口
325...圍繞壁
326...第一側壁
328...第二側壁
330...連接管
337...第三下鑿刀
338...第二連接鑿刀
34...第一下鑿刀
35...第一側鑿刀
36...第二側鑿刀
361...側鑿刀片
4...震動元件
5...管件
6...傳輸線
7...防水塞套

Claims (10)

  1. 一種挖泥船的鑿擊裝置,包含:一鑿擊器,包括一內框架、一罩設於該內框架外周圍的外殼罩,及複數個設置於該外殼罩底端的第一下鑿刀,該內框架形成有一容置空間,該外殼罩形成有至少一位於底端的吸入口,及一位於頂端的排出口,該外殼罩與該內框架之間共同形成一使該吸入口與該排出口相連通的流通空間;以及一震動元件,設置於該容置空間內且結合於該內框架,該震動元件運轉時會同時帶動該鑿擊器震動。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挖泥船的鑿擊裝置,其中,該外殼罩包含一連接於該內框架底端與所述第一下鑿刀之間的篩框,及一連接於該篩框外周圍且圍繞該內框架外側的圍繞壁,該篩框與該圍繞壁共同形成複數個與該流通空間相連通的吸入口。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挖泥船的鑿擊裝置,其中,該圍繞壁包含兩個分別與該內框架左右側相間隔的第一側壁,該篩框包含複數個分別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彼此前後相間隔的第一下連接板,各該第一下連接板左右兩端分別凸伸出該內框架左右側且連接於該兩個第一側壁,所述吸入口是由該兩個第一側壁內側與所述第一下連接板共同界定而出。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挖泥船的鑿擊裝置,其中,該圍繞壁還包含兩個分別連接於該兩個第一側壁前後兩端的第二側壁,該內框架包含一設置於該兩個第二側壁上用以承載該震動元件的承載架體,及一蓋板,該承載架體形成有一外露出該兩個第二側壁其中之一外側並與該容置空間相連通的開口,該蓋板可拆卸地組裝於該承載架體上並封閉該開口,該震動元件為一震動馬達。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挖泥船的鑿擊裝置,其中,該篩框還包含兩個分別沿前後方向延伸且左右相間隔的第二下連接板,各該第二下連接板連接於該承載架體底端且前後兩端分別連接於該兩個第二側壁,該兩個第二下連接板與所述第一下連接接板之間形成有複數個容置凹槽。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挖泥船的鑿擊裝置,還包含兩根穿設於該承載架體且凸伸出該外殼罩外側的管件、兩條傳輸線,及兩個防水塞套,各該管件形成有一使該容置空間與外殼罩外部相連通的穿孔,該兩條傳輸線分別穿設於該兩根管件的穿孔,各該傳輸線與該震動元件電性連接並傳輸控制訊號至該震動元件,該兩個防水塞套分別套設於該兩條傳輸線上,該兩個防水塞套分別蓋合於該兩管件頂端並封閉於該兩根管件的穿孔。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挖泥船的鑿擊裝置,其中,該鑿擊器還包括複數個分別設置於該兩個第一側壁外側且彼此前後相間隔的第一側鑿刀,及複數個分別設置於該兩個第二側壁外側且彼此左右相間隔的第二側鑿刀,各該第一側鑿刀呈縱向延伸的三角形狀,各該第二側鑿刀呈尖錐狀並包含複數片呈環狀排列且彼此相間隔的側鑿刀片,各該側鑿刀片呈三角形。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挖泥船的鑿擊裝置,其中,各該第一下鑿刀呈尖錐狀並包含複數片呈環狀排列且彼此相間隔的下鑿刀片,各該下鑿刀片呈三角形。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挖泥船的鑿擊裝置,其中,各該第一側壁底端形成有複數個彼此前後相間隔的第二下鑿刀,及兩個分別位於所述第二下鑿刀兩相反端處的第一連接鑿刀,各該第二側壁底端形成有複數個彼此左右相間隔的第三下鑿刀,及兩個分別位於所述第三下鑿刀兩相反端處的第二連接鑿刀,該兩個第一連接鑿刀是分別與該兩個第二側壁的一相鄰的第二連接鑿刀連接,各該第二、第三下鑿刀分別呈等腰三角形,各該第二、第三下鑿刀內側分別連接有一呈三角形的第四下鑿刀。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挖泥船的鑿擊裝置,其中,該外殼罩還包含兩個分別連接於該兩個第一側壁與該承載架體之間的側連接板,及一連接於該承載架體頂端與該兩個第一側壁之間的上連接板。
TW100135523A 2011-09-30 2011-09-30 挖泥船的鑿擊裝置 TW2013139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5523A TW201313992A (zh) 2011-09-30 2011-09-30 挖泥船的鑿擊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5523A TW201313992A (zh) 2011-09-30 2011-09-30 挖泥船的鑿擊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3992A true TW201313992A (zh) 2013-04-01
TWI451015B TWI451015B (zh) 2014-09-01

Family

ID=48802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5523A TW201313992A (zh) 2011-09-30 2011-09-30 挖泥船的鑿擊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1399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6873A (zh) * 2020-06-30 2020-11-13 河海大学 一种凿岩棒凿击速度可控的水下岩石清理平台及清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27407A (en) * 1975-11-24 1977-06-07 Kiss Sandor G Jet flow alternator
CN1048583A (zh) * 1989-07-24 1991-01-16 李恩鸿 可发电的淤泥挖掘船
WO2001071106A1 (en) * 2000-03-21 2001-09-27 Warren Howard Chesner Secure dredging system and water treatment vessel
BE1016461A3 (nl) * 2005-02-22 2006-11-07 Dredging Int Snijkop voor het baggeren van grond en werkwijze voor het baggeren met behulp van deze snijkop.
CN101092819B (zh) * 2007-07-12 2010-04-07 上海交通大学 飞绳绞吸式水下疏浚头
TW200925052A (en) * 2007-12-03 2009-06-16 Wan-Lai Chen Sand dredging device for dredging ship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6873A (zh) * 2020-06-30 2020-11-13 河海大学 一种凿岩棒凿击速度可控的水下岩石清理平台及清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51015B (zh) 2014-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80439B1 (ko) 현장타설말뚝 천공기의 슬라임 제거장치 및 방법
JP4675169B2 (ja) 水中物吸引搬送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浚渫方法、ケーソンの中詰材除去方法及び基礎杭内の堆積物除去方法
TW201313992A (zh) 挖泥船的鑿擊裝置
JP6850052B1 (ja) 浚渫装置
JP4173161B2 (ja) 狭隘箇所用掘削排土装置、狭隘箇所の掘削排土工法及び掘削排土システム
JP7316067B2 (ja) 管状体の回転圧入方法、壁構造の構築方法および管状体の回転圧入装置
JP2000120067A (ja) スライム除去装置
JP2006233585A (ja) 管内土砂掘削・排出装置及び管内土砂掘削・排出工法
GB2570167A (e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underwater excavation apparatus
JPH11293698A (ja) 浚渫装置及び浚渫方法
JP6240845B2 (ja) 排泥装置
JPH11350490A (ja) 土砂の水中打設工法および装置
JP2692722B2 (ja) 掘削カッター装置付の水中ポンプ
JP7084763B2 (ja) 浚渫装置
KR101635913B1 (ko) 굴착공 슬라임 배출장치
JPS62268431A (ja) 浚渫作業機
US20200318313A1 (en) Excavator bucket for underwater use
KR101198609B1 (ko) 원통형 굴착기가 설치된 준설장치
CN106172689B (zh) 一种履带式贝类收获清洗机
JPH08151680A (ja) 泥土吸引除去装置
JP6710990B2 (ja) 地中孔壁の洗浄方法
JPS61122332A (ja) 掘削機及び掘削方法
SU815164A1 (ru) Вибрационное грунтозаборноеуСТРОйСТВО зЕМСНАР дА
JPH0558088B2 (zh)
JP2951293B2 (ja) ワイヤーロープの付着物飛散防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