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18396A -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and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module - Google Patents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and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modu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18396A
TW201218396A TW100114007A TW100114007A TW201218396A TW 201218396 A TW201218396 A TW 201218396A TW 100114007 A TW100114007 A TW 100114007A TW 100114007 A TW100114007 A TW 100114007A TW 201218396 A TW201218396 A TW 20121839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ye
sensitized solar
solar cell
conductive me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4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enryo Sasaki
Takeshi Tokuyama
Mitsuru Kohno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218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839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4/00Electrochemical current or voltage genera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M6/00 - H01M12/00;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4/005Photoelectrochemical storag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68Panels or arrays of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based on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 H01G9/2077Sealing arrangements, e.g. to prevent the leakage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27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 H01G9/2031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comprising titanium oxide, e.g. TiO2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59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rganic dye as the active light absorbing material, e.g. adsorbed on an electrode or dissolved in solu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2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

Description

201218396 四、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1)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10〜色素增感太陽電池; 14〜導電性金屬層; 16〜導電體層; 20〜電解質; 24〜第二樹脂片; 12~多孔質半導體層; 14a、16a~%伸部; 18〜積層構造部; 2 2 ~第一樹脂片; 26、28〜開 〇。 五本案若有化學式時,凊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與 益。 予式: «»«、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色素增感太陽電池構成構件的密封 造。 ' 【先前技術】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係被稱為「濕式太陽電池」或「格 雷茨爾電池」(Gratzel cell)等,具有未使用矽半導體, 而是以碘溶液為代表的電化學式電池槽構造之特徵◊具體 而=,具有在透明導電性玻璃板(積層著透明導電膜的透明 導電性基板)上,將二氧化鈦粉末等進行烤漆,再使其吸附 色素而形成的二氧化鈦層等多孔質半導體層,以及由導電 201218396 • 性玻璃板(導電性基板)所構成的對向電極之間,配晉—、 碘溶液等作為電解液(電解質)的簡易構造。 因為色素增感太陽電池的材料廉價,且製作上 个眾要 龐大設備,因而屬於低成本的太陽電池並備受矚目。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要求在實用化上能更加提升長期可 靠度’已有從各種觀點進行檢討。其中一大課題係確實防 止電解質洩漏情形。 相關此點,有提案殘留透明電極基板及反電極基板其 中一部分,將其周緣部施行熱封而形成袋狀,再從非密封 部分注入電解液後,將非密封部分予以密封的方法(參照專 利文獻1)。根據此方法,在未設置孔的情況下便可注入電 解液’且可抑制電解質洩漏情形。 但是,此情況,會有電極基板出現彎曲而產生應變, 且會因此而導致電極出現龜裂的可能性。又,亦會有因施 行熱封時的熱負荷而導致電極基板劣化的可能性。且亦 會有引發電解質洩漏的可能性。 奸解決此種不良情況者有提案:在—對基材片之間,配 置著由光電極基板與對向電極基板進行積層者,並將一對 基材片的周緣部予以黏著的方法(參照專利文獻2)。此情 況,從基材片使光電極基板與對向電極基板的其中一部 分’由基材片周緣突出於外部而形成外部電極(外部輛接端 子)。 疋此構會產生外部電極與基材片間之黏著不足 的地方,導致有電解液洩漏的可能性。 201218396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Π曰本專利特開2〇〇7_33522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曰本專利特開2〇1〇_8〇275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所欲解決的問題係點係習知使用袋狀密封構件的技 術,因為色素增感太陽電池構成構件的密封構造(其中特別 係外部麵接端子的密封構造)尚嫌不因而無法確實防止 電解液從太陽電池中洩漏的威脅。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包括有積層構造部,該 積層構造部係由:[吸附色素的多孔質半導體層、成為陰 極的導電體層、及成為陽極的導電性金屬層構成; 其特徵在於: 從該積層構造部延伸出該導電性金屬層及該導電體層 的各自一端部而設置延伸部; 該積層構造部及該延伸部係與所封入的電解質,一併 利用密封材料被密封,且該導電性金屬層及該導電體層的 各自延伸部其中—部分’係從密封材料中露出而形成外部 麵接端子β 再者’本發明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較佳係: 上述成為陽極的導電性金屬層係配置呈接觸於上述多 4 201218396 - 孔質半導體層靠上述導電體層側; 平面面積較大於上述積層構造部且具有透明性,並設 有接著劑層的第一樹脂片’係配置於該多孔質半導體層 側,以及平面面積較大於該積層構造部且設有接著劑層的 第二樹脂片係配置於該導電體層側,且二樹脂片呈包爽著 該積層構造部以及該導電性金屬層與該導電體層的各自延 伸部; 上述該導電性金屬層及該導電體層的各自延伸部、以 及遠離該延伸部的該第一與第二樹脂片之外周部,係利用 該第-與第二樹脂片進行黏著,且該導電性金屬層及該導 電體層的各自延伸部係利用在該第一與第二樹脂片中任一 者所設置的開口,呈部分露出並形成外部竊接端子; 電解質係被封入於該導電體層與該導電性金屬層之 間’且該第一樹脂片成為光入射的透明基板,及該第二樹 脂片成為對向基板。 再者,較佳係上述第—樹脂片與第二樹脂片均由自黏 性樹脂材料形成。 as 如 ’本發明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較佳係: 、’面面積較大於上述積層構造部且具有透明性,並設 有接著劑居Μ # 的第一樹脂片,係配置於該多孔質半導體層 側,以及I& 積較大於該積層構造部且設有接著劑層的 兮籍^日片係配置於該導電體㈣’且二樹脂片呈包夾著 該積層構、生、 卩以及該導電性金屬層與該導電體層的各自延 201218396 居及二道與第一樹月曰片的整面均黏著’且該導電性金屬 電體層的各自延伸部係利用在該第一與第二樹脂 纟所置的開口,而呈部分露出並形成外部耦接 端子; 電解質被封入’且該第一樹脂片成為光入射的透明基 板,及該第二樹脂片成為對向基板。 再者’較佳係上述第一樹脂片及第二樹脂片均由自黏 性樹脂材料形成。 再者,本發明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較佳係: 包括有積層構造體,且知 立封入電解質;該積層構造體係 由:光入射的透明基板、與該透明基板呈相對向設置且成 為陰極的導電性基板、已吸附色素的多孔質半導體層、以 及接觸該多孔質半導體層配置且成為陽極的導電性金屬層 所構成; 從該積層構造體’將該導電性基板的導電體層及該導 電性金屬層的各自一端部延伸出而設置延伸部; 該積層構造體、以及該導電性基板的導電體層及該導 電性金屬層的各自延伸部,係利用具透明性的密封構件進 行全面密封,且該導電性基板的導電體層及該導電性金屬 層的各自延㈣’係利用在該密封構件中所設置的開口, 而呈。ρ分路出並形成外部麵接端子。 ^再者,較佳係上述密封構件係由至少1片係由透明材 料構成、2片全面均設有接著劑層的樹脂片構成;由透 明材料構成的樹脂片係配置於上述透明基板的上面,另一 6 201218396 樹脂片係配置於導電性基板的下面,而上述積層構造體、 以及上述導電性基板的導電體層及上述導電性金屬層之各 自延伸部係全面黏著於該2片樹脂片間。 再者,較佳係在遠離上述積層構造體、以及上述導電 性基板的導電體層及上述導電性金屬層之各自延伸部的上 述2片全面上,設有接著劑層的樹脂片外周部係被熱封。 “再者,較佳係上述導電性金屬層為接觸於上述多孔質 半導體層靠上述透明基板的背後側配置之多孔質層。 再者,本發明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較佳係上述導電 性金屬層的上述延伸部係由非孔質層形成。 再者,本發明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係上述色素增感太 陽電池複數個呈電性串聯或並聯排列,且全體均被密封。 [發明效果] 本發明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係至少諸如電極等積層構 造部或積層構造體的周邊、與從積層構 延伸出的導電性基板之導電體層等的延伸部會被密 延伸部係利用密封構件中所設置的開口而部分露出並成為 外部輕接端子,因而可確實成為色素增感太陽電池的電池 構成構件之密封構造,以特別係成為外㈣接端子的密 封構造’並可防止電解液從太陽電池Μ漏的可能性。 再者,本發明的色素增威太陽雷 & π s级a陌冤池模組係由上述色素 增感太陽電池複數個呈電性串聯, — % τ 4亚聯排列,且全體均被 密封,因而可適當地獲得上述色辛 <已I增感太陽電池的效果。 201218396 【實施方式】 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參照圖式說明如下。 本實施形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基本原理係包括 有積層構造部’該積層構造部係&:已吸附色素的多孔質 半導體層、成為陰極的導電體層、及成為陽極的導電性金 屬層構成; 其中,從積層構造部延伸出導電性金屬層及該導電體 層的各自一端部而設置延伸部; 積層構造部及延伸部係與所封入的電解質,一併利用 密封材料被密封,且導電性金屬層及該導電體層的各自延 伸部其中一部分,係從密封材料中露出而形成外部耦接端 子。(例如參照第1圖)。 藉此,可實現諸如電極等電池構成構件(積層構造部、 積層構造體)、以及從電極延伸出的外部電極(外部耦接端 子)之密封(seal)性較高的密封構造。 首先,針對本實施形態第一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 參照第1圖的概略側剖圖及第2圖的平面圖進行說明β 本實施形態第一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 〇係包括有 積層構造部18,該積層構造部18係由:已吸附色素的多 孔質半導體層12、接觸多孔質半導體層12配置且成為陽 極的導電性金屬層14、以及成為陰極的導電體層16構成。 第1圖中,元件符號2 0係被密封的電解質(電解液)。 從積層構造部18延伸出導電性金屬層14及導電體層 16的各自一端部,而設置延伸部14a、16a。 8 201218396 第=18靠多孔質半導體層η側的上面設置 及在積層構造部18靠導電體…的 第-二η—樹^ 24 m置積層構造部18狀態。 非自點:22及第二樹脂片24均係由自黏性樹脂材料或 '樹脂材料形成’平面面積較大於積層構造部18。 -,所谓「自黏性材料」係指例如防焊劑、黏合片材料, 料自體所具有的氫鍵、共價鍵、分子間作用力等化 予目互作用性、或諸如錫釘效應等機械性相互作用性, 而顯現出黏著性,並不需另行設置接著劑者,自黏性 材料以外的樹脂材料,在此稱為「非自黏性樹脂材料」。 該等樹脂材料的詳細内容,容後說明。 以下,就第一樹脂片22及第二樹脂片24係使用非自 黏性樹脂材料的情況為例進行㈣,但使用自黏性材料的 情況,係除省略以下所說明的接著劑層之外其餘均無改變。 备第樹月曰片2 2及第二樹脂片2 4係使用非自黏性樹 脂材料的情況,在第一樹脂片22及第二樹脂片24的各自 早面上設置接著劑層,將接著劑層之面朝内側,而與積層 構造部18 一起覆蓋延伸部14a、1 6a。第一樹脂片22係具 有透明性。即’第一樹脂片2 2係透明或半透明。相對於此, 第二樹脂片24並不管是否有無透明性。另外,第i圖令, 省略在第一樹脂片22的下面及第二樹脂片24的上面所設 置接者劑層的圖示。 第一與第二樹脂片22、24的全面被黏著而被密封,藉 此’積層構造部18、以及導電性金屬層14與導電體層16 201218396 的各自延伸部14a、16a便被第一與第二樹脂片22、24所 封入。 延伸部14a、16a係利用第一樹脂片22上所設置的保 口 26、28而露出其中一部分並形成外部耦接端子。此時, 因為導電性金屬㉟14及導電體層16的各自延伸部Ua、 16a’係利用第-與第二樹脂片22、24而被黏著並被密封, 因而從開口 26、28中漏出電解質2〇的可能性較低。另外, 開口 26、28亦可設置於第二樹脂片24上又亦可其中 -者設置於第-樹脂片22上,另—者則設置於第二樹脂片 24上。 第一樹脂片22係光入射的透明基板,第二樹脂片24 係對向基板。 另外’第1圖所示積層構造部18it常省略在透明基板 上所η又置的導電性金屬層,在多孔質半導體層K靠導電體 層16側’換言之在靠電解質2〇側設置導電性金屬層 為使電解質20能經由導電性金屬層14渗透於多孔質半導 、層12 t導電性金屬層14便形成多孔質層"亦可取而 、將積層構造部構成如普通電池般,在透明基板上設 置導電性金屬層。 第與第一樹脂片22、24的材料樹脂係當非自黏性樹 脂材料的情況’便可舉例如:pp、pE ps、ABs ps、pc、 P_、PVC、PA、P0M、PET、pEN piB pvB pA6、聚醯亞 胺、聚醯胺、聚烯烴、平攸 β 聚^、聚醚、硬化丙烯酸樹脂、硬 化環氧樹脂、硬化聚石夕氧樹脂、各種工程塑膠、依複分解 10 201218396 聚合所獲得的環狀聚合物等。第一與第二樹脂片22、24係 可為同種材料形成,且亦可由異種材料形成。 第一樹脂片(透明基板)22係為提升多孔質半導體層 12所吸附色素的耐久性,可使用會吸收2〇〇nm〜4〇〇⑽光波 長的材料、或另外進行貼合、或施行塗佈。又,為提升入 射於第一樹脂片22中之光的利用效率,亦可在第一樹脂片 22的最外面設置抗反射膜。 橫跨第一與第二樹脂片22、24的其中一部分或全面設 置的接著劑層之材料,最好使用例如將使乙烯與醋酸乙稀 ϊ旨進行共聚合的樹脂(EVA),當作主成分的EVA樹脂乳液接 著齊]准並不僅侷限於此’尚可使用例如:聚稀烴系、聚 酯系、聚胺甲酸酯系、聚丙烯酸系、環氧系、離子聚合物、 二硫醚系、聚醯亞胺系、聚矽氧系等適當的接著劑材料。 在使橫跨第一與第二樹脂片22、24的其中一部分或全 面設置的接著劑層之黏著呈牢固之目的、或將入射光效率 良加地進行光電轉換之目的下,亦可施行樹脂片的表面處 理可採取諸如:臭氧、氧電漿、重鉻酸、過錳酸等的適 冨氧化處S ’或諸如:矽烷偶合劑、矽烷化劑、石夕烷醇、 有機矽烷 '鈦偶合劑、烷氧化鈦等的適當偶合劑處理;或 諸如:二氧化矽、氧化鋁、二氧化鍅、FT〇、IT〇、ζτ〇、鋁、 鈦、鎢、白金、碳、氟化鎂、一氧化矽、鉻、金、鎳、銅、 錢、錫、銀等的適當濺鍍成膜或層壓處理。 上述接著劑層的厚度並無特別的限定,分別可設為例 如〇.5vm〜lmm左右。第一與第二樹脂片22、24未接觸到 11 201218396 多孔質半導體層12的部分,最好較厚於有接觸到的部分。 例如若未接觸到多孔質半導體層12的部分處,第一及第二 樹脂片22、24的厚度合計,較有接觸到部分的厚度大出積 層構造部18的厚度份’便可使黏著更加牢固,屬較佳。 另一方面,當第一與第二樹脂片22、24的材料樹脂係 使用不需要接著劑的自黏性樹脂材料時,係可舉例如:聚 烯烴系、聚酯系、聚胺甲酸酯系、聚丙烯酸系、環氧系、 離子聚合物、二硫醚系、聚醯亞胺系、聚矽氧系等各種高 分子的單體分散體或預聚物;經對上述各高分子利用酸/ 鹼施行過化學處理 '電暈處理、電漿處理、機械性粗化處 理專表面處理者;或諸如熱可塑性樹脂等。 當使用該等自黏性樹脂材料的情況,黏著係可利用諸 如、加熱、加壓、光照射等而實施。 導電性金屬層14係、可使用諸如:金屬絲網、預先形成 無數孔的金屬層、或者利㈣射或薄膜形成法等形成的多 孔質金屬層等。 了電性金屬層14的材料並無特別的限定,較佳係從 1 、Nl、Pt、Ta、Nb、&及Au所構成群組中選擇j種 或2種以上的金屬材料 的材料,更佳係、Ti、赤一Γ 物,或者經該等被覆 人 ’、5經使用燒結助劑進行燒結的Ti之 複=材料。燒結助劑係可 a Μ一等材料,特=所採用的適當材料,例如: 寸的直徑在m則下if Nl°燒結助劑較佳係粒子尺 之電荷輸送離子用的 ’可獲得對當作電解質20中 、 ’碘,能呈現良好耐蝕性的導電性金屬 12 201218396 層14。 導電性金屬層14係可具有 佳係形成就連沿層之平面的古a, 、貫通孔,較 增之干面的方向(即三次元 具有等向性)亦相遠诵沾者· .a ^ 向均 ^刀相運通的貫通孔。藉此,通過 14的電解質2(W审各+aa, 電性金屬層 旳電解質20便會均勻地參透於 部位。 貝千導體層12的各 孔質半 =?:貫通孔的導電性金屬層,因為就連與多 質丰導體層12相接觸的表面部分,亦呈現多數 式等向性且相連通分佈,因而 =面 半導體丁硬^體的多孔質 4之接觸面積較大,且導電性金屬層 會依所謂的嚙人妝能丰人B 的孔中 月町喵。狀態卡合者多孔質半導體 子。兹沐增咖t 姐嘴12表面的粒 糟此’導電性金屬層與多 総丄 干等體層的接合力舍 變大’例如在依500t程度加埶進扞的带ω 生鹿“ &度加熟進仃的電性接合步驟中發 生龜裂的可能性較低。 導電性金屬層14的厚度並無 η 0 热特別的限定,較佳Λ 更佳為 〇3"minn η 马’100“m。當導電性金眉展 的厚度未滿〇. 2 # m時,會有導t 曰 升 會有導電性金屬層14的電阻上 之可月b性。反之,若導雷性今属爲 時,通㈣… 的厚度超過_㈣ 、過導電性金屬層14内部的電解 過士 、洽 質2 0之動阻力會 ,導致會有阻礙電解質20移動 性金屬《彳,t J !肊性。另外,導電 金屬層14的電阻較佳係1Ω/□以下。 構成導電性金屬層14的金屬多孔 係n 7札體之比表面積,較佳 示U· lm /g以上。藉此,可 質丰 a導電性金屬層14與多孔 買+導體層12間之接合力。 13 201218396 金屬多孔體的比表面積上限值並無特別的限定,若為 例如10m2/g程度便足夠。 比表面積係可利㈣汞法進行測定。利用壓采法進行 的比表面積測定,係使用壓汞式細孔分佈測定裝置 (CARLOERBA INSTRUMENTS 公司製 pascal 14〇 及
PasCa1440,可測定範圍比表面積〇」mVg〜細孔分佈 0. 0034~400 a m),依壓力範圍 〇. 3kPa~400kPa、及 0. IMPa〜400MPa範圍,將壓入體積依照圓筒細孔模型計算 侧面積並積分而進行測定。另外,後述空孔率及空孔直徑 依照此項測定便可同時獲得。 金屬多孔體較佳係空孔率30〜6〇體積%,且空孔直徑 1 V m~40 # «π。若空孔率未滿30體積%,金屬多孔體内部的 電解質擴散會嫌不足,因而會有損及對導電性金屬層14的 均勻滲透之可能性。反之,若空孔率超過6〇體積%,會有 損及導電性金屬層14與多孔質半導體層12間之接合力的 可能性。又,若空孔直徑未滿1 " m,則金屬多孔體内部的 電解質擴散會嫌不足,且導電性金屬層14的孔與多孔質半 導體層12的粒子間之嚙合會嫌不足,因而會有損及導致導 電性金屬層14與多孔質半導體層12間之接合力的可能 性。反之,若空孔直徑超過40ym,導電性金屬層14與多 孔質半導體層12間之接觸面積會變小,導致有損及導電性 金屬層14與多孔質半導體層12間之接合力的可能性。 積層構造體18亦可在導電性金屬層14與電解質2〇之 間設置多孔質絕緣層。此情況,若多孔質絕緣層係使用玻 14 201218396 璃纖維成形體等’便在多孔質絕緣層上利用諸如壓合法、 漱鐵法等適當的成膜法形成導電性金屬層14,再於導電性 金屬層14上,將多孔質半導體層12的材料利用諸如塗佈 等方式而設置’經燒成便可獲得多孔質半導體層12。 延伸部14a係可設計成將導電性金屬層14的端部予以 延長,並從積層構造部18中拉出的構造。但,因為導電性 金屬層14係屬於多孔質膜,因而若延伸部Ua係由與導電 性金屬層14同一材料形成,並非完全不會有電解質從延伸 部14a洩漏出於外部的威脅。因而,延伸部最好由與 導電性金屬層14的材料屬不同的非孔質材料形成,並與導 電性金屬層14形成電性耦接的構造。 延伸部16a係與延伸部14a同樣的,可設計成將導電 ▲層16的&部予以延長並從積層構造部中拉出的構 二且:可使用異種材料形成與導電體層16呈電性耦接的 導Ϊ膜:16係如後述’在觸媒膜或觸媒膜上積層著 需將導電::後者在觸媒膜上積層著導電膜的構造時,僅 導電膜予以延伸出便足夠。 體層(另導一二面金I普通的電池,當在透明基板上設置導電 可為iTOd換層)時,導電體層並無特別的限定’例如 J(經錫摻雜的如 錫膜)、A , 、亦可為FT〇(經氟摻雜的氧化 為·ΙΤ t _2料1電體層16亦可更進一步 為.從Tn、Ni、Pt、Ta、Nb 更步 擇1種或2種以上的A想 及Au所構成群組中選 著,箄今属糾 屬材料或該等的化合物、或者被覆 者該等金屬的材料、或 次者被覆 者4如碳等的導電膜。另外, 15 201218396 在透明基板上所設置的導電體層必需具有透明性,但不需 要如導電性金屬層14的多孔質層,若屬於多孔質層便會有 阻礙導電性的可能性發生。 此情況,導電體層(導電性金屬層)係可在第一樹脂片 24上利用諸如濺鍍、蒸鍍、塗佈等適當方法進行成膜, 一體形成》 、 …導電體層16係可利用與導電性金屬層14同樣的材料 形成導電膜。在導電體層16朝向電解質2〇的面上一有 例如白金膜等貴金屬、s戈高表面積碳、或觸媒性導電:高 分子等觸媒膜。導電體層16亦可省略IT〇等導電膜而僅: 置白金膜等觸媒膜。此情況,觸媒膜具有導電膜的作用。 導電體層16的厚度並非均無特別的限定,就從獲得良 好導電性的觀點,最好例如數十nm程度以上。 再者,導電體層16係可為金屬的羯、絲網、網等自立 膜’且亦可在第二樹脂片24上利用濺鍍、蒸鍍、塗佈等適 當方法成膜而一體形成。 多孔質半導體層12係可使用當作半導體材料用之 如Ti〇2、Zn0或Sn〇2等適當的金屬氧化物,其中較佳為u <多孔質半導體層12的厚度並非無特別的限定,較佳 設為l〇em以上的厚度。 战呢取的 係例如lnm〜lOOnm程度。 多孔質半導體層12係將上述半導體材料依3〇〇。 上、較佳為35G°C以上、更佳為4GGt以上的溫度進行; 16 201218396 者。另-方面’燒成溫度的上限並無特 分低於多孔質半導體層12的材料炫點n 又為充 550X:以下的溫度。又,典客 丨皿又,較佳係設為 用钛氧化物(二氧化欽)時,最好體層12的材料係使 程度的溫度,依鈦氧化物的 '石…的之 進行燒成。 的導電〖生“之銳欽礦結晶狀態 多孔質半導體層12最好重 'f 菫複將在溥層上所設置的上 述丰導體材料進行燒成後,再設置 作’直到形成所需厚度。 "仃、成的操 多孔質半導體層12上戶斤吸附的色素係對 =:,皮長具有吸收者’例如:舒色素、耿菁色素; 鐵糸、鐵系及白金系等的金屬錯合物;菁色素、次甲基系' 紅漠汞系、二苯并㈣系、外琳系、駄菁系、亞駄菁系、 偶氮系、香豆素系等有機色素。 吸附的方法並無特別的限定,可採取例如將已形成多 孔質半導體層的導電性金屬層浸潰於色素溶液中,而使色 素化子吸附於微粒子表面上之所謂含潤法。 電解質(電解液)2〇係含有諸如:埃、鋰離子、離子液 體第二丁基吡啶等,例如碘的情況,可使用由碘化物離 :與碟的組合構成之氧化還原物。氧化還原物係含有能將 其予以溶解的適當溶劑。尚可含有其他添加劑之諸如吡啶 ' 13酸系、羧酸系反電子防止劑。且,亦可使用為能凝 固體化用的凝膠化劑。 電解質(電解液)2〇係可填充於在導電性金屬層與 17 201218396 導電體層16間所劃分出的空間中,且亦可在導電性金屬層 14與導電體層16之間設置多孔質間隔物,再使含潤於該 多孔質間隔物中》 第一樹脂片(透明基板)22與多孔質半導體層12呈密 接設置,藉此可提升入射於第一樹脂片22中的光之利用效 率。 另一方面,為能配置成導電性金屬層14與導電體層 1 6不會相接觸狀態,較佳係設置例如對電解質6具有耐腐 蝕性,且為能防止電解質離子擴散而具有充分空孔的玻璃 纖維紙、玻璃纖維布、鐵氟龍片(鐵氟龍係註冊商標)' 卯 片PE片、利用濺鍍法等設置的Si(h膜等絕緣層。導電性 金屬層14與導電體層16的間隔較佳係150 β m以下。 以上所說明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丨〇係例如可 下製造方法獲得。 …、以 〜再者,積層構造部18係可依通常採用的適當方法獲 此情況,相關導電性金屬層 方法獲得。可採取例如在適當的基板二二的製造 境= 而調—於實質未存在氧的環 多孔質半導::…至燒成溫度後’將金屬聚燒成體轉印於 導體層20之材J上的方法。此時,在未燒成的多孔質半 依多孔質半7轉印金屬聚燒成體的狀態下,將整體 燒成的多孔的材料燒成溫度進行燒成。又,在經 質丰導體層12上轉印金屬漿燒成體時,最好將 18 201218396 整體依適當溫度再度加熱。又,導電性金屬層14亦可將厚 度較厚的金屬激施行燒成後,切片為所需厚度,再將其積 層於多孔質半導體層12上。 再者’導電性金屬層14亦可使用市售金屬微細粉燒結 體片’例如商品名 TiP_s(〇SAKATitanium techn。— 公司製)。 將失置積層構造部18等的第一與第二樹脂片22、24, 】用例如壓合式等層壓法等方法,依例如〇UMPa壓力 :壓。· 5秒]〇分鐘程度而黏著,並密封。此時,雖依樹 片的材料種類而有所差異,例如亦可加熱至程 度的溫度施行處理。 在第與第二樹脂片22、24中設置的開口 26、28, 亦可預先形成於第一與第二樹脂片22、24中,且亦可在將 積層構造部18等施行密封後才形成。 另外,當形成積層構造部18後封入電解質2〇時,可 採取在第:樹脂片24巾預先形成或經密封後才形成連通 於積層構造部18的開口,從該開口中注入電解質2〇後, ^予以岔封的方法。就從防止空氣混入於電解質2 0 中的觀點’最好從開口使用真空泵等將積層構造部18形成 真空’經注入電解質20後再將開口予以密封。 以上所說明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0並未使用密封用 的特別構件,依照使用成為基板的第一與第二樹脂片22、 24之簡易方法便可施行密封。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丨〇係確 實形成色素增感太陽電池構成構件的密封構造,其中特別 19 201218396 係外。接端子的密封構造,可防止電解液從太陽電池中 洩漏的威脅。 其-人’針對本實施形態第二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進 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第二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係包括有積層 構化部,該積層構造部係由:已吸附色素的多孔質半導體 層、成為陰極的導電體層、以及配置呈接觸於多孔質半導 體層靠導電體層側且成為陽極的導電性金屬層構成;其 中,從積層構造部延伸出導電性金屬層及導電體層的各自 端部而設置延伸部;平面面積較大於積層構造部且具有 透明性並設有接著劑層的第一樹脂片,係配置於多孔質半 導體層側,以及平面面積較大於積層構造部並設有接著劑 層的第二樹脂片係配置於導電體層側,二樹脂片呈夾置積 層構造部以及導電性金屬層與導電體層的各自延伸部狀 態;導電性金屬層及該導電體層的各自延伸部以及遠離延 伸部的第一與第二樹脂片外周部,係利用第一與第二樹脂 片相黏著並密封,且導電性金屬層及導電體層的各自延伸 部係利用在第一與第二樹脂片中任一者所設置的開口,露 出其中一部分並成為外部耦接端子;電解質被封入於導電 體層與該導電性金屬層之間,且第一樹脂片成為光入射的 透明基板,及第二樹脂片成為對向基板。 即,本實施形態第二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基本構 造係與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0相同。 本實施形態第二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係就限於成為 20 201218396 積層構造部的陽極之導電性金屬層,配置呈接觸於多孔質 半導體層靠導電體層側,所謂「立體電極」之事,以及如 第7圖所示,僅有導電性金屬層及導電體層的各自延伸部 14a、16a、以及遠離延伸部14a、16a的第一與第二樹脂片 之外周部(第7圖中’箭頭Al、A2、A3所示),利用第一與 第二樹脂片相黏著使整體呈被密封之事,不同於色素增感 太陽電池1 〇。 本實施形態第二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係例如在第 一與第一樹脂片對應於延伸部的地方、以及對應於除第一 與第二樹脂片外周部以外的積層構造部等處之區域,利用 遮罩予以保護,在第一與第二樹脂片上塗佈接著劑而形成 接著劑層,然後使用經去除遮罩的第一與第二樹脂片施行 密封便可獲得。 本實施形態第二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係藉由第一樹 脂片未黏合於積層構造部的多孔質半導體層,藉此即便因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取用時的某種原因,而對第一樹脂片施 加拉伸應力等’因為該應力不會直接作用於多孔質半導體 層,因而可確實俾免多孔質半導體層發生龜裂等不良情況。 其次,針對本實施形態第三例的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參照第3圖的概略側剖圖進行說明。 另外’在無特別聲明的前提下’因為本實施形態第三 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導電性金屬層等各構件,係可與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0為同樣的構造,因而省略重複說明。 本實施形態第三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 〇 a,係包括 21 201218396 有積層構造體36,且封入電解質20。該積層構造體36係 由:光入射的透明基板30、相對向於透明基板30設置且 成為陰極的導電性基板32、已吸附色素的多孔質半導體層 12、以及配置呈接觸於多孔質半導體層12且成為陽極的導 電性金屬層34構成;且封入電解質20。導電性基板32係 由基板38、以及在基板38上所形成的導電體層40構成。 第3圖中,導電性金屬層34係設置於透明基板30上, 亦可改變此種構造,改為將導電性金屬層34形成於多孔質 半導體層12靠電解質20側,而與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〇的 情況相同。 從積層構造體36中延伸出導電性基板32的導電體層 40及導電性金屬層34之各自一端部,而設置延伸部4〇b、 34b,積層構造體36、以及導電性基板32的導電體層仙 及導電性金屬層34之各自延伸部4〇b、3仆,係利用具有 透明性的密封構件42而全面密封。又,導電性基板32的 導電體層40及導電性金屬層34之各自延伸部働、3化, 從密封構件42中所設置的開σ 44、46中露出其中一部分, 而成為外部耦接端子。 透明基板30及導電性基板32的基板38,係例如可為 玻璃板'或者亦可為具撓曲性的樹脂板(可撓性透明基板及 可撓性導電性基板)。 獲得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〇a係可依照例如以下的製造方法 首先,積層構造體36係可依照通常採用的適當方法獲 22 201218396 得。 接著,例如使用轉移鑄模成形法等成形技術將設有 延伸部40b、34b的積層構造體36安裝於模具中,使樹脂 熔融物(密封構件42的材料)流入於模具中,經加壓成形, 便將積層構造體36等密封(鑄入)於樹脂中。開口 44、46 係可在成形時便形成’或者經成形後才形成。 當作樹脂熔融物使用的樹脂係可例如環氧樹脂。 ^另外,開口 44、46、及供注入電解質2〇用的開口, 係可在成形時及成形後的任—時期形成。 本實施形態第二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丨〇a係可確實 將設有延伸部40b、34b的積層構造體36予以密封,藉此 可獲得與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〇同樣的效果。又,此時,藉 由使用配合積層構造體36之尺寸等形狀的模具,積層構造 體3 6便不會因形狀而受限制。 其次,針對本實施形態第三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變 化例’參照第4圖的概略側剖圖進行說明。 第4圖所示變化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丨〇b,係就密 封構件的構造不同於色素增感太陽電池l〇a。 P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 〇b係密封構件由例如聚酯 、聚醯胺系等的樹脂片48a、48b構成。該樹脂片48a、 〜 夕1片由透明材料構成,且2片的全面均設有接 〜】層樹月曰片48a ' 48b係使用平面面積充分大於積層構 造體36者。 、月材料構成的樹脂片4 8 a係將接著劑層朝下配置 23 201218396 於透明基板30的上®,另一樹脂片伽係將接著劑層朝上 配置於導電性基板30的下面,而積層構造體%以及導電 性基板32的導電體層4〇與導電性金屬層34之各自延伸部 4〇3、34&’係全面黏著於2片樹脂片48心481)之間。此時, 如第5圖户斤示,更佳係對積層構造體%、以及遠離導電性 基板32的導電體層40與導電性金屬層34之各自延伸部 40a、34a的2片樹脂片48a、48b外周部,施行熱封(第5 圖中’箭頭X所示係熱封處)。 另外,開口 44、46、及供注入電解質2〇用的開口, 係可預先形成於樹脂片4 8 a、4 8 b上’且亦可經密封後才开/ 成。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l〇b係藉由利用2片樹脂片施行密 封(seal ),便可確實形成色素增感太陽電池構成構件的密 封構造,其中特別係外部耦接端子的密封構造,可防止電 解液從太陽電池中洩漏的威脅。 其次’針對本實施形態第四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模 組,參照第6圖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第四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模組,係上述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0、l〇a、l〇b中任一者,依複數個呈電 性串聯或並聯排列。色素增感太陽電池模組整全體被密封。 第6圖所示平面圖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模組5〇,係由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0呈一列排列,相鄰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10的延伸部14a與延伸部16a,分別電性耦接。 藉由使用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 〇排列二端的外部輕接 24 201218396 端子’便可獲得串聯排列之複數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0的 輸出。 另一方面’將相鄰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0獨立的(即, 相鄰延伸部14a與延伸部16a並未電性耦接)配置,且設置 各自延伸部14a的共通拉出配線,並設置各自延伸部1 6a 的共通拉出配線’藉此便可獲得並聯排列之複數個色素增 感太陽電池10的輸出。 [實施例]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本發明並不僅 侷限於該實施例。 (實施例1) 在厚度100 // m多孔質Ti片(商品名Tiporous,OSAKA Ti tanium公司製)上的5mmx20mm範圍内,印刷著二氧化鈦 糊膏(商品名NanoxideD,Solaronix公司製),經乾燥後, 依400 °C、30分鐘,於空氣中施行燒成。在經燒成後的二 氧化鈦上,更進一步印刷著二氧化鈦糊膏,並施行燒成, 重複此項操作合計6次’便在多孔質Ti片的單面上形成厚 17//m的二氧化鈦層。此時,多孔質Ti片係從5mmx20mm 的二氧化鈦層中依二端部分別伸出2mm的方式,形成 9mmx24inin大小。多孔質Ti片的細孔徑分佈等經利用壓采 法進行測定,結果為細孔容積=〇. 159cc/g(空孔率 =40_ 1%)、比表面積=5. 6m2/g、平均細孔直徑=8以細孔容 積的60%係4〜10 # m)。 其次,在N719色素(Solaronix公司製)的乙腈與第三 25 201218396 丁醇之混合溶劑溶液中,使所製作具二氧化鈦層之多孔質 Τι片浸潰7〇小時,而使二氧化鈦表面吸附色素。經吸附 後的具二氧化鈦層之多孔質Ti片,利用乙腈與第三丁醇的 混合溶劑進行洗淨。 其次,依照具EVA黏著層之PET樹脂片(對向基板)、 9mmx24mm之具Pt觸媒層的π〇蒸鍍pEN樹脂片(陰極)、 20mmx20mm之Ti箱、10mmx25mm之玻璃纖維紙、2〇刪^〇咖 之Τι箔、9mmx24mm之經吸附色素具二氧化鈦層的多孔質
Ti片(陽極)、以及具EVA黏著層之PET樹脂片(透明基板) 的順序進行積層。此時,陰極與玻璃纖維紙間的η箔係使 端部相對於具Pt觸媒層的IT0蒸鍍PEN樹脂片之長邊,依 2mm寬度進行接觸並從玻璃纖維紙中伸出方式形成,而形 成延伸部。又,陽極與玻璃纖維紙間的Ti箔係在陰極的延 伸部對向側,使端部相對於經吸附色素畢的具二氧化鈦層 之多孔質Ti片長邊’依2随寬度進行接觸並從玻璃纖維紙 中伸出方式形成,而形成延伸部。使用輥壓式層壓,依_ C將2片PET樹脂片施行熱封。再覆蓋各延伸部的ρΕτ樹 月曰片上形成開口,並露出各延伸部,而形成外部輕接端子。 又,為能在後續可注入電解液,便依使多孔質η片其中一 :分露出的方式’在具EVA黏著層的m樹脂片幻、處開 設約6mm左右的孔。 其次’從約6腦的孔注入由蛾、LU構成的乙腈溶劑 之電解液,便獲得色素增感太陽電池。 所獲付色素增感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性能,係測定 26 201218396 100mW/cm2強度的模擬太陽光(使用山下電裝公司製模擬太 陽光裝置),從色素吸附二氧化鈦層侧照射時的IV曲線而 進行調查。光電轉換效率係5· 〇%β從色素增感太陽電池製 作起經3日後與經90日後,依目視調查是否有無發生電解 液洩漏情形。無發現電解液洩漏的跡象,且亦無發現空氣 侵入0 (實施例2)
在厚度100" m多孔質Ti片(商品名Tip0rous,OSAKA
Titanium公司製)上的96mmx96mm範圍内,印刷著二氧化 鈦糊膏(商品名NanoxideD,Solaronix公司製),經乾燥 後,依400°C、30分鐘,於空氣中施行燒成。在經燒成後 的二氧化鈦上,更進一步印刷著二氧化鈦糊膏,並施行燒 成,重複此項操作合計3次,便在多孔質Ti片的單面上形 成厚10" m的二氧化鈦層。此時,多孔質τι片係從 96mfflx96mra的二氧化鈦層中,僅使j邊依伸出2mm的方式 形成98!^><96隨大小。多孔質Ti片的細孔徑分佈等經利用 壓汞法進行測定,結果為細孔交接, ~、田札谷積=〇· 159cc/g(空孔率 = 40. 1%)、比表面積=5. 6m2/g、平的知j丨古"。 ,Α s 卞叼細孔直徑=8 " m(細孔容 積的60%係4〜10 " m)。 其次’在N719色素(S〇iaronix公司製)的乙睛與第三 丁醇之混合溶劑溶液中,使所t作具二氧化鈦層之多孔質 T i片浸潰7 0小時’而使二氧化钍矣 乳化斌表面吸附色素。經吸附 後的具二氧化鈦層之多孔質Ti η m 貝U片,利用乙腈與第三丁醇的 混合溶劑進行洗淨。 27 201218396 其次,依照具EVA黏著層之PEN樹脂片(對向基板)、 98πππχ96觀之具Pt觸媒層的Ti片(陰極)、16mmxi2 5咖之 Ti落、100mmx98mm之玻璃纖維紙、16mmxl2 5職之口馆、 98^x96^之經吸附色素畢的具二氧化鈦層之多孔質τ|片 (陽極)、以及具EVA黏著層的ΡΕΝ樹脂片(透明基板)之順 序進行積層,便獲得積層體m EVA黏著層的觸 樹脂片係在對向基板、透明基板以及ρΕΝ樹脂片全面均設 置EVA黏著層,更形成在EVA黏著層的外緣部重4 = 度的EVA黏著層狀態。此時,陰極與Ti箔係使端部相對於 具Pt觸媒層的Ή片短邊,形成依—寬度進行接觸並重 疊狀態,而形成延伸部。X,陽_ Ti羯係在與陰極的延 伸部同一邊,使端部相對於經吸附色素畢具二氧化鈦層之 多孔質Ti片的多孔質Ti單面侧短邊,形成依2随寬度進 行接觸並重疊狀態,而形成延伸部。使用具真空裝置的熱 壓機’將積層體保持於真空中之後,& 13代將積層體施 行加壓熔接。預先在覆蓋各延伸部的PEN樹脂片中形成開 口’並露出各延伸部’而形成外部耦接端子。X,為能在 後續可注入電解液,便依使多孔質Ti片其中一部分露出的 方式,在具EVA黏著層的PEN樹脂片上!處開設約—左 右的孔。 其次’從約3随的孔注入由碘' u丨構成的乙猜溶劑 之電解液,便獲得色素增感太陽電池。 所獲得色素增感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性能’係測定 100mW/cm2強度的模擬太陽光(使用山下電裝公司製模擬太 28 201218396 . 陽光裝置),從色素吸附二氧化鈦層側照射時的IV曲線而 進行調查。光電轉換效率係3.0%。從色素增感太陽電池製 作起經90日後,依目視調查是否有無發生電解液洩漏情 I。無發現電解液、/¾漏的跡象,且亦無發現空氣侵入。 (比較例) 除從由2片具EVA黏著層的PET樹脂片構成的密封部 中’朝外側突出T i箔方式配置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 1同樣的方法製作色素增感太陽電池。 所獲得色素增感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係5.〇%。從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製作起經3日後,依目視檢查色素增感 太陽電池’結果發現有空氣侵入,在色素增感太陽電池電 池内部有出現氣泡。T i箔的突出部分與樹脂片之間的密接 性不足’判斷空氣係從二者間所產生的間隙侵入。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本實施形態第一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概 略側剖圖。 第2圖係本實施形態第一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平 面圖。 第3圖係本實施形態第三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概 略側剖圖 第4圖係本實施形態第三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變化 例之概略側剖圖。 第5圖係本實施形態第三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變化 29 201218396 例之熱封構造說明圖。 第6圖係本實施形態第四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模組 之平面圖。 第7圖係本實施形態第二例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平 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10a、l〇b~色素增感太陽電池; 12〜多孔質半導體層; 14、34〜導電性金屬層; 14a、16a、34a、34b、40a、40b〜延伸部; 16、40〜導電體層; 18〜積層構造部; 22~第一樹脂片; 26、28、44、46〜開 32〜導電性基板; 38~基板; 48a、48b〜樹脂片; 20〜電解質; 24〜第二樹脂片; 3〇〜透明基板; 36〜積層構造體; 42〜密封構件; 50〜色素增感太陽電池模組。 30

Claims (1)

  1. 201218396 七、申請專利範圍: 種色素增感太陽電池,包括有積層構造邹,該積 層構造部係由:已吸附色素的多孔質半導體層、成為陰極 的導電體層、及成為陽極的導電性金屬層構成; 其特徵在於: 從該積層構造部延伸出該導電性金屬層及該導電體層 的各自一端部而設置延伸部; 該積層構造部及該延伸部係與所封入的電解質,一併 利用密封材料被密封,且該導電性金屬層及該導電體層的 各自延伸部其中一部分,係從密封材料中露出而形成外部 耦接端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其 中,上述成為陽極的導電性金屬層係配置呈接觸於上述多 孔質半導體層靠上述導電體層側; K :面面積較大於上述積層構造部且具有透明性,並設 :接者劑層的第一樹脂片’係配置於該多孔質半導體層 :’以及平面面積較大於該積層構造部且設有接著劑層的 -樹脂片係配置於該導電體層側’且二樹脂片呈包夹著 2積層構造部以及該導電性金屬層與該導電 伸部; 曰7 π曰处 …等電性金屬層及該導電體層的各自延伸部、 部的該第一與第二樹脂片之外周部,係利 電體層的各自延伸部係利用在該第-與第二樹= 31 201218396 者所設置㈣口,呈部分露出並形成外部耦接端子; 電解質係被封人於該導電體層與該導電性金屬層之 =且该第一樹脂片成為光入射的透明基板,及該第二樹 月曰片成為對向基板。 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其 片係由自黏性樹脂材料形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 中,上述第一樹脂片與第二樹脂 成。 ,L如中請專利範㈣丨項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其 平面面積較大於上述積層構造部且具有透明性,並設 有接著劑層的第一樹脂片,係配置於該多孔質半導體層 側,以及平面面積較大於該積層構造部且設有接著劑層的 第二樹脂片係配置於該導電體㈣,且二樹脂片呈包夾著 該積層構造部以及該導電性金屬層與該導電體層的各自延 伸部; 該第-與第二樹脂片的整面均黏著,且該導電性金屬 層及該導電體層的各自延伸部係利用在該第—與第二樹脂 任者所没置的開口,而呈部分露出並形成外部輕接 電解質被封入,且該第一樹脂片成為光入射的透明基 板,及該第二樹脂片成為對向基板。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其 中,上述第一樹脂片及第二樹脂片係由自黏性樹脂材料形 成。 6. 如申晴專利範圍帛!項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係包 32 201218396 括有積層構造體’且封人電解質;該積層構造體係由 入射的透明基板、與該透明基板呈相對向設置且成為陰極 的導電性基板、已吸附色素的多孔質半導體層、以及接觸 該多孔質半導體層配置且成為陽極的導電性金屬層所構 成; 從該積層構造體,將該導電性基板的導電體層及該導 電性金屬層的各自一端部延伸出而設置延伸部; 該積層構造體'以及該導電性基板的導電體層及該導 電性金屬層的各自延伸部,係利用具透明性的密封構件進 行全面密封,且該導電性基板的導電體層及該導電性金屬 層的各自延㈣’係利用在該密封構件中所設置的開口, 而呈部分露出並形成外部耦接端子。 月專利範圍帛6項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 中,上述密封構件係由至少丨片係由透明材料構成、且 片全面均設有接著劑層的樹脂片構成;由透明材料構成 樹脂片係配置於上述透明基板的上面,另一樹脂片係配 於導電性基板的下面’而上述積層構造體、以及上述導 性基板的導電體層及上述導電性金屬層之各自延伸部係 面黏著於該2片樹脂片間。 8. :申請專利_ 7項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其 令在遠離上述積層構造體、以及上述導電性基板的導電 體層及上述導電性金屬層之各自延伸部的上述2片全面 上,設有接著劑層的樹脂片外周部,係被熱封。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至8項中任一項之色素增感太 33 201218396 陽電池中,上述導電性金屬層為接觸於上述多孔質半 導體層靠上述透明基板的背後侧配置之多孔質層。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其 中,上述導電性金屬層的上述延伸部係由非孔質層形成。 11. 一種色素增感太陽電池模組,其特徵在於:由申請 專利範圍帛1至8項中任-項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複數 個’呈電性串聯或並聯排列,且全體均被密封。 12. —種色素增感太陽電池模組,其特徵在於:由申請 專利範圍第9項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複數個,呈電性串聯 或並聯排列,且全體均被密封。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模 組’其中’上述導電性金屬層的上述延伸部係由非孔質層 形成。
TW100114007A 2010-04-29 2011-04-22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and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module TW20121839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04652 2010-04-29
JP2010112148 2010-05-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8396A true TW201218396A (en) 2012-05-01

Family

ID=44861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4007A TW201218396A (en) 2010-04-29 2011-04-22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and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modul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37089A1 (zh)
EP (1) EP2565980A1 (zh)
JP (1) JP5815509B2 (zh)
KR (1) KR20130086929A (zh)
CN (1) CN102870274A (zh)
TW (1) TW201218396A (zh)
WO (1) WO20111358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64180B2 (en) * 2011-10-11 2022-03-01 Exeger Operations Ab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and solar cells so produced
JP2013200958A (ja) * 2012-03-23 2013-10-03 Nippon Steel & Sumikin Chemical Co Ltd 太陽電池
SE537449C2 (sv) * 2012-04-04 2015-05-05 Exeger Sweden Ab En färgämnessensiterad solcell som innehåller ett poröst isolerande substrat samt en metod för framställning av det porösa isolerande substratet
TW201507183A (zh) * 2013-03-29 2015-02-16 Nippon Steel & Sumikin Chem Co 太陽能電池及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方法
KR101488223B1 (ko) * 2013-07-26 2015-01-30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광 흡수 증대 수단이 구비된 염료감응형 태양전지 제조방법 및 그 태양전지
JP6166752B2 (ja) * 2015-07-09 2017-07-19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モジュール製造用部材
CN109075253A (zh) 2016-03-04 2018-12-21 太阳视窗技术公司 用于具有溅射接触层的有机半导体器件的系统和方法
US20170317305A1 (en) * 2016-04-28 2017-11-02 Solarwindow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parent organic photovoltaic devices
JP6897682B2 (ja) 2016-08-02 2021-07-07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333343B2 (ja) * 2016-11-15 2018-05-3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電変換素子
JP7092969B2 (ja) * 2016-12-07 2022-06-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電変換素子
CN110073508B (zh) * 2016-12-07 2023-12-26 株式会社理光 光电转换元件
JP7092970B2 (ja) * 2016-12-07 2022-06-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電変換素子
EP3627527A1 (en) * 2018-09-20 2020-03-25 Exeger Operations AB Photovoltaic device for powering an external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photovoltaic device
CA3097074A1 (en) 2018-05-16 2019-11-21 Exeger Operations Ab A photovoltaic device
DE102018214778A1 (de) * 2018-08-30 2020-03-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Fertigung von Leiterbahnen und Elektronikmodul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74691B2 (ja) * 1999-02-22 2010-06-0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素子
JP2004119306A (ja) * 2002-09-27 2004-04-15 Hitachi Maxell Ltd 光電変換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82303B2 (ja) 2006-06-15 2012-11-28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法
JP5106875B2 (ja) * 2007-01-31 2012-12-26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パネル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237362A4 (en) * 2007-12-11 2013-02-27 Nippon Steel Chemical Co COLORAN-SENSITIZED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510771B2 (ja) * 2008-09-26 2014-06-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15509B2 (ja) 2015-11-17
CN102870274A (zh) 2013-01-09
KR20130086929A (ko) 2013-08-05
JPWO2011135811A1 (ja) 2013-07-18
US20130037089A1 (en) 2013-02-14
WO2011135811A1 (ja) 2011-11-03
EP2565980A1 (en) 2013-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18396A (e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and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module
Cha et al.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on glass paper: TCO-free highly bendabl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inspired by the traditional Korean door structure
JP5388209B2 (ja)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2449844B (zh)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WO2011096154A1 (ja)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09057704A1 (ja)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WO2011013423A1 (ja)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Ito et al. Fabrication of monolithic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using ionic liquid electrolyte
JP2002319689A (ja) 光電変換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10023860A1 (ja)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772631B2 (en) Solar cell
JP2013200958A (ja) 太陽電池
JP2005085491A (ja)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98265B2 (ja) 太陽電池の取り出し電極、太陽電池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EP2359406B1 (en) Photovoltaic devices
KR20100071764A (ko) 염료감응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Morita et al. Tri-functional Nb2O5 nano-islands coated on an indium tin oxide layer for a highly efficient dye-sensitized plastic photoanode
JP5485793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接続電極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130057819A (ko) 박막 배터리 일체형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498337B2 (ja)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の立体電極の製造方法
Sahmer et al. Fabrication of dye solar cell on flexible substrate using ITO-PEN film
W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Pt Counter Electrodes on Conductive Plastic Substrate for Flexibl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Sahmer et al. Effect of Reflective Platinum Film on the Performance of Flexible Dye Solar Cell (DSC)
WO2014157060A1 (ja) 太陽電池および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TW201023409A (e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and its package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