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2126A - 製造圓刷之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製造圓刷之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2126A
TW201302126A TW101109039A TW101109039A TW201302126A TW 201302126 A TW201302126 A TW 201302126A TW 101109039 A TW101109039 A TW 101109039A TW 101109039 A TW101109039 A TW 101109039A TW 201302126 A TW201302126 A TW 2013021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roller
bristles
reversing
inpu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9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6768B (zh
Inventor
Thomas Rees
Peter Steinebrunner
Fabian Matt
Mathias Grossmann
Markus Kaiser
Markus Wunderle
Original Assignee
Zahoransky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ahoransky Ag filed Critical Zahoransky Ag
Publication of TW201302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2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6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676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DMANUFACTURE OF BRUSHES
    • A46D3/00Preparing, i.e. Manufacturing brush bodies
    • A46D3/04Machines for inserting or fixing bristles in 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DMANUFACTURE OF BRUSHES
    • A46D3/00Preparing, i.e. Manufacturing brush bodies
    • A46D3/04Machines for inserting or fixing bristles in bodies
    • A46D3/05Machines for inserting or fixing bristles in bodies for fixing the bristles between wires, tape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DMANUFACTURE OF BRUSHES
    • A46D3/00Preparing, i.e. Manufacturing brush bod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rushes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在一種製造圓刷(37)之裝置(1)上,在一折疊纜線之二纜線段(14)之間具有被旋扭之刷毛(19),而裝置(1)具有一刷毛輸入裝置(17)及一旋轉夾爪(13),用以旋扭二纜線段(14)及其之間之刷毛(19),設有一換向裝置(5),該換向裝置具有二在一橫對輸入纜線(3)之縱向互相保持距離之換向滾子(11)。此外,設有一橫對輸入纜線(3)之縱向可線性滑移之旋轉夾爪(13),用以夾取纜線(3)之折疊區(12),該折疊區係由一在換向滾子(11)之間橫對纜線縱向可調之抵緊元件(10)抵緊而形成,以及設有一刷毛輸入裝置(17),用以輸入刷毛(19)至在換向滾子(11)區折疊之纜線段(14)。且在非折疊纜線段(6a、6b)區各設有一裝置,用以對纜線進給煞車。(圖二)

Description

製造圓刷之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製造圓刷之裝置與方法,具有在一折疊纜線之二纜線段間被旋扭之刷毛,而裝置具有一刷毛輸入裝置及一旋轉夾爪,用以旋扭二纜線段及位於其間之刷毛。
此類裝置及所屬之製造方法以不同實施例被人所知。例如由EP 1 917 886 B1可知一種方法及一裝置,其中刷毛被輸入一事先折疊之纜線之二纜線段中,兩線段在一第一捲繞站被扭轉,使得刷毛被保持在纜線段之間,且如此預製之刷子在一第二捲繞站扭轉至一期望之捲繞度。但是此方法經由多個工作站,十分繁複。此外一種如此之裝置僅適於較小刷子,例如睫毛膏刷,這是由於具有較長刷毛之較大刷子之刷毛填充材料在旋扭時會被作用之離心力甩開。為降低此效應,到目前為止在製造較大刷子上刷毛填充材料係由操作員握持,直至刷毛填充材料被夾在纜線段之間。此操作需要操作員許多練習與經驗,且對操作員是一種危險,這是由於其在旋扭時手掌必須位於裝置之危險區。此外此製造方法在程序上不保險,且僅適於操作員可操作之刷子尺寸。
誠然由例如DE 10 2005 045 827 A1或US 3 791 421 A可知一種裝置,可用於在二纜線段之間自動旋扭刷毛材料。然而這些裝置卻需輸入二獨立之纜線段。這使得在刷毛填充材料旋扭後刷子兩端必須加工,且在刷子頭端與刷毛填充開始端之間需要一定距離。
因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出一種前述類型之裝置及一種方法,能在單一工作站上製造圓刷,圓刷由一單一纜線構成,且在圓刷中刷 毛可一直填充到圓刷之前端。
本發明之此目的在裝置方面之解決在於,設有一換向裝置,其具有二換向滾子,該二換向滾子在一輸入纜線之縱向互相保持距離,設有一橫對輸入纜線之縱向之可線性滑移之旋轉夾爪,用以夾取纜線之折疊區,該折疊區係由一在換向滾子之間橫對纜線縱向可調之抵緊元件抵緊而形成,設有一刷毛輸入裝置,將刷毛輸入至位於換向滾子區之折疊之纜線段,且在非折疊區纜線段區域各設有一裝置,用以對纜線進給煞車。
重要工作步驟,亦即纜線輸入、纜線折疊、刷毛填充材料之輸入與旋扭皆在一單一工作站進行。經由纜線在換向滾子區域之折疊,及隨後之刷毛輸入此區域,刷毛填充可直接在纜線之折疊區開始,使得填充可直達成品圓刷之自由端。纜線段之旋扭係藉由旋轉夾爪直接在換向滾子之後進行,而刷毛輸入即在換向滾子上。填充材料因而直接在輸入後被固定保持在纜線上,使得刷毛不再能被離心力甩開。其間無需操作人員,這提高製程安全。
經由纜線在非折疊纜線段區之煞車,纜線在刷毛旋扭時在受拉力情況下被保持,且纜線段在旋扭區被張緊,經由此,在成品圓刷之刷毛之拔出力提高。
僅經由旋轉夾爪之轉動及與之連接之纜線段之旋扭,纜線被拉過換向滾子,且旋轉夾爪在其間由換向滾子被線性推離。同樣可行者是,旋轉夾爪經由一拉伸彈簧及/或一線性馬達定位。
有利者是,換向滾子配有在輸入之纜線方向間隔設置之一旋扭滾子,及一在纜線輸入方向之間及在纜線對面側設置之煞車滾子。
纜線一方面穿經換向滾子與旋扭滾子之間,另一方面穿經煞車滾子之間。此一方面構成一纜線導引。另一方面纜線可經由煞車滾子之適當定位在纜線之壓力抵緊下煞車。
有利者是,煞車滾子橫對纜線進給方向及橫對其軸向可調。在纜線上之按壓力可依煞車滾子之定位變化,且因而改變煞車力。在刷毛旋扭時煞車力調得愈高,則在刷毛旋扭時纜線段之拉伸張力愈高,且成品圓刷之刷毛拔出力亦對應愈高。
在一刷毛製造循環起始纜線輸入時,煞車滾子亦可被保持對換向滾子及旋扭滾子有距離,使得纜線在無壓力抵緊情況下可無煞車穿過個別滾子間。
煞車滾子可經由控制單元操控及定位。
同樣可行者是,有量測元件配合煞車滾子,用以量測纜線張力,量測元件本身與控制裝置連接,俾便控制纜線進給。
為優化纜線進給,可設一纜線進給裝置,在換向滾子之一之前作用在非折疊之纜線段之一上,其在另一非折疊纜線段區在另一換向滾子前與一轉速計作用連接。根據轉速計之量測值,另一被進給裝置驅動之纜線段之進給受到操控。經由此確保由兩側進至換向滾子之纜線之進給一致。
進給裝置及轉速計可經由一控制裝置互相作用連接。
同樣可行者是,轉速計直接與進給裝置之一馬達控制器連接。此作法容許纜線進給之快速與直接操控。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進給裝置具有一提動滾子,帶有一驅動器及一相對滾子,纜線可穿經提動滾子與相對滾子之間,在纜線進給中提動滾子與相對滾子間之間隔至少約等於纜線直徑。此作法容許一簡單且可靠之纜線進給。同樣可行者是,在製造程序開始時,藉由進給裝置進行纜線在換向滾子前及通過換向滾子之輸入與定位。
其中有利者是,提動滾子具有多個、在軸向前後設置之具有不同直徑之圓盤。經由此,裝置可經由調整提動滾子快速且簡單適應不同纜線直徑。
提動滾子以及相對滾子可在其運行面上特別設計成內凹,俾便確保纜線可靠輸送。
另外作法是,提動滾子可設計成圓柱形,且周緣側具有多個在軸向互相間隔之刻槽,供不同厚度之纜線使用,且在軸向可調。
用以折疊纜線之抵緊元件可為一折板,可在換向滾子間一抵緊導過旋轉夾爪之纜線且接近旋轉夾爪之折彎位置及一與此相對之縮回之休止位置間調整。此可容許纜線平整折疊,用以構成一平整刷子端部。
然而抵緊元件亦可為一設於旋轉夾爪上與旋轉夾爪可線性滑動之夾爪指。此夾爪指最初設於旋轉夾爪對面之纜線側,然後朝旋轉夾爪方向滑動,使得夾爪指將纜線拉向旋轉夾爪,並折疊之。在夾爪指之後方纜線可繼續被折疊,直至二纜線段先後接近刷毛容納器,俾便保持刷毛,使得在夾爪指區域形成一眼孔。其間可經由夾爪指之外輪廓決定眼孔形狀。例如可形成一圓眼孔,一橄欖形眼孔或一三角形眼孔。
同樣可行者是,抵緊元件具有一容納器,用於一抵緊纜線之功能元件。此功能元件被纜線在折疊時部分包圍,且在移除成品圓刷後仍留在纜線上,經由此例如構成一把手或一頭部側之保護元件。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換向滾子可在折疊之纜線段縱向之橫向在一抵緊元件定位之折彎位置及一與此相對互相相靠近之旋扭位置之間可調。換向滾子可起先互相距離較遠,使得抵緊元件可在其中可靠穿越運動,俾便折疊纜線。其次,在移除抵緊元件後,換向滾子互相運動,經由此,折疊之纜線段亦互相靠近,使得其互相靠近被保持,刷毛可被夾於其間,且直接在輸入後已被夾持。
可行者是,將預製之纜線輸送至裝置,該預製之纜線已事先裁剪成製造一圓刷所需之長度。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設有一纜線圈作為需要輸入之纜線之纜線料源。經由此,製造程序更加簡化,這是由於無需在前方串接裁剪纜線 之裝置。纜線以所需之長度由纜線圈拉出,且在旋轉夾爪上被導引通過。在旋轉夾爪上被導引通過之自由纜線端則在纜線段旋扭時在相反方向再度朝旋轉夾爪運動。
特別是當纜線由一纜線區拉開時,使用一前述之纜線進給裝置深具意義,因其可提供纜線由纜線圈拉開時所需之力。
當必須製造大型圓刷,而空間不允許直接拉開自由纜線端時,有利之作法是,為輸送之纜線自由端設一換向單元。纜線則對應空間特性換向,該換向可經由換向滾子或一特別是纜線可被推滑通過之圓段形之空心導引。
為消除由纜線圈拉開之纜線之彎曲,及確保纜線在換向滾子區以直線形式被送入,可在纜線進給方向上纜線圈之後至少設一整直器,其具有多個設於纜線兩側之導引滾子,用以校準纜線方向。亦可設二在纜線周緣方向互相成90°之整直器,以確保纜線在所有方面皆直線對準。
自由纜線端換向後,則可在自由纜線端區,在換向滾子與換向單元之間設一或多個整直器,將纜線矯正回直線。
為將由一纜線圈輸入之纜線在抵達所需之纜線長度後自動切割,且避免操作員插手,有利之作法是,設一切割裝置,用於切割由一纜線圈輸入之纜線。
為刷毛在由刷毛輸入裝置轉交至纜線段時在換向滾子區保持較好,且妥善避免在由刷毛輸入裝置過渡至纜線段時刷毛填充跳離,有利之作法是,換向滾子具有齒,用以容納需旋扭之刷毛。刷毛則在轉交時妥善被保持在齒中,且對跳離保險。
有利者是,設一夾爪,用以在刷毛旋扭後抓取自由纜線端。在纜線由一纜線圈輸入時,可在輸入之纜線切割後進行夾取。圓刷可在自由端被夾爪保持,且刷毛填充可經由夾爪旋轉繼續旋扭,俾便進一步 改善刷毛保持,及/或提高在刷子縱向之刷毛密度。
其間,夾爪可對旋轉夾爪相反轉動,以改善旋扭效果。
有利者是,設一分離裝置,用以分離圓刷之自由纜線端。這些自由端設於換向滾子之前並因而對刷子之縱向橫向突出,通常不受歡迎,可以此方式簡單移除。
分離裝置可設計成切割裝置。同樣可行者是,分離裝置設計成夾取纜線,且用於在此區域旋扭,而纜線被旋扭,直至其在旋轉點斷裂。 為此分離裝置可在夾取區以高壓力作用於纜線上或亦具有角鼻,切入纜線,簡化及加速纜線斷裂。
一接續之發明思維在於,設一轉交裝置,用以將圓刷轉交至一後續加工裝置。
作為後續加工例如可為,刷毛之輪廓化(高-低、圓形-星形、非對稱形)、刷毛端部融解、刷毛端部磨削或圓化、在已旋扭纜線段上施加物體,例如一把手元件、一刮擦防護或一連接眼孔。同樣可行者是折疊之纜線端部折彎或在此圓刷端部捲繞一小軸環(Rosette),使得刷毛填充亦在圓刷縱向超過刷子端部突出。如此之刷子可例如作為瓶刷使用,能夠清理瓶底。
刷毛輸入裝置可較佳具有一輸送裝置,用以輸送刷毛至換向滾子區。
輸送裝置可例如為一輸送鏈、一帶或一寬帶。
此作法容許刷毛均勻送至換向轉子區,在該處在纜線段之間被旋扭。
刷毛輸入裝置可進一步具有一材料箱,其中具有刷毛備料,可使用一刷毛分離器由材料箱取出刷毛束,且傳送給輸送裝置。此作法允許自動化材料輸入,及裝置連續操作。在材料箱中可提供不同刷毛材料,在置入材料箱中之前依期望之混和比例混和。然而同樣可行者是, 在材料箱中設置一或多個材料分隔器。不同類之刷毛材料,例如不同顏色之材料或具有不同表面特徵或來自不同材質之刷毛互相分隔保持,且依所期望之填充用刷毛分離器由材料箱取用。可想而知,亦可使用多個材料箱,由其中交互取用刷毛材料。
替代作法可為,刷毛輸入裝置至少具有一刷毛材料之滾子,及一長度裁切裝置以及一轉交單元,用以將刷毛轉交至輸送裝置。刷毛則可直接在裝置中由一滾子拉開,裁切長度並轉交給輸送裝置。
有利者是,刷毛輸入裝置可定位於一設於換向滾子區之轉交位置及一與此相對之縮回之準備位置之間。為在製造程序開始時折疊纜線,以及為在以刷毛材料敷設後完成及取出圓刷,刷毛輸入裝置可對換向滾子保持距離,俾便此區域淨空,供抵緊元件及夾爪或一轉交裝置使用。在刷毛輸入時,刷毛輸入裝置卻可直接設在換向滾子上。
纜線進給一方面經由進給裝置及另一方面經由在纜線旋扭時旋轉夾爪一自激進給運動而進行。然而同樣可行者是,旋轉夾爪具有一與控制裝置連接之線性驅動器。圓刷可以此在刷毛填充旋扭時主動被抽離換向滾子,可提高裝置之加工速度。線性驅動器最好與控制裝置連接,俾便經由旋轉夾爪根據旋扭滾子煞車力大小調整拉力。
額外或替代線性驅動器之作法是,旋轉夾爪亦可經由一拉伸彈簧之拉力定位,且被移離換向滾子。
在換向滾子之前及之後可設置漏斗形套筒,使得纜線定位時在換向裝置前之纜線輸入容易。
同樣可行者是,在纜線定位路徑上設置支撐座,支撐纜線,這特別在利用長纜線段製造大型、長圓刷時有利。
在方法方面,本發明之特徵為,一纜線設於一旋轉夾爪前,旋轉夾爪兩側各設一纜線之纜線段,纜線在旋轉夾爪區折彎,構成二大約互相平行之纜線段,且經由換向滾子輸送至旋轉夾爪,且被旋轉夾爪 抓取,換向滾子在纜線折彎後互相接近,且纜線段經由此繼續被壓,刷毛被送至在換向滾子區折彎、至少大約互相平行之纜線段,且纜線段被旋轉夾爪旋扭,且未折疊之纜線段在纜線旋扭時被煞車。其優點在本發明針對裝置之說明中已經呈現。
有利者是,在換向滾子前之纜線段之一進給控制在刷毛旋扭時根據另一纜線段之進給速度為之。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為構建在旋轉夾爪兩側之纜線段,纜線由一纜線圈由旋轉夾爪一側經此拉開至旋轉夾爪之另一側,其方式為,位於纜線圈對面側之纜線段大約相當於需製造之圓刷長度,或為補償旋扭造成之纜線縮短而稍長。此作法容許在單一程序中製造刷子,無需按照需要之長度製造預製之纜線。
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一種圓刷,具有在一折疊之纜線之二纜線段之間被旋扭之刷毛。依本發明,圓刷在纜線折疊區具有一在纜線折疊時與纜線以不脫離方式連接之功能元件。此功能元件可例如為一把手或一保護元件。
在圖一中用於製造圓刷37之裝置整體以1標示,具有一纜線圈2,含一纜線3,由纜線圈2拉開,且經由二換向滾子4被送至一換向裝置5區。纜線3首先盡量拉開,直至纜線3自由端作為纜線段6a通過換向裝置5而定位。因而拉開之纜線3在換向裝置5上下方各有一纜線段6a、6b。纜線段6a構成纜線3之自由端,其長度約等於要製造之圓刷37之長度或稍長,以補償在旋扭中在主縱向上之縮短。當自由纜線段6a長於所能使用之空間,則纜線3被導引經過一換向單元7,並被折彎,使得纜線3可拉開較長之長度,該換向單元在圖中設計成圓段面形之空心導引。
在換向裝置5兩側各設有一整直器8,其具有多個、在纜線3兩 側之導引滾子9,用以整直由纜線圈2拉開及被換向單元7折彎及,將在以下說明之,由此被運動返回之纜線段6a。亦可各設置多個先後且在纜線周緣方向偏轉90°相對設置之整直器8,俾便在所有方向上整直纜線3。若自由纜線段6a非經換向單元7導引及折彎,則亦可無需與換向單元7配合之整直器8。另一方面,與換向單元7配合之整直器8之導引滾子9在纜線3輸入時相互保持較寬間隔(圖一),使其起先並不抵緊纜線3,而在該時尚為直線之纜線3之輸入較容易。
在纜線3由纜線圈2拉開所需之長度後,纜線3被一抵緊元件10抵緊,且在換向裝置5之二換向滾子11之間被折疊(圖二)。換向滾子11,如在圖一中由箭頭Pf1表示,在纜線3縱向互相可調,且可定位於依圖二之一折彎位置,用以折疊纜線3。纜線3之折疊區12被一旋轉夾爪13抓住,在抵緊元件10退回後,換向滾子11彼此更加接近,且進入一旋扭位置(圖三),在該位置上,折疊且大約互相平行之纜線3之纜線段14緊密互相接觸,且能夠在其中間夾持即將導入之刷毛材料。
在換向滾子11區各設一在纜線縱向相鄰之旋扭滾子15,及在纜線3另側、在換向滾子11及旋扭滾子15之間設一煞車滾子16。旋扭滾子15及煞車滾子16共同與各換向滾子11在纜線縱向可調,且煞車滾子16另外在纜線縱向之橫向可調(箭頭Pf2,圖一),俾便一方面能輸入纜線3(圖一),及在纜線3折疊時,與在填充材料旋扭時,抵緊纜線3(圖二至圖六)。
在抵緊元件10縮回後,一刷毛輸入裝置17被送入換向滾子11區(圖四)。刷毛輸入裝置17具有一輸送鏈18,作為刷毛19之輸送裝置,刷毛被在一相對塊44上運行之一圓弧分離器20由材料箱21取出及置於輸送鏈18上。當刷毛19在輸送鏈18上被輸送時,其被一接著器22及一下壓器23保持在一確定之位置上。
在材料箱21中包含疊置之不同刷毛種類,其被一材料隔離器42彼此隔離保持。在以圓弧分離器20取用刷毛時,兩種刷毛皆被取用,刷毛種類之混合比例可由材料分離器42之定位改變。以一在材料箱21中壓緊材料之材料壓緊器43確保刷毛19在材料箱21取料側備用。
刷毛19被送至在換向滾子11區已換向之纜線段14之間,被纜線段承接,並被夾於其中。經由此刷毛19在由輸送鏈18轉交後直接被妥善保持,且妥善避免刷毛填充在旋扭時被甩離。經由旋轉夾爪13之轉動運動,刷毛19被固定於轉動之纜線段14之間。經由纜線段14之旋扭,在換向滾子11保持之間被導引之纜線段14與旋轉夾爪13滑向左。旋轉夾爪亦可被一未圖示之拉伸彈簧拉向左,及/或此旋轉夾爪之線性運動可由一同樣未圖示之線性驅動器支撐。
纜線進給另外被一進給裝置24支撐,其在換向滾子11前作用於纜線3上,且將纜線朝換向裝置5方向推進。為使二纜線段6a、6b相同運動,以一轉速計25量測自由纜線端6a之進給。轉速計25與一控制裝置27之伺服控制器26連接。控制裝置27可為一常規個人電腦,其亦可控制其他、設於裝置1上之氣壓或電力組件,這些組件彼此間又可互相傳訊。轉速計25之伺服控制器26亦可直接與操控進給裝置24之伺服馬達控制器45連通,繞過控制裝置27,使進給裝置24能比較快速控制。進給裝置24之驅動器28被控制裝置27或伺服馬達控制器45根據轉速計25之信號控制。此產生一相同、受控之纜線3進給,及因而一保險之刷毛19之旋扭,經由此,在高工作速度及長刷毛情況下,仍可妥善避免填充材料被甩離。
進給裝置24具有一被驅動器28驅動之提動滾子30,以及一由對面側抵緊纜線3之相對滾子31。
同樣有一相對滾子32配合轉速計,纜線3被導引穿過在兩者之間,轉速計25及相對滾子32抵緊纜線3,俾便可靠掌握其進給運動。
煞車滾子16在填充材料旋扭時之設置方式在於,其非僅導引纜線3,而是在力量作用下抵緊,並對其煞車。此設計產生一極良好之纜線進給控制。同樣可行者是,以煞車滾子16,特別是在換向裝置5之前之煞車滾子16,量測纜線張力,並根據纜線張力經由進給裝置24操控纜線進給。經由纜線3被煞車滾子16造成之力量抵緊之變化,可影響煞車作用,在刷毛19旋扭時改變在折疊之纜線段14上之拉應力,且可影響在成品圓刷37中刷毛19之拔出力。經由煞車滾子16煞車力愈高,則在折疊之纜線段14上之拉力愈高,且因而成品圓刷37之拔出力愈高。
在纜線進給方向進給裝置24後方設有一切割裝置33,具有一刀具34,當由纜線圈2拉出所期望之長度時切斷纜線3。在纜線3被刀具34切斷後,纜線3可經由旋轉夾爪13之轉動進一步旋扭,且經由此繼續向左運動,其間亦可繼續旋扭刷毛19。
刷毛19在折彎之纜線段14之間之旋扭亦在圖九之詳細圖示中可清楚看出。在該處亦顯示,換向滾子11具有齒,在刷毛19由輸送鏈18轉交時,齒固定刷毛,且防制甩離。
依照圖十刷毛輸入裝置17再度退回,且自由纜線端被繼續旋扭,以構成一刷子把手,直至纜線3之端部大約位於換向滾子11之區域。接著纜線3之端部區被一纜線保持器29抓取,使得被旋扭之纜線段14與刷毛填充被保持於旋轉夾爪13與纜線保持器29之間(圖十一)。經由此,換向滾子11以及換向裝置5之煞車滾子16可互相離開,且纜線被釋放(圖十二)。
自由纜線端接著可被另一夾爪35攫住,且若有需要,圓刷之纜線可被繼續旋扭,俾便刷毛填充之剛性繼續提高。其間夾爪35可設計成旋轉夾爪,對旋轉夾爪13相對轉動。
依照圖十三纜線之自由、未折彎端部以一分離裝置36,例如一纜 線切刀,切斷。完成扭轉之圓刷37可因需要被送至一後續加工裝置,例如進行刷毛末端之整型、融解、精磨或圓化。
在圖五及圖六所示之裝置1中,抵緊元件10由一設於旋轉夾爪13上且與旋轉夾爪13連接之夾爪指38構成。夾爪指38在纜線3輸入前如圖五所示定位,使得在纜線3輸入後其介於夾爪指38與旋轉夾爪13之間。經由夾爪指38向旋轉夾爪13之運動,纜線3被抽拉通過換向滾子11。接著換向滾子11互相接近(圖六),使得纜線3在折疊區經由夾爪指38形成一眼孔。
在依圖五及圖六之裝置1中,夾爪指38設計成具有圓形截面之圓柱形,用以形成一圓眼孔。然而夾轉指亦可具有另一形狀,用以構成一對應之眼孔,例如橄欖形或三角形。
夾爪指38亦可實施為兩部分,具有二半部,在圖五及圖六中相對於圖紙面設於纜線3之前及之後,且共同構成完整夾爪指。
依圖七與圖八之裝置1中抵緊元件10具有一功能元件39之容納器。纜線3經由功能元件39之一凹空40穿過,使得在抵緊元件10向左滑動時功能元件39之一部份被纜線3包圍,且功能元件39與纜線3連接而不脫落,功能元件39可例如為一塑膠之把手或保護,被固定保持在成品圓刷上,實務上排除功能元件39之鬆脫。
可設一未圖示之料盤,用以供應功能元件39,每次由料盤在一刷子製造循環開始時向抵緊元件自動輸送一功能元件39。
在圖一至圖八所示之裝置1中設有導引漏斗41,在期望位置上簡化纜線3之輸入。
在纜線3初次由纜線圈2輸入時,可首先用手將其拉至進給裝置24。纜線3之繼續進給,至纜線3自由端超過換向裝置5達所需之長度,則可由進給裝置24為之。在以切割裝置33切斷且完成一圓刷後,展開下一製造循環之其餘之纜線材料可由進給裝置24推動。
若纜線3由纜線圈2拉開只需較小力量,則在刷毛旋扭時可視情況不使用進給裝置24。
1‧‧‧裝置
2‧‧‧纜線圈
3‧‧‧纜線
4‧‧‧換向滾子
5‧‧‧換向裝置
6a,b‧‧‧纜線段(在5之前)
7‧‧‧換向單元
8‧‧‧整直器
9‧‧‧導引滾子
10‧‧‧抵緊元件
11‧‧‧換向滾子(屬5)
12‧‧‧折疊區(屬3)
13‧‧‧旋轉夾爪
14‧‧‧折疊之纜線段
15‧‧‧旋扭滾子
16‧‧‧煞車滾子
17‧‧‧刷毛輸入裝置
18‧‧‧輸送鏈
19‧‧‧刷毛
20‧‧‧圓弧分離器
21‧‧‧材料箱
22‧‧‧接著器
23‧‧‧下壓器
24‧‧‧進給裝置
25‧‧‧轉速計
26‧‧‧伺服控制器(對25)
27‧‧‧控制裝置
28‧‧‧驅動器(屬24)
29‧‧‧纜線保持器
30‧‧‧提動滾子
31‧‧‧相對滾子(對30)
32‧‧‧相對滾子(對25)
33‧‧‧切割裝置
34‧‧‧刀具
35‧‧‧夾爪
36‧‧‧分離裝置
37‧‧‧圓刷
38‧‧‧夾爪指
39‧‧‧功能元件
40‧‧‧凹空
41‧‧‧導引漏斗
42‧‧‧材料分離器
43‧‧‧材料壓緊器
44‧‧‧相對塊
45‧‧‧伺服馬達控制器
Pf1‧‧‧11之定位
Pf2‧‧‧16之定位
以下將根據所附圖式對本發明之裝置及方法進一步說明。圖中部分以示意方式顯示:圖一 用於製造圓刷之一裝置,在製造程序開始階段,圖二 圖一中之裝置,在纜線折疊中,圖三 圖二中之裝置,在纜線折疊後,圖四 圖一至圖三中之裝置,在刷毛旋扭開始,圖五 如圖一中之裝置,具有一夾爪指作為抵緊元件,圖六 圖五中之裝置,在纜線折疊後,圖七 如圖一中之裝置,在抵緊元件上具有一功能元件,圖八 圖七中之裝置,在纜線折疊後,圖九 在刷毛旋扭時裝置在插件區之一詳細圖示,圖十 完全插設刷毛後之詳細圖示,圖十一至圖十三 刷毛旋扭後在纜線段間其他加工步驟。
1‧‧‧裝置
2‧‧‧纜線圈
3‧‧‧纜線
4‧‧‧換向滾子
5‧‧‧換向裝置
6a,b‧‧‧纜線段(在5之前)
7‧‧‧換向單元
8‧‧‧整直器
9‧‧‧導引滾子
10‧‧‧抵緊元件
11‧‧‧換向滾子(屬5)
12‧‧‧折疊區(屬3)
13‧‧‧旋轉夾爪
14‧‧‧折疊之纜線段
15‧‧‧旋扭滾子
16‧‧‧煞車滾子
17‧‧‧刷毛輸入裝置
18‧‧‧輸送鏈
19‧‧‧刷毛
20‧‧‧圓弧分離器
21‧‧‧材料箱
22‧‧‧接著器
23‧‧‧下壓器
24‧‧‧進給裝置
25‧‧‧轉速計
26‧‧‧伺服控制器(對25)
27‧‧‧控制裝置
28‧‧‧驅動器(屬24)
30‧‧‧提動滾子
31‧‧‧相對滾子(對30)
32‧‧‧相對滾子(對25)
33‧‧‧切割裝置
34‧‧‧刀具
41‧‧‧導引漏斗
42‧‧‧材料分離器
43‧‧‧材料壓緊器
44‧‧‧相對塊
45‧‧‧伺服馬達控制器

Claims (33)

  1. 一種製造圓刷(37)之裝置(1),具有旋入一折疊纜線之二纜線段(14)之間之刷毛(19),而裝置(1)具有一刷毛輸入裝置(17)及一旋轉夾爪(13),用以旋扭二纜線段(14)及其之間之刷毛(19),其特徵為,具有一換向裝置(5),該換向裝置具有二在縱向互相保持距離之換向滾子(11),設有一橫對輸入纜線(3)之縱向可線性滑移之旋轉夾爪(13),用以夾取纜線(3)之折疊區(12),該折疊區係由一在換向滾子(11)之間橫對纜線縱向可調之抵緊元件(10)抵緊而形成,設有一刷毛輸入裝置(17),用以輸入刷毛(19)至在換向滾子(11)區折疊之纜線段(14),且在在非折疊纜線段(6a、6b)區各設有一裝置,用以對纜線進給煞車。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配合換向滾子(11)設有在被輸入之纜線(3)方向保持距離設置之一旋扭滾子(15),及一以纜線輸入方向為中間而在纜線(3)對面側設置之煞車滾子(16)。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煞車滾子(16)在纜線進給方向之橫向,及在其軸向之橫向可調。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煞車滾子(16)可經由一控制單元(27)操控及定位。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設有一纜線(3)進給裝置(24),在換向滾子(11)之一之前作用於未折疊纜線段(6b)之一,其與一轉速計(25)在另一未折疊纜線段(6a)區在另一換向滾子(11)前作用連接。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進給裝置(24)及轉速計(25)經由一控制裝置(27)互相作用連接。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轉速計(25)與 進給裝置(24)之一馬達控制器連接。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進給裝置(24)具有一提動滾子(30),帶有一驅動器(28)及一相對滾子(31),纜線(3)可通過兩者之間,在纜線進給中提動滾子(30)與相對滾子(31)間之間隔至少對應於纜線直徑。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提動滾子(30)具有多個、在軸向前後設置之不同直徑之圓盤,且在軸向可調。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提動滾子(30)設計成圓柱形,且在周緣側具有多個在軸向互相保持距離之刻槽,供不同厚度之纜線使用,且在軸向可調。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抵緊元件(10)為一折彎板,在換向滾子(11)之間在一抵緊被導引通過旋轉夾爪(13)之纜線(3)及接近旋轉夾爪(13)之折彎位置及一與此對面之縮回之休止位置間可調。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抵緊元件(10)為一設於旋轉夾爪(13)上且與旋轉夾爪(13)可線性滑動之夾爪指(38)。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抵緊元件(10)具有一容納器,用以容納抵緊纜線(3)之功能元件(39)。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換向滾子(11)橫對折疊之纜線段(14)縱向,在一定位抵緊元件(10)之折彎位置及一與此相對互相接近之扭轉位置之間可調。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設有一作為纜線備料庫之纜線圈(2),供應需輸入之纜線(3)。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為輸入之纜線(3)之自由端設一換向單元(7)。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在纜線進給方向在纜線圈(2)之後至少設一整直器(8),其具有多個、設於纜線(3)兩側之導引滾子(9),用以整直纜線(3)。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設一切割裝置(33),用以將輸入之纜線(3)由纜線圈(2)切離。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換向滾子(11)具有齒,用以容納需旋扭之刷毛(19)。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設有一夾爪(35),用以在刷毛(19)旋扭後攫取自由纜線端。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夾爪(35)可對旋轉夾爪(13)相對轉動。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設有一分離裝置(36),用以分離圓刷(37)之自由纜線端。
  2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設有一轉交裝置,用以將圓刷(37)轉交至一後續加工裝置。
  2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刷毛輸入裝置(17)具有一輸送裝置,用以輸送刷毛(19)至換向滾子(11)區。
  2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輸送裝置為一輸送鏈(18),一皮帶或一寬帶。
  2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刷毛輸入裝置(17)具有一含一刷毛備料之材料箱(21),可以一刷毛分離器由材料箱中取出刷毛(19)並輸送至輸送裝置。
  2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刷毛輸入裝置(17)至少具有一帶有刷毛材料之滾子,及一長度裁剪裝置,以及一轉交單元,用以將刷毛轉交至輸送裝置。
  2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刷毛輸入裝置 (17)可在一設於換向滾子區(11)之轉交位置及一與此對面之縮回之準備位置間定位。
  2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旋轉夾爪(13)具有一與控制器(27)連接之線性驅動器。
  30. 一種製造圓刷(37)之方法,其在纜線或纜線段之間旋扭刷毛(19),其特徵為,一纜線(3)設於一旋轉夾爪(13)前,旋轉夾爪(13)兩側各設一纜線(3)之纜線段(6a、6b),纜線(3)在旋轉夾爪(13)區被折彎,形成二大約互相平行之纜線段(14),且經由換向滾子(11)被輸送至旋轉夾爪(13),並被其抓住,換向滾子(11)在纜線(3)折彎後互相接近,且因此進一步壓緊纜線段(14),在換向滾子(11)區刷毛(19)被輸送至折疊之、至少大約互相平行之纜線段(14),且纜線段(14)被旋轉夾爪(13)旋扭,且未折疊之纜線段(6a、6b)在纜線(3)旋扭時被煞車。
  3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為,位於換向滾子(11)前之纜線段(6b)之一之進給控制在刷毛(19)旋扭時係根據另一纜線段(6a)之進給速度為之。
  3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或第31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為,為構成旋轉夾爪(13)兩側之纜線段(6a、6b),纜線(3)由一纜線圈(2)由旋轉夾爪(13)一側通過拉開至旋轉夾爪(13)另一側,使得設於纜線圈(2)對面側之纜線段(6a)之長度約等於需製造之圓刷(37)之長度,或為補償纜線由於旋扭造成之縮短而稍長。
  33. 一種圓刷,具有在一折疊纜線之二纜線段之間被旋扭之刷毛,其特徵為,在纜線(3)折疊區(12)設有一與纜線(3)連接而在纜線(3)折疊時不脫落之功能元件(39)。
TW101109039A 2011-03-24 2012-03-16 製造圓刷之裝置及方法 TWI5567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15060.9A DE102011015060B4 (de) 2011-03-24 2011-03-24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Rundbürst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2126A true TW201302126A (zh) 2013-01-16
TWI556768B TWI556768B (zh) 2016-11-11

Family

ID=46395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9039A TWI556768B (zh) 2011-03-24 2012-03-16 製造圓刷之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915551B2 (zh)
KR (1) KR101989623B1 (zh)
CN (1) CN102687950B (zh)
BE (1) BE1021370B1 (zh)
DE (1) DE102011015060B4 (zh)
IT (1) ITMI20120445A1 (zh)
TW (1) TWI5567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21677B1 (de) * 2013-04-26 2016-01-06 Gb Boucherie Nv Bürstenherstellungsmachine
CN105445098B (zh) * 2015-12-10 2018-04-13 江门气派摩托车有限公司 一种剪切试验用制动蹄块夹具
DE102016107839A1 (de) * 2016-04-27 2017-11-02 Borghi S.P.A.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Rundbürsten
US10681974B2 (en) 2017-04-04 2020-06-16 Ranir, Llc Interdental toothbrush
DE102018114031A1 (de) * 2017-09-20 2019-03-21 Zahoransky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arbeiten eingedrehter Bürsten
CN111248617B (zh) * 2020-01-20 2021-11-02 广州一维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吹气装置的圆刷扭丝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83627A (en) * 1945-02-03 1949-10-04 Vernon F Dale Method of producing helical brushes
US3330603A (en) * 1965-10-28 1967-07-11 American Tech Mach Co Twist wire guide assembly
US3376073A (en) * 1965-10-28 1968-04-02 American Tech Mach Co Bristle feeding mechanism
DE1817040A1 (de) * 1968-12-27 1970-07-09 Zahoransky Anton Fa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Buersten mit verdrillter Borstenhalterung
US3657870A (en) * 1970-08-31 1972-04-25 American Tech I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rtificial tree having exposed branch ends of weblike material
US3791421A (en) * 1972-08-07 1974-02-12 Gordon Ind Inc Apparatus for making artificial branches, brushes, and the like
US4573247A (en) * 1984-03-16 1986-03-04 Mr. Christmas Incorporated Artificial tree limb maker machine
US5609398A (en) * 1994-10-20 1997-03-11 Jason Incorporated Twisted stem abrading tool and method of making
US6096151A (en) 1998-06-05 2000-08-0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rticles having bristles
IT1309973B1 (it) * 1999-04-16 2002-02-05 Unimac Srl Sistema e relativa macchina automatica per assemblare e formare dellespazzole circolari
JP4225704B2 (ja) 2001-05-24 2009-02-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ワイヤ挿通装置
TWM269772U (en) * 2004-08-11 2005-07-11 Hui Chihan Entpr Co Ltd Washing brush for feeding bottles
JP4865725B2 (ja) 2004-12-17 2012-02-01 ウルトラファブ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フィラメント材料を有する製品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US20060225760A1 (en) * 2005-04-06 2006-10-12 Crown Packaging Technology, Inc., United States Flocked wire mascara brush
DE102005045827B4 (de) * 2005-09-24 2019-10-24 Zahoransky Ag Verfahren und Maschine zum Herstellen von Rundbürsten
BE1017281A3 (nl) * 2006-10-31 2008-05-06 Boucherie Nv G B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draadgewikkelde borstels.
CN201178800Y (zh) * 2007-06-05 2009-01-14 沙郎斯基股份公司 用于制造圆形毛刷的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E1021370B1 (fr) 2015-11-09
CN102687950A (zh) 2012-09-26
US8915551B2 (en) 2014-12-23
DE102011015060A1 (de) 2012-09-27
ITMI20120445A1 (it) 2012-09-25
KR101989623B1 (ko) 2019-09-30
CN102687950B (zh) 2015-08-19
TWI556768B (zh) 2016-11-11
DE102011015060B4 (de) 2015-07-30
KR20120109318A (ko) 2012-10-08
US20120240347A1 (en) 201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6768B (zh) 製造圓刷之裝置及方法
KR101975072B1 (ko) 트위스팅 장치
KR20180098295A (ko) 파권 장치
US20080271510A1 (en) Wire process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a cut length of wire
JP6282929B2 (ja) 電線撚り合わせ装置、ツイストケーブル製造装置、電線撚り合わせ方法、及びツイストケーブル製造方法
JP2013101910A (ja) ワイヤ端部を加工ユニットに送り出す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11670534B (zh) 用于制造转子和定子的方法和设备
JP6480816B2 (ja) 電線処理装置
CN105537430B (zh) 一种钢绳加工设备
CN208077785U (zh) 一种色码电感绕线机
US8052079B2 (en) Coil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oil
US11737553B2 (en) Device for producing round brushes
JP2001515381A (ja) ブリストルをトリミングするとともに端部に丸味を付け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KR200395548Y1 (ko) 와이어 트위스팅장치
KR100639775B1 (ko) 와이어 트위스팅장치
US2901966A (en) Automatic binding of coils of wire
US2008473A (en) Yarn packagin gmachine
JP4301739B2 (ja) レーベル転位導体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KR100983803B1 (ko) 벤도리어 핀 제조장치
KR100611203B1 (ko) 와이어 트위스팅방법
US1446599A (en) Wire-twisting machine
DE202011004383U1 (de)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Rundbürsten
JP2022167491A (ja) 電線加工装置
KR20150050765A (ko) 치간 칫솔용 와이어브러쉬 트위스팅장치
JPS61180418A (ja) 線材端部の巻ぐせの除去方法及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