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09443A - Antiglare film - Google Patents

Antiglare fil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09443A
TW201209443A TW99129088A TW99129088A TW201209443A TW 201209443 A TW201209443 A TW 201209443A TW 99129088 A TW99129088 A TW 99129088A TW 99129088 A TW99129088 A TW 99129088A TW 201209443 A TW201209443 A TW 2012094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particles
resin
coating layer
gla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29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07136B (zh
Inventor
li-mei Liao
Ming-Huei Chen
Shih-Pin Lin
Chin-Su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Benq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q Mat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Benq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to TW991290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713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09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9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7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7136B/zh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201209443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抗眩塗佈層。 【先前技術】 抗眩效果是影響光學元件或顯示器_示效果的重要因 素之一。難之減絲可降低繼_並提高騎效果。因 λ,光學元件或顯示器多會使用抗賴以提升抗眩效果。 、如圖1Α所示,習知的抗賴製歡—是透明樹脂製 成之基質31及複數個水溶性微粒33,藉由水溶性微粒%被融 離而形成凹八32’製成之抗眩膜3可具有較低之光線吸收率。 如圖1Β所示,另一是習知的抗眩膜製程將兩種不同的粒子 12、14均勻分散在透簡脂1()中n有部分粒子外露突 出於光學薄臈1表面造成表面凹凸起伏,導致光線於表面產生 散射與折射’細_抗眩效果。若朗粒鼓的粒子在表面 籲 產生抗眩效果,容易造成橘皮現象。粒徑小的粒子要用量大才 能,出樹脂層,但粒子用量大又會影響穿透率。因此,本發明 亟思,決之道,在達到抗眩效果的同時,又能夠降低橘皮現 象,藉以得到高解析效果。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抗眩塗佈層,可形成抗眩光學 膜’增加清晰度域絲澤度,具有較佳之抗眩效果。 本發明之抗眩塗佈層包含樹脂、複數個第一光學微粒以及 201209443 複數個第二光學微粒。第一光學微粒分佈於樹脂底層,第一光 學微粒之折射率與樹脂之折射率之差值小於0.0。第二光學微 粒分佈於樹脂表層,第一光學微粒之吸油量小於第二光學微粒 之吸油量。 在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光學微粒之吸油量介於40 g/(100g oil)至80 g/(l〇〇g oil),堆疊密度介於〇.7g/ml至i.3g/m卜粒徑 介於3μηι至5μιη,此粒徑大於第二光學微粒之粒徑。第一光 學微粒係以單層方式分佈於樹脂底層。第二光學微粒之吸油量 介於 200 g/(l〇〇g oil)至 300 g/(l〇〇g oil),堆疊密度介於 〇.4g/ml 至〇.7g/ml,粒徑介於1μιη至3μιη。其中,第一光學微粒係真 球形’第二光學微粒係不規則形。 【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之較佳實施例,本發明之抗眩塗佈層8〇〇包含 樹脂300、複數個第一光學微粒1〇〇以及複數個第二光學微粒 200。第一光學微粒1〇〇分佈於樹脂300底層,第二光學微粒 200分佈於樹脂300表層。其中,第一光學微粒1〇〇及第二光 學微粒200較佳係藉由其吸油量之不同而分別分佈於樹脂3〇〇 表層及底層。具體而言,粒子的吸油量越高,表示其表面積越 大,因此粒子的外觀就越凹凸不平粗糙不平整,因此在塗液中 較易浮到表面。在此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光學微粒1〇〇係真球 形,表面平整,因此在樹脂300中較易沉到底下。第二光學微 粒200係不規則形,故較易浮到表面。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 第一光學微粒100不限於真球形。進一步而言,本發明的第二 201209443 光學微粒200之不規則的表面形狀可以改善橘皮現象,其尺寸 為微米尺度,也可以提供足夠的外部霧度以具備抗眩的效果。 在圖2所示之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光學微粒1〇〇係以單層 方式分佈於樹脂300底層,亦即第一光學微粒1〇〇彼此間無堆 疊狀況發生’而係平鋪於樹脂300底層。具體而言,堆疊密度 與吸油量具備反比的關係。當粒子的吸油量越大時,其堆疊密 度就越低。所以在本發明中,堆疊密度較高的第一光學微粒 100會沉到塗液底部。因此,吸油量與堆疊密度此兩個性質都 是影響此兩種光學微粒在抗眩膜中具備此特殊結構的原因。另 一方面,第二光學微粒200較佳係以懸浮方式分佈於樹脂3〇〇 表層,第二光學微粒200彼此間有堆疊狀況發生。然而在不同 實把例中,第一光學微粒1〇〇彼此間可有堆疊狀況發生,第二 光學微粒200彼此間則可無堆疊狀況發生。進一步而言,當第 一光學微粒100有堆疊狀況發生時,係由樹脂3〇〇底面向上堆 疊’且不會突出於樹脂300之上層表面。 • 第一光學微粒100之折射率與樹脂300之折射率之差值小 於0.01。具體而言,第一光學微粒100之折射率與樹脂300之 折射率近乎辦。例如在較佳實闕中I光學微粒2⑽之折 射率為U25 ’樹脂300之折射率為152。藉此,可避免内部 霧度(innerhaze)產生,進一步維持抗眩塗佈層8〇〇之清晰度 及穿透度。第-光學微♦立1〇〇之吸油量小於第二光學微粒2〇〇 之吸油量。其中,吸油量係採用ASTM m81 1251_2
Absorption ofPigments標準測定方法測得。第一光學微粒漏 之吸油量較佳介於40g/(l〇0goil)至8〇g/(1〇〇g〇il),更佳介於 201209443 55 g/(100g oil)至60 g/(100g oil)。第二光學微粒之吸油量較佳 介於 200 g/(l〇〇g oil)至 300 g/(l〇〇g oil),更佳介於 25〇 洲· oil)至 260 g/(l〇〇g 〇il)。 第一光學微粒100之堆疊密度較佳介於〇 至 1.3g/ml,更佳介於〇.8g/ml至〇.9g/mi。第二光學微粒2〇〇之堆 疊密度較佳介於0.4g/ml至〇.7g/ml,更佳介於0 5g/ml至 0.6g/m卜第一光學微粒100之粒徑較佳介於3μιη至5μιη,第 一光學微粒200之粒徑較佳介於ipm至3pm更佳係2μπι。具 體而& ’第一光學微粒1〇〇之粒徑大於第二光學微粒2⑻之粒 徑,第一光學微粒,可使抗眩塗佈層8〇〇之表面較細緻,減少 橘皮現象。特別說明的是,當光學微粒為真球形時,前述粒徑 係指單一分散粒徑,亦即至少80%之粒徑是在可接受的誤差 範圍内(例如±1μιη)。 樹脂300較佳係透明且具有可經紫外光照射固化之性質 例如聚酯樹脂、聚醚樹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胺基甲酸 酯樹脂、醇酸樹脂、螺環縮醛樹脂、聚硫醇聚烯樹脂、聚丁二 烯樹知或其混合物等。如圖1所示,上述抗眩塗佈層8⑽較佳 係與基材400共同形成抗眩光學膜9〇0。具體而言,係將第一 光學微粒100、第二光學微粒2〇〇及樹脂3〇〇加入溶劑以形成 溶液狀態之抗眩塗佈層8〇〇,然後以旋轉塗佈、喷塗或刮塗等 方式塗佈於基材400上,待抗眩塗佈層8〇〇中之樹脂3〇〇經紫 外光照射等方式硬化’抗眩塗佈層8〇〇即形成於基材4〇〇上。 其中’ /谷劑可為異丙醇(丨哪哪肪⑷、丙酮(acet〇n)、乙酸 乙醋(ethyl acetate)、正庚烷(heptane)、曱苯(t〇luene)、正 201209443 己烧(hexane )、丁嗣(methyl ethyl ketone )、丙二醇甲驗 (prop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或其混合物。基材 4〇〇 為高透明性之有機材質,包含三乙醯基纖維素、聚對苯二曱酸 乙脂、乙二炔纖維素、乙酸丁酸樹脂、聚醚砜、聚丙烯酸系樹 脂、具胺基甲酸脂係樹脂、聚脂、聚碳酸脂聚砜、聚醚、聚曱 基戊醯、聚醚酮或曱基丙烯酸晴材料,且厚度較佳係介於25μπι 至 300μιη。
以下藉由不同實施例說明本發明抗眩塗佈層製成之抗眩 光學膜之效果。 [實施例一] 在實施例一中’係將l〇g的紫外光硬化樹脂(pC8_9231, DIC公司製造)、〇.6g的第一光學微粒(XX-1448Z,Sekisui A勹)及0,5g的第一光學微粒(SPB-100,Fujisilisia公司), 以6.25g的異丙醇溶劑稀釋成塗液。然後以塗佈線棒將塗液塗 佈在厚度80μηι之三醋酸纖維素(TAC)透明基材(Fuji公司) 上’置於8G°C彳練㈣|巾賴約i分鐘,並以能量強度約 〇mJ/cm之紫外光照射,如此即完成實施例一之抗眩光學膜。 [比較例一] 在比較例一中’係將10g的紫外光硬化樹脂(PC8-9231, ^IC公司製造)及0.¾的光學微粒(XX-1448Z,Sekisui公司) 哺丙醇溶劑稀釋成塗液。紐以塗佈線棒將塗液塗 佈在厚度δΟμτη之三錯酸纖維素(tac)透明基材公司) ^置於280C#環喊巾乾燥約丨分鐘,並樣量強度約 mJ/cm之紫外光照射如此即完成比較例—之抗眩光學膜。 201209443 [比較例二] 在比較例二中,係將l〇g的紫外光硬化樹脂(PC8-9231, DIC么司製造)及〇-5g的光學微粒(SPB-100,Fujisilisia公司) m25g的異丙醇溶綱釋成塗液^後域佈線棒將塗液塗 佈在厚度8〇μιη之三醋酸纖、維素(TAC)透明基材(Fuji公司) 上’置於280C循環烘箱中乾燥約1分鐘,並以能量強度約 540mJ/em之料光騎,如此即完姐㈣二之抗眩光學膜。 具體而言,實補—之抗眩光學麟包含本發明之抗眩塗 :層亦即具有樹脂、複數個第一光學微粒以及複數個第二光 學微粒。比較例—紐較例二難分別加人第—光學微粒及第 -光學微粒。實施例―、比較例—及比較例二製成之抗眩光學 膜之效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實施例一 比較例一 比較例二 _____^度(%) 7.4 7.9 7.5 穿透率(%) 91.49 91.52 91.01 清晰度 130.8 131.7 100.9 _______解析度 100 80 100 、由表1之結果可知’比㈣—之抗眩光學卿然具有高穿 透率及清晰度,表面卻有明顯的橘皮現象。比較例二之抗 學膜表面歡現象不_,但清晰餘低。相朗,使用本發 明之抗眩塗佈層賴成之抗眩光學膜,其驗、穿透率、清晰 度及解析度健。卿,在兼具高穿料及清晰度_時,表 面仍保持細緻。 201209443 雖然刚述的描述及圖式已揭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必須 瞭解到各種增添、許多修改和取代可能使用於本發明較佳實施 例’而不會脫離如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的本發明原理之精 神及範圍。熟悉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藝者將可體會, 本發月可使用於許多形式、結構、佈置、比例、材料、元件和 、’且件的修改。g此’本文於此所揭示的實施例應被視為用以說 明本發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本發明的範圍應由後附申請 # 專利範圍所界定,並涵蓋其合法均等物,並不限於先前的描述。 【圖式簡單說明】 圖1A及圖1B為習知技術示意圖;以及 圖2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光學薄膜 2基材 3抗眩膜 4透明基板 1〇透明樹脂 12粒子 14粒子 31基質 33水溶性微粒 32凹穴 1〇〇第一光學微粒 200第二光學微粒 300樹脂 400基材 800抗眩塗佈層 900抗眩光學膜

Claims (1)

  1. 201209443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抗眩塗佈層,包含: 一樹脂; 複數個第一光學微粒’分佈於該樹脂底層,該第一光學微 粒之折射率與該樹脂之折射率之差值小於001;以及 複數個第二光學微粒,分佈於該樹脂表層,該第一光學微 粒之吸油量小於該第二光學微粒之吸油量。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抗眩塗佈層,其中該第一光學微粒之吸油量 介於 40 g/(100g oil)至 80 g/(l〇〇g oil)。 3. 如清求項1所述之抗眩塗佈層,其中該第一光學微粒之吸油量 介於 55 g/(l〇〇g oil)至 60 g/(l〇〇g oil)。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抗眩塗佈層,其中該第一光學微粒之堆疊密 度介於 0.7g/ml 至 1.3g/ml。 5. 如凊求項1所述之抗眩塗佈層,其中該第一光學微粒之堆疊密 度介於 0.8g/ml 至 〇.9g/ml。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抗眩塗佈層,其中該第一光學微粒及該第二 光學微粒之粒徑介於Ιμιη至l〇pm。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抗眩塗佈層,其中該第一光學微粒之粒徑大 於該第二光學微粒之粒徑。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抗眩塗佈層,其中該第一光學微粒係以單層 方式分佈於該樹脂底層。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抗眩塗佈層’其中該第二光學微粒之吸油量 介於 200 g/(i〇〇g 〇ii)至 300 g/(1〇〇g 〇il)。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抗眩塗佈層,其中該第二光學微粒之吸油量 201209443 介於 250 g/(l〇〇g oil)至 260 g/(l〇〇g oil)。 11.如請求項1所述之抗眩塗佈層,其中該第二光學微粒之堆疊密 度介於 0.4g/ml 至 0.7g/ml。 12·如請求項1所述之抗眩塗佈層,其中該第二光學微粒之堆疊密 度介於0.5g/ml至0.6g/ml。 且 .如請求項丨所述之抗时制,其巾該第—光學微 形’該第二光學微粒係不規則形。
    11
TW99129088A 2010-08-30 2010-08-30 抗眩塗佈層 TWI407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29088A TWI407136B (zh) 2010-08-30 2010-08-30 抗眩塗佈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29088A TWI407136B (zh) 2010-08-30 2010-08-30 抗眩塗佈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9443A true TW201209443A (en) 2012-03-01
TWI407136B TWI407136B (zh) 2013-09-01

Family

ID=46763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29088A TWI407136B (zh) 2010-08-30 2010-08-30 抗眩塗佈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0713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0262A (zh) * 2022-01-07 2022-09-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0622B2 (ja) * 2002-09-25 2010-06-30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5209855B2 (ja) * 2006-05-31 2013-06-12 日揮触媒化成株式会社 透明被膜形成用塗料および透明被膜付基材
JP2008287072A (ja) * 2007-05-18 2008-11-27 Fujifilm Corp 防眩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0262A (zh) * 2022-01-07 2022-09-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07136B (zh) 201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9024B (zh) 積層體之製造方法、積層體、偏光板、影像顯示裝置及影像顯示裝置之可見性改善方法
CN103998953B (zh) 防眩性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KR102055017B1 (ko) 방현성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방현성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254139B (en) Antiglare and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JP6213241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053808B1 (ko) 광학 적층체,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473318B (zh) 光學膜以及發光裝置
JP2008233870A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7402609B2 (ja) 低スパークルマットコート及び製造方法
JP2008274266A (ja) 帯電防止性(及びハードコート性)を実現できる組成物、単層体、部材又は積層体
KR20120008463A (ko) 광 산란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886065B (zh)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JP6641323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918252A (zh) 涂布用涂料、使用该涂料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薄膜、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KR102027593B1 (ko) 화상 표시 장치, 방현성 필름 및 방현성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KR100785380B1 (ko) 방현필름의 제조방법
KR102055018B1 (ko) 방현성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방현성 필름, 도공액,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0836013B1 (ko) 복합입자를 포함하는 방현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TW201209443A (en) Antiglare film
KR101285465B1 (ko)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형성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CN105190368B (zh) 光扩散元件的制造方法及光扩散元件
JP7343273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2015901A (zh) 防眩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WO2023140194A1 (ja) 光学部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素子
TW202134046A (zh) 防眩光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