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0095A - 導光板及背光模組 - Google Patents

導光板及背光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0095A
TW201310095A TW100142381A TW100142381A TW201310095A TW 201310095 A TW201310095 A TW 201310095A TW 100142381 A TW100142381 A TW 100142381A TW 100142381 A TW100142381 A TW 100142381A TW 201310095 A TW201310095 A TW 20131009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incident surface
light gui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2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57620B (zh
Inventor
Yi-Wen Chang
fu-cheng Fan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01423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57620B/zh
Priority to US13/423,356 priority patent/US8827530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310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0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76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762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28Light guide, e.g. tap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16Grooves, prisms, gratings, scattering particles or rough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18Redirecting means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導光板,其包含導光本體部及傾斜式導光體,導光本體部具有第一入光面、與第一入光面相鄰的底表面及與底表面相對的出光面,傾斜式導光體位於導光本體部上方,具有第二入光面連接第一入光面,且傾斜式導光體之傾斜面連接導光本體部之出光面,其中傾斜式導光體之間更形成至少一凹槽。此外,導光本體部與傾斜式導光體之間更可以形成一楔形導光部。

Description

導光板及背光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導光板及背光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凹槽與傾斜式導光體的導光板及應用該導光板的背光模組。
一般而言,液晶顯示裝置包含液晶顯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組,液晶顯示面板是由薄膜電晶體基板、彩色濾光片基板及配置於此二基板的液晶層所構成,背光模組則是用來提供該液晶顯示面板所需的光源,以使液晶顯示裝置達到顯示的效果。
導光板為背光模組中一個重要的組件,主要功能係引導點光源(例如發光二級體)或線光源(例如冷陰極管)發出之光線由一平面出射,同時提高面板發光輝度及發光亮度之均勻性。更詳細而言,導光板為一矩形平板結構,包含入光面、與入光面垂直的反射面、與反射面平行的出光面及若干個側面,光源設置鄰近於入光面,光線由光源發出,從入光面進入導光板,進入導光板之光線根據全反射原理在板內傳導,當光線遇到反射面上之微結構時,全反射條件被破壞,光線由出光面離開導光板,提供液晶顯示面板所需的光源。
然而,隨著液晶顯示裝置在各電子產品應用領域之拓展,以及消費者大眾對電子產品的訴求朝向輕薄化趨勢,液晶顯示裝置裡的導光板也需順著潮流作薄型化的設計,因此有了楔形導光板的出現,其結構包含入光面、與入光面垂直的反射面、與反射面平行的出射面、連結出射面與入光面的傾斜面及若干個側面。其特徵在於鄰近光源的一側(入光面)為全導光板中最厚的部分,約略等同光源的厚度,導光板的厚度隨著遠離入光面而遞減,該厚度遞減的部分構成其傾斜面。
然而,光線從楔形導光板的入光面進入後,很容易在還沒傳導到出射區域前即從傾斜面出射,造成導光板之光源利用率變差,另外,亮點(hot spot)亦容易產生,影響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故如何改善上述問題,即成為本發明所改善之目的。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導光板,其用來提高導光板之光源利用率並減少亮點數,進而提高面板發光輝度及顯示品質。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導光板,利用水平連接部,進一步改善導光板的品質,以更進一步提高導光板之光源利用率並減少亮點數,進而提高面板發光輝度及顯示品質。
因此,根據本發明一態樣,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導光板,其包含導光本體部及傾斜式導光體,導光本體部具有第一入光面、與第一入光面相鄰的底表面及與底表面相對的出光面,傾斜式導光體位於導光本體部之上方,具有第二入光面,其連接第一入光面,且傾斜式導光體具有至少一傾斜面連接導光本體部之出光面,其中,傾斜式導光體之間形成有至少一凹槽。
在一實施例中,傾斜式導光體更包含上表面,其一端連接第二入光面,另一端連接傾斜面。其中,上表面與導光本體部之出光面平行。
上述之凹槽形狀係選自於V形、弧形、多邊形所構成之群組。凹槽包含側壁及底部,兩者之夾角大於或等於90度,其中,凹槽之底部與出光面共平面,且凹槽之側壁與第二入光面之法線的夾角介於10度至20度之間。
在另一實施例中,傾斜式導光體具有多個凹槽,各凹槽之間間隔一距離。
在另一實施例中,傾斜式導光體具有多個凹槽,其中每兩個連續排列的凹槽為一組,各組之間間隔一距離。
在另一實施例中,傾斜式導光體具有多個凹槽,其中每三個連續排列的凹槽為一組,各組之間間隔一距離。
在另一實施例中,傾斜式導光體具有多個連續排列的凹槽。
在又一實施例中,導光板更包含有一楔形導光部,形成於傾斜式導光體與導光本體部之間。其中,導光板之楔形導光部,傾斜式導光體與導光本體部之總高度約等於一光源之高度。而楔形導光部與導光本體部之總高度約等於光源之一發光部高度。傾斜式導光體的位置則高於光源之發光部。
在又一實施例中,導光板更包含有一水平連接部,以提升導光板之生產品質與效能。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具有一光源、一光學膜片組、一反射片以及上述之導光板。光源配置鄰近於導光板之第一入光面與第二入光面,光學膜片組配置於導光板之導光本體部之出光面,反射片配置於導光板之導光本體部之底表面。
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將配合圖示說明如下,然而所附圖示僅作為說明用途,並非用於侷限本發明。
請參考第1圖,係本發明導光板第一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導光板100包含導光本體部110及傾斜式導光體120,其中傾斜式導光體120之間形成至少一凹槽130。首先,導光本體部110具有第一入光面112、底表面116及出光面114,第一入光面112係面向著光源140,其接收由光源140發出的光,本實施例之光源140以點光源(發光二極體)為例作說明,但亦可以線光源(冷陰極管)或其它形態之光源取代之。底表面116鄰接於第一入光面112,例如是相互垂直,且其功能係反射由第一入光面112進入的光,出光面114位於導光本體部110的上側,相對著底表面116且約略相互平行,使從底表面116反射的光由此出射而離開導光板100。
其次,傾斜式導光體120,例如是楔形導光體,位於導光本體部110上方,具有第二入光面122係由第一入光面112向上延伸所形成的,傾斜式導光體120與導光本體部110可為一體成型的。第二入光面122如同第一入光面112,係面向著光源140並接收由光源140發出的光。傾斜式導光體120另具有傾斜面124,其一端連接第二入光面122的頂端,另一端則連接導光本體部110之出光面114,如此形成的傾斜式導光體120具有直角三角形之剖面形狀。
本實施例之導光板100在鄰近光源140的一側具有第一高度(H1),此係第一入光面112及第二入光面122高度之總和,約等同於光源140的高度。另一方面,導光板100在遠離光源140的另一側(出光面114區域)具有第二高度(H2),約等同於底表面116與出光面114之間的距離,故導光板100之第一高度(H1)大於第二高度(H2),換句話說,導光板100在鄰近光源140的一側因具有向上延伸的傾斜式導光體120使其高度大於遠離光源140的另一側(出光面114區域)。
值得注意的是,至少一V形凹槽130形成於傾斜式導光體120之間,其頂點鄰近第二入光面122與傾斜面124的交界處,其開口朝向出光面114。此外,凹槽130位於導光本體部110之上方,也就是說,凹槽130的深度,一般而言,不會超過傾斜式導光體120與導光本體部110的界線(如第1圖中虛線所示位置)。因此,凹槽的底部334(請參考第3b圖)可與導光本體部110之出光面114共平面。這些凹槽130因改變了傾斜式導光體120的幾何形狀,而改變了光在其中傳導的方向及角度,可有效提高傾斜式導光體120的導光角度,使光不會因導光角度低於臨界角值,而從傾斜式導光體120的傾斜面124洩露而出,故可有效提升導光板之光源利用率,進而提高面板發光輝度,另外,這些凹槽130也能有效降低亮點數,進而改善顯示品質。
請參考第2圖,係本發明導光板200第二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導光板200包含導光本體部210及傾斜式導光體220,其中傾斜式導光體220之間具有至少一凹槽230。導光本體部210具有第一入光面212、底表面216與出光面214,這些組成表面的功能與之間的連結關係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傾斜式導光體220的結構,本實施例之傾斜式導光體220位於導光本體部210上方,具有第二入光面222係由第一入光面212向上延伸所形成的,換句話說,傾斜式導光體220與導光本體部210可為一體成型的。傾斜式導光體220另具有上表面226及傾斜面224,上表面226與導光本體部210之出光面214平行,其一端連接第二入光面222的頂端,另一端則連接傾斜面224的頂端,傾斜面224的底端則連接出光面214,如此形成的傾斜式導光體220具有梯形之剖面形狀。
如同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之導光板200包含至少一凹槽230形成於傾斜式導光體220之間,且位於導光本體部210之上方。
凹槽的幾何形狀對導光板的效能有顯著的影響,請同時參考第3a圖及第3b圖,第3a圖係第1圖所示之其中一凹槽的上視示意圖,第3b圖為沿著第3a圖中AA’線的凹槽剖面示意圖。圖中V形凹槽330較佳地係對應著光源340的位置而設置,凹槽330包含兩側壁332及底部334,側壁332之上端連接傾斜面324,其下端連接底部334,側壁332與底部334的夾角B較佳地係大於或等於90度,以更有效地防止光從側壁332洩出。另外,第3a圖中繪示一虛線從上而下穿過光源340的中央及V形凹槽330的頂點,此線為第二入光面322的法線B’,其與凹槽330的其中一個側壁332的夾角為α1,其與凹槽330的另一個側壁332的夾角為α2,夾角值的大小左右著導光板的效能,實驗數據顯示導光板之光源利用率隨著夾角值的增加而提升,在夾角值介於約10~20度時具有較佳的光源利用率,在夾角值約15度時光源利用率達到最大值,故本發明凹槽330之側壁332與第二入光面322之法線B’的夾角(α1或α2)較佳地約為10~20度。α1可與α2同值,如此形成的凹槽形狀為等邊V形,α1亦可與α2不同值,如此形成的凹槽形狀為不等邊V形。
除此之外,凹槽的排列方式亦對導光板的效能有顯著的影響。請參考第4a圖,係本發明導光板上不同凹槽排列方式之上視示意圖。其中,凹槽431與光源440可為一對一的配置,意即,每一個光源440有一個對應的凹槽431形成在傾斜式導光體的傾斜面424之間,且各凹槽431之間間隔一距離。此外,凹槽與光源440亦可為多對一的對應關係,例如,兩個連續形成的凹槽432對應一個光源440、三個連續形成的凹槽433對應一個光源440或者多個凹槽433’連續形成(如第4b圖所示)。實驗數據顯示多個連續性排列的凹槽(例如432、433或433’)比單一排列的凹槽(例如431)能更加提升導光板的光源利用率及降低亮點數。另外,請參考第4c圖,凹槽在導光本體部的投影形狀不限定為V形,可依據不同的製程工具製作弧形(例如434)或多邊形(例如435或436)的凹槽。
凹槽之大小可視不同導光板光學需求而做調整,如第4d圖所示,凹槽437切口的長度較長,以V形凹槽為例,凹槽437的頂點鄰近上表面426與入光面的交界處,如此凹槽開口的寬度亦較寬,而凹槽438的頂點則接近上表面426與傾斜面424的交界處,而不延伸至上表面426,或是,凹槽439的頂點仍落在傾斜面424上,如此凹槽開口的寬度相對較窄。
上述具有凹槽的導光板可進一步應用在背光模組,以提供光源給液晶顯示面板,如第5圖所示,背光模組600包含具有凹槽(未繪示)的導光板500、光源540、反射片560及光學膜片組550,光源540選自於點光源(發光二極體)、線光源(冷陰極管)或其它形態之光源,其配置鄰近於導光板之第一入光面與第二入光面,反射片560配置於導光板500之底表面,用以反射由底表面洩漏出來的光,使其重新進入導光板500,光學膜片組550配置於導光板500之出光面,其包含擴散片及菱鏡片等光學膜,用以將光漫射分散,再予以集中,進而提供亮度均勻之光源給液晶顯示面板,又,因本發明之導光板具有特殊凹槽結構,其可有效提升導光板之光源利用率及降低亮點數,進而使應用該導光板的背光模組能提供更高輝度的光源,更進一步提升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品質。
參閱第6、7a與7b圖。第6圖係繪示本發明導光板第三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第7a圖則係繪示第三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第7b圖則係繪示第三實施例之上視示意圖。
如圖中所示,導光板700包含有一導光本體部710、複數個傾斜式導光體720以及位於導光本體部710與傾斜式導光體720之間的楔形導光部760。
其中,導光本體部710具有第一入光面712、底表面716與出光面714,這些組成表面的功能與之間的連結關係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而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主要在於傾斜式導光體720與導光本體部710之間設置有楔形導光部760,亦即傾斜式導光體720係設置於楔形導光部760之上方,以有效地提升導光板之光源利用率,並有效地降低亮點數。
如圖中所示,傾斜式導光體720包含有二個傾斜面724,其一側相互連接,另一側則連接於下方的楔形導光部760。傾斜面724並可與下方的楔形導光部760,一同連接於導光部本體部710之出光面714。
楔形導光部760包含一第二入光面762,由導光本體部710之第一入光面712向上延伸所形成。而傾斜式導光體720則包含有一第一端面722,由第二入光面762向上延伸。一般而言,導光本體部710、楔形導光部760以及傾斜式導光體720係一體成型。
相鄰的傾斜式導光體720之間形成凹槽730,凹槽730可形成在楔形導光部760之上,也可以向下延伸至本體部710表面714。凹槽730的形狀可以如第7b圖所示呈V形,亦可以改變傾斜面724與楔形導光部760的連接形狀,以呈現如第4c圖中所示的弧形或多邊形等形狀的凹槽,其均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
以第6圖之V形凹槽為例,傾斜式導光體720的長度a約等於1.5毫米(millimeter;mm),而半凹槽寬度e約等於0.1 mm至1.0 mm。此外,傾斜式導光體高度b約等於0.01 mm至0.1 mm,且可進一步延伸至0.1 mm以上,例如是延伸至0.15 mm或更高,均可提供導光效率的增加,參閱第10圖,如圖中所示之傾斜式導光體高度與導光效率效率之間的關係。
傾斜式導光體720亦可以連續形成於楔形導光部760之上,或者是兩兩形成於楔形導光部760之上,也可以是一組三個以上的形成於楔形導光部760之上,以有效地改善導光板之光源利用率以及降低導光板的亮點數。
導光板700在鄰近光源740的一側具有第一高度(H1),此係第一入光面712、第二入光面762以及第一端面722高度之總和,約等同於光源740的高度。另一方面,導光板700在遠離光源740的另一側(出光面714區域)具有第二高度(H2),約等同於底表面716與出光面714之間的距離。
因此,導光板700之第一高度(H1)大於第二高度(H2),換句話說,導光板700在鄰近光源740的一側因具有向上延伸的楔形導光部760與傾斜式導光體720,使其高度大於遠離光源740的另一側(出光面714區域)。
值得注意的是,光源740包含一發光部742。其中,發光部742的高度約為第三高度H3,而第一入光面712與第二入光面的高度之總和為第四高度H4。較佳地,第四高度H4約等於第三高度H3,亦即光源740之發光部742的高度約等於第一入光面712與第二入光面762的高度之總和。此外,第一端面722較佳地高於光源740之發光部742。
藉由位置高於光源740之發光部742之傾斜式導光體720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導光板之光源利用率,同時也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導光板的亮點數。
參閱第8、9a與9b圖。第8圖係繪示本發明導光板第四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第9a圖則係繪示第四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第9b圖則係繪示第四實施例之上視示意圖。
如圖中所示,導光板800包含有一導光本體部810、複數個傾斜式導光體820,以及位於導光本體部810與傾斜式導光體820之間的楔形導光部860。
其中,導光本體部810具有第一入光面812、底表面816與出光面814,這些組成表面的功能與之間的連結關係與第三實施例大致相同,茲簡要說明如下。
如圖中所示,傾斜式導光體820包含有複數個傾斜面,例如是二個傾斜面824。傾斜面824的一側相互連接,另一側則連接於下方的楔形導光部860。傾斜面824並可與下方的楔形導光部860,一同連接於導光部本體部810之出光面814。其中,導光本體部710、楔形導光部760以及傾斜式導光體720係模具射出一體成型。
相鄰的傾斜式導光體820之間形成凹槽830,凹槽830形成在楔形導光部860之上,以避免影響楔形導光部860的光線傳輸。凹槽830的形狀可以如第9b圖所示呈V形,亦可以改變傾斜面824與楔形導光部860的連接形狀,以呈現如第4c圖中所示的弧形或多邊形等形狀的凹槽,其均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
以第8圖之V形凹槽為例,傾斜式導光體820的長度a約等於1.5毫米(millimeter;mm),而半凹槽寬度e約等於0.1 mm至1.0 mm。此外,傾斜式導光體高度b約等於0.01 mm至0.1 mm,且可進一步延伸至0.1 mm以上,例如是延伸至0.15 mm或更高,均可提供導光效率的增加。而水平連接部長度d小於0.5 mm。
傾斜式導光體820亦可以連續形成於楔形導光部860之上,或者是兩兩形成於楔形導光部860之上,也可以是一組三個以上的形成於楔形導光部860之上,以有效地改善導光板之光源利用率以及降低導光板的亮點數。
此實施例之傾斜式導光體820、導光本體部810以及楔形導光部860靠近光源840的地方,更形成一水平連接部870,亦即,傾斜式導光體820之第一端面822、楔形導光部860之第二入光面862以及導光本體部810之第一入光面812,分別形成有第一延伸端面872、第二入光延伸面874以及第一入光延伸面876。
水平連接部870係由傾斜式導光體820、導光本體部810以及楔形導光部860水平向外延伸,故當進行射出成型時,由於導光板800之水平連接部870與模具的表面呈垂直接觸,故模具的公模與母模可以更緊密的密合,有效地減少利用射出成型所形成之導光板的邊緣產生毛邊的情況,進而減少後續人工整修的程序,故可以進一步提升導光板的生產品質,以提升導光板之光源利用率及降低亮點數。
因此,導光板800在鄰近光源840的一側具有第一高度(H1),此係第一入光面812、第二入光面862以及第一端面822高度之總和,約等同於光源840的高度,其相當於第一延伸端面872、第二入光延伸面874以及第一入光延伸面876高度之總和。
導光板800之第一高度(H1)大於第二高度(H2),而光源840包含一發光部842。其中,發光部842的高度約為第三高度H3,而第一入光面812與第二入光面862的高度之總和為第四高度H4,亦即第一入光延伸面876以及第二入光延伸面874高度之總和。較佳地,第四高度H4約等於第三高度H3,而且第一延伸端面872較佳地高於光源840之發光部842。
在此實施例中,除了藉由位置高於光源840之發光部842之傾斜式導光體820以有效地改善導光板之光源利用率與降低導光板的亮點數,更藉由水平連接部870減少導光板的毛邊,進而提升導光板的生產品質。
在本發明的各實施例中,導光本體部、傾斜式導光體和楔形導光部可以是以一體成型的方式製作而成,亦可以先單獨製作後再將各部份以黏貼或其他方式組裝;在材料的選擇上,導光本體部、傾斜式導光體和楔形導光部可以是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用不同的材料,一搬而言,可以選擇材料折射率設定範圍為1.3~1.8,也可以選擇塑膠、玻璃或其它可透光之材料。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導光板
110...導光本體部
112...第一入光面
114...出光面
116...底表面
120...傾斜式導光體
122...第二入光面
124...傾斜面
130...凹槽
140...光源
200...導光板
210...導光本體部
212...第一入光面
214...出光面
216...底表面
220...傾斜式導光體
222...第二入光面
224...傾斜面
226...上表面
230...凹槽
240...光源
314...出光面
322...第二入光面
324...傾斜面
330...凹槽
332...側壁
334...底部
340...光源
414...出光面
424...傾斜面
426...上表面
431...凹槽
432...凹槽
433...凹槽
433’...凹槽
434...凹槽
435...凹槽
436...凹槽
437...凹槽
438...凹槽
439...凹槽
440...光源
500...導光板
540...光源
550...光學膜片組
560...反射片
600...背光模組
700...導光板
710...導光本體部
712...第一入光面
714...出光面
716...底表面
720...傾斜式導光體
722...第一端面
724...傾斜面
730...凹槽
740...光源
742...發光部
760...楔形導光部
762...第二入光面
800...導光板
810...導光本體部
812...第一入光面
814...出光面
816...底表面
820...傾斜式導光體
822...第一端面
824...傾斜面
830...凹槽
840...光源
842...發光部
860...楔形導光部
862...第二入光面
870...水平連接部
872...第一延伸端面
874...第二入光延伸面
876...第一入光延伸面
a...傾斜式導光體長度
e...半凹槽寬度
d...水平連接部長度
b...傾斜式導光體高度
α1...夾角
α2...夾角
B...夾角
B’...法線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H3...第三高度
H4...第四高度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係本發明導光板第一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導光板第二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3a圖係第1圖所示之凹槽之上視示意圖。
第3b圖係沿著第3a圖中AA’線的凹槽剖面示意圖。
第4a圖係本發明導光板上不同凹槽排列方式之上視示意圖。
第4b圖係本發明導光板上連續性排列之凹槽之上視示意圖。
第4c圖係本發明導光板上不同凹槽形狀之上視示意圖。
第4d圖係本發明導光板上不同凹槽長度之上視示意圖。
第5圖係本發明背光模組之剖面示意圖。
第6圖係本發明導光板第三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7a圖係第6圖之本發明導光板第三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第7b圖係第6圖之本發明導光板第三實施例之上視示意圖。
第8圖係本發明導光板第四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9a圖係第8圖之本發明導光板第四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第9b圖係第8圖之本發明導光板第四實施例之上視示意圖。
第10圖係本發明之導光板之傾斜式導光體高度與導光效率之比較關係。
100...導光板
110...導光本體部
112...第一入光面
114...出光面
116...底表面
120...傾斜式導光體
122...第二入光面
124...傾斜面
130...凹槽
140...光源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Claims (43)

  1. 一種導光板,包含:一導光本體部,具有一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一入光面相鄰的一底表面及與該底表面相對的一出光面;以及複數個傾斜式導光體,位於該導光本體部之上方,每一傾斜式導光體具有一第一端面,連接該第一入光面,且該傾斜式導光體具有至少一傾斜面,該傾斜面連接該導光本體部之該出光面,其中該些傾斜式導光體之間形成至少一凹槽。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傾斜式導光體更包含一上表面,該上表面之一端連接該第二入光面,該上表面之另一端連接該些傾斜面。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上表面與該導光本體部之該出光面平行。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至少一凹槽之形狀選自於V形、弧形、多邊形所構成之群組。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至少一凹槽包含至少一側壁及一底部,該側壁與該底部之夾角大於或等於90度。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至少一凹槽之該底部與該出光面共平面。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至少一凹槽之該側壁與該第二入光面之法線的夾角介於10度至20度之間。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傾斜式導光體之間形成多個凹槽,各凹槽之間間隔一距離。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傾斜式導光體之間形成多個凹槽,其中每兩個連續排列的凹槽為一組,各組之間間隔一距離。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傾斜式導光體之間形成多個凹槽,其中每三個連續排列的凹槽為一組,各組之間間隔一距離。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些傾斜式導光體具有多個連續排列的凹槽。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第一端面係一第二入光面,連接該第一入光面。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二入光面之總高度約等於一光源之一高度。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導光板,更包含的一楔形導光部,形成於該些傾斜式導光體與該導光本體部之間。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楔形導光部包含一第二入光面,連接於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一端面之間。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第一入光面、該第二入光面與該第一端面之總高度約等於一光源之一高度。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二入光面之總高度約等於該光源之一發光部高度。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導光板,其中該第一端面高於該光源之一發光部。
  19.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導光板,更包含一水平連接部,由該第一入光面、該第二入光面與該第一端面水平向一光源延伸。
  20.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導光板,該楔形導光部、該傾斜式導光體與該導光本體部係為一體成型。
  21.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導光板,該楔形導光部、該傾斜式導光體與該導光本體部之折射率係介於1.3至1.8之間。
  22.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導光板,該楔形導光部、該傾斜式導光體與該導光本體部之材料包含塑膠、玻璃或其它可透光之材料。
  23.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導光板,包含:一導光本體部,具有一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一入光面相鄰的一底表面及與該底表面相對的一出光面;以及複數個傾斜式導光體,位於該導光本體部之上方,每一傾斜式導光體具有一第一端面,連接該第一入光面,且該傾斜式導光體具有至少一傾斜面,該傾斜面連接該導光本體部之該出光面,其中該些傾斜式導光體之間形成至少一凹槽;一光源,配置鄰近於該導光板之該第一入光面;一光學膜片組,配置於該導光板之該導光本體部之該出光面;以及一反射片,配置於該導光板之該導光本體部之該底表面。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光源為點光源,該凹槽之位置對應該光源。
  25. 如請求項23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光源為點光源,該光源之位置至少對應一個該些傾斜式導光體。
  26. 如請求項23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至少一凹槽之形狀選自於V形、弧形、多邊形所構成之群組。
  27. 如請求項23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至少一凹槽包含一側壁及一底部,該側壁與該底部之夾角大於或等於90度。
  28. 如請求項27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至少一凹槽之該側壁與該第二入光面之法線的夾角介於10度至20度之間。
  29. 如請求項23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些傾斜式導光體之間形成多個凹槽,各凹槽之間間隔一距離。
  30. 如請求項32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些傾斜式導光體之間形成多個凹槽,其中每兩個連續排列的凹槽為一組,各組之間間隔一距離。
  31. 如請求項23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些傾斜式導光體之間形成多個凹槽,其中每三個連續排列的凹槽為一組,各組之間間隔一距離。
  32. 如請求項23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些傾斜式導光體具有多個連續排列的凹槽。
  33. 如請求項23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端面係一第二入光面,連接該第一入光面。
  3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二入光面之總高度約等於該光源之一高度。
  35. 如請求項23所述之背光模組,更包含的一楔形導光部,形成於該些傾斜式導光體與該導光本體部之間。
  36. 如請求項35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楔形導光部包含一第二入光面,連接於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一端面之間。
  37. 如請求項36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入光面、該第二入光面與該第一端面之總高度約等於該光源之一高度。
  38. 如請求項36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二入光面之總高度約等於該光源之一發光部高度。
  39. 如請求項36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端面高於該光源之一發光部。
  40. 如請求項35所述之背光模組,更包含一水平連接部,由該第一入光面、該第二入光面與該第一端面水平向該光源延伸。
  41. 如請求項35所述之背光模組,該楔形導光部、該傾斜式導光體與該導光本體部係為一體成型。
  42. 如請求項35所述之背光模組,該楔形導光部、該傾斜式導光體與該導光本體部之折射率係介於1.3至1.8之間。
  43. 如請求項35所述之背光模組,該楔形導光部、該傾斜式導光體與該導光本體部之材料包含塑膠、玻璃或其它可透光之材料。
TW100142381A 2011-08-17 2011-11-18 導光板及背光模組 TWI4576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2381A TWI457620B (zh) 2011-08-17 2011-11-18 導光板及背光模組
US13/423,356 US8827530B2 (en) 2011-08-17 2012-03-19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9434 2011-08-17
TW100142381A TWI457620B (zh) 2011-08-17 2011-11-18 導光板及背光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0095A true TW201310095A (zh) 2013-03-01
TWI457620B TWI457620B (zh) 2014-10-21

Family

ID=47712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2381A TWI457620B (zh) 2011-08-17 2011-11-18 導光板及背光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827530B2 (zh)
TW (1) TWI45762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2344B (zh) * 2013-06-26 2015-12-1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導光板及使用其之背光模組
TWI571661B (zh) * 2015-08-14 2017-02-21 A light guide film, a backlight module, and a display device
TWI595186B (zh) * 2015-04-27 2017-08-11 富智康(香港)有限公司 導光裝置及具有該導光裝置的電子裝置
US10007046B2 (en) 2015-08-14 2018-06-26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Light guide film,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32661A1 (ja) * 2012-03-09 2013-09-1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
DE112013004466B4 (de) 2012-09-13 2021-1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Flächenlichtquellenvorrichtung und Anzeigevorrichtung unter Verwendung derselben
JP5862557B2 (ja) * 2012-12-26 2016-02-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導光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JP6315279B2 (ja) * 2013-02-22 2018-04-25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導光板
TW201502607A (zh) * 2013-07-04 2015-01-16 Era Optoelectronics Inc 使光線被導入導光板進行內全反射的結構
TW201504699A (zh) * 2013-07-24 2015-0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導光板及使用該導光板的背光模組
US10209424B2 (en) * 2014-01-10 2019-02-19 Corning Incorporated Visual display backlight unit
JP6288442B2 (ja) * 2014-04-09 2018-03-0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導光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JP6288443B2 (ja) * 2014-04-10 2018-03-0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導光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US9851488B2 (en) * 2014-08-18 2017-12-26 New Optics, Ltd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570756B (zh) * 2014-10-10 2017-11-14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WO2016094644A1 (en) * 2014-12-11 2016-06-16 Light Prescriptions Innovators, Llc Étendue-squeezing light injector and apparatus
CN104834050A (zh) * 2015-05-19 2015-08-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TWI563325B (en) * 2015-12-04 2016-12-2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I563326B (en) * 2015-12-04 2016-12-2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2595280B1 (ko) * 2015-12-07 2023-10-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시야모드 제어용 광 커플러,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시야모드 제어용 디스플레이
KR102440140B1 (ko) * 2015-12-30 2022-09-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시야각 선택형 백 라이트 유닛
CN206002713U (zh) 2016-07-29 2017-03-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18045778A (ja) * 2016-09-12 2018-03-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照明装置
DE202016107502U1 (de) * 2016-12-30 2018-04-05 Zumtobel Lighting Gmbh Lichtleiter-Element, Anordnung zur Lichtabgabe sowie Leuchte
CN108169867A (zh) * 2017-12-27 2018-06-15 宿州市朗欣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方位的手机导光板
CN108663858B (zh) * 2018-03-30 2021-0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0030505B (zh) * 2019-03-22 2021-03-23 厦门立达信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透镜及灯罩亮度均匀的面罩灯
CN112859431B (zh) * 2021-03-24 2022-08-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68860B1 (ko) * 2003-04-15 2005-0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편향부재를 구비하는 도광판 및 측면 발광형 백라이트장치
CN100498389C (zh) * 2006-03-25 2009-06-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和背光模组
KR100793536B1 (ko) * 2006-07-04 2008-01-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백라이트 유니트 및 백라이트 유니트의도광판 제조 방법
JP5142499B2 (ja) * 2006-08-18 2013-02-1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TW200905311A (en) * 2007-07-31 2009-02-01 Chi Mei Lighting Tech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KR101499847B1 (ko) * 2008-07-03 2015-03-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도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TWI372919B (en) * 2008-10-16 2012-09-2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Backlight module
WO2010070821A1 (ja) * 2008-12-16 2010-06-2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
CN101614342A (zh) * 2009-08-12 2009-12-3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与显示模块
TW201009405A (en) * 2009-10-28 2010-03-01 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Taiwan Inc Structure for pinpointing light guide plate luminance or uniformization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2344B (zh) * 2013-06-26 2015-12-1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導光板及使用其之背光模組
TWI595186B (zh) * 2015-04-27 2017-08-11 富智康(香港)有限公司 導光裝置及具有該導光裝置的電子裝置
TWI571661B (zh) * 2015-08-14 2017-02-21 A light guide film, a backlight module, and a display device
US10007046B2 (en) 2015-08-14 2018-06-26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Light guide film,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44514A1 (en) 2013-02-21
TWI457620B (zh) 2014-10-21
US8827530B2 (en) 2014-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7620B (zh) 導光板及背光模組
CN102563541B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TWI485451B (zh)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US7448787B2 (en) Prism sheet and backlight unit employing the same
TWI490565B (zh) 導光板及應用其之背光模組
US9753207B2 (en) Light guide plat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transmissive display device
TWI417587B (zh) 導光板組合
KR100662540B1 (ko) 스트라이프 패턴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 장치용 도광판, 액정표시장치 백라이트 유닛
TW201027191A (en) Plane typ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W201040630A (en) Backlight unit
TW201418628A (zh) 光源模組及其製作方法
JP2012164583A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透過型表示装置
JP2011014520A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20080067049A (ko) 쐐기형 배면프리즘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백라이트 유닛용 도광판
KR101421628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JPWO2011055795A1 (ja)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9117304A (ja) 面発光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201312170A (zh) 光學貼膜及具有該光學貼膜之背光模組與液晶顯示器
JP2005353406A (ja) 導光板
CN105116598B (zh) 一种背光模组、棱镜片以及电视机
US9671547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4815930B2 (ja) 光透過フィルム、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531629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表示装置
TWI528085B (zh) 背光模組
KR100968607B1 (ko) 완만한 꼭지부를 가지는 프리즘을 구비하는 도광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