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46228A - Chlorine-doped tin-oxide particl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 Google Patents

Chlorine-doped tin-oxide particl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46228A
TW201246228A TW101108953A TW101108953A TW201246228A TW 201246228 A TW201246228 A TW 201246228A TW 101108953 A TW101108953 A TW 101108953A TW 101108953 A TW101108953 A TW 101108953A TW 201246228 A TW201246228 A TW 20124622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in oxide
oxide particles
tin
gas
dop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8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atoshi Mogi
Kazuhiko Kato
Kenji Suzuoka
Yasunori Tabira
Isamu Yashim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filed Critical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Publication of TW201246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622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6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 H01B1/08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19/00Compounds of tin
    • C01G19/02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50Solid solutions
    • C01P2002/52Solid solutions containing elements as dop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50Solid solutions
    • C01P2002/52Solid solutions containing elements as dopants
    • C01P2002/54Solid solutions containing elements as dopants one element on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8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 C01P2002/8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by IR- or Raman-dat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8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 C01P2002/85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by XPS, EDX or EDAX dat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4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TEM, STEM, STM or AF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2Sub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0.1-1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40Electric proper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Description

201246228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粒子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摻雜氣之氧化錫 【先前技術】 作為對非導電性材料例如塑膠賦 有於塑膠中添加導電性粉末之方法。作為導電I:末已: 如已知有金屬粉末、碳黑、摻雜有録等之氧化錫等。缺 而,若將金屬粉末或碳黑添加至塑膠中,則有獲得之塑膠 變為黑色’而使塑膠之用途受到限定之情形。另_方面, 若將摻雜有錄等之氧化錫添加至塑膠中,則有塑膠變為藍 黑色’而與碳黑等同樣地’塑膠之用途仍受到限定之情 形。又,亦有由録之使用引起的環境負荷之問題。因此: 對不使用料環境負荷較大之元素作為摻雜劑之氧化錫進 行有各種研究。 因此,提出有使用作為環境負荷較小之元素的函素作為 摻雜劑元素之氧化錫(參照專利文獻丨至3)。具體而言,於 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將含有氟及氣之氧化錫作為主成分 之透明導電膜^於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於惰性氣體環境 下,使氧化錫粉末與10〜40 v〇l%之氟氣接觸,藉此將氟摻 雜於該氧化錫中而賦予導電性。於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 不含有銻、磷及銦之任一者,而含有〇3〜5〇%之氟之透明 氧化錫粉末。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162872.doc 201246228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平1 _236525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曰本專利特開平2· 1 97014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曰本專利特開2008-184373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上述各專利文獻中獲得之氧化錫粒子之導電性 仍然無法滿足要求。 因此,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消除上述先前技術 具有之各種缺點的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提供一種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其特徵在於具有 如下結構:於拉曼光譜(Raman spectrum)測定中,在至少 108土5 cm·1、122±5 cm·1及 133±5 cm.i處顯示波峰。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其特徵在 於:藉由能量分散X射線分光法對〇及(:1進行分析時於〇 之檢測強度a之平均值aAVG及最大值aMAx滿足最大值 平均值aAVGx3的測定區域中,〇之檢測強度a為該測定區域 中之〇之檢測強度的最大值aMAX之1/5以下之檢測位置p、 與C1之檢測強度b為該測定區域中之α之檢測強度的最大 值bMAX之1/2以下之檢測位置q大致一致。 進而’本發明提供一種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之製造方法 作為上述摻雜氯之氧化錫粒子的較佳之製造方法,其特徵 在於於水中混合氣化錫(II)與驗性化合物,而生成含有 氣之錫之沈澱物,並將該沈澱物於含氧環境下進行煅燒。 I62872.doc 201246228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係導電性較高,且導電性 之經時穩定性較高者。 【實施方式】 以下,將本發明基於其較佳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本發 明之摻雜氯之氧化錫粒子係導電性粒子。於本發明中,為 提高該粒子之導電性而摻雜氣。可認為本發明之換雜氣: 氧化錫粒子具有於氧化錫之結晶中,以氣原子取代氧原子 之位置而成的結構。可認為本發明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 具有N型半導體之性f ’使電子成為載體而表現導電性。 、,本發明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係具有如下結構者:於拉曼 光譜測定中,在低波數區域,具體而言於至少108士5 cm·】、 122±5 cm及133±5 cm·1處顯示波峰。即,本發明之氧化 錫粒子係具有拉曼活性者。迄今為止所知之氧化錫於該等 波數之位置上未顯示拉曼光譜之波峰。即’於該等波數之 位置上顯示拉曼光譜之波峰的摻雜氯之氧化錫粒子迄今為 仍不為人所知,本發明之推雜氣之氧化錫粒子係極 穎者。 本發明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於拉曼光譜測定中 霞到上述拉曼散射光之波峰外,有時亦於、觀 、到拉曼光譜之波峰。於該位置上觀察到波峰之推雜氣之 :錫粒子顯示比於上述位置上觀察到波峰之摻雜氯之氧 化鎖粒子审古 > :妗_ ^導電性。拉曼光譜之測定步驟將於下述實 施例中進行詳細說明。 實 162872.doc 201246228 於上述波數之位置上觀察到拉曼位移之波_的本發明之 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與未觀察到該波峰之氧化錫粒子相 比,導電性變高。本發明者等人研究之結果可判明:此種 本發明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的拉曼活性藉由對該捧雜氣 之氧化錫粒子進行熱處理而消失。並且,拉曼活性消失之 氧化錫粒子已變為非高導電性者,而顯示高電阻。由此, 本發明者認為’本發明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之導電性源 自表現該導電性之晶格振動。上述熱處理例如於 中,在45(TC以上進行2小時以上。 孔裒兄 先前所知之導電性氧化錫通常係於四價之錫中摻雜氣、 銻、疏、纽等摻雜劑元素而提高導電性,但於本發明中, 藉由㈣摻雜氣之氧化錫中之拉曼光譜所反映的晶格振動 而提向導電性。具體而言,可認為本發明之摻雜氣之氧化 錫粒子所顯示的拉曼活㈣由表現電子傳導性之導電通道 引起。特別是’若進行粉末χ射線繞射载,則於本發明 之摻雜氣之氧化踢粒子與迄今為止所知之氧化錫(s 子中未觀察到實質上之差異,由此可認為本發明之推雜氣 之氧化錫粒子並非如粉末X射線繞射測定中顯示的中長距 離之結晶結構之秩序與先前之氧化錫粒子不同,而是如近 距離或原子間鍵結之微結構與先前之氧化錫粒子不同。並 且本發明者等人認為:因該不同而使載體移動度提高, 低電阻。藉由採用該構成’可一面克服先前使 環境負荷等,-面提高播雜氣之氧化錫粒子之導電:。 大之 I62872.doc 201246228 為獲得具有拉曼活性之摻雜患结 /雜氣之氧化踢粒子,只要按 下述製造方法製造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即可。
析’結果如下述圖3及圖4所示, ,只要按照 spectroscopy))進行 〇 及 C1 之分 斤示’可判明:〇之檢測強度a為 0之檢測強度之最大值aMAX的丨/5以下之檢測位置p、與C1 之檢測強度b為Cl之檢測強度之最大值吣以的丨^以下之檢 測位置q大致一致。該情況暗示c丨固溶於氧化錫中之〇之位 置上,可認為因該情況而使本發明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 之導電性變高。 使用EDS之0之檢測位置p及ci之檢測位置q的鑑定係於 EDS中’將0之檢測強度a之平均值aAVG及最大值〜以滿足 最大值aMAX〈平均值aAVGx3的測定區域作為對象而進行。 其原因在於:滿足該條件之測定區域於〇之檢測強度上無 較大之偏差,因此可提高檢測位置之鑑定之再現性。於下 述圖3中’檢測強度a為〇之檢測強度之最大值aMAX的1/5以 下之檢測位置p!、p2及p3、與C1之檢測強度b為C1之檢測強 度之最大值bMAX的1/2以下之檢測位置qi、q2及q3大致一 致。於圖4中,檢測強度a為0之檢測強度之最大值aMAX的 1/5以下之檢測位置Pl、p2、p3及p4、與C1之檢測強度b為C1 之檢測強度之最大值bMAX的1/2以下之檢測位置qi、q2、q3 及q4大致一致。如上所述,0之檢測位置與Cl之檢測位置 大致一致的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於上述波數之位置上顯示 162872.doc 201246228 拉曼光譜之波峰。再者,所謂「大致一致」,係指〇之檢測 位置ρ與C1之檢測位置q的差之絕對值以線分析距離表示時 為5 A以内。 於0之檢测位置P之鑑定中’將該檢測位置p設為〇之檢 測強度之最大值aMAx的1/5以下之位置,其原因在於:此 種位置係主要以Sn之列構成且〇之存在稀疏之部位,此種 位置適合作為檢測位置。另一方面,於c丨之檢測位置q之 鑑定中,將該檢測位置q設為c丨之檢測強度之最大值 的1/2以下之位置,其原因在於:於與〇同等之位置上存在 之C1為摻雜劑,因此存在數較小,測定之偏差變大,因此 與〇之情形相比,提高相對於檢測強度之最大值之值,從 而抑制於測定中產生不均。 然而,僅包含二價錫之氧化物雖具有導電性,但成為黑 色’而無法用於要求透明性之用途,例如透明導電膜等。 另-方面,僅包含四價錫之氧化物與僅包含二價錫之氧化 物相比,無法提高導電性。相對於此,本發明之推雜氣之 氧錫粒子係白色系,而可用於透明導電膜等,且導電性 較高,因此可提高該透明導電膜等之導電性。再者,本發 ^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若進行粉末χ射線繞射測定,則 ‘,員現與四價之Sn〇2同樣之墙私、士此 ^ 俅之、.免射波峰。因此,可認為本發明 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中的鎰 _ 卞Τ的錫之價數大部分為四價。 就可不損害經濟性而提高 々雜氣之氧化錫粒子的導電性 之方面而言’作為本發明 *雜氣之氧化錫粒子中的摻雜 劑之氣之含量較佳為相對 /雜 於摻雜氣之氧化錫之總量,為 162872.doc 201246228 1加ίο·3〜5質量%,尤其是5G.3〜2f4% 之氧化錫粒子中的錫與 Θ雜氣 冥耳,尤其是1.8〜2.2莫耳。 =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可僅含有 氟藉=::含:其他元素。作為此種元素,舉 氧化錫中之結晶中與氣同族之氟於 結果摻雜氣之氧化踢粒之&置’而產生載體電子, 言,於本發明之電阻變得更低。就該觀點而 货乃之擦雜氯之氧化錫粒子甲 :形:,氟之含量較佳為相對於摻雜氣之氧化:2 總里,為!胸0人2質量%,尤其是5.㈣心質量%。之 為使氧化錫表現導電性,通常必需於以 _ 陷:與其相反,由下述製造方法可明確,本:明 子實質上不含有氧缺陷。實質上不含有氧缺陷 夺帶來電阻之經時穩定性較高之優點。可 =!之氧化錫粒子係如下者:於其製造時採:如二 、之條件,因該情況而導致於氧化 固定由素,結果電阻之經時穩定性變差。一未充分 二==雜進氣之氧化錫粒子實質上不含有氧缺陷可將
係件下進仃之南壓蒸煮試驗(以下亦稱為「PCT 一sure co〇ker _))前後的麼粉電阻二 Π::詳細…™,電阻=: 月’具體而言’作為壓粉電阻之增加率的騎a 交佳為1〇以下之情形,進而較佳為8以下之情形時, 162872.doc 201246228 可判斷為實質上不含有氧缺陷。此處,Ra表示pcT前之推 雜氛之氧化錫粒子的屢粉電阻,Rb表示町後之推雜氣之 氧化錫粒子的壓粉電阻。pct係利用以下方法進行。 將2 g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與(层之水裝入扣之耐壓 容器令並進行密封後,於大氣環境下維持於刚。㈠小時。 ilHKu复至室溫後取出粒子’於帆下大氣乾燥2小 時後測定壓粉電阻。壓㈣阻之敎方法以下進行關述。 士上述般’本發明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係壓粉電阻之 增加率較低者’結果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之壓粉電阻本身 係500 kgfW下之壓粉電阻為ι〇3 以下、特別是1〇2 仏⑽以下、尤其是1〇^.咖以下之較低之值。 一於本發明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中,一次粒子之平均粒 L較佳為1 5000 nm ’進而較佳為^議⑽,更佳為 3〜刚nm,進而更佳為3〜細⑽…次粒子之平均粒徑 之測疋方法於下述實施例中進行說明。換雜氣之氧化錫粒 子之粒仏例士於下述製造方法中,可根據有無使用具有羥 基之有機化合物或使用量而進行調整。 又’本發明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係具有高比表面積 者。具體而言’係、具有BET(Brunaue卜EmmeuTD比表 面2積為10〜300 m2/g、特別為10〜⑽、尤其為10〜40 m/g之高比表面積者。说拙㈢ > 匕 ^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之比表面積例 如於下述製造方法中,可根據有無使用具有㈣之有機化 合物或使用量而進行調整。 本發明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於成形為膜狀之情形時, 162872.doc 201246228 =性子:高4。例如於製造厚度為一、推雜氯之氧 可見弁m 為30〜80質量%的膜之情形時,該膜成為 較高者。一透光率為85%以上、特別是9〇%以上之透明性 透明纟發明之摻雜氯之氧化錫粒子係對紅外光之 錫粒子之1者。例如於製造厚度為2〜3叫、摻雜氣之氧化 下:外/量為3〇〜8〇質量%的膜之情形時,該膜成為如 蔽性較高者:波長i5〇“m下之紅外光之穿透 之””8()/qU下、進而較佳為戰以下,波長测 下。膜之形成二 例中進行詳細說明。 紅外光穿透率於下述實施 #本發明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的較佳之製造方 =::明二於本製造方法中,將氣化錫⑻與驗性化合 ;進仃混合’而生成含有氣之錫之沈澱物,並將該 沈殿物於含氧環境下進行炮燒。以下,對具體之步驟進行 說明。 首先’準備氣化錫(„)之水溶液作為原料。水溶液中之 乳化錫⑻之濃度較佳為1〇,-3〜25祕,特別是 1 ·〇χ 10〜1 mol/Ι。甚蚀田 麻 吏用四仏錫取代二價錫作為原料,則 僅可獲得高電阻之氧化錫。 亦與氣化糊之水料分開㈣驗性化合峰)之水溶 液Φ為驗I·生化口物,例如可列舉氮氧化納或氮氧化舒等 驗金屬之氮氧化物、氣氧化鎮等驗土金屬之氮氧化物、 臟03或腿卿3等碳酸鹽、氨等。驗性化合物之水溶 I62872.doc • 11 · 201246228 液中的氫氧化物離子之濃度較佳為1.〇χ ΙΟ·3〜6 mol/卜特別 是 l.OxlO·2〜1 m〇丨Λ。 將以上述方式獲得之氣化錫(丨〖)之水溶液與鹼性化合物 之水溶液進行混合,而生成含有氣之錫之沈澱物。於沈搬 物之生成時,可將氣化錫(π)之水溶液作為母液於其中 ''驗眭化合物之水溶液作為給料液,或者亦可將鹼性化 合物之水溶液作為母液,於其中添加氣化錫(II)之水溶液 作為給料液。於將任_者作為母液之情形時,氣化錫⑴) 之水溶液與鹼性化合物之水溶液的混合比例均較佳為設為 如下比例.相對於J莫耳之錫(π),氩氧化物離子較佳為成 為0.1〜5莫耳、進而較佳為成為〇5〜4莫耳。又於將任— 者作為母液之情形時,添加液之添加可為逐次添加及一次 性添加之任一者。就反應之控制容易性之方面而言,較佳 為採用逐次添加。 氣化錫(II)之水溶液與鹼性化合物之水溶液的混合可於 加熱下或非加熱下之任一條件下進行。於加熱下進行混合 之情形時,例如預先將母液加熱至特定溫度,於該母液中 添加經加熱或非加熱之添加液。力口熱溫度較佳為設為 30〜100°C,特別是設為4〇〜95〇c。 藉由氣化錫(II)之水溶液與鹼性化合物之水溶液之混合 而生成的含有氣之錫之沈澱物係作為目標物之摻雜氣之氧 化錫粒子的前驅物。該前驅物之詳細情形目前並不明確, 但可認為其係含有錫與氧,且錫之價數為二價者。前驅物 中之錫與氧之莫耳比可藉由ICP(Inductively eQupled 162872.doc 12 201246228
Pi酿a,感應麵合電幻等化學分析與氣體分析以量錫及 氧,並自所定量之值求出。 本發明者研究之結果可判明:於混合氣化錫⑼之水溶 液與驗性化合物之水溶液之前,對於氣化錫(π)之水溶 液,預先於水中添加具有經基之有機化合物時較為有利。 其原因在於.藉由預純具有經基之有機化合物共存於氣 化錫(Π)之水溶液中’可於較廣之範圍内設定該水溶液中 之二價錫之離子量與鹼性化合物之水溶液之添加量。即, 氣化錫⑼及鹼性化合物之添加量之自由度及反應溫度之 自由度變局。其結果,獲得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之粒徑 或比表面積之調整變容易。χ,亦抑制作為副產物之Sn〇 之生成。 ‘基之有機化合物,可使用低分子量之化合物 及高分子化合物。作為具有經基之低分子量之有機化合 物’例如可使用-元醇。該一元醇可為脂肪族者,亦可為 脂環式者’或亦可為芳香族者。料脂肪族之1醇,例 如可列舉作為碳數卜6之—元醇之甲帛、乙醇、正丁醇、 正己醇等。作為脂環式之一 __ ^ a 可列舉環己醇、松脂醇 荨作為方香族之一元醇,例如可列舉f醇等。 另-方面’作為具有經基之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可列舉 聚乙稀醇或多元醇。作為聚乙稀醇,可使用未經改性之聚 乙料本身及較性之聚乙_。聚乙烯料為完全息化 型與部分皂化型(皂化度=80〜90%)之任一者。作 之聚乙烯醇,例如可使用 〜坐改性 忧用詨羧基改性、經烷基改性、經乙 162872.doc 201246228 醯乙醯基改性、經丙烯酸改性、經曱基丙烯酸改性、經吡 略咬酮改性 '經亞乙稀基改性或經石夕统醇改性之聚乙稀醇 等。聚乙烯醇[_CH(〇H)CHHn較佳為使用其平均聚合度為 n=200〜30000、特別是『“卜丨⑼⑽者。該聚合度例如可使 用尺寸排除層析法(Size Exclusion Chromat0graphy,SEC) 進行測定。另一方面,作為多元醇,可使用乙二醇、二乙 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丙二醇'丁二 醇、戊一醇、己二醇、丙三醇' 己三醇、丁三醇、甲基 戊烷_1,3,5-三醇。又,亦可使用甲氧基乙醇、乙氧基乙 醇、丙氧基乙醇'丁氧基乙醇、甲氧基乙氧基乙醇、乙氧 基乙氧基乙醇'丙氧基乙氧基乙醇及丁氧基乙氧基乙醇等 卡必醇。 氣化錫(II)之水溶液中的具有羥基之有機化合物之濃度 於該有機化合物為一元醇之情形時,較佳為0 005〜30質量 %,特別是0.01〜10質量若於該範圍内,則可充分表現 具有羥基之有機化合物之效果,又,亦難以引起增黏等問 題,可順利地獲得具有均勾之粒徑之FT0粒子。根據同樣 之理由,於具有羥基之有機化合物為高分子化合物之情形 時,該有機化合物之濃度較佳為0 005〜10質量%,特別是 0·01〜5質量%。 氣化錫(II)之水溶液中的二價錫與具有羥基之有機化合 物之比率係以Sn/OH(莫耳比)表示,較佳為001〜150,特 別是〇.〇3〜75。若於該範圍Θ,則難以於水中殘存未反應 之Sn離子’又’難以析出作為副產物之錫之氧化物或錫之 I62872.doc 201246228 經基氧化物(oxyhydroxide)。 藉由混合氣化錫(II)之水溶液與鹼性化合物之水溶液, 而於液中生成含有氣之錫之沈澱物。於該液中,有時共存 錫之羥基氧化物作為副產物。為去除該羥基氧化物,亦^ 添加過氧化氫使該經基氧化物氧化。過氧化氫較佳為以稀 釋為特定濃度之水溶液之形式進行添加。就該觀點而言, 經稀釋之過氧化氫之濃度較佳為心丨^質量%左右。若過氧 化氫之添加量過多,則不生成作為目標物之摻雜氣之氧化 錫,而僅生成二氧化錫。 含有氣之錫之沈澱物可藉由在過濾分離後進行再製聚洗 淨而去除雜質。再製漿洗淨後,使用熱風乾燥機於大氣中 進行乾燥後,於煅燒爐内,在大氣中進行煅燒處理。藉由 該般燒處理,可獲得作為目標物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 煅燒處理之溫度較佳為200〜800°C,特別是2〇〇〜7〇(TC,時 間較佳為0.5〜24小時’特別是0.5〜5小時.若煅燒溫度過 高’則氣揮發,而僅生成二氧化錫。 如上所述,缎燒處理係於大氣中進行。即,於含氧環境 中進行。為於結晶中產生氧缺陷,迄今為止之摻雜函素之 氧化錫粒子的製造中之煅燒通常係於惰性環境中或還原性 環境中進行,與其相反’於本發明中,煅燒係於氧化性環 境中進行。因此’於本發明中,理論上不會藉由煅燒而產 生氧缺陷。即,獲得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成為實質上不 含有氧缺陷者。實質上不含有氧缺陷的摻雜氣之氧化錫粒 子之優點如先前所述。 162872.doc •15· 201246228 以上述方式獲得之摻雜氯之氧化錫粒子被供至例如使用 珠磨機等介質研磨機之麼碎操作中’而調整為特定之粒 徑。塵碎操作後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例如可使其分散於 水或有機溶劑中,而製成單分散之透明分散液。於分散令 例如可使用球磨機或塗料振M器等。作為有機 可使用多元醇、單醇、溶纖劑、卡必醇、剩或該等之混合 溶劑等。該透明分散液中之摻雜氯之氧化錫粒子的濃度: 佳為設為0·1〜50質量%,特別是設為1〜40質量%。該透明 分散液係保存穩定性較高者β該透明分散液藉由例如 中添加黏合劑,可用作油墨原料。 、、 乙 作為上述多元醇,例如可列舉:乙二醇、二乙 „ 醇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丙二醇、丁二二戊: :己一醇、己三醇、丁三醇、3_甲基戊H,3 、 醇例如可列舉:甲醇、乙醇、内醇、 等。作為卡必醇,例Λ 松脂醇'节醇、環己醇 醇、丙氧基乙醇、丁氧基 氣基乙 基乙氧基乙醇、丙氧基、&基乙氧基乙醇'乙氧 等。作為酮,例如可列兴.土乙醇、丁氧基乙氧基乙醇 酮'甲基異丁基酮、-丙V丙酮、甲基乙基酮、二乙基 j 一丙綱醇等。 以上述方式獲得之摻 高之導電性,而應用於與印表:化錫粒子例如可利用其較 感光轉筒、增色#卜•機或影印機相關之帶電链、 CRT(Cathode Ray τ ,電刷等領域;平板顯示器、 W 陰極射線管)、布朗管(、 I62872.doc -16· 201246228 t—)、觸控面板、太陽能電池等領域;塗料、油墨、乳膠 (emulsi〇n)之領域等廣泛之用途中。又,亦可發揮對紅外 光之反料車交高之I點而應用於紅夕卜光屏蔽材料之用途 中。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更為詳細之說明。然 而’本發明之範圍並不受該實施例限制。只要無特別說 明’貝「%」表示「質量〇/〇」。 [實施例1] 將4 5 1 g之氫氧化納溶解於4 9 〇 g之純水中,而製備驗性 水溶液。將其作為八液。另外,於裝有1〇〇 g之純水之2〇〇 ml燒杯中加入5·〇 g之聚乙烯醇(平均聚合度4〇〇〜6〇〇,完全 皂化型,以下稱為「PVA」(p〇lyvinyl a丨c〇h〇丨)),一面加熱 至90 C 面使其溶解,而獲得PVA水溶液《將其作為b 液。進而,向另一燒杯中加入39〇 g之純水,於其中溶解 12.57 g之二氣化錫,而獲得錫水溶液。將其作為匚液❶繼 而,將先前準備之B液全部加入c液中,進行充分混合。 以此種方式獲得母液。將其作為D液。 一面利用攪拌翼攪拌D液,一面加溫至9〇t,利用管泵 將先前準備之A液全部供給於其中。此時之〇液之pH值為 3 4。A液之添加結束後,進行5分鐘熟化。繼而,緩緩供 給於30 g之純水中稀釋0.75 g之3〇%過氧化氫水而成之液(e 液)。其後,進行5分鐘熟化,而獲得二氧化錫前驅物。 使用濾紙(Acivantec公司製造之5C)過濾該前驅物,過濾 162872.doc •17· 201246228 後,加人1升之純水進行通水洗淨。w以上述方式獲得之 濾餅於!升之純水中進行再製㈣淨,並再次進行過滤及 通水洗淨《反覆進行3次該操作而洗淨前驅物粒子。利用 β又疋為120 C之熱風乾燥機’於大氣t將經洗淨之滤餅乾 燥ίο小時後,利用瑪瑙研缽進行壓碎。利用xrf(rigaku 公司製造之zsx primus π)測定該前驅物粒子中之齒素 量,結果含有0.5重量%之C1。利用電爐,於大氣中以 350。。將該前驅物粒子煅燒3小時,而獲得作為目標物之摻 雜氣之氧化錫粒子。 [實施例2] 於實施例1中,在室溫p25t)下進行A液與D液之混 合,且不添加E液(過氧化氫水)。除該等以外,以與實施 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摻雜氯之氧化錫粒子。 [實施例3] 於實施例2中,不添加b液(PVA水溶液)。除此以外,以 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 [比較例1] 本比較例係使過氧化氫之使用量達到大量之例。於實施 例1中,使用於30 g之純水中稀釋75 §之30〇/〇過氧化氫水而 成之液作為E液。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丨相同之方式獲得 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 [比較例2] 本比較例係使前驅物之煅燒溫度達到高溫之例。於實施 例1中’將前驅物之煅燒溫度設為丨〇〇〇。匚χ3小時,除此以 I62872.doc •18- 201246228 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 [比較例3] 於本比較例中’使用高純度化學公司製造之試劑作為氧 化錫粒子。 [評價1] 利用以下方法’對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獲得之氧化錫粒子 測定氣含有率、利用XRD測定之結構鑑定、元素分析(錫 及氧)、利用BET氮吸附法獲得之比表面積、一次粒子之平 均粒徑、壓粉電阻、可見光之總透光率及波長15〇〇 nm下 之紅外光穿透率。將該等結果示於以下表1。又,對實施 例1及比較例3之粒子進行拉曼分光測定。將其結果示於圖 1。拉曼分光測定係以如下方式進行。 [氯含量] 利用Rigaku公司製造之「ZSX Primus II」進行測定。 [XRD測定] •Rigaku公司製造之「RINT TTR ΙΠ」 •於裝置專用之粉末XRD用之玻璃固持器中填充粉末 •測定範圍:2G(deg./CuKa)=5〜80。 •管電壓:50 kV •管電流:300 mA •採樣角度:4°/min [元素分析(錫及氧)] 錫係使用 ICP(SPS-3000/SII Nanotechnology 公司製造)進 行定量。氧係使用氣體分析裝置(EMGA-620/堀場製作所 162872.doc -19- 201246228 公司製造)進行定量。 到100%之原因在於錫 [BET比表面積] 再者,表1中,錫與氧之合計量未達 與氧之分析方法不同。 FI〇wsorb 2300」進行測 .利用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之 定0 •測定粉末量:0.3 g •預脫氣條件:氮氣流通T12Gtxl〇min [一次粒子之平均粒徑] 將由利用上述方法— a dp 法利疋之BET比表面積換算之粒徑 一次粒子之平均粒徑。 … [壓粉電阻] ,使用三菱化學公司製造之L。⑽aPApD_4i,按照四端子 法’對以!力5GG kgf/em2進行壓縮而獲得之樣品測定電 阻。 [可見光之總透光率] 將7.4 g之FT0粒子與6.4 §之市售之丙稀酸系樹脂一起添 加於10 g之曱苯·’丁醇=7:3(質量比)之混合溶液中,繼 而,使用塗料振邀器進行珠粒分散而製備分散液。將該分 散液塗佈於PET膜上’風乾!小時’而形成透明薄膜。利用 電子顯微鏡觀察該薄膜之膜厚,結果為2 μιη。使用日本電 色工業公司製造之透光率測定裝s「NDH•⑽iDp」,對該 薄膜測定總透光率。 [波長1500 nm下之紅外光穿透率] 使用Hltachi High-Technology公s1製造之分光光度計 162872.doc -20- 201246228 U-4000」,對可見光之總透光率之測定中形成的上述薄 膜之紅外光穿透率進行測定。 [拉曼分光測定] 使用日本分光公司製造之雷射拉曼「NRS-2100」,藉由 顯微分析法(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輕合器件) 模式)進行測定。於激發光中’使用波長5 14.5 nm之雷射 (輸出100 mW) ’而測定50〜500 cm-1之範圍,從而獲得光 譜。曝光時間為1 0秒鐘,將累計次數設為2次《將測定試 樣設為顆粒。顆粒係藉由將〇· 1 g之粉末填充於丨〇 #之模具 中’進行1 ton/cm2之壓製而製作。 [評價2] 使用EDS,對實施例1及實施例3以及比較例2中獲得之 氧化錫粒子鑑定氧原子及氣原子之檢測位置。將其結果示 於圖3至圖5。EDS分析係按以下步驟進行。 (1) 準備採取極少量之經充分壓碎之粉末,將其稀釋於乙醇 中而成之稀分散液。利用膠棉膜撈取分散液中之粒子,而 製備 FE-TEM(Field Emission-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〇scope,場發射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測定用之試樣。 (2) 利用FE-TEMk察上述試樣,而決定觀察位置。為決定 測定位f ’而選擇包含單結晶之纟重疊之一個粒子,且選 擇可自結晶軸之c軸方向進行觀察者(本操作係用以避免相 對於觀察面,於垂直方向上混合存在以與〇之操作卜 ⑺如圖2⑷及⑻所示,於氧化錫中之⑽〇之原子間隔變 為最大之<110>方向上進行線分析。 I62872.doc -21- 201246228 EDS之測定裝置及測定條件如下所& ° •FE-TEM裝置名:日本電子公司製造之「JEM_ARM200F」 •EDX檢測器:日本電子公司製造之「SDD型」(液態氣自 由型) •觀察模式:STEM(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掃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模式
.光點大小(spot size)(標稱):1 A
•加速電壓:200 kV
•線分析測定長度:約30 A
•測定步進寬度:約1.4 A 162872.doc -22- 201246228 【ί】 塗膜評價 紅外光穿透 率(%) !2 00 Ό (Ν 〇〇 v〇 <Ν 總透光率 (%) 00 00 in if 為 f Rb/Ra 卜 in 2 cn (Ν PCT壓粉電阻(Ω·αη) |加熱後Rb 1 X 1χ 101 9x1ο1 7χ105 3χ\05 6χ105 加熱前Ra 2x10' °o 2x10* X 1χ 105 4χ105 一次粒子 平均粒徑 (nm) 卜 寸 (Ν (Ν Os (Ν 寸 m- BET比表 面積 (m2/g) 2 卜 (Ν 元素分析 (質量%) (Ν CN (Ν CN (Ν 瓌 00 σ; 00 οο ΟΝ 結構 Sn〇2 Sn02 SnCh Sn〇2 Sn02 Sn〇2 氯含有率 (質量%) Cl=0.5 1 Cl=0.3 1 1 α=ο.3 1 丨未檢測到 未檢測到 未檢測到 1前驅物I 氣含有率 (質量%) Cl=3.8 「Cl=0_5 Π 1 α=ο.5 1 未檢測到 「α=ο·4 1 丨未檢測到丨 I實施例11 β施例2 1 1實施例3 1 比較例2 |比較例3] -23- I62872.doc 201246228 由圖1所示之結果可明確:實施例1之Ft〇粒子於低波數 區域中觀察到拉曼光譜之波峰。該等波峰係於約1〇8 em-i、 約122 cm」、約133 cm·1及約337 cm」之位置上被觀察 到。相對於此,比較例3之粒子中未觀察到此種波峰。再 者,雖於圖1中未表示,但其他實施例中獲得之摻雜氣之 氧化錫粒子中亦觀察到與實施例1相同之拉曼光譜。 又,由圖3至圖5所示之結果可明確:於實施例丨及實施 例3之FTO粒子中,〇之檢測位置卜與以之檢測位置屮大致 一致,從而暗示C1固溶於氧化錫中之〇之位置上。相對於 此,於比較例2之粒子中’在〇之檢測位置pi上未檢測到 α。 進而,由表1所示之結果可明確:於實施例中獲得之摻 雜氣之氧化錫粒子導電性較高,可見光之穿透率較高, 又,比表面積較大。進而可知PCT之結果亦良好。再者, 比較例2及3因不具有氧缺陷,故pcT之結果良好,但應注 意如下情形··因不具有氧缺陷而導致電阻本身較高。:: 比較例2及3因BET比表面積較小(即粒徑較大)而導致塗膜 之總透光率變低。 、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於實施例1A比較例3中獲得之氧化錫粒子之拉曼 圃保表示於藉 氯之氧化錫粒子中的0及。之檢測位置時,決定測定區起 之方法的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像’圖2(b)係圖2⑷所示之鱗 162872.doc •24- 201246228 分析方向之模式圖。 圖3(a)及(b)係表示顯示於實施例1中獲得之摻雜氯之氧 化錫粒子中的〇及C1之檢測位置的能量分散χ射線分光法 之分析結果之圖。 ‘圖4(a)及(b)係表示顯示於實施例3中獲得之摻雜氯之氧 化錫粒子中的〇及C1之檢測位置的能量分散χ射線分光法 之分析結果之圖。 圖5(a)及(b)係表示顯示於比較例2中獲得之摻雜氯之氧 化錫粒子中的Ο及C1之檢測位置的能量分散χ射線分光法 之分析結果之圖。 162872.doc •25·

Claims (1)

  1. 201246228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種t雜氣之氧化錫粒子,其特徵在於具有如下結構: 於拉曼光譜測定φ,+ , 在至少 l〇8±5 cm.1、122±5 cm-1 及 133±5 cnT1處顯示波峰。 2·如請求項1之摻雜氯之氧化錫粒子,其中進而於337±10 cm處觀察到拉曼光譜之波峰。 3· 一種摻雜氯之氧化錫粒子,其特徵在於:藉由能量分散 射線刀《法對。及。進行分析時於〇之檢測強度a之 平句:aAVG及最大值〜以滿足最大值〈平均值〜ν〇χ3 的測定區域中’ 0之檢測強度a為該測定區域中之〇之檢 測強度的最大彳g Μ ΑΧ之1 /5以下之檢測位置p、與Cl之檢 d強又b為該測疋區域中之C1之檢測強度的最大值 之1/2以下之檢測位置9大致一致。 4·如請求項1或3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其比表面積為 10〜300 m2/g。 5·如請求項】或3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其一次粒子之平 均粒徑為1〜5〇〇〇 nm。 6. 如請求項…之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其實質上 氧缺陷。 7. 如請求項】之摻雜氯之氧化錫粒子,其中藉由能量分散χ 射線分光法對〇及C1進行分析時,於〇之檢測強度&之平 均:?VG及最大值aMAX滿足最大值、χ<平均值a·”的 測疋區域中,〇之檢測強度a為該測定區域中之0之檢測 強度的最大值3隨之1/5以下之檢測位置p、與〇之檢測 I62872.doc 201246228 強度b為該測定區域中之Ci之檢測強度的最大值bMAX之 1 /2以下之檢測位置q大致一致。 8· 一種摻雜氣之氧化錫粒子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於 水中混合氣化錫(II)與鹼性化合物,而生成含有氣之錫 之沈澱物’並將該沈澱物於含氧環境下進行煅燒。 9.如請求項8之製造方法,其進而混合具有羥基之有機化 合物。 162872.doc
TW101108953A 2011-03-16 2012-03-15 Chlorine-doped tin-oxide particl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TW20124622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8411 2011-03-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6228A true TW201246228A (en) 2012-11-16

Family

ID=46830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8953A TW201246228A (en) 2011-03-16 2012-03-15 Chlorine-doped tin-oxide particl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344336A1 (zh)
JP (1) JPWO2012124499A1 (zh)
TW (1) TW201246228A (zh)
WO (1) WO201212449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6258B (zh) * 2013-10-25 2016-11-01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Conductive p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11981B2 (ja) * 2011-01-19 2015-05-07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酸化スズ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6098399A1 (ja) * 2014-12-19 2016-06-23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ハロゲン含有酸化スズ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096796T3 (es) * 1992-04-25 1997-03-16 Merck Patent Gmbh Pigmento conductor de la electricidad.
JP3456540B2 (ja) * 1993-06-14 2003-10-14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超微粉二酸化スズの製造方法
JP5058580B2 (ja) * 2006-12-19 2012-10-24 石原産業株式会社 二酸化スズ前駆体粒子の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JP5301370B2 (ja) * 2008-07-02 2013-09-25 石原産業株式会社 酸化スズ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1010631A1 (ja) * 2009-07-21 2011-01-27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酸化スズ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6258B (zh) * 2013-10-25 2016-11-01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Conductive p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24499A1 (ja) 2012-09-20
US20130344336A1 (en) 2013-12-26
JPWO2012124499A1 (ja) 2014-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uo et al. Simple route to (NH 4) x WO 3 nanorods for near infrared absorption
JP5589214B2 (ja) Ito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透明導電材用塗料、並びに透明導電膜
TW201245046A (en) Fluorine-doped tin-oxide particl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9273073B2 (en) Tin dioxide nanopartcl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Nasser et al. Production of acceptor complexes in sol-gel ZnO thin films by Sb doping
TWI379318B (zh)
Larquet et al. Band gap engineering from cation balance: the case of lanthanide oxysulfide nanoparticles
JPWO2011010631A1 (ja) 酸化スズ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Basri et al. Tailoring electronics structure, electr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ynthesized transition metal (Ni)-doped ZnO thin film
TW201246228A (en) Chlorine-doped tin-oxide particl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Mishra et al. Influence of In doping on the structural, photo-luminescence and alcohol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nO2 nanoparticles
Fomekong et al. Coprecipitation of nickel zinc malonate: A facile and reproducible synthesis route for Ni1− xZnxO nanoparticles and Ni1− xZnxO/ZnO nanocomposites via pyrolysis
Zhou et al. Aluminum-doped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with tunable near-infrared absorption/reflectance by a simple solvothermal process
JP2011100710A (ja) 導電性微粒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導電性微粒子
Madhuri et al. Synthesis and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tuning of PVA-Sm2O3 nanocomposite films for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Sangani et al. Low temperature Au induced crystallization of titanium dioxide thin films for resistive switching applications
Razeghizadeh et al. Effects of sol concentration on the structur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SnO2 nanoparticle
Benrabah et al. Sol-ge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mony doped tin oxide (ATO) powders and thin films
US8916070B2 (en) Tin oxide particle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5514436B2 (ja) 酸化錫層を有する白色導電性粉末の製造方法
WO2012014337A1 (ja) インジウム錫酸化物粉末、その製造方法、透明導電性組成物、及びインジウム錫水酸化物
Kumar et al. Tin Oxide Nanoparticles: A Review
Mishra et al. Low-cost processing of pure and Al-doped capped ZnO nano powder for industry scale applications.
JP5885507B2 (ja) インジウム錫酸化物粉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70051833A (ko) 전기적 특성이 우수한 ito 투명도전막의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