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26277A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26277A
TW201026277A TW98131586A TW98131586A TW201026277A TW 201026277 A TW201026277 A TW 201026277A TW 98131586 A TW98131586 A TW 98131586A TW 98131586 A TW98131586 A TW 98131586A TW 201026277 A TW201026277 A TW 2010262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cleaner
inner casing
cover member
wall portion
electric vacuu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31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77043B (zh
Inventor
Keiichi Fujimori
Takashi Fukumura
Hideyuki Harada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026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6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70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7043B/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Description

201026277 v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將電動送風機彈性支撐著的電動吸塵器 【先前技術】 電動吸塵器因爲生活型態多樣化、夜間使用吸塵器的 Φ 人増加,因此有被要求降低電動吸塵器的噪音之傾向。降 低噪音之對策,已提案有利用內殼體(防音室)覆蓋電動 送風機,並且在內殼體内利用壓縮線圈彈簧支撐,進而藉 由彈性體將內殼體支撐在吸塵器本體之技術(例如,參照 專利文獻1 )。 又’從內殼體排出藉由電動送風機所吸引的空氣時之 開口部係被設在電動送風機之下側時,會有電動送風機的 重心位置變高’吸塵器容易翻倒之問題。因此,已提案有 φ 將內殼體的開口部設在電動送風機的上部之技術(例如, 參照專利文獻2 )。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3864660號公報(第3圖)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79903號公報(段落0018、 第4圖) 【發明內容】 但是’專利文獻1記載的電動吸塵器,若於透過彈性 體使內殻體的下部支撐在吸塵器本體時,當受到來自吸塵 -5- 201026277 器本體外部的強力衝撃時,會有內殻體内的電動送風機位 置偏離、送風路之氣密性降低、吸入力降低之問題。 又,爲了避免捲起地面之塵埃等,而期望將從吸塵器 本體被排出的排氣口設在較高之位置。但是,將排氣□設 在較高之位置的情形下,如專利文獻2記載的電動吸塵器 ,若將殼體排出口設在內殼體的上部,則開口部和設在吸 塵器本體的排氣口之距離變短,從電動送風機的音源產生 之噪音直接從排氣口被排出,會有噪音變大之問題。此外 ^ ,若將殼體排出口設在內殼體的下部,可使音源和排氣口 之距離變長,但是電動送風機的重心位置變高,會有如前 述之吸塵器本體容易翻倒的問題。 本發明係爲了解決前述以往之問題者,其課題在於提 供在內殼體内電動送風機不會有位置偏離的情形,且可提 高靜音性之電動吸塵器。 本發明係一種電動吸塵器,具備:內殻體,用於收容 電動送風機,且將被吸引的排氣經由設在上部的殼體排出 @ 口予以排出;吸塵器本體,係透過彈性支撐構件支撐前述 內殼體;及排氣口,係設在前述殼體排出口上部,用於將 前述排氣排出至前述吸塵器本體外部;其特徴爲:具有蓋 構件,係覆蓋前述殼體排出口上部,且形成有導引路,該 導引路係將來自前述殼體排出口的排氣朝向前述內殼體下 方引導,前述蓋構件係構成透過彈性構件被安裝在前述內 殼體,且被固定在前述吸塵器本體。 本發明之電動吸塵器係於內殼體内電動送風機不會有 -6- 201026277 位置偏離的情形,且可提高靜音性。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式説明本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 第1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未使用狀態的電動吸塵器 之外觀圖。此外,第1圖係從軟管4取下前端之延長管3 ’ 使吸塵器本體2豎立於地面Y,予以收納時的狀態。 φ 本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1,係於連接在吸塵器本體2 的軟管4被捲繞在吸塵器本體2的周圍且安裝在軟管4的前 端之夾頭5被卡止在軟管4的基端部之狀態下被收納。又, 在吸塵器本體2和軟管4的連接部分,設有可以用手把持的 小型之手把6。此外,以下例舉紙袋式電動吸塵器進行説 明,但也可適用於氣旋(Cyclone )式電動吸塵器。 又,電動吸塵器1,係於吸塵器本體2的後側(圖示下 側),將弓型形狀的運搬用之大型的手把7轉動自如地支 0 撐在吸塵器本體2的上部,並且設有捲取電源線之按鈕8, 於要將電源線91 (參照第8圖)收納在吸塵器本體2内時押 壓操作按該鈕8。又,電動吸塵器1,係於吸塵器本體2的 前部(圖示上側),將蓋體9轉動自如設在吸塵器本體2, 該蓋體9覆蓋集塵室2a (參照第3圖),且進行紙袋之裝卸 時被開閉。此外,第3圖中省略紙袋之樹脂。 第2圖係從斜右後方看電動吸塵器時之外觀立體圖。 如第2圖所顯示,吸塵器本體2具有下殼體21、上殼體22、 側面蓋23、24。又,在上殼體22形成有排氣口 25,其係從 201026277 地面跨至較高之位置、從後面跨至左右側面,用於排出排 氣。該排氣口 25係構成爲並排設置著複數縱長細縫狀之貫 通孔2 5 a並朝向斜上方,且朝内側彎曲。 又,吸塵器本體2,係將車輪(後輪)W1轉動自如地 支撐在下殼體21的右側和側面蓋23之間,將車輪(後輪) W2轉動自如地支撐在下殼體2 1的左側和側面蓋24之間。 又,各車輪Wl、W2係構成爲車輪Wl、W2周圍的一部分從 吸塵器本體2露出並突出在下殻體2 1和側面蓋23、24之間 。又,在下殻體21的集塵室2 a側的下面設有車輪(前輪) W3,其係可轉動且車輪的方向爲可改變(參照第7、8圖 )° 又’在下殼體21的後面形成有支撐部27,其係在車輪 Wl、W2和排氣口 25之間朝向外側突出。藉此,如第1圖豎 起並收納吸塵器本體2時,以3點支撐著該支撐部27和車輪 Wl、W2,避免吸塵器本體2翻倒。 第3圖係顯示電動吸塵器内部之分解立體圖。如第3圖 所顯示’電動吸塵器1係由以下構件所構成:收容有電動 送風機1〇(參照第7圖)的內殼體30'壓縮線圈彈簧(彈 性支撐構件)40、40、過濾器構件50、防震材(彈性構件 )60、蓋構件70、放電電極80(參照第7圖)、控制基板 100、電動機控制基板11〇(參照第7、8圖)等。 內殻體30具有由合成樹脂等形成爲大致圓筒狀之圓筒 部3 〇s,該圓筒部30s的内部收容著後述之電動送風機1〇。 又’內殻體30係分別在前面形成有吸氣口 3〇a及在上部形 201026277 成有殼體排出口 30b,該吸氣口 30 a係用於吸引來自集塵室 2a的排氣(參照第7圖),該殻體排出口 30b係用於從吸氣 口 30a排出被吸引的排氣(參照第7、8圖),且該內殼體 3〇係於後部形成有大致長方形狀的腕部30c、30d,其係朝 後方突出且隔著間隔位於左右方向。又,在腕部30c、30d 的前端部下面,形成有圓形凹狀的支撐孔30cl、30dl。又 ’在內殼體30的圓筒部30s設有橡膠等彈性材所形成的支 φ 撐構件31,其係覆蓋該圓筒部30s之前端部周圍全體和除 了吸氣口 30a以外之前面(參照第7圖)。 又’內殼體3〇係藉由壓縮線圈彈簧40、40而被彈性支 撐在吸塵器本體2内。亦即,壓縮線圈彈簧40、40係其上 側之一端插入於腕部30c、30d的支撐孔30cl、30dl,而下 側之另一端外插於被形成爲突出在吸塵器本體2内部的底 面2b之支撐突起2c、2d,內殼體30的後部被彈性支撐在吸 塵器本體2。此外,內殻體30的前部係支撐構件31的下面 φ 部抵接在吸麈器本體2,藉此彈性支撐著內殻體30的前部 。因而,來自內殼體30内部的電動送風機10之震動,係形 成被支撐構件31及線圈彈簧40、40吸收。又,支撐構件31 的前面部係抵接於形成在內殼體3 0側和集塵室2 a側的間隔 壁之連通孔2e之周緣部(參照第7圖),藉此使通過連通 孔2e之所有的排氣,從吸氣口 30a被取入內殻體30内。 此外,雖然未圖示,但電動送風機10(參照第7圖) 係於金屬製電動機殻體内收容有風扇及電動機,風扇係構 成爲朝向前方並且連接設在後側之電動機輸出軸。從集塵 -9 - 201026277 室2a透過吸氣口 30a被吸引的排氣,係從設在電動機殼體 的吐出口(不圖示)被吐出至內殻體30内。 又,內殼體30的殼體排出口 3 Ob係構成爲具有大致四 角形狀之開口,且各邊部朝向前後左右。又,殼體排出口 3 〇b係傾斜成前側之位置較後側高。 如第3圖所顯示,過濾器構件50係由例如ULPA過濾器 (Ultra Low Penetration Air Filter)或 HEPA 過 '濾器(
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 )等被折疊成皴摺狀 之過濾器51、和大致四角形狀之框體52所構成,在框體52 之内側全體構成配設有過濾器51。在框體52之外周面,如 第7圖所顯示,涵蓋周方向全體形成有鍔部52a,鍔部52a 的下面係抵接在殻體排出口 30b的開口緣部(參照第7圖) ,鍔部52a的上面係抵接在後述之防震材60的下端部。此 外,框體52也可構成爲圓形、多角形等形狀。 此外,過濾器51係例如由3層構造所構成,最内層( 上游層)係塗布有抗菌劑之層、中間層係由帶負電之不織 φ 布所構成之層、最外層(下游層)係由用於賦予強度之骨 材所構成之層。又,過濾器構件50係透過接合劑等被安裝 成可保持過濾器51和框體52之隙間的氣密性,亦即來自電 動送風機10的排氣可全部通過過濾器構件50。又,框體52 係透過複數之螺絲S1而裝卸自如地被安裝在內殼體30之預 定螺絲孔。 如第3圖所顯示,防震材60係由橡膠等可吸收震動的 彈性材料所形成’其係形成爲四角框狀,且被安裝成嵌合 -10- 201026277 在過濾器構件的框體52之外周壁面。 如第3圖至第6圖所顯示,蓋構件70係構成由合成樹脂 等所形成,且覆蓋設在內殼體3 0上部的過濾器構件50上部 及側面全體。第4圖係顯示組裝後的電動吸塵器内部之立 體圖,第5圖係從上面看蓋構件時之俯視圖,第6圖係從内 側看蓋構件時之立體圖。 蓋構件70係分別具有形成山型形狀之頂壁部70a、頂 φ 壁部70a的前端邊部朝下方延伸之側壁部70b、後端邊部朝 下方延伸之側壁部70c、左右邊部朝下方延伸之側壁部70d 、70e。又,側壁部70c係比側壁部70b朝下方延伸更長地 形成,側壁部70e係比側壁部70d朝下方延伸更長地形成。 如第5圖所顯示,蓋構件70係從上面看來呈大致四角 形狀,且一體形成有固定在吸塵器本體2所需用的固定部 70f、70g、70h。固定部70f、70g係各自朝前方突出形成, 在前端形成有螺絲插通孔7〇fl、70gl。固定部70h係與側 ❹ 壁部70c—體形成有螺絲插通孔70hl。 如第6圖所顯示,在蓋構件7 0的内側之頂壁部7 0 a和側 壁部70e的角部,一體形成有複數板狀之肋70il、70i2、 70i3、70i4。該肋 70il、70i2、70i3、70i4係各自之各個面 朝向前後方向,且彼此隔開間隔被配置在前後方向。又, 自前側跨至後側之肋70il、70i2、70i3、70i4,係形成爲 各自之上下方向的長度逐漸地變長,在從上部朝向下部之 途中,形成有有寬度變窄的缺口部7〇i5。 如第3圖所顯示,蓋構件70係藉由在螺絲插通孔70fl -11 - 201026277 、70gl、70hl (參照第6圖)分別插通螺絲S2,且螺合在 形成於吸塵器本體2的突起2f、2g、2h之方式,將蓋構件 70固定於吸塵器本體2(參照第3圖)。藉此,如第4圖所 顯示,蓋構件70係安裝成位於後側的側壁部70c (參照第3 圖)可深入吸塵器本體2和內殻體3 0之間。 第7圖係第1圖A-A線剖視圖,第8圖係第1圖B-B線剖 視圖。此外,第7圖及第8圖中,排氣之氣流係以黑色粗實 線圖示。 φ 如第7圖所顯示,蓋構件7 0,係位於後側之防震材6 0 的周面和間隔壁部7 0j面接觸而閉塞與過濾器構件50之間 ,並且彈性支撐著內殼體30。但是’蓋構件7〇的後部係透 過形成在間隔壁部7 〇j的上部之連通口 70s,而與內殻體3〇 的外部連通。又,蓋構件7〇係藉由位於前側的防震材60的 上端緣部60a抵接在頂壁部70a之方式’閉塞過濾器構件50 前側的流路,並且彈性支撐著內殼體3 〇。 如第8圖所顯示,蓋構件70 ’係位於右側之防震材60 Θ 的周面和側壁部7〇d的內面面接觸而閉塞’並且彈性支撐 著內殼體30。又,蓋構件70係藉由位於左側之防震材60的 周面抵接在肋70il、70i2、70i3、70i4的各缺口部70i5(參 照第6圖)之方式,而彈性支撐著內殼體30。但是’蓋構 件70的左側部,係透過側壁部7〇b和肋70il之間、肋70il和 肋70i2之間、肋70i2和肋70i3之間、肋70i3和肋70i4之間' 肋70i4和間隔壁部70j之間,而與內殼體30的外部連通。 如第7圖所顯示,放電電極80係設在閉鎖空間Q ’該閉 -12- 201026277 鎖空間Q係形成在電動送風機10的吐出口(不圖示)和過 濾器構件50之間。又’放電電極80係將刷子狀電極和板狀 電極配置在左右方向且距離預定間隔所構成。此外,爲了 使排氣不直接接觸放電電極80,而構成不圖示之遮蔽板位 於放電電極80之下部。 又,放電電極80係刷子狀電極及板狀電極各自連接引 線(不圖示),各引線係透過密封構件等,以不損及氣密 φ 性之方式被拉出至內殼體30的外側。因此,藉由電動送風 機10從內殼體30的吸氣口 30a被吸引的排氣,.係形成全部 通過過濾器構件50被排出至內殼體30的外側。此外,放電 電極80係連接高電壓產生裝置(不圖示),該高電壓產生 裝置係透過前述引線而被設在內殼體30的外側。高電壓產 生裝置係藉由螺止在吸塵器本體2等而被固定。 如第8圖所顯示,軟線捲軸90係並設在內殻體30的左 側,以左右方向爲轉動軸的方式將捲繞著電源線91的捲軸 φ 支撐在吸塵器本體2。 如第7圖所顯示,控制基板1 00係主基板,例如以在使 用時使放電電極80產生高電壓的方式進行控制,且以在必 要時使垃圾丟棄燈等各種燈點燈的方式進行控制》此外, 第7圖中,省略設在基板上的元件之圖示(後述之電動機 控制基板1 1 0亦同樣)。又,控制基板1 〇〇係以沿著內殼體 3〇背面的方式縱向放置,且藉由螺絲等被固定在內殼體30 並使其位在腕部30c和腕部30d之間(參照第3圖)。 如第7圖及第8圖所顯示,電動機控制基板Π0係用於 -13- 201026277 控制電動送風機ι〇的電動機(不圖示)轉動之基板,具備 雙方向性半導體元件(亦稱爲三端雙向可控矽開關( TRIAC )等。進一步詳述之,利用雙方向性半導體元件改 變交流之相位角(相位控制)’使流到電動機的電流變化 而控制電動機之轉動。此外’該電動機控制基板110係沿 著內殼體30的底面水平地配置。 接著,主要參照第7圖及第8圖並説明本實施形態之電 動吸塵器1的作用及效果。 魯 如第7圖所顯示,藉由控制基板100及電動機控制基板 110之控制,驅動電動機使風扇轉動後,從安裝在延長管3 (參照第1圖)前端的吸口吸引塵埃,通過軟管4被取入集 塵室2a (參照第3、4圖)。通過裝設在集塵室2a的紙袋之 排氣,係通過連通孔2e,從形成在內殼體3 0前面的吸氣口 30a被吸入。被吸入內殻體30内的排氣在風扇間廻繞後流 到後方,通過電動機殼體和電動機之間的間隙,從吐出口 被排出至內殼體30内。 ◎ 然後,被排出至內殼體30内的排氣,係藉由過濾器51 去除該排氣所含的大致所有的塵埃。又,排氣所含的塵埃 原本即帶正電,因此藉由控制基板100之控制,透過高電 壓產生裝置將放電電極8 0設定在高電壓狀態後,從放電電 極80產生負電荷(負離子),帶正電的塵埃和帶正電的塵 埃與負電荷結合,變成帶正電狀態之更大的塵埃,而被過 濾器51捕集。亦即,藉由放電電極80透過負電荷使塵埃彼 此互相吸附而製作塵埃塊,可提高捕塵效率。如此地,藉 -14 - 201026277 由製作塵埃塊的方式,可提高過濾器51之捕塵效率。 再者,如前述,由於在過濾器51設有帶負電之層,因 此帶正電的塵埃容易吸附在過濾器51,可進一步提高捕塵 效率。再者,電動送風機10的吐出口和過濾器51之間,係 藉由內殼體30而成爲閉鎖空間Q,因此從吐出口被排出的 排氣係全部通過過濾器51,進一步提高捕塵效率。 然後,通過過濾器構件50的排氣,係朝向蓋構件70的 _ 頂壁部7〇a被排出。然後,朝向頂壁部70a被排出的排氣, 係透過連通口 70s,通過被形成在側壁部70c和間隔壁部70j 之間的導引路R1 (參照第7圖),且通過在側壁部70b和肋 7〇il之間、肋7〇il和肋70i2之間、肋70i2和肋70i3之間、肋 70i3和肋70i4之間、肋70i4和間隔壁部70j之間所構成的導 引路R2(參照第8圖),被排出至吸塵器本體2内。 本實施形態中,蓋構件70的頂壁部70a係形成爲凸狀 ,因此從過濾器構件50被排出的排氣一旦膨脹,且藉由通 〇 過導引路R1、R2的方式收縮,因此有作爲膨脹型消音裝置 之功能,可減少從電動送風機10產生的噪音。又,從導引 路R1被排出的排氣,係通過蓋構件70的側壁部70c和吸塵 器本體2的下殼體21之間並上昇,從排氣口 25的各貫通孔 25a被排出至吸塵器本體2的外部(參照第7圖)。又,從 過濾器構件50通過導引路R2被排出的排氣,係通過設在內 殼體30左鄰之軟線捲軸90内所形成的排氣通路(不圖示) ’從位於軟線捲軸90左側的排氣口 25被排出至吸麈器本體 2的外部。 -15- 201026277 且,電動吸塵器1係爲了防止震動,利用壓縮線圈彈 簧40、40等彈性支撐構件支撐著內殻體30。但是,電動吸 塵器1係以藉由電動送風機10產生負壓的方式,產生較高 的吸引力,因此當從高處落下、或強力衝撞壁面時等,被 施加來自外部之強力衝撃時,由於內殼體30内之電動送風 機10的位置偏離,而有負壓力降低、吸引力降低之虞。 因此,在以藉由壓縮線圈彈簧40、40支撐內殻體30的 方式所構成之本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1,係具有以下之 @ 特徴:其間夾著防震材60且以螺絲將蓋構件70固定在吸塵 器本體2的構成。藉此,由於內殻體30更強固地被彈性支 撐,因此可抑制內殼體3 0大幅度移動,假設從電動吸塵器 1的外部被施加強力衝撃,內殼體30内的電動送風機10也 不會大幅度移動。因此,即使是爲了防止震動,以壓縮線 圈彈簧40、40支撐內殼體30之構成,也不會使吸引力降低 。且,排氣之殼體排出口係位於電動送風機10的上側,因 此電動送風機1〇的重心不會變成過高,亦可防止吸塵器本 ◎ 體2容易翻倒。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1,由於設有蓋構 件70以覆蓋過濾器構件50的上部,因此從過濾器構件50 ( 殼體排出口 30b )被排出的排氣不會直接地從排氣口 25被 排出,而是透過導引路R1從位於上部的排氣口 25導引至較 遠的方向,因此可將從電動送風機10的噪音源至排氣口 25 之距離設定成較長,而可提高靜音性。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1,使從過濾器構 -16- 201026277 件5 0被排出的排氣,不是從右側的側壁部7 0d,而是從左 側的側壁部7〇e排出,因此從過濾器構件50被排出的排氣 不會從位於側壁部7〇d的右側之排氣口 25被排出,可從其 間夾著軟線捲軸90位於左側之排氣口 25排出,因此可將從 來自電動送風機10的噪音源至排氣口 25之距離設定成較長 ,而可提高靜音性。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經例舉在內殼體3 0的左側設有 φ 軟線捲軸90的情形進行了説明,但在內殼體3 0的右側設有 軟線捲軸90的情形,係與前述相反地,在接近軟線捲軸90 之側的側壁部裝設導引路即可。 又,本實施形態中,在蓋構件70形成有複數之肋7〇il 、70i2、70i3、70i4,因此不僅是形成導引路R2,還可提 高蓋構件70的強度。再者,藉由在肋70il、70i2、7 0i3、 7〇H形成缺口部70i5,使其抵接在防震材60的方式,可增 加支撐蓋構件70的支撐部,而可更強固地支撐內殼體30。 φ 再者,防震材60右側的周面係與蓋構件70的側壁部7〇d面 接觸而被支撐著,防震材60左側的周面係抵接在蓋構件70 的肋70il、70i2、70i3、70i4的缺口部70i5,因此對於對左 右方向之衝撃仍可穩定地支撐內殼體30。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藉由將間隔壁部7〇j設在蓋構 件70的方式,亦可提高蓋構件7〇之強度。且’由於使防震 材60面接觸且支撐在蓋構件70的間隔壁部7〇j,因此可更 穩定地支撐內殼體30。 此外,本發明並非受前述實施形態限定者’例如亦可 -17- 201026277 在蓋構件70的内壁或排氣通過的流路裝設吸音材等,以提 高靜音性。 又,亦可將安裝在控制基板100的發熱零件、高電壓 產生裝置,配置在導引路R1的出口,以使發熱零件或高電 壓產生裝置之冷却性提高。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未使用狀態的電動吸塵器 _ 之外觀圖。 第2圖係從斜右後方看電動吸塵器時之外觀立體圖。 第3圖係顯示電動吸塵器内部之分解立體圖。 第4圖係顯示組裝後的電動吸塵器内部之立體圖。 第5圖係從上面看蓋構件時之俯視圖。 第6圖係從内側看蓋構件時之立體圖。 第7圖係第1圖A-A線剖視圖。 第8圖係第1圖B-B線剖視圖。 ⑬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電動吸塵器 2 :吸塵器本體 10 :電動送風機 25 :排氣口 30 :內殼體 3〇b :殼體排出口 18- 201026277 40 :壓縮線圈彈簧(彈性支撐構件) 50 :過濾器構件 60 :防震材(彈性構件) 70 :蓋構件 70a :頂壁部 70il 、 70i2 、 70i3 、 70i4 :肋 7 0j ·間隔壁部 70s :連通口 90 :軟線捲軸 Rl、R2 :導引路
-19-

Claims (1)

  1. 201026277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電動吸塵器,具備:內殼體,用於收容電動送 風機’且將被吸引的排氣經由設在上部的殻體排出口予以 排出;吸塵器本體,係透過彈性支撐構件支撐前述內殻體 :及排氣口,係設在前述殻體排出口上部,用於將前述排 氣排出至前述吸塵器本體外部;其特徴爲: 具有蓋構件,係覆蓋前述殼體排出口上部,且形成有 導引路,該導引路係將來自前述殻體排出口的排氣朝向前 φ 述內殼體下方引導, 前述蓋構件係構成透過彈性構件被安裝在前述內殼體 ,且被固定在前述吸塵器本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 殻體排出口具有大致四角形狀之開口,且與軟線捲軸被並 排配置在左右方向, 前述導引路係位於前後方向之後側、和前述軟線捲軸 側。 ❹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 蓋構件具有朝向外方形成爲凸狀之頂壁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在前 述蓋構件内側設有與前述彈性構件面接觸之間隔壁部,在 前述間隔壁部和前述頂壁部之間形成有連通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在 前述蓋構件内側形成有自前述頂壁部跨至側壁部呈突出之 複數之肋,前述彈性構件係抵接在前述肋’在前述肋和肋 -20- 201026277 之間形成有前述導引路。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電動吸塵器, 其中,在前述殼體排出口設有過濾器構件。
    -21 -
TW98131586A 2008-09-26 2009-09-18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TW20102627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48760A JP4630365B2 (ja) 2008-09-26 2008-09-26 電気掃除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6277A true TW201026277A (en) 2010-07-16
TWI377043B TWI377043B (zh) 2012-11-21

Family

ID=42206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31586A TW201026277A (en) 2008-09-26 2009-09-18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30365B2 (zh)
TW (1) TW20102627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13953B2 (ja) * 2013-10-28 2018-04-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CN106340998B (zh) * 2016-11-15 2019-10-18 苏州海歌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吸尘器电机减震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8949U (ja) * 1983-05-19 1984-1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3864660B2 (ja) * 2000-01-28 2007-01-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2006334053A (ja) * 2005-06-01 2006-12-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掃除機
JP4313812B2 (ja) * 2006-09-28 2009-08-12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30365B2 (ja) 2011-02-09
JP2010075547A (ja) 2010-04-08
TWI377043B (zh) 2012-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20091B2 (ja) 掃除用電気器具
US8713753B2 (en) Nozzle for a vacuum cleaner
US11134816B2 (en) Dust collector
US8470083B2 (en) Portable canister vacuum
JP5368207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1321306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8132211A (ja)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口体
TW201026277A (en)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CN204293061U (zh) 清洁器
EP1952742A2 (en) Motor assembly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JP2016202425A (ja) 電気掃除機
TWI617278B (zh) 吸入口體以及電動掃除機
JP2009201568A (ja) 電気掃除機
JP4894558B2 (ja) 電気掃除機
JP3723104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24031544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6006611A (ja) 電気掃除機
JP3950409B2 (ja) 電気掃除機
KR0165073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전원코드감김부
JP2018019937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3088483A (ja) 電気掃除機
JP3542287B2 (ja) 吸込み口体及び電気掃除機
JP2000300477A (ja) 電気掃除機
JP4982200B2 (ja) 電気掃除機
JP3666205B2 (ja) 空気清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