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02389A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element - Google Patent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ele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02389A
TW201202389A TW100113665A TW100113665A TW201202389A TW 201202389 A TW201202389 A TW 201202389A TW 100113665 A TW100113665 A TW 100113665A TW 100113665 A TW100113665 A TW 100113665A TW 201202389 A TW201202389 A TW 20120238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roup
organic compound
organic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3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taka Iwasaki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202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238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H10K85/115Polyfluorene; Derivative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1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14Condensed aromatic systems, e.g. perylene, anthracene or pyrene
    • C08G2261/3142Condensed aromatic systems, e.g. perylene, anthracene or pyrene fluorene-based, e.g. fluorene, indenofluorene, or spirobifluor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1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16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 C08G2261/3162Aryl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50Physical properties
    • C08G2261/51Charge transport
    • C08G2261/512Hole transpor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90Applications
    • C08G2261/95Use in organic luminescent dio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1Condensed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And Polymers With Carbon-To-Carbon Bonds (AREA)

Description

201202389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為關於有機發光元件,特別是關於一種包含具 有縮合環或複數的芳香環之有機化合物作為功能層的成分 之有機發光元件。 【先前技術】 近年來,使用有機發光元件之有機發光顯示器備受矚 目。有機發光顯示器所使用之有機發光元件,其為具有陽 極、陰極及在該陽極與該陰極間所配置之含有發光性有機 化合物的層之元件。有機發光元件中,在發光性有機化合 物中由陰極所供給的電子與陽極所供給的電洞相結合,藉 由該結合所產生的能量作為光而釋出至元件外部。 有機發光元件之例,已知有上述發光性有機化合物為 發光性高分子化合物之有機發光元件(以下亦有稱為「高 分子發光元件」之情形)。高分子發光元件可藉由濕式塗佈 而簡便地形成發光層,故有利於用以求取大面積化與低成 本化者。 在有機發光元件領域中,提升發光輝度被視為課題。 為了提升發光輝度,將有機發光元件驅動時的電流密度增 大為有效,較佳為提升由陽極向發光層之電洞注入效率。 提升由陽極向發光層之電洞注入效率的方法,已知有 在陽極與發光層之間形成與陽極相接之電洞注入層,例 如,已提出之有機發光元件(非專利文件1),其具有含聚 (苯乙烯磺酸3,4-伸乙基二氧噻吩)的層與陽極相接,使 3 323036 201202389 由該陽極的電洞之注入較容易。 此外,已提出之有機發光元件(專利文獻1),其具有 作為電子接受性有機化合物之四氰基醌二曱烷的薄膜與陽 極相接,使由該陽極的電洞之注入較容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1104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 1 : Appl.Phys.Lett.,84 ( 2004) pp.921 【發明内容】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但上述週知之有機發光元件在驅動時的電流密度小。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驅動時的電流密度大之有 機發光元件。 (解決課題之方法) 本發明提供之有機發光元件,係具有陽極與陰極,在 該陽極與該陰極之間具有含發光性有機化合物之發光層, 該陽極與該發光層之間從陽極側開始依序具有含第1有機 化合物之第1功能層、含第2有機化合物之第2功能層與 電洞輸送層,該第1有機化合物為電子接受性有機化合 物,該第2有機化合物為具有縮合環或三個以上的芳香環 之有機化合物。 其一型態中,前述第2有機化合物具有四個以上苯環 所縮合之縮合環。 323036 201202389 此外,本發明提供之有機發光元件,係具有陽極與陰 極,在該陽極與該陰極之間具有含發光性有機化合物之發 光層,該陽極與該發光層之間從陽極側開始依序具有含第 1有機化合物之第1功能層及含第2有機化合物之第2功 能層,該第1有機化合物為電子接受性有機化合物,該第 2有機化合物為具有四個以上苯環所縮合的縮合環之有機 化合物。 某一型態中,前述電子接受性有機化合物具有氰基、 鹵基或硝基。 某一型態中,前述電子接受性有機化合物為目昆衍生 物。 某一型態中,前述第2有機化合物為稠五苯 (pentacene) ° 某一型態中,前述發光性有機化合物為發光性高分子 化合物。 某一型態中,前述電洞輸送層包含高分子化合物,而 該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式(1)所表示之重複單元與式(2) 所表示之重複單元,
[式中R1及R2彼此相同或相異,表示烷基、可具有取代基 5 323036 201202389 之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1價雜環基]
Ar1—N -- Ar2—N _ —Ar3—
Ar6~N ^ I ' m
Ar7 (2) [中 Ar、Ar及Ar彼此相同或相異,表示可具有 取代,之伸絲或可具有取代基之2價雜環基 ;Ar5、Ar6 及Ar表不可具有取代基之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丨價雜 環基;η及m為相同或相異,表示〇或1 ; η為〇時,Arl 所含之碳原子與所含之碳原子可直接鍵結或介由氧原 子或硫原子鍵結]。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其由陽極向發光層之電洞注 入效率優異,且驅動時的電流密度大。 【實施方式】 I元件的構造 在其一形態中,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具有陽極與陰 極’在該陽極與贿極之有含發纽有機化合物之; 光層。接著,該陽極與該發光層之間,從陽極侧開始依序 具=含第1有機化合物之第】功能層、含第2有機化合物 之第2功能層與電洞輸送層。 323036 6 201202389 第1功能層及第2功能層會提高前述電洞輸送層之功 能,而發揮提升由陽極向發光層之電洞注入效率之功能。 較佳的實施形態中,第1功能層為電洞注入層。此外,較 佳的實施形態中,第2功能層為電洞輸送層。 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復可具備任意的構成要件。例 如在發光層與電洞輸送層之間可具有任意的間層 (interlayer) ° 電洞注入層即為具有注入由陽極而來的電洞之功能 的層。電洞輸送層即為具有輸送電洞之功能、供給電洞至 發光層之功能、阻止由陰極所注入的電子之功能中之任一 功能的層。此外,間層具有注入由陽極而來的電洞之功能、 輸送電洞之功能、供給電洞至發光層之功能、阻止由陰極 所注入的電子之功能中的至少一種以上之功能,通常與發 光層相鄰接配置,負責隔離發光層與陽極,或隔離發光層 與電洞注入層或是電洞輸送層。 另一方面,陰極與發光層之間可具有任意之電子注入 層,復可在發光層與電子注入層(存在電子注入層時)或 陰極(不存在電子注入層時)之間具有電子輸送層、電洞 阻止層中的一層以上之層。 在此,陽極為供給電洞至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 間層、發光層等之電極,陰極為供給電子至電子注入層、 電子輸送層、電洞阻止層、發光層等之電極。 發光層為具有以下功能的層:在施加電場時,可由與 陽極側相鄰接的層注入電洞,可由與陰極側相鄰接的層注 7 323036 201202389 入電子之功能;以電場的力轉移所注入之電荷(電子與電 洞)之功能;提供電子與電洞結合之場所,使其發光之功 能。 電子注入層即為具有注入由陰極而來的電子之功能 的層。電子輸送層即為具有輸送電子之功能、阻止由陽極 所注入的電洞之功能中的任一功能的層。再者,電洞阻止 層即為主要具有阻止由陽極所注入的電洞之功能,復依其 必要具有注入由陰極而來的電子之功能'輸送電子之功能 中之任一功能的層。 此外,電子輸送層與電洞輸送層總稱為電荷輸送層。 另外’電子注入層與電洞注入層總稱為電荷注入層。 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可由下列所構成:通常復具有 基板作為任意的構成要件,在其基板之面上設置前述陰 極、陽極、功能層及發光層’以及依其必要設置之其他任 意的構成要件。 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之一樣態中,通常在基板上設 置陽極,積層功能層及發光層作為其上層,復積層陰極作 為其上層。其變化例可將陰極設於基板上,設置陽極作為 功能層及發光層的上層。 此外,其他的變化例可為由基板側採光之所謂的底部 發光型(bottom emission tapy)、由與基板相對之側採光之 所謂的頂部發光型或兩面採光型之任一種高分子發光元 件。更且,其他的變化例係可設置任意的保護膜、緩衝獏、 反射層等具有其他功能的層。高分子發光元件復以密封膜 8 323036 201202389 、或密封基板被覆’形成高分子發光元件與外部氣體隔絕之 高分子發光裝置。 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之具體的層構成的例子,可列 舉如·以下(a)至(f)所表示之層構成。在此,符號「/」 代表其兩側所記載的層相鄰接而積層。 (a) 陽極/第1功能層/第2功能層/電洞輸送層/發光 層/陰極 (b) 陽極/第1功能層/第2功能層/電洞輸送層/發光 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c) 陽極/第1功能層/第2功能層/電洞輸送層/發光 層/電洞阻止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d) 陽極/第i功能層/第2功能層/電洞輸送層/發光 層/電子輸送層/陰極 (〇陽極/第1功能層/第2功能層/電洞輸送層/發光 層/電子輸送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0陽極/第1功能層/第2功能層/電洞輸送層/發光 層/電洞阻止層/電子輸送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關於所積層之層的順序、數目及各層厚度,可考慮發 光效率與元件壽命而適宜的使用。 其他的型態中,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具有陽極與陰 極,在該陽極與該陰極之間具有含發光性有機化合物之發 光層,該陽極與該發光層之間從陽極側開始依序具有含第 1有機化合物之第1功能層及含第2有機化合物之第2功 月匕層,该第1有機化合物為電子接受性化合物,該第2有 323036 9 201202389 機化合物為具有四個以上笨環所縮合之縮合環之有機化合 物。 本態樣之有機發光元件可鄰接第2功能層與發光層。 本f樣之有機發光元件之具體層構成的例子,可列舉 如·由m述(a) i (f)之層構層中,將電洞輸送層除去 的層構成。 2.構成元件各層之材料 接著’更具體地說明構成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的各 層材料與形成方法。 <陽極> 一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所具有的陽極,可使用導電度 高的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或金屬的薄膜。其中較佳為 使用透光率較高者。陽極的材料具體可列舉如:氧化姻、 氧化辞1化錫、以及使用該等的複合體之由姻錫氧化物 (ITO)、銦鋅氧化物等所構成之導電性玻璃所製成的膜、 NESA金、细、銀、鋼,較佳為ITO、銦鋅氧化物、氧化 锡。陰極的製作方法可列舉如:真空蒸鍍法、濺射法、離 子鍍法、錄層法等。 可考慮透光性與導電性而適宜地選擇陽極的膜厚,例 如為 1 Onm 至 1 〇 " m^ h , 以 車乂佳為20nm至1 // m,更佳為50nm 至 500nm。 <第1功能層> 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所具有的第 1功能層含有第1 有機化合物。較佳的實施形態中,第】有機化合物為電子 323036 201202389 接受性有機化合物。 電子接受性有機化合物是指容易接受電子,具有藉由 與電子供給性(electron-donating )化合物反應而形成電荷 轉移錯合物之性質的化合物。 電子接受性有機化合物中,以提升由陽極之電洞注入 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氧化還原半波電位dm滿足下式之 化合物。 [數1] E1 i/2^+0.20[V] 氧化還原半波電位El”可藉由循環伏安法(cv)測 定。cv在以下條件下測定:包含〇 lm〇1/L作為支撐鹽 (Supporting salt)之四氟硼酸四丁基銨 (tetrabutylammomum tetrafluoroborate) ( TBA.BF4 )的乙腈 溶液十,使用銀電極作為參考電極,使用碳電極作為工作 電極,使用線圈狀鉑電極作為對電極,溫度為2〇至22艽, 電壓掃摇速度(sweeping rate)為10至20mV/s。 以提升由陽極之電洞注入性的觀點來看,本發明所使 用之電子接受性有機化合物較佳為具有氰基、鹵基或石肖基 者。 此外,以提升由陽極之電洞注入性的觀點來看,本發 明所使用之電子接受性有機化合物較佳為酿衍生物。 電子接文性有機化合物具體可列舉如:2,3_二漠_5,6_ 二氰基對苯醌、2,3·υ,6_二氰基请苯醒、2,3•二氛基· 323036 11 201202389
對雜、2,3,5,6-四氟·7,7,8,8_四氛基酿二甲烧、三說甲基_ 四氰基酿二曱&、2,5-二敦-四氰基醒二甲烧、單氣_四氮基 酿一曱烧、四氰基@昆二曱烷、癸基_四氛基醌二甲烷、H 一氛基-5-确基-1,4_萘酿、3,3,5,5,-四演-二苯醌、9-二氰基 亞甲基-2,4,5,7-四硝基-第。 其中以提升由陽極之電洞注入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 2,3,5,6-四氟-7,7,8,8-四氰基蛾二甲院、三氟甲基_四氰基酿 二甲烷、四氰基醌二甲烷。 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所具有的第i功能層之成膜方 法,可列舉如:使用第i功能層之成分的溶液以旋轉塗佈 法、澆鑄法(casting process )、微凹版塗佈法(mkr〇 gravure coat)、凹版塗佈法、棒式塗佈法、滚筒式塗佈法、線棒式 塗佈法、浸鍍法(Dip coat)、喷灑式塗佈法、網版印刷法、 柔版印刷法、平版印刷法、喷墨印刷法等塗佈法成膜。 此外第1功此層的膜厚,根據所用的材料其最佳值 亦不同,選擇使驅動電壓與發光效率在適度的值即可,至 少=有^會產生針狀厚度’若過相元件之驅動電屢 將提高故較不理想。該功能層的膜厚舉例為lnm至丨以m, 較佳為2nm至50〇nm,更佳為5nm至2〇〇nm。 <第2功能層> 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所具有的第2功能層含有第2 有機化合物。較佳的實施形態中,第2有機化合物具有縮 合環或較佳為3仙上之複數的芳㈣。縮合環或芳香= 中存在共輛電子系。故而認為,若第2功能層與電洞輪= 323036 12 201202389 層相接而存在,具有縮合環或複數的芳香環之有機化合物 可使第1有機化合物與電洞輸送性有機化合物間的H〇M〇 能隙(energy _平準化(Levellng),使電洞由第i功能層向 電洞輸送層移動時的能量障礙降低。 以提升由陽極之電洞注入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第2 有機化合物具有4個以上苯環所縮合之縮合環,更佳為稠 五苯或稠五苯衍生物。第2有機化合物較佳為其分子骨架 間盡可能靠近而存在,較佳為不具有官能基。作為第2化 合物使用時的較佳化合物的例子如以下所示。 第2有機化合物可列舉如:芘(pyrene)、芘衍生物稠 二萘(chrysene)、稠二萘衍生物、四芬(tetraphene)、四 芬衍生物、稠四苯(tetracene )、稠四笨衍生物、苞 (picene)、包竹生物、五芬(pentaphene )、五芬衍生物、稠 五苯(pentacene)、稠五苯衍生物、己芬(Hexaphene)、 己芬衍生物、稠六苯(hexacene )、稠六笨衍生物、蔻 (coronene )、蔻衍生物、聯三萘(Trinaphthylene )、聯三 萘衍生物、庚芬(Heptaphene )、庚芬衍生物、稠七苯 (heptacene )、稠七苯衍生物、祐蒽(Pyranthrene )、花蒽 衍生物、辛芬(octaphene )、辛芬衍生物、稠八苯 (octacene)、稠八苯衍生物、壬芬(Nonaphene)、壬芬衍 生物、稠九苯(Nonacene )、稍九笨衍生物、莪(ovalene )、 莪衍生物、癸芬(decaphene )、癸芬衍生物、稠十苯 (decacene)、稍十苯衍生物等。 其中較佳的第2有機化合物為稠五苯及稠五苯衍生 13 323036 201202389 物。 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所具有的第2功能層之成膜方 法,可列舉如:使用第2功能層之成分的溶液,以旋轉塗 佈法、澆鑄法、微凹版塗佈法、凹版塗佈法、棒式塗佈法、 滚筒式塗佈法、線棒式塗佈法、浸鍍法、喷灑式塗佈法、 網版印刷法、柔版印刷法、平版印刷法、喷墨印刷法等塗 佈法成膜。 此外,第2功能層的膜厚,根據所用的材料其最佳值 亦不同,選擇使驅動電壓與發光效率在適度的值即可,至 少須具有不會產生針孔之厚度,若過厚則元件之驅動電壓 將提高故較不理想。該功能層的膜厚舉例為lnm至l#m, 較佳為2nm至500nm,更佳為5nm至200nm。 <電洞輸送層> 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所具有的電洞輸送層含有電 洞輸送材料。電洞輸送材料只要為可發揮電洞輸送功能的 有機化合物即無特別限制。有機化合物的具體例可列舉 如:聚乙烯咔唑或其衍生物、聚矽烷或其衍生物、側鏈或 主鏈具有芳香族胺之聚矽氧烷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芳 胺衍生物、芪衍生物、三苯二胺衍生物、聚苯胺或其衍生 物、聚噻吩或其衍生物、聚吼咯或其衍生物、聚芳胺或其 衍生物、聚對苯乙烯(polyphenylene vinylene)或其衍生 物、聚第衍生物、具有芳香族胺殘基之高分子化合物及聚 (2,5-噻吩乙烯)或其衍生物。 有機化合物較佳為高分子化合物,例如聚合物。若有 14 323036 201202389 機化合物為高分子化合物,可使成膜性提升,係因有機發 光元件的發光性均一化之故。例如,有機化合物之聚苯乙 烯換算數目平均分子量為10000以上,較佳為3.OxlO4至 5.0xl05,更佳為6.0xl04至1.2xl05。此外,有機化合物之 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OxlO4以上,較佳為5.0 xlO4至l.OxlO6,更佳為l.OxlO5至6·0χ105之聚合物。 具體來說,該電洞輸送材料可舉例如日本特開昭 63-70257號公報、同63-175860號公報、日本特開平 2-135359號公報、同2-135361號公報、同2-209988號公 報、同3-37992號公報、同3-152184號公報所記載者。 這些當中,電洞輸送性有機化合物之較佳者為:聚乙 烯咔唑或其衍生物、聚矽烷或其衍生物、側鏈或主鏈具有 芳香族胺化合物基之聚矽氧烷衍生物、聚苯胺或其衍生 物、聚噻吩或其衍生物、聚苐衍生物、具有芳香族胺殘基 之高分子化合物、聚對苯乙烯或其衍生物及聚(2,5-噻吩 乙烯)或其衍生物等高分子電洞輸送材料,更佳者為:聚 乙烯咔唑或其衍生物、聚矽烷或其衍生物、側鏈或主鏈具 有芳香族胺之聚矽氧烷衍生物、聚葬衍生物、具有芳香族 胺殘基之高分子化合物。電洞輸送性有機化合物為低分子 時,較佳者為分散在高分子黏合劑中而使用。 聚乙烯咔唑或其衍生物,可舉例如:以乙烯單體藉由 陽離子聚合或自由基聚合而獲得。 聚矽烷或其衍生物可舉例如化學評論(Chem. Rev.) 第89集,1359頁(1989年)、英國發明專利GB2300196 15 323036 201202389 號公開說财所記載之化合鱗。合成方法村使用這些 所記載之方法,特別適合用基平(Kipping)法。 聚石夕氧院或其衍生物,因石夕氧烧骨架構造幾乎沒有電 洞輸送性,故適合使用在側鏈或主鏈上具有上述低分子電 洞輸送材料之構造者。特別列舉如:在側鍵或主鍵上具有 電洞輸送性之芳香族胺者。 電洞輸送性有機化合物之較佳者為具有上述式(〇 戶:表示之g二基之聚合物。其與縮合環或具有複數的芳香 裱之有機化合物相接觸作為有機發光元件之電洞輸送層 時’可提升電洞;主入效率,係因驅動時的電流密度增大之 故。 式(1)中,從有機化合物的溶解性來看,可具有芳 基、1價雜環基之取代基的較佳者為烷基、烷氧基、芳基, 更佳者為烷基。烷基可列舉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 基、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第二丁基、戊基、己基、 庚基、辛基等。烧氧基可列舉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 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三丁氧基、第二丁 氧基、戊氧基、己氧基、戊氧基、己氧基等。芳基可列舉 如:苯基、萘基等,丨價雜環基可列舉如:吡啶基等,這 些基可具有取代基。 較佳的第二基之具體例係如以下所示。 323036 16 201202389
其中特別佳的電洞輸送性有機化合物,為含有上述i 二基與芳香族三級胺化合物之構造作為重複單元之聚合 物,例如聚芳胺系聚合物。 含芳香族三級胺化合物的構造之重複單元,可列舉 如:上述式(2)所表示之重複單元。 式(2)中,芳香環上的氫原子可由鹵素原子、烷基、 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烷基、芳烷 氧基、芳烷硫基、烯基、炔基、芳烯基、芳炔基、醯基、 醯氧基、醯胺基、醯亞胺基、亞胺殘基、取代胺基、取代 矽基、取代矽氧基、取代矽硫基、取代矽胺基、氰基、硝 基、1價雜環基、雜芳氧基、雜芳硫基、烷氧羰基、芳氧 羰基、芳烷氧羰基、雜芳氧羰基及羧基中所選任一取代基 所取代。 此外,取代基亦可為乙烯基、乙炔基、丁烯基、具有 丙烯酸構造的基、具有丙烯酸酯構造的基、具有丙烯醯胺 構造的基、具有曱基丙烯酸構造的基、具有曱基丙烯酸酯 構造的基、具有甲基丙烯醯胺構造的基、具有乙烯醚構造 17 323036 201202389 的基、乙烯胺基、具有矽烷醇構造的基、具有小員環(例 如環丙烷、環丁烷、環氧基、氧雜環丁烷、二乙烯鲷、Jf 硫化物(episulfides)等)的基、具有内酯構造的基、具= 内醯胺構造的基、或具有矽氧烷衍生物之構造的基等之交 聯基。此外,除了上述的基以外,亦可利用可形成酯鍵或 醯胺鍵的基之組合(例如具有酯構造的基與胺基、具有= 構造的基與羥基等)等作為交聯基。 '、9 更且,Ar2中的碳原子與Ar3中的碳原子可直接鍵結, 或可介由一〇—、_s—等2價的基鍵結。 伸芳基可列舉如:伸苯基#,2 i賈雜環基可列舉如. π比咬二基等,這些基可具有取代基。 · 雜環基可列舉如:噻吩基、呋喃基、吡啶基等。 基:分二的溶解性之觀點來看,可具有伸芳 燒基id ?價雜環基之取代基的較佳者為: 基、乙土佳者為烷基。烷基可列舉如.·甲 :基、兩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其: 基、戊基、己基、庚基、辛A "第 甲氧基、辛基專。烷氧基可列舉如: 丁氧基、異丁氧基 戊氧基、己氧基、戊氧基、 丁氧基、第二丁氧基、 第三…丙乳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某' 己 氧基等
Ar1至 較佳為芳基
Ar4較佳為伸芳基, ,更佳為苯基。 更佳為伸苯基。Ar5至Ar7 323036 18 201202389 從易於單體合成進行的觀點來看,m及η較佳為〇。 式(2 )所表示的重複單元之具體例可列舉如··下述 之重複單元等。
-物==送層的方法並無限制’電洞輸送性有機化 舉如:與高分子黏合劑混合形成混 二= 方法。此外,電洞輸送性有機化 4為”子時’可列舉如:藉由其溶液而成膜之方法。 由溶液而成膜所使用之溶媒,只要為可溶解電 材料者即無❹m制,該溶媒可_如:三氣U、、 甲烧、二氯乙烧等氣系溶媒、四氫料等 笨、 二甲苯等芳錢烴溶媒、㈣、了嘴⑽、溶媒乙^ s曰、乙酸丁醋、乙二醇乙醚醋酸醋等醋系溶媒。 溶液的成膜方法可列舉如:旋轉塗佈法 凹版塗佈法、凹版塗佈法、棒式塗佈法、滾筒=、, 線棒式塗佈法、浸鍍法、_式塗佈法、網版刷^法柔 版印刷法、平版印刷法、噴騎刷法等之塗佈法。,、柔 323036 19 201202389 ""向刀子黏&劑之較佳者為不會極度阻礙電荷 輸送者,此外適合使用對可見光的吸收不強者。該高分子 黏合劑可列舉如:聚碳酸§旨、聚丙晞義、聚丙烯酸甲醋、 聚甲基丙烯酸甲醋、聚苯乙稀、聚氯乙稀、聚石夕氧烧等。 電洞輸送層賴厚,根據所㈣材料其最佳值亦不 同k擇使驅動電壓與發光效率在適度的值即可,至少須 ,有不會產生針孔之厚度,若過厚則元件之驅動 電壓將提 高故較不理想。該電洞輸送層的膜厚舉例為lnm至^m, 較佳為2nm至500nm,更佳為5nm至2〇〇nm。 <發光層> 本心明之有機發光元件所具有的發光層,其為含有可 發光之材料的層,此材料可藉由在陽極及陰極通以電流, 或藉由施加f壓而發光。此等發光層所使用之發光層材 料’只要為可由通以電流或施加電壓而發光的材料即無特 別限制,較佳為有機電致發光(EL)材料或無機EL材料。 此等有機EL材料,只要為可藉由通以電流而發光之 有機材料即可’並無特別限制’可適宜的使用週知的材料。 此等有機EL材料可列舉如:例如二苯乙烯聯苯系材料、 雙二曱笨硼基系材料、芪系材料、二^比咯二氰苯(DPDCB : dypyrril-dicyano-benzene)材料、苯并噁唑系材料、二苯乙 烯糸材料、叶 σ坐系材料、二苯並稠二萘(Dibenzochrysene ) 系材料、务胺系材料、祐取代寡β塞吩(0丨ig0thi〇phene)系 材料、對苯乙烯(PPV)寡聚物系材料、咔唑系材料、聚 第系材料。 20 323036 201202389 有機EL材料較佳為發光性高分子化合物,例如發光 性的聚合體。若有機EL材料為高分子化合物,可使成膜 性提升,係因有機發光元件的發光性均一化之故。例如, 發光性高分子化合物之聚苯乙烯換算數目平均分子量為 10000以上’較佳為5.〇χΐ〇4至ι.οχίο6,更佳為i 〇χ1〇5至 6.OxlO5。此外’發光性高分子化合物之聚苯乙烯換算重量 平均分子量為l.OxlO4以上,較佳為l.OxlO5至5 〇χ1〇6,更 佳為 4.0χ105 至 Ι.Οχίο6。 發光性高分子化合物之例如:WO97/09394、 W098/27136、W099/54385、WO00/22027、WO01/19834、 GB2340304A、GB2348316、US573636、US5741921、 US5777070、EP0707020、日本特開平 9-111233、日本特開 平10-324870、日本特開2000-80167、日本特開 2001-123156、特開 2004-168999、特開 2007-162009、有 機EL元件的開發與構成材料(CMC出版、2006)等所揭 示之聚苐、其衍生物及共聚合物、聚伸芳基、其衍生物及 共聚合物、聚伸芳基乙烯、其衍生物及共聚合物、芳香族 胺及其衍生物之(共)聚合物。 發光性高分子化合物較佳為具有上述式(1)所表示 之第二基的聚合物。更佳為式(1 )中之R1及R2為各自獨 立的烷基之二烷基苐系聚合物、式(i )中之R1及R2的任 一方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笨基,R1及R2的另一方為可具有 取代基之芳基(苯基除外)之苯第系聚合物、及式(1)中 的R1及R2為各自獨立之可具有取代基的苯基之二苯苐系 21 323036 201202389 聚合物。絲因這些聚合物之電子傳送功能優異。 其中較佳的發光性高分子化合物為具有上述式⑴ 7表示之S二基作為重複單元與上述式⑺所表示之重複 單元之聚合物。此係因藉由電子輸送功能優異的第二基盘 電洞輸送功能優異的胺構造,可提升發光層令之電子與電 洞的再結合機率,使發光效率提升。 上述聚合物之例係有(伸)苯二胺系聚合物、三苯胺系 聚合物及二苯胺系聚合物等。這些的構造藉以下做更具體 =說明。此外,以下之說明中,苯基、伸苯基、芳基㈣ 务基表示可具有取代基。 (i) (伸)笨二胺系聚合物 即式(2)中’ Ar2與Ar4之任一方為伸苯基,Ai>2與 Ai*4内之另一方為伸芳基(伸苯基除外),Arl與Αγ3為各自、 獨立之伸芳基,Ar5與Ar6與Ar7為各自獨立之芳基之上述 聚合物。 (ii) 三苯胺系聚合物 即式(2)中,Ar1與Ar2與Ar4全部為具有伸苯基之 j述聚合物、Ar2與Ar3之任一者為伸苯基,且Ar5為具有 笨基之上述聚合物、或Ar4為伸苯基,且Ar6與Ar7之任一 者為本基之上述聚合物。 (出)二苯胺系聚合物 即式(2)中,Ar1與Ar2與Ar4之任二者為伸苯基, 剩下為伸芳基(伸苯基以外)之上述聚合物、Ar2、Ar3與 Ar5之任二者,若在Ar2與Ar3為伸笨基,為苯基,所 323036 22 201202389 剩下為Ar2或Ar3時則為伸芳基(伸苯基以外),所剩下為 Ar5時則為芳基(苯基以外)之上述聚合物、此外,Ar4、 Ar6與Ar7之任二者,若在Ar4為伸苯基,Ar6與Ar7為苯 基,所剩下為A4時則為伸芳基(伸苯基以外),所剩下為 Ar6或Ar7時則為芳基(苯基以外)之上述聚合物。 此外,前述無機EL材料只要為施加電壓即可發光之 無機材料則無特別限制,可適宜地使用週知之材料,例如 可使用摻雜Mg之GaN、摻雜Μη之ZnS、摻雜Ce之SrS。 此外,發光層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制,可依目的之設計 而適宜地變更,較佳為10至200nm左右。若此等厚度未 達前述下限,則不會充分地產生電子與電洞的結合,且也 無法取得充分的輝度,另外也有使製造變得困難等傾向, 另一方面,若超出前述上限值,則所施加的電壓會有變高 的傾向。 <電子輸送層> 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可具有的電子輸送層,可使用 週知者,例如:°惡二π坐衍生物、蒽酿二曱院或其衍生物、 苯醌或其衍生物、萘醌或其衍生物、蒽醌或其衍生物、四 氰蒽醌二曱烷或其衍生物、苐酮衍生物、二苯二氰乙烯或 其衍生物、聯苯酿衍生物、8-經基喧琳或其衍生物之金屬 錯合物、聚啥琳或其衍生物、聚喧喔淋或其衍生物、聚苐 或其衍生物等。 具體可舉例如:日本特開昭63-70257號公報、同 63-175860號公報、日本特開平2-135359號公報、同 23 323036 201202389 2-135361號公報、同2_2〇9988號公報、同3 37992號公報、 同3-152184號公報所記載者等。 ,其中較佳為。惡二销生物、㈣或其衍生物、葱醒或 其街生物H經基啥淋或其衍生物之金屬錯合物、聚啥 琳或其衍生物、聚喧喔琳或其衍生物、聚第或其衍生物, 更佳為2- (4·聯苯基)-5_ (4_第三丁基苯基)-m。惡二 哇、苯酿、蒽酉昆、三(8_經基喧琳)銘、聚啥琳。 電子輸送層之成膜法並無特別限制,低分子電子輸送 材料可舉例如:以粉末之真空蒸鍍法,或以溶液或溶融狀 態而成膜的方法,高分子電子輸送材料可舉例如以溶液或 溶融狀態而成膜的方法。以溶液或溶融狀態而成膜時可併 用南分子黏合劑。 以溶液而成膜所使用之溶媒只要為可溶解電子輸送 材料及/或高分子黏合劑者即無特別限制。該溶媒可列舉 如.一氣曱院、一氣曱烧、二氣乙烧等氣系溶媒、四氫吱 喃等醚系溶媒、曱苯、二曱苯等芳香族烴溶媒、丙酮、丁 酮等酮系溶媒、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二醇乙醚醋酸酯 荨醋系溶媒。 以溶液或溶融狀態之成膜方法可使用旋轉塗佈法、澆 鑄法、微凹版塗佈法、凹版塗佈法、棒式塗佈法、滾筒式 塗佈法、線棒式塗佈法、浸鍍法、喷灑式塗佈法、網版印 刷法、柔版印刷法、平版印刷法、喷墨印刷法等塗佈法成 膜。 混合之高分子黏合劑,較佳者為不會極度阻礙電荷輸 323036 24 201202389 送者’此外適合使用對可見光的吸收不強者。該高分子黏 合劑可列舉如:聚(N-乙烯咔唑)、聚苯胺或其衍生物、 聚嗟吩或其衍生物、聚(對笨乙烯)或其衍生物、聚(2,5_ 嗟吩乙烯)或其衍生物、聚碳酸§旨、聚丙稀酸醋、聚丙稀 酸曱醋、聚甲基丙烯酸甲g旨、聚苯乙稀 '聚氯乙稀或聚石夕 氧烷等。 電子輸送層的膜厚,根據所用的材料其最佳值亦不 同,選擇使驅動電壓與發光致率在適度的值即可,至少須 ,有不會產生針孔之厚度’若過厚則元件之驅動電壓亦提 而故較不理想。該電子輸送層㈣厚舉例為lnm至^爪, 較佳為2nm至500nm,更佳為5nm至2〇〇nm。 <電子注入層> ,〜3例干可具有的電子注入層,可依 光層的種類而適宜地選擇最適當的材料,可列舉如:驗^ 屬、驗土金屬、含有驗金屬及驗土金屬中的—種以上之么 ^驗金屬或驗土金屬之氧化物、函化物、碳酸化物心 些物質的混合物等。驗金屬、驗金屬之氧化物、自^ 碳酸化物可列舉例如:鐘、鈉、鉀、 化鐘、氧化鈉、氟化納、氧化鉀 ::鐘, 铷、氧化铯、氟化鉋、碳酸鋰等。 ·’ 、齓化 金屬之氧化物、齒化物 舉:土金:、驗土 鋇,'氧化鎂、氟化鎮、氧化:了歹」舉例Hi 化鋇、氧化鳃、氟化鋇、碳酸鎂等二匕鈣、乳化鋇、氟 兩層以上之積層體構成,例如可列舉如·: 323036 25 201202389 注入層可以蒸鍍法、濺錢法、印刷法等形成。 電子注入層的膜厚較佳為lnm至丨以爪左右。 <電洞阻止層> •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可具有的電洞阻止層,可使用 =知者’可列舉如:B惡二嗤衍生物、g属二甲烧或其衍生 物:苯酿或其衍生物、魏或其衍生物、㈣或其衍生物、 四亂葱酿二甲烧或其衍生物、第酮衍生物、二苯二氛乙稀 或其衍生物、聯苯酿或其衍生物、或8_經基㈣或其衍生 物之金屬錯合物、聚啥琳或其衍生物、聚啥噪琳或其衍生 物、聚第或其衍生物等。電洞阻止層為具有阻止電洞的輸 送之功i的層。此外,電子注人層及/或電子輸送層具有阻 止電洞的輸送之功能時,這些層可兼為電洞阻止層。可以 藉由例如製作只有電洞電流流動的元件,而確認電洞阻止 層是否具有阻止電洞的輸送之功能。例如製作不具有電洞 阻止層,只流通電洞電流的元件,與在該元件插入電洞阻 止層所構成的元件,從具有電洞阻止層之元件其電流值的 減少’可確認電洞阻止層呈現阻止電洞的輸送之功能。 <陰極> 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所具有之陰極,其較佳者為電 子容易注入功函數小的發光層之材料。可使用例如:鐘、 鈉、鉀、铷、鎚、鈹、鎂、鈣、鳃、鋇、鋁、銃、鈒、鋅、 釔、銦、鈽、釤、銪、铽、镱等金屬、或兩個以上之上述 金屬的合金、或這些當卜個以上與金、銀、麵、銅、鐘、 欽、始、鎳、鶴、錫中之一個以上之合金、或石墨或是石 323036 26 201202389 墨層間化合物等。合金可舉例如:鎮銀合金、鎮銦合金、 鎮紹合金、铜銀合金、裡銘合金、链鎮合金、裡姻合金、 鈣鋁合金等。 陰極可為兩層以上之積層構造。積層構造可舉例為上 述之金屬、金屬氧化物、敗化物、這些之合金與铭、銀、 鉻等金屬之積層構造等。 陰極的膜厚可考慮導電度與耐久性做適宜的選擇,例 如10nm至10 // m,較佳為20nm至1 // m,更佳為50nm 至 500nm。 陰極的製作方法可列舉如:真空蒸鍍法、濺鍍法、或 金屬薄膜進行熱壓接合之積層法等。 3. 元件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有機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 藉由在基板上將各層照順序積層而製造。具體來說,藉由 在基板上設置陽極,在其上設置功能層、電洞輸送層等的 層,又在其上設置發光層,又在其上依其必要設置電子輸 送層、電子注入層等,復於其上積層陰極而製造。 4. 元件的用途 以本發明之方法所製造的有機發光元件,其用途無特 別限制,可用於照明用光源、看板用光源、背光用光源、 顯示器裝置、列印頭等中。顯示器裝置係使用週知之驅動 技術、驅動電路等,可選擇片段(segment)型、點矩陣(dot matrix )型等的構成。 [實施例] 27 323036 201202389 以下舉出實施例以對本發明做更詳細的說明,惟本發 明並不限定於此。 (數目平均分子量以及重量平均分子量) 關於聚合物之聚苯乙烯換算數目平均分子量及聚苯 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藉由GPC (島津製作所製 「LC-lOAvp」)求得聚苯乙烯換算數目平均分子量及重量 平均分子量。測定之聚合物係溶解在四氫呋喃中使濃度成 為0.5wt%,注入50//L至GPC。GPC之移動相係使用四 氫吱喃,以流速〇.6mL/min流動。管柱為將「TSKgel Super HM-H」(Tosoh 製)兩支與「TSKgel Super H2000」(Tosoh 製)一支串聯。檢測器係使用示差折射率偵檢器(島津製 作所製「RID-10A」)。 合成例1 (聚合物A (電洞輸送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在連接有戴氏冷凝器之燒瓶中,加入5.25g( 9.9mmol) 之下式
所表示之化合物1、4.55g ( 9.9mmol)之下式 28 323036 201202389
所表示之化合物2、0.91g之甲基三辛基銨氣化物(商 品名Aliquat 336 (註冊商標)、Sigma-Aldrich公司製)以 及69ml之曱苯,得到單體溶液。在氮氣環境下加熱單體 溶液,在80°C下加入醋酸鈀2mg及三(2-曱苯基)膦15mg。 在所得單體溶液中注入17.5重量%之碳酸鈉水溶液後,在 ll〇°C攪拌19小時。接著在其中加入溶解於曱笨1 6mi之 苯硼酸121mg,在105°C攪拌1小時。 有機層與水層分離後,在有機層中加入3〇〇ml甲苯。 將有機層以3重篁%醋酸水溶液4〇mi (兩回)、離子交換 水100ml ( —回)的順序洗淨,與水層分離。在有機層加 入N.N-二乙二硫胺基曱酸鈉三水合物〇.44g、曱笨12瓜卜 在65°C攪拌4小時。 將所得之反應生成物之曱苯溶液通過預先以甲苯通 液之石夕膠/氧化銘管柱,所得溶液滴入·mi曱醇而產生
聚合物A之聚苯乙烯換算之數目 以下稱為「聚合物A」)6.33g。 -數目平均分子量Μη為8·8χ 323036 29 201202389 1〇4’聚笨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32χΐ〇5 此外#所準備之原料,可推測此聚 (莫爾比)之式
所表示之重複單元。 合成例2 (聚合物B (發光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在連接有戴氏冷凝器之2〇〇mL分離式燒瓶中加入9,9-二辛基荞-2,7-二硼酸乙二醇酯3 18g (6.0mm〇i)、9,9-二辛 基-2,7-二溴荞 3.06g( 5.4mmol)、N,N,-二(4-溴苯基)-N,N,-二(2,6-二溴-4-第三 丁基苯)·14·苯二胺 〇.44g( 〇.6mmol)、 甲基三辛基銨氣化物(商品名AHqUat 336 (註冊商標)、
Sigma-Aldrich公司製)〇.82g及曱苯60ml。在氮氣環境下 加入4.2mg之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鈀,加熱至8yc。在所 30 323036 201202389 得溶液中滴入Π.5重量%碳酸鈉水溶液16.3mL,同時加 熱至l〇5°C之後,攪拌! 5小時。接著加入苯硼酸〇 74g及 双(三笨基膦)二氣化鈀4.2mg及曱苯30mL,在l〇5°C攪拌 17小時。 所得之溶液除去水層後,加入N.N-二乙二硫胺基甲酸 鋼一水合物3.65g、離子交換水36mL,在85°C搜拌2小時。 有機層與水層分離之後,將有機層以離子交換水80mL(兩 回)、3重量%醋酸水溶液80mL(兩回)、離子交換水8〇mL (兩回)的順序洗淨。 ,有機層滴入甲醇930mL·使聚合物沉澱,將沉澱物過濾 後乾燥知'到固體。將此固體溶解在190mL·甲苯中,並通過
預先以甲笨通液之矽膠/氧化鋁管柱,再將溶液滴入930mL 醇中使聚合物沉澱,過濾沉澱物後乾燥,得到4.17g之 下式所表示之聚合物B。
2此5聚合物B之聚笨乙烯換算之數目平均分子量Μη為 χ1〇,聚笨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Μ 7上1〇5。 貫施例1 31 323036 201202389 (有機發光元件1的製造) 第1圖為呈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墊態之有機EL元件的 構造之示意剖面圖。 將電子接受性化合物之2,3,5,7-四氟-7,7,8,8-四氰基苯 醌二曱烷溶於乙腈溶媒中使為重量濃度1%,即完成有機 化合物溶液1的製作。此外,將具有縮合環的化合物之稠 五苯溶解於四氫呋喃溶媒中使為重量濃度0.5%,即完成 有機化合物溶液2的製作。 在玻璃基板11上以滅鑛法鑛上厚度150nm之ITO膜 作為陽極12。在其ITO膜上,將有機化合物1以旋轉塗佈 法塗佈形成有機膜,在大氣環境下,將該有機膜以200°C、 10分鐘熱處理,而完成電洞注入層之第1功能層13的製 作。接著在第1功能層上,將有機化合物2以旋轉塗佈法 塗佈形成有機膜,在氮氣環境下,將該有機膜以150°C、 10分鐘熱處理,而完成電洞輸送層之第2功能層14的製 作。接著,將聚合物A溶解在二曱苯溶媒中形成濃度0.8 重量%之聚合物A的溶液,在第2功能層上將該溶液以旋 轉塗佈法塗佈形成厚度20nm之有機膜。之後在氮氣環境 下,在加熱板上將該有機膜以180°C、60分鐘熱處理,而 完成含聚合物A之電洞輸送層15的製作。 接著,將聚合物B溶解在二曱苯溶媒中形成濃度1.5 重量%之聚合物B的溶液,在含聚合物A之電洞輸送層上 將該溶液以旋轉塗佈法塗佈形成厚度80nm之有機膜。將 該有機膜在氮氣環境下,130°C乾燥10分鐘,而完成含聚 32 323036 201202389 合物B之發光層16的製作。之後蒸鑛約5nm厚度的鋇作 為第1陰極層17,接著蒸鍍約80nm厚度的鋁作為第2陰 極層18,而形成兩層構造之陰極19。此外,在真空度到達 lxl(T4Pa以下後開始金屬的蒸鍍。所得之有機發光元件稱 為「有機發光元件1」。 將所得之有機發光元件1施加電壓,在施加8V時之 電流密度為88.4mA/cm2。 比較例1 (有機發光元件2的製造) 不形成第1功能層及第2功能層,而在ITO膜與含聚 合物A之電洞輸送層間,將聚(伸乙基二氧噻吩)/聚苯乙 烯磺酸之溶液(拜耳、商品名:AI4083 )(以下稱為 「AI4083」)以旋轉塗佈法塗佈形成厚度65nm之有機膜, 將該有機膜在加熱板上以200°C乾燥10分鐘而成膜,其他 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製作有機發光元件。所得之有機發光 元件稱為「有機發光元件2」。 將所得之有機發光元件2施加電壓,在施加8V時之 電流密度為13.8mA/cm2。 比較例2 (有機發光元件3的製造) 除了不形成第2功能層,以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 有機發光元件。所得之有機發光元件稱為「有機發光元件 3」。 將所得之有機發光元件3施加電壓,在施加8V時之 33 323036 201202389 電流密度為13.7mA/cm2。 (電流密度之比較) 將有機發光元件1、2及3施加電壓時,有機發光元 件1的電流密度與有機發光元件2及3的電流密度相比約 為6.5倍。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示意性表示本發明—實施型態之有機電致發光 兀件(有機EL元件)之構造的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1 破璃基板 12 %極 13 第1功能層 14 第2功能層 15 電洞輸送層 16 發光層 17 第1陰極層 18 第2陰極層 19 陰極 323036 34

Claims (1)

  1. 201202389 七、申請專利範圍: 】·一種有機發光元件,係具有陽極與陰極,在 陰極之間具有含發紐有機化合物之發 = 開始依序具有含第二 =輸送層,該第丨_化合㈣料接纽 j 物,該第2有機—具有縮合環或三個以上 環之有機化合物。 方骨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之有機發光元件,其 述第2有機化合物具有四個以上苯環所縮合之縮合環。 3· 一種有機發光元件,具有陽極與陰極,在該陽極與該陰 極之間具有含發光性有機化合物之發光層,該陽極與該 發光層之間從陽極側開始依序具有含第i有機化合物 之第1功能層及含第2有機化合物之第2功能層,該第 i有機化合物為電子接受性有機化合物,該第2有機化 合物為具有四個以上苯環所縮合之縮合環之有機化合 物。 4·如申請專·圍第丨項至第3項中任—項所述之有機發 .光7〇件,其中,電子接受性有機化合物具有氰基、鹵基 或硝基。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有機發 光元件’其中’電子接受性有機化合物為醌衍生物。 6·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有機發 光元件’其中,第2有機化合物為稠五苯。 323036 1 201202389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 光元件,其t mi 貞令任—項所述之有機發 化合物。、發光性有機化合物為發光性高分子 8‘ ㈣1J^2項所叙有機發光元件, 二送層包含高分子化合物,而該高分子 之式⑴所表示之重複單元與式⑺所表示
    可具有取 [式中’R1及R2彼此相同或相異,表示烧基 代基之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丨價雜環基] Ar1—N· Ar4 Ar6—NT7 •Ar2—Ν Ar5 Ar3· η m [式中’ Ar1、Ar2、ΑιΊ Ar4彼此相同或相異,表示可 具有取代基之伸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2價雜環基; Ar5、Ar6及V》示可具有取代基之芳基或可具有取代 基之1價雜環基;η及m為相同或相異,表示〇或丄; 323036 2 201202389 η為0時,Ar1所含之碳原子與Ar3所含之碳原子可直接 鍵結或介由氧原子或硫原子鍵結]。 323036
TW100113665A 2010-04-20 2011-04-20 Organic light emitting element TW201202389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96728 2010-04-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2389A true TW201202389A (en) 2012-01-16

Family

ID=44834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3665A TW201202389A (en) 2010-04-20 2011-04-20 Organic light emitting element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92907A1 (zh)
EP (1) EP2562838A1 (zh)
JP (1) JP4832605B2 (zh)
KR (1) KR20130054276A (zh)
CN (1) CN102859739A (zh)
TW (1) TW201202389A (zh)
WO (1) WO20111326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5126B2 (ja) * 2014-12-17 2019-01-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有機el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66109B1 (ja) * 2018-12-12 2019-08-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素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636A (en) 1896-12-22 Car-truck
JPS6372665A (ja) 1986-09-12 1988-04-02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電荷輸送材料の製造方法
JPS63175860A (ja) 1987-01-16 1988-07-20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651237B2 (ja) 1989-02-10 1997-09-1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薄膜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H02135359A (ja) 1988-11-16 1990-05-24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2135361A (ja) 1988-11-16 1990-05-24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337992A (ja) 1989-07-04 1991-02-19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JPH03152184A (ja) 1989-11-08 1991-06-28 Nec Corp 有機薄膜el素子
JPH07106066A (ja) * 1993-09-30 1995-04-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DE4436773A1 (de) 1994-10-14 1996-04-18 Hoechst Ag Konjugierte Polymere mit Spirozentren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Elektrolumineszenzmaterialien
DE4442052A1 (de) 1994-11-25 1996-05-30 Hoechst Ag Konjugierte Polymere mit Hetero-Spiroatomen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Elektrolumineszenzmaterialien
US5830972A (en) 1995-04-10 1998-11-03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Polysilane, its production process and starting materials therefor
WO1997009394A1 (de) 1995-09-04 1997-03-13 Hoechst Research & Technology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Polymere mit triarylamin-einheiten als elektrolumineszenzmaterialien
JP3760491B2 (ja) 1995-10-16 2006-03-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高分子蛍光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DE19652261A1 (de) 1996-12-16 1998-06-18 Hoechst Ag Arylsubstituierte Poly(p-arylenvinylen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in Elektroluminszenzbauelementen
US6309763B1 (en) 1997-05-21 2001-10-30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Fluorene-containing polymers and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therefrom
JPH10324870A (ja) 1997-05-23 1998-12-08 Sumitomo Chem Co Ltd 高分子蛍光体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4366727B2 (ja) 1997-07-22 2009-11-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正孔輸送性高分子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5777070A (en) 1997-10-23 1998-07-07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Process for preparing conjugated polymers
GB2340304A (en) 1998-08-21 2000-02-16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Organic light emitters
DE19846768A1 (de) 1998-10-10 2000-04-20 Aventis Res & Tech Gmbh & Co Konjugierte Polymere enthaltend 2,7-Fluorenyleinheiten mit verbesserten Eigenschaften
JP2000252077A (ja) * 1999-02-26 2000-09-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GB2348316A (en) 1999-03-26 2000-09-27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Organic opto-electronic device
JP2001021104A (ja) 1999-07-08 2001-01-26 Miura Co Ltd ボイラの運転方法
TW484341B (en) 1999-08-03 2002-04-21 Sumitomo Chemical Co Polymeric fluorescent substance and polyme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U7432400A (en) 1999-09-16 2001-04-17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imited Preparation of benzenediboronic acid via a disilylated aryl-intermediate
GB0109108D0 (en) * 2001-04-11 2001-05-30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Polymer, its preparation and uses
JP4461762B2 (ja) 2002-10-30 2010-05-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高分子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発光素子
TWI365218B (en) * 2003-11-17 2012-06-01 Sumitomo Chemical Co Conjugated oligomers or polymers based on crosslinkable arylamine compounds
US7935433B2 (en) * 2003-12-25 2011-05-03 Fujifilm Corporation Organic EL element, organic EL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 element,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 element
US7358538B2 (en) * 2004-10-28 2008-04-15 Zheng-Hong Lu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multiple hole injection layers containing fullerene
JP4972728B2 (ja) * 2005-08-30 2012-07-1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有機材料層形成方法
US7358526B2 (en) * 2005-09-28 2008-04-15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OLED separating structures
TW200721478A (en) * 2005-10-14 2007-06-01 Pioneer Corp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5217153B2 (ja) 2005-11-18 2013-06-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高分子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発光素子
JP4673279B2 (ja) * 2005-12-20 2011-04-20 三星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會社 有機発光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741098B1 (ko) * 2005-12-20 2007-07-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9021104A (ja) * 2007-07-12 2009-01-2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有機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WO2009084078A1 (ja) * 2007-12-27 2011-05-1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有機半導体素子、有機太陽電池及び表示パネ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62838A1 (en) 2013-02-27
KR20130054276A (ko) 2013-05-24
WO2011132698A1 (ja) 2011-10-27
JP2011243967A (ja) 2011-12-01
JP4832605B2 (ja) 2011-12-07
US20130092907A1 (en) 2013-04-18
CN102859739A (zh) 201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6689B (zh) 積層構造體
JP5197911B2 (ja) 三環アリールアミンモノマー及びポリマー及びそのデバイス
TWI441896B (zh) 高分子化合物、發光材料,及發光元件
TWI465478B (zh) 新穎聚合物
TWI535758B (zh) 高分子發光元件
TW201008975A (en) Copolymer and high polymer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479007B (zh) 發光材料、印墨組成物、薄膜、發光元件及發光元件之製造方法
JPH10324870A (ja) 高分子蛍光体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WO2006137434A1 (ja) 高分子材料及び高分子発光素子
JP2009520864A (ja) アリールアミンポリマー
JP5516317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TW200825116A (en) Polymer compound and polymer illumination element
CN102137912A (zh) 发蓝光材料
TWI441897B (zh) 有機發光元件
TW201213383A (en) Polymer light-emitting element
TW201431853A (zh) 電子傳輸材料及有機發光元件
JP2012500886A (ja) 発光性の材料およびデバイス
JP2008056910A (ja) 高分子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発光素子
CN102395646A (zh) 有机发光材料和器件
JP2011057978A (ja) 高分子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131892A (zh) 电致发光材料和光学器件
JP5322091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重合体、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TW201202388A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element
JP2012530158A (ja)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oled)用のピレン系ポリマー
JP3817957B2 (ja) 有機蛍光材料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