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14896A - Conjugated high-molecular-weight copolymer, color conversion film using same, and multicolor light-emitting organic el device - Google Patents

Conjugated high-molecular-weight copolymer, color conversion film using same, and multicolor light-emitting organic el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14896A
TW201014896A TW098128495A TW98128495A TW201014896A TW 201014896 A TW201014896 A TW 201014896A TW 098128495 A TW098128495 A TW 098128495A TW 98128495 A TW98128495 A TW 98128495A TW 201014896 A TW201014896 A TW 20101489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olor conversion
conversion film
light
organ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8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ru Nagai
Chong Li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Holding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Holdings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Holdings
Publication of TW201014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489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1/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atom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e.g. polyxylylen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07Non-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1Condensed syste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And Polymers With Carbon-To-Carbon Bonds (AREA)

Description

201014896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在固體薄膜狀態下具有螢光或碟光 ,可藉由塗佈製程加工,具有高的色轉換效率之共轭系高 分子共聚物。再者,本發明係關於使用該共軛系高分子共 聚物形成之色轉換膜。再者,本發明係關於使用該色轉換 膜形成之多色發光有機EL裝置。 參 【先前技術】 近年來,有機EL元件朝向實用化之硏究已被活躍地 進行。有機EL元件由於在低電壓下可實現高的電流密度 ,因此期待可實現高的發光亮度及發光效率,尤其期待高 精密之可多色彩或全色彩顯示之有機多色EL顯示器之實 用化。有機EL顯示器之多色彩化或全色彩化之方法之一 例有使用使特定波長區域之光透過之複數種彩色濾光片之 # 方法(彩色濾光片法)。使用彩色濾光片法時,要求所用 之有機EL元件以多色發光,而發出包含光之三原色(紅 色(R)、綠色(G)、藍色(B))之良好平衡的所謂「 白光」。 爲了獲得多色發光有機EL元件,已檢討有使用包含 複數發光色素之發光層,同時激發該複數之發光色素之方 法(參照專利文獻1及2),使用包含主體發光材料及客 體發光材料之發光層,在激發主體發光材料並發光的同時 ,對客體材料之能量移動並發光之方法(參照專利文獻3 -5 - 201014896 )等。 然而上述之多色發光有機EL元件係同時激發複數種 發光材料,或是依據複數種發光材料間之能量移動之哪一 種而激發。已報導該等元件中,伴隨著驅動時間之經過或 通電電流之變化,使發光材料間之發光強度均衡產生變化 ’而有所得色性產生變化之顧慮。 至於獲得多色發光有機EL元件之其他方法,曾提出 使用單色發光之有機EL元件與色轉換膜之色轉換法(參 @ 照專利文獻4、5)。使用之色轉換膜爲包含可吸收短波 長之光,轉換成長波長之光之一種或複數種色轉換物質之 層。 [專利文獻1]特許第299 1 450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0-243563號公報 [專利文獻3]美國專利第5,683,823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4]特開2002-75643號公報 [專利文獻5]特開2003-2 1 7859號公報 _ [專利文獻6]特開2000-2301 72號公報 [專利文獻7]特開2000-26852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1] Appl. Phys. Lett., 61,2793 ( 1992) [非專利文獻 2] Nature,365,628 (1992) 【發明內容】 然而,若使用單一之色轉換物質形成色轉換膜,吸收 之能量重複在同一分子間移動時不伴隨著發光而失活,有 -6- 201014896 發生稱爲濃度消光之現象。爲了抑制該現象,已進行使色 轉換物質溶解或分散於任何介質中使濃度降低而抑制色轉 換物質彼此接觸(參照專利文獻6)。 其中,若使色轉換物質之濃度降低,則應吸收之光之 吸光度減少,且無法獲得充分之轉換光強度。有關該問題 ,已進行使色轉換膜加厚以提高吸光度,而維持色轉換效 率。使用此種加厚之色轉換膜(膜厚l〇em左右)時, φ 會存在段差部出現電極斷線、難以高精密化、且膜中殘留 水份或溶劑等之問題點。膜中水分或溶劑之殘留與有機 • EL元件組合時產生有機EL層之變質,成爲顯示缺陷。 再者,如上述之介質分散型色轉換膜中,隨時間經過 色轉換物質在介質中擴散移動並相互凝聚,其結果,經常 發生引起濃度消光之現象。因此,該色轉換膜中,難以在 經歷長時間維持高的色轉換效率。 因此,爲了在不使厚度增大,而實現在經歷長時間時 • 仍可維持充分之轉換光強度之色轉換膜,因而期望有具有 適當的吸收及發光光譜,且材料之螢光量子收率高,且薄 膜化時不會引起濃度消光之材料。 以往,可吸收紫外光或藍光而以高效率轉化成綠光之 材料幾乎沒有出現,另外對可用於使用色轉換膜之多色發 光有機EL裝置,且可吸收藍光而以高效率轉換成綠光之 材料格外的少。因此迫切希望出現用以實現色轉換膜或使 用該色轉換膜之多色發光有機EL裝置之材料。 再者,爲了以低成本製作該色轉換膜,因此期望使該 201014896 色轉換材料溶解於適當之溶劑中之後’使用塗佈製程製作 〇 爲了以低成本之塗佈製程製作色轉換膜,因此要求色 轉換物質爲可溶。再者,就製程上之觀點而言’期望可容 易地進行調整適於所使用裝置之黏度。基於該目的’而期 望使用可溶溶劑之選擇範圍廣且藉改變分子量可容易地進 行溶液之黏度調整之高分子材料所構成之色轉換物質。 以往,作爲使用高分子材料之色轉換膜,已提出有包 @ 含具有聚亞芳基伸乙烯基骨架作爲重複單位之高分子材料 之色轉換膜(參照專利文獻7)。 聚亞芳基伸乙烯基衍生物由於比較高的螢光量子收率 及可溶性高,故而作爲高分子EL元件之發光材料被廣泛 進行硏究(參照非專利文獻1、2 )。 然而,迄今爲止所報告之聚亞芳基伸乙烯基衍生物之 薄膜狀態下之螢光量子收率爲10-40%左右,使用作爲色 轉換膜時仍不充分。而且,該等發光色爲黃綠色-橙色, _ 無法使用作爲綠色發光之色轉換材料。 再者,由聚亞芳基伸乙烯基衍生物所構成之色轉換膜 若提高溫度則分子彼此會凝聚或會合,其結果經常出現引 起濃度消光之螢光量子收率降低之問題。因此,由聚亞芳 基伸乙烯基衍生物構成之色轉換膜有所謂的耐熱性低、無 法在高溫氛圍下使用之缺點。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係提供一種可解決上述課題,且在 不使厚度增大下,於經歷長時間仍可維持充分之光轉換強 -8 - 201014896 度之綠色發光色轉換膜。又,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可 以低成本之濕潤製程製作之該色轉換膜。本發明之又另一 目的係提供使用該色轉換膜之多色發光有機EL裝置’及 顯示視野角依存性優異,伴隨著驅動時間經過或通電電流 變化不會有色相變化,且在長期下顯示安定之發光特性之 多色發光有機EL裝置。 φ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者積極硏究之結果,發現藉由於特定之聚亞芳 . 基伸乙烯基衍生物中導入特定蒹骨架之重複單位而成之共 聚物,可獲得以薄膜狀態提高螢光量子收率,且作爲綠色 色轉換膜使用時具有充分色轉換效率之共軛系高分子化合 物之結果,而完成本發明。 上述共軛系高分子化合物之分子量較好爲1000以上 ’ 5 0萬以下。 Φ 又’使上述共軛系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爲色轉換膜較好 藉塗佈形成。 再者,於具有至少一面爲透明電極之一對電極,及挾 持在該一對電極間之有機EL層及色轉換膜之多色發光有 機EL裝置中,該色轉換膜較好包含上述共軛系高分子化 合物且成爲以下之膜厚,尤其,較好使上述色轉換 膜與上述透明電極接觸而配置。 [發明效果] -9 - 201014896 本發明係藉由於聚亞芳基伸乙烯基衍生物中導入莽骨 架之重複單位,而提高於薄膜狀態之螢光量子收率,且作 爲色轉換膜使用時可獲得充分色轉換效率。再者,導入蕗 骨架可使發光峰値波長轉移成短波長,使通常顯示黃綠 色-橙色發光之該衍生物之發光色變成綠色,而可使用作 爲綠色發光之色轉換材料。再者,導入莽骨架亦可抑制溫 度上升所伴隨之凝聚或會合,而獲得提高色轉換膜之耐熱 性之效果。 據此,一面以單一材料構成色轉換膜,一面不使厚度 增大’可維持高的色轉換效率。又,藉由選擇可溶於溶劑 之高分子材料’可提供以低成本之塗佈製程形成之色轉換 膜。又,使用該等色轉換膜形成之多色發光有機EL裝置 爲視野之依存性小,隨著驅動時間經過或通電電流的改變 亦不使色相變化,且顯示長期下安定之發光特性。 【實施方式】 Φ 本發明之色轉換膜之特徵爲含有包含亞芳基伸乙烯基 骨架及弗基骨架作爲重複單位之共軛系高分子共聚物。 該情況下,上述共軛系高分子共聚物宜爲以通式(1 )表示者。 -10- 201014896 【化3】
⑴ 上述式(1)中,Ar表示亞芳基或2價雜環基。其中 ’所謂亞芳基爲自芳香族烴去除2個氫原子之原子團,亦 包含具有縮合芳香族多環者。具有縮合芳香族多環者較好 爲環中所含碳原子數通常在6〜6 0個左右,且以2個至5 個苯環縮合而成之芳香族化合物。具體而言較好爲萘、蒽 、菲、斑、菲、稠四苯(Naphthacene )、稠五苯( pentacene )、窟(chrysene )、六寇(Coronene )等,且 以萘、蒽較佳。 又,上述式(1)中,Rl、R2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烷 基、烷氧基、烷硫基、烷基甲矽烷基、烷基胺基、芳基、 芳氧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 1價之雜環基、胺基、硝基、鹵基或氰基。η及m各獨立 爲1~1 0000之整數。 以上述式(1)表示之重複單位中,較好爲以下 (2)表示之重複單位。 -11 - 201014896
其中,Rl、R2、R3、R4、R5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烷 基、烷氧基、烷硫基、烷基甲矽烷基、烷基胺基、芳基、 芳氧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 1價之雜環基、胺基、硝基、鹵基或氰基。η及m各獨立 爲1〜1 0000之整數。 其中之烷基可爲直鏈、分支或環狀之任一種,碳數通 常爲1〜20左右,具體而言舉例爲甲基、乙基、丙基、異 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環己基、 庚基、辛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3,7-二甲基辛基 、月桂基等,且以戊基、己基、辛基、2-乙基己基、癸基 、3,7-二甲基辛基等較佳。 烷氧基可爲直鏈、分支或環狀之任一種,碳數通常爲 1〜20左右,具體而言舉例爲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 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戊氧基 '己 氧基、環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壬氧 基、癸氧基、3,7-二甲基辛氧基、月桂氧基等,以戊氧基 、己氧基、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癸氧基、3,7-二甲基 辛氧基等較佳。 -12- 201014896 烷硫基可爲直鏈、分支或環狀之任一種,碳數通常爲 1〜20左右,具體而言舉例爲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 異丙硫基、丁硫基、異丁硫基、第二丁硫基、戊硫基、己 硫基、環己硫基、庚硫基、辛硫基、2 -乙基己硫基、壬硫 基、癸硫基、3,7-二甲基辛硫基、月桂基硫基等,以戊硫 基、己硫基、辛硫基、2-乙基己硫基、癸硫基、3,7-二甲 基辛硫基等較佳。 φ 烷基甲矽烷基可爲直鏈、分支或環狀之任一種,碳數 通常爲1〜20左右,具體而言舉例爲甲基甲矽烷基、乙基 甲矽烷基、丙基甲矽烷基、異丙基甲矽烷基、丁基甲矽烷 基、異丁基甲矽烷基、第三丁基甲矽烷基、戊基甲矽烷基 、己基甲矽烷基、環己基甲矽烷基、庚基甲矽烷基、辛基 甲矽烷基、2-乙基己基甲矽烷基、壬基甲矽烷基、癸基甲 矽烷基、3,7-二甲基辛基甲矽烷基、月桂基甲矽烷基等, 以戊基甲矽烷基、己基甲矽烷基、辛基甲矽烷基、2-乙基 φ 己基甲矽烷基、癸基甲矽烷基、3,7-二甲基辛基甲矽烷基 等較佳。 烷基胺基可爲直鏈、分支或環狀之任一種,亦可爲單 烷基胺基或二烷基胺基,碳數通常爲1~40左右,具體而 言舉例爲甲胺基、二甲胺基、乙胺基、二乙胺基、丙胺基 、異丙胺基、丁胺基、異丁胺基、第三丁胺基、戊胺基、 己胺基、環己胺基、庚胺基、辛胺基、2 -乙基己胺基、壬 胺基、癸胺基、3,7-二甲基辛胺基、月桂基胺基等,以戊 胺基、己胺基、辛胺基、2-乙基己胺基、癸胺基、3,7-二 -13- 201014896 甲基辛胺基等較佳。 芳基之碳數通常爲6〜6 0左右,具體而言舉例爲苯基 、C!〜C12烷氧基苯基((^〜(:^表示碳數1〜12者,以下亦 同)、Ci-Cu烷基苯基、1-萘基、2-萘基等,以 烷氧基苯基、烷基苯基較佳。芳氧基之碳數通常爲 6〜60左右,具體而言舉例爲苯氧基、烷氧基苯氧 基、Cl〜Ci2院基苯氧基、1-蔡氧基、2 -蔡氧基等,且以 Cj-Cu烷氧基苯氧基、CrCu烷基苯氧基較佳。 芳基烷基之碳數通常爲7〜60左右,具體而言舉例爲 苯基-CrC^烷基、烷氧基苯基-(^~(:12烷基、 烷基苯基- CrCu烷基、1-萘基- CrC^烷基、2-萘 基- Ci~Ci2院基等’以Ci〜Ci2院氧基苯基- Cl〜Ci2院基、 烷基苯基-c^c^烷基較佳。芳基烷氧基之碳數通 常爲7〜60左右,具體而言舉例爲苯基烷氧基、 Cl〜Ci2垸氧基苯基-Ci~Ci2垸氧基、Ci~Ci2院基苯基-烷氧基、1-萘基-(^〜(:^烷氧基、2-萘基-(^〜(:^烷 氧基等,以CrCu烷氧基苯基-(^〜(:^烷氧基、烷 基苯基烷氧基較佳。 芳基胺基之碳數通常爲6〜60左右,具體而言舉例爲 苯胺基、二苯胺基、烷基苯胺基、二(C^C^烷 基苯基)胺基、烷氧基苯胺基、二烷氧 基苯基)胺基、二(<^〜(:12烷基苯基)胺基、卜萘胺基、 2-萘胺基等,以烷基苯胺基、二烷基苯 基)胺基較佳。芳基烯基之碳數通常爲8〜60左右,具體 -14- 201014896 而言舉例爲苯基-C2~CI2烯基、烷氧基苯基-C2〜c12 烯基、CrCu烯基苯基-c2~c12烯基、1-萘基-CrCu烯基 、2-萘基-C2〜C12烯基等,以CrCu烷氧基苯基-C2〜C12 燦基、Cl〜C12院基苯基-C2〜C12燒基較佳。 芳基炔基之碳數通常爲8~60左右,具體而言舉例爲 苯基-C2〜Ci2快基、Ci~Ci2焼氧基苯基-C2~Ci2块基、 CrCu烯基苯基-C2〜C12炔基、卜萘基- Ci-Cu炔基、2-萘 基- C2~Ci2快基等,以C!~C]2院氧基苯基- C2~Ci2块基、 Cj-Cu烷基苯基-c2〜c12炔基較佳。 1價之雜環基之碳數通常爲4〜60左右,具體而言舉 例爲噻吩基、烷基唾吩基、吡咯基、呋喃基、吡啶 基、CcCn烷基吡啶基等,以噻吩基、烷基噻吩 基、吡啶基、烷基吡啶較佳。所謂的1價雜環基係 指自雜環化合物去除一個氫原子剩下之原子團。 本發明之色轉換膜中,具有蒹基骨架及亞芳基伸乙烯 φ 基骨架作爲重複單位,且在薄膜狀態下具有490-5 80nm之 綠色發光峰値波長之共軛系高分子共聚物之分子量較好在 100 0〜50萬之範圍,更好爲5000〜2 0萬之範圍。爲提高色 轉換膜之耐久性,低聚合度之成分越少較佳,且希望不含 聚合度5以下之成分。 該共軛系高分子共聚物中,就重複單位之排列可爲無 規、嵌段、接枝或交互共聚合之任一種,亦可爲具有該等 之中間構造之高分子,例如帶有嵌段之無規共聚物。就獲 得螢光量子收率高的高分子化合物之觀點而言,嵌段 '接 -15- 201014896 枝或交互共聚物比完全無規之共聚物好’且更好爲交互共 聚物。以通式(2)表示之共轭系高分子共聚物之具體例 顯示於下式(3 )。 【化5】
本發明之色轉換膜具有2000nm ( 2 // m )以下,較好 100~ 2000nm’更好400~1000nm之膜厚。本發明之色轉 換膜中,由於上述共軛系高分子共聚物之螢光量子收率於 薄膜狀態亦可維持以高的程度,因此即使爲如此薄的膜厚 亦具有充分之色轉換膜效率。 多數之有機螢光材料中,例如即使在稀薄溶液狀態下 具有高的螢光量子收率之情況下,若形成固體薄膜,由於 基於分子間強的相互作用之濃度消光效果,一般係使螢光 量子收率大幅度的下降。就此,包含亞芳基伸乙烯基化合 物之多數高分子材料亦相同。迄今爲止所報導之聚亞芳基 伸乙烯基化合物於薄膜狀態之螢光量子收率爲10-40%左 右,作爲色轉換膜使用時仍不足。然而,吾等發現除了亞 芳基伸乙烯基之重複單位以外,導入弗基重複單位之上述 共軛系高分子共聚物在薄膜狀態下之螢光量子收率顯著增 大。經積極硏究之結果,亦發現於薄膜狀態下具有7〇-80 -16- 201014896 %左右之極高螢光量子收率之材料之存在。該等性能作爲 色轉換膜使用爲足夠者。 不希望受限於任何理論,但高分子材料之螢光量子收 率過去被質疑與高分子鏈之剛直性有關。亦即,高分子鏈 之剛直性高的材料有螢光量子收率高之傾向,相反的,具 有柔軟彎曲性之高分子鏈之材料有螢光量子收率低之傾向 。蒹基爲剛直性高的取代基,苐基之導入已知具有賦予高 Φ 分子鏈剛直性之效果。藉由於亞芳基伸乙烯基之重複單位 中導入苐基之重複單位,可考慮藉由於導入蒹基而賦予高 分子鏈高剛直性是否爲使薄膜狀態之螢光量子收率增大之 原因。 將莽基之重複單位導入亞芳基伸乙烯基之重複單位之 第二效果爲使發光光譜短波長化。與僅由亞芳基伸乙烯基 重複單位構成之化合物相比較,藉由使發光光譜短波長化 ,作爲綠色發光之色轉換材料而使用成爲可能。聚亞芳基 φ 伸乙烯基化合物之發光峰値波長通常爲590-650nm左右, 相當於黃綠色-橙色之發光色。據此,並不適用作爲綠色 發光之色轉換材料使用。然而,藉由導入荛基之重複單位 ,使發光峰値波長短波長化至490_5 50nm左右,使作爲綠 色發光之色轉換材料成爲可能。僅由莽基之重複單位構成 之化合物在更短波長之藍色發光區域具有發光峰値波長。 詳細的發光機構雖尙不清楚,但一般認爲藉由於同一分子 中存在有在短波長區域中具有發光峰値之莽基及在長波長 區域中具有發光峰値之亞芳基伸乙烯基,並不會使發光峰 -17- 201014896 値偏移至二者之中間波長區域。 藉由導入蒹基之重複單位之第三效果爲使薄膜之耐熱 性提高。通常,高分子薄膜中,藉由賦予熱而使分子之運 動劇烈,藉由分子內或分子間之相互作用,形成凝聚物或 會合體。若形成此種會合體,則由於帶隙(Band gap )變 小,故能量朝會合體移動而引起會合體發光,結果造成發 光波長變化及發光效率降低。上述所謂的耐熱性提高意指 開始發生該等發光波長變化及發光效率降低的溫度上升。 藉由導入莽基之重複單位,相較於僅由亞芳基伸乙烯基重 複單位構成之化合物’確認提高50-l〇〇°C之耐熱性。可 認爲藉由導入荛基之重複單位’賦予高分子鏈高的剛直性 ,限制高分子熱運動之結果,會合受到抑制而提高耐熱性 〇 單獨製備時,本實施型態之色轉換膜可藉由塗佈該共 軛系高分子共聚物溶液而製作。或者’如後述般,亦可在 適當之支撐物上與其它要素一起塗佈該共軛系高分子共聚 物溶液製作色轉換膜。可作爲透明支撐物使用之材料亦可 爲玻璃、二乙醯基纖維素、三乙醯基纖維素(TAC)、丙 醯基纖維素、丁醯基纖維素、乙醯基丙醯基纖維素、硝基 纖維素等纖維素酯;聚醯胺;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乙 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 二甲酸-1,4-環己烷二甲酯、聚伸乙基-1,2-二苯氧基乙烷-4,4’-二羧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聚酯;聚苯乙烯; 聚乙烯、聚炳烯、聚甲基戊烯等聚烯烴;聚甲基丙烯酸甲 -18- 201014896 酯等丙烯酸系樹脂;聚碳酸酯;聚楓;聚醚碾;聚醚酮; 聚醚醯亞胺;聚環氧乙烷;原冰片烯樹脂等高分子材料。 使用高分子材料時’透明支撐物可爲剛直亦可爲可撓性。 透明支撐物較好對於可見光具有80 %以上之透過率,更 好具有86%以上之透過率。 本發明之色轉換膜在不會對該色轉換特性產生不良影 響之程度之量下亦可含有氧吸收劑。該共軛系高分子聚合 φ 物在氧存在下照光時容易氧化,而有螢光量子收率下降之 虞。相對於此,本發明中藉由含有氧吸收劑,可防止氧化 ,亦可防止螢光量子收率下降。 氧吸收劑舉例爲例如鐵、鋁、鋰、鈉、鋅、鋇等金屬 、氧化亞銅及氯化亞鐵等無機化合物,氫醌、苯胺等有機 化合物。 本發明之色轉換膜可在其表面上設置可使轉換之光充 分透過之氧遮斷膜。氧遮斷膜可對於該色轉換膜隔絕大氣 φ 中之氧,防止色轉換膜氧化,且可防止螢光量子收率下降 〇 氧遮斷膜舉例爲例如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尼龍等塑膠膜、鋁箔、氧化矽膜、氮化矽膜或於上述塑 膠膜上形成鋁或氧化矽膜、氮化系膜之薄膜等。 本發明第二實施型態之多色發光有機EL裝置包含有 機EL元件,及第一實施型態之色轉換膜,該有機EL元 件之特徵爲包含至少一方爲透明之一對電極,及挾持在該 一對電極中之有機EL層。 -19- 201014896 圖1(a) ~(d)中顯示本發明之多色發光有機EL裝 置之例示構造。圖1 (a)之裝置具有透明基板10/色轉換 膜2 0/有機EL元件30a之構成,其中有機EL元件30a包 含透明電極31、有機EL層32及反射電極33。圖1 (a) 之裝置具有使色轉換膜20與透明電極31接觸之構成,爲 自透明基板10之側放射光之所謂的底部發射方式之裝置 。圖1 (b)之裝置具有基板11/有機EL元件30b/色轉換 膜20之構成。其中有機EL元件30b包含與元件30a相同 之透明電極31'有機EL層32及反射電極33,但其層合 順序相反。圖1(b)之裝置具有使色轉換膜20與透明電 極31接觸之構成,爲在基板11之反面側放射光之所謂的 頂部發射方式之裝置。 圖1(a)及(b)之裝置,爲一對電極之一方爲透明 電極31,於有機EL層32發光之光(EL光)係直接或藉 由反射電極33反射而朝向透明電極31之方向發射,並入 射於色轉換膜20。EL光之一部份被第一色素吸收,經過 朝第二色素之能量移動,成爲具有不同波長分布之光(光 激發螢光之光,PL光)而發射。因此,藉由未被色轉換 膜20吸收之EL光及PL光而發揮多色發光之有機EL裝 置之功能。 另一方面,圖1(c)之裝置具有透明基板10/有機 EL元件30a/色轉換膜2 0/反射層40之構成,其中有機EL 元件30c包含第一透明電極31、有機EL層32及第二透 明電極31b。圖1 (c)之裝置爲底部發射方式之裝置。圖 -20- 201014896 1 (d)之裝置爲具有基板11/反射層40/色轉換膜20/有機 EL元件30c之構成。圖1(d)之裝置爲頂部發射方式之 裝置。 圖1(c)及(d)之裝置中,一對電極之二者均爲透 明電極31(a,b),於有機EL層32發光之EL光之一部 份經由色轉換膜20朝向外部(圖1(c)中爲透明基板10 之方向,圖1(d)中爲第二透明電極3 1b之方向)發射 φ 。EL光之中,朝向色轉換膜20之方向之光其一部份被色 轉換膜20吸收轉換成PL光。接著,通過色轉換膜20之 光被反射層40反射,再入射到色轉換膜20上而遭受波長 分佈轉換,進而通過有機EL元件30c朝外部發射。 圖1 (a)〜(d)之裝置之任一者中,色轉換膜20均 與透明電極31 (包含第一及第二透明電極31a、31b)接 觸配置。該配置爲使有機EL層32與色轉換膜20之距離 成爲最小之限度,在提高EL光朝色轉換膜20之入射效 φ 率之同時,可有效降低視野角之依存性。 採用上述哪一種構成係依據所需裝置之用途、對裝置 所要求之色相等決定。以下分別針對本發明之多色發光有 機EL裝置之構成要素加以敘述。 透明基板10及基板11較好應可耐受形成層合之層所 用條件(溶劑、溫度)者,且尺寸安定性優異者。圖1( a)及(c)之底部發射型構成中使用之透明基板1〇之材 料爲玻璃等無機材料,亦可爲二乙醯基纖維素、三乙醯基 纖維素(TAC )、丙醯基纖維素、丁醯基纖維素、乙醯基 201014896 丙醯基纖維素、硝基纖維素等纖維素酯;聚醯胺;聚碳酸 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 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1,4-環己烷二甲酯、聚伸乙 基-1,2-二苯氧基乙烷-4,4’-二羧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 酯等聚酯;聚苯乙烯;聚乙烯 '聚炳烯、聚甲基戊烯等聚 烯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樹脂;聚碳酸酯;聚 碾;聚醚碾;聚醚酮;聚醚醯亞胺;聚環氧乙烷;原冰片 烯樹脂等高分子材料。使用高分子材料時,透明基板1〇 可爲剛直亦可爲可撓性。透明基板10較好對於可見光具 有80%以上之透過率,更好具有86%以上之透過率。 另一方面,圖1(b)及(d)之頂部發射型構成中使 用之基板11由於未要求透明性,因此除上述透明基板10 中可使用之材料以外,亦可使用金屬或陶瓷等。 透明電極31 (包含第一及第二透明電極31a、31b) 較好對於波長400~800nm之光具有50%以上,更好具有 85%以上之透過率較佳。透明電極31可使用IT OCln-Sn 氧化物)、Sn氧化物、In氧化物、IZO ( In-Zn氧化物) 、Zn氧化物、Zn-Al氧化物、Zn-Ga氧化或對該等氧化物 中添加F、Sb等摻雜物之導電性透明金屬氧化物而形成。 透明電極31係使用蒸鍍法、濺鍍法或化學氣相堆積( CVD )法形成,較好使用濺鍍法形成。又,需要由後述之 複數之部份電極構成之透明電極31時,亦可使導電性透 明金屬氧化物整面均勻的形成,隨後以可獲得所需圖型之 方式進行蝕刻,形成由複數之部份電極構成之透明電極 -22- 201014896 31°或者’亦可使用賦予所需形狀之光罩形成由複數之部 份電極構成之透明電極31。或者,亦可使用剝離法(lift_ off process )進行圖型化。 由上述材料形成之透明電極31可適於作爲陽極使用 。另一方面,透明電極31作爲陰極使用時,最好在與有 機EL層32之界面處設置陰極緩衝層,提高電子注入效 率。至於陰極緩衝層之材料可使用Li、Na、K或Cs等鹼 φ 金屬’ Ba、Sr等鹼土類金屬或含該等之合金,稀土類金 屬或該等金屬之氟化物等,但並不限於該等。陰極緩衝層 之膜厚可考慮驅動電壓及透明性等適當選擇,但通常之情 況下較好爲1 Onm以下。 有機EL層32至少包含有機發光層,且可依據需要 具有介隔有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電子輸送層及/或 電子注入層之構造。或者,亦可使用具有電洞注入及輸送 二功能之電洞注入輸送層、具有電子注入及輸送二功能之 φ 電子注入輸送層。具體而言,有機EL元件係採用由下述 之層構造構成者。 (1) 陽極/有機發光層/陰極 (2) 陽極/電洞注入層/有機發光層/陰極 (3 ) 陽極/有機發光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4) 陽極/電洞注入層/有機發光層/電子注入層/陰 極 (5) 陽極/電洞輸送層/有機發光層/電子注入層/陰 極 -23- 201014896 (6 ) 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有機發光層/電 子注入層/陰極 (7 ) 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有機發光層/電 子輸送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上述之層構造中,陽極及陰極分別爲透明電極31 ( 包含第一及第二透明電極31a、31b)或反射電極33之任 一種。 構成有機EL層32之各層材料係使用習知者。例如 ,作爲用以獲得藍色至藍綠色之發光之有機發光層材料較 好使用例如苯并噻唑系、苯并咪唑系、苯并噁唑系等螢光 增白劑、金屬螯合化餓化合物、苯乙烯基苯系化合物、芳 香族二甲川(dimethylidine )系化合物等材料。 至於電子輸送層之材料可使用如2- ( 4-聯苯基)-5-(對·第三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之噁二唑衍生 物、三唑衍生物、三嗪衍生物、苯基喹噁啉類、鋁之喹啉 錯合物(例如Alqs )等。電子注入層之材料除上述電子 輸送層之材料以外’亦可使用摻雜鹼金屬及鹼土類金屬之 銘之嗤琳錯合物。 至於電洞輸送層之材料可使用包含TPD、n,N,-雙( 1-萘基)-N,N’-二苯基聯苯胺(a-NPD) 、4,4,,4,,-參( N-3-甲苯基苯基胺基)三苯基胺(m_MTDATA)等三 芳基胺系材料之習知材料。至於電洞注入層之材料可使用 駄花菁類(銅駄花菁等)或陰丹士林(indanthrene)系化 合物等。 201014896 反射電極33較好使用高反射率之金屬、無定型合金 、微結晶性合金形成。高反射率之金屬包含Al、Ag、Mo 、W、Ni、Cr等’高反射率之無定型合金包含NiP、NiB ' CrP及CrB等,高反射率之微結晶性合金包含NiAl等 。反射電極33可作爲陰極使用,亦可作爲陽極使用。反 ' 射電極33作爲陰極使用時,亦可在反射電極33與有機 EL層32之界面處設置上述之陰極緩衝層以提高對有機 φ EL層32之電子注入效率。或者,反射電極33作爲陰極 使用時,可對於上述之高反射率金屬、無定型合金或微結 晶性合金,添加功係數小之材料的鋰、鈉、鉀等鹼金屬、 鈣、鎂、緦等鹼土類金屬並合金化,以提高電子注入效率 。反射電極33作爲陽極使用時,亦可在反射電極33與有 機EL層32之界面處設置上述之導電性透明金屬氧化物 層,以提高對有機EL層32之電洞注入效率。 反射電極33係依據使用之材料,使用蒸鍍(電阻加 φ 熱或電子束加熱)、濺鑛、離子電鍍、雷射操作等該技術 中已知之任意手段形成。需要由後述之複數部份電極構成 反射電極33時,亦可使用賦予所需形狀之光罩,形成由 複數之部份電極構成之反射電極33。 圖1(a)〜(d)中顯示用以形成有機EL元件30( a~c)中複數之獨立發光部,以使一對電極分別由平行之 條帶狀複數之部份形成,形成其一方電極之條帶與形成另 一方電極之條帶彼此交叉(較好垂直)之方式形成之例。 因此,該等有機EL元件可進行矩陣驅動’亦即,對一方 -25- 201014896 電極之特定 ,有機EL 可使一方電 另一方電極 。該情況下 對應於各發 所謂的主動 望全面均勻 極成爲一樣 反射層 、Mo、W、 及CrB等: 明中之色轉 使下部電極 路。爲防止 或色轉換膜 之間設置絕 折射率(較 AIN ' SiNx 本發明 換層20之 轉換層20 : 光量。藉由 射光量之調 條帶,與對另一方電極之特定條帶施加電壓時 層32於該等條帶交叉之部份發光。或者,亦 極作爲不具有條帶圖型之一樣平面電極,及使 對應於各發光部之方式圖型化成複數部份電極 ,對應於各發光部份設置複數的切換元件,與 光部份之上述部份電極以1對1連接,可進行 矩陣驅動(Active Matrix drive )。或者,期 發光之有機EL裝置時,可使一對電極之各電 的平面電極。 40較好使用前述之高反射率之金屬(Al、Ag Ni、Cr 等)、無定型合金(NiP、NiB、CrP 1 、微結晶性合金(NiAl等)形成。由於本發 換膜20爲薄膜,因此亦認爲將透過反射層40 間(31 a間)或上部電極間(3 1 b間)產生短 短路,亦可在反射層40與色轉換膜20之間, 20與電極(下部電極31a或上部電極31b) 緣層。絕緣層可使用具有接近色轉換膜20之 好在 1.5~2.0 左右)之 Ti02、Zr02、A10x、 等之透明絕緣性無機物所形成。 之多色發光有機EL裝置中,若變更構成色轉 共II系高分子共聚物之種類,或者藉由調整色 之膜厚,可調節於色轉換層20之EL光之吸收 該等方法除了 EL光之吸收光量及pl光之發 節以外,藉由適宜選擇如圖1 (a) ~(d)所
-26- 201014896 示之色轉換層20之配置,本發明之多色發光有機EL裝 置可發出包含白光之任意色相光。 本發明之多色發光有機EL裝置可使一對電極個別一 體形成’可使用作爲用以製作顯示器(併用單色或者彩色 濾光片之多色彩)之面發光光源(背光板)。或者,可以 使如上述之一對電極可藉矩陣驅動之方式形成,可使用作 爲單色顯示器或者作爲倂用彩色濾光片之多色彩顯示器使 [實施例] [色轉換膜] (實施例1 ) 使用經純水洗淨並經烘乾之5 Οχ 5 Ox 0.7mm之康寧公 司製造之1 737玻璃做爲透明玻璃基板。使化學式(3 )所 示之共軛系高分子共聚物溶解於二氯甲烷溶劑中至濃度成 φ 爲1 wt%。將上述基板裝在旋轉塗佈機上,滴下該共軛系 高分子共聚物溶液,使基板旋轉形成均勻膜。此時,使基 板在旋轉速度800rpm下旋轉3分鐘。使用GPC測定之本 實施例之共軛系高分子共聚物之分子量換算成聚苯乙烯爲 10萬。 對於實施例1中製備之色轉換膜,測定吸收及光激發 螢光(PL)光譜(激發波長470nm)。所得光譜示於圖2 由圖2可了解,實施例1之色轉換膜之最大吸收波長 -27- 201014896 位於482nm,最大發光波長位於509nm。據此,該色轉換 膜於使用藍色發光之有機EL元件作爲背光時顯示具有作 爲紅色轉換膜之良好光譜特性。 對於實施例1製作之色轉換膜,使用積分球測定PL 量子收率(激發波長47 Onm)。所得結果示於表i。又, 比較用之溶液狀態下之PL量子收率之測定結果亦一倂示 於表1。 [表1] 旋轉膜 溶液 量子收率(%) 72 80 由表1可了解,實施例1之色轉換膜具有高如72% 之極高PL量子收率。另一方面,該共軛系高分子共聚物 之PL量子收率爲80%。多數的共軛系高分子化合物之薄 膜的PL量子收率由於濃度消光之效果使溶液之PL量子 收率降低至60-30%左右。然而,該共軛系高分子共聚物 中伴隨著膜形成之PL量子收率降低在10%以內。據此, 該高分子色素材料顯示具有優異之濃度消光抑制效果。 又,使用烘箱加熱上述色轉換膜,且檢視加熱溫度與 PL量子收率之關係。其結果’在15(TC χ30分鐘之加熱下 並未看到PL量子收率下降。在200°C x30分鐘加熱下, PL量子收率下降至40%。 (比較例1 ) -28- 201014896 準備化學式(3)所示之共軛系高分子共聚物中所含 之重複單位中,不含莽基,由僅含亞芳基伸乙烯基之重複 單位構成之高分子化合物,且以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之方 法,於玻璃基板上形成色轉換膜。使用GPC法測定該比 較例之共軛系高分子化合物之分子量以聚苯乙烯換算爲 12萬。比較例1之色轉換膜之最大發光波長爲590nm, PL量子收率爲45%。又,在lOOt: X3 0分鐘加熱下PL量 φ 子收率下降至25%。 由上述可了解,在本發明範圍內之實施例1之色轉換 膜藉由含有具有將蒹基之重複單位導入亞芳基伸乙烯基之 重複單位中之構造之共軛系高分子共聚物,可抑制濃度消 光,使發光峰値波長短波長化,且實現高的耐熱性,具有 實用性能。 [有機EL裝置] φ (實施例2 ) 本實施例顯示製備圖1(b)所示頂端發射型裝置之 例。 使用經純水洗淨並經烘乾之50x50x0.7mm之康寧公 司製造之1 737玻璃作爲透明玻璃基板。將透明玻璃基板 移送到濺鍍裝置內,使用DC磁控濺鍍法,使成膜爲膜厚 2 00nm之CrB膜。自濺鍍裝置取出已完成成膜之基板,使 用微影蝕刻法,以2mm間隔形成4條線寬2mm之條帶狀 電極作爲反射電極。藉微影蝕刻法之圖型化係使用市售光 • 29 - 201014896 阻劑AZ- 1 500 ( AZ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市售鈾刻 液Cr-OIN (關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將形成反射電極之基板送到真空蒸鍍裝置中。最初, 於基板中心部位25x25mm之區域且僅於反射電極上設置 具有寬2mm之條帶狀開口部之光罩。隨後,通過該光罩 ,於與反射電極之界面處堆積1.5nm之Li,獲得陰極緩 衝層。 接著,在不破壞真空下,將光罩交換成在基板中心部 位25 x2 5mm區域具有開口部位之光罩。通過該光罩,依 序堆積電子輸送層/發光層/電洞輸送層/電洞注入層之4層 ,獲得有機EL層。各層以O.lnm /秒之蒸鍍速度堆積,使 用膜厚20nm之參(8-羥基喹啉基)鋁(Alq3)作爲電子 輸送層,使用膜厚30nm之4,4’-雙(2,2’-二苯基乙烯基 )聯苯(DRVBi)作爲發光層,使用膜厚l〇nm之4,4’-雙 [N-( 1-萘基)-N-苯基胺基]聯苯(α -NPD )作爲電洞輸 送層’及使用膜厚lOOnm之銅酞花菁(CuPc)作爲電洞 注入層。 再者,在不破壞真空下,成膜有機EL層之基板朝對 向之濺鍍裝置移動。接著,配置以2mm間隔配置與反射 電極垂直之寬度2mm之長條帶狀開口部所成之光罩。透 過該光罩,堆積膜厚200nm之銦-錫氧化物(ITO),獲 得透明電極。 接著’將形成反射電極之基板設置在手套箱中且移送 到噴墨裝置中。事先於手套箱內導入乾燥氮氣(露點<_4〇 -30- 201014896 °c )。將實施例1中使用之共軛系高分子聚合物溶液注入 噴墨裝置中。使用該噴墨裝置,在基板中心部份25x 25mm之區域且僅於反射電極上製作厚度600ηηι之色轉換 膜。 最後,將形成色轉換膜之基板取出至乾燥氛圍(水分 濃度lppm以下,氧濃度lppm以下)中。於該基板上之 四邊寬度3mm之區域中塗佈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貼合 φ 4〇x4〇x〇.7mm之封裝用玻璃基板,封裝色轉換膜以下之構 造,獲得多色發光有機EL裝置。 對所得之多色發光有機EL裝置,以lOmA/cm2之電 流密度通過電流後,發出CIE色度座標中(x,y )=( 0.3 0,0.66 )之綠光。亮度-電流效率爲4.Ocd/A。又,此時 起因於背光發光之發光並未被確認。另外製備未形成色轉 換膜之有機EL元件,測定僅背光發光之發光後,發出 CIE色度座標中(x,y) =(0.13,0.20)之藍光,亮度-電流 φ 效率爲6.2cd/A。由此可了解,本實施例之膜厚600nrn之 色轉換膜充分吸收自發光層發出之藍光,而放射出高強度 之紅光。 接著,對所得之多色發光有機EL裝置,藉由使電流 密度固定在〇.3A/cm2之定電流驅動進行連續點燈試驗。 本實施例之有機EL裝置於連續驅動100小時後,伴隨著 驅動時間經過並未看到色相變化。因此,可知本實施例之 有機EL裝置可極安定地發出紅光。 -31 - 201014896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顯示本發明之多色發光有機EL裝置之構成例 之圖,(a) ~(d)爲顯示各構成例之圖。 圖2爲顯示實施例1之吸收光譜及PL光譜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0 :透明基板 1 1 :基板 20 :色轉換膜 30 ( a〜c):有機EL元件 3 1 ( a,b ):透明電極 32 :有機EL層 3 3 :反射電極 40 :反射層
-32-

Claims (1)

  1. 201014896 七、申請專利範困: 1. 一種色轉換膜,其特徵爲,實質上由彼此相異之 2種類以上之重複單位所構成,含有具有以下述式(1) 所表示之苐基與亞芳基伸乙烯基作爲重複單位,薄膜狀態 下具有490nm至560nm之綠色發光峰値波長之共軛系高 分子化合物, 【化1】
    (式中,Ar表示亞芳基或2價之雜環基;又,R1、R2各 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烷基、烷氧基、烷硫基、烷基甲矽烷 基、烷基胺基、芳基、芳氧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 芳基烯基、芳基炔基、1價之雜環基 '胺基、硝基、鹵基 或氰基;η及m各自獨立爲1~1〇〇〇〇之整數)。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之色轉換膜,其中前 述共軛系高分子化合物系以下述式(2)所表示, 【化2】
    (2) (式中,尺1、112、113、114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烷基、 -33- 201014896 烷氧基、烷硫基、烷基甲矽烷基、烷基胺基、芳基、芳氧 基、芳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1價 之雜環基、胺基、硝基、鹵基或氰基;η及m各自獨立爲 1〜10000之整數)。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之色轉換膜,其中前 述共軛系高分子化合物之分子量爲1000以上、50萬以下 〇 4·—種色轉換膜,其特徵爲塗佈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 1項記載之共軛系高分子化合物而形成。 5· —種多色發光有機El裝置,其係具有至少一方 爲透明電極之一對之電極、挾持於該一對之電極之間的有 機EL層與色轉換膜之多色發光有機EL裝置,其特徵爲 該色轉換膜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 記載之共軛系高分子化合物,且具有以下之膜厚。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之多色發光有機EL 其中前述色轉換膜與前述透明電極接觸而配置。 參 -34-
TW098128495A 2008-09-01 2009-08-25 Conjugated high-molecular-weight copolymer, color conversion film using same, and multicolor light-emitting organic el device TW20101489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23303 2008-09-01
JP2008245913 2008-09-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4896A true TW201014896A (en) 2010-04-16

Family

ID=41721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8495A TW201014896A (en) 2008-09-01 2009-08-25 Conjugated high-molecular-weight copolymer, color conversion film using same, and multicolor light-emitting organic el devic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0024439A1 (zh)
KR (1) KR20110069769A (zh)
CN (1) CN102138364A (zh)
TW (1) TW201014896A (zh)
WO (1) WO20100244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9065B2 (ja) * 2012-02-10 2018-01-3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光源装置
KR102491605B1 (ko) * 2017-12-27 2023-01-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조명 장치
US20220186108A1 (en) * 2018-11-12 2022-06-16 Lg Chem, Ltd. Colour conversion film, and back 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11423605A (zh) * 2020-03-30 2020-07-1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色转换薄膜制造方法、色转换薄膜以及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26852A (ja) * 1998-07-09 2000-01-25 Idemitsu Kosan Co Ltd 色変換膜および発光装置
JP4798011B2 (ja) * 1998-12-25 2011-10-1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材料
US7361413B2 (en) * 2002-07-29 2008-04-22 Lumimove, In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s for its production and use
JP2005276749A (ja) * 2004-03-26 2005-10-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4686715B2 (ja) * 2005-05-19 2011-05-25 国立大学法人三重大学 有機elハイブリッド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03256A (ja) * 2006-10-20 2008-05-01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有機el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24818B2 (ja) * 2006-10-26 2011-07-13 国立大学法人三重大学 発光体と白色発光体およびカプセル型内視鏡並びに発光体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069769A (ko) 2011-06-23
CN102138364A (zh) 2011-07-27
WO2010024439A1 (ja) 2010-03-04
JPWO2010024439A1 (ja) 2012-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24648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Meerheim et al.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pin typ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for display and lighting applications
TWI483441B (zh) 有機el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477564B (zh) A polymer pigment material, a color conversion film thereof, and a multi-color light emitting organic EL device
JP2006303527A (ja) 高透明性非金属カソード
TW200533230A (en) White col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CN104509211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及显示装置
JP2013518373A (ja) 色変換のための集積層を有する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バイス
KR20070028332A (ko) 유기 전기 발광 소자,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유기 용액
Xu et al. Solution-processed multiple exciplexes via spirofluorene and S-triazine moieties for red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emissive layer OLEDs
TW201014896A (en) Conjugated high-molecular-weight copolymer, color conversion film using same, and multicolor light-emitting organic el device
TW200803007A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ncluding an anthracene derivative
US8389985B2 (en) Color conversion film containing a conjugated high molecular weight copolymer and multicolor light-emitting organic E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anghouri et al. Effect of doping different dyes in Alq3 on electroluminescence and morphology of layers using single furnace method
JPH11204259A (ja) 電界発光素子
WO2007046246A1 (ja) 発光性組成物及び発光素子
Yang et al. Efficient narrowband red electroluminescence from a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polymer and quantum dot hybrid
JP3848646B2 (ja) 有機発光素子
WO2020012686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WO2006092964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照明装置
US20230089555A1 (en) Bisanthracene Derivatives Having Solubilizing Substituent,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ing Same
KR20090034902A (ko) 포스폴로부터 얻어진 분자들을 기반으로 한 백색 전계발광 유기 다이오드들
Ramkumar et al. Highly efficient color mixing system for the fine-tuning of white light–PLEDs using blue and red poly-chromophores
Colella Study of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t Exciplexes and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OLEDs
WO2024057844A1 (ja) 有機発光素子、その設計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