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9438A - 低耗能脱附装置及其除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低耗能脱附装置及其除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9438A
CN101879438A CN2009101352628A CN200910135262A CN101879438A CN 101879438 A CN101879438 A CN 101879438A CN 2009101352628 A CN2009101352628 A CN 2009101352628A CN 200910135262 A CN200910135262 A CN 200910135262A CN 101879438 A CN101879438 A CN 101879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rbing material
electrode
energy consumption
low energy
desorp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52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9438B (zh
Inventor
施明宪
林育立
黄朝琴
黄廷位
纪岩勋
张佑铭
郑名山
周雅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to CN 20091013526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794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79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9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9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94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耗能脱附装置,其利用电极对吸附材料偶接通电,通过电流直接导通于吸附材料,使吸附材料产生脱附效果,进而使得吸附材料得以维持吸附的能力持续运作。利用该脱附装置可以降低电力消耗以及有效去除吸附材料所吸附的物质。利用前述的脱附装置,本发明更提供一种除湿装置,其可提供连续式干燥气流,经由脱附再生吸附材料上所吸附的水份,使该除湿装置可以重复地去除空气中的水份以降低环境的湿度。

Description

低耗能脱附装置及其除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状态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通电的方式使材料导电而进行脱附的一种低耗能脱附装置及其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一般家用除湿机的除湿方式是以冷媒压缩机系统来冷凝空气中的水气,以达到室内空气干燥的目的。但是由于使用CFC冷媒所衍生的臭氧层破坏问题,开发不需冷煤的除湿技术,愈来愈受到重视。转轮式吸附除湿装置即不需使用压缩机与冷媒,通过除湿轮吸附室内空气水气,然后再以电热加热空气流经除湿轮再生侧,进行水汽脱附。再生侧的高温高湿空气导入热交换器中进行冷凝,以集水盒收集冷凝水份,达到家用除湿装置的目地。由于除湿轮式除湿机以除湿轮吸湿的特性完成除湿机制,具有不受环境气体温度及湿度条件限制,并且不需使用传统的压缩机,因此,具有低噪音及避免冷煤使用等技术优势。
转轮式吸附除湿机1其作用原理流程如图1所示,其是将室内潮湿的气流90吸经热交换器10,再进入吸附材料11,使得吸附材料得以吸附气流90内的水份。吸附完成的干燥气流92由除湿风机12排入室内,即完成空气除湿工作。另一方面,电热器13提升循环气流91的温度,通过高温的循环气流91与吸附材料11上水分子的温度差,将吸附材料11中的水分子汽化脱附。接着高温高湿的循环气流91进入热交换器10后,与除湿机1入口较低温度的潮湿气流90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内的高温高湿空气即可冷凝成液态水93,冷凝后的水份被收集排出。而循环气流91再循管路回到再生电热器13,进行前述的动作,以完成水气脱附的循环动作。由上述吸附材料11、电热器13及热交换器10各别功能经风道结合后,即可成为一具除湿效果的除湿机1。
除湿轮内的吸附材料主要为多孔型结构,孔洞结构一般为蜂巢状(Honeycomb Type)或皱褶状(Corrugate Type),除湿的作用主要是利用结构体中无数的微孔与吸附剂,以物理吸附方式捕捉气体中的水分子,产生干燥空气。除湿轮的水份吸附量视许多因素而定,包括吸附剂的型式和份量、进气的温度和湿度、除湿轮的厚度、蜂巢结构的表面积、空气流过除湿轮的速度,以及除湿轮旋转速度等。另一再生循环风道,则需将吸附于除湿结构体中的水份进行脱附排出,以此不断的吸附与脱附,即可达到除湿及再生的功能。此所谓再生循环风道指的是电热器13出口与吸附材料11(除湿轮)交界面经热交换器10至气流进入电热器13入口,因此,对吸附材料11(除湿轮)而言,入风口为加热空气进入除湿轮再生侧,出风口为高温高湿空气进入热交换器前的再生侧轮面,在转轮式吸附除湿系统中,再生侧的高温高湿空气进入冷凝装置后,与管外低温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凝装置内的高温高湿空气即可冷凝出液态水。
传统转轮式吸附除湿装置,都是以电热器加热再生侧气流提高再生空气温度,此部分的加热脱附机制主要分为两部份:(一)气流热交换汽化:以加热再生侧气流产生温度梯度,以热交换所产生的热量汽化除湿结构体孔洞中的水份,水汽脱附过程需制造高温空气,而且须进行长时间的汽化,才能达到水汽脱附的效果,因此,需要消耗极高的能量才可达到烘干除湿的目标。(二)辐射热汽化:加热器中电热丝通过电流后产生高温,此一热量以辐射热的形式,使除湿结构体微孔中的水分子可以直接吸收辐射热汽化脱附。由于辐射热量与表面温度成四次方正比,电热丝表面都高于400℃以上,辐射热量极高,因此,所产生的水汽脱附效应远较气流热交换汽化脱附更为重要。由上述两项汽化机制分析,传统加热式再生脱附法,不论是加热再生气流造成间接汽化脱附,或是辐射热被水分子吸收的同时,大部分辐射热量也被吸湿结构体所吸收,此两项因素都成为无可避免的耗能来源。另外,辐射热量所造成吸湿结构体表面温度上升,也不利于水分子的吸附,大幅降低除湿能力。因此,加热式再生脱附法,是造成转轮式除湿装置耗能偏高,除湿效率降低的主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低耗能脱附装置及其除湿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吸附除湿装置能耗高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低耗能脱附装置,包括:一吸附材料,其提供吸附至少一物质;以及一对电极结构,其与该吸附材料的两侧相偶接,每一个电极结构具有多数个相互绝缘的子电极;以及一电压源,其与该对电极结构相偶接,该电压源提供一电压于该对电极结构,使该吸附材料导通电流进而脱附。
而且,为实现上述目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更提供一种除湿装置,包括:一冷凝部,其提供一循环气流;一吸附材料,其提供一气流通过,该吸附材料吸附该气流内的至少一物质;一再生部,其与该冷凝部以及该吸附材料相偶接,该再生部导引该循环气流通过该吸附材料,该再生部更具有一对电极结构,其与该吸附材料的两侧相偶接,每一个电极结构具有多数个相互绝缘的子电极;一电压源,其与该对电极结构相偶接,该电压源提供一电压给该对电极结构,使该吸附材料导通电流进而脱附。
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是在吸附材料两侧设置有电极,通过对该电极通电使得电流得以通过该吸附材料而造成温度上升,同时,可能影响被吸附分子与吸附材料间的吸引力,进而脱附被该吸附材料所吸附的物质。另外,更可以于对应电极的区域设置导引气流的通道,使得气流得以通过通电的吸附材料,以增加脱附的速度。
同时,本发明所提供的除湿装置,其是以电极直接施加电流在吸附材料上,使吸附材料得以吸附空气中的水气而降低环境湿度。由于该除湿装置具有再生循环的气流可以带走脱附的水气,由于本发明是通过通电直接对吸附材料产生脱附的作用,不须先加热空气,因此,效果直接,可减少热损失,降低脱附能耗。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使用除湿转轮的除湿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实施例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的电极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3B为沿图3A的剖面线将电极结构与吸附材料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极结构作动示意图;
图5A与图5B为本发明的电极结构其它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极结构连接有再生风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电极结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A至8C为本发明旋转的再生风道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以除湿机中使用的本发明的具有电极的吸附材料进行测试的结果;
图10为本发明的除湿装置实施例示意图。
1-除湿机
10-热交换器
11-除湿体
12-除湿风机
13-电热器
3-脱附装置
30、300-吸附材料
31、32-电极结构
310、320-子电极
311、321-绝缘框架
312、322-导电结构
313-金属网结构
314-导电层
33-电压源
330-电刷
34-再生风道
35-再生风道
350-壳体
351-转轴
352-流道
353-光信号接收元件
354-光发射元件
355-气流
36-收集风道
37-收集风道
4-除湿装置
40-冷凝部
401-冷凝盘管
4010-入口端
4011-冷凝管路
4012-出口端
402-循环管路
41-吸附材料
410-除湿结构
411-吸附材料
42-再生部
421、422-电极结构
4210、4220-子电极
423-再生风道
4230-壳体
4231-出口端
4232-入口端
424-再生风机
43-加热单元
44-除湿风机
45-电压源
46-收集盘
90-湿气流
91-循环气流
92-干燥气流
93-液态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对本发明的特征、目的及功能有更进一步的认知与了解,下文特将本发明的装置的相关细部结构以及设计的理念缘由进行说明,以使得审查委员可以了解本发明的特点,详细说明陈述如下:
请参阅图2所示,该图为本发明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实施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脱附装置3具有一吸附材料30、一对电极结构31与32以及一电压源33。该吸附材料30,其提供吸附空气中所含有的有机挥发物、氮气或者是水份等,但不以此为限。一般而言,比较常见的是该吸附材料应用于家用除湿设备,例如:除湿轮式除湿设备,但不以此为限。至于该吸附材料的材质,可为多孔性材质,例如:沸石、硅胶、活性碳、纳米碳管、分子筛或金属有机架构复合物(metal organic framework)等。此外,该吸附材料也可为储氢金属的非多孔性材质。
该对电极结构31与32,其与该吸附材料30的两侧相偶接。该电压源33,其与该对电极结构31与32相偶接,该电压源33提供一电压于该对电极结构31与32。该电压源33可为直流电或者是交流电。由于电极结构31与32施加在吸附材料30的二端,当通电之后,利用短暂高压电位形成的驱动力,或使被吸附的物质解离或使被吸附的物质与特定金属离子形成的结合分子产生离子导电特性。直接改变被吸附物质与吸附材料间的导电状态,使被吸附的物质脱附离开该吸附物质。本发明的电流导通的机制可以是吸附材料中的离子跃迁,也可以是被吸附的物质解离所造成的离子或质子传导,或者是前述二种作用的综合结果。在此情况下,大部分的能量可以直接施加在被吸附的物质上,造成有效的脱附,因而减少耗能。
为了让吸附材料在旋转时仅于吸附材料的特定区域内产生脱附的反应,以及让吸附材料的其它区域维持吸附的效果,在电极上更具有绝缘体来将电极分成多数个区域。每个区域之间因为有绝缘体的存在之故,因此,可以确保电极通电时仅有特定区域有能力导电,使得吸附材料上对应通电电极的区域可以产生脱附效果,而其它未被通电的电极区域则可以维持吸附物质的能力。请参阅图3A所示,该图为本发明的电极结构正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以电极结构31为例,该电极结构31具有多数个子电极310。由于本发明的吸附材料为圆柱状,因此,每一个子电极310的外形为一扇形。每一个子电极310具有一绝缘框架311以及一导电结构312。在本实施例中,该绝缘框架311设在该子电极310的两侧使相邻的子电极310得以保持绝缘。绝缘框架311的材料可为高氧化铝、陶瓷、石英、高分子材料、铁氟龙、peek、电木或环氧树脂,上述材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框架厚度介于1mm~5mm,但不以此为限。而该导电结构312则设置在子电极310的外缘。该导电结构312在本实施例中,为金属条或者是金属线。
为了加强导电性能,该导电结构312更具有金属网结构313,其表面具有规则或不规则的孔洞,以提供气进入吸附材料30。该金属网结构313的材料并无一定限制,只要是可以导电的金属材料即可。请参阅图3B所示,该图为沿图3A的剖面线将电极结构与吸附材料剖开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剖面线沿图3A的FF方向将电极结构以及中心区域的绝缘框架311与吸附材料剖成如图3B的状态。在金属网结构313与吸附材料30间更具有一导电层314,以降低接触电阻,并促使电流均匀分布。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层314为抗氧化导电材料,其可强化每一子电极310与吸附材料30之间的电路导电性能与稳定性避免发生异常放电电弧破坏吸附材料。该导电层314的材料可用纯金属材料(金、白金)或合金材料(不锈钢)或任何可能具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等(如Indium Tin Oxide,ITO,(In2O3+SnO2))。涂布方式以各式工程上常见的工艺,例如:溅镀、蒸镀或喷涂、刷涂或含浸的方式达成。该金属网的设置也可以提供保护该导电层,避免导电层遭受破坏而影响导电特性。
请参阅图4所示,该图为本发明的电极结构作动示意图。由于本实施例的吸附材料会转动,因此,为了能够让每一个子电极310可以单独通电,该电压源33更偶接有一电刷结构330,其可在吸附材料30转动时,虽随着吸附材料30转动的位置而与不同的子电极310电性连接。在图4中,当吸附材料30转动时,与电刷330接触的金属框312会将电传导致整个子电极310,由于电极结构31与32为相互对应,被电刷330所接触到的子电极310与320间所对应到的吸附材料区域300会因为子电极310与子电极320间的电场而使得吸附材料区域300导电。由于本发明的电极结构31与32具有绝缘框架311与321的设计,所以,当电刷330接触到电极结构31与32的金属框312与322时,由于导电仅有对应到接触位置的吸附材料区域300,因此,可以确保仅有对应到区域300的吸附材料有电流通过而进行脱附。至于没有对应到通电的吸附材料则可以继续吸附动作,使得该吸附材料可以同时具有吸附与脱附的效果。
请参阅图5A与图5B所示,该图为本发明的电极结构其它实施例示意图。在图5A中,该电极结构31可以为涂布在吸附材料30表面的抗氧化的导电层314a,通过沟槽314b作为绝缘带,使得该电极结构31具有多数个子电极。在图5A中的绝缘区除了利用沟槽之外,更可以在沟槽上设置绝缘框架以增加绝缘效果。如图5B所示,为了增加电性接触的效果,在导电层314a所形成的每一个子电极的边缘上设置导电结构314c,其可为金属条、金属线或者是金属网等材料。图5A与图5B虽然以电极结构31来说明,但对于电极结构32的实施方式也是相同。请参阅图6所示,在对应电刷330所接触到的脱附结构区域的两侧更可以设置一再生风道34。该再生风道34可以将气流90导入对应通电的脱附结构区域内,通过气流通过对应通电的脱附结构区域的吸附材料,将被脱附的物质带出,以增加脱附速度。为了增加气流带出物质的效率,该气流90可以是经过加热的较高温度气流,以辅助脱附再增加脱附速度。
前述的实施例为吸附材料会转动的实施例,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其吸附材料并不需要通过转动而与电刷电性连接,而是通过分电控制使得每一个子电极阶段性的通电。请参阅图7所示,该图为本发明的电极结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以电极结构31为例,其分配成多数个相互绝缘的子电极315与315a~315g,其分别具有外金属框316与内金属框317,在金属框316与317的两侧具有绝缘框架318与319。而每一个子电极315与315a~315g,独立引出导电电缆332。每一个子电极315与315a~315g与导电电缆电信连接的位置可为外环的金属框316,也可为内环的金属框317。每一子电极315与315a~315g的导电电缆332,有规律依序的连接至电源分配单元331。电源分配单元331与电压源33电信连接,该电源分配单元331可接收定位控制信号,适时依序的将电力供应至特定的子电极。例如:电力先供应至吸附材料上的子电极315,接着供应至子电极315a,依序为315b~315g,此依序供电的结果,等同于吸附材料依序旋转再生的功能。因每个子电极之间有绝缘框架的存在,因此,可以确保电极通电时仅有特定区域才能导电,使得吸附材料对应通电子电极的区域可以产生脱附效果,其它未被通电的子电极区域则可以维持吸附的动作。电源分配单元331由逻辑运算单元、计时元件、电力开关等单元所组成;电力开关可为机械式的继电器、配电盘或半导体元件所构成的固态开关等元件。本实施例的电源分配单元属于现有技术技术的元件,在此不作赘述。
请参阅图8A与图8B所示,其中图8A为本发明旋转的再生风道实施例侧视示意图;图8B为旋转再生风道的送风侧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的特征是吸附材料30不动而由再生风道35以及收集风道36旋转,并由定位感测模块来感测再生风道与收集风道36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再生风道35与收集风道36相互对应且可同步进行转动运动。该再生风道35具有一壳体350,其可提供气流进入。该壳体350与一转轴351相连接。该转轴351可以接收旋转动力单元(如马达)的旋转动力而带动该再生风道的壳体350转动。在该转轴351内更具有一流道352以提供气流355进入。由于收集风道36通过转轴351与再生风道35同步转动,因此,通过吸附材料30的气流355会经由收集风道36而流出该吸附材料30。该定位感测模块可为机械结构、光学检测、磁场检测、或音波检测等具有位移检测功能的元件,例如常见的微动开关、光敏开关、磁簧开关或超音波感知器等元件。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该光学模块具有一光发射元件354,其设置于该再生风道上。另一光信号接收元件353,则设置于每一个子电极上。当再生风道已完全覆盖子电极时,实时传出定位控制信号至电源分配单元,经由电源分配单元控制再生风道的停止旋转且于适当时间,输出电力至吸附材料上被覆盖的子电极,进行再生的程序。收集风道除了前述的同步转动设计外,也可以如图8C所示的方式,收集风道37并不转动,而是设置于吸附材料30的另一侧以收集通过该吸附材料的气流355。
上述脱附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具有电导通能力或吸附水分后具有电导通能力的吸附材料与被吸附分子组合,实施时可以是应用在固定床或塔式脱附,也可以应用在转轮脱附。例如应用在家用转轮式滴水除湿机,图9为以除湿机中使用的本发明的具有电极的吸附材料进行测试的结果。原除湿机脱附水量约6.6公升/天(20℃,60%RH),脱附为采热风加热方式,所需的耗电量为600瓦特(如图1所示),相当于每脱附1g水量,需要7854J的能量。而在除湿轮不旋转的实验中,采用电极通电而非热风脱附,耗能仅为4200~4700J/g。图9中的纵轴是吸附材料重量的下降程度,表示脱附的水量,横轴则为时间。不同的曲线代表多次的实验,每次实验的操作电压为90伏特,而吸附材料的材质为沸石与硅胶,其直径为77公厘,在改变通电脱附时间长短不同,而得到不同的脱附效果。其中▲代表通电脱附时间为3秒,■代表通电脱附时间为6秒,◆代表通电脱附时间为10秒以及●代表通电脱附时间为15秒。而在每条曲线上所标示的数字是实际量测的耗电量除上脱附水量而得。由图9可知,最佳的脱附是效果是在吸附材料通电时间经过6秒的状态下,耗能最少。也就是说,采用电极通电的方法可以省能45%以上(由7854J/g下降至4200J/g)。图9的数据虽然是在除湿轮不转动的情形下进行测试,但是相同的原理可以利用在各种情况,包括塔式与转动式的转轮,差别仅在于电极接触型式的改变。
利用前述的脱附装置,本发明更提供一种除湿装置。参阅图10所示,该图为本发明的除湿装置实施例示意图。该除湿装置4包括有一冷凝部40、一吸附材料41以及一再生部42。该冷凝回部40包括有一冷凝盘管401以及循环管路402。该冷凝盘管401的具有一入口端4010以及一出口端4012。在本实施例中,该冷凝盘管401具有多数个冷凝管路4011,其内具有流道以提供一循环气流91流动。由于该冷凝盘管401主要的目的是让外部环境要被除湿的气流90通过以与在冷凝盘管401内流动的循环气流91进行热交换使得在冷凝盘管401内的循环气流内的水气凝结成水而流至收集盘46内,因此,每一个冷凝管路4011间具有缝隙以提供气流90通过。由于该冷凝盘管401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作赘述。该再生部42其与该吸附材料41相偶接。该再生部42具有一对电极结构421与422、一再生风道423以及一再生风机424。该对电极结构421与422其连接关系与前述的电极结构31与32相同,在此不作赘述。该再生风道423,其具有一壳体4230以形成气流通道。在壳体4230的一侧具有一出口端4231,其与该冷凝盘管401的入口端4010相连接。壳体4231的另一侧具有一入口端4232,其与该再生风机424相连接。该再生风机424的目的在于增加循环气流91的压力,以加速循环气流91的速度。
该吸附材料41,其可提供气流90通过。该吸附材料41内部具有微结构410以吸收气流90内含的水份。在本实施例中,该吸附材料41为一轮体,其可进行一旋转运动,当然该吸附材料41的结构也可利用其它结构的设计,并不以本发明的轮体为限。该吸附材料41也属于现有技术,其细部结构在此不作赘述。当吸附材料旋转至定位时,对应到再生风道42的子电极4210与4220与电压源45会导通,因此,通过的电流会脱附子电极4210与4220所对应的吸附材料411所吸附的物质。在本实施例中,该再生部42的壳体4230,其内可提供循环气流91通过,该壳体4230内部可以提供容纳该吸附材料41的一部,使得于该壳体4230内部流动的循环气流91可以通过该吸附材料41以带走因通电而脱附的物质。
为了增加待除湿的气流90的流速以控制除湿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更可以设置一除湿风机44,以将通过吸附材料41的干燥气流92排出装置4外。此外,该除湿装置4更可以设置一加热单元43,其位置可视需求而选择增设与否,在本实施例中该加热单元43设置于该再生部42的入口端4232与该再生风机424之间。该加热单元43可以提供热量给该循环气流91以增加循环气流91的温度,进而提升脱附水份的冷凝效果。
综合上述,本发明提供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及其除湿装置,由于具有降低能源使用以及增加脱附效果的优点。因此,可以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以及带动周遭产业的发展。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34)

1.一种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吸附材料,其提供吸附至少一物质;以及
一对电极结构,其分别与该吸附材料的两侧相偶接,每一个电极结构具有多数个相互绝缘的子电极;以及
一电压源,其与该对电极结构相偶接,该电压源提供一电压于该对电极结构,使该吸附材料导通电流进而脱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再生风道以提供一气流通过该吸附材料将脱离该吸附材料的物质带出该吸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材料不转动,该再生风道进行一转动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材料不转动时,每一电极结构上的每一子电极分别独立引出导电电缆,并通过该导电电缆连接至一电源分配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再生风道不转动,该吸附材料进行一转动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材料进行转动运动时,每一电极结构更与一电刷偶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流为一经过加热的气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压为一交流电压或者是直流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子电极为一导电层,其涂布于该吸附材料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层的材料为纯金属材料、合金材料、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电极结构更具有:
导电结构,其与该吸附材料相偶接;以及
多数个绝缘框架,其设置于该导电结构上,以将该导电结构分成多数个相互绝缘的子电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子电极与该吸附材料之间更具有一导电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层的材料为纯金属材料、合金材料、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结构选择为金属网、金属条或者是金属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压源更具有一分电单元,其分别与该多数个子电极电性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材料进行一转动运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材料的材质为沸石、硅胶、活性碳、纳米碳管、分子筛或金属有机架构复合物或者是储氢金属的非多孔性材质。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耗能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材料为具有电导通能力或者是吸附物质之后具有电导通能力的材质。
19.一种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冷凝部,其提供一循环气流;
一吸附材料,其提供一气流通过,该吸附材料吸附该气流内的至少一物质;
一再生部,其与该冷凝部以及该吸附材料相偶接,该再生部导引该循环气流通过该吸附材料,该再生部更具有一对电极结构,其与该吸附材料的两侧相偶接,每一个电极结构具有多数个相互绝缘的子电极;
一电压源,其与该对电极结构相偶接,该电压源提供一电压给该对电极结构,使该吸附材料导通电流进而脱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再生部更具有一再生风道以提供该循环气流通过该吸附材料将脱离该吸附材料的物质带出该吸附材料。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再生风道进行一转动运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再生部更具有一加热单元以提供加热该循环气流。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压为一交流电压或者是直流电压。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子电极为一导电层,其涂布于该吸附材料的表面。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层的材料为纯金属材料、合金材料、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电极结构更具有:
导电结构,其与该吸附材料相偶接;以及
多数个绝缘框架,其设置于该导电结构上,以将该导电结构分成多数个相互绝缘的子电极。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子电极与该吸附材料之间更具有一导电层。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层的材料为纯金属材料、合金材料、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结构选择为金属网、金属条或者是金属线。
3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压源更具有一电源分配单元,其分别与该多数个子电极电性连接。
3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材料进行一转动运动。
3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凝部包括有一由多数个冷凝管所组成的冷凝盘管。
3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材料的材质为沸石、硅胶、活性碳、纳米碳管、分子筛或金属有机架构复合物或者是储氢金属的非多孔性材质。
3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材料为具有电导通能力或者是吸附物质之后具有电导通能力的材质。
CN 200910135262 2009-05-04 2009-05-04 低耗能脱附装置及其除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94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35262 CN101879438B (zh) 2009-05-04 2009-05-04 低耗能脱附装置及其除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35262 CN101879438B (zh) 2009-05-04 2009-05-04 低耗能脱附装置及其除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9438A true CN101879438A (zh) 2010-11-10
CN101879438B CN101879438B (zh) 2013-03-13

Family

ID=43051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3526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9438B (zh) 2009-05-04 2009-05-04 低耗能脱附装置及其除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79438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5298A (zh) * 2011-04-26 2011-10-26 重庆大学 多孔介质浓盐溶液回转式吸附除湿系统
CN102989258A (zh) * 2011-09-09 2013-03-2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吸附组件、吸附装置及其再生方法
CN103084156A (zh) * 2011-11-04 2013-05-0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除湿装置及其通电脱附装置
CN103170222A (zh) * 2011-12-21 2013-06-2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除湿与脱附装置及系统
CN106369942A (zh) * 2016-10-30 2017-02-01 冯大兰 一种自动吸湿装置
CN106422647A (zh) * 2016-11-15 2017-02-22 杭州捷瑞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低液化温度有机废气回收装置
CN106482455A (zh) * 2016-10-30 2017-03-08 冯大兰 一种自动吸湿装置的还原方法
CN106524673A (zh) * 2016-10-30 2017-03-22 曹云霞 一种干燥器
CN108800723A (zh) * 2018-07-09 2018-11-13 上海云懋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低温低湿库的节能型转轮除湿系统
CN110137827A (zh) * 2019-05-29 2019-08-16 湖北中巽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凝露抑制辅助设备、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683735A (zh) * 2018-01-27 2020-09-18 丽萨·索兰基 从气流中除去极性分子的装置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5298A (zh) * 2011-04-26 2011-10-26 重庆大学 多孔介质浓盐溶液回转式吸附除湿系统
CN102989258A (zh) * 2011-09-09 2013-03-2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吸附组件、吸附装置及其再生方法
CN103084156A (zh) * 2011-11-04 2013-05-0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除湿装置及其通电脱附装置
US9180400B2 (en) 2011-11-04 2015-11-1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Electrified desorption device for dehumidification
CN103170222A (zh) * 2011-12-21 2013-06-2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除湿与脱附装置及系统
CN103170222B (zh) * 2011-12-21 2015-04-0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除湿与脱附装置及系统
US9109807B2 (en) 2011-12-21 2015-08-1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Device for desorption and dehumidification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6524673A (zh) * 2016-10-30 2017-03-22 曹云霞 一种干燥器
CN106369942A (zh) * 2016-10-30 2017-02-01 冯大兰 一种自动吸湿装置
CN106482455A (zh) * 2016-10-30 2017-03-08 冯大兰 一种自动吸湿装置的还原方法
CN106422647A (zh) * 2016-11-15 2017-02-22 杭州捷瑞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低液化温度有机废气回收装置
CN106422647B (zh) * 2016-11-15 2022-10-04 杭州捷瑞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低液化温度有机废气回收装置
CN111683735A (zh) * 2018-01-27 2020-09-18 丽萨·索兰基 从气流中除去极性分子的装置
CN108800723A (zh) * 2018-07-09 2018-11-13 上海云懋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低温低湿库的节能型转轮除湿系统
CN110137827A (zh) * 2019-05-29 2019-08-16 湖北中巽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凝露抑制辅助设备、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37827B (zh) * 2019-05-29 2023-07-28 湖北中巽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凝露抑制辅助设备、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9438B (zh) 2013-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9438B (zh) 低耗能脱附装置及其除湿装置
US8187368B2 (en) Low power consuming desorption apparatus and dehumidifier using the same
CN103084156A (zh) 除湿装置及其通电脱附装置
US80434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sorption and dehumidifier using the same
CN101537302B (zh) 除湿装置及其再生结构
TWI361101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low energy consumption for desorbtion
CN101785952B (zh) 低耗能脱附方法与装置
TW201037239A (en) Apparatus of low energy consumption for desorbtion and dehumidifier using the same
CN205164461U (zh) 低露点再生结构
CN101726061A (zh) 转轮式除湿机加热器
JP5896429B2 (ja) 再生型圧縮空気乾燥装置及び除湿再生ユニット
JP4947803B2 (ja) 除湿装置
CN103170222B (zh) 除湿与脱附装置及系统
CN101275771A (zh) 转轮除湿机的热回收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热回收方法
EP2735356A1 (en) Dehumidification device and electrified desorption device thereof
CN105318442A (zh) 一种小型家用转轮除湿机
CN205208790U (zh) 一种用于除湿系统的自洁型转轮
KR101464830B1 (ko) 제습장치 및 그 통전형 탈리장치
CN114060972A (zh) 一种高温热泵除湿机
JP4341410B2 (ja) 調湿装置
KR20040016050A (ko) 회전식 제습장치 및 제습방법
CN204494647U (zh) 一种双再生转轮除湿机
TWI443291B (zh) 除濕與脫附裝置及系統
CN205227614U (zh) 吸附转盘及应用该吸附转盘的转轮除湿机
CN110454876A (zh) 采用磁热效应的内热型空气除湿转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504