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40811A - Laminate - Google Patents

Laminat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40811A
TW201240811A TW100140332A TW100140332A TW201240811A TW 201240811 A TW201240811 A TW 201240811A TW 100140332 A TW100140332 A TW 100140332A TW 100140332 A TW100140332 A TW 100140332A TW 201240811 A TW201240811 A TW 2012408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nd
layer
organic layer
present
dep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0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ashi Yoshida
Toshifumi Mimura
Masahiro Matsumoto
Noriaki Tani
Masashi Kubo
Original Assignee
Ulva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lvac Inc filed Critical Ulvac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240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081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12Organic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2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coated
    • C23C14/024Deposition of sublayers, e.g. to promote adhesion of the coat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201240811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層積體。 【先前技術】 現今,在攜帶終端等之各種終端中’係多所使用有使 人體直接與面板表面作接觸並進行操作的觸控面板。此觸 控面板之表面,由於係使人體直接與面板表面作接觸’因 此,係容易受到損傷或髒污,故而,係設置有防污層(有 機層)。 作爲防污層,係可列舉出使用氟系樹脂。作爲此種氟 系樹脂,例如,在高分子主鏈末端具備矽原子者’係爲周 知(例如,專利文獻1 )。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2683 1 1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防污層,由於係如同上述一般,使人體與其作接觸, 因此,係要求有高的滑動耐久性。於此情況,所謂高滑動 耐久性,例如,係指對於防污層表面而以施加有荷重( lOOOg/cm2)之鋼絨來作滑動,並在作了磨耗之後,將水 滴滴落在防污層表面上,再對於直到當此水滴之接觸角會 -5- 201240811 成爲1 05度以下的情況時之滑動次數作測定的情況時’此 可滑動次數爲5000次左右者。但是’在上述之氟系樹脂 膜的情況時,此可滑動次數係僅爲3 00 0次左右,亦即是 ,係有著滑動耐久性爲低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解決上述先前技術之課 題,並提供一種具備滑動耐久性爲高之防污層的層積體。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層積體,係具備有基體、和被設置在此基體 上之由含氟樹脂所成的有機層,該層積體,其特徵爲:前 述有機層,其之藉由X線光電子分光所測定出的在有機層 之深度方向上的C-C鍵結以及C-H鍵結,係在基體和有機 層間之界面處而存在最多,並且,此C-C鍵結以及C-H鍵 結,係在有機層之深度方向的中央部處,以2原子%以下 而存在,藉由X線光電子分光所測定出的C-F鍵結,係在 有機層之深度方向上,至少於藉由該有機層之深度而作了 正規化的深度0.2〜0.8之範圍內,以55原子%以上而存 在。藉由使層積體之有機層成爲此種膜組成,滑動耐久性 係提昇。 較理想,前述藉由X線光電子分光所測定出的C-C鍵 結以及C-H鍵結的在有機層之深度方向上的存在比例,係 至少與藉由X線光電子分光所測定出的Si-Ο鍵結的在有 機層之深度方向上的存在比例同時地增加。藉由使層積體 之有機層成爲此種膜構成,滑動耐久性係更加提昇。 -6- 201240811 較理想,前述基體,係在有機層之形成面處被形成有 密著層。藉由將密著性提昇,滑動耐久性係更加提昇。 作爲本發明之理想實施形態,前述密著層,係爲由從 Si、Al、Ta、Nb、Ti' Zr、Sn、Zn' Mg 以及 In 中所選擇 之至少1種的金屬之氧化物、氮氧化物、氮化物所成之膜 ,更理想,係可列舉出:前述密著層之至少表面,係爲 Si〇2 膜。 【實施方式】 (實施形態1 ) 以下,使用圖1,針對本發明作說明。圖1,係爲層 積體1之模式性剖面圖。層積體1,係由透明基板2、和 被成膜在透明基板2上之密著層3、以及被層積在密著層 3上之防污層4所成。本發明之基體,係由透明基板2和 密著層3所成。 透明基板2,係對於被收容在其中一面側(與密著層 3相反側)處之元件作保護並構成觸控面板。作爲此種透 明基板2之材料,例如,係可列舉出透明樹脂薄膜或玻璃 等。在本實施形態中,係由玻璃所成。另外,在本實施形 態中’透明基板2,係並不被限定於透過率1 00%者,而亦 包含有所謂半透明者。 密著層3,係爲用以提昇防污層4和透明基板2之間 的密著性者。詳細雖係於後再述,但是.,此密著層3之表 面’係藉由電漿處理工程而被作清淨,並成爲被略微作了 201240811 蝕刻之狀態。因此,相較於先前技術,係能夠更加提昇其 與防污層4之間的密著性。 密著層3,係由無機材料所形成。作爲無機材料,係 可列舉出從 Si、Al、Ta、Nb、Ti、Zr、Sn、Zn、Mg 以及 In中所選擇之至少1種的金屬之氧化物、氮氧化物、氮化 物。於此些中’又以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氧化鋁 、氮化鋁、氮氧化鋁 '氧化鈦、氧化鎂、氧化銦、氧化錫 、氧化鋅、氧化鉅、氧化鈮、氧化銷等爲理想,可將此些 之1種單獨作使用,或者是將此些任意混合並使用。另外 ’在本實施形態中,密著層3,係爲由具有特別理想之透 過率的Si02膜所成。 密著層3之厚度,係可在1〜lOOOnm、更理想爲5〜 150nm之範圍內而適宜作設定。若是密著層3之厚度未滿 上述之範圍,則係無法發揮密著性,又,若是密著層3之 厚度超過上述範圍,則反而會變得容易產生由於應力等所 導致的碎裂,並且在成膜中所需要的時間會變長,而並不 理想》 防污層4,係爲包含氟之有機層,藉由形成有此防污 層4,係能夠保護觸控面板之表面而免於產生例如由於人 體作接觸所導致的傷痕或指紋等。作爲構成防污層4之氟 系樹脂,係可列舉出高分子主鏈爲具備有例如€?2=、-CF2·、-CFH-等之反覆單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使用 具備有直鏈構造之全氟聚醚基者。又,構成本實施形態中 之防污層4的氟系樹脂,係爲在此高分子主鏈之末端具有 -8 - 201240811 砂原子者,在位置於高分子主鏈末端之砂原子處,係藉由 氧-矽鍵結而被附加有烷氧基。 又,此氟系樹脂之平均分子量,係以成爲1000〜 500000爲理想,又以成爲5000〜100000爲更理想。又, 氟含有量,係相對於氟系樹脂全體而成爲0.5〜60質量% ,又以成爲1〜40質量%爲更理想。若是落於此範圍內, 則被覆性係爲高,並且易於進行成膜。 作爲防污層4之膜厚,雖並未特別作限制,但是,係 可在0.0005〜5 μηι之範圍內適宜作設定。此係因爲,若是 未滿0.0 00 5 μπι,則係成爲難以發揮充分之防止髒污附著 功能,又,若是超過5μιη,則會導致光透過率之降低等之 故。在本實施形態中,防污層4,係以成爲厚度2nm的方 式而被形成。 在本實施形態中,此防污層4,在其與密著層3之間 的界面處,藉由X線光電子分光(XPS)所測定出的在有 機層之深度方向上的C-C鍵結以及C-H鍵結,係在防污層 4和密著層3之間的界面處而存在最多,並且,此C-C鍵 結以及C-H鍵結,在防污層4之深度方向的中央部( 0.9nm〜l.lnm附近)處,係以2原子%以下而存在。又, 藉由X線光電子分光所測定出的C-F鍵結,係在防污層4 之深度方向上,至少於藉由該防污層之深度而作了正規化 的深度0.2〜0.8之範圍內,以55原子%以上而存在。 使用圖2來作具體性說明。圖2,係爲對基於本實施 形態之防污層4的由X線光電子分光(XPS )所得之測定 -9- ;ς 201240811 結果來在深度方向上而對於存在比例作了描繪者。另外, 測定,係藉由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製、商品名 VG Thera Probe,來以下述之測定條件而進行:照射X線 :單結晶分光ΑΙΚα、X線光點直徑:8 00χ400μϊη (橢圓形 狀)、角度分解透鏡模式下之檢測角度:在81. 13°〜24.88 °之範圍內而以3.75°節距來作了 16分割、在標準透鏡模式 下之檢測角度:5 3 °、中和電子槍:使用。另外,關於以 下之由X線光電子分光(XPS )所得到的測定結果,亦係 藉由同樣的測定裝置、測定條件來進行。 <
I 如圖2中所示一般,在XPS之測定結果中,C-C鍵結 以及C-H鍵結之Cls軌道,係從防污層4之深度1.5 nm附 近起,而存在比例急速升高。而,C-C鍵結以及C-H鍵結 之Cls軌道,在與密著層3之間的界面(厚度2.Onm)處 ,存在比例係爲最高,而爲約27原子%。又,此C-C鍵 結以及C-H鍵結,在從防污層4之深度0.2nm附近起直到 1.7nm附近爲止的範圍內,係以2原子%以下而存在。另 外,在直到深度〇.2nm、亦即是防污層之深度爲直到防污 層全體之厚度的10%程度爲止的部份,係爲含有多量之雜 質的雜質區域。進而,在防污層4中,藉由X線光電子分 光所測定出的C-F鍵結之F1 s軌道,係在防污層4之深度 0〜1.7nm附近爲止,以55原子%以上而存在。 本實施形態之層積體1,係藉由具備有成爲此種XPS 之分析結果的本實施形態之防污層4,而相較於先前技術 之防污層,滑動耐久性成爲更高。本發明者們,係發現了 -10- 201240811 :成爲此種XPS之分析結果的防污層,亦即是,c-c鍵結 以及C-H鍵結,在膜中係幾乎不存在,而是集中在防污層 4與密著層3之間的界面處,並且,身爲含有氟之鍵結的 C_F鍵結,係在層全體中而被包含有特定之量的防污層4 ,相較於先前技術之防污層,其滑動耐久性係爲高(例如 ,可滑動次數係爲5000次以上)。 又,進而,本實施形態之層積體1的防污層4,係如 圖2中所示一般,C_C鍵結以及C-H鍵結之Cls軌道的存 在機率,係從深度1.5nm附近起,而與Si-Ο鍵結之Ols 軌道的厚度方向上之存在比例同時地增加。在此種增加傾 向之防污層4中,滑動耐久性係成爲特別高(例如,可滑 動次數爲7000次以上)。 作爲參考例,在圖3中,對於先前技術之防污層的由 X線光電子分光(XP S )所得之測定結果作展示。 圖3,係爲對於先前技術之防污層(厚度0.9nm)的 由X線光電子分光(XP S )所得之測定結果作展示者。如 圖3中所示一般,在XPS之測定結果中,C-C鍵結以及 C-H鍵結之Cls軌道,一直到深度0.5nm附近爲止,係在 防污層之全體中恆常以3〜8%程度而存在,並從深度 0.5 nm附近起,隨著深度變深而存在比例逐漸升高。而, C-C鍵結以及C-H鍵結之Cls軌道,在與密著層之間的界 面(厚度0.9nm附近)處,存在比例係爲最高,而爲約20 原子%。在此先前技術之防污層中,藉由X線光電子分光 所測定出的C-F鍵結之F1 s軌道,一直到防污層之深度 -11 - ;5 201240811 0.11 nm處爲止,係爲上升,在從此深度o.ll nm起直到 0.8nm附近爲止,雖並非爲一定,但是係以55原子%以上 而存在。此種先前技術之防污層,例如可滑動次數係爲 3 000次左右。 相對於此,上述之本實施形態的防污層,可滑動次數 係爲1 0000次,相較於先前技術之防污層,本實施形態之 防污層的滑動耐久性係爲非常高。 此種層積體1,係如同下述一般地而被形成。 首先,在身爲玻璃基板之透明基板2上,形成密著層 3。作爲此種密著層3之成膜方法,例如,係可列舉出 CVD法、電漿CVD法、濺鍍法、離子噴鍍法等。在將作 爲密著層3之Si02膜藉由濺鍍法來形成的情況時,作爲 形成條件,例如,係設爲:濺鍍靶材:S i靶材、濺鍍氣體 :Ar + 02、Ar 氣體流量:50sccm、02 氣體流量:15sccm、 投入功率:2 5 00W。 接著,對於被形成有此密著層3之透明基板2,進行 電漿處理(電漿處理工程)。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此電 漿處理,密著層3之表面係被蝕刻,其與防污層4之間的 密著性係提昇,並且,存在於密著層3表面之雜質係被除 去,因此,係能夠形成上述之本實施形態的具備有所期望 之組成的防污層4。 在電漿處理中之電漿產生氣體,係爲包含氧原子(0) 之氣體。作爲此種包含氧原子之氣體,係可列舉出包含 〇2等之氧原子的氣體,或者是H20等之包含OH基氣體等 -12- 201240811 的包含Ο、氫原子(Η)的氣體。另外,係可使用該些中的1 種、或者是將2種以上作混合使用,又,亦可將此些之氣 體與Ar、He等之惰性氣體作混合使用。更進而,亦可使 〇和Η分別被包含於相異之氣體中,並分別作供給,而在 成膜室內使其混合。 在此種電漿處理工程中,當作爲電漿產生氣體而導入 具備氧原子之氣體(在本實施形態中,係爲氧氣)的情況 時,係設爲氣體流量:5〜50sccm,投入功率·· 100〜 3 00 0W。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使用氧氣,並以氣體流量: 20sccm、投入功率:1000W,來進行了 60秒之電漿處理 〇 之後,在此密著層3上形成防污層4。作爲防污層4 之形成方法,係可列舉出塗布法、蒸鍍法等,但是,在本 實施形態中,係使用蒸鍍法。 作爲蒸鍍法,係可列舉出真空蒸鍍法' 離子束蒸鍍法 、電阻加熱蒸鍍法,但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使用在特 定之壓力狀態下而加熱蒸鍍源並進行蒸鍍之電阻加熱蒸鍍 法。所謂特定之壓力狀態,係爲lx W4〜lx W2Pa。在本 實施形態中,係一面保持爲2xl〇_3〜4xltr4Pa,一面藉由 加熱手段來將作爲蒸鍍源之商品名 OPTOOL DSX ( DAIKIN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加熱至220°C,而形成厚 度2nm之蒸鍍膜。 以下,使用圖2,針對本實施形態之成膜裝置作說明 。成膜裝置10,係爲所謂線內(inline )式之成膜裝置, 3 -13- 201240811 並爲將對於基板進行特定之處理的處理室作了串 。成膜裝置10,係依序具備有裝載鎖定室11、 形成室1 2、和電漿處理室1 3、和防污層形成室 ,在成膜裝置10內,透明基板2,係藉由作爲搬 搬送托盤而被作支持並作搬送。另外,本實施形 謂搬送手段,係爲由載置透明基板2之搬送托盤 托盤移動之移動手段所成者。 在裝載鎖定室11中,係從大氣中而被搬入 板2。在裝載鎖定室11中,、係被設置有未圖示之 ,並構成爲能夠將裝載鎖定室11內真空排氣至 空度且將該真空度作保持。另外,雖並未圖示, 各處理室中,係被設置有真空幫浦,並能夠將各 別設爲所期望之真空度。 密著層形成室1 2,係爲用以對於透明基板2 鍍法來形成密著層3(參考圖1)者。被搬送至 成室12處之透明基板2,係藉由未圖示之搬送手 置在基板設置位置121處。在密著層形成室12 與被設置在此基板設置位置121處之透明基板2 方式,而將濺鍍靶材122藉由靶材支持部123作 設置。在靶材支持部123處,係被連接有高頻電 並構成爲能夠對於濺鍍靶材122施加電壓。 濺鍍靶材122,係因應於密著層而適宜設定;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爲了作爲密著層而形成SiO 作爲濺鍍靶材122來設置有金屬矽靶材。 聯連接者 和密著層 14。另外 送手段之 態中之所 和使搬送 有透明基 真空幫浦 特定之真 但是,在 處理室分 而藉由濺 密著層形 段而被設 中,係以 相對向的 支持並作 源 1 24, 其材料。 2膜,而 -14- 201240811 又,在密著層形成室12中,被封入有濺鍍氣體之2 個的第1氣體封入部125,係分別經由第1閥126而被作 設置。藉由對於各第1閥126之開度作調整,係能夠從第 1氣體封入部125來將所期望之量的濺鍍氣體導入至密著 層形成室12內。在本實施形態中,其中一方之第1氣體 封入部125中,係被封入有Ar氣體,另外一方之第1氣 體封入部125中,係被封入有02氣體。 電漿處理室13,係爲用以進行本發明中之電漿處理者 。電漿處理室13,係被設置有用以對於被載置在搬送托盤 上之透明基板2施加高頻電壓的電壓導入部131。在電壓 導入部131處,係被連接有電壓施加手段132,並構成爲 能夠對於被載置在搬送托盤上之透明基板2施加電壓。另 外,此些之電壓導入部1 3 1以及電壓施加手段1 3 2,只要 是能夠形成電漿者,則係並不被作特別限定。 又,在電漿處理室13中,封入有電漿產生氣體(在 本實施形態中,係爲H20 )之第2氣體封入部1 3 3,係經 由第2閥134而被作連接。藉由對於第2閥134之開度作 調整,係能夠從第2氣體封入部133來將所期望之量的電 漿產生氣體導入至電漿處理室13內。 防污層形成室1 4,係爲用以藉由蒸鏟法來在透明基板 2之密著層上形成防污層4 (參考圖1 )者。被搬送至防污 層形成室14處之透明基板2,係藉由未圖示之搬送手段而 被設置在基板設置位置141處。在防污層形成室14中, 係以與被設置了的透明基板2相對向的方式,而被設置有 -15- 201240811 蒸鍍手段142。雖然亦依存於蒸鍍方法,但是,在本實施 形態中,蒸鍍手段142,係爲將未圖示之蒸鍍源設置在具 備有加熱手段之坩堝中者。 針對此成膜裝置10中之成膜作說明。若是將透明基 板2搬送至裝載鎖定室11中,則在裝載鎖定室11處係被 進行排氣,並成爲真空狀態。在成爲了所期望之真空狀態 後,透明基板2係被搬送至密著層形成室1 2處。在密著 層形成室1 2中,係對於透明基板2而形成密著層。具體 而言,係對於各第1閥126之開度作調整,而從各第1氣 體封入部125來導入濺鍍氣體(例如02氣體以及Ar氣體 ),並且,從高頻電源124而對於濺鍍靶材122施加電壓 ,以開始濺鍍,而形成密著層3。 接著,將透明基板2從密著層形成室12而搬送至電 漿處理室13處。在電漿處理室13中,係對於透明基板2 上之密著層3而進行電漿處理。具體而言,在電漿處理室 1 3中,係對於第2閥1 34之開度作調整,而從第2氣體封 入部133來導入電漿產生氣體,並且,從電壓施加手段 132來對於電壓導入部131施加電壓,密著層3表面係被 作些許的蝕刻,而進行密著層3表面之清淨。 接著,透明基板2,係從電漿處理室13而被搬送至防 污層形成室14處。在防污層形成室14中,係在被作了電 漿處理之密著層3上形成防污層4。具體而言,係藉由加 熱手段而加熱坩堝,並使被作了加熱的蒸鍍源附著在被搬 送而來之透明基板2的密著層3上,而形成防污層4。 -16- 201240811 在形成了防污層4之後,透明基板2’係被搬送至裝 載鎖定室11處,並於裝載鎖定室11中,在被作了大氣開 放後,從成膜裝置10而搬出。 如此這般,在本實施形態之成膜裝置10中,藉由在 密著層形成室1 2和防污層形成室1 4之間設置電漿處理室 1 3,係能夠進行所期望之電漿處理,藉由此,係能夠使密 著層3和防污層4之間的密著性提昇,並且,係能夠形成 所期望之防污層4,亦即是以所期望之存在比例而使藉由 X線光電子分光所測定出的C_C鍵結和C-H鍵結以及C-F 鍵結存在於膜中之防污層。 以下,藉由實施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作更詳細 說明。 (實施例1、2 ) 藉由實施形態1之成膜裝置,來藉由表1中所示之各 條件而形成了層積體1。另外’關於未記載之條件,則係 與在實施形態1中所記載者相同。 -17- 201240811 [表i] 密著層 材料 密著層 形成條件 電娥 形成氣體種 氣體流量 (seem) 投入功率 (kW) 防污暦 形成條件 極限 滑動次數 實施例1 Si〇2 與Η施形態1 相同 Η2〇 20 1000 與實施形態1 相同 10000次 實施例2 Si〇2 與實施形態1 相同 〇2 15 1000 與實施形態1 相同 7000次 比較例1 Si〇2 與實施形態1 相同 Ar 50 1000 與實施形態1 相同 3000次 比較例2 Si〇2 與實施形態1 相同 無 與實施形態1 相同 3000次 (比較例1 ) 除了在電漿處理工程中並未使用含有0之氣體以外’ 藉由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條件’來形成了層積構造。 (比較例2 ) 除了並未使用電漿處理工程以外’藉由與實施例2完 全相同之條件,來形成了層積構造。 針對此些之實施例以及比較例的XPS測定結果’在圖 5〜圖7中作展示。 圖5,係爲對於C-C鍵結以及C-H鍵結之Cls軌道的 正規化後之在膜的深度方向上的存在比例作展示者。另外 ,正規化,係藉由各個膜之防污層4的膜厚來作正規化’ 所謂正規化後深度1 ’係相當於防污層4和密著層3之間 的界面。 如圖5中所示一般’實施例1、2 ’係均同樣的’正規 -18- 201240811 化後之膜的深度的不僅是中央部,一直到ο. 止,C · C鍵結以及C - Η鍵結之c 1 S軌道之存 爲0(2原子%以下),從正規化後之膜的深 ,則存在比例均係急速上升,並且,均在正 深度爲1、亦即是在防污層4和密著層3之 存在比例成爲最高(實施例1係爲27原子% 爲2 9原子% ) ^ 比較例1、2的情況時,不僅是中央部 體中,C-C鍵結以及C-H鍵結之Cls軌道之 係爲2原子%以上,就算是在防污層4和密 界面附近處,此存·在比例亦係較爲和緩地做_ 圖6,係爲對於藉由X線光電子分光所 鍵結之FIs軌道的正規化後之在膜的深度方 例作展示者。 在實施例1、2以及比較例1中,在正 爲0.2〜0.85爲止之間,C-F鍵結之FIs軌 ,係超過了 5 5原子%。在比較例2中,在正 爲0.1〜0.3附近爲止之間,C-F鍵結之FIs 率,係超過了 5 5原子%,但是,之後係減少 圖7,係爲對於藉由X線光電子分光所 鍵結以及C-H鍵結之C 1 s軌道(粗線)的在 上的存在比例、和Si-Ο鍵結之Ols軌道( 之深度方向上的存在比例作展示者。 僅在實施例1的情況時,C-C鍵結以:g 2〜〇 . 6程度爲 在比例均係略 度超過0.6起 規化後之膜的 間的界面處, ,實施例2係 處,在膜之全 存在比例,均 著層3之間的 Γ上升。 測定出的C-F 向上的存在比 規化後之深度 道的存在機率 規化後之深度 軌道的存在機 〇 測定出的C-C 膜之深度方向 細線)的在膜 :C-H鍵結之 -19- 201240811 c 1 S軌道(粗線)的在膜之深度方向上的存在比例、和 Si-Ο鍵結之Ols軌道(細線)的在膜之深度方向上的存在 比例,係從同程度之深度(1 . 5nm附近)起而使存在比例 作了上升。 相對於此,在實施例2中,C-C鍵結以及C-H鍵結之 Cls軌道的在膜之深度方向上的存在比例,係較Si-Ο鍵結 之Ols軌道(細線)的在膜之深度方向上的存在比例而更 早開始上升。 又,在比較例1、2中,C-C鍵結以及C-H鍵結之 Cls軌道的在膜之深度方向上的存在比例,雖然係爲和緩 ,但是係較Si_0鍵結之01 s軌道(細線)的在膜之深度 方向上的存在比例而更早開始上升。 如此這般,在實施例1、2中,此防污層4,在其與密 著層3之間的界面處,藉由X線光電子分光(XPS )所測 定出的在有機層之深度方向上的C-C鍵結以及C-H鍵結, 係在防污層4和密著層3之間的界面處而存在最多,並且 ,此C-C鍵結以及C-Η鍵結,在防污層4之深度方向的中 央部(作了正規化之深度0.45〜0.55附近)處,係以2原 子%以下而存在。又,藉由X線光電子分光所測定出的C-F鍵結,係在防污層4之深度方向上,至少於藉由該防污 層之深度而作了正規化的深度0.2〜0.8之範圍內,以55 原子%以上而存在。相對於此,在比較例1、2中,其防污 層的此C-C鍵結以及C-Η鍵結,係並未在防污層4之深度 方向的中央部(作了正規化之深度0.45〜0.55附近)處以 -20- 201240811 2原子%以下而存在,並且,比較例1中,藉由χ線光電 子分光所測定出的C-F鍵結,係在防污層4之深度方向上 ,並未至少於藉由該防污層之深度而作了正規化的深度 0.2〜0.8之範圍內,以55原子%以上而存.在。 對於實施例1、2以及比較例1、2之層積構造,而分 別進行了滑動性耐久試驗。滑動性耐久試驗,係對於各層 積構造之防污層表面,而以施加有荷重(l〇〇〇g/cm2 )之 鋼絨來作滑動,並在作了磨耗之後,將水滴滴落在防污層 表面上,再對於當此水滴之接觸角成爲105度以下的情況 時之滑動次數作了測定者。亦即是,若是滑動次數越多, 則代表防污層之滑動耐久性係越高。將結果合倂展示於表 1中。 如同表1中所示一般,相對於比較例,全部的實施例 之滑動次數均爲較多,而能夠作7000次以上之滑動,因 此,可以得知滑動耐久性係作了提昇。 故而,本實施形態之防污層4,在其與密著層3之間 的界面處,藉由X線光電子分光(XPS )所測定出的在有 機層之深度方向上的C-C鍵結以及C-H鍵結,係在防污層 4和密著層3之間的界面處而存在最多,並且,此C-C鍵 結以及C-H鍵結,在防污層4之深度方向的中央部( 0.9nm〜l.lnm附近)處,係以2原子%以下而存在,進而 ,藉由X線光電子分光所測定出的C-F鍵結,係在防污層 4之深度方向上,至少於藉由該防污層之深度而作了正規 化的深度0.2〜0.8之範圍內,以55原子%以上而存在, -21 - 201240811 因此,滑動耐久性係作了提昇。更進而,藉由使c_c鍵結 以及C-H鍵結之Cls軌道的存在機率,和Si-Ο鍵結之 Ols軌道的在厚度方向上之存在比例同時地增加,滑動耐 久性係作了更進一步的提升。 (其他實施形態) 本發明,係並不被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例如,成 膜裝置,係並不被限定爲在實施形態1中所列舉者,只要 是能夠實施各實施形態中之成膜方法者即可。例如,亦可 構成爲:在1個的成膜裝置內,設置在本實施形態中爲被 設於電漿處理室中之電漿處理手段、·蒸鍍手段,並將基板 以與該些相對向的方式來做設置。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藉由以包含氧之氣體來進行電漿 處理,而形成了所期望之滑動耐久性爲高的膜,但是,係 並不被限定於此。只要是能夠形成此種所期望之滑動耐久 性爲高的膜,則關於形成方法係並不作限定。 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爲濺鍍法,係使用了高頻濺鍍法 ’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例如,亦可使用:將磁石設 置在濺鍍靶材之背後並利用使磁場和電場正交之磁控管放 電的磁控管濺鍍法,或者是使用ECR電漿來在真空中進 行濺鍍之E C R濺鍍法等。又’在本實施形態中,雖係設 爲在2個的濺鍍靶材之間施加高頻電壓,但是,係並不被 限定爲此種所謂雙極式之濺鍍方法》例如,亦可對於單_ 之濺鍍靶材而連接高頻電源,並在被作了接地的基板和濺 -22- 201240811 鍍靶材之間而施加高頻電壓。 【圖式簡單說明】 [圖1]實施形態1之層積體的模式性剖面圖。 [圖2]對於實施形態1之防污層的XPS分析結果作展 示之圖表。 [圖3]對於參考例之防污層的xps分析結果作展示之 圖表。 [圖4]對於成膜實施形態1之層積體的成膜裝置之槪 略構成作展示的模式圖。 [圖5 ]對於實施例以及比較例之χρ s分析結果作展示 之圖表。 [圖6]對於實施例以及比較例之xPs分析結果作展示 之圖表。 [圖7]對於實施例以及比較例之xPS分析結果作展示 之圖表。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層積體 2 :透明基板 3 ·密著層 4 :防污層 1〇 :成膜裝置 Π :裝載鎖定室 -23- 201240811 1 2 :密著層形成室 1 3 :電漿處理室 1 4 :防污層形成室 -24-

Claims (1)

  1. 201240811 七、申請專利範園: 1 · 一種層積體’係具備有基體、和被設置在此基體 上之由含氟樹脂所成的有機層, 該層積體,其特徵爲: 前述有機層’其之藉由X線光電子分光所測定出的在 有機層之深度方向上的C-C鍵結以及C-Η鍵結,係在基體 和有機層間之界面處存在最多,並且,此C-C鍵結以及 C-Η鍵結’係在有機層之深度方向的中央部處,以2原子 %以下而存在, 藉由X線光電子分光所測定出的C-F鍵結,係在有機 層之深度方向上’至少於藉由該有機層之深度而作了正規 化的深度0.2〜0.8之範圍內,以55原子%以上而存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層積體,其中, 前述藉由X線光電子分光所測定出的C-C鍵結以及C-H 鍵結的在有機層之深度方向上的存在比例,係至少與藉由 X線光電子分光所測定出的Si-Ο鍵結的在有機層之深度 方向上的存在比例同時地增加。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層積體,其中’ 前述基體,係在有機層之形成面處被形成有密著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層積體’其中’ 前述密著層,係爲由從Si、Al、Ta、Nb、Ti、Zr、Sn、 Zn、Mg以及In中所選擇之至少1種的金屬之氧化物、氮 氧化物、氮化物所成之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層積體,其中’ -25- 201240811 前述密著層之至少表面,係爲Si02膜。 -26-
TW100140332A 2010-11-05 2011-11-04 Laminate TW20124081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9167 2010-11-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0811A true TW201240811A (en) 2012-10-16

Family

ID=46024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0332A TW201240811A (en) 2010-11-05 2011-11-04 Laminat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504350B2 (zh)
TW (1) TW201240811A (zh)
WO (1) WO201206033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1796A (zh) * 2012-08-24 2015-01-07 株式会社爱发科 成膜方法
CN104870683A (zh) * 2012-12-18 2015-08-26 株式会社爱发科 成膜方法和成膜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360675B (es) * 2011-01-31 2018-11-13 Luoyang Landglass Tech Co Ltd Dispositivo para procesar continuamente un miembro de vidrio al vacío.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53859A (ja) * 1989-11-08 1991-07-01 Sekisui Chem Co Ltd 表面改質プラスチック
JPH04171521A (ja) * 1990-11-05 1992-06-18 Fujitsu Ltd タッチパネル
JP3678361B2 (ja) * 2001-06-08 2005-08-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
JP4175919B2 (ja) * 2003-03-06 2008-11-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汚れ付着防止高耐擦過性フィルム
JP4224330B2 (ja) * 2003-03-26 2009-02-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バリアフィル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1796A (zh) * 2012-08-24 2015-01-07 株式会社爱发科 成膜方法
CN104271796B (zh) * 2012-08-24 2016-03-30 株式会社爱发科 成膜方法
CN104870683A (zh) * 2012-12-18 2015-08-26 株式会社爱发科 成膜方法和成膜装置
US9903012B2 (en) 2012-12-18 2018-02-27 Ulvac, Inc. Film formation method and film formation apparatus
CN104870683B (zh) * 2012-12-18 2018-08-31 株式会社爱发科 成膜方法和成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04350B2 (ja) 2014-05-28
JPWO2012060338A1 (ja) 2014-05-12
WO2012060338A1 (ja) 201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ewin et al. Comparison of Al–Si–N nanocomposite coatings deposited by HIPIMS and DC magnetron sputtering
Chang et al. Effect of duty cycles on the de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power impulse magnetron sputtering deposited TiN thin films
KR101947861B1 (ko) 성막 방법 및 성막 장치
JP2019050196A (ja) 電子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04091B2 (ja) 成膜方法及び成膜装置
TWI791739B (zh) 有機無機混成膜、積層體與包含有機無機混成膜之物品
JP5967982B2 (ja) プラズマcvd法により形成された化学蒸着膜
JP2007538159A (ja) 金属酸化物のプラズマ強化化学蒸着
TW201240811A (en) Laminate
Iwamori et al. Silicon oxide gas barrier films deposited by reactive sputtering
Jao et al. Bias voltage effect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y of chromium copper–diamond-like carbon multilayer films fabricated by cathodic arc plasma
JPWO2016190284A1 (ja) 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ei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SiOx-containing hard film prepared by low temperature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using hexamethyldisilazane or vinyltrimethylsilane and post oxygen plasma treatment
Zhitomirsky et al. Vacuum arc deposition of metal/ceramic coatings on polymer substrates
Lin et al. Organosilicon function of gas barrier films purely deposit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system
Hall et al. Etching and deposition mechanism of an alcohol plasma on polycarbonate and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an adhesion promotion mechanism for plasma deposited a: SiOxCyHz coating
CN102560348A (zh) 镀膜件及其制备方法
JP4819189B2 (ja) 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
JP5376307B2 (ja) イオンプレーティング方法及び装置、及びイオンプレーティングによるガスバリア膜形成方法
JP5800414B2 (ja) 成膜方法
JP5506275B2 (ja) 熱線遮蔽フィルム
Ding et al. The influence of N ion bombardment on the properties of PET surface and SiNx/PET complex
TWI576448B (zh) Film forming method
Gorokhovsky Characterization of thick ceramic and cermet coatings deposited by an industrial-scale LAFAD process
US8388815B2 (en) Coated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