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2858A - 具有定位總成之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定位總成之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2858A
TW201312858A TW101125450A TW101125450A TW201312858A TW 201312858 A TW201312858 A TW 201312858A TW 101125450 A TW101125450 A TW 101125450A TW 101125450 A TW101125450 A TW 101125450A TW 201312858 A TW201312858 A TW 2013128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outer casing
casing por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per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5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imothy W Houtz
Original Assignee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filed Critical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Publication of TW201312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285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5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4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different pieces being moulded, cemented, welded, e.g. ultrasonic, or swaged together
    • H01R13/5045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different pieces being moulded, cemented, welded, e.g. ultrasonic, or swaged together different pieces being assembled by press-f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4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電連接器,其包含支撐具有一配合末端及一安裝末端之至少一印刷電路板之一連接器外殼。該連接器外殼包含一第一外殼部分及經組態以附接至該第一外殼部分之一第二外殼部分。該第一外殼部分支撐該印刷電路板且該第二外殼部分包含接合該印刷電路板以將該印刷電路板固持在一預定位置之一定位構件。

Description

具有定位總成之電連接器
電連接器使用信號接觸件提供電子裝置之間之信號連接。在特定實施例中,電連接器包含支撐至少一電路板(諸如插卡)之連接器外殼,該電路板界定經組態以安裝至互補電組件(諸如電纜)之安裝末端。電路板進一步界定經組態以與互補電組件配合之配合末端。需確保電路板相對於外殼固持在所要位置。
根據一實施例,電連接器經組態以與互補電組件配合。電連接器包含界定至少一定位構件之至少一基板。電連接器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沿著預定方向接收至少一基板以支撐至少一基板之第一外殼部分。電連接器進一步包含第二外殼部分,該第二外殼部分包含至少一定位構件,該至少一定位構件經組態以接合至少一基板之至少一定位構件以在第一外殼部分及第二外殼部分附接至彼此時至少限制至少一基板相對於第一外殼部分沿著預定方向移動。
在結合隨附圖解圖式閱讀時,可更好地理解上述發明內容以及下文之較佳實施例之實施方式。為闡釋本揭示內容之目的,參考圖式。但是本揭示內容之範疇不限於圖式中所揭示之特定手段。
最先參考圖1A至圖C,電連接器20界定:安裝介面22,其經組態以安裝至第一互補電組件以與第一互補電組件建 立電連接;及配合介面24,其經組態以與第二互補電組件配合以與第二互補電組件建立電連接。因此,電連接器20經組態以建立第一互補電組件與第二互補電組件之間之電連接。根據一實施例,第一電組件可為電纜,諸如光纖電纜、電力電纜或根據需要之任何適當替代電纜或替代電組件。第二互補電組件可為電連接器或根據需要之替代電組件。
電連接器20沿著第一方向或縱向方向L、實質上垂直於縱向方向L之第二方向或側向方向A及實質上垂直於縱向方向L及側向方向A延伸之第三方向或橫向方向T延伸。如所示,縱向方向L及側向方向A水平延伸且橫向方向T垂直延伸,但是應瞭解此等方向可取決於例如電連接器20在使用期間之定向而改變。除非本文另有規定,否則術語「側向」、「縱向」及「橫向」用於描述不同組件之垂直方向組件。本文中針對給定設備使用相對於指定組件之術語「內」及「內部」及「外」及「外部」以指代分別沿著方向組件朝向及遠離中心設備之方向。
根據所示之實施例,安裝介面22沿著縱向方向L與配合介面24隔開且沿著縱向方向L與配合介面24對準。因此,如所示,電連接器20可為垂直連接器,藉此安裝介面22定向為實質上平行於配合介面24。替代地,電連接器20可為直角連接器,藉此安裝介面22定向為實質上垂直於配合介面24。
電連接器20可包含至少一基板26,諸如第一基板26a及 第二基板26b,其等可各界定一印刷電路板(PCB)。雖然電連接器20包含一對基板26,但是應瞭解根據需要電連接器20可包含任意數量之基板。各基板26可包含:電接觸墊30,其等界定各自基板26之安裝末端34,該安裝末端34經組態以在電連接器20安裝至第一電組件時電連接至第一電組件;及接觸墊32,其界定基板26之配合末端35,該配合末端35經組態以在電連接器配合至第二電組件時電連接至第二電組件。因此,基板26a至26b之安裝末端34設置為比配合末端24更靠近電連接器20之安裝末端22且基板26a至26b之配合末端35設置為比安裝末端22更靠近電連接器20之配合末端24。各基板26a及26b可包含連接在電接觸墊30與32之間之電跡線,藉此將各個別基板之電接觸墊30及32放置為彼此電連通。第一互補電組件(諸如電纜)可在安裝末端34上附接(例如焊接)至接觸墊30。電連接器20可沿著第一縱向配合方向或插入方向37與第二互補電組件配合以將第一互補電組件及第二互補電組件放置為彼此電連通。電連接器20可進一步沿著與第一縱向方向相反之第二縱向方向從第二互補電組件上脫離。
電連接器20可進一步包含將基板26a至26b支撐在所要預定位置以促進與第二互補電組件配合之介電或電絕緣連接器外殼36。連接器外殼36包含第一外殼部分或下外殼部分38及經組態以附接至下外殼部分38之第二外殼部分或上外殼部分40。例如,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可經定尺寸以壓配在一起或可替代地或此外使用任何適當緊固 件附接。如下文更詳細描述,電連接器20包含相對於連接器外殼36將基板26支撐在所要預定位置以促進與第二互補電組件之可靠連接之定位總成42。
亦參考圖2,第一外殼部分38包含:第一外殼部分本體39,其界定亦可界定連接器外殼36之底座之底座44;第一側壁46a,其沿著橫向方向T(或垂直向上)從底座44延伸出來;及第二側壁46b,其相對於側向方向A與第一側壁46a相對且亦沿著橫向方向T(或垂直向上)從底座44延伸出來。底座44及側壁46界定第一外殼部分38之第一內部部分47。第一外殼部分38界定第一末端或前端48及沿著縱向方向L與第一末端或前端48向後隔開之第二末端或後端50。因此,第一末端或前端48沿著縱向方向L與第二末端或後端50向前隔開。第一末端48可界定安裝介面22之一部分且可成形以大致對應於電纜之外圓周之一部分使得電纜可延伸穿過第一末端48並進入內部47中。因此,第一末端48可稱作經組態以接收電纜之開口端。第二末端50經組態以接收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且因此亦可稱作開口端。雖然已根據所示實施例描述第一外殼部分38,但是應瞭解根據需要第一外殼部分38可界定任意替代形狀及大小。
亦參考圖2A至圖2B,第一外殼部分38可進一步界定至少一引導構件,諸如第一引導構件52及第二引導構件53,其等分別沿著側向方向A從側壁46a至46b之各者向內突出至內部47中並協作以將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引導至第一外殼部分38中。第一引導構件52沿著縱向方向L與第 二引導構件53向後隔開且因此在第二引導構件53與第二末端50之間隔開以沿著縱向方向L在第一引導構件52與第二引導構件53之間界定空隙57。由第一側壁46a承載之第一引導構件52及第二引導構件53及所得空隙57可實質上沿著側向方向A與由第二側壁46b承載之第一引導構件52及第二引導構件53及所得空隙57對準。但是應瞭解根據需要第一引導構件52及第二引導構件53及第一側壁46a與第二側壁46b之所得空隙57可沿著縱向方向L偏移。
根據所示之實施例,第一引導構件52之各者可界定複數個突出物,該複數個突出物包含分別從各自側壁46a至46b延伸至第一外殼部分38之內部47之第一突出物52a、第二突出物52b及第三突出物52c。第一突出物52a、第二突出物52b及第三突出物52c沿著橫向方向朝向第一外殼部分38之底座44向下依序彼此隔開。因此,第三突出物52c與底座44隔開之距離小於第一突出物52a及第二突出物52b與底座44隔開之距離。第二突出物52b與底座44隔開之距離大於第三突出物52c與底座44隔開之距離且小於第一突出物52a與底座44隔開之距離。第三突出物52c與底座44隔開之距離小於第一突出物52a及第二突出物52b與底座44隔開之距離。換言之,第三突出物52c沿著橫向方向T設置在第二突出物52b與底座44之間且第二突出物52b沿著橫向方向T設置在第一突出物52a與第三突出物52c之間。因此,第一突出物52a與第三突出物52c可稱作第一外突出物及第二外突出物,且第二突出物52b可稱作沿著橫向方向T間隔在第 一外突出物與第二外突出物之間之中間突出物。突出物52a至52c可界定各自第一側壁46a及第二側壁46b之凸起或根據需要另可由第一側壁46a及第二側壁46b支撐,例如附接至第一側壁46a及第二側壁46b。
根據所示之實施例,第二引導構件53之各者可界定複數個突出物,該複數個突出物包含分別從各自側壁46a至46b延伸至第一外殼部分38之內部47之第一突出物53a、第二突出物53b及第三突出物53c。第一突出物53a、第二突出物53b及第三突出物53c沿著橫向方向朝向第一外殼部分38之底座44向下依序彼此隔開。因此,第三突出物53c與底座44隔開之距離小於第一突出物53a及第二突出物53b與底座44隔開之距離。第二突出物53b與底座44隔開之距離大於第三突出物53c與底座44隔開之距離且小於第一突出物53a與底座44隔開之距離。第三突出物53c與底座44隔開之距離小於第一突出物53a及第二突出物53b與底座44隔開之距離。換言之,第三突出物53c沿著橫向方向T設置在第二突出物53b與底座44之間,且第二突出物沿著橫向方向T設置在第一突出物53a與第三突出物53c之間。因此,第一突出物53a及第三突出物53c可稱作第一外突出物及第二外突出物,且第二突出物53b可稱作沿著橫向方向T間隔在第一外突出物與第二外突出物之間之中間突出物。突出物53a至53c可界定各自第一側壁46a及第二側壁46b之凸起或根據需要另可由第一側壁46a及第二側壁46b支撐,例如附接至第一側壁46a及第二側壁46b。
第一突出物52a及53a、第二突出物52b及53b及第三突出物52c及53c可在各自第一列、第二列及第三列中對準使得第一引導構件52及第二引導構件53界定第一列與第二列及第二列與第三列之間之各自槽。因此,第一引導構件52之第一突出物52a及第二突出物52b沿著橫向方向T隔開使得第一引導構件52界定沿著橫向方向T在第一突出物52a與第二突出物52b之間延伸之第一槽54a。第一引導構件52之第二突出物52b及第三突出物52c沿著橫向方向T隔開使得第一引導構件52界定沿著橫向方向T在第二突出物52b與第三突出物53c之間延伸之第二槽54b。第一槽54a及第二槽54b在橫向方向T上界定尺寸,該尺寸沿著橫向方向T至少等於或大於各自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之尺寸。因此,第一槽54a經定大小以沿著預定方向(諸如縱向方向L)可滑動地接收第一基板26a且第二槽54b經定大小以沿著預定方向(諸如縱向方向L)可滑動地接收第二基板26b。
類似地,第二引導構件53之第一突出物53a及第二突出物53b沿著橫向方向T隔開使得第二引導構件53界定在第一突出物53a與第二突出物53b之間沿著橫向方向T延伸之第一槽55a。第二引導構件53之第二突出物53b及第三突出物53c沿著橫向方向T隔開使得第二引導構件53界定在第二突出物53b與第三突出物53c之間沿著橫向方向T延伸之第二槽55b。第一槽54a及第二槽54b在橫向方向T上界定一尺寸,該尺寸沿著橫向方向T至少等於或大於各自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之尺寸。因此,第一槽54a經定大小以 沿著縱向方向L可滑動地接收第一基板26a,且第二槽54b經定大小以沿著縱向方向L可滑動地接收第二基板26b。此外,第一槽54a及第二槽54b分別沿著縱向方向L與第一槽55a及第二槽55b對準使得沿著縱向方向L延伸且穿過第一槽54a之直線分別進一步穿過各側壁46a至46b之第一槽55a。此外,沿著縱向方向L延伸且穿過第二槽54b之直線分別進一步穿過各側壁46a至46b之第二槽55b。
如上所述,第一引導構件52及第二引導構件53及因此各自突出物52a至52c及53a至53c沿著縱向方向L彼此隔開以界定空隙57,該空隙57可組態為第一引導構件52與第二引導構件53之間之間隙並沿著縱向方向L從第一引導構件52延伸至第二引導構件53。空隙57經組態以接收對準構件,該對準構件與基板26a至26b之至少一者或兩者協作以將基板26a至26b定位在外殼26中的所要位置。如從下文描述中可瞭解,第一引導構件52及第二引導構件53經組態以可滑動地接收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使得基板26a至26b之各側由外殼26支撐在兩個隔開位置上,第一位置由第一引導構件52界定且第二位置由第二引導構件53界定。當然,應瞭解在無第二引導構件53的情況下,第一引導構件52可單獨沿著縱向方向L界定足以支撐基板26a及26b之長度。因此,連接器20可被稱為包含至少一引導構件,諸如第一引導構件52。空隙57因此可設置為鄰近第一引導構件52,例如當電連接器20不包含第二引導構件53時。當電連接器20包含第二引導構件時,空隙57可組態為在第一引導構件 52與第二引導構件53之間延伸之間隙。應進一步瞭解電連接器20可包含多達所需之引導構件,諸如至少一個。
第一基板26a可插入穿過第一外殼部分38之第二開口端50並至第一槽54a中、至少至空隙57中或穿過空隙57及至第一槽55a中。因此,第一基板26a可捕獲在第一槽54a與第二槽54b之間且進一步捕獲在第一槽55a與第二槽55b之間。第二基板26b可插入穿過第一外殼部分38之第二開口端50並至第二槽54b中、至少至空隙57中或穿過空隙57及至第二槽55b中。因此,第二基板26b可捕獲在第二槽54b與第三槽54c之間且進一步捕獲在第二槽55b與第三槽55c之間。因此,槽54a及55a及54b及55b將各自基板26a至26b實質上固持在由縱向方向L及側向方向A界定之各自水平平面中。應瞭解引導構件52及53之各者可界定多達所需之槽以接收對應數量之基板。因此,各引導構件52及53可包含界定經組態以接收對應基板之至少一槽之至少一對突出物。連接器20可進一步包含多達所需之引導構件。
第一外殼部分38可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對準構件56,諸如由各自側壁46承載之一對對準構件56。對準構件56經組態以與第二外殼部分40之互補對準構件80(見圖3)配合以促進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在所要相對位置。根據所示之實施例,對準構件56組態為由側壁46界定之凹部,但是應瞭解對準構件56可替代地組態為從側壁46延伸之突出物。替代地或此外,對準構件56可組態為側壁46中與第二外殼部分40之側壁中的互補輪廓幾何對應之輪廓以 促進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在所要相對位置上。應瞭解根據需要第一外殼部分38之至少一對準構件56可以任意方式組態以促進在所要相對位置上附接至第二外殼部分40。
現參考圖1A至圖1D及圖3,第二外殼部分40包含:本體41,其界定亦可界定連接器外殼36之上壁之上壁58;第一側壁60a,其沿著橫向方向T(或垂直向下)從上壁58之第一側延伸出來;及第二側壁60b,其相對於側向方向A與第一側壁60a相對且亦沿著橫向方向T(或垂直向下)從沿著側向方向A與第一側相對之上壁58之第二側延伸出來。當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至彼此時,上壁48沿著橫向方向T與第一外殼部分38之底座44隔開。上壁58及側壁60界定第二外殼部分40之第二內部部分61。第一側壁60a及第二側壁60b經組態以分別附接至第一側壁46a及第二側壁46b以將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至彼此使得連接器外殼36在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至彼此時界定包含第一內部部分47及第二內部部分61之內部62。上壁58可位於沿著橫向方向T與界定底座44之平面隔開之由縱向方向L及側向方向A界定之平面中使得當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至彼此時上壁58在底座44上方隔開。
第二外殼部分40界定第一末端或前端64及沿著縱向方向L與第一末端或前端64向後隔開之第二末端或後端66。因此,第一末端或前端64沿著縱向方向L與第二末端或後端 66向前隔開。第一末端64可界定安裝介面22之一部分且可成形以大致對應於電纜之外圓周之一部分使得電纜可延伸穿過第一末端64並進入第二內部61中。因此,第一末端64可稱作經組態以接收電纜之開口端。當第一連接器部分38及第二連接器部分40處於所要相對位置時,第一末端64與第一外殼部分38之第一末端48對準使得第一末端64及48協作以界定可組態為經定大小以接收電纜之套圈之安裝介面22。第二末端66亦可組態為開口端且在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至彼此時可實質上與第一外殼部分38之第二末端50對準使得第二末端66及50協作以界定經組態以接收互補電組件(諸如電連接器)之配合介面之配合介面24。雖然已根據所示之實施例描述第二外殼部分40,但是應瞭解根據需要第二外殼部分40可界定任意替代形狀及大小。
第二外殼部分40可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對準構件80,諸如由各自側壁60a至60b承載之一對對準構件80。對準構件80經組態以與第一外殼部分38之互補對準構件56配合以在所要相對位置上促進第一外殼部分38與第二外殼部分40之附接。根據所示之實施例,對準構件80組態為從側壁60橫向延伸出來之突出物,但是應瞭解如上文參考對準構件56所述對準構件80可替代地組態為由側壁60界定之凹部。替代地或此外,對準構件56可組態為與第一外殼部分38之側壁46a至46b之互補輪廓幾何對應之側壁60a至60b之輪廓以在所要相對位置上促進第一外殼部分38與第二外殼部分40之 附接。應瞭解根據需要第二外殼部分40之至少一對準構件80可以任意方式組態以在所要相對位置上促進至第一外殼部分38之附接。
連接器外殼36及特定言之第二外殼部分40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第一定位構件,該至少一第一定位構件經組態以在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至彼此時,接合基板26a至26b之至少一者或兩者之互補至少一定位構件以相對於第二外殼部分40及因此亦相對於第一外殼部分38將基板26a至26b固持在所要位置。因此,當基板26a及26b由第一外殼部分38支撐且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在所要相對位置上附接至彼此且連接器外殼36及基板26a至26b之定位構件接合時,連接器外殼36與基板26a至26b之定位構件之接合至少限制(例如實質上防止)基板26a至26b沿著預定方向(諸如縱向方向L)相對於連接器外殼36移動,藉此相對於連接器外殼36(及因此相對於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之各者)將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固持在所要位置。
根據所示之實施例,至少一定位構件68包含由第二外殼部分本體41之第一及第二側向相對側承載之第一定位構件68a及第二定位構件68b。例如,第一定位構件68a及第二定位構件68b可組態為沿著橫向方向T從第二外殼部分本體41延伸出來(或垂直向下)之各自第一定位柱70a及第二定位柱70b。例如,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40可分別從上壁58之第一側及第二側延伸或可從第一側壁60a及第二側壁 60b延伸或可根據需要直接或間接從第二外殼部分本體41之其他適當位置延伸。因此,可以說第一定位構件68a及第二定位構件68b由第二外殼本體41支撐。根據所示之實施例,第一柱70a及第二柱70b及因此第一定位構件68a及第二定位構件68b可與第二外殼部分本體41整合及成整體或根據需要可附接至第二外殼部分本體41。
定位柱之至少一者或兩者(諸如第一定位柱70a)可具有不同於第二定位柱70b之形狀。替代地,第一柱70a及第二柱70b可相對於彼此類似地成形使得第一定位柱70a及70b之至少一者或兩者可成形為使至少一基板26偏移至預定位置。例如,第一定位柱70a可界定第一部分或近端部分,諸如附接至第二外殼部分本體41之第一末端73a及自由第二部分或遠端部分,諸如沿著橫向方向T從近端延伸之第二末端73b。第一定位柱70a可為階狀使得第一末端73a沿著可實質上垂直於橫向方向T的選擇方向D界定第一尺寸d1,且第二末端73b沿著選擇方向D界定不同於第一尺寸d1之第二尺寸d2。例如,選擇方向D可實質上垂直於橫向方向T,諸如界定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插入第一外殼部分38之方向之縱向方向L。替代地,選擇方向可沿著側向方向A或相對於縱向方向L角度偏移之任何替代方向延伸。
根據所示之實施例,第一末端73a之第一尺寸d1沿著選擇方向D大於第二末端73b之第二尺寸d2。例如,第一定位柱70a可進一步包含在第一末端73a與第二末端73b之間延 伸之第三部分或中間部分73c。例如,第三部分73c可在第一末端73a與第二末端73b之間實質上線性漸縮或可彎曲或根據需要另外成形。根據所示之實施例,第一定位柱70a分別界定第一側75a及第二側75b,該第一側75a及該第二側75b沿著縱向方向L彼此分隔使得第一側75a相對於第二側75b向後設置。因此,第一側75a設置在第二末端66與第二側75b之間。第一側75a及第二側75b之一者(諸如第一側75a)可沿著橫向方向T實質上線性延伸且第一側及第二側之另一者(諸如第二側75b)可經輪廓化以界定第一尺寸d1及第二尺寸d2並進一步界定第三部分73c。當然,應瞭解第一定位柱70a或可根據需要替代地成形以界定如上所述之第一尺寸d1及第二尺寸d2。
第二定位柱70b亦可分別界定第一側75a及第二側75b,該第一側75a及該第二側75b沿著縱向方向L彼此分隔使得第一側75a相對於第二側75b向後設置。根據所示之實施例,第二定位柱70之第一側75a及第二側75b兩者在橫向方向T上實質上線性使得第二定位柱70b沿著其長度在選擇方向D上界定實質上恆定的第三尺寸d3。第三尺寸d3可在選擇方向上小於、大於或實質上等於第一尺寸d1及第二尺寸d2之任一者。替代地,第二定位柱70b可界定第一末端及第二末端,如上參考第一定位柱70a所述,該第一末端及該第二末端在選擇方向上界定各自第一及第二不同尺寸d1及d2。
亦參考圖4A至圖4B,第一定位柱70a及第二定位柱70b 經組態及定尺寸以在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至彼此時沿著縱向方向L延伸至鄰近第一引導構件52及第二引導構件53之至少一者之位置上之空隙75中,例如,引導構件52與53之間。此外,第一定位柱70a及第二定位柱70b可與各自第一側壁46a及第二側壁46b之第一引導構件52及第二引導構件53對準使得在縱向方向L上延伸之直線可穿過第一定位柱70a及第二定位柱70b及對應側壁46a及46b之各自引導構件52及53。替代地,定位柱70a至70b可根據需要沿著側向方向A相對於各自引導構件52及53偏移。
現再次參考圖1B至圖1C,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之各者可承載經組態以與第二外殼部分40之第一定位構件68a對準並至少部分接收第二外殼部分40之第一定位構件68a之至少一定位構件90。根據所示之實施例,第一基板26a之至少一定位構件90經定大小以接收第一定位柱70a之第一末端73a且第二基板26b之至少一定位構件90經定大小以接收第一定位柱70a之第二末端73b且進一步定大小為小於第一定位柱70a之第一末端73a使得第二基板26b防止第一定位柱70a之第一末端73a延伸至第二基板26b之定位構件90中。
根據所示之實施例,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之各者之至少一定位構件90組態為沿著橫向方向T延伸穿過各自基板26a至26b之第一孔隙92a及第二孔隙92b。例如,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之各者界定前端27a、沿著縱向方 向L與前端27a隔開之後端27b、第一側27c及沿著側向方向與第一側27c隔開之第二側27d、上表面27e及沿著橫向方向與上表面27e隔開之下表面27f。當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由第一外殼部分38支撐時,上表面27e及下表面27f沿著可由縱向方向L及側向方向A界定之各自平行平面延伸。當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插入第一外殼部分38中且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至第一外殼部分38時,第一側27c與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之第一側46a及60a並置且第二側27d與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之第二側46b及60b並置。第一孔隙92a及第二孔隙92b沿著橫向方向從上表面27e延伸穿過下表面27f。第一孔隙92a可設置為鄰近第一側27c且第二孔隙92b可設置為鄰近第二側27d。例如,第一孔隙92a可通向第一側27c且第二孔隙92b可通向第二側27d。替代地,第一孔隙92a及第二孔隙92b之一者或兩者可由各自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圍封。應瞭解基板26可界定多達需要之額外孔隙。
當第一孔隙92a在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至第一外殼部分38時而與第一定位柱70a對準時,第一孔隙92a可經組態以與第一定位柱70a對準且第二孔隙92b可經組態以與第二定位柱70b對準。如現將描述,第一基板26a之第一孔隙92a經定大小以接收第一定位柱70a之第一部分73a且第二基板26b之第一孔隙92a經定大小以接收第一定位柱70a之第二末端73b,但是定大小為小於第一定位柱70a之第一末端73a使得第二基板26b之第一孔隙92a無法接收第一定位柱 70a之第一末端73a。例如,根據所示之實施例,第一基板26a之第一孔隙92a沿著選擇方向D界定尺寸d4或寬度,該尺寸d4或寬度定大小為沿著選擇方向D大於第一定位柱70a之第二末端73b之第二尺寸d2且沿著選擇方向D實質上等於第一定位柱70a之第一末端73a。此外,根據所示之實施例,第二基板26b之第一孔隙92a沿著選擇方向D界定尺寸d5或寬度,該尺寸d5或寬度定大小為沿著選擇方向D實質上等於第一定位柱70a之第二末端73b之第二尺寸d2且沿著選擇方向D小於第一定位柱70a之第一末端73a。
因此,當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至彼此,其中第一基板26a定位在第二基板26b上方且第一孔隙92a至少部分實質上設置在空隙57中時,第一定位柱70a之第二末端73b穿過第一基板26a之第一孔隙92a直至1)第二基板26b之第一孔隙92a接收第二末端73b以及2)第一基板26a之第一孔隙92a接收第一末端73a。當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至彼此時,第二末端73b設置在第二基板26b之第一孔隙92a中且當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至彼此時,第一末端73a設置在第一基板之第一孔隙92a中。若第二基板26b無意中定位在第一基板26a上方時,第二基板26b之第一孔隙92a不會接收第一末端73a且第一末端73a會接觸第二基板26b,藉此防止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至彼此。
應進一步瞭解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之第一孔隙92a之一者或兩者可定大小為沿著選擇方向D小於第二定位 柱70b使得第一孔隙92a無法接收第二定位柱70b。因此,當第一孔隙92a之一者或兩者與第二定位柱70b對準時,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之至少一者或兩者防止第二定位柱70b插入空隙57中,如若1)上表面27e定位在下表面27f下方(舉例而言,當基板26a至26b顛倒定向時)或2)基板26a至26b之前端34設置在第一外殼部分38之後端50與基板26a至26b之後端36之間之情況,諸如如若基板26a至26b向後插入之情況。此外,由於第一孔隙92a及第二孔隙92b沿著縱向方向在前端34與後端35之間相對於中心點定位為偏離中心,若基板26a至26b倒置以及向後插入,則第一孔隙92a及第二孔隙92b會相對於對應空隙57未對準且不會定位為接收各自定位柱70a及70b。因此,可以說第一孔隙92a及第二孔隙92b及第一定位柱70a及第二定位柱70b鎖定使得若基板26a至26b之各者未處於所要定向,則第一定位柱70a及第二定位柱70b之一者或兩者與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之至少一者之間之接觸防止第一定位柱70a及第二定位柱70b延伸穿過各自第一孔隙92a及第二孔隙92b至各自空隙57中,藉此1)上表面27e定位在下表面27f上方,2)後端35定位在第一外殼部分38之前端34與後端50之間以及3)第一基板26a設置在第二基板26b上方。
一種構建電連接器20之方法包含沿著縱向方向L將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向前插入第一外殼部分38且特定言之分別插入各自第一槽54a及55a以及第二槽54b及55b中直至孔隙92a至92b沿著橫向方向T與各自空隙57大致對準。 如所示,第一側壁46a及第二側壁46b之空隙57分別可定大小為沿著縱向方向L至少等於第一對準柱70a之第一末端73a且沿著縱向方向L至少等於第二對準柱70b。因此,當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至第一外殼部分38時,第一定位柱70a被驅動穿過各自空隙57並進入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之第一孔隙92a。由於第一末端73a之第一尺寸d1實質上等於第一基板26a之第一孔隙92a之尺寸d4,故當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至彼此時,第一末端73a防止第一基板26a沿著縱向方向L相對於連接器外殼36平移。此外,由於第二末端73b之第二尺寸d2實質上等於第二基板26b之第一孔隙92a之尺寸d5,故當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至彼此時,第二末端73b防止第二基板26b沿著縱向方向L相對於連接器外殼36平移。因此,基板26之配合末端36可相對於連接器外殼36之配合介面24設置在所要位置上且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安裝末端34可相對於連接器外殼36之安裝介面22設置在所要位置上。
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之各者之第二孔隙92b各經定大小以沿著選擇方向D界定實質上等於第二定位柱70b之第三尺寸d3之尺寸d6且因此經定大小以在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至彼此時接收第二定位柱70b。此外,由於第二末端73b之第二尺寸d2實質上等於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之第二孔隙92b之尺寸d6,故當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附接至彼此時,第二定位柱70b防止第二基板26b沿著縱向方向L相對於連接器外殼36 平移。應瞭解第二孔隙92b及第二定位柱70b可替代地根據需要構建,舉例而言,如上文參考第一孔隙92a及第一定位柱70a所述構建。因此,基板26之配合末端36可相對於連接器外殼36之配合介面24設置在所要位置上且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安裝末端34可相對於連接器外殼36之安裝介面22設置在所要位置上。
上文描述提供用於說明之目的且不得解釋為限制本發明。雖然已參考較佳實施例或較佳方法描述各種實施例,但是應瞭解本文已使用之字詞係描述及闡釋之字詞,而非限制之字詞。此外,雖然本文已參考特定結構、方法及實施例說明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旨在受限於本文所揭示之事項。例如,雖然第一外殼部分38已被圖解說明為承載引導構件52及53之下外殼部分且第二外殼部分40已被圖解說明為承載定位構件68之上外殼部分,但是應瞭解外殼部分38與40之相對位置可顛倒。舉例而言,第一外殼部分38可包含第一引導構件52及第二引導構件53並接收基板26a至26b,且第二外殼部分40可包含第一定位構件68a及第二定位構件68b。就此而言,應瞭解第一外殼部分38及第二外殼部分40之一者包含引導構件52及53並在各自槽54a至54b及55a至55b中接收基板26a至26b且第一外殼部分38a及第二外殼部分40之另一者包含接收在第一基板26a及第二基板26b之各自孔隙92a至92b中之定位柱70a至70b。
此外,應瞭解上文用上述實施例描述之概念可單獨使用或與上述其他實施例之任意者組合使用,除非另有規定。 受益於本說明書之教示的熟習相關技術者可實現對如本文所述之本發明的許多修改且可在不脫離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作出改變。
20‧‧‧電連接器
22‧‧‧安裝介面
24‧‧‧配合介面
26‧‧‧基板
26a‧‧‧第一基板
26b‧‧‧第二基板
30‧‧‧電接觸墊
32‧‧‧電接觸墊
34‧‧‧安裝末端
35‧‧‧配合末端
36‧‧‧連接器外殼
37‧‧‧第一縱向配合/插入方向
38‧‧‧第一外殼部分/下外殼部分
39‧‧‧第一外殼部分本體
40‧‧‧第二外殼部分/上外殼部分
41‧‧‧本體
42‧‧‧定位總成
44‧‧‧底座
46‧‧‧側壁
46a‧‧‧第一側壁
46b‧‧‧第二側壁
47‧‧‧第一內部部分
48‧‧‧第一末端/前端
50‧‧‧第二末端/後端
52‧‧‧第一引導構件
52a‧‧‧第一突出物
52b‧‧‧第二突出物
52c‧‧‧第三突出物
53‧‧‧第二引導構件
53a‧‧‧第一突出物
53b‧‧‧第二突出物
53c‧‧‧第三突出物
54a‧‧‧第一槽
54b‧‧‧第二槽
55a‧‧‧第一槽
55b‧‧‧第二槽
56‧‧‧對準構件
57‧‧‧空隙
58‧‧‧上壁
60a‧‧‧第一側壁
60b‧‧‧第二側壁
61‧‧‧第二內部部分
62‧‧‧內部
64‧‧‧第一末端/前端
66‧‧‧第二末端/後端
68‧‧‧定位構件
68a‧‧‧第一定位構件
68b‧‧‧第二定位構件
70a‧‧‧第一定位柱
70b‧‧‧第二定位柱
73a‧‧‧第一末端
73b‧‧‧第二末端
73c‧‧‧第三部分/中間部分
75a‧‧‧第一側
75b‧‧‧第二側
80‧‧‧互補對準構件
90‧‧‧定位構件
A‧‧‧側向方向
D‧‧‧選擇方向
d1‧‧‧第一尺寸
d2‧‧‧第二尺寸
d3‧‧‧第三尺寸
d4‧‧‧第四尺寸
d5‧‧‧第五尺寸
L‧‧‧縱向方向
T‧‧‧橫向方向
圖1A係根據一實施例構建之電連接器之透視圖,其包含第一外殼部分及第二外殼部分;圖1B係圖1A所示之電連接器之分解組裝圖,其進一步包含第一印刷電路板及第二印刷電路板;圖1C係圖1B所示之電連接器之透視圖,但是展示第一印刷電路板及第二印刷電路板由第一外殼部分支撐且展示第二外殼部分被移除;圖1D係圖1A所示之電連接器之分解組裝圖,但是展示第一印刷電路板及第二印刷電路板由第一外殼部分支撐;圖2A係圖1A所示之第一外殼部分之透視圖;圖2B係圖1A所示之第一外殼部分之另一透視圖;圖3係圖1A所示之第二外殼構件之透視圖;圖4A係圖1A所示之電連接器之另一透視圖;及圖4B係圖4A所示之電連接器之另一透視圖。
20‧‧‧電連接器
24‧‧‧配合介面
26‧‧‧基板
26a‧‧‧第一基板
26b‧‧‧第二基板
30‧‧‧電接觸墊
32‧‧‧電接觸墊
38‧‧‧第一外殼部分/下外殼部分
40‧‧‧第二外殼部分/上外殼部分
41‧‧‧本體
47‧‧‧第一內部部分
48‧‧‧第一末端/前端
50‧‧‧第二末端/後端
52a‧‧‧第一突出物
53‧‧‧第二引導構件
55a‧‧‧第一槽
55b‧‧‧第二槽
56‧‧‧對準構件
57‧‧‧空隙
58‧‧‧上壁
60a‧‧‧第一側壁
68a‧‧‧第一定位構件
70a‧‧‧第一定位柱
80‧‧‧互補對準構件
90‧‧‧定位構件
A‧‧‧側向方向
L‧‧‧縱向方向
T‧‧‧橫向方向

Claims (25)

  1. 一種電連接器,其經組態以與一互補電組件配合,該電連接器包括:至少一基板,其界定至少一定位構件;一第一外殼部分,其經組態以沿著一預定方向接收該至少一基板以支撐該至少一基板;及一第二外殼部分,其包含至少一定位構件,該至少一定位構件經組態以接合該至少一基板之該至少一定位構件以在該第一外殼部分及該第二外殼部分附接至彼此時至少限制該至少一基板相對於該第一外殼部分沿著該預定方向移動。
  2. 如請求項1之電連接器,其中該至少一基板之該定位構件經組態以在該第一外殼部分及該第二外殼部分附接至彼此時接收該第二外殼部分之該至少一定位構件。
  3. 如請求項1之電連接器,其中當該第一外殼部分及該第二外殼部分附接至彼此時,該第二外殼部分之該定位構件防止該至少一基板相對於該第一外殼部分沿著該預定方向移動。
  4. 如請求項1之電連接器,其中該至少一基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
  5. 如請求項4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基板及該第二基板之該至少一定位構件包括分別延伸穿過該第一基板及該第二基板之一孔隙,且該第一外殼之該至少一定位構件包括經定大小以延伸至該第一基板及該第二基板之各者 之該等孔隙中之至少一定位柱。
  6. 如請求項5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孔隙通向該等各自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一側。
  7. 如請求項5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定位柱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沿著一選擇方向界定各自第一尺寸及第二尺寸且該第一尺寸不同於該第二尺寸。
  8. 如請求項7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外殼部分包括一第一外殼部分本體且該定位柱從該外殼部分延伸使得該第一部分從該第一外殼部分本體延伸且該第二部分係自由遠端。
  9. 如請求項7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尺寸沿著該選擇方向大於該第二尺寸。
  10. 如請求項8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定位柱包括在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之間延伸之一第三部分。
  11. 如請求項10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三部分在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之間實質上線性延伸。
  12. 如請求項9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基板之該孔隙界定在該選擇方向上至少實質上等於該第一尺寸之一尺寸且該第二基板之該孔隙界定在該選擇方向上至少實質上等於該第二尺寸之一尺寸。
  13. 如請求項12之電連接器,其中當該第二外殼部分附接至該第一外殼部分時,該定位柱之該第二部分延伸穿過該第一基板之該孔隙並進入該第二基板之該孔隙,且當該 第二外殼部分附接至該第一外殼部分時,該定位柱之該第一部分延伸至該第一基板之該孔隙中。
  14. 如請求項13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二基板之該孔隙之該尺寸沿著該選擇方向實質上等於該第二尺寸且該第一孔隙之該尺寸沿著該選擇方向實質上等於該第一尺寸。
  15. 如請求項14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選擇方向係該預定方向。
  16. 如請求項14之電連接器,其經組態以沿著一插入方向與一互補電組件配合,其中該預定方向係該插入方向。
  17. 如請求項16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基板及該第二基板之各者界定沿著該預定方向與該等前端隔開之各自前端及後端且該第一基板及該第二基板之該等孔隙沿著該預定方向在該前端與該後端之間相對於一中心點定位為偏離中心。
  18. 如請求項14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外殼部分界定至少一引導構件,該至少一引導構件界定複數個突出物,該複數個突出物界定分別沿著該預定方向接收該第一基板及該第二基板之第一槽及第二槽。
  19. 如請求項18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外殼部分界定設置為鄰近該至少一引導構件之一空隙。
  20. 如請求項19之電連接器,其中該至少一引導構件係一第一引導構件且該第一外殼部分進一步界定沿著該預定方向與該第一引導部分隔開之一第二引導部分,該第二引導部分界定複數個突出物,該複數個突出物界定沿著該 預定方向與該第一引導構件之該第一槽及該第二槽對準之第一槽及第二槽,使得該第一引導構件及該第二引導構件之該第一槽及該第二槽分別接收該第一基板及該第二基板。
  21. 如請求項20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空隙設置在該第一引導構件與該第二引導構件之間且定大小為至少等於該對準柱之該第一部分。
  22. 如請求項14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基板及該第二基板之該等孔隙包括第一孔隙且該定位柱包括一第一定位柱,該第二外殼部分包括經定大小之一第二定位柱,且該第一基板及該第二基板各界定分別沿著實質上垂直於該預定方向之一方向延伸穿過該第一孔隙且與該第一孔隙隔開之一第二孔隙,該第二孔隙經定大小以接收該第二定位柱。
  23. 如請求項1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外殼部分係界定該電連接器之一底座之一下外殼部分且該第二外殼部分係界定該電連接器之一上端之一上外殼部分,當該第一外殼部分及該第二外殼部分附接至彼此時,該上端部分在該底座上方與之分隔。
  24. 如請求項1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外殼部分及該第二外殼部分界定一外殼,該外殼經組態以接收一電纜以將該電纜電連接至該第一基板及該第二基板之各者。
  25. 一種構建一電連接器之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將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插入一第一外殼部分之各自第 一槽及第二槽中,該第一基板及該第二基板之各者界定一孔隙,該第一基板之該孔隙定大小為大於該第二基板之該孔隙;將一第二外殼部分附接至該第一外殼部分,該第二外殼部分包含界定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之一定位柱,該第一部分定大小為沿著一選擇方向大於該第一部分;及在該附接步驟期間,將該定位柱之該第二部分插入穿過該第一基板之該孔隙並至該第二基板之該孔隙中且進一步將該定位柱之該第一部分插入該第一基板之該孔隙中。
TW101125450A 2011-07-15 2012-07-13 具有定位總成之電連接器 TW2013128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08321P 2011-07-15 2011-07-15
US13/546,241 US8926339B2 (en) 2011-07-15 2012-07-11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ositioning assembl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2858A true TW201312858A (zh) 2013-03-16

Family

ID=47519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5450A TW201312858A (zh) 2011-07-15 2012-07-13 具有定位總成之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26339B2 (zh)
CN (1) CN202772323U (zh)
TW (1) TW201312858A (zh)
WO (1) WO2013012658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2080B (zh) * 2022-03-17 2023-08-11 佳必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6370B (zh) * 2013-06-26 2015-08-11 Gemtek Technology Co Ltd 訊號傳輸接頭
CN104347973B (zh) * 2013-08-01 2016-09-2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TWM487548U (zh) * 2014-01-03 2014-10-01 Tc & C Electronic Co Ltd 迷你串行連接小型電腦系統介面高密度連接器
CN104810651B (zh) * 2014-01-24 2017-10-3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
USD734723S1 (en) 2014-03-11 2015-07-21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Housing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543710B2 (en) * 2014-08-25 2017-01-10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module with cable exit region gasket
WO2016048374A1 (en) 2014-09-26 2016-03-31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Receptacle for connecting a multi-lane or one-lane cable
WO2016137485A1 (en) 2015-02-27 2016-09-01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Cable assembly with conjoined one-lane cable assemblies
CN204481208U (zh) * 2015-03-20 2015-07-15 永泰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WO2016175795A1 (en) * 2015-04-29 2016-11-03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Cable assembly
US9680266B2 (en) * 2015-08-18 2017-06-13 Cisco Technology, Inc. High density connector
WO2017070405A1 (en) * 2015-10-20 2017-04-27 Parallel Wireless, Inc. X2 protocol programmability
US20180034211A1 (en) * 2016-07-26 2018-02-0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10193268B1 (en) * 2017-10-31 2019-01-29 Teralux Technology Co., Ltd. SFP cable connector capable of protecting solder joints
CN208738551U (zh) * 2018-05-30 2019-04-12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密度mini版芯片侧高速连接器及印刷电路板布局结构
US10957997B2 (en) * 2018-11-20 2021-03-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High density connector assembly
JP7134934B2 (ja) * 2019-10-08 2022-09-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導電部材を保持する保持部材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US11177594B2 (en) * 2020-04-09 2021-11-16 Ii-Vi Delaware, Inc. Housing for pluggable module
US11303051B2 (en) * 2020-07-20 2022-04-12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Dual circuit card pluggable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40698A (en) * 1971-05-12 1973-06-19 Honeywell Inf Systems Ribbon cable connector system having stress relieving means
US4331370A (en) * 1980-04-28 1982-05-25 Amp Incorporated Connection system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4528616A (en) * 1983-03-28 1985-07-09 Gte Automatic Electric Inc. Printed wiring board enclosure
US4639054A (en) * 1985-04-08 1987-01-27 Intelligent Storage Inc. Cable terminal connector
US4824383A (en) 1986-11-18 1989-04-2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Terminator and corresponding receptacle for multiple electrical conductors
CA1281094C (en) * 1987-11-09 1991-03-05 Thomas A.D. Burgmann Transportable programmed transmitter connectors for a security system
JPH0250979U (zh) 1988-10-04 1990-04-10
US5108313A (en) 1989-10-05 1992-04-28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odular connector
JP2516117Y2 (ja) * 1990-09-28 1996-11-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エッジ搭載用コネクタ
US5190471A (en) * 1991-02-13 1993-03-02 Ohio Associated Enterprises, Inc. Cable termination assembly for high speed signal transmission
US5421746A (en) 1993-09-13 1995-06-06 Berg Technology, Inc. Orientation and positioning device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5580271A (en) * 1994-09-08 1996-12-03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SCSI cable with termination circuit and method of making
JP2728372B2 (ja) * 1994-12-15 1998-03-18 ケル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5709555A (en) * 1995-06-22 1998-01-20 Framatome Connectors Usa Inc. High density card edge connection system with outrigger and sequentially connected contacts
US5609499A (en) * 1995-08-15 1997-03-1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US5955703A (en) * 1996-02-28 1999-09-21 Methode Electronics, Inc. Circuitized electrical cabl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US6565388B1 (en) 1996-06-05 2003-05-20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Shielded cable connector
US5797771A (en) * 1996-08-16 1998-08-25 U.S. Robotics Mobile Communication Corp. Cable connector
JP3296731B2 (ja) * 1996-09-27 2002-07-02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881454A (en) * 1996-11-25 1999-03-16 Seagate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making single-sided electronic connector
US5957727A (en) * 1996-12-12 1999-09-28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5920459A (en) * 1997-02-04 1999-07-06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for circuit board assembly
US6203333B1 (en) * 1998-04-22 2001-03-20 Stratos Lightwave, Inc. High speed interface converter module
JP2000068007A (ja) * 1998-08-20 2000-03-03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td ケーブル付き平衡伝送用コネクタ
US8625270B2 (en) * 1999-08-04 2014-01-07 Super Talent Technology, Corp. USB flash drive with deploying and retracting functionalities using retractable cover/cap
US6213815B1 (en) * 2000-02-01 2001-04-10 Hsing Chan Indsutrial Co., Ltd. Multimedia electric adapter
TW440076U (en) * 2000-03-03 2001-06-07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431887B1 (en) * 2000-05-31 2002-08-1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 EMI shielded plug and grounding latch member
US6942395B1 (en) * 2001-01-29 2005-09-13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ull-lever release for fiber optic modules
US6358066B1 (en) * 2001-02-28 2002-03-19 Stratos Lightwave, Inc. Surface mountable transceiver
TW565026U (en) * 2003-01-24 2003-12-01 C One Technology Corp Small connector device
JP4172334B2 (ja) 2003-06-13 2008-10-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US6872094B1 (en) * 2004-03-01 2005-03-2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Transceiver pluggable module
US20060040554A1 (en) * 2004-08-18 2006-02-23 Waqo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7223915B2 (en) * 2004-12-20 2007-05-2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able assembly with opposed inverse wire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s
CA2548857C (en) * 2005-06-01 2015-01-06 Rohm And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 Llc Optical assemblies
ES2337066T3 (es) * 2005-09-30 2010-04-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nchufe para telecomunicaciones, un conjunto que incluye un modulo de telecomunicaciones y un enchufe y un metodo de fabricacion de un enchufe.
US20070111598A1 (en) 2005-11-14 2007-05-17 Quilici James E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WO2009040613A1 (en) 2007-09-28 2009-04-02 Fci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ystem
JP2010010102A (ja) * 2008-06-30 2010-01-14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US7883341B2 (en) * 2008-11-21 2011-02-08 Molex Incorporated Modular connector with EMI protection
CN201498685U (zh) * 2009-03-26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882726B (zh) * 2009-05-06 2012-07-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02044762B (zh) * 2009-10-13 2012-08-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TWM430018U (en) * 2010-03-19 2012-05-21 Molex Inc Cab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spacer
CN201741940U (zh) * 2010-06-10 2011-02-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2080B (zh) * 2022-03-17 2023-08-11 佳必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26339B2 (en) 2015-01-06
WO2013012658A3 (en) 2013-04-04
CN202772323U (zh) 2013-03-06
US20130017711A1 (en) 2013-01-17
WO2013012658A2 (en) 201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12858A (zh) 具有定位總成之電連接器
TWM614360U (zh) 背板連接器
CN102176564B (zh) 具有电连接和导引特征的电连接器系统
TWI427873B (zh) 連接器
EP2405537A1 (en) Surface mount multi-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6302901A (ja) 改良された端子接点を備えた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TW201509019A (zh) 電連接器
JP2009110956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0040526A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20100106808A (ko) 암커넥터 조립체
TW201223024A (en) Transceiver assembly having an improved receptacle connector
JP2019117692A (ja) 回路基板用l型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83073B (zh) 電連接器組合
CN100559658C (zh) 端接至电路板的安装在配电盘上的模块插座
JP2011204581A (ja)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の嵌合確認構造
KR100679501B1 (ko) 커넥터
JP529804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20110230065A1 (en) Connector housing with light guide element
TWM511148U (zh) 電連接器及其插入模組
JP201510328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4331990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6184505A (ja)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TWM505082U (zh) 連接器組合
KR101110426B1 (ko) 암커넥터 조립체
JP4927196B2 (ja) プラグ−ソケット型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