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3541B -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3541B
CN102563541B CN201210027297.1A CN201210027297A CN102563541B CN 102563541 B CN102563541 B CN 102563541B CN 201210027297 A CN201210027297 A CN 201210027297A CN 102563541 B CN102563541 B CN 1025635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light
groove
guide plate
til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72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3541A (zh
Inventor
张译文
范富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63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35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35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35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块,该导光板包含导光本体部及倾斜式导光体,导光本体部具有第一入光面、与第一入光面相邻的底表面及与底表面相对的出光面,倾斜式导光体位于导光本体部上方,具有第二入光面连接第一入光面,且倾斜式导光体的倾斜面连接导光本体部的出光面,其中倾斜式导光体之间更形成至少一凹槽。此外,导光本体部与倾斜式导光体之间更可以形成一楔形导光部。

Description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凹槽与倾斜式导光体的导光板及应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装置包含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块,液晶显示面板是由薄膜晶体管基板、彩色滤光片基板及配置于此二基板的液晶层所构成,背光模块则是用来提供该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光源,以使液晶显示装置达到显示的效果。
导光板为背光模块中一个重要的组件,主要功能是引导点光源(例如发光二级体)或线光源(例如冷阴极管)发出的光线由一平面出射,同时提高面板发光辉度及发光亮度的均匀性。更详细而言,导光板为一矩形平板结构,包含入光面、与入光面垂直的反射面、与反射面平行的出光面及若干个侧面,光源设置邻近于入光面,光线由光源发出,从入光面进入导光板,进入导光板的光线根据全反射原理在板内传导,当光线遇到反射面上的微结构时,全反射条件被破坏,光线由出光面离开导光板,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光源。
然而,随着液晶显示装置在各电子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以及消费者大众对电子产品的诉求朝向轻薄化趋势,液晶显示装置里的导光板也需顺着潮流作薄型化的设计,因此有了楔形导光板的出现,其结构包含入光面、与入光面垂直的反射面、与反射面平行的出射面、连结出射面与入光面的倾斜面及若干个侧面。其特征在于邻近光源的一侧(入光面)为全导光板中最厚的部分,约略等同光源的厚度,导光板的厚度随着远离入光面而递减,该厚度递减的部分构成其倾斜面。
然而,光线从楔形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后,很容易在还没传导到出射区域前即从倾斜面出射,造成导光板的光源利用率变差,另外,亮点(hot spot)亦容易产生,影响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故如何改善上述问题,即成为本发明所改善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其用来提高导光板的光源利用率并减少亮点数,进而提高面板发光辉度及显示质量。
本发明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利用水平连接部,进一步改善导光板的质量,以更进一步提高导光板的光源利用率并减少亮点数,进而提高面板发光辉度及显示质量。
因此,根据本发明一态样,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导光板,其包含导光本体部及倾斜式导光体,导光本体部具有第一入光面、与第一入光面相邻的底表面及与底表面相对的出光面,倾斜式导光体位于导光本体部的上方,具有第二入光面,其连接第一入光面,且倾斜式导光体具有至少一倾斜面连接导光本体部的出光面,其中,倾斜式导光体之间形成有至少一凹槽,该至少一凹槽的顶点邻近第二入光面与倾斜面的交界处。
在一实施例中,倾斜式导光体更包含上表面,其一端连接第二入光面,另一端连接倾斜面。其中,上表面与导光本体部的出光面平行。
上述的凹槽形状系选自于V形、弧形、多边形所构成的群组。凹槽包含侧壁及底部,两者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其中,凹槽的底部与出光面共平面,且凹槽的侧壁与第二入光面的法线的夹角介于10度至20度之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倾斜式导光体具有多个凹槽,各凹槽之间间隔一距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倾斜式导光体具有多个凹槽,其中每两个连续排列的凹槽为一组,各组之间间隔一距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倾斜式导光体具有多个凹槽,其中每三个连续排列的凹槽为一组,各组之间间隔一距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倾斜式导光体具有多个连续排列的凹槽。
在又一实施例中,导光板更包含有一楔形导光部,形成于倾斜式导光体与导光本体部之间。其中,导光板的楔形导光部,倾斜式导光体与导光本体部的总高度约等于一光源的高度。而楔形导光部与导光本体部的总高度约等于光源的一发光部高度。倾斜式导光体的位置则高于光源的发光部。
在又一实施例中,导光板更包含有一水平连接部,以提升导光板的生产质量与效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态样,本发明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具有一光源、一光学膜片组、一反射片以及上述的导光板。光源配置邻近于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与第二入光面,光学膜片组配置于导光板的导光本体部的出光面,反射片配置于导光板的导光本体部的底表面。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导光板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导光板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a为图1所示的凹槽的上视示意图;
图3b为沿着图3a中AA’线的凹槽剖面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导光板上不同凹槽排列方式的上视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导光板上连续性排列的凹槽的上视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导光板上不同凹槽形状的上视示意图;
图4d为本发明导光板上不同凹槽长度的上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导光板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7a为图6的本发明导光板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7b为图6的本发明导光板第三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导光板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9a为图8的本发明导光板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9b为图8的本发明导光板第四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导光板的倾斜式导光体高度与导光效率的比较关系。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导光板                               550:光学膜片组
110:导光本体部                           560:反射片
112:第一入光面                           600:背光模块
114:出光面                               700:导光板
116:底表面                               710:导光本体部
120:倾斜式导光体                         712:第一入光面
122:第二入光面                           714:出光面
124:倾斜面                               716:底表面
130:凹槽                                 720:倾斜式导光体
140:光源                                 722:第一端面
200:导光板                               724:倾斜面
210:导光本体部                           730:凹槽
212:第一入光面                           740:光源
214:出光面                               742:发光部
216:底表面                               760:楔形导光部
220:倾斜式导光体                         762:第二入光面
222:第二入光面                           800:导光板
224:倾斜面                               810:导光本体部
226:上表面                               812:第一入光面
230:凹槽                                 814:出光面
240:光源                                 816:底表面
314:出光面                               820:倾斜式导光体
322:第二入光面                           822:第一端面
324:倾斜面                               824:倾斜面
330:凹槽                                 830:凹槽
332:侧壁                                 840:光源
334;底部                                 842:发光部
340:光源                                 860:楔形导光部
414:出光面                               862:第二入光面
424:倾斜面                               870:水平连接部
426:上表面                               872:第一延伸端面
431:凹槽                                 874:第二入光延伸面
432:凹槽                                 876:第一入光延伸面
433:凹槽                                 a:倾斜式导光体长度
433’:凹槽                               e:半凹槽宽度
434:凹槽                                 d:水平连接部长度
435:凹槽                                 b:倾斜式导光体高度
436:凹槽                                 α1:夹角
437:凹槽                                 α2:夹角
438:凹槽                                 B:夹角
439:凹槽                                 B’:法线
440:光源                                 H1:第一高度
500:导光板                               H2:第二高度
540:光源                                 H3:第三高度
                                          H4:第四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图示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示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发明。
请参考图1,为本发明导光板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导光板100包含导光本体部110及倾斜式导光体120,其中倾斜式导光体120之间形成至少一凹槽130。首先,导光本体部110具有第一入光面112、底表面116及出光面114,第一入光面112是面向着光源140,其接收由光源140发出的光,本实施例的光源140以点光源(发光二极管)为例作说明,但亦可以线光源(冷阴极管)或其它形态的光源取代之。底表面116邻接于第一入光面112,例如是相互垂直,且其功能反射由第一入光面112进入的光,出光面114位于导光本体部110的上侧,相对着底表面116且约略相互平行,使从底表面116反射的光由此出射而离开导光板100。
其次,倾斜式导光体120,例如是楔形导光体,位于导光本体部110上方,具有第二入光面122系由第一入光面112向上延伸所形成的,倾斜式导光体120与导光本体部110可为一体成型的。第二入光面122如同第一入光面112,是面向着光源140并接收由光源140发出的光。倾斜式导光体120另具有倾斜面124,其一端连接第二入光面122的顶端,另一端则连接导光本体部110的出光面114,如此形成的倾斜式导光体120具有直角三角形的剖面形状。
本实施例的导光板100在邻近光源140的一侧具有第一高度(H1),此是第一入光面112及第二入光面122高度的总和,约等同于光源140的高度。另一方面,导光板100在远离光源140的另一侧(出光面114区域)具有第二高度(H2),约等同于底表面116与出光面114之间的距离,故导光板100的第一高度(H1)大于第二高度(H2),换句话说,导光板100在邻近光源140的一侧因具有向上延伸的倾斜式导光体120使其高度大于远离光源140的另一侧(出光面114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至少一V形凹槽130形成于倾斜式导光体120之间,其顶点邻近第二入光面122与倾斜面124的交界处,其开口朝向出光面114。此外,凹槽130位于导光本体部110的上方,也就是说,凹槽130的深度,一般而言,不会超过倾斜式导光体120与导光本体部110的界线(如图1中虚线所示位置)。因此,凹槽的底部334(请参考图3b)可与导光本体部110的出光面114共平面。这些凹槽130因改变了倾斜式导光体120的几何形状,而改变了光在其中传导的方向及角度,可有效提高倾斜式导光体120的导光角度,使光不会因导光角度低于临界角值,而从倾斜式导光体120的倾斜面124泄露而出,故可有效提升导光板的光源利用率,进而提高面板发光辉度,另外,这些凹槽130也能有效降低亮点数,进而改善显示质量。
请参考图2,本发明导光板200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导光板200包含导光本体部210及倾斜式导光体220,其中倾斜式导光体220之间具有至少一凹槽230。导光本体部210具有第一入光面212、底表面216与出光面214,这些组成表面的功能与之间的连结关系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倾斜式导光体220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倾斜式导光体220位于导光本体部210上方,具有第二入光面222系由第一入光面212向上延伸所形成的,换句话说,倾斜式导光体220与导光本体部210可为一体成型的。倾斜式导光体220另具有上表面226及倾斜面224,上表面226与导光本体部210的出光面214平行,其一端连接第二入光面222的顶端,另一端则连接倾斜面224的顶端,倾斜面224的底端则连接出光面214,如此形成的倾斜式导光体220具有梯形的剖面形状。
如同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导光板200包含至少一凹槽230形成于倾斜式导光体220之间,且位于导光本体部210的上方。
凹槽的几何形状对导光板的效能有显著的影响,请同时参考图3a及图3b,图3a是图1所示的其中一凹槽的上视示意图,图3b为沿着图3a中AA’线的凹槽剖面示意图。图中V形凹槽330较佳地是对应着光源340的位置而设置,凹槽330包含两侧壁332及底部334,侧壁332的上端连接倾斜面324,其下端连接底部334,侧壁332与底部334的夹角B较佳地是大于或等于90度,以更有效地防止光从侧壁332泄出。另外,图3a中绘示一虚线从上而下穿过光源340的中央及V形凹槽330的顶点,此线为第二入光面322的法线B’,其与凹槽330的其中一个侧壁332的夹角为α1,其与凹槽330的另一个侧壁332的夹角为α2,夹角值的大小左右着导光板的效能,实验数据显示导光板的光源利用率随着夹角值的增加而提升,在夹角值介于约10~20度时具有较佳的光源利用率,在夹角值约15度时光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值,故本发明凹槽330的侧壁332与第二入光面322的法线B’的夹角(α1或α2)较佳地约为10~20度。α1可与α2同值,如此形成的凹槽形状为等边V形,α1亦可与α2不同值,如此形成的凹槽形状为不等边V形。
除此之外,凹槽的排列方式亦对导光板的效能有显著的影响。请参考图4a,为本发明导光板上不同凹槽排列方式的上视示意图。其中,凹槽431与光源440可为一对一的配置,意即,每一个光源440有一个对应的凹槽431形成在倾斜式导光体的倾斜面424之间,且各凹槽431之间间隔一距离。此外,凹槽与光源440亦可为多对一的对应关系,例如,两个连续形成的凹槽432对应一个光源440、三个连续形成的凹槽433对应一个光源440或者多个凹槽433’连续形成(如图4b所示)。实验数据显示多个连续性排列的凹槽(例如432、433或433’)比单一排列的凹槽(例如431)能更加提升导光板的光源利用率及降低亮点数。另外,请参考图4c,凹槽在导光本体部的投影形状不限定为V形,可依据不同的制程工具制作弧形(例如434)或多边形(例如435或436)的凹槽。
凹槽的大小可视不同导光板光学需求而做调整,如图4d所示,凹槽437切口的长度较长,以V形凹槽为例,凹槽437的顶点邻近上表面426与入光面的交界处,如此凹槽开口的宽度亦较宽,而凹槽438的顶点则接近上表面426与倾斜面424的交界处,而不延伸至上表面426,或是,凹槽439的顶点仍落在倾斜面424上,如此凹槽开口的宽度相对较窄。
上述具有凹槽的导光板可进一步应用在背光模块,以提供光源给液晶显示面板,如图5所示,背光模块600包含具有凹槽(未绘示)的导光板500、光源540、反射片560及光学膜片组550,光源540选自于点光源(发光二极管)、线光源(冷阴极管)或其它形态的光源,其配置邻近于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与第二入光面,反射片560配置于导光板500的底表面,用以反射由底表面泄漏出来的光,使其重新进入导光板500,光学膜片组550配置于导光板500的出光面,其包含扩散片及菱镜片等光学膜,用以将光漫射分散,再予以集中,进而提供亮度均匀的光源给液晶显示面板,又,因本发明的导光板具有特殊凹槽结构,其可有效提升导光板的光源利用率及降低亮点数,进而使应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能提供更高辉度的光源,更进一步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参阅第6、7a与7b图。图6是绘示本发明导光板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7a则是绘示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7b则系绘示第三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
如图中所示,导光板700包含有一导光本体部710、多个倾斜式导光体720以及位于导光本体部710与倾斜式导光体720之间的楔形导光部760。
其中,导光本体部710具有第一入光面712、底表面716与出光面714,这些组成表面的功能与之间的连结关系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而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倾斜式导光体720与导光本体部710之间设置有楔形导光部760,亦即倾斜式导光体720是设置于楔形导光部760的上方,以有效地提升导光板的光源利用率,并有效地降低亮点数。
如图中所示,倾斜式导光体720包含有二个倾斜面724,其一侧相互连接,另一侧则连接于下方的楔形导光部760。倾斜面724并可与下方的楔形导光部760,一同连接于导光部本体部710的出光面714。
楔形导光部760包含一第二入光面762,由导光本体部710的第一入光面712向上延伸所形成。而倾斜式导光体720则包含有一第一端面722,由第二入光面762向上延伸。一般而言,导光本体部710、楔形导光部760以及倾斜式导光体720是一体成型。
相邻的倾斜式导光体720之间形成凹槽730,凹槽730可形成在楔形导光部760之上,也可以向下延伸至本体部710表面714。凹槽730的形状可以如图7b所示呈V形,亦可以改变倾斜面724与楔形导光部760的连接形状,以呈现如图4c中所示的弧形或多边形等形状的凹槽,其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以图6的V形凹槽为例,倾斜式导光体720的长度a约等于1.5毫米(millimeter;mm),而半凹槽宽度e约等于0.1mm至1.0mm。此外,倾斜式导光体高度b约等于0.01mm至0.1mm,且可进一步延伸至0.1mm以上,例如是延伸至0.15mm或更高,均可提供导光效率的增加,参阅图10,如图中所示的倾斜式导光体高度与导光效率效率之间的关系。
倾斜式导光体720亦可以连续形成于楔形导光部760之上,或者是两两形成于楔形导光部760之上,也可以是一组三个以上的形成于楔形导光部760之上,以有效地改善导光板的光源利用率以及降低导光板的亮点数。
导光板700在邻近光源740的一侧具有第一高度(H1),此是第一入光面712、第二入光面762以及第一端面722高度的总和,约等同于光源740的高度。另一方面,导光板700在远离光源740的另一侧(出光面714区域)具有第二高度(H2),约等同于底表面716与出光面714之间的距离。
因此,导光板700的第一高度(H1)大于第二高度(H2),换句话说,导光板700在邻近光源740的一侧因具有向上延伸的楔形导光部760与倾斜式导光体720,使其高度大于远离光源740的另一侧(出光面714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光源740包含一发光部742。其中,发光部742的高度约为第三高度H3,而第一入光面712与第二入光面的高度的总和为第四高度H4。较佳地,第四高度H4约等于第三高度H3,亦即光源740的发光部742的高度约等于第一入光面712与第二入光面762的高度的总和。此外,第一端面722较佳地高于光源740的发光部742。
藉由位置高于光源740的发光部742的倾斜式导光体720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导光板的光源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导光板的亮点数。
参阅第8、9a与9b图。图8是绘示本发明导光板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9a则系绘示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9b则系绘示第四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
如图中所示,导光板800包含有一导光本体部810、多个倾斜式导光体820,以及位于导光本体部810与倾斜式导光体820之间的楔形导光部860。
其中,导光本体部810具有第一入光面812、底表面816与出光面814,这些组成表面的功能与之间的连结关系与第三实施例大致相同,兹简要说明如下。
如图中所示,倾斜式导光体820包含有多个倾斜面,例如是二个倾斜面824。倾斜面824的一侧相互连接,另一侧则连接于下方的楔形导光部860。倾斜面824并可与下方的楔形导光部860,一同连接于导光部本体部810的出光面814。其中,导光本体部710、楔形导光部760以及倾斜式导光体720系模具射出一体成型。
相邻的倾斜式导光体820之间形成凹槽830,凹槽830形成在楔形导光部860之上,以避免影响楔形导光部860的光线传输。凹槽830的形状可以如图9b所示呈V形,亦可以改变倾斜面824与楔形导光部860的连接形状,以呈现如图4c中所示的弧形或多边形等形状的凹槽,其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以图8的V形凹槽为例,倾斜式导光体820的长度a约等于1.5毫米(millimeter;mm),而半凹槽宽度e约等于0.1mm至1.0mm。此外,倾斜式导光体高度b约等于0.01mm至0.1mm,且可进一步延伸至0.1mm以上,例如是延伸至0.15mm或更高,均可提供导光效率的增加。而水平连接部长度d小于0.5mm。
倾斜式导光体820亦可以连续形成于楔形导光部860之上,或者是两两形成于楔形导光部860之上,也可以是一组三个以上的形成于楔形导光部860之上,以有效地改善导光板的光源利用率以及降低导光板的亮点数。
此实施例的倾斜式导光体820、导光本体部810以及楔形导光部860靠近光源840的地方,更形成一水平连接部870,亦即,倾斜式导光体820的第一端面822、楔形导光部860的第二入光面862以及导光本体部810的第一入光面812,分别形成有第一延伸端面872、第二入光延伸面874以及第一入光延伸面876。
水平连接部870是由倾斜式导光体820、导光本体部810以及楔形导光部860水平向外延伸,故当进行射出成型时,由于导光板800的水平连接部870与模具的表面呈垂直接触,故模具的公模与母模可以更紧密的密合,有效地减少利用射出成型所形成的导光板的边缘产生毛边的情况,进而减少后续人工整修的程序,故可以进一步提升导光板的生产质量,以提升导光板的光源利用率及降低亮点数。
因此,导光板800在邻近光源840的一侧具有第一高度(H1),此系第一入光面812、第二入光面862以及第一端面822高度的总和,约等同于光源840的高度,其相当于第一延伸端面872、第二入光延伸面874以及第一入光延伸面876高度的总和。
导光板800的第一高度(H1)大于第二高度(H2),而光源840包含一发光部842。其中,发光部842的高度约为第三高度H3,而第一入光面812与第二入光面862的高度的总和为第四高度H4,亦即第一入光延伸面876以及第二入光延伸面874高度的总和。较佳地,第四高度H4约等于第三高度H3,而且第一延伸端面872较佳地高于光源840的发光部842。
在此实施例中,除了藉由位置高于光源840的发光部842的倾斜式导光体820以有效地改善导光板的光源利用率与降低导光板的亮点数,更藉由水平连接部870减少导光板的毛边,进而提升导光板的生产质量。
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导光本体部、倾斜式导光体和楔形导光部可以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而成,亦可以先单独制作后再将各部份以粘贴或其它方式组装;在材料的选择上,导光本体部、倾斜式导光体和楔形导光部可以是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用不同的材料,一搬而言,可以选择材料折射率设定范围为1.3~1.8,也可以选择塑料、玻璃或其它可透光的材料。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31)

1.一种导光板,包含:
一导光本体部,具有一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一入光面相邻的一底表面及与该底表面相对的一出光面;
多个倾斜式导光体,位于该导光本体部的上方,每一倾斜式导光体具有一第一端面,连接该第一入光面,且该倾斜式导光体具有至少一倾斜面,该倾斜面连接该导光本体部的该出光面,其中该些倾斜式导光体之间形成至少一凹槽,该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该出光面;
楔形导光部,形成于该些倾斜式导光体与该导光本体部之间,该楔形导光部包含一第二入光面,连接于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一端面之间;以及
水平连接部,由该第一入光面、该第二入光面与该第一端面水平向一光源延伸;
其中,该至少一凹槽的顶点邻近第二入光面与倾斜面的交界处,且该至少一凹槽包含两侧壁及一底部,该侧壁与该底部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倾斜式导光体更包含一上表面,该上表面的一端连接该第二入光面,该上表面的另一端连接该些倾斜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上表面与该导光本体部的该出光面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凹槽的形状选自于V形、弧形、多边形所构成的群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凹槽的该底部与该出光面共平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凹槽的该侧壁与该第二入光面的法线的夹角介于10度至20度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些倾斜式导光体之间形成多个凹槽,各凹槽之间间隔一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些倾斜式导光体之间形成多个凹槽,每两个连续排列的凹槽为一组,各组之间间隔一距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些倾斜式导光体之间形成多个凹槽,每三个连续排列的凹槽为一组,各组之间间隔一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些倾斜式导光体具有多个连续排列的凹槽。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入光面、该第二入光面与该第一端面的总高度约等于一光源的一高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二入光面的总高度约等于该光源的一发光部高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面高于该光源的一发光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楔形导光部、该倾斜式导光体与该导光本体部为一体成型。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楔形导光部、该倾斜式导光体与该导光本体部的折射率介于1.3至1.8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楔形导光部、该倾斜式导光体与该导光本体部的材料包含塑料、玻璃或其它可透光的材料。
17.一种背光模块,包含:
一导光板,包含:
一导光本体部,具有一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一入光面相邻的一底表面及与该底表面相对的一出光面;
多个倾斜式导光体,位于该导光本体部的上方,每一倾斜式导光体具有一第一端面,连接该第一入光面,且该倾斜式导光体具有至少一倾斜面,该倾斜面连接该导光本体部的该出光面,其特征在于,该些倾斜式导光体之间形成至少一凹槽,该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该出光面;
楔形导光部,形成于该些倾斜式导光体与该导光本体部之间,该楔形导光部包含一第二入光面,连接于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一端面之间;以及
水平连接部,由该第一入光面、该第二入光面与该第一端面水平向一光源延伸;
一光源,配置邻近于该导光板的该第一入光面;
一光学膜片组,配置于该导光板的该导光本体部的该出光面;以及
一反射片,配置于该导光板的该导光本体部的该底表面;
其中,该至少一凹槽的顶点邻近第二入光面与倾斜面的交界处,且该至少一凹槽包含两侧壁及一底部,该侧壁与该底部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点光源,该凹槽的位置对应该光源。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点光源,该光源的位置至少对应一个该些倾斜式导光体。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凹槽的形状选自于V形、弧形、多边形所构成的群组。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凹槽的该侧壁与该第二入光面的法线的夹角介于10度至20度之间。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倾斜式导光体之间形成多个凹槽,各凹槽之间间隔一距离。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倾斜式导光体之间形成多个凹槽,其中每两个连续排列的凹槽为一组,各组之间间隔一距离。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倾斜式导光体之间形成多个凹槽,其中每三个连续排列的凹槽为一组,各组之间间隔一距离。
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倾斜式导光体具有多个连续排列的凹槽。
26.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入光面、该第二入光面与该第一端面的总高度约等于该光源的一高度。
27.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二入光面的总高度约等于该光源的一发光部高度。
2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面高于该光源的一发光部。
2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楔形导光部、该倾斜式导光体与该导光本体部为一体成型。
3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楔形导光部、该倾斜式导光体与该导光本体部的折射率介于1.3至1.8之间。
3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楔形导光部、该倾斜式导光体与该导光本体部的材料包含塑料、玻璃或其它可透光的材料。
CN201210027297.1A 2011-08-17 2012-02-02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Active CN1025635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9434 2011-08-17
TW100129434 2011-08-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3541A CN102563541A (zh) 2012-07-11
CN102563541B true CN102563541B (zh) 2015-09-16

Family

ID=46409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7297.1A Active CN102563541B (zh) 2011-08-17 2012-02-02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635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1525A (zh) * 2012-12-28 2014-07-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155799B (zh) * 2013-05-14 2016-11-23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JP6288443B2 (ja) * 2014-04-10 2018-03-0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導光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CN104536079A (zh) * 2014-12-31 2015-04-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CN104793283A (zh) * 2015-05-04 2015-07-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薄型化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KR102349859B1 (ko) * 2015-07-08 2022-01-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시야각 선택형 백 라이트 유닛
CN105042515B (zh) * 2015-07-23 2018-11-0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707398B (zh) * 2015-08-14 2019-12-10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导光膜、背光模块
CN105137527A (zh) * 2015-08-24 2015-12-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CN206002713U (zh) 2016-07-29 2017-03-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8241831A (zh) * 2016-12-23 2018-07-03 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辨识装置
JP2020198178A (ja) * 2019-05-31 2020-12-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バックライト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29062Y (zh) * 2003-08-12 2004-07-28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胶框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38806B2 (ja) * 2004-09-21 2009-03-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導光板、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0070821A1 (ja) * 2008-12-16 2010-06-2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29062Y (zh) * 2003-08-12 2004-07-28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胶框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3541A (zh)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3541B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TWI457620B (zh) 導光板及背光模組
USRE48207E1 (en) Display apparatus
KR100942490B1 (ko) 전면에 광학부재를 구비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용 도광판 및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0501224C (zh) 面光源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设备
CN103901528B (zh) 面光源装置及其导光板
CN101191847A (zh) 光学板
CN101644854A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
KR20090043959A (ko) 배면에 비대칭 프리즘을 구비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용 도광판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749598A (zh) 照明装置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
KR20080067049A (ko) 쐐기형 배면프리즘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백라이트 유닛용 도광판
CN103901526A (zh)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KR101421628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SG189867A1 (en) Backlight unit
WO2012027299A1 (en)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illumination systems
CN101191850A (zh) 光学板
CN101551479A (zh) 棱镜片
CN105116598B (zh) 一种背光模组、棱镜片以及电视机
CN104763910A (zh)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01196584A (zh) 光学板
KR100864320B1 (ko) 배면에 계단구조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용 도광판
US20150029750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5531629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表示装置
CN101620342A (zh) 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
CN201335273Y (zh) 背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