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9761A - 射出成形體 - Google Patents

射出成形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9761A
TW201309761A TW101122648A TW101122648A TW201309761A TW 201309761 A TW201309761 A TW 201309761A TW 101122648 A TW101122648 A TW 101122648A TW 101122648 A TW101122648 A TW 101122648A TW 201309761 A TW201309761 A TW 20130976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compound
group
polyamine compound
molded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2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ota Arakawa
Takafumi Oda
Ryoji Otaki
Kentaro Ishii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309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976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L67/03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having the carboxyl- and the hydroxy groups directly linked to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3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amino acids,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49/06Injection blow-mou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07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e.g. composition, physica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24Adaptations for preventing deterioration or decay of contents; Applications to the container or packaging material of food preservatives, fungicides, pesticides or animal repellants
    • B65D81/26Adaptations for preventing deterioration or decay of contents; Applications to the container or packaging material of food preservatives, fungicides, pesticides or animal repellants with provision for draining away, or absorbing, or removing by ventilation, fluids, e.g. exuded by contents; Applications of corrosion inhibitors or desicc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24Adaptations for preventing deterioration or decay of contents; Applications to the container or packaging material of food preservatives, fungicides, pesticides or animal repellants
    • B65D81/26Adaptations for preventing deterioration or decay of contents; Applications to the container or packaging material of food preservatives, fungicides, pesticides or animal repellants with provision for draining away, or absorbing, or removing by ventilation, fluids, e.g. exuded by contents; Applications of corrosion inhibitors or desiccators
    • B65D81/266Adaptations for preventing deterioration or decay of contents; Applications to the container or packaging material of food preservatives, fungicides, pesticides or animal repellants with provision for draining away, or absorbing, or removing by ventilation, fluids, e.g. exuded by contents; Applications of corrosion inhibitors or desiccators for absorbing gases, e.g. oxygen absorbers or desicc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26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omega-amino 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lactam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04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lpha-amino 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0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2049/023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using inherent heat of the preform, i.e. 1 step blow mou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B29C45/1684Injecting parison-lik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1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K2105/25Solid
    • B29K2105/253Preform
    • B29K2105/258Tubula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14Gas barrier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0Applications used for bott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3Hollow or container type article [e.g., tube, vase, etc.]
    • Y10T428/1352Polymer or resin containing [i.e., natural or synthetic]
    • Y10T428/1397Single layer [continuous lay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yamid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射出成形體,其係由含有聚醯胺化合物(A)及樹脂(B)之樹脂組成物構成,該聚醯胺化合物(A)包含:含特定二胺單位50莫耳%以上之二胺單元25~50莫耳%、含特定之二羧酸單元50莫耳%以上之二羧酸單元25~50莫耳%、及特定之構成單元0.1~50莫耳%。

Description

射出成形體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氧阻隔性能及吸氧性能之射出成形體、及將該射出成形體加工而得之容器。
射出成形(injection moulding)能製作具有複雜形狀的成形體,生產性亦高,故廣泛普及於機械零件、汽車零件、電氣‧電子零件、食品‧醫藥用容器等。近年來,就包裝容器而言,由於有質輕、透明且易成形性等的優點,使用各種塑膠容器。代表的塑膠容器,例如:針對飲料等的容器,常使用能夠緊蓋蓋子的方式於蓋口形成螺紋形狀的射出成形體。
射出成形體使用之材料,可列舉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聚酯、聚苯乙烯等泛用性樹脂。尤其,使用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作為主體之塑膠容器(瓶等)的射出成形體,廣泛利用於茶、果汁飲料、碳酸飲料等飲料。但,以熱塑性樹脂作為主體之射出成形體雖作為包裝材有優異性質,但與玻璃瓶或金屬製容器不同,具有氧會從外部穿透的性質,於其中填充並密閉的內容物在保存性方面存有問題。為了對於使用如此的泛用性樹脂構成之射出成形體賦予氣體阻隔性,具有高氣體阻隔性之熱塑性樹脂熔融混合於成為射出成形體之主體之聚酯等泛用性樹脂而得之射出成形體,或具有氣體阻隔層作為中間層之多層射出成形體已經實用化。
另一方面,由亞二甲苯二胺與脂肪族二羧酸之縮聚反應獲得之聚醯胺,例如由間亞二甲苯二胺與己二酸獲得之聚醯胺(以下稱為尼龍MXD6),有高強度、高彈性係數,且對於氧氣、二氧化碳、氣味及風味成分等氣體狀物質顯示低穿透性,所以廣為使用於作 為包裝材料領域的氣體阻隔材料。
但是尼龍MXD6與其他泛用性樹脂熔融混合之情形,或作為氣體阻隔層使用之情形,由於有些許的透氧性,故不僅無法完全將氧阻絕,而不可能將成形體內之填充後之內容物之上部所存在之頂部空間之氣體中之殘存氧除去。所以,無法阻止啤酒等對氧敏感之內容物劣化。
就對於使用熱塑性樹脂之射出成形體賦予氣體阻隔性之方法而言,其他也有人實施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丙烯腈、聚偏二氯乙烯、鋁箔、碳塗層、無機氧化物蒸鍍等氣體阻隔層作為構成材料進行疊層之方法,但是,與使用尼龍MXD6之情形同樣,無法去除成形體內填充後之內容物之上部所存在之頂部空間之氣體中的殘存氧。
近年來,藉由於尼龍MXD6添加少量過渡金屬化合物並混合,而對尼龍MXD6賦予吸氧機能,且將其作為構成容器或包裝材料之氧阻隔材料利用,藉此使尼龍MXD6吸收從容器外部透進來的氧並同時也由尼龍MXD6吸收殘存於容器內部之氧,以使內容物的保存在超越使用習知之氧阻隔性熱塑性樹脂之容器的方法正在實用化當中(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及2)。
另一方面,為了去除容器內的氧,自以往即使用了吸氧劑。例如:專利文獻3及4記載:使鐵粉等吸氧劑分散於樹脂中而得的吸氧多層體及吸氧薄膜。專利文獻5中,記載一種製品,其係具有:含有聚丁二烯等乙烯性不飽和化合物及鈷等過渡金屬觸媒之氧掃除去層;及聚醯胺等氧阻斷層。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34174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299143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2-72851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平4-90848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平5-115776號公報
將鐵粉等吸氧劑分散於樹脂中而成之吸氧多層體,會由於鐵粉等吸氧劑使樹脂著色而變得不透明,所以會有無法使用在要求透明性之包裝之領域的用途上的限制。
另一方面,含有鈷等過渡金屬的樹脂組成物,雖有可以應用在需要透明性的包裝容器的好處,但是樹脂組成物會由於過渡金屬觸媒而著色故為不佳。又,該等樹脂組成物,會由於過渡金屬觸媒而吸收氧,造成樹脂氧化。具體而言,尼龍MXD6中,據認為會由於過渡金屬原子而使相鄰於聚醯胺樹脂之伸芳基的亞甲基鏈的氫原子脫去因此產生自由基、由於對於前述自由基有氧分子加成而導致產生過氧化自由基、由於過氧化自由基造成氫原子脫去等各反應。由於如此的機轉,會使樹脂因為吸氧而氧化,所以會產生物分解物且產生對於容器內容物不好的氣味,或是由於樹脂之氧化劣化而有損於容器的色調或強度等。
本發明欲解決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射出成形體,其展現氧阻隔性能,且能不含過渡金屬而展現吸氧性能,不會產生成為異臭或風味變化之原因的物質,內容物保存性優異,而且伴隨吸氧進行之吸氧阻隔層之強度下降極小。
本發明提供如以下之射出成形體及容器。
<1>一種射出成形體,其係由含有聚醯胺化合物(A)及樹脂(B) 之樹脂組成物構成,該聚醯胺化合物(A)包含:二胺單元25~50莫耳,其中,含有選自於由以下列通式(I-1)表示之芳香族二胺單元、以下列通式(I-2)表示之脂環族二胺單元、及以下列通式(I-3)表示之直鏈脂肪族二胺單元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二胺單元總計含量為50莫耳%以上%;二羧酸單元25~50莫耳%,其中,含有以下列通式(II-1)表示之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單元及/或以下列通式(II-2)表示之芳香族二羧酸單元總計含量為50莫耳%以上;及以下列通式(III)表示之構成單元0.1~50莫耳%;
[該通式(I-3)中,m表示2~18之整數;該通式(II-1)中,n表示2~18之整數;該通式(II-2)中,Ar表示伸芳基;該通式(III)中,R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
<2>一種容器,其係將上述射出成形體進行加工而獲得。
本發明之射出成形體,可展現氧阻隔性能,且同時能不含過渡金屬而展現吸氧性能,且隨著吸氧進行,吸氧阻隔層的強度下降極小。
將該射出成形體加工而得之容器,抑制內容物氧化劣化的功能優異,且幾乎不會產生異味或成為風味變化之原因的物質,風味保持性也優異。
(實施發明之形態) <<射出成形體>>
本發明之射出成形體,由包含聚醯胺化合物(A)及樹脂(B)之樹脂組成物構成。
1.含有聚醯胺化合物(A)及樹脂(B)之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中,樹脂組成物藉由含有後述特定的聚醯胺化合物(以下有時稱為「聚醯胺化合物(A)」),可發揮吸氧性能及氧阻隔性能。樹脂組成物所含有之聚醯胺化合物(A)可為1種,也可為2種以上的組合。又,樹脂組成物含有之樹脂(B),可為1種也可為2種以上的組合。
本發明使用之樹脂組成物中,聚醯胺化合物(A)與樹脂(B)之質量比之理想範圍,因應聚醯胺化合物(A)之相對黏度而不同。
聚醯胺化合物(A)之相對黏度為1.8以上4.2以下之情形,聚醯胺化合物(A)/樹脂(B)之質量比宜從5/95~95/5之範圍選擇較佳。從吸氧性能及氧阻隔性能之觀點,相對於聚醯胺化合物(A)與樹脂(B)之合計100質量份,聚醯胺化合物(A)之含量為10質量份以上更佳,30質量份以上又更佳。
聚醯胺化合物(A)之相對黏度為1.01以上小於1.8之情形,從成形加工性之觀點,含有較多量樹脂(B)為理想,聚醯胺化合物(A)/樹脂(B)之質量比,宜從5/95~50/50之範圍選擇較佳。從吸氧性能及氧阻隔性能之觀點,相對於聚醯胺化合物(A)與樹脂(B)之合計100質量份,聚醯胺化合物(A)之含量為10質量份以上更佳,30質量份以上又更佳。
本發明使用之樹脂組成物,除了聚醯胺化合物(A)及樹脂(B) 以外,也可因應所望之性能等,含有後述添加劑(以下有時也稱為“添加劑(C)”),但樹脂組成物中之聚醯胺化合物(A)及樹脂(B)之合計之含量,從成形加工性或吸氧性能、氧阻隔性能之觀點,宜為90質量%~100質量%較佳,95質量%~100質量%更佳。
本發明之射出成形體的厚度,從提高吸氧性能及氧阻隔性能且同時確保對於射出成形體要求之柔軟性等各種物性的觀點,宜設定為3~5000μm之範圍內較佳,更佳為10~4500μm之範圍內。
1-1.聚醯胺化合物(A) <聚醯胺化合物(A)之構成>
本發明中,聚醯胺化合物(A)包含:二胺單元25~50莫耳%,其中,選自於以下列通式(I-1)表示之芳香族二胺單元、以下列通式(I-2)表示之脂環族二胺單元、及以下列通式(I-3)表示之直鏈脂肪族二胺單元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之二胺單元之總計含量為50莫耳%以上;二羧酸單元25~50莫耳%,其中,以下列通式(II-1)表示之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單元及/或以下列通式(II-2)表示之芳香族二羧酸單元之總計含量為50莫耳%以上;及含3級氫之羧酸單元(較佳為下列通式(III)表示之構成單元)0.1~50莫耳%。
[前述通式(I-3)中,m表示2~18之整數。前述通式(II-1)中,n表示2~18之整數。前述通式(II-2)中,Ar表示伸芳基。前述通式(III)中,R表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
惟前述二胺單元、前述二羧酸單元、前述含3級氫之羧酸單元之合計量不超過100莫耳%。聚醯胺化合物(A),在不妨礙本發明效果之範圍,也可更含有前述以外之構成單元。
聚醯胺化合物(A)中,含3級氫之羧酸單元之含量為0.1~50莫耳%。含3級氫之羧酸單元之含量低於0.1莫耳%時,無法展現充分的吸氧性能。另一方面,含3級氫之羧酸單元之含量若超過50莫耳%,3級氫含量過多,所以聚醯胺化合物(A)之氣體阻隔性或機械物性等物性下降,尤其含3級氫之羧酸為胺基酸的情形,由於胜肽鍵連續,所以不僅耐熱性不足,且會出現由胺基酸之二聚體構成的環狀物,妨礙聚合。含3級氫之羧酸單元之含量,從吸氧性能或聚醯胺化合物(A)之性狀之觀點,較佳為0.2莫耳%以上,更佳為1莫耳%以上,又較佳為40莫耳%以下,更佳為30莫耳%以下。
聚醯胺化合物(A)中,二胺單元之含量為25~50莫耳%,從吸氧性能或聚合物性狀之觀點,較佳為30~50莫耳%。同樣,聚醯胺化合物(A)中,二羧酸單元之含量為25~50莫耳%,較佳為30~50莫耳%。
二胺單元與二羧酸單元之含量之比例,從聚合反應之觀點,大致為同量較佳,二羧酸單元之含量為二胺單元之含量之±2莫耳%更佳。二羧酸單元之含量若超過二胺單元之含量之±2莫耳%之範圍,聚醯胺化合物(A)之聚合度不易提高,所以為了提高聚合度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容易產生熱劣化。
[二胺單元]
聚醯胺化合物(A)中之二胺單元,其中包含選自於由前述通式(I-1)表示之芳香族二胺單元、前述通式(I-2)表示之脂環族二胺單 元、及前述通式(I-3)表示之直鏈脂肪族二胺單元構成的群組中之至少1種二胺單元之總計含量為50莫耳%以上之二胺單元,該含量較佳為70莫耳%以上,更佳為80莫耳%以上,又更佳為90莫耳%以上,又,較佳為100莫耳%以下。
能構成前述通式(I-1)表示之芳香族二胺單元之化合物,可列舉鄰亞二甲苯二胺、間亞二甲苯二胺、及對亞二甲苯二胺。此等可以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能構成前述式(I-2)表示之脂環族二胺單元之化合物,可列舉1,3-雙(胺基甲基)環己烷、1,4-雙(胺基甲基)環己烷等雙(胺基甲基)環己烷類。該等可以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雙(胺基甲基)環己烷類具有結構異構物,藉由提高順式體比率,結晶性高,可獲得良好成形性。另一方面,若順式體比率低,結晶性低,可獲得透明者。因此欲提高結晶性的情形,宜定雙(胺基甲基)環己烷類中之順式體含有比率為70莫耳%以上較佳,更佳為80莫耳%以上,又更佳為90莫耳%以上。另一方面,欲使結晶性低的情形,定雙(胺基甲基)環己烷類之順式體含有比率為50莫耳%以下較佳,更佳為40莫耳%以下,又更佳為30莫耳%以下。
前述通式(I-3)中,m表示2~18之整數,較佳為3~16,更佳為4~14,又更佳為6~12。
能構成前述通式(I-3)表示之直鏈脂肪族二胺單元之化合物,可列舉乙二胺、1,3-丙二胺、四亞甲基二胺、五亞甲基二胺、六亞甲基二胺、七亞甲基二胺、八亞甲基二胺、九亞甲基二胺、十亞甲基二胺、十一亞甲基二胺、十二亞甲基二胺等脂肪族二胺,但不限於該等。該等之中,六亞甲基二胺為較佳。該等可以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聚醯胺化合物(A)中之二胺單元,除了賦予聚醯胺化合物(A) 優異之氣體阻隔性以外,從透明性或色調之提升,或使泛用的熱塑性樹脂容易成形之觀點,宜含有前述通式(I-1)表示之芳香族二胺單元及/或前述通式(I-2)表示之脂環族二胺單元較佳,從對於聚醯胺化合物(A)賦予適度結晶性之觀點,含有前述通式(I-3)表示之直鏈脂肪族二胺單元較佳。尤其,從吸氧性能或聚醯胺化合物(A)之性狀之觀點,含有前述通式(I-1)表示之芳香族二胺單元較佳。
聚醯胺化合物(A)中之二胺單元,除了使聚醯胺化合物(A)展現優異的氣體阻隔性以外,從使泛用的熱塑性樹脂容易成形的觀點,含有間亞二甲苯二胺單元50莫耳%以上較佳,該含量較佳為70莫耳%以上,更佳為80莫耳%以上,又更佳為90莫耳%以上,且較佳為100莫耳%以下。
能構成前述通式(I-1)~(I-3)中任一項表示之二胺單元以外之二胺單元之化合物,可列舉對苯二胺等芳香族二胺、1,3-二胺基環己烷、1,4-二胺基環己烷等脂環族二胺、N-甲基乙二胺、2-甲基-1,5-戊二胺、1-胺基-3-胺基甲基-3,5,5-三甲基環己烷等脂肪族二胺、Huntsman公司製Jeffamine或Elastamine(均為商品名)所代表之具有醚鍵的聚醚系二胺等,但不限於該等。該等可以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二羧酸單元]
聚醯胺化合物(A)中之二羧酸單元,從聚合時之反應性、及聚醯胺化合物(A)之結晶性及成形性之觀點,包含前述通式(II-1)表示之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單元及/或前述通式(II-2)表示之芳香族二羧酸單元之含量,以二羧酸單元之合計量計,為50莫耳%以上,且該含量較佳為70莫耳%以上,更佳為80莫耳%以上,又更佳為90莫耳%以上,又,較佳為100莫耳%以下。
前述通式(II-1)表示之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單元,除了可對於聚 醯胺化合物(A)賦予適度的玻璃轉移溫度或結晶性以外,還能賦予作為包裝材料或包裝容器必要的柔軟性之觀點為較佳。
前述通式(II-1)中,n表示2~18之整數,較佳為3~16,更佳為4~12,又更佳為4~8。
能構成前述通式(II-1)表示之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單元之化合物,可列舉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10-癸二羧酸、1,11-十一烷二羧酸、1,12-十二烷二羧酸等,但不限於該等。該等可以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前述通式(II-1)表示之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單元之種類,可因應用途適當決定。聚醯胺化合物(A)中之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單元,除了能賦予聚醯胺化合物(A)優異之氣體阻隔性以外,從保持包裝材料或包裝容器加熱殺菌後之耐熱性之觀點,宜於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單元中含有選自於由己二酸單元、癸二酸單元、及1,12-十二烷二羧酸單元構成之群組中至少1種合計為50莫耳%以上較佳,該含量更佳為70莫耳%以上,又更佳為80莫耳%以上,尤佳為90莫耳%以上,且較佳為100莫耳%以下。
聚醯胺化合物(A)中之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單元,從聚醯胺化合物(A)之氣體阻隔性及適當的玻璃轉移溫度或熔點等熱的性質的觀點,在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單元中含有己二酸單元50莫耳%以上較佳。又,聚醯胺化合物(A)中之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單元,從對於聚醯胺化合物(A)賦予適度氣體阻隔性及成形加工適性之觀點,在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單元中宜含有癸二酸單元50莫耳%以上較佳,聚醯胺化合物(A)使用於要求低吸水性、耐候性、耐熱性之用途的情形,宜在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單元中含有1,12-十二烷二羧酸單元50莫耳%以上較佳。
前述通式(II-2)表示之芳香族二羧酸單元,除了對於聚醯胺化合物(A)進一步賦予氣體阻隔性以外,從使包裝材料或包裝容器的 成形加工性容易之觀點,為較佳。
前述通式(II-2)中,Ar表示伸芳基。前述伸芳基較佳為碳數6~30,更佳為碳數6~15之伸芳基,例如:伸苯基、伸萘基等。
能構成前述通式(II-2)表示之芳香族二羧酸單元之化合物,例如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等,但不限於該等。該等可以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前述通式(II-2)表示之芳香族二羧酸單元之種類可因應用途適當決定。聚醯胺化合物(A)中之芳香族二羧酸單元,宜含有選自於由間苯二甲酸單元、對苯二甲酸單元、及2,6-萘二羧酸單元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其在芳香族二羧酸單元中以合計量為50莫耳%以上較佳,該含量更佳為70莫耳%以上,又更佳為80莫耳%以上,尤佳為90莫耳%以上,又較佳為100莫耳%以下。又,該等之中,芳香族二羧酸單元中含有間苯二甲酸及/或對苯二甲酸較佳。間苯二甲酸單元與對苯二甲酸單元之含有比(間苯二甲酸單元/對苯二甲酸單元),不特別限制,可因應用途適當決定。例如:從適度之玻璃轉移溫度或降低結晶性之觀點,當令兩單元之合計為100時,莫耳比較佳為0/100~100/0,更佳為0/100~60/40,又更佳為0/100~40/60,再更佳為0/100~30/70。
聚醯胺化合物(A)中之二羧酸單元中,前述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單元與前述芳香族二羧酸單元之含有比(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單元/芳香族二羧酸單元),不特別限制,可因應用途適當決定。例如以提高聚醯胺化合物(A)之玻璃轉移溫度並降低聚醯胺化合物(A)之結晶性為目的時,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單元/芳香族二羧酸單元,當令兩單元之合計為100時,莫耳比較佳為0/100~60/40,更佳為0/100~40/60,又更佳為0/100~30/70。又,當以降低聚醯胺化合物(A)之玻璃轉移溫度並對於聚醯胺化合物(A)賦予柔軟性為目的時,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單元/芳香族二羧酸單元,當令兩單元之合計為100時,莫耳比較佳為40/60~100/0,更佳為60/40~100/0,又 更佳為70/30~100/0。
能構成前述通式(II-1)或(II-2)表示之二羧酸單元以外之二羧酸單元之化合物,可列舉草酸、丙二酸、富馬酸、馬來酸、1,3-苯二乙酸、1,4-苯二乙酸等二羧酸,但不限於該等。
[含3級氫之羧酸單元]
本發明中,聚醯胺化合物(A)中之含3級氫之羧酸單元,從聚醯胺化合物(A)之聚合之觀點,至少各具有1個胺基及羧基,或具有2個以上的羧基。具體例可列舉下列通式(III)、(IV)或(V)中任一者表示之構成單元。
[前述通式(III)~(V)中,R、R1及R2各表示取代基,A1~A3各表示單鍵或2價之連結基。惟不包括前述通式(IV)中A1及A2同時為單鍵的情形。]
本發明中,聚醯胺化合物(A)包含含3級氫之羧酸單元。藉由含有如此的含3級氫之羧酸單元作為共聚合成分,聚醯胺化合物(A)即使不含過渡金屬也能發揮優異的吸氧性能。
本發明中,關於具有含3級氫之羧酸單元之聚醯胺化合物(A)顯示良好吸氧性能之機轉尚未明瞭,但推測如下。能構成含3級氫之羧酸單元之化合物,由於在同一碳原子上鍵結著電子吸引性基及電子提供性基,所以據認為會因為在其碳原子上存在之不成對電子在能量方面受安定化之稱為推拉(Captodative)效果的現象,生 成非常安定的自由基。亦即,羧基為電子吸引性基,且於其相鄰之3級氫所鍵結的碳成為缺電子(δ+),所以該3級氫也成為缺電子(δ+),會解離成質子並形成自由基。於存在氧及水時,據認為由於氧與該自由基反應,會顯示吸氧性能。又,據判斷愈是高濕度且高溫環境,反應性愈高。
前述通式(III)~(V)中,R、R1及R2各表示取代基。本發明中,R、R1及R2表示之取代基,例如:鹵素原子(例如: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烷基(具有1~15個,較佳為1~6個碳原子之直鏈、分支或環狀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第三丁基、正辛基、2-乙基己基、環丙基、環戊基)、烯基(具有2~10個,較佳為2~6個碳原子之直鏈、分支或環狀烯基,例如:乙烯基、烯丙基)、炔基(具有2~10個,較佳為2~6個碳原子之炔基,例如:乙炔基、炔丙基)、芳基(具有6~16個,較佳為6~10個碳原子之芳基,例如:苯基、萘基)、雜環基(藉由從5員環或6員環之芳香族或非芳香族之雜環化合物去除1個氫原子而得之具有1~12個,較佳為2~6個碳原子之一價之基,例如1-吡唑基、1-咪唑基、2-呋喃基)、氰基、羥基、硝基、烷氧基(具有1~10個,較佳為1~6個碳原子之直鏈、分支或環狀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芳氧基(具有6~12個,較佳為6~8個碳原子之芳基氧基,例如:苯氧基)、醯基(甲醯基,具有2~10個,較佳為2~6個碳原子之烷基羰基、或具有7~12個較佳為7~9個碳原子之芳基羰基,例如:乙醯基、三甲基乙醯基、苯甲醯基)、胺基(胺基、具有1~10個,較佳為1~6個碳原子之烷胺基、具有6~12個,較佳為6~8個碳原子之苯胺基、或具有1~12個,較佳為2~6個碳原子之雜環胺基,例如:胺基、甲胺基、苯胺基)、巰基、烷基硫基(具有1~10個,較佳為1~6個碳原子之烷硫基,例如:甲硫基、乙基硫基)、芳基硫基(具有6~12個,較佳為6~8個碳原子之芳基硫基,例如:苯基硫基)、雜環硫基(具有2~10個,較佳為2~6個碳原子之雜環硫基,例如2-苯并噻唑基硫基)、醯亞胺基(具有2~10個,較佳為4~8個碳原子之醯亞胺基,例如:N-琥珀醯亞胺基、N-鄰苯二甲醯亞胺 基)等。
該等官能基之中具有氫原子者也可進一步經上述基取代,例如:經羥基取代之烷基(例如:羥基乙基)、經烷氧基取代之烷基(例如:甲氧基乙基)、經芳基取代之烷基(例如:苄基)、經烷基取代之芳基(例如:對甲苯基)、經烷基取代之芳氧基(例如:2-甲基苯氧基)等,但不限於該等。
又,官能基進一步經取代時,上述碳數不包括進一步的取代基的碳數。例如:苄基,視為經苯基取代之碳數1之烷基,不視為經苯基取代之碳數7之烷基。針對以下的碳數的記載,若無特別指明,則做同樣解釋。
前述通式(IV)及(V)中,A1~A3各表示單鍵或2價之連結基。惟不包括前述通式(IV)中A1及A2均為單鍵的情形。2價之連結基,例如:直鏈、分支或環狀之伸烷基(碳數1~12,較佳為碳數1~4之伸烷基,例如亞甲基、伸乙基)、伸芳烷基(碳數7~30,較佳為碳數7~13之伸芳烷基,例如亞苄基)、伸芳基(碳數6~30,較佳為碳數6~15之伸芳基,例如:伸苯基)等。該等也可再具有取代基,該取代基可列舉上述例示作為R、R1及R2表示之取代基者的官能基。例如:經烷基取代之伸芳基(例如:亞二甲苯基)等,但不限於該等。
本發明中,聚醯胺化合物(A)宜含有前述通式(III)、(IV)或(V)任一者表示之構成單元中之至少1種較佳。該等之中,從原料取得性或提高吸氧性之觀點,於α碳(相鄰於羧基之碳原子)具有3級氫之羧酸單元更佳,前述通式(III)表示之構成單元尤佳。
前述通式(III)中,針對R如上述,但其中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更佳,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6~10之芳基更佳,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碳數1~4之烷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基尤佳。
R的理想具體例,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三丁基、1-甲基丙基、2-甲基丙基、羥基甲基、1-羥基乙基、巰基甲基、甲基硫烷基(sulfanyl)乙基、苯基、萘基、苄基、4-羥基苄基等,但不限於該等。該等之中,甲基、乙基、異丙基、2-甲基丙基、及苄基更佳。
能構成前述通式(III)表示之構成單元之化合物,可列舉:丙胺酸、2-胺基丁酸、纈胺酸、正纈胺酸、白胺酸、正白胺酸、第三白胺酸、異白胺酸、絲胺酸、蘇胺酸、半胱胺酸、甲硫胺酸、2-苯基甘胺酸、苯基丙胺酸、酪胺酸、組胺酸、色胺酸、脯胺酸等α-胺基酸,但不限於該等。
又,能構成前述通式(IV)表示之構成單元之化合物,例如3-胺基丁酸等β-胺基酸,能構成前述通式(V)表示之構成單元之化合物,例如甲基丙二酸、甲基琥珀酸、蘋果酸、酒石酸等二羧酸,但不限於該等。
該等可為D體、L體、消旋體中任一者,也可為異(allo-)體。又,該等可以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該等之中,從原料取得性或吸氧性提高等觀點,於α碳具有3級氫之α-胺基酸尤佳。又,α-胺基酸之中,從供給容易度、價格低廉、聚合容易度、聚合物之黃色度(YI)低的觀點,丙胺酸最佳。丙胺酸由於分子量較低,聚醯胺化合物(A)每1g之共聚合率高,所以聚醯胺化合物(A)每1g之吸氧性能良好。
又,能構成前述含3級氫之羧酸單元之化合物之純度,從聚合速度之延遲等對於聚合造成的影響或對於聚合物之黃色度等品質面之影響之觀點,為95%以上較佳,更佳為98.5%以上,又更佳為99%以上。又,作為雜質而含有的硫酸離子或銨離子,宜為500ppm以下較佳,更佳為200ppm以下,又更佳為50ppm以下。
[ω-胺基羧酸單元]
本發明中,聚醯胺化合物(A)當聚醯胺化合物(A)需要柔軟性等時,前述二胺單元,除了前述二羧酸單元及前述含3級氫之羧酸單元以外,也可更含有下列通式(X)表示之ω-胺基羧酸單元。
[前述通式(X)中,p表示2~18之整數。]
前述ω-胺基羧酸單元之含量,在聚醯胺化合物(A)之全部構成單元中,較佳為0.1~49.9莫耳%,更佳為3~40莫耳%,又更佳為5~35莫耳%。惟前述二胺單元、二羧酸單元、含3級氫之羧酸單元、及ω-胺基羧酸單元之合計量不超過100莫耳%。
前述通式(X)中,p表示2~18之整數,較佳為3~16,更佳為4~14,又更佳為5~12。
能構成前述通式(X)表示之ω-胺基羧酸單元之化合物,例如:碳數5~19之ω-胺基羧酸或碳數5~19之內醯胺。碳數5~19之ω-胺基羧酸,例如6-胺基己酸及12-胺基十二烷酸等,碳數5~19之內醯胺例如ε-己內醯胺及月桂內醯胺,但不限於此等。該等可以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前述ω-胺基羧酸單元,在ω-胺基羧酸單元中宜含有6-胺基己酸單元及/或12-胺基十二烷酸單元合計50莫耳%以上較佳,該含量更佳為70莫耳%以上,更佳為80莫耳%以上,又更佳為90莫耳%以上,又,較佳為100莫耳%以下。
[聚醯胺化合物(A)之聚合度]
針對聚醯胺化合物(A)之聚合度係使用相對黏度。聚醯胺化合 物(A)之相對黏度不特別限定,但較佳為1.01~4.2。
如上述,聚醯胺化合物(A)/樹脂(B)之質量比之理想範圍,因應於聚醯胺化合物(A)之相對黏度而有不同,聚醯胺化合物(A)之相對黏度為1.8以上4.2以下之情形,聚醯胺化合物(A)/樹脂(B)之質量比宜從5/95~95/5之範圍選擇較佳,聚醯胺化合物(A)之相對黏度為1.01以上小於1.8之情形,聚醯胺化合物(A)/樹脂(B)之質量比宜從5/95~50/50之範圍選擇較佳。
又,在此所指的相對黏度,係將聚醯胺化合物(A)1g溶於96%硫酸100mL,並以Cannon-Fenske型黏度計於25℃測定之落下時間(t)、與同樣測定之96%硫酸本身的落下時間(t0)之比,以次式表示。
相對黏度=t/t0
[末端胺基濃度]
聚醯胺化合物(A)之吸氧速度、及由於吸氧造成之聚醯胺化合物(A)之氧化劣化,可利用改變聚醯胺化合物(A)之末端胺基濃度而控制。本發明中,從吸氧速度與氧化劣化之均衡性之觀點,聚醯胺化合物(A)之末端胺基濃度為5~150μeq/g之範圍較佳,更佳為10~100μeq/g,又更佳為15~80μeq/g。
<聚醯胺化合物(A)之製造方法>
聚醯胺化合物(A),可藉由將能構成前述二胺單元之二胺成分、能構成前述二羧酸單元之二羧酸成分、能構成前述含3級氫之羧酸單元之含3級氫之羧酸成分,以及視需要之能構成前述ω-胺基羧酸單元之ω-胺基羧酸成分予以縮聚而製造,可藉由調整縮聚條件等以控制聚合度。縮聚時也可添加少量單元胺或單元羧酸當作分子量調整劑。又,為了抑制縮聚反應以成為理想聚合度,構成聚醯胺化合物(A)之二胺成分與羧酸成分之比率(莫耳比)也可調整為偏離1。
聚醯胺化合物(A)之縮聚方法例如反應擠製法、加壓鹽法、常 壓滴加法、加壓滴加法等,但不限於該等。又,反應溫度儘可能低時,能抑制聚醯胺化合物(A)之黃色化或凝膠化,可獲得安定性狀之聚醯胺化合物(A)。
[反應擠製法]
反應擠製法,係將由二胺成分及二羧酸成分構成之聚醯胺(相當於聚醯胺化合物(A)之前驅體的聚醯胺)或二胺成分、與由二羧酸成分及ω-胺基羧酸成分構成之聚醯胺(相當於聚醯胺化合物(A)之前驅體之聚醯胺)、與含3級氫之羧酸成分,以擠製機進行熔融混練並反應之方法。係藉由將含3級氫之羧酸成分進行醯胺交換反應而導入聚醯胺之骨架中的方法,為了充分反應,宜使用適於反應擠製的螺桿,且L/D大的雙軸擠製機較佳。當製造含少量之含3級氫之羧酸單元的聚醯胺化合物(A)的情形,為簡便的方法為理想。
[加壓鹽法]
加壓鹽法,係以尼龍鹽作為原料於加壓下進行熔融縮聚之方法。具體而言,係製備由二胺成分、二羧酸成分、含3級氫之羧酸成分、及視需要之ω-胺基羧酸成分構成的尼龍鹽水溶液後,將該水溶液濃縮,其次在加壓下升溫,邊除去縮合水邊進行縮聚。緩慢將罐內回復到常壓,且同時升溫到聚醯胺化合物(A)之熔點+10℃左右並保持,之後再緩慢減壓到-0.02MPaG,維持此溫度繼續縮聚。於到達一定的攪拌轉矩即將罐內以氮氣加壓到約0.3MPaG,回收聚醯胺化合物(A)。
加壓鹽法,於使用揮發性成分作為單體之情形有用,為含3級氫之羧酸成分之共聚合率高時的理想縮聚方法。尤其,當製造含3級氫之羧酸單元在聚醯胺化合物(A)之全部構成單元中含量為15莫耳%以上之聚醯胺化合物(A)時,為理想。藉由使用加壓鹽法,可防止含3級氫之羧酸成分蒸散,而且可抑制含3級氫之羧酸成分彼此縮聚,能順暢地進行縮聚反應,故能獲得性狀優異之聚醯胺化合物(A)。
[常壓滴加法]
常壓滴加法,係於常壓下於將二羧酸成分、含3級氫之羧酸成分、及視需要之ω-胺基羧酸成分予以加熱熔融而得之混合物中,連續滴加二胺成分,並邊去除縮合水邊進行縮聚。又,以使反應溫度不致低於生成之聚醯胺化合物(A)之熔點之方式邊將反應系升溫邊進行縮聚反應。
常壓滴加法,若與前述加壓鹽法相比較,由於不使用用於溶解鹽的水,所以每單位批次的產量大,且不需要將原料成分之氣化、冷凝,反應速度下降少,可縮短製程時間。
[加壓滴加法]
加壓滴加法中,首先於縮聚罐中加入二羧酸成分、含3級氫之羧酸成分、及視需要之ω-胺基羧酸成分,將各成分攪拌並熔融混合,製成混合物。其次,邊將罐內較佳加壓至約0.3~0.4MPaG邊對混合物連續滴加二胺成分,並邊去除縮合水邊進行縮聚。於此時,以使反應溫度不致低於生成之聚醯胺化合物(A)之熔點之方式,邊將反應系升溫邊進行縮聚反應。於到達設定莫耳比即結束二胺成分之滴加,緩慢使罐內回復到常壓,同時升溫到聚醯胺化合物(A)之熔點+10℃左右並保持後,再緩慢減壓到-0.02MPaG,同時保持該溫度繼續縮聚反應。於到達一定的攪拌轉矩即將罐內以氮氧加壓到約0.3MPaG,回收聚醯胺化合物(A)。
加壓滴加法,與加壓鹽法同樣,當使用揮發性成分作為單體之情形有用,且當含3級氫之羧酸成分之共聚合率高時,為理想的縮聚方法。尤其,當製造含3級氫之羧酸單元在聚醯胺化合物(A)之全部構成單元中的含量為15莫耳%以上之聚醯胺化合物(A)時為理想。藉由使用加壓滴加法,能防止含3級氫之羧酸成分蒸散,再者,能抑制含3級氫之羧酸成分彼此縮聚,能使縮聚反應順暢地進行,可獲得性狀優異之聚醯胺化合物(A)。再者,加壓滴加法,相較於加壓鹽法,由於不使用用於溶解鹽的水,所以單位批次的產 量大,與常壓滴加法同樣可縮短反應時間,所以可抑制凝膠化等,獲得黃色度低之聚醯胺化合物(A)。
[提高聚合度之步驟]
上述縮聚方法製造之聚醯胺化合物(A)可以直接使用,也可經過用於使聚合度更提高的步驟。使聚合度更提高的步驟,可舉例在擠製機內進行之反應擠製或固相聚合等。於固相聚合使用之加熱裝置,宜使用連續式加熱乾燥裝置或稱為轉筒式乾燥機、錐型乾燥機、旋轉乾燥機等的旋轉滾筒式加熱裝置及稱為圓錐型(Nauta)混合機的內部具有旋轉葉片的圓錐型加熱裝置,但不限於該等,可使用公知方法、裝置。尤其,進行聚醯胺化合物(A)之固相聚合時,上述裝置之中,旋轉滾筒式之加熱裝置從能將系內密閉化且容易於去除成為著色原因之氧之狀態進行縮聚之觀點,為較佳。
[含磷原子之化合物、鹼金屬化合物]
於聚醯胺化合物(A)之縮聚,從促進醯胺化反應之觀點,宜添加含磷原子之化合物較佳。
含磷原子之化合物,例如:二甲基次膦酸、苯基甲基次膦酸等次膦酸化合物;次亞磷酸、次亞磷酸鈉、次亞磷酸鉀、次亞磷酸鋰、次亞磷酸鎂、次亞磷酸鈣、次亞磷酸乙酯等二亞磷酸化合物;膦酸、膦酸鈉、膦酸鉀、膦酸鋰、膦酸鎂、膦酸鈣、苯基膦酸、乙基膦酸、苯基膦酸鈉、苯基膦酸鉀、苯基膦酸鋰、苯基膦酸二乙酯、乙基膦酸鈉、乙基膦酸鉀等膦酸化合物;亞膦酸、亞膦酸鈉、亞膦酸鋰、亞膦酸鉀、亞膦酸鎂、亞膦酸鈣、苯基亞膦酸、苯基亞膦酸鈉、苯基亞膦酸鉀、苯基亞膦酸鋰、苯基亞膦酸乙酯等亞膦酸化合物;亞磷酸、亞磷酸氫鈉、亞磷酸鈉、亞磷酸鋰、亞磷酸鉀、亞磷酸鎂、亞磷酸鈣、亞磷酸三乙酯、亞磷酸三苯酯、焦亞磷酸等亞磷酸化合物等。
該等之中,尤其次亞磷酸鈉、次亞磷酸鉀、次亞磷酸鋰等次亞磷酸金屬鹽,促進醯胺化反應之效果高且著色防止效果亦優異 故為較佳,尤其次亞磷酸鈉較佳。又,本發明可使用之含磷原子之化合物,不限於該等化合物。
含磷原子之化合物之添加量,以聚醯胺化合物(A)中之磷原子濃度換算,為0.1~1000ppm較佳,更佳為1~600ppm,又更佳為5~400ppm。若為0.1ppm以上,聚醯胺化合物(A)不易於聚合中著色,透明性會提高。若為1000ppm以下,聚醯胺化合物(A)不易凝膠化,又,也可減少據認為是由於含磷原子之化合物引起的銀點(fish eye)混入成形品中,成形品之外觀良好。
又,聚醯胺化合物(A)之縮聚系內,宜與含磷原子之化合物併用而添加鹼金屬化合物較佳。為了防止聚醯胺化合物(A)在縮聚中著色,需存在足量的含磷原子之化合物,但視情形,有時會有導致聚醯胺化合物(A)凝膠化之虞,所以為了調整醯胺化反應速度亦以共存鹼金屬化合物較佳。
鹼金屬化合物宜為鹼金屬氫氧化物或鹼金屬乙酸鹽、鹼金屬碳酸鹽、鹼金屬醇鹽等為較佳。本發明可使用之鹼金屬化合物,具體例例如: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銣、氫氧化銫、乙酸鋰、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銣、乙酸銫、甲醇鈉、乙醇鈉、丙醇鈉、丁醇鈉、甲醇鉀、甲醇鋰、碳酸鈉等,但不限使用該等化合物。又,含磷原子之化合物與鹼金屬化合物之比率(莫耳比),從控制聚合速度之觀點、或減低黃色度之觀點,宜為含磷原子之化合物/鹼金屬化合物=1.0/0.05~1.0/1.5之範圍較佳,更佳為1.0/0.1~1.0/1.2,又更佳為1.0/0.2~1.0/1.1。
1-2.樹脂(B)
本發明中,樹脂(B)可使用任意樹脂,不特別限定。樹脂(B),可使用例如熱塑性樹脂,具體而言,例如聚烯烴、聚酯、聚醯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及植物來源的樹脂。本發明中,樹脂(B)宜含有從該等樹脂構成之群組選出的至少一種較佳。
該等之中,為了有效發揮吸氧效果,如聚酯、聚醯胺及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之氧阻隔性高之樹脂更佳。
聚醯胺化合物(A)與樹脂(B)之混合,可使用以往公知之方法,例如乾式混合或熔融混合。將聚醯胺化合物(A)與樹脂(B)熔融混合並製造所望之丸粒、成形體之情形,可使用擠製機等予以熔融混摻。擠製機可使用單軸擠製機、雙軸擠製機等公知之擠製機,但不限於此等。
[聚烯烴]
聚烯烴之具體例,可列舉: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直鏈狀(線狀)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1、聚-4-甲基戊烯-1等烯烴均聚物;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乙烯-丙烯-聚丁烯-1共聚物、乙烯-環狀烯烴共聚物等乙烯與α-烯烴之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乙烯-α,β-不飽和羧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等乙烯-α,β-不飽和羧酸酯共聚物、乙烯-α,β-不飽和羧酸共聚物之離子交聯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其他的乙烯共聚物;將該等聚烯烴經過以馬來酸酐等酸酐等進行接枝改性的接枝改性聚烯烴等。
[聚酯]
本發明中,聚酯係指:由選自於包含二羧酸之多元羧酸及該等的酯形成性衍生物之一種或二種以上與選自於包含二醇之多元醇中之一種或二種以上構成者,或由羥基羧酸及該等之酯形成性衍生物構成者、或由環狀酯構成者。
二羧酸可列舉:草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癸烷二羧酸、十二烷二羧酸、十四烷二羧酸、十六烷二羧酸、3-環丁烷二羧酸、1,3-環戊烷二羧酸、1,2-環己烷二羧酸、1,3-環己烷二羧酸、1,4-環己烷二羧酸、2,5-降莰烷二羧酸、二聚酸等所例示之飽和脂肪族二羧酸或該等之酯形成性衍生物、富馬酸、馬來酸、伊康酸等所例示之不飽和脂肪 族二羧酸或該等之酯形成性衍生物、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1,3-萘二羧酸、1,4-萘二羧酸、1,5-萘二羧酸、2,6-萘二羧酸、2,7-萘二羧酸、4,4’-聯苯二羧酸、4,4’-聯苯碸二羧酸、4,4’-聯苯醚二羧酸、1,2-雙(苯氧基)乙烷-p,p’-二羧酸、蒽二羧酸等所例示之芳香族二羧酸或該等之酯形成性衍生物、5-鈉磺基間苯二甲酸、2-鈉磺基對苯二甲酸、5-鋰磺基間苯二甲酸、2-鋰磺基對苯二甲酸、5-鉀磺基間苯二甲酸、2-鉀磺基對苯-二甲酸等所例示之含金屬磺酸鹽(sulfonate)基之芳香族二羧酸或此等的低級烷酯衍生物等。
其中,含金屬磺酸鹽基之芳香族二羧酸,與聚醯胺化合物(A)之互溶性優異,能使聚醯胺化合物(A)在聚酯中微細分散,可提高射出成形體之透明性。金屬磺酸鹽基之含量,從無損於聚酯之特性而可提高互溶性之觀點,為二羧酸構成單元之0.01~5莫耳%較佳,更佳為0.03~2莫耳%,又更佳為0.06~1莫耳%。
上述二羧酸之中,尤其使用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萘二羧酸時,於獲得之聚酯之物理特性等觀點為較佳,視需要也可將其他二羧酸共聚合。
該等二羧酸以外的多元羧酸,例如乙烷三羧酸、丙烷三羧酸、丁烷四羧酸、苯均四酸、偏苯三甲酸、對稱苯三甲酸、3,4,3’,4’-聯苯四羧酸、及該等之酯形成性衍生物等。
二醇,例如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2,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1,2-環己二醇、1,3-環己二醇、1,4-環己二醇、1,2-環己烷二甲醇、1,3-環己烷二甲醇、1,4-環己烷二甲醇、1,4-環己烷二乙醇、1,10-十亞甲基二醇、1,12-十二烷二醇、聚乙二醇、聚三亞甲基二醇、聚四亞甲基二醇等所例示之脂肪族二 醇、氫醌、4,4’-二羥基雙酚、1,4-雙(β-羥基乙氧基)苯、1,4-雙(β-羥基乙氧基苯基)碸、雙(對羥基苯基)醚、雙(對羥基苯基)碸、雙(對羥基苯基)甲烷、1,2-雙(對羥基苯基)乙烷、雙酚A、雙酚C、2,5-萘二醇、2,2,4,4-四甲基-1,3-環丁二醇、對該等二醇加成氧乙烯而成之二醇等所例示之芳香族二醇。
上述二醇之中,尤其將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作為主成分使用較佳。
又,由將含2,2,4,4-四甲基-1,3-環丁二醇殘基之聚酯與聚醯胺化合物(A)混合成的樹脂組成物構成的射出成形體,透明性優異。
該等二醇以外的多元醇,例如三羥甲基甲烷、三羥甲基乙烷、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甘油、己三醇等。羥基羧酸,例如乳酸、檸檬酸、蘋果酸、酒石酸、羥基乙酸、3-羥基丁酸、對羥基苯甲酸、對(2-羥基乙氧基)苯甲酸、4-羥基環己烷羧酸、或該等之酯形成性衍生物等。
環狀酯,例如ε-己內酯、β-丙內酯、β-甲基-β-丙內酯、δ-戊內酯、糖苷、交酯等。
多元羧酸、羥基羧酸之酯形成性衍生物,例如該等之烷酯、醯氯、酸酐等。
本發明使用之聚酯,主要酸成分為對苯二甲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或萘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且主要二醇成分為伸烷基二醇(alkylene glycol)聚酯為較佳。
主要酸成分為對苯二甲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之聚酯,宜為相對於全部酸成分,對苯二甲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合計含量為70莫耳%以上之聚酯較佳,更佳為含80莫耳%以上之聚酯,又更佳 為含90莫耳%以上之聚酯。主要酸成分為萘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之聚酯也同樣,宜為萘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合計含量為70莫耳%以上之聚酯較佳,更佳為含80莫耳%以上之聚酯,又更佳為含90莫耳%以上之聚酯。
本發明使用之萘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宜為上述二羧酸類所例示之1,3-萘二羧酸、1,4-萘二羧酸、1,5-萘二羧酸、2,6-萘二羧酸、2,7-萘二羧酸、或該等之酯形成性衍生物為較佳。
主要二醇成分為伸烷基二醇之聚酯,宜為相對於全部二醇成分,伸烷基二醇合計含量為70莫耳%以上之聚酯較佳,更佳為含80莫耳%以上之聚酯,更佳為含90莫耳%以上之聚酯。在此所指的伸烷基二醇,也可於分子鏈中含有取代基或脂環結構。
上述對苯二甲酸/乙二醇以外之共聚合成分,為選自於由間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二乙二醇、新戊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及2-甲基-1,3-丙二醇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以上時,於兼顧透明性與成形性方面較佳,尤其選自於由間苯二甲酸、二乙二醇、新戊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以上更佳。
本發明使用之聚酯之一理想例,為主要重複單元由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構成之聚酯,更佳為含有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單元70莫耳%以上之線狀聚酯,更佳為含有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單元80莫耳%以上之線狀聚酯,尤佳為含有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單元90莫耳%以上之線狀聚酯。
又,本發明使用之聚酯另一理想例為,主要重複單元係由2,6-萘二甲酸乙二酯構成之聚酯,更佳為含有2,6-萘二甲酸乙二酯單元70莫耳%以上之線狀聚酯,又更佳為含有2,6-萘二甲酸乙二酯單元 80莫耳%以上之線狀聚酯,尤佳為含有2,6-萘二甲酸乙二酯單元90莫耳%以上之線狀聚酯。
又,本發明使用之聚酯另一理想例,為含有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單元70莫耳%以上之線狀聚酯、含有萘二甲酸丙二醇酯單元70莫耳%以上之線狀聚酯、含有1,4-環己烷對苯二甲酸二甲醇酯單元70莫耳%以上之線狀聚酯、含有萘二甲酸丁二醇酯單元70莫耳%以上之線狀聚酯、或含有萘二甲酸丁二酯單元70莫耳%以上之線狀聚酯。
尤其,聚酯全體之組成,為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乙二醇之組合、對苯二甲酸//乙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之組合、對苯二甲酸//乙二醇/新戊二醇之組合時,從兼顧透明性與成形性之方面較佳。又,雖為當然,可少量(5莫耳%以下)含有在酯化(酯交換)反應、縮聚反應中由於乙二醇之二聚化產生的二乙二醇,自不待言。
又,本發明使用之聚酯之另一理想例,例如二醇酸或二醇酸甲酯之縮聚或、糖苷之開環縮聚獲得之聚二醇酸。該聚二醇酸也可與交酯等其他成分共聚合。
聚醯胺化合物(A)與聚酯熔融混合時,藉由更混合多元羧酸化合物,能改善射出成形體之色調或透明性。多元羧酸化合物,可使用作為聚酯原料之上述者。其中,鄰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酐、偏苯三甲酸及偏苯三甲酸酐較佳,鄰苯二甲酸酐、偏苯三甲酸及偏苯三甲酸酐更佳,鄰苯二甲酸酐及偏苯三甲酸酐更佳、偏苯三甲酸酐尤佳。
多元羧酸化合物之混合比,從成形性及透明性之觀點,相對於聚醯胺化合物(A),較佳為0.05~2質量%,更佳為0.5~1質量%。
[聚醯胺]
本發明使用之聚醯胺(在此“聚醯胺”係指與本發明之“聚醯胺化合物(A)”混合之聚醯胺樹脂,並非指本發明之“聚醯胺化合物(A)”本身),例如將從內醯胺或胺基羧酸衍生之單元作為主要構成單元之聚醯胺,或將從脂肪族二胺與脂肪族二羧酸衍生的單元作為主要構成單元之脂肪族聚醯胺、將從脂肪族二胺與芳香族二羧酸衍生的單元作為主要構成單元之部分芳香族聚醯胺、將從芳香族二胺與脂肪族二羧酸衍生之單元作為主要構成單元之部分芳香族聚醯胺等,視需要也可將主要構成單元以外之單體單元共聚合。
前述內醯胺或胺基羧酸,可使用ε-己內醯胺或月桂內醯胺等內醯胺類、胺基己酸、胺基十一烷酸等胺基羧酸類、對胺基甲基苯甲酸之類的芳香族胺基羧酸等。
前述脂肪族二胺,可使用碳數2~12之脂肪族二胺或之其官能性衍生物。再者,也可為脂環族之二胺。脂肪族二胺可為直鏈狀之脂肪族二胺,也可為具分支之鏈狀脂肪族二胺。如此的直鏈狀之脂肪族二胺之具體例,可列舉乙二胺、1-甲基乙二胺、1,3-丙二胺、四亞甲基二胺、五亞甲基二胺、六亞甲基二胺、七亞甲基二胺、八亞甲基二胺、九亞甲基二胺、十亞甲基二胺、十一亞甲基二胺、十二亞甲基二胺等脂肪族二胺。又,脂環族二胺之具體例,可列舉環己烷二胺、1,3-雙(胺基甲基)環己烷、1,4-雙(胺基甲基)環己烷等。
又,前述脂肪族二羧酸,宜為直鏈狀之脂肪族二羧酸或脂環族二羧酸較佳,尤佳為具有碳數4~12之伸烷基之直鏈狀脂肪族二羧酸。如此的直鏈狀脂肪族二羧酸,例如:己二酸、癸二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十一烷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二聚酸及該等官能性衍生物等。脂環族二羧酸,例如1,4-環己烷二羧酸、六氫對苯二甲酸、六氫間苯二甲酸等脂環二羧酸。
又,前述芳香族二胺,例如間亞二甲苯二胺、對亞二甲苯二胺、對雙(2-胺基乙基)苯等。
又,前述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二苯基-4,4’-二羧酸、二苯氧基乙烷二羧酸及其官能性衍生物等。
具體的聚醯胺,有聚醯胺4、聚醯胺6、聚醯胺10、聚醯胺11、聚醯胺12、聚醯胺4,6、聚醯胺6,6、聚醯胺6,10、聚醯胺6T、聚醯胺9T、聚醯胺6IT、聚間亞二甲苯己二醯胺(聚醯胺MXD6)、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間亞二甲苯己二醯胺(聚醯胺MXD6I)、聚間亞二甲苯癸二醯胺(聚醯胺MXD10)、聚間亞二甲苯十二醯胺(聚醯胺MXD12)、聚1,3-雙(胺基甲基)環己烷己二醯胺(聚醯胺BAC6)、聚對亞二甲苯癸二醯胺(聚醯胺PXD10)等。更理想的聚醯胺,例如聚醯胺6、聚醯胺MXD6、聚醯胺MXD6I。
又,前述聚醯胺之共聚合成分,也可使用具有至少1個末端胺基或末端羧基之數量平均分子量為2000~20000之聚醚、或前述具有末端胺基之聚醚之有機羧酸鹽、或前述具有末端羧基之聚醚之胺基鹽。具體例,例如雙(胺基丙基)聚(氧乙烯)(數量平均分子量為2000~20000之聚乙二醇)。
又,前述部分芳香族聚醯胺,也可在實質上為線狀的範圍內含有從偏苯三甲酸、苯均四酸等3元以上之多元羧酸衍生的構成單元。
前述聚醯胺,基本上可藉由以往公知之在水共存下之熔融縮聚法或水不存在下之熔融縮聚法、或將該等熔融縮聚法獲得之聚醯胺進一步固相聚合之方法等製造。熔融縮聚反應可以1階段進 行,也可分多階段進行。該等可由批式反應裝置構成,也可由連續式反應裝置構成。又,熔融縮聚步驟與固相聚合步驟可連續運轉,也可分割運轉。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本發明使用之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不特別限定,較佳為乙烯含量15~60莫耳%,又更佳為20~55莫耳%,更佳為29~44莫耳%,乙酸乙烯醇成分之皂化度較佳為90莫耳%以上,又更佳為95莫耳%以上。
又,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中,在對不本發明之效果無不利影響之範圍,也可更包含少量丙烯、異丁烯、α-辛烯、α-十二烯、α-十八烯等α-烯烴、不飽和羧酸或其鹽、部分烷基酯、完全烷基酯、腈、醯胺、酸酐、不飽和磺酸或其鹽等共聚單體。
[植物來源的樹脂]
植物來源樹脂,具體例有與上述樹脂重複的部分,但不特別限定,可列舉公知之以各種石油以外者作為原料之脂肪族聚酯系生物分解性樹脂。脂肪族聚酯系生物分解性樹脂,例如:聚甘醇酸(PGA)、聚乳酸(PLA)等聚(α-羥基酸);聚琥珀酸丁二醇酯(PBS)、聚琥珀酸乙二醇酯(PES)等聚伸烷基烷醇酸酯(polyalkylene alkanoate)等。
[其他樹脂]
在不妨礙本發明目的之範圍,因應欲對於樹脂組成物賦予之性能等可添加以往公知的各種樹脂當作樹脂(B)。例如:從賦予耐衝撃性、耐針孔性、柔軟性、黏著性的觀點,可舉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烴或此等的各種改性物、聚烯烴系彈性體、聚醯胺系彈性體、苯乙烯-丁二烯共聚合樹脂或其氫化處理物、聚酯系彈性體等所代表之各種熱塑性彈性體、尼龍6、66、12、尼龍12等各種聚醯胺等,從進一步賦予吸氧性能之觀點,可列舉聚丁二烯或 改性聚丁二烯等含碳-碳不飽和雙鍵的樹脂。
1-3.添加劑(C)
本發明中,樹脂組成物除了含有前述聚醯胺化合物(A)及樹脂(B)以外,視需要也可更含有添加劑(C)。添加劑(C)可為1種,也可組合2種以上。樹脂組成物中之添加劑(C)之含量,取決於添加劑之種類,但以10質量%以下較佳、5質量%以下更佳。
[白化防止劑]
本發明中,為了抑制由於熱水處理後經過長時間後之白化,宜於樹脂組成物添加從由脂肪族金屬鹽、二醯胺化合物及二酯化合物構成之群組選出的至少1種作為白化防止劑較佳。又,如後述,脂肪族金屬鹽也具有作為氧化反應促進劑的效果,被還原性有機化合物也具有作為吸氧劑的效果。
脂肪酸金屬鹽之碳數較佳為18~50,更佳為碳數18~34。構成脂肪酸金屬鹽之脂肪酸也可有側鏈或雙鍵,但宜為硬脂酸(C18)、二十烷酸(C20)、二十二烷酸(C22)、二十八烷酸(C28)、三十烷酸(C30)等直鏈飽和脂肪酸為較佳。與脂肪酸形成鹽的金屬不特別限定,可列舉鈉、鉀、鋰、鈣、鋇、鎂、鍶、鋁、鋅等,尤佳為鈉、鉀、及鋰、鈣、鋁、及鋅。
本發明可用之二醯胺化合物,宜為由碳數8~30之脂肪族二羧酸與碳數2~10之二胺獲得之二醯胺化合物較佳。脂肪族二羧酸之碳數為8以上、二胺之碳數為2以上時,可期待白化防止效果。又,脂肪族二羧酸之碳數為30以下、二胺之碳數為10以下時,於樹脂組成物中的均勻分散會變得良好。脂肪族二羧酸可有側鏈或雙鍵,但以直鏈飽和脂肪族二羧酸為較佳。二醯胺化合物可使用1種,也可併用2種以上。
前述脂肪族二羧酸,例如:硬脂酸(C18)、二十烷酸(C20)、二十二烷酸(C22)、二十八烷酸(C28)、三十烷酸(C30)等。前述二胺例如:乙二胺、丁二胺、己二胺、亞二甲苯二胺、雙(胺基甲基)環己烷等。宜為將該等予以組合得到的二醯胺化合物較佳。
從碳數8~30之脂肪族二羧酸與主要為乙二胺構成的二胺得到的二醯胺化合物、或從主要為二十八烷酸構成之脂肪族二羧酸與碳數2~10之二胺獲得之二醯胺化合物較佳,尤佳為從主要為硬脂酸構成之脂肪族二羧酸及主要為乙二胺構成之二胺獲得的二醯胺化合物。
本發明可使用之二酯化合物,較佳為從碳數8~30之脂肪族二羧酸與碳數2~10之二醇獲得之二酯化合物。脂肪族二羧酸之碳數為8以上、二醇之碳數為2以上時,可期待白化防止效果。又,脂肪族二羧酸之碳數為30以下、二醇之碳數為10以下時,於樹脂組成物中的均勻分散良好。脂肪族二羧酸也可有側鏈或雙鍵,但直鏈飽和脂肪族二羧酸為較佳。二酯化合物可使用1種也可併用2種以上。
前述脂肪族二羧酸,例如硬脂酸(C18)、二十烷酸(C20)、二十二烷酸(C22)、二十八烷酸(C28)、三十烷酸(C30)等。前述二醇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亞二甲苯二醇、環己烷二甲醇等。將該等予以組合得到之二酯化合物較佳。
尤佳為由主要為二十八烷酸構成之脂肪族二羧酸與主要為乙二醇及/或1,3-丁二醇構成之二醇獲得之二酯化合物。
本發明中,脂肪酸金屬鹽、二醯胺化合物及二酯化合物之添加量,在樹脂組成物中較佳為0.005~0.5質量%,更佳為0.05~0.5質量%,又更佳為0.12~0.5質量%。藉由在樹脂組成物中添加0.005質量%以上且併用結晶化核劑,能期待防止白化之協同效果。又,添加量若在樹脂組成物中為0.5質量%以下,能保持將該樹脂組成物成形而得之成形體之霧度值為低值。
被還原性有機化合物,較佳為醌類,可使用偶氮化合物等光被還原性顏料類、於UV光譜有吸收的羰基化合物。其中,醌類尤佳。醌類係於苯環等環存在有2個羰基(例如酮結構)之化合物,例如:苯醌類、蒽醌類、萘醌類等醌、或加成有羥基、甲基、乙基、胺基、羧基等官能基之醌等衍生物,再者,也可於該等醌或其衍生物部分氫化(以下分別稱為苯醌類、蒽醌類、萘醌類)。官能基之種類、數及位置不特別限制。又,上述苯醌類、蒽醌類、萘醌類,也可為二聚物或三聚物等。
苯醌類,可列舉:1,2-苯醌(鄰苯醌)、1,4-苯醌(對苯醌)、2-氯-1,4-苯醌、2,3-二氯-5,6-二氰基苯醌、2,5-二氯-3,6-二羥基-1,4-苯醌、2,5-二氯-1,4-苯醌、2,6-二氯-1,4-苯醌、2,5-二羥基-1,4-苯醌、2,6-二-第三丁基-1,4-苯醌、3,5-二-第三丁基-1,2-苯醌、2,6-二溴-N-氯-1,4-苯醌亞胺、2,6-二溴-N-氯-1,4-苯醌單亞胺、2,5-二甲基-1,4-苯醌、2,6-二甲基苯醌、2,6-二甲氧基-1,4-苯醌、四氯-1,4-苯醌、四氯-1,2-苯醌、四羥基-1,4-苯醌、四氟-1,4-苯醌、N,2,6-三氯-1,4-苯醌單亞胺、三甲基-1,4-苯醌、苯基-1,4-苯醌、1,4-苯醌二肟、甲基-1,4-苯醌等,但不限於該等。
蒽醌類,可列舉蒽醌、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二羥基蒽醌、三羥基蒽醌、1,2,3,4-四氫蒽醌、1,4,4a,9a-四氫蒽醌、六氫蒽醌、1-胺基蒽醌、1-胺基-4-羥基蒽醌、蒽醌-2,6-二磺酸二鈉、蒽醌-1-磺酸鈉、蒽醌-2-磺酸鈉一水合物、1-氯蒽醌、2-氯蒽醌、1,4-二胺基蒽醌、1,5-二氯蒽醌、1,5-二羥基蒽醌、1,8-二羥基蒽醌、1,4-二羥基蒽醌、4,5-二羥基蒽醌-2-羧酸、1,4-二甲基蒽醌、1,2,4-三羥基蒽醌、2-(羥基甲基)蒽醌、2-第三丁基蒽醌等,但不限於該等。
萘醌類,可列舉1,2-萘醌、1,4-萘醌、2-羥基-1,4-萘醌、5-羥基-1,4-萘醌、5,8-二羥基-1,4-萘醌、2-甲基-1,4-萘醌、2,3-二氯-5,8- 二羥基-1,4-萘醌、2,3-二氯-1,4-萘醌、1,2-萘醌-4-磺酸鈉等,但不限於該等。
被還原性有機化合物,宜從苯醌類、蒽醌類及萘醌類選擇較佳。又,被還原性有機化合物,更佳為從經部分氫化之苯醌類、蒽醌類、萘醌類選出。又,被還原性有機化合物,又更佳為從具有官能基之經部分氫化之苯醌類、蒽醌類、萘醌類選出。再者,被還原性有機化合物尤佳為從四氫蒽醌、具官能基之四氫蒽醌、六氫蒽醌及具官能基之六氫蒽醌選出。
被還原性有機化合物之含量,宜在樹脂組成物中含有1~10質量%較佳。
[層狀矽酸鹽]
本發明中,樹脂組成物也可含有層狀矽酸鹽。藉由添加層狀矽酸鹽,不僅可對於射出成形體賦予氧氣阻隔性,也可賦予對於二氧化碳等氣體之阻隔性。
層狀矽酸鹽為電荷密度0.25~0.6之2-八面體型或3-八面體型之層狀矽酸鹽,2-八面體型例如:蒙特石(montmorillonite)、鋁蒙脫石等、3-八面體型例如:鋰膨潤石、鎂膨潤石(saponite)等。該等之中,蒙特石較佳。
層狀矽酸鹽,宜使高分子化合物或有機系化合物等有機膨潤化劑預先與層狀矽酸鹽接觸使層狀矽酸鹽之層間擴大較佳。有機膨潤化劑,可使用四級銨鹽較佳,但更佳為使用具有碳數12以上之烷基或烯基至少其中之一以上之四級銨鹽。
有機膨潤化劑之具體例,例如:三甲基十二基銨鹽、三甲基十四基銨鹽、三甲基十六基銨鹽、三甲基十八基銨鹽、三甲基二十 基銨鹽等三甲基烷基銨鹽;三甲基十八烯基銨鹽、三甲基十八-二烯基銨鹽等三甲基烯基銨鹽;三乙基十二基銨鹽、三乙基十四基銨鹽、三乙基十六基銨鹽、三乙基十八基銨等三乙基烷基銨鹽;三丁基十二基銨鹽、三丁基十四基銨鹽、三丁基十六基銨鹽、三丁基十八基銨鹽等三丁基烷基銨鹽;二甲基二-十二基銨鹽、二甲基二-十四基銨鹽、二甲基二-十六基銨鹽、二甲基二-十八基銨鹽、二甲基二牛脂(tallow)銨鹽等二甲基二烷基銨鹽;二甲基二-十八烯基銨鹽、二甲基二-十八-二烯基銨鹽等二甲基二烯基銨鹽;二乙基二-十二基銨鹽、二乙基二-十四基銨鹽、二乙基二-十六基銨鹽、二乙基二-十八基銨等二乙基二烷基銨鹽;二丁基二-十二基銨鹽、二丁基二-十四基銨鹽、二丁基二-十六基銨鹽、二丁基二-十八基銨鹽等二丁基二烷基銨鹽;甲基苄基二-十六基銨鹽等甲基苄基二烷基銨鹽;二苄基二-十六基銨鹽等二苄基二烷基銨鹽;三-十二基甲基銨鹽、三-十四基甲基銨鹽、三-十八基甲基銨鹽等三烷基甲基銨鹽;三-十二基乙基銨鹽等三烷基乙基銨鹽;三-十二基丁基銨鹽等三烷基丁基銨鹽;4-胺基-正丁酸、6-胺基-正己酸、8-胺基辛酸、10-胺基癸酸、12-胺基十二烷酸、14-胺基十四烷酸、16-胺基十六烷酸、18-胺基十八烷酸等ω-胺基酸等。又,含羥基及/或醚基之銨鹽,其中,甲基二烷基(PAG)銨鹽、乙基二烷基(PAG)銨鹽、丁基二烷基(PAG)銨鹽、二甲基雙(PAG)銨鹽、二乙基雙(PAG)銨鹽、二丁基雙(PAG)銨鹽、甲基烷基雙(PAG)銨鹽、乙基烷基雙(PAG)銨鹽、丁基烷基雙(PAG)銨鹽、甲基三(PAG)銨鹽、乙基三(PAG)銨鹽、丁基三(PAG)銨鹽、四(PAG)銨鹽(惟烷基表示十二基、十四基、十六基、十八基、二十基等碳數12以上之烷基,且PAG表示聚伸烷基二醇殘基,較佳為碳數20以下之聚乙二醇殘基或聚丙二醇殘基)等至少含有1個伸烷基二醇殘基之4級銨鹽,也可作為有機膨潤化劑使用。其中,三甲基十二基銨鹽、三甲基十四基銨鹽、三甲基十六基銨鹽、三甲基十八基銨鹽、二甲基二-十二基銨鹽、二甲基二-十四基銨鹽、二甲基二-十六基銨鹽、二甲基二-十八基銨鹽、二甲基二牛脂銨鹽為較佳。又,該等有機膨潤化劑, 可單獨使用,也可製成多種的混合物使用。
本發明中,經有機膨潤化劑處理的層狀矽酸鹽,在樹脂組成物中宜添加0.5~8質量%,更佳為1~6質量%,又更佳為2~5質量%。層狀矽酸鹽之添加量若為0.5質量%以上,可得到足夠的氣體阻隔性的改善效果,若為8質量%以下,不易發生由於樹脂組成物的柔軟性惡化造成產生針孔等問題。
樹脂組成物中,層狀矽酸鹽宜不是局部凝集而是均勻分散較佳。在此所指之均勻分散,係指層狀矽酸鹽在樹脂組成物中以平板狀分離,且此等的50%以上有5nm以上的層間距離。在此,層間距離,係指平板狀物之重心間距離。該距離愈大,分散狀態愈良好,透明性等外觀良好,且可提高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的阻隔性。
[氧化反應促進劑]
為了更提高樹脂組成物的吸氧性能,在無損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可添加以往公知的氧化反應促進劑。氧化反應促進劑,能藉由促進聚醯胺化合物(A)具有的吸氧性能,提高樹脂組成物的吸氧性能。氧化反應促進劑,例如鐵、鈷、鎳等周期表第VIII族金屬、銅或銀等第I族金屬、錫、鈦、鋯等第IV族金屬、釩之第V族、鉻等第VI族、錳等第VII族之金屬之低價數的無機酸鹽或有機酸鹽、或上述過渡金屬之錯鹽。該等之中,氧反應促進效果優異之鈷鹽、或鈷鹽與錳鹽之組合為較佳。
本發明中,氧反應促進劑之添加量,在樹脂組成物中較佳為,以金屬原子濃度計,為10~800ppm,更佳為50~600ppm,更佳為100~400ppm。促進氧化反應之效果依存於聚醯胺化合物(A)之末端胺基濃度[NH2],末端胺基濃度[NH2]愈低,愈能促進氧化反應。
[吸氧劑]
為了使樹脂組成物的吸氧性能更高,在無損本發明效果之範圍,也可添加以往公知的吸氧劑。吸氧劑,藉由在聚醯胺化合物(A)具有之吸氧性能以外,另外對於樹脂組成物賦予吸氧性能,可提高樹脂組成物的吸氧性能。吸氧劑,例如維生素C或維生素E、丁二烯或異戊二烯之類的在分子內具有碳-碳雙鍵之化合物為代表之氧化性有機化合物。
本發明中,吸氧劑之添加量,在樹脂組成物中較佳為0.01~5質量%,更佳為0.1~4質量%,又更佳為0.5~3質量%。
[防凝膠化‧減少銀點之藥劑]
本發明中,宜添加從乙酸鈉、乙酸鈣、乙酸鎂、硬脂酸鈣、硬脂酸鎂、硬脂酸鈉及此等的衍生物選出之1種以上之羧酸鹽類較佳。在此,該衍生物例如12-羥基硬脂酸鈣、12-羥基硬脂酸鎂、12-羥基硬脂酸鈉等12-羥基硬脂酸金屬鹽等。藉由添加前述羧酸鹽類,能防止在成形加工中發生之聚醯胺化合物(A)之凝膠化或減少成形體中之銀點,成形加工適性提高。
前述羧酸鹽類之添加量,就樹脂組成物中之濃度而言,較佳為400~10000ppm,更佳為800~5000ppm,又更佳為1000~3000ppm。若為400ppm以上,可抑制聚醯胺化合物(A)之熱劣化,防止凝膠化。又,若為10000ppm以下,聚醯胺化合物(A)不會發生成形不良,也不會有著色或白化。若熔融的聚醯胺化合物(A)中有為鹼性物質之羧酸鹽類存在,據推測會減慢聚醯胺化合物(A)由於熱所致之改性,且可抑制據認為是最終改性物的凝膠生成。
又,前述羧酸鹽類的操作性優異,其中硬脂酸金屬鹽價格低廉,且有作為潤滑劑的效果,能使成形加工更安定故為較佳。再者,羧酸鹽類的形狀不特別限制,為粉體且粒徑小者在進行乾式混合的情形,容易均勻分散在樹脂組成物中,故其粒徑為0.2mm以下為較佳。
再者,就更有效防止凝膠化、減少銀點、以及防止焦化的配方而言,使用每1g之金屬鹽濃度高的乙酸鈉較佳。使用乙酸鈉時,可以與聚醯胺化合物(A)及樹脂(B)進行乾式混合而成形加工,但從操作性或減輕乙酸氣味等的觀點,宜將由聚醯胺化合物(A)及樹脂(B)與乙酸鈉構成的母料與聚醯胺化合物(A)及樹脂(B)進行乾式混合而成形加工較佳。使用於母料的乙酸鈉,為了容易均勻分散在樹脂組成物中,其粒徑為0.2mm以下較佳,0.1mm以下更佳。
[抗氧化劑]
本發明中,從控制吸氧性能之觀點或抑制機械物性下降之觀點,添加抗氧化劑較佳。抗氧化劑例如銅系抗氧化劑、受阻苯酚系抗氧化劑、受阻胺系抗氧化劑、磷系抗氧化劑、硫系抗氧化劑等,其中受阻苯酚系抗氧化劑、磷系抗氧化劑為較佳。
受阻苯酚系抗氧化劑之具體例,例如:三乙二醇-雙[3-(3-第三丁基-5-甲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4,4’-亞丁基雙(3-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1,6-己二醇-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2,4-雙-(正辛硫基)-6-(4-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胺基)-1,3,5-三、季戊四醇-肆[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2,2-硫-二伸乙基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十八基-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2,2-硫雙(4-甲基-6-1-丁基苯酚)、N,N’-六亞甲基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羥基肉桂醯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膦酸酯-二乙酯、1,3,5-三甲基-2,4,6-參(3,5-二-丁基-4-羥基苄基)苯、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磺酸乙酯鈣、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異氰尿酸酯、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丁基化羥基苯甲醚、2,6-二第三丁基-4-乙基苯酚、硬脂基-β-(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2,2’-亞甲基雙-(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2,2’-亞甲基-雙-(4-乙基-6-第三丁基苯酚)、4,4’-硫雙-(3-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辛基化二苯胺、2,4-雙[(辛硫基)甲基]-O-甲酚、異辛基-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4,4’-亞丁基 雙(3-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3,9-雙[1,1-二甲基-2-[β-(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環[5,5]十一烷、1,1,3-參(2-甲基-4-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苯、雙[3,3’-雙-(4’-羥基-3’-第三丁基苯基)丁酸]二醇酯、1,3,5-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第二-三-2,4,6-(1H,3H,5H)三酮、d-α-生育酚等。該等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使用該等的混合物。受阻苯酚化合物之市售品,具體例比如BASF公司製之Irganox1010或Irganox1098(均為商品名)。
磷系抗氧化劑之具體例,例如亞磷酸三苯酯、三-十八基亞磷酸酯、亞磷酸十三酯、亞磷酸三壬基苯酯、亞磷酸二苯基異癸酯、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第三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參(2,4-二-第三丁基苯基)亞磷酸酯、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四(十三基-4,4’-異亞丙基二苯基二亞磷酸酯、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辛基亞磷酸酯等有機磷化合物。該等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使用該等的混合物。
抗氧化劑之含量,只要是不損及組成物之各種性能之範圍即可,無特別限制,但從控制吸氧性能之觀點或抑制機械物性下降之觀點,在樹脂組成物中較佳為0.001~3質量%,更佳為0.01~1質量%。
[其他之添加劑]
樹脂組成物中,因應要求之用途或性能,也可含有潤滑劑、消光劑、耐熱安定劑、耐候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塑化劑、難燃劑、抗靜電劑、著色防止劑、結晶化核劑等添加劑。該等添加劑,可在不妨礙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視需要含有。
例如藉由使用有機磷系化合物、有機鈣鹽系化合物、有機硫系化合物、三系添加劑,於耐熱性、透明性、機械特性、長期 成形性有效果。樹脂(B)使用聚酯之情形,於減少乙醛有效果。又,例如:樹脂(B)使用聚酯之情形,藉由添加含一級胺基之化合物,有減少乙醛的效果。
3.射出成形體及其製造方法
針對本發明之射出成形體之製造方法不特別限定,可利用通常之射出成形法製造。例如:使用具備射出機之成形機及射出用模具,將樹脂組成物從射出缸筒通過模具熱澆道(hot runner)射出到模穴內,可製造因應於射出用模具之形狀之射出成形體。
為了對於獲得之成形體之口頸部賦予耐熱性,可在此階段將口頸部進行熱處理使結晶化。結晶化度較佳為30~50%,更佳為35~45%。又,結晶化也可於實施後述二次加工後實施。
本發明之射出成形體本身為容器之情形,可防止從容器外侵入的少許氧,此外,也可吸收容器內之氧以防止保存之內容物品因氧而變質。
本發明之射出成形體之形狀不特別限定,可因應模具製成任意形狀。若考慮本發明之射出成形體能夠展現氧阻隔性能及吸氧性能,本發明之射出成形體宜為杯狀容器(射出杯)或瓶狀容器等保存容器較佳。又,為了如PET瓶之後述吹塑成形等二次加工,本發明之射出成形體為試驗管狀之預成形體(吹塑成形坏料)亦為較佳。
<<將射出成形體加工而得之容器>>
將本發明之射出成形體進行二次加工而得之容器,除了可吸收從容器外侵入的少許氧以外,也可吸收容器內的氧,防止保存之內容物品因為氧變質。
二次加工可列舉吹塑成形或延伸吹塑成形等,二次加工獲得之容器可列舉瓶。
射出吹塑成形中,首先將作為本發明之射出成形體之試驗管狀之預成形體(吹塑成形坏料)予以成形,其次將經加熱之預成形體之口部以夾具固定,將該預成形體嵌入最終形狀模具,從口部吹入空氣,使預成形體膨大並與模具密合,使其冷卻固化,可成形為瓶狀。
又,射出拉伸吹塑成形,係將經加熱之預成形體之口部以夾具固定,將該預成形體嵌入最終形狀模具,邊從口部以延伸桿進行延伸邊吹入空氣,使預成形體吹塑延伸並密合於模具,並使其冷卻固化,藉此可成形為瓶狀。
又,射出拉伸吹塑成形法,大致有熱吹塑成形坏料方式與冷吹塑成形坏料方式。前者未將預成形體完全冷卻,而是以軟化狀態進行吹塑成形。另一方面,後者之冷吹塑成形坏料方式,係將預成形體形成為比起最終形狀的尺寸小相當多、樹脂為非晶質之過冷卻有底預成形體,將該預成形體於其延伸溫度進行預備加熱,於最終形狀模具中沿軸方向進行拉伸延伸,且同時沿周方向進行吹塑延伸之方式,適於大量生產。任一方法都是將該預成形體加熱到玻璃轉移點(Tg)以上之延伸溫度後,於已加熱到熱處理(熱定型)溫度之最終形狀模具內利用拉伸吹塑成形法,以延伸桿沿縱方向進行延伸且同時利用吹塑空氣沿橫方向進行延伸。最終吹塑成形體之延伸倍率,於縱方向為1.2~6倍、橫方向為1.2~4.5倍較佳。
上述最終形狀模具於促進樹脂結晶化之溫度,例如加熱到120~230℃,較佳為130~210℃並吹塑時,使成形體之器壁外側接觸模具內面既定時間以進行熱處理。經過既定時間之熱處理後,將吹塑用流體切換為內部冷卻用流體並將內層冷卻。熱處理時間視吹塑成形體之厚度或溫度有所不同,一般而言,為1.5~30秒,尤其2~20秒。另一方面,冷卻時間也視熱處理溫度或冷卻用流體之種類而有不同,但一般為0.1~30秒,尤其0.2~20秒。由於該熱處理,使成形體各部結晶化。
冷卻用流體,除了常溫空氣、經冷卻之各種氣體例如-40℃~+10℃之氮氣、空氣、二氣化碳氣體等以外,也可使用化學上為鈍性之液化氣體,例如液化氮氣、液化二氧化碳氣體、液化三氯氟甲烷氣體、液化二氯二氟甲烷氣體、其他液化脂肪族烴氣體等。該冷卻用流體中,也可有水等氣化熱大的液體水氣共存。藉由使用上述冷卻用流體,可獲得顯著大的冷卻溫度。又,拉伸吹塑成形時,也可使用2個模具,於第1模具以既定溫度及時間之範圍內進行熱處理之後,將吹塑成形體移到冷卻用之第2模具,再度吹塑且同時將吹塑成形體冷卻。將從模具取出之吹塑成形體放冷或吹冷風使冷卻。
其他吹塑成形體之製造方法,也可採用將前述預成形體使用一次拉伸吹塑模具製成比起最終吹塑成形體的尺寸還大的一次吹塑成形體,其次使該一次吹塑成形體加熱收縮後,使用二次模具進行拉伸吹塑成形製成最終吹塑成形體之二段吹塑成形。依照該吹塑成形體之製造方法,吹塑成形體之底部會充分延伸薄壁化,可獲得趁熱填充、加熱滅菌時之底部變形、耐衝撃性優異之吹塑成形體。
本發明之射出成形體及將其進行二次加工而得之容器中,也可塗覆無機物或無機氧化物之蒸鍍膜、或塗覆非晶質碳膜。無機物或無機氧化物可列舉鋁或氧化鋁、氧化矽等。
無機物或無機氧化物之蒸鍍膜,可遮蔽乙醛或甲醛等溶出物從本發明之射出成形體及將其進行二次加工而得之容器溶出。蒸鍍膜之形成方法不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真空蒸鍍法、濺鍍法、離子佈植法等物理蒸鍍法、或PECVD等化學蒸鍍法等。蒸鍍膜之厚度,從氣體阻隔性、遮光性及耐彎曲性等觀點,較佳為5~500nm,更佳為5~200nm。
非晶質碳膜為鑽石狀碳膜且為也稱為i碳膜或氫化非晶質碳 膜的硬質碳膜。膜之形成法可列舉:以排氣使中空成形體之內部成為真空,對於其供給碳源氣體,並供給電漿產生用能量,藉此使該碳源氣體電漿化之方法,藉此,能於容器內面形成非晶質碳膜。非晶質碳膜能夠顯著減少如氧氣或二氧化碳氣體之類的低分子無機氣體之穿透度,此外,也可抑制有味道的各種低分子有機化合物的吸附。非晶質碳膜之厚度,從低分子有機化合物之吸附抑制效果、氣體阻隔性之提升效果、與塑膠之密合性、耐久性及透明性等觀點,為50~5000nm較佳。
本發明之射出成形體及將其進行二次加工而得之容器,吸氧性能及氧阻隔性能優異、且內容物之風味保持性優異,故適於各種物品的包裝。
被保存物,可列舉牛乳、乳製品、果汁、咖啡、茶類、酒精飲料等飲料;醬汁、醬油、調味醬等液體調味料、湯、燉煮食物、咖哩、乳幼兒用調理食品、看護調理食品等調理食品;果醬、美乃滋等糊狀食品;鮪魚、魚貝等水產製品;乾酪、奶油等乳加工品;肉、義式蒜味香腸(salami)、香腸、火腿等畜肉加工品;紅蘿蔔、馬鈴薯等蔬菜類;蛋;麵類;調理前之米類、經過調理的蒸煮米、米粥等加工米製品;粉末調味料、咖啡粉、乳幼兒用奶粉、粉末狀膳食食品、乾燥蔬菜、煎餅等乾燥食品;農藥、殺蟲劑等化學品;醫藥品;化粧品;寵物食品;洗髮精、潤絲精、洗滌劑等雜貨品;各種物品。
尤其,適於作為在氧存在下容易起劣化之內容品的包裝材料,例如:飲料有啤酒、葡萄酒、果汁、碳酸軟性飲料等、食品有水果、堅果、蔬菜、肉製品、幼兒食品、咖啡、果醬、美乃滋、番茄醬、食用油、調味醬、醬汁類、滷類、乳製品類等、其他有醫藥品、化粧品等。
又,在該等被保存物填充前後,也可以利用適於被保存物之形式將本發明之射出成形體及將其二次加工獲得之容器或被保存 物施以殺菌。殺菌方法,可列舉於100℃以下的熱水處理、100℃以上的加壓熱水處理、130℃以上的超高溫加熱處理等加熱殺菌、紫外線、微波、γ射線等電磁波殺菌、氧乙烯(ethylene oxide)等氣體處理、過氧化氫或次亞氯酸等藥劑殺菌等。
實施例
以下利用實施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於該等實施例。
又,以下實施例中,關於構成共聚物之單元,將來自間亞二甲苯二胺之單元稱為「MXDA」、來自1,3-雙(胺基甲基)環己烷之單元稱為「1,3BAC」、來自六亞甲基二胺之單元稱為「HMDA」、來自己二酸之單元稱為「AA」、來自間苯二甲酸之單元稱為「IPA」、來自DL-丙胺酸之單元稱為「DL-Ala」、來自DL-白胺酸之單元稱為「DL-Leu」、來自ε-己內醯胺之單元稱為「ε-CL」。又,聚間亞二甲苯己二醯胺稱為「N-MXD6」。
製造例獲得之聚醯胺化合物之α-胺基酸含有率、相對黏度、末端胺基濃度、玻璃轉移溫度及熔點,依以下方法測定。又,由製造例獲得之聚醯胺樹脂製作薄膜,並以下列方法測定其吸氧量。
(1)α-胺基酸含有率
使用1H-NMR(400MHz,日本電子(股)製、商品名:JNM-AL400、測定模式:NON(1H)),實施聚醯胺化合物之α-胺基酸含有率之定量。具體而言,使用甲酸-d作為溶劑,製備聚醯胺化合物之5質量%之溶液,並實施1H-NMR測定。
(2)相對黏度
精稱聚醯胺化合物1g,於20~30℃攪拌溶解於96%硫酸100ml。完全溶解後,迅速取溶液5ml到Cannon-Fenske型黏度計,於25℃之恆溫漕中放置10分鐘後,測定落下時間(t)。又,也同樣 測定96%硫酸本身的落下時間(t0)。從t及t0,以次式計算相對黏度。
相對黏度=t/t0
(3)末端胺基濃度[NH2]
精稱聚醯胺化合物,於20~30℃攪拌溶解於苯酚/乙醇=4/1容量溶液,完全溶解後,邊攪拌邊以甲醇5ml流洗容器內壁,以0.01mol/L鹽酸水溶液進行中和滴定,求取末端胺基濃度[NH2]。
(4)玻璃轉移溫度及熔點
使用差示掃描熱量計(島津製作所(股)製、商品名:DSC-60),以升溫速度10℃/分在氮氣流下進行DSC測定(差示掃描熱量測定),求取玻璃轉移溫度(Tg)及熔點(Tm)。
(5)吸氧量
使用設有T模之30mmφ雙軸擠製機(塑膠工學研究所(股)製),以(聚醯胺樹脂之熔點+20℃)之缸筒‧T模溫度,從聚醯胺樹脂成形出厚度約100μm之無延伸單層薄膜成形。
將2片從製造的無延伸單層薄膜切出的10cm×10cm的試驗片,與含水10ml的棉片一起加入到由鋁箔疊層薄膜構成的25cm×18cm的3向密封袋,以使袋內空氣量為400ml的方式進行密封。定袋內濕度為100%RH(相對濕度)。於40℃下保存7日後、保存14日後、保存28日後,各以氧濃度計(東麗工程(股)製、商品名:LC-700F)測定袋內的氧濃度,並從該氧濃度計算吸氧量。
又,針對製造例11~15獲得之聚醯胺化合物,將上述薄膜樣本替換為將聚醯胺化合物之丸粒或粉碎物以粉碎機細碎而得的粉狀樣本2g包在包藥紙者,與上述以同樣方式計算吸氧量。
製造例1(聚醯胺化合物1之製造)
於配備攪拌機、分凝器、全凝器、壓力調整器、溫度計、滴加槽及泵浦、抽氣機、氮氣導入管、底排閥、拉絲模之內容積50L 之耐壓反應容器,裝入經過精稱的己二酸(旭化成化學(股)製)13000g(88.96mol)、DL-丙胺酸(武藏野化學研究所(股)製)880.56g(9.88mol)、次亞磷酸鈉11.7g(0.11mol)、乙酸鈉6.06g(0.074mol),充分進行氮氣取代後,將反應容器內密閉,保持容器內在0.4MPa的狀態,於攪拌下升溫到170℃。到達170℃之後,開始將滴加槽貯存的間亞二甲苯二胺(三菱瓦斯化學(股)製)12082.2g(88.71mol)滴加到反應容器內的已熔融的原料,於保持容器內為0.4MPa的狀態,邊排除生成之縮合水到系外邊將反應槽內連續升溫到240℃。間亞二甲苯二胺滴加結束後,使反應容器內緩慢回復到常壓,其次,使用抽氣機將反應槽內減壓為80kPa,去除縮合水。於減壓中觀察攪拌機的攪拌轉矩,於到達既定轉矩之時點,停止攪拌,將反應槽內以氮氣加壓,打開底排閥,從拉絲模拉出聚合物使成股線(strand)狀。其次,將丸粒加入到不銹鋼製旋轉滾筒式的加熱裝置,以5rpm使旋轉。充分進行氮氣取代,再於少量氮氣流下將反應系內從室溫升溫到140℃。於反應系內溫度到達140℃的時點,減壓到1torr以下,再將系內溫度以110分鐘升溫到180℃。於系內溫度到達180℃的時點,於同溫度繼續進行固相聚合反應180分鐘。反應結束後,結束減壓,於氮氣流下使系內溫度下降,於到達60℃的時點取出丸粒,獲得MXDA/AA/DL-Ala共聚物(聚醯胺化合物1)。
又,各單體之添加組成比,為間亞二甲苯二胺:己二酸:DL-丙胺酸=47.3:47.4:5.3(mol%)。
製造例2 (聚醯胺化合物2之製造)
將各單體之添加組成比設定為間亞二甲苯二胺:己二酸:DL-丙胺酸=44.4:44.5:11.1(mol%),除此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進行,獲得MXDA/AA/DL-Ala共聚物(聚醯胺化合物2)。
製造例3 (聚醯胺化合物3之製造)
將各單體之添加組成比設定為間亞二甲苯二胺:己二酸:DL-丙胺酸=41.1:41.3:17.6(mol%),除此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進行,獲得MXDA/AA/DL-Ala共聚物(聚醯胺化合物3)。
製造例4 (聚醯胺化合物4之製造)
將各單體之添加組成比設定為間亞二甲苯二胺:己二酸:DL-丙胺酸=33.3:33.4:33.3(mol%),除此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進行,獲得MXDA/AA/DL-Ala共聚物(聚醯胺化合物4)。
製造例5(聚醯胺化合物5之製造)
將α-胺基酸替換為DL-白胺酸(Ningbo Haishuo Bio-technology製),並將各單體之添加組成比設定為間亞二甲苯二胺:己二酸:DL-白胺酸=44.3:44.6:11.1(mol%),除此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進行,獲得MXDA/AA/DL-Leu共聚物(聚醯胺化合物5)。
製造例6(聚醯胺化合物6之製造)
將二羧酸成分替換為間苯二甲酸(AG International Chemical(股)製)與己二酸之混合物,並將各單體之添加組成比設定為間亞二甲苯二胺:己二酸:間苯二甲酸:DL-丙胺酸=44.3:39.0:5.6:11.1(mol%),除此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進行,獲得MXDA/AA/IPA/DL-Ala共聚物(聚醯胺化合物6)。
製造例7(聚醯胺化合物7之製造)
使用ε-己內醯胺(宇部興產(股)製)作為共聚單體,並將α-胺基酸替換為DL-白胺酸,將各單體之添加組成比設定為間亞二甲苯二胺:己二酸:DL-白胺酸:ε-己內醯胺=41.0:41.3:11.8:5.9(mol%),除此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進行,獲得MXDA/AA/DL-Leu/ε-CL共聚物(聚醯胺化合物7)。
製造例8(聚醯胺化合物8之製造)
將二胺成分替換為1,3-雙(胺基甲基)環己烷(三菱瓦斯化學(股)製)與間亞二甲苯二胺之混合物,並將各單體之添加組成比設定為間亞二甲苯二胺:1,3-雙(胺基甲基)環己烷:己二酸:DL-丙胺酸=33.2:11.1:44.6:11.1(mol%),除此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進行,獲得MXDA/1,3BAC/AA/DL-Ala共聚物(聚醯胺化合物8)。
製造例9(聚醯胺化合物9之製造)
將二胺成分替換為六亞甲基二胺(昭和化學(股)製)與間亞二甲苯二胺之混合物,並將各單體之添加組成比設定為間亞二甲苯二胺:六亞甲基二胺:己二酸:DL-丙胺酸=33.3:11.1:44.5:11.1(mol%),除此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進行,獲得MXDA/HMDA/AA/DL-Ala共聚物(聚醯胺化合物9)。
製造例10(聚醯胺化合物10之製造)
不添加DL-丙胺酸,且將各單體之添加組成比設定為間亞二甲苯二胺:己二酸=49.8:50.2(mol%),除此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進行,獲得N-MXD6(聚醯胺化合物10)。
製造例11(聚醯胺化合物11之製造)
未實施固相聚合,除此以外與製造例1同樣進行,獲得MXDA/AA/DL-Ala共聚物(聚醯胺化合物11)。
製造例12(聚醯胺化合物12之製造)
未實施固相聚合,除此以外與製造例2同樣進行,獲得MXDA/AA/DL-Ala共聚物(聚醯胺化合物12)。
製造例13(聚醯胺化合物13之製造)
未實施固相聚合,除此以外與製造例4同樣進行,獲得 MXDA/AA/DL-Ala共聚物(聚醯胺化合物13)。
製造例14(聚醯胺化合物14之製造)
未實施固相聚合,除此以外與製造例6同樣進行,獲得MXDA/AA/IPA/DL-Ala共聚物(聚醯胺化合物14)。
製造例15(聚醯胺化合物15之製造)
未實施固相聚合,除此以外與製造例10同樣進行,獲得N-MXD6(聚醯胺化合物15)。
表1顯示聚醯胺化合物1~15之添加單體組成、及獲得之聚醯胺化合物之α-胺基酸含有率、相對黏度、末端胺基濃度、玻璃轉移溫度、熔點及吸氧量之測定結果。
其次於實施例1~61及比較例1~42中,使用上述聚醯胺化合物1~15製作射出成形體及將其加工而得之瓶。
實施例及比較例獲得之瓶或杯之透氧率、瓶或杯之強度、及開封時之頂部空間氣味之測定,依以下方法進行並評價。
(1)瓶或杯之透氧率(OTR)
於23℃、成形體外部之相對濕度50%、內部之相對濕度100%之氣體氛圍下,依據ASTM D3985,測定成形後經過1日、7日、15日及30日後之瓶或杯之透氧率。測定使用透氧率測定裝置(MOCON公司製、商品名:OX-TRAN 2-61)。測定值愈低,代表氧阻隔性愈良好。
(2)瓶或杯之強度 <實施例1~40、比較例1~24>
於瓶中填充作為內容物之蒸餾水350ml並密封,於25℃保存3個月後,去除內容物並對於瓶施加350N的垂直負荷。之後,測定解除壓力之負荷時瓶是否回復到原本的形狀。
<實施例41~61、比較例25~42>
於杯中填充作為內容物之蒸餾水280ml並密封,於25℃保存3個月後,去除內容物並對於杯施加150N的垂直負荷。之後,測定解除壓力之負荷時杯是否回復到原本的形狀。
○:解除壓力之負荷時瓶或杯回復到原本的形狀。
×:即使解除壓力之負荷,瓶或杯仍維持已變形狀態。
(3)開封時之頂部空間氣味 <實施例1~40、比較例1~24>
於瓶中填充蒸餾水350ml作為內容物並密封,於25℃保存1個月後,進行開封時之頂部空間氣味之官能評價。
<實施例41~61、比較例25~42>
於杯中填充蒸餾水280ml作為內容物,並以鋁箔密封,於25℃保存1個月後,進行開封時之頂部空間氣味之官能評價。
評價方法,係由5名評審員嗅聞剛開封的容器內的味道,並評價是否有異味。
○:完全無異味。
×:雖為少許但有異味。
[吹塑成形坏料及雙軸延伸吹塑成形瓶] 實施例1
依下列條件,將混合聚醯胺化合物(A)與樹脂(B)而得之樹脂組成物從射出缸筒射出必要量,使充滿模穴,藉此獲得射出成形體(吹塑成形坏料)(22.5g)。又,樹脂(B)使用固有黏度(使用苯酚/四氯乙烷=6/4(質量比)之混合溶劑,測定溫度:30℃)為0.83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日本UNIPET(股)製、商品名:BK-2180)。聚醯胺化合物(A),使用製造例1製造之聚醯胺化合物1。聚醯胺化合物(A)之混合比例為5質量%。
將獲得之吹塑成形坏料冷卻後進行二次加工,並將吹塑成形坏料加熱並進行雙軸延伸吹塑成形,製造瓶。
(吹塑成形坏料之形狀)
設定全長95mm、外徑22mm、肉厚2.7mm、又,吹塑成形坏料之製造,使用射出成形機(名機製作所(股)製、型式:M200、1組4個)。
(吹塑成形坏料之成形條件)
射出缸筒溫度:280℃
模具內樹脂流路溫度:280℃
模具冷卻水溫度:15℃
(二次加工獲得之瓶之形狀)
設定全長160mm、外徑60mm、內容積370ml、壁厚0.28mm。延伸倍率設為縱1.9倍、橫2.7倍。底部形狀為香檳型。體部有小凹部 (dimple)。又,二次加工使用吹塑成形機(FRONTIER(股)製、型式:EFB1000ET)。
(二次加工條件)
射出成形體之加熱溫度:100℃
延伸桿用壓力:0.5MPa
一次吹塑壓力:0.5MPa
二次吹塑壓力:2.4MPa
一次吹塑延遲時間:0.32sec
一次吹塑時間:0.30sec
二次吹塑時間:2.0sec
吹塑排氣時間:0.6sec
模具溫度:30℃
實施例2~13
將聚醯胺化合物(A)替換為製造例2~9及11~14製造之聚醯胺化合物2~9及11~14,除此以外各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製造吹塑成形坏料及瓶。
比較例1
將聚醯胺化合物(A)替換為製造例10製造之聚醯胺化合物10,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製造吹塑成形坏料及瓶。
比較例2
聚醯胺化合物(A),係使用將100質量份之聚醯胺樹脂10與0.21質量份之硬脂酸鈷(II)進行乾式混摻者,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製造吹塑成形坏料及瓶。
比較例3
聚醯胺化合物(A),係使用將100質量份之聚醯胺樹脂10與0.15 質量份之硬脂酸鈷(II)與3質量份之馬來酸改性聚丁二烯(日本石油化學(股)製、商品名:M-2000-20)予以乾式混摻者,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製造吹塑成形坏料及瓶。
比較例4
將聚醯胺化合物(A)替換為製造例15製造之聚醯胺化合物15,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製造吹塑成形坏料及瓶。
比較例5
將聚醯胺化合物(A)替換為將100質量份之聚醯胺化合物15與0.21質量份之硬脂酸鈷(II)進行乾式摻混者,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製造吹塑成形坏料及瓶。
比較例6
將聚醯胺化合物(A),替換為將100質量份之聚醯胺化合物15與0.15質量份之硬脂酸鈷(II)與3質量份之馬來酸改性聚丁二烯(日本石油化學(股)製、商品名:M-2000-20)進行乾式摻混者,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製造製造吹塑成形坏料及瓶。
實施例14~26
將聚醯胺化合物(A)之混合比例改變為10質量%,除此以外各與實施例1~13同樣進行,製造製造吹塑成形坏料及瓶。
比較例7~12
將聚醯胺化合物(A)之混合比例改變為10質量%,除此以外各與比較例1~6同樣進行,製造吹塑成形坏料及瓶。
實施例27~33
將聚醯胺化合物(A)之混合比例改變為30質量%,除此以外各與 實施例1~4及11~13同樣進行,製造吹塑成形坏料及瓶。
比較例13~18
將聚醯胺化合物(A)之混合比例改變為30質量%,除此以外各與比較例1~6同樣進行,製造吹塑成形坏料及瓶。
實施例34~40
將聚醯胺化合物(A)之混合比例改變為50質量%,除此以外各與實施例1~4及11~13同樣進行,製造吹塑成形坏料及瓶。
比較例19~24
將聚醯胺化合物(A)之混合比例改變為50質量%,除此以外各與比較例1~6同樣進行,製造吹塑成形坏料及瓶。
[射出杯] 實施例41
依下列條件,將由混合聚醯胺化合物(A)與樹脂(B)而得之樹脂組成物進行射出成形而獲得杯(30.5g)。又,樹脂(B)使用固有黏度(使用苯酚/四氯乙烷=6/4(質量比)之混合溶劑、測定溫度:30℃)為0.83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日本Unipet(股)製、商品名:BK-2180)。聚醯胺化合物(A),使用製造例1製造之聚醯胺化合物1。聚醯胺化合物(A)之質量為10質量%。
(杯之形狀)
設定為全長125mm、底徑52mm、凸緣外徑70mm、凸緣內徑62mm、壁厚1.1mm、內容積320ml。又,杯之製造使用射出成形機(名機製作所(股)製、型式:M200、1組4個)。
(杯之成形條件)
射出缸筒溫度:280℃
模具內樹脂流路溫度:280℃
模具冷卻水溫度:15℃
實施例42~47
將聚醯胺化合物(A)替換為製造例2~4及11~13製造之聚醯胺化合物2~4及11~13,除此以外各與實施例41同樣進行,製造杯。
比較例25
將聚醯胺化合物(A)替換為製造例10製造之聚醯胺化合物10,除此以外與實施例41同樣進行,製造杯。
比較例26
將聚醯胺化合物(A)替換為將100質量份之聚醯胺化合物10與0.21質量份之硬脂酸鈷(II)進行乾式混摻而得者,除此以外與實施例41同樣進行,製造杯。
比較例27
將聚醯胺化合物(A),替換為將100質量份之聚醯胺化合物10與0.15質量份之硬脂酸鈷(II)與3質量份之馬來酸改性聚丁二烯(日本石油化學(股)製、商品名:M-2000-20)進行乾式混摻而得者,除此以外與實施例41同樣進行,製造杯。
比較例28
將聚醯胺化合物(A),替換為製造例15製造之聚醯胺化合物15,除此以外與實施例41同樣進行,製造杯。
比較例29
將聚醯胺化合物(A),替換為將100質量份之聚醯胺化合物15與0.21質量份之硬脂酸鈷(II)進行乾式摻混而得者,除此以外與實施例 41同樣進行,製造杯。
比較例30
將聚醯胺化合物(A),替換為將100質量份之聚醯胺化合物15與0.15質量份之硬脂酸鈷(II)與3質量份之馬來酸改性聚丁二烯(日本石油化學(股)製、商品名:M-2000-20)進行乾式混摻而得者,除此以外與實施例41同樣進行,製造杯。
實施例48~54
將聚醯胺化合物(A)之混合比例改變為30質量%,除此以外各與實施例41~47同樣進行,製造杯。
比較例31~36
將聚醯胺化合物(A)之混合比例改變為30質量%,除此以外各與比較例25~30同樣進行,製造杯。
實施例55~61
將聚醯胺化合物(A)之混合比例改變為50質量%,除此以外各與實施例41~47同樣進行,製造杯。
比較例37~42
將聚醯胺化合物(A)之混合比例改變為50質量%,除此以外各與比較例25~30同樣進行,製造杯。
表2及3顯示各瓶或杯之OTR測定結果、及強度及開封時之頂部空間的氣味的評價結果。
實施例1~61之瓶及杯,均為氧阻隔性、隨時間經過的吸氧阻隔層之強度下降極小。
另一方面,為了改善透氧率而利用硬脂酸鈷或馬來酸改性聚丁二烯之比較例,氧阻隔性雖然優異,但是隨時間經過由於鈷觸媒使樹脂氧化分解,瓶或杯的強度下降。尤其,使用馬來酸改性聚丁二烯之比較例,由於伴隨聚丁二烯之氧化劣化產生低分子量化合物,開封時發生異味。
[產業利用性]
本發明之射出成形體及將其加工而得之容器,適於作為包裝材料。

Claims (12)

  1. 一種射出成形體,其係由含有聚醯胺化合物(A)及樹脂(B)之樹脂組成物構成,該聚醯胺化合物(A)包含:二胺單元25~50莫耳,其中,含有選自於由以下列通式(I-1)表示之芳香族二胺單元、以下列通式(I-2)表示之脂環族二胺單元、及以下列通式(I-3)表示之直鏈脂肪族二胺單元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二胺單元總計含量為50莫耳%以上%;二羧酸單元25~50莫耳%,其中,含有以下列通式(II-1)表示之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單元及/或以下列通式(II-2)表示之芳香族二羧酸單元總計含量為50莫耳%以上;及以下列通式(III)表示之構成單元0.1~50莫耳%; [該通式(I-3)中,m表示2~18之整數;該通式(II-1)中,n表示2~18之整數;該通式(II-2)中,Ar表示伸芳基;該通式(III)中,R表示取代或無取代之烷基或取代或無取代之芳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射出成形體,其中,該通式(III)之R為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1~6之烷基或取代或無取代之碳數6~10之芳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射出成形體,其中,該二胺單元含有間亞二甲苯二胺單元50莫耳%以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射出成形體,其中,該 直鏈脂肪族二羧酸單元含有選自於由己二酸單元、癸二酸單元、及1,12-十二烷二羧酸單元構成的群組中之至少1種總計含量為50莫耳%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射出成形體,其中,該芳香族二羧酸單元含有選自於由間苯二甲酸單元、對苯二甲酸單元、及2,6-萘二羧酸單元構成之群組中之至少1種總計含量為50莫耳%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射出成形體,其中,該聚醯胺化合物(A)更含有含量為聚醯胺化合物(A)之全部構成單元中之0.1~49.9莫耳%的以下列通式(X)表示之ω-胺基羧酸單元; [該通式(X)中,p表示2~18之整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射出成形體,其中,該ω-胺基羧酸單元含有6-胺基己酸單元及/或12-胺基十二烷酸單元總計含量為50莫耳%以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射出成形體,其中,該樹脂組成物含有選自於由聚烯烴、聚酯、聚醯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及來自於植物之樹脂構成的群組中的至少1種當作該樹脂(B)。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射出成形體,其中,該聚醯胺化合物(A)之相對黏度為1.8以上4.2以下,且該聚醯胺化合物(A)/該樹脂(B)之質量比為5/95~95/5。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射出成形體,其中,該聚醯胺化合物(A)之相對黏度為1.01以上、低於1.8,且該聚醯胺化合物(A)/該樹脂(B)之質量比為5/95~50/50。
  11. 一種容器,其係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之射出成形體予以加工而獲得。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容器,其係藉由延伸吹塑成形而獲得。
TW101122648A 2011-06-27 2012-06-25 射出成形體 TW2013097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2160 2011-06-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9761A true TW201309761A (zh) 2013-03-01

Family

ID=47423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2648A TW201309761A (zh) 2011-06-27 2012-06-25 射出成形體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9718955B2 (zh)
EP (1) EP2725065B1 (zh)
JP (1) JP5971243B2 (zh)
KR (1) KR20140035962A (zh)
CN (1) CN103619956B (zh)
AR (1) AR087427A1 (zh)
BR (1) BR112013033252A2 (zh)
CA (1) CA2840330A1 (zh)
MX (1) MX2014000043A (zh)
RU (1) RU2013158168A (zh)
TW (1) TW201309761A (zh)
WO (1) WO2013002072A1 (zh)
ZA (1) ZA2014000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35160B2 (ja) * 2013-02-06 2017-05-3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インジェクション成形体
JP2015137295A (ja) * 2014-01-21 2015-07-30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インジェクション成形体
JP2015142986A (ja) * 2014-01-31 2015-08-06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多層インジェクション成形体
CN103831966B (zh) * 2014-03-07 2017-03-29 杭州曦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造耐热聚乳酸水瓶的方法
JP6238295B2 (ja) * 2014-03-19 2017-11-29 日本山村硝子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性に優れた単層の樹脂製ボトルの製造方法
US20190085163A1 (en) * 2016-04-25 2019-03-2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article
WO2018116837A1 (ja) * 2016-12-22 2018-06-28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成形品およびポリアミド樹脂ペレットの製造方法
JP7160029B2 (ja) * 2017-03-28 2022-10-25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成形品、フィルムおよび多層フィルム
JP6909441B2 (ja) * 2017-09-28 2021-07-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多層プリ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多層容器の製造方法
WO2020216748A1 (en) * 2019-04-22 2020-10-29 Solvay Specialty Polymers Usa, Llc Copolyamides obtainable from 4-(aminomethyl)benzoic aci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42391A1 (de) * 1974-09-04 1976-03-18 Hoechst Ag Thermoplastische polyamidformmassen
WO1987002680A2 (en) * 1985-11-01 1987-05-07 Teijin Limited Polyamide packaging material
JPS62106926A (ja) * 1985-11-01 1987-05-18 Teijin Ltd ポリアミド製包装材料
BR8807141A (pt) 1987-07-27 1989-10-31 Metal Box Plc Parede para uma embalagem,composicao para uso em embalagens,processo para fazer-se uma parede,processo para fazer uma composicao,embalagens,garrafa de bebida e recipiente de comida
JP2782727B2 (ja) 1988-09-08 1998-08-06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状脱酸素剤
JPH0657319B2 (ja) 1990-08-03 1994-08-03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酸素吸収剤及び該酸素吸収剤を用いた樹脂組成物並びに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フィルム又はシート,包装用容器
CA2062083C (en) 1991-04-02 2002-03-26 Drew Ve Speer Compositions, 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scavenging oxygen
JP3458528B2 (ja) * 1995-05-26 2003-10-2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フィルム
JP2003341747A (ja) 2002-05-28 2003-12-03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包装容器
JP2005112990A (ja) 2003-10-07 2005-04-28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JP2007297607A (ja) * 2006-04-03 2007-11-15 Toray Ind Inc 無機粒子を含有する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を用いたフィルム成形用樹脂組成物
US8273431B2 (en) * 2006-05-31 2012-09-25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CN102803373B (zh) * 2009-06-15 2014-06-1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吸氧树脂组合物
IT1399031B1 (it) * 2009-11-05 2013-04-05 Novamont Spa Copoliestere alifatico-aromatico biodegradabile
JP5257522B2 (ja) * 2009-12-28 2013-08-07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化合物
CN102858848B (zh) * 2010-04-20 2014-11-26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聚酰胺化合物
KR101821310B1 (ko) 2010-12-27 2018-01-23 미쯔비시 가스 케미칼 컴파니, 인코포레이티드 폴리아미드 조성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25065A4 (en) 2014-12-03
MX2014000043A (es) 2014-07-09
BR112013033252A2 (pt) 2017-03-01
US9718955B2 (en) 2017-08-01
CN103619956A (zh) 2014-03-05
US20140120289A1 (en) 2014-05-01
JP5971243B2 (ja) 2016-08-17
JPWO2013002072A1 (ja) 2015-02-23
KR20140035962A (ko) 2014-03-24
RU2013158168A (ru) 2015-08-10
CN103619956B (zh) 2015-10-07
ZA201400021B (en) 2015-04-29
AR087427A1 (es) 2014-03-26
EP2725065B1 (en) 2018-06-06
CA2840330A1 (en) 2013-01-03
EP2725065A1 (en) 2014-04-30
WO2013002072A1 (ja) 2013-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28462B2 (ja) 多層インジェクション成形体
TWI492964B (zh) Polyamide compounds
TW201309761A (zh) 射出成形體
JP5954324B2 (ja) 多層インジェクション成形体
JP5975031B2 (ja) フィルム及びフィルム包装容器
JP2015131438A (ja) 多層インジェクション成形体
JP2015137295A (ja) インジェクション成形体
TW201307063A (zh) 多層薄膜及薄膜包裝容器
JP5971244B2 (ja) ダイレクトブローボトル
JP5954325B2 (ja) 多層シート
JP2015142986A (ja) 多層インジェクション成形体
JP5895935B2 (ja) ダイレクトブロー多層ボトル
JP5971245B2 (ja) シー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