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33143A - Signal processor,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display device and program product - Google Patents

Signal processor,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display device and program produc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33143A
TW201233143A TW100128533A TW100128533A TW201233143A TW 201233143 A TW201233143 A TW 201233143A TW 100128533 A TW100128533 A TW 100128533A TW 100128533 A TW100128533 A TW 100128533A TW 201233143 A TW201233143 A TW 2012331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ignal
right image
unit
image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8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Nobutane Chib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33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314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28Adjusting depth or dispa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39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two 2D image sensors having a relative position equal to or related to the interocular d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Description

201233143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訊號處理器、訊號處理方法、 及程式產生,舉例而言,適用於改變從配置成將 成像以產生視差的二相機所輸出的影像之間的視 【先前技術】 在先前技術中,已有技術是藉由使用根據使 眼與左眼之間的視差而配置之二相機所捕捉的相 影像,而產生可以由使用者立體地觀看的三維影 相機所捕捉的二影像稱爲左影像及右影像以符合 左眼及右眼(於下,左影像及右影像也稱爲「 像j )。此處,假使例如二相機之間的色調、亮 位置等參數設定有差異,則無法顯示適當的三維 此,使用者操作相機以在上下相堆疊或左右相判 器或其它顯示裝置上顯示左及右影像,以及,當 右影像時調整參數設定。 另一方面,爲了產生三維影像及改變先前技 景深的方式,需要移動左影像及右影像對稱的物 然後,使用者使受移動的物體的影像顯示於三維 以驗證景深是否如同所需地增加。 曰本專利公開號2002- 1 25245揭示可以操作 側接一側的左及右影像的立體觀視器、以及可以 平地移動影像以致設定用於立體觀看的位置。 顯示裝置 相同物體 差。 用者的右 同物體的 像。由二 使用者的 左及右影 度及成像 影像。因 的二監視 比較左及 術中增加 體位置。 監視器上 以顯示一 操作以水 201233143 【發明內容】 附帶一提,當捕捉三維影像時,首先以三維監視器模 擬視差。然後,調整有二個相機附接以拍攝左影像及右影 像的裝置(rig),以調整相機之間的機械視差。此處假定三 維監視器能夠顯示在相反方向上以相同距離水平地移動的 左影像和右影像。此時,使用者僅注意要改變的物體。因 此,使用者首先立體地觀視三維監視器上的物體,以在真 正地修改資料之前驗證修改效果。因此,假使物體移動 時,需要每次調整裝置以調整相機位置,因此,造成長的 拍攝時間。 另一方面,當編輯三維影像時,左及右影像以重曼方 式顯示於三維監視器上。此時,會希望將左及右影像移動 至彼此偏移,亦即,將它們移動至彼此不同相位。將二影 像移至不同相位會造成無重疊的區域或是與偏移相同量的 少量重疊之區域。但是’當使用者在編輯期間驗證影像 時,影像重疊的方式之差異使得影像相當難以觀看。舉例 而言,左及右影像移動至愈不對齊,則左及右影像不重疊 的區域愈多,亦即,難以被視爲三維影像的區域愈多。這 在相同顯示幕上造成三及二維影像混合,因而使得使用者 相當難以觀看這些影像。 慮及上述’希望方便調整左影像與右影像之間的視 差。 本揭示使二影像訊號同相位’二影像係儲存於左影像 201233143 記憶體中的左影像訊號、及儲存於右影像記憶體中的右影 像訊號。從根據人的左眼與右眼之間的距離而配置且適於 將相同物體成像的二相機’供應左及右影像訊號。 接著,根據操作部指定的相位移’改變左影像及/或 右影像的水平相位。 接著,由左及右影像訊號顯示於顯示部上的左及右影 像等二者或是左及右眼像中之任一者以預定距離水平地移 動,以及,具有左影像與右影像之間的改變視差之左及右 影像訊號輸出。 然後,左及/或右影像訊號輸出,其中,在歸因於具 有改變的視差之左及右影像的重疊之三維地顯示的那些區 域以及僅有左影像或右影像二維地顯示的其它區域中,二 維地顯示的區域中的影像由來自三維顯示區域中不同的影 像取代。 假使顯示於顯示部上的左及右影像或其中之一以預定 距離移動時’這能夠與三維顯示的區域不同地顯示左及右 影像的二維顯示區域。 訊號處理方法包含:使從根據人的左眼與右眼之間的 距離而配置且用以將相同的物體成像的二相機所供應的二 影像訊號同相位’二影像訊號的其中之一是儲存於左影像 記憶體中的左影像訊號’而另一影像訊號是儲存於右影像 g己憶體中的右影像訊號;根據由操作部指定的相位移,改 變左及/或右影像訊號的水平相位,以使由左及右影像訊 5虎顯示於顯示部上的左及右影像或其中之一水平地移動預 201233143 定距離,以及,輸出具有左影像與右影像之間的改變視差 之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以及’輸出左影像及/或右影像 訊號,其中,在歸因於具有改變的視差之左及右影像的重 疊之三維地顯示的那些區域以及僅有左影像或右影像二維 地顯示的其它區域中,二維地顯示的區域中的影像由來自 三維顯示區域中不同的影像取代。 顯示裝置包含:相位匹配部,用以使從根據人的左眼 與右眼之間的距離而配置且用以將相同的物體成像的二相 機所供應的二影像訊號同相位’二影像訊號的其中之一是 儲存於左影像記憶體中的左影像訊號’而另一影像訊號是 儲存於右影像記憶體中的右影像訊號;顯示部,用以藉由 左及右影像訊號來顯示左及右影像;相位調整部,用以根 據操作部指定的相位移來改變左及/或右影像訊號的水平 相位,以將左及右影像或其中之一水平地移動預定距離’ 並將具有左影像與右影像之間的改變視差之左及右影像訊 號輸出;以及,讀取部’用以將左影像及/或右影像訊號 輸出.,其中,在歸因於具有改變的視差之左及右影像的重 疊之三維地顯示的那些區域以及僅有左影像或右影像二維 地顯示的其它區域中,二維地顯示的區域中的影像由來自 三維顯示區域中不同的影像取代。 程式產品促使電腦:使從根據人的左眼與右眼之間的 距離而配置且用以將相同的物體成像的二相機所供應的二 影像訊號同相位,二影像訊號的其中之一是儲存於左影像 記憶體中的左影像訊號,而另一影像訊號是儲存於右影像 -8- 201233143 記憶體中的右影像訊號;根據由操作部指定的相位移,改 變左及/或右影像訊號的水平相位,以使由左及右影像訊 號顯示於顯示部上的左及右影像或其中之一水平地移動預 定距離,以及,輸出具有左影像與右影像之間的改變視差 之左及右影像;以及,輸出左及/或右影像訊號,其中, 在歸因於具有改變的視差之左及右影像的重疊之三維地顯 示的那些區域以及僅有左影像或右影像二維地顯示的其它 區域中,二維地顯示的區域中的影像由來自三維顯示區域 中不同的影像所取代。 本發明使由左及右影像訊號顯示於顯示部上的左及右 影像或其中之一水平地移動預定距離’以及,輸出具有左 影像與右影像之間的改變視差之左及右影像。這確保對應 於二維顯示區域的無影像重疊之區域不會被顯示並更容易 僅感知到三維顯示區域,因此’使用者更容易觀看三維影 像。此外,雖然對應於影像重疊之三維顯示區域的尺寸降 低,但是,使用著觀左及右影像的重疊’因而使得本發明 實際上有利的。這允許使用者在同時觀看顯示部上具有改 變的視差之左影像及右影像時’能夠容易驗證導因於操控 操作部之視差改變的立體觀視的影像改變。 【實施方式】 於下將說明執行本發明的最佳模式(於下稱爲實施 例)。應注意,以下述次序作說明。 201233143 ι·第一實施例(左及右影像訊號的輸出控制:調整左及 右影像的相位之實施例) < 1.第1實施例> [調整左及右影像的相位之實例] 於下,將參考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將說明實 施例,其中,本發明應用至用以改變左及右影像的相位以 及輸出這些影像的訊號處理器10,以及,應用至由相同 處理器1〇使用的訊號處理方法。應注意,在下述說明 中,本發明應用至與顯示部8分開的訊號處理器10,顯 示部8係用作爲能夠顯示三維影像的三維監視器。但是, 本發明可以應用至設有訊號處理器1〇及顯示部8的顯示 裝置。 圖1Α及1Β顯示根據人的左眼與右眼之間的距離之 二相機1L和1R的配置實例。圖1Α顯示二相機1L和1R 的配置實例。圖1Β顯示物體2a至2c如何看起來不同的 實例。 用以輸出左影像訊號的相機1 L(左影像)以及用以輸出 右影像訊號的相機1 R(右影像)’根據使相同物體成像之 人眼之間的距離並列地配置。顯示部8 (稍後將參考圖2 說明)當被供予左影像訊號時顯示左影像’以及,當被供 予右影像訊號時顯示右影像。假定相機1 L與1 R的焦點 方向之間的交會是參考平面時,可以從參考平面與相機 1 L或1 R之間的距離找出視差。 此處,物體2b位於參考平面上。因此,使用者未立 10- 201233143 體地觀看到顯示於顯示部8上的影像。但是,物體2a比 參考平面位於相機1L和1R的更後方。由於景深(depth) 效應,所以,對使用者而言,顯示於顯示部8上的物體 2a如同它比參考平面位於更後方。另一方面,物體2c比 參考平面位於相機1L和1R的更前方。由於彈出(P〇P-〇ut) 效果,物體2c對使用者而言如同比參考平面位於更前 方。 假定由二相機的焦點之間的交會形成的平面是參考平 面時,當物體比參考平面位於更前方時,產生彈出效果, 以及,當物體比參考平面位於更後方時,產生景深效果。 此時,在二相機之間的焦點差程爲視差。視差是三維成像 的重要値。設計者最觀切的是從那一物體位置無法成爲三 維影像。因此,相機1 L和1 R在彼此相對之適當位置的 的配置是最耗時的工作。 圖2顯示訊號處理器10的內部配置實例。 訊號處理器10包含寫入部3。寫入部將相機1L供應 的左影像(左影像訊號)寫至左影像記憶體5 L,以及, 將相機1 R供應的右影像(右影像訊號)寫至右影像記憶 體5R。訊號處理器10又包含相位匹配部4。相位匹配部 4根據寫入部3供應的左及右影像的寫入時序,比對自二 相機(相機1L和1 R )供應的左及右影像訊號的相位,二 相機係根據將相同物體成像的人眼之間的距離而配置的。 訊號處理器1 〇仍又包含相位調整部6。相位調整部6 根據操作部9指定的偏移,改變左及/或右影像訊號的水 201233143 平相位。相位調整部6使由左及右影像訊號顯示於顯示部 8上的左及右影像或其中之一水平地移動預定距離,以 及,輸出具有左眼與右眼之間的改變視差的左及右影像訊 號。訊號處理器1 〇仍又包含讀取部7。讀取部7從左影 像記憶體5L讀取左影像以及從右影像記憶體5R讀取右 影像,以及將讀出的左及右影像輸出至顯示部8。 在本實例中,使用雙埠RAM (隨機存取記憶體)作 爲左及右影像記憶體5L和5R。另一方面,舉例而言,使 用旋轉開關作爲操作部9,因此,允許使用者操控開關以 切換至選取左及右影像中那一影像要移動以及指明影像要 被移動的距離。此時,能夠僅移動左影像或右影像或是同 時移動此二影像。 接著,將說明各部的操作。 左及右影像從相機1L和1R供應至訊號處理器10。 寫入部3將左及右影像分別寫至左及右影像記憶體5 L和 5R。同時,寫入部3將供應至訊號處理器10的左及右影 像的輸入時序輸出至相位匹配部4。 相位匹配部4將根據從寫入部3接收到的輸入時序找 出的左影像寫入位址輸出至左影像記憶體5 L。左影像由 寫入部3寫至左影像記憶體5 L的左影像寫入位址。類似 地,相位匹配部4將右影像寫入位址輸出至右影像記憶體 5R。右影像由寫入部3寫至右影像記憶體5R的右影像寫 入位址。同時,相位匹配部4將稍後將說明的讀取啓始位 址及等效時序輸出至相位調整部6。由讀取部7分別從左 -12- 201233143 及右影像記憶體5L和5R的讀取啓始位址中讀出左及右 影像。 相位調整部6將操作部9輸入的延遲加至從相位匹配 部4接收的讀取啓始位址。然後,相位調整部6找出左及 右影像讀取位址。由讀取部7從左影像記憶體5 L的左影 像讀取位址讀出左影像。由讀取部7從右影像記憶體5R 的右影像讀取位址讀出右影像。相位調整部6將這些讀取 位址輸出至讀取部7。 讀取部7根據從相位調整部6接收到的左及右影像位 讀取位址,分別從左及右影像記憶體5L和5R讀取左及 右影像,以及,將左及右影像輸出至顯示部8。此時,讀 取部7辨識歸因於具有改變的視差之左及右影像的重疊之 三維地顯示的那些區域、以及僅有左影像或右影像二維地 顯示的其它區域。然後,讀取部7輸出左及/或右影像訊 號,其中,二維顯示區域中的影像由不同於三維顯示區域 中的影像取代。 此處,假使從相機1 L和1 R的未顯示的成像元件依 序地讀取左及右影像訊號時,這些左及右影像訊號依序地 供應至訊號處理器10之事實將稱爲「正常輸入」。左及 右影像訊號依此順序供應至顯示部8之事實將稱爲「正常 輸出」。另一方面,假使由從未顯示的成像元件依序地讀 出的左及右影像訊號所顯示的影像因例如設置在相機1 L 和1 R前方的鏡子而彼此鏡對稱時,這些左及右影像訊號 依序地供應至訊號處理器10的事實將稱爲「翻轉(flipped) -13- 201233143 輸入」。相對於正常輸出,左及右影像訊號被翻轉及輸出 之事實將稱爲「翻轉輸出」。 本實施例的讀取部7以其它影像訊號取代導因於要供 應的左影像或右影像訊號的領先或落後相位之顯示部的螢 幕上未包含左影像或右影像訊號之區域,以及將所造成的 訊號輸出。另一方面,假使進入相機1L的物體影像光及 進入相機1 R的物體影像光彼此相對地翻轉時,則讀取部 7也能夠將翻轉的及輸入的左影像或右影像訊號的輸出翻 轉、以其它影像訊號取代未包含左影像或右影像訊號的區 域、以及輸出所造成的訊號。顯示部8是三維監視器,用 以根據分別自左影像及右影像記億體5L和5R讀出的左 影像及右影像來三維地顯示物體。 圖3顯示訊號處理器10的更詳細的內部配置實例。 訊號處理器1 〇分別處理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以調整 這些訊號的相位。 如圖2所示,訊號處理器1〇包含用以儲存左影像的 左影像記憶體5 L。左影像記憶體5 L·被供予左影像資料 (I_LEFT_DATA ) 以及左影像寫入位址 (WR_ARDS_LEFT )。左影像資料由左影像訊號所決 定。左影像寫入位址指定左影像記憶體5 L中的寫入位 址。此外,左影像記憶體5L被供予左影像讀取位址 (R E A D R S L E F T ) ’讀取部7可以從此左影像讀取位址 讀取左影像’因而允許相位已被調整的左影像資料 (〇_LEFT_DATA)由讀取部7所讀取。 -14- 201233143 相位匹配部4包含左影像寫入位址計數器1 1 L,用以 計數由寫入部3寫入左影像訊號之左影像記憶體5L的寫 入位址。相位匹配部4又包含右影像寫入位址計數器 11 R,用以計數由寫入部3寫入右影像訊號之右影像記憶 體5R的寫入位址。左影像寫入位址計數器11L重複被寫 入左影像資料之左影像記憶體5L的位址、當計數超過1 〇 位元(1 023 )時被重設至「0」、及再啓始計數之循環。 此處理由右影像寫入位址計數器1 1 R類似地執行。 相位匹配部4仍又包含左影像位址取樣部1 2L。該部 1 2 L根據寫入位址找到由讀取部7使用的左影像讀取啓始 位址以從左影像記憶體5 L讀取左影像訊號。相位匹配部 4仍又包含右影像位址取樣部1 2R。該部1 2R根據寫入位 址找到由讀取部7使用的右影像讀取啓始位址以從右影像 記憶體5R讀取右影像訊號。 又,相位匹配部4包含第一添加部1 3 L。該部1 3 L將 固定延遲與左影像讀取啓始位址一起相加而取得的左影像 總合位址輸出。固定延遲由左影像訊號的相位可容許變化 決定。又,相位匹配部4包含第一添加部13R。該部13R 將固定延遲與右影像讀取啓始位址一起相加而取得的右影 像總合位址輸出。固定延遲由右影像訊號的相位可容許變 化決定。第一添加部13L被供予固定延遲。該部13L也 被供予來自左影像位址取樣部1 2L的左影像讀取啓始位址 (RE_STRAT_LEFT )。第一添加部13L輸出藉由加法取 得的左影像總合位址(ADD_ADRS_LEFT )。此處理由第 -15- 201233143 一添加部1 3 R類似地執行。 又,相位匹配部4包含比較部14L。該部14L比較左 影像寫入位址與左影像總合位址以及將左影像寫入位址中 的左影像總合位址的位置輸出作爲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同 相位之相等時序。再者,相位匹配部4包含比較部1 4R。 該部1 4R比較右影像寫入位址與右影像總合位址以及將右 影像寫入位址中的右影像總合位址的位置輸出作爲左影像 及右影像訊號同相位之相等時序。比較部14L比較自左影 像寫入位址計數器 1 1 L供應的左影像寫入位址 (WR_ADRS_LEFT )與自第一添加部1 3 L供應的左影像 總合位址(ADD_ADRS_LEFT)。然後,該部14L輸出比 較結果。此比較結果被供應至左影像讀取位址計數器 1 7 L,因而允許左影像與右影像之間的相位匹配。此處理 由比較部14R類似地執行。 左影像位址取樣部12L被供予來自未顯示的時序產生 器之時序訊號(I_LEFT_TIMING ),以取樣左影像寫入位 址。此外,該部1 2 L被供予來自左影像寫入位址計數器 1 1 L的左影像寫入位址。然後,左影像位址取樣部1 2L根 據取樣的左影像寫入位址而輸出左影像讀取啓始位址 (RE_START_LEFT )。左影像讀取啓始位址指定至相位 調整部6的左影像訊號的開端。 相位調整部6包含延遲控制部1 5。該部1 5控制讀取 延遲,用以根據來自操作部9的輸入而從左影像記憶體 5L讀取左影像訊號以及從右影像記億體5R讀取右影像訊 -16- 201233143 號。舉例而言,CPU(中央處理單元)作爲延遲控制部15。 舉例而言’操作部9包含控制鈕以及根據使用者操作之控 制鈕上的等級來決定左影像或右影像的延遲。 此外,相位調整部6包含第二添加部1 6 L。該部1 6 L 藉由將左影像讀取延遲及左影像讀取啓始位址一起相加而 輸出左影像控制位址。左影像控制位址用以控制用於從左 影像記憶體5 L讀取左影像訊號的讀取位置。又,相位調 整部6包含第二添加部16R。該部16R藉由將右影像讀取 延遲及右影像讀取啓始位址一起相加而輸出右影像控制位 址。右影像控制位址用以控制用以從右影像記憶體5R讀 取右影像訊號的讀取位置。 第二添加部1 6L被供予來自延遲控制部1 5的左影像 讀取延遲(RE_LEFT_DELAY )及來自左影像位址取樣部 12L的左影像讀取啓始位址(RE_START_LEFT )。然 後,該部1 6L將作爲使用者操作指定的相位改變之左影像 讀取延遲(RE_LEFT_DELAY )加至作爲參考位址的左影 像讀取啓始位址(RE_START_LEFT )。然後,第二添加 部 16L 將相加取得的左影像控制位址 (LEFT_ADRS_CONTROL)輸出。此處,假使相位改變等 於固定延遲,則左影像的相位不會改變。因此,顯示於顯 示部8上的左影像不會移動。此處理由第二添加部16R類 似地執行。 應注意,相位調整部6包含左影像讀取位址計數器 1 7L。相同的計數器1 7L根據相等時序及左影像控制位址 -17- 201233143 來計數讀取部7可以讀取左影像訊號之左影像記憶體5 L 的左影像讀取位址。此外’相位調整部6包含右影像讀取 位址計數器1 7R。該部1 7R根據相等時序及右影像控制位 址來計數讀取部7可以讀取右影像訊號之右影像記憶體 5 R的右影像讀取位址。 左影像讀取位址計數器17L被供予來自第二添加部 16L的左影像控制位址(LEFT_ADRS_CONTROL )及來自 比較部1 4L的比較結果。然後’左影像讀取位址計數器 1 7 L根據比較結果而輸出左影像讀取位址至左影像記憶體 5 L及讀取部7。左影像讀取位址對應於讀取操作被延遲的 延遲。這允許讀取部7以預定的延遲而從左影像記憶體 5L中讀取左影像資料(〇_LEFT_DATA)。此處理由右影像 讀取位址計數器1 7R類似地執行。 圖4A至4V顯示不同區的操作時序實例。 圖4A至4F顯示用於對左影像記億體5L讀取及寫入 左影像訊號之時序的實例。 圖4A顯示左影像訊號的配置實例。 左影像訊號(I_LEFT_DATA ) 包含作動週期 (ACTIVE)及不顯示週期(BLK)。作動週期代表左影像訊 號顯示於顯示部8上的期間之時段。不顯示週期代表左影 像訊號未顯示於顯示部8上的期間之時段。此左影像訊號 被寫至左影像記憶體5L作爲左影像資料。 圖4B顯示左影像訊號的水平不顯示週期之時序。 此時序由圖4A中所示的水平不顯示週期(HD)的啓始 -18 - 201233143 所決定。當水平不顯示週期開始時,此訊號上升至高位 準。當水平不顯示週期結束時,此訊號下降至低位準。 圖4C顯示左影像訊號的領先邊緣時序訊號之實例。 在左影像訊號的水平不顯示週期開始時,左影像訊號 的領先邊緣時序訊號(I_LEFT_TIMING)上升至高位準。但 是,應注意此時序訊號僅在水平不顯示週期開始時上升至 高位準,以及,緊接其後,訊號降至低位準。 圖4D顯示左影像訊號的寫入位址。 當左影像訊號寫至左影像記憶體5L時,對每一個水 平像素計數寫入位址。然後,當從「0」開始之左影像訊 號寫入位址(WR_ADRS_LEFT )被計數直到「1 023」 時’位址再度被重設至「0」以重複計數。 圖4E顯示左影像訊號讀取啓始位址。 左影像寫入位址計數器1 1 L與寫入部3將左影像(左 影像訊號)寫至左影像記憶體5 L同步驟地計數左影像寫 入位址(WR_ARDS_LEFT)。此處,當圖4C中所示的領先 邊緣時序訊號上升至高位準時的時刻,左影像位址取樣部 1 2L將圖4D中所示的寫入位址載入作爲左影像讀取啓始 位址(在本實施例中爲「5 8 5」)。 圖4F顯示固定延遲加至左影像訊號讀取位址之實施 例。 第一添加部13L將固定延遲(在本實例中爲「512」) 加至圖4E中所示的左影像讀取啓始位址。結果,左影像 讀取啓始位址改變至「5 8 5 + 5 1 2= 1 097」。但是,位址僅被 -19- 201233143 向上計數至「1 023」。因此,發現「1097-1023 = 74」作爲 加上固定延遲而取得的左影像讀取啓始位址。 此處,由左影像及右影像記憶體5L和5R的大小來 決定固定延遲。在本實例中,固定延遲是「512」。因 此,假使左影像及右影像的水平線是1 024像素長時,左 影像及右影像可以被上移至5 1 2像素或半個螢幕大小。因 此,爲了固定延遲,預先決定二値的總合延遲,二値的其 中之一是偏移大至足以容納左影像與右影像訊號之間的相 位移,而另一値是對使用者而言使用操作部9來改變相位 的可容許相位變化。舉例而言,假使可容許的相位變化爲 「1 000」,則固定延遲需要大於「1 000」。 圖4G至4K顯示用於對右影像記憶體5R讀取或寫入 右影像訊號之時序實例。 圖4G顯示右影像資料的配置實例。 右影像訊號(I_RIGHT_DATA )包含作動週期 (ACTIVE)及不顯示週期(BLK)。作動週期代表右影像訊號 顯示於顯示部8上的期間之時段。不顯示週期代表右影像 訊號未顯示於顯示部8上的期間之時段。應注意,由於相 機1 L和1 R與訊號處理器1 〇之間的連接纜線之稍後差 異,右及左影像訊號可以在稍微不同的時間供應至訊號處 理器1 〇。因此,訊號處理器1 0比對輸入的左影像及右影 像的相位。 圖4H顯示右影像訊號的水平不顯示週期之時序。 此時序由圖4G中所示的水平不顯示週期(HD)之啓始 -20- 201233143 所決定。當水平不顯示週期開始時,此訊號上升至高位 準。當水平不顯示週期結束時,此訊號下降至低位準。 圖41顯示右影像訊號的領先邊緣時序訊號之實例。 在右影像訊號的水平不顯示週期開始時,右影像訊號 的領先邊緣時序訊號(I_RIGHT_TIMING)上升至高位準, 緊接其後,訊號降至低位準。 圖4J顯示右影像訊號的寫入位址。 當右影像訊號寫至右影像記億體5R時,對每一個水 平像素計數寫入位址。然後,當從「0」開始之右影像訊 號寫入位址(WR_ADRS_RIGHT )被計數直到「1 023」 時,位址再度被重設至「0」以重複計數。 圖4K顯示右影像訊號讀取啓始位址。 右影像寫入位址計數器1 1 R與寫入部3將右影像(右 影像訊號)寫至右影像記憶體5R同步驟地計數右影像寫 入位址(WR_ARDS_RIGHT)。此處,當圖41中所示的領先 邊緣時序訊號上升至高位準時的時刻,右影像位址取樣部 1 2R將圖4J中所示的寫入位址載入作爲右影像讀取啓始 位址(在本實施例中爲「43 8」)。 圖4L至4U顯示左影像與右影像之間的相位調整實 例。 圖4L顯示左影像寫入位址等於相加之後的左影像寫 入位址之相等時序。 此處,相等時序(EQ_TIM1)顯示爲當圖4D中所示的 左影像寫入位址(WR_ADRS_LEFT)等於加上固定延遲 -21 - 201233143 「512」後取得之圖 4F中所示的左影像總合位址 (ADD_ADRS_LEFT)時上升至高位準。 圖4M顯示左影像控制位址的實例。 左影像控芾U位址(LEFT_ADRS_CONTROL )顯示圖 4E中所示的左影像讀取啓始位址(RE_START_LEFT)匹配 至圖4L中所示的相等時序(EQ_TIM1 )之實例。 圖4N顯示右影像控制位址的實例。 右影像控制位址(RIGHT_ADRS_CONTROL )顯示圖 4K中所示的右影像讀取啓始位址(RE_START_RIGHT)匹 配至圖4L中所示的相等時序(EQ_TIM1 )之實例。 應注意,對於圖 4 Μ中所示的左影像控制位址 (LEFT_ADRS_CONTROL )及對於圖4N中所示的右影像 控制位址(RIGHT_ADRS_CONTROL),由延遲控制部 15 指定的相位變化都爲「0」。 圖40顯示左影像讀取位址的實例。 如圖 4M 中所示般,對於左影像控制位址 (LEFT_ADRS_CONTROL ),讀取計數器從「5 8 5」開 始。然後,左影像讀取位址計數器1 7 L使讀取計數器一次 增量一。 圖4P顯示左影像訊號的配置實例。 左影像訊號(〇_LEFT_DATA)的不顯示週期顯示爲從 圖4L中所示的柑等時序標示的多個位置的其中之一開 始》 圖4Q顯示右影像讀取位址的實例。 -22- 201233143 如圖 4N 所示般,對於右影像控制位址 (RIGHT_ADRS_CONTROL ),讀取計數器從「438」開 始。然後,右影像讀取位址計數器使讀取計數器—次增量 一 _—· 〇 圖4R顯示右影像訊號的配置實例。 右影像訊號(〇_RIGHT_DATA)的不顯示週期顯示爲從 圖4L中所示的相等時序標示的多個位置的其中之一開 始。 圖4P及4R顯示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同相位而無差 異。 接著說明使用者藉由操控操作部9以改變左影像訊號 的相位之情形。此處,將顯示相位變化被設定爲「+150」 的實例。 圖4S顯示左影像控制位址的實例。 左影像控制位址(LEFT_ADRS —CONTROL )顯示圖 4E中所示的左影像讀取啓始位址(RE_START_LEFT)匹 配至圖4L中所示的相等時序(EQ_TIM1)之實例。在本實 施例中,相位變化設定爲「+ 1 50」。因此,左影像位址爲 585+150=735 。 圖4T顯示左影像讀取位址的實例。 如圖 4S 所示般,對於左影像控制位址 (LEFT_ADRS_CONTROL ),讀取計數器從「73 5」開 始。然後,讀取計數器一次增量一。 圖4U顯示左影像訊號的配置實例。 -23- 201233143 其顯示由於讀取時序的變化’左影像訊號 (0_LEFT_DATA )的輸出時序相對於圖4L中所示的相等 時序是被延遲的。 圖4V顯示遮蔽時序的實例。 此遮蔽時序用以在讀取部7的遮蔽期間遮蔽影像訊號 的輸出。本實施例中的遮蔽時序(I_HD)顯示爲相對於圖 4B中所示的左影像水平時序(LEFT_HD)是被延遲的。在 下述說明中,二維顯示區域中的影像由不同於三維顯示區 域中的影像取代且接著顯示於顯示部8上之事實將稱爲遮 蔽。 圖5顯示讀取部7的內部配置實例。 讀取部7包含選擇部21L及21R。選擇部21L選擇是 否輸出左影像訊號或遮蔽訊號至顯示部8。選擇部21R選 擇是否輸出右影像訊號或遮蔽訊號至顯示部8。此外,讀 取部7包含時序產生單元22L和22R,用以根據預定的時 序來輸出指令,以便以不同的影像取代二維顯示區域中的 影像。時序產生單元22L根據左影像訊號以產生左影像及 右影像訊號的遮蔽時序。時序產生單元22R根據右影像訊 號以產生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的遮蔽時序。另一方面,選 取區21L和21R中的每一個選取區選取相位調整部6供 應的左影像或右影像訊號或遮蔽訊號,用於根據來自時序 產生單元22 L或22R的指令,而以不同的影像來取代該 影像。
此外’讀取部7包含邏輯總合計算部23L。該部23L 24- 201233143 取得時序產生單元22L或22R供應的遮蔽時序的 合以及指定左影像訊號對選擇部21L的輸出時序 者’讀取部7包含邏輯總合計算部2 3 R。該部2 3 R 序產生單元22L或22R供應的遮蔽時序的邏輯總 指定右影像訊號對選擇部2 1 R的輸出時序。 在讀取部7中,選擇部2 1 L被供予左影像訊號 訊號’以及’選擇部21R被供予右影像訊號及遮蔽 此處’供應至選擇部21L和21R的遮蔽訊號是相 號。當選擇低位準時,選擇部2 1 L和2 1 R分別輸 像及右影像訊號’以致於左影像及右影像顯示於顯 上。另一方面,當選擇高位準時,選擇部21L及 出遮蔽訊號’因此遮蔽所要的左影像及右影像的區 例而言’可以使用此遮蔽訊號以指定塡充二維顯示 顏色,例如黑色、白色或灰色。 時序產生單元22L及22R根據左影像及右影 入遮蔽時序,輸出用以遮蔽左影像或右影像之遮蔽 邏輯總合計算部23L和23R取得從時序產生單元 2 2 R供應的遮蔽時序的邏輯總合,以及將結果分別 選擇部21L和21R。這允許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的 序受控制。 圖6顯示時序產生單元22L和22R的內部 例。時序產生單元22L和22R均包含第一儲存區主 該區塊26儲存第一遮蔽時序,第一遮蔽時序用以 體影像光而遮蔽正常輸出至讀取部7的左影像或右 邏輯總 。又或 取得時 合以及 及遮蔽 訊號。 同的訊 出左影 示部8 21R輸 域。舉 區域的 像的輸 時序。 22L和 輸出至 遮蔽時 配置實 鬼26 ° 根據物 影像訊 -25- 201233143 號。此外,時序產生單元22 L和22R均包含第二 塊27。該區塊27儲存第二遮蔽時序,第二遮蔽時 根據被翻轉的物體影像光而遮蔽被翻轉及輸出的左 右影像訊號。舉例而言,使用雙埠RAM (隨機存 體)作爲第一及第二儲存區塊26和27。 又,時序產生單元22 L和22R均包含位址控 25»該區塊25根據輸入延遲而將用以遮蔽左影像 像訊號的時序之寫入及讀取位址供應給第一及第二 塊26和27。位址控制區塊25將用於第一遮蔽時 入及讀取位址供應給根據輸入的左及/或右影像訊 常或翻轉的輸出而選取的第一儲存區塊26。另一 位址控制區塊25將用於第二遮蔽時序的寫入及讀 供應給第二儲存區塊27。又,時序產生單元22L 均包含選擇部28。該部28選擇用以選擇是否遮蔽 或右影像的時序。然後,從每一個時序產生單元 22 R中的第一或第二儲存區塊26或27讀出第一或 蔽時序。根據正常或翻轉的輸出,選取第一或第二 塊26或27 。 另一方面,假使使用正常輸出作爲參考,根據 或右影像訊號的相位變化,位址控制區塊2 5改變 至第一或第二儲存區塊26或27的寫入及讀取位 處,從相機1L和1R正常輸入的左影像及右影像 遮蔽時序被寫至第一儲存區塊26。另一方面,從拆 和1R輸且被翻轉的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的遮蔽時 儲存區 序用以 影像或 取記憶 制區塊 及右影 儲存區 序的寫 號的正 方面, 取位址 和 22R 左影像 22L和 第二遮 儲存區 左影像 要供應 址。此 訊號的 !機1L 序被寫 -26- 201233143 至第二儲存區塊27。第一及第二儲存區塊26和27都被 供予圖4V中所示的遮蔽驅動訊號(I_HD)。然後,寫入及 讀取位址從位址控制區塊2 5被供應至第一及第二儲存區 塊26和27 » 從第一及第二儲存區塊26和27讀取用以遮蔽左影像 及右影像訊號的遮蔽時序。可以取得二遮蔽時序,其中之 一(my_mask)用以標示自己的影像訊號被遮蔽,而另一 遮蔽時序(u_mask )用以標示其它影像訊號被遮蔽。舉例 而言,假使位址控制區塊25將「100」寫至第一及第二儲 存區塊26和27作爲寫入位址,該部將「1〇〇」和「50」 的總合「1 5 0」寫至這些儲存區塊作爲讀取位址。 以「1」寫至第一及第二儲存區塊26和 27的遮蔽驅 動訊號(I_HD)的位址値根據輸入延遲而受到延遲校正。此 處,假使延遲「+1 〇」,則從第一儲存區塊26讀取的遮蔽 時序的延遲也是「+10」。另一方面,從第二儲存區塊27 讀取的遮蔽時序的延遲是「-1〇」。 在正常輸入的情形中,自己及其它影像在相同位置被 遮蔽。因此,舉例而言,從第一儲存區塊26讀出的遮蔽 時序被輸出作爲遮蔽時序(u_mask),遮蔽時序(u_mask)標 示當右影像是自己的影像時遮蔽左影像。類似地,由於由 選擇部28選擇低位準時,從第一儲存區塊26讀出的遮蔽 時序被輸出作爲遮蔽時序(my_mask),遮蔽時序(my_mask) 標示右影像本身被遮蔽。 在翻轉的輸入之情形中,自己的及其它的影像在不同 -27- 201233143 位置被遮蔽。然後,已上升至高位準的固定値(I_FLIP)被 供應至選擇部28,因此,將該部28切換至高位準。結 果,舉例而言,從第二儲存區塊27讀出的遮蔽時序被輸 出作爲遮蔽時序(my_mask),遮蔽時序(my_mask)標示要被 翻轉及輸出的右影像被遮蔽。此外,舉例而言,從第一儲 存區塊 26讀出的遮蔽時序被輸出作爲遮蔽時序 (u_mask),遮蔽時序(u_mask)標示當右影像是自己的影像 時遮蔽左影像。 圖7A至7E顯示一實例,其中,顯示於顯示部8上 的左影像及右影像的相位被調整。 左影像3 1、右影像3 3及藉由重疊左影像及右影像3 1 和3 3而取得的重疊影像3 2顯示於顯示部8上。使用者藉 由順時針(正向)或逆時針(負向)調整控制鈕,以調整 左影像及右影像的相位。使用控制鈕作爲操作部9。 圖7A至7K顯示當左影像及右影像3 1和3 3被水平 地去除時影像看起來如何的實例。 此處,圖7A至7K中的「第一及第二原始位置」意 指當這些影像係同相位時左影像及右影像的邊緣的位置。 然後,相位調整部6在顯示部8上顯示由操作部9所指定 的相位位移或是藉由計算相機供應的元資料而取得的値。 「變焦」一詞是相機參數的實例且表示那一參數應被改變 以取得目前的參考平面。在本實例中,資訊顯示於顯示部 8上,標示假使左影像及右影像的移動是1 〇像素時,影 像看起來如同「3」加至相機1 L和1 R的目前變焦設定。 -28- 201233143 或者,可以使用「距離」作爲參數以告知使用者1 0像素 的移動意指參考平面移動至前方或後方。 圖7 A顯示左影像3 1的顯示實例。 圖7 B顯示右影像3 3的顯示實例。 圖7C顯示當參考平面上僅有構成重疊的影像32之左 影像3 1被移動時之顯示實例。 圖7D顯示當參考平面上僅有構成重疊的影像32之 右影像3 3被移動時之顯示實施例。 圖7E顯示當參考平面上構成重疊的影像32之左影像 及右影像31和33被移動時之顯示實施例。 應注意,在圖7C至7E中,左影像及右影像31及33 係同相位。 圖7F至7H顯示當左影像及右影像31和33移至參 考平面以外的位置上的左方時影像看起來如何的實例。 圖7F顯示當左影像31移至左方時的顯示實例。 此時,可以看到左影像3 1在第一原始位置的左方。 而且,在第二原始位置的左方,可以看到由於移動的結果 而在尺寸上與可見的左影像31相同的右影像33。 圖7G顯示當右影像33移至左方時的顯示實例。 此時,在第一原始位置的左方可以看到右影像3 3。 而且,在第二原始位置的左方,可以看到由於移動的結果 而在尺寸上與可見的右影像3 3相同的左影像3 1。 圖7H顯示當左影像31移至左方且右影像33移至右 方時的顯示實例。 -29- 201233143 雖然左影像及右影像31和3 3以相反方向移動 是,它們以相同距離移動。此時,產生景深效果。左 及右影像3 1和3 3移動的距離是視差。 圖71至7K顯示當左影像及右影像31和33移至 平面以外的位置上的右方時影像看起來如何的實例。 圖71顯示當左影像3 1移至右方時的顯示實例。 此時,可以看到左影像3 1在第二原始位置的右 而且,在第一原始位置的右方,可以看到由於移動的 而在尺寸上與可見的左影像31相同的右影像33。 圖7 J顯示當右影像3 3移至右方時的顯示實例。 此時,在第二原始位置的右方可以看到右影像 而且,在第一原始位置的右方,可以看到由於移動的 而在尺寸上與可見的右影像33相同的左影像31。 圖7K顯示當左影像31移至右方且右影像33移 方時的顯示實例。 雖然左影像及右影像31和33以相反方向移動 是,它們以相同距離移動。此時,產生彈出效果。左 及右影像3 1和3 3移動的距離是視差。 圖8A至8E顯示一實例’其中,不同地顯示三 示區域及二維顯示區域。 圖8A顯示產生三維影像的程序。 根據從二相機1 L和1 R供應的左影像及右影 號,左影像及右影像31和33輸出至顯示部8。顯示 以逐線地或逐框地交錯顯示左影像及右影像3 1和3 3 ,但 影像 參考 方。 結果 33 ° 結果 至左 ,但 影像 維顯 像訊 部8 ,因 -30- 201233143 此,顯示疊加的影像32。 圖8B顯示一實例’其中’以圖7A至7K中所示的操 作,改變左影像及右影像的相位。 此處,左影像31移至左方,右影像33移至右方。這 產生二維顯示的區域及三維顯示的區域。在二維顯示的區 域中,左影像及右影像31和33單獨顯示。在三維顯示區 域中,左影像及右影像3 1和3 3重疊。 圖8C至8E顯示實例’其中,二維顯示區域中的影 像由不同於三維顯示區域中的影像所取代。 圖8 C顯示二維顯示區域不顯示的顯示實例。 在此情形中,使用者在驗證影像時可以清楚地分辨何 處是三維顯示區域,因此提供增進的可觀看性。 圖8D顯示二維顯示區域以白色顯示以配合顯示部8 的表框顏色(白色)之顯示實施例。 圖8E顯示二維顯示區域以灰色顯示以配合顯示部8 的表框顏色(灰色)之顯示實施例。 如上所述,爲配合顯示部8的表框之顏色(例如,黑 色、白色、及灰色)而顯示於二維顯示區域中的影像與三 維監視器的表框相同顏色。 這確保二維顯示區域的顏色不會不利地影響三維顯示 區域的可觀看性。 圖9 A至9 C顯示用以遮使用左影像訊號的二維顯示 區域的顯示之程序。 關於基本程序,讀取部7產生遮蔽訊號,用以指定爲 -31 - 201233143 了三維顯示而要被重疊的左影像及右影像的遮蔽時序。讀 取部7執行如下所述使用所有遮蔽訊號的遮蔽。假使遮蔽 訊號對於輸入的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是高的時,讀取部7 產生遮蔽訊號並將訊號輸出至顯示部8以顯示例如黑色等 固定顏色。 圖9A顯示輸入的左影像訊號與顯示部8的顯示部域 同相的實例。 顯示於顯示部8的螢幕上的輸入的左影像訊號及左影 像訊號係同相位。遮蔽時序在整個顯示部是低的。因此, 顯示於螢幕上的左影像訊號未被遮蔽。 圖9B顯示輸入的左影像領先的實例。 由於輸入的左影像訊號領先顯示部8的顯示區域,所 以,真正地顯示於顯示部8上的左影像移至左方。此時, 在顯示區域的右手邊緣上有一區域,其中,未包含有效的 左影像訊號。結果,遮蔽時序上升至高位準,因此以黑色 遮蔽罩此區域。 圖9C顯示輸入的左影像訊號落後的實例。 由於輸入的左影像訊號落後顯示部8的顯示區域,所 以,真正地顯示於顯示部8上的左影像移至右方。此時, 在顯示區域的左手邊緣上有—區域,其中,未包含有效的 左影像訊號。結果’遮蔽時序上升至高位準,因此以黑色 遮蔽此區域。 圖10A至10C顯示用於遮蔽使用左影像及右影像訊 號的二維顯示區域的顯示之程序。 -32- 201233143 爲了處理用於三維顯.示的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需要 將影像訊號的其中之一的遮蔽位置應用至其它影像訊號。 因此,藉由取得用於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的遮蔽訊號的邏 輯總合,產生遮蔽時序。 圖1 〇 A顯示輸入的左影像訊號領先及輸入的右影像 訊號同相位之實例。 由於輸入的左影像訊號領先顯示部8的顯示區域,所 以,真正地顯示於顯示部8上的左影像移至左方。此時, 在顯示區域的右手邊緣上有一區域,其中,未包含有效的 左影像訊號。結果,左影像訊號的遮蔽時序上升至高位 準,因此以黑色遮蔽此區域。另一方面,右影像訊號係同 相位。但是,當右影像訊號與遮蔽時序同步地被遮蔽時, 在顯示部8上以黑色遮蔽左影像及右影像等二影像的右手 邊緣。 圖1 0B顯示輸入的左影像訊號落後及輸入的右影像訊 號同相位之實例。 由於輸入的左影像訊號落後顯示部8的顯示區域,所 以,真正地顯示於顯示部8上的左影像移至右方。此時, 在顯示區域的左手邊緣上有一區域,其中,未包含有效的 左影像訊號。結果,左影像訊號的遮蔽時序上升至高位 準,因此以黑色遮蔽此區域。另一方面,右影像訊號係同 相位。但是,當右影像訊號與遮蔽時序同步地被遮蔽時, 在顯示部8上以黑色遮蔽左影像及右影像等二影像的左手 邊緣。 -33- 201233143 圖10C顯示輸入的左影像訊號領先及輸入的右影像訊 號落後之實例。 由於輸入的左影像訊號領先顯示部8的顯示區域’所 以,真正地顯示於顯示部8上的左影像移至左方。另一方 面,輸入的右影像訊號落後顯示部8的顯示區域’真正地 顯示於顯示部8上的右影像移至右方。此時’在顯示區域 的右手邊緣上有一區域,其中’未包含有效的左影像訊 號,以及,在顯示區域的左手邊緣上有一區域’其中’未 包含有效的右影像訊號。結果,在未包含有效的影像訊號 之每一個區域中遮蔽時序上升至高位準’因此以黑色遮蔽 這些區域。這造成顯示部8上被掩罩的左影像及右影像的 左手邊緣及右手邊緣。 圖11A至11C是說明圖,顯示左影像訊號被翻轉及 輸入的實例。 假使三維影像被編輯時,水平翻轉的影像訊號可以視 相機1 L和1 R的設定而輸入至訊號處理器1 〇。舉例而 言,假使反射鏡設在例如相機1L的前方時,影像訊號輸 入至訊號處理器10,此影像訊號的影像相對於正常方向 上捕捉到的影像是翻轉的。因此,需要將遮蔽時序修改以 適合影像訊號的翻轉輸入。 圖11A顯示翻轉的及輸入的左影像訊號與顯示部8 的顯示區域同相位的實施例。 輸入的左影像訊號及顯示於顯示部8上的左影像訊號 是同相位。此外,遮蔽時序在整個顯示區域上是低的。因 -34- 201233143 此,顯示於螢幕上的左影像訊號未被遮蔽。 圖1 1 B顯示輸入的左影像訊號落後的實例。 由於輸入的左影像訊號領先顯示部8的顯示區域,所 以,直正地顯示於顯示部8上的左影像移至左方。此時, 在輸入的左影像訊號的左手邊緣上未包含有效的左影像訊 號。由於此左影像訊號的翻轉結果,在顯示區域的右手邊 緣上有一區域,其中,未包含有效的左影像訊號。結果, 遮蔽時序上升至高位準,因而以黑色遮蔽此區域。 圖11C顯示輸入的左影像落後的實例。 由於輸入的左影像訊號落後顯示部8的顯示區域,所 以,直正地顯示於顯示部8上的左影像移至右方。此時, 在輸入的左影像訊號的右手邊緣上未包含有效的左影像訊 號。由於此左影像訊號的翻轉結果,在顯示區域的左手邊 緣上有一區域,其中,未包含有效的左影像訊號。結果, 遮蔽時序上升至高位準,因而以黑色遮蔽此區域。 圖12A及12B顯示用於遮蔽使用左影像及右影像訊 號的二維顯示區域的顯示之程序。 假使影像訊號的其中之一被翻轉及輸入至訊號處理器 10時,藉由根據上述方法之遮蔽顯示,影像未被適當地 顯示。在此情形中,用於影像訊號的其中之一的遮蔽時序 不同於用於其它影像訊號的遮蔽時序。 圖12A顯示當翻轉的及輸入的左影像訊號領先且輸 入的右影像訊號同相位時不正確的螢幕顯示之實例。由於 翻轉的及輸入的左影像訊號領先顯示部8的顯示區域,所 -35- 201233143 以,左影訊號的遮蔽時序也移至右方。另一方面,與正常 輸入的右影像訊號並無相位延遲。因此,右影像訊號的遮 蔽時序未移動。在此情形中,假使取得左影像及右影像訊 號的遮蔽時序之邏輯總合時,所造成的遮蔽時序根據左影 像訊號的遮蔽時序向右移動而錯誤地遮蔽右影像訊號的左 手邊緣。但是,應被掩罩的是沒有右影像訊號之要被顯示 於顯示部8上的影像之右手邊緣。 圖12B顯示當翻轉的及輸入的左影像訊號領先且右影 像訊號同相位時正確的螢幕顯示之實例。 翻轉的及輸入的左影像訊號及左影像訊號的遮蔽時序 與圖12A中所示相同。此處,左影像訊號的遮蔽時序被 翻轉及通過,作爲右影像訊號的遮蔽時序》然後,找到左 影像訊號的遮蔽時序的邏輯總合以及右影像訊號的遮蔽時 序的邏輯總合。結果,顯示於顯示部8上的左影像及右影 像等二影像的右手邊緣,亦即要被遮蔽的區域,被黑色遮 蔽。 接著將說明由每一個區執行的處理的實例。 圖1 3顯示寫入影像資料的實施例》 首先,寫入部3決定訊號處理器10是否啓動(步驟 S 1 )。假使訊號處理器1 〇未啓動,則寫入部一直等待直 到訊號處理器10啓動爲止。 當訊號處理器10已啓動時,寫入部3決定時脈是否 在領先邊緣(步驟S2 )。在下述說明中,「時脈」一詞 意指用以處理影像訊號的時脈,以及,舉例而言’我們假 -36- 201233143 定電路在時脈的領先邊緣操作。 當時脈在領先邊緣時,寫入部3執行下述處理(步驟 S3)。亦即,寫入部3將左影像資料(I_LEFT_DATA)儲存 在左影像記憶體 5 L 的左影像寫入位址 (WR_ADRS_LEFT )中。另一方面,寫入部3將右影像 資料(I_RIGHT_DATA)儲存在右影像記憶體5R的右影像 寫入位址(WR_ADRS_RIGHT )中。 圖1 4顯示讀取影像資料的實例。 首先,讀取部7決定訊號處理器1〇是否被啓動(步 驟S 1 1 )。假使訊號處理器1 〇尙未被啓動,則讀取部7 一直等待直到訊號處理器1 0被啓動爲止。 當訊號處理器10啓動時,讀取部7決定時脈是否在 領先邊緣(步驟S12)。假使時脈未在領先邊緣,則讀取 部7 —直等待直到時脈在領先邊緣爲止。 當時脈在領先邊緣時,讀取部7執行下述處理(步驟 S 1 3)。亦即’讀取部7從左影像記憶體5 L的左影像讀取 位址(RE_ADRS_LEFT)讀取左影像資料,另一方面,讀取 部 7從右影像記憶體 5R的右影像讀取位址 (RE_ADRS_RIGHT)讀取右影像資料。 圖15顯示由寫入位址計數器(左影像及右影像寫入 位址計數器1 1 L和1 1 R )執行的位址計數實例。 首先,寫入位址計數器決定訊號處理器10是否已被 啓動(步驟S21)。假使訊號處理器1〇尙未被啓動,則 寫入位址計數器一直等待直到訊號處理器1 〇被啓動爲 -37- 201233143 止。 當訊號處理器ίο被啓動時,寫入位址計數器決定時 脈是否在領先邊緣(步驟S22)。假使時脈未在領先邊緣 時,則寫入位址計數器一直等待直到時脈在領先邊緣爲 當時脈在領先邊緣時,寫入位址計數器執行下述處理 (步驟S23 )。亦即,左影像寫入位址計數器1 1 L使左影 像寫入位址(评11_八0113_1^£?1')增量並將此位址値輸出至左 影像記憶體5L。另一方面,右影像寫入位址計數器11R 使右影像寫入位址(WR_ADRS_RIGHT)增量並將此位址値 輸出至右影像記憶體5R。 圖1 6顯示由位址取樣部(左影像及右影像位址取樣 部1 2L和1 2R )執行位址取樣的實例。 首先,位址取樣部決定訊號處理器10是否已被啓動 (步驟S 3 1 )。假使訊號處理器1 0尙未被啓動,則位址 取樣部一直等待直到訊號處理器10被啓動爲止。 當訊號處理器10被啓動時,位址取樣部決定時序 (I_LEFT_TIMING 或 I_RIGHT_TIMING )是否等於「1」 (步驟S3 2)。假使時序不等於「1」時,位址取樣部一直等 待直到時序等於「1」爲止。 當時序等於「1」時,位址取樣部決定時脈是否在領 先邊緣(步驟S 3 3 )。假使時脈不在領先邊緣,則位址取 樣部一直等待直到時脈在領先邊緣爲止。 當時脈在領先邊緣時,位址取樣部執行下述處理(步 -38- 201233143 驟S 3 4 )。亦即,左影像位址取樣部1 2 L將左影像寫入位 址(WR_ADRS_LEFT )的位址値輸出至第二及第一添加 部 16 L 和 13 L 作爲左影像讀取啓始位址 (RE_START_LEFT)。另一方面,右影像位址取樣部1 2 R 將右影像寫入位址(WR_ADRS_RIGHT )的位址値輸出至 第二及第一添加部1 6R和1 3R作爲右影像讀取啓始位址 (RE_START_RIGHT)。 圖7顯示由第一添加部(總體上意指第一添加部1 3 L 和1 3 R )執行的第一位址輸出的實例。 首先’第一添加部決定訊號處理器10是否被啓動 (步驟S4 1 )。假使訊號處理器1 〇未被啓動,則第一添 加部一直等待直到訊號處理器1 0被啓動爲止。 當訊號處理器10被啓動時,第一添加部執行下述處 理(步驟S42 )。亦即,第一添加部13L將從左影像位址 取樣部 12L 接收到的左影像讀取啓始位址 (RE_START_LEFT )與固定延遲(在本實例中爲 「5 1 2」)一起相加。然後,第一添加部】3L將此總合輸 出至左影像讀取位址計數器1 7L作爲左影像總合位址 (ADD_ADRS_LEFT )。 另一方面’第一添加部13將從右影像位址取樣部 12R接收到的右影像讀取啓始位址(re_START_RIGHT) 與固定延遲一起相加。然後,第一添加部13R將此總合輸 出至右影像讀取位址計數器1 7R作爲右影像總合位址 (ADD_ADRS_RIGHT ) 〇 -39- 201233143 圖1 8顯示由比較部(總體上意指比較部14L和 14R)執行的位址比較實例。 首先,比較部決定訊號處理器10是否被啓動(步驟 S51)。假使訊號處理器10未被啓動,則比較部一直等待 直到訊號處理器10被啓動爲止。 當訊號處理器10被啓動時,比較部決定時脈是否在 領先邊緣(步驟S52 )。假使時脈不在領先邊緣,則比較 部一直等待直到時脈在領先邊緣爲止。 當時脈在領先邊緣時,比較部執行下述處理(步驟 S53)。亦即,比較部14L比較從左影像寫入位址計數器 1 1 L供應的左影像寫入位址(WA_ADRS_LEFT )與從第一 添力[1 部 13L 供應的左影像總合位址 (ADD_ADRS_LEFT )。然後,當這些位址相等時,比較 部決定相等時序(eq_tim )爲1。假使這些位址不相 等,則比較部決定相等時序(eq_tim )不是1。 比較部1 4R比較從右影像寫入位址計數器1 1 L供應 的右影像寫入位址(WA_ADRS_RIGHT )與從第一添加部 13R供應的右影像總合位址(ADD_ADRS —RIGHT )。然 後,當這些位址相等時,比較部決定相等時序 (EQ_TIM )爲1。假使這些位址不相等,則比較部決定 相等時序(EQ_TIM )不是1。 圖1 9顯示由第二添加部(總體地意指第二添加部 1 6 L和1 6 R )執行的第二位址輸出的實例。 首先,第二添加部決定訊號處理器1 〇是否被啓動 -40 - 201233143 (步驟S61)。假使訊號處理器10未被啓動, 加部一直等待直到訊號處理器1 0被啓動爲止。 當訊號處理器10被啓動時,第二添加部執 理(步驟S62 )。亦即,第二添加部16L將從左 取樣部 12L 接收到的左影像讀取啓 (RE_START_LEFT)與從延遲控制部15接收到 讀取延遲(RE一LEFT —DELAY ) —起相力口 。然後 加部1 6 L將此總合輸出至左影像讀取位址計數君 爲左影像控制位址値(LEFT_ADRS_CONTROL) 〇 另一方面,第二添加部1 6R將從右影像位 12R接收到的右影像讀取啓始位址(RE_START_ 與從延遲控制部 15 接收到的右影像讀 (RE_RIGHT_DELAY)—起相加。然後,第二添 將此總合輸出至右影像讀取位址計數器1 7R作爲 制位址値(RIGHT_ADRS_CONTROL)。 圖2 0顯示由讀取位址計數器(總體上意指 右影像讀取位址計數器17L和17R)執行的讀取 的實例。 首先,讀取位址計數器決定訊號處理器1 〇 動(步驟S7 1 )。假使訊號處理器1 0未被啓動 位址計數器一直等待直到訊號處理器1 〇被啓動焉 當訊號處理器1 0被啓動時,讀取位址計數 脈是否在領先邊緣(步驟S72)。假使時脈不在領 則讀取位址計數器一直等待直到時脈在領先邊緣 則第二添 行下述處 影像位址 始位址 的左影像 ,第二添 § 1 7 L 作 址取樣部 _RIGHT ) 取延遲 加部16R 右影像控 左影像及 位址計數 是否被啓 ,則讀取 I止。 器決定時 先邊緣, 爲止。 -41 - 201233143 當時脈在領先邊緣時,則讀取位址計數器決定相等時 序(EQ_TIM )是否爲1(步驟 S73)。當相等時序 (EQ_TIM )爲1時,讀取位址計數器執行下述處理(步 驟S74 )。亦即,左影像讀取位址計數器1 7L輸出左影像 控制位址(LEFT_ADRS_CONTROL)的値作爲左影像讀取 位址(RE_ADRS_LEFT )。另一方面,右影像讀取位址計 數器 17R 輸出右影像控制位址 (RIGHT_ADRS_ CONTROL )的値作爲右影像讀取位址(RE_ADRS_ RIGHT )。 在步驟 S73中,假使相等時序(EQ_TIM )不是1 時,讀取位址計數器執行下述處理(步驟S75 )。亦即, 左影像讀取位址計數器 17L使左影像讀取位址 (RE_ADRS_LEFT )增量以及輸出造成的位址。另一方 面,右影像讀取位址計數器17R使右影像讀取位址 (RE_ADRS_RIGHT )增量以及輸出造成的位址。 圖2 1顯示由延遲控制部1 5執行控制以延遲左影像及 右影像訊號的讀取之實例。 首先,延遲控制部15決定訊號處理器1〇是否被啓動 (步驟S81)。假使訊號處理器10未被啓動,則延遲控 制部1 5 —直等待直到訊號處理器1 〇被啓動爲止。 當訊號處理器1〇被啓動時,延遲控制部15決定使用 者是否使用操作部9來水平地移動左影像及右影像(步驟 S 8 2 )。假使左影像及右影像未被水平地移動,則延遲控 制部1 5 —直等待直到影像被水平地移動爲止。 -42- 201233143 當左影像及右影像被水平地移動時,延遲控制部15 根據使用者設定的水平移動,設定左影像讀取延遲 (RE_LEFT_DELAY ) 或右影像讀取延遲 (RE_RIGHT_DELAY )。然後,延遲控制部15將設定的 讀取延遲輸出至第二添加部16R或16R(步驟S83)。 圖22A至22F顯示左影像及右影像被水平地移動之 顯示實例。 圖22A顯示修改之前的三維監視器上的顯示。 當顯示於二維監視器上時,圖22A中所示的影像看 起來如圖22D中所示般。長方形及圓形等二物體出現。 左影像及右影像3 1和3 3以二影像之間具有視差之方式顯 示於三維監視器上。 圖22B顯示當嘗試僅使顯示爲圖22A中的長方形的 物體因景深效果而看起來遠離時三維監視器上的顯示。假 使如同在增加視差的情形中一般作修改時,觀看三維監視 器的使用者能夠感知到物體位於後方。此處的問題在於要 知道視差應增加至何種程度以產生所要的景深感。 圖22E顯示以前使用的方式》 在以往,應看起來遠離的物體之資料被修改,以致於 物體如圖22E中所示般呈現,在此之後,驗證顯示。每當 資料被修改時,接著驗證顯示,因此造成耗時的工作。 圖22C顯示本實例中使用的方式。 使用本實例中所示的功能,增加所有物體的視差。然 後,僅注意要被修改的長方形物體以及忽略如圖22F所示 -43- 201233143 的圓形物體,以驗證景深效果。在決定視差的量値之後, 修改物體資料。如上所述般,在適當地修改物體資料之 前,使用者經由簡單步驟可以真正地感知到景深效果,因 此,能夠快速地完成修改視差的工作。 上述根據本實例的訊號處理器1 0控制從二相機1 L和 1 R供應的左影像及右影像的相位,因此,在顯示於顯示 部8上的左影像與右影像之間產生視差以及允許模擬三維 效果。這使得使用者藉由操控操作部9,能夠輕易地驗證 導因於視差變化的影像變化。此時,可能是歸功於顯著地 降低內容產生期間的拍攝時間,可以容易分辨視差距離應 改變至何種程度才能產生所要的效果。 此外,使用不同影像,能夠顯示三維及二維顯示區 域。舉例而言,以黑色顯示二維顯示區域來防止這些區域 與左影像或右影像三維顯示的區域相混合,因而使用者更 容易驗證二維顯不區域。此外,藉由改變二維顯示區域的 顏色以配合顯示部8的表框的顏色(例如,黑色、白色、 灰色),能夠僅突出要由使用者驗證的影像。 此外,假使進入相機1L的物體影像光及進入相機1R 的物體影像光不會相對於彼此翻轉時,則基於根據相位是 否領先或落後而產生的遮蔽時序,遮蔽左影像及右影像。 無論輸入影像訊號是領先或落後,這能夠遮蔽顯示部8的 顯示區域中未包含影像訊號的區域。 另一方面’假使進入相機1 L的物體影像光及進入相 機1 R的物體影像光彼此相對地翻轉時,則被翻轉及輸入 -44- 201233143 的影像訊號的遮蔽時序被翻轉,以產生正常輸入的影像訊 號的遮蔽時序。接著,取得左影像及右影像的遮蔽時序的 邏輯總合。然後’根據這些遮蔽時序,決定左影像及右影 像中要被遮蔽的區域’因而正確地設定被遮蔽的區域以及 在顯示部8上顯示三維影像。 此外,假使視差値加至監視器上的螢幕顯示時,則資 訊顯示於螢幕上以標示「模擬視差」。假使有用於顯示在 螢幕上的影像資料之視差元資料,則顯示此元資料。此 外’也在螢幕上顯示爲了模擬而給予的視差値。這使得容 易感知導因於左影像及右影像的移動之視差變化,因此允 許適當應用視差。 又,經由驗證改變之後的效果來調整視差之容易處理 作爲後處理,實驗地顯示以左影像與右影像之間的給定視 差所捕捉的左影像及右影像。此時,左影像及右影像中任 一影像可以與保持未移動的其它影像一起水平地移動。或 者’這二影像可以以相反方向水平地移動。又或者,比拍 攝期間更多或更少的視差可以應用至特定物體,且可以主 動地執行此點而非爲了調整目的。 又或者,訊號處理器10可以被供予記錄媒體,在記 錄媒體中記錄實施上述實施例的功能之軟體程式碼。另一 方面,無需多言,也可以促使訊號處理器10從記錄媒體 讀取程式碼及執行所述碼,以實施功能。 在此情形中用以供應程式碼的記錄媒體可爲軟碟、硬 碟、光碟、磁光碟' CD-ROM、CD-R、磁帶、非依電性記 -45- 201233143 億卡及ROM。 又或者, 施上述實施例 訊號處理器1 的指令來處理 情形。 另一方面 離本發明的範 本發明含 曰本專利優先 關之標的,其 【圖式簡單說 圖1A及 人的左眼與右 圖2是方 器的內部配置 圖3是方 器的內部配置 圖 4A至 訊號處理器的 圖5是方 內部配置實例 圖6是方 藉由執行訊號處理器10讀取的程式碼’實 的功能。此外,部份或全部真正的處理由在 0上操作之作業系統或其它程式根據程式碼 。也包含上述實施例的功能由該處理實施的 ,本揭示不限於上述實施例。當然,在不悖 圔之下,可以使用各式各樣的應用及修改。 有與2010年8月30日向日本專利局申請之 權申請號JP 2010-192946中揭示的標的相 內容於此一倂列入參考。 明】 1 B是配置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 眼之間的距離的二相機的配置實例; 塊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訊號處理 實例; 塊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訊號處理 實例; 4V是時序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 處理時序的實例; 塊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讀取部的 ♦ 塊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時序產生 -46- 201233143 單元的內部配置實例; 圖7A至7K是說明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 左影像與右影像之間的相位移: 圖8 A至8 E是說明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 三維顯示區域與二維顯示區域不同地顯示之實例; 圖9A至9C是說明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 用於遮蔽使用左影·像訊號的一維顯示區域的顯示之程序; 圖10A至10C是說明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 之用於遮蔽使用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的二維顯示區域的顯 示之程序; 圖11A至11C是說明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 之翻轉及輸入左影像訊號之實例; 圖12A及12B是說明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 之用於遮蔽使用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的二維顯示區域的顯 示之程序; 圖1 3是流程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寫入影 像資料的實例; 圖1 4是流程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讀取影 像資料的實例; 圖1 5是流程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寫入位 址計數器執行的處理的實例; 圖是流程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位址取 樣實例: 圖17是流程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輸出第 -47- 201233143 —位址的實例; 圖1 8疋k程圖’顯不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比較實 例; 圖1 9是流程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較出第 二位址的實例; 圖2〇是流程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讀取位 址計數器執行的處理的實例; . 圖21是流程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用以延 遲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的讀取之控制實例;以及, 圖22A至22F是說明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 例’當左影像與右影像之間的相位差改變時之顯示實例。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R :相機 1 L :相機 2 a ·物體 2b :物體 2c :物體 3 :寫入部 4 :相位匹配部 5L :左影像記憶體 5R :右影像記憶體 6 :相位調整部 7 :讀取部 -48- 201233143 8 :顯不部 9 :操作部 10 :訊號處理器 1 1 L :左影像寫入位址計數器 1 1 R :右影像寫入位址計數器 12L :左影像位址取樣部 12R :右影像位址取樣部 1 3 L :第一添加部 1 3 R :第一添加部 1 4 L :比較部 14R :比較部 1 5 :延遲控制部 1 6 L :第二添加部 16R :第二添加部 17L :左影像讀取位址計數器 17R :右影像讀取位址計數器 21L :選擇部 2 1 R :選擇部 22L :時序產生單元 22R :時序產生單元 23L :邏輯總合計算部 2 3 R :邏輯總合計算部 2 5 :位址控制區塊 26 :第一儲存區塊 -49- 201233143 27 : 3 1: 32 : 33 : 第二儲存區塊 左影像 重疊影像 右影像 -50-

Claims (1)

  1. 201233143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訊號處理器,包含: 相位匹配部,用以使從根據人的左眼與右眼之間的距 離而配置且用以將相同的物體成像的二相機所供應的二影 像訊號同相位,該二影像訊號的其中之一是儲存於左影像 記憶體中的左影像訊號,而另一影像訊號是儲存於右影像 記憶體中的右影像訊號; 相位調整部,用以根據操作部指定的相位移來改變該 左影像及/或該右影像訊號的水平相位,以將由該左影像 及右影像訊號顯示於顯示部上的該左影像及右影像等二影 像或其中任一影像水平地移動預定距離,並將具有該左影 像與右影像之間的改變視差之該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輸 出;以及, 讀取部’用以將該左影像及/或右影像訊號輸出,其 中’在歸因於具有改變的視差之該左影像及右影像的重疊 之三維地顯示於該顯示部上的那些區域以及僅有該左影像 或右影像一維地顯示於該顯示部上的其它區域中,該二維 顯示區域中的影像由不同於該三維顯示區域中的影像取 代。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訊號處理器,其中, 該讀取部以其它影像訊號取代導因於要供應的該左影 像或右影像訊號的領先或落後相位之該顯示部的螢幕上未 包含該左影像或右影像訊號之該區域,以及將所造成的訊 號輸出。 -51 - 201233143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訊號處理器,其中, 假使進入該複數相機的其中之一的物體影像光及進入 另一相機的物體影像光彼此相對地翻轉時,則該讀取部將 該翻轉的及輸入的左影像或右影像訊號的輸出翻轉、以其 它影像訊號取代未包含該左影像或右影像訊號的區域、以 及輸出該造成的訊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訊號處理器,其中,該 讀取部包含: 時序產生單元,用以根據預定的時序來輸出指令,以 便以不同的影像取代該二維顯示區域中的該影像;以及 選取區’用以選取該相位調整部供應的該左影像或右 影像訊號或遮蔽訊號,用於根據該指令,以不同的影像來 取代該影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訊號處理器,其中, 該時序產生單元包括: 第一儲存區塊,用以儲存第一遮蔽時序,該第一 遮蔽時序用以根據該物體影像光而遮蔽該正常輸入的左影 像或右影像訊號; 第二儲存區塊,用以儲存第二遮蔽時序,該第二 遮蔽時序用以根據該被翻轉的物體影像光而遮蔽該被翻轉 及輸入的左影像及/或右影像訊號;以及 位址控制區塊,用以將用於第一遮蔽時序的寫入 及讀取位址供應給該第一儲存區塊,以及將用於該第二遮 蔽時序的寫入及讀取位址供應給該第二儲存區塊,每一個 -52- 201233143 儲存區塊係根據該輸入的左及/或右影像訊號的正常或翻 轉的輸出而被選取; 第一或第二遮蔽時序是從根據該正常的或翻轉的 輸出而被選取的該第一或第二儲存區塊讀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訊號處理器,其中,假 使使用正常輸出作爲參考,該位址控制區塊根據該左影像 或右影像訊號的相位改變而改變要供應至該第一或第二儲 存區塊的該寫入及讀取位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訊號處理器,其中,該 相位調整部控制該操作部指定的該相位移或自該相機供應 的元資料在該顯示部上的顯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訊號處理器,其中, 該顯示部是三維監視器,根據分別自該左影像及右影 像記憶體讀取的該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三維地顯示該物 體,以及 在該二維顯示區域中顯示的該影像與該三維監視器的 框相同顏色。 9. —種訊號處理方法,包含: 使從根據人的左眼與右眼之間的距離而配置且用以將 相同的物體成像的二相機所供應的二影像訊號同相位,該 二影像訊號的其中之一是儲存於左影像記憶體中的左影像 訊號,而另一影像訊號是儲存於右影像記憶體中的右影像 訊號; 根據由操作部指定的相位移,改變該左及/或右影像 -53- 201233143 訊號的水平相位,以使由該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顯示 示部上的左影像及右影像或其中之一水平地移動預 離,以及,輸出具有該左影像與右影像之間的改變視 該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以及, 輸出該左影像及/或右影像訊號,其中,在歸因 有改變的視差之該左影像及右影像的重疊之三維地顯 該顯示部上的那些區域以及僅有該左影像或右影像二 顯示於該顯示部上的其它區域中,該二維顯示區域中 影像由不同於該三維顯示區域中的影像取代。 ίο. —種顯示裝置,包含: 相位匹配部,用以使從根據人的左眼與右眼之間 離而配置且用以將相同的物體成像的二相機所供應的 像訊號同相位,該二影像訊號的其中之一是儲存於左 記憶體中的左影像訊號,而另一影像訊號是儲存於右 記憶體中的右影像訊號; 顯示部,用以藉由該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來顯示 像及右影像; 相位調整部,用以根據操作部指定的相位移來改 左及/或該右影像訊號的水平相位,以將該左影像及 像等二影像或其中任一影像水平地移動預定距離,並 有該左影像與右影像之間的改變視差之該左影像及右 訊號輸出;以及, 讀取部,用以將該左及/或右影像訊號輸出,其 在歸因於具有改變的視差之該左影像及右影像的重疊 於顯 定距 差之 於具 示於 維地 的該 的距 二影 影像 影像 左影 變該 右影 將具 影像 中, 之三 -54- 201233143 維地顯示於該顯示部上的那些區域以及僅有該左影像或右 影像二維地顯示於該顯示部上的其它區域中,該二維顯示 區域中的影像由不同於該三維顯示區域中的影像取代。 11· 一種程式產品,促使電腦: 使從根據人的左眼與右眼之間的距離而配置且用以將 相同的物體成像的二相機所供應的二影像訊號同相位,該 二影像訊號的其中之一是儲存於左影像記憶體中的左影像 訊號,而另一影像訊號是儲存於右影像記憶體中的右影像 訊號; 根據由操作部指定的相位移,改變該左及/或右影像 訊號的水平相位,以使由該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顯示於顯 示部上的左影像及右影像或其中之一水平地移動預定距 離,以及,輸出具有該左影像與右影像之間的改變視差之 該左影像及右影像訊號;以及, 輸出該左影像及/或右影像訊號,其中,在歸医[於·具 有改變的視差之該左影像及右影像的重疊之三維地顯示於 該顯示部上的那些區域以及僅有該左影像或右影像二維地 顯示於該顯示部上的其它區域中’該二維顯示區域中的該 影像由不同於該三維顯示區域中的影像取代。 -55-
TW100128533A 2010-08-30 2011-08-10 Signal processor,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display device and program product TW20123314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2946A JP5569263B2 (ja) 2010-08-30 2010-08-30 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3143A true TW201233143A (en) 2012-08-01

Family

ID=44674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8533A TW201233143A (en) 2010-08-30 2011-08-10 Signal processor,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display device and program product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675055B2 (zh)
EP (1) EP2424255A3 (zh)
JP (1) JP5569263B2 (zh)
CN (1) CN102387386A (zh)
BR (1) BRPI1103728A2 (zh)
RU (1) RU2497195C2 (zh)
TW (1) TW20123314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0196B (zh) * 2017-04-12 2018-11-01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於顯示裝置的電路及相關的訊號處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05114B2 (en) * 2012-02-17 2013-12-10 Igt Gaming system having reduced appearance of parallax artifacts on display devices including multiple display screens
US9215501B2 (en) * 2013-01-23 2015-12-15 Apple Inc. Contextual matte bars for aspect ratio formatting
JP6885190B2 (ja) * 2017-05-10 2021-06-0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90573B1 (en) * 1983-05-09 2003-07-08 David Michael Geshwind Interactive computer system for creat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information and for converting two-dimensional image information for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systems
JPH0435394A (ja) * 1990-05-28 1992-02-06 Fujitsu Ltd 高品位テレビ信号符号化装置
JP3269657B2 (ja) * 1992-05-07 2002-03-2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両眼立体視装置
KR0180026B1 (ko) * 1994-05-13 1999-05-01 마츠모도 세이야 입체표시방법 및 장치
JPH08331598A (ja) * 1995-03-29 1996-12-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WO1996041311A2 (en) * 1995-06-07 1996-12-19 Geshwind David M Stereoscopic interactive painting
JPH10221775A (ja) * 1997-02-07 1998-08-21 Canon Inc 立体視撮像表示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及び複眼画像入出力装置
JPH10271535A (ja) 1997-03-19 1998-10-09 Hitachi Ltd 画像変換方法及び画像変換装置
JP2002125245A (ja) 2000-10-17 2002-04-26 Sony Corp 立体画像編集方法、立体画像編集装置および立体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US20060203085A1 (en) * 2002-11-28 2006-09-14 Seijiro Tomita There dimensional image signal producing circuit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101841728B (zh) * 2003-04-17 2012-08-08 夏普株式会社 三维图像处理装置
JP2007318184A (ja) 2004-08-18 2007-12-06 Sharp Corp 立体画像生成装置及びその立体画像生成方法
KR101345303B1 (ko) * 2007-03-29 2013-1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테레오 또는 다시점 영상의 입체감 조정 방법 및 장치
RU92595U1 (ru) * 2009-12-24 2010-03-20 Михаил Михайлович Слепк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3d стереоскопического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з 2d моноскопического изображения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0196B (zh) * 2017-04-12 2018-11-01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於顯示裝置的電路及相關的訊號處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7386A (zh) 2012-03-21
BRPI1103728A2 (pt) 2013-01-22
RU2497195C2 (ru) 2013-10-27
JP2012050043A (ja) 2012-03-08
RU2011135244A (ru) 2013-02-27
US20120050276A1 (en) 2012-03-01
EP2424255A2 (en) 2012-02-29
JP5569263B2 (ja) 2014-08-13
US8675055B2 (en) 2014-03-18
EP2424255A3 (en) 2015-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14826B2 (ja) 立体パノラマ画像作成装置、立体パノラマ画像作成方法及び立体パノラマ画像作成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立体パノラマ画像再生装置、立体パノラマ画像再生方法及び立体パノラマ画像再生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2019511024A (ja) パノラマフレームを生成するプロセスにおけるフレームの適応ステッチング
JP3749227B2 (ja) 立体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5295004A (ja) 立体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立体画像処理装置
JP5477128B2 (ja) 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3857988B2 (ja) 立体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7096951A (ja) 多視点画像作成装置、多視点画像作成方法および多視点画像作成プログラム
JPWO2011052064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US953634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light field image
JP2004221700A (ja) 立体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3284093A (ja) 立体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TW201233143A (en) Signal processor,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display device and program product
WO2013108285A1 (ja) 画像記録装置、立体画像再生装置、画像記録方法、及び立体画像再生方法
JP2004221699A (ja) 立体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723149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4118146B2 (ja) 立体画像処理装置
JP2003284095A (ja) 立体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822700B2 (ja) 画像撮影方法および画像撮影装置、プログラム
JP2012015619A (ja) 立体表示装置及び立体撮影装置
JPH09172654A (ja) 立体画像編集装置
JPH10336703A (ja) 画像合成装置、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03284094A (ja) 立体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2141753A5 (zh)
US11818472B2 (en) Simultaneously capturing images in landscape and portrait modes
JP5250604B2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立体画像表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