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43920A - Method of making current collecting electrode for solar cell, combination of conductive compositions for making current collecting electrode for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making current collecting electrode for solar cell, combination of conductive compositions for making current collecting electrode for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43920A
TW201243920A TW101108842A TW101108842A TW201243920A TW 201243920 A TW201243920 A TW 201243920A TW 101108842 A TW101108842 A TW 101108842A TW 101108842 A TW101108842 A TW 101108842A TW 201243920 A TW201243920 A TW 2012439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olar cell
forming
conductive
bus b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8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4869B (zh
Inventor
Nao Sato
Kazunori Ishikawa
Kazuo Arakawa
Emi KIM
Koichi Kamisako
Marwan Dhamrin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43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3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4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48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20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 H01B1/22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comprising metal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Description

201243920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方法、太陽能電 池集電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及具有使用該等形成之 電極的太陽能電池單元。 【先前技術】 伴隨對地球環境問題之關心日益高漲,正在積極開發 具有各種構造與構成之可將太陽光般之光能量轉換爲電能 的太陽能電池。其中亦以使用矽等半導體基板之太陽能電 池由於其轉換效率、製造成本等優勢而獲得最普遍使用。 作爲形成此般太陽能電池之電極的材料,例如專利文 獻1中記載有「一種太陽能電池電極用導電性糊膠,其係 含有有機黏合劑、溶劑、導電性粒子、玻璃介質、金屬氧 化物及於150〜800 °C溫度範圍內會變化爲氣體之物質」(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並作爲上述金屬氧化物則記 載有氧化鋅等(〔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作爲上述會變 化爲氣體之物質則記載有有機金屬化合物(〔申請專利範 圍第3項〕、〔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 進而’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一種太陽能電池用電極 糊膠’含有導電性粒子、無鉛玻璃介質、樹脂黏合劑及氧 化鋅粒子’其中相對於氧化鋅之總量,比表面積6 m2/g 以下之氧化鋅粒子含量爲1 〇重量%以上」(〔申請專利範 圍1〕)’並作爲電極糊膠之添加劑則記載有眾所皆知之 201243920 氧化鋅(〔0005〕)。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3中,本申請人提出「一種導電 性組成物,其含有銀粉(A)、氧化銀(B)及有機溶劑(D), 該銀粉(A)爲組成物中含有之銀單體及銀化合物中50質量 %以上」(〔申請專利範圍1〕),並記載有作爲任意成分 含有羧酸銀之態樣’亦或係含有玻璃介質、金屬類添加劑 等其他添加劑之態樣(〔申請專利範圍2〕、〔 0030〕、 (003 3 ] 、 〔 0034〕等卜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29467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 1 1 -50 1 44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 1 1 -3 5 062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本發明者對專利文獻1〜3中記載之糊膠及導電 性組成物加以硏討後發現,雖然藉由金屬氧化物(氧化鋅) 之添加效果,所取得之太陽能電池單元之曲線因子(FF)及 光電轉換效率(Eff)提升,但根據金屬氧化物之添加量,其 與太陽能電池單元中形成之母線電極(輔助電極)的焊錫黏 著性差,難以利用以焊錫覆蓋金屬帶之互連器,將太陽能 電池單元形成模組。 201243920 因此,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可形成焊錫黏著性優異 之電極的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方法、太陽能電池集電 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之組合(set)、以及使用該等製作 之曲線因子(FF)及光電轉換效率(Eff)優異之太陽能電池單 元。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者爲解決上述課題進行銳意硏究後發現,藉由 使用金屬氧化物含量相異之2種導電性組成物分別形成指 狀電極及母線電極,可形成焊錫黏著性優異之電極,且可 製作曲線因子(FF)及光電轉換效率(Eff)優異之太陽能電池 單元,進而完成了本發明。即,本發明提供下述(1)〜(4)。 (1) 一種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方法,其係使用至 少含有導電性粒子(A)、玻璃介質(B)、以及溶劑(C)之太 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而形成太陽能電池 集電電極之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方法,其特徵爲具有 以下步驟, 使用指狀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而形成指狀電極之 指狀電極形成步驟,及於前述指狀電極形成步驟後, 使用母線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而形成母線電極之 母線電極形成步驟; 其中該指狀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係相對於前述導 電性粒子(A) 100質量份而含有金屬氧化物(D)3〜10質量份 ,該母線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係相對於前述導電性粒 201243920 子(A)100質量份而含有金屬氧化物(D)未滿3質量份》 (2) —種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之 組合,其係至少含有導電性粒子(A)、玻璃介質(B)以及溶 劑(C)之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之組合 ,其特徵爲具有: 相對於前述導電性粒子(A) 100質量份而含有金屬氧 化物(D)3〜10質量份之指狀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 以及相對於前述導電性粒子(A) 1 00質量份而含有金 屬氧化物(D)未滿3質量份之母線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 物。 (3) —種太陽能電池單元,其係具備受光面側之表面 電極、半導體基板及背面電極, 其中至少前述表面電極係使用如上述(2)之太陽能電 池集電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之組合,並使用上述(1) 之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方法所形成。 (4) 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其係使用以焊錫覆蓋表面 之互連器,將上述(3)之太陽能電池單元串聯接合。 [發明之效果] 如下所示,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可形成焊錫黏著性優 異之電極的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方法及太陽能電池集 電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之組合、以及使用該等製作之 曲線因子(FF)及光電轉換效率(Eff)皆優異之太陽能電池單 元。 -8- 201243920 【實施方式】 〔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之組合〕 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之 組合(以下簡稱爲「本發明之組合組成物」)係至少含有導 電性粒子(A)、玻璃介質(B)及溶劑(C)之太陽能電池集電 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之組合,其中具有相對於上述導 電性粒子(A) 100質量份而含有金屬氧化物(D)3〜10質量份 之指狀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以下簡稱爲「指狀電極 用組成物」),以及相對於上述導電性粒子(A) 1 00質量份 含有金屬氧化物(D)未滿3質量份之母線電極形成用導電 性組成物(以下簡稱爲「母線電極用組成物」)。 以下,詳細說明上述指狀電極用組成物及上述母線電 極用組成物含有之導電性粒子(A)、玻璃介質(B)、溶劑 (C)、金屬氧化物(D)、以及可根據需要含有之其他成分等 。另外,上述指狀電極用組成物及上述母線電極用組成物 中共通之成分,將作爲本發明之組合組成物之成分加以詳 細說明。 〈導電性粒子(A) > 本發明之組合組成物中所使用之導電性粒子(A)並無 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電阻率2 0 X 1 0 _6 Ω · c m以下之金屬 材料。 作爲上述金屬材料,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金(Au)、 銀(Ag)、銅(Cu)、鋁(A1)、鎂(Mg)、以及鎳(Ni)等,該等 201243920 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倂用兩種以上。 考量到可形成體積電阻率小之電極,且可製作曲線因 子(FF)及光電轉換效率(Eff)更爲良好之太陽能電池單元的 理由,以中金、銀、以及銅爲佳,更佳爲銀。 考量到印刷性良好之理由,本發明中,上述導電性粒 子(A)較佳使用平均粒子徑0.5〜10 μηι之金屬粉末。 考量到可形成體積電阻率小之電極,且可製作曲線因 子(FF)及光電轉換效率(Eff)更好之太陽能電池單元的理由 ,上述金屬粉末中係以使用球狀之銀粉末爲更佳。 此處,平均粒子徑係指金屬粉末粒子徑之平均値,係 使用雷射繞射式粒度分布測定裝置測定之50%體積累積直 徑(D 5 0)。另外,關於作爲計算平均値之基礎之粒子徑, 當金屬粉末剖面爲橢圓形時則係指將其長徑與短徑之合計 値除以2之平均値,在爲正圓形時則係指其直徑。 又,球狀係指長徑/短徑之比率爲2以下之粒子形狀 〇 又,考量到印刷性更好之理由,本發明中,上述導電 性粒子(A)之平均粒子徑係以0.7~5 μηι爲佳,考量到燒結 速度適當且作業性優異之理由,更佳爲1〜3 μιη。
並且,本發明中,可使用市售商品作爲上述導電性粒 子(Α),其具體例可列舉AgC-102(形狀:球狀、平均粒子 徑:1.5 μηι、福田金屬箔粉工業公司製)、AgC-103(形狀 :球狀、平均粒子徑:1.5 μηι、福田金屬箔粉工業公司製 )、AG4-8F(形狀:球狀、平均粒子徑:2.2 μΐΏ、DOWA -10- 201243920
Electronics公司製)、AG2-1C(形狀:球狀、平均粒子徑 :1.0 μηι' DOWA Electronics 公司製)、AG3-11F(形狀: 球狀、平均粒子徑:1.4 μηι、DOWA Electronics公司製) 、SPN5J(形狀:球狀、平均粒子徑:1.2 μπι、三井金屬公 司製)、EHD(形狀:球狀、平均粒子徑:0.5 μιη、三井金 屬公司製)、AgC-2011(形狀:片狀、平均粒子徑:2〜10 μιη、福田金屬箔粉工業公司製)、以及AgC-301K(形狀: 片狀、平均粒子徑:3〜10 μηι、福田金屬箔粉工業公司製) 等。 〈玻璃介質(Β)> 本發明之組合組成物中所使用之玻璃介質(Β)並無特 別限定,較佳使用軟化溫度爲3 00 °C以上且在燒結溫度( 熱處理溫度)以下者。 作爲上述玻璃介質(B),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軟化 溫度300〜800°C之硼矽酸玻璃介質等》 上述玻璃介質(B)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可爲球狀亦 可爲破碎粉狀。球狀玻璃介質之平均粒子徑(D50)較佳爲 0·1~20 μιη ’更佳爲1〜10 μιη。進進一步,較佳使用已去 除15 μιη以上粒子且具有尖銳狀粒度分布之玻璃介質。 相對於上述導電性粒子(Α) 100質量份,上述玻璃介 質(Β)之含量較佳爲0.1〜10質量份,更佳爲1〜5質量份。 〈溶劑(C) > -11 - 201243920 本發明之組合組成物中所使用之溶劑(c) ’只要可將 上述指狀電極用組成物及上述母線電極用組成物塗佈於基 材上即無特別限定。 作爲上述溶劑(C),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丁基卡必 醇、丁基卡必醇乙酸酯、2,2,4-三甲基-1,3-戊烷二醇二異 丁酸酯、二乙二醇二丁醚、甲基乙基酮、異佛爾酮、以及 α -松油醇等,該等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將兩種以上予以 倂用。 又,相對於上述導電性粒子(Α) 100質量份,上述溶 劑(C)之含跫較佳爲2〜20質量份,更佳爲5〜15質量份。 〈金屬氧化物(D) > 本發明之組合組成物中所使用之金屬氧化物(D),只 要係由氧原子與金屬元素直接或間接鍵合形成之氧化物即 無特別限定》 作爲上述金屬氧化物(D),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氧 化鋅、氧化鈦、氧化矽、氧化鈽、氧化鉍、氧化錫、以及 由ΑΒ〇3(式中,Α表示由Ba、Ca、以及Sr所組成之群中 選擇的至少1種元素,B表示由Ti、Zr、以及Hf所組成 之群中選擇的至少1種元素且含有Ti)表示之鈣鈦礦等, 該等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倂用兩種以上。 考量到可形成體積電阻率小之電極,且可製作曲線因 子(FF)及光電轉換效率(Eff)更良好之太陽能電池單元的理 由,本發明中上述金屬氧化物(D)之平均粒子徑較佳爲1〇 -12- 201243920 μηι以下。 此處,平均粒子徑係指金屬氧化物粒子徑之平均値, 可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或透過型電子顯微鏡 (ΤΕΜ)測定1 mm2視角中存在之全部金屬氧化物的粒子徑 ,並由其平均値而算出。又,亦可使用BET法計算之比 表面積與下述公式(式中,S表示金屬氧化物之比表面積 ,P表示金屬氧化物之密度)算出。 平均粒子徑=6/(pxS) 又,考量到可形成體積電阻率更小之電極,且可製作 曲線因子(FF)及光電轉換效率(Eff)更良好之太陽能電池單 元的理由,除了後述之具有鋁或鎵之氧化鋅以外,上述金 屬氧化物(D)之平均粒子徑較佳爲爲10 nm以上而未滿 100nm,更佳爲 30〜50nm。 又,考量到可形成體積電阻率小之電極,且可製作曲 線因子(FF)及光電轉換效率(Eff)更良好之太陽能電池單元 的理由,本發明中上述金屬氧化物(D)較佳爲一部分含有 鋁或鎵(本段落中,以下簡稱爲「鋁等」)之導電性氧化鋅 (以下簡稱爲「導電性氧化鋅」)。 此處,部分含有鋁等係指氧化鋅因鋁等成爲被摻雜之 狀態,可藉由對氧化鋅混合鋁等氧化物並進行燒結而形成 〇 此外,考量到可形成體積電阻率更小之電極,且可製 -13- 201243920 作曲線因子(FF)及光電轉換效率(Eff)更良好之太陽能電池 單元的理由,上述導電性氧化鋅之平均粒子徑較佳爲 0.02〜10 μπι,更佳爲 0.02〜3.5 μιη。 並且,考量到可形成體積電阻率小之電極,且可製作 曲線因子(FF)及光電轉換效率(Eff)更良好之太陽能電池單 元的理由,本發明中上述金屬氧化物(D)較佳爲上述鈣鈦 礦。 作爲上述鈣鈦礦,具體而言,可適當列舉由BaTi03 、SrTi03、CaTi03、以及BrZr03表示之鈣鈦礦,其中更 佳爲 SrTi03 。 本發明中,相對於上述導電性粒子(A) 100質量份, 上述指狀電極用組成物中上述金屬氧化物(D)之含量爲 3 ~ 1 0質fi份。 同樣,相對於上述導電性粒子(A) 100質量份,上述 母線電極用組成物中上述金屬氧化物(D)之含量則未滿3 質量份。尙且,母線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中,上述金 屬氧化物(D)爲任意成分。 上述金屬氧化物(D)之含量若在上述範圍時,可形成 焊錫黏著性優異之電極(母線電極),且可製作曲線因子 (FF)及光電轉換效率(Eff)良好之太陽能電池單元。 因’於物 原率在化 其阻因氧 爲電原屬 認積其金 等體爲述 者低認上 明降可用 發於,由 本助即藉 但有。 , ’D)郷ί 時 確 €影組 明物良模 體化不成 具氧成形 未屬造元 雖金性單 由述著池 原上黏電 細然錫能 詳雖焊陽 此’對太 於會將 在但, -14- 201243920 (D)含量較少之母線電極用組成物形成與焊錫覆蓋之互連 器接觸的母線電極,可確保焊錫黏著性,並且,藉由用上 述金屬氧化物(D)含量較多之指狀電極用組成物形成指狀 電極,則可確保低體積電阻率。 又,考量到可製作曲線因子(FF)及光電轉換效率(Eff) 更良好之太陽能電池單元的理由,本發明中,相對於上述 導電性粒子(A) 1 00質量份,上述指狀電極用組成物中上 述金屬氧化物(D)之含量較佳爲5〜10質量份,更佳爲5〜8 質量份。 同樣,考量到可形成焊錫黏著性更優異之電極(母線 電極)的理由,相對於上述導電性粒子(A) 100質量份,上 述母線電極用組成物中上述金屬氧化物(D)之含量較佳爲 〇~2質量份,更佳爲〇~1質量份。 〈脂肪酸銀鹽(E)> 考量到可形成體積電阻率小之電極,且可製作曲線因 子(FF)及光電轉換效率(Eff)更良好之太陽能電池單元的理 由,本發明之組合組成物中上述指狀電極用組成物係以含 有脂肪酸銀鹽(E)爲佳。 此處,上述脂肪酸銀鹽(E)只要係有機羧酸(脂肪酸)之 銀鹽即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日本特開2008 - 1 9 8 5 95號 公報〔0063〕〜〔006 8〕段落中記載之脂肪酸金屬鹽(尤其 係3級脂肪酸銀鹽)、日本特許第4482930號公報〔 0030 〕段落中記載之脂肪酸銀鹽、日本特開2010-92684號公 -15- 201243920 報〔0029〕~〔 0045〕段落中記載之具有1個以上羥基之 脂肪酸銀鹽、該公報〔〇〇46〕~〔 0056〕段落中記載之2 級脂肪酸銀鹽、以及日本特開2 0 1 1 - 3 5 0 6 2號公報〔0 0 2 2 〕~〔 〇〇26〕段落中記載之羧酸銀等。 考量到印刷性良好,可形成體積電阻率更小之電極, 且可製作曲線因子(FF)及光電轉換效率(Eff)更良好之太陽 能電池單元的理由,該等中較佳使用由碳原子數18以下 之脂肪酸銀鹽(E 1)'分別具有1個以上羧基銀鹽基(-COOAg)與羥基(-OH)之月旨肪酸銀鹽(E2)、以及不具有羥基 (·〇Η)但具有2個以上羧基銀鹽基(-COOAg)之聚羧酸銀鹽 (E3)所組成之群中選擇的至少1種脂肪酸銀鹽。 其中,考量到可形成體積電阻率進一步更小之電極的 理由,特別優選使用不具有羥基(-OH)但具有3個以上羧 基銀鹽基(-COOAg)之聚羧酸銀鹽(E3)。 此處,作爲上述脂肪酸銀鹽(E2),例如可列舉以下述 式(I)〜(III)中任一者表示之化合物。 -16- 201243920 【化1】 COOAg (R1Vc-fR2-〇H)3.n ⑴
COOAg
(II) COOAg R3 (III)
R1——C—OH (式(I)中,n表示0〜2之整數,R1表示氫原子或者碳 原子數爲1〜10之烷基,R2表示碳原子數爲1~6之伸烷基 。《爲〇或者1時,複數之R2可各自相同亦可各自相異 ° 11爲2時,複數之R1可各自相同亦可各自相異。 式(II)中,R1表示氫原子或者碳原子數爲1〜10之烷 基’複數之R1可各自相同亦可各自相異。 式(III)中,R1表示氫原子或者碳原子數爲1~10之烷 基’R3表示碳原子數爲1〜6之伸烷基。複數之R1可各自 相同亦可各自相異。) 此外,作爲上述聚羧酸銀鹽(E3) ’例如可列舉以下述 式(IV)表示之化合物。 【化2】 4 (1? 、 R - l-c-0-Agi (IV) ' / m (式(IV)中,m表示2~6之整數,R4表示碳原子數爲1〜24 -17- 201243920 之m價飽和脂肪族烷基、碳原子數爲2〜12之m價不飽和 脂肪族烷基、碳原子數爲3〜12之m價脂環式烷基、或者 碳原子數爲6〜12之m價芳香族烷基。假設R4之碳原子 數爲 P,貝1J m s 2 p + 2。) 作爲上述脂肪酸銀鹽(E1),具體而言,可適當列舉2_ 甲基丙酸銀鹽(別名:異丁酸銀鹽)、以及2-甲基丁酸銀鹽 等。 又,作爲上述脂肪酸銀鹽(E2),具體而言,可適當列 舉2-羥基異丁酸銀鹽、以及2,2-雙(羥基甲基)-n-丁酸銀 鹽等。 又,作爲上述聚羧酸銀鹽(E3),具體而言,可適宜列 舉1,3,5-戊烷三羧酸銀鹽、以及1,2,3,4-丁烷四羧酸銀鹽 等。 考量到印刷性可成爲更良好之理由,本發明中,相對 於上述導電性粒子(A) 100質量份,含有上述脂肪酸銀鹽 (E)時之含量較佳爲0.1〜10質量份,更佳爲ι~ι〇質量份 〈樹脂黏合劑〉 考量到印刷性之觀點’本發明之組合組成物亦可根據 需要含有樹脂黏合劑。 上述樹脂黏合劑係將具有黏合劑功能之樹脂溶解於溶 劑中者。 作爲上述樹脂’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乙基纖維素樹 •18- 201243920 脂、硝基纖維素樹脂、醇酸樹脂、丙烯基樹脂、苯乙烯樹 脂、以及酚醛樹脂等,該等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倂用兩 種以上。考量到熱分解性之觀點,該等中較佳使用乙基纖 維素樹脂。 又,作爲上述溶劑,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α -松油 醇、丁基卡必醇、丁基卡必醇乙酸酯、雙丙酮醇、以及甲 基異丁基酮等,該等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倂用兩種以上 。另外,本發明中上述溶劑亦可爲上述溶劑(C)之一部分 〇 本發明之組合組成物亦可根據需要添加還原劑等添加 劑。 作爲上述還原劑,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乙二醇類等 〇 另一方面,考量到使搖變性更加良好,且可進一步提 高縱橫比之理由,相對於上述溶劑(C ) 1 0 0質量份,氧化 銀之含量較佳爲5質量份以下,更佳爲1質量份以下,最 佳爲實質上不含有氧化銀之態樣。 本發明之組合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即上述指狀電極用組 成物及上述母線電極用組成物之調製方法並無特別限定, 可列舉以下方法:利用滾筒、混煉機、擠出機、以及萬能 攪拌機等分別混合上述導電性粒子(Α)、玻璃介質(Β)、上 述溶劑(C)、上述金屬氧化物(D)、以及可根據需要含有之 上述脂肪酸銀鹽(Ε)、樹脂黏合劑及添加劑。 -19- 201243920 〔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方法〕 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方法(以下稱爲「 本發明之電極形成方法」)係形成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之 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方法,其具有:使用上述指狀電 極用組成物形成指狀電極之指狀電極形成步驟;以及於上 述指狀電極形成步驟後,使用上述母線電極用組成物形成 母線電極之母線電極形成步驟。 以下,詳細說明指狀電極形成步驟及母線電極形成步 驟。 <指狀電極形成步驟> 本發明之電極形成方法具有之指狀電極形成步驟係使 用上述指狀電極用組成物而形成指狀電極之步驟。 作爲上述指狀電極形成步驟,例如可列舉具有以下步 驟之方法等:於矽基板(具備防止反射膜時爲防止反射膜) 上塗佈上述指狀電極用組成物,形成配線(指狀電極先驅 體)之配線形成步驟;以及對所獲配線實施熱處理(燒結) ,形成指狀電極之熱處理步驟。 又,防止反射膜可藉由電漿CVD法等眾所周知之方 法形成。 尙且,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單元具備防止反射膜時, 可藉由上述配線於上述熱處理步驟中進行熱處理時燒結貫 通上述防止反射膜,而使上述電極形成成爲接觸到矽基板 上0 •20· 201243920 以下,詳細說明關於配線形成步驟及熱處理步驟。 (配線形成步驟) 上述配線形成步驟係於矽基板(具備反射防止層時爲 防止反射膜)上塗佈上述指狀電極用組成物而形成配線(指 狀電極先驅體)之步驟。 此處,作爲塗佈方法,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噴墨、 網版印刷、凹版印刷、平版印刷'以及凸版印刷等。 另外,本發明中,將於下述母線電極形成步驟中形成 母線電極之部分塗佈上述母線電極用組成物,所以其前一 步驟即上述配線形成步驟中,上述指狀電極用組成物不僅 塗佈於形成指狀電極之部分,亦可塗佈於形成母線電極之 部分。 (熱處理步驟) 上述熱處理步驟係對上述配線形成步驟中所獲配線實 施熱處理而取得指狀電極之步驟。 本發明中,上述熱處理並無特別限定,但較佳爲 15 0〜8 60 °C溫度下加熱(燒結)數秒〜數十分鐘之處理。如果 溫度及時間位於該範圍內,即使矽基板上形成有防止反射 膜,仍亦可藉由燒結貫通法容易地形成電極。 此外’上述配線形成步驟中所獲配線亦可利用紫外線 或者紅外線照射來形成電極,因此上述熱處理步驟亦可爲 使用紫外線或者紅外線照射所成者。 -21 - 201243920 <母線電極形成步驟> 本發明之電極形成方法具有之母線電極形成步驟係使 用上述母線電極用組成物而形成母線電極之步驟。 作爲上述母線電極形成步驟,例如可列舉具有以下步 驟之方法等:於矽基板(具備反射防止層時爲防止反射膜) 上塗佈上述母線電極用組成物而形成配線(母線電極先驅 體)之配線形成步驟;以及將所獲配線進行熱處理(燒結) 而形成母線電極之熱處理步驟。 此處,上述配線形成步驟及上述熱處理步驟中之塗佈 方法及熱處理方法,皆與上述指狀電極形成步驟中說明之 步驟基本相同。 〔太陽能電池單元〕 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單元具備受光面側之表面電極、 半導體基板及背面電極,至少上述表面電極係使用上述本 發明之組合組成物,並利用上述本發明之電極形成方法而 形成。 此處,由於上述本發明之組合組成物亦可用於形成全 背面電極型(即背觸型)太陽能電池之背面電極,因此本發 明之太陽能電池單元亦可適用於全背面電極型太陽能電池 0 以下,使用圖1及圖2說明關於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 單元之構成。另外,雖然圖1中列舉結晶系矽太陽能電池 爲例’說明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單元,但本發明並未限定 -22- 201243920 於此,例如亦可爲薄膜系之非晶質矽太陽能電池、以及混 合型(HIT)太陽能電池等。 如圖1所示,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單元10具備受光 面側之表面電極1(指狀電極la)、η層3及p層5進行接 合之ρη接合矽基板4(以下亦統稱爲「結晶系矽基板7」) 、以及背面電極6(全面電極6a)。另外,圖1係圖2中I-I線之模式性剖面圖。 此外,如圖1所示,爲降低反射率,本發明之太陽能 電池單元1 〇較佳具備形成有金字塔狀質地之防止反射膜 2 ° 如圖2 (A)所示,作爲受光面側之表面電極1,本發明 之太陽能電池單元10具備指狀電極la及母線電極lb。 此外’如圖2(B)及圖1所示,作爲背面電極6,本發 明之太陽能電池單元10具備全面電極6a、以及連接部6b <表面電極/背面電極> 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單元具備之表面電極以及/或者 背面電極中’只要至少表面電極係使用本發明之組合組成 物形成則電極之配置(間距)、形狀、高度、以及寬度等並 無特別限定。 此處’圖1及圖2所示之態樣中,至少使用本發明之 組合組成物形成具有指狀電極1 a及母線電極1 b之表面電 極1 〇 -23- 201243920 另一方面,背面電極6雖然亦可使用本發明之組合組 成物形成,但較佳藉由鋁電極形成全面電極6a,藉由銀 電極形成連接部6b。 <防止反射膜> 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單元還可具備之防止反射膜,係 於受光面上未形成表面電極之部分形成的膜(膜厚: 0.0 5 ~ 0 · 1 μ m左右),例如由砂氧化膜、砂氮化膜、氧化鈦 膜、以及該等之積層膜等構成。 <結晶系矽基板> 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單元具備之結晶系矽基板並無特 別限定,可使用用以形成太陽能電池之眾所周知之矽基板 (板厚:100〜4 5 0 μιη左右),又亦可爲單結晶或者多結晶中 之任一種矽基板。 又’上述結晶系砂基板具有ρ η接合’其係指於第1 導電型半導體基板之表面一側形成第2導電型之受光面雜 質擴散區域。另外,當第1導電型爲η型時,第2導電型 爲Ρ型,當第1導電型爲ρ型時,第2導電型爲η型。 此處,作爲形成Ρ型之雜質,可列舉硼、以及鋁等, 作爲形成η型之雜質,可列舉磷、以及砷等。 〔太陽能電池模組〕 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模組係使用以焊錫覆蓋表面之互 -24- 201243920 連器將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單元串聯接合的太陽能電池模 組。 以下,使用圖3說明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模組之構成 〇 如圖3所示,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模組20使用以焊 錫8a覆蓋金屬帶8b表面之互連器8,將太陽能電池單元 10串聯接合。 此處,作爲金屬帶,具體而言,例如可適當使用塗佈 導電性黏接劑之銅或鋁帶等。 又,如圖3中接合部之放大剖面圖所示,表面電極1 之母線電極lb與互連器8之焊錫8a貼緊,背面電極6之 連接部6b與互連器8之焊錫8a緊貼。 本發明之太陽能電池模組中,母線電極(及背面電極 之連接部)係使用上述母線電極用組成物形成,因此與互 連器之焊錫之黏著性良好,可容易地形成模組。 實施例 以下,使用實施例詳細說明關於本發明之組合組成物 及太陽能電池單元。但本發明並非係受限於此者。 (指狀電極用組成物A1-A5之調製) 於球磨機中添加下述第1表所示之導電性粒子等,使 其達到下述第1表中所示之組成比,藉由混合該等,調製 成指狀電極用導電性組成物。 -25- 201243920 [表l] 第1表 指狀1 1極用徒 1成物 Α1 Α2 A3 Α4 Α5 導電性粒子 銀粉 100 100 100 100 100 溶劑 α·松油醇 12 12 12 12 12 金屬氧化物 氧化鋅 5 10 氧化鉍 10 鈣鈦礦化合物 10 導電性氧化鋅 10 樹脂黏合劑 乙基纖維素 3 3 3 3 3 玻璃介質 2 2 2 2 2 第1表中各成分係使用以下物質。 • 銀粉:Age-1 03 (形狀:球狀、平均粒子徑:1.5 μπι、福田金屬箔粉工業公司製) • 溶劑:松油醇 • 氧化鋅:ΖηΟ(平均粒子徑:20~40 nm、TAYCA 公司製) • 氧化鉍:Bi2〇3(平均粒子徑:5 1 nm、C.I.化成公 司製) • 鈣鈦礦化合物:SrTi03(平均粒子徑:0.8 μπι、 曰本化學工業公司製) • 導電性氧化鋅:ZnO : Α1(平均粒子徑:3.5 μιτι、 本莊化學公司製) • 樹脂黏合劑:EC-100FTP(乙基纖維素樹脂固體 部分:9%、日新化成公司製) • 玻璃介質:硼珪酸鉛玻璃粉末 -26- 201243920 (母線電極用組成物B1~B4之調製) 於球磨機中添加下述第2表所示之導電性粒子等’使 其達到下述第2表中所示之組成比,藉由混合該等,調製 成母線電極用導電性組成物。 尙且,下述第2表中之各成分係使用與上述第1表相 同者。 [表2] 第2表 母線電極用組成物 Β1 Β2 Β3 Β4 導電性粒子 銀粉 100 100 100 100 溶劑 α-松油醇 12 12 12 12 金屬氧化物 氧化鋅 0 1 2.5 氧化鉍 2.5 樹脂黏合劑 乙基纖維素 3 3 3 3 玻璃介質 2 2 2 2 (實施例1〜7、比較例1~2) 首先,準備矽基板(單結晶矽晶圓、LS-25TVA ' 156 mm><156 mm><200 μπι、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藉由網版 印刷將鋁糊膠塗佈於整個背面,並使其乾燥。 接著,按照下述第3表所示之組合,藉由網版印刷將 所調製之各導電性組成物塗佈於矽基板之表面,形成指狀 電極之規定配線圖案以及母線電極之規定配線圖案。 藉由網版印刷形成配線後,利用燒結爐,於峰値溫度 740°C之條件下燒結60秒鐘,製成已形成導電性配線(指 狀電極及母線電極)之太陽能電池單元樣本。 -27- 201243920 <焊錫黏著性> 於已製成之太陽能電池單元樣本之母線電極上,使用 烙鐵實際安裝焊錫帶(組成:Sn-3Ag-0.5Cu)。 然後,依據ns K6850: 1999,以拉伸速度50 mm/分 鐘實施拉伸剪斷試驗,測定斷裂時之載荷(MPa) »結果如 下述第3表所示。 此處,若斷裂時載荷爲15 MPa以上,則評爲具有太 陽能電池單元形成模組所需之焊錫黏著性。 〈曲線因子(FF),光電轉換效率(Eff) > 使用電池測試器(山下電裝公司製)對所製作之各太陽 能電池單元樣本之電氣特性特性)進行評價,求得曲 線因子(FF)及光電轉換效率(Eff)。結果如下述第3表所示 。另外,下述第3表中之數値’係以比較例2中製作之太 陽能電池單元樣本之結果爲1 00時的相對評價進行表示。 表3 第3表(其1) 實施例 1 2 3 4 5 6 7 指狀電極用組成物 A1 A1 A1 A2 A3 A4 A5 母線電極組成物 B1 B2 B3 B3 B4 B3 B3 焊錫黏著性(MPa) 15.5 15.8 15.6 15.7 15.6 15.7 15.7 FF(%) 117 119 125 130 130 127 126 Eff(%) 118 125 131 135 134 130 133 -28- 201243920 表4 第3表(其2) 比較例 1 2 指狀電極用組成物 A1 B1 母線電極組成物 A1 B1 焊錫黏著性(MPa) 2.4 15.6 FF(°/〇) 119 100 Eff(%) 124 100 根據第1表〜第3表所示之結果可知,與作爲標準之 比較例2之太陽能電池單元樣本相比,若形成母線電極時 亦使用金屬氧化物含量較多之導電性組成物(A 1 ),則雖然 曲線因子(FF)及光電轉換效率(Eff)有所改善,但焊錫黏著 性極差(比較例1)。 相對於此,若形成指狀電極時使用金屬氧化物含量較 多之導電性組成物(A1-A5),形成母線電極時使用金屬氧 化物含量較少之導電性組成物(B 1〜B4),則可形成焊錫黏 著性優異之電極,且可製作曲線因子(FF)及光電轉換效率 (Eff)優異之太陽能電池單元(實施例1〜7)。 【圖式簡單說明】 圖〗係太陽能電池單元之模式剖面圖。 圖2係自太陽能電池單元之表面電極側觀察之模式俯 視圖、以及自背面電極側觀察之模式仰視圖。 圖3係太陽能電池模組之模式立體圖及接合部之放大 剖面圖。 -29- 201243920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表面電極 1 a :指狀電極 1 b :母線電極 2 :防止反射膜 3 : η層 4: ρη接合砂基板 5 : ρ層 6 :背面電極 6a :全面電極(鋁電極) 6b:連接部(銀電極) 7 :結晶系矽基板 8 :互連器 8 a :焊錫 8b :金屬帶 1 〇 :太陽能電池單元 20 :太陽能電池模組 -30-

Claims (1)

  1. 201243920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方法,其係使用至 少含有導電性粒子(A)、玻璃介質(B)、以及溶劑(C)之太陽 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而形成太陽能電池集 電電極之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方法,其特徵爲具有以 下步驟, 使用指狀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而形成指狀電極之 指狀電極形成步驟,及於前述指狀電極形成步驟後, 使用母線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而形成母線電極之 母線電極形成步驟;其中 該指狀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係相對於前述導電性 粒子(A) 10 0質量份而含有金屬氧化物(D)3〜10質量份, 該母線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係相對於前述導電性 粒子(A)l 00質量份而含有金屬氧化物(D)未滿3質量份。 2. —種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之 組合,其係至少含有導電性粒子(A)、玻璃介質(B)以及溶 劑(C)之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之組合 ,其特徵爲具有: 相對於前述導電性粒子(A) 1 00質量份而含有金屬氧化 物(D)3〜10質量份之指狀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以及 相對於前述導電性粒子(A)100質量份而含有金屬氧化 物(D)未滿3質量份之母線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 3. —種太陽能電池單元,其係具備受光面側之表面 電極、半導體基板及背面電極, -31 - 201243920 其中至少前述表面電極係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 之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之組合,並使 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方法 所形成。 4·—種太陽能電池模組,其係使用以焊錫覆蓋表面 之互連器,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太陽能電池單元串 聯接合。 -32-
TW101108842A 2011-04-25 2012-03-15 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方法、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之組合及太陽能電池單元 TWI5348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6880A JP5338846B2 (ja) 2011-04-25 2011-04-25 太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方法、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3920A true TW201243920A (en) 2012-11-01
TWI534869B TWI534869B (zh) 2016-05-21

Family

ID=47071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8842A TWI534869B (zh) 2011-04-25 2012-03-15 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方法、太陽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之組合及太陽能電池單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338846B2 (zh)
CN (1) CN103140932B (zh)
DE (1) DE112012001862T5 (zh)
TW (1) TWI534869B (zh)
WO (1) WO20121473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7728B (zh) * 2019-05-31 2021-05-11 大陸商信利半導體有限公司 薄膜光伏電池串聯結構及薄膜光伏電池串聯的製備工藝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55791B2 (ja) * 2013-02-12 2016-07-20 株式会社ノリタケ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ド ペースト組成物と太陽電池
JP7101117B2 (ja) 2016-08-02 2022-07-14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固体接合型光電変換素子、ペロブスカイト膜及び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KR20180063750A (ko) 2016-12-02 2018-06-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태양전지용 핑거 전극의 제조방법
CN114093552A (zh) * 2021-10-29 2022-02-25 江苏正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钙钛矿与hjt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正面银浆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8547A (ja) * 2000-12-27 2002-07-12 Kyocera Corp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JP4771071B2 (ja) * 2006-01-24 2011-09-1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用樹脂組成物
JP4714633B2 (ja) * 2006-04-25 2011-06-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電極用導電性ペースト
JP5127207B2 (ja) * 2006-11-28 2013-01-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EP2637216B1 (en) * 2008-08-07 2014-12-17 Kyoto Elex Co., Ltd. Conductive paste for formation of a solar cell element electrode, solar cell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id solar cell elemen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7728B (zh) * 2019-05-31 2021-05-11 大陸商信利半導體有限公司 薄膜光伏電池串聯結構及薄膜光伏電池串聯的製備工藝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0932A (zh) 2013-06-05
WO2012147378A1 (ja) 2012-11-01
CN103140932B (zh) 2016-04-13
DE112012001862T5 (de) 2014-02-20
TWI534869B (zh) 2016-05-21
JP2012230950A (ja) 2012-11-22
JP5338846B2 (ja) 2013-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14633B2 (ja) 太陽電池電極用導電性ペースト
TWI591881B (zh) 電極用膏狀組合物及光伏電池
JP2013074165A (ja) 太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I570748B (zh) 電極用膠組成物及太陽電池
JP5853541B2 (ja) 太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および太陽電池セル
TW201015724A (en) Solar cell electrode
WO2007125879A1 (ja) 太陽電池電極用導電性ペースト
TW201407640A (zh) Ag電極形成用糊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太陽電池
TW201243920A (en) Method of making current collecting electrode for solar cell, combination of conductive compositions for making current collecting electrode for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WO2012138186A2 (ko) 전극 형성용 은 페이스트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4714634B2 (ja) 太陽電池電極用導電性ペースト
JP2008010527A (ja) 太陽電池電極用導電性ペースト
WO2018135430A1 (ja) 太陽電池用ペースト組成物
JP6114389B2 (ja) 導電性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07240435B (zh) 一种光伏电池用银浆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18180441A1 (ja) 太陽電池用ペースト組成物
TWI529744B (zh) 太陽能電池電極用組成物以及使用該組成物製造的電極
JP6762848B2 (ja) ペースト組成物
WO2012153553A1 (ja) 太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および太陽電池セル
JP5844091B2 (ja) 導電性組成物、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22075456A1 (ja) 電極形成用組成物、太陽電池素子及びアルミニウム/銀積層電極
JP2012023082A (ja) 太陽電池電極用ペーストおよび太陽電池セル
JP2012248790A (ja) 太陽電池集電電極形成用導電性組成物および太陽電池セル
JP6403963B2 (ja) 太陽電池電極用焼成型ペースト、太陽電池および銀粉
JP2013073890A (ja) 導電性組成物、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