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07180A - A method and a machine for knitting a garment and a garment obtained thereby - Google Patents

A method and a machine for knitting a garment and a garment obtained thereb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07180A
TW201207180A TW100126903A TW100126903A TW201207180A TW 201207180 A TW201207180 A TW 201207180A TW 100126903 A TW100126903 A TW 100126903A TW 100126903 A TW100126903 A TW 100126903A TW 201207180 A TW201207180 A TW 2012071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needle
leg
arc
le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6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rassi Nerino
Casini Carlo
Original Assignee
Golden Lady Co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lden Lady Co Spa filed Critical Golden Lady Co Spa
Publication of TW201207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718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1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two needle cylinders for purl work or for Links-Links loop form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3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upper parts of panties; pan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94Driving-gea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Description

201207180 裝易毀壞且穿著不舒服之要點。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標為-種用於編織描述於US4〇U738中之 類型之具有一軀幹部分及兩個腿部分之服裝(諸如,褲子、 禅機或其類似者),但實質上經改良以便實質上克服上文所 提及之缺點的方法。 基本上,在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中,藉由兩個滾筒藉由 往復運動使用鄰近針之小於36G。弧度(亦即,小於滚筒中 之針的總數)I編織軀幹部分。該等滾筒隨後使用其 針以連續運動來編織形成褲襪之腿部分的兩個織物。 根據本發明,對於藉由往復運動編織麵幹部分,兩個 滾筒中之包括於該工作弧度中的所有針保持為起作用的且 產生縫合線,在該對滾筒在一方向上轉動時—滾筒中之 等針工作’且在該對滾筒在相反方向上轉動時另_滾筒中 之彼等針工作。將該等滾筒保持處於距彼此之預定轴向距 離(例如’ 10 ηπη),該預絲向距離以確保在—滾筒中 工作的針不干擾相反滾筒中工作的彼等 1 丹甲如在此狀 況下,-滾筒中之作用中送紗器相對於另—滾筒中之彼等 作用中送紗器在角度上偏移。此意謂, ^在將移動反轉時, 紗線自一滾筒中的針傳遞至另一滾筒中 耵伋寻針,從而使 得紗線之相應拉伸(其具有與將該等滾 j刀離之距離相同 的長度)將躯幹部分之右部分與左部分之緯圈之各別末端 連接。因&,在成品服裝中’藉由紗線之該等 幹部分之此等部分’此等部分中之每_ . °° 考形成縫合線之間 201207180 的比鄰近編織縫合線長的連結,從而在成品服裝中之該等 郤刀之間形成兩條連接線。當穿著服裝時,與傳統褲襪之 缝線樣,此等線分別與腹部之中線及骨盆之後面一致, 仁在此狀况下’其不具有添加之厚度,且其具有明顯更有 ,引力的審美效應,此係部分因為當穿著服裝日夺,此等連 -縫口線之長度部分由任一側上之鄰近行縫合線承擔且因 此變得幾乎不可見。 β有利具體實例包括一種包含以下步驟之編織方法: -藉由第一滾筒及第二滚筒之往復運動編織軀幹 之至少一部分; 八;藉由第—滾筒及第二滾筒之連續旋轉運動編織腿部 /刀,每一滾筒編織該等腿部分中之一者; 其中在該第—滾筒中及在該第二滾筒中將針之暫時不 =用的弧度之針在藉由躺幹部分之該至少—部分之往復 編ηϊΓί期間保持為不起作用接著在藉由往復運動 =该軀幹部分之至少—部分之步驟結束時啟動該第一滾 :等:4第一滚筒牛的暫時不起作用的針之該兩個弧度之 巾之至少—些,以便形成將言亥兩個腿部分接合 =編:中藉由該第一滚筒及該第二滾筒中之-者藉二 =編織該等腿部分中之一者之至少一部分開始緯圈,將 起編:針:Γ腿部分之另一者之至少一部分開始緯圈- =-滾筒及該第二滾筒之另-者中之暫時不起= U㈣度m以便將該第-腿部分與該第二腿^ 201207180 分沿著褲襠線連接在一起。 2本發明之-有利具體實例中,該方法包 滚请及該第二滚筒中之一者(例如,下部 : 不起作用的針之娘度提取一些中之暫時 时、 1示留在第一腿部分之笛 :部分之編織期間藉由該第-滚筒及該第二滚筒中之另 者(:如,上部滾筒)所形成的沿著裤稽線之浮針。— 本發明之改良之具體實例有利地包括在一步 忒步驟期間’將由一滾筒(例如,上部 在 與由該兩個滾筒中之另一者Γ 、3形成的洋針 分開始緯圈一起編繃1 ' 下部滾筒)形成的部 向偏移。 個以-者相對於另一者轴 在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一些具 ::之-者中之暫時不起作用的針之弧二自::個滚 時藉由該兩個滚筒中之另一者藉由連 些針,同 部分之第-部分,從而將該兩動來編織第-腿 於在另-滾筒中所提取的針(亦即=該另—者之對應 取的針相反)之該等針保持為不起作用,另—滚筒中所提 該等針可經交替提取,I 、。 丹τ術語「夺缺 必為1:1,而亦可為(例如)工2戋 孑」用以意謂未 選擇準則’亦即,-般遵循由規則::二::、3:2等等之 而其他針在其各別滾筒内部保持為不刀離的針經提取, 在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些且作用的準則。 用第-滚筒及第二滾筒之往復運:貫例令,在已完成使 少-部分時’將兩個滾筒中 、扁織軀幹部分之該至 (作用的針之兩個弧 201207180 度中之針保拉 ^ ”、不起作用的,在該第—滾筒及該第二滾筒 :者對應於該第-滾筒及該第二滾筒中之暫時不起作用 圈。在二哉織包含織物開始緯圈的縫合線之緯 由連續運動tr後,在該等滚筒中之一者上藉 中之暫拉 腿部分之編織,從而形成沿著該滚筒 暫夺不起作用的針之弧度(C)之浮針, 滾筒中之暫Β#Τ± τ猎由,口者另_ 針:不起作用的針之弧度而提取的針保留該等浮 以估社腿部分之編織繼續直至所形成的腿部分之長度足 “兩個滾筒彼此遠離賦能以連 該第-腿部分及另料仃滾请上之 充分程度為止 1"上之該第二腿部分之同時編織之 圈將=部藉由編織兩個部分織物開始緯 分織物開始緯圈二心:接合,在每一滾筒上編織-部 八/、在先别織物編織步驟期間保持為 後==度排成一行(彼此相反)。在完成此步驟之 ;77目個機器旋轉,在兩個滚筒中之—者(較 佳上部滾筒)上Μ 士 破 首(較 腿部分,以使腿Μ;::編織兩個腿部分之僅一個 能兩個滾筒轴6㈢σ直至已獲得充分長度的織物以賦 分( ° /刀離且因此賦能同時並行地編織兩個腿部 (在 /袞琦上編織一腿Αβ八 腿部分)為止。在於第―:二 筒上編織另- 段期間,第二滾筒伴it靖上編織第一腿部分之初始階 人線“ ^持為不起作用的,亦即,其不形成縫 σ線,但在軀幹部分之 々成縫 度中之-此斜^ 保持為不起作用的針之弧 -x佳4擇為之針)制以保留縫合線, 201207180 :即,由正編織第—腿部分之第一部分的滾筒所形成的浮 (其與先前在編織軀幹部分之步驟期間保持為不起作用 的針之弧度排成—行)。以此方式保留縫合線或藉由一滚筒 在另-滾筒之針上所形成的浮針使得能夠沿著裤稽線 兩個腿部分。 在藉由兩個滾筒之往復運動編織軀幹部分之先前步驟 中,可將兩個滾筒之縫合線形成平面之間的距離保持為極 小的,此係因為該等滾筒十之針交替工作,亦即,在滚筒 在方向上之旋轉期間一滾筒中之針工作,且在滚筒在相 反方向上之旋轉期間另一滚筒中之針工作,所以可將缝人
線形成平面之間的距離限於使圓形針床中之僅一者能夠I 作所需的距離,μ加力丄+ , 八中上α卩針床首先元成旋轉,且之 針床在相反方向上轉動。 ★本电明之一些較佳具體實例中所涉及的用於使兩個滚 筒軸向偏移之移動使得㈣自暫時Ρ作的滾筒提取交替 針而用於充分數目士 ^ 機讀轉,而另U以連續運動編 ’’ ,D y刀之初始部分,從而保持浮針嚙合,而不必提 取所形成之織物’巾即’保持暫時未進行編織的滾筒 針經提取。 < 、兩個;袞筒之間之至少一針距之角度偏移會使得能夠〆 成雙組浮針’藉此將形成於開始編織第-腿部分的滾筒(例 如’上部滚筒)上的所有行縫合㈣合至另一滚筒(例如: 下部滾筒)上所提取的相應針。 根據本發明之有利具體實例,用以產生沿著裤禮線在 10 201207180
腿部分之間的連接之方法、齐B 乃沄'步及以下步驟集合: -啟動第二滾筒中之暫 貧時不起作用的針之弧度中的 針’以藉由暫時不起作用 的針之弧度中的該等針產生織物 開始緯圈; -使第一滾筒及第二、冷体 ―、琦之旋轉之方向反轉,且啟動該 第一滾錡中之暫時不起作用 物開始緯圈; 的針之弧度之該等針以編織織 朴γΛ取第二滚筒中之暫時不起作用的針之弧度之一歧 針,同時啟動第一滾筒中 一 ^ ^ Μ ^ ^ 除了與在该第二滾筒中所提取 的β亥等針對準之彼等針 時不起作用η 有針,該第-滾筒中之暫 n ^ 動的5亥專針存在於自第二滾 捲取且保留由第所j — W中之所啟動的該等針 田两乐滾疴所產生的浮針; -在保持提取第二滾筒中之 之兮耸4+认门 實等不起作用的針之弧度 之忒專針的同時,使該 又 而軸向偏移; K 3 、^第二滾筒相對於彼此 -繼續藉由第—滚筒編織該第_腿 腿部分之第一Η诚L 刀以$成s亥第一 片織物,同時保持提取第_ 起作用的針之版电 第一滾清中之暫時不 J Τ之弧度之該等針; _將該第-滾筒與該第二滚筒恢 置’且使該箪设至彼此同軸之位 災及第—滾筒與該第二滾筒平行. 離彼此; 丁於各別軸而彼此遠 開始藉由第二滚筒編織第二 縯編織第一腿部分。 乃同時第一滾筒繼 201207180 在-些具體實例中,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包含中間 步驟,在以下之描述中稱為「紝人丰邮 _ 冉馬、° σ步驟」,該中間編織步驟 在藉由往復運動製造躯幹部分與藉由連續運動製造腿部分 之間’其:兩個滾筒中之在生產聽幹部分期間已排除的針 (下文中無為「弧度C之斜,)愧作τ & 之針」)f灰设工作以編織兩個腿部 之内部部分,將該兩部分之初始緯圈連接在 裝之腹股溝部分中之織物為連續的。 于艮 =結合步驟期間’兩個滾筒中之所有針應 二=等滾筒保持距彼此該軸向距離,且對由兩個滚 溝處將該等腿部分接合在—起之初始 股 離一樣長的縫合線組成,此具有 / ,與該距 因…欲“具有可接受的審美及覆蓋效應」 腿部分之該等内部部分之初:邊連續面的情況下將 距彼此該轴向距離。 。邊H ’同時使該等滾筒 在一些具體實例中,在 沈降片i X專滾清軸向运離彼此其各別 U之%形轉移平面之間的預定距離時 明之結合步驟,該距離足以賦能 ::發 下每一滚筒令之針之移動。社 滚请的情況 、丄 〇 ^驟可包含以下子步镄. :a)在藉由針對躺幹部分之往復 :步驟. 最德墙閲η纟― 元成縫0線之至少 敢後緯圈且藉由針對腿部分之連至- 第一緯圈時,在已# ώ 70成縫&線之後續 筒中之弧度C之=袭置開啟針舌之後啟動兩個滾 b)在第一滾筒中藉由至少一一 ’、、’/益來編織第一腿部分 12 201207180 之至少一第一緯圈’而另-滾筒之針(貫穿此子步驟及接 下來的子步驟)藉由其掛鉤在其各別沈降片之層位上保待 為不起作用的(除了狐度c之保持成掛鉤在相反滚筒令之 沈降片之縫合線形成平面附近的層位上之若干針之外),以 便捲取且保留第一腿部分之初始緯圈中之至少一者之☆ 針; ’手 〇接著使兩個滾筒中之—者相對於另—者而偏移從 而將其軸分離-距離,使得在產生第一腿部分之該至少— 送紗器前面’另—滾筒中之弧度c之已捲取浮針的該 2對於該送紗n而㈣取,使得其不再捲取產生第一腿部 分的紗線,而其繼續保留該等浮針 d) 僅在該第—腿部分上繼續編織,直至所產生的織物 2到:少足以使弧度c之已捲取該等浮針的該等 ^ 衣办轉移千面之層位上之長度為止,藉 此藉由另一滾筒中之、,士隊ϋ 之沈降片之%形轉移平面使由第一滾 所編織的該等浮針並置· e) 將兩個滾筒恢德?力 ^设至相互同轴之位置且使其遠離彼 此,使付在一滾筒上繼續第一 一 1刀之編織時,開始在另 滾琦上之第一腿部分之編織。 因此,藉由將—腿部分之該等浮針與另一腿部分之初 始緯圈-起編織以便藉由連續編織密度 (儘管該等滾筒始级伴 接口在( 分在腹股溝處接合^㈣㈣)㈣該兩個腿部 在完成該結合步驟之後’編織兩個腿部分,且稿後開 201207180 : 編織其腿部分的滚筒在第—腿部分已完成之後繼 達到相同數目個編織緯圈。 '、…..貝更 因此,兩健筒中之在鄰近針之該第— 針可用以藉由往復運動編織第—; 部分,每-滾筒可❹(例如)等於謂。之t 了編織軀幹 而獲得與以習知方式所生產 十之弧度,從 相褲械之編織密度極類似的編織密度,同日夺(如上文 所描述)褲襪之腿部分將 产之拣入始姑人士 庫稽線延伸超過針之9 0 〇狐 度之接合線接合在—起。椒 ^根據本發明之此具體實例的諸如 夕純“ 穿起來更舒服’且在腹股溝處 之織物中之縫合線之密度不具有不連續性。 在本發明之一較佳具體實例中,在於結合子步驟⑴ (藉由另—滾筒中之弧度c之針來捲取浮針)期間已藉由第 一滾筒完成第一腿部分之縫合線之至少-第-緯圈之後, 使邊第一滾筒相對 '力/哀商角度偏移一針距,且編織第 一腿部分之至少、 初始緯圈’從而繼續藉由另一滾筒中 之弧度C之遠等針捲取該等浮針,藉此產生將該兩個腿部 刀在腹& 4:處接合之雙初始緯圈,此使得該連接較強。
心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製造諸如褲 子、褲機或盆麵彳A ^ 貝似者之服裝之雙滾筒圓形編織機器。雙滾 筒圓形編織機器自身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知曉,且不需要 本:中之任何特定描述。其一般包含一下部滾筒及一上部 滚筒13亥下σ卩滚筒與該上部滾筒彼此同軸且經配置而具有 針之彼此重疊的滑動通道。雙滚筒機器通常具有具雙掛鉤 14 201207180 • 之針,將該等針在該兩個滾筒中之一者或另_本士 移。在-些雙浪筒圓形機器中,存在兩組針,一^替轉 滾筒中且另-組在下部滾筒中。典型地,下上部 與上部滾筒中的針彼此對準,其中該等針面向彼此。,亦:針 在相互對準位置,下部滾筒中 p |很同中的針之各別掛鈞 滚…針之掛釣向下。此類 且另- US-A-4,011,738中。 和盗4田述於 本發明特徵上係關於一種雙 且古一 Μ" μ 雙滾商機益’該雙滾筒機器
八有 Ρ滾琦及一下部滾筒(一者在另—者卜 D -滾筒中之針面向另一滾筒中之針),且包含用二其中 文所描述之編織方法之控制系統。 、貫施如上 根據-態樣’根據本發明之機器之特徵在 使針能夠轴向偏移(亦即,使配置成-者在//、具有 兩個滾筒之軸交錯,同時保持其 之上的 在一此且艚訾加士 攸此十订)之裝置。 一體實例中,該機器亦包含賦能兩個 位至少兩個預定距離令之一 湾之軸向移 結合步驟工作,且__ 離用於為4區幹部分及 乍且—距離用於為腿部分工作) 在本發明之一較佳具體實例令,該機、。 用於在結合步驟湘 °亦有利地包括 裝置。〃驟期間使兩個滚筒角度上偏移至少—針距之 此外,在根據本發明之機器中, 編織時間,备、存拉 ’、儘可能多的減少 …母-渡筒之針可與高達 母-滾筒之送紗器配置成彼此大體成9。。;::,作, 另-滚筒之彼等送紗器對準。此外,角:在角度上與 在各種褲襪製造步驟 15 201207180 中’以下可為有指導意義的: -對於軀幹部分及結合步驟,將一滾筒之兩個鄰近送紗 器及另一滾筒之相反送紗器與該兩個滾筒在為相對於在= 一滾筒上工作的兩個送紗器對稱的平面上彼此分離; -對於腿部分’四個送紗器用於每一滚筒.。 根據一具體實例,本發明涉及一種編織服裝,該編織 服裝包含沿著一褲襠區域而接合的一軀幹部分及兩個腿部 分,其中該躺幹部分及該等腿部分係由一無縫連續編織物 形成,其中存在用於在由對該兩個腿部分為共同的至少— 部分交纏緯圈所形成的該裤褚區域中將該兩個腿部分接合 之一線。該接合線(c)係藉由如上文所描述之結合步驟^ 成:且該躺幹部分包含由沿著兩條交纏線接合之兩個部分 而形成的至少-上部部分,該兩個交纏線係藉由使針滚筒 之往復移動反轉且隨後將紗線自編織服裝的雙滚筒機器; 之兩個針床之-者傳遞至另一者而產生。該兩條交缠線分 2在該服裝之—前部分及—後部分上延伸,且藉由在該結 。步驟期間所形成的兩個腿部分之間的沿著躺幹部分之下 部部分而延伸之結合緯圈而將前交纏線接 實務上,褲稽處之兩條交纏η 廬線 邱父獲綠及接合線沿者自服裝之邊緣 ^前中心區域延伸至服裝之邊緣之後中心區域之曲線而延 伸,從而通過腹股溝區域(亦即,兩個腿部分之間 下文中關於具體實例之實施例且在附加申請專利範圍 (、其形成本發.明之描述之組成部分)中描述根據本發明之方 ’去、機器及服裝的另外有利特徵及具體實例。 16 201207180 【實施.方式】 將自以下描述及隨附圖式更好 1.- Η _ , 理解本發明,隨附圖 式展不本發明之非限制性實務具體實例。 圖11展示設計成根據本發明之 白JL古 乂 / 產裤機且包含各 ::個送紗15的兩個針織頭(-針織頭定位於另一者 方)的雙滾筒圓形編織機器之編織頭的正視一針 織頭包含一滾筒及各別編織及 〜構件。在所說明之實例 : ’該機器包含-下部滾筒11及-上部滚筒13。 的「姓人 叙為同轴的(除了在某些所謂 "合」步驟期間(在該等結合步驟期間滾筒u、n 微且暫時軸向偏移,如稍後所 ο ^ 及外),且其末端裝備 =鏡面配置的相對於經由γ·γ之水平面而面向彼此的針 壬h 母/装向裝備有各別針滑動的通 、,各別針係由針對上部滾筒(13)及下部滾筒(⑴兩者 之數字1 5識別。 下部滚筒U係由附接至底板14之支撐構件12内部的 軸承12A(圖17)支撐,底板14又由機器基底(圖中未示) 支樓。下部滾筒u中之針及子針提昇凸輪藉由由柱18所支 樓的t間環形板16而固^至支擇構件12,而導紗器24(圖 14)與各別垂直軸24A排成—錢接至上部環形板2〇 (藉 由柱22支樓於中間板16上),藉由各別氣動致動器⑽及 螺線管閥(圖t未示)而個別操作該等導紗器。圖14亦展 示所謂的「沈降片外殼」26’亦即(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 共同知曉)承載凸輪之環以用於控制其下側上之沈降片且 17 201207180 藉由裝備有滾珠軸承的三個插 ^ ^ ^ 月28而保持居中於與滾筒11 成一體的沈降片凸輪環(中 础γ (圖中未不)上之環形板。下部針 織頭之四個送紗器之導 導、·y态出30Α、3〇Β附接至沈降片外 威2 6,兩個導妙II φ , 等、V器出口 30Β藉由螺釘固定至該外殼自身, 且兩個導紗器出口 3〇α藉由由 稭由由各別致動器(圖中未示)驅 動的各別滑桿3 0 C而以可,,晋勒J古& π β 了月動方式控向地安裝於該外殼 上將/月才干30C設計成保持該兩個導紗器出σ规處於與 滾简11並置之控向位置(如 _ 圃14笮所展不),或處於徑向 遠離滾筒11之位罾,,士相4日4占丄μ 置此視根據本發明之褲襪製造方法而定 (如稍後所解釋)。 二個垂直柱30、32、34 (亦見圖⑷附接至底板14, 垂直柱30 32 34藉由與板23成―體的各別滑動套筒3〇八、 32Α、34Α而切該板23,機器之上部針織頭附接至該板 23。與下部滾筒U之描述類❿,上部針織頭包含一支撐構 件36’該支樓構件36藉由軸承36A (目17)而支樓上部針 滾筒13。上部滚冑13《針及子針提昇凸輪藉由支掠構件 36下方的巾間環形板38而附接至該支撐構件且由柱40支 撐,而導紗器46 (圖15)圍繞各別垂直軸46A鉸接至另一 環形板42 (該環形板42在該中間板38下方且藉此支撐於 柱44上),藉由各別氣動致動器46B及螺線管閥(圖中未 示)而個別地操作該等導紗器。與下部滾筒之以上描述一 樣,圖15亦展示上部滾筒13之「沈降片外殼」48,該沈 降片外殻48藉由裝備有滾珠軸承的三個插銷而保持居中於 上部滚筒13之沈降片凸輪環上(圖中未示)。上部針織頭 18 201207180 之四個送紗器之導紗器出π 50A、观應用於該沈降片外殼 48’兩個導紗器出π 藉由螺針^至該外殼自身,且 兩個導紗器出α 50A藉由由各別致動器(圖中未示)所操 作的各別滑桿50C而以可滑動方式徑向地配置於該外殼 上,將滑桿5〇C設計成保持該兩個導紗器出口 50Α處於與 滾筒13並置之徑向位置(如圖15中所展示),或處於徑向 遠離該滚筒之位置,此視根據本發明之裤機製造程序而定 (如稍後所解釋)。 支樓上部針織頭的板23可藉由該等滑動套筒Μ、 32A、34A在彼此同軸且分別附接至板14、23的一對挺針 片52、54的作用下沿著三個垂直30、32、34(亦見圖 12)垂直移動。該等挺針片配置成使得其相應活塞之柄 52A、54A為同轴的,★女笠+ ,从 '^專柄之末翊藉由插入於其間的間隔 物5 5而彼此相對。肋阻 至柄52A之自由端上所含有的螺孔而旋擰 且藉由螺帽57而固定於其上。 因此’當皆不允用 " 展示之配置中,可夢由^ 54時,在圖U中所 來H M。。 3由兩個挺針片之柄及帶螺紋間隔物55 來》周4機益之兩個針織 環形轉移平面自沈降=的垂直距離(且特定言之, Z“見圖6B),,值二直距離)。將該距離設定成-值 與針之完全開啟大於針之頂部(在掛鉤側上) 若針中之此距離為9 間的距離、(圖9)(例如, 供两 y mm,則 z 1 ~ 1 λ 、 個針織頭能夠-者位於另—者i:V0mm),以便使得兩 送紗器進行同時編織。 “由角度上相互父錯之 19 201207180 另外,預先設定第一挺針片 裎1 Ε η 丄 幻^之衝程而將上部針織逋 棱昇至圖12中所展示之配置 1碑碩 、土祕 從而使兩個滾筒11、13狨tl· 退離以便將沈降片之環形轉移 皮此 7〇今咕 十面之間的距離引至第二值 Z2,忒第二值Z2對應於值Z1 值 /Λ _ , V兩倍。最後,在接作 第一挺針片5 4 B夺,其賦能機哭 ' ❹ 機益之兩個針織頭之進-步遠離 以促進機器之日常養護,( 定離 中,替換針等等。 平/益 根據本發明之機器亦具有 A 有用於在某些結合步驟期間使 兩個滾筒軸向偏移距離Y1 (圖 .^ s _ 17)(例如,大約 4.5 mm) 裝置’如猶後所描述^該裝置 ^ ^ 匕3附接至板23之上表面 的一對平行導紗器58 (圖! j、 _ 1圖16及圖17),固定至支撐 上。P滚筒固持器36的板56之滑棵> 口口 < '月和· 58Α可在該對平行導紗 8上滑動。此等導紗器定向成垂直於圖U中之圖式之平 L且軸平行於該科紗器的—對氣動挺針片⑽(分別連 附接至板56、23的插銷56八、23八)奸入*\分從』 插入於該等板23、 Μ之間以便使其沿著導紗器 任思地移位該預定距離 1’藉此特別使兩個機H針織頭(且特別使滾筒u、13) 之相對軸偏移。可調整之衝程末端停止(圖中未示)賦能 將該距離^調整成所需值。為了實現在滾筒在摔作中時之 _向偏移’滾筒_ 13之間的移動之傳動包含一搞接軸 62(亦見圖16及目17),_軸62之末端藉由各別風箱 ’可撓性耦接件64而各自連接至各別齒形皮帶輪“、“, 上部可撓性耦接件64藉由栓槽接合件65連接至軸Μ。各 別齒形帶70、72將每-齒形皮帶輪68、66連接至與各別 20 201207180 :筒13、U扭轉地成一體之相應齒形皮帶輪76 傳件64及栓槽接合件65在不將任何鬆弛心 的情況下賦能滾筒U、13在距離γι内之有限轴向 根據本發明之機器亦具有用於使滚筒在角度上偏移之 裝置,將該裝置設計成在編織程序之某些步 =筒之-者相對於另一者偏移對應於(例如)_針:= 疋角值’如稍後所解釋。此裝置包含一對帶拉緊滾筒Μ (圖 U至圖21A),將該對帶拉緊滚筒78設計成將滚筒m u 之間的傳動之上部帶70保持為拉緊的。每一滾筒Μ在空 閒狀態下接通與各別連結桿82成-體的各別插銷8〇,連I 桿82藉由帶螺紋_ 82Α附接至板84。& 84保持並置(藉。 由六角頭插銷85,其中支撐板86之下側與板%成一體): 且可相對於六角頭插銷85正交於兩個滾筒u、丨3之軸之平 面沿著板84之兩個狹槽84A而滑動,插銷85以最小鬆弛 通過板84。插銷80藉由連接桿88(圖18、圖2〇、圖 而連接在一起,將連接桿88之末端車螺紋且在螺帽ΜΑ的 幫助下將連接桿88之末端固定至與插銷8〇成一體的小塊 體80A,以便賦能在暫時松釋螺釘82八之後齒形帶上之 張力的任意調整以用於鎖定承载帶拉緊滾筒之連結桿U , 以賦能該等連結桿相對於板84之旋轉。藉由六角頭插銷 90A將額外板90保持為與板86之上側接近地並置,且氣動 挺針片92固定至該板90,氣動挺針片92之柄92A固定至 與板56成一體的托架94<>板9〇可相對於支撐板%平行於 21 201207180 :::P(圖13、圖18、圖⑴而滑動,在滾筒u、13 時滾筒U、13之軸位於板9。上。藉由狹槽_ /月動移動,插銷9〇A以最小鬆他通過狹槽90B中。 板:亦具有㈣於平面P,P㈣斜之兩個平行相反邊緣 :兩個空轉滾筒96在無任何鬆弛的情況下與該兩個平 =目反邊緣90C相抵而停置、圖21),該兩個空轉 滚缚96之軸與板86成一體。藉由操作挺針片92,因此有 由兩個帶拉緊滾筒78將板9〇正交於平面p_p移位預 …藉由4移動’帶拉緊滾筒78誘發/賦能其各自所接觸 的帶之各別拉伸之伸長/釋放(視該移位之方向而定),藉此 誘發兩個皮帶輪68、74之相對旋轉及滾筒!卜13之-者相 對於另一者之後續角度偏移。 圖至圖3 3展示在用沿著平面所產生的兩個滾筒11 及:3所表示,且限於對理解編織程序很重要的構件之編織 循衣時的各種時刻。在各個圖中,相同數字及符號指示各 種配置中之機器之相同部件。更詳言之,圖22至圖33展 示: 對應於下部滾筒丨丨之四個送紗器之四個導紗器出口 30A、3 0B、3 0B、30A,及對應於上部滾筒13之四個送紗 器之四個導紗器出σ 5GA、、则、篇。應注意,在此 等圖中’下。p滾筒之出σ與上部滾筒之出σ (與縫合線形 成凸輪相似(且因此最終與兩個滾筒之送紗器相似))處於 大約相應角度位置。然@,並不嚴格約束此情形,此係因 為一滾筒之送紗器可相對於另一滾筒之送炒器在角度上偏 22 201207180 移; _上部滾筒13之針提昇凸輪15(或縫合凸輪)腿、 麵、獄、刪及下部滚Μ之相應針提昇凸輪雇、 200Β、200C、200D。一般可將此等凸給僻 ^ ^ 輪徑向移動以使其能 夠自褲襪編織程序之某些步驟中的作 τ耵工作私序排除。為更好 理解操作機器之方法’及特別理解〉VL芸兩伽。 了I解/。者兩個腿部分之間 褲稽狀結合步驟,圖22至圖33用點線展示自該程序排 除的彼專縫合凸輪β此算&齡# τ 1S . 一、 凸輪此4凸輪並不干擾針之針腳,且因此 :十以其針腳在凸輪前面通過時對該等針不具有任何影 _上部滾筒U中之用於導引子針s之凸輪咖八」㈣ 及下部滚筒11中之類似凸輪2〇2A、2〇2B ; _上部滾筒13令之用於控制子針S之控制桿104A 刪、㈣、獅之集合及下部滾筒u巾 2〇4A、204B、204C、2〇4D; —上部針織頭之導紗器出口 5GA、則及下部針織頭之 相應出口 30Α、30Β β在可徑向提取的出口 5〇α、ΜΑ 取期間的步驟中用點線展示該等出π 5QA、30Α。 此外,在正討論的諸圖之左側展示每一滾冑(翻轉至 圖式之平面上)之針15與相應子針s及沈降片p。各種会
件經配置成與針形成縫合線的位置中之各別層位排成: 行。 X " 至圖3 3亦以點線展示在褲襪之編織期間在久猫 步驟期間的針之末端之路徑。與滾筒送紗器排成—行,展 23 201207180 T針掛鉤之沿者由縫合線形成凸輪所界定的上升及下降執 n.^ 。十 k昇」通常指代用於自滾 #取針之移動,而不管該移動之空間定向如何1此, =於在:部滚筒之方向上提取上部滚筒中之針的向下 枯:為&昇」移動(正如通常為用於編織工業中之 =俗:之狀況),,術語「降低」_般用以指: 在針之各別滾筒内部收放針之移動。 、 如梢後所解釋,在編織序 —弧度的所有針;更=些啟 1··1選擇或亦根據其他選擇型樣(例如叫二 由與針之6上·^。圖22至圖η之示意性表示令,萨 由興針之向上或向下曲飧 精 擇。舉例而言,.在…,提昇與左 來= 之送紗器3叩排成—行 H看該圖式時) ★,僅提昇偶數針,或僅提昇奇數:,::送紗器地 僅提昇—些針,此視所採用之選擇=更一般而言) 右側之送紗器3〇B之 ' ’疋。由疊加於與 垂直線來表示此情形。成—行的針之曲線之輪廟上的
圖1展示可藉由根櫨太欢nD 的示意性部分立體圖。圖_之機益與方法獲得之褲機 重要的幾個元件。 不對於理解褲襪編織方法為 詳言之,圖1中之褲襁 覆蓋腿之腿部分9A、9B,=t成一躺幹部分^及用於 服裝(褲機)之開口的彈 :刀1包含圍繞用於穿上 邊緣3A、3B及適於覆蓋骨盆之 24 201207180 區域5A、5B。在根據本發明之上述雙滾筒圓形編織機器令 藉由往復運動編織軀幹部分3A、5A; 3B、5b 之左半部仏(查看在-方向上旋轉時在上部滚筒;; 上編織該左半部5A,且當右半部5B在相反方向上旋轉時 在下部滾筒U上編織該右半部5B,該等對分部分沿 在褲襪之前面及後面之兩個理想中線(m、η)而接合。 在軀幹部分之編織期間,機器之兩個滚筒U、二 分離各別沈降片P之環形轉移平面之間的距離η(圖^
且自工作程序排除上部滾筒13之針提昇凸輪H)0A、1〇〇D 2下滾筒11之200A、2〇〇B。在此編織步驟期間, 專滾筒在箭頭F2 (圖22 )之太Α μ田該 血導紗号出口 50B 轉時,上部針織頭與 出5〇B -致的兩個送紗器-起工作(亦見圖 ^在此處且_後參考兩個針織頭之各種送紗器之 紗器出口來指示該等送& $彳 。 導 作用的,且部針織頭中之針為不起 平面居b “其自由端在各別沈降片之環形轉移 層位上通過。在® 22中藉由上部滾筒j … 紗器50B、50B排成一扞& ° 中之"送 供提取及收放),二由:針二之向上及向下曲線(亦即, 此籍由表不下部滾筒u之針15 的直線點線來明確展示此情況。 移動 當滾筒在相反方向F3 (圖2 與與導紗器出口 30B “ 紅轉時’下部針織頭 ⑴,而上部針: 送紗器—起工作(亦見圖 J而上㈣織頭之針為不起作用的,且該 由端在其各別沈降片之環形轉移 二、自 此,就旋轉移動之方向上的 '上通過。因 又k而5,母一送紗器上 25 201207180 之紗線自一滾筒之該等針傳遞至另一滾筒之彼等針,從而 產生將軀幹部分之兩個部分3A、5A與3B、5B接合之兩〜 交纏縫合線rn、η。 相反地,在圖14、圖15及圖33中,使用藉由兩個針 織頭之對應於出口 3GA、3()B;5()A、的所有四個送紗 器之連續運動來編織腿部分9A、9B。在機器之上部滾筒^ 上編織左腿部分9A,且在下部滾筒u上編織右腿部分9b。 圖1中之兩個點線人卜A2指示縫合線在藉由往復運動而編 織的軀幹部分i之部分5A、5B與藉由連續運動而編織的腿 部分9A、9B之間傳遞之緯圈。 腿部分9A、9B^著縫合線之界定褲狀褲襠線的部分 弧度CC接合在一起,該線之末端〇、^與將線μ及A2 與η- η接合之點__致。褲稽線C(:係、由藉由每_滾筒所編 合線之—或多個初始部分緯圈形成,參考褲機編織 程序中之所謂的「結合步驟」將該等緯圈互連或一起 (如下文所描述)。 ^圖1 m線展示藉由單針所形成的若干行縫合 線之產生。如此圖中所展+, # 、 β亥專行自彈性邊緣3A、3B沿 I,且二I 1之部分5Α、5B而延伸’從而形成單-管狀織 部分9Α tr分Λ形成兩個腿部分9Α、9Β(_ 之外)。之内部區域及自該線CC開始的該等行縫合線 及/據本發明,在軀幹部分之編織Μ並非啟動滾筒^ 的針。事實上’使用每-滾筒中之鄰近針之對 26 201207180 - 應於針之總數之夕 筒中之350個針用的弧度,例如,含有400個針的滚 形成非作用令的針之 1形成鄰近作用中的針之弧度。其餘針 稱為「暫時非作用中广度C。針之此弧度C在下文中亦將 13去 的針之弧度」。此適用於滾筒11及 兩者。该兩個滾筒t之每一者之弧度c中的針實質” 於相同角度位置,亦即,其面向彼…在::上處 的,亦即,在該排除的意義上為非作用中 時針方向旋轉兩種情況時,其 · 4滚涛逆 放。反之亦缺,如| A 、八 /绮之通道内部收 Μ 如先刖所解釋,形成盥非作田由以 度C互補的弧度之其他針交替工作,首先θ火一=針之弧 針方向旋轉時該滾筒上之彼等針,接著是心一滚筒順時 針方向旋轉時該滾筒上之彼等針。 田另—滚筒逆時 自此,存在與在本發明之 先前專财所描述的編織程序相比之;質:;中所提及的 中,在編織步驟期間交替啟動上部滚 =前專 t的所有針,首先是當機器順時針 叙' ^袞湾兩者 針,接著是當機器逆時針方向轉 冑—滾筒上的 務上,可根據本發明使用每一滚筒中之上的針。實 含有400個針的滾筒中之35〇 夕數針(例如’ 邊緣3A、3B及部分5A、5B之編織。進订4區幹部分1之 性邊緣3A、3B及部分5A、5B之2此’聽幹部分之彈 。從現在起,N5指示4區幹部八2合線的行之總數等於 線之數目,而Nc/2指示在此步驟 中的縫合 其中藉由往復運動 27 201207180 進打編織)保持為*起作用的針之數目。 在元成編織之後,就軀幹邛八 分5A、5B根據各別部分 圈刀之部分之兩個對分部 在設計成開始在針之已在先前俾圈^、A2的往復運動而言, 編織之步驟(所謂的結合步驟保^不起作用的弧度C上 後,開始編織腿部分9A、9B f '''田述)之 η以在同-方向上之連續運2 藉由兩個滾筒U、 針(例如’ 400個)各自編織來 厅有 自逄哇夂2丨im v 自其各別送紗器的紗線且各 各別腿U、9B (亦即,亦啟動兩個滾筒丨 之先刖已保持為沿著弧度C以 3 ca、 a 以對應於Nc/2 (在此實例中= 5 數目而不起作用的針)來完成腿部分編織步驟1 此,母-腿部分將具有若干行縫合線⑽,其等於滾筒中: 針之數目(在本實例中之4〇〇個針)。 有利地’在編織過程期間,在上部滚筒Η内部 述操作藉由圖中未示的傳統吸入系統來產生氣流。因此, 在編織褲權(圖2及圖3)時,將褲機向上吸入且褲 通過上部滾筒13之内部,其中邊緣之部分3Β及躯幹部分 之5Β及腿部分9Β插入於褲機之相應部分3α、5α、从内 部,使得當自機器移除褲襪時,褲襪呈現為如圖4及圖5 中所展示。為了製造適於穿著之褲襪(在查看圖"夺),必 須藉由在圖5中之箭頭F之方向上採取行動而自左腿部分 9Α内部抽取右腿部* 9Β (如在目!處所看到),且藉此亦 在腿部分9Β之此反轉完成時提取軀幹部分之右部分5β及 彈性邊緣之3Β。 28 201207180 現將描述裤祿編織程序中之結合步驟。 中把幹部Γ成軀幹#分時,其呈現為如圖6A中所展示,其 T躲幹口p分之終止緯 與孤度C互補的各別弧 系兩固滚筒11、13在其
Λ ^ Λ , 又上之針保持,且兩個滾筒之弧度C 起=的不具有縫合線’此係因為到目前為止其已保持為不 A,1此而έ ’在開始藉由連續運動編織腿部分9Β之 a:作用步驟’其中再啟動每一滾筒U、13上之暫時 部分之部八 度€之針以編織裤稽線cc内部的兩個腿 緯圈所描述之方式將該兩個部分之初始 物的連續性。在—起以確保至腹股溝處之服裝之織 圖與在軀幹部分之編織期間且與下文特別參考 離21時拥 所描述相同的方式軸向地遠離彼此距 離2"夺,執行結合步驟。結合步驟包含以下子步驟: 4當在軀幹部分之末端’完成在箭頭Μ (圖⑷之 筒口的往復運動之最後振盡以藉由送紗器則在下部滾 下部料之4區幹部分上形成縫合線之最後緯圈A2時,啟動 ”筒=之開針器25(亦見圖14),且接著亦提昇下 ^針^區幹部分之編織期間已保持為不起作用的弧度 _中=,自滚筒提取該等針),以便藉由該等送紗器 送么,、口。 之該等針以傳統方式(亦即,藉由與第- 有看圖24左側之一送紗器)中之該弧度之所 t及第一迗紗器刪在右側)中之針的至少一些一起工 29 201207180 作)而產生兩個織物開始緯圈。 令所啟動的針。根據-當前較佳具體實合===器则 型樣’亦即,選擇交替針,例如,提昇:有=括1:1 有偶數針保持為不起作用的,或提昇所有偶數2且將所 t数針保持為不起作用的。在圖24令藉由 有 器細(亦即,圖241右側的^者第二送紗 曲線重疊的一系f I Φ # ° ,之縫合形成 I的系' 列垂直、線來示意性地表示 上,在最後旋轉時,浐筒 基本 排成一行而起你田“ 針與左侧的送紗器30Β 上==且除了圖24中右側的第二送紗器3。3 & 、針之弧度(C )中的交替針(未被 的交替針)之外的所有針亦如此; 丨(未被4擇 b)在完成藉由往復運動之最後轉 反轉以產生在方向F2(圖9ς、l ★ 使滚请移動 且在下部㈣n夕圖25)上在連續運動中之第-旋轉’ P滾请11之所有針藉由其 位而保持為不起作用沾,, 相應沈降片之層 2_、觀、勒之事實所藉展由以點線緣製凸輪雇至 之開針器47(亦見圖15))日夺,啟動上部針織頭上 用的針之弧度c之針…及上部滾筒13上之暫時不起作 持為不起作用的針)而::统方在:時:分之編織期間已保 送紗器叫查看圖25右;Π 二送紗器叫左側之—、/。一…)中之所有針及第 況下合適選擇之彼等交替針Μ中之交替針(或在任何狀 參考下部滾筒u之弧度c在圖24中所說明的步驟中 度c上產生兩個織物;·始緯上圈的針之選擇所解釋))在該弧 30 .201207180 C)對於接下來的列 繼續在兩個送紗器5ΰΒΦ ),在上部滚筒13之所有針 時,藉由下部;二中織以產生腿部分9Α之初始部分 昇下部滚二=不Γ㈣厕及㈣2咖來提 針(見圖仙、圖7^ 的針之弧度C之某些選定 擇為1:1,較佳、g擇二應注意,對於此步驟,較佳選 而弧度c之^數:=且自下部滾筒^提取偶數針, 假定此假設(該假設與上 :用的從現在起將 致(如下文令所闡明)) 以互補的針選擇一 將在上部滾筒Π之相庫狐卢=滾筒'啟動偶數針,則 然。然而,此以以下動奇數针,且反之亦 中,選擇可為 條件.在其他較不有利之具體實例 擇可為不同的,例如,可根據1:2或1:3或2 專等之選擇型樣來選擇及提,S . ^ 里聲的疋’並不必提昇 起作用的針之孤度c中的所有針;該等針令之一此 必須保持為收放的(亦即,不起作用的)。在任何狀,兄/ 自滾^所提取的敎針以其針舌在± =:線形成平面的層位上且在沈之縫合線= 子_d)生,其中亦保持該等選定針用於下文所描述之 今曲線“在圖26中,一曲線疊加於送紗器观上, 之集合表示針之軌道:該曲線展示針被 提昇凸輪所達=提取該等針且該等針保持在其藉由針 為不起=,此係因為相應縫合線形成凸輪 ‘,’、 用的。此與出於下文中所闡明之;f因,選定斜2 須在後續階段“)及⑷中㈣持處二:::; 31 201207180 實一致。叠加於說明針之路徑的該曲線上之垂直線指示針 已被選擇^即’並非所有針,而是僅(例如)處於奇數 2置中之彼等針已自滚筒經提取。同時,藉由上部針織頭 中之各別選擇控制桿封冑_、1〇41)及凸輪咖,啟動 (亦即’提取)上部滚筒13,之所有針,除了弧度c(圖7) 之對應於下《筒u _之該弧度c上所選擇的針之針之 外。在本實財,由於其已選擇提取下部 :起作用的針之孤…的奇數針,所以在上部滚筒:: 應弧度c中,將提取偶數針,同時奇數針保持為不起作用 的(且因此’在奇數針之各別通道内部抽取奇數針),咳等 奇數針處於其各別沈降片之層位上,使得當上料筒^之 弧度c上之偶數位置中的針在送紗器观前面通過時(圖 27、圖28),該等針開始處於下部滚筒u之所提昇的奇數 針,間(目7),且所提昇的奇數針因此捲取且保留由上部 滾筒13所產生的緯圈之浮針,如圖7、圖6b及圖9中所展 示; )接著,在上部滾筒13中繼續藉由兩個送紗器進行 腿部分9A之編織時,藉由先前所描述之用於使兩個滾筒之 軸相對於彼此而偏移之裝置,使該兩個滾筒之軸遠離—距 離Yi (圖6C)’以使得當該等軸在為藉由上部滾筒13之腿 部分之編織緯圈的該等送紗器5〇B前面通過時,將下部滾 筒^之弧度C之已捲取該等浮針的交替針(在此處所描述 ,實例中處於奇數位置)相對於送紗器5〇B而柚取,使得 專父替針不再捲取紗線,但其繼續保留該等浮針。在實 32 201207180
施滾筒11、1 3之上述轴向傯铉 A 此步驟期間未啟動的送紗器之出:3::須徑向提取屬於在 疋/盗之出口 3〇A及50A(圖31),以 避免其由於滾筒之該軸向偏移而干擾針; e:在滚”軸向偏移之後,機器繼續單獨藉由上部滾 R ()错由兩個送紗器5⑽編織腿部分9A直至由 此所產生的織物(亦即,圖^中之織物W之部分)已達 ^長,,(當在該等行縫合線之方向上拉伸時為 错由選擇控制捍2_及凸輪2似之集合,使下部^ 之奇數位置中的針(亦即,已捲取由上部滾 使盆掛釣Λ 分之初始緯圈之浮針的針)降低,從而 ==降片之環形轉移平面之層位上,且藉此藉 所產广降片之環形轉移平面將由上部滾筒13 所產=的4以及腿部分9Α之片w之初始緯圈並置; 移平面之間的距到在各別沈降片之環形轉 則子步驟中織物之片w已形成之事實來賦 = U與各別縫合線形成平面相互遠離之。:r W子步驟CO而提取的 成接近其ψ & 5〇Α徑向再定位 上部滾筒13 :中心,且在相應腿部分9Α之編織藉由 11
接著,分別啟動i部Μ;;之Γ部分9B之編織(圖32)。 及下部Ή n 3之其餘兩個送紗II 5GA、50A … < 其餘兩個送紗器3GA、3GA來完成使用機 33 201207180 器上之所有八個送炒器藉由連續
之形成。 運動對兩個腿部分9A、9B 在上述程序之後,藉由藉助 之漳私+ , 於縫合線之至少兩個緯圈 之汗針之編織密度的連續性而將 (亦gp “ 腿口P刀9A、9B在腹股溝處 I 7Γ即,沿者褲襠線cc )接合右 ^ 按口在—起,而不顧及該等滾筒 mx其間的為至少Z1之轴距離遠離彼此之事實。 :腿部分之編織期,,允許下部滾筒(其稍後開始編 =腿Μ 9B)在另-腿部分Μ已完成之後繼續編織以 =到相同數目個縫合線之緯圈。接著,自機器却下成品 褲襪。 在褲機編織程序之-較佳具體實例中,在接合步驟中 之子步驟c)與d)之間,存在額外子步驟c。,在該子步 驟cl)中,在收集由弧度C中在步驟c)中之上部滾筒13 生的兩個緯圈之浮針之後(使用在下部滾筒U中保持 提昇的奇數針)’使上部滾筒中之弧度c之針的選擇型樣反 轉且同時在挺針片92 (圖18)的幫助下,用於滾筒之角 度轴向偏移之裝置用以使該等滾筒偏移一針距。因此,下 部滾筒11中之弧度C之奇數針捲取該弧度c上藉由上部滚 筒13中之奇數針所產生的至少另外兩個緯圈之浮針,從而 在在各別送紗器50B前面通過(圖29及圖30 ),且藉此將 裤稽CC處之腿部分9b之第一緯圈不僅與對應於腿部分9a 之至少兩條初始緯圈之偶數針上的浮針連接,而且與腿部 分9 A之另外至少兩條後續緯圈之奇數針上的浮針連接,藉 此獲得褲稽CC處之兩個腿部分之間的加強型較密集連接。 34 .201207180 圖8為形成浮針的區域之簡化說明。為實現此圖中之 圖式的更直接表示及更好理解,將交纏展示成限於一送紗 器,亦即,可僅使用下部滚筒U之一送紗器3〇B及僅使用 上部滾筒丨3之一送紗器50B獲得交纏。^丨及以2指 上部滚筒13沿著褲稽線CC (亦即’與暫時*起作用的針 之弧度C排成-行)所形成的兩個織物開始緯圈。若完成 使用兩個送紗H進行之該程序,則僅藉由機器之—旋轉產 生該兩個緯圈。若僅使用—送紗$,則將花費機器之兩次 產生兩個緯圏RS1、RS2,但結果始終為形成兩個織 圈。此同樣適用於下部滾筒u;rii及M2指示沿 度或褲稽線CC所形成的縫合線之前兩個緯圈。 :次士參看圖8’沿著暫時不起作用的針之狐度c,咖 曰:結合步驟中在下部滾筒U之奇數位置中的經提昇 (亦即,經提取)的針,而 置中之未經提取的針。15” :"曰不下部滚筒中之偶數位 置中之經啟動的針,且15D_s=t料筒13中之偶數位 ^ t ^ ^ ^ 札不上邠滾筒13中之奇數位 ΐ +。肌及咖指^子步驟⑴ 及“1)中藉由兩個送炒 圖8A展示圖8中所說明二者所形成的浮針。 紗器來展示。 ° 、相同父纏區域,但藉由雙送 在以上描述中,已 a 13上開始腿部分9A又疋g由連續旋轉運動在上部滾筒 使用下部滾筒U中之暫:’哉,同時停用下部滚筒11,而僅 以保留沿著褲槽線之浮=起作用的針之弧度C之交替針 予、此解決方案係較佳的,此係因 35 201207180 f其使得能夠使用具有掛釣之常規針。事實上,自下Μ 筒11所提取的保留浮針之針之針舌歸因於重力之效應而保 持為開啟的,而無需使用複雜的複合針或其他複雜解決方 案。然而,此並不排除点进教,, 牙在滾疴13用以保留浮針時開始在滾 筒11上編織腿部分9Β之可行性。 【圖式簡單說明】 圖1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禅祿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2及圖3展示在圖1中之褲襪之編織的分別在褲子 :編織期間及在腿部分之編織期間之兩個階段中的 益之兩個滾筒的示意性立體部分視圖; 圖4展示當圖2及圖3中所製造之褲襪在自 時所呈現的立體側視圖; 圖5為沿著圖4中之褲襪之ν_ν的橫截面圖. 圖6Α至圖6D以沿著切開在褲機之編織時之各別步驟 期間保持為不起作用的針之弧度之轴 y T 丁囬的扶截面 據本發明之雙滾筒圓形編織機器的各別視圖; , 圖7展示在結合步驟期間沿著暫時 度之針的放大圖; (作用的針之弧 圖8示意性地展示在簡化具體實例 — 結合區域的放大細節; 者碑襠線之 圓8A展示在非簡化具體實例中的與 的細節; _ 8中之細節類似 圖9展示圖6B中之細節IX的放大; 圖10展示圖6C中之細節X的放大; 36 201207180 。圖11展不適於根據本發明之方法製造褲襪的雙滾筒圓 形編織機器之編織頭的正視圖; 圖12展示與圖11巾之視圖類似的視圖,但#中上部滾 筒及其支撐及控制構件相對於下部滚筒以幾器之其餘部分 進一步提昇; 圖13為沿著圓u之χπι·χιπ的平面圖; 圖14及圖15為分別來自沿著圖11之XIV-XIV上方及 來自沿著圖11之XV-XV下方的視圖; 圖16及圖17為沿著圖UiXVI_xvi2在兩個不同滚 筒對準條件下的編織頭的側視圖; 圖18及圖19分別為沿著圖17之χνπι χνιιι及 ΧΙΧ-ΧΙΧ的放大圖; 圖20為在圖18之箭頭F1之方向上的立體圖; 圖21為沿著圖20之χχΐ-χχι的視圖;及 圖22至圖33展示自滾筒之外部所見且在平面上所產 生的兩個針織頭(展示成沿著圖式之平面翻轉)中之針、 子針及沈降片、在每一圖中所說明之步驟中起作用的送紗 器之導紗器出口及圖U中之機器之子針提昇凸輪的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 37 201207180 專利說明書 (本說明書格式、順序’請勿任意更動,※記號部分請勿填寫) ※申請案號:f叫?^ροφβ tL·-※申請曰:※”(:分類:抑你今知 一、發明名稱:(中文/W) ί〇^Λ°
用於編織服裝的方法與機器及藉由該方法與機g製得之服裝 J
A METHOD AND A MACHINE FOR KNITTING A GARMENT AND A GARMENT OBTAINED THEREBY ◎ 二、中文發明摘要: 編織服裝包含沿著一褲襠線(CC )接合之一軀幹部分 (1 )及兩個腿部分(9A、9B )。該軀幹部分及該等腿部分係 由一無縫連續編織物形成,其中該兩個腿部分之間的褲襠 區域中之一接合線(CC )係由對該兩個腿部分為共同的至 少一部分交纏緯圈形成。該共同交纏緯圈包括在,形成於 該兩個腿部分中之另一者上的一部分織物開始緯圈上之浮 Q 針交纏至該兩個腿部分中之一者上之該部分織物開始緯 圈。 三、英文發明摘要:
The knitted garment comprises a body portion (1) and two leg portions (9A, 9B) joined along a crotch line (CC). The body portion and the leg portions are formed of a seamless, continuous knitted fabric with a joining line (CC) in the crotch area between the two leg portions formed of at 201207180 least a partial interknitted course common to the two leg portions. The common interknitted course includes a partial fabric starting course on one of said two leg portions, to which float stitches formed on a partial fabric starting course on the other of said two leg portions are interknitted.

Claims (1)

  1. 201207180 於’沿著該第一滾筒及該第二滾芮Γ 很同(13、11)中之該另一者 (11)上之針的該暫時不起作用的孤择^ r、 〜丨P用的弧度(c),該所提取的 針係1:1地被選擇。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至第6項中—或多項之方法, 其特徵在於,在已編織該第—腿部分(9A)之—第一部分 之後,將該第-滾筒及該第二滾筒(i 3、(【)恢復至彼此實 質上同軸之一位置且使其在軸向方向上遠離彼此,且藉由 該第一滾筒及該第二滾筒(13、i丨)之該另一者(丨i )開始 該第二腿部分(9B )之編織,同時藉由該第一滾筒及該第 一滾筒(1 3、11 )之該一者(丨3 )繼續該第一腿部分(9 a ) 之編織。 8.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一或多項之方法,其特徵在 於’在完成藉由該第一滾筒及該第二滾筒(13、11)之該往 復運動而進行的該軀幹部分(1 )之該至少一部分(3 A、5 A、 3B、5B )之編織時,在該第一滚筒(丨3 )上及該第二滾筒 (11 )上編織縫合線之緯圈’縫合線之緯圈包含沿著對應於 °玄第一滾商及s亥第一滚筒(13、11)中之針之該暫時不起作 用的弧度(C )的一線之開始織物緯圈;且其中,在該第一 滾筒及該第二滚筒(13、11 )中之一者(13 )上,在沿著該 一滾筒(13 )之針之該暫時不起作用的弧度(C )之浮針之 形成的情況下,隨後開始藉由該第一腿部分(9A )之一連 續運動之編織,藉由沿著該滾筒中之另一者(11 )之針之該 暫時不起作用的弧度(C )所提取的針來保留該浮針,該第 一腿部分之編織繼續,直至由所形成的該腿部分之長度足 40 201207180 以使4第一滾筒與該第二滚筒(η 以-連續運動進行該— )彼此遠離成足以能 及該另—宁饩r κ 上之該第一腿部分(9Λ) 及》系另^袞肖(u)上之該第 為止。 观°P分(9B )之同時編織 9.如刖述申請專利範圍中—或 於,藉由該第—滾筒(13)上之一雠、J、寺徵在 (11 )上之一雔送补 又送紗器及該第二滾筒 &、々器來編織該軀幹部分之該至少一部分 ' 3B、5B ),且藉由在該第_ (13、11)中之每-者上之四個送”進:=?亥第二滚筒 部分。 、、益進订編織而完成該腿 驟: 10·如申請專利範圍帛i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以下步 〇控制該第二滾筒(⑴中之針之該暫時不起作用的 弧度(C)之該針以藉由針之該暫時不起作用的弧度(c) 之戎針產生織物開始緯圈; b) 使該第-滾筒及該第二滾筒(13、u)之旋轉方向 反轉,且控制該第—滾筒(13)巾之針之該暫時不起作用 的弧度(C )之該針以編織織物開始緯圈; c) 提取該第二滾筒(1〇中之針之該暫時不起作用的 弧度(c)之一些該針,同時啟動該第一滾筒(13)申之排 除與在該第二滚筒(1 1 )中所提取的該針對準之針之外的所 有針,該第一滾筒(13 )中之針之該暫時不起作用的弧度 (C)之該經啟動之針存在於該第二滚筒(丨丨)中所提取的 該針之間’且該第二滾筒中之該經啟動之針捲取且保留由 41 201207180 該第一滾筒(13 )所產生的浮針; d)將該第二滾筒(Π)中之針之該暫時不起作用的弧 度(c )之該針保持處於一經提取位置,且使該第— 该第二滚筒(1 3、11 )相互軸向偏移; 、筒及 )繼續藉由該第一滾筒( ^ 峨邵分(9A 之編織’從而形成該第一腿部分(9a )之_坌 /〜 罘—片織4 (w),同時保持提取該第二滾筒(11)中之針之該暫時) 起作用的弧度(c)之該針; f) 再次將該第一滾筒(13 )及該第二滾筒(u )帶至 彼此同軸之一位置,且使該第一滾筒(13)與該第二滾筒 (11)平行於其各別軸而遠離彼此; g) 開始藉由該第二滾筒(u)進行一第二腿部分(9B) 之編織,同時該第一滾筒(13)繼續編織該第—腿部分㈠A)。 u·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第 腿。P刀(9A )及該第二腿部分(9B )藉由以下操作步驟 沿著該褲襠線(CC )附接在一起: a )當在完成該軀幹部分之該至少一部分(3 A、5 A、3b、 5B)之編織時,完成在一方向(F3)上之另一往復運動以 藉由在該第一滚筒及該第二滾筒(13、u )中之該第二者(^ ) 上之該各別送紗器(30B )形成該軀幹部分(})之該至少 一部分(5A、5B)的最後緯圈(A2)時,啟動該第二滾筒 (11 )中之針之該暫時不起作用的弧度(c )之至少一些該 針,以產生與S玄第二滾筒(1 1 )中之針之該暫時不起作用的 弧度(C )排成一行的兩個織物開始緯圈; 42 201207180 b)使該第-滚筒及該第二滚筒(13、u) 向反轉以藉由一連續運動( 〇疋 二=有針保持為不起作用時,啟動該第-滚 5 < 3亥暫時不起作用的弧度(c)之至少一此 該針,以獲得沿著該$ 一 & 二 ^滾琦(13)中之針之該暫時不起 作用的弧度(C)之兩個織物開始緯圈; 起 c)在該第—滾筒(13)中之所有針繼續編織以產生該 腿部分之一第一腿部分(9a)之宜加、士 丨刀(9A)之-第—部分時,提取該第 (11) t之針之該暫時不起作用的弧度(c)之交替 針,而啟動該第—f 1 2| 滾疴(13 )中之排除與在該第二滾筒(i i ) 中所知取的該針對進Λ- hL· ^ . 早之針之外的所有針,該第一滾筒(13 ) 中之不起作用的該針處於各別沈降片之一層位上,使得當 在該第一滾筒(13)中之針之該暫時不起作用的弧度(C) 中所啟動的該針在該各料紗器(獅)前面通過時,所啟 動的該針存在於該第二滚筒(u)中所提取的該針之間,且 賴取的該針捲取且保留由該第-滾冑(13)所產生的沿 著針之該暫時不起作用的弧度(C )該浮針·, d)保持提取該第二滚筒(1〇中之針之該暫時不起作 用的弧度(c)之該針,同時藉由該第一滚筒(i 3)繼續該 第腿σ卩分(9 A )之編織,該第一滾筒與該第二滾筒(丨3、 η)藉由使其軸分離一距離(Υ1)而相對於彼此而偏移, 以使仟在該第-滚筒(13 )中之正產生該第-腿部分(9Α ) 之緯圈的該送紗器(50Β)前面通過時,在該第二滾筒(11) 之針之該暫時不起作用的弧度(C)上所提取的已捲取該浮 43 201207180 針之該針保持為離開該第一滾筒(13 )中之該送紗器 (50B ),使得該針可不再捲取紗線,俱繼續保留該浮針; e) 保持提取該第二滾筒(丨丨)中之針之該暫時不起作 用的弧度(C)之該針,同時藉由該第,滚筒(13)藉由該 各別送紗器(5 0B )繼續該第一腿部分(9 A )之編織,直至 由此所產生的織物(W )之一部分已達到一充分長度(Z2 ) 以能在該第一滾筒及該第二滾筒(13、11 )上該第一腿部分 及該第二腿部分(9A、9B )同時編織,亦能收放該第二滾 筒(11 )中之針之該暫時不起作用的弧度(C )之該先前經 提取的針’從而使其掛鉤在該第二滚筒(11 )之沈降片之環 形轉移平面的一層位上’且藉此藉由該第二滾筒(11 )之該 沈降片之該環形轉移平面,將由該第一滚筒(13 )所產生 的該洋針以及該第一腿部分(9A )之織物(w )之該部分 的第一緯圈並置; f) 使該第一滾筒及該第二滾筒(13、丨丨)恢復至一相 互同軸位置,該第-滾筒與該第二滾筒(13、11)之間的距 應於》亥各別沈降片之該環形轉移平面之間的距離 藉由-亥第一滾筒(11 )開始該第二腿部分() 二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令一或多項之方法,其特徵在 在藉由該第二滾筒(⑴之針之該暫時不起作用的弧度 ()之針捲取該等第一浮針的一結合子步财在該第一滾 (⑷交㈣之第—浮針編_第—腿部分 縫合線之一第一緯圈之後,使該第-滾筒與該第 44 201207180 二滚筒(13、U)偏移成彼此成對應於至少-針距之-角产, 且該第一滚筒(⑴係用以藉由相對於該第一浮針偏移又之 第-子針來編織該第_腿部分(9A)之至少 圈,從而繼續藉由該第二滚筒(11)之針之該暫時::作°用 =二)之該針來捲取該第二浮針,且因此開始編織該 起編織。 而將该第-縫合線與該第二縫合線— A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一或多項之方法,其特徵在 使針之該暫時不起作 分㈤之開始緯圈二:之二(C之捲取該h 用的弧Hen ^ 料线暫時不起作 οΓ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使針 之二:不起作用的弧度⑻之捲取該第-腿部分(⑷ 疋·開始緯圈的浮钍 rr. 叶玄針沁者針之該暫時不起作用的弧度 以—1:1分佈而分佈。 於,在兮引述申5月專利範圍中一或多項之方法’其特徵在 滾筒;::部f之編織及-起編織步驟期間,使該第- 沈降片:該;=、面")軸向地遠離彼此’使得該各別 針 /轉移千面之間的該距離(Z1 )至少等於該 〈自由端血玲4丄 能—·Α ο '十上之開啟的針舌之頂端之間的距離,以 滾筒之至少一送紗器上編織。 (9Α、9Β^ &製造具有—躯幹部分(1 )及兩個腿部分 筒圓形= 服:的雙滚筒圓形編織機器 嗎包含—第一滾筒(12 )及一第二滾筒(13 ), 45 201207180 該雙滾筒圓形編織機器之 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或 該滾筒中之一者在另一者之上, 特徵在於,其經程式化以實施如 多項之方法。 17. —種用於製造具有一軀幹部分(丨)及兩個腿部分 (9Α、9Β)之一編織服裝的雙滾筒圓形編織機器,該雙1 筒圓形編織機器包含具有一第一軸之一第一滾筒(13^2 具有一第一軸之一第二滾筒(11),該滾筒配置成一者在另 一者之上,該雙滾筒圓形編織機器之特徵在於,其包含用 於使該第一滾筒(13 )相對於該第二滾筒(i丨)偏移,從而 使該第一軸與該第二軸相對於彼此而分離的一裝置(58、 58A、60)。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機器,其特徵在於,其包 含用於使該第一滾筒(丨3 )與該第二滾筒(n)平行於該第 一軸與該第二軸而移動成相互更接近在一起或更遠離,使 得該第一滾筒與該第二滾筒在距彼此兩個所確定之距離處 交替佔據兩個位置之一裝置,該兩個距離為:—第一距離 (zi),其係用於藉由該第一滚筒及該第二滾筒(i3、ii) 之一往復運動編織該軀幹部分(i )之至少一部分(、5 a、 3B、5B )以執行該第—腿部分(9A )與該第二腿部分(9B ) 之間的一結合步驟;及—第二距離(Z2 ),其大於該第一距 離(Z1 ),其用於藉由一連續運動同時編織該第一腿部分 (9A)及該第二腿部分(9b)。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至第18項中一或多項之機 器,其特徵在於,其包含用於該第一滾筒與該第二滚筒 46 201207180 (1 3、11 )相對於彼此之對應於至少一針距的角度移位之— 裝置(78、70、92)。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至第19項中一或多項之機 器’其特徵在於,其包含用於該第一滚筒及該第二滾筒 (1 3、11 )中之每一者之四個送紗器。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至第20項中一或多項之機 器,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滾筒與該第二滾筒(13、丨丨)申之 每一者具有四個送紗器(50A至50D ; 30A至30D)以用於 藉由一連續運動同時編織該第一腿部分(9A )及該第二腿 部分(9B ),每一滾筒之兩個鄰近送紗器(5〇]3、3〇B )亦用 於藉由—往復運動編織該軀幹部分之至少一部分(3 A、5 A、 3B、5B )及將該第一腿部分與該第二腿部分結合之步驟之 至少一部分。 2.—種包含沿著一褲襠線(c c )接合的一軀幹部分(工) 及兩個腿。p分(9A、9B )之編織服裝,其中該軀幹部分及 該腿部分係由不具有縫線的一連續編織物形成;且其中, 在褲稽區域中,存在用於將該兩個腿部分接合的由對該兩 個腿部分為共同的至少一部分交纏緯圈所形成的—線,該 交纏共同緯圈具有在該兩個腿部分中之一者上之_部分織 物開始緯圈’將沿著該兩個腿部分中之另—者上之一;八 織物開始緯圈而形成的浮針編織至該部分織物開始緯二 2^.如巾請專利範圍第22 $之編織服裝,其中該躺幹部 2 S至少一上部部分,該至少"上部部分係由沿著分別 在该服裝之-前部分及一後部分上延伸的兩條交纏線— 47 201207180 η)而接合之兩個部分形成;且其 褲稽縫線(CC)在該兩個腿部=前交纏線藉由在沿著該 至後交纏線。 刀之間的該共同緯圈而接合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 包含-彈性邊緣(3Α、3Β) 1 23項之編織服裝,其 自該彈性邊緣延伸,從而形:一:縫:線沿著該躺幹部分 分而形成該兩個腿部分(9Α 9Β)早;細物=後:劃 形成該腿部分9A、9R 錢數行縫合線不包括 ' B之内部區域且阻止與對該兩個腿部分 為八同的该部分交縷緯圈排成一行之複數行縫合線。 八、圖式: (如次頁) 48 201207180 η)而接合之兩個部分形成;且其 褲稽縫線(CC)在該兩個腿部=前交纏線藉由在沿著該 至後交纏線。 刀之間的該共同緯圈而接合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 包含-彈性邊緣(3Α、3Β) 1 23項之編織服裝,其 自該彈性邊緣延伸,從而形:一:縫:線沿著該躺幹部分 分而形成該兩個腿部分(9Α 9Β)早;細物=後:劃 形成該腿部分9A、9R 錢數行縫合線不包括 ' B之内部區域且阻止與對該兩個腿部分 為八同的该部分交縷緯圈排成一行之複數行縫合線。 八、圖式: (如次頁) 48 201207180
TW100126903A 2010-07-30 2011-07-29 A method and a machine for knitting a garment and a garment obtained thereby TW20120718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FI2010A000165A IT1401279B1 (it) 2010-07-30 2010-07-30 Metodo e macchina per produrre un manufatto a maglia e manufatto ottenuto.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7180A true TW201207180A (en) 2012-02-16

Family

ID=43739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6903A TW201207180A (en) 2010-07-30 2011-07-29 A method and a machine for knitting a garment and a garment obtained thereby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IT (1) IT1401279B1 (zh)
TW (1) TW201207180A (zh)
WO (1) WO20120142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4903B (zh) * 2013-09-13 2018-04-17 蒋雷钟 一种对针编织结构
ITFI20130247A1 (it) * 2013-10-17 2015-04-18 Nerino Grassi "metodo e macchina per la produzione di un indumento a maglia con corpino e gambali, e relativo prodotto ottenuto"
CN105568522B (zh) * 2015-12-29 2018-04-24 浙江港龙织造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差异型针织物及其织造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1738A (en) * 1971-08-12 1977-03-15 Nova Tec Establishment Manufacturing of pantyhose or tights using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IT1054956B (it) * 1976-01-15 1981-11-30 Calzificio Milanese Luigi Cioc Procedimento per la fabbricazione di calze mutande o calzecosiddet te collant e macchina circolare per calze per l attuazione del medesimo procedimento
IT1136059B (it) * 1980-08-25 1986-08-27 Savio Spa Procedimento,attuabile su macchine circolari da maglieria a due fronture,per la formazione di un manufatto a calzamutanda o cosiddetto 'collant' con una lavorazione a moto continuo
CZ18934U1 (cs) * 2008-08-15 2008-09-29 Andó@Ján Maloprumerový pletací stroj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14246A1 (en) 2012-02-02
IT1401279B1 (it) 2013-07-18
ITFI20100165A1 (it) 2012-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17126C2 (ru) Способ вязания изделий, таких как колготк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ая машина и изделие
US20180199668A1 (en)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joining method
JP4856635B2 (ja) 身頃筒状部に開き部を有するニットウエア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JP6025484B2 (ja) 伏目方法、および編地
JP3887406B2 (ja) ニットウエアの衿首部編成方法およびニットウエア
WO2001055491A1 (fr) Procede de tricotage de partie col d'un tricot au moyen d'un metier a mailles cueillies, et tricot ainsi obtenu
TW523561B (en) Welt-seaming method and welt-seamed knitted fabric, and cad device for welt-seaming
TW201207180A (en) A method and a machine for knitting a garment and a garment obtained thereby
WO2001055492A1 (fr) Procede de tricotage d'un col de tricot au moyen d'un metier a mailles cueillies, et dispositif de conception de tricot destine a l'elaboration d'un procede de tricotage de ce col
CN105793480B (zh) 用于制造具有本体和腿部部件的针织产品的方法和机器以及由此获得的产品
JP6375169B2 (ja) 靴下
US7225646B2 (en) Method of knitting knitwear with raglan sleeves and knitwear with raglan sleeves
JP4336298B2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編地を編成させるための編成プログラム
TW200932136A (en) A warp-knitted pant having U-shaped crotch
JP2002538324A (ja) 1以上の開口もしくはブレースが設けられた筒状ニットウェア製品を自動的に形成する方法並びにこれにより得られた製品
TW487754B (en) Welt seaming method and welt-seamed knitted fabric, and CAD device for welt seaming
JPH0291254A (ja) 編地及び編地端部処理方法
WO2003100146A1 (fr) Procede de tricotage de bonneterie
JP5785424B2 (ja) 外反母趾用靴下、および外反母趾用靴下の編成方法
JPH08337946A (ja) 横編機を用いた伏せ目方法とこの方法で伏せ目された編地
CN107338563A (zh) 小口径双面提花织物及其对针小圆机3d提花针织方法
TWI329688B (en) Method for knitting manufactures with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having the needle cylinder actuatable for rotation in both rotation directions
CN111621914B (zh) 一种拇指内侧手套的拇指部与手掌部连接方法
JP6175279B2 (ja) 下半身用肌着及び下半身用肌着に用いられるフライス編地
JP2005036339A (ja) 内面起毛丸編地とその製造方法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