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0321A - 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0321A
TW201310321A TW101122529A TW101122529A TW201310321A TW 201310321 A TW201310321 A TW 201310321A TW 101122529 A TW101122529 A TW 101122529A TW 101122529 A TW101122529 A TW 101122529A TW 201310321 A TW201310321 A TW 20131032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resistance
portions
conductive layer
touch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2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76671B (zh
Inventor
Mitsuhiro Sekizawa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Component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Component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Component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10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0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6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667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3Peripheral electrode pattern in resistive digitisers, i.e. electrodes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resistive sheet are shaped in patterns enhancing linearity of induced fie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觸控面板,其包含:第一電極基板及第二電極基板,其等包含第一導電層及第二導電層;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其等設置在該第一導電層上以導致一電位分佈;一第三電極及一第四電極,其等設置在該第一導電層上以導致一電位分佈使得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由該第三電極及該第四電極電連接;及一電阻調整構件,其包含分別並聯電連接至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之一第一電阻部分及一第二電阻部分且經組態使得在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之縱向方向上,該第一電阻部分及該第二電阻部分之電阻值分別變得在中心比在外側低。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觸控面板。
專利文件1揭示一種觸控面板,其中各形成為線形狀之輔助電極設置為與四個電極平行以分別經由ITO圖案電連接至該四個電極。在本技術中,輔助電極彼此分隔開以防止其等彼此電連接。觸控面板進一步包含在由該四個電極形成之矩形環形結構的角隅上將該四個電極連接至控制單元之連接線及從輔助電極之各者之兩側將輔助電極連接至控制單元之連接線。
專利文件2揭示一種觸控感測器,其包含:一基板,其包含一輔助觸控區域;一對電極,其等電連接至觸控區域;蓋板,其包含在電極上及電極附近形成為面向觸控區域之導電層;複數個帶狀部分,其等設置在觸控區域之外周邊上且具有介於電極之電阻值與觸控區域之電阻值之間之電阻值以提供低電阻電極與高電阻觸控區域之間之過渡。
專利文件3揭示一種觸控面板,其包含電阻膜、提供電壓至電阻膜之共同電極及供應電壓至共同電極之電壓供應單元,其中電位分佈藉由從電壓供應單元供應電壓至共同電極及從共同電極供應電壓至電阻膜而產生。在本觸控面板中,藉由在一觸碰位置上偵測電阻膜之電位而偵測該觸碰位置。觸控面板進一步包含設置在共同電極與電阻膜之 間之絕緣層。
不幸的是,對於習知觸控面板,當施加電壓至電極以偵測觸碰位置時產生電位分佈之失真。
若電位分佈之失真產生,則無法精確偵測觸碰位置。
[專利文件]
[專利文件1]日本特許公開專利公開案第2011-003049號
[專利文件2]PTC國際申請案第2007-531082之日文翻譯
[專利文件3]日本特許公開專利公開案第2007-025904號
根據實施例,設置一種觸控面板,其包含:第一電極基板,其包含第一基板及形成在第一基板上之一第一導電層;第二電極基板,其包含第二基板及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為面向第一導電層之第二導電層;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其等在第一導電層上設置為平行於彼此以導致電位分佈;第三電極及第四電極,其等設置為在第一導電層上平行於彼此以導致電位分佈使得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由第三電極及第四電極電連接以形成矩形環形;及電阻調整構件,其包含分別並聯電連接至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之第一電阻部分及第二電阻部分且經組態使得在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之縱向方向上,第一電阻部分及第二電阻部分之電阻值分別變得在中心比在外側低。
當結合隨附圖式閱讀時,從下文詳細描述中可更瞭解本發明之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
本文將參考闡釋性實施例描述本發明。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許多替代實施例可使用本發明之教示而完成且本發明不限於為說明之目的而闡釋之實施例。
應注意,在圖式說明中,相同組件被賦予相同元件符號且不重複說明。
(第一實施例)
圖1係展示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上電極基板之結構之實例之平面圖。圖2係展示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下電極基板之結構之實例之平面圖。圖3係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截面圖。圖4係用於說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操作之透視圖。圖5A及圖5B係用於說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操作之視圖。
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包含上電極基板10、下電極基板20、引線電極單元13、可撓性基板(可撓性印刷電路板:FPC)14、端子15、可撓性基板27、端子28及間隔片31。
上電極基板10包含膜基板11及形成在膜基板11上之透明導電層12。在本實施例中,透明導電層12可在膜基板11之表面上形成為接觸膜基板11。
下電極基板20包含玻璃基板21及形成在玻璃基板21上之透明導電層22。在本實施例中,透明導電層22在玻璃基板21之表面上形成為接觸玻璃基板21。上電極基板10在平面圖中具有實質上矩形形狀。下電極基板20具有與上電極基板10實質上相同之形狀。
如圖3所示,觸控面板100進一步包含驅動電路51,該驅動電路51包含協調偵測電路50。圖3所示之驅動電路51僅為一實例,且驅動電路51之結構不限於圖3所示之結構。
上電極基板10及下電極基板20經堆疊使得上電極基板10之透明導電層12及下電極基板20之透明導電層22經由間隔片31或類似物面向彼此且藉由黏著劑、雙面膠帶或類似物接合。
如圖1所示,上電極基板10之透明導電層12被劃分為32個導電區域,該等導電區域在長度方向(其為上電極基板10之長方向)上包含8個劃分部分及在寬度方向(其為上電極基板10之短方向)上包含四個劃分部分。
本文中,在將透明導電層12劃分為32個導電區域之線中,在長度方向上延伸之線稱作線12X且在寬度方向上延伸之線稱作線12Y。
透明導電層12藉由在將成為線12X及12Y之位置上移除透明導電層12而劃分為複數個導電區域。接著,透明導電層12之劃分導電區域彼此電絕緣。
引線電極單元13設置在上電極基板10之周邊部分上且包含在寬度方向上分別設置在上電極基板10之兩個末端上之複數個引線電極。透明導電層12之導電區域分別連接至引線電極單元13之引線電極。引線電極單元13在長度方向上於上電極基板10之末端上連接至可撓性基板14。端子15連接至可撓性基板14之末端。端子15連接至包含協調偵測電路50之驅動電路51(見圖3)。
如圖4所示,觸控面板100進一步包含於下電極基板20之周邊部分上形成在下電極基板20之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23。電極23設置在下電極基板20之四個邊緣附近且在平面圖中具有矩形環形。
電極23可由導電材料舉例而言,諸如Ag-C、Ag或類似材料製成。雖然圖式中未展示,但是用於控制四個角隅部分LL、LR、UL及UR之電位之引線設置為於四個角隅部分LL、LR、UL及UR上電連接至電極23。在本實施例中,說明電極23由Ag-C製成之實例。
如圖2所示,連接至電極23之引線從下電極基板20之周邊部分引導以在長度方向上於下電極基板20之末端上連接至可撓性基板27。端子28連接至可撓性基板27。
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0進一步包含電阻調整構件,該電阻調整構件將在下文中參考圖6說明。
可撓性基板14之端子15及可撓性基板27之端子28連接至驅動電路51。
透明導電層12及透明導電層22可由透明且具有導電性之材料製成,諸如銦錫氧化物(ITO)、藉由添加Al、Ga或類似物至ZnO(氧化鋅)而獲得之材料、藉由添加Sb或類似物至SnO2(氧化錫)而獲得之材料或類似材料。
膜基板11可由在可見區域上透明之樹脂材料製成,諸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或類似材料。此外,可使用樹脂基板取代玻璃基板21。
本文中,玻璃基板21係第一基板之實例;透明導電層22係第一導電層之實例且下電極基板20係第一電極基板之實例。膜基板11係第二基板之實例;透明導電層12係第二導電層之實例且上電極基板10係第二導電基板之實例。
用於偵測觸碰位置之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操作參考圖5A及圖5B說明。
在偵測觸碰位置時,由驅動電路51控制之電壓交替施加至形成在下電極基板20之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23之角隅部分LL、LR、UL及UR使得電壓在X軸方向(其為圖5A中之長度方向)及Y軸方向(其為圖5A中之寬度方向)上交替施加。
參考圖5A,在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中,電壓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上交替施加至設置在透明導電層22之四個邊緣上之電極23之角隅部分LL、LR、UL及UR。如圖5B所示,當透明導電層12與透明導電層22在點「A」上接觸時,點「A」上之電位「Va」經由透明導電層12偵測。使用此機制,偵測點「A」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上之座標。
如圖4所示,上電極基板10之透明導電層12劃分為32個導電區域,其中電壓藉由各自導電區域之時間分隔施加使得包含觸碰位置之導電區域可被偵測。
如上所述,藉由憑藉劃分上電極基板10之透明導電層12形成複數個導電區域,即使當上電極基板10與下電極基板20在複數個位置上接觸時,仍可由協調偵測電路50指定透明導電層12之導電區域之各者之觸碰位置。因此,各自導 電區域之觸碰位置可被獨立偵測。
具體言之,如圖4所示,假設上電極基板10之透明導電層12與下電極基板20之透明導電層22在如箭頭A、B、C、D及E所示之五個點上接觸。此時,接觸點處於彼此不同之導電區域中。因此,可獨立偵測接觸點。
舉例而言,如圖4所示,當上電極基板10與下電極基板20在箭頭A所示之點上接觸時,其意味著透明導電層12之導電區域12a接觸下電極基板20。類似地,當上電極基板10與下電極基板20在箭頭B所示之點上接觸時,其意味著透明導電層12之導電區域12b接觸下電極基板20。類似地,當上電極基板10與下電極基板20在箭頭C所示之點上接觸時,其意味著透明導電層12之導電區域12c接觸下電極基板20。類似地,當上電極基板10與下電極基板20在箭頭D所示之點上接觸時,其意味著透明導電層12之導電區域12d接觸下電極基板20。類似地,當上電極基板10與下電極基板20在箭頭E所示之點上接觸時,其意味著透明導電層12之導電區域12e接觸下電極基板20。在此情況中,透明導電層12之導電區域12a、12b、12c、12d及12e彼此絕緣,接觸點可被獨立偵測。
因此,即使當上電極基板10與下電極基板20同時在五個點上接觸時,仍可偵測接觸點。
如上所述,即使當透明導電層12與透明導電層22在複數個點上接觸時,仍可偵測接觸的導電區域且可藉由偵測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位分佈而偵測更精確的觸碰位置。此 外,即使當接觸位置偏移時,接觸位置之偏移可辨識且更精確之觸碰位置可藉由偵測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位分佈而偵測。
雖然在本實施例中說明透明導電層12被劃分為32個導電區域之實例,但是透明導電層12可劃分為任何其他數量或透明導電層12可為未被劃分為複數個導電區域之單個導電層。
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0之結構參考圖6詳細說明。
圖6係展示包含電極23及形成在下電極基板20之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阻調整構件40之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圖案之平面圖。下文中,長度方向稱作X軸方向且寬度方向稱作Y軸方向。X軸方向係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之一者之實例且Y軸方向係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之另一者之實例。在本實施例中,X軸方向及Y軸方向實質上垂直於彼此。
下文中,在平面圖中具有矩形環形之電極23之邊緣稱作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電極部分23XL定位在角隅部分LL與角隅部分LR之間且在X軸方向上延伸。電極部分23XU定位在角隅部分UL與角隅部分UR之間且在X軸方向上延伸。電極部分23YL定位在角隅部分LL與角隅部分UL之間且在Y軸方向上延伸。電極部分23YR定位在角隅部分LR與角隅部分UR之間且在Y軸方向上延伸。
在本實施例中,電阻調整構件40形成在下電極基板20之 透明導電層22上。
電阻調整構件40包含定位在在平面圖中具有矩形環形之電極23外部之複數個電阻部分。具體言之,電阻調整構件40包含分別在電極部分23XL及23XU附近、在X軸方向上對齊之電阻部分40XL及40XU。電阻調整構件40進一步包含分別在電極部分23YL及23YR附近、在Y軸方向上對齊之電阻部分40YL及40YR。在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在透明導電層22之表面上形成為接觸透明導電層22。
電極部分23XL及23XU係包含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之群組及包含第三電極及第四電極之群組之一者之實例且電極部分23YL及23YR係群組之另一者之實例。
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可藉由印刷Ag膏而製作。Ag膏之電阻值可為組成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之Ag-C之電阻值之大約1/10。換言之,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之電阻值低於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之電阻值。此外,本實施例中,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之電阻值低於透明導電層22之電阻值。
在本實施例中,舉例而言,電阻調整構件40包含10個電阻部分40XL及10個電阻部分40XU。在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40XL及40XU之長度可相同。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40XL及40XU之各者之長度可為舉例而言,電極部分23XL及23XU之長度之1/20。
在本實施例中,在電極部分23XL及23XU之縱向(X軸)方向上,電阻部分40XL及40XU分別密集地設置在中心及稀疏地設置在邊緣(換言之,外部,下文中相同)。
換言之,電阻部分40XL及40XU經設置使得在電極部分23XL及23XU之縱向方向上,鄰近電阻部分40XL與40XU之間之間隔分別在中心小及在邊緣大。
電阻部分40XL定位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部分23XL附近。因此,藉由設置如上所述之電阻部分40XL,在電極部分23XL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XL與電阻部分40XL在Y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類似地,電阻部分40XU定位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部分23XU附近。因此,藉由設置如上所述之電阻部分40XU,在電極部分23XU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XU與電阻部分40XU在Y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類似地,在本實施例中,舉例而言,電阻調整構件40包含10個電阻部分40YL及10個電阻部分40YR。在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40YL及40YR之長度可相同。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40YL及40YR之各者之長度可為舉例而言,電極部分23YL及23YR之長度之1/20。
在本實施例中,在電極部分23YL及23YR之縱向方向(Y軸)上,電阻部分40YL及40YR分別密集地設置在中心及稀疏地設置在邊緣。
換言之,電阻部分40YL及40YR經設置使得在電極部分23YL及23YR之縱向方向上,鄰近電阻部分40YL與40YR之間之間隔分別在中心小及在邊緣大。
電阻部分40YL定位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部分23YL附近。因此,藉由設置如上所述之電阻部分40YL,在電極部分23YL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YL與電阻部分40YL在X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類似地,電阻部分40YR定位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部分23YR附近。因此,藉由設置如上所述之電阻部分40YR,在電極部分23YR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YR與電阻部分40YR在X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電阻部分40XL及40XU係包含第一電阻部分及第二電阻部分之群組及包含第三電阻部分及第四電阻部分之群組之一者之實例。電阻部分40YL及40YR係群組之另一者之實例。
如上所述,藉由在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之縱向方向上分別將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設置為密集地配置在中心及稀疏地配置在邊緣,在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及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接著,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位分佈之失真可減小。
參考圖7A及圖7B說明相對實例,其中電位分佈產生在不包含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之下電極基板20A上。
圖7A及圖7B係展示在相對實例之下電極基板20A上產生之電位分佈之平面圖。
如圖7A所示,當5 V電壓施加至角隅部分LL及UL而角隅部分LR及UR保持在0 V時,在X軸方向上產生電位分佈。此時,透明導電層22上之等電位線變得如圖7A中之線所示。等電位線在X軸方向上之中心部分上沿著Y軸非常直。但是,等電位線在X軸方向之邊緣上相對於Y軸彎曲。
等電位線在在X軸方向之邊緣上相對於Y軸彎曲之原因視作如下。當如上所述之電壓施加至電極部分23YL及23YR時,在電極部分23YL與23YR之間產生X軸方向上之電位分佈。此時,當電極部分23YL及23YR由電極部分23XL及23XU電連接時,靠近角隅部分LL及LR以及UL及UR之電極部分23XL及23XU受所施加電壓影響。本文中,當電極部分23XL及23XU之電阻值低於透明導電層22之電阻值時,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位分佈之失真產生。
類似地,如圖7B所示,當5 V電壓施加至角隅部分UL及UR而角隅部分LL及LR保持在0 V時,在Y軸方向上產生電位分佈。此時,透明導電層22上之等電位線變得如圖7B中之線所示。等電位線在Y軸方向上之中心部分上沿著X軸非常直。但是,等電位線在Y軸方向之邊緣上相對於X軸 彎曲。
等電位線在在Y軸方向之邊緣上相對於X軸彎曲之原因視作如下。當如上所述之電壓施加至電極部分23XL及23XU時,在電極部分23XL與23XU之間產生Y軸方向上之電位分佈。此時,當電極部分23XL及23XU由電極部分23YL及23YR電連接時,靠近角隅部分LL及UL以及LR及UR之電極部分23YL及23YR受所施加電壓影響。本文中,當電極部分23YL及23YR之電阻值低於透明導電層22之電阻值時,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位分佈之失真產生。
如上所述,在相對實例之下電極基板20A上,當分別在X軸方向或Y軸方向上施加電壓時,出現產生X軸方向或Y軸方向上之電位分佈之失真之問題。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對於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0,在電極部分23XL及23XU之縱向方向上,電阻部分40XL及40XU分別密集地設置在中心及稀疏地設置在邊緣。因此,在電極部分23XL及23XU之縱向方向上,電阻部分40XL及40XU與電極部分23XL及23XU在X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分別設定為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藉由在電極部分23XL及23XU之縱向方向上將組合電阻值設定為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X軸方向上之電位梯度變得在邊緣比在中心明顯使得等電位線即使在邊緣也不彎曲。
類似於Y軸方向,如上所述,對於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 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0,在電極部分23YL及23YR之縱向方向上,電阻部分40YL及40YR分別密集地設置在中心及稀疏地設置在邊緣。因此,在電極部分23YL及23YR之縱向方向上,電阻部分40YL及40YR與電極部分23YL及23YR在Y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分別設定為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藉由在電極部分23YL及23YR之縱向方向上將組合電阻值設定為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Y軸方向上之電位梯度變得在邊緣比在中心明顯使得等電位線即使在邊緣也不彎曲。
因此,根據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0,等電位線變得如圖8A及圖8B所示之線。
圖8A及圖8B係展示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0上之等電位線。
如圖8A所示,當5 V電壓施加至角隅部分LL及UL而角隅部分LR及UR保持在0 V時,在X軸方向上產生電位分佈,其中透明導電層22上之等電位線如線所示。
4 V、3 V、2 V及1 V之等電位線展示在圖8A中。等電位線之所有(甚至對於在X軸方向之邊緣上之等電位線)沿著Y軸筆直。
此係因為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位分佈之失真糾正減小如下。藉由在縱向方向上將電極部分23YL及23YR與電阻部分40YL及40YR之組合電阻值設定為在中心比在邊緣低,X軸方向上之電位梯度變得在邊緣比在中心明顯使得等電 位線即使在邊緣也不彎曲。
如圖8B所示,當5 V電壓施加至角隅部分UL及UR而角隅部分LL及LR保持在0 V時,在Y軸方向上產生電位分佈,其中透明導電層22上之等電位線如線所示。
4 V、3 V、2 V及1 V之等電位線展示在圖8B中。等電位線之所有(甚至對於在Y軸方向之邊緣上之等電位線)沿著X軸筆直。
此係因為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位分佈之失真糾正減小如下。藉由在縱向方向上將電極部分23XL及23XU與電阻部分40XL及40XU之組合電阻設定為在中心比在邊緣低,Y軸方向上之電位梯度變得在邊緣比在中心明顯使得等電位線即使在邊緣也不彎曲。
根據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藉由在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之縱向方向上分別將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設置為密集地配置在中心及稀疏地配置在邊緣,下電極基板20之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位分佈之失真可減小。
對於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0,除電極23外,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亦形成在透明導電層22上。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具有分別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上協助電極23產生電位分佈之功能。
因此,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電極23可形成為具有小於相對實例之下電極基板20A之電極23之寬度之寬度 (見圖7)。
因此,第一實施例之下電極基板20之電極23分別與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之總寬度可設定為小於或等於相對實例之下電極基板20A之電極23之寬度。藉由此結構,即使在設置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時,仍可維持大的觸控面板100之顯示區域之大小。
此外,說明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之各者之長度可分別為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之1/20且可設置各10個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之各者之長度及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之各者之數量可不限於實例且可基於舉例而言下電極基板20及透明導電層22之大小或形狀任意設定。
此外,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之各者之數量可以彼此不相等。舉例而言,在X軸方向上對準之電阻部分40XL及40XU之數量與在Y軸方向上對準之電阻部分40YL及40YR之數量可以不相等。
雖然圖式中未展示,絕緣層可形成在形成在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0上之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及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上且用於施加電壓至電極23之角隅部分LL、UL、LR及UR之互連部分可形成在絕緣層上。因此,包含電阻部分40XL、40XU之群組與包含電阻部分40YL、40YR之群組藉由絕緣層彼此絕緣。隨後,另一絕緣層可形成在互連部 分上使得互連部分或類似部分與上電極基板10之透明導電層12絕緣。形成在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及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上之絕緣層及形成在上述互連件上之另一絕緣層可以不形成在處於觸控面板100之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內部之顯示區域上。
(第二實施例)
圖9係展示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20之結構之實例之平面圖。雖然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下電極基板220之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結構不同,但是其餘部件相同。因此,僅參考圖9說明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20之說明。
下電極基板220包含透明導電層22、形成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230及亦形成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阻調整構件240。
電極230包含形成為在平面圖中具有矩形環形之電極部分230XL、230XU、230YL及230YR。電極部分230XL定位在角隅部分LL與角隅部分LR之間且在X軸方向上延伸。電極部分230XU定位在角隅部分UL與角隅部分UR之間且在X軸方向上延伸。電極部分230YL定位在角隅部分LL與角隅部分UL之間且在Y軸方向上延伸。電極部分230YR定位在角隅部分LR與角隅部分UR之間且在Y軸方向上延伸。
電極部分230XL、230XU、230YL及230YR形成為在縱向方向上之中心較窄使得外邊緣彎曲使得寬度在縱向方向上 朝向邊緣變得更寬。電極部分230XL、230XU、230YL及230YR之內邊緣形成為筆直。
電極部分230XL、230XU、230YL及230YR可由導電材料舉例而言,諸如Ag-C、Ag或類似材料製成。在本實施例中,說明電極部分230XL、230XU、230YL及230YR由Ag-C製成之實例。
電阻調整構件240定位在電極230之電極部分230XL、230XU、230YL及230YR外部。電阻調整構件240包含分別在電極部分230XL及230XU附近、在X軸方向上對準之電阻部分240XL及240XU。電阻調整構件240進一步包含分別在電極部分230YL及230YR附近、在Y軸方向上對準之電阻部分240YL及240YR。
電阻部分240XL、240XU、240YL及240YR可藉由印刷Ag膏而製作。Ag膏之電阻值可為組成電極部分230XL、230XU、230YL及230YR之Ag-C之電阻值之大約1/10。換言之,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240XL、240XU、240YL及240YR之電阻值低於電極部分230XL、230XU、230YL及230YR之電阻值。此外,本實施例中,電極部分230XL、230XU、230YL及230YR之電阻值低於透明導電層22之電阻值。
在電極部分230XL及230XU之縱向方向上,電阻部分240XL及240XU分別形成為在中心較寬及在邊緣較窄。電阻部分240XL及240XU之內邊緣彎曲以分別對應於電極部分230XL及230XU之外邊緣。電阻部分240XL及240XU之 外邊緣形成為筆直。
本文中,舉例而言,電極部分230XL及230XU及電阻部分240XL及240XU可形成為具有相同厚度(距離透明導電層22之表面之高度)。舉例而言,在縱向方向上之中心上,電阻部分240XL及240XU在Y軸方向上之寬度可分別設定為電極部分230XL及230XU在縱向方向之中心上之寬度的1.5倍。電阻部分240XL及240XU在Y軸方向上之寬度分別從中心至邊緣逐漸變窄,在縱向方向之電極部分230XL及230XU之末端上變為零。
電阻部分240XL定位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部分230XL附近。因此,藉由設置如上所述之電阻部分240XL,在電極部分230XL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0XL及電阻部分240XL在Y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類似地,電阻部分240XU定位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部分230XU附近。因此,藉由設置如上所述之電阻部分240XU,在電極部分230XU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0XU及電阻部分240XU在Y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類似地,在電極部分230YL及230YR之縱向方向上,電阻部分240YL及240YR分別形成為在中心較寬及在邊緣較窄。電阻部分240YL及240YR之內邊緣彎曲以分別對應於電極部分230YL及230YR之外邊緣。電阻部分240YL及240YR之外邊緣形成為筆直。
因此,電極部分230XL、230XU及230YL、230YR之內邊緣及電阻部分240XL、240XU及240YL、240YR之外邊緣可分別形成為彼此平行。
本文中,舉例而言,電極部分230YL及230YR及電阻部分240YL及240YR可形成為具有相同厚度(距離透明導電層22之表面之高度)。舉例而言,在縱向方向之中心上,電阻部分240YL及240YR之寬度可分別設定為在縱向方向之中心上之電極部分230YL及230YR在X軸方向上之寬度的1.5倍。電阻部分240YL及240YR在X軸方向上之寬度分別從中心至邊緣逐漸變窄,在縱向方向之電極部分230YL及230YR之末端上變為零。
電阻部分240YL定位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部分230YL附近。因此,藉由設置如上所述之電阻部分240YL,在電極部分230YL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0YL與電阻部分240YL在X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類似地,電阻部分240YR定位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部分230YR附近。因此,藉由設置如上所述之電阻部分240YR,在電極部分230YR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0YR與電阻部分240YR在X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電阻部分240XL及240XU係包含第一電阻部分及第二電阻部分之群組及包含第三電阻部分及第四電阻部分之群組之一者之實例。電阻部分240YL及240YR係群組之另一者 之實例。
如上所述,藉由在電極部分230XL、230XU、230YL及230YR之縱向方向上將電阻部分240XL、240XU、240YL及240YR分別設置為密集地配置在中心及稀疏地配置在邊緣,在電極部分230XL、230XU、230YL及230YR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0XL、230XU、230YL及230YR與電阻部分240XL、240XU、240YL及240YR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接著,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位分佈之失真可減小。
因此,根據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20,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0,電位分佈之失真可減小(見圖8A及圖8B)。
藉由在縱向方向上分別將電極部分230XL及230XU與電阻部分240XL及240XU之組合電阻值設定為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Y軸方向上之電位梯度變得在邊緣比在中心明顯使得等電位線即使在邊緣也不彎曲。
此外,藉由在縱向方向上分別將電極部分230YL及230YR與電阻部分240YL及240YR之組合電阻值設定為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X軸方向上之電位梯度變得在邊緣比在中心明顯使得等電位線即使在邊緣也不彎曲。
根據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20,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0,可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上獲得均勻電位分佈。
(第三實施例)
圖10係展示第三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320之結構之實例之平面圖。雖然第三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下電極基板320之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之結構不同,但是其餘部件相同。因此,僅參考圖10說明第三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320之說明。
下電極基板320包含形成在電極23上且包含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電阻調整構件40之電阻部分之複數個電阻部分之電阻調整構件340。
下電極基板320包含透明導電層22、形成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23及形成在電極23上之電阻調整構件340。
電極23與第一實施例之下電極基板20之電極相同,且包含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
電阻調整構件340包含電阻部分340XL、340XU、340YL及340YR。
類似於電阻調整構件40之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設置各10個電阻部分340XL、340XU、340YL及340YR。
電阻部分340XL、340XU、340YL及340YR可藉由印刷Ag膏而製作。Ag膏之電阻值可為組成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之Ag-C之電阻值之大約1/10。換言之,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340XL、340XU、340YL及340YR之電阻值低於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之電阻值。此外,本實施例中,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之電阻值低於透明導電層22之電阻值。
在本實施例中,舉例而言,如上所述,電阻調整構件340包含10個電阻部分340XL及10個電阻部分340XU。在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340XL及340XU之長度可相同。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340XL及340XU之各者之長度可為舉例而言,電極部分23XL及23XU之長度之1/20。
在本實施例中,在電極部分23XL及23XU之縱向方向(Y軸)上,電阻部分340XL及340XU分別密集地設置在中心及稀疏地設置在邊緣。
換言之,電阻部分340XL及340XU經設置使得在電極部分23XL及23XU之縱向方向上鄰近電阻部分340XL與340XU之間之間隔分別在中心小及在邊緣大。
電阻部分340XL定位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部分23XL附近。因此,藉由設置如上所述之電阻部分340XL,在電極部分23XL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XL與電阻部分340XL在Y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類似地,電阻部分340XU定位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部分23XU附近。因此,藉由設置如上所述之電阻部分340XU,在電極部分23XU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XU與電阻部分340XU在Y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類似地,在本實施例中,舉例而言,電阻調整構件340包含10個電阻部分340YL及10個電阻部分340YR。在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340YL及340YR之長度可相同。此外, 在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340YL及340YR之各者之長度可為舉例而言,電極部分23YL及23YR之長度之1/20。
在本實施例中,在電極部分23YL及23YR之縱向方向上,電阻部分340YL及340YR分別密集地設置在中心及稀疏地設置在邊緣。
換言之,電阻部分340YL及340YR經設置使得在電極部分23YL及23YR之縱向方向上,鄰近電阻部分340YL與340YR之間之間隔分別在中心小及在邊緣大。
電阻部分340YL定位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部分23YL附近。因此,藉由設置如上所述之電阻部分340YL,在電極部分23YL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YL與電阻部分340YL在X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類似地,電阻部分340YR定位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部分23YR附近。因此,藉由設置如上所述之電阻部分340YR,在電極部分23YR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YR與電阻部分340YR在X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電阻部分340XL及340XU係包含第一電阻部分及第二電阻部分之群組及包含第三電阻部分及第四電阻部分之群組之一者之實例。電阻部分340YL及340YR係群組之另一者之實例。
如上所述,藉由在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之縱向方向上分別將電阻部分340XL、340XU、340YL及 340YR設置為密集地配置在中心及稀疏地配置在邊緣,在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及電阻部分340XL、340XU、340YL及340YR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接著,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位分佈之失真可減小。
因此,根據第三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320,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0,電位分佈之失真可減小(見圖8A及圖8B)。
藉由在縱向方向上分別將電極部分23XL及23XU與電阻部分340XL與340XU之組合電阻值設定為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Y軸方向上之電位梯度變得在邊緣比在中心明顯使得等電位線即使在邊緣也不彎曲。
此外,藉由在縱向方向上分別將電極部分23YL及23YR與電阻部分340YL及340YR之組合電阻值設定為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X軸方向上之電位梯度變得在邊緣比在中心明顯使得等電位線即使在邊緣也不彎曲。
根據第三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320,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0,可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上獲得均勻電位分佈。
(第四實施例)
圖11係展示第四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420之結構之實例之平面圖。雖然第四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下電極基板420之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結構不 同,但是其餘部件相同。因此,僅參考圖11說明第四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420之說明。
下電極基板420包含透明導電層22、形成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23及形成在透明導電層22上且定位在電極23外部之電阻調整構件440。
電阻調整構件440具有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電阻調整構件40之結構且包含電阻部分440XL、440XU、440YL、440YR。但是,在本實施例中,組成電阻部分440XL、440XU、440YL、440YR之各者之電阻部分之長度不相同。
電極23與第一實施例之下電極基板20之電極23相同,且包含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
本文中,電阻部分440XL沿著電極23XL定位。電阻部分440XL稱作電阻部分440XL1、440XL2、440XL3、440XL4及440XL5,其等以此順序從角隅部分LL對準至角隅部分LR。在電阻部分440XL1、440XL2、440XL3、440XL4及440XL5中,定位在X軸方向之中心上之電阻部分440XL3具有最長的長度且定位在X軸方向之邊緣上之電阻部分440XL1及440XL5具有最短的長度,其中舉例而言,電阻部分440XL1及440XL5之長度為電阻部分440XL3之長度之大約1/4。
舉例而言,分別定位在電阻部分440XL3與電阻部分440XL1及440XL5之間之電阻部分440XL2及440XL4大約為電阻部分440XL3之長度與電阻部分440XL1及440XL5之長 度之中間值且可為電阻部分440XL3之長度之大約1/2。
電阻部分440XL1、440XL2、440XL3、440XL4及440XL5形成為具有相同厚度(距離透明導電層22之表面之高度)。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440XL1、440XL2、440XL3、440XL4及440XL5可經定位使得鄰近電阻部分之間之間距變得相同。
藉由設置電阻部分440XL1、440XL2、440XL3、440XL4及440XL5使得越靠近X軸方向之中心,電阻部分之長度變得越長,在電極部分23XL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XL與電阻部分440XL在Y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類似地,電阻部分440XU沿著電極23XU定位。電阻部分440XL稱作電阻部分440XU1、440XU2、440XU3、440XU4及440XU5,其等以此順序從角隅部分UL對準至角隅部分UR。在電阻部分440XU1、440XU2、440XU3、440XU4及440XU5中,定位在X軸方向之中心上之電阻部分440XU3具有最長的長度且定位在X軸方向之邊緣上之電阻部分440XU1及440XU5具有最短的長度,其中舉例而言,電阻部分440XU1及440XU5之長度為電阻部分440XU3之長度之大約1/4。
舉例而言,分別定位在電阻部分440XU3與電阻部分440XU1及440XU5之間之電阻部分440XU2及440XU4之長度大約為電阻部分440XU3之長度與電阻部分440XU1及440XU5之長度之中間值且可為電阻部分440XU3之長度之 大約1/2。
電阻部分440XU1、440XU2、440XU3、440XU4及440XU5形成為具有相同厚度(距離透明導電層22之表面之高度)。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440XU1、440XU2、440XU3、440XU4及440XU5可經定位使得鄰近電阻部分之間之間距變得相同。
藉由設置電阻部分440XU1、440XU2、440XU3、440XU4及440XU5使得越靠近X軸方向之中心,電阻部分之長度變得越長,在電極部分23XU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XU與電阻部分440XU在Y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類似地,電阻部分440YL沿著電極23YL定位。電阻部分440YL稱作電阻部分440YL1、440YL2、440YL3、440YL4及440YL5,其等以此順序從角隅部分UL對準至角隅部分LL。在電阻部分440YL1、440YL2、440YL3、440YL4及440YL5中,定位在Y軸方向之中心上之電阻部分440YL3具有最長的長度且定位在Y軸方向之邊緣上之電阻部分440YL1及440YL5具有最短的長度,其中舉例而言,電阻部分440YL1及440YL5之長度為電阻部分440YL3之長度之大約1/4。
舉例而言,分別定位在電阻部分440YL3與電阻部分440YL1及440YL5之間之電阻部分440YL2及440YL4之長度大約為電阻部分440YL3之長度與電阻部分440YL1及440YL5之長度之中間值且可為電阻部分440YL3之長度之 大約1/2。
電阻部分440YL1、440YL2、440YL3、440YL4及440YL5形成為具有相同厚度(距離透明導電層22之表面之高度)。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440YL1、440YL2、440YL3、440YL4及440YL5可經定位使得鄰近電阻部分之間之間距變得相同。
藉由設置電阻部分440YL1、440YL2、440YL3、440YL4及440YL5使得越靠近Y軸方向之中心,電阻部分之長度變得越長,在電極部分23YL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YL與電阻部分440YL在X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類似地,電阻部分440YR沿著電極23YR定位。電阻部分440YR稱作電阻部分440YR1、440YR2、440YR3、440YR4及440YR5,其等以此順序從角隅部分UR對準至角隅部分LR。在電阻部分440YR1、440YR2、440YR3、440YR4及440YR5中,定位在Y軸方向之中心上之電阻部分440YR3具有最長的長度且定位在Y軸方向之邊緣上之電阻部分440YR1及440YR5具有最短的長度,其中舉例而言,電阻部分440YR1及440YR5之長度為電阻部分440YR3之長度之大約1/4。
舉例而言,分別定位在電阻部分440YR3與電阻部分440YR1及440YR5之間之電阻部分440YR2及440YR4之長度大約為電阻部分440YR3之長度與電阻部分440YR1及440YR5之長度之中間值且可為電阻部分440YR3之長度之 大約1/2。
電阻部分440YR1、440YR2、440YR3、440YR4及440YR5形成為具有相同厚度(距離透明導電層22之表面之高度)。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440YR1、440YR2、440YR3、440YR4及440YR5可經定位使得鄰近電阻部分之間之間距變得相同。
藉由設置電阻部分440YR1、440YR2、440YR3、440YR4及440YR5使得越靠近Y軸方向之中心,電阻部分之長度變得越長,在電極部分23YR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YR與電阻部分440YR在X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電阻部分440XL及440XU係包含第一電阻部分及第二電阻部分之群組及包含第三電阻部分及第四電阻部分之群組之一者之實例。電阻部分440YL及440YR係群組之另一者之實例。
因此,根據第四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420,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0,電位分佈之失真可減小(見圖8A及圖8B)。
藉由在縱向方向上分別將電極部分23XL及23XU與電阻部分440XL及440XU之組合電阻值設定為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Y軸方向上之電位梯度變得在邊緣比在中心明顯使得等電位線即使在邊緣也不彎曲。
此外,藉由在縱向方向上分別將電極部分23YL及23YR與電阻部分440YL及440YR之組合電阻值設定為在中心較 低及在邊緣較高,X軸方向上之電位梯度變得在邊緣比在中心明顯使得等電位線即使在邊緣也不彎曲。
根據第四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420,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0,可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上獲得均勻電位分佈。
(第五實施例)
圖12係展示第五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520之結構之實例之平面圖。雖然第五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下電極基板520之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結構不同,但是其餘部件相同。因此,僅參考圖12說明第五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520之說明。
對於第五實施例之下電極基板520,電阻調整構件設置為定位在電極23內部。
下電極基板520包含形成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23及形成在透明導電層22上且定位在在平面圖中具有矩形環形之電極23內部之電阻調整構件540。
電極23與第一實施例之下電極基板20之電極23相同,且包含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
電阻調整構件540包含電阻部分540XL、540XU、540YL及540YR。
類似於電阻調整構件40之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設置各10個電阻部分540XL、540XU、540YL及540YR。
舉例而言,電阻部分540XL、540XU、540YL及540YR可 藉由印刷Ag膏而製作。Ag膏之電阻值可為組成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之Ag-C之電阻值之大約1/10。換言之,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540XL、540XU、540YL及540YR之電阻值低於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之電阻值。此外,本實施例中,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之電阻值低於透明導電層22之電阻值。
在本實施例中,舉例而言,如上所述,電阻調整構件540包含10個電阻部分540XL及10個電阻部分540XU。在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540XL及540XU之長度可相同。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540XL及540XU之各者之長度可為舉例而言,電極部分23XL及23XU之長度之1/20。
在本實施例中,在電極部分23XL及23XU之縱向方向上,電阻部分540XL及540XU分別密集地設置在中心及稀疏地設置在邊緣。
換言之,電阻部分540XL及540XU經設置使得在電極部分23XL及23XU之縱向方向上,鄰近電阻部分540XL與540XU之間之間隔分別在中心小及在邊緣大。
電阻部分540XL定位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部分23XL附近。因此,藉由設置如上所述之電阻部分540XL,在電極部分23XL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XL與電阻部分540XL在Y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類似地,電阻部分540XU定位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 部分23XU附近。因此,藉由設置如上所述之電阻部分540XU,在電極部分23XU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XU與電阻部分540XU在Y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類似地,在本實施例中,舉例而言,電阻調整構件540包含10個電阻部分540YL及10個電阻部分540YR。在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540YL及540YR之長度可相同。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電阻部分540YL及540YR之各者之長度可為舉例而言,電極部分23YL及23YR之長度之1/20。
在本實施例中,在電極部分23YL及23YR之縱向方向上,電阻部分540YL及540YR分別密集地設置在中心及稀疏地設置在邊緣。
換言之,電阻部分540YL及540YR經設置使得在電極部分23YL及23YR之縱向方向上,鄰近電阻部分540YL與540YR之間之間隔分別在中心小及在邊緣大。
電阻部分540YL定位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部分23YL附近。因此,藉由設置如上所述之電阻部分540YL,在電極部分23YL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YL與電阻部分540YL在X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類似地,電阻部分540YR定位在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極部分23YR附近。因此,藉由設置如上所述之電阻部分540YR,在電極部分23YR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YR與電阻部分540YR在X軸方向上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 較低及在邊緣較高。
電阻部分540XL及540XU係包含第一電阻部分及第二電阻部分之群組及包含第三電阻部分及第四電阻部分之群組之一者之實例。電阻部分540YL及540YR係群組之另一者之實例。
如上所述,藉由在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之縱向方向上分別將電阻部分540XL、540XU、540YL及540YR設置為密集地配置在中心及稀疏地配置在邊緣,在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之縱向方向上,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與電阻部分540XL、540XU、540YL及540YR之組合電阻值變得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接著,透明導電層22上之電位分佈之失真可減小。
因此,根據第五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520,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0,電位分佈之失真可減小(見圖8A及圖8B)。
藉由在縱向方向上分別將電極部分23XL及23XU與電阻部分540XL與540XU之組合電阻值設定為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Y軸方向上之電位梯度變得在邊緣比在中心明顯使得等電位線即使在邊緣也不彎曲。
此外,藉由在縱向方向上分別將電極部分23YL及23YR與電阻部分540YL及540YR之組合電阻值設定為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X軸方向上之電位梯度變得在邊緣比在中心明顯使得等電位線即使在邊緣也不彎曲。
根據第五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520,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0,可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上獲得均勻電位分佈。
(第六實施例)
圖13A及圖13B係展示第六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620之結構之實例之平面圖。雖然第六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下電極基板620之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結構不同,但是其餘部件相同。因此,僅參考圖13A及圖13B說明第六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620之說明。
對於第六實施例之下電極基板620,電阻調整構件640設置在透明導電層22之表面上。
電阻調整構件640包含在平面圖中分別設置為定位在電極23之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外部之電阻部分640XL、640XU、640YL及640YR。電阻部分640XL及640XU沿著X軸方向分別定位在電極部分23XL及23XU附近。電阻部分640XL及640YR沿著Y軸方向分別定位在電極部分23YL及23YR附近。
電阻部分640XL、640XU、640YL及640YR分別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相同之結構。
如圖13A所示,對於下電極基板620,形成在第六實施例之下電極基板20之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上之絕緣層70之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之結構不同。
在本實施例中,分別在角隅部分UL、UR、LR、LL上連接至電極23之互連部分61、62、63及64形成在絕緣層70上。
電阻部分640XL、640XU、640YL及640YR形成在形成在絕緣層70中之孔部分中。
如圖13B所示,絕緣層70具有孔部分71、72、73及74以形成電阻部分640XL、640XU、640YL及640YR及孔部分75、76、77及78以形成用於在角隅部分UL、UR、LR及LL上將互連部分61、62、63及64連接至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之接觸件。在圖13B所示之狀態下,絕緣層70形成在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上(觸控面板100之顯示部分100A除外)。
圖13C係沿著圖13B之線A-A取得之截面圖;圖13D係沿著線13B之線B-B取得之截面圖。
如圖13C所示,孔部分77及78形成為在角隅部分LL及LR上到達電極部分23XL之表面以暴露電極部分23XL之表面。類似地,雖然圖13C未展示,孔部分75及76形成為在角隅部分UL及UR上到達電極部分23XU之表面。
如圖13D所示,孔部分71形成為到達透明導電層22之表面以暴露透明導電層22之表面。孔部分72、73及74形成為相同。
對於第六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620,互連部分61、62、63及64及電阻部分640XL、640XU、640YL及640YR可(在相同製程中)同時形成。
舉例而言,互連部分61、62、63及64及電阻部分640XL、640XU、640YL及640YR可藉由印刷由Ag膏製成。
對於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下電極基板20,將在角隅部分UL、UR、LR、LL上連接至電極23之互連部分(對應於第六實施例之互連部分61至64)形成在絕緣層上,該絕緣層形成在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上。因此,將在角隅部分UL、UR、LR及LL上連接至電極23之互連部分及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無法同時形成。但是,根據第六實施例,互連部分61、62、63及64及電阻部分640XL、640XU、640YL及640YR可同時形成。
此外,第六實施例之下電極基板620之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及電阻部分640XL、640XU、640YL及640YR分別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之下電極基板20之電極部分23XL、23XU、23YL及23YR及電阻部分40XL、40XU、40YL及40YR相同之結構。
藉由在縱向方向上分別將電極部分23XL及23XU與電阻部分640XL與640XU之組合電阻值設定為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Y軸方向上之電位梯度變得在邊緣比在中心明顯使得等電位線即使在邊緣也不彎曲。
此外,藉由在縱向方向上分別將電極部分23YL及23YR與電阻部分640YL及640YR之組合電阻值設定為在中心較低及在邊緣較高,X軸方向上之電位梯度變得在邊緣比在中心明顯使得等電位線即使在邊緣也不彎曲。
根據實施例,可設置其中電位分佈之失真減小之觸控面板。
雖然上述實施例之電阻調整構件經組態包含在X軸方向上對準之一對電阻部分及在Y軸方向上對準之一對電阻部分兩者,但是電阻調整構件可包含該等電阻部分對之一者。
雖然已具體闡釋並描述觸控面板之較佳實施例,但是應瞭解在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可在其中作出小修改。
本發明不限於具體揭示之實施例且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範疇下作出變動及修改。
本申請案係基於2011年6月24日申請之日本優先權申請案第2011-141143號,其完整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10‧‧‧上電極基板
11‧‧‧膜基板
12‧‧‧透明導電層
12X‧‧‧線
12Y‧‧‧線
12a‧‧‧導電區域
12b‧‧‧導電區域
12c‧‧‧導電區域
12d‧‧‧導電區域
12e‧‧‧導電區域
13‧‧‧引線電極單元
14‧‧‧可撓性基板
15‧‧‧端子
20‧‧‧下電極基板
20A‧‧‧下電極基板
21‧‧‧玻璃基板
22‧‧‧透明導電層
23‧‧‧電極
23XL‧‧‧電極部分
23XU‧‧‧電極部分
23YL‧‧‧電極部分
23YR‧‧‧電極部分
27‧‧‧可撓性基板
28‧‧‧端子
31‧‧‧間隔片
40‧‧‧電阻調整構件
40XL‧‧‧電阻部分
40XU‧‧‧電阻部分
40YL‧‧‧電阻部分
40YR‧‧‧電阻部分
50‧‧‧協調偵測電路
51‧‧‧驅動電路
61‧‧‧互連部分
62‧‧‧互連部分
63‧‧‧互連部分
64‧‧‧互連部分
70‧‧‧絕緣層
71‧‧‧孔部分
72‧‧‧孔部分
73‧‧‧孔部分
74‧‧‧孔部分
75‧‧‧孔部分
76‧‧‧孔部分
77‧‧‧孔部分
78‧‧‧孔部分
100‧‧‧觸控面板
100A‧‧‧顯示部分
220‧‧‧下電極基板
230‧‧‧電極
230XL‧‧‧電極部分
230XU‧‧‧電極部分
230YL‧‧‧電極部分
230YR‧‧‧電極部分
240‧‧‧電阻調整構件
240XL‧‧‧電阻部分
240XU‧‧‧電阻部分
240YL‧‧‧電阻部分
240YR‧‧‧電阻部分
320‧‧‧下電極基板
340‧‧‧電阻調整構件
340XL‧‧‧電阻部分
340XU‧‧‧電阻部分
340YL‧‧‧電阻部分
340YR‧‧‧電阻部分
420‧‧‧下電極基板
440‧‧‧電阻調整構件
440XL‧‧‧電阻部分
440XL1‧‧‧電阻部分
440XL2‧‧‧電阻部分
440XL3‧‧‧電阻部分
440XL4‧‧‧電阻部分
440XL5‧‧‧電阻部分
440XU‧‧‧電阻部分
440XU1‧‧‧電阻部分
440XU2‧‧‧電阻部分
440XU3‧‧‧電阻部分
440XU4‧‧‧電阻部分
440XU5‧‧‧電阻部分
440YL‧‧‧電阻部分
440YL1‧‧‧電阻部分
440YL2‧‧‧電阻部分
440YL3‧‧‧電阻部分
440YL4‧‧‧電阻部分
440YL5‧‧‧電阻部分
440YR‧‧‧電阻部分
440YR1‧‧‧電阻部分
440YR2‧‧‧電阻部分
440YR3‧‧‧電阻部分
440YR4‧‧‧電阻部分
440YR5‧‧‧電阻部分
520‧‧‧下電極基板
540‧‧‧電阻調整構件
540XL‧‧‧電阻部分
540XU‧‧‧電阻部分
540YL‧‧‧電阻部分
540YR‧‧‧電阻部分
620‧‧‧下電極基板
640‧‧‧電阻調整構件
640XL‧‧‧電阻部分
640XU‧‧‧電阻部分
640YL‧‧‧電阻部分
640YR‧‧‧電阻部分
A‧‧‧點
A-A‧‧‧線
B‧‧‧點
B-B‧‧‧線
C‧‧‧點
D‧‧‧點
E‧‧‧點
LL‧‧‧角隅部分
LR‧‧‧角隅部分
UL‧‧‧角隅部分
UR‧‧‧角隅部分
圖1係展示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上電極基板之結構之實例之平面圖;圖2係展示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下電極基板之結構之實例之平面圖;圖3係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截面圖;圖4係用於說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操作之透視圖;圖5A及圖5B係用於說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操作之視圖; 圖6係展示包含電極及低電阻單元之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圖案之平面圖;圖7A及圖7B係展示在相對實例之下電極基板上產生之電位分佈之平面圖;圖8A及圖8B係展示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下電極基板上之等電位線;圖9係展示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下電極基板之結構之實例之平面圖;圖10係展示第三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下電極基板之結構之實例之平面圖;圖11係展示第四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下電極基板之結構之實例之平面圖;圖12係展示第五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下電極基板之結構之實例之平面圖;圖13A及圖13B係展示第六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下電極基板之結構之實例之平面圖;圖13C係沿著圖13B之線A-A取得之截面圖;及圖13D係沿著圖13B之線B-B取得之截面圖。
23‧‧‧電極
23XL‧‧‧電極部分
23XU‧‧‧電極部分
23YL‧‧‧電極部分
23YR‧‧‧電極部分
40‧‧‧電阻調整構件
40XL‧‧‧電阻部分
40XU‧‧‧電阻部分
40YL‧‧‧電阻部分
40YR‧‧‧電阻部分
100‧‧‧觸控面板
LL‧‧‧角隅部分
LR‧‧‧角隅部分
UL‧‧‧角隅部分
UR‧‧‧角隅部分

Claims (11)

  1. 一種觸控面板,其包括:一第一電極基板,其包含一第一基板及形成在該第一基板上之一第一導電層;一第二電極基板,其包含一第二基板及在該第二基板上形成為面向該第一導電層之一第二導電層;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其等在該第一導電層上設置為平行於彼此以導致一電位分佈;一第三電極及一第四電極,其等在該第一導電層上設置為平行於彼此以導致一電位分佈使得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由該第三電極及該第四電極電連接以形成一矩形環形;及一電阻調整構件,其包含分別並聯電連接至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之一第一電阻部分及一第二電阻部分且經組態使得在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之縱向方向上,該第一電阻部分及該第二電阻部分之電阻值分別變得在中心比在外側低。
  2. 如請求項1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電阻調整構件進一步包含分別並聯電連接至該第三電極及該第四電極之一第三電阻部分及一第四電阻部分且經組態使得在該第三電極及該第四電極之縱向方向上,該第三電阻部分及該第四電阻部分之電阻值分別變得在中心比在外側低。
  3. 如請求項1之觸控面板, 其中該第一電阻部分及該第二電阻部分分別沿著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形成在該第一導電層上。
  4. 如請求項1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電阻部分及該第二電阻部分分別定位在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外部。
  5. 如請求項1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電阻部分及該第二電阻部分分別定位在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內部。
  6. 如請求項1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電阻部分及該第二電阻部分形成在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上。
  7. 如請求項1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電阻部分形成為在該第一電極部分之縱向方向上具有在中心較寬及在外側較小之寬度,及該第二電阻部分形成為在該第二電極部分之縱向方向上具有在中心較寬及在外側較小之寬度。
  8. 如請求項1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電阻部分包含複數個電阻部分,該等電阻部分沿著該第一電極設置使得該等電阻部分之一長度設定為在該第一電極之縱向方向上越靠近中心,該電阻部分之長度越長,及該第二電阻部分包含複數個電阻部分,該等電阻部分沿著該第二電極設置使得該等電阻部分之一長度設定為在該第二電極之縱向方向上越靠近中心,該電阻部分之 長度越長。
  9. 如請求項1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電阻部分包含複數個電阻部分,該等電阻部分沿著該第一電極設置使得在該第一電極之縱向方向上該複數個電阻部分密集地配置在中心及稀疏地配置在外側,及該第二電阻部分包含複數個電阻部分,該等電阻部分沿著該第二電極設置使得在該第二電極之縱向方向上該複數個電阻部分密集地配置在中心及稀疏地配置在外側。
  10. 如請求項1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電阻部分及該第二電阻部分之電阻值分別低於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之電阻值。
  11. 一種觸控面板,其包括:一第一電極基板,其包含一第一基板及形成在該第一基板上之一第一導電層;一第二電極基板,其包含一第二基板及在該第二基板上形成為面向該第一導電層之一第二導電層;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其等在該第一導電層上設置為平行於彼此以導致一電位分佈;及一電阻調整構件,其包含分別並聯電連接至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之一第一電阻部分及一第二電阻部分且經組態使得在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之縱向方向上,該第一電阻部分及該第二電阻部分之電阻值分別變得在中心比在外側低。
TW101122529A 2011-06-24 2012-06-22 觸控面板 TWI4766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1143A JP5757800B2 (ja) 2011-06-24 2011-06-24 タッチ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0321A true TW201310321A (zh) 2013-03-01
TWI476671B TWI476671B (zh) 2015-03-11

Family

ID=47361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2529A TWI476671B (zh) 2011-06-24 2012-06-22 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95359B2 (zh)
JP (1) JP5757800B2 (zh)
KR (1) KR101363129B1 (zh)
CN (1) CN102841721B (zh)
TW (1) TWI47667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4760B (zh) * 2013-10-08 2017-01-01 宸鴻美國有限責任公司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42363B2 (en) * 2013-02-27 2015-09-22 Microchip Technology Germany Gmbh Method for forming a sensor electrode for a capacitive sensor device
TWI524250B (zh) * 2014-05-20 2016-03-01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與方法以及觸控裝置之形成方法
DE102014225235A1 (de) * 2014-12-09 2016-06-09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Schaltungsanordnung mit einem resistiven Touchscreen, medizinisches bildgebendes Gerät mit einem resistiven Touchscreen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resistiven Touchscreens
US10080950B2 (en) * 2015-09-05 2018-09-25 Aspire Sports Inc.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in a wearable device
WO2021031199A1 (zh) * 2019-08-22 2021-02-25 于志远 一种制备金属或合金粉末的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8539A (en) * 1977-01-19 1980-04-15 Peptek, Inc. System for producing electric field with predetermined characteristics and edge terminations for resistance planes therefor
US4661655B1 (en) * 1984-12-24 1997-01-21 Elographics Inc Electrographic touch sensor and method of reducing bowed equipotential fields therein
US4822957B1 (en) * 1984-12-24 1996-11-19 Elographics Inc Electrographic touch sensor having reduced bow of equipotential field lines therein
US4797514A (en) * 1986-06-09 1989-01-10 Elographics, Inc. Touch sensitive device with increased linearity
US5045644A (en) * 1990-04-16 1991-09-03 Elographics, Inc. Touch sensitive screen with improved corner response
US5736688A (en) * 1995-08-02 1998-04-07 The Graphics Technology Company, Inc. Curvilinear linearization device for touch systems
US6278444B1 (en) * 1998-08-21 2001-08-21 Geoffrey D. Wilson Low current four-wire interface for five-wire resistive touch-screen
US6549193B1 (en) * 1998-10-09 2003-04-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panel with improved linear response and minimal border width electrode pattern
US6593916B1 (en) * 2000-11-03 2003-07-15 James L. Aroyan Touchscreen having multiple parallel connections to each electrode in a series resistor chain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touch area
US6559835B1 (en) * 2001-02-19 2003-05-06 The Bergquist Company Touch screen superimposed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US6673390B2 (en) * 2001-03-23 2004-01-06 Eturbotouch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screen linearization pattern
US6819316B2 (en) * 2001-04-17 2004-11-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lexible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KR20020091297A (ko) * 2001-05-30 2002-12-06 아이티엠 주식회사 균등 전위분포를 갖는 터치패널용 전극구조
EP2261777A1 (en) * 2001-08-22 2010-12-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with a touch sensor for generating position data and method therefor
DE10228523B4 (de) * 2001-11-14 2017-09-21 Lg Display Co., Ltd. Berührungstablett
TW581971B (en) * 2002-01-11 2004-04-01 Eturbotouch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detection accuracy of touch-controlled detector
JP4284196B2 (ja) * 2002-04-16 2009-06-24 イーロ・タッチシステム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改良された電極パターンを有するタッチセンサー
US7327352B2 (en) * 2002-06-14 2008-02-0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nearized conductive surface
TW555101U (en) * 2002-11-25 2003-09-21 Onetouch Technologies Co Ltd Layout improvement of resistive lines of touch panel
US7265686B2 (en) * 2003-07-15 2007-09-04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Touch sensor with non-uniform resistive band
US20050110766A1 (en) * 2003-11-24 2005-05-26 Elo Touchsystems, Inc. Touch sensor with conductive polymer switches
US20050110767A1 (en) * 2003-11-24 2005-05-26 Elo Touchsystems,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ouch sensor with switch tape strips
US7307624B2 (en) * 2003-12-30 2007-12-1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sensor with linearized response
US20050260338A1 (en) * 2004-05-19 2005-11-24 Trendon Touch Technology Corp.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ircuit layout on touch panel by utilizing metal plating technology
US20060181516A1 (en) * 2005-02-11 2006-08-17 Staines Martin J Contact input apparatus for touch screen assemblies
JP4718920B2 (ja) 2005-07-13 2011-07-06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座標検出装置
WO2008093975A1 (en) * 2007-02-02 2008-08-07 Ampnt Inc. Touch panel having closed loop electrode for equipotential build-up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169417B2 (en) * 2008-01-21 2012-05-01 Young Fast Optoelectronics Co. Signal transfer assembly of touch panel
JP4996531B2 (ja) * 2008-04-23 2012-08-08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座標検出装置
JP2009274104A (ja) * 2008-05-15 2009-11-26 Fujitsu Component Ltd 座標検出装置の製造装置
JP5065152B2 (ja) * 2008-05-19 2012-10-31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座標検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1003498A (en) * 2008-07-04 2010-01-16 Wintek Corp Resistive touch panel with multi-touch recognition ability
TW201023018A (en) * 2008-12-12 2010-06-16 Asustek Comp Inc Touch panel with multi-touch function and multi-touch detecting method thereof
TWI401588B (zh) * 2008-12-26 2013-07-11 Higgstec Inc 具有平行電極結構之觸控面板
TWI372351B (en) * 2009-02-20 2012-09-11 Higgstec Inc Touch panel with non-continuous resistor chain
JP5155952B2 (ja) 2009-06-19 2013-03-06 日本開閉器工業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US20110285661A1 (en) * 2010-05-18 2011-11-24 Steven Porter Hotelling Periphery Conductive Element for Touch Screen
US8742882B2 (en) * 2010-06-04 2014-06-03 Gunze Limited Touch pane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4760B (zh) * 2013-10-08 2017-01-01 宸鴻美國有限責任公司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327017A1 (en) 2012-12-27
KR101363129B1 (ko) 2014-02-13
US9195359B2 (en) 2015-11-24
CN102841721A (zh) 2012-12-26
CN102841721B (zh) 2016-01-20
TWI476671B (zh) 2015-03-11
KR20130001112A (ko) 2013-01-03
JP2013008242A (ja) 2013-01-10
JP5757800B2 (ja) 2015-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6671B (zh) 觸控面板
JP5455034B2 (ja)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
JP4711149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タッチパネル、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0300431B1 (ko) 터치 패널
US8643607B2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TWI412988B (zh) 座標偵測裝置
US8658919B2 (en) Multi-touch panel including equipotential line distortion corrector
WO2010099678A1 (zh) 整合式触控装置
JP5086886B2 (ja) 座標検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090225051A1 (en) Touch panel
JP2007200177A (ja) 電子装置
US8576194B2 (en) Coordinate detecting device
US8242877B2 (en) Touch panel with discontinuous chain of resistances
JP2005190125A (ja) パネル型入力装置
US20130285788A1 (en) Touch panel
KR100300433B1 (ko) 터치패널
KR100362291B1 (ko) 터치 패널
US10838531B2 (en) Touchscreen panel
JP712266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JP2008242933A (ja) タッチパネル
JP2005078491A (ja) 透明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KR20150087548A (ko) 터치 패널
JPH0981302A (ja) 入力装置
KR100647574B1 (ko) 터치패널
JPH06266491A (ja) 入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