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40919A - Dehumidifier and a regenerator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Dehumidifier and a regenerator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40919A
TW200940919A TW97109268A TW97109268A TW200940919A TW 200940919 A TW200940919 A TW 200940919A TW 97109268 A TW97109268 A TW 97109268A TW 97109268 A TW97109268 A TW 97109268A TW 200940919 A TW200940919 A TW 20094091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ehumidification
electrodes
pair
electrode
ga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09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59932B (en
Inventor
Ming-Shiann Shih
Jau-Chyn Huang
Ming-Shan Jeng
Yu-Li Lin
Ting-Wei Huang
Ya-Wen Chou
Jen-Liang Chen
Ming-Lang Hung
Jyi-Ching Perng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TW971092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59932B/zh
Priority to JP2008104564A priority patent/JP4947803B2/ja
Priority to US12/404,548 priority patent/US8043414B2/en
Publication of TW200940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0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9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9932B/zh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Description

20094091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除濕技術,尤其是指一種結合帶電 粒子再生脫附與吸附式除濕乾燥之除濕裝置及其再生結 構。 【先前技術】 ❹ 傳統上一般家用除濕機之除濕方式是以冷媒壓縮機系 統來冷凝空氣中之水氣,以達到室内空氣乾燥之目的。但 是由於使用冷媒所衍生的臭氧層破壞問題,因此開發不需 冷煤的除濕技術,愈來愈受到重視。 在除濕的技術當中,轉輪式吸附除濕的技術即不需使 用壓縮機與冷媒,藉由除濕體吸附室内空氣水氣,然後再 以電熱加熱空氣流經除濕體再生側,進行水汽脫附。再生 側的高溫高濕空氣導入熱交換器中進行冷凝,以集水盒收 Q 集冷凝水分,達到家用除濕裝置之目的。由於轉輪式除濕 機以除濕體吸濕的特性完成除濕機制,具有不受環境氣體 溫度及溼度條件限制,並且不需使用傳統的壓縮機,因此 具有低噪音及避免冷煤使用等技術優勢。 轉輪式吸附除濕機1其作用原理流程如圖一所示,其 係將室内潮濕的氣流90吸經熱交換器10,再進入除濕體 11,使得除濕體得以吸附氣流90内之水分。吸附完成的乾 燥氣流92由除濕風機12排入室内,即完成空氣除濕工作。 另一方面,電熱器13提升循環氣流91之溫度,藉由高溫 200940919 之循環氣流91與除濕體11上水分子的溫度差,將除濕體 11中的水分子汽化脫附。接著高溫高濕之循環氣流91進 ..入熱交換^1()後,與除濕機i 較低溫度之潮濕氣济 .90進行熱父換,熱交換器内的商溫高濕 冷疑後之水份被收集排出。而循環氣流 二之循環:二電::二:二述之動作’以完成水氣脱 經風道結合後,即可成為—具二= 再生用轉輪式吸附除濕機,皆是以電熱器加熱 要分為換;:術的加熱脫附機制主 二過程需製造高溢空氣二 需要極高的耗处旦^;才月b達到水汽脫附的效果,因此 ,❹汽化:加熱器;;y:至 4烘乾除濕的目標。(二)輻射埶 ㈣熱的過電流後產生高溫,此一熱量以 收_熱';;:脫:除==水分子-直接吸 比’電熱器表面皆高於4〇rc::7=S次方正 ==__述(:=: 式,機ί分析,習用之加熱式再生脫附方 被水分子吸收ΐ同昧造/間接汽化脫附,或是輯射熱 ' 大"卩分輻射熱量也被除濕體所吸 200940919 收,因此造成無可避免的耗能來源。另外,輻射埶量所造 成吸濕結構體表面溫度上升,也不利於水分子的吸附,大 幅降低除濕能力。因此加熱式再生脫附法,是造成轉輪式 除濕裝置耗能偏局,除濕效率降低的主因。 為了克服上述之問題,如圖二所示,其係為曰本公開 專利特開麵-179〇37揭露了一種利用㈣的方式來取代 習用以加熱脫附除濕體水分之方式示意圖。在該技術中, 利=δ又置於除濕單元17兩側的電極15與16產生電漿使除 濕單疋1、7所吸附之水分脫離。雖然該技術揭露了另一種利 用離子脫附水分之技術以克服耗能之問題,然而該技術係 用於開放式的氣流設計’亦即於該技術是應用於需要除濕 與加濕同時存在的空ΡβΗ8與19巾,因此該技術所做成之 系統係屬於大型之錢流系統。另外,由於在該公開 案中。電極與16係屬於熱電裂(thermai piasma)的 驅動方式’亦即利用小電壓(5~1〇伏特)的方式來驅動電極 以產生電漿。 【發明内容】 本發明,供一種除濕裝置水分脫附之再生結構,其係 利用可,用局電壓操作使電極板放電,進而使通過該再生 =構之氣流獅切產生帶電粒子,該㈣粒子可以讓水 t子極ΐ脫附,使得除濕裝置吸附水分之元件可以在較低 脈度或疋不需加熱空氣的情形下有足夠的水分脫附量。 本發明提供一種除濕裝置,其係利用帶電粒子來進行 200940919 水分脫附’以提升吸附水分之轉輪脫附水分的效率,降低 加熱器耗能’增加轉輪式除濕機除濕效率。由於具有節能 .. 之效益’因此可以取代傳統高耗能的電熱脫附水分之除濕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除濕裝置,其係可以相對減少浪費能 量在加熱水分子與吸附材料上,大幅降低再生耗能。同時 因為耗能低,溫度較低可相對地減少熱傳損失,除濕裝置 ❹之吸附材料被加熱的情形也可減緩,以增加吸濕量,進一 步提升除濕系統效能。 置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除濕裝置,包括:一 冷凝迴路’其内具有—循環氣流;—除濕體,其係可提供 氣流通過以吸收該氣流之水分;以及一再生部卜 於該除濕體之-側且與該冷凝迴路相連接,該再 脫 游離化’使該游離化之該循環氣流’、 ❹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更提供一種除渴 f構,其係包括有··—對電極,其係相距 數個氣趙通道;以& -對絕緣體,其係分別二 怨f極相連接’每—絕緣體具有複數個了 絕緣結構係分別與每-個氣體通道相對應/ 母一個 【資施方式】 更進-為:二委; 200940919 部結構以及設計的理念原由進行說明,以使得審查委員可 以了解本發明之特點,詳細說明陳述如下: • 凊參閱圖二所示’該圖係為本發明之除濕裝置實施例 示意圖。該除濕裝置2包括有一冷凝迴路2〇、一除濕體 • · 21以及一再生部22。該冷凝迴路2〇包括有一冷凝盤管 201以及一再生風機202。該冷凝盤管2〇1之一入口端2〇1〇 係以管路與再生部22之出口端220相連接。為了簡化本 發明之圖示,在圖三中,並未畫出連接管路,不過並不影 ❹響熟悉此項技術之人理解本發明之實施狀態。在本實施例 中,該冷凝盤管201具有複數個冷凝管路2〇11,其内具 有流道以提供一循環氣流91流動。由於該冷凝盤管2〇1 主要之2的是讓外部環境要被除濕的氣流9〇通過以與在 冷凝盤管^01内流動之循環氣流91進行熱交換,因此每 一個冷凝管路2011間具有縫隙以提供氣流9〇通過。由於 該冷凝盤官201係屬於習用技術,因此在此不作費述。該 再生風機202 ’其係與該冷凝盤管2〇1之出口端以 ®及該再生部22之入口端221相連接。該再生風機2〇2之 目的在於增加㈣氣流91之壓力,以加速循環氣流91之 速度。 4除濕體21 ’其係可提供該該90通過。該除濕體 21内部具有微結才冓21〇以吸收氣流9〇内含之水分。在本 實她例該除濕、體21係為-輪體,其係可進行-旋轉 運動、W然該除减體21之結構亦可利用其他結構之設 计並不乂本發明之輪體為限。該除濕體21亦屬於習用 技術,其細部結構在此不作贅述。該再生部22其係設置 200940919 於該除濕體21之一侧’該再生部22係可r 氣流91游離化,使該游離化之該循環氣、、A ^漿將該循環
Ο 體2!上所吸附之水分。在本實施例中脫附該除濕 一外殼體222,其内可提供循環氣流22 = 222内部可以提供容納該除濕體21之一部,° ,外设 =内部流動,化之循環氣‘9; 除濕體21以脫附除濕體21上之水分。 為了增加待除濕之氣流9G之流迷以控制除濕之效 果’在本實施例中,更可以設置-除濕風機2將 =21之乾燥,出裝置2外。此外,該除濕裝置 2更可以設置-加熱早元23,其位置可視需求而選擇增設 與否,在本實施例中該加熱單元23係設置於該再生邛之 與該冷凝盤管2G1之間。該加熱單;123心 &供熱量給該循環氣流91以增加循環氣流91之溫产,進 而提升脫附水分之冷凝效果。 血又 接下來說明本發明之再生部之各種實施方式,請參閱 圖四A所示’該圖係為本發明之再生部第一實施例示旁 圖。在本實施例中’該再生部22具有一對電極2烈與^^ 以及一對絕緣體224與225。該對電極223與226係為導 電材質且分別設置於該除濕體21之兩側,每—電極”223 與226上具有複數個氣體流道以提供循環氣流通過。該對 絕緣體224與225係分別與該對電極223與226相連接, 以防止該對電極223與226在放電過程中產生短路之問 題。在圖四A中,每一絕緣體224與225與該除濕體21 間具有間距228與229’在本實施例中,間距228與229(可 200940919 放電間隙)距離小於i〇mm之間,較佳為〇. lmm〜5mm,但不 以此為限。至於該絕緣體224與225與該電極223與226 之連接方式可以為包覆該電極或與電極表面緊密接觸的 方式設置。此外,每一絶緣體224與225具有複數個與該 氣體流道相對應之絕緣結構2240。 此外,该再生部22更具有一高壓電源供應器227與 該對電極223與226作電性連接,以提供該對電極223與 226放電所需之電能。該高壓電源供應器227可選擇為: 限電流型高頻、高壓交電源供應器或是限電流型高頻、高 壓直流電源供應ϋ。在本實補當中,該高壓電源供應器 227所提供之高電壓值為大於5〇〇〇伏特且小於4〇〇〇〇伏 特’使該對電極223與226之間形成5_伏特〜4〇_ 伏特之電位差’同時使該對電極223與挪之間的放電電 流範圍在1〇〇亳安培之内,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圖四Β所示,該圖係為本發明圖四八之電極與 ❹ 絕緣體立體示意圖。由於圖四Α中之電極2 絕緣體224與225 #為相m ㈣州&為相R結構,因此在®wB中僅以 ,、絕緣體224作代表。由圖四b中可 為圓形,且該電極223上具有二! :孔开限。雖然在圖四a與圖四B中所顯示之電極與 =形狀曰為『形’但是實際上亦可為多邊形或其他任一之 而7有變:疋’在7項之人可以根據本發明並依據需要 =且古 實施例中’該絕緣體224内部之凹 4 2242具有複數個絕緣結構224G,其係為柱體之 200940919 每一個絕緣結構2240内具有一絕緣通道2241與電極223 之通孔2230相對應,該絕緣通道2241直徑為〇.5mm〜8mm。 該絕緣體224材質可以為高氧化鋁、陶瓷、石英、高分子 材料、鐵氟龍、聚醚醚酮(peek)或環氧樹脂,但不以此為 •‘ 限。上述材質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例如:圖 四A中左側之絕緣體224為鐵氟龍而右側之絕緣體225為 石英。再回到圖四B所示,絕緣體224的構型包括多邊形 或圓形盤狀’而在盤面内之絕緣結構2240可為圓柱體或 ❹ 者是多邊形柱體’至於該絕緣通道2241之截面可為規則 或不規則孔洞。 〇 睛參閱圖五A與圖五B所示,其中圖五A係為本發明 之再生部第一實施例示意圖;圖五B係為電極與絕緣體立 體示意圖。該再生部26具有一對電極261以及一對絕緣 體262。在本實施例中,該每一個電極261係相對應設置 於除濕體21之兩侧且每一個電極261之外形是圓形盤狀 的金屬,但不以此為限,例如多邊形之外形亦可。在該電 極261之盤面上設置複數個凸枉261〇,每一個凸柱 内具有氣體通道2611。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凸柱261〇 係貫通於該電極261,亦即分設於該電極261之兩側。該 :I: 別與一高壓電源供應 2 2 7作電性連接。該高 提供之高電壓值為大於5刚伏特且小於 之電位差二士該對電極之間形成5000伏特〜侧〇伏特 安之内,/ 使該對電極之間的放電電流範圍在100毫 女(円但不以此為限。 D亥對絕緣體262係分別與該對電極261相連接,連接 13 200940919 的方式係可以包覆或者表面緊密接數的方式連接以防止 該對電極間相互短路。在本實施例中,該可放電之間距 263與264可介於0.1mm〜5mm之間,但不以此為限。該 ..絕緣體脱之材料係可為高氧化麵、陶究、石英、高分子 材料、鐵氟龍、聚醚醚酮(peek)或環氧樹脂,上述材質可 以單獨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如圖五B所示,絕緣體 262上更具有複數個與該凸柱2610相對應之絕緣結構 2620。本實施例中之絕緣結構2620係為一通孔結構,其 β 直徑可為〇. 5mm〜8mm,可提供該凸柱2610通過。該絕緣 體262之絕緣結構2620厚度係可大於凸柱2610所突出該 電極之表面的高度。另外,該絕緣體262之外形並不以圖 五B中之圓形為限’亦可為多邊形或其他之形狀。在本實 施例中絕緣體262厚度可介於imm之〜5mm。 請參閱圖六A與圖六B所示,其中圖六a係為本發明 之再生部第三實施例示意圖;圖六B係為電極與絕緣體立 體示意圖。該再生部27具有一對電極271以及一對絕緣 ❹ 體272。在本實施例中’該每一個電極271係相對應設置 於除濕體21之兩侧且每一個電極271之外形是圓形盤狀 的金屬,但不以此為限,例如:多邊形之外形亦可。在該 電極271之盤面上設置複數個錐狀凸柱2710,每一個錐 狀凸柱2710内具有至少一個氣體通道2711,在本實施例 中係為3個。 另外,如圖六C所示,該圖係為本發明之電極之錐狀 凸柱另一實施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錐狀凸柱2710 周圍之氣體通道2711為1個。或者是如圖六D所示,其 200940919 道2711為兩個。至於氣體通道2711之形 要而定’並不以本發明之實施例為:者;
3!〇!= 227所提供之高電壓值為大於测伏S 40000伏特,該對電極271之間形成5000伏特〜 疗範圍/innt差,同時使該對電極271之間的放電電 Γ A所述^毫安之内。至於該絕緣體272之結構係與圖 斤述之、、、吉構相同,在此不作贅述。 及圖Ξ:戶”明之除濕裝置之動作,請參閱圖三以 盤其201决li在圖二中,待除濕之氣流9G會通過冷凝 2 =與冷凝盤管2〇1内之循 後再通過除濕體21,最後囍 史仃…乂俠 由於除靜91免加曰*由除屬風機24排出裝置2外。 氣二 ❹
之除濕體21須經由再生脫附的過程,才2能二 吸附’連續性製造乾燥空氣。由於 ^繼續進H 與高㈣源供應器227相連接,、2電極223與226係 以7提供高電壓給該對電極223二, 與226便可於常壓環境中進行大氣、,該對電極 之循環氣流91將被游離為混合電電。此時’通過電極 食为+雷婿助能歧/々、认 正離子、活性分子 ' ,心' 〇 ^後游離化之循環氣、力Q1 、甚垆 21内之除濕結構之内時,即可改變水^流除l n 的物理吸附作用,使得除濕體 刀子與除滿結構2 表面脫附。被脫附之水分料循^^分峰濕結構210 2卜進入冷凝盤管21G中冷 91帶離除濕體 ▽破冷凝之水分會滴入集水盤 200940919 29中。完成水氣凝結後的循環氣流91,由再生風機202 驅動,經由管路進入再生部22中,重複進行水氣脫附循 環。 '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當不能以之限 … 制本發明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 變化及修飾,仍將不失本發明之要義所在,亦不脫離本發 明之精神和範圍,故都應視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實施狀況。 綜合上述,本發明提供之除濕裝置及其再生結構,可 ® 在低耗能之情況下,讓吸附之水分子極易脫附吸附材料, 因此可以提高該產業之競爭力以及帶動週遭產業之發展, 誠已符合發明專利法所規定申請發明所需具備之要件,故 爰依法呈提發明專利之申請,謹請貴審查委員允撥時間 惠予審視,並賜准專利為禱。 .❹ 16 200940919 【圖式簡單說明】 圖一係為習用之電熱脫附式之除濕機運作示意圖。 圖二係為習用技術之電漿除濕及加濕裝置示意圖。 圖三係為本發明之除濕裝置實施例示意圖。 圖四A係為本發明之再生部第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四B係為本發明圖五A之電極與絕緣體立體示意圖。 圖五A係為本發明之再生部第二實施例示意圖。 圖五B係為圖五A中之電極與絕緣體立體示意圖。 圖六A係為本發明之再生部第三實施例示意圖。 圖六B係為圖六A中之電極與絕緣體立體示意圖。 圖六C與圖六D係為本發明之氣體通道分佈另一實施例示 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除濕機1 '© 10-熱交換器 • 11-除濕體 12- 除濕風機 13- 電熱器 15、16-電極 17-除濕單元 18、19-空間 2- 除濕裝置 17 200940919 20- 冷凝迴路 201- 冷凝盤管 2010-入口端 • 2011-冷凝管路 2012-出口端 202- 再生風機 21- 除濕體 210-除濕結構 22- 再生部 220- 出口端 221- 入口端 222- 外殼體 223、 226-電極 2230-通孔 224、 225-絕緣體 •❿ 2240-絕緣結構 • 224卜絕緣通道 2242-凹部 227-高壓電源供應器 2 2 8、2 2 9 -間距 23- 加熱單元 24- 除濕風機 26-再生部 18 200940919 2 61_電極 2610- 凸柱 2611- 氣體通道 262-絕緣體 2620-通孔 263、264-間距 27-再生部 271- 電極 2710- 凸柱 2711- 氣體通道 272- 絕緣體 2720-通孔 29-集水盤 90- 氣流 91- 循環氣流 ❹ 92-乾燥氣流 93-液態水

Claims (1)

  1. 2〇〇94〇9!9 1中靖專利範圍: 種除濕裝置,包括: 〜冷凝迴路,其内具有一循環氣流; * · 除濕體,其係可提供一氣流通過以吸收該氣流之水 分;以及 〜再生部’其係設置於該除濕體之一侧且與該冷凝迴 路相連接’該再生部係以電漿將該循環氣流游離 Q 化’使該游離化之該循環氣流脫附該除濕體上之水 分。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除濕裝置,其中該冷凝迴 路更包括有: 冷凝盤管,其係與該再生部相連接,該冷凝盤管内 具有複數個流道以提供該循環氣流通過;以及 一再生風機,其係與該冷凝盤管以及該再生部相連 接。 •❹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除濕裝置,其中該再生部 更包括有: 一對電極,其係分別言免置於該除濕、體之兩侧,每一電 極具有複數個氣體通道;以及 -對絕緣體’其係分別與該對電極相連接,每一絕緣 2 s #複數個絕緣結構,s -個絕緣結構係分別與 每一個氣體通道相對應。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除濕裝置,其中每一個電 極更具有複數個通孔以形成複數個該氣體通道。 20 200940919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除濕裝置,其中該絕緣結 構係為一柱體,其内具有一絕緣通道與對應之通孔相連 通。 '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除濕裝置,其中每一個電 … 極更具有複數個凸柱,每一個凸柱内具有該氣體通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除濕裝置,其中該絕緣結 構係為一通孔結構,其係可提供電極之凸柱通過。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除濕裝置,其中每一個凸 〇 柱更可貫通該電極而分設於該電極之兩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除濕裝置,其中每一個電 極更具有複數個錐形凸柱,該錐形凸柱之周圍具有至少 一開孔以形成該氣體通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除濕裝置,其中該絕緣 結構係為一通孔結構,其係可提供電極之凸柱通過。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除濕裝置,其係更具有 一加熱單元,以增加進入冷凝盤管之循環氣流溫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除濕裝置,其中該除濕 體係為一輪體,其係可進行一旋轉運動。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除濕裝置,其中該對絕 緣體與該除濕體之表面之距離為0. 1〜5mm。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除濕裝置,其係更包括 有一高壓電原供應裝置可提供一高電壓給該對電極,該 高電壓係介於5000〜40000伏特間,而所產生之電流為 100毫安培以内。 21 200940919 15. —種除濕裝置之再生結構,其係包括有: 一對電極,其係相距一距離,每一電極具有複數個氣 體通道;以及 * 一對絕緣體,其係分別與該對電極相連接,每一絕緣 體具有複數個絕緣結構,每一個絕緣結構係分別與 每一個氣體通道相對應。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除濕裝置之再生結 構,其中每一個電極更具有複數個通孔以形成複數個該 ® 氣體通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除濕裝置之再生結 構,其中每一個通孔直徑係為0.5〜8丽。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除濕裝置之再生結 構,其中該絕緣結構係為一柱體,其内具有一絕緣通道 與電極之通孔相連通。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除濕裝置之再生結 構,其中每一個電極更具有複數個凸柱,每一個凸柱内 ® 具有該氣體通道。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除濕裝置之再生結 構,其中該絕緣結構係為一通孔結構,其係可提供電極 之凸柱通過。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除濕裝置之再生結 構,其中該通孔結構之直徑係為0.5〜8賴。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除濕裝置之再生結 構,其中每一個電極更具有複數個錐形凸柱,該錐形凸 22 200940919 2柱之周圍具有至少一開孔以形成該氣體通道。3·如ΐ請專利範圍帛22項所述之除濕裝置之再 之凸絕緣結構係為—通孔結構,其係可提供電極 翥
    23
TW97109268A 2008-03-17 2008-03-17 Dehumidifier and a regenerator thereof TWI359932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09268A TWI359932B (en) 2008-03-17 2008-03-17 Dehumidifier and a regenerator thereof
JP2008104564A JP4947803B2 (ja) 2008-03-17 2008-04-14 除湿装置
US12/404,548 US8043414B2 (en) 2008-03-17 2009-03-16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sorption and dehumidifier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09268A TWI359932B (en) 2008-03-17 2008-03-17 Dehumidifier and a regenerator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0919A true TW200940919A (en) 2009-10-01
TWI359932B TWI359932B (en) 2012-03-11

Family

ID=41237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09268A TWI359932B (en) 2008-03-17 2008-03-17 Dehumidifier and a regenerator thereof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47803B2 (zh)
TW (1) TWI35993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47528B2 (en) 2011-09-09 2014-06-1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dsorption unit, adsor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generating thereof
TWI453364B (zh) * 2011-11-04 2014-09-21 Ind Tech Res Inst 除濕裝置及其通電脫附裝置
US9109807B2 (en) 2011-12-21 2015-08-1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Device for desorption and dehumidification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7834B (zh) 2012-12-20 2016-08-1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除湿系统
CN105688617A (zh) * 2016-04-11 2016-06-22 珠海市臻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附式干燥机前端制冷及再生气体回收加热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8930B2 (ja) * 1999-12-27 2009-04-3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除加湿装置、除加湿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4349895B2 (ja) * 2003-10-31 2009-10-21 株式会社トーミック 除湿装置における吸湿素子体の高周波又はマイクロ波による再生装置およびその再生方法
JP4341410B2 (ja) * 2004-01-21 2009-10-0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JP4997803B2 (ja) * 2005-12-06 2012-08-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JP4757745B2 (ja) * 2006-08-30 2011-08-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浄化装置、空気清浄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47528B2 (en) 2011-09-09 2014-06-1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dsorption unit, adsor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generating thereof
TWI453364B (zh) * 2011-11-04 2014-09-21 Ind Tech Res Inst 除濕裝置及其通電脫附裝置
US9180400B2 (en) 2011-11-04 2015-11-1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Electrified desorption device for dehumidification
US9109807B2 (en) 2011-12-21 2015-08-1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Device for desorption and dehumidification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47803B2 (ja) 2012-06-06
JP2009220094A (ja) 2009-10-01
TWI359932B (en) 201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64527B2 (ja) 除湿装置及びその通電脱着装置
JP2010158661A (ja) 低エネルギー消費の脱着装置とその除湿装置
US80434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sorption and dehumidifier using the same
TWI351500B (en) Low power dehumidifier
TW201311336A (zh) 吸附元件、吸附裝置及其再生方法
TW20102637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low energy consumption for desorbtion
CN101537302B (zh) 除湿装置及其再生结构
CN101879438A (zh) 低耗能脱附装置及其除湿装置
TW200940919A (en) Dehumidifier and a regenerator thereof
TW201037239A (en) Apparatus of low energy consumption for desorbtion and dehumidifier using the same
JP5453490B2 (ja) 除湿と離脱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JP2014140838A (ja) 除湿システム
CN101785952A (zh) 低耗能脱附方法与装置
CN110454877A (zh) 采用磁热效应的内热型空气除湿板
TWI443291B (zh) 除濕與脫附裝置及系統
EP2735356A1 (en) Dehumidification device and electrified desorption device thereof
CN210568899U (zh) 一种转轮除湿机与空调箱用加热装置
KR101464830B1 (ko) 제습장치 및 그 통전형 탈리장치
JP5361461B2 (ja) 除湿システム
WO2014194714A1 (zh) 吸附式除湿机
CN107321140A (zh) 除湿轮
CN112797513B (zh) 一种非平衡态等离子体电荷诱导凝结除湿装置及除湿方法
KR102222265B1 (ko) 열전모듈을 이용한 제습 장치 및 제습 방법
JP2001029732A (ja) 調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