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45265A - Polycyclic condensed ring compound, polycyclic condensed ring polymer, and organic thin film comprising same - Google Patents

Polycyclic condensed ring compound, polycyclic condensed ring polymer, and organic thin film comprising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45265A
TW201245265A TW101103099A TW101103099A TW201245265A TW 201245265 A TW201245265 A TW 201245265A TW 101103099 A TW101103099 A TW 101103099A TW 101103099 A TW101103099 A TW 101103099A TW 201245265 A TW201245265 A TW 20124526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formula
condensed ring
carbon atoms
polycyclic conden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3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hiro Miura
Shinya Ota
Koji Hirano
Tetsuya Satoh
Masato Ueda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Univ Osak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Univ Osaka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245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526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5/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95/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95/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1/1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1/12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derived from five- or six-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other than imides
    • C08G61/12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derived from five- or six-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other than imides derived from five-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8G61/1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derived from five- or six-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other than imides derived from five-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ith a five-membered ring containing one sulfur atom in the r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0/00Organi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ganic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K1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10/82Electrodes
    • H10K10/84Ohmic electrodes, e.g. source or drai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H10K85/113Hetero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sulfur or selene, e.g. polythioph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H10K85/115Polyfluorene;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10Definition of the polymer structure
    • C08G2261/12Copolymers
    • C08G2261/124Copolymers altern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2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24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condensed
    • C08G2261/3243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condensed containing one or more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heteroatom, e.g. benzothiop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40Polymerisation processes
    • C08G2261/41Organometallic coupling reactions
    • C08G2261/414Stille rea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50Physical properties
    • C08G2261/51Charge transpor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90Applications
    • C08G2261/92TFT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0/00Organi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ganic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K10/40Organic transistors
    • H10K10/46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OTFT]
    • H10K10/462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 H10K10/466Lateral bottom-gate IGFETs comprising only a single g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10/00Organi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ganic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K10/40Organic transistors
    • H10K10/46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OTFT]
    • H10K10/462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 H10K10/481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gate conductors
    • H10K10/482Insulated 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GF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gate conductors the IGFET comprising multiple separately-addressable gate electrod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And Polymers With Carbon-To-Carbon Bonds (AREA)
  • Heterocyclic Carbon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Having Oxygen Or Sulfur (AREA)

Description

201245265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多環縮環化合物、多環縮環聚合物 及含此等之有機薄膜'以及具備該有機薄膜之有機薄膜元 件及有機薄膜電晶體。 【先前技術】 含有具電荷(係指電子或電洞,以下相同)輸送性之 有機材料的薄膜,期待應用於有機薄膜電晶體、有機太陽 能電池、光感應器等之有機薄膜元件。因此,進行各種檢 討可形成如此薄膜之有機P型半導體材料(係表示電洞輸 送性)或有機η型半導體材料(係表示電子輸送性)。 作爲有機Ρ型半導體材料係除低聚唾吩、聚噻吩等之 具有噻吩環之化合物外,進行檢討具有經交聯的構造之聚 噻吩或梯型芴(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美國專利申請公開2004/1 86266號說明書 【發明內容】 上述具有電荷輸送性之有機材料,藉由溶解於溶劑等 而進行塗佈,具有可簡單地形成有機薄膜之優點。然而, 爲得到具有高特性之有機薄膜元件時,必須在作爲有機薄 -5- 201245265 膜之狀態下具有闻的電荷輸送性,惟如上 電荷輸送性的有機材料,在形成有機薄膜 的電荷輸送性之情形亦不在少數。此係被 送性高的構造之習知有機材料,由於對溶 故於形成有機薄膜時不易形成均質膜,是 因此’本發明係有鑑於前述情形者, 揮高的電荷輸送性之構造,同時對溶劑之 多環縮環聚合物爲目的。另外,本發明係 到多環縮環聚合物之多環縮環化合物、含 物或多環縮環化合物之有機薄膜、具備該 薄膜電晶體等之有機薄膜元件爲目的。 爲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多環縮環 爲具有以式(1)表示的構造單位。 述構造之具有高 時,無法得到高 認爲具有電荷輸 劑之溶解性低, 其一個原因。 以提供具有可發 溶解性亦優異的 以提供可適合得 有多環縮環聚合 有機薄膜之有機 聚合物,其特徵 [化1]
[式(1)中,X1及X2係各獨立地爲氧原 原子;R1及R2係各獨立地爲鹵素原子、 鏈狀 '支鏈狀或環狀碳數1〜30之烷基、 狀或環狀碳數1〜30之烷基的非烷基、可 數6〜60的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 子、硫原子或硒 不飽和烷基、直 含直鏈狀、支鏈 具有取代基之碳 4〜60的雜環基 -6- 201245265 IR1及R2中至少一方係表示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 數1〜30的烷氧基、或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 30的烷硫基。R3及R4係各獨立地表示1價基;s、t、R3 及R4各爲複數個時,此等可相同或各不相同;R。係表示 氫原子或1價基,RQ爲複數個時,此等可相同或各不相同 ;m、n、s、t及r係各獨立地爲〇〜2之整數]。 如此之本發明之多環縮環聚合物,由於具有複數個環 彼此經縮合的構造,而具有高的π共軛平面性,故爲可發 揮高的電荷輸送性之構造。而且,該多環縮環聚合物由於 具有至少1個特定的取代基作爲R1與R2,特別是特定的 烷氧基或特定的烷硫基作爲R1與R2,故亦具有對溶劑之 高溶解性。而且’依據本發明之多環縮環聚合物,可藉由 塗佈而良好地形成均質的薄膜,可得到起因於該構造之高 的電荷輸送性。 上述本發明之多環縮環聚合物,於式(1)中X1及X2 以硫原子較佳。具有該構造時,多環縮環聚合物可發揮更 高的電荷輸送性。 另外,於式(1)中R1與R2以直鏈狀、支鏈狀或環 狀之碳數1〜30的烷硫基較佳。藉此,可得更爲優異的對 溶劑之溶解性。 本發明之多環縮環聚合物,以更進一步具有以式(3 )表示的構造單位較佳。藉此,可得更高的電荷輸送性及 對溶劑之溶解性。 201245265 [化2] ~f Ar+ (3) [式(3 )中,Ar1係表示可具取代基之芳香族烴基或可具 取代基之雜環基]。 於以式(3)表示的構造單位中,Ar1爲以式(4)表 示之基較佳。藉此,可得更爲優異的電荷輸送性。特別是 式(4)中之Z1以式(ii)表示之基爲宜。 [化3] R5 R6
[化4] (4) 、0〆·· (!) ... (jj) · (iii) …(iv)
(v) 〇八〇 ·· H
· Ox) [式(4)中,R5及RM系各獨立地爲氫原子、鹵素原子或i 儐基,R5及R6亦可互相鍵結形成環;Z>係表示以式(i ) 袠示之基、以式(Π)表示之基 '以式(iii)表示之基、 以式(iv)表示之基、以式(v)表示之基、以式(vi)表 希之基、以式(vii)表示之基、以式(;viii)表示之基或 201245265 以式(ix)表示之基中的任一基(下述中相同的記載以「 式(i)〜(ix)中之任一基」表示)。 式(vii) 、 ( viii )及(ix )中,R7、R8、R9 及 R10 係各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1價基,且R7及R8 亦可互相鍵結形成環;此外,以式(v i i i )表示的基亦可 左右反轉] 另外,本發明係提供以式(5 )表示之多環縮環化合 物。 [化5]
[式(5 )中’ X1及X2係各獨立地爲氧原子、硫原子或硒 原子;R1及R2係各獨立地爲鹵素原子、不飽和烷基、直 鏈狀' 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1〜30之烷基、含直鏈狀、支 鏈狀或環狀之碳數1〜30之烷基的非烷基、可具取代基之 碳數6〜60的芳基、或可具取代基之碳數4〜60的雜環基 IR1及R2中至少一方係表示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 數1〜30的烷氧基、或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 30的烷硫基;R3及R4係各獨立地爲1價基;s、t、R3及 R4各爲複數個時,此等可相同或各不相同;RG係表示氫 原子或1價基,RQ爲複數個時,此等可相同或各不相同; -9- 201245265 Y1及Y2係各獨立地爲氫原子、鹵素原子 '碳數1〜30 烷基、可具取代基之碳數6〜60的芳基、可具取代基之 數4〜60的雜環基、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磺酸酯基 芳基磺酸酯基、芳基烷基磺酸酯基、烷基錫烷基、芳基 烷基、芳基烷基錫烷基、硼酸酯殘基、锍甲基、鳞甲基 膦酸酯甲基、單鹵化甲基、硼酸殘基、甲醯基或乙烯基 m、n、s、t及r係各獨立地爲0〜2之整數]。 本發明之多環縮環化合物,亦可爲以式(7)表示 化合物。該多環縮環化合物由於亦含有與上述之多環縮 化合物相同的構造,故爲用以得到本發明之多環縮環聚 物時之適合的化合物,具有高的電荷輸送性及高的對溶 之溶解性。 (7) [式(7)中’X1及X2係各獨立地爲氧原子、硫原子或 原子;R1及R2係各獨立地爲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 數1〜30之烷基、含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 之烷基的非烷基、可具取代基之碳數6〜60的芳基、或 具取代基之碳數4〜60的雜環基;R1及R2中至少一方 表示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1〜30的烷氧基、或 之 碳 、 錫 之 環 合 劑 [化6]
硒 碳 30 可 係 直 -10- 201245265 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1〜30的烷硫基;R3及R4係 各獨立地爲1價基,R3及R4各爲複數個時,此等可相同 或各不相同;R0係表示氫原子或1價基,RG爲複數個時 ,此等可相同或各不相同;Y5及Y6係各獨立地爲氫原子 、鹵素原子、碳數1〜30之烷基、可具取代基之碳數6〜 60的芳基、可具取代基之碳數4〜60的雜環基、羧基、烷 氧基羰基、烷基磺酸酯基、芳基磺酸酯基、芳基烷基磺酸 酯基、烷基錫烷基、芳基錫烷基、芳基烷基錫烷基、硼酸 酯殘基、锍甲基、鱗甲基、膦酸酯甲基、單鹵化甲基、硼 酸殘基、甲醯基或乙烯基:Ar2及Ar3係各獨立地爲可具 取代基之2價芳香族烴基或可具取代基之2價雜環基;m 、n、s、t及r係各獨立地爲0〜2之整數;u及v係各獨 立地爲〇或1,且u + v爲1以上]。 上述本發明之多環縮環化合物,具有聚合活性基作爲 此等具有的以Y1、Y2、Y5及Y6表示之基時,藉由聚合可 容易形成本發明之多環縮環聚合物。因此,爲得到本發明 之多環縮環聚合物時,作爲適合的原料化合物極爲有用。 而且,本發明之多環縮環化合物中含有以式(7)表示之 構造單位的多環縮環化合物,具有電荷輸送性高的構造, 且對溶劑之溶解性優異,故其本身作爲具有電荷輸送性之 材料極爲有用,可適用於有機薄膜元件。 於上述本發明之多環縮環化合物中,於式(5)或式 (7 )中X1及X2以硫原子較佳。藉此,多環縮環化合物 或由此等所得的多環縮環聚合物之電荷輸送性變得更佳。 -11 - 201245265 此外,於式(5)或式(7)中,R1及R2係以各獨立 地爲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1〜30之烷硫基較佳。 藉此’可使電荷輸送性或對溶劑之溶解性變得更佳。 另外,本發明提供一種含有上述本發明之多環縮環聚 合物或多環縮環化合物的有機薄膜。該有機薄膜由於使用 上述本發明之多環縮環聚合物或多環縮環化合物而得到, 故幾乎爲均質的膜,因此,可充分地發揮多環縮環聚合物 或多環縮環化合物原有的高電荷輸送性。 此外’本發明係提供具備上述本發明之有機薄膜的有 機薄膜元件、特別是有機薄膜電晶體。此等之有機薄膜元 件及有機薄膜電晶體’由於具備具有高電荷輸送性之有機 薄膜,故作爲元件亦具有優異的特性。 [發明效果] 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具有可發揮高電荷輸送性之 構造’同時對溶劑之溶解性亦優異的多環縮環聚合物。此 外’可提供一種電荷輸送性及對溶劑之溶解性優異,同時 適合作爲得到多環縮環聚合物時之原料化合物的多環縮環 化合物,或含有多環縮環聚合物或多環縮環化合物之有機 薄膜’以及具備該有機薄膜之有機薄膜電晶體等的有機薄 膜元件。 【實施方式】 於下述中,視其所需參照圖面且詳細地說明本發明適 -12- 201245265 合的實施形態。而且,於圖面中同一構成元件附加同一符 號,且省略重複的說明。另外,上下左右等之位置關係若 沒有特別的指明,係以圖式所示之位置關係爲基準者。此 外,圖式之尺寸比例不受圖示之比例所限制。 [多環縮環聚合物] 首先,說明有關適合的實施形態之多環縮環聚合物。 較佳的實施形態之多環縮環聚合物,係具有以上述式(1 )表示之構造單位者。此處,多環縮環聚合物之「構造單 位」,係指構成該聚合物之主鏈的構造單位。而且,「聚 合物」係指具有至少2個之該「構造單位」者,通常包含 分類爲低聚物或聚合物之兩者。 於下述中,說明有關以式(1)表示之構造單位的適 合構成。首先,一般式(1)中之X1及X2係各獨立地爲 氧原子、硫原子或硒原子,以硫原子較佳。而且,X1及 X2爲相同的原子時,由於容易製造多環縮環聚合物,故較 佳;兩者爲硫原子時,由於可得更高的電荷輸送性,故更 佳。 而且,由於R1及R2對溶劑之溶解性變高,以含有直 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1〜30之烷基,及直鏈狀、支 鏈狀或環狀之碳數1〜30之烷基的非烷基較佳。此處,含 有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1〜30之烷基的非烷基, 爲除烷基以外之取代基,於該構造中具有直鏈狀、支鏈狀 或環狀之碳數1〜30之烷基的基;於下述中,相同的表現 -13- 201245265 具有相同的意思。R1與R2中之至少一方以含有直鏈狀 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1〜30之烷基的非烷基較佳,以直 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1〜30之烷氧基、或直鏈狀、 鏈狀或環狀之碳數1〜30之烷硫基更佳,以直鏈狀、支 狀或環狀之碳數1〜30之烷硫基最佳。藉此,可提高多 縮環聚合物所致之分子間之相互作用,可得更高的電荷 送性之傾向。R1與R2兩者爲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 數1〜30之烷硫基時,可容易製造多環縮環聚合物。 此外,於R1與R2中含有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 數1〜30之烷基、及含有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 〜30之烷基的非烷基之烷基,以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 碳數3〜24之烷基較佳,以直鏈狀或支鏈狀之碳數6〜 之烷基更佳》惟爲使分子間之配列更佳時,以直鏈狀之 基較佳;而爲提高對有機溶劑之溶解性時,以支鏈狀之 基較佳,此等可視期望的特性予以選擇。而且,R1與 爲相同的基時,由於容易製造多環縮環聚合物,故更佳 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 丁基、第3 丁基、3-甲基丁基、戊基、己基、2-乙基己 、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 烷基、十五烷基、3,7-二甲基辛基、3,7,11-三甲基十二 基。此等之烷基中部分或全部的氫原子可被鹵素原子取 ,所取代的鹵素原子以氟原子較佳。 另外,含有烷基之非烷基係指含有烷基及碳原子以 之原子的基、以及含有烷基及不飽和鍵之基。含有烷基 鏈 支 鏈 環 輸 碳 碳 1 之 20 烷 烷 R2 〇 異 基 四 院 代 外 之 -14- 201245265 非院基的碳數,以1〜30較佳,以3〜24更佳,以6 最佳。含有烷基之非烷基例如烷氧基、烷硫基、院達 基、院基-炔基、院基苯基、院氧基苯基、院硫基苯 烷氧基羰基、烷硫基羰基、烷基甲矽烷基及烷胺基。 ’以院氧基、院硫基較佳,以院硫基更佳。而且,非 中所含的烷基可舉例與上述相同者。 碳數6〜60之芳基亦可爲具有取代基之取代芳基 芳基爲取代芳基時,具有碳數6〜60之芳基的取代基 數以1〜20較佳,其取代基之數以4個更佳。芳 如苯基、1·萘基、2-萘基或此等之氫原子中至少—個 數1〜12之院基取代者。例如,苯基中至少—個之氨 被碳數1〜12之烷氧基取代的取代苯基.、苯基中至少 之氫原子被1〜12之烷基取代的取代苯基、^萘基、 基等。其中,以碳數6〜20之芳基較佳,苯基中至少 之氫原子被碳數1〜12之烷氧基取代的取代苯基、及 中至少一個之氫原子被碳數1〜12之院基取代的取代 更佳。 碳數3〜60之雜環基’以由縮環構造與—個鍵鍵 1價雜環基較佳。雜環基亦可爲具有取代基之取代雜 。該雜環基爲取代雜環基時,碳數3〜60之雜環基具 取代基之碳數以1〜20較佳,其取代基之數以1〜4 佳。雜環基例如噻吩基、吡咯基、呋喃基、耻陡基或 之至少一個氫原子被碳數1〜12之烷基取代者。例如 基中至少一個氣原子以碳數1〜12之院基取代的取代 〜20 S -烯 基、 其中 烷基 。該 的碳 基例 被碳 原子 一個 2-萘 一個 苯基 苯基 結的 環基 有的 個更 此等 噻吩 噻吩 -15- 201245265 基、吡咯基、呋喃基、吡啶基、吡啶基中至少一個氫原子 被碳數1〜12之烷基取代的取代吡啶基等。其中,以碳數 3〜20之1價雜環基較佳,以噻吩基、噻吩基中至少一個 氫原子被碳數1〜12之烷基取代的取代唾吩基、吡啶基、 及吡啶基中至少一個氫原子被碳數1〜12之烷基取代的取 代吡啶基更佳。再者,雜環基係指於具有環狀構造之有機 基中,構成環之至少一個原子爲雜原子之基。 以R3與R4表示的1價基,例如烷基、烷氧基、烷硫 基、氟化烷基、氟化烷氧基、氟化烷硫基、芳基、芳胺基 、1價雜環基等。此等之1價基亦可進一步具有取代基者 。作爲以R3與R4表示的1價基之烷基、烷氧基、烷硫基 、芳基、1價雜環基,係與有關上述W與R2中例示爲此 等基者爲相同的基。而且,氟化烷基、氟化烷氧基、氟化 烷硫基爲上述烷基、上述烷氧基、上述烷硫基中之一個以 上的氫原子被氟原子取代者,另外,芳胺基例如上述芳基 被胺基取代者。以R3與R4表示的1價基,其中以烷基、 烷氧基、氟化烷基、氟化烷氧基、芳基、芳基胺基較佳, 以烷基、芳基更佳。s、t、m及η皆爲2時,R3與R4在 分子中含有複數個,此時,複數個R3、R4可相同或各爲 不同。惟爲容易製造多環縮環聚合物時,R3彼此之間、R4 彼此之間、或R3與R4之組合以相同的基較佳。 此外,s及t以1或2較佳。藉此,可更爲提高對溶 劑之溶解性。 以RG表示的1價基,例如烷基、烷氧基、烷硫基、 -16- 201245265 氟化烷基、氟化烷氧基、氟化烷硫基、芳基、5 價雜環基等。其中’以烷基、烷氧基、氟化烷基 氧基、芳基,芳胺基較佳,以烷基、芳基更佳。 示的1價基中之此等的基,亦可列舉例如與有關 之此等基所例示者相同的基。而且,以表示; 係與以R3及R4表示之1價基時相同地,亦可爲 而可進一步具有取代基者。r爲0〜2之整數,以 佳。 於式(1)中,m及η係各獨立地爲0〜2之 m + n成爲〇、1、2或4之組合較佳,以m + n爲0 足此等之條件時,會有更爲提高多環縮環聚合物 動度的傾向。 適合的實施形態之多環縮環聚合物,除上劲 )表示的構造單位外,以更進一步具有以上述玄 示的構造單位較佳。藉由適當含有以式(3)表 胃{立’可在廣泛的範圍內變化對溶劑之溶解性, 熱特性或電子特性,變得容易得到期望的特性。 此時,多環縮環聚合物,以式(1)表示的 '與以式(3 )表示的構造單位之含有比例,相 100莫耳而言,後者以10〜1000莫耳較佳,相 100莫耳而言,後者以25〜400莫耳更佳,相 100莫耳而言,後者以50〜200莫耳最佳。滿足 ί牛# ’可得高的電荷移動度,同時可更爲容易提 各特性。 歹胺基、1 、氟化烷 以V表 R3 及 R4 之1價基 視其構造 〇或2較 整數,以 更佳。滿 之電荷移 I以式(1 ζ ( 3 )表 示的構造 或機械、 構造單位 對於前者 對於前者 對於前者 此等之條 高上述之 -17- 201245265 於式(3)中,Ar1爲可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烴基或可 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兩相鄰的構造單位與各經由單鍵鍵 結,合計具有2個鍵結鍵之2價芳香族烴基或2價雜環基 較佳。此處,2價芳香族烴基係指自苯環或多環縮環除去 2個氫原子之殘留原子團》2價芳香族烴基以碳數6〜60 較佳,以碳數6〜20更佳。多環縮環例如萘環、蒽環、四 烯環、五烯環、吡喃環、茈環、芴環。 2價芳香族烴基亦可具有取代基。此時,上述適合的 2價芳香族烴基之碳數中不包含取代基之碳數。取代基例 如鹵素原子 '飽和或不飽和烴基、芳基、烷氧基、芳氧基 、1價雜環基、胺基、硝基、氰基等。作爲此等取代基之 飽和烴基、例如與上述R1與R2之烷基所例示者相同的基 ,不飽和烴基例如乙烯基、1-丙烯基、烯丙基、炔丙基、 異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等,以乙烯基較佳。而且 ,芳基、烷氧基、1價雜環基例如各與有關R1與R2中例 示爲此等基者爲相同的基,芳氧基例如在氧基(-0·)上 鍵結相同的芳基者。 另外,2價雜環基係指自雜環式化合物除去2個氫原 子而殘留的原子團。2價雜環基以碳數爲3〜60較佳,以 3〜20更佳。此處,雜環式化合物係指於具有環式構造之 有機化合物中,構成環之原子除碳原子外,且在環內含有 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磷原子、硼原子、矽原子等之 雜原子者。雜環式化合物例如噻吩、噻吩并噻吩、二噻吩 并噻吩、4個或5個噻吩環縮環的化合物、苯并噻吩、苯 -18- 201245265 并二噻吩、二苯并噻吩、環戊二噻吩'吡咯、吡啶、苯并 噻二唑、嘧啶、吡嗪、三嗪,以噻吩、乙噻吩并噻吩、二 噻吩并噻吩、環戊二噻吩、苯并噻二唑較佳。 2價雜環基亦可具有取代基,惟上述的2價雜環基之 碳數中不包含取代基之碳數。取代基例如鹵素原子、飽和 或不飽和烴基、芳基、烷氧基、烷硫基'芳氧基、1價雜 環基、胺基、硝基、氰基等。此等之取代基可與上述2價 芳香族烴基具有的取代基相同者》 2價芳香族烴基或2價雜環基,以由自苯環、戊烯環 、吡喃環或芴環除去2個氫原子而殘留的原子團而形成之 基更佳。 以式(3 )表示的構造單位之以Ar1表示的基,以上 述式(4)表示的基更佳。多環縮環聚合物於構造單位中 含有該基時’可容易得到更爲優異的對溶劑之溶解性或電 荷輸送性。 式(4)中之Z1係以上述式(i)〜(ix)表示的基中 之任一基較佳’以式(ii ) 、( vii )表示的基中之任一基 更佳’以式(ii )表示之基最佳。Z1爲以式(i ) 、( ii ) 或(iii)表示之基時,以式(4)表示的基各具有噻吩環 '呋喃環或吡咯環之構造。此等之環' 特別是噻吩環,由 於具有適當的電性性質,可發揮各種的電性特性。 而且’R5〜R1Q係各獨立地爲氫原子、鹵素原子或1 價基’ R5與R6、或R7與R8爲1價基時,此等可互相鍵 結形成環。以R5〜R1(>表示的1價基,以具有直鏈狀或支 -19- 201245265 鏈狀低分子鏈之基及1價環狀基較佳。此外,1價 可爲單環及縮合環中之任一環,可爲烴環及雜環中 環,亦可爲飽和環及不飽和環中之任一環,可更進 有取代基。此等之1價基,可爲電子供應基,亦可 吸引基。 其中,R5〜R1()之1價基以具有低分子鏈之碳 20的低分子鏈之基、環狀基之構成原子數爲3〜60 基較佳。具體而言,以飽和或不飽和烴基、羥基、 、醯氧基(IUPAC名:烷醯氧基)、胺基、氧胺基 基、二烷胺基、醯胺基(IUPAC名:烷醯胺基)、 硝基、磺基、以1個以上之鹵素原子取代氫原子之 烷氧基磺醯基(惟烷基部分中含有的1個以上之氫 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烷基磺醯基(惟烷基部分中 1個以上之氫原子亦可被鹵素原子取代)、胺磺醯 基胺磺醯基、羧基、胺基甲醯基、烷基胺基甲醯基 、烷氧基羰基更佳。 於上述之1價基中,飽和烴基(即烷基)以碳 20之飽和烴基較佳。例如以甲基、乙基、正丙基、 、正丁基、異丁基、第2 丁基或第3 丁基較佳。而 述之1價基中,在構造中含有烷基之基(烷氧基、 、烷氧基羰基等)之烷基,亦以與上述烷基相同的 p 不飽和烴基係以碳數1〜20之不飽和烴基較佳 乙烯基、1_丙烯基、烯丙基、炔丙基、異丙烯基、 環狀基 之任一 —步具 爲電子 數1〜 之環狀 烷氧基 、烷胺 氰基、 烷基、 原子亦 含有的 基、烷 、醯基 數1〜 異丙基 且,上 烷胺基 基較佳 。例如 1-丁烯 -20- R1
201245265 基、2-丁烯基等,以乙烯基較佳。 醯基(IUPAC名:烷醯基)係以碳數1 佳。較佳的醯基例如以RC ( =0 )-表示的基 或烷基)。此時,醯基之碳數中亦包含羰基 基(IUPAC名:甲垸醯基)爲碳數1之院醯 甲醯基(IUPAC名:甲烷醯基)、乙醯基( 烷醯基)、丙醯基(IUPAC名:丙烷醯基) IUPAC名:異丁烷醯基)、戊醯基(IUPAC )、異戊醯基(IUPAC名:3-甲基丁烷醯基 在構造中含有醯基之基(醯氧基、醯胺基等 相同。較佳的醯基例如甲醯基、乙醯基。另 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 具有上述構造之本實施形態的多環縮環 具有以式(9)〜(21)表示的構造者爲宜 式(9)〜(21)中之各符號的基,皆與上 符號之基同義。而且,Ar11係與Ar1同義, 同之基,亦可爲不同的基。k及k’爲0〜65 2之整數較佳。另外,下述構造中存在有複 時,相同符號之基彼此間可各相同,亦可各 [化7] (9) 〜20之醯基較 (R爲氫原子 碳。例如甲醯 :基。醯基例如 IUPAC名:乙 、異丁醯基( 名:戊院酸基 )等。另外, )中之醯基亦 外,鹵素原子 聚合物,係以 。而且,具有 述說明的相同 可爲與此等相 :整數,以0〜 數個相同符號 不同。 -21 - 201245265 [化8]
[化 10] (11)
(12)
-22- 201245265
[化 14]
Ar1- (16) [化 15]
-23- (19)201245265 [化 17]
[化 18]
(20)
多環縮環聚合物之末端基,例如氫原子、氟原子、烷 基' 烷氧基、醯基、胺基酮基、芳基、1價雜環基(部分 或全部鍵結於此等基之氫原子亦可被氟原子取代)、具有 α_氟酮構造之基、或其他的電子供應基及電子吸引基等。 其中,以烷基、烷氧基、芳基及1價雜環基較佳。而且, 末端基以具有與主鏈之共軛構造連續的共軛鍵結者較佳。 該末端基例如經由主鏈與碳-碳鍵鍵結的芳基及1價雜環 基。此外,作爲此等末端基之烷基、烷氧基、芳基、丨價 雜環基,例如與有關上述之R1與R2的基所例示相同的基 -24- 201245265 ,醯基例如與上述R5〜R1()之醯基相同的基。 另外,多環縮環聚合物之末端基例如聚合活性基。具 有聚合活性基作爲末端基時,該多環縮環聚合物亦可進一 步使用作爲爲得到高分子量之多環縮環聚合物時的前驅體 。使用作爲該前驅體時,多環縮環聚合物以在分子內具有 2個聚合活性基較佳。 聚合活性基例如鹵素原子、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 磺酸酯基、芳基磺酸酯基、芳基烷基磺酸酯基、在錫原子 上鍵結有1〜3個烷基之烷基錫烷基、在錫原子上鍵結有1 〜3個芳基之芳基錫烷基、在錫原子上鍵結有1〜3個芳基 烷基之芳基烷基錫烷基、硼酸酯殘基、毓甲基、鱗甲基、 磷酸酯甲基、單鹵化甲基、硼酸殘基(以-b(oh)2表示的 基)、甲醯基、乙烯基等。此等之聚合活性基中含有的烷 基、烷氧基、芳基,例如與有關上述R1及R2之此等基所 例示相同的基。於聚合活性基中,以鹵素原子、烷基錫烷 基、硼酸酯基較佳。此處,硼酸酯殘基爲具有硼酸酯之硼 原子具有的1個鍵結被取代成取代用鍵結之構造的1價基 ,例如式(100a )〜(10 0d )表示的基。 [化 20] /〇c2h5 B 〇C2H5 (100b) •CH3 ch3 CH,
(100d) OCH3 /
-B ——B \ och3 (100c) (100a) 而且,使用多環縮環聚合物作爲有機薄膜時,聚合活 -25- 201245265 性基直接殘留作爲末端基時,由於恐會降低形成有機薄膜 元件時之特性或耐久性,故亦可以安定基保護聚合活性基 0 多環縮環聚合物爲具有以式(22)〜(37)表示的構 造者,由於可兼具更高的電荷移動度及優異的對溶劑之溶 解性,故更佳。 [化 21] H2SC12、
[化 22]
[化 23] H25C12
26- (25) 201245265 [化 24] H25C12
[化 25] Η25(^2
〇 R
[化 26] (26) Η25(^2
S R
(27) [化 27] H25C12
R11 (28) -27- 201245265 [化 28] R10
R 11 (29) [化 29] H25C12
(30) [化 30] Η25〇12
R11 (31) [化 31]
-28- (33)201245265
[化 32] H25C12 \ R
[化 33]
(34) s [化 34] H25C12
•R 11 (35)
[化 35] Η25^12^ D
-29- (36) 201245265 [化 36]
述之末端基。其中,以烷基、烷氧基、芳基、1價雜環基 較佳。R係表示氫原子或丨價基,該1價基可例如與上述 R3與R4之1價基相同的基。另外,P係表示2以上之整 數’q爲滿足q = p-l之整數》!3及q係可隨使用多環縮環 聚合物之有機薄膜的形成方法而定,來予以選擇。換言之 ’多環縮環聚合物具有昇華性時,可使用真空蒸鍍法等之 氣相成長法形成有機薄膜,此時,p及q以2〜10較佳, 以2〜5更佳。另外,將多環縮環聚合物溶解於有機溶劑 之溶液藉由塗佈方法而形成有機薄膜時,p及q各獨立地 爲3〜500較佳,更佳者爲6〜300,最佳者爲20〜200。 上述之多環縮環聚合物,藉由塗佈而形成有機薄膜時 之膜的均一性會提高,因此以聚苯乙烯換算的數平均分子 量以1 X 1 03〜1 X 1 08較佳,以1 X 1 〇3〜1 X 1 06更佳,以5x 1 〇3 〜1 X 1 05最佳。 [多環縮環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具有上述構造之多環縮環聚合物的製造方法,如下所 述由於使多環縮環化合物予以聚合的方法極爲簡單,故特 -30- 201245265 別佳。下述之例係說明有關具有具備以上述式(1 ) 的構造單位、與以上述式(3)表示的構造單位之構 多環縮環聚合物之適當的製造方法。 換言之’本實施形態之多環縮環聚合物係可藉由 形成以式(1 )表示的構造單位時之多環縮環化合物 爲形成以式(3)表示的構造單位時之原料單體予以 ,形成聚合物而得到。 用以形成以式(1)表示之構造單位之多環縮環 物’係以於上述式(5)表示的多環縮環化合物中γ1: 爲聚合活性基之多環縮環化合物爲宜。另外,用以形 式(3 )表示的構造單位之單體化合物係以式(38 ) 的化合物爲宜。而且,此等之多環縮環化合物或單體 物亦可各自組合複數種使用。 [化 37] Y3——Ar1 ——γ4 (38) 此處,於式(5)中與上述之「多環縮環聚合物 說明相同的符號,皆與上述同義。Y1及Y2係各獨立 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30之烷基、可具有取代 碳數6〜60之芳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4〜60之雜 、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磺酸酯基、芳基磺酸酯基 基烷基磺酸酯基、烷基錫烷基、芳基錫烷基、芳基烷 烷基、硼酸酯殘基、锍甲基、鱗甲基、磷酸酯甲基、 化甲基、硼酸殘基、甲醯基、乙烯基等。於此等之中 爲Y1及Y2之烷基、芳基、雜環基,係與有關上述; 表示 造的 使爲 ' 與 反應 化合 受Y2 成以 表示 化合 」中 地爲 基之 環基 、芳 基錫 單鹵 ,作 ^ R1 -31 - 201245265 與R中例不爲該等基者爲相同的基,其他的基例如與於 上述之聚合活性基所例示相同的基。 式(38)之Ar1與式(3)之Ar1相同。而且,Y2及 Y3係各獨立地與上述Y1及γ2相同的基。 此外’本實施形態之多環縮環聚合物例如可藉由使以 上述式(7)表示的多環縮環化合物中之γ5及γ6爲聚合 活性基者聚合而得到。以式(7)表示的多環縮環化合物 係以單體狀態、含有相當於以式(3 )表示的構造單位之 構造者。因此’藉由使以式(7)表示的多環縮環化合物 予以聚合’可得到含有以式(1 )表示的構造單位與以式 (3)表示的構造單位之多環縮環聚合物。 另外’於式(7)中與上述之「多環縮環聚合物」中 說明相同的符號,皆與上述同義。Y5及Y6係各獨立地爲 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20之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 碳數6〜60之芳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4〜60之1價雜 環基 '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磺酸酯基、芳基磺酸酯基 、芳基烷基磺酸酯基、烷基錫烷基、芳基錫烷基、芳基烷 基錫烷基、硼酸酯殘基、鏑甲基、鱗甲基、磷酸酯甲基、 單鹵化甲基、硼酸殘基、甲醯基、乙烯基等。Y5及Y6之 此等基,係與上述有關Y1與Y2中例示爲此等基者爲相同 的基。而且,烷基,可爲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中之任一 種。 此外,於式(7 )中Ar2與Ar3係各獨立地爲可具有取 代基之芳香族烴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此等之芳香 -32- 201245265 族烴基或雜環基,係與上述之Ar1所例示者爲相同的基。 特別是於式(7 )中以Ar2及Ar3中至少一方爲可具有取代 基之雜環基爲宜。此時,藉由分子間之雜原子間的相互作 用,可容易形成π-π堆疊構造。 使用多環縮環化合物或單體化合物作爲多環縮環聚合 物之原料時,Υ1、Υ2、Υ3、Υ4、Υ5及Υ6以如上述之聚合 活性基較佳。藉此,可提高多環縮環聚合物或單體化合物 之反應性。其中,以鹵素原子、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 磺酸酯基、芳基磺酸酯基、芳基烷基磺酸酯基、烷基錫烷 基、硼酸酯殘基、硼酸殘基較佳。 多環縮環聚合物係可藉由重複產生在上述之多環縮環 化合物與單體化合物之間或多環縮環化合物彼此間產生鍵 結的反應予以合成。在此等化合物彼此之間產生鍵結的反 應,例如 Witting 反應、Heck 反應、Horner-Wadsworth-Emmons 反應、Knoevenagel 反應 ' Suzuki Coupling 反應 ' Grignard反應、Stille反應、或使用Ni ( Ο)觸媒之聚 合反應等。另外,亦可應用藉由具有適當的脫離基之中間 體化合物分解予以反應’例如由具有锍基之中間體化合物 合成聚(Ρ -伸苯基亞乙烯基)的方法。Υ1' Υ2、Υ3、Υ4、 Υ5及Υ6之組合,可視目的之反應予以選擇。 於上述之多環縮環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中,使用 Witting反應之方法、使用Heck反應之方法、使用 Horner-Wadsworth-Emmons 反應之方法、使用 Knoevenagel 反應之方法、使用Suzuki Coupling反應之方法、使用 -33- 201245265
Grignard反應之方法、使用Stille反應之方法、或使用 (〇)觸媒之聚合反應的方法,由於容易控制多環縮環 合物之構造’故較佳。特別是使用Suzuki Coupling反 之方法、使用Grignard反應之方法、使用Stille反應之 法、或使用Ni(0)觸媒之聚合反應的方法,由於容易 得原料、且反應操作亦極爲簡單,故更佳。 多環縮環聚合物之合成反應,例如將原料之多環縮 化合物或單體化合物視其所需溶解於有機溶劑後,可視 所需在鹼或適當的觸媒存在下,於有機溶劑之熔點以上 沸點以下之溫度予以反應進行。 於該反應中,視使用的化合物或反應之種類而不同 一般而言爲了抑制副反應,以使用充分地實施有脫氧處 者作爲有機溶劑較佳,亦可使用經實施有脫水處理的溶 (惟如Suzuki Coupling反應之與水的2相系中進行反 時,不受此等所限制)。此外,反應以在惰性氣體環境 進行較佳。 反應時使用的溶劑,例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 環己烷等之飽和烴、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之不飽 烴、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氯化丁烷、溴化丁烷 氯化戊烷、溴化戊烷、環己烷、溴化己烷、氯化環己烷 溴化環己烷等之鹵素化飽和烴、氯苯、二氯苯、三氯苯 之鹵素化不飽和烴、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丁醇 第3 丁醇等之醇類、甲酸、乙酸、丙酸等之羧酸類、二 基乙醚、二乙醚、甲基-第3 丁醚、四氫呋喃、四氫吡
Ni 聚 m 方 取 環 其 理 劑 應 中 和 等 、 甲 喃 -34- 201245265 、二噁烷等之醚類、鹽酸、氫溴酸、氫氟酸、硫酸、硝酸 等之無機酸等。上述溶劑可單獨1種使用,亦可2種以上 倂用。 另外’藉由添加上述之鹼或適當的觸媒,可有效地產 生多環縮環聚合物之合成反應。鹼或觸媒係視生成的反應 予以選擇。鹼或觸媒以充分地溶解於反應時使用的溶劑者 更佳。 於有機薄膜元件中使用由多環縮環聚合物所形成的有 機薄膜時’多環縮環聚合物之純度會影響元件特性的傾向 。因此’反應前之多環縮環化合物或單體化合物,以藉由 蒸餾、昇華精製、再結晶等之方法予以精製後,進行反應 較佳。而且,於合成多環縮環聚合物後,以藉由再沉澱精 製、色層分析法進行分別等之純化處理較佳。 於反應後,多環縮環聚合物於使用水予以停止反應後 ’可藉由有機溶劑進行萃取,再經餾去溶劑等之一般後處 理而得到。多環縮環聚合物之離析及精製,可藉由色層分 析法予以分取或再結晶等之方法進行。 於製造上述之多環縮環聚合物時使用的多環縮環化合 物’例如可藉由下述之流程圖所表示的反應而得到。下述 之例係表示製造以式(5)表示的多環縮環化合物之步驟 。於下述流程圖中,m及η與上述同義,X係與上述之X1 及X2同義,Υ係與上述之Υ1及Υ2同義,此外,以鍵結 於環之- S-R表示之基,與上述之與R2表示的烷硫基相 同。而且,多環縮環化合物可藉由下述之方法適當地得到 -35- 201245265 ,惟亦可藉由其他的方法製造。
[化 39]
COOBu
R-SH K2C03 -^ DMF (d>
於生成該多環縮環化合物之反應中,爲了保護反應性 高的官能基,亦可進一步進行於後續的反應中以惰性的官 能基(保護基)轉換該官能基的步驟,或於反應完成後進 一步進行除去保護基的步驟。保護基可視應保護的官能基 或使用的反應等之不同而予以選擇。例如,保護活性氫時 -36- 201245265 ’可使用三甲基甲矽烷基(TMS)、三乙基甲矽烷基( TES )、第3 丁基二甲基甲矽烷基(TBS或TBDMS)、三 異丙基甲矽烷基(TIPS)、第3 丁基二苯基甲矽烷基( TBDPS)等。 此外,合成上述之多環縮環化合物的反應’係如式中 所示,可視需要而使用適當的溶劑。溶劑以儘可能不會妨 礙目的之反應者較佳。溶劑例如己烷等之脂肪族烴、苯、 甲苯等之芳香族烴、乙腈等之腈、二乙醚、四氫呋喃、 1,2-二甲氧基乙烷等之醚、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 氯化碳等之鹵化溶劑等,以二氯甲烷較佳。此等可單獨使 用,亦可2種以上倂用。 而且,於合成上述之多環縮環聚合物、及其原料之多 環縮環化合物時的反應條件或使用的反應試藥等,亦可選 擇上述例示以外者使用。 另外,上述之多環縮環化合物由於其本身亦具有高的 電荷輸送性,有時可直接使用作爲電荷輸送性材料。特別 是以式(7)表示的化合物,具有呈現高電荷輸送性的傾 向。於以式(7)表示的化合物中,適合作爲電荷輸送性 材料之化合物例如具有以式(3 8 )〜(45 )表示的構造者 。而且,於式(38)〜(45)中’附有與上述者相同符號 之基皆與上述同義。R12與R13係各獨立地爲鹵素原子、 烷基、烷氧基、芳基或1價雜環基,其中以烷基較佳。 R12與R13之烷基、烷氧基、芳基或1價雜環基,係與有 關上述R1與R2之基所例示相同的基。 -37- (38)201245265 [化 40] h17c8、〇
(39) [化 41]
R 13 (40)
R13 (41) -38- (42) '0201245265 [化 42] ^25^12>
R13 H25C12、
S
[化 43] ^25^12« 、n
r13
R 13 (43) (44) (45) [有機薄膜] 其次’說明有關適合的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有機薄 膜含有上述實施形態之多環縮環聚合物或多環縮環化合物 ,且具有具膜狀形狀之構成。 有機薄膜之適當厚度’係視應用該有機薄膜之元件而 -39- 201245265 不同,但以lnm〜ΙΟΟμηι之範圍較佳,以2nm〜1〇〇〇11111更 佳,以5nm〜500nm尤佳,以20nm〜200nm最佳。 有機薄膜可含有本發明之多環縮環聚合物或多環胃 化合物中之單獨一種,或可含有多環縮環聚合物或多環縮 環化合物中之2種以上。而且,爲了提高有機薄膜之電子 輸送性或電洞輸送性,除多環縮環聚合物或多環縮環化合 物以外,亦可混合具有電子輸送性或電洞輸送性之低分子 化合物或高分子化合物使用。有機薄膜中含有除多環縮環 聚合物或多環縮環化合物以外之成分時,由於形成良好的 電荷移動度,以含有30質量%以上之多環縮環聚合物或多 環縮環化合物較佳,以含有5 0質量%以上更佳。 具有電洞輸送性之化合物,例如吡唑啉衍生物、芳基 胺衍生物、芪衍生物、三苯基二胺衍生物、低聚噻吩及其 衍生物、聚乙烯咔唑及其衍生物、聚矽烷及其衍生物、在 側鏈或主鏈具有芳香族胺之聚矽氧烷衍生物、聚苯胺及其 衍生物、聚噻吩及其衍生物、聚吡咯及其衍生物、聚伸苯 基亞乙烯及其衍生物、聚噻吩乙烯及其衍生物。 另外,具有電子輸送性之化合物例如噁二唑衍生物、 蒽醌二甲烷及其衍生物、苯醌及其衍生物、萘醌及其衍生 物、蒽醌及其衍生物、四氰蒽醌二甲烷及其衍生物、芴衍 生物、二苯基二氰乙烯及其衍生物、二苯醌衍生物、8-羥 基喹啉及其衍生物之金屬錯合物、聚喹啉及其衍生物、聚 喹噁啉及其衍生物、聚芴及其衍生物、C6Q等之富勒烯類 及其衍生物。 -40- 201245265 有機薄膜爲了提高其特性時,亦可含有其他的成分》 其他的成分可列舉產生電荷材料。有機薄膜藉由含有產生 電荷材料,該薄膜吸收光以產生電荷的方式,適合於需要 藉由吸收光產生電荷之光感應器等的用途。 產生電荷材料例如偶氮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重氮化合 物及其衍生物、無金屬酞花青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金屬酞 花青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茈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多環醌系 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方酸菁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莫鑰鹽化 合物及其衍生物、硫化吡錠化合物及其衍生物、C6D等之 富勒烯類及其衍生物等。 此外,有機薄膜中亦可含有用以表現各種機能時之必 要材料。例如,用以使藉由經吸收的光而產生電荷之機能 增感之增感劑、用以增加安定性之安定化劑、用以吸收紫 外光(UV )之UV吸收劑等。 另外,有機薄膜由於可提高其機械強度,亦可含有高 分子化合物材料作爲高分子黏著劑。該高分子黏著劑以不 會過度降低電荷輸送性者較佳,而且,以不會過度吸收可 見光者較佳。 高分子黏著劑例如聚(N-乙烯基咔唑)、聚苯胺及其 衍生物、聚噻吩及其衍生物、聚(P-伸苯基亞乙烯)及其 衍生物、聚(2,5-噻吩亞乙烯)及其衍生物、聚碳酸酯、 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 烯、聚氯化乙烯基、聚矽氧烷等。 上述之有機薄膜,例如可藉由下述方法予以製造。 201245265 換言之’有機薄膜可在一定的基材上塗佈在溶劑中溶 解有多環縮環聚合物或多環縮環化合物、以及視其所需上 述其他的成份之溶液後’藉由溶劑揮發等予以除去而形成 。而且’多環縮環聚合物或多環縮環化合物具有昇華性時 ’可藉由真空蒸鍍法等之方法形成有機薄膜。 溶劑以可使多環縮環聚合物或多環縮環化合物、或其 他的成分溶解或均勻分散者較佳。該溶劑例如甲苯、二甲 苯、均三甲苯、四氫萘、十氫萘、正丁基苯等之芳香族烴 系溶劑、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丁烷 、溴丁烷、氯戊烷、溴戊烷、氯己烷、溴己烷、氯環己烷 、溴環己烷等之鹵化飽和烴系溶劑、氯苯、二氯苯、三氯 苯等之鹵化芳香族烴系溶劑'四氫呋喃、四氫吡喃等之醚 類系溶劑。多環縮環聚合物或多環縮環化合物以01質量 %以上溶解於溶劑中較佳。 塗佈溶液的方法’例如旋轉塗佈法、鑄造法、微凹版 塗佈法、凹版塗佈法、棒塗佈法、輥塗佈法、線圈棒塗佈 法 '浸漬塗佈法、噴霧塗佈法、網版印刷法、柔版印刷法 、離線印刷法、噴墨印刷法、定量分散印刷法等。其中, 以旋轉塗佈法、柔版印刷法、噴墨印刷法及定量分散印刷 法較佳。 而且,對有機薄膜而言,視其用途而定可進—步實施 使有機薄膜中之多環縮環聚合物或多環縮環化合物予以配 向的步驟。藉由該配向,使有機薄膜中之多環縮環聚合物 或多環縮環化合物的主鏈或側鏈朝—定方向並列,可更爲 -42- 201245265 提高有機薄膜之電荷輸送性。 有機薄膜之配向方法,可使用一般液晶等配向時使用 的方法。具體而言’以摩擦法、光配向法、剪切法(切變 應力施加法)、提升塗佈法爲簡單且有用較佳,以摩擦法 、剪切法更佳。 [有機薄膜元件] 上述之實施形態的有機薄膜,由於含有上述實施形態 之多環縮環聚合物或多環縮環化合物,故爲具有優異的電 荷輸送性者。而且,該有機薄膜可更爲有效地輸送來自電 極等注入的電子或電洞、或藉由吸收光而產生的電荷等者 ,可應用於使用有機薄膜之各種電子元件(有機薄膜元件 )。而且,將有機薄膜使用於此等之有機薄膜元件時,藉 由配向處理予以配向使用時,由於可得更高的電子輸送性 或電洞輸送性,故有較佳的傾向。於下述中,各說明有關 有機薄膜元件之例。 (有機薄膜電晶體) 首先,說明有關適合的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 有機薄膜電晶體只要是具備源電極及汲電極、於此等之間 形成電流經路之含有本發明的多環縮環聚合物或多環縮環 化合物之活性層(即有機薄膜層)、控制通過電流經路之 電流量之閘電極的構造即可,例如場效型、靜電感應型等 -43- 201245265 場效型有機薄膜電晶體,以具備源電極及汲電極、於 此等之間形成電流經路之含有本發明的多環縮環聚合物或 多環縮環化合物之活性層、控制通過電流經路之電流a之 閘電極、以及配置於活性層與閘電極之間的絕緣層較佳。 特別是源電極及汲電極設置連接於含有本發明之多環縮環 聚合物或多環縮環化合物之活性層,此外,以夾住連接於 活性層之絕緣層,設置閘電極較佳。 另外,靜電感應型有機薄膜電晶體係以具有源電極及 汲電極、於此等之間形成電流經路之含有本發明的多環縮 環聚合物或多環縮環化合物之活性層、以及控制通過電流 經路之電流量之閘電極,且在活性層中設置閘電極較佳。 特別是源電極、汲電極及設置於活性層中之閘電極,以連 接於含有本發明之多環縮環聚合物或多環縮環化合物之活 性層予以設置較佳。閘電極之構造只要是來自源電極流向 汲電極形成電流經路,且可以對閘電極施加電壓控制流通 於電流經路之電流量的構造即可,例如梳型電極。 第1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場效型有 機薄膜電晶體)之典型截面圖。第1圖所示之有機薄膜電 晶體1 〇〇係具備基板1、在基板1上具有一定間隔形成的 源電極5及汲電極6、以被覆源電極5及汲電極6之方式 形成於基板1上之活性層2、形成於活性層2上之絕緣層 3、及以在源電極5與汲電極6之間被覆絕緣層3之區域 的方式形成於絕緣層3上之閘電極4。 第2圖係第2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場效型有 -44- 201245265 機薄膜電晶體)之典型截面圖。第2圖所示之有機薄膜電 晶體110係具備基板1、形成於基板1上之源電極5、以 被覆源電極5之方式形成於基板1上之活性層2、與源電 極5具有一定間隔且形成於活性層2上之汲電極6、形成 於活性層2與汲電極6上之絕緣層3、以被覆源電極5及 汲電極6之間的絕緣層3之區域的方式形成於絕緣層3上 之閘電極4。 第3圖係第3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場效型有 機薄膜電晶體)之典型截面圖。第3圖所示之有機薄膜電 晶體120係具備基板1、形成於基板1上之活性層2、在 活性層2上具有一定間隔形成的源電極5及汲電極6、以 被覆部分源電極5及汲電極6之方式形成於活性層2上之 絕緣層3、及以各被覆部分的在源電極5下方形成的絕緣 層3之區域及在汲電極6下方形成的絕緣層3之區域的方 式形成於絕緣層3上之閘電極4。 第4圖係第4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場效型有 機薄膜電晶體)之典型截面圖。第4圖所示之有機薄膜電 晶體1 3 0係具備基板1、形成於基板1上之閘電極4、以 被覆閘電極4之方式形成於基板上1之絕緣層3、以被覆 部分在閘電極4下方形成的絕緣層3的區域的方式在絕緣 層3上具有一定間隔形成的源電極5及汲電極6、與部分 被覆源電極5及汲電極6之方式在絕緣層3上形成的活性 層2。 第5圖係第5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場效型有 -45- 201245265 機薄膜電晶體)之典型截面圖。第5圖所示之有機薄膜電 晶體140係具備基板1、形成於基板1上之閘電極4、以 被覆閘電極4之方式於基板1上形成的絕緣層3、以被覆 部分在閘電極4下方形成的絕緣層3之區域的方式於絕緣 層3上形成的源電極5、以被覆部分源電極5之方式於絕 緣層3上形成的活性層2、與以被覆部分於閘電極4下方 形成的活性層2之區域的方式、與源電極5具有一定間隔 於絕緣層3上形成的汲電極6。 第6圖係第6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場效型有 機薄膜電晶體)之典型截面圖。第6圖所示之有機薄膜電 晶體1 5 0係具備基板1、形成於基板1上之閘電極4、以 被覆閘電極4之方式於基板1上形成的絕緣層3、以被覆 於閘電極4下方形成的絕緣層3之區域的方式所形成的活 性層2、以部分被覆於閘電極4 .下方形成的活性層2之區 域的方式於絕緣層3上形成的源電極5、及以部分被覆於 閘電極4下方形成的活性層2之區域的方式、與閘電極5 具有一定間於絕緣層3上形成的汲電極6。 第7圖係第7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場效型有 機薄膜電晶體)之典型截面圖。第7圖所示之有機薄膜電 晶體160係具備基板1、形成於基板1上之源電極5、於 源電極5上形成的活性層2、在活性層2上具有一定間隔 形成複數個閘電極4、以被覆全部閘電極4之方式於活性 層2上形成的活性層2a (構成活性層2a之材料,可與活 性層2相同、亦可不同)、及於活性層2a上形成的汲電 -46- 201245265 極6。 於第1〜第7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中, 2及/或活性層2a含有本發明之多環縮環聚合物或 環化合物,形成源電極5及汲電極6間之電流通路 )。此外,閘電極4係藉由施加電壓,以控制通過 2及/或活性層2a之電流通路(通道)的電流量。 該場效型有機薄膜電晶體,可藉由習知的'方法 曰本特開平5 - 1 1 0069號公報記載的方法予以製造 ,靜電感應型有機薄膜電晶體可藉由習知的方法( 本特開2004-006476號公報記載的方法)予以製造丨 基板1只要是不會妨礙作爲有機薄膜電晶體之 可,可使用玻璃基板或可撓性薄膜基板或塑膠基板 形成活性層2時,由於就製造上之有利而言, 有機溶劑可溶性化合物較佳,可使用上述說明的有 之製造方法,形成作爲活性層2之有機薄膜。 連接活性層2之絕緣層3,只要是電性絕緣性 料即可,可使用習知者。例如SiOx、SiNx、Ta205 亞胺、聚乙烯醇、聚乙烯基苯酚、有機玻璃及光阻 可低電壓化時,以介電率高的材料較佳。 在絕緣層3上形成活性層2時,爲改善絕緣層 性層2之界面特性時,亦可於以矽烷偶合劑等之表 劑處理絕緣層3之表面進行表面改質後,形成活性 表面處理劑例如長鏈烷基氯矽烷類、長鏈烷基烷氧 類、氟化烷基氯矽烷類、氟化烷基烷氧基矽烷類、 活性層 多環縮 (通道 活性層 、例如 。而且 例如曰 3 特性即 Ο 以使用 機薄膜 高的材 、聚醯 劑。爲 3與活 面處理 層2。 基矽烷 六甲基 -47 - 201245265 二矽胺烷等之矽烷基胺化合物。於以表面處理劑處理前, 亦可以臭氧UV、〇2電漿處理絕緣層表面。 而且’於製作有機薄膜電晶體後,爲保護元件時,以 在有機薄膜電晶體上形成保護膜較佳。藉此,有機薄膜電 晶體可自大氣被遮斷,抑制有機薄膜電晶體之特性降低的 情形。另外,可藉由保護·膜,減低來自有機薄膜電晶體上 形成驅動的顯示裝置的步驟之影響。 形成保護膜之方法,例如以UV硬化樹脂、熱硬化樹 脂或無機的SiONx膜被覆的方法。爲有效地進行與大氣之 遮斷處理時,於製作有機薄膜電晶體後,不使直至形成保 護膜之步驟暴露於大氣中(例如經乾燥的氮氣氣體環境中 、真空中)進行較佳。 (太陽能電池)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有機薄膜應用於太陽能電池。第 8圖係實施形態之太陽能電池的典型截面圖。第8圖所示 之太陽能電池200,係具備基板1、形成於基板1上之第1 電極7a、由於第1電極7a上形成的含本發明多環縮環聚 合物或多環縮環化合物之有機薄膜所形成的活性層2、與 於活性層2上形成的第2電極7b。 於本實施形態之太陽能電池中,第1電極7a及第2 電極7b中之一方使用透明或半透明電極。電極材料可使 用鋁、金、銀、銅、鹼金屬、鹼土類金屬等之金屬及此等 之半透明膜、透明導電膜。爲得高的開放電壓時,各電極 -48- 201245265 以選擇加工函數之差大者較佳。活性層2(有機薄膜)中 ,爲提高光感度時,可添加電荷產生劑、增感劑等使用。 基材1係可使用矽基板、玻璃基板、塑膠基板等。 (光感應器)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有機薄膜應用於光感應器。第9 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光感應器的典型截面圖。第9圖所示 之光感應器300,係具備基材1、形成於基材1上之第1 電極7a、由於第1電極7a上形成的含有本發明多環縮環 聚合物或多環縮環化合物的有機薄膜所形成的活性層2、 於活性層2上形成的產生電荷層8、與於產生電荷層8上 形成的第2電極7b。 第10圖係第2實施形態之光感應器的典型截面圖。 第10圖所示之光感應器310,係具備基材1、形成於基材 1上之第1電極7a、形成於第1電極7a上的產生電荷層8 、由於電荷產生層8上形成的含有本發明多環縮環聚合物 或多環縮環化合物之有機薄膜所形成的活性層2、與於活 性層2上形成的第2電極7b。 第Π圖係第3實施形態之光感應器的典型截面圖。 第11圖所示之光感應器3 20係具備基材1、形成於基材] 上之第1電極7a、由於第1電極7a上形成的含有本發明 多環縮環聚合物或多環縮環化合物的有機薄膜所形成的活 性層2、與形成於活性層2上之第2電極7b。 於第1〜第3實施形態之光感應器中,第1電極7a及 -49- 201245265 第2電極7b中之一方使用透明或半透明電極。 層8係吸收光而產生電荷之層。電極材料可使用 銀、銅、鹼金屬、鹼土類金屬等之金屬及此等之 、透明導電膜。於活性層2(有機薄膜)中,爲 度時,可添加產生載體劑、增感劑等使用》此外 係可使用矽基板、玻璃基板、塑膠基板等》 上述中以其實施形態爲基準詳細地說明本發 發明不受上述贲施形態所限制,在不脫離本發明 範圍內可做各種變化。例如,有機薄膜元件只要 機薄膜之電子元件即可,不受上述實施形態所限 述以外之有機薄膜元件,例如有機EL元件、有 、屈光元件、空間光變調器、攝影元件等。 [實施例] 於下述中,藉由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 明不受此等實施例所限制。 (測定條件) 於下述之合成例及實施例中,以下述條件進 析等。首先,核磁共振(NMR )光譜係使用曰本 製之JNM-GSX-400進行測定。氣體色層質量另 MS )係使用島津製作所公司製之QP-5050,藉由 法進行。高解析度質量分析(HRMS )係使用日 司製之JMS-DX-303進行。氣體色層(GC)分析 產生電荷 銘、金、 半透明膜 提高光感 ,基材1 明,惟本 之要旨的 是使用有 制。除上 機記憶體 ,惟本發 行各種分 電子公司 .析(GC-電子衝擊 本電子公 係使用在 -50- 201245265 島津製作所公司製之GC-8A中裝設GL Sciences公司製之 Silicon OV-17塡充玻璃柱(內徑2.6mm、長度1.5m)。 玻璃色層分離之二氧化矽凝膠係使用和光純藥工業公司製 之 WAKOGEL C-200。分子量係使用 GPC測定裝置( Waters 製、Alliance GPC/V2000 ),直列連接 2 個柱( TSK gel GMHHR-H ( S ) HT ( Tosoh 製)),在柱溫度 140°C下、以鄰二氯苯(流速lml/分鐘)之移動相、使用 示差折射率檢測器進行測定。 [實施例1] <多環縮環化合物 A : 3,7-雙(十二烷硫基)苯并[I,2-b;4,5-b]二噻吩-2,6-二羧酸丁酯之合成> 首先,參照參考文獻(Mitsuru Miyasaka, Koji Hirano, Tetsuya Satoh, and Masahiro Miura, Adv. Synth. Catal. 2009,351,2683 )之記載進行合成出發原料之2,6-雙(丁 氧基羰基)-3,7-二氯苯并[1,2-1);4,5-1)’]二噻吩。在10〇1«[ 之二口反應器中加入2,6-雙(丁氧基羰基)-3,7-二氯苯并 [1,2-1);4,5-1)’]二噻吩(1.48,3.〇111111〇丨)、十二烷硫基醇( 1.3g, 9.0mmol )、碳酸鉀(1.7g, 1 2 · 2 m mo 1 )、及 N,N-二 甲基甲醯胺(DMF) (20mL),與氮氣環境中、8(TC下進 行反應1 2小時。 於反應後之溶液中加入稀鹽酸,以醚進行萃取,且以 硫酸鈉予以乾燥,再餾去溶劑。然後,使含有2質量%醋 酸乙酯之己烷溶液藉由作爲展開溶劑之二氧化矽凝膠柱色 -51 - 201245265 層分析予以精製,得到目的之黃色固體的3,7-雙(十二烷 基苯并硫)[1,2-1);4,5-13]二噻吩-2,6-二羧酸丁酯(多環縮 環化合物 A) (1.74g,2.57mmol,產率 85%)。 所得的多環縮環化合物A之】H-NMR的測定結果如下 所述。1H-NMR ( 400MHz,CDC13) : δ ( ppm) =0.87 ( t, J = 7.2Hz, 6H ) 、1.02 ( t, J = 6.2Hz, 6H ) 、1.3 7- 1.20 ( m, 36H ) ' 1 .5 8- 1 .5 0 ( m, 8H ) ' 1 . 84- 1 .77 ( m, 4H ) ' 3.04 (t, J = 7.2Hz, 4H ) 、4.4 1 ( t, J = 6.5Hz, 4H ) 、8.20 ( s, 2H ) [化 44]
[實施例2] <多環縮環化合物8:3,7-雙(十二烷硫基)苯并[1,2- 15;4,5-1?’]二噻吩-2,6-二羧酸之合成> 在lOOmL之茄型燒瓶中加入3,7-雙(十二烷硫基)苯 并[1,2-13;4,5-15’]二噻吩-2,6-二羧酸丁酯(多環縮環化合物 A ) ( 1.95g, 2.0mmol)、氫氧化鉀( 933g,16.7mmol)、 水(4mL )、及乙醇(24mL ),在氮氣氣體環境中、 100°C下進行回流6小時。 使反應後之溶液冷卻至室溫,餾去乙醇後,加入稀鹽 -52- 201245265 酸。使析出的固體藉由吸引過濾取出且予以乾燥,得到目 的之白色固體的3,7-雙(十二烷基硫)苯并[l,2-b;4,5-b,] 二噻吩-2,6-二羧酸(多環縮環化合物B) ( 1.64g, 2.44 mmol,產率 95%)。 所得的多環縮環化合物B之1 H-N MR的測定結果如下 所述。W-NMR ( 400MHz,(CD3)2SO ) : δ ( ppm ) =0.77 ( t, J = 7.2Hz, 6H ) ' 1.33 - 1.06 ( m, 40H ) 、3.03 ( t,J = 6.9Hz, 4H ) 、7.94 ( s,2H ) [化 45]
[實施例3] <多環縮環化合物C : 3,7-雙(十二烷硫基)苯并[1,2-b;4,5-b’]二噻吩之合成> 在100mL之茄型燒瓶中加入3,7-雙(十二烷硫基)苯 并[1,2-13;4,5-15’]二噻吩-2,6-二羧酸(多環縮環化合物8) (1 · 5 5 g, 2.2 9 m m ο 1 )、銅粉(3 00mg, 4.7 2 m m ο 1 )、及唾 啉(lOmL),在氮氣氣體環境中、260°C下進行加熱12小 時。 於反應後之溶液中加入稀鹽酸,以醚進行萃取且以硫 酸鈉予以乾燥。然後,餾去溶劑,藉由以己烷作爲展開溶 201245265 劑之二氧化矽凝膠柱色層分析法予以精製,得到目的之白 色固體的3,7-雙(十二烷硫基)苯并[1,2-15;4,5-15’]二噻吩 (多環縮環化合物C) (0.84g,1.52mmol,產率62%)。 所得的多環縮環化合物C之1H-NMR的測定結果如下 所述。W-NMR ( 400MHz,CDC13 ) : δ ( ppm ) =0.87 ( t,
J = 7.0Hz, 6H) 、1.40-1.24 (m, 36H) ' 1.64- 1.5 9 (m, 4H
)' 2.90( t, J = 6.9Hz, 4H ) 、7.32 ( s,2H) 、7.93 ( s,2H
[化 46]
(C) [實施例4] <多環縮環化合物〇:2,6-二溴-3,7-雙(十二烷硫基)苯并 [l,2-b;4,5-b’]二噻吩之合成 > 在l〇〇mL之茄型燒瓶中加入3,7-雙(十二烷硫基)苯 并[l,2-b;4,5-b’]二噻吩(多環縮環化合物 C) ( 73 0mg, 1.52mmol ) 、N -溴化琥珀醯亞胺(N B S ) ( 8 90mg, 5.0 mmol )、及DMF(lOmL),在室溫下進行攪拌6小時。 於反應後之溶液中加入稀鹽酸,以醚進行萃取且以硫 酸鈉予以乾燥。餾去溶劑後,藉由以己烷作爲展開溶劑之 二氧化矽凝膠柱色層分析法予以精製,得到目的之白色固 -54- 201245265 體的2,6-二溴-3,7-雙(十二烷硫基)苯并[l,2-b;4,5-b’]: 噻吩(多環縮環化合物D) ( 854mg,1.35m mol,產率88% )° 所得的多環縮環化合物D之1 H-NMR的測定結果如下 所述。1H-NMR ( 400MHz,CDC13) : δ ( ppm ) =0.87 ( t, J = 7.0Hz, 6H ) 、1.3 9- 1 .22 ( m, 36H ) 、1.5 6- 1.49 ( m, 4H ) ' 2.85 ( t, J = 6.9Hz, 4H ) 、7.93(s,2H) [化 47]
[實施例5 ] <多環縮環化合物E: 3,7-雙(十二烷硫基)-2,6-(5-苯 基-2-噻吩基)苯并[1,2-13;4,5-13’]二噻吩之合成> 在20mL之反應器中加入溶解於甲苯(1.5mL)之 2,6-二溴-3,7-雙(十二烷硫基)苯并[1,2-13;4,5-1)’]二噻吩 (多環縮環化合物D) ( 73mg, 0.12mmol)、三丁基(5-苯基-2-噻吩基)錫(130g,0.29mmol ) 、Pd(PPh3)4 ( 14.2g,O.Ollmmol)、及 DMF ( 1.5mL),在氮氣環境中 、8 5 °C下進行反應1 2小時。 於反應後之溶液中加入稀鹽酸,以甲苯進行萃取且以 -55- 201245265 硫酸鈉予以乾燥,餾去溶劑,藉由以甲苯作爲展開溶劑之 二氧化矽凝膠柱色層分析法予以過濾。餾去溶劑,且以己 烷與丙酮洗淨所得的固體後,以凝膠滲透色層分析法予以 精製,得到目的之黃色固體的3,7-雙(十二烷硫基)-2,6-(5-苯基-2-噻吩基)苯并[1,2-1);4,5-1)’]二噻吩(多環縮環 化合物 E) ( 60mg,0.076mmol ’ 產率 66%)。 所得的多環縮環化合物E之1H-NMR的測定結果如下 所述。'H-NMR ( 400MHz,CDC13 ) : δ ( ppm ) =0.87 ( t,
J = 6.9Hz, 6H ) 、1.30-1.15 ( m, 32H) ' 1.42- 1.34 (m, 4H )' 1.61-1 .53 ( m, 4H ) 、2 · 8 5 ( t,J = 6.9,4H ) ' 7.33- 7.28 ( m, 4H ) 、7.40 ( t, J = 7.6Hz, 4H ) 、7.55 ( dd, J = 4.〇, 1.8Hz,2H) 、7.68 ( d,J = 7.6Hz, 4H ) 、δ 7.98 ( s, 2H ) [化 48]
[實施例6] <多環縮環聚合物a: 3,7-雙(十二烷硫基)-2-(2,2’-雙 噻吩基)苯并[1,2-1>;4,5-1)’]二噻吩聚合物之合成> 在20mL之反應器中使用原料之2,6-二溴-3,7-雙(十 -56- 201245265 二烷硫基)苯并[1,2-13;4,5-13’]二噻吩(多環縮環化合物0 )(180mg, 0.24mmol)、加入 5,5’-雙(三丁基錫烷基)-2,2’-二噻吩(1 8〇mg,0.24mmol ) 、Pd(PPh3)4 ( 3 0 · Omg, 0.03 Ommol )、甲苯(2mL)、及 DMF(2mL),在氮氣 環境中、80°C下進行反應2日。 將反應後之溶液加入甲醇(1 0 0 m L )、鹽酸(1 0 m L ) 之混合溶液中進行攪拌。然後,藉由吸引過濾取出浮游的 固體’以甲烷、丙酮依序洗淨。所得的固體係使用索克斯 雷特回流萃取器(Soxhler’s extractor)、以丙酮洗淨後, 以己烷、氯苯進行萃取。於藉由萃取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甲 醇,藉由攪拌使固體再沉澱。藉由吸引過濾取出經再沉澱 的固體,由己烷可溶分中得到紅黒色固體(56mg)之3,7-雙(十二烷硫基)-2-(噻吩并噻吩基)苯并[l,2-b;4,5-b’] 二噻吩聚合物。另外,同樣地由氯苯可溶分中得到紅黑色 固體(26mg)之3,7-雙(十二烷硫基)-2-(噻吩并噻吩 基)苯并[1,2-1);4,5-13’]二噻吩聚合物(多環縮環聚合物3 )。而且,於下述式中η表示重複單位數。多環縮環聚合 物a之聚苯乙烯換算的數平均分子量爲5,600。 [化 49]
-57- 201245265 [實施例7] <多環縮環聚合物b: 3,7-雙(十二烷硫基)-2-(噻吩并噻 吩基)苯并[1,2-1?;4,5-1)’]二噻吩聚合物之合成> 在2 OmL之反應器中使用原料之2,6-二溴-3,7-雙(十 二烷硫基)苯并[1,2-1);4,5-1)’]二噻吩(多環縮環化合物0 )(150mg, 〇.2mmol)、加入 2,2’-雙(三丁基錫烷基)-噻吩并噻吩(144mg,0.2mmol) 、Pd(PPh3)4 ( ll_56g,0.01 mmol ) '及氯苯(5mL),在氮氣氣體環境中、150 °C下 進行反應2日。 將反應後之溶液加入甲醇(lOOmL)、及鹽酸(10mL )之混合溶液中進行攪拌。然後,藉由吸引過濾取出浮游 的固體,以己烷、丙酮依序洗淨。所得的固體係使用索克 斯雷特回流萃取器(Soxhlet’s extractor),以丙酮、己烷 依序洗淨後,以氯仿、氯苯進行萃取。於藉由萃取所得的 溶液中加入甲醇,藉由搅拌使固體再沉澱。藉由吸引過濾 取出經再沉澱的固體,由氯仿可溶分得到紅黑色固體( 3〇mg)之3,7-雙(十二烷硫基)-2-(噻吩并噻吩基)苯 并[l,2-b;4,5-b’]二噻吩聚合物(多環縮環聚合物b)。另 外,同樣地由氯苯可溶分得到紅黑色固體(30mg )之3,7· 雙(十二烷硫基)-2-(噻吩并噻吩基)苯并[i,2-b;4,5-b,] 二噻吩聚合物(多環縮環聚合物b)。而且,於下述式中 η表示重複單位數。多環縮環聚合物b之聚苯乙烯換算的 數平均分子量爲5,900。 -58- 201245265 [化 50]
(b) [實施例8] <有機薄膜電晶體1之製造及其電晶體特性之評估> 準備在形成閘電極之摻雜有高濃度的p型矽基板 上形成有300nm絕緣層之藉由熱氧化的氧化砍膜之基 且在氮氣中將該基板浸漬於十八烷基三氯矽烷/辛 200pL/25mL)溶液中15小時,進行氧化矽膜表面之 處理。 將以實施例7合成的多環縮環化合物b(氯仿萃 分)’以〇.5質量%之〇-二氯苯溶液調製塗佈液。將 面改質的基板與加入有塗佈液之試料瓶放置於熱板上 1 3 0 °C下進行加熱,使經加熱的基板固定於旋轉塗佈 後,直接滴下經加熱的塗佈液且予以旋轉,形成含有 縮環化合物b之有機薄膜。在所得的有機薄膜上藉由 蒸鑛法形成由三氧化鉬(15nm) /金(50nm)所形成 電極及汲電極(隧道長度/隧道寬度=20μιη/2()()0μιη ) 作有機薄膜電晶體1。 對所得的有機薄膜電晶體1而言,在真空中施加0〜 之閘電壓Vg、0〜·6〇ν之源-汲間電壓Vsd,且測定 -59- 表面 板, 烷( 改質 取成 經表 ,在 器上 多環 真空 的源 ,製 -60V 電晶 201245265 體特性時’可得良好的汲電流-閘電壓(Id-Vg )特 時之移動度爲1.2xl(T2cm2/Vs,臨界値電壓爲-10V 比例爲1 〇4。另外,使有機薄膜電晶體1在氮氣氣 中、1 3 0 °C下進行烘烤處理3 0分鐘後,測定電晶體 ,移動度提高爲3.3xlCT2cm2/Vs,臨界値電壓提高 ,開/關比例提高爲1 〇5 »由此可確認使用多環縮環 b之有機薄膜電晶體1,可有效地作爲p型有機電 機能。 [參考合成例1] <化合物 G: 3,7 -二(1·十二烷基)苯并[l,2-b;4,5 噻吩-2,6-二羧酸二丁酯之合成> 在30mL之二口燒瓶中加入3,7-二氯苯并[1,2 b’]二噻吩-2,6-二羧酸二丁酯( 990mg,2.15mmol) 二炔(1.48g,8.9mmol ) 、 PdC12(PhCN)2 ( 1 7mg, mmol )、二環己基(2’,4’,6’-三異丙基聯苯-2-基 65.2mg, 0.1 3mmol )、碳酸鈽(5 · 7 9 g, 1 7 · 8 mm ο 1 ) 腈(15mL ),在100°C下進行攪拌24小時。 使反應後之溶液以二乙醚、水萃取後,使有機 酸鈉予以乾燥後,以過濾紙餾去溶劑。將所得的殘 解於甲苯中,且藉由以含有5質量%醋酸乙酯之己 展開溶劑之二氧化矽凝膠柱色層分析法予以精製, 的之黃白色固體狀態的3,7-二(1-十二烷基)苯 15;4,5-1»’]二噻吩-2,6-二羧酸二丁酯(化合物0)( 性。此 ,開/關 體環境 特性時 爲-10V 化合物 晶體之 •b,]-二 -b; 4,5 -、1-十 0.044 )膦( 、及乙 層以硫 留物溶 院作爲 得到目 η [ΐ,2- 7 6 0 m g, -60- 201245265 產率5 2 % )。 所得的化合物G之IH-NMR的測定結果如下所述。 'H-NMR ( 400MHz, CDC13 ) : 5 ( ppm ) =7.99 ( s, 2H )、 4.39 ( t, J = 6.4Hz, 4H ) ' 2.62 ( t, J二6.8Hz, 4H ) 、 1.83-1.7 1 ( m, 8H ) ' 1 .5 8- 1 .48 ( m, 8H ) ' 1.43-1.18 ( m, 24H )' 1.00 ( t, J = 7.6Hz, 6H ) > 0.88 ( t, J = 6.0Hz, 6H ) <化合物 H: 3,7-二-十二烷基苯并[1,2-15;4,5-15’]-二噻吩· 2,6-二羧酸二丁酯之合成> 在50mL之壓熱鍋容器中加入10質量%之Pd/C( 128mg,〇.〇61mmol),使該容器內之氣體以氫氣取代,在 常壓下進行活性化1小時後,加入在脫水乙醇(7mL )、 二噁烷(6mL)中溶解有3,7-二(1-十二烷基)苯并[1,2-b;4,5-b’]二噻吩-2,6-二羧酸二丁酯(化合物 G ) ( 742mg, l-〇3mmol)的溶液,在14氣壓之氫氣氣氛、室溫下進行 攪拌4 8小時。 藉由使反應後之溶液進行沸石過濾以除去Pd/C後, 飽去溶劑,得到黃白色固體之狀態的3,7-二-十二烷硫基 苯并[1,2-1>;4,5-1>’]二噻吩-2,6-二羧酸二丁酯(化合物11) (720mg,產率 96%)。 所得的化合物Η之1 H-NMR的測定結果如下所述。 lH-NMR ( 400MHz, CDCh) ·· δ ( ppm) =7.78 ( s,2H) '
4.36 ( t, J = 7.2Hz, 4H ) 、3.32 ( t,J = 7.6Hz, 4H ) 、1 .82-1 -75 ( m, 4H ) 、1.72- 1.64 ( m, 4H ) 、1.58- 1 .42 ( m, 1 OH -61 - 201245265 )' 1 .37-1 . 1 3 ( m, 30H ) 、1 · 0 1 ( t,J = 7 · 6 Η z,6 Η ) 、0.88 (t, J = 6.4Hz, 6H ) <化合物I: 3,7 -二-十二烷基苯并[l,2-b;4,5-b’] -二噻吩-2,6-二羧酸之合成> 在l〇〇mL之茄型燒瓶中加入3,7-二-十二烷基苯并 [l,2-b;4,5-b,]二噻吩-2,6-二羧酸二丁酯(化合物 Η )( 7 1 Omg, 0.97mmol )、氫氧化鉀( 327.2mg,5.84mmol )、 水(lmL)、乙醇(12.5mL),在100°C下進行攪拌8小 時。 自反應後之溶液餾去乙醇,加入稀鹽酸後,藉由吸引 過濾經析出的固體,得到目的之黃白色固體的3,7-二-十 二烷基苯并[1,2-1);4,5-13’]二噻吩-2,6-二羧酸(化合物1) ( 553mg,產率 92%)。 <化合物J: 3,7-二-十二烷基苯并[1,2-1);4,5-1)’]-二噻吩之 合成> 在100mL之茄型燒瓶中加入3,7-二-十二烷基苯并 [l,2-b;4,5-b,]二噻吩-2,6-二羧酸(化合物 I) ( 5 5 3 mg, 0.897mmol )、銅粉(114mg, 1 . 74mmο 1 )、及喹啉( 4.0mL ),在氮氣氣體環境、260 °C下進行攪拌4小時。 使反應後之溶液以二乙醚、稀鹽酸、水進行萃取後, 使有機層以硫酸鈉予以乾燥、餾去溶劑。將殘留物溶解於 甲苯中,且藉由以己烷作爲展開溶劑之二氧化矽凝膠柱色 -62- 201245265 層分析法予以精製,得到目的之黃白色固體的3,7-二-十 二烷基苯并[1,2-1);4,5-1)’]二唾吩(化合物1〇 ( 320mg,產 率 6 9 % )。 所得的化合物J之1 H-NMR的測定結果如下所述。 'H-NMR ( 400MHz, CDC13 ) : g ( ppm ) =7.70 ( s, 2H )、 7.02 ( s, 2H ) 、2.88 ( t,j = 7.6Hz,4H ) > 1.79- 1.73 ( m, 4H ) 、1.70- 1.57 ( m,4H ) , 1.48-1.20 ( m, 36H ) ' 0.88 (t, J = 7.3Hz, 6H) < 化合物 K: 2,6-二溴-3,7-二-十二烷基苯并[l,2-b;4,5-b’]-二噻吩之合成> 在100mL之茄型燒瓶中加入3,7-二-十二烷基苯并 [l,2-b;4,5-b’] 一 噻吩(化合物 j) ( 298mg, 0.5 8 m mo 1 ) NBS( 307mg, 1.73mmol)、及 DMF(5mL),在室溫下進 行攪拌5小時。 使反應後之溶液以二乙醚、水進行萃取後,使有機層 以硫酸鈉餾去經乾燥的溶劑。將所得的殘留物溶解於甲苯 中’且藉由以己烷作爲展開溶劑之二氧化矽凝膠柱色層分 析法予以精製,得到目的之黃白色固體狀態的2,6-二溴-3,7·二-十二烷基苯并[l,2-b;4,5-b’]二噻吩(化合物K)( 360mg,產率 93%) ° 所得的化合物K之1H-NMR的測定結果如下所述。 'H-NMR ( 400MHz, CDC13 ) : δ ( ppm ) =7.59 ( s,2H)、 2·86 ( t, J = 7.6Hz, 2H ) 、1.68-1.61 (m,4H) ' 1.45-1.12 -63- 201245265 (m, 36H ) ' 0.88( t, J = 7.2Hz, 4H ) < 聚合物 c: 2,6-二溴-3,7-二-十二烷基苯并[l,2-b;4,5-b,] 二噻吩與2,2’-雙(三丁基錫烷基)噻吩并噻吩之共聚物 的合成> 在2〇1111^之反應器中加入2,6-二溴-3,7-二-十二烷硫基 )苯并[l,2-b;4,5-b’]二噻吩(化合物 K ) ( 120mg, 0.175 mmol ) 、2,2’-雙(三丁基錫烷基)噻吩并噻吩(I25mg, 0 . 1 7 5 m m ο 1 )、肆(二苯基膦)紀(9 8 m g,Ο · Ο Ο 8 5 m m ο 1 ) 、及氯苯(5mL),在氮氣環境中、150 °C下進行反應48 小時。 將反應後之溶液流入含有濃鹽酸10mL之甲醇l〇〇mL 中,吸引過濾經析出的沉澱物。使回收的固體以丙酮、己 烷洗淨,得到紅黑色固體(8 Omg )。另外,自所得的固體 使用索克斯雷特回流萃取器、以氯苯萃取。於藉由萃取所 得的溶液中加入甲醇,藉由攪拌使固體再沉澱。藉由吸引 過濾取出經再沉澱的固體,得到目的之紅黑色固體之共聚 物(聚合物c) (30mg)。而且,於下述式中η表示重複 單位數。聚合物c之聚苯乙烯換算的數平均分子量爲 1 5,000。 -64 - 201245265 [化 51]
[比較例1] <有機薄膜電晶體2之製造及其電晶體特性之評估> 除使用參考合成例1所合成的聚合物c取代多 聚合物b外,與實施例8相同地得到有機薄膜電晶骨 對所得的有機薄膜電晶體2而言,在真空中施加0 之閘電壓Vg、0〜-60V之源-汲間電壓Vsd,且測 體特性時,可得汲電流-閘電壓(Id-Vg )特性。此 動度爲2.7xlO_3cm2/VS,臨界値電壓爲-5V,開/關 103。另外,使有機薄膜電晶體2在氮氣氣體環j 130°C下進行烘烤處理30分鐘後,測定電晶體特性 動度爲4.4xlO_3cm2/Vs,臨界値電壓爲-IV,開/關( )比例爲1〇4。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的 面圖。 [第2圖]係第2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的 面圖。 環縮環 豊2。 丨〜-60V 定電晶 時之移 比例爲 竟中、 時,移 on/off 典型截 典型截 -65- 201245265 [第3圖]係第3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的典型截 面圖。 [第4圖]係第4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的典型截 面圖。 [第5圖]係第5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的典型截 面圖。 [第6圖]係第6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的典型截 面圖。 [第7圖]係第7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的典型截 面圖。 [第8圖]係適合的實施形態之太陽能電池的典型截面 圖。 [第9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光感應器的典型截面圖。 [第1 〇圖]係第2實施形態之光感應器的典型截面圖。 [第1 1圖]係第3實施形態之光感應器的典型截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基板 2 :活性層 2 a :活性層 3 :絕緣層 4 :閘電極 5 :源電極 6 :汲電極 -66 - 201245265 7 a :第1電極 7 b :第2電極 8 :產生電荷層 1 〇〇 :第1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 1 1 〇 :第2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 1 20 :第3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 1 3 0 :第4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 1 40 :第5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 1 50 :第6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 1 60 :第7實施形態之有機薄膜電晶體 200 :實施形態之太陽能電池 3 00 :第1實施形態之光感應器 3 1 0 :第2實施形態之光感應器 3 20 :第3實施形態之光感應器 -67-

Claims (1)

  1. 201245265 七、申請專利範圍: 1·—種具有以式(1)表示的構造單位之多環縮環聚 合物, [化1] (R〇)r
    [式(1 )中,X1及X2係各獨立地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 硒原子;R1及R2係各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不飽和烷基 、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碳數1〜30之烷基、含直鏈狀、 支鏈狀或環狀碳數1〜30之烷基的非烷基、可具有取代基 之碳數6〜60的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4〜60的雜 環基;R1及R2中至少一方係表示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 之碳數1〜30的烷氧基、或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 1〜30的烷硫基;R3及R4係各獨立地表示1價基;s、t、 R3及R4各有複數個時,此等可相同或不相同;RG係表示 氫原子或1價基,V有複數個時,此等可相同或不相同; m、n、s、t及r係各獨立地爲0〜2之整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多環縮環聚合物,其中式 (1 )中X1及X2爲硫原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多環縮環聚合物,其中式 (1)中R1及R2爲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1〜30 的烷硫基。 -68- 201245265 4·如申請專利範圔第1或2項之多環縮環聚合物,其 係進一步具有以式(3)表示的構造單位, [化2] -fAr1-)~ Ο) [式(3 )中,Ari係表示可具取代基之芳香族烴基或可具 取代基之雜環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多環縮環聚合物,其中式 (3)中Ar1爲以式(4)表示之基, [化3] R5 R6 (4) ,、Z1 [化4] ·· (i) ··⑼ ·_ (iii) 、T,…㈣ …(ν, …(vi) 0 (vii) …_ R10 ** Ox) [式(4)中,R5及R6係各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 或1價基,R5及R6亦可互相鍵結而形成環;Z1係表示以 式(i)表示之基、以式(ii)表示之基、以式(iii)表示 之基、以式(iv)表示之基、以式(v)表示之基、以式 (vi )表示之基、以式(vii )表示之基、以式(viii )表 -69- 201245265 示之基或以式(ix)表示之基: 式(vii) 、 (viii)及(ix)中,R7、R8、以及 Ri〇 係各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1價基,且R7及R8 亦可互相鍵結而形成環;此外’以式(VUi )表示的基亦 可左右反轉]。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多環縮環聚合物,其中式 (4)中Z1爲以式(ii)表示之基。 7·—種以式(5)表示之多環縮環化合物, [化5] (R〇)
    [式(5 )中,X1及X2係各獨立地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 硒原子;R1及R2係各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不飽和院基 、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1〜30之烷基、含直鏈狀 、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1〜30之烷基的非院基、可具取代 基之碳數6〜60的芳基、或可具取代基之碳數4〜60的雜 環基;R1及R2中至少一方係表示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 之碳數1〜30的烷氧基、或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 1〜30的烷硫基;R3及R4係各獨立地表示1價基;s、t、 R3及R4各有複數個時,此等可相同或不相同;R0係表示 氫原子或1價基,以有複數個時,此等可相同或不相同: Y1及Y2係各獨立地爲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30之 -70- 201245265 烷基、可具取代基之碳數6〜60的芳基、可具取代基之碳 數4〜60的雜環基、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磺酸酯基、 芳基磺酸酯基、芳基烷基磺酸酯基、烷基錫烷基、芳基錫 烷基、芳基烷基錫烷基、硼酸酯殘基、毓甲基、鱗甲基、 膦酸酯甲基、單鹵化甲基、硼酸殘基、甲醯基或乙烯基; m、n、s、t及r係各獨立地爲0〜2之整數]。 8. —種以式(7)表示之多環縮環化合物, [化6] Y5
    (7) [式(7)中,X1及X2係各獨立地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 硒原子;R1及R2係各獨立地表示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 之碳數1〜3 0之烷基、含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1 〜30之烷基的非烷基、可具取代基之碳數6〜60的芳基、 或可具取代基之碳數4〜60的雜環基;R1及R2中至少一 方係表示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1〜30的烷氧基、 或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1〜30的烷硫基;R3及 R4係各獨立地表示1價基,R3及R4各有複數個時,此等 可相同或不相同;RG係表示氫原子或1價基,RQ有複數 個時’此等可相同或不相同;Y5及Y6係各獨立地爲氫原 子、鹵素原子、碳數1〜30之烷基、可具取代基之碳數6 〜60的芳基、可具取代基之碳數4〜60的雜環基、羧基、 -71 - 201245265 烷氧基羰基、烷基磺酸酯基、芳基磺酸酯基、芳基烷基磺 酸酯基、烷基錫烷基、芳基錫烷基、芳基烷基錫烷基、硼 酸酯殘基、鏑甲基、鱗甲基、膦酸酯甲基、單鹵化甲基、 硼酸殘基、甲醯基或乙烯基;Ar2及Ar3係各獨立地表示 可具取代基之芳香族烴基或可具取代基之雜環基;m、n、 s、t及r係各獨立地爲〇〜2之整數;u及ν係各獨立地爲 〇或1,且u + v爲1以上]。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多環縮環化合物,其 中式(5)或式(7)中X1及X2爲硫原子。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多環縮環化合物’ 其中式(5)或式(7)中R1及R2爲直鏈狀、支鏈狀或環 狀之碳數1〜30之烷硫基。 Π.—種有機薄膜’其特徵爲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中任一項之多環縮環聚合物、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7〜10項中任一項之多環縮環化合物。 12.—種有機薄膜兀件,其係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11項之有機薄膜。 1 3 .—種有機薄膜電晶體,其係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 第Π項之有機薄膜。 -72-
TW101103099A 2011-01-31 2012-01-31 Polycyclic condensed ring compound, polycyclic condensed ring polymer, and organic thin film comprising same TW20124526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8916 2011-01-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5265A true TW201245265A (en) 2012-11-16

Family

ID=46602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3099A TW201245265A (en) 2011-01-31 2012-01-31 Polycyclic condensed ring compound, polycyclic condensed ring polymer, and organic thin film comprising sam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177104A (zh)
TW (1) TW201245265A (zh)
WO (1) WO20121055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24041A4 (en) 2013-07-19 2016-12-07 Fujifilm Corp ORGANIC FILM TRANSISTOR, ORGANIC SEMICONDUCTOR FILM, ORGAN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 AND THEIR APPLICATION
US9796811B2 (en) 2013-08-23 2017-10-24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Polymer compound and 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6321978B2 (ja) 2014-01-27 2018-05-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有機半導体薄膜および有機半導体材料
US20170233528A1 (en) * 2016-02-12 2017-08-17 Capacitor Sciences Incorporated Sharp polymer and capacitor
CN106633000A (zh) * 2016-09-20 2017-05-10 常州大学 基于苯并二噻吩‑2,6‑二甲酸酯的d‑a型宽带隙聚合物光伏材料及其应用
CN106831813B (zh) * 2017-01-23 2019-03-15 辽宁大学 一种基于含噻吩的多孔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6917815B2 (ja) 2017-07-19 2021-08-11 株式会社ニコン 化合物、パターン形成用基板、カップリング剤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7394629B2 (ja) * 2019-01-09 2023-12-08 東ソー株式会社 共役系高分子、製膜用組成物、有機薄膜、ならびに有機半導体素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40786A (ja) * 1997-06-09 1998-12-22 Toyo Ink Mfg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材料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H11322906A (ja) * 1998-05-11 1999-11-26 Ryuichi Yamamoto 重合体及びその合成法と利用法
JP4543486B2 (ja) * 2000-03-09 2010-09-15 Tdk株式会社 チオフェン誘導体およびその重合体
ATE452154T1 (de) * 2003-10-15 2010-01-15 Merck Patent Gmbh Polybenzodithiophene
JP2005330185A (ja) * 2004-05-18 2005-12-02 Takasago Internatl Corp ジチア−s−インダセン誘導体
JP2007088222A (ja) * 2005-09-22 2007-04-0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有機半導体材料、有機半導体膜、有機半導体デバイス及び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JP5229520B2 (ja) * 2006-03-14 2013-07-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新規なベンゾジチオフェン重合体
JP2009215546A (ja) * 2008-02-13 2009-09-2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多環縮環化合物、多環縮環重合体及びこれらを含む有機薄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77104A (ja) 2012-09-13
WO2012105517A1 (ja) 201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96005B2 (en) Organic semiconducting compounds
US10991893B2 (en) Organic semiconducting compounds
TWI638799B (zh) 環己二烯富勒烯衍生物
TW201245265A (en) Polycyclic condensed ring compound, polycyclic condensed ring polymer, and organic thin film comprising same
JP5164134B2 (ja) 縮合環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重合体、これらを含む有機薄膜、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有機薄膜素子及び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WO2009101982A1 (ja) 縮合環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重合体、これらを含む有機薄膜、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有機薄膜素子及び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WO2009102031A1 (ja) 多環縮環化合物、多環縮環重合体及びこれらを含む有機薄膜
US20200066998A1 (en) Organic semiconducting componds
WO2007105386A1 (ja) 縮合環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重合体、これらを含む有機薄膜、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有機薄膜素子及び有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JP2017513835A (ja) 有機半導体化合物
JP4931118B2 (ja) フッ素化シクロペンタン環と芳香環との縮合したユニットを含む重合体、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有機薄膜及び有機薄膜素子
KR20150024386A (ko) 소분자 및 유기 반도체로서의 이의 용도
US20230287001A1 (en) Organic Semiconducting Compounds
JP5954814B2 (ja) 含窒素縮合環化合物、含窒素縮合環重合体、有機薄膜及び有機薄膜素子
US20160301008A1 (en) Novel polycyclic polymer comprising thiophene units, a method of producing and uses of such polymer
TW201821471A (zh) 有機半導體
TW200927705A (en) High molecular compounds,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uch high molecular compounds
JP6004848B2 (ja) 重合体、この重合体を用いた有機薄膜及び有機薄膜素子
WO2020161052A1 (en) Organic semiconducting polymers
WO2012090913A1 (ja) 有機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WO2012118128A1 (ja) 重合体、この重合体を用いた有機薄膜及び有機薄膜素子
WO2009101914A1 (ja) 重合体、これを用いた有機薄膜及び有機薄膜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